第一篇:谈谈多媒体教学设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谈谈多媒体教学设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日期:2008-04-10]
来源: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谈谈多媒体教学设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佛山市同济小学 刘敏华
随着科技的进步,当今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电子技术的应用涉及社会各个不同的领域,当然也包括教育领域。处于急剧发展的信息时代,教育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又有着极其良好的发展环境,获得了改革变化的机会。在此形势下,在教育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之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工具已成为了必然的趋势。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此我深有感触。过去,为了上好一堂课,课前老师总是费尽心思把课堂上重点讲授的内容抄在一张又一张的纸,一块又一块的黑板上。费的功夫固然多,可上课时仍难不免手忙脚乱,往往应接不暇,带来了诸多不便。而且这样机械单调的教学往往收不到理想的效果。如今,多媒体教学进入了课堂后,犹如刮起了一阵春风,也给过去呆板的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过去令老师们烦恼不已的问题如今轻而易举就解决了。纸片、小黑板等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实物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教学设备。什么文章啊,练习啊,甚至图片,只要往实物投影仪上一放,上课时就轻松自在多了。当然,多媒体教学的意义并不只在于此。语文本来就是一门形象性、思维性很强的学科。过去,尽管老师在课堂上费尽唇舌地讲解,可学生们总流露出一副一知半解的样子。而且单靠老师枯燥无味的解说,难以激发学生的共鸣,所以往往老师花的力气大,收效小。但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后效果则大大不同了。在教学中,如果能善用多媒体教学,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轻松多了。例如在教学生认识“森”这个字时,照以往的方法教学生认识这个字的结构、笔画,虽说学生也能把字记住,但印象并不深刻。但是若能把三棵树以“品”字形的形状出现在学生的眼前的话,那可就形象多了。学生不但一下子记住了该字的字型,同时也理解了字义。
又如在讲授<<火烧云>><<海底世界>>等直观性比较强的文章时,往往是学生还没领略到其内涵,对这些事物的认识也只是表面的,抽象的,而这时候老师就要求学生读出对这些景物的赞叹之情来,那学生真能流露出真实的感情来吗?可是,这时候若是能配合相关的课件出现,则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比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倘若采用电影、录像或幻灯、投影进行教学,就可以把五光十色的海水;海底下面嬉戏着的鱼群,蠕动着的海参,披甲的龙虾,美丽的珊瑚;海滩上各种美丽的贝壳和巨大的海龟;树林中的各种海鸟和鸟蛋等,这些儿童从没见过的新奇有趣的事物活生生地呈现在他们面前.这样,教学就会始终抓住学生的心灵,使他们聚精会神,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哪怕是班上最调皮的学生此时此刻一双眼睛也会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而且不用老师过多的讲解,通过生动、活泼、丰富的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形,感同身受,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文章。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等,对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观察力的培养,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等特点,因而更能引起学生对观察对象的兴趣和注意,也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仔细观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丰碑>>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由多媒体所展示的军需处长在冰雪中被活活冻死时的生态、衣着等,再启发学生谈感受、学课文,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又比如思维力的培养,由于多媒体能够向学生再现各种事物、现象、情景和过程,学生可以凭借观察获得大量感性材料,为思维传递信息,通过对事物进行有效的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使感性认识迅速形成理性认识。
由此可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利用多媒体所具有的形象性、直观性,易于为学生所接受等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等起着重要的作用。当然,要促进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非得提高教师的素质,培养出一批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教师不可。让我们向着这目标前进吧!
