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莲26《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 26 我是什么>>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浮、雹”等8个生字,会写“管,硬,器,稼,猜”5个字。区分“袍、雹”两字与“漂浮”与“飘浮”的不同用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一、二自然段,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变化形成的。教学重点:会认8个生字,会写5个字,区分“飘浮”与“漂浮”的不同用法,感受不同的词对朗读的语气的不同。
教学难点:知道汽、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形成的过程。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出示句子:我是什么?指名让学生先来读读这句话。
师:本来呢,问题后面一定要加问号的,可是如果作为课题的时候,就要把问号隐藏起来(板书:26,我是什么)
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
师:我们一起在课文里找找答案吧,请小朋友们翻开课本,读一读。
读书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随文识字。
(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2)识记重点词语与词组。
(3)读了课文,你知道我是什么?我都变成了什么?
三、研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水娃娃要正式给大家变魔术了,它都会变成什么呢? 出示句子:我会变。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并用“一......就......”练习说话
出示句子: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人们管我叫“云”
(1)指名读句子,结合图片,说说你的发现。(板书:云)
预设:晴天穿白衣服、乌云密布时穿黑衣服,朝阳与夕阳时穿红衣服。
(2)我们一起来欣赏不同时候,不同天气的云。
2、师:那我是怎么变成云的呢?我们一起到课文里找一找。
出示句子:我会变。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升到天空,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
(1)指名回答,朗读句子。(板书:汽)
(2)理解“极小极小”“无数”,指导朗读。
(3)“飘浮”可不可以换成“漂浮”?
(4)练习区分“飘浮和飘浮”。----→集体反馈。
3、师:云彩给我们的天空带来了美丽的色彩,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小朋友们,太阳一晒我就变成了汽,升到空中,连成一片我又变成了云,那接下来我还会变成了什么呢?
请你用“——”在文中划一划,读一读。(指名回答)
2、云遇冷之后就成了雨、雹子和雪,那它是怎么回到地面的呢?请小朋友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圈出表示回到地面的动作。
出示:我在空中飘浮着,碰到冷风,就变成水珠落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雨”。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管我叫“雹子”。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管我叫“雪”。
3、三个动作能不能换一换?为什么?
预设:雹子比较重,落下来比较快,所以用“打”;雪花比较轻,落下来比较慢,所以用“飘”;而雨呢,不轻也不重,所以从天上自然而然的落下来,所以用“落”。
(指导朗读)
4、揭晓谜底
师:同学们,我一会儿变成汽,一会儿变成云,一会儿又变成雨、雹子和雪,你们猜猜我到底是谁呀?(板书:水)
5、课外延伸。
师:水真不愧为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除了这些,它还会变成什么?
1)学生举例。(霜、露珠„„)
2)(欣赏图片)
四、书写“池”“浮”
师:今天我们初步认识了水娃娃,接下里我们就来学习本课生字。
1、学生观察字形,反馈。
2、教师范写。
3、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4、反馈。
师小结:要想真正认识水娃娃,了解水娃娃,咱们还得去它的家看看,还得去熟悉它的脾气,下节课,就让我们来更深入地了解水娃娃。
板书:
30、我是什么?
汽---→
↗
(水)↗
雨
雹子 雪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按笔顺规则,在田字格中正确、端正、整洁地书写灾、害、黑、器4个生字。并通过观察与书写,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同时在老师的提醒下,自觉纠正不当的写字姿势,养成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
2、借助图片、动作演示、等不同方式朗读课文,读出水的神奇。
3、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教学重点:认识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教学准备:生字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板书课题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30课的生字宝宝,还能叫出他的名字,并为他们找一个朋友吗?(请两至三列孩子读。)
2、同学们的生字掌握得真好,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30课《我是什么》,(板书课题)。我是什么呢?(设计意图:让孩子在回顾生字同时,唤醒孩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激起孩子学习兴趣。)
二、品读课文
(一)朗读感悟第一自然段。
1、多么可爱的小水珠呀!它还会变魔术呢?就让我们看看小水珠都会变成什么呢?(课件展示)那文中又是怎么说的呢?请孩子们自由读读课文的1—3自然段,找出小水珠变成了什么?
