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假如有这样一节课 余映潮
假如有这样一节课
——余映潮
(注:根据余映潮老师在市七中的讲座整理而成。听余老的录相声音,一句句地实录下来,虽辛苦,但印象深刻,乐在其中。与大家共享,一齐来用心品味„„)
各位:今天下午是个有趣的话题,题目是《假如有这样一节课》。这是一种假设,假设什么呢?假设有这样一节课,它有许许多多的环节,这环节应如何操作呢?最好做什么呢?我就把有关的教学手法用这样一种假设来把它谈一下。
一、创意——理性思考 诗意策划
教学警语:理性思考与诗意策划是教学设计中的首要工作。就像写文章的“意在笔先”一样。
首先谈的是教学创意的问题。所谓教学创意?就是每位老师设计教学时的点子、方法、主义,或者是一个初步的设想。创意就是带有个人特点的教学策划,有了策划之后,再展开我们的教案设计,所以教学创意是需要费很大的力气和经过很多周折才可能产生的教学设想。
教学创意有两方面要求:一要理性思考,二要诗意策划。两者是教学创意的重要前提。如没有理性思考,我们难以展现每节课的基本轮廓;如果没有诗意策划,我们每节课的教学就难以开展。
举个例子:我教学《陈太丘与友期》时,理性策划什么?是能力综合训练。这个短文既要落实字词,又要让学生受到更好的能力训练,还要增加学生的文学知识积累。于是,能力综合训练就是理性思考和诗意策划。
第一要朗读,朗读什么?不是让学生泛泛地读课文,朗读是有任务的。首先,要读出故事的味道(示范语气,强调故事语调);其次,要读出人物的语气,把学生带到课文中去,客人有客人的语气,元芳有元芳的语气。然后,要读好课文故事情节,告诉学生故事有两个大的情节构造,怎么划分?老师不知道,必须得学生去解决。如此是能力训练式的朗读,学生要把文章分两层次读,要纵观全文,还要概括层次内容,然后知道什么地方是第一层和第二层。这是理性思考下的诗意策划,是第一个任务。第二个很简单,练!练什么?每位学生都要在文中找出一类的文言词出来。一类,就是我们上课说的一个个字词的落实。如“门外戏”中的“门”字,与后面“入门不顾”中的“门”妙在用法不同。一“门”是大门意思,另一是作状语用法“在门外”。再如“尊君在否”,“君与家君”,这几个词有敬词和谦词的区别。再如元芳训客人,“失信”,“无理”,“信”与“理”是此文的主题。这就是训练有素,让学生动起来,一类一类地学习文言词语。第三要是“品”。从一句话里或一个词里感受到什么?品味到什么?这就是把学生带到字里行间,品词论句,培养学生分析、揣摩、欣赏、表达的能力。第四是“议”,议此文是什么样的文章?学生一般说此文是一篇告诉我们要讲礼貌和信用的文章,老师就要指出文章不仅看其思想意义的内容,更要从阅读技法上看,要指导学生欣赏文的写作技法。此文开门见山,结尾是戛然而止,故事开展是一波三折的,写元芳的爸爸,运用虚写的方法。老师只说四句话十六个字:开门见山、虚实结合、戛然而止、一波三折。如此,学生在课堂上受到的是文学教育。我们现在大部分老师讲课,没有高雅的语言,讲小说和散文从来没有专业术语,学生学三年什么也没学到,只学了些字词。所以,教学创意很讲究老师的品质。那么,老师怎样做才叫懂得语文教学?不是老师不懂语言教学,而是怎样把教学做得更好。
有五个标准:
(一)要懂得确保语文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前提是教师个人独立进行的多角度课文研读,要教好语文,必须有很强的教材研读基本功。没有优秀的教材和课文研读,一定没有好课,一定是不能对学生实施有利的教育和训练。我们总说非常忙,但关注语文老师读教材的技能,发现几乎没有多少人去自觉地训练它。常规的教学准备工作就是看看课文、教参,上网下载资料,然后,复制或拼凑教案后就上讲台。没有精细的研读,不要谈上课,这是保证教学质量最重要的前提。
(二)我们要懂得语文教学极其重要的任务是增加学生语言和知识积累。关键词是“积累”二字。这是极其重要的任务。我们常说,外语学科在重视程度上,无论是社会或个人重视都要高于语文。我们想,课堂上我
们给学生积累了多少东西?一定要想,我们的课堂不是课外,让学生积累了多少好东西?课堂上泛泛而讲和慢步地讲,并思考学生怎么积累。所以,语文课堂要讲究语言和语文知识的积累。要在一切的教学活动中渗透,哪怕只言片语出来,都要有知识的含量。
(三)要懂得语文教育更加重要的任务是形成、提升学生终生受用的阅读和表达能力。表达不仅是书面语言,还有口头语言。我今天在课堂上告诉学生,在这个年段里,不能只用一句话,八年级的学生要学习说成段的话。这是提出的训练标高。书面表达作文,口头表达阐释、说明、议论、抒情都可以用。那么阅读的能力呢?就是经过三年的初中教育后,我们的学生能在内容概括、文意把握、词句欣赏、手法变形等方面形成能力,达到很高的读文章的水平,如果语文课不重视能力训练,我们将永远要把课文教下去的。教了学生不懂,还得教下去,要教的文章数以亿万计,能教得完吗?让学生凭自己训练出来的能力去读书,关注能力训练,永远没有错。只是我们现在做不到。