第二篇: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旅顺大华小学 王晓云
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把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中,无疑对激活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突破教学重难点,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等多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它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了活力。
尤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也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简洁明快,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从而实现教学的优化。因此我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更重视多媒体的应用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了活力。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兴趣,引发动机。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有效的教学需要学生具有有意义的学习心向,即学习兴趣。多媒体手段便于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展现多层次多形态的情感场景,能诱导、激励、唤起学生感悟;图、文、声、像并茂,立体式的信息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便于引发学生兴奋,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就会产生稳定而持久的注意,从而激发强烈的探究热情。上课铃声一响,学生坐定,而他们的心思还很难极快地进入课堂,情绪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如果能根据教材特点,适时使用多媒体手段,创设一种良好的教学情境,那就等于构建了一座桥梁,能引导学生迅速而顺利地投入教学活动。如我在上《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课开始,我就利用视频,给孩子们展现了地球上破坏力最大的地理现象——地震给予人类的巨大灾难,学生立即就会没浸在这课的主题上,带动了学习热情的投入和思考问题的激发。再如我在上《五彩池》一课时,我在导入部分利用舒缓的轻音乐中,出现美丽的九寨沟的黄龙风景图片,于轻松愉悦的气氛里引导学生学习,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逐渐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总之,多媒体课件是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极有效的手段,有了它的参与,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多种器官的同时开放,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二、利用多媒体适宜引导化难为易
多媒体教学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同时可将图形由静变动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由慢变快或由快变慢。学生通过观察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不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声、画面生动图、文配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使注意力更集中因而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对于难理解的重点段落,我在教学时,就会适时运用电教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如《月光曲》第九自然段是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仅凭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我们利用声像结合的方法,依据课文内容设计了一组投影片,再现了皮鞋匠的联想内容,声像同步,使学生置身于“月光曲”的意境之中。第一片,“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海面上撒遍了银光”;第二片,“月亮穿过一缕缕微云,海面上起了波浪”;第三片“月亮升起,海面上刮起大风,卷起巨浪,月光把浪花照得雪亮”,并翻录了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的部分乐段。在指导学生观察图画的同时,播放课文配乐录音。画面上明亮的色彩、壮观的景色,加上时高时低、时缓时急的钢琴曲,激发了学生丰富的联想,把他们带入壮观绮丽的意境,把课文中的美,再现为具有形感、色感、声感的立体形象,很快理解了课文内容。在学生获得了直观形象之后,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展开联想,紧扣本单元训练重点,从而加深体验,对感知内容进行补充、丰富、再创造,达到创造性理解。
三、巧妙借助网络培养学生能力。
1、语言能力。作文无话可说无从说起是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教学《我们家的猫》之后要学生仿例文写一种自己喜爱的小动物。首先让学生看课文的动画片然后让学生说说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猫的接着运用课件:笨拙可爱的小鸭美丽轻盈的小鸟蹦来跳去的小松鼠鲜活的画面悦耳的音乐学生的思维之门一下子就被打开了他们纷纷选择其中的一种动物作为自己的描写对象用在例文中学到的方法将这篇作文写得十分成功。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借助课件创造特定的情境为学生营造一种接近生活实际的交际环境能促使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如以“我们身边的垃圾”为题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可以通过课件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垃圾及其来源去向等展现出来让学生交流各自的发现、想法。还可将各自的想法进行设计在电脑里画出来或制成模型有价值的设想甚至向有关部门建议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成功的快乐。
2、信息处理能力。语文教师应该多设计一些开放的需要学生主动去探究、收集、整理、获取信息并综合运用这些信息进行创新的“研究性学习”的作业。例如:要学生制作手抄报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要寻找大量资料整个过程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审美等能力。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海底世界》等课文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写一篇《漫游海底世界》的文章让学生网上收集有关海底世界的资料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发散思维能力。在教学《黄山奇石》中学生仅仅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黄山的奇美是不够的。我们把黄山的视频资料和其它相关内容以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的形式按一定的链接方式制作成课堂教学网页。课堂上学生通过“视频点播”看到了黄山的怪石嶙峋、危峰突兀形象地理解了文中的抽象词句并在网上看到黄山不同形状的图片和文字信息更加深了对它的认识。
