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泥塑课题研究教案

时间:2019-05-13 00:47: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园泥塑课题研究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园泥塑课题研究教案》。

第一篇:幼儿园泥塑课题研究教案

幼儿园泥塑活动教案:花瓶

设计思路(活动背景):

泥塑活动是幼儿感兴趣的活动,能提高幼儿小肌肉群的灵活性,和一定的美学素养,并能使幼儿积累一些初步的立体雕塑技能。但以往的泥塑活动都以实物范例为主来引导幼儿操作,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独立创造性,违背了当代幼教界提出的自主学习,幼儿被动地学,学得辛苦。

这次活动,我决定从一个新的角度来重新认识泥塑活动,试图在指导方面突破以往的“范例+临摹”的传统教学模式。真正做到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用启发引导的方法,让幼儿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感受,逐渐掌握一些基本造型。于是我通过设置一定的悬念来调节幼儿的心理,促使幼儿自主地尝试,学习,积累。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摸一摸、猜一猜、讲一讲,充分感知花瓶的造型特点。

2、能恰当运用搓、揉、捏等技能,学习创造性地泥塑花瓶。

3、设置情境,提高幼儿对泥塑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每组一只用彩色塑料袋包裹好的花瓶(各种形状)。

2、每人一块橡皮泥,泥工板。

3、若干朵用铅丝、皱纹纸做的彩色纸花。

三、活动过程:

1、猜一猜。

请小朋友猜一猜,桌上塑料袋里藏着什么?

[设置一定的情境,引出悬念,激发幼儿对这次活动的兴趣。]

2、摸一摸,讲一讲

大家轮流摸一摸,边摸边讲,讲讲里面是什么东西?是什么形状的? 请小朋友告诉老师,塑料袋里藏着什么?(花瓶)[让幼儿主动去感知塑料袋里的物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而且通过摸一摸,讲一讲,初步感知了花瓶的造型特征,为以后的泥塑活动奠定了基础。]

3、提出要求,幼儿操作

今天,老师给每组带来了一只漂亮的花瓶,每只花瓶的样子都不一样,请你开动你的小脑筋,想一想,然后用橡皮泥做一做,花瓶会是什么样的呢? 要求:(1)保持安静,小嘴巴抿紧

(2)可以一边摸,一边捏,一步一步感知。

(3)花瓶要做得大一些,老师带来了许多漂亮的小花朵,花瓶做得好的小朋友,老师就送他一朵花,好吗?

[整个活动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幼儿主动的去感知,并创造性的表现自己的感知,没有范例,但更多的是老师有意识地引导,比如悬念的设置,鼓励幼儿边摸边捏,用小花朵激励幼儿把花瓶的形象做得更精致等等,幼儿少了范例的临摹,一下少了许多限制,不用考虑象不象,只要跟着自己的感觉走,老师针对每只幼儿的花瓶给予肯定,可以树立每个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相信自己做得都很成功。]

4、展示作品、小结

请每组小朋友打开塑料袋,大家相互欣赏。

[揭示迷底,使整个活动首尾呼应,更有整体性,并且通过比较、欣赏,使幼儿更进一步地提高美学素养,为以后的美术活动积累了更多的经验] 活动评价:

在整个活动中,由一个悬念紧紧吸引着幼儿,幼儿的参与积 极性很高、很投入,真正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活动结束后,揭示谜底,幼儿通过比较、欣赏,通过老师的肯定,对自己树立了更大的自信,也积累了更多的泥塑经验。

在设置情境时,如果能结合时代特征,布置成有一定艺术品味的陶吧环境,更易激发幼儿的内在创造欲望。

第二篇:幼儿园泥塑课题研究论文2

利用泥塑在手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2

一、问题的提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衰动力。新世纪的人才不仅需要健康的体魄、良好行为品德、社会生存能力和学习兴趣,而且要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泥塑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开展泥塑活动不仅使幼儿从小了解、接触民间的文化艺术,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艺术审美教育,还可以促进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在过去的活动中,经常是由老师手把手的教,让幼儿模仿学习,反复练习,老师的评价标准也是孩子捏的像不像,忽视了在指导造型的同时去引导、挖掘幼儿的自由想象、创造发明等真正能促进幼儿发展的宝贵因素。所以,我以此为突破口,深入探索如何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使泥塑这一民间艺术与美术教育有机结合,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全面提高幼儿素质。

二、研究方法及对象

(一)研究对象:大(3)班40名幼儿,年龄5--6岁。

(二)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

三、研究过程

(一)在研究过程中我主要遵循的原则:

1、愉快性原则

孩子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才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我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形式上都考虑到了活动的趣味性,能让幼儿从玩中学到知识,从而使孩子身心愉快的得到发展。

例如:《捏手机》这一活动中,孩子们有的把泥又沾上水敷在手上,告诉我:“老师,这是我刚捏出的手,看,还会动呢!”有的孩子把泥揉来揉去,左看右看,爱不释手。还有的孩子兴奋的交谈着。知识便在孩子们灿烂的笑容和那舞动的小手中诞生了:孩子们通过玩泥知道了泥的特性:还原性、可塑性,还发现了水能改变泥的状态。

2、发展性原则

泥塑活动不单是技能技巧的训练,而是一种综合技能和全面素质的活动,是促进各方面能力发展的平台。

例如:《摔泥瓦罐》活动中,孩子们相互交流着经验,提出了为什么瓦罐会响?为什么里面掏空后摔他就会破?为什么里面实心就不会破等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得到的并不仅仅是技巧方面的提高,还包含了对空气压力等一些科学知识的了解。

