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谭良艳 教学内容:
课本第44——47页例1,做一做的习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
2、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知道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3、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乘法的意义,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乘法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引入。
1、下周一我们就要去秋游啦!谭老师在32班收了秋游费,看看谭老师收了多少钱吧,把算式列出来。
生练,指名答,谭老师没有听清楚,到底有几个5相加(6个),大家一起来数一数。(1个5,2个5,3个5,4个5,5个,6个5)师板书。(5+5+5+5+5+5)同是大括号连接6个5相加。
设计意图:从接近孩子的生活入手,让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入几个几相加。
2、再看看这里一共有多少钱吧,把加法算式列出来。
生练,指名答,越听越糊涂了,到底是几个2相加(9个),一起来数一数(1个2,2个2,3个2,4个2,5个2,6个2,7个2,8个2,9个2)师板书。(2+2+2+2+2+2+2+2+2)同时大括号连接9个2相加。、细心的同学来找一找,这2个算式都有什么特点?
生1:都是连加。生2:加数相同。
我们把这样的加数叫作相同加数。(板书相同加数)
那么第一个算式的相同加数是几?(5)第二个算式的相同加数是几?(2)你能照样子写出一个像这样有相同加数的算式吗? 生上台板演,师评价。设计意图:让学生写出类似的加法算式,从而进步理解相同加数这个概念。
4、现在谭老师也想要你们写一个算式,99个2相加,把加法算式写在自己的本子上,看谁写得快。(中途教师催,写完了吗?)
生开始抱怨难写等等。
现在来说说你的感受。(太麻烦了,太难写了,写不完…)在300多年以前有一个很聪明的数学家,他也觉得这样的加法很麻烦,于是他就研究了一种简 单的算法来代替这种复杂的加法,就是乘法,所以我们今天就要来认识乘法。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这样的加法算式很麻烦,从而顺利成章地引出简单的计算方法——乘法。
二、新授。
1、谭老师现在不要你们写99个2相加了,看一看这是几个草莓?(3个)再加3个,再加3个,再加3个,再加3个,还加3个,看一看一共有多少吧。加法算式应该怎么列?3+3+3,谭老师列对了吗?(没有)为什么?(因为有6个人3相加)师板书3+3+3+3+3+3=18,那么乘法算式应该怎么写呢?(6 ×3=18)这个3,谭老师知道,是表示相同加数是3,那这个6是从哪里冒出来的?(是表示有6个3相加)师同时用大括号连接6个3相加,原来6个3相加还能用6×3表示啊!(生说还能用3×6表示)是的,还可以反过来写成3×6=18,3我知道了,6我也明白了,那这个符号×式什么?(乘号),那算式6 ×3=18怎么读呢?(6乘3等于18)师板书。
2、那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谁更简便?(乘法)既然这样的话,那谭老师以后把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写成乘法,可不可以?(不可以)为什么?(因为要有相同加数)是的,当有相同加数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其实啊,乘法就是加法的一种简便运算,但是一定要有相同加数,才能用乘法。
那我们来看看刚刚这个算式为什么能用乘法?就是因为有(相同加数),相同加数是几?(3)有(6个3相加),乘法算式就是(6 ×3或3 ×6)。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乘法的简便性,并且深刻理解乘法的意义。
3、现在我们来看看,算式5+5+5+5+5+5能用乘法吗?(能)为什么?(因为它有相同加数)相同加数是(5),有(6个5相加)乘法算式是(6×5或5×6)所以,当我们看到有几个几相加的时候,就可以写成几乘几。第二个改成(9×2或2×9)。
4、那现在谭老师要你们写99个2相加,你们还会用加法吗?(不会)用什么?(乘法)乘法算式是(99×2或2×99)。
三、基础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P46“做一做”。2个学生板演。
2、说一说,你能说出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几相加?乘法算式是?
CAI:4+4+4
3+3+3+3+3+3
16+16+16+16+16+16
A+A+A+A+A 看看第一个,相同加数是(4)有3个4相加,乘法算式(3×4或4×3),谁能完整地说一遍。接着说2、3、4题。
四、提高练习。
1、想一想,生活中有什么事情可以用乘法来表示呢?