4、创新能力。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教师在屏幕上展示了几个问题:地球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影响有哪些我们该如何保护地球显然这是知识与思维并行的拓展型的探究性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校园网中下载查找到相关资料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做一些修正或补充。课堂上学生们畅所欲言展开讨论教师适时点拔、评价。于是一个个闪耀着创新火花的答案诞生了。通过网上的查阅、交流和相互间的思维碰撞点亮了学生智慧的火花。
总之,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只要我们将多媒体技术跟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在透彻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科学地开发和选择多媒体课件,就一定能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从而实现语文课堂的优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大华小学
王晓云
邮编:116041 电话:***
第三篇: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论文导读:随着科技的发展,国家教育投入的增大,很多学校都配备和交互式电子白板等多媒体工具,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恰当运用,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感知过程活灵活现,从而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互联网,小学语文教学
现在的时代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中国正处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十三五”时期,中国将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多中国人民,更好造福各国人民。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中明确:“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我国的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过程中,引入互联网及多媒体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恰当运用,能够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感知过程活灵活现,从而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之外,老师和学生们可以利用互联网在虚拟的世界中交流学习。下面我就浅谈一下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感受及利用互联网技术对教学工作的帮助设想。
一、利用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能力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的知识很大一部分是在教学生识字,但识字是个枯燥乏味的过程,学生必须在反复读写练习过程中记住,所以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的情境,把新授生字变成一个个生动的生字动漫人物,比如现在小学生都很喜欢的“喜羊羊”,告诉学生,这些生字喜洋洋正被灰太狼追赶呢,如果你能给予喜洋洋远程帮助(即生字的读音)帮他找战胜灰太狼,你就能与这个生字喜洋洋成为好朋友。生动的情景,优美的音乐,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为快乐识字打下良好的基础。
2突破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在古诗词、成语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的动画效果,突出教学的重点。小学生刚刚开始识字,识字还不多,刚刚开始接触文学知识,虽然是很简单的古诗词,但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晦涩难懂,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动画,将古诗词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在配上生动的配音,学生看了顿时觉得十分有趣,他们就牢牢地记住了这一古诗词及成语。
3加强学生的读写训练,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在课文教学时,首先播放标准的录音朗读,配合课文内容的音效及动画,将学生的注意力深深的吸引到课文当中,然后可以让学生模仿录音朗读,强化朗读能力;在指导背诵时,第一次,可以播放课文录像,配以轻声的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一起朗读;第二次,将录音关闭,在画面旁有重点词的提示,学生随着画面,及轻松的音乐的变换轻声复核课文;第三次,学生依据画面展示的内容轻声背诵。采用这样的方法,学生记得牢,背得快又准。在写字训练时,由演示多媒体课件代替老师的讲写,学生的学习效果要好得多。在蓝天白云的底幕上,田字格显得格外显眼,一支漂亮的笔为同学们范写着生字,甜美的解说伴着轻柔的音乐,让学生一下子就爱上了写字,写出来的作业比平时漂亮了许多。
4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在学生学习写作的时候,往往遇到不知道从哪里写起,或者是作文无话可说,平时想法很多的学生,拿起笔确不知道写些什么,这些现象是广大中小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在教学以《我的家乡》为题写一篇描写美丽的家乡的作文。首先让学生看家乡的照片和录像;然后让学生说说能够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家乡的美丽;接着运用课件:金色的麦田,美丽的芦苇荡,风景秀丽的蓟运河,鲜活的画面,悦耳的音乐,学生的思维之门一下子就被打开了,他们纷纷选择自己认为家乡最美丽的地方作为自己的描写家乡的切入点,将这篇作文写得十分成功。
二、巧妙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
1、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料,能够帮助教师更好、更快的地把握教材。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否把握住教材,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是很重要的。这之中,尤其是教学的重点、难点、知识点,教师如果没有很好地把握住,教学中,就可能出现顾此失彼或者头发胡子一把抓的现象。而网络资料中尤其是远程资源中,里面的教材分析、名师指点等内容,是教师把握教材的得力助手。
