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搭石教学设计与反思
《搭石》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课前准备:制作课件,搜集作者的有关资料。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是搭石? 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过渡:在这美丽的山村,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板书)让我们睁大眼睛发现美、一起来欣赏美,感受美。下面请同学们静静地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使我们感受到美的句子
二、品读2-4自然段,想象画面体会美 1、学生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美丽画面。
2、师:谁想说一说你的发现和感受?,3、生汇报,师相机指导朗读,让学生从朗读中感悟美。(随机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感受心灵美,过渡语略)
(一)句子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师:这句话描写了什么人来走搭石? 生:上了点年岁的人。师:即——生:老人。
(2)师:当她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时,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生答(3)指名读——同桌互读——喜欢这句话的同学站起来读一读吧!师:从朗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谈,师总结为——助人(板书:助人)这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调整搭石,让我们看到家乡老人的善良、纯朴、勤劳、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这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就像一排排搭石。过渡:你还从哪里感受到美?
(二)句子2: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师:指名朗读。刚才是上了点年岁的人来走搭石,现在是——(一行人来走搭石)一行人走搭石有人抢路吗?(没有)动作是怎样的?(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2)理解“协调有序”。
A、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生谈)
B、师(引述):作者写得如此生动,使我们如同身临其境,现在让我们走到那一行人当中去吧。
师: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我——(生:抬起脚来),你呢——(生:紧跟上去);你——(生:抬起脚来),他——(生:紧跟上去);我们——(生:抬起脚来),你们——(生:紧跟上去)„„这就是——(生:协调有序)
C、这一切没有人指挥,但分明有什么在指挥着他们,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生:协调有序师:体会得好。这协调有序的动作美我们可以称为和谐美(板书:和谐)这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3)、这个画面,你还能从哪儿感受到美? 生:我从“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体会到画面的美,我感受到水波和人影都很美。①师:“绰”是生字,它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出示: 绰: A宽;不狭窄B宽裕;富裕C形容姿态柔美 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 生:我认为是“姿态柔美”的意思。
②师:不错。那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想一想。(生描述)
③感情读这两个词语。
④师:真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 ——(点击变成诗的语段,)
每当
上工、下工,一行人
走搭石的时候,动作
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 抬起脚来, 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
画一般的美感。
(4)想象画面,体会意境。
师:这样协调有序的画面,真是让我们久久沉醉,请大家闭上眼睛(播放音乐,范读),你似乎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过渡: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那么两个人面对面走又是怎样的情景呢?用文中的句子来说。抽生读句子
(三)句子3: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1)师: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有抢着过吗?(没有)那他们是怎么做的?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呢?生自由发言。这样的举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概括为:谦让美(板书:谦让美)这份美好的情感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平常的事情。但这平常的小事却感动了我们。你会怎么去读呢?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师:这样让我们感动的事,在作者的家乡随处可见,看来在那里“谦让”已成为一种习惯,这看不见的美撞击着我们的心灵。
过渡:那么如果老人和年轻人一起来过搭石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呢?指名汇报
(四)句子4: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①“理所当然”是什么意思?(本来就应该)换个词语说就是“应该、②课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③读一读。想一想,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美?板书:敬老美
过度:山里的人敬老美,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就像一排排搭石。
三、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1)从 “任人走,任人踏”我们又可以感受到什么呢?(默默无闻、无私奉献)(2)这不仅是搭石所拥有的品质,还是乡亲们美好的品质。小结:其实乡亲们的美好情感还有很多(板书:„„)
四、总结
过渡:在农村山野溪流中,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块,一次次理所当然的搭石,是那么平常,但作者却不熟视无睹,而是用笔从心中流出这么一篇朴实无华的滋润心田的文章,不仅是因为作者仔细观察生活,而更主要是捕捉生活中平凡而精彩的美的事物。刘章说:生活是泥,我是树,生活是水,我是鱼。从平凡的搭石中发现了助人美、和谐美、谦让美和敬老美,罗丹说道:“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平凡的事物,到处都存在着美,大家都以自己的方式展现了美,请大家记住美在身边,美在大家身上,我们每个人都成为美的焦点。老师也找到了美,请看: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妈妈千万次的唠叨。美就在身边,美就是校园中伸手捡纸的弯腰。美就在身边„„
你现在认为什么是美?在我们身边哪里也可以找到美?” 请你带上一双慧眼去找一找,并用笔记录下来。板书设计:
搭 石
助人美 和谐美 谦让美 敬老美。。。。,家乡的一道风景
反思:《搭石》这篇课文结构清晰,课文重点描写了家乡人摆搭石、走搭石的情景,同时反映出家乡人的助人、和谐、谦让、敬老等美好品质。执教了这
