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片断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片断设计
一、引入
1、上课以前老师来做个调查,在家里时常得到父母表扬的同学有哪些,请举一下手好吗?
(老师数一下。)
同时有被父母批评的同学又有哪些呢?请举一下手好吗?
(老师又数一下。)
父母在表扬你的时候会怎么说?
生说。
在批评你的时候又会说些什么?
生说。
2、今天,我们一起走进19课去认识一个叫巴迪的小朋友,他也和你们有着相似的经历,我们去看看他是怎样面对父母的表扬和批评的。
二、新授课
1、师导:赞美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我们的巴迪自然也希望得到赞美,如他所愿,当妈妈看到他写的第一首诗时,对他说(生接:精彩极了,师板书)。
巴迪听到母亲的赞扬时是怎么表现的呢。同学们,用笔勾出相关句子来好吗?
(教师巡视并表扬和鼓励学生勾画的情况。)
(评价:勾画得多认真呀,横线多直呀,态度多认真呀。勾画的都是些关键的句子,多好呀。)
2、有谁把你勾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呢?
(读所有勾的句子,如不完整应该请同学补充。)
课件展示,学生齐读。
3、通过句子,你能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呢?自己读一读,然后告诉大家好吗?
a、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诗确实是我写的。
(1)师评:很聪明。你知道腼腆是什么意思吗?
(不好意思,有点害羞的样子。)
(2)当腼腆和得意扬扬在一起的时候会是怎样的呢?你能带给大家这种感受吗?个别读。
生读。
(3)师评:他读得像吗?大家有感受到他的“既腼腆又得意扬扬”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作者“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的心情吧。齐读。
(4)师评:同学们读得太好了。
b、“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我红着脸问道。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
(1)师评:他也是从课文中找到关键词语来回答的,不错。你能理解一下迫不及待的意思吗?
(急切,希望早点见到父亲。)
(2)可是此时作者是有点迫不及待,而且还红着脸,你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吗?你能通过你的朗读带给大家这种心情吗?
(3)大家感受到了吗?(感受到就表扬,感受不到学生就评价)说得真不错,那么你能带给大家这种感受吗?个别读。
读后,问:你们感受到了吗?齐读。
师评:朗读得真不错。
c、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画上了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1)师:你能通过朗读带给大家这种心情吗?
生读。
(2)师评:读得真不错,老师注意到了,你在朗读时关注到了一些重点词语,能说说你的理解吗?你们感受到了作者的心情吗?我们一起来读读。
d、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
师:你能通过朗读带给我们作者当时的感受吗?
生读。
师:注意,这是三个句子,作者连用了三个句号。你能感受到点什么呢?再读这几个句子,呆会儿我再请同学起来读。
生再读。
4、师总结:刚才我们通过朗读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感受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读读,你还能体会到点什么呢?
生答。
5、师导:来,我们再一起读读这些文字,体会我内心的变化。
师引读:当母亲念着我第一首诗作出了“精彩极了”的评价时,(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诗确实是我写的。)我被妈妈都夸得不好意思了,我有点迫不及待,更想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于是,我红着脸问母亲:(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母亲摸着我的脑袋告诉我父亲晚上七点钟回来,于是(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画上了一圈花边。)时间过得真慢呀,(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我想,他一定会(比母亲更加赞赏我这首精彩的诗。)
6、师导:我那么迫不及待地想见到父亲,可是我焦急地等待到的确是这么一句话(生接:糟糕透了)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呢?我们在书中找一找巴迪的反应。自由地勾画出来,自己读一读。
a、“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b、“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痛哭起来。”
(1)师:自由读读这两句话,你从中体会到巴迪什么样的心情呢?
生个别说。
(2)师:你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巴迪此时的心情吗?
生个别读。
(3)师:大家感受到了吗?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体会体会。
齐读。
(4)师:巴迪伤心、难过、委屈,心里有许多话都说不出来,只有通过失声痛哭来发泄内心的情感,那么此时他会想些什么呢?他会哭诉什么呢?
生答。
三、设置悬念
师小结:年幼的我对父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不能理解,但在“我”长大后,又是怎样看待父母的评价的呢?下节课将继续探讨课文。
第二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1
【课程目标】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感悟作者对父母的评价的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
对父母两种截然相反的爱的理解。
【课前准备】
1、课件。
2、收集描写“父爱”或“母爱”的文章。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引趣
1、出示课题。
2、你们知道这个课题为什么要加引号吗?
3、父母为什么会说出如此截然相反的话的?
4、“我”又是怎样看待的?这些问题,我们通过阅读课文一定会得到答案。
二、初读尝试,整体感知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根据阅读要求自由阅读课文。
要求:找出文中的“我”在不同时期思想、行为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2、交流。
相机板书:
腼腆而得意 受不了痛哭
一直写作 学着修改
体会到幸运
三、再读品味,合作探究
作者的思想行为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呢?
请大家自主读书,写出体会,合作学习,分组讨论、交流,也可提出疑难之处。
如果小组内仍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共同讨论。
四、精读体会,深刻感悟
你们认为课文中最难理解的是哪些段落?
课件出示: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的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是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头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自由读,认真体会,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探讨,你们能把自己的理解体会通过读表达出来吗?
小结:
刚才有的同学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了这一段话,有的通过感情朗读来体会,这都是很好的理解课文的方法。
这段话你喜欢吗?试着把它背下来。
五、个性飞扬,升华认识
学了这篇课文以后,大家有怎样的.收获呢?
老师的体会是:在生活的海洋里,我们要做清醒的舵手,不因赞扬或批评而偏离航道。
你们能学着老师的样子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吗?
同学交流。你最想把这句话送给谁?
你们能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吗?
六、展思维,课外延伸
1、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和父母交流。
2、课后找一找描写“父爱”或“母爱”的文章,读一读。
【板书设计】
爱
腼腆而得意 受不了痛哭
一直写作 学着修改
体会到幸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体会“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爱,能够说出自己的理解。
2.读中体会作者用语言描写展开故事情节,表现父母之爱的写法,说出提示语的不同位置,感受作者言语的变化与生动;说出作者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的好处,体会作者言语的形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背诵结尾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提前板书)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大家齐读课题。
生读书。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字词,对文章进行了整体感知,下面我们先回忆一下,谁能用上我们学到的一些新词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生:文中的我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一首诗,母亲说精彩极了,父亲说糟糕透了,长大后,我认识到这两个极端的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教师板书“爱”)
师:作者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写的,谁说说文章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
生:先写了童年的故事,然后写了后来的认识。
二、认定目标
师:作者长大后感悟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爱。这句话出现在文章哪个地方?
生:结尾。
师:打开书,画出这句话。
生圈画。
师指生读,齐读。
师:同学们,文章结尾写了作者深刻的感悟,这样的句子叫做——
生:中心句。
师: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对待中心句,我们不能只知道这个意思,还应改通过提问题加深理解。谁能围绕着这句话提出一个问题?
生:为什么说这两种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师:问题提得不错,我们还应该思考,作者是如何来表达这一思想感情的。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研读这两个问题。
三、导学达标
(一)学习第一部分
师:感悟“这两种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这个中心句,要细细地品读文章。我们先来看第一部分,感受这两个断言是怎么来的。
师:(注:与上面一句重复了,删掉:一开始他是怎样认识的呢?我们先来看文章的第一部分,)我找几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部分——童年的故事,1——14自然段。(分配任务和角色)大家一边听,一边用直线画出母亲和父亲的评价。用曲线画出听了不同评价后我的表现的句子。
生读书,圈画。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谁来说说母亲当时是怎样评价的。
生读书。师指导朗读。
师:我怎么表现的?
生读书。
指导朗读,读出巴迪的兴奋和激动。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谁来说说父亲当时是怎样评价的。
生读书。
师指导朗读。
师:我听后又是怎么表现的?
生读书。
指导朗读,读出巴迪的伤心和痛苦。
面对母亲的鼓励,巴迪真的以为自己写的是无与伦比,所以欣喜若狂;面对父亲的评价,巴迪以为父亲伤害了自己,悲痛欲绝。你们从中感悟到巴迪当时理解父亲和母亲的这两个极端的断言吗?
生:没有。
师:巴迪当时不理解,其实我想我们同学当中,也会有许多人在读这一部分时,往往只知道了父母的评价和我的不同表现,只是肤浅地感受了当时的情景,就匆匆往下读了,并没有深入的思考。
师:好了,带着你此时的感受,我们再来一齐读一下结尾处的中心句,我从心底里知道,读——
生读中心句。
其实,我们应该停下来,凝望这些评价,提出一些问题来加深理解。谁来提些问题?
生:父母为什么有截然不同的评价呀?
生:巴迪的诗到底是精彩,还是糟糕呢?
生:这两种评价为什么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呀?
生:为什么精彩极了后面是叹号,而糟糕透了后面是句号呢?
师:光看第一部分是不能解决这一问题的。我们要接着往下看。此时我们的
(二)学习第二部分——深入感受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师:那一段表现了作者理解了这两个极端的断言呢?下面大家默读第二部分——后来的认识,划出有关的句子。
指1生读第16自然段
(现在,我已经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我有个慈详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肃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
再指一生读,
齐读。
师:这段话含义深刻,写出了作者长大后对母亲和父亲不同评价的正确认识。作者懂了,你们懂了吗?有不懂的词句可以提出来。(这可以安排一次小组讨论交流)
生说,教师相机点拨。
师:此时,你们懂得了面对同一首诗,为什么母亲和父亲会有截然不同的评价了吗?
生:……
师:此时,你们能说说为什么“这两个极端的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了吗?
生:……。
师:为什么精彩极了后面是叹号,糟糕透了后面是句号?
生:……
师:把自己的理解放进结尾这句话,再来读一下。
好,你读!
好,你读!
我们一起读。
师:作者多年以后理解了 “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我们也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也理解了这两个极端断言的含义。不错。
师:作者不只是理解了这两个断言,他还不断受到鼓舞,从中大大受益了呢!你们看出来了吗?
