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教学设计(共5篇)

时间:2019-05-13 00:26: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乡愁》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乡愁》教学设计》。

第一篇:《乡愁》教学设计

《乡 愁》

余光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诗歌的抒情性。

2、借意象、意境和语言来体味诗中的情感。能力目标:

1、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学会抓住关键词和诗中的形象来鉴赏诗歌。

3、学会品味诗歌的意境美。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崇高感情。

2、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兴趣。[教学重点]: 领会诗歌的情感。

突破方法: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处处扣住情,扣住情来阅读和品位诗歌。[教学难点]:

借助诗歌不同的形象来层层深入地抒发情感。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根据诗歌的抒情线索逐层讨论、品位,领会诗节的情感发展。[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多种形式诵读,体会诗中情感。教师在朗读中起示范作用。

2、设置情境法:以叙述的方式讲述诗人创作时的心理,将学生带入情境。指导学生诵读诗歌,也适当创设情境,带学生进入角色,体会诗人情感。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师范读诗歌,学生描景悟情,给人以美的熏陶和艺术的享受。体现课堂资源的整合,营造与诗歌内容相吻合的氛围。

3、激趣法:采用欲扬先抑、欲擒故纵的方式引入到诗歌的鉴赏环节,激发学生兴趣,使其更主动地深入品味诗歌。

4、对比法:将古典诗歌与现代诗歌相结合,用学生在鉴赏上熟知的国学经典诗词来抛砖引 玉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请跟我走进1972年,那是一个略带秋寒的深夜,夜凉如水。有位中年人毫无睡意,他独坐在房间的一角,任窗外清凉的月光照着他早已被秋霜染白的双鬓。他拿出酒,斟满酒杯。很快,酒入愁肠,引起他满腹的忧伤。他想起自己远在大陆,千里之外的母亲那一座孤坟,想起自己这么多年来独自在外飘零的孤单。看看眼前像框中那一张张熟悉而又陌生的亲人的面庞,他们在海峡的那头是否平安依旧。听听窗外,秋风吹过落叶,遍地的沙沙之声,那可是海峡对岸吹来的秋风。他再也难以抑制心中的激情,摊开稿纸,写了他一生中流传最广的一首作品。而他就是时年44岁的台湾诗人余光中,这首作品就是今天我们即将学习的乡愁。同学们,想读读吗?(教师配乐讲述)

二、读诗

1、请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诵读。(学生自由朗读)

2、感觉不错,老师很享受这“乡愁”的滋味。我们一起朗诵好吗?坐直,带着你的理解,带着你的情感,语速放慢些【幻灯1】(全班齐读)

3、感觉如何?这首诗写得好吗?(学生自由谈看法)

三、品诗

(一)师激趣导入:这首诗为不少朗诵界的名人所钟爱,可说是诗中的名篇了。可真有那么好吗?诗的主题,看题目就知道,不就是乡愁?有太多写乡愁的诗篇!诗的篇幅,两分钟就能背下,字数寥寥;诗的语言远没有唐诗的古话那么有韵味,是纯粹的白话,实在不明白有什么著名。的确,这诗乍看是没什么,但只要我们仔细品味,理解了诗歌,理解了诗人的情感,你会发现其实它还是蛮有味道。老师有3道赏析题,相信同学们做完之后,就会对它刮目相看。

(二)【幻灯2:当年李清照愁肠寸断之时,一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将抽象的愁情物化,难以承受之苦跃然纸上。在诗人笔下抽象与形象是可以自由转化的。诗人的乡愁又是通过哪些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抒发的?】

1、著名的词人李清照,一直与丈夫非常恩爱,但她的丈夫在**时期病逝。在她愁肠寸断之时,用舴艋舟这一具体的形象将抽象的难言的愁苦形象地表现了出来。《乡愁》同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那本是看不见又摸不着的乡愁是通过哪些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抒发的?(借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2、像这样,将抽象的感情用具体可感的形象表达出来的方法,就称为托物寄情。再看,诗中提到了几个人生阶段?(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3、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作者选取了不一样的形象,所抒发的感情必然有一些细微的不同,同学们能完成填空题吗? 【幻灯3】形象

情感

邮票---------(浓浓亲情)

思乡之愁

船票---------(忠贞爱情)

