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设计汇总(全文5篇)

时间:2019-05-13 00:04: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堂教学设计汇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堂教学设计汇总》。

第一篇:课堂教学设计汇总

课堂教学设计模板

此模板适合当前班级集体授课形式。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不但要考虑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更要注重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体现,使他们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

基于“教”的课堂教学设计表由4张基本表格组成(见5~8页,在填写时应注意以下

几点: 1.章节名称

按照教科书上的章、节(或课的顺序和名称填写。

在一般情况下,是以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为单位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如果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在实际教学时需要两堂以上的课(我们把它称为学时才能完成,那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既可以统一设计、分段教学;也可以按学时分别设计、各成体系。

如《初中化学》第二章第二节:原子,统一设计时章节名称可填写为:§2.2 原子;分别设计时则为:§2.2 原子(第一学时和§2.2 原子(第二学时两个设计表。

2.计划学时

按照设计的授课实际需要填写。如上述统一设计,需要两堂课来完成“原子”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因此在“计划学时”栏中应填写“2”;若按照第二种分学时的设计方案,则在对应的“计划学时”栏中填写“1”。

3.教学目标

应根据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和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般教学目标的编写包括了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3方面的内容。尤其是情感目标, 应在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挖掘、提炼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有积极意义的方面,因势利导、自然贴切。若本节课(尤其是理科的一些章节和思想、情感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则不必挖空心思搞形式主义。

教学目标的叙述应简洁、准确、精炼,概括性强,包括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四个要素。它和表下方的各知识点学习目标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又不是所有学习目标的简单相加。

另外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涉及的范围要和上面“章节名称”栏中所确定的范围相符合。如果

是一节(课的统一设计,教学目标也应是整节(课的;若是按学时分别设计的,则教学目标应是对应该学时教学内容的那一部分,而不是该节(课的全部。

4.学习目标描述

学习目标描述的内容分3个部分:(1知识点编号指该知识点的代号,它在本课程中具有惟一性。知识点编号由两部

分组成:前边为章、节(或课的代号,后边为该知识点在本节(课中的顺序号,中间用短横线相连。如: 2.6—1 代表第二章第六节的第一个知识点;3.2—3 代表第三章第二节的第三个知识点;2 8—4 代表第28课的第四个知识点;1.3.4—2 代表第一编第三章第四节的第二个知识点。

(2学习目标指每个知识点所具有的学习目标层次。(3具体描述语句指对学习目标各个层次的具体描述。

在课堂教学的条件下,教学对象特指授课班级的学生,在目标描述中可以省略而不致引起误解;教学条件一般都在教室、实验室等教学场所进行,如非必要也可以省略;评价标准除了特指以外,都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或本知识点的学习目标层次为依据,因此也不必再重复说明。对于学习目标的具体描述,只要用动宾短语来说明与学习目标相对应的学习行为就可以了。如: 知道电路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和基本作用。能画出常见电路元件的符号和简单的电路图。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了解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5.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构成本课程的知识能力体系中最重要和最本质的学习内容。教学难点主要指由于知识的深度和知识的模糊性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

在填写此栏时,除应简明地说明重点、难点的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考虑如何突出和强化教学重点、突破和化解教学难点。在填写“解决措施”栏时,应把考虑的具体内容简要地进行

说明。

6.教学媒体的选择(1知识点编号同前。

(2学习目标同前。

(3媒体类型指选用的教学媒体的物理形态。一般常用的有:图表、照片、标本、模型、幻灯、投影、电影、录音(CD、录像(VCD、课件(视频、音频、动画、网络等。除此之外还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如演示、示范、实验、上网等。

(4媒体内容要点指选用的教学媒体的主要内容,用一句简洁的话来概括。一般情况下,媒体的名称(题目大多可以反映它的内容要点。

(5教学作用指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它已在表中列出,选用时,只要把相应的代号A、B、……等填入栏内即可。

(6使用方式指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它也在表中列出,只要把相应的代号A、B、……等填入栏内即可。

(7所得结论指媒体使用后预期的结果。如阿基米德实验预期的结果是学生将认识到: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系。

(8占用时间指媒体使用过程需要的时间。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估计到实际

教学过程进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计划好媒体使用的时间。这样有利于教学进度及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合理掌握。

(9媒体来源包括自制、购入、库存、××资源库、网上下载等。7.板书设计

板书是指教师讲课时在黑板(白板上所写的文字、公式符号和所画的图表等内容。它是整个教学思路和内容的浓缩,是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环。

板书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从表面上要求做到美观、整齐,充分合理地利用板面,更重要的在于板书可以使课堂讲授的主要内容按一定的形式有条理地呈现在黑板上,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要求板书设计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做到重点突出、内容完整,系统性、逻辑性强,符合视觉心理,便于学生的学习。

板书设计一栏,整体可做为一幅板面,也可分为4幅板面,或者作为8幅投影片(只限板书内容使用。如果需要在板面上书写的内容较多,可以只用符号“×××”代替板书内容即可,不必把字符一一写出。

第二篇:《课堂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现代教育评价》课程是河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高师)的公共考试课程,是为培养和检查考生的教育评价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而设立的一门课程。

教育评价的实践与理论是教育管理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是教育管理和决策走向科学化、民主化和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就这一领域的研究内容性质而言,《现代教育评价》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就其发展历史而言,它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中的新兴学科。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哲学基础,以心理学、教育学、教育管理学等教育学科为理论基础,以统计、评价理论为方法论基础,以教育测量、教育统计、教育评价为具体工具。本课程在自学考试命题中应充分体现以上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设置本课程的具体要求是:使考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教育评价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我国教育评价实践活动及理论研究的历史发展和面临的问题,提高对教育评价活动的认识及开展教育评价活动的工作能力。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1章 现代教育评价概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教育评价的目的与功能作用;教育评价的类型;教育评价的过程与方法:了解教育评价的常见模式;并对我们教育评价实践活动进行反思。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评价的基本概念

教育评价的概念。理解教育评价应注意的几点。教育评价的特征:教育评价的目的性、主体性、中介性、综合性、预见性。教育评价的意义。

第二节 评价的目的、功能、作用与类型

教育评价的目的(鉴定、诊断、改进)。教育评价的功能(管理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心理功能、研究功能)。教育评价的作用(导向与激励作用、反馈与交流作用、检查与监控作用、鉴定与选拔作用)。教育评价的类型(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课程与教学评价、学校评价)

第三节

教育评价的过程与方法

教育评价的一般过程与方法(明确评价的问题、确定评价的目的、确定评价对象与评价内容、信息采集与分析方法、采集分析信息、得出结论、用适当方式向评价委托人或其他当事人报告评价情况,依照评价结论采取措施,再评价)。教育评价过程的管理。

第四节

教育评价模式

教育评价模式的概念和类型。影响较大的基本模式:泰勒模式、CIPP模式、CSE模式、反对者模式、应答模式、消费导向模式、目标游离模式

第五节

关于教育评价实践的若干反思

教育评价活动的价值取向、教育评价的方法论基础、教育评价的准则或标准、教育评价实践。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 识记:教育评价的概念 理解:教育评价的特征

应用:

(二)教育评价的目的、功能、作用与类型

识记:教育评价的目的 理解:教育评价的功能、作用

应用:教育评价的类型

(三)教育评价的过程与方法

识记:教育评价的过程;

应用:教育评价的方法。

(四)教育评价模式

识记:教育评价模式的概念

理解:泰勒模式、CIPP模式、CSE模式、目标游离模式、反对者模式、应答模式、消费导向模式

第2章 学生评价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节学习,了解学生评价的概念、作用、类型。能够反思传统学生评价的功能与缺陷。掌握现代教育目标分类学与现代学生评价的关系。学会如何进行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和非认知因素评价。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学生评价概述

学生评价的概念。学生评价的作用。学生评价的基本类型。传统学生评价的功能与缺陷。现代学生评价制度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教育目标分类学与现代学生评价

什么是教育目标分类学。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特点。教育目标分类学的领域划分。

第三节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概念。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步骤。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应该注意的基本问题。

第四节 学生非认知因素的评价

学生非认知因素的形成性评价。学生非认知因素的诊断性评价。学生非认知因素的总结性评价。

第五节 学生评价案例:数学档案袋评价

三、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

(一)学生评价概述 识记:学生评价的概念

理解:学生评价的作用。学生评价的基本类型。

应用:传统学生评价的功能与缺陷。现代学生评价制度的基本特征

(二)教育目标分类学与现代学生评价

识记:教育目标分类学。

理解: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特点。(以可观察的外显行为作为教育目标分类的基础、具有层次性和累积性、通用性)

应用:教育目标分类学的领域划分(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三)学生学业成绩评价

识记: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概念。

理解: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步骤。

应用: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应该注意的基本问题。

(四)学生非认知因素的评价

识记:学生非认知因素的形成性评价(目标分析法与即时评语法)。学生非认知因素的诊断性评价。学生非认知因素的总结性评价(态度测评法、自陈量表法、投射测验、任务推定法、操行评语法、等级测评法、操行加减分法、综合评判法)。

第3章 教师评价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现代教师评价的基本思想。掌握现代教师评价的特点。理解现代教师评价的准则和标准,掌握现代教师评价的常用方法。培养对现代教师评价实践进行反思的意识。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现代教师评价的基本思想

教师职业形象与教师评价(社会要求,角色定位)。传统教师评价思想反思。现代教师评价的特点。关于教师评价的现代观点。

第二节 教师评价的准则与标准

教师评价准则与标准的概念。教师评价准则的确定。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科研工作评价。

第三节 教师评价的基本方法

学生评教、教师自评、同行评价、领导评价、专家评价。

第四节 教师评价案例:对教师评价方案的反思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现代教师评价的基本思想

识记:教师职业形象与教师评价(社会要求,角色定位)。教师劳动的特点。

理解:传统教师评价思想反思。教师评价的原则(自我控制与同行评议结合、与校园文化相兼容、一致性、全面性与简单性、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应用:现代教师评价的特点。关于教师评价的现代观点。

(二)教师评价的准则与标准

识记:教师评价准则与标准的概念。教师评价准则的确定。教师素质评价的内容。成果计数法、引用分析法、科研经费评价法。

理解: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科研工作评价。

(三)教师评价的基本方法

应用:学生评教、教师自评、同行评价、领导评价、专家评价。

第四节 教师评价案例:对教师评价方案的反思

第4章 学校评价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学校评价的概念和类型。正确领会现代学校评价的基本思想,把握现代学校评价的特征和主要内容。掌握学校评价的方法论。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学校评价概述

学校评价的概念。学校评价的基本类型。分类的标准。

第二节 现代学校评价的基本思想

对传统学校评价的审视和反思。现代学校评价的基本思想。现代学校评价的基本特征。现代学校评价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现代学校评价方法论

现代学校评价方法论述评。发展性学校评价方法论。

第四节 学校评价案例:上海市开展发展性学校督导评估的实践探索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学校评价概述

识记:学校评价的概念。

理解:学校评价的基本类型。分类的标准。

(二)现代学校评价的基本思想

理解:对传统学校评价的审视和反思。现代学校评价的基本思想。

应用:现代学校评价的基本特征(个别性、建设性、开放性)。现代学校评价的主要内容(发展目标体系、发展能力体系、学校发展自我保障机制、学校发展成效)。

(三)现代学校评价方法论

识记:组织质量概念

理解:现代学校评价方法论述评(教育目标评价、增值评价、最优基准评价、自身进步评价、顾客满意评价、生产力评价组织质量评价、良好的教育实践评价)。

应用:发展性学校评价方法论(应该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第5章 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建立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意义。能够反思传统学校教育质量管理的思想方法。掌握教育质量的概念,形成教育质量保障的现代思想。了解建立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策略和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传统学校教育质量管理思想方法反思

传统利用评价手段改进教育质量的假设。

第二节 学校教育质量保障的基本思想

教育质量的概念。学校教育质量管理的性质和特点。学校教育质量保障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学校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作为组织学习系统的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教育质量保障思想方法对学校管理点意义。

第三节 建设学校质量保障体系的策略和方法

制定学校的教育质量政策。明确学校教育质量保障的主体。合理设计学校质量保障体系的功能。建立健全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组织机构。不断完善质量保障的方法技术系统。定期评估学校教育质量的进步状况。不断优化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发展组织学习能力,培育学习化组织。

第四节 学校教育质量保障案例:建立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探索

三、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一)传统学校教育质量管理思想方法反思

理解:传统利用评价手段改进教育质量的假设。

(二)学校教育质量保障的基本思想

识记:教育质量的概念。学校教育质量管理的性质和特点。

理解:学校教育质量保障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学校教育质量保障机制。

应用:作为组织学习系统的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教育质量保障思想方法对学校管理点意义。

(三)建设学校质量保障体系的策略和方法

识记:制定学校的教育质量政策。

应用:明确学校教育质量保障的主体。合理设计学校质量保障体系的功能。建立健全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组织机构。不断完善质量保障的方法技术系统。定期评估学校教育质量的进步状况。不断优化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发展组织学习能力,培育学习化组织。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关于考核目标的说明

本大纲将考核目标确定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它们是递进关系。

识记:要求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原理等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领会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的内涵,把握概念原理方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应用: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方法分析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二、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钻研指定教材,对考生进行辅导。

2.理掌握基础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关系。把识记与理解应用联系起来,注重培养考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处理课程内容的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引导考生再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适当突出重点内容。