2、根据需要更新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是能力的教学,表达能力、总结能力、书写能力等等,关系到学生的一生,但是教学离不开课本,课本是有一定的时限性和内容的局限性,即一套教材的周期是有一定的局限的,内容有可能也不可能根据时代的步伐而随时更新,地域差异对课文内容的有一定的邀请,在教学中,如果充分利用网络资料,就能使陈旧、不适合的内容得到及时的更新和补充。互联网上信息驳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筛选出合适的文章、文字等推荐给学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课外师生交流平台
小学生与教师年龄相差大,学生和教师面对面很难有畅所欲言的意愿,很多学生都不愿意接近教师,究其原因,就是课外师生交流的时间太少了,教师和学生很难形成默契,互相不了解。利用互联网师生在虚拟的世界中畅所欲言,免除了面对面的尴尬气氛,充分解放孩子们的天性。同时也可以使教师更深入的掌握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性格特征,掌握学生的动向,减少事故隐患的发生,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本人在课余时间,很喜欢与学生利用互联网交流平台谈心,学生也喜欢将一些生活上或学习上的烦恼和疑难问题与我分享,他们想把你当成朋友,你也想通过交流引导他们正确对待问题、对待矛盾、对待人生。感情慢慢地培养,信任慢慢地增加,有利于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使师生之间感情由浅入深,更能让我们的学生向着全面发展的方向健康成长。
三、运用多媒体及互联网,促进小学教育的思考
如果多媒体及互联网的运用不当的话就会给教育带来消极的影响。就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来说,一部分教师一味的追求使用多媒体工具,忽视了对学生的特点分析,影响教学效果。一部分教师过分依赖于多媒体的演示功能,限制了学生独立进行无限联想的思维空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由于PC、手机等设计上给了使用者者以充分的自我控制权,学生使用这些工具的时候,有可能使某些自制能力较差的学生失去控制而导致产生网瘾或者迷恋上游戏等等。以上的种种弊端,使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优势有所异化,那么,怎样才能恰如其分的发挥信息技术在素质教育中的优势,使其更好地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呢?
1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使用信息技术的程度
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要定时定量,要根据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适时适量地运用信息技术,不能过分夸大其效能,应把握好使用信息技术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具体使用手段及使用的“量”,且要根据具体的学科内容来决定使用的方式,力求恰到好处,且莫过犹不及,力争实现讲授、发现与多媒体的自然融合的教学过程优化。
2注重学生信息道德教育
如何使学生正确、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减少其对学生的危害,就必须加强信息道德教育。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举行信息技术知识竞赛;利用聊天工具建立班级群组,由教师进行组织和管理,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加强交流;同时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学校要做好信息技术教育的防御性工作等等。
3教师角色转变工作、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角色将逐渐发生着变化,自古以来,教师就被当作是传道、授业、解惑者,目前,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当中,传统的教师被赋予了新的特点和意义,由以前课堂教学中的知识传者变成信息的筛选、编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不是讲桌上的威严的老师,而是学生的亲密朋友、指路人。教师角色的转变,不但表现在思想上、观念上,更重要的是行动上要表现出来,给学生做榜样,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式获取信息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意识,这就要求教师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
总之,由于多媒体的灵活多样性,用它作为教学手段有非常大的优越性。它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能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因此,我们要在语言教学的实践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工具,提高教学质量,让它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参考文献】
1、荣曼生.信息网络时代教师角色的转变与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教育与职业,2007
2、张迎春.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学校教育.宿州学院学报,2005
第四篇: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李美娴
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城北中学
266623
[摘要] 多媒体教学就是要充分地应用声、像、图、文为学生创设一个立体的信息源体。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拓展语文教学的信息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等。
[关键字] 语文教学;多媒体;网络教学;
当前,各式电化教育手段纷纷走进课堂。并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使教育信息能够高速、准确、全面地传授给学生。而多媒体教学又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学性,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其魅力,促进了语文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和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从而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给语文教育也带来了一场革命。就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实践活动,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我的教学体会:
第一、信息资源的拓展。