坟墓---------(生死别情)

海峡---------(深深爱国情)

思国之愁

(学生讨论解决。学生每有感悟,都要及时地引导学生用读的方式对外抒发。个别的地方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仿佛自己就是那位漂泊在外的游子,体会诗人的那种伤痛,用朗读的方式表达出来。并且要求学生对朗诵作评价。)

4、师总结:诗的前三节,抒发的是对亲人的思念,对家的思念,但是到了第四节,已经上升为了对祖国的思念。诗歌表现的已不仅仅是个人的乡愁,更是一种民族之愁,国家之愁。正如温家宝总理在美国会见华侨、华人时所说:“台湾,这湾浅浅的海峡,是我们最大的乡愁,最大的国伤啊!” 【幻灯】正是有了最后一节的升华使得这首诗具有了其他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深度和广度,我想就是这首诗广泛流传的原因吧。用形象的事物来表达难言的深情,和李清照一样,本诗的作者也是高手啊!【板书:物中寄情】

(三)【幻灯4: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全句生辉,成为千古妙句。本首诗里也有很多言简意丰的妙词,你能找几处品味一下吗?】

1、这首诗大家都学过,我要考考大家了,诗中的“绿”字用得巧妙,自古以来广为称道。这个“绿”字究竟好在哪呢?

(学生谈看法,可能会说到的体会:既见出春风的到来,江南水乡的一派生机,又通过绿表达出对欣欣向荣的春天的喜爱之情。)

2、诗歌字词的生动就是能传情。从《乡愁》中哪些字词里你能读出情来?

(学生讨论解决。)可能会涉及到的词有: ①、“小小的 窄窄的 矮矮的 浅浅的”

(沉重的乡愁寄托在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上,形成强烈反差,反衬出诗人内心无法排解的苦痛。)②“浅浅”

(写出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其实我们早就学过了类似的诗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桃花潭水再深,可是比起我和汪伦的友谊来,它却变得浅之又浅。同理,台湾海峡虽然深,虽然长,虽然宽,然而比起我们思念大陆的感情,也就是浅浅的了,写出的是我对大陆的思念之情比海峡可要深得多。

无奈:实际很容易跨过,只是因为人为的原因,所以无法越过。希望:坚信我们一定会跨越海峡的。)学生每有感悟,及时引导他们诵读出情来。

3、师总结:看似简单1、2字,却让我们读出那么多内容。读出诗人难言的深情。【师板书:语中含情】

(四)【幻灯5:王维一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仅用十字就勾勒出一幅塞外独有的辽阔荒凉的画面。诗情与画意从来就密不可分。从本诗质朴的文字里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你能“话”出来吗?】

1、同学们请闭上眼,让我们走进诗人的乡愁,用你的心去听,用你的心去看,告诉我们你看到了什么画面?(师配乐朗诵诗歌)

2、你看到了什么?

(生描述,生评价。)

3、师总结:看来,诗中也是有画的。透过文字我们能看到一幅幅凄美的画面,听到诗人发自内心的对家的呼唤。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情啊!【师板书:画中有情】

(五)教师总结:我想现在同学们对这首诗应该有不一样的评价了吧,看上去直白简单的一首诗,却是物中寄情,语中含情,画中有情。诗人的愁情就是通过笔下的形象,通过语言,通过画面抒发了出来。他的愁,他的乡愁,任时光荏苒,始终压在他的心上。让人泪流满襟,让人肝肠寸断。

四、拓展

【幻灯6】诗人20多岁去了台湾,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与台湾长期阻隔,诗人又经常流浪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成了他诗歌作品的重要内容,“乡愁诗人”写了很多思乡的诗篇。如《乡愁》和这首《乡愁四韵》。(响起罗大佑演唱的《乡愁四韵》)“那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我想这是每个游子的心声!我们的台湾长期与祖**亲分离,两岸的人们也只能隔江相望,无法相聚,即使在月圆之夜,也只能彼此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面对着这位隔海峡翘首以望大陆的老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现在我送给每位同学发一条手机短信的机会,请你赶快把你想对他说的话写下来。(学生写作、展示)