三、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要求

1.题应该按照本大纲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要求,不要任意扩大或缩小范围。

2.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识记占20%,理解占30%,应用占50%。

3.理安排试题的难度结构。容易题占30%,中等难度占50%,较难题目占20%。

4.选择、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

附录:

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评价”这一概念最早是由以下那位美国学者提出的?„„„„„„„○

①泰勒②斯塔克③斯克里芬④克隆巴赫

二、名词解释题

1、教育评价

2、诊断性评价

3、学生评价

三、答题

1、简述教育评价的作用。

2、简述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步骤。

四、论述题

1、教育评价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2、学生学业评价应该注意的问题。

五.案例分析题

举例略。

8037《课堂教学设计》大纲

时间:2010-01-08 21:51来源: 作者: 点击:

12次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

《新课程教学设计》是为培养和检查考生的课程理念与教学设计而设的一门课程。《新课程教学设计》是一门基础学科。目前,我们国家正在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程的最终发生地是学校,最终实施者是广大一线教师。新课程、新教材是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编制的,每个教师都要有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都要经受新课程的洗礼,都要学习新课程、了解新课程、研究新课程。教师走进新课程最重要的是树立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程发展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能否把国家的意志、专家的思想变为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行为,这是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就学校教育而言,人才的培养、教育质量的提高归根结底主要落实到教学上。有效的教学设计又是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所以,教学设计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本书共分7章:第1章主要是明确新课程对教学提出的新观念,通过本章学习,树立新的课程理念,为新课程教学设计打下理论基础;第2章主要是明确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第3章主要论述教学目标设计的意义及教学目标的设计方法;第4章是明确学习任务的分析方法、学习者的起点的分析方法,这方面是教学设计重要的组成部分;第5章和第6章是教学策略设计和教学媒体设计,这两章是本课程的重点,具体论述了各种教学策略的理论依据以及具体的操作案例;最后一章主要是谈新课程对教学评价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如何根据新的理念进行评价设计。

本门课程设置的总目标是使考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比较全面地掌握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及提高教学设计的能力,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自觉性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1章 新课程、新理念 Ⅰ.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识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学习方式的概念;理解教学的概念,儿童中心说和教师中心说的含义;理解新课程对中学教师提出的新任务;理解教师角色的转变。

Ⅱ.课程内容

1.1 “教学”概念的重建 1.1.1 新课程对教学功能的定位 1.1.2 学习主体与教育主体 1.2 新课程对中学教师提出的新任务 1.2.1教育观念的更新 1.2.2教师角色的转变

Ⅲ.考核知识点

一、“教学”概念的重建

二、新课程对教学功能的定位

三、学习主体与教育主体

四、新课程对中学教师提出的新任务

五、教师角色的转变

Ⅳ.考核要求

一、“教学”概念的重建 理解:教学的概念。

二、新课程对教学功能的定位

识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学习方式的概念。

三、学习主体与教育主体 理解:儿童中心说,教师中心说。

四、新课程对中学教师提出的新任务 理解:新课程对中学教师提出的新任务。

五、教师角色的转变 理解:教师角色的转变。

第2章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Ⅰ.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识记教学设计的定义,教学设计的四种基础理论;理解教学设计的功能,四种理论的基本内容,加涅关于教学设计的“学习条件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能应用各种教学设计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设计。

Ⅱ.课程内容

2.1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 2.1.1什么是教学设计 2.1.2教学设计中的主体 2.1.3教学设计的功能 2.2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 2.2.1 教学设计的基础理论 2.2.2不同学派代表的教学设计理论

Ⅲ.考核知识点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

Ⅳ.考核要求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 识记:教学设计的定义 理解:教学设计的功能。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 识记:教学设计的四种基础理论。

理解:教学设计的四种基础理论的基本内容;加涅关于教学设计的“学习条件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应用:能应用各种教学设计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设计。

第3章 教学目标的设计 Ⅰ.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识记教学目标的概念,教学目标的要素;理解教学目标的系统,教学目标的功能,布卢姆关于教育目标的分类理论,确定教学目标的理论依据,学习需求的分析,教学目标的表述;能应用本章理论制定教学目标并合理的表述;能应用本章理论分析给定案例中的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合理。

Ⅱ.课程内容

3.1教学目标概述 3.1.1教学目标的概念 3.1.2教学目标系统 3.1.3教学目标的功能

3.1.4教学目标的分类及水平分析 3.2教学目标的设计 3.2.I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3.2.2具体教学目标的制定

Ⅲ.考核知识点

一、教学目标概述

二、教学目标的概念

三、教学目标系统

四、教学目标的功能

五、教学目标的分类及水平分析

六、教学目标的设计

七、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八、具体教学目标的制定

Ⅳ.考核要求

一、教学目标的概念 识记:教学目标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系统 理解:教学目标的系统。

三、教学目标的功能 理解:教学目标的功能。

四、教学目标的分类及水平分析 理解:布卢姆关于教育目标的分类理论。

五、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理解:确定教学目标的理论依据;学习需求的分析。

六、具体教学目标的制定 识记:教学目标的要素; 理解:教学目标的表述。

应用:能应用本章理论制定教学目标并合理的表述;能应用本章理论分析给定案例中的教学

目标的设计是否合理。

第4章 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

Ⅰ.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识记任务分析教学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学习任务分析的概念,学习任务分析的三种方法,起点行为,终点行为;理解学习任务分析与学习内容的关系,层级分析法,归类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对学习者知识水平起点的分析,对学习者技能水平起点的分析,对学习者态度情感起点水平的分析,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学习者的社会特;能应用学习任务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能应用所学的理论对学生进行分析。

Ⅱ.课程内容

4.1学习任务的分析

4.1.1 学习任务分析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4.1.2 学习任务分析与学习内容的关系 4.1.3 学习任务分析的方法 4.2对学习者的分析

4.2.1 学习者的起点行为分析 4.2.2 对学习者一般特点的分析

Ⅲ.考核知识点

一、学习任务的分析

二、学习任务分析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三、学习任务分析与学习内容的关系

四、学习任务分析的方法

五、对学习者的分析

六、学习者的起点行为分析

七、对学习者一般特点的分析

Ⅳ.考核要求

一、学习任务的分析

识记:任务分析教学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二、学习任务分析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识记:学习任务分析。

理解:学习任务分析与教学目标的关系。

三、学习任务分析与学习内容的关系 理解:学习任务分析与学习内容的关系

四、学习任务分析的方法 识记:学习任务分析的三种方法。

理解:层级分析法,归类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应用:能应用学习任务分析的方法进行任务分析。

五、学习者的起点行为分析 识记:起点行为,终点行为。

理解:对学习者知识水平起点的分析,对学习者技能水平起点的分析,对学习者态度情感起点水平的分析。

六、对学习者一般特点的分析

理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学习者的社会特征。

应用:能应用所学的理论对学生进行分析。能应用本章理论分析给定案例中学习任务分析与学习者的分析是否合理。

第5章 教学策略设计 Ⅰ.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识记教学准备策略的概念,教案编写的基本内容,教案编写的基本形式,教学实施策略的内容;理解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处理,加涅有关教学活动安排的理论,教案编写的基本步骤,教案编写的各种基本形式,教学组织策略的特点,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奥苏伯尔的“先行组织者”,皮亚杰的“认知结构”与“图式理论”,动机激发策略,教学内容呈示方式的策略,教学中沟通与合作的策略,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能应用本章所学习的理论进行教学设计。

Ⅱ.课程内容

5.1 教学准备策略的设计 5.1.1 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处理 5.1.2 教学活动的进程编排 5.1.3 教学方案的形成 5.2 教学实施策略的设计

5.2.1 教学实施策略的理论依据 5.2.2 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些教学策略 5.2.3 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学策略设计

Ⅲ.考核知识点

一、教学准备策略的设计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处理

三、教学活动的进程编排

四、教学方案的形成

五、教学实施策略的设计

六、教学实施策略的理论依据

七、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些教学策略

八、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学策略设计

Ⅳ.考核要求

一、教学准备策略的设计 识记:教学准备策略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处理 理解: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处理.三、教学活动的进程编排

理解:加涅有关教学活动安排的理论。

四、教学方案的形成

识记:教案编写的基本内容,教案编写的基本形式。理解:教案编写的基本步骤,教案编写的各种基本形式。应用:能应用各种形式编写教案。

五、教学实施策略的设计 识记:教学实施策略的内容。理解:教学组织策略的特点。

六、教学实施策略的理论依据

理解: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奥苏伯尔的“先行组织者”,皮亚杰的“认知结构”与“图式理论”。

七、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些教学策略

理解:动机激发策略,教学内容呈示方式的策略,教学中沟通与合作的策略。

八、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学策略设计

理解:指导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应用:能应用本章所学习的理论进行教学设计。能应用本章理论分析给定案例中的教学准备

策略和教学实施策略的设计是否合理。

第6章 教学媒体设计 Ⅰ.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识记教育信息的种类,教学媒体的分类;理解教学媒体的发展,各种教学媒体的作用及优缺点,选用教学媒体的原则,教学媒体的选择程序;能恰当的选用各种教学媒体。

Ⅱ.课程内容

6.1 教学媒体概述 6.1.1 教学媒体及其发展 6.1.2 不同教学媒体的作用及分析 6.2教学媒体的设计

6.2.1 课堂教学媒体的选择

6.2.2 教学媒体与教学过程的整合及应用设计

Ⅲ.考核知识点

一、教学媒体及其发展

二、不同教学媒体的作用及分析

三、课堂教学媒体的选择

四、教学媒体与教学过程的整合及应用设计

Ⅳ.考核要求

一、教学媒体及其发展 识记:教育信息的种类。

理解:教育信息的传输与教学媒体;教学媒体的发展。

二、不同教学媒体的作用及分析 识记:教学媒体的分类。

理解:各种教学媒体的作用及优缺点。

三、课堂教学媒体的选择

理解:选用教学媒体的原则,教学媒体的选择程序。

四、教学媒体与教学过程的整合及应用设计

应用:能恰当的选用各种教学媒体:能应用本章理论分析给定案例中的教学媒体的设计是否合理。

第7章 教学评价设计 Ⅰ.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识记教学评价的类型;理解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新课程对教学评价提出的新要求,教学评价发展方向,档案袋评定,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基本理论,发展性教学评价的设计;能应用所学的理论进行教学评价。

Ⅱ.课程内容

7.1教学评价概述

7.1.1 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 7.1.2 教学评价的类型 7.2新课程与教学评价改革

7.2.1 新课程对教学评价提出的新要求

7.2.2 现行教学评价中的主要问题及教学评价的发展方向 7.3教学评价的设计 7.3.1档案袋评定 7.3.2发展性教学评价

Ⅲ.考核知识点

一、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

二、教学评价的类型

三、新课程对教学评价提出的新要求

四、现行教学评价中的主要问题及教学评价的发展方向

五、档案袋评定

六、发展性教学评价

Ⅳ.考核要求

一、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 理解: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

二、教学评价的类型 识记:教学评价的类型。

三、新课程对教学评价提出的新要求 理解:新课程对教学评价提出的新要求。

四、现行教学评价中的主要问题及教学评价的发展方向 理解:教学评价发展方向。

五、档案袋评定 理解:档案袋评定。

六、发展性教学评价

理解: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基本理论,发展性教学评价的设计。应用:能应用所学的理论进行教学评价。

第三部分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和落实,兹对有关问题作如下说明,并进而提出具体实施要求。

一、关于考核目标的说明

为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标准化,本大纲在列出考试内容的基础上,对各章规定了考核目标,包括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明确考核目标的目的在于使考生进一步明确考试内容的要求,更有针对性地、系统地学习本教材,从而使考试范围更加明确,使命题者更加准确地安排考题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层次和难易程度。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规定了考生应达到的知识和能力层次的要求。三个层次是递进关系,各知识和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本课程中的有关概念、原理的含义,并能正确地识记和表达。识记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地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和方法的区别与联系。理解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应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应用,可分为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两级具体要求。简单应用,是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所学过的一两个知识点去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综合应用,是要求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应用所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应用是最高层次的要求。

二、自学方法指导

1.要在全面系统学习课程教材的基础上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本课程的指定教材,是由七章组成,第1章:新课程、新理念,第2章: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基础,第3章:教学目标的设计,第4章: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第5章:教学策略设计,第6章:教学媒体设计,第7章:教学评价设计。考生首先要全面系统地学习各章节的内容,在了解整体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再去识记应该记忆的概念、原理,理解基本理论,掌握基本方法的内涵。其次,要认识各章节之间的联系,注意区分相似的概念和相似的问题,并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再次,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学习重点章节与知识点,切忌在没有全面学习教材的情况下孤立地去抓重点。

2.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学习。本课程阐述的内容来源于教学实践,与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有密切的联系。考生应在自学中,掌握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及教学设计的策略,并指导自己的教学设计。另一方面,通过对教学实践活动的分析,更深刻地领会教材的内容,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提高自己教学设计的能力。

三、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社会助学者应该根据大纲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钻研指定的教材,对考生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引导它们防止自学中的各种偏向,把握社会助学的正确导向。

2.要正确处理掌握基础知识和发展应用能力的关系,努力引导考生将概念原理等的识记、理解和应用联系起来,不断地促进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向应用能力的转化。在全面辅导考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学会学习、主动学习。