现代的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而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现能力就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接收新鲜资料,扩大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在这一方面,传统的语文教学难于与多媒体语文教学相媲美。在有限的时间里,传统的语文教学不可能陈列、展示与课文相关的所有知识点,只是根据课文教学有选择,有目的地侧重录用一些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限制了信息资源的最大化,使学生的视野只能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了解受到了限制,其语言思维能力就不能放得很开阔。而多媒体教学则能成功地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可以把相关的知识贮存于文件夹中,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赏析,这样既能充分地利用课堂时间,又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接受到更广泛的信息资源。例如,我在讲解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除了简单地向学生介绍朱自清外,还让学生观看有关朱自清的影片片段,引导学生阅读他的《毁灭》,促使大家加深对朱自清先生忧国忧民思想的领悟;同时,插入钱理群先生关于朱自清先生的“不平静”的阐释,让学生更广泛地,更深层地理解朱自清先生“不平静”的心境。所有这一切都是传统的课堂教学难于企及的。
第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当今社会是一个讲究效率的社会,效率就是生命。教学也是如此,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有谁不希望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呢?然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仅板书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现在,我们运用多媒体教学,只要用鼠标轻轻点击,所要板书的内容就投影到大屏幕上了。决不会因为书写潦草杂乱而带来视觉困难,可以轻松地做到一目了然,重点突出。教师将板书的时间节省出来后,有着充裕的时间讲析更多的内容,学生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问题。在过去,两个课时的教学任务,现在一个课时就能轻松完成,而且质量更好。特别是诗歌的教学,效率更好。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味诗歌的意境,这比用优美的言语去阐述诗歌的意境效果好,因为学生更相信自己的切实感受,并且通过自己的切实感受深层地领悟作者的情感。在这种情境教学设计中,我们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兴趣越高,学习就会越轻松,掌握的信息就会越多,记忆会更牢固,在实践应用中也越灵活。多媒体教学就是要充分地应用声、像、图、文为学生创设一个立体的信息源体,模拟真实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如:我在讲授鲁彦的《听潮》一文时,播放了一段大海涨潮的录相。将作者用优美抽象的文字描绘的大海雄壮的气势,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眼前,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使从未见过大海的内地学生,也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了共鸣,不用老师阐述,学生也能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优化了课堂秩序,提高了教学效率,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第三,道德素养的提高。
德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特殊任务,因此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善于利用语文学科富有思想性这个优势,不失时机地、潜移默化地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质、道德品质、个性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教育,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目标。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在这一方面似乎带有空洞说教的嫌疑(许多学生不接受这一套)。作为年轻的中学教师,我时常感到困惑,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我尝试应用多媒体影视来进行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比如,我在讲解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时,剪辑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影视片段,让学生欣赏。同时编录清政府腐败无能、屈辱卖国,残酷地摧残正直人才的镜头。这样,一方面用历史的苦难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另一方面让学生从苦难的历史中去探寻爱国热情和“落红不是无情无,化做春泥更护花”的自我牺牲精神。这样,智育和德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地显示了语文学科富有思想性的特质。多媒体带给我们的不但是量的优势,而且也有质的极大飞跃。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教师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艺术再创作来完成教学任务,既当导演,又当演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富有情趣的讲解,通过师生相互感染,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正面效应,不要用课件替代教师教学,而应在课件的帮助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调动课堂教学气氛,人性化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第五篇: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运用多媒体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自学能力
[内容提要]: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浓郁的美育特色的课,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审美感知中获得这种美,在美的熏陶中发展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语文课堂教学,也是执教者智慧、激情和技巧熔铸而成的艺术,而任何艺术品都在于突破因袭的模式。创造独特的美学风范。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多媒体教学与语文学科的整合的探讨:
一、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氛围。
二、创设语言文字内涵的意境。
三、激发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
四、资源平台的使用为孩子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五、教学反思与构想。语文教学不是一个封闭的学科系统,开放性是保证它充满活力的源泉,而信息技术为语文教育的开放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只有采取积极的态度,去深入的了解信息技术,我们才能知道那些东西可以使用,那些该存放,那些应毁灭。