2、小水珠能有这么多变化,真神奇!那它是怎样变的呢?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呢?我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找小水珠是怎样变成汽的句子?(一名学生读文,其他学生听、找。)
交流:谁能说说小水珠是怎么变成汽的?
多神奇呀!谁能读出它的神奇?指名读,齐读。
3、“汽”又是怎样变成“云”的呢?谁来读读汽变成云的句子?(指名读)
“云”多像一位爱美的小姑娘啊!哪一句话告诉我们了?
(有时候穿着白衣服,有时候穿着黑衣服,有时候又把红袍披在身上,)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爱美的姑娘吧!(课件展示)穿白衣服的云叫什么云?
那穿黑衣服的呢?早晨把红袍披在身上叫什么?晚上把红袍披在身上又叫什么?
这样美丽的姑娘你喜欢吗?(喜欢)让我们来读一读,读出对她的喜爱吧!(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二)、品读学习第二自然段
1、飘浮在空中的云还会变呢?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二自然段吧!
交流:我又变成什么了呢?(雨、雹子、雪)
(1)你能从文中找出变成“雨”的句子读一读吗?雨是怎样从天上下来的?
你能边读边加上动作吗?
(2)你能从文中找出变成“雹子”的句子读一读吗?“雹子”是怎样从天上下来的?那你也能加上动作读一读吗?
(3)雪又是怎样从天上下来的?你能从文中找出变成“雪”的句子,边读边加动作读出来吗?
(4)出示第二段,生齐读,边做动作边朗读。
2、三个不一样的动作,就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三种不一样的变化,雨落下来,雹子打下来,雪花飘下来,还会变成水的模样,水就是这样循环变化着,多么有趣的水呀!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在变吗?(生说后,教师补充。)
山谷中总是弥漫着„„(雾)
冬天的早晨,草地上都有一层„„(霜)
雨过天晴,天空会出现„„(彩虹)
夏天的早晨,荷叶上会有„„(露珠)
冬天很冷,河里会„„(冰)
(三)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水有这么多的变化,可他总有居住的地方吧,那你们知道我平时生活在哪里吗?我的家在哪呢?(池子里、小溪里、江河里、海洋里。)
1、现在孩子们都累了,请趴在桌子上睡一会儿吧!
好!该起床了,刚才孩子们睡觉的时候没有一个人乱动、也没有一个人讲话,这就叫做——安静
对!叫安静,那咱们去看看池子里的水安静不安静,(课件展示)大家看,这里的水好像在睡觉,安静吗?
那谁能把这句话读得让大家觉得安静?
(指导: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读得真好,轻轻的就像在睡觉呢!你的声音有点大了,会吵醒他的,你轻轻的读一下。)
2、大家再来看看小溪在散步的样子,谁能说说他是怎样散步的?
对!谁能读出水在慢慢散步的语气。
3、请孩子们再来看看水在江河里是怎样奔跑,在大海里是怎样跳舞、唱歌、开大会。(课件展示)。
看图:你感觉到水在江河里奔跑的速度怎样?那跳舞呢?唱歌、开大会呢?谁能来读一读让大家感觉到水在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
(----读得真好,我仿佛到了江河里;在江河里跳舞、唱歌、开大会!多热闹的场面,请你大声读出来吧!)
4、指名练读、分组读、比赛读、齐读。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的朗读让我感觉这些水好像都有了生命一样,可是他还有一点小脾气呢!
1.请自由读一读第4自然段,看看文中是怎么说的?
谁来介绍一下水的脾气呢?(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
谁知道什么是“温和”?什么是“暴躁”?温和----暴躁还是一对反义词呢!
2.那么,我什么时候我很“温和”?指导读;什么时候又很“暴躁”呢?指导读。
读得真好!看来水的脾气的确时好时坏,温和时,他灌溉田地,发动机器,帮助人们工作,是人类的好朋友;可发起脾气来却也无情,给人们带来灾难。
3.课件出示资料
印尼在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中死亡的人数达16万6千人,全世界在此次海啸中死亡的人数竟高达22万5千人。(图片展示)同学们,了解了水的脾气,你想对她说点什么呢?
4.那我们来读一读最后一句话,看看人们是怎样管理它的。
交流:人们都想出了什么办法来管理它的?
