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袁雪琴《物主代词》微课教学设计
物主代词教学设计
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初级中学
袁雪琴
学生在Unit3 Is this your pencil?本单元开始接触物主代词,物主代词的学习是英语语法学习中的一个重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所以我把这部分单独讲解,本次微课利用口诀记忆法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物主代词,也为以后的英语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物主代词的概念:用来表示某人或某物属于“谁的”的代词叫做物主代词。
2.物主代词的分类: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名词性物主代词。3.物主代词的用法。
二、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创设语言情景,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物主代词。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各种真实或接近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体验参与,主动学习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的用法。
教学准备:PPT 学习用具、日常用品 教学方法:演示法,提问法,引导法 教学过程:
Step1, greeting and lead-in Step2, Presentation 1. 呈现人称代词,通过提示、让学生认出对应的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
Step3 summary 总结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及名词性物主代。
第二篇:《沁园春·雪》微课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微课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沁园春•雪》是体现毛泽东诗词特点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典范作品。教学过程中,注重联系该词的写作背景,抓住该词熔描写、议论、抒情于一炉,虚实相结合,动静结合,意境壮美,气势磅礴,感情奔放,气度豪迈的特点,领会本词的基本内容和写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诗词的能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欣赏诗词的一般方法,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词的意境,体会诗情,感受词的情感美,音乐美;领会上下片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想象作个性化的描述,切身感受诗人的人格魅力,通过朗读品味语言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宽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魄,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进而陶冶学生的性情,习得一种乐观、坚定、自信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毛泽东,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
2、体会词作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深刻性及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本词主题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课时】
连堂2课时。
第一课时:作者、背景、上阕;
第二课时:下阕、总结、思考练习。
【课前准备】
1、教师:
准备毛泽东的书法作品,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
熟读本词,扫清字词障碍,搜索有关简介毛泽东生平的资料。
【教学步骤】
一、引入
从背诵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咏雪的名句引入本词的教学。
二、新课
1、毛泽东生平:(学生介绍,老师概括。)
(展示其书法作品。)
2、本词写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战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冰雪皑皑的塬上,面对祖国北方壮丽雪景,心潮澎湃,过后便写下了这首词。
3、字词:
⑴多音字:
分、数、汗、还、朝。
⑵难字:
莽、娆、竞、骚。
4、录音范读:
让学生边听边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领会本词所表达的情感。
5、学生齐读,教师对学生朗读过程中的缺点予以更正。
6、分析:
⑴上阕:
提问:上阕分几层?写法上有何特点?
明确: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动静结合;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多姿迷人。
⑵详细分析上阕:
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明确: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会像白象在奔跑?
明确:“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山”因、蜿蜒、高低起伏而说“舞”,“高原”因雄伟浩大说驰。化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③提问:“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明确:“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是虚写。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⑶下阕。提问:下阕可分几层?
明确:分三层。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⑷详细分析下阕:
①前两句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过渡:“江山如此多娇”承上阕,“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
②“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古代帝王?“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明确: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略输”、“稍逊”、与“只识”相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③“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句的作用是什么?表达什么意思?
明确:“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个字结住评古,气势逼人。“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当时毛泽东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采、有欣赏水平。最后两句的意思是:真正称得上英雄人物的应该看看今天的无产阶级,当然也包括作者本人。
④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明确:作者以“往矣”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评古”是为了“颂今”。
⑸齐读这首词,力求当堂成诵。
⑹总结这首词的层次思路与写法:
(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归纳。)
词作由写景开始,上阕先概括、再小结(总──分──总)下阕先过渡,由景入情,接着评说历代帝王,最后深化开掘,抒发豪情壮志。整首词始终洋溢着蓬勃向上、气贯长虹的豪情与力量。从表达方式看,上阕写景,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下阕议论、抒情,“议”得恰如其分,“抒”得气冲斗牛;上阕的描写为下阕的议论、抒情作了坚实的铺垫。
三、解决课后练习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百年学典》中的该课练习。
2、结合本课内容及写法,赏析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写一段文字,描写春雨(注意春雨的特点,200字以上)
第三篇:沁园春 雪 微课教学设计
沁园春 雪
一、导入。雪,作为一种自然物,晶莹剔透,人们非常喜欢。那么在伟大领袖毛泽东眼中,这雪又是怎样的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感受毛泽东笔下的雪景和心中的豪情。
2.解题:《沁园春 雪》是一首词,沁园春是词牌名。3.小组交流课下搜集的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二、疏通字词,理解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课下注释,整体感知内容。
2、思考问题:上下阕各写什么内容?
