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秋节语言活动教案(定稿)
大班语言中秋节教案
活动目标
.听故事,了解中秋节的起源、日期及月饼的来历。
.理解故事内容,可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中秋节的起源等相关问题。
活动准备
.节日故事《中秋节的起源》。
.日历。
活动内容
学习领域:
形式:集体
1.讲述故事《中秋节的起源》:
我们的祖先以种田为生。他们每天清早很早就要到田里工作,有时翻松泥土,有时灌溉农作物,有时要除虫、施肥,真的很辛苦啊!一直忙到太阳下山,他们才能回家。
他们每年在春天播下种子,到了秋天便是收获的好日子,大家都高兴极了。一家大小分工合作,有的人到田里收割稻谷,有的人到果园摘水果,小孩子也会帮忙,把一束束的稻子搬回家,或者在树下收拾大人摘下来的果子。
到了农历八月十五,已是秋天了,秋高气爽,晚上的月亮又大又圆,家家户户会在一起庆祝丰收。大家团聚在一起吃晚饭,饭后就在屋前摆放大桌子,上面放满水果,聚在一起谈天赏月,品尝美食。后来,农历八月十五日成为了中国人的重要节日,相传这就是中秋节的起源。
至于吃月饼的习俗,传说和蒙古人当了中国皇帝有关。那时蒙古人非常野蛮和残暴,常常欺负老百姓,有时会强抢人们在路边摆摊要卖的东西,不肯付钱,又随便打人,老百姓的生活很苦!
于是,老百姓计划在中秋节那天赶走蒙古人。为了要通知其他人一起行动,他们想出用饼来传递消息这个好方法。他们先在纸条上写上“中秋节晚上赶走蒙古人”,然后把纸条放在饼里,送到家家户户去。结果,大家在吃饼时都发现了纸条,于是便在中秋节这天合力赶走了蒙古人。从此以后,人们互相赠送月饼,便成为中秋节的习俗。
2.与幼儿讨论:
•农作物到什么季节才会成熟呢?那时人们又忙碌些什么呢?(秋天。收割稻谷和摘水果。)
•丰收的时候,人们的心情怎样呢?会怎样庆祝呢?(高兴。全家人一起吃饭。)
•人们选定了哪个日子庆祝丰收呢?这个习俗成为了什么节日?(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你认为在月饼里藏字条的方法有什么好处和坏处呢?(自由回答。)
3.出示一个日历,请幼儿说出中秋节的日期,并请一位幼儿在日历上指出农历八月十五。
活动建议:
• 活动后可以和幼儿一起制作月饼,分享月饼。
第二篇:中秋节经典活动教案
中秋节经典活动教案
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欢迎欣赏中秋节经典活动教案!
中秋节经典活动教案:中秋节快乐
本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幼儿观察月亮的变化,知道中秋之夜月亮最圆、最亮;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风俗,体验节日的快乐;初步激发幼儿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活动开展前,进行墙饰布置,墙饰的主要内容包括花灯、嫦娥奔月图等;给幼儿讲述关于月亮的故事、中秋节与月饼的传说;美工课上,幼儿学会了用橡皮泥捏月饼,会沿着扎有小孔的月亮图形纸撕月亮(提供用缝纫机扎出小孔的月亮图形纸;制作投影片或挂图:一幅中秋节夜景图,四张月亮逐渐变圆的投影片或图片;录像带:中秋赏月;音乐磁带《飞月夜》、《月光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1、引导幼儿观察教室墙饰的变化,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2、出示投影片或挂图:中秋节夜景图,引导幼儿描述自己观察到的月亮,教师根据幼儿的描述分别出示四张不同形状的月亮投影片或图片,启发幼儿想象,月亮像什么?(如:像弯弯的小船、像一块西瓜、像咬了一口的月饼、像圆镜子等。)
3、放录像:“中秋赏月”,向幼儿介绍中秋节。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晚上月亮特别圆、特别亮。我们中国人有个习惯,中秋节这一天,圆圆的月亮挂在天上,一家人一边看月亮,一边吃月饼,也可以玩花灯、放焰火,一家人团团圆圆,真快乐,所以把中秋节叫做团圆节。又香又甜的月饼也被人们做成圆圆的,像月亮一样,“月饼”古代也被人们叫做“团圆饼”,中秋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
秋天也是收获的季节,粮食丰收了,水果丰收了,所以中秋节也叫丰收节。
4、教师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播放录音:《月光曲》或《月夜》二胡曲)。
5、师生一边欣赏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放录音),一边品尝月饼和秋天的水果,共享节日的快乐。
6、操作活动:幼儿用橡皮泥捏月饼、撕月亮(用缝纫机扎出小孔,变成月亮的形状,让幼儿撕下来。)
1、组织幼儿参观大班的游戏“乐乐月饼超市”;观看大班小朋友的幻想画《到月亮上去做客》。
2、在美工区,提供月饼盒子、橡皮泥、吹塑纸、蜡光纸等材料,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材料创造性地表现月亮和月饼。
3、在图书区提供嫦娥奔月,吴刚砍伐桂花树等与月亮有关的神话故事。在语言区幼儿看月亮图片说月亮的诗歌。
4、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将自己熟悉的有关月亮、中秋的古诗或儿歌讲给同伴听。