(课件展示)修建水坝,排洪、蓄水,发电;修建水渠,合理利用水资源。
5.谈话小结
是呀!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面对世界上水资源的不断减少,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你想对身边的同学和老师说点什么吗?(节约用水)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节约每一滴水,争做“节水小卫士”吧!
(设计意图:加强读书实践。语文学习的过程不在于接受系统的语文知识,本课我试图通过指导观看色彩鲜艳的图画、动作演示朗读等,使学生的情绪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把有趣的东西学得更有趣。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三、写字指导
1.观察字的结构,重点指导灾、害、黑、器
2.师范写,生书空写。
3.生描红、练习,师巡视指导。
(意图:通过学生对生字的回顾认读、对字形的观察分析、教师的范写指导、学生的描红练写、教师的巡视提醒等手段提醒孩子书写正确。)
四、扩展练习。
出示三项作业,学生任选其一。
1.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在变吗?举例子说说,再写下来。
2.收集有关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和带来灾害的资料。
3.说说人类想出了哪些办法使水只做好事,不做坏事。你还有别的办法吗?
学生在学习上是有所差异的,此选择性作业涉及到“说”、“写”、“收集”三方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
第二篇:莲花坞教学设计
《莲花坞》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理解古诗内容。3.能正确地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咱们来学习一首古诗,它们的名字是《莲花坞》。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理解古诗内容。3.能正确地背诵古诗。
指生读学习目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目标己经明确了,你们有信心实现目标吗?老师相信,只要大家认真自学,一定能很好地完成任务的。
三、先学
(一)自学指导
1.请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古诗两遍。要求:把字音读准确,诗句读通顺,并读出一定的语气。2.读古诗找出你不懂的地方,可以问同桌,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两遍。3.小组内两两互读古诗。
(二)自学检测
指名朗读全诗,组织正音。教师相机运用范读、领读、齐读等方式,读出一定的节奏和语气。
四、后教
合作交流:
1.请根据古诗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小组内交流讨论这首诗的内容。
2.《莲花坞》这一首诗描写了一种怎样的情景呢?从这首诗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教师点拨:
1.“坞”,这里指在水边建造的停船用的地方。“洲”,水中的陆地。“篙”,撑船用的工具。2.日日采莲劳作,天天早出晚归,这是十分辛苦的工作,然而诗中的采莲人自有他们的生活乐趣。“弄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采莲人对莲花的珍爱与怜惜,同时也表明他们热爱平常生活、珍惜美好事物的情操。诗中流淌的是诗人悠然的闲情逸致。
五、训练 1.结合古诗内容,学生自由背诵。2.同桌互背。3.小组展示背诵。4.练习书写
【教学反思】
第三篇:25《菊和莲》教学设计
25、菊和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5个生字。
2.学习课文,知道菊花的香味,形状,颜色和本性,知道莲的花、叶、茎、实的名称及其作用。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培养学生文言文的语感。过程与方法:
学会借助注释,自读,自议,画出思维导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感受文言文的魅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第一课时
菊
一、引入话题,比较古今,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雍容华贵的牡丹,清秀淡雅的荷花,飘逸高洁的菊花,傲雪凌霜的梅花都点缀了我们的生活。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个赏花爱花的传统国度。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一篇与花有关的文章。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快速浏览课文,这篇课文有什么特别之处? 生交流看法。
师:这篇课文由两篇文言文和两段译文组成。文言文是古人写的文章或说的话,白话文则是现代人写的文章或说的活。
过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言文就像一艘大船,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与白话文相比,文言文好比是根,白话文是枝叶,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节课我们先学《菊》。板书 3、(PPT:菊花的图片)这是古人画的菊花图。你看,这菊花,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自古菊花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晋代的陶渊明最爱菊曾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今天我们学习《菊》,(出示PPT《菊》文言文部分)看看古人是如何介绍菊花的。