节课后使我有了很大的收获。
首先,我基本上能用准确、凝练、简洁的语言,引起学生对文本的好奇,从而也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学生对文本是怎么理解的,是他们自己体验出来的,而不是靠教师的讲解、告诉和琐碎的追问。因此,我在教学中提出的问题简单,只是用引领的方式提出了一个整合性问题“谁想说一说你的发现和感受?”,这和传统的做法不一样,传统的语文教学,总是老师提出几个具体的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教师解读替代了学生的解读,学生是教师的附庸,那样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潜能,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学生也不可能真正的走进文本。问题应该让学生自己读出来。
其次,朱熹认为,读书须要“虚心涵咏,切己体察”。在“一行人走搭石”的板块教学中,我紧扣文本语言,引导反复诵读,体会语言文字的美,欣赏一行人走搭石的协调美。学生缺少走搭石的经历时,我采用引读、对读、表演读、变成诗歌的形式读读等多种方式的诵读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协调有序”,切身体会到“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的节奏美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默契。处理好 “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等重点词语,它们是文章的关键语句,这些词语也是最能体现人性美的点睛之笔,必须要做到“咬文嚼字”,不仅要理解字面的含义,还要透过字面理解引申义,以及把这个词放在整体的语境中,联系上下文去体验,并且还要注意用好这个词。理解、积累、体验、运用是语文词语教学的基本要义。我在此环节的处理时没有停留在词语教学的表面,而是做到了通过抓住关键词,让学生体验到人性的真、善、美,把词语教学和生活感受密切的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仿佛置身与诗情画意的美景中。
第三、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本节课的末尾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让学生真真切切地到现实生活中去寻找美,感悟美。让学生们真切的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不过我在教学本课时,开课时的思路感觉教师牵引学生的过多,后半节较为清晰,这就说明我缺乏课堂教学的随机性和灵活性。在以后的教育事业中还需多锤炼、多反思争取更大的进步。
第二篇:《搭石》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的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教学目标】
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挂图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提问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21课《搭石》,(板书)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从课文当中知道什么?(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作用?在什么地方搭石头?为什么要搭石头?……)
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出几个主要问题并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你们很会思考,也很会提问题。我想这些问题在课文内容中都有答案,只要大家读熟课文、读懂课文,这些疑问都能解决,明白了吗?下面,同学们就开始自由的大声读课文,注意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咱们看一看在文中出现的一些词语,谁会读?(指名领读)把词变成字还会读吗?谁来试一下?
(指明读、齐读。)
2、读得都不错,看来大家的识字能力都很强,那课文能读好吗?咱们来检查一下!
(指5名同学读。)
3、课文读完了,大家听得非常认真,能不能评价一下?你觉得哪个地方读得特别好?哪里还需要提醒一下?
(学生评价。)
4、书读到这里,前面提到的问题能解决了吗?谁来说说你能解决哪个问题?
(学生解决,教师擦掉已解决问题。)
四、精读课文,研读品味,发现“美”,感受“美”
1、同学们,老师发现你们很会读书,很会思考问题,刚才的问题都解决得非常好。搭石不过是方方正正的、二尺间隔摆放的天然石块,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石块呢?大家读课文2、3、4自然段,把特别能打动你的句子画下来,然后想一想哪些地方打动你?
(学生边读边勾画。)
3、谁来把感动你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
4、这么多打动你的地方,都少不了谁?(搭石)难怪作者说这普普通通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书读到这里,你能说说这是一道怎样的风景吗?(学生畅所欲言)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板书: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是什么?(板书:用心)下面,用我们的心再次走进由搭石构成的风景,好好的体会这风景里饱含的美!
5、请同学们默读2~4自然段,画出你感受到美的句子,并简单的写出自己的感受。
6、一边读一边理解这也是读书的好方法。谁来说一说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美:
(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受。)
⑴ “上了点年纪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招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从这几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美?(为他人着想)为他人着想是一种美,谁能读出这种美?(一名学生读)老师听到这位同学在读“无论、只要、一定”这些词语时,都加重了语气,我们在读的时候还应该把那些词语读得重一点,更能体会到为他人着想的这种美。(学生说,)谁再来读一读,争取读得比刚才好?
(指生读、齐读。)
⑵ 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美: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的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① 你感受到了什么美?
(风景美、音乐、动作协调。)
② 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美丽的画面。
(老师范读。)
③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让我们感受了动作的协调美;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让我们感受到了节奏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让我们感受到了风景美。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这一段美美的读一遍。
(学生自己读、指名读,齐读。)
⑶ 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美?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收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被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① 你感受到了什么美?
(学生说:互相谦让,尊敬老人。)
② 尊敬老人也是一种美,你在平日里做过帮助老人、尊敬老人的事吗?
