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反思日志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反思日志
兰西县第五小学 李秀艳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已成为课堂的主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趣,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1、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
2、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在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再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
二、重视朗读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以课堂学习为核心,向学生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让学生阅读较多的课外书,通过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此外,注重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反思日志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反思日志
几乎每节课的教学设计都有闪光点和不足,要想做到尽善尽美,只有经常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在失败中成长,在挫折中进步。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尤其是小学 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 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激趣方面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 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 趣。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在玩中轻松学习。
二、以猜为动力,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
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多次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 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
三、在比赛中增长信心,培养竞争意识。
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 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 理上得到满足,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胜不骄,败不馁。如在小组中可以进行“夺智慧果”比赛,在全班男女同学比赛,在个人中可以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从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第三篇:教学设计反思日志
教学设计反思日志
几乎每节课的教学设计都有闪光点和不足,要想做到尽善尽美,只有经常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在失败中成长,在挫折中进步。
(一)课堂中的几个闪光点
1.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作为课堂主线----设计了自学、讨论、探究、归纳、练习、拓展等多种学习活动。通过读图、对比、填表分析出巴西的位置、地形、气候特点,通过绘图、填图,进行图文转换,建立地理空间概念。反馈矫正贯穿课堂始终,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成为课堂主线。
2.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改变学生单一的地理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音像欣赏、动手画图、角色扮演、自主探究、合作讨论、阐述交流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学习方式灵活多样。例如处理这节课的重点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危机和开发利用时,就充分运用了多种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利用录像提高学生的视觉效果;利用学生从网上下载的的图片、文字资料等增加信息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亚马孙热带雨林中独特动植物的趣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交流机会,并且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加了自信心;短小课堂剧加深了学生对雨林危机的认识,更加认识到“环境保护从我做起”的重要性。
3.学以致用,注重拓展提升----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目的之一,把巴西与中国加以对比,找出巴西与我国的相似之处。将巴西的教训作为前车之鉴,铭记心中。将巴西的成功经验,借鉴到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当中。联系我国的具体国情,特别是西部开发过程中,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特别注意环境保护问题,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4.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在教学中渗透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思想。目标定位明确,注重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学习学生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学生身边的地理,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在学习中渗透正确的人地观、环境观、价值观、人生观。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团结协作,提高交际能力。
(二)今后需要注意的地方
1.还是不敢大胆放手,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探讨只是浅尝辄止,对于有一定难度的地理问题可让学生去探究、讨论。
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各环节的活动要做具体的要求和指导。平时要加强习惯、学习方法的训练和指导。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一定要把这些优点继续发扬光大,对于这节课尚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我将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和完善。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要不断探索,继续挖掘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让课堂这一教学主阵地散发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