指生读结尾。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指导学生理解句子含义,体会作者表达得形象、生动、含蓄。
师:是啊,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
师:当我出版了第一部小说时,有两种声音交织在我的`耳际——
生接读“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强调精彩极了由女同学读,糟糕透了由男同学读;其他的一起读)
师:当我获得文学大奖时,有两种声音交织在我的耳际——
生接读“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师:当我事业有成时,有两种声音交织在我的耳际——
生接读“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师:大家此时再读结尾这句话,相信你们会有更深的感受,读——
学生齐读。
师:好了,现在结尾能够背下来了吗?我们一起诵读一遍。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预备,齐——
生读
(三)回顾整体
师:刚才,我们围绕中心句品读了全文,现在我们再完整地默读一遍课文,思考: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生说。
(四)感悟作者的写法
师:父母之爱我们是通过“”“”这两个极端的断言体会出来的,大家想一想,这两个评价是对人物的哪方面描写?
生:语言。
师: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呢?题目用了这两个断言,(以齐读的形式引读题目,让学生说出提示语的位置)第一部分进行了具体的描写,(以齐读的形式引读相关句子,让学生说出提示语的位置)第二部分又多次提到这两个断言,(以齐读的形式引读相关句子,让学生说出提示语的位置)
师:作者用这两个断言作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给人以强烈的感受,突出了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师:作者在介绍人物言语时,还注意了提示语位置的变化,写得多生动呀!
(五)学生总结
(六)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爱的教育》
2.小练笔:书104页的小练笔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3
第一课时
一、理解课题,把握文章大意
1、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题目是(生齐说课题),板书精彩极了,问这个词语的意思,再板书糟糕透了,问本词语的意思。
2、通过预习,结合课文内容,你能谈谈对课题的理解吗?
(学生可以从文章内容、中心、题目特点等不同角度去谈。)
二、理清文章思路
1、你们预习得很好,把握了文章的大意,那课文是怎样写清楚这个内容的呢?我们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2、生速读课文理思路。
3、集体汇报交流:
⑴ 文章可以划分为几部分呢?请同学们读课文,你觉得每部分划到哪,就读到那个自然段停止,告诉同学们。
⑵ 指明读文划分层次。
(可分为两部分,也可分为三部分。)
注:在生读文过程中将读错或不好读的字词写在黑板上,理完文章层次后,让生再读黑板上的字词,纠正读音。
三、再读质疑
1、下面我们逐段细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解决不了的'在书上标注,一会儿小组合作解决。
2、生读书思考,边想边标注。
3、小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解决不了的写在问题卡上。
4、梳理问题:
请各组组长带着问题,到前面读题展示。在组长读完题后,教师要将题型分类,如文章内容方面的、思想方面的及写法方面的。
5、教师找出两个有代表性、综合性的问题,让同桌同学相互商讨解决。
6、同桌互学。
7、指名回答。
8、解决其它问题:
教师出示各组问题,请同学们解答。
四、再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五、课堂练习,积累重点词句
完成练习:
按课文内容填空(课文最后一节节选。)
六、布置作业
1、有情感朗读课文。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是否与小巴迪有一样的经历。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整体导入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二、品读课文,体会主题
1、自读文,想想文中哪些地方能表现巴迪的父亲和母亲都是爱他的,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2、集体交流,练习读文。
三、集合文章内容,讨论主题
如果巴迪父母在看到他写的第一首诗后,都鼓励,或是都批评,那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1、小组交流。
2、集体交流。
四、由课文,引入生活
集体交流:
想想,在你的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经历,谈谈你现在的理解。
五、练习读文,读出感受
1、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读出自己的感受。
2、指名读文。
六、积累语言
读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七、布置作业
写一篇本文的读后感。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引导学生从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揭示课题
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2.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
3.互相交流识记方法。
三、尝试自读,讨论交流
1.学生默读课文,也可以轻声读书,同时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讲的是什么故事?
(2)“精彩极了”是什么意思?“糟糕透了”又是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关系?
(3)哪些语句写了母亲对巴迪的赞扬,哪些语句写了父亲对巴迪的批评?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得好?读一读,说说为什么。
2.讨论交流。
四、朗读课文,领悟情感
1.教师范读课文后,学生朗读课文,可采取自由朗读或分角色朗读的形式。最后请几位学生朗读个别段落。”
2.从这篇课文中,你还了解到些什么?
五、作业
1.抄写文中要求掌握的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听写以下短语。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订正,再读一读。
眼睛(发亮)既(腼腆)又得意洋洋有点(迫不及待)怀着(一种)自豪感
实在(等不及)了(一如既往)地鼓励我把头埋得(低低的)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2.背记自己喜欢的三两个句子,互相交流启发。
二、以问促读,理解课文
1.课文中讲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阶段?
(七八岁时;几年后;现在。)
2.“精彩极了”是什么意思?“糟糕透了”是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关系?
(文中的“精彩”也好,“糟糕”也罢,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3.哪些语句写了母亲对巴迪的赞扬,哪些语句写了父亲对巴迪的批评?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得好?为什么?(学生说到哪段,就读哪段,理解哪段。)
4.“我”儿时真的是“多么幸运”的吗?为什么?
(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他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激励他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使他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
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相机诱导,但不要把自己的认识强加于学生。
5.我们知道“精彩”和“糟糕”是一对反义词,那父亲和母亲到底谁说对了,谁说错了呢?(世界并不是简单的是非组合体,他们都对,但父亲似乎过火了点。母亲善意的谎言,动机是好的,也没错。肯定容易,否定也容易,难的是有机结合,恩威并济。俗话说得好:“要让小儿安,七分饥来三分寒。”可见,适度的`否定必不可缺。)
6.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想想那又将如何。
三、联系生活,深化理解
生活当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呢?
四、总结
你要成功,得依靠许多人的帮助和指教。世界上最难的事可能是“自己战胜自己”,切记:站直了,别趴下。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五、板书设计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表扬(满怀信心) 批评(沉重)
(慈爱)母亲我父亲(严肃)
写第一首诗
教学反思
一、教材特点:本文是学生很容易产生兴趣的一篇文章,全文紧紧围绕“精彩”“糟糕”这对反义词展开。建议教师在教学中也以这对反义词为切入点,以“我的诗到底是精彩极了,还是糟糕透了?父亲和母亲的话谁说对了?你的理由是什么?”来引入,并以这几个疑问继续展开教学,最后还用这几个问题来总括全文,引发学生思考这对反义词背后都是“爱”的原因。
二、教学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用朗读感悟的方法,也可以采取辩论中体会的方法。让学生先选择一种观点,找出理由辩论;通过辩论来深入体会父母的做法其实都是“爱”的体现,都是孩子成长必需的道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后记:
在教学本课时,我力求体现新课程标准的一些思想和理会,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新课程标准提倡让学生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对文中重要部分的朗读处理,我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一方面促使学生去认真,自主,积极地读书,另一方面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如有的小组就采用分角色读,讲故事读,表演朗读等方式,虽然学生的表达水平不高,读得……
二、学习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1~14段。
2、有没有哪个小组跟他们不同的方式。
3、从这件事中,你有什么体会。
板书:
得意、沉重
4、那以后的我对父母的不同评价又有什么感受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划出来。
5、小组交流:
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6、全班交流(结合生活实际):
指名交流:
出示第16段“一个作家……提高”指名读。
“爱的力量”"和“警告的力量”分别指什么?
这段话是说,在一个人的生活中,需要爱的鼓励和赞扬,使自己鼓起前进的勇气,扬起生活的风帆,勇往直前。另外,人的生活中还需要一种警告的力量,需要有人指出自己的`不足和错误,提醒自己小心谨慎,更加努力:缺少前者,人生很可能丧失信心,停而不前,而缺少后者,人生就可能骄傲自满误入歧途。
假如当初父母都说“精彩极了”可能会怎样?假如当初父母都说“糟糕透了”呢?
让我们用朗读来细细地体会这份深深的爱,自己读读。
齐读。
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受比较深的?
出示第17段。
“两股风”指什么?
成年后的作者终于明白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这两个评价,虽然有点矛盾,有些极端,但都是父母对自己深深的爱。
母亲之爱是怎样的,和蔼的,鼓起自己前进的勇气,给作者信心和力量;父亲的爱是严厉的,警告性的,帮助作者修正前进的方向,提出努力的目标。
“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刮倒”你有什么见解?
能否用一个字来表达:“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分别是什么样的爱?
让我们用读来体会这份至真至纯的爱,自己试读,指名读,齐读。
三、拓展延伸运用语言
1、指板书,在本文作者看来,爱有两种表现形式,是哪两种?
不是很好,但我觉得这都不要紧,要以这样训练下来,他们一定会进步的。
2、那么,就你个人而言,你比较喜欢哪一种爱?
说说你们的理由 辩一辩。
【板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得意 沉重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6
【设计理念】
新课标下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绿色课堂,即为充满爱意、饱含情意、体现创意的课堂,本案力求体现、营造这种课堂氛围。教学方法上以读为本,以悟为媒,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带领学生“品有字书之美味,悟无字书之人生”。
【评价内容】
1、理解课文内容,从两种极端的评价中理解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赞美与批评这两种教育方式。
2、品读词句,通过批注、质疑、讨论、探究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语段。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激趣,复习检测
(屏显)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争斗!
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百倍!
赞美伴随着孩子,他鉴赏有方!
公正与成实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齐读)
谈话:这首诗其实告诉了我们童年教育的重要性,德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以他的亲身经历和我们倾心交流,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巴德·舒尔伯格的家,继续聆听感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板书课题)
(此环节的设计为学习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突现主题)
二、研读课文、交流评价、加深体验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巴迪的第一首诗竟遭到父母两种极端的评价,这到底是为什么?
(一)导学“童年故事”
找:父母评价的语言
品读:父母的评价,感悟父母心情(指导读出父母的语气)
议: 对评价的看法(紧紧联系课文内容)(师相机板书)
母亲的评价方式是赞美,意在鼓励作者树立信心,而父亲的评价方式是严厉的批评,意在警告作者谦虚、谨慎!那么作者当时感悟到了吗?
体会:两种评价对作者的作用
小结:对小巴迪来说,母亲的评价真的是“精彩极了”,而父亲的评价真的是“糟糕透了”!
(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悟两种心情,体味作者的感受,加深对两种评价方式的印象,初步认识两种评价方式的利与弊)
(二)自学“成长岁月”
刚才我们领略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那么在巴迪的成长岁月中,这两种教育方式到底对巴迪的成长起了多大的作用!让我们把心放到文中去感悟!(屏显自学提纲,逐步)
划:父母的评价影响巴迪成长的句子或词语(生补充板书)
悟:哪种方式更有利
辩:联系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实际(名人故事、切身实际)警句、古训、新观点来阐述自己的看法。(生自由辩论,是主导课堂)
(此环节设计,让学生充分锻炼思维口语交际搜集资料围绕观点谈事实这些能力。在互相反驳的过程中,充分暴露单纯某种教育方式的弱点,为学习下文做好铺垫)
小结:大家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你们的口才和敏捷的才思让老师也忍不住对你们说声:“精彩极了”!但事实胜于雄辩,我们还是听听巴迪的说法吧!