(找一两个学生说。)
③ 你在帮老人做事时,你想过得到别人的表扬了吗?你们也像这个村子里的人,把尊敬老人看成是平常事,是理所当然的事。
④ 你们自己读一读,把感受的美读出来。
(学生自读、指一名学生读。)
7、读到这里,你觉得搭石在你的心中还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块吗?
(学生说。)
搭石虽然还是那块普普通通的石块,但是它默默无闻,任人走,人任踏,不仅仅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接着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人任踏,它们连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连接着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请同学们饱含赞美之情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课后延伸,拓展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用我们的心灵在平凡的搭石这一事物中感受到了什么?(美)也在乡亲们平平常常的小事中感受到了(美)。我想问问同学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有没有像搭石这样普通的事?你发现了吗?
(学生说。)
小练笔:这么多普普通通的事都能感受到他们中间有美,我们不能一一都说出来,那就把它们写下来吧!
【板书设计】
用心
21搭石
美
【课后反思】
《搭石》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二十一课课文。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这节课我主要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针对这一课的教学效果,我的课堂反思如下:
1、课堂的调控上不够灵活,不能很好的驾驭整堂课。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多反思,多听课,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
2、讲课的语调平缓,没有及时准确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的积极性不够高。
3、课准备得太仓促,心理上还是较为紧张,底气不足,很多设计好的环节没有把握好,一带而过,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
4、课文最后一句话“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这句话揭示了本文的中心,没有很好地让学生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学生在感悟后应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进行表达。
整体感觉教学设计还应多一些预设,课堂语言再自然些,这样课堂会更生动。作为一名年轻的老师我还应该学会聆听孩子的心理,这样的课堂才是最美,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多吸取丰富的教学经验,升华自己的情感。
这堂课肯定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提出你们宝贵的建议。再次谢谢大家!
第三篇:搭石教学设计及反思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家乡人们摆搭石、走搭石这些非常平常的镜头,歌颂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字里行间充满了人性美。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1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
2.抓住家乡人摆搭石、走搭石的画面,感受家乡人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体会课文中蕴含着的美。4.学会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5.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自始至终以读为主线,通过说、读、评不同层次的学习活动,抓住四幅画面,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课文内容,在不断的品读中,突破重难点,揭示文本内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乡亲们无私奉献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德,激发学生善良的人性美。学习重点和难点:
通过反复朗读,感受平凡事物中的美。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小事让我们感受到美的。教法:引导法、读悟法、情景法 学法:讨论法、读悟结合法 教学准备:幻灯片、音乐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情境导课。
1.听写词语,同桌互判,纠正改错。
师:请同学们准备好听写本,开始听写,注意坐姿(每词读两遍)懒惰
俗语
联结
平衡 清波漾漾
理所当然
师:对照大屏幕同桌互批,看看全对的同学是否字写的美观,错的同学在下面改一个,完成的同学就请你骄傲的坐直。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大屏幕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
——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音乐起)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请同学们大声齐读课题
生齐读:搭石——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103页,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你认为美的画面,在你感受深刻的地方做批注
二、自主读文,勾画体会。
1.根据要求自主读文,勾画喜欢的画面,简单批注体会。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提醒同学们保持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 2.同桌交流学习成果。
三、交流感悟,体会情感。
1、理解搭石:
师:谁来汇报?(预设:学生会对很多句子进行汇报,在汇报时引导学生从理解“搭石”开始)
师:刚才同学们读课文很认真,你知道了什么是搭石吗?谁用课文的句子来说说。
生: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以后,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
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 石。
师:你找得真准,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生: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大屏幕出示此句)师:“绾”是个生字,什么意思呢? 生:卷起来的意思。师: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 生1:脱鞋绾裤 师:人们收工就必须 ——
生2:脱鞋绾裤 师:人们赶集就必须 ——生 3:脱鞋绾裤 师:人们访友就必须 ——
生4:脱鞋绾裤。
师: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 ——
生齐:脱鞋绾裤
师: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觉得总要脱鞋绾裤,家乡的人过小溪就很不方便。生2:我认为会很辛苦。生3:还会很麻烦。
师: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那还大多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
就必须搭石过小溪了。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
(生齐读“进入秋天,„„,这就是搭石”)2.学习第二自然段。谁再来说说你认为特别美的画面 师:继续汇报,句子对比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上了点年岁的人,怎样急着赶路,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
师: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吗?(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无论怎样、只要、一定、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体会家乡人们的勤劳,老人的善良,及家乡人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指导朗读、感悟写法)师:这个句子打动了你?为什么?
生:我觉得这个老人非常善良。
师:请你读一读。
生:你非常细心地体会到了老人的善良。但你的朗读还没有传达出你的感受。谁能再来读读这个句子,把你体会到的感情通过词语的重读表达出来?自己先练练。
师:谁愿意来试试?(指两名同学读)老师发现了,你们把这些词重读了,(多媒体闪烁重读的词,“无论、只要、一定、再在、直到”),同学们观察一下:这都是些什么词?