3.要正确处理课程内容的重点和一般的关系。课程内容有重点和一般之分,但考试内容是全面的,而且重点与一般是相互联系的,不是截然分开的。社会助学者应指导考生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掌握全部考试内容和考核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再突出重点。总之,要把重点学习同兼顾一般结合起来,切勿孤立地抓重点,把考生引向猜题押题。

四、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要求

1.本课程的命题考试,应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试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要求,不要任意扩大或缩小考试范围,提高或降低考核要求。考试命题覆盖到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的内容重点。

2.本课程在试题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识记占25%,理解占40%,应用占35%。

3.试题要合理安排难度结构。试题难易度可以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易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20%。必须注意,试题的难易度与能力层次不是一个概念,在各能力层次中都会存在不同难度的问题,切勿混淆。

4.本课程考试试卷采用的题型,一般有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设计题等。各种题型的具体形式可以参见本大纲的附录。

附录 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1)赫尔巴特(2)杜威(3)卢梭(4)加涅

二、填空题

1.布卢姆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________三个领域。

三、名词解释 1.教学设计

四、简答题

1.教学目标的功能。

五、设计题

运用所学的理论,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设计一节课,要求目标明确,过程合理。

六、案例分析

给出一个教案,运用所学的理论进行分析。

第三篇: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转变教师教学行为和教学观念,全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学生课前利用网络课件或课本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学习的自主性,由学生提出学习问题和个性化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和组织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出的各种问题;通过当堂训练,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全面完成当节课练习作业。

二、教学措施

(一)翻转课堂教学步骤及时间安排。改变以往课内听讲,课外练的学习方式,将学生课内、课外学习时间进行重构,将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课前“先学”(时间安排20分钟)及自我检测(时间安排10分钟)。学生通过网络教学课件进行认真自学,掌握英语单词的读写和语法,完成基础知识储备。通过自我检测,

让学生检测学习成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便找出知识及方法上的问题及困惑。

2、教师“教”(时间安排15分钟)。这是课内学习的核心步骤,可分为四个环节,即学生提问,小组讨论,展示交流,师生互动。

3、课堂检测(时间安排25分钟)。完成课后练习,对该课所学内容进行情景模拟,检测学生对所学英语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要善于将课本题拓展、引伸,围绕核心知识、主干知识选编补充题,尽可能多的习题在课内得到解决。

4、互动小结(时间安排5分钟)。师生互动,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

5、课后巩固提高(时间安排20分钟)。完成课后作业,全面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师认真制作课件,精心编选检测题。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站在学生的角度,精心制作课件,以问题为导向,启迪学生思维。检测题的难度要适中,题量不能太多,不出难题、怪题、偏题,保证大部分学生在认真自学的基础上能独立完成。

(三)教师在“教”中应注意的问题。

1、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解决自主学习中提出的问题,学生能独立解决的不问,学生能解决的教师不讲,通过点拨能解决的不讲。

2、对复杂的问题,教师要有效、合理的分割问题,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对有争论的地方予以点拨。

3、对交流讨论过程中的重要知识点及优秀的解题思路、方法等要及时强调,对暴漏出来的问题进行指导。

4、教师合理利用小组评价、组间评价等方式,表扬突出的小组及个人,形成良好的互助竞争氛围。教师随时对整个课堂进行调控,充分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四)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特点。检测题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层设置,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选择一些有趣味性、挑战性、创新性的选做题,解题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可选择基础题,从而保证上层生吃得饱,下层生吃得了,人人有事做,人人得到发展。

三、保障措施

1、探索实践。全体英语科教师积极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依据翻转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或困惑,进行专题研究与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不断总结,进行交流或推广。

2、加强培训。邀请专家对全校英语科教师进行翻转教学理念与实践操作培训,每学期组织不少于两次全员培训。组织英语教师走出去,学习有关翻转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教

学。

课堂教学设计2

【活动目标】

1、观察阳光下肥皂泡表面的七彩色。

2、探索阳光下物体表面产生的色彩,大胆地表述自己的发现,产生探索五彩缤纷世界的兴趣。

【活动准备】

肥皂水、吹泡泡的工具、CD盘、水晶石、贝壳、盘子、扣子、一瓶水、油、小亮片。

【活动过程】

一、肥皂泡表面的“彩虹”。

1、体验玩泡泡的乐趣

①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玩“吹泡泡”的游戏,你们一定玩过吧!(玩过)

师:那你是怎么玩的呢,谁来告诉大家?(请几位幼儿谈谈玩泡泡的体验)

②提出要求:

师:今天,我们也要来玩吹泡泡,不过今天玩之前,我要给你们一个任务,听清楚了。

在玩时,要仔细看泡泡在太阳光下是什么样子的,它的上面会有什么秘密,还可以和好朋友一起玩,你吹给我看,我吹给你看,一起来找找泡泡上的秘密,等一下告诉我,好吗?

2、感知泡泡表面的七彩色。

①教师与幼儿尽情玩耍,自由观察

师:你们看泡泡是什么样子的,找找泡泡上的小秘密。

(引导幼儿从多种角度来看泡泡,说说它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②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把你们的发现告诉朋友,要互相比一比,谁找到的颜色最多。

3、交流、感知肥皂泡的色彩。

①集中讨论交流:

师:刚才,我们发现了泡泡的秘密,谁来说说这个秘密是什么呀?

师:对了就是泡泡在太阳光下会有“颜色”对吧?那谁来说说你发现了哪些颜色呀?

幼:有红的,绿的……

(幼儿叙述自己的发现,教师随机将相应的色彩贴在黑板上。)

师:这么多漂亮的色彩你是怎么发现的?

(幼儿自由叙述,教师引导是从各种不同的位置与角度发现的)

师:老师也来吹吹看颜色到底是怎样的。(教师随机吹出泡泡引导幼儿发现颜色的变化)

师:原来我们从不同的地方看泡泡,就能发现不同的颜色,所以我们小朋友观察东西时要仔细,还要多想办法才行。

②拓宽经验交流。

师:原来肥皂泡在太阳光下会有“彩虹”,除了肥皂泡你还发现哪些东西在太阳光下也会有彩虹呢?

(引导幼儿联系平时的生活、游戏来说说自己的经验)

二、探寻其他物体的色彩。

1、出示各种物体,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一出示,并请幼儿说说物体的名称)

师:我想请小朋友们去找找这些东西在阳光下会不会有颜色,你们愿意吗?(愿意)

2、幼儿互相合作,自由探索。

①师:好,接下来,我就请你们自己找几个好朋友一起拿着盒子里的东西到阳光下找找他们身上的色彩,然后与好朋友说说你的发现,还可以与老师说说好吗,比一比,哪个小组发现得多。

②幼儿自由结伴探索,教师随时引导幼儿探索,让他们产生探索物体的兴趣。

③讨论自己的发现。

师:刚才,我们与好朋友一起找到了许多的秘密,接下来,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发现告诉大家呢?

幼:我们发现CD盘上有彩虹。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还有没有不同的看法?

(引导功儿调整角度可以发现许多“彩虹”的图像)

幼:我发现水晶石上有色彩。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请幼儿上前演示。

3、小结(设置悬念)

师:这些东西在太阳光下会有颜色,你们猜没有太阳光的时候,它们还会有颜色吗?(没有)。

师:其实,物体本身并没有颜色,而是由于太阳光的反射造成的,这里有许多的奥秘要等我们长大后,慢慢地去发现。

师:今天我们看到了CD,石头上有彩虹,其实只要平时留心观察,就会发现还有许多东西上也会有彩虹的:“像把镜子放入水中……”如果有兴趣,你们回家可以在去找找,再来告诉我们。好吗?

师:今天有的东西上你没有找到彩虹,是真的没有还是有的呢,有兴趣的话我们回去慢慢找吧!

课堂教学设计3

教材简析:

科学技术的发展,帮助人类不断探索宇宙的奥秘,也在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妙不可言的位置》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选学课文中的一篇文章,这一篇科学常识课文则进一步告诉我们为什么地球和太阳有这样密切关系的道理,是因为地球所处的位置妙不可言。

学习目标预设:

1、认识本课生字词,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弄懂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明白“地球的位置妙不可言”的缘由。

3、培养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激发热爱家园、保护地球的意识

重难点预设:

1、了解地球所处位置的妙不可言。

2、引导学生真正感受地球位置的妙不可言,同时引导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太阳系行星的资料,老师自制太阳系行星挂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预设: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你都有哪些了解?

2、师:地球上有美丽的草地,有茂密的森林,有清澈的湖泊,有可爱的动物,当然还有我们人类。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夸夸地球吗?

师过渡:对啊,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地球。在太阳系里,目前知道的有八大行星,地球只是其中的一颗行星,也是目前所知道的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行星。

为什么地球会这么特殊呢?让我们学习今天的新课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位置

1、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要求

①把课文读通顺。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

①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句子比较难读的读给同学们听。(指名读,随机指导)

②师: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地球之所以这么美丽,是由于地球所处的位置……(让学生接着说。)

齐读句子:156页最后一句

地球所处的位置真是妙不可言。

3、快速浏览,找找地球在太阳系中处在怎样的位置?反馈:

根据学生回答:齐读句子(155页第一节)

地球在太阳系中,是距太阳由近到远排序的第三颗行星,正是由于地球所在的位置,使它成为宇宙的一个奇迹。

①师:如果老师把“由近及远”这个词去掉,你们来读读,行不行?

②出示;太阳系挂图让学生找找哪颗是地球,并说说是怎么找到的?(再次强调“由近及远”的顺序)

师:就这么一个词,让我们很容易就在图上找到了地球的位置,作者用词可真准确。让我们再来读读,体会一下。

③师:看其他行星的名称读一读。你能不能象课文介绍地球一样介绍一下并金星和水星的位置?指导学生把话说好(金星在太阳系中,是距太阳由近到远排序的。

课堂教学设计4

《面具》

知识和技能:

通过观察、分析多种不同风格的面具,了解面具的文化,感受面具的艺术特点,学习表现特点突出的面具。

过程和方法:

引导学生在观察、体验、探究和相互交流中,学习面具的特点,感受面具带给我们的美感,培养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比较的习惯,以及对面具艺术的兴趣和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不同地域、不同种族多种风格的面具欣赏,了解面具的文化,感受其艺术特点,学习表现面具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油水分离表现面具的画法。

教学过程:

一、魔术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魔术,想看吗?

师:瞧,这是一张白纸,看,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你看到了什么?

生:哇!好神奇啊!一个白色面具出现了。

师:想知道这个魔术的原理吗?

生:想

师:其实这个魔术非常简单,那张纸并不是一张普通白纸,我先是用白色油画棒把面具画在白纸上,这点很难发现。然后用深色水粉涂在纸上,涂过油画棒的地方涂不上颜色。这种画法叫油水分离画法。(油水分离画法是利用油性颜料和水性颜料不相溶的特点作画的。)

这节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学习面具一课。(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师:根据自己的理解,你知道什么是面具吗?

生:戴在脸上的装饰。生:挂在脸上吓人的脸谱。

师:那么什么是面具,请看大屏幕(出示图片)

2、了解面具的来历。(出示图片)

师:面具历史久远,它来源于图腾崇拜和宗教信仰,古代人们在祭祀和节日活动中戴着它表演,以表达驱鬼迎神的愿望。这种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出示祭祀、表演的图片)

3、师:我国是最早出现面具并使用面具的国家之一,其中最有名的是傩戏面具和藏戏面具。(出示图片并讲解)

4、师:咱们来欣赏一下外国的面具(出示图片)

5、师:由于地域和风土人情的差异,古今中外面具的风格迥异,争奇斗艳。这充分体现出人类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出示图片)

6、(出示图片)

师:与真人相比面具的五官有什么特点?

生:样子吓人。

生:眼睛好大,嘴巴可怕。

7、师:现在我们来观察藏戏面具、斯里兰卡面具给你什么感觉?面部表情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在造型上有什么不同?

(师:一个是…,师:一个是…,师:…)

师:五官使用了什么创作手法?(生:变形和夸张)

师:怎么变形和夸张啊?

生:鼻子很大,像牛鼻子,眼睛很大很凶,眼珠子发红,快要瞪出来了似的。

生:眼睛很大,舌头很长,恨不得把人给吃了,很恐怖。

师:如果让你来当小小设计师来设计面具,你将会如何设计使面具更加狰狞可怕呢?应怎样运用好夸张和变形?

三、教师示范油水分离画面具的方法:

1、用油画棒单线起稿。(用油画棒先画脸型,然后拿油画棒在脸型上用单线画出夸张变形的五官,最后加一些装饰花纹、图案。)

2、在单线稿的基础上,用油画棒涂色。(涂色要厚)

问:同学们仔细观察第二幅图和第一幅图有哪些不同?(大家观察的真仔细,还有一个地方大家没有看出来,牙齿也用白色的油画棒涂实了。)

3、用水粉把画面涂满,即可出现油水分离现象。

这种方法你们学会了吗?