(四)我们要懂得语文课堂一定要有充分、扎实的学生活动。要让学生在大量的活动中,学习运用语文的规律,让学生在大量的活动中接受能力的训练。没有能力训练的课,是只讲道德的课,是从来不安排学生活动的课,是老师始终在问、学生始终在答的课,是老师永远在问小问题的课,学生答的是随口而出的问题。如有深层的、重要的问题要学生理解,学生不会马上举手。学生活动一定要有确保他们独立思考的时间,一定要老师设计如何训练。然后,学生再动起来。学生必须在语文课堂活动里成长,让学生阳光起来,让他们善于交际和乐于向同学表白。
(五)语文老师要懂得现在最需要的是教学技术。要用优秀的教学技术和艺术来优化课堂教学。每个老师要做教学技巧和艺术的有作为的、积极的探索者,要使自己形成很好的教学本领。自己要把最好的语文教育给学生。使自己懂得语文。懂得语文教学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仅一个研读教材,就可以让一个人读得死去活来。没有任何一篇文章是好读的、好上的,必须靠自己。但是,一定要做到的。这里面有理念、有技术,更主要的是技术。我们看一个老师的课,这堂课如果没有活动,这个老师的技术就不行。为什么?他没有办法把他的教学切分开来,做不到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走下来。凡是一问到底的课,都是没有目标的课。虽然教案上有明确的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和情感价值感目标,那是纸面上的套话。没有切分的、有序的教学过程,总是一问到底,是没有目标的。上课时,不合理的提问越多,往往失去了教学目标。所以,能做到这“五到”,那我们的教学实力就不得了。
二、起始——开课揭题 直入情境
教学警语:语文课开始的第一秒钟就应该是迈出课堂语文学习的步伐。
下面谈“起始”。“起始”——开课揭题,直入情境。课如戏,幕打开,课开始,有动作。语文课开始的第一秒钟,就应该是迈出课堂语文学习的步伐。不要说些巅倒的话,不要说些无关痛痒的话。有意思的是,平时上课时,我们老师都喜欢单刀直入的。而在各类老师赛课时,上课起始往往故弄玄虚,说“你们班的学生多么可爱呀!”之类开始了,学了所谓的名师,把名师最差的东西搬弄过来。于是,套近乎,浪费了宝贵的三分钟。全班同学包括听课的老师都损失了三分钟。如“同学们,我们现在开始学习《社戏》”,最直接的开头多好呀!开课揭题,直入情境,就是尽快把学生带到课文中去,讲究“简洁、清爽”的方式入题。在这一环节,可以不讲究什么手法,直来直去、开门见山同样也是一种手法。
三、导入——巧妙导入 自然得体
教学警语:精心设计的导入要自然、得体,力求在很短的时间内,优美、从容、有情味地导入课文。
假设,我们需要做得更漂亮一点,那就需要导入。导入非常讲究技巧。巧妙导入,自然得体。课改以来,有一种导入课的毛病叫“缓入”。“缓入”就是用三五分钟时间让学生听音乐、看视频。往往一节课就浪费了三五分钟。所以,导入要讲究节约时间,要好看、好听。不要总依赖设备,要靠自己的智慧帮自己的忙。要点是,精心设计的导入要自然得体,力求在很短的时间内,优美、从容、有情味地导入课文。
举例: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一篇课文,(板书)“小石潭记()”,大家讲一下记什么呀?如不知道,那再来一遍,(板书)“小石潭()记”,括号里应填什么记呀?同学们会说游记啊。噢!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游记呀!用游记的方法来记游,是小石潭记的写作内容。很简单,一下子把学生带入课文。
有的能优美点,如“散步”。我的导入语设计了许多遍才定下来,但我不说,我把它打到屏幕上,我和学生一起来读:“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文《散步》。那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铺展生命的新绿,有阳光下的金色菜花,有水波鳞鳞的鱼塘,还有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情感涟漪„„让我们开始学习课文吧!”这样导入多美呀!与之相呼应的是:“同学们,当我们将要离开美文《散步》的时候,让我们再吟诵一次课文的最后一段吧!”离开《散步》。这是有情味的导入语。
有时候的导入语,它是随机生成的。比如,上《说屏》,(板书)说“屏”,导入第一个问题是,哪位学生能说说这“屏”字为什么打引号?同学们有趣地思考表达。这时,我说这引号是告诉我们此文的说明对象。同时,这引号把“说”和“屏”两字分开了。如没分开,仅有“说屏”,我们真的会误会,把“说”和“屏”两字摆一起,这是什么意思呀?所以,有时候,一个不经意的标点符号能达到特别的效果。下面再和学生讲“屏”字意的发展和演变,这是有知识、有文化、有情调的导入。