(三)研读“成年感悟”
1、实配乐朗诵,生聆听感悟
2、读议: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屏显此段)
品读:强调“每一个人”“爱的力量”
造句练习:模仿“母爱是那潺潺的流水,滋润着我的心田!”造句。(此环节设计,意在加深对母爱的体验,比喻句帮助理解“源泉”)
光有这种爱行吗?继续研读“但是……提高”(强调:“不全面的”“引入歧途”)
3、质疑:自己理解不透的地方
4、讨论:小组合作探究解决,师点拨
5、美读:(个别读——分角色读——赛读——齐读——知道背诵)
生活中有一种爱是不全面的,他可能把人引入歧途!在作者看来,父母的评价像什么?(生读,是板画帆船)
生配乐感情朗读最后一段,引导学生读出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赛读——齐读)(此环节设计,将课堂再次推向高潮,学生感情得到升华,情感达到共鸣!)
师小结:父母的爱永远伴随着我乘风破浪,鼓励着我奋勇向前!
三、反思文本、内化情感、谈出感受
短短的40分钟,我们与巴迪倾心交流,真是受益匪浅,我们为的力量所震撼,为幸运的巴迪而高兴,那么学习了课文,与巴迪相比,你也幸运吗?能谈谈你所受到的.童年教育吗?
生谈自己对童年教育的感受(背景音乐:爱的旋律)
(阅读教学不能停留在会文得意上,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情感体验。此环节设计采取了及时联系学生已有经验向生活开拓的方法,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加强体验,是认识得到了升华!)
四、总结课文、课外延伸
在我们童年的生活中,我们所受到的教育不仅仅是来自父母的而是多方面的,有朋友、老师、同学…但不管是热情的赞美还是严厉的批评,我们都要正确的对待!在生活的海洋中,让我们做一名清醒的舵手,谨慎的把握住生活的小船,驶向你成功的彼岸!
1、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
2、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赞美 爱 批评
鼓励 警告
坚持写作 学着修改
幸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7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9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学目的:
知识和能力: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在孩子成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而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理解生活中的各种爱。
教学重、难点:
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饱含的爱。
教学方法:
设疑激趣启发讨论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朗读体验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收集作者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开课导入,激趣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六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板题)
1、说说你从课文中都知道了什么?
2、举例说明这两个词一般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导入:这两个词同时在这里出现,作者想要说明什么,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指名说说(注意学生用词的准确性)
三、轻声读一读写作者小时侯的事的有关内容。说一说从中你都了解到什么。
学生叙述,师适时点拨,并板书
导语:小巴迪在得到母亲“精彩极了”的赞赏之后,满怀希望地等待着他所敬仰的父亲回来给他更多的鼓励,然而他得到的却是“糟糕了”的批评声,面对这样的情景,难过的小巴迪今后该怎么办呢?请你为他想一想和同桌相互说一说。
四、学习长大后的故事
1、讨论:如果“我”是巴迪,我会:……(放弃,不想诗了,找爸爸谈一谈;继续努力,找找原因,改正。)
学生自由说一说,陈述自己的`想法。
导语:大家刚才都说了自己的想法,那么作为当事人巴迪是如
何对待这件事的?他是怎么做,又是怎么想的呢?
2、请大家快速阅读第15———17自然段,说一说,想一想,看看有没有自己读不懂或感兴趣的问题。
3、现在就请同学们和你周围的小伙伴们一起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看看你们能不能解决它。讨论后,指名说说。
导语:那么,父亲的批评对我有帮助吗?(有,学会了修改)在母亲的鼓励中,我坚持写作,在父亲的批评声中,我学会了修改,不断进步。
1、请大家再讨论,如果当时只有母亲的鼓励或只有父亲的批评,结果怎样?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联系事例谈一谈)。
2、展示课前所收集的资料。
3、巴迪成功了在后来的回忆中,他对这件事有深刻的体会。请你读一读下面的文字,说一说,怎样理解这段话?
导语:母亲的鼓励给了我们灵感和创作的源泉,父亲的批评时刻提醒我们谨慎小心。
五、说说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认识到了什么?
1、朗读指导(配乐)
a、请大家带着爱,带着感情来读读这段文字。(自由读)
b、指名读,然后评价,找找读重音的字。
c、集体读一读。
2、讨论
既然,这些都是父母对我们的爱,那你能不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鼓励和批评?
六、总结、欣赏
鼓励和批评都是父母对我们的不同形式的爱,生活中还有很多人都给予我们不同形式的爱,它们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在这节课即将结束之际,老师请大家共同来欣赏一首小诗,愿你们都能在不同形式的爱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倍增。
认可伴随着孩子,他爱心长存。
警告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严谨。
批评伴随着孩子,他学会正视自己。
诚实与公正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
真诚与和谐伴随着孩子,他拥有美好的生活。
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同一首诗
母亲:鼓励父亲:批评
创作的灵感提醒、警告
两种不同形式的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8
【教学要求】
1、结合课文理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含义,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大家想一下,我们平常在什么时候说“精彩极了”在什么时候说“糟糕透了”?课文中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分别是谁说的?哪些自然段具体写了有关“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小故事?
二、精读“童年故事”(1~14自然段)部分
1、就自己喜欢的角色读课文1~14自然段,要求:读正确,不添字,不漏字,富有感情。
2、领悟:
⑴ “精彩极了 ”和“糟糕透了”分别是谁说的?他们所评价的对象一样吗?
⑵ 他们做出这些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⑶ 刚才大家就自己喜欢的角色读了1至14自然段,那么现在,谁能告诉老师“我读懂了……”
(当“我”作了第一首诗后,父母分别做了什么评价,面对这些评价“我”的'反应有什么不同?)
3、为什么“我”的父母会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呢?
“精彩极了”是母亲的评价,这句评价是感情化了的。因为母亲对待子女比较重感情,所以为了鼓励子女,常会说些感情强烈却与事实并不十分相符的话。母亲看到七八岁的“我”能写出诗,就会为写诗这件事动情,并不多想诗本身的质量如何,而会借着诗为话题,赞赏“我”写诗的行为。“糟糕透了”是父亲的评价。父亲注意的不是我写诗的行为而是诗本身的质量。父亲特别重视理性,所以他对“我”的评价过分强调事实而忽略了感情,没有考虑到“我”的承受力。不过,在这里,这位父亲说的“糟糕透了”是针对母亲的“精彩极了”而言的,他认为母亲的鼓励有点过分了,以致使孩子“洋洋得意”,此时,给孩子一些警告,可能更有助于他的健康成长。
4、请大家再一次朗读1~14自然段,注意:这次读要进入角色。那么,我们怎样读才能进入角色呢?
母亲的话要读得激动,富有激情;父亲的话要读得严肃、冷静;“我”的话要读得天真烂漫,受到不同的评价时所表现的得意及沮丧的感觉。
(过渡:妈妈对“我”作的第一首诗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这两种评价对于“我”起到什么作用?)
四、精读后来的认识部分(15~17自然段)
1、自由读15~17自然段,划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或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和大家讨论。
⑴ 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⑵ 成年后,作者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这是为什么?
2、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讨论:
⑴ “两种声音”指的是_____。
⑵ “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的意思是__________。
⑶ “精彩极了”代表_____;“糟糕透了”代表_____。正因为有_____,所以作者才会努力地向前驶去,成为_____。
五、再读课文,谈感受
1、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巴迪的心灵,再一次感受父母最深沉的爱。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5~17自然段。
2、在作者看来,爱有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是哪两种?你有过同样的感受吗?
六、作业
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请把你想到的用二、三百字写下来。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9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课文的重点、难点是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七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从父母亲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预设】
1、抓住“精彩”和“糟糕”两个词语,理解和运用这两个词语,揭示课题,引入课文。
2、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的是什么事?提出问题“到底什么精彩极了,什么糟糕透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3、研读课文的前半部分:
思考“母亲和父亲在读过作者的第一首诗后,有什么具体的表现?我对父母的评价又有什么不同的反应?”
⑴ 指导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感悟,教师相机引导。重点提示:理解“腼腆”的意思,体会父亲和母亲的评价,以及作者的心情。训练学生感情朗读,从读中感悟课文情感。
⑵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论“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引起学生争议,展现学生个性。
4、研读课文后半部分,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理解“两种不同的评价方式”,感受父母的爱。
5、积累喜欢的语句,练习背诵,升华情感,体现文本价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抓住两个关键词,导入课文题目
师:今天和同学们共同学习,老师感到特别荣幸,老师相信你们也一定因为同学们的积极投入而上得精彩成功!同学们有信心吗?
板书:
精彩
师:谁能给精彩找个反义词吗?
板书:
槽糕
师:谁愿意用这两个词说一句话。
(指名回答。)
师:你们用得真准确。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以这两个词为题的文章。(补充板书课题)谁能带着感情色彩读读课题?
(指名读、齐读。)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带着问题自学研讨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轻声地读一遍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到底什么精彩极了,什么槽糕透了?
(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汇报上面的问题,教师根据回答)
板书:
父亲、母亲
师:母亲和父亲读过作者的第一首诗后,有什么具体的表现呢?“我”对父母的评价有什么不同的反应?我们来读课文的前半部分,谁愿意读?
提出要求:边听边用笔划出有关父亲、母亲、作者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的词语,并把你的理解和感受标注在书上。
(生读书交流,教师巡视。)
三、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1、体会母亲的表现和我的当时反应:
师:看了“我”的诗,妈妈是怎样的评价?
抓住文中对母亲神态、语言的描写,引导体会母亲的态度。
板书:
“赞美”
师:你能读出妈妈赞美的语气吗?
(指名读。)
师:听了母亲的赞美。“我呢?”谁能把“我”这种心情读出来?
(着重理解:腼腆、得意扬扬等词语。)
2、体会父亲的表现和我当时的反应:
师:听了妈妈的赞美,“我”满怀信心地等待着父亲回来,结果呢?听了父亲的评价,“我”的心情又如何呢?