四、布置作业

现在我们展开丰富想象力运用变形和夸张手法,设计一副自己喜欢的特点突出的面具。

注意事项:

1、颜色鲜艳和水粉底色形成色差要大,有对比。

2、油画棒涂色要厚。

大家可以参考屏幕上的图片进行创作。试想一下如果用深色水粉涂上底色会是什么样子的。

五、评价作业。

六、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油水分离画法画面具,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相信在下节课的手工制作面具中同学们会有更大的收获,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课堂教学设计5

(一)话题交流,真情融汇:吹面不寒杨柳风

1. 教师自我介绍创境。

同学们刚才听了老师的介绍对老师有所了解,这就是自我介绍。

2. 看小朋友也来了,他是怎么自我介绍呢?(出示挂图)

3. 根据提示内容回答问题。(要求说话大声清楚)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自我介绍,激起学生了解他人的兴趣,产生介绍自我的愿望。让学生看图回答问题,明确自我介绍要说些什么,从那些方面说。)

(二)交流体会

1. 同学们学会了自我介绍,就让我们彼此了解吧!

2. 你最想了解谁?(同桌、班长、其他同学)

3. 同桌互相介绍自己。

4. 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小组互评)

5. 学习汇报:你了解了几位同学?先让其中以为介绍给大家。

设计意图:在明确掌握自我介绍内容基础上,使学生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练习说话,达到全体学生都能清楚地介绍自己。并且在将你喜欢的同学界介绍给大家这一环节中,进行了倾听、复述的训练,从中达到互相学习的目的。

6.教师语言创境:开学不久,同学们都很想了解你,请你来向大家介绍自己。(勇敢地介绍自己的同学,奖励一朵小红花,讲得棒的同学奖励小红星同学们纷纷举手。)

7. 上台的同学先问候大家,做到有礼貌。介绍自己是要声音响亮,内容清楚,表情自然。

8. 同学们上台介绍后,师生进行评价。(当讲的好的同学讲完时,下面的同学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

9. 小结。今天学习了介绍自己,大家都说得很好,在生活中你还可以向刚认识的叔叔、阿姨或小朋友进行自我介绍。

设计意图:用上台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言语情景,锻炼学生在人多的情况下能大胆介绍自己,使学生增加表达的自信心。并在师生互评中有所提高。可后介绍自己的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加强说话能力和与人交往能力的训练。

(三)成语点睛,诗句引趣:嘈嘈切切错杂弹

设计意图:让学生的习作与阅读结合,读写一体;与活动结合,有感而发;与日记结合,重在积累;与生活结合,留心观察。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表达实践中学习表达。营造自由表达: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氛围,注意对学生点滴精彩的肯定和呵护,增强学生的习作自信心。

(四)激发情趣,游戏引路:未成曲调先有情

1.下面三项小游戏自选一项,说一说自己的特点,

给自己画像。自述性格。自述爱好或特点。

注:自由评价,你认为同学们的发言哪部分讲得好,好在哪里?引导学生给自己来一个实事求是的评价。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让孩子愿意写,有的写,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从学生的学习心理看,习作教学应当从学生的已知经验、情感世界、想像世界出发,依据各自的意愿和能力,循循善诱。

课堂教学设计6

【案例背景】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在课堂上遇到一些突发事件。这些突发事件会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一只鸟飞进了教室,某个同学从板凳上跌落等等,课堂常常在一片喧闹中久久不能平静。新课改中要求教师要注意课堂的生成性,那么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在遇到这类和教学完全无关的突发事件时该如何处理呢?生成性的课堂考验着教师的教学智慧。

【案例描述】

夏末秋初的一天,下午的第二节课学生本来就没有精神,再加上天空阴沉好像要滴下水来的样子,这节语文课就上得很沉闷。离下课还有十几分钟,我正想如何将下一个知识点落实下去,突然一声炸雷,大雨瓢泼般落下。学生全都惊呼起来:“下大雨了!”所有的眼睛望向窗外,嘴里还发出各种各样的感叹和评价。看来,后面的十几分钟就要泡汤了。

我突然想起了一个作文话题:“风”,今天,我是否可以让学生以“雨”为话题进行一个片断练习呢?

于是,我要求学生安静下来,观察雨,然后展开自己的联想,以“雨”为话题写一段文字。

学生听着挺感兴趣,很快就安静下来,开始沉思,几分钟后,几乎所有人都开始写起来。十分钟后,所有的片段交上来,都比平时要写得好。

第二节课,我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了讲评,引导他们从描写逐步深入到对“雨”的精神、意义的思考,由“雨”扩展出去,谈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学生思路比较开阔,想到了各种时节的雨,各种特点的雨,雨的节奏、雨的声音,由雨引起的思绪等等。

【案例评析】

上完这节课,自己有一点小得意:我没有让这十几分钟白白浪费,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运用自己的智慧顺势利导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的喜好,宜疏不宜堵,在那种情况下,强要落实原来的教学计划几乎是白费力气,而且没有任何效果,那为何不顺势而为呢?我认为在这堂课上,教师基本做到了重视调动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引导,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有要求有检查等方面,还算是比较成功的。

这样的片段还有很多,比如因明天要开运动会,下午的最后一节课学生特别浮躁,我就设计了与运动会有关的语言运用题和学生一起做,学生兴致高涨,训练效果非常好。

【教学反思】

不过,课后我发现有一个女生没有交上写作片段,在大家写的时候,她紧捂着耳朵趴在桌面上。课间我将她批评了一顿。

后来经过了解才知道该女生从小对大雨充满恐惧,尤其害怕打雷。

反思自己当时的行为,如果课间不是粗暴的批评,而能加以询问,引导学生描写出自己的害怕,收到的效果是不是更好呢?由此可见,教师不光要有知识,还要有善于观察的眼睛。

课堂教学设计7

(一)探究式教学设计思路

探究式教学设计的主题思想是“做中学”,教师只是给学生一些简单的理论铺垫,主要通过事例或者问题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观察、思考、实验、讨论、总结,自主地去研究和领会事物的内在联系,建立认知体系。在此教学模式中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在共同演绎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看似不是“主角”,但是作用极其关键,因为教师是整部大片的设计者和导演者,课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是课堂能否实现良好效果的保证,做好探究式教学设计可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必须正确处理教师“引导”和学生“探究”的关系,努力做到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漫无目的去探究,也不能牵引过多,导致学生束手束脚失去探究的兴趣。

2、设计好一堂课的各个环节,创设一个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氛围,层层递进,保证新知识产生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3、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典型问题和“闪光点”,作为点评总结环节的重要素材,适时调整和鼓励。

(二)本次课要突出解决的问题

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有这样的困惑:“电路基础理论我学了,化工仪表自动化控制理论我也学了,感觉两者之间关联度不大,不知道学习的电路相关知识如何在化工仪表自动化系统的相关知识中体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教师也动了很多脑筋。对电工技术的教学和化工仪表自动化的教学如何更好地衔接起来,寻找结合点,让学生理解他所学习的一些电路知识在化工自动化控制系统中是真实在使用的,通过实例让学生去动手设计、尝试和感受,以期望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探究式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四)教学过程描述

本次课的内容是“数字逻辑电路在联锁保护系统中的应用”,由于电信号“看不见,摸不着”,对学生来讲是很“虚”的东西,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只是纯理论的去讲解,而要让学生真正动手去操作,去真实的使用这些门电路,体会它的逻辑效果,这样教学效果才会好。

首先,“热身任务”是要求利用门电路芯片CD4011(四输入与非门)、5V电源、多路选择开关、LED灯(逻辑1灯亮,逻辑0灯灭)构建电路,验证之前学习过的与非门的逻辑功能,学生有了真实的操作体验之后,马上激发了兴趣,课堂氛围顿时活跃起来。

经过前面的热身,学生只是体验了一种门电路独立的逻辑功能,接下来教师给出一个设计性的任务,目的是将所学习的逻辑门电路知识综合应用于化工自动化控制,实现知识的串联和实际应用。生产中各个参数相互关联,很多情况下需要满足各个参数之间达到一定的逻辑关系才会输出触发联锁的开关信号,因此,需要不同逻辑门的组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化工生产中,当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参数达到安全警戒值的时候,需要报警并且启动联锁,以保证设备和工作人员的安全。而这样一套由报警信号触发联锁系统启动的电路就非常适合用逻辑门电路来搭建。通过逻辑门电路设计构建一个电路,控制化工自动化系统中的联锁保护开关,启用联锁保护回路,保证生产安全。

任务描述:乙烯加氢脱炔的反应工段的工艺流程图(见附图)所示,在正常生产过程中会遇到反应釜温度过高或者压力过高的不安全状况,因此我们给学生的工艺要求是在主反应釜温度过高时,温度报警信号通过逻辑电路去触发联锁保护开关闭合,从而启动联锁保护系统,以保证设备的安全。要求学生根据工艺要求利用CD4011(四输入与非门)芯片自己设计电路,实现相应的逻辑功能(其工艺流程图如附图所示)。

基本控制原理:塔R101的底部、中部和顶部各有三个温度测量点TISA1003C、TISA1003B和TISA1003A(都属于联锁高值报警的温度控制点),在满足一定条件时会产生逻辑1的触发信号,启动带联锁功能的气动薄膜调节阀PV1001全开(放空,去火炬系统),用于裝置降压,保护设备和操作人员的安全。具体要求如下。

(1)TISA1003A超过温度上限值(产生逻辑1),另外两个TISA1003B和TISA1003C中任何一个超过温度上限值(产生逻辑1),或者都同时超过温度上限值,那么输出触发信号启动联锁。

(2)TISA1003A没有超过温度上限值(产生逻辑1),另外两个TISA1003B和TISA1003C中任何一个超过温度上限值(产生逻辑1),或者都同时超过温度上限值,那么也不会输出触发信号启动联锁。

(3)在TISA1003A、TISA1003B、和TISA1003C都不超过温度上限值时,不会输出触发信号启动联锁。

(4)如果只有TISA1003A超过温度上限值(产生逻辑1),不会输出触发信号启动联锁。

向学生解释和明确了工艺过程和要求之后,要求学生设计一个逻辑门电路,能够按照工艺要求在满足条件时输出逻辑1的触发信号,这样再连接到PV1001的信号输入端就可以联锁保护系统启动了。

此任务达成的过程比较复杂,但是结果具有可验证性,学生可以真实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在教学设计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采用了探究式分步走的教学设计方法,同时采用分组教学,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教师将该任务分解成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五个小任务让学生分步完成,逐层达成小目标最终汇总成大目标的完成。具体小任务如下。

任务1:分析工艺要求。

根据三个温度信号之间的逻辑关系先写出真值表(设TISA1003A为变量A,TISA1003B为变量B、TISA1003C为变量C,Y等于逻辑1表示温度超上限,Y等于逻辑0表示温度没有超上限)。

任务2:列出真值表。

任务3:写出逻辑表达式:Y=。

任务4:画出逻辑电路图。

学生分组展示,教师点评总结,并布置课后作业。

由组长阐明自己组的设计思路和方案,结合自己设计的逻辑电路和工艺生产要求进行阐述,其他组的学生共同讨论点评。

【反思与启示】

(1)把握探究式教学的关键点: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努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整节课的情境创设和问题设计教师需要在课前做足准备工作,利用任务的布置或者环环相扣的问题来引领学生去自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教师在此过程中适时引导、鼓励、辅导、点评,让每位学生都带着任务和问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构建一个师生学习共同体。虽然表面上看学生是课堂上的主角,教师是课堂上的配角,但实际上教师在课前的准备工作和课堂上的串联工作是探究式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要素。

(2)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成功采用可以有效地改善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弊端,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特别是可验证的成果让学生更有实实在在的成就感。

(3)学生的兴趣需要我们去激发,学生的自信心需要我们去保护。师生之间融洽的互动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一堂课,师生若能在轻松活泼中自由交流,激热讨论,边学边做,学习积极性高了,教学效果自然就好了。

(4)化工专业教学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必须始终贯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同时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画图能力需要用心去培养。拿到一张陌生的化工PID图,如何快速理解它的工艺流程,了解它的测量点和控制点以及要实现的控制目的;拿到一张陌生的芯片引脚图,如何快速明白各个引脚的功能;针对一个逻辑表达式,如何能快速准确地画出相应的逻辑电路图等,都需要有相关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敏捷的逻辑思维作为支撑,方法和思路是关键,这些能力的培养,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其终身发展。

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我校以化学工艺国际水平专业教学标准试点为契机,不断改革整合教学资源,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总结推广经验,探索恰当实用的新路子,大力激发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学习和动手能力的潜质,从而努力带动整个专业的发展和提升。

课堂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

本课描写了家乡山林中一眼美丽的清泉,按珍珠泉所在的位置,潭水四周和泉水涌动的特点,以及“我”对家乡泉水喜爱的顺序进行描写,抒发了对大自然赞美之情,表达了对家乡热爱的感情。课文选择了有特点的景物,描写细腻生动、语言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乡深厚的感情,富于感染力。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读中欣赏、感悟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大的感情。

3.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自读自悟,乐于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与别人交流,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同学们我国有许多神奇的泉水,羊八井热泉附近雪山连绵起伏,银光闪闪,泉中沸水翻滚,热气升腾;杭州虎跑泉泉水甘甜,又有神奇的传说而闻名天下。(出示制作的关于泉水的课件,播放的同时教师做介绍,学生欣赏。)

2.在作者的家乡也有一眼泉水,家乡人称之为珍珠泉。让我们去欣赏珍珠泉的倩影吧!(板书课题:4*、珍珠泉)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读课文,碰到难读的生字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出示带读词语。

开火车读、齐读。

三、再读课文,自学自悟

1.引导学生读懂连接语,明确阅读要求。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

请同学们认真读书体会,也可以和同伴讨论讨论。

自己读书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

3、那么你是喜欢珍珠泉的绿、清,还是水泡的晶莹、闪亮?请你再细读课文,划出句子,用句式来说一说:

“我喜欢珍珠泉的( ),因为( )

① 感悟“绿”

引导学生划出文本中表示绿的词语,并展开想象。在头脑里想象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把想到的情景互相说一说。

请你们美美地读一读。背一背积累。

② 感悟“清”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水里还看见了什么?