生自由举例,师评价。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乘法。
2、谭老师在生活中也看到了一些用乘法表示的事物,看一看,CAI:
填空。(4×2分)餐巾纸2×5包 彩笔9×2支
填空。(4×2分)可以表示什么意思?(考试的时候,有4个题,每题2分)现在你们来猜一猜,餐巾纸2×5包,餐巾纸可以怎么摆?(时把餐巾纸藏在身后)(5个5个地摆)要摆几个5相加?(2个,师同时出示2个5摆的餐巾纸)除了5个5个地摆,还可以怎么摆?(2个2个地摆)那要摆几个2相加?(5个,师同时出示5个2摆的餐巾纸),那也就是说,2×5既可以表示2个5相加,还可以表示(5个2相加)。那么彩笔9×2支可以怎么摆?(9个9个地摆,摆2个9,2个2个地摆,摆9个2)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3、看一看我们班有多少聪明的同学看到乘法算式,能把图画出来,想一想可以几个几个地画。
CAI:画 △ 表示下列乘法算式: ①.4×2
②.5×4
生练,指名板演。
①△△△△ △△△△ 或△△ △△ △△ △△ ②△△△△△ △△△△△ △△△△△ △△△△△
或△△△△ △△△△ △△△△ △△△△ △△△△
五、图片欣赏。(乘法使生活变得简便的图片)
教学反思:
上完课后,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1、师生互动方面。刚开始的时候,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较多,学生的参与意识较强,尤其在写99个2相加时,学生不仅积极参与,而且提出来自己的体会与一件,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是,从做完“做一做”之后,学生课堂凝聚力没有之前那么强了,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状况,那些平时好学的小朋友更加的积极了,但是,平时学习不够主动的学生,没有跟上课堂教学的节奏,教师没能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此时,如果能设计一个小游戏或是师生互动的活动,效果应该会更好。
2、在加强学生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方面做得不到位,比如说,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加法与乘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生活中找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的事情等,细节方面住得不够细致。
3、准备不够充分,本堂课的设计还停留在粗线条的阶段,还没有很好地润色,很多细节方面,如语言表达、课堂生成等方面考虑不够周到细致。
总之,本堂课的教学在自身实践和同事们的共同探讨中,发现了很多不足,值得在今后的教学中深思和改进,我将会继续努力提高授课水平,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在数学教学上取得更有实质性的进步。
第二篇:乘法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三册46-51页“乘法的初步认识”
设计理念: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表内乘法的第一课时,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研组研究主题,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和调整,创设形象直观、贴近儿童生活、易于动手操作的数学学习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意义。充分调动学生的直观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让学生 经历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通过自主探索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在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2.数学思考: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探索、发现、交流、创造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过程,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观察、推理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3.解决问题: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解释生活。
4.情感态度: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乘法的意义、乘法的读写法。
教学难点: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观察游乐园情境图,说说你最喜欢玩什么?它的座位是怎么安排的?
2、根据回答引导学生数一数,认识几个几。
二、动手实践,发现规律
(教师让学生自主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图形,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小棒摆出若干个同样的图形,并算出共用了几根小棒。然后组织学生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师:①你摆的是什么图形?
②你摆一个图形用几根小棒?
③你摆了几个这样的图形?
④共用了几根小棒?列出算式。
生1:我用3根小棒摆成一个三角形,摆了5个三角形,共用15根小棒。列式是:3+3+3+3+3=15。
师评价:你的回答真完整。
生2:我用4根小棒摆成一个正方形,摆了3个三角形,共用12根小棒。列式是:4+4+4=12。
师评价:你的声音很响亮。
生3:我用6根小棒摆成一个小房子,摆了2个小房子,共用12根小棒。列式是:3+3+3+3+3=15。
师评价:小房子真可爱!
师:观察这些算式的加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一个算式中的每一个加数都相同。
教师根据回答,引导学生认识每个算式分别是()个()相加。
三、联系生活,自主探究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加数相同的例子。比如,吃饭前摆筷子,就是一双一双数的。一双2支筷子就是1个2,两双就是2个2相加,八双是()个()相加。
师:你还知道生活中其它的例子吗?
生1:一辆三轮车有3个轮子,4辆三轮车就有4个3相加。
生2:星期一我们班每个同学给希望小学捐了3本书,50个同学就有50个3相加。
生3:一盒有12支铅笔,2盒就有2个12相加。
生4:一张课桌有两个座位,5张课桌就有5个2相加。
师:同学们都是细心观察生活的孩子。刚才×××同学发现:一张课桌有两个座位,5张课桌就有5个2相加。现在我们的教室有25张课桌,一共有多少个座位?(课件出示25张桌)怎样列式呢?
(学生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尝试进行列式,然后用实物投影进行展示。)
生1: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50
(算式还没读完,同学们就哈哈大笑起来。)
师:你们笑什么呀?
生:这个算式太长了。太麻烦了„„
师问生1:你一共写了多少个2相加呀?有什么感觉?
生1不好意思的说:我一共写了25个2相加,手都写困了。
师:这是用过去学过的加法算式来解决,列式对吗?(对)还有不同的列式方法吗?
生2:“25个2相加。”
其它学生马上反对:这是用文字的方法表示,不是列算式。
生3:我们可以用合并数的方法。5个2合并成1个10,5个2又合并成1个10,„„这个算式可以写成10+10+10+10+10=50。
师:这个方法怎么样?
生4:这个列式虽然比第一个算式简便了很多,但是5个10相加还是有些长。我们可以把25张桌看成2个25,也就是25的2倍,用25+25就可以了。
(全班响起热烈的掌声。)
生5:爸爸教过我,可以用乘法来计算:25×2=50。2表示每桌2人,25表示有25个2。
“乘法、乘法,我在书上也见过的”一些孩子喊起来。
师: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数学家的想法跟你们一样: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来表示。25个2相加,可以写作25×2或2×25。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师:听了大家的发言,在看看你写的算式,你有什么想法?