3、整体性原则

在活动安排上要考虑到材料上的选择、内容上的整合以及教学方法的协调,要把幼儿的泥塑活动纳入到游戏和探索性教学活动中去

例如:《各种各样的糖果》活动中,因为班内正在进行“食物”的主题活动,所以孩子的目的性很强。再者,孩子们的团圆还不是很好,所以设计了这样一节活动。在活动中,幼儿不仅在团圆,有许多孩子设计出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糖果。

4、层次性原则 根据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小肌肉的发展程度不同,所以在个别指导上也有所区别,鼓励每一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提高。

(二)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

幼儿的教育环境可以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幼儿的发展离不开环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环境即是教育。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表现的:

1、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1)美化活动环境。

幼儿的艺术行为深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当孩子拿着捏好的泥饼给我时,我并没有立刻去布置,而是问孩子应该放在哪里。孩子们纷纷发表意见,后来在孩子的提议下,我们用泥饼做了欣赏角的花边,当泥饼真的贴在墙上时,有的孩子竟高兴的跳了起来。后来我们又把在活动区里捏的小作品组成了大手贴在了墙上。在共同装饰的过程中,激发了幼儿的创造兴趣和热情,让幼儿在这个环境气氛中引发艺术灵感。

(2)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

为了满足幼儿创作的需求,从幼儿的特点出发,为他们提供了软硬不同的黄泥,此外还与孩子一起准备了小棍、豆子、纸片等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进行选择,这不仅能满足孩子的兴趣和表现需要,还有利于在探索中独立获得学习经验。泥饼装饰画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在活动中,孩子们用材料装饰出小鱼、海浪、、、、、、为增加游戏的趣味性,经过商量,我们又添加了小瓶。孩子们给瓶子穿上了漂亮的衣服,为瓶子安上了大大的眼睛。可是等泥干了以后就都落下来了。“这是怎么回事?”他们主动寻找解决的办法,在了解了泥的特性之后,他们又尝试用胶水和泥。在一次次失败之后,孩子们终于知道,由于瓶子表面太光滑,所以泥土不容易粘在上面。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又捏出了各种瓶子,并在上面添加了许多漂亮的图案。当一个个漂亮的“工艺花瓶”摆在窗台上时,孩子们从灵巧的十指间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他们积极的把自己的发现传递给朋友,使孩子们在探究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2、营造宽松、和谐、自由的创作环境

宽松、和谐、自由的创作环境有利于幼儿创作能力和个性的发展。在班里我努力为幼儿创设理解、接纳、民主的气氛,给幼儿提供安全的心理环境,鼓励幼儿毫无拘束的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重视每一个孩子的表现和艺术创作,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在指导幼儿捏泥时,解放幼儿的双眼,让幼儿充分的进行观察。解放幼儿头脑,让幼儿有自己的思想;解放幼儿的嘴巴,让孩子尽情的交流。蹲下来看孩子,有事愿意与老师说,有问题愿意与大家商量做,在即体面前大胆表达思想、感受。教师积极鼓励的话给予孩子被承认的快乐,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是他们由此更加喜欢创作活动,更加有创作的勇气和热情。

(三)采取适宜的教育方法

泥塑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直观、立体、形象。因此,我们从引导幼儿观察入手,掌握观察的方法,如:整体观察、局部观察、细微观察、自上而下观察、由内向外观察、由大到小观察由轮廓到特征观察等,培养幼儿观察的条理性,使幼儿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提高泥塑的表现力。在游戏中,注意循序渐进,使幼儿不感到高不可及、束手无策,又不感到不费力气、捶手可得,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经过稍稍努力便可达到的。在美工区游戏时,鼓励幼儿进行变通创造,发挥幼儿的创造力,为幼儿建立信息。开始,我先让幼儿无目的的揉、玩黄泥,在揉玩的过程中了解泥的特征,在进行完泥的平面活动后。又引导幼儿去发现黄泥极强的塑型力和还原力,可以变成各种形状,幼儿很感兴趣。这时,我们就引导幼儿在玩中总结一种技能——揉,在揉的过程中孩子发现如果改变手的方向,变成一前一后,就会把黄泥揉长——实际上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搓的技能。于是,我们将这种概念在游戏中渗透给幼儿,幼儿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掌握了搓的技能。并逐步搓长后一折一拧,就变成麻花、花卷,一盘一卷变成了蛇和蜗牛,一压一抻变成了带鱼和面条。并逐步的发现幼儿捏简单的物体,进而诱惑幼儿利用辅助材料使所塑形象更加完美生动有趣。如:在圆上添加弯曲的小棍变成小人、螃蟹;添加牙签变成太阳等。教师在指导时注重的不是形的象与不象,而是幼儿在参与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态度。体现了“因人而异,因形而异”,遵循幼儿的兴趣不同,指导的切入点不同;需要不同,帮助的程度不同;发展不同,教育的起点不同。

(四)开展丰富多采的游戏活动

兴趣是幼儿获得主动发展的前提,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是获得经验的先决条件。为了培养幼儿捏泥的兴趣,我尝试在抓住幼儿生活中的关注热点,选择幼儿自身感知过的事,挖掘教育内容。如:吃过的东西、用过的生活用品等,巧妙的将泥塑融于幼儿的游戏活动之中,达到泥塑活动的教育目的,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作用。如:泥塑游戏参与到《食物》主题活动中,成为商店中的各类糖果、方便面,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了一定的材料,使幼儿模仿生活的内容更加形象生动。泥塑参与到《追赶跑跳碰》主题活动中,成为运动员的床、沙发、灯、锅、碗休息室、电视机时,这些没有生命的泥都在幼儿手里成了有生命的造型,他们把幼儿的内在愿望、内心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了。

