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1下)教案(模版)

时间:2019-05-13 00:06: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教版科学(1下)教案(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教版科学(1下)教案(模版)》。

第一篇:苏教版科学(1下)教案(模版)

第一单元 石头与泥土

1.石头

教学目标:

1.能观察并描述石头的样子。2.能简单给石头分类。3.知道石头在生活中的用处。教学重难点:

1、观察石头并分类

2、了解石头有哪些用途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石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我们一起来写一首诗吧!老师先来写两句,大家来续写。(板书标题:石头)

2、原来老师要写一首关于石头的诗。看看我接下来怎么写。(板书内容:石头,石头。大石头,小石头)

3、老师是先从石头的大小不同来写的,你还可以怎么写?可以从颜色、形状来写。(生:黑石头,白石头。圆石头,扁石头......)

4、一起来读一遍我们创作的诗歌吧!

二、学习新课

1、在我们身边,也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石头,同学们用石头玩过什么样的游戏呢?(生:爬假山、堆石头、打水漂......)

2、老师也玩过石头打水漂。你们知道吗,科学其实很有趣,有的科学家还专门研究了如何打水漂才能打得更好。他们的结论是,要选择扁圆的石头,以20度角将石头打出去。

3、请大家把书翻到第3页,书上的小朋友正在观察石头。上学期我们也学习了用感官来观察事物,老师想问问,书上的小朋友是从哪五个方面来描述图中石头的样子的?

4、哪些是用眼睛观察到的?(斑纹,形状,大小,颜色)哪些是用皮肤触摸到的?(表面)

5、聪明的同学们想想,还能从什么方面描述石头?(重量)

6、同学们也带来了自己的石头,请翻到活动手册第一页。先在中间用 铅笔画出你的石头的样子,再从六个方面来描述你的石头。

7、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给东西分类。比如可以把衣服按种类分成上衣、裤子、裙子等,还可以按颜色分成红衣服、黑衣服、白衣服等。现在让我们也给这些石头来分类。你觉得可以按什么标准分类?(生:颜色、大小、形状......)现在以前后桌四人为小组,来给四块石头分类。完成活动手册第1页。

8、石头除了用来玩,还有什么用处呢?我们先来看看在古代,石头被用来做什么?(石斧、石锤、石刀)

9、石头还有哪些用途?请大家看课本第4页。

10、有些石头比较稀少,而且好看,比如说水晶、各种颜色的宝石,人们会把它们做成漂亮的手链。

11、我们经常在公园见到圆滑石子铺成的小路,这样的路有按摩的作用。因为我们的脚底也有很多穴位。

三、总结

小游戏:开火车,说出给石头分类的方式,看看哪组说的最多。

2.玩泥巴

教学目标:

1.能动手将粗泥土筛细。2.能用筛出的泥土制作物品。3.初步了解泥塑和陶器的制作。教学重难点:

1、筛泥土并制作泥塑。

2、了解陶器泥塑的制作。

教学准备:泥土、盛泥器皿、三种筛子、水。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有趣的歌曲《玩泥巴》。

2、歌曲里的小朋友用泥巴捏出了小狗小猫小鸟小人儿,同学们平时是怎么玩泥巴的呢?

3、玩泥巴也有学问。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如何科学地玩泥巴。

二、学习新课

1、课本第五页的小朋友在做什么?(生:挖泥土)

2、在挖泥土的时候,最好使用铲子,否则容易弄伤手指。还要注意不要伤害到周围的小植物。

3、你觉得该怎样筛泥土?

4、看看课本第六页告诉我们该怎样筛泥土。全班齐读四个步骤。

5、第三个步骤是选择筛子,我们有三种筛子,有什么不同?你觉得该先使用哪种筛子?(先用网眼粗的再用网眼细的)

6、每个同学都带来了泥土,现在大家就开始动手吧!比比看谁筛的泥土最细。

7、科学小课堂:泥塑的制作。泥塑是我国一种古老的艺术,发源于陕西省凤翔县。

8、书上的小朋友用泥巴做了茶壶、杯子、乌龟。现在你也用自己筛出的泥土和成泥巴,动手制作一个你喜欢的物品吧!提示:加水和泥的时候先少加一点,慢慢加水至泥巴软硬合适。

9、科学小课堂:陶器的制作。陶器是特殊的泥土塑型后在高温下烧制而成的,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

三、总结

小练习:翻到活动手册第2页,完成活动记录。

3、沙子与黏土

教学目标:

1.能够比较干沙子和干黏土的不同。

2.可以用一些简单的词语来描述干沙子和干黏土。3.可以区分用黏土和沙子做出的工艺品。教学重难点:

1、区分干沙子和干黏土的不同点。

2、描述干沙子与干黏土的特点。

教学准备: 干沙子、干黏土、烧杯、带孔漏杯、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沙子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老师猜想同学们肯定喜欢玩沙子。说一说你在哪里见过沙子?你是怎么玩沙子的?

2、大家都玩过的沙子,你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吗?沙子是岩石风化后变成的碎粒。

二、学习新课

1、除了玩沙子,我们还经常玩泥土。有一种土叫做黏土,你知道黏土是什么吗?说一说你的理解。

2、请大家翻到课本第8页,读一读制作黏土的步骤。

3、拿出你上节课筛出的泥土,也来自己制作一些黏土吧!

4、将你带来的干沙子和干黏土对比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先看一看,样子上有什么不一样?再用皮肤按一按,触感有什么不一样?再用手指捻一捻,摸起来有什么不一样?

5、翻到课本第9页,请一组同学开火车来读一读下面6个词语。这六个词语有的是用来描述干沙子的,有的是用来描述干黏土的,聪明的同学们觉得哪些是用来形容沙子的?哪些是用来形容黏土的?

6、你还能想出什么词语来描述沙子和黏土?

7、完成活动手册第3页。

8、老师也准备了沙子和黏土,把它们放在带孔的漏杯里,再往里面加水,聪明的同学们猜猜会发生什么?

9、现在老师往杯中加水,同学们仔细观察。

10、根据观察结果完成活动手册第3页。

11、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吗?沙子颗粒大,缝隙多,因此会渗水。黏土颗粒小,缝隙小,因此不会渗水。

12、翻到课本第10页,大家认为这些有趣的工艺品是用什么制作的?你还能想出其他用沙子或黏土制作的东西吗?

13、请大家一起观看神奇的沙画制作视频。

三、总结

看看谁说出的沙子和黏土的特点最多?

第二单元:水 4 水是什么样的

教学目标

1.熟练运用各种感官辨认哪一杯是水,说出水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等特征。

2.通过把相同多的水倒入不同的瓶子,在手背上滴一滴水的活动,知道水没有固定的形状,水可以流动的特征。

3.学会用气泡图展现对水的特征的认识。教学重难点:

1、观察、辨别水,说出水是无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的特征。

2、用气泡图展现,用科学的词汇描述水的特征。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白醋、水、牛奶、白糖水各一杯、尝味棒、记录单 学生材料:不同形状的瓶子、滴管、装有水的烧杯 学生准备:红色水彩笔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图片:海洋、水溪、雨水、水滴。

2、教师:生活中哪里需要用到水?

3、教师:水到底是什么样的?(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观察、认识水的特征

1、出示水、牛奶、白醋、糖水四杯液体,让学生找一找哪一杯是水。(教师提示:充分运用各种感官)

2、出示气泡图,指导学生用气泡图来总结水的基本特征。

(二)观察水的形状变化

1、教师出示三个不同形状的瓶子,让学生找出它们的不同。

2、教师:如果把同样多的水倒入这些瓶子,水的形状会有什么变化?

3、教师演示:将染成红色的水依次倒入三个瓶子中。

4、指导学生填写气泡图。

(三)感知水的流动性

1、教师:在水龙头下面用手接一接水。

2、教师:把手握成拳头,在手背上滴水。先滴一滴,过一会儿再滴一滴。

3、指导学生填写气泡图。

四、课堂总结

1、教师:水有哪些特点?

2、教师:说说大自然中的水是怎么流动的。玩转小水轮

教学目标:

1.学习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和简单工具组装一个可以转动的小水轮。2.能有意识地通过公平对比,来尝试发现水流量的大小、水位高低会影响小水轮转动的快慢。

3.通过看图片和相关视频,列举人类对水力资源的利用及生活中常见水力发电等科技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难点:

1、发现水流量的大小、水位高低会影响小水轮转动的快慢。

2、在探究“让小水轮转得更快”活动中,能有意识地进行公平对比。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人类对水力资源利用的相关图片视频。

学生材料:2厘米左右厚胡萝卜块、铝片4片、长铅丝一根、水槽架子、漏斗2个、粗细不同的橡皮管各2根、水杯、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玩具水轮。

2、教师: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玩具水轮。(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组装小水轮

1、出示材料,介绍水轮的做法(幻灯片):(1)准备器材。

(2)依次在胡萝卜中插入铝片和铁丝。

2、组织各小组制作水轮。

(二)用水的力量让小水轮转起来

1、教师:怎样让小水轮转得更灵活?

2、组织学生用水的力量让小水轮转起来,提示漏斗不能挡住叶片,水流要落叶片的外部。

3、组织汇报。

4、教师小结:流动的水有力量。

(三)用水的力量让小水轮转得更快

1、教师:怎样让小水轮转得更快?

2、组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水流量的大小对小水轮转动快慢的影响。

3、教师和学生共同演示:水位高低对小水轮转动快慢的影响。

4、教师小结:水流量越大,小水轮转得越快;水位越高,小水轮转得越快。

三、拓展 与总结

教师:人们可以借助流水的力量做许多事。播放课件,展示人类对水力资源的利用。盐和糖哪儿去了

教学目标

1.能观察并描述物质放进水里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2.举例说明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中。3.能通过过滤的方法发展对溶解特征的认识。

4.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观察并描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2、通过过滤的方法发展对溶解特征的认识。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盐、红糖、沙子各1份,水3杯,搅拌棒3根,面粉2份,水2杯,加了面粉的水1杯,盐水1杯,过滤装置2个

演示材料:尝味棒1根,盐水1杯,红糖水1杯,搅拌棒1根,麻油少量,水1杯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毛驴过河的动画片段,教师:驴子背的盐哪儿去了?