二、初读感知课文内容,读通读顺。
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决窍。(板书:读)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谁来读?(指四名同学读,每人读一句)其他学生边听边评。(可从学生朗读时读准字音,断句,停顿等方面评价)
生评读,是否读准了?师就学生朗读和评价相机给予评价,反馈。
3、集体纠正:学生说到哪儿,相机指导。(“既”,“爪”)
(PPT出示爪的读音,强调“爪”字的读音:读zhǎo:指鸟兽的有尖甲的脚;也指尖利的趾甲。如鹰爪、爪牙、张牙舞爪、鳞爪飞扬。
读zhuǎ:指禽兽的脚或像爪的东西。如猪爪、鸡爪。)师:(出示图片,原文,“其瓣如丝、如爪。”)这里应该读什么呢?指名读。
4、比较读法,感知文言文的特点。
师:古人读文是一件很风雅的事,一卷在手,书声朗朗。文言文的朗读特别要注意节奏和韵味。我也想读读(师配乐朗读)老师读得怎么样? 配上音乐,男生读文言文,女生读译文。
5、画一画
借助译文同学们看看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菊花的?画画思维导图(板书:借)生画师巡视,找出有代表性的展示。
三、再读古文,借助插图、译文,品读古文。
1、师:同学们,这些古文是古代文化遗产的瑰宝,如同《我爱你,中国的汉字》中说的:“每个字都有不同的风韵。它们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刚才同学们通过画思维导图,发现这篇文言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来介绍了菊花。现在就让我们好好地品一品这些文字。(板书:品)
2、借助ppt逐句分析品读。
1)读读这句话:PPT出示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生述意:“菊花盛开的时候,清香四处散发。”)这一句写了菊花的哪个方面?(板书:香味)你读慢一点,让我们都来品品菊花的清香。(生慢读)嗯,仿佛有一股淡淡的清香。谁还想读?(指名读)一起读。师:你准备品哪个字?(“清”或“溢”)是啊,菊花盛开,香味十足。齐读,读出作者对菊花的喜爱之情。
2)PPT出示:其瓣如丝、如爪。师:这句写了菊花的——(形状)师:觉得哪个字用到好?(“如”就是像的意思作者一连用了几个比喻?好在哪?)。来,你看着这些形状各异的菊花读这一句。还有谁愿意读?
3)PPT出示: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四个“或”采用了排比的写作手法,写出了菊花颜色多。(读给大伙听听)PPT: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或
,或,种类繁多。(口头拓展“或”)
师:用一个成语形容一下菊花的颜色。(色彩缤纷、五颜六色、色彩斑斓、姹紫嫣红)4)PPT出示“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它告诉了我们菊花的特征,(板书)从哪些字、词让你体会到菊的耐寒的本性?把你的感受通过这些词语传递给大家吧!(指名读)一起赞赞菊耐寒的本性吧!(学生齐读)师:细细地,读一读,品一品,从这句中品出了什么? 预设:
(一)菊花不畏严寒(请你读一读)
(二)将百花零落与惟菊独盛进行对比,突出了菊花的顽强。
(三)我们从什么字感受出菊花不畏严寒的特性和品性啊?(惟、独)
(四)出示PPT,“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严”变红,比较文言文和译文,体会“严”精妙。)
(五)诵读古文,表现魅力,PPT:“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有了这样的文,我们似乎看到菊花不畏严寒,如君子般凌霜傲霜的品性。因此当百花零落之时,——读,惟菊独盛。(板书:惟菊独盛)
5、悟情。
我国古代有一位诗人叫陶渊明,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植着菊花,更是以菊的品格自喻,希望自己有菊花那样的美德,你能说说是什么美德吗?(指名回答)师小结:不仅因为美丽,更在它不畏严寒的坚强品质。让我们一起来歌颂菊的美好品质吧!(齐读最后一句)
四、条理清晰,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怎么样,文言文学起来蛮有意思吧!来,咱们把它珍藏在脑海里。和着古曲,我们一起试着背一背,(板书:背)不会背的可以看书。学生背诵。配上音乐。
五、小结:今天,我们领略了文言文的《菊》的独特魅力,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真棒!
六、作业。
1、诵读《菊》。收集写菊花的名句。
2、用今天学到的方法预习《莲》。
第2课时
莲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猜两种植物)
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荷花)泥里一条龙,头顶一个蓬。身体一节节,满肚小窟窿。(莲藕)
2、说说你从什么地方猜出来的?荷花与莲藕都是莲的组成部分,还有同学来说说你对日常生活中莲的其他部分了解?来,看古人是怎么描述的,板书课题《菊》。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根据上节课学习,自读文言文《莲》,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断句停顿,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朗读。
3、相机指导“曰”“茎”“藕”“皆”等字读音。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小组合作学习,对照译文,说说读懂了什么?