四、结论

通过研究,我将泥塑与环境创设、游戏活动有机结合,活动中教师以尊重、支持、肯定的口吻鼓励孩子,促使幼儿的泥塑能力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一)泥塑活动丰富了幼儿生活,增添了生活情趣,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兴趣浓厚。不仅锻炼了幼儿手眼脑的协调能力及观察、分析、对比、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进一步让幼儿形成做事细致耐心、认真有条理、爱惜物品等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

(二)开展幼儿泥塑活动,幼儿的潜力很大,只要教师善于引导、耐心启发、多带幼儿进行观察、感知,将活动融入到游戏当中来,泥塑活动将为全面提高幼儿素质起到最大限度的促进作用。

第三篇:泥塑课题研究专题小结

泥塑课题研究专题小结

泥塑课题研究专题小结

在园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我们课题小组以面向幼儿、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倡导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参与为文化传承的教育理念开展了“民间艺术——泥塑”课题研究工作。在泥塑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先后发展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力、鉴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课题实施目标。为了更好地开展今后的工作,结合初期制定的教研计划,现将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玩泥是孩子的天性。一团团“泥”在孩子们手中变换着,是创造?是游戏?是最能锻炼孩子动脑筋的一种创作方式,他们将心中美好的事物通过泥工的制作,以立体的形式表现出来,让思维产生兴趣和冲动,在兴趣和冲动中开始了创作游戏。他们通过游戏泥土,将天真浪漫、粗犷豪放的造型带入自由创作中,用泥这种媒介,记录对生活经验的感受,获得情感的发泄,自由创作的快感,使其真正成为开启幼儿智慧大门的钥匙,这便是我们对孩子进行泥工创作活动的意义所在!

一、泥塑活动对幼儿的作用

1、泥塑活动有利于幼儿身体的发展。泥塑和其他绘画形式不同,它使幼儿有了更多运用手指和肌肉的机会,幼儿的小肌肉群正处于发育阶段,需要有一种经常、适量的锻炼来促进它更好的发育,用泥塑正是符合这一要求的方法。泥塑中需要运用“团、搓、压扁、粘合、拉、分泥、雕刻”等基本技能,这都需要双手及五指配合,手腕转动,小臂、大臂用力。这种合理的锻炼使幼儿肌肉群得到最佳发育,也促进了幼儿手部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在泥塑活动中,还调动了幼儿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与配合,对幼儿的脑部发育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2、泥塑活动有利于发展幼儿智力和创造才能。泥塑活动中,不仅仅教给幼儿美术方面德尔简单技能,培养幼儿的艺术才能,而且在促进幼儿智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上有着独特的作用。如各种式样的汽车和不同的小动物,所以,逐渐能把自己看到的“顽皮的猫”、“捉老鼠的猫”、“贪吃的猫”等活灵活现地表征出来。他们开始能运用泥塑的方式,表达自己所感悟的事物突出的特征。

3、泥塑活动有利于幼儿实际操作能力的发展。泥塑活动中,有一种发展是最为明显的,那就是实际操作能力泥塑用的材料是柔软的、可变化的、有体积的及适合于立体造型,幼儿可以揉成一团,搓成长条,分成小块,粘成整体,还可以揉成任意形状的物体,由于粘土具有这样的特性,因此,它特别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使之在好动好奇心理的支配幼儿逐渐学会了各种操作技能,下,自己去动手操作,进行有趣的错捏等。在这种操作中体验,捏出圆圆的鸟头和尖尖的小嘴,在一端边捏边拉出小鸟的身体和尾巴,幼儿操作技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也得到了无穷的乐趣。

二、实事求是的开展课题实践。

中班的孩子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形象记忆力,掌握了捏、揉、搓、拉、压等泥塑活动中的一些基本技法和技巧,能够用简单泥形表达记忆中的物品。我们主要指导他们在记忆生活的基础上,有目的的观察生活形象的细节,运用泥形,学习使用工具比较细致的做出各种物品,激发他们对泥塑的更大兴趣,进一步增强立体表现,习惯立体思维。在教学中,不同的幼儿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因此我们教师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在教学中采用适合幼儿的教学方式,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比较,特别是在评价幼儿作品时,更应注意对幼儿的激励与鼓励,帮助幼儿建立自信、体验愉悦。

三、激发幼儿对泥塑活动的兴趣。

幼儿感兴趣时注意力集中,感知力最强,掌握知识技能最快。兴趣是幼儿认识一切事物的前提。儿童并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刺激,他们有一种不自觉的,自内部指引的,创造性的心理状态,积极地吸取环境中的印象和文化模式。根据这一点,为了引起幼儿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泥塑的状态,我们积极组织带领幼儿参观泥塑作品,幼儿被其古朴、豪放的风格和中华民族传统工艺之美所吸引,并激发起幼儿主动尝试的欲望。

四、组织幼儿欣赏民间艺术,促进幼儿泥塑能力提高

民间艺术的形式种类繁多,形态丰富多彩,其文化内涵深远丰富,他们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述说着各个时期的故事,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引导孩子欣赏这些作品,它有助于开阔幼儿的视野,丰富孩子的文化知识,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在此期间,我还带领幼儿外出参观了面塑展览,拓展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开展了面塑活动,除了加强练习幼儿捏、粘、卷、揉、搓、团、压等技能外,还有助于解决幼儿成长阶段注意力不集中,依赖性严重,不爱动脑思考,遇到困难易怒、爱发脾气,动手能力差,肢体不协调等诸多问题。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孩子们在各个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对泥塑活动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常常会主动要求创作,获得好评的作品有《小雪人》、《小乌龟》、《小鸭子》等等,本学年的泥塑教学达到了预期目标。