2、教师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观察、比较盐、红糖、沙子在水中的变化

1、教师(出示盐、红糖、沙子三种物质):把这三种物质放入水中,会产生什么变化?

2、教师:这三种物质是什么样的?

3、指导学生把三种物质分别放入水中,观察。

4、教师:描述你们观察到的现象。

5、引导学生思考,盐和糖是否还在水中。

6、小结:糖和盐能溶解在水中,沙子不能溶解在水中。

(二)观察、比较盐和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1、教师:面粉会不会溶解在水中?

2、指导学生把面粉放入水中,搅拌并观察。

3、指导学生把盐水和加了面粉的水分别倒在滤纸上,你看到了什么?

4、教师:把加了面粉的水静置一段时间,观察它和盐水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5、小结:面粉很难溶于水中。

三、拓展与总结

1、教师:油能不能溶解在水中?(播放视频)

2、演示实验:将油加入水中,充分搅拌,然后静置片刻。

3、播放视频,教师:课后通过实验验证,研究生活中更多的物质能不能溶解在水中。

第三单元:空气

7.找空气

教学目标:

1.通过在不同地点装空气的活动,发现我们周围有一种能将袋子撑得鼓鼓的东西。

2.通过做将袋子里的空气放出来的活动,调动多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3.通过憋气活动,知道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教学重难点:

1、知道我们的周围有空气。

2、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多种感觉器官,感知空气的存在。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相关视频。

学生分组材料:塑料袋4个;安全图钉、水槽、抹布;口哨塑料袋组合。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活动:

一、新课导入

1.出示一个大袋子:大家看看这是什么呀?它是什么样子的?给你抱抱,你有什么感觉? 给你一个袋子,你能把它像这样装的鼓鼓的吗?同学们比较小,所以给大家准备了小袋子,成功的同学把袋子举起来。你是怎么把袋子装的这么鼓这么大的,能想大家介绍一下吗?

教师示范,用手撑开袋子,在空中兜一下,快速收紧袋口。如果再将袋子转两圈,你觉得有什么好处?

2.除了在教室里能把袋子装的鼓鼓的,你还想去哪里装一装呢?注意:小组同学要在一起不能分开,装好了就立刻回到教室里来。我们还要比一比哪些同学的袋子装的最鼓保留的时间最长。

说说你们在哪里把塑料袋装满的?是什么把你的塑料袋撑得鼓鼓的?(多问几位同学)大家把袋字放在桌上吧!3.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是我们可以用塑料袋把它找出来,这就是我们今天科学课要学习的内容《找空气》。【板书】

二、观察探究,实践新知

(一)、用多种感官感受空气的存在

1.拎起一位同学的袋子,袋子里的空气去哪里了?你怎么知道它跑出去了呢?

2.除了看出袋子别了,我们还有别的办法可以清晰的感受到空气从袋子里跑出来了吗?

3.虽然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可以用塑料袋把它找出来,我们还可以通过这么多办法“看见”、“听见”、“感觉到”空气。同学们太棒了,真的把空气找出来了,我们表扬一下自己吧!

(二)、空气是生命之源 1.看一段视频放松下!

为什么游泳时要将头露出水面,大口换气呢?那同学们能离得开空气吗?我们一起做一个憋气30秒的游戏,等会儿告诉大家憋气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全体起立,伸出右手捏住鼻子,注意要将你的嘴闭紧了,不能偷偷的用嘴呼吸哦!实在难受你就结束憋气坐下来。你有什么感受?

2.除了游泳和我们日常生活,还有哪些情况下可以让我们知道人是离不开空气的?

出示图:那小朋友这样做好不好呢?

3.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在很多地方都找到了空气,又用各种方法感受到了空气,还知道了我们的生存离不开空气。接下来的科学课中,我们一起继续研究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神秘的空气,好不好?

三、课堂小结。

8.这里面有空气吗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和验证空瓶中是否有空气,知道一些物品内部空间里有空气。2.通过猜测和验证粉笔、石块等物品中是否有空气,知道一些物品的孔隙中有空气。

3.通过拓展活动,能够尝试用多种方法检测空桶中是否有空气,进一步感知空气的存在。

教学重难点:

1、知道一些物品的内部空间和孔隙中有空气。

2、认识到一些物品的内部空间和孔隙中有空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相关视频。学生分组材料:

(1)水槽、矿泉水瓶、抹布。

(2)粉笔、石块、海绵、砖块、弹珠、塑料块、红豆、硬币、水罐、放大镜、托盘。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活动:

一、新课导入

(一)判断开口的空瓶和盖上盖子的空瓶里面是否有空气,引入课题,了解到有些物体的内部空间是有空气的。

二、观察探究,实践新知

(一)实验验证

1.实验注意事项:第一个实验是把没盖的瓶子放入水中,第二个呢?在做完第一个实验后需要将瓶子里的水倒干净,盖上瓶盖。做第二个实验时,提醒大家一定要在水中打开瓶盖,观察实验现象。实验时将衣袖拽上去,避免弄湿衣服。每组都有一块抹布可以及时地将洒在桌面上的水擦干净,下面请各组到指定地点开展活动。

2.刚刚的活动中你发现了什么? 哎呀,原来不管矿泉水瓶盖上盖子还是没有盖上盖子,它们里面都有空气呀。【板书】

(二)猜测验证

1、出示粉笔、海绵、砖块、石块、弹珠、塑料块、硬币、红豆等物体。猜猜看,这些物品里面有空气吗?谁猜的对呢,你有办法证明吗?

2、方法:可以把这些物品放入水中,看有没有小泡泡,如果看到有小泡泡,说明里面有空气。如果没有看到泡泡,说明里面没有空气。

3、教师引导策略:

(1)这么多物品是不是要一下子全部放入水里?那应该怎么做呢,你觉得怎样才能让我们观察得更清楚呢?

(2)我们通过一个视频了解一下这个实验。【视频】

4、总结:通过刚刚的活动我们发现跟猜想一样,空气真的藏在了这些物品的小孔隙里。这些物品里面都有空气,我们把它们放到一个圆圈里,把里面没有空气的物品放到另一个圆圈里。

(三)拓展:判断空桶里面是否有空气并思考检测方法。

1.刚刚我们发现不管是在空瓶子里面还是在物体的小孔隙里面竟然都有空气,是不是很神奇呀?老师还想出道难题考一考大家:这个空桶里面有空气吗?

2.怎么知道自己想的对不对呢?回去好好找一找办法吧!

三、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在校园里、操场上、教室里找到了空气。我们还发现空瓶子里、物体的孔隙里面也有空气,真是太有意思啦!关于空气还有很多有趣的问题,我们下节课接着研究。

9.空气是什么样的

教学目标:

1.通过玩气球的活动,知道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

2.通过把瓶子里的空气移到水杯里和用气球里的空气吹纸屑的活动,知道空气会流动。

3.通过与水的类比,运用多种感官比较全面的描述空气的特点。教学重难点:

1、认识空气在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的特点。

2、知道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空气会流动。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相关视频、水槽、矿泉水瓶、杯子 学生分组材料:不同形状的气球、气筒、纸屑。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活动:

一、导入新课

我们研究水的时候用什么来观察的?水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用研究水的方法继续研究空气。【板书】

二、观察探究,实践新知

(一)观察空气的常见特点

1.请用这些方法观察空气(师指着黑板上的观察器官图)讨论空气有哪些特点?

学生汇报。

2.空气还有哪些特点呢?我们继续研究

(二)认识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

1.谁能帮我打气球?(请学生上来打气球)

2.气球鼓起来了,气球像什么,气球里的空气是什么形状?像什么? 学生回答。

3.课件演示:请同学们观察屏幕上四种不同的气球,观察气球像什么,气球里的空气是什么形状的?

4、学生分组讨论。

5.教师小结:空气没有固定形状。

(三)认识空气会流动

1.动手做一做。(用气筒打气球,用手捏住气球口,轻轻松开气球口,对着托盘内的纸屑,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汇报。

小结:我们借助纸屑看到气球里的的气跑出来了,其实这就是空气在流动。2.出示瓶子和杯子。(教师演示)你能看到瓶子里的空气移到杯子里吗?有没有办法能让我们看见呢? 小组讨论。

实验现象:杯子里装满了水。瓶子的口冒出了泡泡。这个气泡就是瓶子里的空气,跑到了杯子里。

小结:空气看不到,摸不着,可我们借助一些物体,能让我们到空气在流动。

三、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用这些方法学习观察了石头、沙子、水、空气。今后继续用这些方法观察其他的物质,发现更多的秘密。

10.形形色色的动物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等方式说出常见动物的名称。

2、能够通过语言、动作、声音等方式描述出动物的不同特征。3.分辨出非动物与动物的区别。教学重难点:

1、观察描述出动物的不同特征。

2、分辨出动物与非动物的不同。

教学准备:动物图片、学生模仿动物视频、动物活动资料、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活动:

一、导入新课

1.老师这里有4个关于动物的提示,同学们看看,你能猜出是什么动物吗?(谜底:大象)

2、说一说对这种动物你还有哪些其他的了解呢?

二、观察探究,实践新知

1.提问:除了大象以外,你还认识哪些动物呢?你能说出这些动物的名称吗?(播放教材中动物的图片)

2.提问:能不能在向大家介绍一下其他的动物呢?说一说这些动物有什么特点呢?

3.游戏(猜一猜)。

师介绍游戏规则,通过自己的描述或者表演让其他小组来猜一猜你们组观察的是什么动物,活动期间内不能偷看别人的信息哦。

4.分组进行活动,教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

5.活动:集体展示,请每个小组上台,合作完成表演,其他小组来猜一猜。6.小结:刚才大家对于动物的展示,都是从哪些方面来描述的呢?(声音,皮毛,颜色,外形等)7.刚才是同学给出提示,现在老师这里也有一种动物的图片,不过动物的图片被4张小方块给遮住了,现在老师揭开小方块,你能猜出这是一种什么动物吗?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推断出来的?

三、巩固新知,延伸拓展 1.比较动物与非动物的区别 提问:玩具熊猫是动物吗?