5、学习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1、活动前,请家长给孩子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给幼儿一首有关月亮、月饼的歌曲或诗歌。
2、请家长在八月初三至八月十五晚上带幼儿观察月亮的变化,并将观察到的月亮画在纸上,装订成观察月亮变化的记录簿。
3、请家长带幼儿到食品超市,观看各式各样的月饼。
4、活动在中秋节前一天进行,中秋节晚上请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赏月活动,创编幻想故事——《到月亮上去做客》。
羿是神话传说中远古时最著名的射手,曾经为人间除了许多凶禽猛兽,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射神。
在一个明月当空的晚上,羿的妻子嫦娥偷吃了羿从王母娘娘那里要来的长生不老药。嫦娥吃下药以后,身子突然轻飘飘地飞了起来。她身不由己地飞出了窗口,越飞越高,升上了夜空。飞啊飞啊,一直向月亮飞去。到了月宫,嫦娥又日夜思念人间。她叫玉兔为她捣药,想吃些能降落人间的灵药,回到羿的身边。可是玉兔没有捣成灵药,于是嫦娥便成了月宫中的主人——月中仙子。
这个故事经过世世代代的流传、补充,嫦娥成了月神和古时候人们中秋拜月的对象。
第三篇:中秋节活动教案
中秋节活动教案
导语:中秋节寄托着人们许多美好的愿望,在中秋节这一天,我们会用许多方式庆祝,下面小编为你整理的中秋节活动教案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初步了解中秋佳节的渊源历史,喜爱中秋佳节美丽传说的由来。
2、通过与同伴快乐分享,与成人的佳节欢聚萌发其热爱长辈、同伴的高尚情操。
3、进一步体会成人的艰辛,尝试着体会别人的感受,愿意为成人献上自己的眷眷孝心。
4、中秋节是我国民间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可以了解关于月球的科普常识,体验与中秋节相关的民风民俗,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学生的人文和科学素养。
准备一些学生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诗词,卡片、中秋节的成语等本活动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主要通过图书室或上网查询,除此以外,还可采访当地老人,了解本地中秋节的风俗。
一、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要说一首儿歌,请你们来猜一猜。迎佳节,庆丰收,歌舞表演乐融融
月饼香,月饼甜,全家欢乐大团圆
这首儿歌中说到的“佳节”,是什么节?
生齐:中秋节!
今天,老师就跟同学们讲讲中秋节的知识。
二、新课
一、老师讲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意义。
代表团圆的意思。古诗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资料: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这一天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所以这一天也被视为撮合姻缘的大好日子。说起中秋的来源,民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饼起义、唐明皇游月宫等故事。
二、我们最熟悉的唐朝诗人李白的《静夜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过渡:写出了中秋节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宋朝诗人苏轼的丙辰中秋欢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历來是写中秋的诗词里最好的一首,诗人是在对亲人抒发怀念之情,也可说是
在中秋之夜,对天下一切人所表示的美好祝愿。
三、各地中秋的民间活动。
中秋祭月
秋节赏灯 浙江一带中秋夜放羊皮小水灯「一点紅」,江面上佈滿了数十万盏灯,有如天上繁星,十分引人注目。据说水灯是为讨江神喜欢,并非纯粹为观赏。
钱塘观潮 宋朝在杭州另有一特殊的中秋景观,即钱塘观潮。由于钱塘江口地形类似一漏斗,每当海潮湧至,受到渐进渐窄的地形影响,波浪便重重叠叠堆积成一道水墙,声势极为壮观。
拜土地公:中秋节也是福德正神土地公的例祭日。除了祭祀土地公之外,农民还得在田间插设「土地公拐杖」。土地公拐杖是以竹子夾上土地公金,插在田間,插好土地公拐杖后,再以月餅祭祀。由於中秋有「秋报」的含义在,所以也有农村在此夜聚资演戏。
四、情景表演 中秋节和月亮的关系很密切,人们看见圆月,就会联想到一家人的团圆,所以有人把中秋节叫作团圆节,就会联想到一家人的团聚,过节时吃的月饼也作成圆形的,叫作月饼。你们家的中秋节准备怎样欢度呢?
学生表演和家人吃月饼的小品。今天老师也带来了月饼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五、学唱歌曲《八月十五月儿圆》或者教儿歌《月饼歌》。
《月饼歌》
月饼香,月饼甜,全家欢乐大团圆。
迎佳节,庆丰收,歌舞表演乐融融。
六、小结
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搜集了关于的中秋节的那么多知识。老师感到好开心!看来,我们三班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大家永远齐心协力,共同出谋划策做好每一件事!