生:关联词。
师:作者一连用了几个关联词,把老人摆搭石的动作连接起来,使文章顺畅自然,条理清晰。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看看这一次读完,你还能体会到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生:(自由读)我还体会到了这是一个勤劳的老人。因为他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就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生1读。
师评价:从你的朗读中,我仿佛看到他正在整好的搭石上来回走动,细心察看的样子。
师:大家一齐来读一读。生:我从第二段中感受到老人很善良。生:我从第二段中感受到老人愿为别人着想。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读读这段话,想想这位老人心里会想些什么?待会老师要进行采访。(生读)全班读
师:从这些老人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美? 生:这是一种为别人着想的心灵美。
师小结:这样的一幅赶路老人整搭石的画面,也构成了(指板书)——(生接读)家乡的一道风景。师:除了这些。还有能体现美的画面吗?
生:我觉得他还是个做事认真的老人。因为他把合适的石头搭上后,还要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师(模拟采访):这位大叔,您今年高寿啊? 生:70了。师:您这么急着赶路,一定有什么急事吧? 生:对呀,我要赶早班车上街。
师:我看到您刚才已经从搭石上过去了,怎么又回来了呢? 生:我发现这块石头有点摇晃,别人踩了有可能摔跤。师:我还发现您在这块搭石上踏了几个来回,您这是—— 生:这样做可以踏平稳些,我也就放心了。
师:是啊!正是这个小心的踏,踏了几个来回的踏,踏了又踏的踏,踏出这位老人的善良,你能把这种形象读出来吗?
师:看见上了年岁的老人如此善良,你觉得中年人会怎样做呢?青年人呢?那,像我们这样大的孩子呢? 师(引读):一身风霜的中年人——
生: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师(引读):满脸焦急的青年人——
生: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师(引读):背着书包的小孩子——
生: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师:这真是——淳朴乡风,代代相传啊!师:所以作者深情地写道—— 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师:这是一道写满善良的风景。
师:是啊,这真是个勤劳、善良、做事认真的老人。老人的行为就象一幅画,的确让我们感觉到了美!
课件出示: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学生齐读,深化主题,体会情感)3.第三自然段
师:是啊,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家乡的人们是怎样走搭石的呢?
你还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感觉到了美? 学生汇报,大屏幕出示第三自然段。师:大家都来读一读,自由读
师:谁来说一说人们是怎样走搭石的呢?(学生汇报,大屏幕出示: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引导学生抓住“协调有序”“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理解感悟家乡人们走搭石美丽的画面,指导朗读)
师:你们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
生:我觉得它的声音很美。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生:我觉得它的景色很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绰”是生字,课前大家查了字典吗?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
生:我认为是“姿态柔美”的意思。
师:还有什么美?
生:我觉的人们走的动作也很美:他们的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师: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
师:你真棒。协调有序就是——(全班读)现在,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指一组学生: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
师引读:
师: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
师:让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这边两组走前面,这边两组走后面。
(速度渐快,引读三遍。)
师: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 师: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指一组学生: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师:
(指这组问)你们现在走在哪?
生:搭石上。
师:不好走啊,走得不好要掉进水里,有信心吗?生:有。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 生1: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2:紧跟上去
师:(速度渐快)前面的—— 生3: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4:紧跟上去
师:(速度再渐快)前面的—— 生5: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6:紧跟上去
师: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 生齐:轻快的音乐。师:像—— 生齐:轻快的音乐。师:让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这边两组走前面,这边两组走后面。师:前面的—— 生(组1):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组2):紧跟上去(速度渐快,引读三遍)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生摇头)对,其实又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生:协调有序
师:原来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生:协调有序
师:体会得好。你们还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呢?(引导学生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画面美)
师:真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点击变成诗的
语段,音乐起)你能动情地读一读吗?
每当 上工 下工 一行人 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 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 抬起脚来 后面的 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 画一般的美感
师:谁来读?读出诗一般的韵律美。来,咱们推荐一位同学吧。(全班同学推荐一生读,生读,台下热烈的掌声)
师:同学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 看到这样的情景,读 ——(生齐读)
师: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数,一天走上62 道,一共踏过了166400多道搭石啊,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读(诗变回文中的语段)——(生再次融情朗读)
师:是呀,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指板书)—— 生:一道风景
3.第四自然段
师: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谁来读读文中的句子?