师小结:地球上目前已经发现超过150万种以上的动物,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各自的特征,正是这些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动物与我们人类组成地球这个大家园,所以平时同学们要注意爱护和保护好动物。(板书课题)

四、走出教室,综合应用

1.平常同学们在我们的校园里能看到什么动物吗?(播放视频,看一看其他小朋友是如何记录下在校园中发现的动物的)

2.今天下课以后同学们可以走出教室,到校园到小区到户外找一找,看看你能找到那些小动物,并且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

11.多姿多彩的植物

教学目标:

1.通过图片说出常见植物的名称。

2.通过测量树的粗细、拓树皮、用鼻子闻、用眼睛看等用多种方法,初步认识并描述植物的特征。

3.通过讨论真花与假花的区别,意识到植物共有的特征和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植物。

教学重难点:

1、描述植物的主要特征

2、用多种方法初步描述植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植物、任务表、假花、植物图片、植物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水彩笔、绳子、胶水、蜡笔、胶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谜语导入:绿头发,长又长,天天河边梳头忙。谁来梳,风来梳,小河当镜亮光光。梳好了,风走了,谢谢风儿来帮忙。它是谁呢?“柳树”

出示柳树图片。

二、观察探究,实践新知

1.提问:除了柳树,同学们你们还认识它们吗?说一说它们的特点。(出示常见植物图片)

2.提问: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这些植物,但同学们仔细地观察过他们吗?你都是怎么观察的呢?

3.师:今天给同学们介绍几种观察植物的方法。

(1)同学们都看过大树,可我们如何将大树的皮画下来呢?老师有种简单的方法:拓树皮。将一张白纸放在树干上,扶住白纸;用手反复按压白纸;平捏蜡笔轻轻地均匀的涂抹。这样树皮就被我们画下来了。(2)量树干的粗细。我们要用到一根绳子,请同学们一手拿着绳子的头,另一手拿着绳子另外一头,围一圈,数一数有几个格子,然后记录在任务卡上。

(3)我们还可以捡叶子或者花瓣,把他们粘在纸上进行观察,也可以画叶子等。

4.师:请同学们跟着线索的提示去校园里寻找植物吧!并且你要记住你找的这株植物在学校的哪个位置?

学生外出观察后回到教室汇报。

四、延伸拓展,总结全课

1.提问:刚才我们看了一些花,老师这里也有一盆花,它是植物吗?(教师出示一盆假花)

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一些假花和假树,它跟真花和真树有什么区别?

2.提问:既然这样我们就把外面的花和树全都换成假花和假树,可不可以?(我们生活中是离不开植物的。)

3.师:我们地球上生活着多姿多彩的植物,同学们课后多用你们的小眼睛去发现、去观察。

12.动物·人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游戏活动,能列举出人与动物的不同。

2.通过比较,能归纳出人与动物的相同点,知道这些是有生命的物体的共同特征。

3.通过观看黑猩猩的生活视频,会区分黑猩猩与人的相同与不同,能发现人类会创造工具,并会使用工具进行创造。

4.通过观看机器人的视频,能说出有生命物体与非生物的区别。教学重难点:

1、归纳出有生命物体的相同特征。

2、能发现人类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动物图片、黑猩猩生活视频、机器人活动视频、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胶水、水彩笔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活动:

一、引入新课

1.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课学习,我们越来越像一名小科学家了,今天我们尝试用科学课上所学的知识来完成一个挑战任务吧。出示猫、蜥蜴、鱼、鸟、男人、女人、儿童的图片,并提问,你能将他们进行分类吗?

2.提问学生,什么是分类?提出分类要求,将以上事物分为两类,你会怎么分?

3.活动:学生分组完成分类,将结果粘贴在黑板上。4.提问:为什么这样分?板书课题动物 人。

二、观察探究,实践新知

1.原来人和动物大有不同,提问:人和动物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2.活动:根据老师提供的图片线索,用表演表现出这些人与动物相同的线索,请其他小组同学猜一猜,表示的是什么。3.教师总结,科学家将这些称为有生命的物体。提问:人与动物同为有生命的物体,你觉得他们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4.学生讨论,认为人会使用工具而动物不会。

5.活动:观看黑猩猩生活视频。提问:黑猩猩会使用工具吗?补充鱼类和鸟类会使用工具的事例,让学生明白不仅黑猩猩会使用工具,也有一定的智慧,甚至其他动物也会使用工具并有一定的智慧。

6.播放一段人类改造扳手的视频,与学生讨论,通过这段视频,你发现人类使用工具与黑猩猩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发现,人类会创造工具,再用工具创造其他事物,而黑猩猩和其他的动物是直接使用自然界中的天然材料做为工具,较为简单地利用这些工具解决一些问题。

三、总结回顾,拓展应用

1.活动:观看机器人活动视频,提问,它们是人吗?它们有生命吗? 2.追问学生,机器人做的很多事和我们相同,为什么不是人类?

第二篇:放小鸟 教案1下

《放小鸟》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爱护大自然爱护鸟类的美德。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

2、朗读课文

二、看课文动画,整体感知。

三、以读代讲,引导感悟。

1、出示填词练习:()的小鸟

大家看得真专心,现在谁能用书上的一个词告诉大家?这是一只()的小鸟? a、“可爱”,“非常可爱”指导读词语,突出“非常”。b、给“非常”找近义词。

c、划出树上些小鸟非常可爱的句子,练习朗读。(教师从颜色、机灵的眼神加以指导)

d、练习用“非常”说话。(指导注意把话说具体,如:小红学习成绩非常好,每次考试都是100分。)e、再读第一句。

2、你们喜欢这只非常可爱的小鸟吗?文中的“我”也很喜欢它。往下读你们就知道了,齐读(第一段的二、三两句)

3、师:突然,我听到了小鸟的叫声,那声音听起来多(焦急)呀!什么是焦急你们知道吗?(非常着急)这两只鸟在焦急的说着什么呢?请同学们好好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看看自己能听到什么,看到什么。a、学生自由 b、学生想象发挥。

c、指导学生在表演中理解“焦急”,练习用“焦急”说话。d、听到小鸟焦急的叫声,我多心疼它们呀!齐读第三自然段。

4、师:我喜欢小鸟,心疼小鸟,所以,我决心放它回家去。

5、故事的结果是什么呢?谁知道?你怎么知道的?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多么可爱的小鸟,多么善良的小朋友,这样的一个故事,如果我们能把它背下来,讲给更多的人听那该多好呀!能在很短的时间里把它背下来吗?试试看!

四、练习背诵(自由背、同桌互背、)

五、小朋友放小鸟的故事被我们附小电视台的小记者知道了,他们想采访那位放小鸟的小朋友,现在,你们都来当一回放小鸟的孩子,老师就是那一位小记者。采访马上开始,准备好了吗?

1、你放走的小鸟是什么样子的?

2、你喜欢那只小鸟吗?为什么要把它放了?

3、那你以后准备怎样保护小鸟?

六、总结全文:

这一节课,我们见到了非常可爱的小鸟,当了一回动物语言翻译家,还接受了电视台小记者的采访,知道了鸟是我们的好朋友,下一节课,我们还要练习把这个故事讲得更精彩呢。下课!

第三篇:六1下写字教案

六年级《写字》(下册)教案

第一课:钢笔字应用举例 教学目标

1、掌握写字知识:(1)、每段开头空两格;

(2)、标点符号占一个字的位置,每行首格一般不写标点符号,-除双引号之外。(3)、认真描摹段落,看谁写得最好。

2、随文写字:(段落)

(1)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坐姿、执姿)(2)点燃学生的写字兴趣

(3)通过教师的示范、指导,增强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并且学会审美。

3、自主练字部分:要求:看清字形结构,先描摹再临写

4、通过练习,把左右结构宽窄不同的字搭配得当,书写正确、端正、匀称。

5、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教学重点

通过本课的教学,巩固正确“双姿”,唤起学生写字的热情。教学难点 段落的书写格式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欣赏学生作品导入,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二、复习双姿,做好准备

1、同学们,谁能说说正确的偏旁部首是什么样的?

(偏旁部首分五类,头底左右与字框。字头字底上下正,头宽覆盖窄者收。底窄支撑宽者托,头底收放两份吗。左放又收为左旁,右放左收乃右旁。左旁小者中偏上,又旁小者中偏下。字框对内须包孕,框内点画不宜伸。)

随学生的回答,出示《偏旁部首歌》。

2、复习坐姿:身正、肩平、臂开、足安

3、复习执姿:一尺、一拳、一寸

三、指导写字,掌握技巧

1、揭题,今天我们学习正确抄写段落。出示要求:(1)、每段开头空两格。

(2)、标点符号占一个字的位置,标点符号一般不写在开头第一格。(3)、请打开课文第一课:请认真描摹,比一比谁写得好。(4)、选出好的作品评一评。下面我们一起学习正确抄写段落。

2、指名读本课段落

3、指导学写本课“应用文”部分的段落。(1)观察:观察段落的排行及字的结构。然后描摹。(2)、请认真描摹,比一比谁写得好。(3)指导练习写本课“识理写字”部分的段落。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笔顺。相机指导:

(3)指名上黑板演示。

(4)师生互动:对学生写字作品进行评价,教师适机点评。

4、欣赏作品(1)小组互评。

(2)学生展示,师生共评。(3)在互评的基础上自我改进、练习(4)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

1、出示作品。让学生欣赏,激起学生写字的兴趣。

2、我们写字时,要有正确的双姿,写字要认真读帖,要一气呵成。

五、布置作业

“自主练字”部分。要求:看清字形结构,先描摹再临写。

第二课 钢笔字应用举例2 教学目标

1、掌握写字知识:(1)、每段开头空两格;

(2)、标点符号占一个字的位置,每行首格一般不写标点符号,-除双引号之外。(3)、认真描摹段落,看谁写得最好。教学重点

通过本课的教学,巩固正确“双姿”,唤起学生写字的热情。教学难点 段落的书写格式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欣赏学生作品导入,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二、复习双姿,做好准备

三、指导写字,掌握技巧

1、揭题,今天我们学习正确抄写段落。出示要求:(1)、每段开头空两格。

(2)、标点符号占一个字的位置,标点符号一般不写在开头第一格。(3)、请打开课文第二课:请认真描摹,比一比谁写得好。(4)、选出好的作品评一评。下面我们一起学习正确抄写段落。

2、学生练习

四、课堂小结

第三课 钢笔书法创作练习1 教学目的: 掌握古诗抄写的形式并练习书写。

教学重点: 掌握古诗抄写的形式并练习书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写《梅花》诗

二、新授:1、自学:古诗怎样抄写?