2、学生质疑,提出不懂字义。
亦:也。
曰:叫做。
其实:它的果实。
3、全班交流,指导朗读,读懂了哪些句子?文中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板书:①花
②叶
③茎
④实
⑤用途 PPT出示莲在不同时期的图片,指导学生朗读。
四、再读课文,指导背诵。
1、学生自由读,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根据板书内容,学生练习背诵。
3、配乐配图齐诵。
五、拓展延伸
1、莲不仅作用大,而且品质高尚。师出示《爱莲说》中名句了解莲的品质,“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师释义)莲是多么高洁呀!
2、读一读,赞一赞。
六、小结
《爱莲说》向我们揭示了莲的高尚的品质,而我们这则文言文侧重于莲花知识的介绍,让我们再一次在优美的图片和乐声中齐诵《莲》。
七、作业
1、书写课后生字。
2、读读《爱莲说》
板书设计:
25、菊和莲
味香
读
花
荷花
菊
形奇
借
莲
叶
如盘如钱
春种夏开
色多
品
茎
莲藕
可观可食 性耐寒
背
实
莲子
第四篇:菊和莲教学设计
《菊和莲》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2.学习课文,了解菊花的香味、形状、颜色和本性,了解“菊花”性耐寒的特点。
3.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和魅力,并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菊花的香味、形状、颜色和本性,了解“菊花”性耐寒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快乐分享,导入新课。
1、快乐分享:
⑴你最喜欢什么花,用几句话说一说它的特点或者你喜欢它的原因。⑵学生分享中,教师梳理其分享的角度与方法。
2、导入新课:
⑴刚才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喜欢的话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花有关的文章。齐读课题。
⑵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能否说说,这篇课文有什么特别之处? 了解文章特点:文言文加注释。师简介文言文。
⑶自古菊花就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今天我们学习《菊》这篇课文,(出示PPT《菊》文言文部分)看看古人是如何描写菊花的。
二、快乐学习,读悟相融,言义兼得。
㈠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一读,读正确、读通顺:
⑴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决窍。(板书:读)①学生自由朗读文,自查预习落实情况。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②同桌互读,相互正音。
⑵指名读文,生评读,师就学生朗读和评价相机给予评价,反馈。师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字正腔圆、注意停顿。
2、二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味。⑴师配乐范读课文,生静心感受。
古人读文是一件很风雅的事,一卷在手,书声朗朗。文言文的朗读特别要注意节奏和韵味。我也想读读(师配乐朗读),同学们听一听,老师读得有什么不一样?
⑵指名学生谈自己的感受:配上了这段古曲,更有古文的味道。
师指导:读文言文的时候注意好节奏、声调的起伏和停顿,韵味就出来了。⑶学生配乐读文。
3、三读古文,借助插图、译文,整体感知古文大意。
⑴再读课文,把文言文和译文对照起来一句句地读,看看,自己借助译文的帮助能读懂文言文吗?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生自由读)
出示自学提示:
1.将古文与译文对照,并借助插图,读懂每句话。
2.借助译文与上下文,理解句中的难字,尤其注意这几个字: 溢、其、或、性、既
3.想一想: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菊花的? ⑵检查自学,解决难点、疑点。出示难解字,理解。
生质疑:还有读不懂的吗?