③感悟“深”

引导大家读出一种赞叹,而不仅仅只有惋惜。

④感悟冒水泡的“有趣”

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水泡的有趣?

在作者眼里,这些水泡还仅仅是水泡吗?

多么可爱的水泡!多么天真的孩子!谁愿意来读一读。

多么富有生命力的调皮的小水泡呀!让我们一起读。

4.讨论:

在知道这泉水为什么叫“珍珠泉”?

5、教师出示思考问题:

珍珠泉周围的景物怎样?

潭水是什么样的?

6.学生再读自己喜欢的部分,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

四、课后拓展

1、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语句,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背诵,还可以把一些优美的语句抄写下来。

2、“我们的家乡也有这样美好的景物,让我们课后回忆回忆,也可以收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下节课请你给大家介绍介绍。”

学生可以随时指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大家共同讨论。

学生总结出两点阅读要求:1.交流读后的感受;2.讨论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可以同桌间互相交流,共同提炼出泉水绿、深、清和水泡晶莹、闪亮的特点。

我喜欢珍珠泉的清绿,因为绿得像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

“一嘟噜一嘟噜”把泉水声音也生动形象地写出来了。从“摇晃着、绽开、扑哧一笑”一系列的动词中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已经把他们当作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

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①“开始,水泡……消失了!”。②“水泡闪亮……珍珠啊!”③“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

布置学生课后回忆.观察,为口语交际做准备.

将图文结合,声情并貌地将课后资料袋的内容介绍给学生,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增加了阅读兴趣。

正确认读生字词是理解课文的基础,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只要在有需要的时候组织学生讨论理解学习过程中有困难的词语。

在对课文的理解上强调学生的自读自悟,有效的结合交流合作的方式,由学生参照提示语独立阅读、思考,自己提出关键问题“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再由学生自己在自学和讨论中完成。

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情景,引导学生感受文字描写的流动中的美,色彩的绚丽。

读课文时,要指导学生边读边理解内容,体会作者描写得细腻和观察得仔细,和融入其中的喜爱之情。指导读出喜悦的心情,语气要轻松、活泼,好像在夸奖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

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家乡景物的可爱与美丽之处,激发学生热爱美丽的大自然。

设计特色:

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根据连接语中的学习提示,自学自悟,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指导。引导学生读懂连接语,明确阅读要求: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然后根据要求自学课文:初读,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内容,交流自己读后的印象和感受;再读,就课文提示,展开讨论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最后教师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进一步体会语感,积累优美语句,进行课后延伸。

1、本课的资料袋介绍了有关泉的内容:羊八井泉、河北的喷鱼泉、台湾的水火泉。我将资料袋的内容在播放课件时作为介绍由老师揭示出来,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更加生动形象,目的是丰富学生知识,增加阅读兴趣。

2、因为是略读课文,从生字、词到课文的理解放手让学生运用之前掌握的学习方法自学。在对课文的理解上强调学生的自读自悟,有效的结合交流合作的方式,放手让学生将课文的内容读懂,提高阅读能力。先由学生参照提示语独立阅读、思考,自己提出关键问题“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再由学生自己在自学和讨论中完成。

3、读课文时,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所描写的情景,引导学生感受文字描写的流动中的美,色彩的绚丽,在头脑里想象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还可以把想象到的情景互相说一说。还可指导学生边读边理解内容,体会作者描写得细腻和观察得仔细。比如,读潭底冒水泡的情景时,“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把水泡当作人来写,融入了人的感情,从中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指导读的时候,要着重体会这种感情,语气要轻松、活泼,好像在夸奖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指导朗读课文时,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语句画下来,多读几遍,再和大家交流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怎样读才能表达出感情。比如, “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是发自内心的自豪和赞美,要强调重音和停顿,读出自豪感。

4、适时背诵,积累语言,课后延伸。本课语言优美,虽然是略读课文,如果学生有兴趣,可以让学生在熟读基础上,有选择地背诵,还可以把一些优美的语句抄写下来。这里可不做统一要求,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优美语言,培养积累的习惯。文中的泡泡“我的家乡也有这样美好的景物……”在课文学习后,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家乡景物的可爱与美丽之处。这里只布置学生去想,去回忆,去观察,为口语交际课做准备。

课堂教学设计9

教学要求: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认识琥珀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指名读课文,读后思考讨论:

l. 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透明的琥珀里有一只苍蝇、一只蜘蛛躺在里面。)

2.那么,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呢?(人们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这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二、启发谈话

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这块琥珀的样子,运用了丰富合理的想象,告诉了我们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及发现过程。

三、阅读课文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读后讨论:“约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这个词?

(“约摸”,大概估计。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这个松脂球挂在一棵老松树立过了几千年,后来地壳发生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这样合起来肯定超过一万年了。)

3.老师小结:因此,科学家的推测和估算是有根据的。

4.指名读第2-11自然段。读后思考:

(1)我们知道,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松柏树,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松树的句子。

(2)课文中有几处写了太阳光的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因为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能渗出树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阳光最热的时候。)

5.老师小结:因此,炎热的夏天是科学家想象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第二个条件。

6.课文中还有一句写“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科学家想象的根据是什么?(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淹没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海在翻腾怒吼,这就为下文琥珀出现在海滩上伏下了一笔。)

7. 指名读第3-4自然段。

8.老师小结:作者对苍蝇的出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小苍蝇的外貌、动作、心情,写得活灵活现。

9. 指名读第8自然段。

10. 老师小结:作者对蜘蛛的描写,突出地刻画出了它小心翼翼的动作,生怕惊飞了苍蝇而挨饿的心理,写得十分传神。

四、继续学习课文

1. 思考讨论: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想象就在“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呢?

(松树渗出的一滴树脂能同时包住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这滴松脂一定是很大的。而蜘蛛要吃苍蝇又必然要挨得非常近。这样就出现了千载难逢的巧遇。这是完全可能的,因而想象是有根据的,十分的合理。)

2.老师小结;松脂把两只小虫包在里头,再加上松脂继续地往下滴,又把原来的盖住了,就积成了一个松脂球。

3. 思考讨论:松脂球是怎样变成了化石的?

(后来经过很长的时间,地壳发生变化,陆地沉下去,海水漫上来,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这就形成了儿石。)

五、启发谈话

对于这块琥珀的形成,科学家的想象也很合理。

思考讨论:

1. 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风吹浪卷到岸边,孩子踩着后挖了出来,孩子的爸爸认出这是一块琥珀。)

2. 渔民看到这块琥珀,为什么说“这是很少见的?(一块琥珀包裹两只虫子是很少的,再次表现出了这块琥珀的不可多得,极有价值。)

六、齐读最后一段

七、老师小结

这块琥珀给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的依据。既然在一万年前形成的琥珀里已经有苍蝇和蜘蛛,那么苍蝇和蜘蛛的存在一定有一万年以上了。这是这块琥珀在科学研究上的价值。

附:板书

资料提供者:、

课堂教学设计10

【课程分析】

本文是苏轼写的一篇赋,它不是纯粹的散文,却也不能看作一般的诗歌来看待,而且它更不等于今天的散文诗。它是比较自由的句式来构成的带有韵脚的散文,却又饱含着浓厚的诗意,作者在本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的洞箫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问答最后文章的主题又转移到关于人生态度辩论上。文中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文章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所以在设计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体味文章的语言特点,表达特色,以及理解文章的内容,作者的感情上。

【学情分析】

所教两班为学生基础较弱,对于课文的理解首先是一个难题,但是我们又不能完全的包办,不能代替学生去逐字逐句的翻译。但是如果不翻译文章大多数学生理解文章就会产生障碍。所以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翻译课文交给学生自己课前预习时进行。这样在学习课文内容时学生就会提前理解课文内容。对于基础较弱班级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自主预习基础知识也是预习的首要任务。让学生在自主预习学习中自己先发现问题,然后通过课堂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最终使学生全面的,自主的掌握知识,真正的理解了接受知识。

【学习目标】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知识。

2、鉴赏本文景、情、理的交融特色,以及理解作者的情怀。

3、会“主客矛盾”所体现的处世哲理。

4、学习古人身处困境仍然乐观的精神、感悟生命的意义。

【设计理念】

老师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陶冶品德。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往往忽视手段的运用,使得我们的教学变得枯燥,乏味,而学生的积极性也没有得到发挥,因而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做为一个新时期的教师,那么必须要从传统中走出来,让自己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让学生去自主的学习,而不是被动的被填充。老师只作为一个路标,去帮助学生自己正确的前进。为了帮助学生能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层面上拓展知识面,提高认识,所以设置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自身实践谈苏轼的处世哲学,带动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学生可以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和看法,老师必须尊重学生的见解和看法,这样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大的发展,也会活跃课堂气氛,学生也会在一种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得到自身的提高。

【教学媒体设计】

制作 powerpont 课件,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节约课堂时间,增大课堂容量。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元丰五年,漫步长江岸边的苏东坡,望着奔腾不息的长江水,看着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情难自已,于是把酒临风,挥毫醉书,《念奴娇·赤壁怀古》诞生了,震烁千古。后来在这里,他还写下了《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前赤壁赋》。

(点评:学生学习过的古代山水记游散文很多,但学生没有做一个系统的归纳,所以先通过这一段简短的导语简单的归纳了学生以前学过的著名的山水游记,让学生在大脑中能够回顾一下以前所学知识。)

实录:学生认真的听,仔细的思考。尤其是背诵时,有的学生闭上眼睛,好像是被赤壁的景象所感染。

二、作者背景

师:学习一篇文章必须要了解作者及背景,作者及背景的了解更有助于深刻的领会文章。本文的作者是苏轼,苏轼的文章我们已经学习过许多,苏轼的相关知识我们更是耳熟能详,就请同学们各抒己见吧!

(点评:让学生自己回顾作者,有助于加深对作者的了解,对旧有知识的回顾,也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兴趣。)

胡玉茹:1037年~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四川眉山人。宋代大文豪。

丁凯航:和苏洵、苏辙合称“三苏”。

叶先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在文学上称为“唐宋八大家”。

张勇:和辛弃疾合称“苏辛”。

罗阳:在书法上也很有造诣,和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苏黄米蔡”。

(点评:对于作者的情况,学生是比较熟悉的,老师不必再去做详细的讲解。讲回顾知识交给学生自己,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师:以上几位同学的发言使我们比较全面的了解了作者,有那位同学能够结合以前所学知识为我们讲一下本文的创作背景?

余存存: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报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六日和七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为以后的戏曲、绘画、雕塑等提供了创作的题材。宋代画家李公麟、明代画家唐寅都画过苏轼舟游赤壁的画。

苏轼在赤壁的创作活动,给赤壁增添了光彩,清人就干脆把黄州赤壁命名为“东坡赤壁”,并镌刻在建筑物的门额上,由此名满天下。直到今天,在黄冈东坡赤壁,仍有“二赋常”“酹江亭”“坡仙亭”等名胜。

实录:余存存同学看来是在课前已经很好的预习了课文,因此在谈到本文背景时显得很有条理,很自信,其余同学都流露出赞赏和钦佩的目光。之后多媒体显示这一部分知识,有些同学赶快记下笔记。

三、简介赋体

师:同学们,本文的标题是《赤壁赋》,从标题上看是属于赋体文,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曾经都了解过哪些赋体文,希望大家各抒己见。

学生甲:《登楼赋》。

学生乙:《二京赋》,还有江淹的《别赋》。

师:二位同学说的很好,可见二位同学的阅读面很广,其他同学要向这二位同学学习呀。那么关于赋体谁能够给我们一个全面的概括?

学生乙:是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它从先秦诗歌派生出来,到汉代形成了一种特定的体制,讲究文采、韵律,兼有散文与诗歌的性质。其常采用主客问答的手法来展开描写。

散文赋,也叫文赋,是中唐之后出现的一种文体。它兼有诗歌和散文的特点,较多地吸收散文的笔调和手法,形成了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本篇就是这种文体的典型。

(点评:一篇文章的文体必须要明确,否则,会直接影响对文章的理解的。通过这个问题的设置让同学们了解了本文的文体,也有助于下面的知识的学习,让同学自己去解决这个问题,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么就会加深理解,这正体现了诱思探究理论中的三维教学理念,效果很好。)

四、听配音朗读、了解文意

实录:多媒体放本文配音朗读,优雅的音乐加上鲍国安洪亮的嗓音,让学生沉浸在美妙的世界中,有些同学闭目享受,有些同学拿出笔在书上划出生字的读音,有些同学悄悄跟读。同学们都很认真。

师:那位同学给我们谈谈对这篇文章的感受?