2、指名回答:

三、范写:

四、练写:

1、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写字姿势、书写要领等)

2、生品评。

五、作业: 自己创作写一段话。

第四课 钢笔书法创作练习2

教学目的: 掌握唐诗抄写的形式并练习书写。

教学重点: 掌握唐抄写的形式并练习书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唐诗三首

二、新授:1、自学:古诗怎样抄写?

2、指名回答:

三、范写:

四、练写:

1、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写字姿势、书写要领等)

2、生品评。

五、作业: 自己创作写一段话。

第五课 钢笔书法创作练习1

教学目的: 掌握在圆形、扇形纸上练习书写。

教学重点: 掌握在圆形、扇形纸上练习书写的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写古诗

二、新授:1、自学:在圆形、扇形纸上怎样抄写?

2、指名回答:

三、范写:

四、练写:

1、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写字姿势、书写要领等)

2、生品评。

五、作业: 自己创作写一段话。

第六课 展示平台

教学目的: 认识横幅的形式、布局要求,练习单字的写法指导。

教学重点: 练习单字的写法指导。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你认为怎样写好“花木秀喜迎春”三个字?

二、新授:

1、自学:什么叫横幅,它在布局上有什么要求?单字“入木三分”怎样写好?

2、指名回答:

A:横幅是扁宽形、横着张挂的书写形式。书写的正文内容要完整,从左往右书写,也可以从右往左书写。在正文 的上下左右要留出适当的边空,在正文的末尾一侧写上书写者的姓名并盖章。

B:“正文的字要写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字形大小要一致、间距要相等。在留边空时,要把落款的位置留下来,以免正文完成后没有了落款的位置。横幅的落款位置不宜过低。

C:“入”字只有两画,故笔画要写得丰满厚实。撇画短,稍细一点,捺画纵长壮实,笔画的斜度与弯度要正确。

“木”字左右对称,注意横画要略向上斜,竖画有粗细的变化,撇与捺的斜度、弯度要正确。“三”字的三横一致上斜,但长短、粗细要各有变化,避免犯呆板门的门帘笔病。“分”字的“八”字头较宽,撇、捺的长短、粗细变化较大。“刀”部稍小,横折钩壮实有力。上下两部扫要协 调配合。

三、范写:

四、练写:

1、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写字姿势、书写要领等)

2、生品评。

五、作业:写横幅“入、木、三、分”

第七课

展示平台

教学目的: 认识册页的形式、布局要求,练习单字的写法指导。

教学重点: 练习单字的写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什么叫横幅,它在布局上有什么要求?单字“入木三分”怎样写好?

二、新授:

1、自学:什么叫册页,怎样写册页?单字“自强不息”怎样写好?

2、指名回答:

A:“册页”就是入篇幅大小像书本、分页装裱的字画。有时将每页连缀在一起装裱成折叠的书,这种形式便于欣赏和携带,不易散失。因为有这些优点,所以“册页”是常用的一种书写形式。

B:“册页的书写形式如同书本,从前租房一般是以竖行从右写到左,标题可写在正文前,也可在正文后。全文写完后,还要落款。

C:“自”字的字形像长方形,书写时可按全包围长方形结构的字的写法书写,左右两竖较直,四横之间单蹄相等。

写“强”字时,“弓”部钩的位置要正确。“虽”部的“口”与“虫”要上下对正。整个字形左右间隔要适当,避免松散。

“不”字是左右对称的独体字,注意中竖要在稍弯曲中求正,撇与长点要左右对称,长短齐平。

“息”字是上窄下宽型结构,“自”部要写得窄一些,“心”部要写得宽一些。上下两部分要对正,重心要平稳。

三、范写:

四、练写:

1、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写字姿势、书写要领等)

2、生品评。

五、作业: 写册页“自、强、不、息”

第八课 毛笔字教案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各种用笔的方法、关系和作用;

2、正确掌握和应用各种用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3、让学生体验毛笔书法用笔的动态美,感受书法表现和生动传神的艺术形式美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教学重点:用笔的技法与体验。

教学难点:用笔的表现方法和感受其动态美。

教学准备:录像资料、课件制作、范作和习作、文房四宝、画毡、展示等。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播放录像:书法家书写楷书和行书的两个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观察书法家在写字时的用笔方法和过程。

2、游戏:请两位同学上讲台分别作楷书和行书表演(毛笔蘸水书于黑板上),全班同学鼓励,让欢乐充满课堂。

3、师生谈话:同学们知道什么叫用笔吗?怎样才能正确的用笔呢?学生讨论答问后教师概述:“用笔”是指笔锋在纸上的运行而写出千姿百态、富有韵味的汉字点画的方法。元代书法大师赵孟頫说“书法以用笔为上”。不讲究用笔,写出来的字点画僵直、呆板,犹如柴棒既不规范也不美观。所以要写好字必须先懂得用笔。

4、揭题:“用笔”为上——毛笔书法训练之用笔。(板书)

二、导学新授、赏析与体验:

1、放课件:欧、颜、柳、赵、楮体楷书和《兰亭序》等作品欣赏,同时教师简要解说各种书体用笔的起、行、收笔,提、按、转、折,藏锋、露锋。

2、范作欣赏:学生楷书和行书习作。师生讨论作品中的用笔特征,感受书法二维空间感和用笔的质朴生动、变化传神的形式美与动态美。3、观摩领悟:用笔的技法表现。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区别右边两个“天”字的用笔:(2)、教师一边演示各种用笔技法一边讲解,学生观摩领会。

a、起笔、行笔和收笔。要领:逆入、中行、回收。“起笔逆锋”,即欲左先右、欲上先下;“行笔中锋”,即笔锋拎正、“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只偶尔用侧锋);“收笔回锋”,即右往而左收、下垂而上缩(即使收笔露锋也应力达笔端)。

b、提笔和按笔。指笔毫在纸上的上下运动,使笔画产生粗细变化。二者交替进行,变化微妙,有提必有按、有按必有提。提醒学生多多注意观察、体会和实践。

c、转笔和折笔。指笔锋改变运动方向的两种用笔形式。转笔注意转处不停顿、速度均匀,所谓“转以成圆”;折笔注意转处停顿、顿成折角,所谓“折以成方”。

d、藏锋和露锋。指笔锋在纸上运动书写出的点画所产生的藏露效果。藏锋要注意起笔逆入、收笔回锋,精神内含(楷体多用);露锋起笔顺锋、收笔出锋,精神显露(行草多用)。

(3)、技法体验:每位学生用四分钟时间在自己的纸上随意书写,体验各种用笔的技法和技巧。(4)、常见病笔:教师进行说明和纠正。

(5)、欣赏和观摩其他书体的用笔:(行书、草书、隶书等)

三、感受、体验与创作:

1、游戏:同桌的两个同学各自临写自己字帖里的四个字,相互检查指出对方在用笔上的好与差。2、临贴练习:学生应用所学知识临写自己字帖中的字(可用方格毛边纸)。3、试背临或创作:背临字帖或自命题创作

4、教师走进学生中巡视指导,特别是要对个别孩子有针对性的单独示范。同时提示:(1)、注重用笔技法的表现;

(2)、注意写字姿势,做到速度适中、静心书写;(3)、作品注意章法布局和形式美感;(4)、鼓励:看谁的进步最大!

四、评价与畅想:

1、展评:讲台前排拉线布置“书法展厅”,请部分同学将优秀作品或练习稿展挂其上,再让同学们欣赏后谈感受和体会。同时老师点评,指出学生作品中用笔的优劣,如:不同笔画的起收笔、提按转折、笔锋表现。

2、快乐畅想:

(1)、激励:评选“小小书法家”和“进步小能人”。

(2)、巩固强化,建议课后:a、坚持每日一练;b、每周创作一副作品。

(3)小结:孩子们能写出这么好的字,创作出这么美的作品,真能干!大多数同学都能正确掌握了书法“用笔”的特征和技法,大胆心细,生动有趣,你们的作品真棒!美极了!教学评价和反思:

此课以审美教育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巧妙的设计了多种教法和策略,合理应用了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着眼于提高学生书法用笔技法和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教者观念和角色的转变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欣赏感受到体验创作再到评价反思,这既是实施技能训练的环节也是将艺术审美融入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策略,让学生进行欣赏和观摩感受、审美判断、审美理解、审美体验和审美创造。同时,利用书法这种造型艺术的直观表现性和特殊的审美功能,尽可能的降低书法学习的枯燥性,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领悟、主动感知美的积极性,加强对审美对象的感知体验,提高学生对书法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精神。

第九课 小楷书法(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楷书形成的过程

2、情感目标:领悟楷书的审美特征

3、知识目标:学习楷书基本笔画的写法 教学重点:楷书的审美特征与笔画的写法 教学难点:楷书的运笔方法与技巧 教学方法:讲解法、问答法、示范法 学法指导:讨论法、临摹法、展示法 教

具:书法作品、笔墨纸砚毡 学

具:笔墨纸砚 课

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真、草、隶、篆、行五体中哪一种字体指的是楷书

学生:“真”书。

教师:同学们知道楷书诞生于哪一个朝代?学生:东汉

教师:楷书发展的颠峰时期是哪一个朝代?这一时期的代表书法家有哪些?