五、尾声

1、师总结: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香港、澳门已经回到祖国的怀抱。仅有一水之隔的台湾何时才能与祖国团聚呢?汶川地震、台湾水灾,见证了两岸同胞的深情厚谊。全国人民上下齐心对抗灾难,让我们看到了团结的力量、家的温暖。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台湾一定会在两岸人民也包括我们在座各位的努力下,回到祖国的怀抱。我们终会团圆,因为我们有一颗共同的心,那就是——中国心。

2、让我们再次吟诵起诗人的《乡愁》(生深情朗诵)

【板书】: 乡 愁

余光中

物中寄情\

语中含情

﹨乡愁

画中有情/

第二篇:《乡愁》教学设计 文档

《乡愁》教学设计

信宜市教育城初中

谢崇帅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歌的绘画美。

情感目标:体会海外游子拳拳的爱国之心,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学会抓住诗歌的意象去赏析诗歌。

【教学重点】

1、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理解本诗托物寄情的写作手法。

3、激发和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难点】透过意象去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理。【教学过程】

一、课始导入蓄诗情。(在《故乡的云》的主旋律中初步感知游子羁旅伤别之情。)1.教师:一曲《故乡的云》唱出了多少华夏儿女的心声:“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哟,我已厌倦漂泊„„”费翔的歌声唤起了多少阔别家乡的人们的心酸痛楚。其实,不光是歌声,在中华文化的长廊中,一大批文人墨客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同样表达了他们羁旅他乡,心系故土的感伤。同学们能举几个例子说说吗?

2.学生自由回答(如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3.教师总结:人是故乡美,月是故乡明。毕竟“洛阳虽好不如家”啊。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诗也与思念有关,它就是余光中的《乡愁》。

二、自查资料识诗人。

1.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查阅的有关余光中的生平、创作资料以及写作《乡愁》的背景资料。

2.教师评价、补充、强调: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到台湾,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8年赴美国进修,获爱奥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教于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1974年,受聘香港中文大学,任中文系教授。1985年,任台湾高雄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作品多产,风格多样。

1949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势力从大陆全面溃退,撤到台湾,与中央政府抗衡对峙。由于这特殊的政治原因,海峡两岸至今仍然处于分离的状态。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从上世纪60年代起余光中就创作了不少怀乡诗,被人们称为“乡愁诗人”。代表作有《乡愁》《乡愁四韵》《白玉苦瓜》《春天,遂想起》等。《乡愁》写于1972年,当时,大陆与台湾几乎隔绝。这是诗人众多乡愁诗中最有代表性,也是流传最广的一首。回忆起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的情景,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诗人的乡愁世界,去听听他心底的呼唤,去感受他那“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之痛。

三、反复诵读品诗情。

(一)诵读感知

余光中说:“一首诗是要读出来,生命才算完成,朗读者要像演奏家一样,把诗歌的潜在生命激发出来,这样才能吸引人。”下面我们进入深情朗读的环节。1.学生自由选段或全诗试读,师生评价,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把握朗读的语速语调、轻重音和感情基调。

3.点击课件,播放朗读;学生听读,进一步把握朗读技巧,进入诗歌情境。

课件展示: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侯 后来呵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这头 我/在外头 ....母亲/在那头 母亲/在里头 ....

长大后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大陆/在那头 ....4.教师总结:要读好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朗读技巧方面,还要注意节奏、轻重音、语速语调。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感情基调应该是忧郁深沉,语速应该是深沉舒缓。

(二)品读欣赏

1.在漫长的生活经历中,对故乡绵绵的思念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让诗人怅惘叹息不已,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明确: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它们代表了诗人人生的四个阶段,暗含着诗人客居他乡而愁苦的一生。

2.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哪四个人生阶段?四个人生阶段又各因什么而愁呢?

明确:

小时候(少年)因求学而母子离别(母子别)

长大后(青年)夫妻离别思恋娇妻(夫妻别)

后 来(中年)生死隔离哀思难诉(生死别)

现 在(老年)国土分裂有家难归(家国别)

3.乡愁本是非常抽象,不可捉摸的一种情感,诗人是通过什么具体可感的东西来

表达的?

