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做一个爱劳动、关心集体的好学生》
古田三小 一年一班 周美娟
教学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认真值日是爱劳动的表现,也是对班集体尽职尽责,教育学生当好值日生。活动要点:
1.认真值日是爱劳动的表现。
2.要认真负责地当好值日生。
三、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小红花、小奖品;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活动
①同学们,你们看一看我们教室的环境怎样,你感觉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这是一个干净整洁的教室。在这样的环境里上课,心情舒畅,感到很愉快。)
②今天哪几个同学值日?你们给大家说一说是怎样值日的?今天值日生对工作负责吗?(同学们讨论后,引导学生说出:值日生同学爱劳动、对工作认真负责,关心班级,不怕脏和累,为班级尽职尽责„„)
③小朋友们猜一猜今天班会活动的主题是什么?:“当好值日生”)
二.情感教育(投影情境画)图①地面有果皮、纸屑、泥块等;
图②桌雅得很乱、黑板没擦;
图③笤帚、拖把、水桶等乱七八糟堆在一起;
同学们,从这几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边看图边找问题,最后引导学生说出:卫生又差又乱,在这样的教室里上课,心里很不舒服,会影响学习和身体健康等„„)
三.怎样当好值日生
①出示挂图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有的洒水、有的扫地、有的拖地、有的擦桌椅、有的摆桌椅„„)
②这些事怎样才能做好呢?(a.学生动手实践,老师指导。b.讨论说出全小组同学齐心合力,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
四.谈体会明道理
为什么要每天值日而且轮流当值日生呢?(引导学生说出:值日是为了同学们能在干净的教室里学习,值日劳动是大家的事,大家都要动手做,每个同学都是班级的主人,都应该当好值日生。)
五.辨是非升华认识(投影出示题学生判断并说出为什么)
①下雨了,小明两脚都是泥,就进了教室;
②玲玲扫地时,满教室都飞着灰尘;
③小刚拖完地说:“强强咱俩去倒脏水。”强强说:“我是摆桌椅的,我不去。”小兰跑过来说:“我去。”
④今天冬冬当值日生,但下午一放学他就回家了;
⑤手工课上完了,小莉把不用的纸都弄到了地下。六.夸夸这些值日生
①各小队讨论选出优秀值日生,并组织大家说一说他们是怎样当值日生的。
③给优秀值日生赠小红花,并发小奖品。
七、活动总结
通过这次班会活动,同学们都懂得了劳动最光荣的道理,知道了我们都是班级的小主人,值日劳动是我们应该做的,值日就应该以主人翁的精神认真负责地做好,把教室和周围环境打扫干净并保持整洁,使同学们能在干净的学习环境中学习、生活。我提议:人人争当值日生,做一个爱劳动、关心集体的好学生,好吗?
第二篇: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班会主题:责任
班会背景:常有家长感叹,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学校都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许多行为,不能主动承担责任,在学习上,很多同学表现出 来的被动性,很大部分也是因为缺乏责任感造成的。
班会目的:让学生懂得一个人做事要有责任心,要有负责到底的精神,学会自己做的 事自己负责;
2、教育学生做事要认真,勇于承担责任,不推委;、让学生了解学习与责任感的关系;通过活动让学生懂得做事不负责任会对他人、集体、社会造成不好的影响。班会准备:
1、将班级同学分组,并收集生活中“缺乏责任感”的事件;、选取代表分组以“学习与责任是否有关系”为题进行辩论。
班会过程:
1主持人首先介绍了参会的老师代表与同学代表,介绍了班会召开的背景;2各组代表展示介绍所收集到的生活中“缺乏责任感”的事件与相片,可设 置同学提问环节;
就“学习与责任是否有关系”进行分组辩论,可设置同学提问环节;可邀请参会的老师发言;
4、主持人对大会内容进行总结,并发出倡议: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对父母怀有感恩的心,培养责任感从孝敬父母做起;
培养责任感,从认真学习做起,从关心班级做起。
班会教学设想
安排这节《责任》主题班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懂得什么叫做“责任”,学会感恩,学会孝敬父母,学会做人,学会学习。
第三篇: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教育班会