实录: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举手,由于时间关系叫一位同学谈,以下是简要内容:本文写景状物非常独特,采用灵活的形式行文,骈散结合,以散为主,抒发了作者的旷达的胸襟。

其他学生还想说,但是由于时间原因,不能再谈。

(点评:让学生自己谈对文章的感受,有助于学生全面的把握好文章,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五、课后作业

1、归纳本文的文言知识点。

2、熟读课文。

3、自主翻译,并写成书面形式。

第二课时

一、导语

上一节课我们共同了解了《赤壁赋》的一些简单的文体,这一节课我们解读文章。

首先我们请三位同学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请同学们毛遂自荐。

实录:三位同学分角色朗读,一位读苏子,一位读客,一位读旁白,由于学生课下认真的朗读,三位学生读的都很好。

二、解读课文

(解读课文的把握方法:熟读课文)

1、学生读自己翻译的课文,其他学生找出翻译不准确的部分,相互探讨。

2、学生归纳本文闻言知识点。

3、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点评:扫除文言文字障碍,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这事文言文学习的重要环节,这个工作可以交给学生在课前预习和可下复习中完成,不需要老师越俎代庖。)

实录:教师在学生自主翻译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合作交流,最后统一了意见,完成了文章的翻译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讨论很激烈,课堂气氛很活跃。

第二步工作,老师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展示多媒体课件,补充了一些遗漏的知识,学生们认真的记下了这些知识点。

第三步工作,学生在自主探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很快的解决了文章的思路,得出如下结论:

全文共五段:

第一自然段,描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

第二自然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

第三自然段: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第四自然段:写作者丢开个人的愁怀,欣赏大自然的美妙风光的豁达心情。

第五自然段:写客人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兴尽入睡。

三、教师引导思考

1、学习一篇文章,我们应该从多个方面考虑:一是思想内容的把握,二是艺术特色的鉴赏。一言以蔽之,即“写了什么?怎样写的?”这样我们才会领会一篇文章的精髓,才能在我们日常的写作中借鉴,那么这一课到底写了什么?

(点评:虽然学生能够整体上把握文章,读懂文章的内容,但是在概括能力上还是比较薄弱,语言罗嗦,不准确,概括不全面是最明显的表现。)

实录:学生再次读课文,提炼文章主旨,把握作者感情。2分钟后,学生交出结果,只是大部分学生回答了表现了作者喜悦的心情和旷达的胸怀,答不出消极情绪这一点。所以利用多媒体加以补充,如下:本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的洞箫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回答,文章的重点便转移到生态度问题的论辩上。文中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深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

2、这篇文章之所以能够成为千古名篇,自然在写法上有其独到之处,那么请大家鉴赏一下。

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是一项即简单又复杂的工作,大多数同学找到了一两点,但是有个别同学说的特点本文没有体现。大多数同学能结合文章内容说出,有个别同学找不到相关内容。所以教师加以补充,多媒体显示,如下:

1、写景、抒情、议论的紧密结合。

2、“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

3、优美形象,善于取譬的语言特色。

教师解说1: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含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第一段重在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第四段虽然重在说理,却借追述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也“不变”的哲理。

教师解说2: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有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意。散文的笔势笔调,使全篇文情勃郁顿挫,如“万斛泉源”,喷薄而出。与赋的讲究整齐对偶不同,它的抒写更为自由。如开头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逍舟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参差疏落之中却有整饬之致;心下直到篇末,虽都押韵,但换韵较快,而且换韵处往往就是全文的一个段落,这就使本文特别宜于诵读,极富声韵之美,体现出韵文文学的长处。

教师解说3:如描写箫声的幽咽哀怨:“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润孤舟之嫠妇。”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情,写得俱体可感,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

四、拓展延伸

如何理解文章中客人的“悲”和作者的“乐”?

(点评:苏轼的诗、词往往是表现一种豪迈的感情,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振奋,这篇文章也表现了这种感情,但是从文章的浅层次来看文章中的主客对于人生有两种不同的感受,主为“乐”,客为“悲”,结合文章背景,这种浅层次的感情是值得商榷的。)

实录:学生在经过重读课文,深思熟虑以后在随笔本上写了一段文字,时间:5分钟。然后教师找几名学生朗读,其余的由课代表收起教师课下批阅。

以下是几位学生的发言摘录:

生甲:1080年的7月16日夜晚,苏轼确实在几位客人的陪同下游览了赤壁,文中的客确有其人,而客人的“悲凉”心情是在看到历史苍苍巨变,人生变幻无穷后产生的,我们知道古人大凡游历大山名川都会产生这种情怀,孔子“逝者如斯”,就是一个明证。那么面对如此美好的夜景,加上苏轼拥有一颗超出常人的博大心胸,于是乎便沉浸在一片大自然的快乐之中了,所以我认为,文中的“悲”和“乐”反映了苏轼和客人的不同的胸襟,是实实在在的两个人的感情。

生乙:我认为文中的主客的“悲”和“乐”是合为一体的,也许历史上就没有苏轼携友夜游赤壁的事情,完全有可能是苏轼杜撰的,理由如下:从文章的背景看这篇文章是作者被贬黄州之后所写,当时苏轼的心情我们完全是可以揣摩到的,那是一种矛盾的心情,一方面苏轼会因被贬而内心悲戚,这是正常的,另一方面作者又想排遣这种心情,于是想到寄情山水,那么作者杜撰此文就是要反映自己当时的这种心情。

五、课后作业

自读《后赤壁赋》,与本文进行对比。

【课后反思】

这篇文章虽然进行完毕,但学生还是意犹未尽,沉浸在愉悦的讨论中,他们从课堂中找回了自我的价值和学习的乐趣。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教师的引导地位也体现了出来。尤其是在文章的思想内容的把握中,学生的表现非常突出,看得出他们真正的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真正的得到了苏轼这位哲人的深刻思想的熏陶。在这一课的学习中他们真正的找回了自信,找准了自己在学习中的位置。这一课的设计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思维为主攻,体验为红线的”诱思教学理念。

不足之处:在探讨过程中发现一些同学表现的还是不够大胆,想说不敢说。有些同学语言组织能力较差,再有,就是教学设计上不够完善,以至于课堂时间稍显紧张,讨论不够充分。

总之,我们在利用“诱思探究教学论”的新教学理念上才迈开第一步,我们应该继续继续努力,是自己的课堂成为真正的学生的学堂。

课堂教学设计11

【教材说明】

《珍珠鸟》是人教版的一篇略读课文,这是一个十分美好而动人的故事,课文生动地描述了珍珠鸟在“我”的细心照料与呵护下由害怕人到完全信赖人的过程,告诉我们: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说明人和动物是完全能和谐相处的。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以人为本,教师是学生的伙伴。注重课内外延伸,同时训练学生对信息的搜集与整理。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学习;在读中质疑,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让学生学会读书;让学生读议结合,读写结合,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表达机会,让学生学会表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内容,领悟文章中人和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唤醒学生内心的爱的情感。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和我为什么会赢得珍珠鸟的信赖;难点是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课前预习】

1、收集有关珍珠鸟的资料。

2、熟读课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播放课件,感受鸟儿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师:我们就生活在这样鸟语花香的世界中,鸟儿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鸟儿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有了更多的情趣,今天,老师也要给大家介绍一种鸟儿,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珍珠鸟。

2、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珍珠鸟。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说说作者在与珍珠鸟相处的过程中,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三、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1、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你想知道些什么?

2、疏理学生质疑,布置学习活动:

请你探究:

⑴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它对我的信赖?

⑵我为什么会赢得珍珠鸟的信赖,哪些句子写出作者对小鸟的喜爱。

⑶信赖创造了怎样美好的境界。

⑷谈谈你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理解。

3、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四、合作交流,强化表达

1、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

⑴找出珍珠鸟活动变化先后的词语。

⑵文章通过几件小事写珍珠鸟开始信赖“我”?

2、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它对“我”的信赖:

生1:我从“神气十足”这个词感受到小珍珠鸟已经开始不怕人了,它很自由、快乐,甚至很神气,觉得人在它的眼里再也不是庞然大物了。

师:那你能给我们表演一下神气十足是什么样的吗?

生表演,全班同学表演读。

生2:我从“落、站、啄、跳、撞”这几个动词感受到小珍珠鸟的活动范围在扩大,若不是它开始信赖我了,它怎么会这么自由快乐呢?

指导朗读,感受小珍珠鸟的自由快乐。

生3:……

生4:……

3、“我”为什么会赢得珍珠鸟的信赖?

生:那是因为“我”对它的喜爱与呵护。

师: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对小鸟的喜爱。

生1:文章开头第一句话:“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这充分表达了我对珍珠鸟的满意之感、喜爱之情,在这种喜爱之情的驱动之下,“我”为珍珠鸟精心营造舒适而温暖的巢。

出示课件(珍珠鸟的巢),指导朗读,感受作者的用心良苦。

生2:“我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我不动声色地写……”,“我不管它……”

师:假如去掉一个个“不”,把这几个句子连起来,变成一段话:“假如我大动声色,欣开叶片往里看、管它,小家伙就会。”

(学生补充“受到惊吓”、“吓得逃跑”、“不敢从笼子里出来了。

生3:……

生4:……

师:然而这些都定“假如”,我是这么喜欢它,怎么会这样做呢?此时,我们已经完全能感受到作者对珍珠鸟深深的爱,爱是信赖产生的基础,没有“我”对珍珠鸟的爱,就没有珍珠鸟对“我”的信赖,那么,这信赖产生了怎样美好的境界呢?

4、信赖创造了怎样美好的境界?

生:小鸟在“我”的肩头睡着了。

(出示插图。)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作者面带微笑看着小鸟。

生2:我看到小鸟落在作者的肩上睡着了。

师:此时,小鸟把“我”的肩膀当作了什么?

生1:美得梦。

生2:森林里的一棵树。

生3:自己的家。

……

师:假如,你现在就是这只珍珠鸟,扒在作者的肩头睡着了,会做一个什么梦?

生1:……

生2:……

师:多么富有诗意的想法,此时,作者看到这只可爱的小鸟,笔尖一动,写下了自己内心的感受。

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齐读。)

师:让我们再一次高声地把这句话告诉世界上所有的人吧!

生:齐读。

师:此时,小鸟是幸福的,“我”也是幸福的,让我们在这优美的音乐声中,美美地感受一回。

生:齐读段。

师:是啊!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岂止是我和珍珠鸟之间呢?其实,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课件: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因信赖而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画面。

师:看了这些,你们想说些什么?

生1:爱心无处不在,世界充满了爱。

生2:有爱就有信赖,信赖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生3:……

师:是啊!爱是信赖产生的基础,只要人人心中充满了爱,美好的境界处处有(板书)。

五、课外延伸

请你依照作者内心的感受,说一句信赖感言。

课堂教学设计12

一、谜语导课,激发兴趣

四四方方,有声有色。足不出户,纵观世界。

(谜底:电视机)

教师用简笔画画出电视机,请学生说说对电视机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2、多种形式(开火车、请小老师)读准生字字音。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读懂了些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2、教师引导学生质疑,梳理问题:

⑴大彩电里有哪三兄弟?这三兄弟分别有何作用?先勾出文中有关句子,自由读;然后抽多名同学分别读,说说你读(听)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

⑵接收器有什么功劳?结合前文,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接收器的作用。有条件的学校可进行现场演示,然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⑶从老大、老二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老三说的话中你又体会到什么?对一就的句式,让学生多读多体会。最后,分角色朗读这个自然段,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在多读中了解三兄弟各自的功能。

3、在熟读的基础上介绍课前收集的文字、图片等资料。

4、你还知道电视机的哪些知识?(拓展思维,能说多少说多少。)

5、抽三人扮演老大、老二、老三,以第一人称的语气自豪地表演三兄弟各自的本领。

四、拓展训练,培养创新

三兄弟的确了不起,可家家户户的电视机还有不完善的地方,请同学们想一想,能否对电视机作改进,让它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五、指导书写,识记字形

1、学生自由读生字,给生字口头组词语,比一比谁组得多,组得正确。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字形,然后交流。

3、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给大家提个醒,教师注意指导书写。

4、描描写写课后的8个字。

课堂教学设计13

【教材分析】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5课《太阳是大家的》是一首儿童诗,诗歌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这个世界上因为有了太阳而变得欣欣向荣的景象。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往西边落下,在不同的时间里,把阳光洒向世界上不同的地方,给世界各国带去了快乐和希望。引导学生体会太阳是大家的,世界是大家的,世界人民要和睦相处。

【学情分析】

五井小学三年级三班,现有学生37名,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高,能动性强,习惯养成一般。学习上初步养成了独立学习的能力,有较强的识字能力,能够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针对学生情况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浪花、睡觉、睡梦”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世界儿童的团结友爱。引导学生体会太阳是大家的,世界是大家的,世界人民要和睦相处。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诗歌。

难点是理解诗歌的含义。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诗歌,了解其他国家的儿童的兴趣爱好和生活状况,读诗歌划出文中比较难读的词语,请教同学或者查字典读正确。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想象,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太阳给整个地球带来的美丽和生机, 懂得太阳是大家的含义,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通过阅读感受其特有的音律美、画面美,从而受到诗歌的熏陶,体会世界儿童的团结友爱,世界人民要和睦相处,激发学习诗歌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瞧,这是谁? ( 课件展示:太阳的笑脸)一看到太阳你想到了什么?形容太阳的词语很多,赞美太阳的诗歌也很多。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太阳的诗歌。(齐读课题:太阳是大家的)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诗歌,能够读正确流利。

2.了解诗歌有几个小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多读几遍能够读通、读顺。

3.把诗歌多读几遍,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或不明白的问题。

三、检查预习,通读课文

分小节通读全文,扫清字障。

1.第一小节指导生字读音: “彤”在字典的解释就是红。单字读音tóng,在ABB词语中读tōng。第三小节读的时候注意标点的语气。

2.出示单字认读:彤、霞、陪、趁 (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的这几个字?也可随文识字。)

3.说说每小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四、想象读文,品读感悟

(一)美读第一小节

1.教师有感情朗读第一小节:在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画面?你能把你心中这份美好的感觉给读出来吗?