五、重视家长教育观念转变,加强家园合作

家长往往重视泥塑活动的结果,对幼儿任意玩泥会产生反感,同时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也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为此,我们从家长方面入手,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我们通过亲子活动,欢迎家长来园与幼儿一起进行泥塑、面塑活动,孩子们认真努力的样子,给了家长极大的鼓舞,孩子们想象力丰富、家长能力强,分别制作出了《我的家》、《我的卧室》、《小鸡吃米》等主题作品,大家非常满意,要求经常组织这样的活动。同时我们还通过家长会,日常谈话,保教之窗等途径向家长宣传班里开展泥塑教学的意义和目的,幼儿定期展示幼儿作品,让家长评价作品,使家长受到很大感染,在教育观念上转变很大,定期向家长公布近期教学研究实施进度和需要家长配合的地方,实践证明家长们都愿意配合完成。

泥塑活动对培养幼儿技能技巧,幼儿素质,开发幼儿智力,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教学方法也是多种多样,这需要教师去探索、发掘。让泥塑这一古老的民间工艺在下一代孩子身上重放异彩,使其真正成为开启幼儿智慧大门的钥匙。

第四篇:泥塑教案

运城学院教案

美术与工艺设计系(部)

2017-2018学 年 第 一 学 期

教 研 室 名 称 设计教研室 课 程 名 称 雕塑人像 课 程 代 码 课 程 类 型 考 试 授 课 教 师 周 霞 职 称 助 教

泥 塑 头 像 教 案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进行泥塑头像概念的讲解了解

导入:自然界中,(植物,动物,人物)属人物最难表现。人物的表现包括了形态及动态。而头部是人体当中变化最丰富复杂的部分。需要表现人物的神情,精神状态。所以把人物的面部造型问题解决,可以说攻克了最难的难关,做其他的问题也就不难了。无论是头像、胸像、躯干,一般都先从临摹石膏入手,然后再到真人。因为石膏对于初学者来说是静止的,便于观察比较,又是单色的,避免了视觉错觉的影响。同时它也是被雕塑家归纳概括处理过的,形体相对简洁而明确,利于学习。这也是遵循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因此,课程会从临摹石膏头像入手,训练同学的造型能力。

虽然人形各异,男女老少有别,但头部骨骼是最固定的。biao基本的外型与构造是一样的。头部骨骼由脑颅和面颅两大部分构成,脑颅是由头部的眉以上耳以后的部分,包括额骨、蝶骨、眉骨、颞骨、顶骨、枕骨、乳突。这一部分的骨骼由于肌肉和脂肪的附着少且也很薄,所以对外形影响较大,乳突由于藏于耳下而被人忽视,但是它对准确的表现头部运动起着非常主要的作用,因为它是胫部的主要肌肉胸锁乳突肌的起点;面颅是头部的眉以下耳以前的部分,包括上颌骨、鼻骨、颧骨、下额骨。

头部的肌肉以功能划分咀嚼肌和表情肌两部分。咀嚼肌主要包括颞肌和咬肌两部分肌肉。颞肌起于颞线止于下颌骨的喙突,咬肌浅层起自上颌骨颧突及颧弓前言三分之二部分的下缘,止于下颌角及下颌枝下前方三分之一部分的下外面。作闭口运动,当咀嚼时或切齿愤怒时紧张隆起,尤其以男性比较突出。负责表情肌肉主要有:降眉间肌、眼轮匝肌、皱眉肌、鼻肌、颧肌、口轮匝肌、下唇方肌、颏肌等。表情肌一端附着于头骨,另一端则连着皮肤,肌肉的收缩与伸展,牵动皮肤而造成了人的面部的喜怒哀乐及各种丰富微妙的表情变化,并影响外皮而造成面部的皱纹,而皱纹的方向与肌肉的方向成90°角,在这些肌肉当中,皱眉肌、笑肌、下唇方肌、三角肌、眼轮匝肌作用于表情的变化比较明显,外形特点比较突出。

“泥塑头像”,能培养学生以雕塑独特的艺术语言立体地理解和把握对象,同时注重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为今后雕陶专业所设置的各门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头部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做泥塑头像写生需做好以下四点:

一、所需东西有:

① 选择头部结构较为明显,外形、转折较为明确的石膏头像 一件。② 准备一套模特儿转台和一套雕塑转台,便于同步转动。

③ 准备大量充足的质地细腻、粘合力强、水分干湿合适的泥土。雕塑的材料大致有如下几种:木头、石头、金属、陶等等。随着工业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用于雕塑的材料毫无疑问还会有更多种类开发,为雕塑事业的发展开拓出更宽阔的前景。用于雕塑基础训练最常用的材料是由一种黏土和制成的泥巴。太硬,塑造起来不仅费力,而且泥块之间也不易黏结;太软,泥巴不仅黏手,也没有可塑性,一般头像泥塑都应该在20个小时左右,所以,在塑制过程中,需保持泥巴的最佳状态,要经常喷洒一些水,间歇时也一定要用薄的塑料布或湿布把进行中的塑像包裹起来。剩下的泥巴要包好或储藏于不透气不渗水的器物中,以便随时使用。