八四班
班会目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心智健全的人.人一生的幸福并不取决于地位,财富,学历等外在条件,而在于拥有健康积极的心态.大到人生价值取向的原则问题,小到日常琐事的判断决定,心态不同,选择自然不同;而不同的选择当然带来不同的后果.快乐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却不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它需要人们去学会快乐,培养快乐的能力.通过学习产生快乐的心理学原理,了解快乐的来源,让学生了解快乐的境界有高低,引导学生追求高层次的快乐,逐渐摆脱低级趣味;了解学习的艰苦及人生其他一些痛苦的经历是获得真正的快乐的必经之路,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并培养积极进取的乐观心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细节之美,学会调节情绪,调整心态,创造出快乐的人生。班会形式:讨论法,情景法 班会过程:
一、首先请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刘益佳和程丽同学谈谈他们的感受以及看法。
二.分享快乐(1)孔子三乐
今天我们不从哲学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快乐这个话题.尼采是西方的哲学 家,他分析了快乐,那么我们东方的大哲学家大教育家----我们的老祖宗孔子有没有教我们如何快乐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孟子之乐
另一位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孟子也有三乐.他说“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3)同学之乐
圣人有快乐,那么我们这些平凡的普通人又如何呢 下面同学们来谈谈你们的快乐.“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们来一起分享同学们的快乐.请大家回忆你最快乐的事是什么(学生准备一分钟,然后发言.有十一位同学发言.各抒己见,学生的发言归纳为亲情,友情,获奖,解难题,帮助别人,被表扬等方面的快乐.)三.快乐溯源
刚才我们讲到自己的快乐,对比一下古代圣人的快乐会发现有许多相似之处,古今相差几千年,快乐却惊人地相似,这说明快乐是人性共同的一种追求与需要.心理学上说“快乐是当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内心产生的喜悦满足幸福的感觉.”既然快乐是人性的基本需要,那么我们应当了解人究竟有哪些基本需要,从而了解快乐的根本来源.第一层也是最基本的需要生理需要 人的吃喝,健康等均属于这个层次的需要.第二层:安全需要
目前还有不少国家处于战争中,这些国家的人民连这两层最基本的需要都被剥夺了,这就是战争的罪恶.第三层:归属和爱的需要
吃饱喝足了,就想到成家了,因为人需要爱与被爱,亲情,友情,爱情都属于这个范围.第四层:尊重的需要
这个需要包括自尊及尊重他人两层意思.所谓自尊就是了解并相信自己,不因他人而随意否定自己.尊重他人呢,就是首先了解人与人是不同的,要站在他人的角度替他人着想,不急于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举个例子:(在桌子上写一个“6”,问对面一个学生)这是几,(学生会回答)“9”,(老师问)谁对呢 ?谁都对.这就是因为两个人所处的角度不同,看问题得出的结论就不同.所以平时要注意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想为什么别人会跟我有不同的看法.这样就容易理解别人了.这就是尊重他人.第五层:认知的需要
认知在心理学上泛指一个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的能力等.认知需要包括学习的需要和了解他人的需要.所以我们要背起书包来上学,来求知,就是因为我们与生俱来有求知欲,有认知的需要.第六层:美的需要 我们追求真,善,美.其中美是最高境界.音乐,美术,舞蹈,摄影„都是反映美体现美的载体,所以大家要努力培养和提高这些艺术素质;而人的外表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是这些美好素质的具体体现.第七层:也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指通过自身努力取得成就,或为他人付出实现自我价值.刚才很多同学提到最开心的事情是得奖,是帮助了别人,都是因为你通过努力取得了自我价值或者为别人付出使别人得到了帮助从而也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因此你会特别快乐.