2.看着太阳落下你什么感觉?把你的舍不得读进去!(板书:东-西)

3.点名学生读,带着头脑中画面有感情朗读。

(二)品读第二小节

1.带着想象读诗

学生自读第二节,边读边想太阳为我们做了多少好事呀?(板书:鲜花 小树 小朋友)

想象说话:

她把金光往鲜花上的洒,好象在说: 。

她把小树往高处拔,好像在说 ?

她陪着小朋友在海边戏水,仿佛听见了她们 ?

(指导写作手法:拟人,这样写更亲切、易懂。)带上你的快乐,请你读。 (同桌互读,组内读后班内展示。)

2.品出情感

默读第二小节,想想从哪个字或哪个词你发现太阳的这份爱?用笔圈出来。(关键字:陪、洒、拔)

互动小问号:谁去过海边或者江边戏水?-----你是怎么戏水的?体会开心,带着好心情齐读后两行。

(三)品读学习第三、四节

1.自读第三小节(朗读指导:小朋友们还在睡梦中呢!最后一句注意要读的轻点、慢点!)

2. 带着期盼读第四小节。

在别的国家里,仅仅是鲜花和小朋友在等她,盼她吗?你还看到谁在等呢?(让我们跟随着图片看一看黎明小草的期盼、小鸟的期盼、鱼儿的期盼、全国人民的期盼…)

小草等着她带走身上露珠……(学生仿写句子并展示)

3、你想对别的国家的小朋友说些什么呢?(小组交流所要说的话)

课堂教学设计14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应遵循的原则、目标和重难点

初中数学学科涵盖的知识内容十分广阔,包括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文字应用题以及各类函数问题等内容,但从每一范畴的知识内容来看,它都有自己独特的重难点,所以,老师在设计每一部分教学方案时都应该凸显出知识的重难点,一定要避免过于笼统的知识框构,善于从多个角度、多种层面去探究重难点,确保学生在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的引导下能够有所侧重地学习。

二、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方案的具体流程

在分析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数学教学内容的前提之下,老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也应该考虑课堂教学流程这一大问题,事先确定好整个教学流程,使得老师在实际教学中能够有的放矢、收放自如。本文以苏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内容为实践案例,老师通过以下具体流程做好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

1.课前导入

在教授这一章节内容时,老师应该做好课前导入,毕竟图形在生活中十分常见,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一定的形状。比如,老师可以在课前提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见到过什么样的图形?”学生通过短暂思考后,回答出的答案绝对五花八门,诸如类似教室的黑板的长方形,类似水管的圆柱形,类似保险箱的长方体等等,从而顺利导入知识学习。

2.开始学习

此环节的教学内容是教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概念的环节,也是学生学习数学新思想的时候,此时老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为学生介绍各种图形,以及各类图形的特点,从而为学生打好基础知识,为后期的学习做好铺垫。

3.基本练习

在学生领悟新知识之后,老师可以利用一些简单、贴合知识内容的题目运用知识内容,让学生将课本内容初步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旨在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知识的技能。这时老师可以举出一些实际的图形实例,鼓励学生来判断,做好基本的练习。

4.提升练习

提升练习是在基本练习的基础上将练习题目难度提高了一个层次,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学生已学习的基础知识,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理论化,从而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此时,老师就可以在练习题目中逐渐渗透图形的变换、展开和折叠、三视图等内容,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5.课堂讲评

课堂讲评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来说,是一项不可或缺的环节,它是老师整合、总结教学内容的阵地,也是学生查漏补缺的关键性环节,此环节主要由老师个人的讲评为主,重在总结章节知识重难点,指点学生学习的漏洞和不足,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秀之处,从而推进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的改进。

6.必要测验

必要测验环节的设置,主要在于检查学生的具体学习情状,查看他们知识学习水平是否达到了课程标准要求,从而帮助老师明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境和疑惑,进而提升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水平。虽然说测验的类型比较传统,但是它对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纵观全文,做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是极为必要的,它对初中教育来说是一项极为有意义的工作,不仅影响到整个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而且对学生个人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意义重大,总的来说,初中阶段的老师必须强化自己教学设计的能力为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春天。

课堂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课文以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话形式出现,通过桃子落地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向孩子们介绍了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从而培养儿童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尤其是男孩子)对科普类读物有着浓厚的兴趣,知识面较宽,因此对本课充满好奇心。另外本课和前一课《棉花姑娘》体裁相似,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可以通过自读感悟自学理解。

教学目标:

1、认识俩、摘等7个生字,会写球、玩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

3、初步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

设计特色:

自读感悟,重生活,重体验。

教学流程:

1、教师画简笔画(一只小手):这是什么?手有什么用?(学生兴致勃勃地说)

2、教师再画地球:地球爷爷也有手,他的手有什么用呢?

3、教师板书课题:地球爷爷的手

(设计意图: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从儿童熟知的小手入手,突出地球爷爷手的与众不同,以此为切入点,更容易唤起儿童探究的欲望。)

第四篇:浅谈课堂教学设计

浅谈课堂教学设计

为了在教学过程中使师生之间达到“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效果,新的课堂教学设计应以学生的学习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位,从学生学习的实际现状出发,以粗线条的“静态教案”为基础,综合考虑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注重于教学策略,特别是多种教学思路的设计,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

新课程中的教学设计:它不是对课堂情境进行面面俱到的预设,它只描述大体的轮廓,只明确需要努力实 现的三维目标。它不是一部已经定稿的剧本,而像是一部不能画上句号的手稿,它一直处于自我矫正、自我完善、自我否定的动态发展之中。它是课前的构思与实际教学之间的反复对话,是一次次实践之后的对比、反思和提升,至少,它的重要意义并不体现在课前的详细教案,而是展现于具体的教学过程、情境和环节之中,完成于教学之后。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一)教学对象分析(分析学生)

1、学习态度的分析。一要明确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二要分析不良学习态度产生的原因。三要考虑在教 学设计中发展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态度的方式、方法和手段。

2、学习起点能力的分析。起点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技能之前,原有的知识技能准备水平。

3、心理状态分析。在同一学科的学习中,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如重难点、部分章节内容等等,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或特别感兴趣,或不喜欢;或因为理解起来很困难而表现出信心不足,产生心理障碍;或自认为知识简单,易于掌握而学习时粗心松懈……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都应细心分析,细心研究。

4、学生背景知识的分析。学生 在学习新知识时,总要与有关的旧知识,即背景知识发生联系来理解和获取新知识。学生具备的有利的旧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新知识,而不利的旧知识则妨碍学生获得新知识。因此,在分析学生背景知识时,既要注意分析那些有用的旧知识,又要重视分析那些不利的旧知识。不利的旧知识主要有:

(1)妨碍正确知识获得的错误知识(错误的概念、观念等)。

(2)给新知识的学习带来困难的被遗忘的知识(新知识的下属知识和技能)。

(3)对新知识产生干扰混淆的 不清晰、未分化的知识。

(二)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分析 教师分析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是为了确定终点目标,学习结果类型及使能目标。

(三)确定教学目标

1、制定教学目标有如下要求:(1)要从学生学习的特点出发,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教学目标是针对学生的最终学习结果而设计的,因此,任何一个教学目标的设计只有在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与规律的基础上,才能最终体现出为了学生的发展。

(2)从整体出发,处理好纵向、横向目标之间的关系。既要考虑一个教学目标与同一课题或同一学科领域前后提出的目标间的关系,又要考虑这一目标与其他学科正在实现的目标。只有这样,教学目标才能形成一个整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学目标体现全面性。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是指目标的制定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尽可能包容认知技能目标、情意目标、思想目标和能力目标,即新课程所倡导的三维目标。设计中要克服中知识技能句表而轻视其他目标的倾向,要关照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4)教学目标应具有弹性。即 确定教学目标的最低下限,并使目标在一定的幅度内波动。

(5)教学目标的描述要力求科学。

二、教学策略设计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1)要根据教学对象选择教学内容,对教材内容可作适当增删。着重选取达成目标的重点内容和学习上的难点内容,以便教学中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选取与达成教学目标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尽量减少和消除教学的随意性,不选取或适当处理与目标达成有关而又为大多数学生所熟知的内容,避免浪费教学时 间。以前我在第一次上公开课的时候,我以为越讲得多,越讲得细就好,可事情并不是这样,一堂课下来,不仅自己累死了,学生也一片茫然。好象有印象,又好象没印象,因为老师眉毛梳子一把梳,面面俱到。试想,一节钟40分钟又能上多少内容。所以选取教学内容至关重要。我觉得备课时首先要确定文章的一个点,(即中心点)两个面。记得有位老师在上《卢沟桥的狮子》这一课时,就紧紧围绕马可波罗的这句话“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也就是文章的点,然后从卢沟桥的狮子的形态各异和在八国联军中所起的作用两个 面突出了文章的点。也就是文章的两个面是为点服务的。还如《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可选择“要精心保护地球”这个点,然后从“可爱、破碎”两个面去分析文章,从而呼吁人们要保护地球。内容选好了,还要增补学生背景知识中已遗忘或混淆不清的知识内容和学生起点能力中欠缺的知识技能内容,使学生在新知识学习过程中能顺利实现同化与顺应。

(2)要注意选择“策略性知识”,即关于如何学习的知识或方法性的知识,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3)所选取的教学内容应体现科学性、基础性、发展性、可接受性、时代性、多功能性,要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基础性:观点正确、准确,依据确实,表述规范,不能有误。

发展性:蕴含培养学生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的内容。

可接受性:教学内容的难度恰好落在学生通过努力可达到的潜在能力的“最近发展区”上,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水果”。

时代性:反映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体现现代社会乃至未来社会 所需求的知识。

多功能性:在同一教学内容中能达到多哥教学目标。

重点:所谓的重点是相对的概念,就教材篇章结构而言,重点是指教材内容重点。就知识类型而言,知识重点,指的是知识的中心点,是知识的“源”。知识的“源”具有理论性、基础性、结构性、典型性四个特性。

难点:所谓难点指的是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内容。难点的形成,一是教材的因素,二是学生认识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教学设计,应主要以学生的为界、难以把握之点为真正的难 点。

关键点:所谓关键点,指的是教材中对顺利地学习其他内容(包括重点、难点)起决定性作用的知识。关键点是与众多知识点相比较而突显出来的,是众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抓住了关键点往往在教学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重点、难点、关键点确定以后,要抓住关键点,精心设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

2、教学内容的组织、呈现方式。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要符合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认知规律,要按学生的认知次序安排教学内容。如按由易到 难,由具体到抽象,由一般到特殊,或由特殊到一般的次序来组织安排教学内容。或按知识的自身结构,加以逻辑系统的排列,使内容呈现自身价值。如:朗读都要按循序渐进的方法来指导。

3、课内外联系材料的选择。课内外练习材料选择的依据仍然是教学目标,所选取的练习材料应有助于目标的达成和巩固,而又不至于增加学生过重负担。教材中的习题、思考题、讨论题是练习材料选择的重点,教师应做好课内外安排。若教材习题还不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巩固,可适当补充必要的练习材料。但补充的练习材料必须科学,不能有误;难度适宜,数量适当;要有层次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要如出基础性和发展性,有助于双基过手、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法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师如何教的问题,更要考虑学生如何学的问题。

(1)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课型选择和设计教学方法。课型如写景散文、说明文、写人的文章教学方法肯定有所不同。写景的文章一般采用欣赏法、边欣赏边想象、阅读指 导法等。说明文一般采用讲授法、实验法等,写人的文章一般采用阅读感悟、角色扮演法,边读边体会。但我们的讲授法与我们传统教学中的传授法有本质的区别。讲授法是用在学生知识不懂的情况下而学生有必要掌握的知识点时做一定的介绍。不是像传统教学中整节钟就是教师在讲学生在那里听。

(2)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发挥教师的特长。如教师擅长朗读,就示范读,普通话不好,最好用录音。如普通话不好还示范朗读,不但起不到示范作用,与学生比起来会相形见绌。如绘画、写字好的就着力表现自己的板书,用上简笔法、书法字。如擅长写作的就在指导学生写的时候量出自己的佳作。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受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师素质等因素的制约。教师备课和设计教学时要权衡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做到扬长避短。

(3)掌握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实现教学方法设计的组合优化。教学方法很多,如讲授法、谈话法、实验法、阅读指导法、自学辅导法、程序教学法、范例教学法、讨论法、发现法、欣赏法、角色扮演法、“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法等。每种方法 都有其特点、使用条件及范围。而且一节课中的所有目标的达成,很难通过单一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因此,必须考虑教学方法的组合优化,扬长避短,互为补充。当然,教学方法的设计与选择也要注意防止“蜻蜓点水”式的、形式主义的面面俱到。

(4)充分体现启发式。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我们教师要善于营造“愤、悱”的教学氛围,即教学情境(如引起认知冲突),把握住最佳的启发时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展现,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 到充分发展。

(5)突出思维活动的设计。问题、质疑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因此,教学方法设计中,必须牢牢抓住思维这个核心,设计出有质量的问题和激发学生质疑的灵活多样的方法。讨论式教学方法作为合作学习的一种表现形式,最能展现学生不同的思维活动,值得教师认真研究和广泛采用。

2、教学组织形式设计。要注意“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三)教学媒体与选用(1)没有一种媒体对所有教学目标都是最佳的。因此,应根据不同 教学目标选择与之适应的最佳媒体,并力求媒体组合优化。

(2)应根据教学情境,选择与之适应的教学每体,使媒体能最大限度发挥其功能。

(3)根据学习的类型、学习等级和学习者的能力与心理特征选择媒体。如1-2年级的喜欢动画型,孩子气比较浓的,高年级的图画比较接近现实。

(4)许多媒体能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刺激,要根据教学环境选择,要因地制宜。

(5)在允许的条件下,应变化所使用媒体的种类,使媒体选择体现 多样性。

(6)对所选择的媒体,教师应熟悉其特点和功能,并能熟练使用和操作。

(7)选择和运用媒体,是教学的手段而非教学的目的,应当防止为选择而选择,为运用而运用的形式主义的做法,要敢于取舍,使之更好的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那么,当我们拿到一篇文章的时候该如何动笔备课呢?