第四篇:教学设计反思日志
教学设计反思日志
一节教学效果好的课,必定在教学的总体设计上把握了教学目标、学生的学情,体现了思维的坡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学习任务。因此我认为教学设计必须把握一切围绕学生需求这一中心原则,才能最终保证良好课堂教学效果。
教育理念及课程改革的实施,新的评价方式更多地强调对学生的关注,尤其是发展性评价强调要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着眼学生的未来,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前后对比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目的是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每节课的好坏,要关注老师和学生两者的感受,不是教师自我感觉良好,就说明这节课就是好课了。我们更多的应该去关注学生在这节课上学到了什么?教师所给的是否是学生都想要的?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否受到学生的欢迎?活动中的哪个环节最受学生欢迎?哪个环节最不受欢迎?……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题目设计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信息交流的多边活动,师与生、生与生间的相互交流活动主要是靠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生生之间的信息传递来实现的。学。怎样设计好课堂提问呢?首先是精,课堂提问不在于数目多,而在于质
量高优劣。教师的课堂提问要能启发学生积极地思考,要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能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爱好,要能层层深进击中知识的本质,要能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题目,要避免诸如:“你们懂不懂啊?”“会不会啊?”“有没有题目啊?”等没有思考价值的题目。其次是时机要恰当,要把题目设置在知识的重点之处、知识的转折和发展之处、学生碰到学习困难之时,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节省教学的时间,进步教学效率。
二、练习设计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课堂练习是为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服务的,学生通过练习来理解和把握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所以课堂练习要精心设计。如何设计高质量的课堂练习呢?首先,课堂练习设计要有一定的数目和质量,基本题要练足练好,要确保学生理解和把握所学知识;进步题要能真正发挥其作用,要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不可只重数目而轻质量。其次,课堂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有坡度、有变化、有发展,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练习,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不可重发展进步题的练习而轻基本题的练习。再次,课堂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不要面面具到,不要均匀使用气力,要重点知识重点练、难点知识反复练,对于学生轻易混淆的知识,要设计一些新旧知识的对比练习,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把握所学知识。
三、教学互动要体现学生的尊重
所谓教学机智即教师在课堂中对于学生的问题或回答给予积极、真诚、灵活的回应。而这种教学回应反应出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更体现了教师关注学生,尊重学生。通过这样的真诚回应,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她)的理解与尊重,师生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记下每一次的教学机智行为,日积月累,教师的自我驾驭课堂的能力会得到很大提高。
四、教学方法要符合学生成长的规律
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对于一些学生易于理解和把握的知识,可采用尝试教学法、引探教学法、自学辅导法和练习法进行教学。但是,在一节课中所用的教学方法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实际教学的进程交替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有的教学内容可以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这就需要和实际情况择优选择。
总之,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依据教学的内容、本人的教学风格、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而定,以达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为准。值得一提的是:选择教法要符合学生的熟悉规律,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决不能凭空想象,不切实际。
第五篇:教学设计反思日志
教学设计反思日志
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倡导对话、合作与探究,力图超越传统的“记忆型教学文化”,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所需求的“思维型教学文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投入比传统教学更多的精力,进行创造性思维,与课程标准对话,与教材对话,与学生对话,从师生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高度,自主寻求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呈现生成和开放的状态。
教师要进入最佳设计状态就必须具有以下四种思维活动:一是体验专家的思维活动,即钻研以书面语言为载体出现在教材上的例题、习题、教参内容等;二是呈现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度,回想、联想、猜想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境;三是激活自身的思维活动,教师必须思考自己在课堂上应如何引导学生学习专家的思维活动成果,在学生与专家的思维活动之间架设沟通的桥梁;四是整合课程资源的思维活动。教材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教师和学生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还必须跳出自身之外,把专家、学生、自我的思维活动进行整合,从而创设具体实践情境,使师生共同创造和开发课程。在设计过程中,无论是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构思教学程序,还是选择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都要充分展开这四种思维活动,使将要进行的课堂教学过程具有清晰的透明度和宽阔的动态生成空间。这种追求可以具体落实在以下五种设计策略中。
一、确定具体可行、三维整合的教学目标—指向策略