一般来说,只有当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才会向更高层次的需求发起“进攻”.也有无法满足低层次却能坚守高层次的追求,就更加难得了.比如战争中不为利诱坚守气节的人,比如家境贫寒的孩子刻苦求学的事迹,比如身患重病或绝症还坚守岗位的人„我们无不为之感动就是因为他们的难能可贵.综上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了我们人性的几个基本需要.并且告诉我们这些需要是有层次的高低之分的,因而当这些需要得到满足后所产生的快乐也有境界的高低之分.当低层次的需要被满足时产生的快乐是不会很长久的,只有当高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时,才能产生长久的快乐。
四、如何去寻找快乐
⒈ 培养乐观的心态----懂得事物的两面性,要积极寻找光明面(展示漫画“半瓶油”)第一个人开心地说;呀,还有半瓶!第二个人则愁眉不展:哎,只有半瓶了!同一个事实面前,前者乐观,后者悲观,完全因心态不同。乐观者,能不断发现生活的亮点,开开心心;悲观者,总怨天尤人,庸人自扰。乐观心态者,总能发现生活细处的美好,看到希望。能苦中作乐,生活渐入佳境。心态消极者总在吃烂苹果,永远无法品尝生活的甘甜。
2、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心理学说希望就是人积极的自我暗示,它可以增强自信与自制力,从而激发人的潜力。而消极的自我暗示将导致自卑乃至绝望,危害相当大。保险公司的员工每天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声喊出:我能,我行,我可以!用以鼓励激发自己,那些成绩落后的同学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激励自己。
3、树立坚强信念,并努力奋斗
海伦·凯勒身残志坚,不懈奋斗,终于成为伟大的教育家,文学家,她的人生充满了光明。试想如果不是凭信念支撑,她的人生将毫无快乐可言。快乐是一种性格,一种思想,无论面对任何困难,它都会在你的心里发出一种声音:扼住命运的喉咙!催你进取,引你向上。
⒋ 音乐疗法
不同的音乐给你不同的心理暗示,并通过调节你的神经来缓解你相应的心理问题.5.阅读疗法:
音乐和阅读将引导你进入心灵的宁静状态 6.运动疗法
在运动中可以极大地感受力量带来的快感,产生精神愉悦,并通过大量流汗排解体内毒素,从而调节心理健康。
⒎ 大自然疗法
广阔的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大海教会你包容与宽容;高山教会你庄严与坚毅;辽阔的草原使你心胸宽广,而森林的神秘与丰盛,或柔美或壮阔的江湖无不让你心旷神怡.在大自然面前你会忘却一己之忧,学会悦纳自己,学会抛开私见,从而得到心灵的洗涤与无穷的启发,得到健康积极的心态.所以多去旅游或者闲暇时出去踏青郊游都对调节心理健康很有帮助.⒏ 倾诉疗法
外国人经常去教堂向神父祷告,忏悔,中国人也有自己的“神父”----心理医生。另外,通过与朋友聊天,写日记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⒐ 食物疗法
深海鱼,香蕉,菠菜等。通过调节生理机能改善心态 ⒑ 兴趣疗法
高雅的兴趣爱好往往可以使你的生活充满情趣.不至于在情绪低落时钻牛角尖,可以在高雅的兴趣爱好中获得平衡与调节,从而得到快乐.五、感悟
快乐其实有很多种,简单地说,饿了,吃饱,困了,睡觉,就快乐;听个笑话哈哈一笑,快乐,一些令我们感动和流泪的例子中,快乐无一不伴随着巨大的痛楚,也正是这些“痛”,令这些“快乐”变得如此珍贵,这些“痛”是人性最美好的东西在闪闪发光!这些快乐是最高层次的快乐。快乐和痛苦的辨证关系告诉我们在学习中只有不怕苦怕累,艰苦努力才能收获成功的快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都是说的这个道理。
第四篇: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九(7)
2017.03.2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们对心理健康有初步了解和认识; 2.掌握一些培养心理健康的手段和方法; 3.提高主动注重心理健康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确立自我心理保健的意识,达到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教学方法:教师引导、点拨、讲故事和学生讨论。
我们这节班会课的主题是-----------心理健康教育。健康两个字很简单,我们都会写也都认识,但你们知道“什么是健康吗?标志是什么呢?”