④ 头像架一副,木块若干,钉子若干,细铁丝一卷,钢丝钳、铁锤、斧子、卡尺各一把,喷水壶一个,塑料布一张,抹平用的抹板和深入用的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工具等。

⑤ 确定光源和雕塑位置。光源一般采用自然光,位置应正对光,不要侧光或逆光,因为侧光由于阴阳的黑白对比会破坏体量和对称,逆光则会削弱体量感。雕塑与石膏像应处在同一高度,与作者成同一视角,有的同学在制作时,石膏是仰视,而雕塑是俯视,这样就会出现偏差。观察者的位置应在雕塑尺寸的两倍半远的距离,这个距离,既可以看清细节,又可统观全局,照顾整体,另外观察者在比较石膏时应站在一个雕像和石膏

二、泥塑的步骤

(一)观察

观察模特儿的结构特点,明确模特儿本身传递给你的一种感觉,找到这种感觉能够给制作者一种精神状态即模特本身的你感觉到的一种精神面貌。观察的目的是使自己做到“胸有成竹”,为了获得模特的完整形象感受。在此同时根据模特的职业特点,精神气质,而设计其适应的姿势,这是无形的行为,却是有形行为的先决和基础。

(二)扎头像架

头像骨架的扎制是雕塑中最简单的和最基础的。

先测出石膏头像的长、宽、高的尺寸,颈子的长和直径,再用线垂观察对象动态,是仰是伏,是左倾还是右倒。有了这些尺寸和动态关系就可以扎架子了。

扎架子一般应遵循两个法则: 第一,结实牢靠而不露架,有的人为图结实和牢靠,绑扎了很多木棒,结果露出轮廓以外,既影响外形,又破坏动态,且不便于观察;

第二,省时省力,省材省料而不掉泥。有人为了不掉泥,在里面缠个密密麻麻,这样废时、废料、废力。所以在结实牢靠以后,里面的芯子应尽量小。但要能够挂住所有的泥的重量,做到既不浪费材料,也不偷工减料。

具体扎法如下:像成等腰三角形的点上,这样才能把视觉错觉减至最小。

雕塑是立体的,是三维的,因此三维空间不仅具有长、宽关系,还有一个深度关系。所以扎架子有两个关键观察位置,正面和侧面。正面可以观察到左右、上下的关系及长宽关系。侧面可以观察到前后的关系和上下关系及深度关系。如果架子是金属的,首先应找一根长度与芯棒差不多的木棒,用铁丝缠牢,这样其它木块才可以在上面生根,同时也便于泥的附着。大家可以看到头像架上的两根木条扎成水平的“十”字型,一根横向,一根纵向。横向这根为了挂住颧骨和颞骨的泥,因此它的长度要小于颧骨的宽度,位置也应在颧骨相应偏下的地方。而纵向的这根为了挂住下颌、后颈和脑的泥。因此它的长度应小于头的侧长。且由于下颌较后脑突出,故从侧面看,它的前段应比后段长些。位置也应在下颌相应偏上的地方,以免从下巴露架。如果作者是初学者,心中无数,还可以在架子上端钉一颗铁钉,用细铁丝和小木条扎成若干小“十”字架形,用长短不一的铁丝固定在铁芯上。这样你可以任意调动它,加固你认为还不放心的地方,从而使雕塑架的内部结构更好。架子扎好了,由于金属和木块对泥的附着能力较差,可以用棕绳把架子全部缠一次,在上泥前喷一些水,这样附着能力就增强了

(三)上大泥

需重点解决的问题:

① 架子结实牢靠,泥紧密。

② 比例、动态、重心、体量。

③ 构图,头、颈、基座的关系。

④ 基本形的关系。

⑤ 大形大面的关系

上泥前最好把泥摔成20厘米左右的小方块,然后用铁丝把其割成类似面包片一样厚薄的泥片,然后根据模特基本头型上下左右围绕着蕊棒上泥,这时一定要参照模特儿的正面、侧面、后面、顶面的形,再用木板拍实。对于初学者来说,开始时可能会感到无从下手,所以我们要求初学者胆子放大些,分两步上完大泥。

第一步,不必考虑具体对象的形体。主要是把泥加紧密,但应注意这时的体量应比实际对象的体量偏小些,以便给后面的塑造留有余地。这一步可以用木槌或大木棒把泥拍紧,开始时不要用小的雕塑刀,那是毫无用处的。

第二步,再完成关于“形”的这一部分及基本形的关系,头的球体、颈的柱体、基座的方体或其它形,同时注意各部分之间的尺寸和比例关系。

有了基本形,马上应调整头颈的动态关系,以及头颈的体量关系,并确定构图的形式。

接着,由大体向大面的塑造,而大面的塑造是为了更明确、更好地说明大体积的关系,用方木块轻轻拍出面向关系。拍时应时时提醒自己注意“ 正面 ”、“ 侧面 ”、“ 后面 ”、“ 顶面 ”和“ 底面 ”。这几个面正是构成一个立体的形体的最基础的面,也是形体构成的基本因素之一。谈到面,我们就有必要在这里谈谈点、线、面的关系。

让我们来试着虚设一个立方体它拥有六个面、八个点、八条线,这些点、线、面是构成“ 三维立体 ”的基本因素。而其中八个点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为点构成线,而线构成面,且方体的每一个转折点都在三条线和三个面的交汇处。它不仅说明一条线,一个面,同时说明了三条线,三个面的关系,所以它是最重要的。而在雕塑中头像上也有许多这样的点,如额丘,它是头顶面、脑侧面与脸正面三个面相交的一个点,非常重要。其次要数八条线,它是两个面的交汇处,相当于头像的面部转折线,如额丘到颧骨,颧骨到下颌的连线,它说明了两个形体的关系。第三重要的是六个面,这六个面使三维又回到了二维,就像雕塑台面,在这个基准面上又可塑造三维的方体、球体或异形体。相当于在颜面上建造立体的五官,而立体的五官又由点、线、面构成。