还有的导入是现场生成的。如在大连上中考阅读指导课,讲中考语文表达作用和表达效果、欣赏及答题指导。班上学生要唱班歌,我问班歌最后一节表达作用是什么?学生马上回答。于是,我说今天我们要上表达作用和表达效果的课,就是要训练同学们理解表达作用和效果这一类的阅读题,导入非常自然。后来,我又去大连上一节作文课。我从开始指导,到我的评改、评点、修改等完整流程。上课学生也是唱班歌。我说这是首尾照应呀,是个圆满的流程。导入是一种智慧的教学本领。我们粗点,可以直接把学生引入课文,我们细点,可以设计点精致的导入语。
四、铺垫——预作铺垫 顺利推进
教学警语:教学铺垫,是为了由易及难,由浅入深的一种敷设工作,更多地运用于经典、运用于难文。
“假如有这样一节课”,第四个环节是“铺垫”。阅读教学非常讲究铺垫。什么是铺垫?教学铺垫,是为了由易及难,由浅入深的一种敷设工作,更多地运用于经典、运用于难文。铺垫一是为了增加知识的厚度,二是为了减小教学的难度,三是为了后续的教学工作埋下伏笔。凡名著,如《孔乙己》,《记承天寺夜游》、《香菱学诗》都要用厚重的铺垫。如《香菱学诗》,涉及书名《红楼梦》、作者和人物关系等,要给学生理一理。仅把这选段里的人物关系理清楚,老师要花很长时间,何况学生呀!所以,铺垫设计是必须的。我教《孔乙己》用了六个材料来铺垫,让学生知道孔乙己这小说来龙去脉,它的最美点在哪里。这样可使后续工作有落脚之处。今天的“社戏”教学一开场就有铺垫,那个“我”、“我的眼睛”是什么呀?如此是为了下面讲小说文学知识作铺垫。有的课文,如写人物的、写事件的,都可让学生说说话:这是写什么的课文呀?有什么样的人呀?这是让学生理解文意。然后,再进行精致的课堂教学。我平时观察年轻老师的教学,许多老师不善于用铺垫来优化自己的教学,对于很难教的课文,也不懂铺垫,一上来就上课,铺垫工作没有,带来很多麻烦。下面介绍“伏笔”式的铺垫《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上课时,我读几则大人的感悟。他们年轻时读过这首诗,感悟是什么样的呢?有一位是这样写道:十四岁那年,我读到《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次读了这首诗,我就不会忘记了它,它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另一位写道:这首诗已陪我度过许多难忘的时刻,我喜欢这首诗,它让领悟到许多人生哲理。还有一位写道:这是第一首吸引我的诗,初中时读到的,很感动。然后,我要求学生开始读诗吧!前面的过去了,再进行朗读品析和读诗之后的感受,前面为后面埋下伏笔,作了铺垫。有时,面对很难问题,老师举例说明或提示都是很好的铺垫。铺垫能让课顺利一点,圆润一点,学生的活动容易进行的一点。
五、字词教学——认字识词 手法多样
教学警语:„„
第五环节是“字词教学”。认字识词,手法多样。现在字词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基本是预习检查的方式,在
屏幕上打出来,注个拼音就过去了。如果一个班级长期以往,一定没有质量,因为没有语言积累。字词教学往往放在次要环节进行,这是很麻烦的事。我们发现许多课没有字词练习,都是空话。字词练习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厚重的基石。人家说高雅的话,你的学生说的是土话,这是严重的问题。所以,认字识词,是初中小学重要的教学任务。初中一年级的《观舞记》,课后练习要求词汇积累二十九个,虽然课文理出来了,我们还不当一回事。认字识词教学,我们要想办法。一要使内容丰厚起来,二要形式灵活一些。举例“说屏”,三句话进行课文的教学:第一句话——选一组词儿读一读,十分钟,自由地读,每个学生都要在文中找出高雅词汇圈划朗读。学生活动了,我再告诉学生,有这样一组词语要落实:微妙、擅长、点缀、装饰、造型、休憩。把课文中最精致的词语提取出来。通过这板块进行。第二句话——选几个句子说一说,要求所选的句子必须是全文内容的浓缩,所选几句组合成文,这很难,但是能力呀!必须练习。第三句话——选一个精段品一品。我们再看其它的方法,怎样使学生读的有趣呢?就要看老师读课文的细致程度,来决定老师如何进行教学。例如《三峡》,第一遍朗读课文,第二遍字词练习,第三遍欣赏,第四遍想像。字词练习方法:请每位同学找出文中带“山”字旁的字并理解它的意思,再请每位同学找出带“水”字旁的字并认识它们。学生学得有味,到处找。再举例《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文选读,课文中有一组表示说话的“说”的一组近义词,请找出来。学生入文了。哪些词?有:讽、谏、刺、谤、讥。五个都是近义词,一下子把课文中最有意思的、语气有轻重的近义词给找了出来。字词教学很灵动的。再如《马说》教学,主要用比较辨识的方式来认字词,找一词多义、近义词。比较辨识理解字词,可以积累字词,还教给方法、训练思维。还有很多好办法,如穿插知识卡片,让学生学以致用,选择课文的关键词语来复述课文等等。方法太多了,这足以让我们思考:如何掌握字词学习训练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更多、更美的语言。