⑶师生对读古文与译文,理解句义。
⑷说一说,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菊花的。(像古文一样,语言简炼)生边交流师边板书:香、形、色、性
㈡读悟相融,言义兼得。
1、品读课文,合作学习。
古人用简简单单的语言,短短43个字,就写清楚了菊花的特点。来,还是借助译文,再去深入的读读古文,细细的品读每句话,每个字,抓住关键词品一品菊花,将你最能感受菊花特点的词句勾划出来,并在旁边做批注,看你能不能把这些简练文字背后那丰富的内容给品出来。
PPT出示自学方法:
①批注勾画,品析菊花特点。②小组交流,合作学习与探究。③分工合作,展示小组学习成果。
⑴学生借助译文与插图批注自学。师巡视指导,及时评价并指导自学。⑵在小组中合作学习,品读课文,互相交流,并分工合作准备交流。
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汇报,教师点拨指导。A“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①引导学生抓住“清”、“溢”品菊花的味香的特点。
“清”字感受到菊花的香味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香而不浓,纯净自然。“溢”字感受到四处飘散着香气。师提示:看书上的图,把蝴蝶都给引 ②指导朗读:清香淡雅,不带一点浊气,令人陶醉在它的清香之中了。师小结学法:抓住关键词语,借助译文与插图,并结合朗读,品文亦是品菊。咱们就这样接着品。
B:其瓣如丝、如爪。
① 引导学生抓住“如”字品菊形。
作者运用了比喻,将菊花的花瓣比作细丝和鸟雀的爪子。
边读边想象,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花瓣?(预设:有的细长,有的弯曲)
看图,欣赏,指导朗读。② 引导学生品写法。
刚才我们仅仅从四个字里便仿佛看到了这如丝如爪的花瓣,使人浮想联翩,这正是因为作者作了两个形象、贴切的比喻。咱们现在也经常用到“如”字,如火如荼、如胶如漆。所以说,现在很多文字都与古文是一脉相承的。
现在,欣赏这形态多姿的菊花,想一想:这花瓣还会像什么呢? PPT出示图画及文字:其瓣如丝、如爪、如、如。③指导朗读。
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菊花的花瓣。(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仪态万千)能把这么多的赞美在短短六个字的朗读中体现出来吗? 指名读。
④师小结:我们不仅品了花、品了文,还品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就这样接着往下品。
C: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学生运用以上方法品,教师相机指导)
① 体会作者四个“或”采用了排比的写作手法,写出了菊花颜色多。② 师:结合刚才看到的图片和生活中看到的,菊花还会有什么颜色呢? PPT: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或,或,种类繁多。
③ 说不清,道不完,正像文中所说“种类繁多”。在这句话中,种类繁多既是对前面句子的总结,也是对花色繁多的赞美。④如此胜景,谁能用朗读展现给大家?
D:而这蓬勃、兴旺,不是在繁花似锦的春天,而是在“严霜既降”之时,PPT出示“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师:细细地,读一读,品一品,从这句中品出了什么? 预设:
①从“严、盛”:菊花不畏严寒,凌霜傲放的独具性格。
②从“惟”和“独”:作者将百花零落与惟菊独盛进行对比,突出了菊花的顽强。
③指导朗读,读出赞美、喜爱。
相信学到这儿,刻在我们心中的不仅是菊花那卓尔不群、美丽多姿的倩影,它那不畏艰难,不慕容华,傲然不屈的品格更让我们心生向往。“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它是花之隐者,是花中的谦谦君子。在反复的品读中我们悟到了菊之品性。{板书:悟}
(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1.配乐,学生和着古曲,先朗读。2.PPT去掉部分文字,配乐导背。师即兴过渡:这言有尽而意无穷无穷的文字读来让人唇齿留香,读也读不够,再来。
3.PPT变成写作顺序概括,学生再背。4.PPT出示菊花图,生配乐吟诵。
(四)古今对照,感受语言魅力。
通过刚才的学习,菊花纯净的香气,独具特色的花形,五彩缤纷的花色,傲然不屈的品性跃然纸上。你们再看看,下面的现代文用了80个字来写,浅显易懂,而上面的文言文仅仅用了43个字就表达出相同的意思,语言简洁,意境悠远。他们各有各的特色,给人不同的感受。但是相同的是,他们都体现了语言独特的魅力,而且不论古今之人,作者在写作中都会采用灵活、恰当的写作方法,将文字写得生动、形象。在本文中,你找到了哪些方法?(比喻、排比、总分、对比)