[关键词]:课堂氛围、内涵的意境、语文素养、资源平台、学习效率、反思与构想 引言:
随着计算机在生活领域的逐步深入,计算机辅助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尤其是大量便捷的资料查询、最新教育信息的交流,成为老师教学研究的最得力的助手。信息技术手段对象我这样的语文教师来说就象是拥有了开启一座包罗万象图书馆的金钥匙。
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在具体的实践中,囿于信息科技知识的匮乏、教育理论的缺乏等方面因素,想在有限的篇幅里概述这样一个大的命题,难免在“以管窥天,以蠡测海”的迂阔。然而即便是管窥蠡测,只要能了解和掌握一些教育技术信息,恐怕也还不是毫无意义的。尤其是自己今年又接受了“语文跨越式基础教育研究的命题”更加感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身有感触,学生接受的快,学习的也快。知识面的接受领悟也大大超越了同龄孩子,这就是跨越的效用,信息技术的高效啊。
一、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氛围
教师一向被认为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任务是根据教学任务,精心选择教学内容,策划教学方案并付诸实施。在教学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在角色定位上,教师集教学目标的制定者、教学策略的设计者、教学过程的实施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者学生 人格魅力的引路人于一身。整个教学过程都在教师的左右之中,学生则处于一种被动受支配的地位,其学习主体的作用难以得到发挥。然而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变教师的“教为主”为学生的“学为主”,要充分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主动健康活泼的学习。而多媒体可以达到这一点,它通过图、文、声、像等多中渠道完成教师所不能达到的理想境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目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这样的体验:特定的氛围可以有效的激发人们的某种情绪或情趣。比如商业街的热闹、繁华、缤纷的色彩等,可以引发人们购物的欲望;博物馆肃穆凝重的气氛,可以使参观者更加聚精会神投入到参观中;„„等等。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手段,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出一个最佳的学习氛围,也是极为必要和重要的。
在《春》一课中,我为了调动学生对春天的喜爱,对春雨的感悟,在导语中设计了让学生看着优美的春雨图,淅淅沥沥的小雨沙沙的下着,一群可爱的小鸟唧唧喳喳的叫着让孩子们一下了就走进了课文联想到小鸟们都在争论着一个有趣的问题,直奔课文主题,很多枝节都在一副副美丽的画面与音乐声中感悟明了,有的孩子还兴奋的跟着音乐一起合着节拍唱起了《小雨沙沙》课堂的气氛很自然的被调动起来,学生的情绪与心也随着这一副副美丽的画面与动听的歌声进入文本和小鸟一起争论春雨的色彩。这便是多媒体的巧妙应用,它带给孩子的不是一个优秀的老师的一界优秀的课所能比拟的。
二、创设语言内涵丰富的意境
教师比学生一定是早一些体会到,深一些体会到语言文字中的意境的;教师一定是先于学生被语言文字中的意境感动了的。那么,教师就可以带着种种体验感受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助于他们获得体验、获得感动的情境。例如:在讲授《春雨的色彩》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组画面:优美的雨境中显示着课文中最能体现意境的句子,让孩子通过图画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这些能描写春雨的句子,图文并茂学生一下子便进入情境之中来切身的感悟春之韵美!引领学生步入文本的境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为学生创造情境,激发情感,启迪思想,使他们通过直观、形象,步入文本境界,感悟课文内容,达到既定的学习要求。通过观赏《小蝌蚪找妈妈》录像,情境导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感悟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和他们的身体发育过程,为学生领悟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通过配乐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使学生能入景、入情地感知课文内容,升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通过学生在网站上自主查找、搜集资料,讨论交流。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尊重学生个别差异和多样性的选择,有利于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自由选择诵读课文的有关段落,体会课文的感情。允许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有重点的选择,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达到强化语言积淀的目的。
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教育中的口语、文字、黑板、粉笔、模型、实物等手段要实现开放型的多元目标已捉襟见肘。现代信息技术以其本身特有的功能而具备了趣味性的特点,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着极高的价值。利用信息技术的动画、图像、解说、文字、音乐等多种信息,能使学生通过电脑手段,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充分调动了积极性、主动性,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力争每篇课文都能做课件,虽然增加了不少教学负担,但看到孩子们在课堂上的积极响应,完全溶入到教学中,我也就很开心了,觉得我所花费的功夫都是值得的。而且能充分利用资源平台的使其发挥更大的优势。例如:我在讲授《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带给我们的优势,从网上下载了一个Flash动画,让学生们看了以后,上讲台来续编故事假如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会怎么办?要求按照Flash动画的情景,恰当得穿插旁白。学生们的积极性像炸开了锅一样,既有利于了解课文内容,以便下一课时的开展;又锻炼了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课件的恰当使用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更好的理解了课文,知道在困难面前不能停止不前而应该积极动脑想办法。直接升华了文章的表达思想,不必老师的泛泛讲解。而当老师结合这一情景又让学生下来做着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的放在瓶子里的实验的时候,孩子的兴趣就更高了,知识性一下子就体现出来。学生自己通过课件的体会、实验的观察、课文的感悟,朗读层次一下子就提升了一个台阶。老师的范读又给孩子以引导,因此本篇课文就在这样的轻松的环境中结束了。孩子的语文素养也相应的提高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随着我们教学的开展,也在不断扩大。可见学生们对于语文这门学科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相信也一定会学好这门课。通过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地整合,同学们跃跃欲试,言之有物,兴趣盎然,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多种感官功能,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和空间,让课堂充满活跃的学习氛围。