板书:
批评
师:能读出父亲批评语气和作者失落伤心的感情吗?
(指名朗读、角色朗读。)
师:作者听完母亲的赞美还有点腼腆呢,为什么听了父亲的话会如此强烈的反应呢?同学们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谈谈你的理解。
(引导联系自己生活,体会父母的教育方式,让学生表达自我见解。)
师:确实如此。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被父母、师长鼓励、赞扬、批评、训斥,甚至打骂的事,你能联系自己的真实故事,读一读你喜欢母亲这种鼓励的方式,还是父亲的这种严厉要求?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分析得很好。母亲的赞扬不是对诗,而是对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写诗的这种行为,是对孩子的激励和鼓舞。父亲的评价是针对这首诗的本身,是一种理性的评价。
板书:
“鼓励、严厉”
四、设置悬念,布置预习作业
师: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对父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不能理解,但在“我”长大后,又是怎样看待父母的评价的呢?请同学们预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作者的父母的评价为什么会不一样?才七八岁时的作者不理解,但长大后,特别是成年后的“我”对父母的不同评价却有了自己深刻的理解、感受。他把自己的感受化作许多哲理性的语言,写在文章的`第二部分。请同学们把它找出来。
二、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用“——”画出表达作者自己深刻的理解与感受的富有哲理的语句。
2、品读重点句段:
要求:读一读画出的重点句段,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投影出示关键的两句。)
3、多种形式的朗读句子,引导畅谈自己的体会:
相机指导理解:灵感、引入歧途、极端等词语。
师小结:
在作者看来“精彩极了”是妈妈慈祥的爱,鼓励式的爱;“糟糕透了”是爸爸的提醒,是爸爸那严厉的爱,严格要求的爱。这两种爱虽然表达的形式不同,但目的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
板书:
鼓励、慈祥;提醒、严厉
4、指导感情朗读:
作者用这么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父母的理解,老师想请同学们也用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这种感情读出来,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那伟大的爱。
师:其实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不止这两句。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什么意思呢?就是有小问题解决了你就会有小进步,有大问题解决了你就会有大进步。
5、自学后,小组合作学习: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把感兴趣的或读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大家讨论。
重点引导理解:
⑴ 作者为什么觉得这种爱是一种幸运?
⑵ “这些年来,我谨慎地把握生活中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中的“两股风”、“小船”指的是什么?
6、汇集归纳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全班交流,小结。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体会。
三、联系实际,情感升华
1、师:同学们,课文学完了,老师从同学们的出色表现中知道,大家这节课收获很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像巴迪这样的事情也经常发生,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父母、师长的教导,关爱。虽然爱的表达方式不同——有鼓励、赞扬,也会有批评、训斥甚至责骂,但他们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希望我们健康成长。这篇文章给了我们很深刻的启示,在我们每个人心中产生了共鸣。我们以拥有这样的爱而幸福。
2、拓展延伸,引发共鸣,升华情感:
(完成小练笔。)
出示课件:
老师在课前搜集了几张同学们的家庭合影,这些相片凝聚着令人羡慕、陶醉的亲情。
看着这些相片,你想起了什么?此时此刻你又想对谁说些什么呢?请你写出来吧!
3、总结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非常高兴。我感到同学们一下子长大了,成熟了。老师更加希望你们能把对父母、长辈的理解化作实际行动,用你们的进步和成功报答他们的爱!
【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妈妈 爸爸
赞美 批评
鼓励 、慈祥 提醒、严厉
“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10
【研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1、体验性阅读教学的探究。
2、用心读书,体会文章情感。
【策略】
1、设计体验阅读环节,理性引导,让学生成为文中的人物,入情入境,深入体会文章的情感。
2、引导多元解读,个性化理解;读写结合,深入浅出,内化情感。
【主要的教学模式】
体验性阅读教学。
【主要的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
教学中立足学生,倡导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读、思、辩、写等实践活动中完成对语言文字先领悟内化,再积累外化的过程。体会文中两种不同的爱及其作用。
【主要的教学环节】
1、紧扣课题、整体把握。
2、入情导读、体验角色。
3、个性解读、深化体验。
4、读写结合、内化体验。
【具体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
教学中立足学生,倡导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读、思、辩、写等实践活动中完成对语言文字先领悟内化,再积累外化的过程。体会文中两种不同的爱及其作用。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是源于对作者的爱。
2、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也能正确对待表扬和批评。
〖教学重难点
1、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语句的含义。
2、体会巴迪的成长过程为什么需要两种爱的'声音。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进行预习,读通课文。
2、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整体把握
1、板书课题,引导读出不同的感情色彩。
2、自由读文,用最简洁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入情导读、体验角色
1、读喜欢的部分,相机引导,感悟理解。
2、学生汇报,指导想象我的心理活动和父母的情感再度读文,深化理解。
三、个性解读、深化体验
1、想象吵架情景。
2、辩论──同意谁的评价?
四、读写结合、内化体验
1、读文理解:
读最后一段谈理解。
2、以最后一段为蓝本,以巴迪的身份给父母写信表达感激之情(或自己给父母写信,表达这样的情感。)
3、学生汇报、总结激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11
【设计意图】
本设计努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思想,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去发现、去体验、去感受,建构起他们自己的认识。主要表现为:
1、以读为主、在读中思、读中悟,对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有自己的体悟,建构起自己的认识。
2、尝试探究性、创造性的阅读,激发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的兴趣。
【设计特色】
以说名言,悟名言,写名言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读为主,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说名言
走进我们美丽的校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假山旁、花坛边、草坪里,有许多标语牌,上面有许多名人名言?你们有自己喜欢的名言吗?说一条给大家听听好吗?
指名学生说名言。
以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谈自己喜爱的名言,因是学生喜爱的话题,所以学生情趣盎然,饱含着情感说着自己喜欢的名言,为即将开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氛围。
二、读名言、悟名言
读名言,质疑:
1、同学们知道很多名言,老师这儿也有一条名言,谁来读一下:
出示:
一个作家,应该说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指名学生读,生齐读。
2、读了这么几遍了,你能说说这条名言主要说了什么吗?
指名学生说。
3、师小结并板贴:
爱的力量平衡、警告的力量。
4、那么读了这条名言,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⑴ 为什么说一个人的成长需要爱的力量,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
⑵ 母亲的力量指什么?警告的力量指什么?
⑶ 为什么需要有人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名言引入到对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和质疑上,教学切入口准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层次的学习分为三步:
① 出示名言,读好名言。
② 读懂句子表层的意思。
③ 对不明白或有疑惑的地方进行质疑。让学生质疑,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才有可能引导他们去探索、去创新。
悟名言、解疑:
1、那么你们知道这条名言我是从哪儿摘录出来的吗?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贴课题,并在中间加个和。
下面我们一边学习这个故事,一边解决提出的问题。
指导读好课题(先读好精彩极了,再读好糟糕透了)。
2、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他怎么会得到这样一番感受呢?请同学们读读第1~14自然段,好吗?
生自读。
指名学生说第1~14自然段的内容。
师相机板书:七八岁时第一首诗。
设计意图:由疑而入,回读课文,去探究作者得到这样一番感悟的原因。在这里,让学生通过指名读、师范读、生间比读等方式读好课题,以学生已有的经验来体会课题蕴含的情感,再读第1~16节,通过自读,边读边感知语言,了解课文大意,对课文蕴含的情感作初步的感受。
3、下面我想请同学们再读一遍,找出母亲说精彩极了的句段和父亲说糟糕透了的话,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生找读。
(先找读母亲说精彩极了的句段,再找读父亲说糟糕透了的句段。)
4、我们看写母亲的句段,母亲的话哪一段写得格外精彩?
生找读,指导读好写母亲的第一段话(第1自然段)。
5、真像个母亲在夸儿子,那么儿子听了夸奖以后,除了腼腆和得意洋洋以外,还有哪些不同寻常的表现呢?读了第2~4自然段,仔细体会体会,再和同桌或前后桌交流交流,好吗?
生自读、交流。
从这两段话中,同学们感受、体会到了些什么吗?
指名学生说,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引导。
6、同学们,母亲的夸奖竞对我产生这么大的作用,你们知道母亲的这种夸奖就是什么呢?你怎么想的就怎么说,也许你也能创造一两句名言呢!
指导名学生说,引导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悟。
⑴ 夸奖就像是推动器。
⑵ 母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源泉,夸奖就像是力量的源泉。
⑶ 爱真是力量的源泉。
⑷ 爱的力量是创作的灵感和源泉,爱是一切的基础。
7、是啊,母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源泉。母亲这么夸我,我高兴极了,而父亲却是怎样说的呢?谁来读父亲的话。
指名学生读。
8、那父亲的话又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谁再来读读我的表现。
指名生读。
9、父亲的话对孩子就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可是,我却想请同学们想想:父亲说他的诗糟糕透了,这是不是也是一种爱的表现?能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吗?
设计意图:读是一种最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无论是情感体验,还是个性感悟,只有充分读了,才能有所理解,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体验。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读好写父母亲的句段,生生合作研读我听了父母亲的话后的表现,通过读,体悟父母亲的情感,正确地捕捉我当时的内心想法,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动,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情有所感,理有所悟,最后对母亲和父亲的爱便有了深刻的感悟。
10、那么父亲的爱和母亲的.爱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先交流交流。
指名交流。
同学们说到了母亲的爱,和父亲的爱都对儿子成长有利,那么是不是只要有一种爱就可以了?如果只有某一种爱,会不会出现什么不利的情况呢?
所以这两种爱的力量需要怎么样?
设计意图:父亲的爱和母亲的爱有什么不同?在这里,教师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话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辩的平台,没有思辩的课堂是没有生机的,在这样一个相互尊重、平等对话的氛围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张扬,潜能被开发。
11、同学们所说的这些都是巴迪当时所不明白的,因为当时他才年仅七八岁,可是当他成为一名作家,写了许多作品后,他对父母亲的话便有了深刻的感悟,于是写下了这么一番话:让我们再一次朗读这段话好吗?生齐读名言。
12、学到这里,我相信前面的问题同学们一定明白了。
设计意图:当学生对文中的这一番话有了自己的深刻感悟后,再让学生一齐诵读,这样的读是学生情感的渲泄,是由衷而发的。
三、写名言
下面老师想布置一个特殊的作业,不知同学们喜欢吗?