生:读“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
师:能谈谈你对这幅画面的感受吗? 生:我觉得家乡的人能够互相地谦让。
师:好一个谦让,你读懂了文字里含着的美。男同学,一起感受这份美。
(男生齐读“如果有两个人„„”)
师:那么“青年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生:读“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 当然的事。”
师:这个句子读一遍是不够的。你们再读读,读着读着,有的词语会让你的心头轻轻一
颤,你就抓住它,多读几遍。(生自由地读几遍)师:哪个词语打动了你?(引导学生理解:“理所当然”)
生1:“理所当然”打动了我,家乡的人觉得是应该这么做的。师:你有你的读书体会,还有其他的吗?
生2:我觉得“伏”字打动了我。师:现在我是那位老人,谁来做年轻人?请个小伙子。(一男生上台)师:请你做做“伏”的动作(男生深深地弯下身子)
师:(手搭生的肩)你真是年轻人的知音,这样,老人就能轻而易举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师:(扶起年轻人)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 生:不需要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们家乡的人都习以为常了,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师:多好的年轻人,(问另一位同学)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 生:不会 师:为什么?
生: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哪,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指课件文字)—— 生齐: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 师:因为(指课件文字)—— 生: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 生: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 师:因为——
生: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透过这个“伏”字,你看出了什么? 生:尊老爱幼
师:是尊老还是爱幼呢? 生:敬老
师:你们的这份美好情感也是(指板书)—— 生: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透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又看出了什么? 生1:我觉得家乡的人一代一代都是这么做的。生2:家乡的人十分地谦让,十分地淳朴
师:我注意到你的发言中有两个“十分”,那也就是说,这已经积淀成山村淳朴的乡风、民风。景美情更美,这更是家乡的—— 生:一道风景
师:理所当然,源于家乡人的心灵美,(指板书)正因为家乡人们的心灵美,所以搭石(指板书)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看到这一道道风景,一幕幕动人的画面,你觉得作者仅仅是在写搭石、赞搭石吗?他还赞美了—— 生1:还赞美了家乡人为别人着想的美德。师:还赞美——
生2:还赞美家乡人互相谦让的美德。师:还赞美——
生3:还赞美了年轻人尊老的美德。
师:所以作者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出示句子,师生齐读)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家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师:作者家乡那儿的风景很美,那里人的心灵更美。(板书画心)作者在写搭石,赞搭石,其实是在赞美像搭石一样,默默无闻的山里人。谁想来深情地赞美这些纯朴的山里人? 师:你来赞—— 生1读 生2读 生3读
全班齐读: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师:同学们,一块搭石,就是一曲善良的歌,曲调优美;一块搭石,就是一段谐调的舞,姿态婀娜;一块搭石,就是一首谦让的诗,娓娓动听;一块搭石,就是一幅尊老的画,赏心悦目。
四、拓展延伸,仿写小诗。
1.配乐读诗。
2.仿写小诗,发现身边的美。
五、作业
在仿写小诗的基础上,完成课后小练笔。
《搭石》教学反思
今天,我和孩子们一块学习了《搭石》一课。
现回顾课堂,自我反思如下:
一、从教学设计看
一部电影如果没有一本好的剧本,即使演员多么靓丽,服装多么华丽,也俘获不了观众的心。而好的剧本靠灵魂来支撑。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正如一本好的剧本,设计的完成靠的是理念的支撑,理念即灵魂。
1、主线鲜明
新课程提倡“以读为本”,本教学设计,读书的形式多样,层次也不同,整堂课以读为主,以读促悟。语文课需要多读,但以怎样的形式读?又该围绕怎样一条主线来读?这才是最关键的。这条主线其实也就是整堂课的灵魂。在本教学设计中,我以“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为主线,在学生对课文中的每一个场景有所感悟的时候,就回归到这一句话,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感悟,并用此贯穿始终。
2、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允许个性化表达。
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回顾自己的课堂,我让学生自己朗读,圈点批注,让学生自读自悟,全班交流,做到了尊重个体照顾全体,给了学生展示自己独特感受的机会。
二、从课堂完成看
1、课堂评价语缺乏激情。
精彩的课堂评价语是一门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艺术,它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和口语技巧。
回顾我的课堂,评价语虽然不少,但自认为缺乏激励性,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起到太大作用,主要原因应该是自身心理素质不太好,紧张导致语言不流利。在今后的课堂上应通过及时的评价语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的评价语才是有助于课堂,有助于学生的。
2、做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设计中原本设计的是“说说身边的美”这个拓展环节,原计划我只安排了“说一说”,可是,想到公开课的课堂总是充满了变数,所以在这个环节中,我担心学生因过于紧张而陷入冷场,所以调整了设计,让学生把身边的美写一写,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写得特别好,随即又让他们把自己写的读一读,这样就给了学生充足的思考机会,防止了学生人云亦云,千篇一律,符合标准中教学建议指出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反思是进步的阶梯,是进步的重要途径。记录以上反思,以求个人进步,更期得到同仁们的交流、指点。
第四篇:《搭石》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搭石》教学设计
执教者 赵 苗
教材分析:
《搭石》是人教版语文《课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以“爱”为主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那幅和谐的画面在第一时间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搭石》这篇文章截取了农村生活中几个非常平凡的片段,但平凡中透出了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令人感到情致淳厚。文中有看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在学习中师生交流,可以解决疑惑,完善认识,升华感情。教学理念: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同时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将“读”贯穿始终,引导学生读中感悟、以读悟情、以读代讲的教学目的。力求抓住重点段落、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读文、品析语句,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在充分挖掘文本内涵时,多角度地拓展学生的认识空间、审美空间、激活阅读思维,实现语言、情景和精神的和谐共鸣,提升情感的价值。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教学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景,导如课文: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以公园的“搭石”引入对课文中“搭石”含义的探讨。
2.寻找“搭石之美”:让学生浏览全文,划出“美”的语句,反复朗读体会,想象画面。
3.欣赏“人性之美”:全班谈论交流,欣赏文中流淌着的和谐美和人性美。4.发现“生活之美”:体会作者于小事中发现美的方法,找寻生活中的“美”。教学重点和难点: 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自然美和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2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教学突破:
以“寻找美”通领全文,以“欣赏美”感知全文,以“发现美”延伸课文,将“美”作为这篇课文的主线,贯穿教学始终。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电脑轻音乐钢琴曲《秋日私语》 学生准备:观察生活中美好的人与事。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初读感知,解读“搭石”,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 播放轻音乐钢琴曲《秋日私语》,当音乐放了一段时间以后,教师在音乐中切入导语:同学们,你们在公园里玩耍的时候,有没有踩 着水上的石头过河的经历?
让有过此类经历的学生谈谈他们的体会。
2. 师:当大家在潺潺的流水中踏着石头过河的时候,心里通常是觉 得有趣好玩。是呀!公园里设置这一景观就是想给游客带来乐趣,这 些石头的作用就是供游人踩着玩的。可是,在有些地方,它们却有着 另外的作用,大家想跟着老师一起了解吗?
学生齐答:想
3.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并结合插图,思考,什么是搭石? 搭石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
学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4. 师:同学们,你们谁知道什么是搭石吗?用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指名读,出示句子。
5.师: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是怎么样过溪的?绾是什么意思? 能做一下动作吗?
引读:人们出门工作,必须„„
人们走亲访友,必须„„
那么,你体会到家乡人们的生活怎么样?(麻烦、累)
可那些是夏天,到了秋天,人们必须依靠搭石过河,再齐读课文写“搭石”的句子。
6.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用一两个词或一句话概括 生1:方便
生2:不仅方便,而且增加了邻里友谊。生3: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是的,小小的搭石,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线。板书:(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线。)说明:
教学伊始,一曲轻音乐:钢琴曲《秋日私语》萦绕于教室之间,为课堂奠定了“和谐”的基调;让学生通过自己默读课文,用笔划的形式来阐解释“搭石”的含义,一方面可让学生对“搭石”形成直接印象,另一方面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寻找“搭石”美,积累语言。师:请大家仔细仔细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你感到课文中都流淌着怎样的美呢?请将你觉得美的句子划出来。学生轻声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美丽的画面。先在全班朗读,然后大家一起读。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每句的大概意思,为后面的详细讲解做准备:
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让人们从上面踏过; 如果别处有石头,唯独这处没有,人们便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会停下来及时调整,直到满意才肯离去; 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轻波荡漾荡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
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互相谦让,闲话家常; 要是谁偶遇老人,会伏下身子,背老人过溪; …… 说明:
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同时也进行了语言的积累。三 欣赏“人性美”体会情感。
师:先前我们已经找出了文中美的词句,大家在体验诉说这些美的画面时,大脑里面已经生成了丰富的人物形象。接下来我们就具体去品读这些美词美句美景和美丽的人性。
师: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体现了哪些美呢?请大家细细品读,用心感受。
学生自读自悟,想象画面,畅想感受。从这一句可以看出,人们搭石是一种自觉自发的行为。并且是挑选了“平整方正”石头,可以感受到人们的乐于助人之美和奉献之美。学生也可能有其他的感触,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在交流中领悟。
板书:奉献美,助人为乐美。。
反馈:通过读文,你觉得哪幅画面给你的感觉最美?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3.什么叫“协调有序”?课文中哪里体现了动作是协调有序的? 就让我们一起加入走搭石的行列中。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分组读)
引读:踏踏的声音,像„„
师:没有人踩脚,也没有人落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
师:这一道风景既像画,又像小诗,谁能读出诗一样的韵律美?。
指名读,齐读。
师: 听着同学们的朗读,我感觉这好像是一个清早,晨雾还没有散去,人们便早早地出工了,走在这搭石上,没有人说话,只有这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也许这是一个黄昏,夕阳洒下了它最后一缕光辉,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回来了,一路欢歌笑语,身体是疲惫的,脚步却是轻快的“踏踏”声,在这一块块搭石上,他们配合得是那么默契,这何尝不是一道美丽的风景,难怪作者会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4.这一行人走出了音乐美,的确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一行人走是风景,那么两个人面对面走又是怎么样的呢?