四、资源平台的使用为孩子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培养了各种能力
1、培养学生适于网络交际的语言能力。
1)、活用“电脑”语言。
传统的写作是以文字表述为主,而在以多媒体为手段形成了电子文本中,除文字之外,符号、声音及二维动画,都成了构成电子文本的“表情语言”。“有声语言”。尤其在电子邮件和“聊大室”中,人们适时采用创造出的“脸谱”语言,表情达意,眉目传情。这种“脸谱”简洁、含蓄、形象、幽默,给电子文本增添了无限情趣,并与文字语言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网上交际任务。
2)形成个性的语言风格。
二十一世纪是四海一家的世纪,也是个性张扬的世纪。每个人既是人类大家庭中的一员,也是富有个性的独特的一分子。个性化的语言特征源于独立的人格特征和思维品质。因此,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自主的精神,有自己的主见与认识理解,有自己的观点,不人云亦云:不盲目服从,不轻信他人;要勇于向常规发出挑战,标新立异,不满足与己有的结论,善于并敢于怀疑权威的东西。要鼓励学生大胆使用些不很成熟但极富个性的哲理性语言、独特的句式、选用独创的词语等。3)熟用交际语。
网上文章交际性强,培养学生肩“意识的运用交际性和论证性的常用熟语,显得也很重要。如要善于运用”我认为„„“、”我的做法是„„“、”我的观点是„„“、”我看„„“,”总之“等把握全文的篇章结构。
2、培养学生语文中的创新能力。
在二十一世纪的激烈竞争中,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国民创造力的竞争。江泽民主席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负有特殊的使命。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所有杰出人物的共同特征,也是国民素质的一个关键要素。随着国际间经济,科技,教育、军事及综合国力竞争的加剧,”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美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托恩比强调:”为潜在的创造力提供良好的机会,这对任何一个社会来说都是生死攸关的事情,这一点极为重要,因为按人口比例看是相当少的那种杰出的创造力是人类最重要的财富„„“,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技术将深入,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面对瞬息万变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创新“能力显得极为重要。因此,以创新为目标推进素质教育,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1)重视”探究“能力的培养。
一个创造性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具备宽广而扎实的基础知识,广博的视野,以及获取知识进行整理,分析、综合、开拓的能力。”探究性学习“为我们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探究性学习“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教授提出来的。他认为学生应该象”小科学家“一样,以主人的身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就必须煞费苦心的告诉学生怎样思考问题,教会学生面对陌生领域去寻找答案的方法,想方设法把学生的眼光引向那个无边际无际的知识海洋。而现代教育基础就恰好具备了大容量存储教学信息的优势,他可以为学生提供探究所需的丰富的学习资料,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信息以及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创新离不开”想象力“。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是创造力“。科学巨匠爱因斯但也强调:”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着世界上的一切„„严格他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根本因素,可见,培养“创新”能力,十分关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信息技术从多方面为想象力的发挥创造了条件。首先,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传统教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由被动变主动,由“接受”变“获取”。特别是通过交互式学习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画、声音等各种教学信息交融在一起,又将影视艺术中时主跳跃,时间倒置,蒙太奇等手法运用于电子文本的合成中,这也非常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想象,使学生思维高度活跃,从而引发学生创新的火花。
二十一世纪,写作将成为人们生存与发展的一种基本方式。为了使学生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弄潮儿,就必须培养学生应用电脑进行写作的各种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每学一篇课文结束后都有十分钟左右的学生进入资源库阅读的时间在这里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原有的知识储备和阅读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这些文章的选拔都是有一定的基础的,都经过老师的精挑细选,与所学例文类似的几篇经典文章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发展学生的识字、认字,和扩大知识的存储量。使学生在一堂课的时间里超越传统的教学效果,达到跨越的目的。由于这种模式的习惯性养成现在班里很多的孩子多能在较短的时间里阅读八篇以上的文章,而且还能积累很多的好词佳句呢,这对孩子的写作也有着很重要的帮助。信息化教育环境下,不再以教师是否能够把教材讲解得清楚明白、分析得深入透彻,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信息化教育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变化,由前台的“演”转,为后台的“导”,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事先的备课上,这就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为学生提供丰富有序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创设最佳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组织学生深入到学习过划中去思考探究,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困中愉快而自觉主动地学习,让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以前学生提起写作头就很大,现在孩子可以主动的拿起笔来写下自己的心情、一天中的最大的收获与感受,而且每参加一项活动都主动带好笔记做好记录回来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与构想