生1: 我写的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50虽然对了,但是这种方法太麻烦了。我觉得其它同学的方法比我的简便,以后我也要多开动脑筋。(教室里立刻响起一片掌声。)
生2:这些方法比起来,用乘法列式最简便。
生3:我觉得25+25这种方法很好,让我开了眼界。
生4:我觉得我的方法挺简便的,以后我还要多动脑,让我更聪
师:我觉得你们有两点很值得我欣赏:第一,同学们不仅爱动脑、会思考、想出多种巧妙的列式方法,还能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合理解释。特别是第4种方法25+25,老师也意想不到。真棒!第二个值得我高兴的地方,你们学会了欣赏自己、欣赏别人,向别人学习。我衷心的为你们感到骄傲,太了不起了!
(全班同学眼神里充满了激动和兴奋,被表扬的同学也很激动和神气。)
结合学生摆的小棒图,教学乘法的意义及读写法。
小结:几个几相加就可以写成几乘几。
四.解释应用,拓展提高
1.根据游乐园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2.“找朋友”的游戏:4人一个小组,每人有三张卡片,把是朋友的卡片放在一起。
3、你觉得你们小组的活动开展得怎么样?
他们小组的汇报有什么值得你们学习的地方?
生:我们小组的活动很有次序。
生:他们组同学发言的声音很响亮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4、拓展练习
6+6+6+5为什么没有找到朋友?它有没有别的表示方法呢?
五.归纳小结,提升认识
用一句话评价今天自己或他人的表现。
体会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
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在参与丰富的活动和多元的评价中获得快乐的体验,构建有效的课堂。
一、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新课程强调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学有价值的数学,不仅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会因为数学学习而感到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为了使孩子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魅力,我创设了亲切、自然、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游乐园,使学生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游戏中认识几个几,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接着,在认识相同加数相加这一特征时,我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如5双筷子就是5个2相加,4辆三轮车的车轮总数就是4个3相加等等,让学生从课本走进生活;最后,将今天学到的新知识——乘法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游乐园里的数学问题。学
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数学来自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真正理解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过程。数学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教师要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的机会,在于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气氛,在于为学生提供有启发性的课堂模式。因此,本节课我创设了多种多样的活动:拼一拼、算一算、想一想、写一写、说一说。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互相交流,不断完善,使学生逐步体验到相同加数连加可以用几个几来表示,从而认识乘法算式。整个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重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同时,学生的兴趣也被有效的激发起来了,情绪高涨。
三、尊重差异,共同提高。
课标提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它要求我们的数学课程要面对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最大限度的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当学生在解决“每张桌两个座位,25张桌多少个座位?”出现困难时,我没有急于向大家介绍乘法,而是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有的孩子用加法算式计算,有的孩子用文字来表示,也有的用乘法算式来表示。不论答案正确与否,我对孩子们这种敢于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看法的学习态度给予了肯定,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又满足了不
同层次的学生的心里需求。教学中我把自主探索的权利还给了学生,使课堂成为学生舒展灵性、张扬个性的空间,使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同时又使学生在相互交流、倾听中完善自己的认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多元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情感态度与自信心是数学教育的目标之一。评价语言的魅力和多元的评价方式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激励他们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下一步的学习活动。这节课,我一方面注意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和成功处进行导评,满足学生最佳心理需要;另一方面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我常常用“听了刚才的小朋友的发言,你觉得自己的想法怎么样?”、“他有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引导学生进行自评或互评,将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形成积极、友好和民主的评价关系,促进其不断改进,获得发展。
第三篇:乘法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栾川县第一实验小学谢欣桐
一、诱思导学
1、暖暖的阳光洒满青青的草原,许多小动物正在草原上快乐的玩耍。想不想去看看?要看到有哪些小动物可不容易。会遇到很多麻烦的,有信心吗?看,问题来了。
2、大门为什么打不开呢?原来这里面藏着秘密,请你找找算式中加数特别的有哪些?
“5+5+5,4+4+4+4,2+2+2+2+2”每道算式中的加数都是一样的。
二、质疑研学
师: 瞧!小动物们正在活动呢!图中你能找出这样的算式子吗?
板书:2+2+2=6 也就是 3个2 谁来用学具摆一摆 板书:3+3+3+3=12 4个3 谁来用学具摆一摆 师:你真了不起!那这幅图呢?找找看?
生:是4个2,列式是2+2+2+2=8。师:求4个2是多少,还可以用一种新的运算方法——乘法来计算。(板书:乘法)师:听说过乘法吗?你是从哪里听说的? 生1:姐姐告诉的 生2:妈妈告诉的
师:以前都是听别人说的,今天我们自己也知道乘法了。师:刚才的4个2相加,可以写成乘法算式:4×2=8 2×4=8 师:这个×,像什么? 生1:像拼音字母× 生2:像错号叉
师:在上学里我们把它叫做“乘号”。(板书:乘号)
师:乘法像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和减法一样,也有表示乘法的符号,乘法算式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称,请大家猜一猜在乘法中各部分的名称。读作(生集体读一遍)
师:加法算出来的得数叫?(和)减法算出来的得数叫?(差)那今天的乘法算出来的得数叫?(积)
师:几个2相加,我们以前用加法,现在可以用乘法。(生再读2×4 4×2)
生活真奇妙,算几只小动物,我们就认识了乘法,接下来还有什么发现呢?下面我们继续在草原上看看还有什么发现。有好多鸡在找吃的,来口算一下看有多少只鸡。小朋友要一口气说完,深吸一口气准备好,开始!生:3+3+2+3+3……
(有的学生渐渐地不说了,有的叫了起来,还有的学生憋住气在继续说,脸涨得通红,终于也停了下来。老师的手也写软了)师:你们感觉求100个3用加法算,算式写起来怎样? 生1:要写很长时间,要写很长的算式,黑板不够写。生2:太麻烦了。
生3:可以用我们刚学的乘法,写成100×3或3×100,快多了!师:这里5个3,8个3,100个3可以用乘法也可以用加法?你觉得怎么样?