找到相应的句子。指名读。你体会到了什么?(互相帮助,心灵很美,是一种互相谦让的美)
让我们再来一起感受一下这种美吧!齐读。
5.假如碰上青年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么样的情景呢?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6.句子中的那个词语打动了你?(伏、理所当然)什么叫“理所当然”? “人们都把哪些事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生活中哪些事是理所当然的?
过了溪后,年轻人需要老人向他道谢吗?(不需要)为什么?(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听了你们的回答,我想这个老人年轻的时候一定也伏下身子帮助过别人,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当这个年青人老了的时候,也必然会有人去背他,因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透过这个词语,你感受到了什么?
你们的情感,也是家乡的_________________。
是只有这一代人会这样做吗?透过一代又一代的理所当然,你又体会到什么? 那是淳朴的乡风和淳朴的民风,这更是家乡的___________ 想象拓展,补充画面,提炼情感: 谈话,指导想象:
假如——还有哪些假如呢?小小的搭石上,还有哪些感动我们的画面吗? 小小的搭石,演绎着人间的真情。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就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遇到残疾人来走搭石„„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假如(碰上怀抱着宝宝的妈妈„„
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假如(遇到孩子上学来走搭石„„
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假如(„„)
7.小结,指导朗读:
是的,一块块普通的搭石,演绎着山里人特有的的淳朴、善良、谦让和敬老,也深深地敲击着我们的心灵!来,让我们把心中的这份感动,通过朗读告诉大家。
师:引读: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 8.小结,回扣中心句:
是啊,正是这一幕幕熟悉而感人的画面,传递着乡民们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也让——(齐读:“这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说明:
“美”是永恒的主题。学生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四
拓展延伸发现美
1、谈话:课文学到现在,你觉得这搭石还是普通的石头吗?那它是什么?
2、多媒体课件展示文章结尾段: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3、透过这一排排搭石,你感受到了什么?
(一块块,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任人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这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一排排搭石,象征着村民们一颗颗善良的心、是传递村民们情感的桥梁、更是家乡人无私奉献精神写照„„)
4、反复的朗读结尾段,提升情感,再度回读中心句:“搭石,构成 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五、延伸实践,发现生活中的美:
1、是的,真情是明媚的阳光,它给人以温暖;真情是盛开的鲜花,它给人以芳香;真情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真情更是熊熊的火炬,它点燃生命的希望。同学们,美文《搭石》让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读了这一篇不起文章,老师有一个感触,那就是“美无,处不在”,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世界上何处没有美呢?本文的作者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才会写出如此优美的文章。你们从中有什么启发?现在你们对美是不是有了更新的认识?在我们的身边哪里也可以找到美呢? 3
组织学生以“寻找生活中的美”为主题展开讨论交流,各抒己见,说说自己生活中的各种形式的美。板书设计
《搭石》板书设计
秋凉在即„„.让人们从上面踏过;——奉献美,助人为乐美。如果别人有石头„„人们便会谴责这里的人们懒惰;——朴实美。急着赶路的老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勤劳美。行人走搭石„..充满了诗情画意;——和谐美。如果两个人同时走过溪„„闲话家常;——谦让美。要是谁偶遇到老人„„背老人过溪;——尊老美。
一排排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心灵美,友善美,自然美,团结美,善良美„
教
学
设
计
教师: 赵 苗 单位:马召镇知行小学
课题: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搭石》时间:2013.12.9
第五篇:《搭石》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
21、《搭石》教学设计
小金县营盘小学
李云茜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潺潺流水声)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音乐起)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二、破疑入题、感知内容
(一)认识搭石寻找美
1、请同学们翻开书103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听明白了吗?(生自由读课文3分多钟)
2、刚才同学们读课文很认真,你知道了什么是搭石吗?谁用课文的句子来说说。
3、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
4、“绾”是个生字,什么意思呢?(卷起来)
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收工就
必须——?赶集就必须——?访友就必须——?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生齐:脱鞋绾裤)
5、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那还大多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
6、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7、你们说得都不错,和作家刘章爷爷的心是相通的,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有一句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8、请大家静静地默读2-4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生静静地默读、圈划,2分多钟)
(二)重点精读品味美
1、重点句:“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师点击课件出示“每当……的美感”这段话)。这儿还有几个词语,谁再读一遍?(“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变红)男生来读读。(男生读、女生读)
2、你们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抓重点词语体会:“协调有序”)追问: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联系下文理解: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生1:抬起脚来;后面的——生2:紧跟上去;速度渐快,生
3、生
4、生
5、生6与老师合作轮读)师: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
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生齐:轻快的音乐)
3、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生摇头)对,其实又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生:协调有序)
4、用抓重点词语的方法,你们还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呢?(“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理解词语意思。
5、那么“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训练品读句子)
6、(情境引读)同学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读——(生齐读)
(情境引读)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数,一天走上62道,一共踏过了166400多道搭石啊,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读——(生再次融情朗读)
师小结:是呀,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指板书)——(生:一道风景)
(三)扣词激情升华美
1、那么“青年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反复地读,哪个词语打动了你?(是的,每个同学都有自己不同的读书体验。我们先来看看“伏”,“伏”是什么意思?)