多媒体教学与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使语文教学改革如虎添翼。信息技术手段为语文教学创设情境、为学生朗读创造氛围,帮助学生自然、准确地理解语言。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撑,巩固练习就能“寓练于乐”,提高学生的兴趣;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信息技术”这一现代教学手段,在优化教学结构、激发兴趣、激活课堂、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有效地提高语文课教学效率。
教学实践使我们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融合有了新的认识,但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首先是教师的教学理念要与信息技术的理论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了优越的学习的平台,为此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解脱出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平台”上施展才华,动手、动脑,长知识,长才干。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利用网络教学,需要比相对简单的多媒体教学有更高的技术支持。教师要熟悉网络管理,熟练地进行网页制作,还需要掌握必要的网络编程知识,构建利于学生浏览的资料库。为了增加教学的互动性,方便学生交流,可以创建网上论坛。因此,为了适应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把自己首先融进现代信息技术中去。
其次,要使信息技术与语文文本内容相融合。正如《新课程标准》中所说,语文教学必须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那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也不应例外。任何游离于语文学习规律之外的信息技术表演,都是不可取的。这就需要教师对文本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融会贯通,根据语文学习的规律,找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的切入点。将两者融为一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再次,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和能力的基础出发,使之能够跟上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才能实现二者融合。因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实施网络教学,唱主角的是学生,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对网络知识的了解,决定着网络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展。因此,在进行网络教学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适合、适度为原则,这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适时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比如,在让学生通过网络自主浏览,搜集资料的时候,有的学生出于好奇,随意登录其它网站,浏览与学习语文无关的内容,教师必须及时提醒,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有的学生在操作上不够熟练,影响了学习进度,还有极个别学生只习惯听教师讲课,自己动手能力较差,对这此学生要多加辅导,提高他们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尽快适应网络教学,这样才能保证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融合贵在坚持。网络教学的研究实施,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凭一时的冲动,五分钟的热度,是不能奏效的。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果。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需要有能适应现代技术要求的高素质的教师。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对多数教师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有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如果望而却步,知难而退,是不行的;有志者,贵在坚持,知难而上,认准目标,坚持到底,方能成功。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认知的途径,网络教学将给教育带来新纪元。这是教育教学领域里的一场深刻的革命,来自各方面的阻力,不可避免。必须是志者、勇者才能顶得住,坚持得了,为了走出一条教育教学领域里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必须有披荆斩棘的勇气,开拓直前的志向,百折不回,踏实探索的决心,为探索出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新路作不懈的努力。再说,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快得惊人,真是日新月异,瞬息万变。如果在“整合”这个课题上不能持之以恒,最后还是落在时代的后面。因此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探索,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进。
我们的探索和实践仅是初步的,今后,将与有志者一道,继续在这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开拓进取,不断前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语文教学改革将会在网络环境下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总之,信息技术的发展必定会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多媒体的互动性和流动性对课堂教学提出了强烈的变革需要,如何吸呐信息技术教育的优越性,采用何种教学手段作为观念的变革,如何充分利用网上的教育资源来加快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改革,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总结。
语文教学不是一个封闭的学科系统,开放性是保证它充满活力的源泉,而信息技术为语文教育的开放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只有采取积极的态度,去深入的了解信息技术,我们才能知道那些东西可以使用,哪些该存放,哪些应毁灭。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教育中国——当代优秀教育论文集粹》,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年6月。
阜南县方集中心学校
论文原稿
2014年11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