生1:用加法太麻烦 生2:乘法简单写的快。
师:几个几,可以用加法也可以用乘法,但用乘法比较简单。
三、达标测学
1、课中活动——拍手游戏。
先让学生听老师拍手,说出是几个几,并列出乘法算式;再让一名学生拍手,(强调:拍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中间要停顿一下)其余同学说一说;最后让同桌游戏。
2、练习1、2 列加法算式和列乘法算式,哪种写法简便?
四、得知博学
师:小猴子排着整齐的队伍欢迎我们来了,你觉得是几个几?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显示并列式)生1:我是横着看的,每排有5个花片,5+5+5=15,是3个5。生2:我是竖着看的,每排有3个花片,3+3+3+3+3=15,是5个3。师:同样多的猴子,观察角度不一样,算式就不一样。
五:反思促学 1.沟通联系。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齐答:乘法)乘法是怎么来的? 师:是加法变出来的,什么样的加法可以变成乘法?复习引入的算式,体会相同加数连加的意义。2.联系生活。
师:学习乘法以后,每个小朋友都会多一双眼睛-------乘法眼睛,先把眼睛闭上,用一双乘法眼睛,然后想一想生活中哪里有乘法现象? 师:太棒了,你眼已经具备乘法的眼睛了。
3.下课后,小朋友们又多了一双乘法的眼睛,你可以告诉老师,还有你的爸爸妈妈,你现在自己知道乘法了。好,整理好自己的文具,下课。
第四篇:乘法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交川小学 陈会军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2 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4 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教具准备:课件、小圆片。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二、新课
1.教学例1。
(1)师生一起看图。指导学生回答。
师:图上这些小朋友在做什么? 生:用小棒摆自己喜欢的图案。师;这个同学摆了几把小伞? 生:1、2、3、4把小伞。
用同样的方法说出其他几位同学摆图案及所用的木棒。(2)看看老师摆了什么图案 生:正方形、房子、八边形。师:每种图案一共用了几根木棒?
师生:每个4根,一共用了4+4+4+4+4=20根 每个6根,一共用了6+6+6+6=24根 每个8根,一共用了8+8+8=24根
师:把老师摆的其他图案
(3)教师叙述:求4个5或5个4相加是多少,4个5或5个4,分别相加是多少,都可以用连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一种更简便的方法计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方法——乘法。
(4)学习怎样写乘法算式。
师:要求5个4相加是多少,用加法算是“4+4+4+4+4=20 ”,用乘法计算就可以写成“5乘4或4乘 5”。两个数中间写“×”,这个符号叫乘号。(板书:3×2=6或2×3=6。)
师:把上面的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加以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
师生:在乘法算式中乘号前后两个数分别表示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数,以及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3.教学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读法。
写出第三个例子的其中一个乘法算式,分别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并指出乘法算式的读法。
读作:5乘4等于20。
师:5和4相乘可以写成5×4也可以写成4×5。说明:求两个数相乘的积是多少,可以用两个乘法算式中的一个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动动手、动动脑
师:每行摆5个圆片,摆四行。师:每行摆5个圆片,摆四行。2.我会读
4×5 6×5 5×2 2×4 3.我会做
(1).做教科书“
(2).做教科书“做一做“中的练习。
做题时,教师可让学生先说出图中表示的是几个几?学生回答出“表示4个 2”后,提问:“可以怎样算?怎样列式?”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想,求 4个2的和是多少,也就是求4和2相乘的积是多少,可以用乘法算式计算。
(3).做教科书“ 4.我会改
师: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4+4+4=12 6+6+6+6=24 2+2+2+2+2=10
四、全课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2.什么时候我们才用乘法?