明确:诗中借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四个具体的事物,把抽象的乡愁变得可察可感。在这里,作者运用了托物寄情的方法。所谓托物寄情,就是通过对具体形象的描述,突出物体的特点,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这种方法可以增加诗作的艺术感染力。

一枚小小的邮票:写信可寄乡思

一张窄窄的船票:乘船可解相思

一方矮矮的坟墓:生死隔绝哀思难诉

一湾浅浅的海峡:海水无尽忧思无尽

4.怎样理解以上四个意象之间的关系?从情感的抒发上看,是并列的还是逐层深入?

明确:逐层深入,暗示随着时间的流逝,作者思乡恋国的情愫越来越浓。

小结:《乡愁》是一首游子思乡的深情恋歌,更是一首如泣如歌,动人心魄的真挚的情诗。它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表达了一个深刻的主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时代感,在给我们强烈的情感震撼的同时,也给我们极强的审美感受

四、发挥想象赏诗意。诗歌的语言简洁凝练,但却能传达出丰富动人的意境。这首诗的每一节都构成了一幅独特的画面,下面是老师对第一节诗所表现出来的画面的解读。读一读,然后模仿着写写看。

1.[示例]第一节: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在《一封家书》的音乐声中听老师的解读。

[解读]

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端坐在木桌前。如豆的灯火映照着他那双湿润的眼。窗外,清冷的月光如泻。

他正在小心翼翼地粘贴着一枚小小的邮票。信封上,是他母亲的名字。——他给母亲写些什么呢?

是叙说离家求学的艰辛,还是追忆儿时盘亘母亲膝头的亲密?是倾述“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怀,还是应答母亲日日村头槐树下的翘盼?„„ 他还在恭敬地粘贴着。他粘贴的哪里仅是邮票,他粘贴的是母子身处两地遥相思念的亲情!他邮寄的又哪里仅仅是信,他邮寄的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拳拳赤子之心!

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这正是一个少年——如烟如梦的乡愁啊!2.读第二节,伴着《久别的人》的歌声,展开联想和想象,对其解读。

3.读第三节,伴着《人鬼情未了》的歌声,展开联想和想象,对其解读。

4.读第四节,伴着《望乡》的歌声,展开联想和想象,对其解读。

5.教师评点:诗歌寥寥数语却给我们以无限想象的空间。透过几幅画面我们进一步地体会到了诗人寄居他乡的种种苦闷和彷徨,也认识到了家国分离给人们带来的无穷伤痛,在此,我们有什么感受呢?我只想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同时也希望我们的祖国早日完成和平统一的大业,让历史的悲剧不再重演。

五、纵横延伸悟诗理。欣赏席慕蓉的《乡愁》,回答问题。

乡愁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常在有月亮的时候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注:席慕蓉,台湾知名画家、散文家和诗人,1943年出生于重庆,祖籍内蒙古,1949年由南京迁居香港,1954年赴台。)

思考:这首诗分别选用了那些意象来表达感情的?与余光中的《乡愁》在主题上有什么共同点?

六、课末结语存诗韵。

《乡愁》是一首海外游子深情而凄美的恋歌,更是台湾同胞和全体中国人共有的思乡曲。1982年,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开始形成,炎黄子孙渴望统一,海外游子渴望回到母亲怀抱,这已不再是难以企及的梦。统一大业激动人心,人民呼唤统一。诗中说“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同样的祖先,同样的文化,同样的感受,同样的愿望,这岂是一小撮别有用心者改变得了的?1997年,香港顺利回归,1999年,澳门也顺利回归,我们坚信,只要海峡两岸人民息息相通,台湾和大陆的统一绝不会是遥遥无期的梦!因为我们都有一颗共同的心,那就是——我的中国心。(在歌曲《我的中国心》的歌声中结束本课)【板书设计】

时 间 托物 寄 情 思绪

小时候 邮票 母子别 愁

长大后 船票 夫妻别 愁

后 来 坟墓 生死别 愁

现 在 海峡 家国别 愁

《乡愁》教学设计

信宜市教育城初中

谢崇帅

第三篇:《乡愁》教学设计(共)

《乡愁》教学设计

彬县新民中学 胡元平

一、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三维理论和教材特点以及通过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其人及写作背景,准确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2、培养学生体会、欣赏诗歌中美的能力。

3、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

我认为,当今社会育人比教书更为重要,因此,根据教材特点,我把“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情感目标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之一。