下面我们来讨论几个问题:
1、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是不健康的?
2、那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又是怎样的呢?说说你的看法,也可以举例子。
3、试举例说说我们身边的成功者的心理状况又是怎样的呢?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总结心理健康的几个标准:
1、智力正常。
2、情绪稳定,心境愉快。
3、反应适度,行动有序。
4、乐于交往,人际关系和谐。
5、自我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健康。
6、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总之:心理健康的人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能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包含两层意思:
(1)无心理疾病员长。(2)具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我们中小学生常见的几种心理疾病:任性、以自我为中心、注意力不集中、侵犯行为、说脏话、逃学、偷窃、说谎、厌学、敏感多疑、依赖、报复、享受、性心理异常、自卑、自杀、强迫神经症、精神分裂。
如何远离这些心理疾病呢?
最健康心里状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所以我们要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 请同学们看下面一个小故事
案例1:据说在推销员中流传着这样一个小故事,两个欧洲人到非洲去推销皮鞋,第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脚,立刻失望地说:“这些人都习惯打赤脚,怎么能买我们皮鞋呢!于是沮丧而回。另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打赤脚、惊喜万分:“这些人都没有鞋穿,看来皮鞋市场大的很呀”。于是想方设法,向非洲人推销自己的皮鞋,最后发了大财,这就是心态导致的天壤之别。
请问同学们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思考片刻)。
案例2:拿破仑.希尔曾经讲过一个令人醒悟的故事:赛尔玛陪丈夫驻扎在一个沙漠中的陆军基地里,丈夫经常外出演习,她一个人留在陆军的小铁皮房子里,奇热无比,又没有人和她聊天,周围都是不懂英语的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她很难过地写信对父母说:“一心想回家去……”她的父亲给她回了一封信,信中只有两行字,但这两行字却永远留在她的心中,并改变了她的生活,这两行字是什么呢? 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去,一个看到泥土,一个却看到了星星。”
从此,赛尔玛决定在沙漠中找到自己的星星,她观看沙漠的日落,寻找到几万年前留下的海螺壳,她和当地人交朋友,互送礼物,她研究沙漠中的植物、动物,又学习有关土拨鼠的知识,她把原来认为最恶劣的环境,变成了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冒险,并出版了一本书《快乐的城堡》,她从自己的牢房中望去,终于望到了自己的星星。是什么让她发生了如此大的转变呢?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现在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同样的感受,同样的渴望。在这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让我们手拉手去迎接明天的到来,去拥抱美好的未来。
第五篇: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班会目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心智健全的人.人一生的幸福并不取决于地位,财富,学历等外在条件,而在于拥有健康积极的心态.大到人生价值取向的原则问题,小到日常琐事的判断决定,心态不同,选择自然不同;而不同的选择当然带来不同的后果.快乐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却不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它需要人们去学会快乐,培养快乐的能力.通过学习产生快乐的心理学原理,了解快乐的来源,让学生了解快乐的境界有高低,引导学生追求高层次的快乐,逐渐摆脱低级趣味;了解学习的艰苦及人生其他一些痛苦的经历是获得真正的快乐的必经之路,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并培养积极进取的乐观心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细节之美,学会调节情绪,调整心态,创造出快乐的人生.班会形式:讨论法,情景法,演示法
班会过程:
一.导入课题
今天主题班会的内容与一本书名有关.(多媒体出示“快乐的科学”字样.让学生解读书名.得到本书的内容重点是讲 “快乐”而非科学.通过解读书名导入今天的课题---快乐)“快乐”的科学,快乐是有学问的.它的作者是德国一位著名的哲学
家尼采.(多媒体出示尼采的头像,简介.)这本书是从宗教信仰,责任,及其他美德等方面来阐述快乐的根源.二.分享快乐
(1)孔子三乐
今天我们不从哲学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快乐这个话题.尼采是西方的哲学
家,他分析了快乐,那么我们东方的大哲学家大教育家----我们的老祖宗孔子有没有教我们如何快乐呢(提示学生回忆初一的语文课本,学生答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多媒体出示孔子画像及以上三句.)