2、现在我是那位老人,谁来做年轻人?请个小伙子。(一男生上台深深地弯下身子)
3、(老人扶起年轻人)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为什么?
4、多好的年轻人,(问另一位同学)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为什么?
5、听了同学们的回答,我在想,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生齐: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因为——(生: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生:其他的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因为——(生: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6、透过这个“伏”字,你看出了什么?
7、师总结:你们的这份美好情感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透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又看出了什么?(景美情更美,这更是家乡的——一道风景);让我们捧起书,读课文的3、4自然段,再次去感受走搭石的美。
三、小练笔
展开你们的想象,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呀,假如怀里抱着宝宝的妈妈来走搭石——假如胆小的孩子来走搭石——„„
还有很多的假如……假如……,搭石,家乡的这道风景,会永远地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齐说:心头)
21、《搭石》教学反思
《搭石》是一篇阅读课文,文章语言朴实。全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本文通过截取了农村生活中的几个非常平凡的镜头,但是平凡中透出的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
在设计教学时,我抓住“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个中心,重点放在“美”当中,有情景的“美”,有心灵的“美”,有能想象的到的“画面美”,有需要我们自己去感悟的“心灵美”,通过寻找“美”,感受家乡人民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
总体上说,本节课基本达到了预想的效果,完成了教学目标,起到了培养学生语感,发展学生思维,训练学生语言,激励学生发现美的目的。课堂上,师生能共创一个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我认为自己在本课的教学中有几点成功之处:
1、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本课我紧紧围绕“文中哪些词句能让你感受到美”这一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学生充分感知的情况下,点面结合引导学生理解摆搭石的乡亲们都是一心为别人着想,老人只是举的一个例子。想象一行人过搭石时动作的美、声音的美、画面的美。想象两个人和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时的情景,让学生说说,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示出来。
2、通过想像,感受美。
在品读感悟的教学环节中,引导孩子们通过对搭石人神态、心理
活动、动作的想象,以及来走搭石人的假设,将摆搭石、走搭石的过程搬上了课堂,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学生更好地体会乡亲们的美好品德。尤其是假设句的训练。我设计了“假如 „„ 总要„„”这一课文中的句式说身边的美,进行说写练习。这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语言内化与表达,还使小空间瞬间变成了乡村大世界,各色各样的特殊人群都来了:胆小的孩子,第一次走搭石的外乡人,抱着孩子的妇女,手拄拐杖的老伯„„孩子们通过想象,想尽各种方法去帮助那些过搭石需要帮助的人。这样的设计,引领着孩子们在课堂里畅谈,感受着人间温情。
3、抓住“延伸点”,书写平凡小事的美,拓宽学生的语文学习.《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因此要让学生开阔视野,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在拓展这一环节,我让四人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美的小事,并作汇报。孩子们争先恐后地简述了身边美的小事,并畅谈自己的感受。学生更广、更深地体会身边的美事,感受人间的真情。
4、孩子的学习热情高,小组交流、汇报有序,合作学习有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讨论交流,互相启发、补充,加深理解与感受。在合作性的学习过程中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与感悟落在实处,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教学,永远是一项充满遗憾的艺术。虽然在预设时考虑周全,但
在实施过程中未必能达到预期效果。一堂课下来,静心思索,感觉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不足:
1、在课堂上,个别地方有点走过场,如:对词语“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协调有序”等词语的理解引导不到位。学生体会不到“和谐美”而体会出“谦让美”。
2、生本课堂中,学生应读中感悟,感悟中读。学语文的重点应放在读中,但是教学中朗读的时间太少。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若能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地读,学生能更充分地接触文本,在阅读中感悟美、欣赏美,更好地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3、本课教学中忽视了写作方法的指导,没有为“学生写生活中的美”做好铺垫。
其实,教学中暴露出得问题还有很多很多。这些都充分说明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技巧、教学机智、把握教材处理教材、组织教学等方面的能力十分欠缺。在今后教学中,我要更加努力学习,总结与反思,使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