经过以上分析,你便可以轻松地利用这些点、线来塑面,又由大面深入到小面。最后,再强调基本脸形,有长脸、方脸、圆脸等及模特的特点。强调面与面、体与体的基本形,并调整基本形自身的长、宽、高尺寸和多个基本形之间的比例和动态关系及模特的特有尺寸和气质。实际上这一步由于不同基本形形体间产生的变化(如球体、槌体、方体、棒体等的相互穿插对比)已经丰富了雕塑,并使雕塑有一种建筑感和力度感。注意:为了使雕塑顺利进行,应检查雕塑的牢度,是不是有裂缝,是不是有掉泥的现象,是不是有露架的情况。如果有,一定要在这一步及时解决好。可以用短木桩加固,也可以用棕绳缠牢。如果问题严重,最好是重新扎架。否则,随着做雕塑时的拍打,水分的蒸发,泥土的收缩,裂缝会更大,问题会更严重,甚至垮掉,所以要求每一步都重视,都解决好,这样就可以放心地塑造对象了。

(三)整理形体

首先应根据大的感觉塑造出脑颅和颜面部分,再分出颜面部分的五官,及额头部分、颧骨部位、下颌部位和鼻体部位以及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再核对它们各自的长、宽、高尺寸以及相互之间的比例问题、对称感觉。水平对称和垂直对称感觉,可以做一些水平线和竖线(或用线垂和卡尺),另外这种对称感觉不仅仅指长短尺寸的对称,也是指体感和量感上的对称。同时,应注意它的球体属性。通过一定的解剖知识,依据模特儿脑颅与面颅的关系和特征,在确定的下面画一条水平线,标明眉骨的位置,在正面的中间画一条与眉骨线相垂直的中线,全面质量管理在中线上按比例定出鼻子、嘴巴的位置,转动作品分别在左右两侧正确位置用泥条大致作出耳朵的形状。

(四)建立大的立体框架 再根据解剖结构,具体塑出各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和骨肉关系。比较和明确解剖与基本形之间的关系(如颈部的胸锁乳头肌和后颈的斜方肌与柱体的颈部如何变化以及其既统一又不打破柱体的感觉)。同样应注意颈的柱体属性。

做了五官,反过来再强调基本形,应进一步明确面向转折以及面向转折的长、宽、高尺寸和对称关系,并且加足体量,这一步体量可比对象体量略小一些,以便下一步的深入刻画。

在继续深入明确形体之前我们必须建立头部大的立体框架,在依据模特儿基础上参照解剖知识概括出立体基本框架,把头部几个对称的骨头联系起来,我们便能获得一个较为清晰的便于明确塑造的形体认识。

(五)建立形体关系

反复转动转盘,以获得整体关系下五官的关系,沿着眉骨削出眼眶,把削下的泥填在鼻梁和鼻子上。在塑造嘴巴之前应先做出一个一样的形体,类似于上颌骨、下颌骨的基本形,然后在做出嘴巴的宽度和上下嘴唇的厚度。

(六)明确形体关系

深入包括各形体间在比例尺寸上更精确,空间感更好,体量更浑厚,转折更明晰,同时也包括对对象的细节刻画更充分,表面肌理处理更完善,人物个性气质表现更准确。形体的深入首先应建立良好的尺寸观念,在反复核对以后,同时调整体量关系和空间秩序感。在限定的眼眶里做出两个眼球,粗略的做出上下眼睑和眼球的关系,在侧面的参照下塑出鼻子用嘴巴的形。因为我们只能把握住这些形的宽度和厚度,但把握不准它们的深度和高度,嘴巴是最能反映人物表情变化的部位,进一步明确耳朵的形。

体量关系实际上是随着塑像的深入,也在自然而然地完善。

左右关系和上下关系学生容易掌握,但前后关系就比较难,不过前后关系在侧面就显得明显了,但有时在侧面调整以后,又可能会影响正面左右脸的对称关系,所以要求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反复调试,而不是老在一个面做。在做雕塑的过程中,由于形体是复杂的,变化的,各个大小不一的体积之间的衔接关系也特别复杂和难以表现。因此,我们在这里概括四种关系。这四种关系正是形体与形体、骨与骨、骨与肉、肌肉与肌肉之间的关系,且这四种关系不是单独存在而是相互转换并存的。

(七)深入塑造

进一步明确头部脑颅部分的几个主要骨点的位置与形,明确额结到顶结节,再到枕骨和颞骨之间的内在联系。眉毛长在眉骨的上面,和眉弓构成了人的面部主要特征,也是人物表情化的一个窗口,并从某些意义上能反映人物的精神气质。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最能体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内心世界。在塑造眼睛时,作者一定要捕捉最能体现人物职业特点、年龄特征、精神气质的最具代表性的那一刻的神态。

抓住模特儿的特有精神面貌,使制作者随着这种感觉利用泥塑头像的形式表现出来。

上大泥首先要抓住大动态,头、颈、胸的结构穿插关系以及定出所作头像的大小比例。从三个方面反复比较观察,使作泥塑头像的第一步能够准确,即“先打好地基”。总结:

一:四种关系:

这是单个形体的变化,可以看出 它产生了扭曲,而这种扭曲使形体产生了由阴向阳或由阳向阴的转换,所以请同学们注意,人头像不像积木或是模型那样死板,而应将其视作一种有机体,这种有机体变化的过程是类似于生命生长的过程,从而使雕塑更具生命力。在头像中有许多这种情形,如头像中眼眶的变化。(如图4—10)② 这是两个形体之间的变化(如图4—11),一个物体放在另一个物体上,并覆盖了另一个物体的一部分,这两个物体可以是方体、圆体或是异形体。如在头像中鼻体和颜面的关系。③ 这是两个形体的关系(如图4—12),一个物体悬在另一物体上,这种形式在人头上几乎没有,但却有时经常出现在我们的雕塑上。那是由于结构松散、形体与形体间的空间位置关系不准确而拉得过大。④ a物穿过b物,b物覆盖a物,也有b物不完全覆盖a物(如图4—13)。这种关系正如人身上的骨肉关系。肌肉覆盖骨头,而骨头又穿过肌肉。理解了以上四种关系,就可以较为科学和准确地认识形体,表达形体。空间关系的进一步正确,形体关系的进一步明确,形体面向转折的调整就更准确。

二:讲到转折就要讲高低点的关系 所谓“ 高点 ”是相对“ 低点 ”而言,是头像中凸出的点,头像相对低凹之处,也就是所谓的“低点”,而高点和低点往往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们会形成“ 高点区域 ” 和 “ 低点区域”,转折面与面之间的交点地带即是“ 高点区域 ”,高点区域给人膨胀、扩张、浑厚而有力量的感觉;“ 低点区域 ”是那些处于阴影部,形体中凹下去的地带,它给人收缩、虚无和神秘的感觉,而这两种关系又是相互对比、衬托,好比绘画的虚实关系。而往往这种“ 高点区域 ” 和 “ 低点区域 ”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是相互转换,这种转换正是雕塑的“生命力”的体现。

三:五官细节刻画:这是最吸引人的地方,从这一步开始时,我们要求先做“ 加法 ”,不要求考虑效果,先看自己能理解多少,能表现多少,注意这里的“加法”不是指体量中的加法,而是指尽自己最大理解,去“说明”对象,要求对一些小的细节的解剖非常熟悉,并一定要仔细并多角度观察对象。这里我们着重讲讲眼睛的变化。正面平视看一只眼睛的两个眼角的关系是内眼角低而外眼角高;侧面平行看,内眼角在前而外眼角在后,而且由于它附着在球体上,所以两眼睛的四个眼角的连线应成一个弧形。(如图4—14)

眼球的位置决定了上下眼睑的高点位置,所以有些雕塑家不做眼球,但却靠眼睑高点把眼球的视线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左眼与右眼的对称感多数被视线打破,即一个眼睛的高点靠内眼角确定,另一只眼的高点则靠外眼角确定,且要注意左右眼睛的视线一致。另外上下眼睑这个面也存在厚薄和翻转的变化。下面再谈谈嘴、身体和身的一些变化关系。嘴的变化: 首先它是附着在一个柱体上的。所以口轮咂肌的所有连线也成弧形。另外它的面向变化也是复杂的,从侧面看,它有向上、向前、向下、向里的面向变化。同时它又有如图所示的从左到右的变化。而这两种关系重叠在一起后它的关系就变得更复杂了。(如图4—15)

鼻子的变化:

鼻体要注意鼻骨与鼻头的软硬结合。鼻翼与整个体积的关系。(如图4—16)耳的变化:耳的小面变化关系。(如图4—17)

四:肌理和质感的表现:骨:转折方、硬,紧而结实;肉:转折圆润,厚薄不一,年青的富有弹性而结实,老年的松驰而干瘪;毛发:转折模糊,长短浓密不一,结构松软而有弹性。同体积的铅球与同体积的乒乓球,在感官上铁球更重一些,一方面这是色彩造成的,而另一方面是由于它们之间的表面形态存在差异,一个细腻、光滑,工艺性强,对光反射弱,另一个表面颗粒较粗,形体不那么规则,工艺性不如前者强,表面对光反射的反差大。可见由于表现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所以随着经验的增加和对泥性的理解,在制作过程中要加强表现力,产生更丰富细腻的效果。

注意:刚开始初学者做雕塑,要求做“ 方 ”一些,要求“ 方中带圆 ”,这是要肯定,不要含糊,死板一些也要比没认识到的好。

五.整体关系的调整: 深入后,由于做了很多“ 加法 ”,就局部而言,表现得非常充分。而整体效果可能由于细节太多,让人感到紧张,许多局部和局部相互抵消效果变弱,而且与整体冲突,甚至破坏了整体。所以又要回来做一些“ 减法 ”,让充实的更充实,削弱的更削弱,加大对比。有人说做头像,眼睛写神,鼻子塑体,而嘴巴写意,这虽然是一个概念,但也不无道理,可以看出它要求在处理对象时要有侧重点,要有虚实。有主有宾,有点有面,才能让人视觉感到满足,也才能形成更多层次的效果。据说,罗丹在做巴尔扎克时,人们都夸奖巴尔扎克的手做得非常好,而罗丹则立即用斧头把手砍掉。因为他要的是整体,而不是局部。所以整体是第一重要的,当细节与之发生冲突时,一定要忍痛割爱,以取得最佳的整体效果。

第五篇:泥塑教案

贝贝星第二幼儿园2017——2018学年

第一学期中一班泥塑教案

活动时间:2017年11月10日 活动科目:美术——彩泥 活动内容:乌龟 授课人:仇艳

活动目标:

1、幼儿知道用水滴形、空心制作乌龟造型。

2、幼儿能运用材料和工具大胆装饰乌龟。

3、愿意与同伴分享制作乌龟的经验

活动重点:幼儿能运用材料和工具大胆装饰乌龟。活动难点:幼儿知道用水滴形、空心制作乌龟造型。

活动准备:泥工板、泥工工具、彩泥、乌龟范例,海底世界的录像。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

1、师生问好。

2、出示图片:请小朋友们观察图片,等一会儿告诉老师你都看到了些什么?