(2)孟子之乐
另一位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孟子也有三乐.他说“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稍作解释.)
(3)同学之乐
圣人有快乐,那么我们这些平凡的普通人又如何呢 下面同学们来谈谈你们的快乐.“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们来一起分享同学们的快乐.请大家回忆你最快乐的事是什么(学生准备一分钟,然后发言.约有十至十五位同学发言.教师将学生的发言归纳为亲情,友情,获奖,解难题,帮助别人,被表扬等方面的快乐.)
三.快乐溯源
刚才我们讲到自己的快乐,对比一下古代圣人的快乐会发现有许多相似之处,古今
相差几千年,快乐却惊人地相似,这说明快乐是人性共同的一种追求与需要.心理学上
说“快乐是当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内心产生的喜悦满足幸福的感觉.”既然快乐是人
性的基本需要,那么我们应当了解人究竟有哪些基本需要,从而了解快乐的根本来源.第一层也是最基本的需要:生理需要.人的吃喝拉撒,健康等均属于这个层次的需要.第二层:安全需要.目前还有不少国家处于战争中,这些国家的人民连这两层最基本的需要都被剥夺了,这就是战争的罪恶.第三层;归属和爱的需要.吃饱喝足了,就想到成家了,因为人需要爱与被爱,亲情,友情,爱情都属于这个范围.第四层;尊重的需要.这个需要包括自尊及尊重他人两层意思.所谓自尊就是了解并相信自己,不因他人而随意否定自己.尊重他人呢,就是首先了解人与人是不同的,要站在他人的角度替他人着想,不急于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举个例子:(在桌子上写一个“6”,问对面一个学生)这是几,(学生会回答)“9”,(老师问)谁对呢 谁都对.这就是因为两个人所处的角度不同,看问题得出的结论就不同.所以平时要注意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想为什么别人会跟我有不同的看法.这样就容易理解别人了.这就是尊重他人.第五层;认知的需要.认知在心理学上泛指一个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的能力等.认知需要包括学习的需要和了解他人的需要.所以我们要背起书包来上学,来求知,就是因为我们与生俱来有求知欲,有认知的需要.第六层:美的需要.我们追求真,善,美.其中美是最高境界.音乐,美术,舞蹈,摄影…都是反映美体现美的载体,所以大家
要努力培养和提高这些艺术素质;而人的外表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是这些美好素质的具体体现.第七层:也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指通过自身努力取得成就,或为他人付出实现自我价值.刚才很多同学提到最开心的事情是得奖,是帮助了别人,都是因为你通过努力取得了自我价值或者为别人付出使别人得到了帮助从而也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因此你会特别快乐.(再出示需求分层次的图片,解释这些层次的意义.)一般来说,只有当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才会向更高层次的需求发起“进攻”.也有无法满足低层次却能坚守高层次的追求,就更加难得了.比如战争中不为利诱坚守气节的人,比如家境贫寒的孩子刻苦求学的事迹,比如身患重病或绝症还坚守岗位的人…我们无不为之感动就是因为他们的难能可贵.综上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了我们人性的几个基本需要.并且告诉我们这些需要是有层次的高低之分的,因而当这些需要得到满足后所产生的快乐也有境界的高低之分.当低层次的需要被满足时产生的快乐是不会很长久的,只有当高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时,才能产生长久的快乐.下面检验同学们对需要层次论的理解.(多媒体出示“思考题:孔子三乐反映了人的什心理需要 ”.学生回答出:
“学而时习之”:反映认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有朋自远方来”:反映友情及社交的需要
“人不知而不愠”:反映自尊及尊重他人的需要(多媒体出示答案.其中对“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尊重自我及尊重他人的需要学生可能不太理解,进行解释:)人家不了解我甚至中伤我,但我了解并相信自己,不生气,也不会因别人的不了解而自我否定这是自尊;别人看问题的角度和我不同,比如刚才那个“6”和“9”的例子,就是因为我们看问题角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