六、初读——初读感知 把握文意
教学警语:初读感知,可读可写,有时不在于“读”而在于“说”。因“说”而“读”,训练性更强,教学效果更好。
“初读”,初读感知,把握文意,是教学设计的最基本要求。任何一堂课,不管你用什么方法,第一个大环节,应该是把握文意。先是整体感知,然后展开其它内容教学。初步感知的方法非常多。如《云南的歌会》教学,通过让学生说话,进行整体把握文意。什么是“初读感知”,初读感知,可读可写,有时不在于“读”而在于“说”。因“说”而“读”,训练性更强,教学效果更好。举例:把握文意方法多样:一句话,人物简说、情节概括、文章归纳等,就是让学生说话。全班同学就某个人物都来说句话,如此,文意把握就进行了,这是班级学习的好处。一句话故事内容情节概括也是这样的。有时候,一句话情节概括比人物概括更难。朗读、选取句子读读、复述课文、一句话人物概说都是感知文意的方法。不管用什么手法,课文第一大环节一定是整体感知。再举其它方法,《观舞记》是长文、美文,我是用侧面的方法让学生感知课文。请大家在长文中提取出一篇微型“观舞记”出来。学生忙起来了,这是主问题设计,一问题下去,学生的手是举不起来的,他们必须寻找、分析、斟酌,方可整理出微型的“观舞记”内容,文意把握顺势完成。不用老师费力,费力的是学生。老师费力在课前用心的设计,课堂上实现学生有意义的费力活动。语文老师备课时累的是自己,上课时累的是学生,老师千万别在上课累着。累得越狠的老师,他的学生会越学越没兴趣。所以,老师要在课堂上要有一两拔千斤的能耐。再如别出心裁的方法,《济南的冬天》教学,感知文意可用概括段意,我不这样做。我说,同学们,现在有这样的词:慈善、宝地、温情、理想的境界,这几个词,哪个能管住全文?学生争论开了,都动脑了。老师说服他们都很难。这个过程就是文意把握过程。学生说观点,讲道理。如《云南的歌会》可换个方法来感知文意,请同学们用课中之最的方法来读,这又是个主问题。课中之最?最奇妙的是传歌人,最好玩的是阉鸡匠,最陌生的是那个箍桶匠呀,最想看的是云南姑娘在荡秋千呀,最想听的是云南姑娘在对歌呀。这方法可引发学生关注各角度的内容。这叫初读感知,方法太多了。问题是老师的备课要到位。再如《台阶》,用一句话简说人物的方式来感知课文,用一句话来说说文中的父亲。老师事前要以此准备二十个句子,才能在课堂上应对学生的回答。这是一个终年劳作的人,是一个老实厚道的人,是一个有人生目标的人,是一个认真做事人,是一个有力量的人,一个历经千辛万苦的人„„如此,才能和学生展开有效的对话交流。
七、朗读——朗读指导 灵动多姿
教学警语:朗读,让同学们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的充满情致的实践活动。
朗读是教学最要的环节之一。有的课文需要,有的课文不需要。朗读课文要有分寸。小学语文教学,有些老师处理不好。任何课文都要朗读,任何课文朗读后都要让学生说感受,永远在课本的表面上浮动。有的句子,要学生读十来遍,却不知道为什么读?朗读教学中最头疼的一个细节是,老师请一个学生起来朗读,学生读后,老师问另一同学,读的好不好?学生回答说好或哪里不好?这个学生再读一遍。这是最令人讨厌的事。因为你没有教学生读的方法,学生也没有标准评判。没有前提指导,让学生纠缠于这个讨厌的随意性朗读细节,是浪费时间的事。不知道课堂上有多少这样的教学细节。朗读一定要靠老师的指导,要让学生们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的充满情致的实践活动。朗读是高品味的语文活动,一定要有训练性。朗读过程要表现老师对教材的理解,要有老师对教材无数次的琢磨。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朗读基调的设计,关注男生深沉、女生亮丽特点,要求男生读出平稳深沉语气,女生读出乐观亮丽语气,让学生表演式朗读(师范读略)。我们从小学至高中,朗读要求是要读得顺畅、读出节奏、读出重音,大概如此,永远这样。所以,中小学阅读教学有两个严重的问题,一个是提问的量,你要把老师提问的量降下来是比登天还难的事;一个是朗读,老师根据文章特点,确定朗读的角度和方法也是难事。所以,要设计朗读教学,一定要把课备得深深的、美美的,方可进行教学。再如,朗读让学生进行,老师告诉他们,要让他们体会。《记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多美呀!景物描写是表现人物心情,以美景烘托此时快乐的心情。让学生思考,文中有一处是明写快乐的“欣然起行”,文中还有一字是暗写快乐的,找出来品味,又把学生带入课文了。反复朗读品味,终于找到一个不起眼的字,居然可以读出快乐的味道来。这个字是“怀民亦未寝”中的“亦”字呀!学生找出齐读时,那份惊喜和快乐甭提了。这是朗读和体会放在一起的效果。朗读教学如果要突破,就是两个字“角度”。没有角度,永远没有朗读突破。程式化的节奏、重音朗读方法之外别无它法。