(一)心中有新课程标准 教师在备课时,应做到心中有新课程的学科“课程标准”,要吃准、吃透课程标准,严格按课程标准备 课、准备教案。

如一、二年级在上阅读课时,应该穿插生字、词语的教学。三、四年级应该有词语、句式的训练。

五、六年级就着重文章的感悟,情感朗读了。

(二)钻透教材内容,深挖教材的教学价值

备课时,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细微之处,吃透教材各章节内容。既要把握教材的知识点、知识结构,又要弄清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楚各章节之间、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与教材知识相关联的其他学科知识(如社会、自然科学知识,语 言逻辑知识等)进行基本的了解。因为不同的知识点分布在不同的年级、不同的课文中,除了了解书本上的,还要特别要关注媒体上的、身边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信手拈来,灵活运用并为学生所接受。但要注意,我们对收集的材料要进行整理,善于取舍,要特别选用有典型意义的材料。如:我在上《荔枝》这课时,选用了肖复兴的《母亲》一文,但是我在上课前全部都念出来了,当时还让同学们一阵激动,可后来情感有所冷落。学生的情感根本没和作者的感情一步一步达到共鸣。这就是没对材料进行取舍造成的。因此 选用的材料不在多,而在精妙与恰当。

第二必须反复读教材。教师在备课时对于教材不仅要研读,而且要朗读。通过研读,把握文本的内涵要旨,掌握课文内容,理清纹理脉络,明了课文的写作特点等等。通过朗读,促使自己尽快地进入课文,入情入境,在吟咏中感觉文字的韵律,体验语言的节奏,领会文本的韵味,体察作者的情感,找到授课的心理感悟点。

第三必须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规律去解剖教材。先从整体入手,概览文本;即找到文章的中心点,再深入文本的局部,感知具体内容、理解语言要素、体会情感意蕴;最后跳出文本,把握文本主旨、概括文本特质、评价文本价值。

第四,明了教材中有什么和缺什么。在教材的简略处求扩展,省略处求补充,概括处求具体,暗含处求明朗,空白处求生成。

有经验的教师,把课备好后不急于立即付诸讲堂,而是先放一段时间,进行冷处理。待心境静下来后,再反观教案,反思设计,反阅教材。这样不仅可以查漏补缺,还可以反复咀嚼、慢品细磨,把课备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常言道,慢工出细活。教师特别是青 年教师,备课切忌赶鸭子上架,要尽量在教材中、教参中,在自己的教案中多走几个来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备出有自己见解的好课。有时我在上一堂公开课时,不管是走路、睡觉时都要默想一下教案,在想的过程中,有时会发觉自己的话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应该怎样说?有时自己的提问学生是否感兴趣,该换何种方式?反复地推敲,随时在脑中修改自己的教案,每一次修改,都会让我喜不自禁。

(三)备课要关注四个主体:编者、作者、教师与学生。一篇文章编者为什么要编排,编排的目的是什 么,我们就确定了思想目标。了解作者会帮助我们解读文本。如:在上《荔枝》这课,我查阅了作者肖复兴的资料,才了解到文章中的母亲原来是她的继母。一位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尽如此对待作者,可见这位母亲的伟大,所以肖复兴如此怀念她老人家。这样同学们对这位母亲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同时也想到了自己的母亲,这样对学生进行爱母亲的教育就水到渠成了。还有《秋天的怀念》一文如去了解作者史铁生也会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教师备课不但要备自己怎样去教,怎样提出问题,怎样设臵教学情 境,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等,还应该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实际和日常生活相结合,关注学生的生活里程,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首先要分析学生对教材的反应。我们知道,教材具体到一篇课文,反映的是某一特殊地点、特殊时间、特殊背景下特殊的事情,而不同学生对此会有不同的感知和反应,在学习过程中会从心理上产生不同的对接和匹配。如学习者对学习内容有多少认知,会关注哪些方面,可能忽略哪些方面等。教师怎么掌握呢?有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学生“预习”,让他们独自学习,教师 从备课的角度精心设计,布臵具体任务,提出具体要求,并在课前及时反馈,就一定能从预习中获取许多信息。但这预习并不是把答案给学生,只是了解一下学生自己能理解到哪个程度,还有能提一些老师没考虑到的问题,教师提前预设,这样就会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要分析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设计。在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倾向,有的情绪化一些,有的深沉一些,有的肯动脑筋,有的喜欢倾听……对这些,在备课时都要加以区别,设计不同的教学形式,满足不同喜好学生的 饿不同需求。在学习活动中,每个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有存在差异,有的接受能力强,有的善于思考问题,有的善于表达交流,有的工于创新……对这些,教师备课时也要尽量考虑,从多方面进行准备,用不同深度和难度的教学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需要。

第三要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无论是高年级学生还是刚进入小学的新生,语文学习都不是从零开始的,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各个方面在进入小学之前都具备一定的基础。教师在备课时要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记得窦桂梅老师在上《孙悟空三打白 骨精》时,在指导学生读那白骨精的话时,窦老师就指导到:“妖精当时说话表情怎样,会那么大声吗?”这就调动了同学们平时对妖精的了解,知道她们都很狡猾、奸诈的知识经验,学生的朗读当时非常形象,模仿妖精说话简直是惟妙惟肖,听课的老师无不叫绝。

(四)教师要带者问题备课 首先,教师应带者未知的知识性问题备课。这里指的知识性不是教学内容本身的,而是与教材内容有联系但却是课本之外的知识。弄清课本知识仍然是备课的主要任务,但决不是唯一的任务。我们教师要善于从学科 知识和相关知识考虑,带着未知的知识性问题备课,能扩大教师上课的知识储备和问题储备,能扩大教师上课的知识储备和问题储备,这样,教师上课时就会少出现窘态,不会因一时卡壳而手忙脚乱。如《蝙蝠和雷达》这课,有位同学问“蝙蝠的眼睛有什么用?”当时老师一时回答不上来,当时学生非常失望。如果老师在备课时想到一般的动物都是靠眼睛识路的,那么学生提的问题就应该成为教师想到的问题,课前就应带着这一问题去查阅有关资料,把它搞清楚。如此下去,教师的知识丰富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也会得到满足,31 其次,教师应带着对教材知识的疑问备课。尤其是知识内容,教材之于学生,有可能会出现太难、太偏、太陈旧等问题,甚至难免会有错误。这就要求教师带着疑问备课,即备教材知识时认真思考,这个概念这样表述科学吗?这个例题的展示过程是否太烦琐了?等等。教师要及时查阅最新的相关资料,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最后,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带着学生可能提出的疑问备课。教师只有了解自己的学生,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思考所要教学的内容,其备课才会有针对性,上课时才不会出现学生提

问导致教师因答不上来而难堪的课堂情景。备课时,教师应多考虑一下:在这个知识点上,学生可能提出什么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可以由其他学生帮助解决的,那么我该如何设计学生的活动?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材的这部分知识没有直接关系,我该如何回答?怎样引导?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我史料未及的,也是我掌握的知识所难以正确回答的,我该怎么办?等等,只有经常地思考这些问题,教师的备课才会是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也才会更具活力,更有实效。而且,我们老师要经常深入学生的课余生活,了解学生的

思考,了解学生的人生态度,备课菜油针对性。

关于备课,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教师的一堂历史课上得精彩之至,令所有听课者叹为观止,于是下课后,大家围住这个老师,询问他,这节课上得这么好,你花了多少时间备课?那位历史老师说:我是用我的一生用心去备课,至于这节课的教案,大概用了一刻钟。

是的,最高境界的备课是用一生用心去备课。师者知在先,好的备课不仅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更重要的是备教艺,备属于自己的科学的、先进的、有特色的教育教学理念。

—这些工作需要我们用毕生的精力去完成,用一生的时间去用心备课。

当我们一次次体验自己的精研的课堂,一次次在反复修改中完善自己的设计时,所有的这一切累加起来—我们不就是在设计自己的人生吗?

精彩的课堂设计,就是精彩的人生设计

课堂设计的精彩,就是人生设计的精彩。

第五篇:浅谈课堂教学设计

浅谈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独立的个体,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而教师是这个变化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为学生服务的。可是,教师在展开教学各个教学环节时,往往过多的关心自己的教学思路,完成自己的教案,很少考虑学生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提高课堂40分钟效率,我的体会是--精心的进行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使教师的教案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不是学生适应教师的教案。

一.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

教学设计首先要关注、了解教学的对象--学生,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与要学习的新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和技能,有多少人掌握、掌握的程度怎样。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知识可以略讲或不讲,从而抓准教学的真实起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环节。学生的学习起点是影响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而现代学生的学习起点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教师设计的教学起点就不一定是学生的起点。比如:学生在学习“百以内不进位加法”时,许多学生在学之前,都能正确算出答案,一些学生还能把算理清楚的表达出来。如果还按教材安排的起点去设计教学计划,学生就会“吃不饱”。有如,在学习“元、角、分”之前,我调查全班同学,结果发现,大多数同学不仅对元、角、分认识,还会使用、换算。全班49名同学都认识元、角、分等各种纸币、硬币,或多或少都花钱买过东西;全班有42名同学知道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如果把教学的起点定在“认识元、角、分”,显然不符合学生实际。为此,我把教学起点调整为“用元、角、分纸币、硬币换算”,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互相学习,用换币、买东西、拍卖等游戏形式学习有关“元、角、分”的知识,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认知基础不同的学生都有提高,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客观分析教学内容,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创造性的组织课时教学内容 在课堂实际教学中,面对不同的学生,重点、难点也会有所变化。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内容仅是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教学中如果过分拘泥于教材,只把着眼点放在理顺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上,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大多只局限于补充、调整一些习题,不敢更改例题,更谈不上结合生活实际编写例题。事实上,尽管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教材,但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科学的进行加工,合理的组织教学过程。如:改变课时的教学顺序、结合实际情况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设计练习或例题、重新组合教材等等。同样的教材内容,同样的学生基础,由于教师对教材的不同处理,教学效果就不一样。三.明确每个环节的教学目标,拟定弹性的教学路径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过程,每个教师在课前都不能预测课堂上学生的反映和突发的种种“意外”。而在实际教学中,经常遇到教师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如:在课前准备了教学软件,而课上电脑出现故障或突然停电;课堂上学生对某个问题兴趣盎然,争论不休,不能按教学计划往下进行等等。因此,教师在教学前不仅要广泛的收集材料,精心设计出一套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案,而且要在每个教学环节有多个方案,以便对付各种各样的教学意外事件。各个教学环节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映、课堂变化情况灵活调整,使教学路径弹性可变,这样,一旦在课堂上遇到“意外”也不至于束手无策。

课堂教学面对的是独立的、有个性的孩子,它是有计划的,又是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成效如何,完全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情况的了解。教师只有具备“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才能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一切为学生考虑,才能真正做到教学服务于学生。

下载课堂教学设计汇总(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堂教学设计汇总(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堂教学设计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沉与浮 设计思路: 大班上学期的幼儿已具备了某些物体(如石头、雪花片等)在水中沉浮的经验,所以如果活动设计仅仅停留在让幼儿了解,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

    课堂教学设计

    课 堂 教 学 设 计 鄄城十二中(李英民) 2014-8-6 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从某种程度上说,课堂教学的状况决定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育品位。因此,对学校而......

    课堂教学设计

    作业: 找出你之前的一份课堂教学设计(呈现教学设计),根据公共课课程学习的课堂教学结束的内容,分析你所采用的是哪一种结束方法,并给出评价。 《空气质量与健康》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1 生活中的平移这节课上完之后,我感觉成功之处在于:1.能驾驭教材,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灵活的解决办法,《生活中的平移》课堂教学反思。2.在小组合作学......

    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锻炼学生的弹跳能力;发展学生腹部力量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教学流程解析与拓展一、常规教学1、集合站队,报告人数。2、师生相互问好。3、教师......

    科学课堂教学设计

    科学课堂教学设计 科学课堂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历制作书的材料有龟壳、石头、陶土、竹片、木片、丝绸等。2、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3、用纸这种......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大全]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课堂教学设计(精选23篇)

    篇1:课堂教学设计2. 如教学设计与反思中用到图片,上传到编辑器时不能直接粘贴,必须用插入的方式,如图: 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注:填写表格时,请您删除蓝色部分 篇二:教学设计与反思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