七、布置作业:
过中秋节那天,向家里人讲讲自己知道的故事和知识。
观察月亮的形状变化并记录。
第四篇:中秋节活动教案
中秋节活动教案
一、活动目标:
1、知道阴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简单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2、了解中秋节的各种习俗活动,如:吃月饼、猜灯谜、赏月等;
3、了解做月饼的过程,练习团、压、捏、刻、印等技能;
4、锻炼手部动作的灵活性,鼓励幼儿大胆制作,培养想象力、创造力;
5、让幼儿通过制作月饼、品尝月饼等活动来体验节日的快乐,感受中秋节的欢乐气氛,体验自己的劳动成果
二、活动准备:
活动前准备好制作月饼的面团、馅泥、蛋黄液等材料,各种形状的月饼模具以及烤箱。
三、活动流程:
1、首先对幼儿进行提问:农历的哪天是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都有什么风俗习惯?(吃月饼、猜灯谜、赏月等)小朋友们你们吃过月饼吗?(吃过)哪你们吃的月饼是什么形状的?(圆形、方形)什么味道的?(甜甜的、香香的)里面都有些什么?(豆沙、枣泥、五仁、莲蓉等)
2、出示不同造型月饼让幼儿观擦,问:小朋友们你们想自己亲手做一个香甜的月饼吗?(愿意)现在老师就来教你们做月饼。
3、边讲解边示范月饼的做法:
〈1〉、先将面揉好,用手团、压成小饼状
〈2〉、然后包馅,一手托皮,一手沿皮的边缘包上、捏紧。
〈3〉、将包好的面团放入模型,左手扶住模具,右手摁一下,然后磕出来放置烤盘上。
〈4〉、先将烤箱调至220度,预热5分钟。
〈5〉、做好的月饼放入烤箱内,220度先烤5分钟后取出刷蛋黄液,再放入烤箱烤15分钟,时间到后即可取出。
4、指导幼儿自己制作月饼,教幼儿团、压、捏、刻、印等技能,引导幼儿做出各种各样的不同形状、不同花型的月饼来。
5、教给幼儿把自己制作的月饼放入烤箱里,调好时间,待五分钟结束刷好蛋黄液后再调至15分钟。
6、时间停止后,取出烤盘,欣赏自己的作品,品尝着月饼,体验成功的喜悦。
第五篇:语言活动教案
语言活动教案《不怕不怕》
活动目标:
一、了解故事内容,明白黑夜并不可怕
二、懂得晚上和白天的区别。
培养幼儿要勇敢,并且有乐观的心态。
三、让幼儿能够独自入睡。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录音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做授课前的准备:让幼儿坐好面向老师。
老师:今天,想给小朋友们听个故事,但在听故事之前,先提问题。你们晚上和谁一起睡觉?是自己睡,还是和爸妈一起睡?睡觉的时候害不害怕?表扬自己睡的幼儿。
二、老师放录音故事《不怕不怕》。
老师提问:故事中的盼盼为什么不睡觉?
幼儿回答。
老师: 爸爸又对盼盼说了些什么?
幼儿回答。
老师; 盼盼害怕的黑影子是什么?
幼儿回答。
老师: 爸爸又告诉盼盼什么秘密?
幼儿回答。
老师再放一遍录音故事,让幼儿仔细听。
老师:选表现最好的幼儿将听到的故事讲给给大家听。
老师问小朋友:故事讲的好不好? 并奖励讲故事的幼儿。
老师:引导幼儿说出独自睡觉的好处:讲卫生。告诉幼儿黑夜是自然现象,因为白天我们要学习,爸爸妈妈要工作,而到了晚上,人就容易很疲劳了,需要休息,只有这样,第二天才会精神好,再想到第二天又能到幼儿园里,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游戏、唱歌和跳舞,会很开心的,这样想着想着就睡着了。
三、老师让幼儿打开幼儿用书,并欣赏上面的图画,听老师读上面的文字。老师读,幼儿跟着读。表扬读的最认真的小朋友,并奖励小星星。
活动延伸:让幼儿欣赏儿歌——《独自睡觉好宝宝》
小宝宝,要睡觉,妈妈妈妈不能走,害怕黑影眼前晃,担心妈妈不要我。
哎呀哎呀怎么办?
妈妈悄悄告诉我,独自睡觉最干净,讲究卫生真正好。
你看星星在看我,勇敢大胆好宝宝,你看月亮在夸我,干净卫生好宝宝。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某号说课者,我说课的题目是《不怕不怕》这是大班下册二级主题活动《勇敢地我》的一节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来源 《不怕不怕》是鼓励儿童独自睡觉,不怕黑,培养儿童的独立精神,我们知道儿童迟早要离开父母的呵护,而独自睡觉是培养儿童独立精神的开始,是每个儿童必须经历的阶段,而《纲要》指出:教育既要贴近儿童生活,又要利于儿童未来的发展。教育儿童养成独立睡觉的良好习惯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利于儿童独立精神的形成,因此节课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心理学认为,大班阶段的儿童开始形成具体形象思维,开始由他律向自律阶段过渡,具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和主动,独立的要求,为了满足儿童成长的需要,培养大班幼儿主动,独立的能力,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明白黑夜并不可怕,并能清楚地复述故事 2体验独自睡觉,克服害怕黑夜独自睡觉的恐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