未完待续„„
第二篇:余映潮一节作文课教学实录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余映潮一节作文课教学实录
【教育感言】
课堂教学艺术的高层次境界是“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
创新的教学设计的不同寻常之处是: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一课多案。
在教学艺术上孜孜探求这样的境界:强化课型创新,优化教材处理,简化教学思路,细化课中活动,诗化教学语言,美化教学手段。
语文教师的第一“课外”阅读是语文专业报刊;语文教师的第一科研能力是提炼能力。
时间:2007年元月14日
地点:吉林大学附中
师:我们今天上一节中考作文指导课。大家一起来,把材料的一、二节念一念。
(大屏幕显示。)
生(齐读):什么是感悟?感悟,就是对事物有所感触而领悟到的某种道理、某种哲理、某种诗化了的思想。
什么是作文中的感悟?作文中的感悟,就是通过对人、事、景、物与生活现象的抒写来表现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与领悟。因此,感悟类作文有时会更有深度,表现出动人心弦的作用。
师:有时候作文中的感悟或者作品中的感悟,用一句话来说,叫做画龙点睛之笔,或者是卒章显旨之妙。这次的作文训练,我们就通过几种不同类型的美文的品读,来感受这种感悟的角度。
我们先来品读美文《篱笆上的铁钉》。
这是一篇写家庭生活的文章。我们先读这篇文章,然后给这篇文章加上恰当的表达感悟的话。这样,我们就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大家先把这篇文章朗读一遍。
生(齐读):从前,有一个脾气很坏的男孩,他的爸爸给了他一袋钉子,告诉他,每次发脾气或者跟别人吵架以后,就在院子的篱笆上钉一颗钉子。
第一天,男孩钉了37颗钉子。以后的日子里,他慢慢学着控制自己的脾气,每天钉的钉子逐渐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实际上比钉钉子要容易得多。终于有一天,一颗钉子都没有钉,他高兴地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
爸爸说:“从今以后,如果你一天都没有发脾气,就可以从篱笆上拔掉一颗钉子。”
日子一天天过去,最后篱笆上的钉子被拔光了。
爸爸带他来到篱笆边,对他说:“儿子,你做得很好,可是,看看篱笆上的钉孔吧,它们永远也不可能恢复原来的样子了。就像你和一个人吵架,说了些难听的话,你就会在他心里留下一个伤疤,像这个钉子的洞 一样。”
是啊,师:“是啊”后边是什么话呢?那就请你们想了——请用点题的方式表达你的感悟。
(生思考。)
生1:是啊,心灵上的伤和心灵上的伤疤总不可能像手中沙粒随风飘散,因为它是人心中永远的痛。
师:嗯,如果你伤着了人家,就给人家心里留下了永远的痛!
生2:是啊,拔掉人心中的钉子很容易,但留下的创伤又怎么能轻易抚平呢?
师:你用一个反问来表达自己的感悟。
生3:是啊,如果你不想别人的心一次又一次地受伤害,一次又一次地千疮百孔的话,就请你管好自己的嘴,做一个平易近人的人。不要让那篱笆上的铁钉成为你永远的悔恨。
师:你从另一个角度,即从为人的角度讲了怎么把自己的嘴封紧一点。
/ 9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生4:是啊,虽然昨天已随时间消失在记忆中,但是我们永远也无法弥补我们昨天犯下的错误!正如钉子能拔去却要留下钉孔一样,我们能做的只有再也不要在别人心上留下伤痕或是痛苦的回忆。
生5:是啊,恶语伤人六月寒,这种留在心里的伤痕岁月难遮,这是一种难以愈合的创伤。
师:刚才大家的表述是很准确的。我们来看一看原文,原文的结尾是这样的。
(大屏幕显示。)
是啊,你伤害了人家,无论怎么道歉,伤疤总是留在那儿。要知道,心灵上的伤疤和身体上的伤疤一样难以恢复。
师:我觉得我们有的同学比原文上说得更好!应该说心灵上的伤疤更难以恢复。我认为,坏脾气是一柄双刃剑,它在伤害别人的时候,同时也伤害着自己。就像那个篱笆上的钉子一样。
再看第二篇文章,这篇文章是一篇写社会见闻的作品。
(大屏幕显示,师深情朗读。)
雄赳赳的父子
这次登黄山,使我感慨万千的是一对雄赳赳的父子。
上山途中,父亲对儿子说:“再苦再累也要自己上,我一定不帮你!”奶声奶气的儿子则挺了挺胸:“再苦再累也不许你帮我——咱们说好了的!”