三、快乐实践,学法运用。
1.同学们,今天我们用(指板书)读、译、品、悟、背的方法,学习了文言文,不仅赏了花,品了文,还学习了作者的写作方法,下面,我们到实践园地里去选择合适的选项进行今天的快乐实践吧。
出示PPT:
①试着用文言文改写一下这句话
池塘中有荷花。它的叶子,大的就像盘子一样,小的就像铜钱一般。②学习文中作者的写法,用几句话写一写你喜欢的花,你可以用现代文,也可以用文言文。
2.生动笔写一写,师巡视指导。
3.师小结:今天,我们领略了文言文的《菊》的独特魅力,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还小试牛刀。回去后,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后面的《莲》这篇课文,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板书设计:
25、菊和莲
味香
读
形奇
译 色多
品 性耐寒
悟
背
第五篇:莲文化的魅力教学设计
《莲文化的魅力》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关于莲的科学知识。
2.阅读、背诵有关莲的诗文,培养学生对有关莲的文学作品的初步理解、欣赏能力,引导学生感受文人赋予莲的美好品质。3.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一些关于莲的科学知识。
2.阅读、背诵有关莲的诗文,培养学生对有关莲的文学作品的初步理解、欣赏能力,引导学生感受文人赋予莲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玩游戏,猜谜语。
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
二、识莲
▲ ①那么首先我们来认识下莲。
展示PPT(介绍莲花、莲蓬、莲子、莲叶、莲藕)
▲ ②好,介绍了莲的相关知识后,老师想考考大家的课外知识。大家知道莲还有别的名称吗? 明确(PPT展示):
1)以其外形特征命名。
荷花:李时珍《本草纲目》解释说:“莲茎上负荷叶,叶上负荷花,故名。”
芙蓉:亦称“夫蓉”。《尔雅》解释道:“芙蓉之含敷蒲也。”《说文解字》云:外“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李时珍也说,芙蓉就是“敷布容艳之意”,难怪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把他的妻子卓文君比作是出水的芙蓉。2)以其生长习性命名。
水芝、水花、水芸、水旦、水目、泽芝:由于荷花是多年生宿根水生植物,故
主备人:张喜凤 审核人:任芳 定稿时间:8.27 古人将其归为水草类,取名多以“水”字起头。三国文学家曹植在他的《芙蓉赋》中把荷花比喻为水中的灵芝。3)以荷花圣洁高雅的气质命名。
君子花、凌波仙子、水宫仙子、玉环等。据《北梦琐言》记载:唐代元和年间(806—820年)苏昌远居吴中(今苏州),邂逅一位素衣粉脸女郎,赠给他一枚玉环。不久,他发现自己庭院的水池中有荷花盛开,花蕊中也有一枚同样的玉环,但“折之乃绝”,后人由此又称荷花为玉环。
4)古时江南风俗,阴历六月二十四日为荷花生日,荷花因而又有“六月花神”的雅号。
▲ 好,莲不仅有优美的体态和名称,还很内秀啊。我们来看下它们的美食和药用价值。
1)与莲有关的美食有哪些? 明确(PPT展示):
美食:叫化童鸡、荷叶粉蒸肉、银耳莲子羹、莲蓉月饼、琥珀莲心蜜饯捶藕、拌藕丝、炸藕夹、排骨藕汤。2)莲有哪些药用价值? 药用:本草纲目记载:“荷也称莲,全身无废也。莲即可食用,也可药用,长年食用可以延年益寿也。”荷花能活血止血、去湿消风、清心凉血、解热解毒。莲藕: 主治热渴,散留血,生肌。莲籽:能养心、益肾、补脾、涩肠。莲芯:可入药泡水可以撤火、润喉、治口腔溃疡等症。莲蓬:泡水可润肺、消炎。莲叶:入药可减肥、降血脂。白睡莲莲花可以烧汤食用,它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胺基酸。总而言之,“莲花全身宝,延年益寿少不了。”
▲ ⑷莲花全身都是宝,这种宝物在哪里最美呢?同学们知道赏荷的旅游胜地吗?我们一起去游览一番。明确(PPT展示):
杭州西湖,济南大明湖,山东微山湖,湖北洪湖,湖南洞庭湖,扬州瘦西湖,河北白洋淀,承德避暑山庄,广东肇庆七星岩,台湾台南县白河镇
谈起赏荷,首推“浓妆淡抹总相宜”的杭州西湖。这里荷花早在唐宋就很有名,白居易、苏东坡、柳永、杨万里都写有赞美荷花的名句,如白居易有“绕廓荷花三十里”之咏。夏日不管你倚偎在放鹤亭,还是泛舟三潭印月一带,放眼望去,都是俊逸飘渺、独领风骚的绿荷含苞待放,正如唐诗所咏:“六月西湖锦绣乡,千层翠盖万红妆。”如今,经过精心设计的“曲院风荷”公园,可见红蕖万朵、翠盖层叠,呈现一派“万杆高荷映镜光”的迷人景色。