第五篇: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1
本次学校举行的微课活动我们一年级组选的课题是《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是学生认识乘法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和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对整个小学阶段数的运算部分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本节课我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又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了一个变魔术的情境通过这一情境串,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参与学习,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自主探索,积极思考,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了乘法的意义,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本次微课我们选的教学片断有两个教学活动,这两个教学活动从创设情境开始到导入新课,旨在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几个相同加数的相加以及经历乘法产生的必要性。微课活动结束反思本次微课活动的得失
一、整合课堂情境,“变魔术”情境串贯穿始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语)。鉴于低年级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本节课我就创设了一个“变魔术”的情境,首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喜羊羊魔术师的闪亮登场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学习热情。然后通过三个魔术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探讨乘法的意义。“第一个魔术——装点春天”这一情境,为学生提供了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花、蘑菇、小鸟,让学生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第二个魔术——大变玩具,分别以汽车、飞机、宝葫芦为素材,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体会加法运算的局限性,感受乘法产生的必要性,建立乘法模型。第三个魔术——水果盛宴,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强化认识,充分理解加法与乘法的关系,理解乘法的意义。
二、构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数学思想
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中教师首先为学生提供了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相同加数” 和“几个几相加” 的理解,形成表象,为建立乘法模型做好了准备。
三、盘点不足
常言道:教学永远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反思教学,觉得以下几方面做的还不够。
1、没有把纠错的机会让给学生。
本节课当学生的回答出现错误时,老师总是急于评价,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应该把评价的机会还给学生,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以让所有的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二是通过学生的评价我们可以充分地了解学生的想法,同时让学生自己来评价,自己来纠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学生的学习能力一定会在自我纠错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3、课堂效率还有待提高
本次微课活动是10分钟,由于《乘法的初步认识》是本册第七单元的内容,靠近学期末,所以孩子们的接受能力以及计算能力还没有达到,再加上教师自身的水平所以本节课10分钟的课堂容量还有待于扩充,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也有待于提高。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2
本节课在设计时主要是以贴近学生实际的游乐园情景导人,里面蕴含着丰富的“相同加数”的因素,为引入乘法做准备,之后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引导他们观察思考,体会乘法的意义,并进一步结合生活中的问题,巩固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与运用。
成功之处:我在教《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理解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就组织学生进行摆一摆、比一比的游戏活动,先让学生摆2个三角形。很多学生就会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一个一个的摆,而且他们知道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学生就用原有的知识用加法来算3+3=6根。然后又提问:现在要你们摆9个三角形,也让学生去算,学生发现如果用加法3+3+3+3+3+3+3+3+3=27,很繁琐。这时候抓住机会引出乘法的学习。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和表象,感悟出了如果加数相同时可以用乘法来计算的.道理。
存在问题:关注弱势群体不够。课堂上我看到这样的情况:在这热闹的背后又隐藏着许多被遗忘的角落,总有一部分学生在成为观众和听众,可想而知,久而久之形成“差生”是必然的。
针对这种状况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设计的学习活动一方面要具有一定的现实性、挑战性;但另一方面又不能以只有少数学生能解答的问题情境来作为普遍要求,而应该设计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的活动,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可做,有事可想,都有收获,都有体验。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3
最近我们学了与乘法有关的内容,孩子们是第一次接触乘法,之前都是加法和减法,在接触乘法的时候,他们感到新奇有趣,而且是渴望去学习乘法的,我非常开心。
在备课的时候,我很认真,因为我想带给孩子们最有趣,并且最有意思的课堂,但现实和想象总是有一些差距,第一堂课内容不是很多,主要是带着孩子们去充分的认识加法算式和几个几,所以孩子们也很开心的,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可等到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内容的难度有点提升,孩子们发言的频率变低了,举手的人也变少了。这一点是我不想看到的。
孩子们知道乘法口诀是什么,但是当我问三四十二什么意思的时候,孩子们有些迷茫了,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这和平时上课也有关系,前一段时间在课堂上,我让孩子们说话的次数少了,大部分时间都是我在说,孩子们回答,回答的问题都是一些有固定答案的问题,对于有开放性的问题,都是孩子们简单的说一说,最后我来进行总结,才导致现在他们有点说不出来,这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给孩子们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说出来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去认识惩罚的意义,明白乘法的作用,能够去用乘法解决问题。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4
思考一:我们读懂编者是啥意图了吗?教材上供给了一个游乐园的场景,其中在小飞机、小火车和过山车里蕴含了同数连加,在旋转木立刻,还有不一样数的加法。教材的三个情境是依次开放的,第一个情境中,小精灵提示一共有5个3,第二个情境,个6,第三个情境,是个,都是让学生在情境中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加法,利用几个几的形式表现出来,可是层次性异常明显,为乘法的改写做出充分的准备,同时突出了乘法的意义,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教育学生要用数学的眼光看待数学。反思我们这节课,教师采用变魔术的方式,变出了一组组的灯笼,一盘盘的苹果和一组组的花朵,这些活动中,学生是得出了几个几,可是和教材比较,我们改编教材之后教学的层次性体现出来了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体现出来了吗?乘法的意义的本质体现的怎样样?用数学眼光看待数学怎样样?这些都是我们应当在课后思考的'问题。
思考二:我们渗透了数学的核心素养了吗?学习乘法的意义是今后乘法计算和利用乘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为了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乘法的意义,教材供给了很多的现实情境,这些情境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见,这些是生活中直观的表象,经过情境与数的对照,让学生构成对乘法现实模型的认识。这体现了抽象和模型的思想。反思我们的这节课,情境一闪都没有了,仅有黑板上的几个算式,如何让学生对照,如何让学生抽象,如何建立模型呢?如何落实我们当前强调的数学核心素养呢?数学核心素养是指人用数学观点、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本事及其倾向性,包括数学意识、数学行为、数学思维习惯、兴趣、可能性、品质等等。我们首先应当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从小就构成良好数感。第二是在数学课堂上,必须要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的训练,构成学生数学探究本事。数学探究本事是数学素养最核心的成份和最本质的特征,数学探究本事的提高是经过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来完成的。第三是培养学生数学的情感体验,包括思想品德和情感体验两个方面。所以在我们的课堂上,除了传授知识之外,我们应当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爱国主义、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对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