也就是在即将登临天都峰顶的那段最困难的攀登途中,我亲眼目睹了这对父子的悲壮。先是儿子摔倒了,父亲伸手要扶他,满头大汗的儿子摆摆手,拒绝了。可毕竟摔得挺重,摇摇晃晃的难站稳,父亲又想伸手扶他,但却毅然把那只手收了回来。
我怦然心动,我看到了一道风景,一道用父亲的理智与儿子的坚毅画就的最美的风景!一步一个脚印,就这么勇敢坚定地向前走。终于,他们登上了天都峰。
山很高,白云就在身边飘,仿佛撕一片就是擦汗的手绢儿。在呼啸的山风中,我为那深刻的父爱肃然起敬。我当然更不会怀疑那个奶声奶气的孩子,他肯定会长成一只真正的鹰。
此时此刻,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甜美也是一种伤害!这位父亲深谙这个道理。
师:横线上要表达的道理,就是感悟。请大家根据文章的内容,把作者明白的一个道理点示出来。
生1:玉不琢不成器,雄鹰只有在风雨中才能练就坚强的翅膀!爱孩子就应该放开手,让他自己学会飞翔!甜美也是一种伤害!
生2:真爱是让所爱之人更好地成长!不仅暴力是一种伤害,甜美也是一种伤害!
师:嗯,这位同学的榫接非常严密!
生3:只有敢于推开孩子头上溺爱的大伞,让他在风雨中锤打自己的身心,让他体会出苦风苦雨的甘甜,才能使他长成一只真正的鹰。
师:嗯,你讲得更有文采。
生4:攀登人生高峰的崎岖路途中,勇敢是向困难宣战的一种气势,坚定是向成功进发的一种姿态,成长的路必定要孩子自己走下去,而作为父亲,在心里为孩子送上一片真挚的祝福,同时,注视着孩子登上人生的最高峰,俯瞰天下。要知道,甜美也是一种伤害!这位父亲深谙这个道理。
师:哦,我们把这段话镶嵌在这段文字里面,也很合拍。要注意这位同学运用的句式。她运用的句式是很漂亮的!
生5:严厉也是一种关爱,它可以铸就坚毅与勇敢的身躯!让儿子用自己的力量攀上高峰,看似无情却有情,因为甜美也是一种伤害!
师:行啊,多好啊。
/ 9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生6:真正的爱不是溺爱,是困难中的一句鼓励、一句祝福,而不是用一只手带你走出沟壑,走出泥泞。在
成长中,甜美也是一种伤害!这位父亲深谙这个道理。
师:好,你们的所有发言都比原文要好,咱们来看原文是什么?
(大屏幕显示。)
只有把孩子交给磨难的爸爸,才是真正理智的爸爸。
师:没有你们的生动,你们是文采斐然!好,第三篇文章是寓言故事类文章。我非常喜欢这个寓言,我觉得这个寓言对我们同学的成长是有好处的。哪一位同学站起来把它朗读一下?
生(读):
小鱼和大鱼
小鱼问大鱼道:“妈妈,我的朋友告诉我,钓饵上的东西是最美的,可就是有一点儿危险。要怎样才能尝到这种美味而又保证安全?”“我的孩子,”大鱼说,“这两者是不能并存的,最安全的办法就是绝对不去吃它。”“可它们说,那是最便宜的,因为它不取任何代价。”小鱼说。“这可完全错了,”大鱼说,“最便宜的很可能恰好是最贵的,因为它希图别人付的代价是整个的生命。你知道吗,它里面裹着一只钓钩。”“要判断里面有没有钓钩,必须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呢?”小鱼又问。“那原则其实你都说了。”大鱼说,“ ”
师:“那原则其实你都说了。”大鱼说什么原则呢?下面看你们点题了!
(生思考。)
生1:大鱼说,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真正安全甜美的食物不可能不付出任何代价。我们只有不懈地努力,才可能迎取丰厚的回报!
师:哦,你看,他说了一句我们通常用到的话——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还有一句,天上不会无缘无故掉下馅饼。
生2:越是甜美的诱惑在向你招手,你越要狠狠地摇头,清醒自己!因为其中往往隐藏着致命的危险,你吃掉了饵,别人吃掉了你!
(掌声。)
师:你看,大鱼就是这样说的!你以为这个钓饵是好吃的?你吃掉它,人家就把你干掉了!多危险!——这就是感悟,好,你来!
生3:就是不要妄想,不要用表面看上去最便宜的代价换取最美的食物!
师:嗯,那就要付出最沉重的代价!好像是最便宜的东西,可实际上要你付出的是最沉重的代价。这个代 价就是使你丢失性命!
生4:看似不付任何代价的东西,却使你付出最昂贵的代价!原则就是远离钓饵。因为成功了只能得到一点食物,失败了却要失去生命!
师:呵呵,你看,他把大鱼的话作了辩证的分析!也许你会成功,得到一点食物,但是更可能的是你会失败,你会丢失你的生命!
生5:美丽的外表下藏着的都是危险的钓钩!不想被诱惑所诱惑,就别去想轻易尝试诱饵!
师:嗯,在“美丽的外表下藏着的都是”的“都”要改一下,因为有些美丽的外表下还有美丽的东西!
(生笑。)
生6:看起来最美味的最便宜的,似乎不付出任何代价的才是最危险的!真正安全的美味,只有用自己的劳动去赢取,而不是靠这种幸运的赌注来换取!
师:啊,好深刻。好!你们都是可爱的大鱼!(指大屏幕。)看大鱼说的话,一起读!