同学们已经十几岁了,在生活中一定也有一些自己的感悟,能不能写一两句你自己的感悟呢?写好后,你们可以出一期黑板报,供大家欣赏交流好吗?
由课堂上学生的感悟引发到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感悟,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真正把读、悟、写结合起来。
【总评】
一、教材处理独到
先切入第16节中重点句段,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读懂句子表层的意思,通过质疑,回读全文,从情感的角度出发,以说、读、悟、写名言为线索,去探究作者的情感,努力唤醒学生的情感。
二、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中去发现、去体验、去感悟
读是最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自读、指读、范读、同桌互读、小组读、齐读。范读是引领学生体悟作者的情感;自读、理解着读、读中去揣摩、去体会;指读,把个人体验、感悟到的表现出来;互读,加强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齐读,释放自己的情感。
三、课堂非常注意学生情感的激发,很重视在情境中引导学生阅读
这里的情境不是指某个教学环节的单一情境的创设,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景和精神氛围。它包括生动形象的场景,教师的语言、活动的方式,构成了完整的动态的情境,因此,课堂上注意多种形式的活动方式,有学生个体的自学、研究,又有小组间的讨论、研究,更有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教师的语言,不管是指令性的语言,还是评价性的语言,都富有煽动性,能引发学生的激情,如让学生读课题时,老师是这样说的:精彩极了该怎么读,谁行?你说得精彩极了,老师也被你深深折服。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字,却意味深长。学生就是在这样充满赞赏、充满鼓励的课堂中,迸发出激情,迸发出智慧。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12
一、教学内容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二、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努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思想,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去发现文本的特点,进而学习对语言文字进行运用。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通过读描写人物语言的语句,体会说话人的情感,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四、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文章内容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和情感世界,容易激起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教学中,牢牢抓住叙事性作品的特点,着眼于语言文字的品悟,通过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细节描写。
五、重难点和关键
重点:品味人物语言语句,体会说话人的情感。
难点: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关键:对文中的语言描写,引导学生借助于不同形式的读予以突破。
六、教学课时
两课时
七、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八、教学过程:
(一)学习文本
1、寻找课题的特点。(意思相反、使用引号)
2、用一两句话来概括文章中的小故事。
3、思考:课文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达父母之爱的呢?(出示课件):默读描写人物语言的段落,边读边画出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用上“~~~”或“---”,想一想,你会用哪种线来画母亲说的话?又会用哪种线来画父亲说的话?
4、交流自己选用的.线,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对线的思考,使学生对人物有一定时的认识
小结:我们都能读懂父母对巴迪的爱,并且也不难看出巴迪他有个什么样的父亲啊?还有一个什么样的母亲?(引导学生用“慈祥”来形容母亲,并适时进行生字教学)
5、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再现故事情节。
(出示课件)俄国哲学家、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的一段话:读书的时候,你会处处感觉到他就在你的身边,但你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靠自己的想象去补足这一点。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读一读母亲说的这句话(出示课件),看你能不能看到母亲说话时的样子,听到她的声音?(生读,师作评价)
过渡:可就是这首让巴迪激动不已的诗,父亲看后却引起了一场激烈的争吵。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6—13自然段,读后想一想,你能不能看到他们争吵时的样子,听到他们争吵时候的声音?进行分角色朗读。读完后老师作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体会人物的情感
(二)学习写法
同学们,刚才我们展开想象,通过朗读,再现了父母争吵时的情景,作者在给我们写这些对话的时候,也是匠心独运,你能发现其中的妙处吗?(相机点拨,归纳小结:)
A语言描写中加上了神态、动作(提示语)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B人物语言可以独立成段使文章层次分明
C提示语位置有变化使文章更灵活多变
(三)学以至用
1、刚才我们学习了人物描写的一些技巧,现在让我们来练一练。
场景A、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想一想,他们还会争吵些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用一两组对话接着写父母继续争吵的故事,我们写的时候注意用上我们刚才发现的这些写法:
场景B、课间活动时,班上的调皮鬼小东把同学小西新买的文具盒摔坏了,小西生气极了,接下来,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学生动笔写,师巡视指导写法,提示书写要有一定的速度)
2、展评“小练笔”。
(四)总结
用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是很多文学作品经常用到的方法。以后我们在读书的时候要善于通过人物语言描写去感受这些故事的精彩,在我们习作的时候,也要学着用人物鲜活的语言去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你读得多,用得多,会越来越发现有了人物语言描写,我们的文章就会更加精彩。
九、板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13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课文的重点、难点是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教学预设】
1、抓住“精彩”和“糟糕”两个词语,理解和运用这两个词语,揭示课题,引入课文。
2、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的是什么事?提出问题“到底什么精彩极了?什么糟糕透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3、研读课文的前半部分:
思考“母亲和父亲在读过作者的第一首诗后,有什么具体的表现?我对父母的评价又有什么不同的反应?”
⑴ 指导学生读书方法,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感悟,教师相机引导。重点提示:体会父亲和母亲的评价,以及作者的心情。训练学生朗读。
⑵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论“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引起学生探究,展现学生理解。
4、研读课文后半部分,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理解“两种不同的评价方式”。感受父母的爱。
5、积累喜欢的语句,练习背诵,升华情感,体现文本价值。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源自对我的爱。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源自对我的爱。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回顾课文: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师:巴迪的一首诗,却得到父母的不同评价,这究竟是为什么?通过学习课文,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学习课文
1、学习文章第一部分:
⑴ 体会父母的评价:
① 快速浏览1~14自然段,找出父母的评价,读出父母评价是的语气。
② 再读课文,思考父母的评价为什么会截然相反?在小组间交流,把自己找到的语句读给同伴听一听,再谈出自己的体会。
③ 体会父母的评价都出于对自己的'爱。
④ 指导朗读。
⑵ 体会巴迪的心情:
① 巴迪年仅七八岁,能理解父母这不同的评价吗?
② 从课文中的那些语言中体会到的?和同学交流。
③ 师引读课文,加深理解。
2、学习文章第二部分:
⑴ 课件:
出示句子,理解“不得不”。
⑵ 体会巴迪的情感变化:
虽然不能完全理解父母的爱,但从理智上已接受了父亲的评价。
3、学习文章第三部分:
⑴ 自读课文,把感受深的句子划下来,试提一些问题帮助理解句子。
⑵ 学生谈体会,师点拨:
(出示课件)“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
母亲的力量会带给我们什么?
为什么仅有母亲的力量是不够的?
⑶ 在人生的道路中,巴迪又是如何看待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呢?
出示课件:
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⑷ 积累语言:
背诵这两段精彩的语言。
四、总结课文,升华感情
1、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用一、两句精彩的语言总结自己对爱的理解。
【教学反思】
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不能以教师的思维而取代学生思维,所以,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带着有价值的问题,自我感悟、自我理解、自我发现、自我交流,并且处处体现对话交流,合作探究的过程。
阅读不仅仅是人文性教育,更不可忽视的是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所以引导学生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恰到好处的进行了词语的理解运用,朗读的训练,使人文性与工具性融为一体。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是按着阅读的规律来理解汇报的,首先是抓住重点词句,读懂内容,再分析写作特点,体会文中情感。最后是通过朗读体验、升华。这是非常有实效的读书方法,体现了扎实的语文训练。
不足:
1、引导学生的质疑不够。
2、设计的问题还可以再整合,使问题更精练。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14
一、紧扣课题,带疑读书
1、就题质疑:
上课伊始,可从课题入手,揭题后问学生:这一课的课题和其他课文一样吗?从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本课题充满悬念,“精彩极了”“糟糕透了”是谁说的?以人物的对话作课题,要表达怎样的重要信息?……利用悬念是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学生带疑读书,然后交流初读感受。交流初读感受时,教师不必指导,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能说到什么程度就说到什么程度。
老师要珍视学生初读时的独特感受,不要急着往文本意义上引。
二、分层探究,升华体验
1、把课文分为两部分:
七八岁时写的一首诗,得到妈妈的赞扬,同时受到爸爸的批评。对这件事,作者的认识不断发展。请根据作者认识的发展,把课文分为几部分。
学生可能把课文分为两部分,也可能分为三部分,老师均应予肯定。然后小结,第一部分是写七八岁时的即时感受,是感性的描写;第二部分写成长过程中的认识,也是感性的叙述;第三部分写成年后的认识,是理性的升华。
第一、二部分,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感受;第三部分,则多用讨论的方法,结合老师的指点,让学生深刻认识事情的意义。
2、七八岁时的即时感受:
⑴ 学生默读、画注:
作者细致描写了妈妈赞扬的语言,赞扬时的神态、动作和自己的感受;细致描写了爸爸批评的语言和自己的感受。请用“__”画出重点词句,体会妈妈赞扬的热情和爸爸批评的严厉,体会作者对赞扬与批评的不同感受。
⑵ 学生交流重点词句,并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
⑶ 学生在小组内轮流朗读。
⑷ 大组交流朗读:
对来自妈妈的赞扬,爸爸的批评,作者的感受非常强烈,又截然不同,谁能把他内心的感受读出来。
老师要相机指点:
对妈妈赞扬的感受:自豪、兴奋;对爸爸批评的'感受:伤心透了。前者是热烈的语气,后者是低沉的语气。
七八岁时的感受,不是教学重点,也不是教学难点,但却花不少时间让学生读书思考,练习感情朗读。原因是感悟事实是明白道理的基础,能和作者一起经历七八岁时心灵的感动,才能认同作者长大后对这件事的认识。
3、十二岁的感受:
七八岁时,作者不理解父亲的批评,十二岁时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对妈妈却一直心存感激。请认真读读课文,体会作者认识的变化。
此部分以读代讲,符合阅读教学省时高效原则。
4、成年后的认识:
⑴ 明确读书要求:
成年以后,作者也成了一名著名作家,对这件事又有什么新的认识?默读课文,画出最能表达作者新认识的语句,多读几遍,再想一想,把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也可以用提问题的形式,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不懂的问题,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
让学生选择读书方式是新课标的精神之一。
⑵ 学生读书、思考。
⑶ 小组合作交流。
⑷ 大组反馈,教师适时指导:
大组反馈时,教师要适时对下面的重点语句给予点拨:
句1:我越来越认识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指导:结合问题指导:成年后作者越来越认识到儿时是‘多么幸运’”,这是为什么?要让学生明白“母亲的力量”是指赞赏的激励作用;“警告的力量”,是指批评的伤害或警示作用。作者小时的幸运是既有赞扬的激励,又有批评的警醒。在理解句子意思以后,要让学生多读几遍,在朗读中加深感受。
句2:这些年来,……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指导:“两股风”,指赞扬的力量和批评的力量;“生活的小船”,指“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句义的理解可联系句1理解,要让学生理解到,来自母亲的赞赏,激励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来自父亲的批评,提醒自己不要在人生的道路上走错路。
句3:我从心底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指导:结合问题指导:为什么说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联系句1和句2指导,即联系赞扬的作用和批评的作用指导。
在理解句2和句3的意思后,要把最后两个自然段的话连起来读。应腾出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熟读成诵。
三、指导表达
1、以“父母关心我成长”,说说对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感受,既要把事情说明白,又要说出自己内心感受。先在小组说,再推荐说得最好的在班上说。
2、联系生活实践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的感受,是深化阅读,提高阅读效果的有效方法。
本设计主要引导学生在读书中体验,和作者一起经历心灵的感动和认识的升华,主要采用朗读涵咏法,疑问思辨法和表达阅读法,教师主要起促进思考的作用,同时,作者也是文本的对话者之一。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15
【教材分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小语教材第九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课文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文质兼美,富有人情味,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浅显生动,后一部分概括优美,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
【教学目标】
1、通过找父母对于巴迪不同的评价,使学生明白父母的评价都是对巴迪的爱。
2、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3、体会作者怎样逐渐体会到父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
4、结合生活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不同的评价都饱含着爱。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从学生喜欢的名言引入到对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和质疑上,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质疑,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才有可能引导他们去探索、去创新。通过创设情境,如“你就是巴迪”等,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主人公的感情变化。坚持以读为本,把“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到文章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有声有色的读文,使学生更多、更直接地与文本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而且还很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有,如预习、投入课文当中、仔细揣摩等。
【教学过程】
一、说名言
走进我们美丽的校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楼梯口、班级,有许多标语牌,上面有名人名言?你们有自己喜欢的名言吗?说一条给大家听听好吗?