大明湖荷花是山东济南市的市花。这座“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泉城,风景迷人处是盛产荷花的大明湖。湖上的翠绿荷叶、鲜艳荷花,倒映在碧水之中,与婆娑垂杨交相辉映,组成一幅迷人的赏荷图,令人驻足流连,思绪万千。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为这里的荷花吟诗赋词,清代小说家刘鹗在《老残游记》中赞道:“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湖北洪湖的荷花久负盛名,成了中外游人争相游玩的胜地,每到夏令,百里洪湖烟波浩渺,荷流香波,花吐莲蓬,艳丽妩媚。远看,一片片荷叶如翻滚绿波,花若红云;近看,叶如伞状,有的浮于水面,有的凌于碧波之上,相互簇拥,花有白的、桃红的、粉红的,朵朵绽开在绿叶丛中。清风徐徐,泛舟湖上,恍若置身于如诗美景中,真有“粉尖花色叶中开,荷气衣香水上来”的感受。
三、赏莲
①对莲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那我们就有些许能力欣赏它了。既然是赏莲环节,现在就先给大家看一段视频,来欣赏一下欣赏一下莲的千姿百态。
②莲花美吗?它的美也需要我们去欣赏,懂欣赏,会欣赏。请大家观赏一组莲花图,给它们起个名字,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话。
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亭亭净植、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莲叶田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淡妆浓抹总相宜、荷花源、月下荷塘(荷塘月色)、留得残荷听雨眠„„
③大家似乎已经赏出了那么点味道,莲已经由一种植物进而形成一种文化。那么我们来看看莲的文化味。成语:
舌灿莲花:形容人口才好,能言善道,有如莲花般地美妙。
藕断丝连:比喻表面上断了关系,实际上仍有牵连。多指男女之间情意未断。三寸金莲:原来古代称妇女缠足的用语,现在则用来形容人的脚很小。步步莲花:原形容女子步态轻盈。后常比喻渐入佳境。
出水芙蓉:水面上初开的荷花。形容文章清新可爱或女子娇柔清丽。
菊老荷枯:菊花老了,荷花枯了。以菊花、荷花由新鲜到枯老,比喻女子容貌衰老。
歇后语:
成熟的莲子——心里苦;
荷花池里的并蒂莲——不分上下;上下不分; 莲花并蒂开——恰好一对 高山上的雪莲——不可多得 黄豆芽炒莲藕——尽钻空子 诗歌古文:
1、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寝寐无为,涕泪滂沱。
——国风 ·陈风·泽陂
(象征美人)
2、牵花恰并蒂,折藕爱连丝。
——王勃《采莲曲》(象征爱情)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
(象征君子)
4、廉学清荷洁似玉,坚如磐石贞若竹。(象征清廉)
四、议莲(辩论)观点
一、“出淤泥而不染”
观点
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各抒己见。▲同学们的阐述各有各的道理,这两种观点就现在来说都不是绝对的,也没什么好坏。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当你在一个良好的环境,周围有好的榜样,那么我们要向他学习,以求得自己的进步,“近朱者赤”;如果身边存在不良的风气,那么我们就要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坚持自己的原则,坚持自己的立场,学习莲花的品质“出淤泥而不染”,千万不要“近墨者黑”。
五、爱莲
收集关于莲的诗句、成语、歇后语等。
六、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莲的相关知识,从“识莲—赏莲—-议莲--爱莲”,让我们感受到了莲文化的魅力。让我们用我们聪明的头脑、勤劳的双手,让莲文化魅力永存。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佳作欣赏
网上下载相关优秀习作朗读展示,要求学生学会欣赏优美语句。
二、习作指导
要求学生自写一篇有关莲的作文,给出具体作文要求。
三、作文竞赛
在课堂上评出完成最快、质量最高的文章。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