动参与,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意志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和习惯。这些方面,我们还差很远,需要不断的努力。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5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是乘法的起始课,是进一步学习乘法的基础。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同数连加。因此,本节教材是要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认识到同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和乘法是同数连加的简便方法,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我在备课时,注意到新教材的`编排与以前的教材有了变化。本节教材通过四个主题图来实现教学目标:游乐园的情境图蕴含丰富的“相同加数”的因素,为引入作准备;例1用小学生拼摆图形的活动引出加法算式,再由相同数相加引出乘法,体会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学习乘法算式的读写法;例2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例3让学生初步感知乘法是相同数相加的简便算法。这种编排不符合我的学生实情,知识点的衔接不连贯、不流畅、于是我对教材资源进行了调整、删减和补充。
具体做法是:直接用游乐园的情境图和补充的题目,在一节课内完成本小节所有知识点。
首先我出示游乐园的情境图,让学生帮我安排秋游的分组设计,在计算每个游乐项目游玩人数时,初步感知相同加数这个概念。接着让学生比较几个加法算式的相同点,得出“相同加数”和“几个几”的概念,为乘法的引入作准备;
然后让学生自己写两个这样的加法算式,算式能写多长就写多长。我选择了两个学生写的,一个算式是20个3连加,一个是42个7连加,我把字写大些,学生发现这些算式写起来算起来都不方便,如果再多一些加数边黑板都不够写怎么办?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用合并加数、省略号、语言叙述等方法表示,但没有体会数学的简单美,这时引出乘法算式,并用童化语言说“把加号扭一下就解决了这个难题。”这种说法让学生知道乘法是从加法来的,感受到乘法是同数连加的简便算法,接着认识乘号,乘法算式的读写法和各部分名称。这样一小节(3课时)的知识点一气呵成。
最后让学生把其余的连加算式都改写成乘法算式,每改写一个,都要复习“相同加数”、“几个几”、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各部分名称等知识点。
对这一届的学生,我一直鼓励超前学习和提前渗透,部分家长也很支持。因此数学上的许多知识不用按部就班地进行,这也为我进行高效教学奠定了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会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进程、重组与激活教学内容、设计弹性化的教学结构,希望能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然,对一些处于后进状态的学生,我的这种教学方式不太适合,需要后续练习来弥补。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6
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实验教材强化了几个几的实际含义,简化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读法(不再区分乘数与被乘数,“×”读作“乘”等),删除了抽象的概念表述(乘法的'定义、“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等抽象用语)。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一开始列了一节' 乘法的初步认识' ,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通过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可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我认为整个设计思路应该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基本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时必须突破难点。而难点就是在几个几相加上。在教学时我一直让学生一个几,两个几,三个几这样数,在数的过程中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几个几,很容易地看到图就用这样的方法去数,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不会混肴。但是由于过于“扶着学生”学本领,而忽略了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去发现,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少了些。
教完了“乘法的初步认识”,思绪万千,在以后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如何想尽一切办法使学生掌握新的知识,运用怎样的方法手段,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非常重要。需要认真钻研,不断反思,在成功、失败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7
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它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而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二年级学生对乘法的'第一次系统的了解和认识。我在设计这节课时,通过出示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游乐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以学生的活动情况呈现出几个相同加数求和的情况,引出乘法运算。
华应龙老师曾说过:“数学教学就是让学生心中有数,让学生觉得数学好玩,数中有趣吸引人,数中有味吸引人。”秉承这一思想,我让学生在观察连加算式的过程时,都参与“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几个几”“乘法算式”等数学知识的再创造活动中,积极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反思这节课,有几点不足。第一:在教学时候,突破难点“几个几相加”,学生只是概括性说了说。这一环节,应该丰富课堂形式,让孩子用小棒、磁珠摆一摆、说一说,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第二:学生在比较加法和乘法算式,只是在理论上看出乘法简便,并没有实际体验。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要多创设一些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8
实践新课标,用活新教材
1、实践操作,初步感知
教学片段:
师:课件出示花,2朵2朵逐次出现。要求学生动手操作。
生:用手中的棋子摆一摆。
师:6个棋子,2个2个摆,要摆几次?摆了几个几?
生:需要摆3次,摆了3个2。
师:还可以怎样摆?
生:3个3个摆,摆2次。
反思: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创设了一个动手操作的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存在相同加数的数学问题,并在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类,帮助学生在“做”中循序渐进地参与“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几个几”等数学知识的“再创造”活动,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动态过程,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做好铺垫。
2、引导探究,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片段:
师:出示狮子头。几个2相加?
生:6个2相加。
师:请把连加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生:写乘法算式。
师:拍手游戏,我拍了几次?
生:写乘法算式。
师:3×2怎样拍手?
生:上台拍手。
反思:教学不是一种告诉,而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体验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出现了乘法这种新的运算方法时,教师先让学生尝试写乘法算式,然后再让他们讨论、交流,怎么从加法算式改写乘法算式,从中让他们体会乘法的意义。再以不同形式的练习来让学生了解乘法的意义,最后让学生用上台拍手来表示乘法的练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思维来理解乘法的意义。
值得审视的问题:
1、扶得多,学生自主不够。
教学片段:
师:从2开始,2个2个数到10。
生:数数。
师:从3开始,3个3个数到18。
……
反思: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主动不够,倒不如设计一个“游乐园”,小朋友在玩小火车、摩天轮……,让学生自己说出有多少人在玩,师问:你是怎么数的'?学生可能会说我是2个2个地数,3个3个地数……这样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知相同加数相加的情况,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存在,变被动为主动。
2、乘法优越性,学生体验不够
教学片段:
师:把3+3+3+3+3+3+3=21改写成2个乘法算式。
生:写乘法算式。
师:比较两种算式,哪种比较好?