二、基本部分:

1、师生打招呼

2、谜语引入

身披盔甲慢慢爬,爱缩脑袋寿命长。(乌龟)

3、教师出示乌龟图片,了解乌龟的身体特征。师:小朋友,图片上有什么? 幼儿:有两只乌龟„„..师:你们见过乌龟吗? 在哪里见过?

幼儿:见过,我在鱼市见过,我妈妈在市场给我买过„..师:那你们见过的乌龟是什么样子的呢? 幼儿:它有一个硬硬的壳,还是绿色的,有头和腿

4、再次欣赏图片,重点观察乌龟的形态特点。

请幼儿说说乌龟主要的外形特征。

(一对眼睛、四条腿、硬硬的壳、一条小尾巴。)

5、学习制作小乌龟

<1>鼓励幼儿尝试说说制作乌龟需要哪些造型 水滴形、空心等造型。<2>、教师讲解制作要求

重点指导乌龟四肢和头部均匀分泥的方法,乌龟壳和四条腿的连接。<3>、教师教幼儿制作乌龟。

首先,请幼儿拿出一块绿色的彩泥,揉圆用大拇指顶在圆的中间旋转做出空心造型当乌龟的壳,然后,将黄色的彩泥拿出来揉圆搓成水滴平均分成四份,搓成胖水滴压扁做乌龟的四条腿,在拿出两块搓成水滴做乌龟的头和尾巴,最后用白色和黑色的泥做乌龟的眼睛,做完乌龟小朋友进行装饰。<4>、幼儿装饰教师个别指导

三、结束部分:

1、幼儿自由欣赏同伴作品

2、鼓励幼儿相互评价同伴作品

3、教师小结

四、活动延伸

幼儿将做好的作品放入区域。

教师:仇艳 2017年11月3日

贝贝星第二幼儿园2017——2018学年

第一学期中一班泥塑教案

活动时间:2017年11月24日 活动科目:美术——彩泥 活动内容:蝴蝶 授课人:仇艳

活动目标:

1、幼儿知道蝴蝶的主要外形特征。

2、通过观看图片,了解制作蝴蝶的简单方法。

3、乐意在制作过程中努力地思考,装饰出与众不同的蝴蝶。

活动重点:幼儿知道蝴蝶的主要外形特征。

活动难点:通过观看图片,了解制作蝴蝶的简单方法。活动准备:泥工板、泥工工具、彩泥、蝴蝶图片、制作范例、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

1、引导幼儿观察蝴蝶图片。

“小朋友,这是谁呀,你们知道蝴蝶是什么样子的吗?”

2、教师和幼儿共同探索按示意图塑造蝴蝶。

“老师这里有一张图,它告诉我们如何来做一只漂亮的蝴蝶。让我们一起来边看边做吧。” 可以让幼儿上来边讲边示范做,也可以由幼儿说教师示范,让幼儿了解基本方法和步骤。重点示范讲解:如何将各部位连接成蝴蝶。

3、幼儿尝试用泥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不同蝴蝶。

教师在幼儿探索活动中,观察了解幼儿的制作情况,并进行个别辅导,鼓励幼儿积极动脑,大胆操作,做出与众不同的蝴蝶。

4、幼儿作品展览。表扬有创新的幼儿作品。请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作品。

下载幼儿园泥塑课题研究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园泥塑课题研究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泥塑教案

    泥塑教案1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应知:初步了解泥塑艺术,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泥塑艺术的特点。 (2)应会:尝试运用揉、捏、剪、挑、压、粘、贴等方法,塑造一个自己喜......

    泥塑教案[精选]

    《泥塑——民间传统艺术》教学设计 围场县第四小学王静宇 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且历史悠久的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主要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泥......

    泥塑教案

    《泥塑》教案 林州市实验幼儿园 王 芳 幼儿对泥类的喜爱源自生活,泥塑活动更大的魅力在于幼儿园泥塑课教学以玩为载体,在玩中渗透技术练习,在玩中寻找表现内容,在玩中进行师......

    泥塑教案

    1. 可爱的小螃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泥工的基本技法,学会泥工作品的制作方法,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与创新能力。 2、过程与方法:观察螃蟹,动手制作螃蟹,探究创新......

    泥塑教案

    第四课 用泥造型 丹阳市后巷实验学校郭建华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雕塑艺术有更为形象的认识,了解雕塑的基本概念,理解雕塑三维实体的艺术特征。......

    幼儿园课题研究论文

    浅谈幼儿动手能力培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揭示了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动手习惯的重要意义。而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他......

    幼儿园课题研究制度

    幼儿园课题研究制度 幼儿园课题研究制度 1、科学论证课题,课题要经过讨论、研究、论证方能确定,课题研究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课题研究教师期初要有课题实验......

    关于如何开展幼儿园课题研究--[推荐]

    “关于如何开展幼儿园课题研究”学习心得 南水镇剑桥幼儿园 古玉容 这个月有幸参加了由珠海市教育局主办、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成教学院(珠海电大)承办的《2015年珠海市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