指名学生说名言。
二、读名言、悟名言
1、读名言,质疑:
⑴同学们知道很多名言,老师这儿也有一条名言,谁来读一下。
出示:
一个作家,应该说……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指名学生读,生齐读。
⑵读了这么几遍了,你能说说这条名言主要说了什么吗?
指名学生说。
⑶师小结:
爱的力量、警告的力量平衡。
⑷那么读了这条名言,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①为什么说一个人的成长需要爱的力量,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
②母亲的力量指什么?警告的力量指什么?
③为什么需要有人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2、悟名言、解疑:
⑴那么你们知道这条名言我是从哪儿摘录出来的吗?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贴课题,对,就是老师布置大家预习的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的一段。下面我们一边学习这个故事,一边解决提出的问题。
⑵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是吧?那谁能说说通过预习你了解到了什么?
小结:
同学们,老师备课时准备的许多内容都不用讲了,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你们通过预习已经掌握了。可见,预习是如此重要。因此,老师建议大家,无论学习什么课程,都要在课前认真预习,这样你会学得更好。
⑶刚才同学们已经说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父母对巴迪不同的评价,那么当巴迪听到了父母的评价之后有什么反应?请同学们拿出笔边读边画,还可以在旁边写上批注。
学生自己读课文。交流。
反馈:
①听到“精彩极了”之后的反应:腼腆得意。
②读相关的段落,并谈出自己的看法。
③指导朗读: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因第一次做某件事得到爸爸或妈妈的赞扬?能不能简单地为大家讲讲,当时你的心情如何?此时的巴迪和当时的.你心情是一样的呀!那谁能再来读读这句话:“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
指名读。齐读:
大家集体读一遍,读出你心中的巴迪。
④如果你就是巴迪,整个下午都在家里等待着爸爸回来,等待着爸爸来看你的杰作,你这一下午的心情如何?你都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是啊,你肯定希望能够得到爸爸的赞扬,所以还把诗认真地誊写了一遍。哪个巴迪愿意起来告诉大家,你这一下午都做了什么?(指名读课文)
⑤所有的巴迪们,咱们一起来一遍。读得真好,你们肯定都希望爸爸也能说上一句“精彩极了”,对吧?可惜你一下午满怀信心、希望的等待只换来了爸爸的一句“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你能告诉大家,当你听到这句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那你能不能带着你的伤心、失望、委屈来读读这句话。(我再也受不了了。……)
⑥小结:
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走进了巴迪的内心世界,随着他喜,随着他忧。阅读、朗读就要这样投入进去,与文中的人物同欢喜共悲伤,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⑷面对同一首诗,为什么父母会有不同的评价?
随机板书:
鼓励提醒
小结:
母亲的精彩极了是鼓励我,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仅仅有这个还是不够的,它可能会不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父亲的糟糕透了这种警告的力量来平衡,来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⑸可是这个时候的巴迪并不能理解父母的评价,还会因妈妈的赞扬而得意洋洋,因爸爸的批评而沮丧万分,那么长大之后的巴迪有没有理解父母的用心呢,有没有自暴自弃呢或作出什么成绩来呢?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现在,我已经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多么幸运。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
是啊,等他长大后,他对父母亲的话便有了深刻的感悟,于是写下了这么一番话:让我们再一次朗读这段话好吗?生齐读名言。他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⑹学到这里,我相信前面的问题同学们一定明白了。
3、联系生活:
那么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感受到来自父母、老师、同学以及其他人的这种慈祥的爱或严厉的爱?
三、写名言
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之后,老师有着很深的感触,我把我的感触、体会总结成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在生活的海洋里,我们要做清醒的舵手,不因赞扬而得意,也不因批评而失意。课后,同学们也可以象老师这样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
【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 ↓
鼓励 提醒
↘ ↙
爱
第三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以文本为例,着眼于语言形式,在读懂人物的同时,结合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对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习得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在创设的语境中学以致用,使学生语言描写的能力有所增长,以达到真正提升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目的。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自豪、誊写、谨慎、慈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的评价。3.揣摩人物对话的表达方式,感受语言特点,学习运用。教学重点:
1.体会人物的情感,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2.揣摩人物对话的表达方式,感受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人物对话的表达方式。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词,回顾全文,导入新课。
1.听写生词。
2.读人生故事,悟别样真爱。我们继续学习19课(齐读课题),课题是文章的眼睛,透过眼睛,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品读课文,揣摩方法,体会情感。
(一)品读“故事”,学习表达方法。1.读感悟,体会爱的力量。
师:一个故事经过岁月的沉淀,就变成了巴迪一段精彩的人生感悟,谁来读读大屏幕上的这段话?
(大屏幕出示: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抽生读,再齐读。
2.抓细节,体会语言描写。
师:两种极端的断言,两种不同的声音确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我们学习的这一单元时,有这样两个句子:
(出示课件):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地震中的父与子》;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慈母情深》
(齐读句子)第一个句子是抓住了人物的?第二个句子呢?是的,人物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和母爱的温暖。
孩子们看看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作者主要又是抓过什么描写来表达父母之爱的呢?(语言描写)。(板书:语言)
3.浏览课文,画出人物语言。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形式和语言特点来表达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出示课件):默读描写人物语言的段落,边读边画出描写父亲和母亲语言的句子。
一种符号“——”,第二种符号“~~~~”,在画的时候要想一想,你会用哪种线来画母亲说的话?又会用哪种线来画父亲说的话?并说说这样选择的理由。
学生默读勾画。学生交流。
小结:同学们很会读书,也很爱思考,看来我们都能读懂父母对巴迪的爱,并且也不难看出巴迪他有个什么样的母亲啊?还有一个什么样的父亲?(生:严厉)(板书:慈祥 严厉)
4.通过想象,再现故事情节。
师:同学们,书读到这儿,我们只是读懂了这些内容,这远远不够。我们来看俄国哲学家别林斯基说的一段话
(出示课件):读书的时候,你会处处感觉到他就在你的身边,但你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我们得靠自己的想象去补足这一点。
-----别林斯基 当你看不见文中的人物,听不见他的声音的时候,怎么办呢? 是的,我们得用想象去补充这个故事,丰富这个人物。(板书:相象)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读一读母亲说的这句话。
师:谁想试一试?(生读,师作评价。)
师:母亲这句热情洋溢的赞扬,对巴迪来说真的非常温暖,谁还想读?
(合作读:师读提示语,生读母亲说的话)抓住“亮亮的,雨点般”等词语进行想象。
通过母亲的语言我们看到母亲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是开心无比,激动不已的,让我们把热情洋溢的赞美再次送给巴迪吧。
这慈祥的母亲给予了巴迪如此高的评价,巴迪的心里温暖极了。(出示巴迪的句子)齐读。
师:可就是这首让巴迪得意洋洋的诗,父亲看后却引起了一场激烈的争吵。
出示:自由朗读6—13自然段。完成练习:读着读着,我仿佛看见-------,我仿佛听见-------。
(生练读,并汇报。)
这样强烈的画面,我们何不用自己朗读声把它再现出来。分角色朗读大家喜欢不喜欢?(分配人物角色)
指导:分角色的时候,要密切配合,找准自己的角色,读得连贯而有感情。
(生分角色朗读)
师:去掉提示语,同桌之间能不能读出父亲的不退让和母亲的生气?同桌练习。
(同桌互练)
师:听了同学们绘声绘色的朗读,我也特别心动,我也想读其中的一个角色,行不行?(师生合作,分角色读对话)
小结:和你们在一起读书的感觉真的很妙。同学们,刚才我们展开想象,通过朗读,再现了父母故事情节。
5.感悟语言,学会表达。.过渡:课文之所以有这样强烈的画面感,还在于作者写这个对话场面独具匠心,同学们看一看这些内容,你能发现其中的妙处吗?