反思:教师举的例子数字太少,学生表面说加法不方便,是否真正体会了乘法的简便呢?可以设计两个环节让学生体验①编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如:同桌一学生说15个3相加,另一学生说加法算式,一口气说算式很累,甚至说不清;②写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书写时,又实在太长。这样,在说与写的活动中,学生亲身感受到相同加数连加用加法算式表示确实很麻烦。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9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是以贴近学生实际的游乐园情景导人,里面蕴含丰富的“相同加数”的因素,为引入乘法做准备,然后,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引导他们观察思考,体会乘法意义,并进一步结合生活中的问题,巩固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与运用。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设情景,激发探索动机
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可以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本课中的游乐园情景图导入,使学生觉得贴近生活,生动有趣。教者再引导学生从图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索动机,自然而然地驱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二,鼓励合作,培养交流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实践也证明:小组合作把个人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点拔等有机结合起来,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提供了让学生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如:以小组为单位看图提问题,解决问题,再全班交流反馈;让学生摆自己喜欢的图形,并交流成果……这样让学生最大可能的说一说,数一数,学生在做中,玩中愉快的学习。在学生需要帮助时引导学生交流合作成果整体会集体的力量。
三,抓住课堂生成资源,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让学生摆图形列出算式后,以黑板上较长的算式3+3+3+3+3+3+3+3+3+3=30为例,引导学生讨论:有什么办法能使算式变得简短一些在这一学习活动中,学生得出多种答案。如:6+6+6+6+6=309+9+9+3=306+12+12=3010个3,没想到3×10=30的算式也出现了,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我马上决定不动声色,还是引导他们进行交流,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但在谈3×10=30这一方法时,特别注意引导全班同学参与思考补充,教师在他们已知部分的基础上加以点拨,让他们有种知识是自己探索发现的感觉,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不同小组的相互提问,相互质疑,相互评价,使他们在交流,争辨中获得启迪。从而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四,重视反馈,合理评价
反馈教学的过程是对信息反馈的及时调控,有利于提高课堂质量的途径之一。因为学生有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有成功的机会,也存在着失败的可能性,由于学生能力的差异,有些学生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所以教师要注重课堂的反馈,对成功的学生给予表扬肯定,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进步,促进他们提高学习的热情。对失败的学生,教师要发挥情感的力量,排除学生因失败所带来的消极因素,增强学生继续探索的信心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长算式:3+3+3+3+3+3+3+3+3+3=30如何变短的方法,由于教师的启发,诱导,合理的评价,使探索活动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在融洽,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于质疑,为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提供了适宜的平台。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10
1、教学的放与收做得不理想。学生摆小棒并列出许多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后,我没有及时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共同点,从而总结出相同加数,导致在后面讲两个因数的意义时很少学生回答准确,也不能准确列出乘法算式。就是在放开之后没有及时作一个小结,把知识收笼到重点难点上来。第二个地方做得不好的是:在回应课的开头时,我让学生看图提数学问题后,没有把很多的问题收笼到这节课的乘法问题上,使部分学生列出了加减算式。从这节课上使我认识到:放与收都应有个度,开放是一种形式,而不是我们追求的目的,放得太开不利于学生的探索,收得太紧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放与收之间,教师应恰当起好主导作用。
2、教学难点把握不好。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而我在教学中只轻轻地点了一下,致使有很多中下生不能列出正确的乘法算式,影响了教学效果。
这节课使我认识到: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学生自己去讲。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重组与激活教学内容、设计弹性化的教学结构、组织动态化的教学过程、实施激励性的教学评价旨在打破以“课堂中心”的封闭性的教学时空,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开放性;旨在打破以“教师中心”的灌输式,进行沟通与对话,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就是当今教师所必须做到的。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11
今日,教学完《乘法的初步认识》后,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将6+6+6+6+4改写成乘法算式,大部分学生作出:
(1)6╳4+4;
(2)6╳5—2;
出乎我意料的是有一个同学是7╳4;我立即表扬了他,并且惊叹于他的聪明,从这件事中,我们教育工作者难道就得不到一些启示吗?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传统单一的.,依靠性的学习方式,转向现代的学习方式,即要提倡学生进行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
今后的社会,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在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如何去掌握知识,就是学习知识的本事,作为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本事,而不是一味的研究如何把自我的或书本上的知识经验传授给学生,当一个新知识,新问题出现时,他们就会用自我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分析、解决,并不是简单地被动理解。就如刚才那位学生,他根据今日所学将6+6+6+6+4直接改写成7╳4。所以,我作为教师要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用自我的学习方法和方式来学习新知,把新出现的知识或问题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整合,从而拿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教师在此过程中起到的只是一个促进者、组织者的作用,我们学生的潜力的巨大的、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12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乘法的初步认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乘号“X”,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初步理解;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这节课设计时用游乐园场景图导入,吸收学生注意力然后引出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