学生:唐朝,著名书法家有: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等

二、讲授新课

1、楷书的概念:楷书,又叫真书、正书。《说文解字》:“正,是也。”正有平正,合乎规范之意。小楷就是楷体的小字。

2、楷书的审美:

教师:楷书美在哪里?学生:工整方正、端庄典雅。

教师:唐楷中谁的成就最高?学生:颜真卿

教师:颜体楷书的美感表现在哪里?学生:外紧内松,宽博浑厚,雍容大方。

3、楷书基本笔画的写法:

教师:《颜勤礼碑》是颜楷的典型代表,我们以此为例来学习楷书的基本笔画的写法。这堂课主要学习三种基本笔画:点、横、竖。

(1)“点”的写法(例字:太、文)

教师讲解并示范:先朝左上逆锋入笔,稍顿,铺毫调整笔锋后,向右下方边行按,行至点画的一半处,再边行边提笔收锋,呈腹平背圆状。

(2)“横”的写法(例字:

一、二)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先朝左逆锋入笔,再顿笔,铺开笔毫,将笔锋调整为中锋,稍稍蓄势之后,微微向右上行笔,行至末端,再稍稍向上提笔,然后再向右下方顿笔,势足后朝左提笔回收。

(3)“竖”的写法(悬针竖:

十、士)

教师讲解并示范:先朝左上方逆锋入笔,稍顿后铺毫调锋。向下力行,边行边提笔,行至末端,锋从竖画中间出,力需送到尽头。

三、学生练笔,教师巡回指导

四、信息反馈,展示学生作业

五、课堂评价(略)

1、学生自评

2、学生互评

3、教师点评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练习了毛笔楷书的写法,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并取得了一定效果。写字讲究笔法章法固然重要,但贵在持之以恒。如果同学们每天坚持认真写半小时的书法,必然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七、布置作业:将“点”、“横”、“竖”的起行收的笔法练熟。

第十课

写字教案

小楷书法(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楷书形成的过程

2、情感目标:领悟楷书的审美特征

3、知识目标:学习楷书基本笔画的写法 教学重点:楷书的审美特征与笔画的写法 教学难点:楷书的运笔方法与技巧 教学方法:讲解法、问答法、示范法 教

具:书法作品、笔墨纸砚毡 学

具:笔墨纸砚 课

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上节课练习了小楷的基本笔画这节课接着学习。

二、讲授新课

1、楷书的审美:

教师:楷书美在哪里?(学生:工整方正、端庄典雅。)

出示视频:欣赏楷书作品。

出示视频:颜真卿的书法作品(学生欣赏)

2、楷书基本笔画的写法:

这堂课主要学习三种基本笔画:

三、学生练笔,教师巡回指导

四、信息反馈,展示学生作业

五、课堂评价(略)

1、学生自评

2、学生互评

3、教师点评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练习了毛笔小楷的写法,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并取得了一定效果。写字讲究笔法章法固然重要,但贵在持之以恒。如果同学们每天坚持认真写半小时的书法,必然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七、布置作业:将“点”、“横”、“竖”的起行收的笔法练熟。

第四篇: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苏教实验版)

第二单元 植物的一生

1、植物和我们

教学目标:

1、能够调查植物的用途。

2、能用画图的方法描述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各种植物及果实的图片、西红柿植株的图片。

2、学生准备:各种植物及果实(如:土豆、胡萝卜、豆角、油白菜、香蕉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植物与我们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植物对人类的贡献,无论怎样评价都不过分。(板书:

1、植物和我们)你能具体说说植物对人类有哪些贡献吗?

2、学生回答

(二)播放各种植物图片。

1、你们看一看图片上的植物对人类有什么贡献?

2、学生回答。

(三)自主学习。

1、认识植物的局部。

(1)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一些植物,请学生分析一下。

今天你们都吃植物了吗?你知道吃的是植物的哪一部分吗?(2)师生交流。

2、调查研究,小组讨论。

(1)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植物以种子、根、茎、叶、果实等不同形式向人类提供食物的有关信息,并在班级中进行交流。

(2)在我们所吃的植物中,有哪些部分被我们食用了?

(四)拓展活动。

1、教师出示西红柿植株的图片。

(1)同学们,让我们来认识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你能说一说它是哪几部分组成吗?

(2)学生回答。

2、请同学们画出一株熟悉的完整的植物图,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五)教师小结。

2、果实和种子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

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2、能够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

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3、开始种植一株植物,经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观察、测量、收集、积累植物生长周期的资料。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各类植物的图片、浸泡过的蚕虫种子、镊

子等。

2、学生准备:各类植物果实如:花生、玉米、茄子、辣椒、豆角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果实就是植物种子的“家”,它们在果实中受到保护,现在请你找一找哪里有种子?

(二)小组研究讨论。

1、同学们将自己带来的各类果实进行研究,并找出它们的果实。

(1)学生进行分析,并找出果实中的种子。

(2)对有争议的问题教师进行分析。

2、说一说种子是怎样进行旅行的?

(1)学生先自己自主发言。

(2)教师播放关于种子传播的图片和资料。

(三)自主学习。

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1)先预测种子里面有什么,再把预测的结果画在活动记录上。

(2)用镊子仔细地剥开用水浸泡过的蚕豆种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画下你所看到的。

注意:

2、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1)先让学生说一说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

(2)课外拓展实验:

①在4只瓶里都放入两面三张纸巾,撒上一些种子。将1号瓶瓶盖拧紧。

②分别在2、3号瓶内洒一点水,而将4号瓶内的种子完全浸泡在水里,然后都拧紧盖子。

③将1、3、4号瓶放到碗柜里,2号瓶放到冰箱里。五六天后观察4只瓶子。

(四)拓展活动:

你还能提出哪些和种子萌发有关的、又是自己能研究的问题?如:大种子发芽快还是小种子发芽快?把蚕豆种子头朝下放,根会向上长吗?

(1)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2)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预测。(3)作业: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实验。

3、根和茎

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观察、比较正确区分不同类型的根和茎;

●能够通过阅读资料和联系生活经验了解根和茎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能够设计实验或观察实验现象验证已有的结论; ●能够利用工具做植物的茎横切和纵切的实验; 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分别准备一些植株完整的蔬菜、庄稼带进课堂

2、两天前及课前20分钟将数段新鲜的芹菜的茎放入一个装有染过红色的水的容 器中,以备教学观察;

3、提前准备透明的玻璃瓶或者杯子,一株完整的植物、食用油些许;

4、有关变态根和变态茎的实物。(箩卜、莲藕、大蒜、姜、荸荠)教学过程设计

一、观察实物,认识根的不同类型

1、出示菠菜和大蒜,指出它们根的在哪里。

2、学生观察、比较:菠菜的根和大蒜的根有什么不同?

3、提问:你们可以根据根的形态不同给它们取个名字吗?

4、学生交流汇报。

5、小结:科学上把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区别的植物的根叫做直根;而没有明显主根,每一条根都想胡须一样粗细的根叫做须根。

6、小组活动:植物分类——把带来的植物按照根的类型不同分一分,说说哪些植物是直根,哪些植物是须根。想一想它们一般分别种在什么样的土壤里。

7、小结:植物的根的特点与它的生长环境是密切相关的。

二、利用多种资料,认识茎的不同类型

1、小组活动:(出示图片)找一找,这些植物的茎在哪里?

2、交流汇报。

3、小结:大多数植物都有茎,茎有多种多样的形态。

4、出示竹子、牵牛花、黄瓜、西瓜等植物的挂图,观察、比较:这些植物的茎有什么不同?

5、交流讨论。

6、教师即时简单板画不同类型的茎,取名。

7、小结:植物的茎形态各异,每一种形态的茎都是与植物的本身的特点及生长环境等相适应的。

三、探究植物的根和茎的作用

1、思考、讨论:植物如果没有根和茎可以不可以?为什么?

2、提问:植物的根和茎分别有什么作用?

3、学生讨论、交流。

4、小结:根是植物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根的第一个作用是“固定植物”,它可以将一株植物牢牢地固定在地下。形态各异的茎处于植物的中央部位,它把植物身体的各个部分连成一个整体,也起到了“支持植物”的作用。

5、除此之外,植物的根和茎还有什么重要的作用?

6、质疑:你可以用什么来证明植物的根能吸收水分?

7、(1)分组讨论并汇报实验装置。(2)评价各组实验装置。

(3)完善方案,利用准备材料组织实施。(4)观察:(前两天)放置在阳台上的“植物根吸收水分”的实验装置,烧瓶里的水有什么变化?学生观察、汇报。(水量减少)讨论:烧瓶里减少的水到哪里去了?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5)小结:由于水面有一层植物油,它阻止了水分蒸发,因此减少的水不可能是蒸发掉的。我们看到烧瓶里的水下降了,这就说明水分是被植物的根吸收了。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时,也将溶解在水中的养分吸收进来供植物生长。

8、讨论:植物的茎是如何传输水份和土壤中的养料的?你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到茎传输水分的过程吗?(1)交流方法。

(2)(出示课前20分钟老师将一段新鲜的芹菜的茎放入一个装有染过红色的水的容器中)现在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芹菜的茎的颜色有什么变化。思考:这个现象能够说明什么?(植物体内有运输水分的管道)

(3)把前两天插入红水中的茎切开,看看里面是不是有运送水分的管子。演示讲解茎的横切和纵切的方法。(4)学生分组实验。

(5)汇报讨论。在茎的横切面上的一圈小红点是什么?在茎的纵切面上的一条条红线是什么?

(6)小结:植物根部吸收的水分是通过植物体内的导管运送到植物“身体”的各个部分去的。

9、总结: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植物生长所必须的水分和营养物质,植物的茎承担着运输的任务——把水和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从根部运送到叶子中去,同时还把叶子制造的食物传送到植物的其他部分。

四、总结概括,拓展延伸

4、叶和花

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观察、比较正确区分不同类型的叶和花;

●能够通过阅读资料和联系生活经验了解叶和花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能够设计实验或观察实验现象验证已有的结论; ●能够利用工具做植物的花的解剖实验;

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分别准备各种各样的叶,准备两株大小、品种相同的植物;

2、提前准备纸盒、胶带、剪刀、几粒种子、花盆、放大镜、镊子; 教学过程设计

一、观察实物,认识叶的不同类型

1、讲述:一粒种子从土壤里钻出来,先长出什么?它像什么?(板书:叶)

2、观察:(出示植物的叶)这片叶的正反面有什么不同?

3、学生汇报

4、小组活动:拿出你们准备的叶子,认真观察他们的相同和不同

5、学生观察、比较、讨论

6、学生交流汇报。

7提问:谁能给这些相同的叶子取个好听的“名字”

8、小结:科学上把植物的叶按形状区别,有扇形叶、卵形叶等,大多数植物利用阳关、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叶子里自己制造养料。

9、(猜一猜)阳关对植物生长是否有影响呢?