《新课标》中要求:语文教学不可忽视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由于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和审美能力的欠缺。因此,我认为,本课教学的难点应该是“培养学生体会、欣赏诗歌中美的能力”;同时这也是本课教学的另一个重点。

三、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根据“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我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法:

1、朗读教学法

2、探究欣赏法

3、联想教学法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

1、诗海骊珠: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刘长卿)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让学生说出这些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共同情感?由于学生对这几句诗并不陌生,所以不难得出“思乡”这一结论,于是我顺势引导:

是啊,最浓不过乡情,最重不过乡愁。记得诗人余光中说过:“烧我成灰,我的唐魂汉魄仍然萦绕那片厚土。”在他离开大陆20余年的1971年,那时,正逢海峡两岸交好无望、双方民众都处于极度绝望之中,他在厦门街的旧居里感情所至,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一首饱含深情的诗——《乡愁》。

如此导入的设计意图是:首先问题的提出,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接着写作背景的介绍则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2、走近余光中: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去台湾。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台湾和大陆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漂泊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著名文集有《白玉苦瓜》、《石室之死》、《听听那冷雨》等。

了解了作者,但使学生最为牵挂的还是诗人那浓浓的乡愁,下面就引领学生进入——

(二)诗文赏析(四个环节 即:我想听——我要读——我会品——我能写。我之所以如此设计环节名称是为了想给学生这样一种感觉:不是老师要我学而是我要学,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

听诗是一种高雅的活动,听美好的诗能让我们陶醉。第一环节:我想听

1、在此环节,首先,让学生欣赏《乡愁》的配乐诗朗诵,提醒学生注意对朗诵的节奏、重音、语速、语调、情感的把握。

2、听完后,师生讨论、明确:

语调——深沉 语速——低缓 感情——深挚 通过听读欣赏,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音乐美。第二环节:我要读

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领会课文潜在内涵的重要途径。(朗读时要把握好每一小节的情感变化,才能读出诗歌的韵味来)第一节 : 回忆、平淡(小时候,诗人求学在外,思念母亲,这种对儿时的回忆,读时可以稍微平淡一点。)

第二节 : 遗憾、甜蜜(长大后,诗人新婚别离,对娇妻的思念,虽然遗憾却带有丝丝的甜蜜。)

第三节 : 失落、痛苦(后来呀,一座坟茔、两世相隔,母子永远不能相见了,真是子欲养而亲不在呀!对母亲的这种悼念,是失落中带有难以名状的痛苦。)

第四节 : 惆怅、无奈(而现在,台湾与大陆长期阻隔,作者归心似箭,却又无能为力,只能望峡兴叹!所以是惆怅中有着些许的无奈!)

1、生对读。

2、组内读。

3、请几名层次不同的学生班内读,学生进行评价。

4、齐读。

通过多种方式地朗读,达到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悟情的效果。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体会美、欣赏美的能力,接下来引领学生进入-----第三环节:我会品

让学生从诗的意象、结构、语言、情感几个方面,自选内容,品评这首诗,学生自由发挥,老师适当引导。通过大家的品读,学生感受到了它精巧的构思,完美的形式,尤其是它独特的意向。作者巧妙地将无形的乡愁作了形象而深刻的比喻,使乡愁变得可知可感,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样一来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就得到了较好的锻炼。此环节形成板书,板书设计为一个中国结的样式,它象征着多少漂泊在外的游子想解又难解的思乡情结呀!

第四环节:我能写 让学生续写“乡愁” 将来呀 乡愁是

————————

————————

2011年4月23日,余光中先生在福建泉州群山村举行“华光文化名人村”奠基仪式的致辞中为39年前写的“乡愁”续写了新的篇章:(大屏显示)未来呀,乡愁是一条长长的桥梁,你去那头,我来这头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的欲望。到此为止,三个教学目标已顺利完成。我顺势小结------

(三)课堂小结:

是啊,这湾浅浅的海峡又怎能阻隔两岸亲人的思念?台湾政要连战、宋楚瑜、吴伯雄等相继回大陆寻根祭祖。更为可喜的是两岸人民已于2008年12月15日实现了“通邮、通航、通商”的梦想。是啊,“落叶总要归根”!相信,通过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这头”、“那头”终究会成为“一头”!到那时,我们一定会听到台湾那深情的呐喊:“母亲,我回来啦!”