在新授时,多次强调几个几相加,就是几乘几。引出相同加数乘个数。最后在巩固练习的环节,设计了看图填空为了让学生明白“份”“组”的概念;在花儿朵朵开的环节,难度逐渐加深,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在找朋友环节,再次加深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联系。在设计课时,我们教研组也是帮我改了进行多次,刘老师也帮我争取每个环节都做好。但我在实施时,如果设计按8分来说,我只做到了3分。首先从我的导入部分来说,我的PPT新颖度不够并且语言表达也不够出彩并没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新授部分,讲的速度过快,学生还没反应过来已经进入下一环节,并没有因势利导而是牵着学生走,程度好的学生可能已经掌握,中等程度的学生还没理解。知识点没有讲透讲深刻。
在巩固练习环节花儿朵朵的时候出现失误,没有给还学生准备奖品,所以学生积极性没有得到激发。找朋友的环节时间设置太短,没有让学生真真体会游戏的快乐。由于自己对课堂时间把握不住导致出现离下课还有十分钟的.时间的失误。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第一自己急于求成,赶时间。
第二,备课还是不够充分不能灵活把控时间。
第三,心理素质不强,一紧张就慌了阵脚。再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会注意。
同时在听其他老师讲课时,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普通话标准,讲课有条不紊,课件和教学设计都很精心都是值得学习的,我会时刻反思为什么同样都是青年教师人家咋都那么优秀。通过一次次磨课再次过程中我真的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授课技巧,这次比赛对我的锻炼和磨砺很大,虽然我讲的不好,但要感谢我们教研组和刘老师对我的一次次耐心的辅导!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13
因为是初次认识乘法,教材十分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有层次的组织学生认识乘法的活动。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先认识“几个几相加”,再认识乘法的含义以及乘法的各部分名称。在教学时,我先通过圈一圈、指一指、数一数等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几个几相加”,而后在“几个几相加”的`基础上认识乘法的含义、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等知识。
一、由扶到放理解几个几相加
在情境图中,兔子是2只一堆的,有3个2只;鸡是3只一堆的,有4个3只。对于这样的排列,学生是有生活经验的,教学时先让学生指一指一堆一堆的兔子,再依次数一数1个2,2个2,3个2,然后完整地说一说,兔子有3个2只,最后再追问3个2只是多少只呢?指名学生说出算式2+2+2=6,教师适时相应板书。同样的方法教学鸡有多少只?鸡有4个3只,算式是3+3+3+3=12只。两个连加的算式呈现在黑板上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与我们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学生能够说出是3个数连加、4个数连加哦,还能说出加数都一样,在第一个算式中,加数都是2,3个2连加,在第二个算式中加数都是3,4个3连加,教师相应板书3个2相加,4个3相加,在此基础上引出“几个几相加,几个几相加得几。”“试一试”的内容我放手让学生先各自完成,而后再请学生说说,这些小棒是怎样摆的?指导学生完整描述:小棒是2根2根摆的,有5个2根,算式是2+2+2+2+2=10,5个2相加得10。
二、举一反三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例2时,先出示情境图,学生运用刚学到的知识经验数一数、填一填,同时又是巩固新学知识,进一步理解:(4)个(2)相加,(2)+(2)+(2)+(2)=(8)。然后引出:4个2相加,还可以用乘法(板书)计算,写成:4×2=8或2×4=8;指出:×(乘号)、2和4(乘数)、8(积),4×2读作:4乘2,2×4读作:2乘4。在学生初步理解2+2+2+2=8可以写成4×2=8后,引问学生:2+2+2=6可以写成乘法算式×()=();3+3+3+3=12,可以写成乘法算式()×()=();2+2+2+2+2=10,可以写成乘法算式()×()=()。师边指着板书边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4个2相加得8可以写成4×2=8,3个2相加得6可以写成3×2=6,5个2相加得10可以写成5×2=10,4个3相加得12可以写成4×3=12。这样一改写,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们通过观察,能够感悟到加法与乘法间是有联系的,乘法算式比较简洁!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14
本课内容主要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因为是初次认识乘法,教材十分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有层次的组织学生认识乘法的活动。
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例一帮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几个几相加”,为进一步抽象出乘法的含义做好准备。试一试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摆小棒,让学生在操作、观察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几个几相加”的含义。例二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几个几相加”的`基础上,认识乘法的含义、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试一试让学生经历“找出几个几相加——列出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从中体会在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计算的便捷。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在讨论过程中过分追求正确答案,在得到了学生的正确回答之后,就急于归纳小结,没有让多个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从而教师小结。
2、教学过程中,对课堂把握的比较死,每一步都循规蹈矩,由于担心学生出错,而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使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机会。如在试一试中,可以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再交流图意,效果应该会比先说图意再练习要好。
3、由于考虑到时间关系,摆小棒以及摆花片都只由一个学生板演,其余学生没能参与到动手的过程中去,最好还是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去摆一摆,在操作中丰富对几个几相加的认识,进而巩固对乘法含义的理解。
4、板书设计方面还可以更规范,布局更合理,对整个框架都做好规划,不要到时候再去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