这首词的上阕写北方雪景,抒发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情。词的下阕是评论古代帝王,抒发壮志豪情。
三、分析写景部分。
1、请大家齐读上阙,找出词中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
前三句总写雪景,总写了一个壮阔雄奇、玉砌银妆的冰雪世界。千里冰封是静态描写,万里雪飘是动态描写。一静一动,静穆而又生动。
2、作者以“望”统领下面七句,都望到了什么?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伟力的结晶,是用于抵御侵略的军事设施,它是伟大祖国不可侵犯的象征。
大河──专指黄河,是孕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群山、高原: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这里山和高原都是静止的,怎么会产生“舞”和“驰”的感觉呢? 这里既有视觉因素也有精神因素。
4、我们随着主席的视野看到的实景,你猜当时主席心里想到了什么景色?(太阳)
“须晴日”是等到晴天的意思,这是作者想象的虚景,由实到虚,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红日映照下的北国河山比作一个红装素裹的少女。
四、分析下阕。
1、上阕绘雪景,纵横千万里,下阕论古今英雄,上下五千年。读词的下阕,思考:词的下阕写到了哪些英雄人物? 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成吉思汗。
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对我国古代国家的统一,民族的融合经济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贡献。
2、那么诗人对这些人物的评价如何? 肯定中指出他们的不足。
3、这五位人物哪一位在文治方面最差?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成吉思汗。其它四位都用了“略输”、“稍逊”,成吉思汗用了“只识”这个词。
4、那么在作者眼中,什么样的人物才是最完美的呢? 齐读最后三句回答。
今朝的风流人物。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五、齐读背诵。结束语:
古人说:文如其人。毛泽东,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他始终如一地为人民谋幸福;作为军事家,他创造了军事史上的神话,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作为诗人,他用博大的胸怀,恢弘的气势,俯仰天地,独步古今,以豪迈的诗词展示革命领袖的雄浑气魄,以诗人的浪漫情怀书写宏大而波澜壮阔的革命和建设事业。
第四篇:湖心亭看雪 微课教学设计
湖心亭看雪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了三峡的水,观过钱塘江的潮。今天,我们大家一起随张岱去湖心亭看雪。(板书课题)
二、作者介绍:阅读课文下注释①了解张岱
三、整体把握
1、学生听读课文,掌握正确的读音,听清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3、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
4、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解难。思考:
⑴、叙事是本文的线索,那么它记叙的是一件什么事?时间、地点、人物分别是什么?
⑵、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⑶、舟子用“痴”字来形容作者,如何理解这个“痴”字? 小组讨论交流,明确:
⑴、事件——到湖心亭看雪,巧遇金陵二客
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时分 地点——西湖湖心亭
人物——作者,金陵二客,舟子,小童 第一段:总写看雪的环境和雪夜舟中看雪 第二段:亭中与人共饮 ⑵、本文的语言特点:自然,简练
表现手法:白描
白描:一种描写的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简练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找出文中白描的句子。
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齐读):描写雪后西湖全景,设造了静寂、空旷、混沌的境界。
②、“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齐读):落笔眼前,写西湖近景。“一点”、“一痕”、“一芥”、“两三粒”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了眼前景物的渺小。
总结:这两句把旷远莽苍与微弱渺小对比,渲染了孤独茫然的一种人生情绪。
⑶、作者借舟子的一个“痴”字点题,表现他特有的感受,展示他寄情山水、淡漠孤独的个性。(试着评价此个性,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指导。)
四、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短文,作者运用了白描、夸张、对比等手法来写景,并通过环境和景物来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这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会运用这些方法。
五、作业
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一个人或者事物。字数200字左右。
六、板书
湖心亭看雪 张岱
事件——到湖心亭看雪,巧遇金陵二客
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时分 地点——西湖湖心亭
人物——作者,金陵二客,舟子,小童 第一段:总写看雪的环境和雪夜舟中看雪 第二段:亭中与人共饮 本文的语言特点:自然,简练 表现手法:白描
第五篇:王雪琴《回声》教学设计
《回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湖州市练市小学 王雪琴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31课 【教学目标】
1.读课文,知道故事的内容,认读本课“呱、哩、圈、碰”等生字,正确书写“洞、倒、影”3个生字。
2.朗读时,逐步引导学生注意 “的、亮”等字的轻声读法,从而读好句子,读美句子。
3.在找一找、读一读、玩一玩小青蛙的话中,感受回声的特点及乐趣,并发现语气词的特点,初步进行迁移运用。
【设计理念】
逐步引导学生在朗读时注意轻声字的读法,从而读好句子,读美句子。在读故事、玩回声等学习活动中识字、写字、积累语气词等,习得方法。【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听音猜猜猜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1.游戏导入,揭示课题。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通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引导学生读准词语,读顺课文中带有的、地、得的短语。出示:说话哩 碰到 波纹 返回
半圆的桥洞 呱呱地叫个不停 高兴得叫起来
美丽的景色 一圈圈地荡回来 高兴得一蹦老高 3.集体梳理故事内容。
三、读好轻声,读美倒影。
1.出示第一段:小河上有座石桥。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好像一个大月亮。
引导学生注意并试着读好“上、的、亮”等字的轻声字读法。2.看图指出倒影、大月亮,感受句子的美。3.美读第一段。
四、抓语气词,趣读回声。
1.自由读第2、3两段,横线画出小青蛙说的话。2.交流反馈。
出示:“呱呱呱,多好看哪!”
“你是谁?你在哪儿?”
“桥洞里藏着一只小青蛙吧?他在学我说话哩。”
3.观察发现并了解“语气词”。4.引导学生读好小青蛙说的话。5.积累运用语气词,完成作业。6.引读课文第二段,玩回声。7.合作读课文1—3段。
五、书写指导,练习评议
1.出示“桥洞”、“倒影”两个词语。(1)“洞”,注意左窄右宽。
(2)“倒”,指导写好左中右结构,“影”重点指导三撇儿写法。2.练字评议。
学生描红,练习生字。全班评议,师点评。3.再练习抄写词语。4.展示。
六、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