老师饱含深情的结束语,会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再次得到升华。

(四)作业布置:

考虑到不同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存在差异,因此,我设计了必做和选作两个层次不同的作业题:

必做:有感情的背诵这首诗

选做:收集有关乡愁的诗词、散文、小说,同学间交流赏析。

(五)板书设计:我认为,好的板书应该体现出三个字“精”、“美”、“新”,本着这样的宗旨,我为本课设计了综合式板书。这样,通过示意图和文字提示,学生能够直观形象再现本诗内容、加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少年时 ——邮票——母子分离

成年后 ——船票——夫妻分离

后来啊 ——坟墓——母子死别

而现在 ——海峡——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第四篇:乡愁教学设计

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乡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全诗。

2、学习用具体形象表达抽象的感情的写法。

3、感受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感情。教学重点:用具体形象表达抽象的感情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可以说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海里就会涌现出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你还知道哪些有关乡愁的诗句吗?(学生积极回答)

„„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勾起他们的缕缕乡愁。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余光中的《乡愁》。

2、想认识余光中吗?请看屏幕,谁来读读?(学生读)提问:“短短20分钟写出此诗”给你怎样的启示?

余光中出生在大陆,定居于台湾。他在大陆生活有二十一年。二十一年的生活积淀,二十一年的故园情深,因而,祖国大陆是他的精神归宿,灵魂的家园。

二、赏析全诗:

(一)朗读

1、多媒体播放配乐诗朗诵,要求学生划分节奏,点出重读的词语,体会诗的内容和感情。

2、你认为在语速和节奏上应该注意些什么?

3、学生朗读,个别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背全诗。

(二)赏析:

1、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中,那对故乡的思念一直萦绕在诗人心头,从哪些时间词可以看出来?(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

2、这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人生的四个阶段,你知道吗?(少年、青年、中年、老年)

[一]赏析第一节(课件展示少年余光中与母亲)

1、通过画面,你感受到什么?

2、诗人在这一节抒发了怎样的乡愁?用什么形象具体表达了乡愁?为什么用邮票?

3、邮票用哪些词修饰?有什么表达效果?

4、齐背全诗。

[一]赏析第二节(课件展示青年余光中与新娘)

1、诗人在这一节抒发了怎样的乡愁?用什么形象具体表达了乡愁?为什么用船票?

2、船票用哪些词修饰?有什么表达效果?

3、齐背全诗。

[一]赏析第三节(课件展示中年余光中与母亲的坟墓)

1、诗人在这一节抒发了怎样的乡愁?用什么形象具体表达了乡愁?为什么用坟墓?

2、坟墓用哪些词修饰?有什么表达效果?

3、齐背全诗。

[一]赏析第四节(课件展示老年余光中与台湾海峡)

1、而现在,海浪滔滔,老人坐在海边,在想些什么呢?

2、诗人在这一节抒发了怎样的乡愁?用什么形象具体表达了乡愁?为什么用海峡?

3、“浅浅的”有什么表达效果?

4、齐背全诗。

[一]概括全诗(课件展示)

诗人的乡愁在最后得到了升华,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家国之思,在这里,乡愁已是海峡两岸的啼血呼唤,浅浅的海峡,国之大殇,乡之深愁。我们期待着,海峡上空架起血脉的桥梁,让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三)想象练习(课件展示)

用具体形象表达抽象的感情的写法,从“童年、思念”中任选一题,写几句话或一首诗。

(四)拓展迁移

欣赏根据余光中《乡愁四韵》所做的歌曲,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欣赏席慕容的《乡愁》配乐朗诵。

(五)达标检测

(六)布置作业:课外阅读余光中的诗歌,写写心得,与同学交流。

第五篇:乡愁教学设计

乡愁教学设计尊敬的各位领导们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__《乡愁》____________,下面我从五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程序、说板书。

一、教材分析:

《乡愁》是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诗歌。本单元所选的两首诗都是现代诗歌中的名家名篇,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余光中的《乡愁》选择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四个意象,抒发了千万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他们期望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结束,祖国统一大业尽快实现的心情。