生汇报,教师适时指导。
师:同学们有这样的发现,这样的理解,真的很了不起。面对父母激烈的争吵,我们的小巴迪委屈极了
(出示课件):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生齐读)
6.练笔:想象、描写父母继续争吵的画面。
师: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想一想,他们还会争吵些什么呢?想象父母继续争吵的场面,把他变成美丽的文字,在创作时用上我们刚才发现的这些写法。
(出示课件):
1、每个人的话独立成段。
2、注意提示语的位置要多样。
3、提示语主要是描写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等。
(学生动笔写,师巡视指导写法,纠正坐姿、写字姿势,提示书写要有一定的速度。)
7.展评“小练笔”。生读作品,师评,小结写法。
(二)品读“感悟”,感受不同的爱。
对于同样的一首诗,父母亲的评价为何截然不同?轻声朗读5-17自然段,和巴迪一起走在成长的路上。
1.交流填空,感受真爱。
无论是母亲(),还是父亲的(),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这时我想对巴迪说:“()”。
2.品读感悟,终身受益。
其实成名后的巴德舒尔伯特,他的人生之路并不是我们想象的一帆风顺。(课件出示,师生配合读)
当作者出版《行者的梦》时,人们狂热的崇拜他——为了(引读—)——他耳边响起的不是精彩极了,而是——因此他没有——而是——
当他出版《码头风云》时,批评家们把矛头全部指向作者——为了(引读)——他耳边响起的不是糟糕透了,而是----因此他没有——而是——
正如巴迪自己所说——
因为他从心底里知道——在爱的鼓舞下----
是的,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板书:爱)3.铭记感悟,背诵积累。
在爱的鼓舞下,巴迪的人生航船驶向了成功的彼岸(出示课件。)在奥斯卡金像奖的颁奖典礼上,巴德舒尔伯格感慨万千。他发表了这样一段获奖感言。(师读)
让我们怀着对生活的感激,对父母的感恩,从心底里牢记这爱的烙印吧!三.总结全文,拓展阅读,延伸课后。
(一)拓展阅读。
(二)总结全文
第四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学设计 马辛庄寄小 唐卫华
【教材分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篇关于“爱”的文章。它按照主人公“我”成长的顺序,从三个时间段:七八岁时、未满十二岁时、成年后来书写“我”对父母的对“我”的迥异的爱的理解,由初时的误解,到不得不承认,到最终的理解,抒发了父母之爱的深沉和真挚。文章思路清晰,段落分明,语言生动,用词准确,是进行单元训练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感悟生活中的爱”的一篇典型文章。其中,末段是进行情感熏染与语言文字训练的极佳载体。因此,在教学时,不仅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更要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剖析,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孩子,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和父母相处的体验,平时的学习活动中,我和孩子们交流的很多,他们对父母的一些做法也是很不理解,甚至是气愤、反抗,应该是说有“切肤之痛”,所以文章前半部分的“童年故事”,孩子们应该是很容易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去领悟感受父母之爱,而长大后对两种不同形式的爱的理解和作用的认识,孩子们经历还不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能目标:认识7个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糟糕、确实、自豪、誊写、敬仰、出版、戏剧”等词语。
2、方法目标:读懂课文内容,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能理解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的不同看法,并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巴笛的成长过程中为什么需要两种爱的声音。【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由题激趣
师:同学们,谁还记得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什么?(“父母的爱”)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以“父母的爱”为主题的文章,齐读课题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师:我们来看题目,课题是文章的眼睛,通过眼睛可以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仔细看课题,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题目中的两句评价是完全相反的,可以说是极端的,一句是表扬,一句是批评。
师:真好,你一定做了大量的预习,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 生:这两句话是别人说的话。是对别人的批评和表扬。师:老师最喜欢发表和别人不一样的想法,这是别人说的话,所以你们看课题用了什么符号啊?
生:前引号和后引号。
师:请大家借助课题来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在自读中不断提出读中疑惑问题,有了问题,课中学习自己就有了目标】
(让学生结合课前的预习,说说对课题的理解。这是对学生课前预习的一种检测,同时也是教给学生一种阅读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2.认读本课生字。
3.出示一段文字考考大家:巴dí()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平生的第一首诗,对这首诗,爸爸和妈妈意见出现了严重的分qí()。妈妈看了,认为很奇miào()lǒu()住孩子说,真是“精彩极了”;于是他感到很自háo(),把这首诗认真地tãng()在纸上,交给爸爸看,爸爸认真地看了这首诗后,做出了自己的pàn
()断说:“我看这首诗糟ɡāo()透了。”巴迪通过这件事,学会了jǐn()shân()地对待别人的批评和表扬,再加上不断地努力写作,在长大后出bǎn()了许多小说,还有戏剧和电影剧本,成了著名的作家。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其实起着一石二鸟的作用,不仅用来检查学生的生字掌握情况,同时还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在读题做题的过程中对课文的主要又有了一次感知。】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读文,边读边想: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两种评价的认识发生了哪些变化?
2.同桌交流,师生交流。(本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认识由浅入深,体会到了评价的主旨。)
(教师点拨,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顺序──本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了解文章由作者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这两部分内容构成的。)
(学生质疑预设:按照时间顺序学生的认识可能会出现三个时间段的现象,还有一个“未满十二岁”这一自然段是一个过渡段,应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重点是“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
【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顺序,有针对性的学习。】
四、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五、写字教学。
1、教师范写一至两个生字。重点指导书写“誊”(与“誉”或“卷”比较)“谨“(右半部要写紧凑)
2、学生练习书写。
六、拓展阅读
只要与父爱母爱有关的小诗歌均可
一个人的童年往往对他将来人生道路的成功起很大的决定作用,有一首诗,说明了这一点:
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争斗; 嘲弄伴随着孩子,他羞愧腼腆; 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倍增; 赞美伴随着孩子,他鉴赏有方; 认可伴随着孩子,他爱心常存; 分享伴随着孩子,他慷慨大方;
诚实与公正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
七、课下建议:
1、正确书写一类字组成的词语。
2、搜集有关父母的爱的文章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第19课,课题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生齐读)上节课我们完成了本课的知能目标。这节课的目标大家看大屏幕,这就是本课的学习任务。
2、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件出示填空题。课文讲了巴迪(七八岁)时写了一首诗,母亲看后惊喜地夸奖他(“精彩极了”),可父亲看了之后却评价说(“糟糕透了”)。后来,作者终于明白了,不管是母亲的(“精彩极了”)还是父亲的(“糟糕透了”)都是对自己深深的(爱)。
3、指名填空后全班齐读。
导语:为什么说不管是母亲的 “精彩极了”还是父亲的“糟糕透了”都是对巴迪深深的爱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引导品读“童年的故事”
1、导学提示:
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与父亲分别是怎样评价的?“我”听了他们的评价又分别有什么表现?父亲和母亲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快速浏览课文1—14自然段,找出描写父母与“我”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有关的段落、语句,用你喜欢的符号在文中做标注。反复读,体会其中的情感。
2.学生自学,作批注。小组合作,教师引导。3.班级交流、汇报:
(一)、体会母亲的爱
师:谁起来说一说母亲读过“我”的诗后,语言、动作、神态上的反应?
屏幕出示: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呀!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师:这是对母亲哪些方面的描写?哪些词更能看出这一点?你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了妈妈的心情如何?
(我从“眼睛亮亮的”、“兴奋的嚷”、“再次拥抱了我”这些对妈妈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中体会到了妈妈此时的心情很高兴兴奋、激动;妈妈很爱我,她在鼓励我。)
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这是对我的表扬。师:一起来读。读出母亲的高兴、激动、兴奋。
师:补白妈妈此时的心理活动:“我才七八岁的孩子写出了第一首诗,„„”(母亲想:我才七八岁的孩子写出了第一首诗。巴迪的诗虽然不是很好,或者有点糟糕,但这是巴迪第一次写诗,他更需要的是鼓励,而不是批评,作为母亲我一定要赞赏他,让他充满自信,这样才能让他写出更多、更好的诗。)
(学生行为预设:通过具体的妈妈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妈妈读了儿子第一首诗时的那种欣喜异常、激情洋溢、高度赞赏之情,体会巴迪有一个很爱他的母亲等。)师:听了妈妈的赞美,我是什么表现? 生:“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 师:这是对我的什么描写? 生: 心理活动
师:“腼腆”是什么意思?(因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师:母亲为什么要这么大力称赞我?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写的诗这的有那么精彩吗?
(“源于爱,是在鼓励我继续努力”)
正是出于对我的爱和鼓励,妈妈对我的诗大加赞赏,这让我大受鼓舞,在得意洋洋的同时,我更迫不及待地想要干什么?(想要得到父亲的赞赏)
6、你从作者的哪些行为、心理描写可以看出 “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得到父亲的赞赏?
学生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教师适时点评、鼓励。
(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
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父亲的位置上。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他一定会比母亲更加赞赏我这首精彩的诗。”)
我怀着自豪感,这种自豪感是谁给他的?(母亲的大力赞赏)整个下午,作者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开始了焦急地等待。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简简单单23个字,却整整用了5个句号,从中你读懂了什么?(我等待父亲回来的时候,觉得时间过得是那么慢,更突出了巴迪的迫不及待。)快到八点钟的时候,父亲终于回来了。
(二)、体会父亲的爱
那么,父亲对这首诗又是什么反应呢?我又是怎么表现的呢?
1、谁起来说一说父亲在语言、动作上的表现?
屏幕出示:“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父亲把诗扔回原处。出人意料的是父亲的评价是?(糟糕透了。)父亲的话中包含了什么?(严厉、批评)父亲把诗扔回原处。(指导朗读。)抓注“扔”体会(扔碎了我的心,扔掉了我的自信与写作的热情等)。这是第一次批评我的地方,后面还有吗?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
多吗?”
从这里我们看出父亲对这首诗满意吗?可以看出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不满意,可见父亲是个严厉的人)
听了妈妈的话,已经得意扬扬的我,又在等待父亲读诗和聆听父亲严厉的批评时,我又有什么反应?从6-14段画出相应的语句,并思考这些句子分别是对我的什么描写?
1、先自己找,后小组交流,全班汇报,教师指导。
2、这些句子是对“我”哪方面的描写?你能从中看出什么? ① 我紧张极了(心理)
②“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但我觉得父亲读了很长时间。”(动作、心理)
③“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的抬不起来。”(动作)④“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动作描写,写出了作者伤心的心情,我感到作者有点受不了了,失声痛哭了起来。)(作者的心情:伤心、失落、难过)
正所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此时巴迪的心情?很伤心、失落、难过。
3、爸爸是在什么情况下批评我的,他为什么要对我这么严厉,这么不顾及会不会伤害到我?