10、小组活动:研究阳关对植物生长是否有影响(课前准备向阳性实验)

11、学生汇报观察记录

12、你还能旧叶子提出自己能够研究的其他问题吗?

13、学生汇报

14、小结:植物的叶子是植物体重要的组成部分,他的作用需要我们继续刻下研究。

二、利用多种资料,认识花

1、小组活动:(出示图片)找一找,你认识这些美丽的花吗?(板书:花)

2、交流汇报。

3、小结:大多数植物都有花,花有多种多样的种类。

4、出示一朵花:你们知道花的身体可以分为几部分吗 ?

5、交流讨论。

6、教师演示解剖花

7、学生活动:解剖花

8、观察:(出示雌蕊)你们知道他上面有什么吗?

9、学生活动

10它有什么用途?他怎样传播?

11、学生汇报

12、阅读小资料

13、小结:植物的花形态各异,他又是植物的繁殖器官。花粉落在雌蕊的柱头上,花就有可能结出种子。

三、课后拓展:继续搜集叶和花的资料

四、课后作业:

1、小组活动:你种的植物张的怎么样?

2、小组活动:研究叶子的其他问题

3、认真作好记录(教师及时引导)

第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

1、认识固体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借助工具进行观察。

2、能够对周围常见物体进行分类。

3、能够利用文字和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4、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图表交流观察结果。

二、教学准备:

瓶子、铅笔盒、杯子、水、勺子、牙膏、胶水、涂改液、牙刷、石块、螺帽、玻璃、橡皮、米、各种豆子、锺子、擀面杖、黄豆、玉米粉、绿豆、天平、量杯、筛子等。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大家看,今天我给大家都带来了哪些物品?(学生边看边说出名称)

2、师:请大家把这些物品按固体、液体分类。

3、学生活动。①往水里加面粉,不停地搅拌,直到搅不动为止。②往牙刷上挤点牙膏。(师强调面糊和牙膏只是水与固体的混合,不能说它们既是固体又 是液体。)

(二)学习新课

(1)用多种方法研究固体的性质

1、师:在三年级上学期我们曾经观察过水,大家回忆一下,我们都用哪些感官来认识它的?(生:看、闻、尝、听、摸)

2、师:下面我们就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来研究石块、螺帽、玻璃、橡皮的性质。

3、学生分组实验。

4、汇报研究的结果。

5、师小结。

(2)了解固体间存在硬度差异

1、师:请大家说一说,你们的桌面上都有什么?

2、师:请你们四人小组想办法,把这些固体弄碎,并根据弄碎的难易程度给它们排序。把排序结果写在活动记录上。

3、学生进行实验。

4、汇报排序结果。

(3)认识固体混合和分离的现象

1、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固体混合和分离的现象?

2、师演示:糖拌花生米混合及分离的现象。

3、提问:还有哪些这样的例子?

4、师小结。

(4)研究固体混合前后的变化情况

1、师出示:黄豆、玉米粉、绿豆三种物体,同时将这三种物体放到天平上称一下。请学生记下各个物体的重量。

2、师:请大家预测一下,假如老师将这三种物体混合在一起重量会怎么样?(生:预测)

3、师:将三种物体放在天平的称,学生记下克数,然后请学生将原先称得的三种物体的克数相加,看结果与老师称的克数是否一致。

4、师小结:固体混合后重量没有变化。

5、师:用量简将黄豆、玉米粉、绿豆测一下,分别记下各自的毫升。

6、学生预测,三种物体混合体积会不会发生变化。

7、师演示实验。

8、师小结:固体混合后体积会变化。(5)学会分离混合固体的方法

1、师:请大家用桌上的筛子把两种颗粒大小不等的固体颗粒分离出来。

2、学生分组实验。

3、师简单小结:并提醒学生将桌面,地面收拾干净。

(三)总结

1、今天,我们学了哪些知识?

2、学生自由发言。

2、把固体放到水里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水认识固体的性质。

2、能够利用文字和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3、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图表交流观察结果。

二、教学准备:

水槽、蜡烛、橙子、苹果、方糖、黏土、沙搅捧、小树枝、盐、颜料、小碟、热水、杯子等。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固体及其性质,谁来说一下,固体有哪些性质?(生答)

2、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固体及固体的性质。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与浮

1、师:老师这儿有一些物体,请大家来看一下是什么?假如我把它们放到水里,会出现什么现象呢?请大家把预测结果记录下来。

2、学生进行实验。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4、师小结。

(2)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1、师:请大家把方糖、沙子放到水里搅拌几下,看会出现什么现象?

2、学生进行实验。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4、师小结。

(3)认识生活中固体与液体混合与分离的运用

1、师: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固体与水混合,如药水比药片、药粉好服用多了。往汤里加点味精汤更鲜。

2、师:在生活中,有时候又需要把固体与水分离,如海水中可分离出盐,供人们食用。

(4)认识溶液的结晶现象

1、师出示彩色树枝:大家看,好看吗?大家想做吗?

2、师:请大家按照P34页制作彩色树枝的步骤动手制作一根彩色树枝。

3、学生动手制作。

4、师进行点评。

(三)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2、学生自由发言。

3、认识液体

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和简单器材研究液体的性质。

2、能够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多种方式观察到的现象表述出来。教学重点:液体轻重,黏稠度的性质。教学难点:液体轻重的性质。教学准备

烧杯、平底烧瓶、锥形瓶、天平、食用油、蜂蜜、牛奶等液体、量杯、天平、勺子、塑料袋、表格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1、在日常生活中要用到许多液体,说说你都知道有哪些液体?

2、出示两种没有名称的液体,(酒精和醋)请同学们帮帮忙,判断这是什么液体?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气味”)

3、讲解:气味是液体的一个特点,液体还有很多特点,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认识液体好吗?(板书“认识液体”)

(二)引导探究

1、认识液体的颜色、气味和味道是液体的性质。

①请看讲桌上摆了很多种液体,这些液体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根据回答板书:“颜色”)

②出示食用油和蜂蜜,这两种液体你们每个桌上都有,现在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辩认它是什么液体。

(根据回答板书:“味道”)

③讲述:刚才我们大家提到颜色,气味和味道这些都是液体具有的特点,在科学上我们把这些特点叫做性质(板书“性质”)但液体的性质不仅仅表现在颜色,气味和味道上,还表现在许多方面。

说说你还想研究液体的哪些性质?

2、研究液体的其他性质

① 板书学生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

② 和学生一起把提出的问题合并归类,选出将要研究的问题。③ 小组讨论:用什么样的实验方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 ④ 请1—2个小组来汇报,其他小组给他们小组提出问题和建议。⑤ 发表格,先假结论是什么样的,并先把预测写在纸上。⑥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指导。

⑦ 请1—2名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其他同学给予评价。⑧ 根据学生汇报师板书:轻重不同,黏度不同。

(三)课堂小结

4、把液体倒进水里去

教学目标:

1、知道哪些液体可以沉浮,哪些液体可以溶解在水里。

2、知道混合液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难点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知道液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的性质。教学准备

烧杯、量杯、蜂蜜、油、水槽、托盘(分组实验材料)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我们前几节课认识了液体,知道了液体有许多性质,谁能记得它们都是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

(二)引入新课(1)点题

1、今天我们要把液体倒进水里去,来继续研究液体更多的性质。(同时板书“把液体倒进水里去”)

(2)猜想激趣

1、指导液体在水中沉浮的实验,大家看面前的托盘有三杯液体,分别有水、油、蜂蜜,如果把它们依次倒入前面的空烧杯中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如果倒的顺序不同?又会怎样?

2、学生自由猜测大胆想象。

3、组内商讨实验顺序。

(三)学生分组实验

1、师巡视各组实验,做的适当指导。

2、小组汇报实验顺序及实验结果。

3、师讲述:大家都得出了一个结果,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在组内交流一下(同时板书)

4、教师:现在请大家帮一个忙,三个小烧杯都脏了,愿意。把它们都洗干净吗?那么你们想怎样洗呢?在小组商量一下吧?

5、学生活动。

6、老师:提问哪个杯子洗得最干净?蜂蜜跑到哪里去了?

7、学生回答。

8、老师小结:在水槽中一点也找不到蜂蜜的影子,这个现象叫做溶解。

9、教师:哪个杯子洗得最不干净?怎样才能想办法把它洗干净。

10、学生回答。

11、教师:在这个小实验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2、学生回答。

13、教师:你能在我们的生活中举几个这样例子吗?

(四)总结

1、今天我们又认识了液体的什么性质?

2、学生自由发言。

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教学目标:

能运用多种方法,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能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器材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投影片,水槽、水杯、橡皮泥(或铝箔)、泡沫板、生鸡蛋、土豆、食盐、回形针若干、灌水小药瓶、塑料“潜水艇”学具(配套学具箱中有)。

2、学生准备:水槽、水杯、橡皮泥(或铝箔)、泡 沫板、硬币若干、生鸡蛋、土豆、食盐、小刀、“潜水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你们都看到实验台上的物品了吧?大家会

想,这些物品好熟悉呀,现在就请你们把它们轻轻放入水中!你发现了什么?

二、提出问题,确定研究的问题

1、你们有什么发现或有什么问题想问?

2、学生自主提出研究问题。

3、师生共同确定研究问题。

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如何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三、探究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方法

(一)使橡皮泥浮起来的方法

1、提问:橡皮泥放入水中的时候是沉还是浮的?用 什么样方法使它浮起来呢?

2、学生预想推测

3、根据你们的想法设计实验,比一比谁能在最短时间内,使橡皮泥 浮上来?浮上来之后,请你在橡皮泥上放回形针。在橡皮泥 不沉的情况下,看看谁放的回形针最多?

4、学生实验(比赛开始)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

5、学生边实验边完成实验记录卡。

6、交流实验结果,评出获胜者。

(二)探究土豆和生鸡蛋在水中浮起来的方法

1、提问:橡皮泥可以捏成各种形状,使它空间变大。如果把土豆放入水里,怎么能使它浮起来呢?

2、学生预想、推测

3、教师鼓励,让学生分组试一试。

4、学生分组活动、汇报。

5、那如果想让生鸡蛋在水中浮起来该怎么办呢?