目标:教学之灵魂。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是评价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教师在确定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在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状态分析,对可能的期望发展分析的基础上有机地统整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既有机融合,又具体可行。所以我们在确定目标时一定要处理好基础与发展、创新的关系,使知识学习和个体经验发生意义关系,彰显出数学教学的生态性和人文性。
二、安排合理精当、质量适中的教学内容—组合策略
教学内容是落实教学目标、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它对学生来说是外在的、不确定的,需要通过教学法对它科学加工后,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和掌握,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教材内容既是安排教学内容的基本线索,也是提供教学内容的重要资源。但由于教材内容是一个个静止的“知识端点”,与学生接受、生成新知识的动态过程不可能完成吻合,教材所呈现的内容顺序也未必是作为教学过程的顺序。因此,教师对教材不能简单的执行与传递,而要作二度开发和创新,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结构性、生成性特点的学习内容,并通过易于课堂教学表达的逻辑顺序,安排出合理精当、质量适中的教学内容。如我在教学“比的意义”一节,考虑到这一节内容过于充实与庞杂,如果简单地按照教材的编排完成相关的教学内容,显然需要压缩、挤掉学生的生成时间和空间,这种没有生成性的教学活动不可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此,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将教材中的“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求比值的方法”等后移到第二节去完成,腾出时间来创设不同背景下的问题情景,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这种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的行为,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随意地改变教材的编排意图,而是需要更深入地研究教材所包含的知识、方法和情感价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安排教学内容,除了思考如何处理教材内容外,还须思考如何引入生活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或关心的题材,让学生拓展应用。
三、构思清晰畅通、逻辑适用的教学程序—有序策略
教学程序是指一个在一定的教学时空里能为学生所接受的、能达到一定教学目标的教学操作过程顺序。就像我们平常做某项工作一样,有先有后,有详有略,有重有轻,有动有静。在构思程序时,不仅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有序地组织教学内容上,还应根据教学动态特点巧妙地设计学生思维程序,使教学过程不仅能展示知识体系固有的逻辑结构、学生认识体系的心理结构,而且能显示教学的有序性和互动的有效性,增强教学过程动态生成式展开的内在逻辑性。如《圆的周长和面积》一章概念多、公式多、计算又繁,如何上好这节复习课,需要精心构思教学程序。我在设计时,首先回忆,通过画圆回忆起圆的各部分名称,同一圆里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什么是圆的周长和面积等;其次梳理,已知一个圆的半径,如何求它的直径、周长和面积,同时揭示公式d=2r,c=2πr,s=2πr2,用同样方法揭示出其余6个公式;再次记忆与沟通,设计几组讨论题,让学生内化所学知识;最后练习与应用,利用公式计算、求阴影部分面积。构思教学程序要自觉运用系统原理,合理确定教学系统的结构因素,调整各因素的数量与比量,努力体现“引、探、练”三位一体,达到“趣、实、活”的效果。
数学新课程理念下将“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这一结构框架作为基本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特别关注教学内容的背景化和呈现上的情景化,重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应用过程,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等。这种模式使教学过程能围绕三维目标富有逻辑地展开,是构思清晰畅通、逻辑适用的教学程序的重要依据。当然,还需要特别提出的是这里的“有序”并非指单一化的教学流程和线性化的教学路径,它强调的是在设计时要有序地抓住教学过程的各因素间的内在联系,构建一个个相对完整的课堂教学过程的展开逻辑环,有力地保障实际教学过程的有效互动和动态创造,促进课内与课外知识的积累与应用、新知的形成与建构。
四、选择灵活多样、综合适当的教学方法—优选策略
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程序确定之后,教学方法就成了关键。因为先进、有效而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由预设和封闭走向生成和开放,能创造性地引发学生思维朝多向发散,赢得对课程知识有意义、有价值的深度构建。正如巴班斯基所指出的那样:“选择对某节课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核心问题之一。”
五、创设开放互动、促进思维的问题情境------推进策略
新课程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通过问题来推进学生的思维过程,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交流互动再生成问题。教学过程能否有效推进,师生能否有效互动都取决于这两方面的问题的设计质量。所以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又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一环。如在“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设计中,我通过师生间年龄问题的操作,让学生理解“a+26”这个式子的意义,这时我送给学生一首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为了引导学生从儿歌中发现数学规律,推进学生的思维进程,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1、请同学们用10只青蛙来编一首儿歌。
2、你们发现了儿歌中一种什么样的规律?
3、请你们运用刚才学到的本领,想个办法把这首儿歌读完。
在后来通过上述三个问题予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了规律,并运用学过的知识,创造出了七种编法。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仅引起了学生积极的探究欲望,而且成为了整个教学过程推进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学生说出七种不同编法后,我又根据互动信息再生成三个问题:
1、选择:你觉得哪些编法既简洁又合理,你喜欢哪一种?
2、归类:与这种创编法接近的还有哪几种?
3、质疑:对其它几中编法有什么意见?
这样的问题,既强化了“有效信息”,又利用了“错误信息”,开发了学生的原始资源,实现了教学过程中的资源生成,从而形成新的、又具有连续性的兴奋点和教学步骤,使教学过程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
以上五种教学设计策略只是大致勾画了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的思维轨迹,而每个教师实际的设计策略还有待各自去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