/ 9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生(齐读):一种东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似乎不用付任何代价,钓钩很可能就藏在里面。
师:同学们要记住这句话:一种东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好像不用付出任何代价,钓钩很可能就藏在里面!我认为这句话对青少年成长很有好处。
下面再看第四篇文章。托物寄意类的文章,通过吟咏一个事物来表达一个观点,表达一种意思,表达一种言外之意。好,请默读《蚕》这篇文章。
生(默读): 蚕
她在自己的生活中织下了一个厚厚的茧。
那是用一种细细的、柔韧的、若有若无的丝织成的,是痛苦的丝织成的。
她埋怨、气愤,然后就是焦急,甚至自己折磨自己。她想用死来结束自己,同时用死来对这突不破的网表示抗议。
但是,她终于被疲劳征服了,沉沉地睡着了。她做了许多梦,那是关于花和草的梦,是关于风和水的梦,是关于阳光和彩虹的梦,还有关于爱的追逐以及生儿育女的梦„„
在梦里,她得到了安定和欣慰,得到了力量和热情,得到了„„
当她一觉醒来,她突然明白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于是,她使用牙齿把自己吐的丝一根根咬断,咬破自己织下的茧。
果然新的光芒向她投来,像云隙间的阳光刺激着她的眼睛。新的空气,像清新的酒,使她陶醉。她简直要跳起来了!
她简直要飞起来了!
一伸腰,果然飞起来了,原来就在她沉睡的时刻,背上长出了两片多粉的翅膀。
从此,她便记住了这一切,她把这些告诉了子孙们:
师:一只蚕为自己织了一个厚厚的茧,后来,它想出来,想拯救自己,它就咬破了自己织下的茧!它多高兴啊——阳光、空气!它陶醉了,它简直要跳起来了!它简直要飞起来了!然后它享受到了生活的乐趣,于是它感悟到一个什么道理呢?于是它就把这个道理告诉它的子孙——
(生思考。)
师:现在你们就是蚕了,你有什么感悟?
生1:黑暗给了我们一双眼睛,而我们则用它去寻找光明!
师:哦!真聪明,它咬破茧出来了,茧里面是黑暗的,黑暗给了我们一双眼睛,而我们用它去寻找光明!很好啊!好,你来——
生2:经过艰苦挣扎后所获得的阳光会更加夺目!弱者只会作茧自缚,而真正的强者终会破茧成蝶!
师:好一个破茧成蝶!
生3:只有在困难中学会坚忍,寻到自己前方美丽的梦,才会有无尽的力量冲破生命的考验与束缚!欣赏破茧成蝶后的无限阳光!
师:嗯,挣脱束缚,追求阳光!好!生4:请不要害怕痛苦,因为挣扎过后便能破茧成蝶,迎风飞翔。飞吧,哪怕折断了翅膀!
师:哦,你来——
生5:前程的过错阻止不了我们心向前方,只要我们今天睁开眼,等待我们的依旧是美好的未来!知错就改,拯救自己,从今天开始,为时不晚!
师:如果我们作茧自缚,就要想到破茧而出。
生6:蛹,只有敢于用自己的梦想冲破痛苦与焦急编织成的茧,保持一份初衷,保持一份激情,不停地用牙齿咬断一根根丝,才能羽化成阳光下飞舞的蝶!
/ 9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师:咬断一根根丝,让自己出来!
生7:你们都会经历那种蜕变的,那也是一个艰苦异常的历程。不过请记住,在黑暗中去追求破茧而出的光芒,就只能靠你们自己,靠你们自己镇定以及强悍的精神!
师:我们经历过的,你们也要经历,你们经历起来可能更困难。你——生7:越是黑暗之后的光明就越美!永远也不要放弃自己追求的梦!
师:越是黑暗中获得的光明越是给人美感!多好!
生8:从此,它便记住了这一切。它把这些告诉了子孙们,用自己的力量去挣脱它,阳光就在外面,幸福就在外面!
师:嗯,多好啊!你来——
生9:不要因为牵挂太多而受羁绊,勇敢地去梦想,勇敢地去追求!当你看到朝霞的时候,你已破茧成蝶!
生10:生活中的茧可以束缚你的身体,却不可以束缚你的梦想!破茧成蝶的快乐在痛苦之后才会到来!
生11:生活中少不了埋怨,少不了气愤,而埋怨、气愤就像蚕丝一样束缚着你,但是,拯救你自己的只有你自己,你只有靠自己的力量去挣脱束缚,迎接光明!
师:好,你们的回答都很精彩,你们的答案有一半是人话,有一半是蚕话!哈,哈!
(师生开心大笑。)
师:你看,这个作者写的是蚕话,蚕在说话,念一下。
(大屏幕显示。)
生(读):你织的茧,你得自己去咬破!
师:你织的茧,你得自己去咬破!这种感悟一语双关,动人心魄!
通过以上四篇短文——家庭生活、社会见闻、寓言故事、咏物寄意的文章,我们应能感受到感悟类的文章特点。它们实际上是这样写的。
(大屏幕显示。)
或叙说一个事件,或讲述一个故事,或叙写一种现象,或转述一个传说,或描绘一种景物,或吟咏一类物品,然后,亮出一个精美的闪光的道理!