6、小组讨论交流,提出自己的设想。

7、介绍死海有关知识

8、教师:往水里加盐真的有这么大的威力吗?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呀。下面大家就自己模拟制作一个死海,看鸡蛋真的能浮起来吗?

9、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学生实验情况,相机进行指导)。

10、小组交流(认识到水中加盐能增加水的浮力)。

(三)探究物体沉浮的奥秘及其应用。

1、研究“怎样让沉在水中的小药水瓶浮起来”。

2、学生动手做。

3、你的药瓶浮起来了吗?想想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现象?

4、这种方法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应用,你知道是什么吗?

5、让学生分组玩“潜水艇”,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体验“潜水艇”的上浮和下沉。

6、学生讨论、交流:潜水艇上浮和下沉的道理

7、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应用了物体沉浮的性质?

8、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探究有关浮力应用的知识。

第四单元 关心天气

1、今天天气怎样

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的气象符号。

2、知道150年前人们预报天气的一些方法。

3、意识到天气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关注天气的变化。教学准备

1、搜集不同年代观测气象的方法。

2、准备设计气象符号的文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假期你们经常随父母出门旅游吗?出行前首先要了解什么?

2、在什么情况下不便出门游玩?

(一)自主学习

1、让学生说说今天我去哪里玩?出行前首先要了解什么?(1)学生汇报。(2)师生小结,板书:今天天气怎么样

2、从哪里可以得到关天气的信息?天气预报常从哪些方面说天气?

(1)学生讨论。回忆天气预报包括的内容,以及获得天气预报的饿不同渠道。

(2)小组汇报。(3)师生小结。

3、认识晴、阴、多云、小雨、风力风向、雪等各种天气符号表示的含义。

(1)学生自己设计符号,记录各种天气情况。(2)引导学生认识各种表示天气的符号。

(3)知道学生观看图片,了解现代天气预报的方法。4、150多年前,人们是怎样观察天气的?(1)小组讨论后汇报。(2)师生小结。

5、大家想一想谁最关心天气?

人们所从事的哪些活动,哪些地方受天气的影响,有哪些影响? 分组讨论后汇报。师生小结。

(二)课后作业。

1、收集和天气有关的词语。

2、设计天气符号。

2、气温是多少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看、读、写温度。

2、知道在不同环境下气温是有差异的。

3、知道白天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早晚气温低,午后气温高。

一、教学准备

1、学生备测量气温用的寒暑表,记录气温用的纸笔。

2、百叶箱。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大家想知道今天的气温有多高吗?

2、今天我们一齐来学习如何使用寒暑表。

(二)自主学习

1、介绍持寒暑表的方法和读写温度的方法,并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2、测测今天的气温有多高。(1)、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A、先测测教室的温度。B、再到室外去测测。(测阳光下,背阴处)C、观察百叶箱。(2)、把室外空气的温度记在活动记录上。(3)、从测量的结果中发现了什么?(4)、为什么世界各地的百叶箱都是一样的?百叶箱安放的位置都要求在离地1.5米的空旷草坪上?连记录的时间也是一样的?

1、分组讨论后汇报。

2、教师小结。

3、雨下得有多大

一、教学目标

1、尝试根据空气的温度推测会不会下雨。

2、知道下雨前空气温度会增加。

3、知道用测量的方法可以明确空气的温度和降水的多少。

4、知道计量标准的统一,才能得到正确的雨量测量效果。

二、教学准备

1、钉子、大头针、木板、长头发、硬纸板、纽扣、线轴、小锤、胶水、两粒小珠、彩笔。

2、塑料瓶、剪刀、透明胶带、标尺。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检查学生带来的物品。

2、复习引入。

(二)自主学习

1、下雨前,空气的湿度会变大。我们通过观测空气的湿度变化,就可以判断会不会下雨。

2、做个头发湿度计。

3、小组合作来完成。(1)小组展示各自的成果。(2)师生小结。

4、在一个下雨天,观察天空和地面的情景。记录下来和同学交流。(1)活动时要注意安全。(2)分小组进行测量。(3)小组汇报。

5、比较各小组测得的数据,大家测量的雨量一样吗?说说这是为什么?

6、教师小结。

4、今天刮什么风

一、教学目标

1、知道风吹来的方向叫做风向,风速叫做风级。

2、了解一些判断风向和风力的方法,认识风向标和风力计。

3、知道不同等级的风造成的自然现象。

二、教学准备

1、手绢、纸巾、纸屑等轻飘物体。

2、观测天气的器材、记录本、笔。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检查学生带来的观测风向的物品。

2、复习引入。

(二)自主学习

1、组织学生到教室外看看,今天刮的是什么风?风吹来的方向。(1)分小组进行观测。

(2)将自己记录风向和风力的方法写在活动记录上。(3)小组汇报。(4)教师小结。

2、组织学生熟读并背颂这首风级歌。

3、动手制做风标和风力计。(1)准备好制做材料。

(2)做好后在小组内进行评价。

4、连续观测一周的天气情况,把结果记在活动记录上。

5、气候与季节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气候特征是一定地区的规律性天气现象。

2、知道季节是根据特定气候划分的时间段。

3、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

4、知道一些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二、教学准备

1、准备有秋季特征景致的图片或录象资料。

2、关于动植物的季节性生活规律变化的图片,录象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引入。

2、学生展示自己收集有关春季、夏季、冬季气候特征的图片。

(二)自主学习

1、引导学生观看本课图片,了解在一定的地区,天气现象总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称为该地区的气候特征。

2、四人小组讨论。(1)秋天气候的特征。(2)其他季节的气候特征。(3)小组汇报。(4)师生小结。

3、在不同季节里,动植物有什么变化?(1)小组讨论后汇报。(2)教师小结。

四、课后作业

1、观察小动物。

2、观察植物。

3、把自己观察到的动物或植物,记下它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第五单元:观察与测量

1、观察

一、教学目标

1、观察、描述并画下自己的眼睛,提出有关眼睛的值得研究的问题。

2、利用放大镜观察邮票、利用显微镜观察人民币盲文及布纹。

3、听各种声音,并借助纸喇叭、听诊器等工具听大树的“心跳”。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放大镜、显微镜、听诊器、不透明的大口袋、各种质感不同的物体、各种食品。

学生准备:小镜子、纸喇叭。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出示课题后,请学生谈谈什么是观察?我们用哪些感官来观察?眼睛是我们的主要观察器官,那么,你观察过自己的眼睛吗?下面,我们先来用眼睛观察眼睛。2.观察眼睛。教师要引领学生经历一次由浅人深的、完整的观察,使他们体会到观察应是有目的的、细致的、伴随着积极的思维活动的。

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地明确提出每次活动的要求,活动中,要及时对孩子们作出指导。

(1)看看眼睛

比一比.看谁观察到的内容多。

(2)再仔细看看,还能发现什么。

(3)描述眼睛

(4)画眼睛

(5)提出问题

3.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4.用耳朵听。包括以下活动:

(1)描述听到的声音。

(2)想法听到更多的声音,要让学生动脑想出办法。

(3)再用工具来听听,教材中安排了听大树“心跳”的活动,如果听诊器数量有限,可以将这个活动放在课后进行。

(4)讨论:我们可以用耳朵“认识”哪些物体?你还想听到哪些声音?我们怎样能听到? 5.用其他感官去观察。(1)摸物游戏

(2)捏鼻尝味

6.猜猜它们是什么? 猜过之后,要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引导学生认识到“技术的进步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

2、测量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到测量对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2、认识常见的测量工具及计量单位,学会使用方法。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两个外观一样、内放一些小物体,使质量略有不同的纸盒;方格纸若干张(厘米格)、量杯、量筒、天平、绿豆、温度计、秒表、冷水、热水等。

学生准备:直尺、叶子、水杯。

三、教学过程

1.探究“只凭我们的感觉是否可靠”。

(1)提出问题:“只凭我们的感觉可靠吗?”请学生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2)观察教材第58页上的一幅可造成视错觉的图片,说说图中两条线直吗?它们一样长吗?然后用尺测量一下,最后请学生们谈谈有什么发现和感悟。

(3)出示两个外观相同的纸盒,请学生们用手掂掂,试试能否判断出谁轻谁重(纸盒中,分别用透明胶带固定不同数量的豆粒或其他质量较小的物体)。当学生们发现难以准确判断时,要引导他们认识到只凭感官无法觉察微小差异。

2.测量树叶的长和宽。

(1)出示两片形状不同,大小接近的叶子,提出问题:怎么知道谁大谁小?

(2)指导学生测量叶子的长和宽

注意,测量时要以最宽处取值,测长度时,要从叶片尖部量到基部,不包括叶柄。

(3)指导学生测量叶子的面积

3.测量容积(体积)。

(1)认识量杯和量简。

(2)指导学生使用量杯。

(3)测量自己的杯子能装多少水,也可测一测常用容器能装多少水,如:玻璃杯、吃饭的碗等。4.测量质量。

(1)认识各种测质量的工具,了解质量单位及换率。

(2)学习使用小天平。

(3)测量一粒绿豆的质量。

5.测量温度。

(1)认识各种温度计。

(2)测量冷水、热水、温水的温度。

测水温与测气温是不同的,需特别注意的是:读数时,不能将

第五篇:苏教示儿教案

示儿教案实录

1.学习《示儿》,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2.理 解诗句含义,想象诗歌意境,培养学生的自学、想象、表达、创新能力。

3.学会2个生字。

4.有感 情地朗 读课文,背诵并默写《示儿》

5.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积累多首陆游及其它诗人的爱国主义诗歌。

【教学重点】

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陆游一生都渴望收复失地,统一中原,可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都无法实现愿望的原因以及诗人的悲愤之情。

【教学准备】

多教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出 示诗句:(齐读)。

位卑未敢忘忧国。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你知道这些诗句都表 现了什 么样的感 情吗? 学生:表 现爱国主义感 情的。

老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表 现爱国主义感 情的诗歌。

读题,介绍作者引导新课

1.板书课题:示儿

2.老师:谁来把课题读一读?谁来说一说诗题是什 么意 思?