引导:父亲批评的话是在母亲高度赞赏了我,我得意洋洋之后说,目的是让我不骄傲,继续努力。我们从中体会到了父亲的爱是严厉的爱,严格要求的爱。
4、好,我们来带着不同人物的不同情感分角色读一读3-14自然段。只读他们的对话部分。先小组内分角色读一读。(你们三个读得真好,把课文里的场景都带到了我们身边。)
思考: 我当时是如何看待父亲和母亲的评价的?其实我更看重谁的评价? 学生自由发言。
三、自主品读“后来的认识”
“精彩极了”“糟糕透了”这两种不同的评价,当时的小巴迪能理解吗?(不能理解)在父母的不同评价中,小巴迪渐渐长大了。
师:几年后的巴迪理解了吗?
生: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
师:成年以后的巴迪呢?
生:成年以后的我已经出版了很多作品,出版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
师:是啊,小巴迪长大后成了一名著名的作家,写了很多作品(幻灯出示:作者简介。)小巴迪为什么能走上写作之路,并且成了大作家?
1、自读15-16自然段,找出原因,画下你找到的重点句子,在旁边写一写你的理解。预设:
“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我。因此我还一直在写作„„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
“我有一个慈祥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
2、从这里你看出作者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有个慈祥的母亲一直鼓励我,有个严厉的父亲,一直帮我修改。)
所以作者才说——“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在遇到困难、没有信心时,母亲的话会让——鼓起勇气,但我骄傲自满时,父亲的话会激励我继续努力。”于是在他们的截然不同的评价中,作者把握住了生活的小船,取得了成功。
3、因此他说:(幻灯出示:“一个作家„„”),齐读。“歧途”是什么意思?——比喻错误的道路。作者没有误入歧途的原因是什么? 幻灯出示: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的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心底里知道, “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生自由读。
(1)它们指的是什么?(母亲的赞扬和父亲的批评)“两股风”是指什么?“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是什么意思?(一股风指的是
母亲的赞扬声,一股风指的是父亲的批评声。)(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是说没有因赞扬声而迷失方向,骄傲、自满,也没有被批评声而吓倒,丧失信心。)
(2)"生活的小船"是什么?(每一次的写作)
师总结:母亲的赞扬和父亲的批评不断吹向我,我非常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每一次写作,不被母亲的表扬沾沾自喜,不被父亲的批评丧失信心。
幻灯出示:我从心底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让我们带着对父母的崇敬齐读这句话。
小组讨论:如果巴迪的成长过程中只有这中间的一种爱,那么他会变得怎么样?小组讨论后汇报。
教师出示幻灯片小结。幻灯出示:
对我的作品,母亲的评价常常是()
父亲的评价常常是()
后来我认识到成功既需要()又需要()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指多名学生回答。
小结:“精彩极了”是母亲对作者的鼓励,是一种慈祥的爱;“糟糕透了”是父亲对作者的批评,是一种严厉的爱。只有母亲的慈爱和父亲的严爱融合在一起,才能使作者茁壮成长,最后成为了一名大作家。(教师指着板书总结)
四、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受爱,懂得回报爱。
同学们,你们理解了这两种不同形式的爱了吗?在生活中你们肯定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我们也要向文中的作者一样正确看待父母的爱,理解父母,去回报父母的爱。
只有表扬,没有批评,会让人走上歧途,只有批评,没有表扬,会让人丧失信心,心灰意冷。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表扬声中汲取力量,从批评声中找到方向。在生活的海洋里,我们要做清醒的舵手,不因赞扬而骄傲自满或因批评而偏离航道。
六、课后作业
1、在本文作者看来,爱有两种表现形式。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感受吗?把它写下来。
2、推荐大家阅读体现父母之爱的作品,有朱自清的《背影》,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叶倾城的《奇迹的名字叫父亲》。板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
↓ 慈祥的母亲
严厉的父亲
鼓励
批评
爱
教学反思:
本课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学生理解学习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因此,对本课的教学,可以从“悟”字出发,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悟理,课后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景。”关于阅读教学,标准中进一步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立足教材本身的特点,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认知水平,把学生自选学法,自读自悟,教师扶助点拨作为基本的教学模式,以师生共同参与学习、营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情感氛围为特色。
一、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选读书方法。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做的才学得会。”本篇课文的第一部分,是具体事例的记叙,具有情景性和情节性,在理解方面没有太大难度,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特点,自定读书方法,练习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分析表达方式。让学生在说、读、演、议等实践活动中完成对语言文字先领悟内化,再积累外化的过程,进而体会文中母亲对子女的感性的爱,父亲的充满理性的爱。
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有个性才会有创新。课文的第二部分,有不少含义较深,具有哲理性和启发性的句子,学生读时,肯定会有所感,有所悟,同时也会有疑问。因此,教学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情况,从老师提供的两种学习方法中,选择一种自读自悟,一是找出文中自己感触较深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或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文体不限,可以是短文、诗句,格言警句的形式等;二是发现难以理解的地方,提出不懂的问题,可以先试着自己回答,或与同学讨论,也可以向老师求助。让学生在读、悟、写、问、议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热情的鼓励和严厉的警告都源于爱,只不过是表现方式不同而已。学习感受爱、理解爱,明白鼓励与批评在成长中的作用,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
第五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精选
多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师: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十九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师:我们先来复习两个词——
生:精彩,糟糕。
师:它们是一对——
师:语言是有感情的,词也有感情,带着感情来读这两个词。
生:精彩,糟糕。
师:好多了。加上个修饰成分——极了、透了,你发现有什么变化? 再来读
师:有什么变化?
生:程度加深了。
生:所表达的感情更强烈了。
生:一个形容非常好一个形容非常差。
师:对,下面大家带着感情、带着动作和表情再来读
学生兴致盎然地读??
师:,你们知道题目为什么加引号吗? 生:是引用文中人物说的话,“精彩极了”是母亲说的;“糟糕透了”父亲说的。
师:这两句评语都是对谁说的?
师:那为什么父母会对他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呢?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至14自然段,找出父母是怎样说的,用﹏﹏画出来,巴蒂有什么反应,用__画出来。
师:大家来看“精彩极了”是妈妈对巴迪的评价,请从书上找到妈妈对巴迪说的话。
生读话。
师:我请一个同学读一读妈妈怎么
对巴迪说的话。
生:“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师:注意看话前面的提示语,妈妈兴奋地说,该怎么读?
生:再读——
师:再看后面,妈妈的评价雨点般砸来,为什么把母亲的赞扬比作雨点?怎么读才能让人感觉赞扬如同雨点般砸来?
指导朗读。
生读得很有感情。
师:这是妈妈对巴迪语言的赞扬。妈妈的赞扬还有别的体现吗?
生再读课文。
师:不动笔墨不读书。注意圈画。
生:妈妈再次拥抱巴迪。
师:“再次”说明什么?
生:不是第一次。
师:课文中哪里有体现?
生:她搂住了我。
师:巴迪听了妈妈雨点般的赞扬有点发烧,烧得还不轻呢。请看一下巴迪还有哪些“发烧”的表现?
生读书。
师:不要忙着举手,要思考之后再举手。
不动笔墨不读书,注意勾画圈点。
生深入读书。
师:哪位同学愿意来说说?
生: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
生:我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师:除了这些发烧症状还有哪些?
生:“妈妈,爸爸下午什么时候回来?”我红着脸问。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
师:“迫不及待”是什么意思?
生:等不及了,心情很急切。
师:很准确,从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巴迪等不及了?
生: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
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师:这么短的句子是很少见的,你们从中有什么体会。
生:我感觉时间很长。
师:该怎么读?请大家来读读。
生齐读: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
师:哪个词还能看出巴迪觉得时间过得慢?
生:终于。
师:对,从“终于“这个词也能感觉得到时间过得漫长。终于等到爸爸回家,爸爸的评价是什么?
生齐:糟糕透了
师:爸爸是怎么说的?
生:“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师:爸爸有什么样的动作?你们从中有什么体会?
生:扔。
师:巴迪是什么样的表现?
生读书: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师:父亲的评价的确给正在“发烧”的巴迪浇了一盆冷水!犹如当头棒喝、晴天霹雳啊??
众生笑。
师:你们笑什么?
生:小巴迪到底还是小,表扬几句就美得不得了,批评了又受不了。师:巴迪实在是受不了了,都有哪些表现?请抓住关键词读一读。
生读第14自然段。
生:冲、跑、扑、痛哭。
师:动作表现人物感情多么丰富啊。指板书:动作。
师:这首诗为什么会有如此截然相反的评价呢?
巴迪的这首诗写得到底怎么样呢?请大家来裁决一下。
生:写得很糟糕。
师:何以见得?
生读: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糟糕的诗。
师:几年后成长的巴迪又是如何对待父母不同的评价的呢?文章中是怎么讲述的?
生读书思考后答:8岁时他认为妈妈的评价是赞扬,爸爸的不认可是批评。等他到12岁的时候他认为妈妈的评价是对自己的鼓励,根据爸爸的评价自己可以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改,这个时候的巴迪还没有完全长大。
师:你分析得很透彻,看来你读书很用心。
师:长大成人的巴迪可以说是相当成功的,成功的巴迪与父母不同的教育方式有什么密切的联系呢?巴迪又是怎样看待的呢?读书解决问题。
生:读默读16自然段。边勾画边思考。
师:谁来说一下。
生:成熟后的巴迪清楚地认识到慈祥的母亲的评价给他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严厉的父亲的评价给他警告以免误入歧途。
师:“灵感”是什么意思?
生:“我查词典了。灵感就是突然产生的一种创造性的想法。”
师:你很会学习!那“歧途”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说不清楚。
师:途是路的意思?“歧途”呢?
生:错误的路!
师:是的,不管是母亲慈祥还是父亲严厉都出自对自己的——
生:爱。
师: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有什么被爱的方式请谈一谈。
生:
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巴迪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个对他鼓励的妈妈,还有一个给他警告的爸爸,所以才能让他的生活的帆船没有被刮倒。假设你的生活中缺少一股风你会怎么
样?
生:如果我的生活中都是鼓励表扬那么我会在心里警告自己。
生:如果我的周围都是批评,那么我就在心里告诉自己我还有很多优点,只是还没有发现。众生笑。
师:你是一个很善于自我调节的孩子。生活中不可能时时都有这样的风所以我们要学会自我调节。
师:让我们在捧起书再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齐读。
师:大爱无形,无论哪种方式,父母的爱总是无私的。你们一定要谨慎地把握好生活的小船。祝你们身心健康的成长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得意洋洋痛哭
母亲父亲
鼓励严厉
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