了解了教材之后,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学生的学情:《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基于此,对整首诗的教学设计上我推出了这样一条主线:听读——朗读——品味——迁移。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诵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的朗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体会与欣赏诗歌美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之情。这3个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训练重点是一二点,难点是第三点。

二、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具体做法如下:

1欣赏法:通过欣赏歌曲《乡愁四韵》和配乐诗《乡愁》,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诵读法:这是本课教学的主要方法,诵读可让学生体会情感美,节奏美

3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4联想法: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其中诵读法最基本的方法。指导好学生的诵读,不仅可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而且可以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是 解决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象的一把金钥匙。

三、说学法: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学法具体如下: 听读——朗读——品味——迁移

听——美美的听 读——美美的读 品——美美的品 迁移——美美的说

三、教学程序:

(一)导入

音乐家陈刚说的好:“乐为心声。”所以音乐比其他语言更容易沟通人的心灵。因此在本篇文章导入的时候,我选取播放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湘潭祭祖时的录像片段并配以罗大佑演唱的歌曲《乡愁四韵》,通过音与画结合,引导学生感受思乡之情、欣赏乡愁之美。然后再简要介绍一下余光中的经历及其作品,总结出来余光中的作品的主题就是:乡愁。

在听这个环节上,要让学生听的引人入胜:播放配乐诗朗诵《乡愁》,让学生仔细聆听。

第一遍听,要求学生感受诗中的真情,边听边想象诗句呈现的画面;第二遍听,要让学生注意听朗诵的技巧。听是为了读,让学生声情并茂的读,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是本课的重点,可以通过多种朗读形式比如个别读,小组读,齐读,相结合,可以给学生做一个示例:如诗歌的第一个章节,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比如,让学生通过重音、语调、语速、节奏等方面来进行指导。在第一层次的要求上,一是声音层面上要求,读出节奏与重音,把握好语速和语调

二是感情层次上的要求,把感情加进去。三是在二读的基础上进行指导,争取读得更美

接下来是品,让学生品头论足,从语言、节奏、情感品评诗歌的句子。

最后是说,让学生试着说一两句富有诗意的句子。仿照乡愁是„„的句式来造句。比如:乡愁是天边那轮圆圆的月亮,我走到哪,它便伴随我到哪„„乡愁是那根细细的丝线,捻的越细越长越牵肠„„

从内容、语言、音韵等方面引导,鼓励学生对课文作小结,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最后再以朗读结束课堂。

接下来是拓展与实践环节:可以从背诵、搜集古代有关乡愁的诗歌,还有发展想象补全诗歌这三个方面进行练习。

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

下载《乡愁》教学设计(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乡愁》教学设计(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愁》教学设计(最终定稿)

    《乡愁》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乡愁》......

    《乡愁》教学设计

    14、乡愁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 2、通过对诗歌层次的分析,体会作品的结构美;通过对诗歌词语的分析,感受作品的语言美 ;通过对诗歌深情......

    《乡愁》教学设计

    《乡愁》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六十九中学 石华馨 《乡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感悟诗中之情,情中之理。掌握赏析诗歌技巧。 2﹑过程与方法:师生共......

    《乡愁》教学设计

    《乡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台湾作家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的多年的诗人,他的《乡愁》以独特的视角,用平实的语言,满含深情地表达了作者企盼祖国统一,亲人团聚的浓浓的思乡......

    《乡愁》教学设计范文

    《乡愁》教学设计及学案 汉川市脉旺镇初级中学李振文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乡愁教学设计

    《乡愁》 教 学 设 计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诗严谨的结构、精巧的构思。2、掌握通过分析意象感知诗歌内涵的方法。 3、品味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体会诗中蕴涵的浓烈的思乡情怀......

    乡愁教学设计

    《乡 愁》教学设计 南昌市新才学校廉爽 教学目标: 1.诵读:注意朗读基调,感知内容 2.品读:说说本诗好在哪里 3.解读: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画面 4.联读:进一步理解作者的乡愁及情感 教......

    乡愁教学设计

    《乡愁》教学实录 2013-12-02 19:26:58| 分类: 九上教学实录|字号 订阅 本文转载自陶树坤《特级教师洪镇涛《乡愁》教学实录》 湖北武汉六中 洪镇涛 师:我们今天学习台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