3.老师: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烛光闪烁,忽明忽暗。床上躺着一位头发花白、奄奄一息的老人。他真切地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于是,他把儿子叫到床前,用微弱地语气交代遗嘱。这位老人就是我国南宋著名爱国志士、大诗人陆游。(板书:陆游)他的遗嘱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示儿》。((板书),谁了解陆游,简单的说一说。

4.老师:陆游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那他临终那夜交待儿子的到底是什 么呢?就让我们打开书,一起去了解陆游临终最后的遗嘱。

2.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老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 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读顺。

2.老师:好,现在谁来读一读课文。注意,同学们在听别人读的时候,你也要在心里跟着练。(指导学生评价,要求读准字音。)(一至两名)

3.老师:读得不错,把第四个句子诗中的两个生字也读得很准,这两个生字,一个是“祭”,一个是“乃”。

师板书:祭 乃(提醒两个字的写法,祭不要少一点,乃的笔顺是先写横折折折钩,再写撇。)

4.老师:谁来把这两个生字读一读。

(请学生二位同学)真好,谁把这两个生字放回诗句中再读一读。

5.老师:知道“家祭”和“乃翁”是什 么意 思吗? 学生:“家祭”就是家中祭奠过世的亲人。“乃翁”就是你的父亲。

老师:乃翁在诗中其实指的就是——(学生:陆游自己。)

6.下面就让我们一齐来读一读这首古诗。(评价)

三.再读古诗,了解诗意

1老师:同学们,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请同学再读读这首诗,一边读,一边借助注释理 解诗句的意 思。

2.老师:对于这首诗你们理 解了吗?那老师来提两个问题,看你们能不能回答出来。诗人陆游在临终之前最遗憾的是——(学生回答)板书: 不见九州同

他死后交待儿女一定要做的是——(学生回答。)板书:北定中原日

3.老师:同学们,当我们把历史的车轮倒退到八百多年前,看看当时诗人生活一个怎么样的时代中?谁找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生介绍收集到的资料。)

师作补充:公元1126年,也就是陆游出生的第二年,金国占领了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第三年把北宋的两个皇帝,一个是太上皇宋徽宗、一个是当朝皇帝宋钦宗掳去,北宋亡国。钦宗的弟弟赵构逃到南方,在临安建立南宋。但是南宋小朝廷却偏安一隅,不思收复中原的领土。从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中原的老百姓被金人奴役。直到陆游八十五岁逝世时,也没有恢复中原的统治。诗人在临终时提笔写下了《示儿》这首诗。(师范读。)

4.师范读。听到老师的朗 读,你感受到了什 么?(生说:悲凉、忧伤、期望……。)你想读好这首诗吗?

四.品读一二句,感受“悲之切”

多教学多媒体出 示一二句

1. 指导朗 读第一个句子。

老师:第一个句子该怎么读?谁来试一试?

诗人本来知道什 么?那人死有哪一些都成空了?

生发散答:财产、烦恼、牵挂……

那怎么样才能把这句读好呢?谁来试一试。(指导学生把“空”字读好。)

师范读。(读出陆游临终前豁达的生死观。)

师引读:人死之后,一切财产都已成空——人死之后,一切烦恼都烟消云散——人死之后,一切牵挂都已一了百了——

2.指导朗 读第二个句子

老师:诗人面对死亡从容淡定,但他心中却有件事始终都放心不下,那是什 么?

老师:你从这句诗中体会到了陆游此时此刻的心情吗? 生自由回答。

老师:用诗中的词就是——悲。板书:悲

诗人为什 么感到悲伤?(不见九州同)陆游出生第二年,金兵就占领了中原地区,他和家人跟着百姓,过着逃亡的生活。他在少年时代,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抗金志向。可是直到陆游85岁就要离开人世,也没能看到国家的统一,他的心怎能不悲伤呢?你能把诗人心中的悲伤读出来吗?(先请学生再引齐读。)师相机引导:他见到了没有?是啊,没有啊。(读好“不见”,读出悲伤。)

引读:10年过去了——20年过去了——83年过去了——。

3.链接《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配以《十面埋伏》音乐),体会诗人的悲痛之老师:诗人他还曾经写下过这样一首诗。

多教学多媒体出 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师范读,学生轻声齐读。

老师:那奔腾咆哮滔滔黄河已经成了金兵的饮马之槽,那巍巍千仞雄伟壮丽的西岳华山已经成为金兵的牧马之地,中原的老百姓被金人奴役,盼望王师来收复失地,他们望眼欲穿,盼来的却是——南望王师又一年。

老师:从这首诗中你知道了中原的老百姓过着怎么样的生活?

生发散回答:金兵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中原老百姓生活困苦不堪,流着痛苦的眼泪。

老师:诗人仅仅是为没有看到国家统一而悲伤吗?(更是为了中原的老百姓凄惨的生活。)

中原壮丽河山沦陷,诗人悲伤啊——(学生朗读一二句)中原的百姓期盼王师,望眼欲穿,诗人悲痛啊——(再读一二句)4.链接《题临安邸》,体会诗人的悲愤之情。

老师:那遗民日夜盼望的王师呢,那宋朝朝廷的皇帝和大臣们呢?他们都在干什 么?有一个叫林升的诗人看到了。

多教学多媒体出 示《题临安邸》

老师: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这首诗,你能看到林升所描绘的那幅景象吗? 学生回答:南宋的统治者们还在终日寻欢作乐,花天酒地,醉生梦死。

师追问: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老师:同学们发现了吗,这首诗的第二个句子是一个问句。诗人在问谁?我们该怎么问?就让我一起指着他们的鼻子去问一问!(多次练读“ 西湖歌舞几时休”)中原河山沦陷,遗民泪尽,可在杭州的西湖边朝廷权贵们却还在醉生梦死、花天酒地,早已把中原的老百姓丢到了九霄云外。那么现在,诗人的心情仅仅是悲痛吗?不!是悲愤!

(课件回到一二句)

师引读:因为陆游的爱国,看不祖国的统一,陆游悲伤啊,读——

因为陆游的爱国,想到中原的老百姓,陆游悲痛啊,读——

因为陆游的爱国,想着那些花天酒地的朝廷权贵们,陆游悲愤啊,读——

老师:生命即将结束,但是还没有盼来国家的统一,是悲伤,是悲痛,是悲愤!师引读: 但悲不见,但悲不见,但悲不见——学生:九——州——同。

五.品读三四句,感受“盼之深”

师过 渡:这样的朝廷做不了什 么,但是诗还是放心不下自己的祖国,哪怕只有一丝的希望。

多教学多媒体出 示三四句。

1. 指导读好三四句。

老师: 从这两个句子诗中你感受到了什 么?师板书:盼

你是从哪一个词感受到的?(无忘)

假如你就是陆游,你会怎么样怎么样交待儿女呢?(请学学生朗读,指导读好无忘。)

师引读:这可是我临终时最后的希望啊—— 这可是我仅有的期待啊——

这可是我惟一的牵挂啊——

老师:读着这样的诗句,在你的眼前浮现了一幅怎么样的画面?(生想象临终情景可是陆游还能听到吗?(不能)听不到还要听,盼不到还要盼,这都源于他那一颗拳拳的——爱国之心。

老师:他一再叮嘱儿女——(生齐读三四句。)

他一再叮嘱——(生再齐读三四句)2.链接陆游诗句,加深对诗人爱国之情的体会。

师补充介绍陆游:陆游从小就受到家中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出 示陆游坎坷经历)但他的一生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未变,请看——

多教学多媒体出 示,并引读:

早年他在《夜读兵书》中写道: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

中年他在《枕上》中写道:报国计安出?灭胡心未休。

到了晚年80多岁时他又在《老马行》中写道: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

老师:诗人八十多岁仍然盼望着跨上战马,上阵杀敌!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了什 么?

学生回答: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师板书:爱国至死不渝

3.老师:诗人爱国情怀至死不渝,让我们大家一起发出陆游心中的期盼: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师——告乃翁,告乃翁!生齐——告——乃——翁!

4.此时此刻,你想对诗人陆游说些什 么呢?请用你的笔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生自由说。师相机评价。)

六、回归整体,诵读全诗。

清末梁启超对陆游这样写道:(多教学多媒体出 示)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有一种厚重的催人泪下的情感,叫爱国,有一位伟大的无法不敬仰的诗人,是陆游。让我们带着对陆游的崇敬之情再一次读一读这首诗。

七、七.总结全课

1.在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像陆游一样的爱国主义诗人还有许许多多,有屈原、杜甫、范成大、文天祥……让我们从小立下爱国志,续写新时代的爱国诗篇。

2.播放《满江红》。

八.板书设计:

示 儿

悲 盼

不见九州同 北定中原日

爱国 至死不渝

下载苏教版科学(1下)教案(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教版科学(1下)教案(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苏教第七册美术教案

    苏教第七册美术教案 课题一:贺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各种有特色的贺卡,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审美意识。 2、使学生能够选择身边的各种材料,大胆地高计贺卡,体验绘制的乐趣。 3......

    苏教第八册美术教案(★)

    苏 教 版 第 八 册 美 术 教 学 目 标 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

    四年级苏教美术教案

    四年级苏教美术教案 课题:魔幻的颜色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三原色的知识。苏教美术教案 2、在三原色的相互流动中,观察色彩的变化。 3、训练学生的调色、用色的能力。苏......

    苏教二年级《心理健康》教案(完整版)

    小学二年级《心理健康》教案 第一课 说说我自己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接纳自己。 3.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保......

    苏教二上识字6教案(★)

    识字6 设计者:郑雅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通过网络自主搜集的资料理解词语。 2、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媒体获取资料,能熟练地运用本课中的词串向爸爸妈......

    苏教一年级《心理健康》教案(完整版)

    小学一年级《心理健康》教案 第一课 我上学啦 教学目标: 1.帮助一年级学生认识到上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以及自己身份的变化;了解小学阶段学习与生活的基本要求。 2.引导他们从......

    苏教《史记》选读教案及练习8

    二、 阅读提升 (一)、阅读文字,完成各题。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始终,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

    苏教六年级语文下册螳螂捕蝉教案(范文模版)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螳螂捕蝉。 师:螳螂和蝉两种不同的昆虫,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找出文中写“螳螂捕蝉”故事的内容。二、学生自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