从形式上来看,这种感悟类作文实际上就是两大块:一大块是事件、故事、现象、传说、景物等等,一大块是简明的画龙点睛,点破事物的道理。艺术地点破就是像我们读的这几篇文章一样。
那么要想写好感悟类作文,就要多积累生活,多观察现象,多积累富有哲理的语言。这很重要。它给我们 的不仅仅是语言素材本身,它还给我们智慧,让我们学会哲理地思考。
具体表达在细节上的要求,就是:要有一点理性的色彩,有一点情感的抒发,有一点语言的特色。其实这三点是糅合在一起的,是融合在一起的。
在形式上,有的可以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说课文《紫藤萝瀑布》,作者直接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还有一种是抒情议论式的,比如说《散步》的结尾: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还有寓意点破式。
/ 9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还有升华哲理式,如课文《故乡》的结尾。
下面请同学们以“ 走进我的青春”为题,进行作文构思。我们这节课没有时间写了。但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活动,就是想一想横线上该填什么,然后把构思中的情感倾向想一下,有什么样的事,有什么样的经过,然后升华出一点什么,以表达一个什么样的感悟。我很想听一下你们表达感悟的那一句话。
好,想吧——
(生思考。)
生1:我的题目是“风雨走进我的青春”。我的结尾是:青春幻化如歌的生命,是你给我的恩赐!
师:青春幻化如歌的生命,是你给我的恩赐!那就是风雨给我的生命了!对不对?——差不多吧?因为你的标题是“风雨走进我的青春”。
生1:先写童年的无忧无虑,这里的风雨就是“磨难”的意思嘛!童年可能没有什么磨难,但是等到长大了、成长了,成长不是需要磨难吗?磨难帮助我成长,所以我说青春幻化如歌的生命,这种美妙的生命,是苦难给我的!
师:对!因此,谢谢风雨!
生2:我的题目是“一双眼睛走进我的青春”。我的结尾是:青春中,我们每个人都要养成诚信的道德品质!因为许许多多的时刻,监督我们一举一动的,只有我们自己的良心!
师:嗯,多好,他前面肯定是叙说一双眼睛怎样带给他一个故事以及和他之间的交往,行!大家继续来——
生3:我的题目是“秒针走进我的青春”。我最后写的是:每当悄然无声之际,我总能听到它扰人清梦的脚步,我便不敢驻足,我明白了:不能让它的每一步白走,只有跟紧它走好我的每一步,走出的才是美好的青春!
师:哦,秒针,一秒一秒,嘀嗒嘀嗒的,好。我还接上一句话:其实,我们只要想着今天我们要做什么,明天该做什么,然后努力去完成,就像钟一样,每秒嘀嗒一下,成功的喜悦就会慢慢浸润我们的生命!
生4:我写的是“快乐走进我的青春”。我的结尾用的是我们学校广播里的一句话:青春的花开花谢,让我心醉却不堪憔悴;四季的雨飞雪飞,让我疲惫却不后悔!只要用一颗快乐的心去面对青春,青春的第一个朝
阳,第一片白云,第一个落日,这一切的一切都会变得快乐无比。快乐走进了我的青春!
师:太好了。
(掌声。)
师:我这里还有一句话可以和你相呼应:所有的花都在它自己的季节里开放!
生5:我拟的题目是“珍惜走进我的青春”。我写的是:直到太阳落下,我才想起晌午透过窗帘的光有多温暖;直到渐渐长大我才明白童年的歌声有多纯真,直到不再拥有我才感受到珍惜的意义!
师:多好的语言啊!
(掌声。)
师:然后,我这儿还有一句话可以和你相呼应:今天最好,如果没有今天,我们什么都没有了。
(生笑。)
师:这也是哲理吧。
生6:我的题目是“作业走进我的青春”。
(生哄堂大笑。)
师:多辛苦啊!
/ 9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生6(继续):结尾是这样的:见鬼的作业这玩意儿和我脸上的青春豆一样多,一样令我心烦,不过说实在的,作业的确见证了我的青春!它还是挺有用的,我还是谢谢它!作业走进了我的青春。
(生鼓掌欢笑。)
师:我送你一句话——走过去,前面是个天!
(掌声。)
师:作业让人很辛苦,挺过去!人生里,总有一段过程是非常艰难的。你来——
生7:我写的是“挑战走进我的青春”。勇敢地挑战生命中的对手,也许失败,但要用胜利者的姿态赢得所有人的尊重!青春无悔,挑战无悔!
师:是啊,美往往在艰难的搏斗中形成!
生8:我写的是“阳光走进我的青春”。阳光走进我的青春,我发现窗外的天空是那么蓝。其实呀,阳光一直是这样灿烂着的!我们走过的每一天都是如此的可爱、精彩而又甘甜!因为聪明的我们已经学会了把学习变成一种乐趣,学会了在痛苦后继续热爱生活,任何一种生活,走过了风雨,我们的笑容就一如阳光般灿烂!
(掌声。)师:呵,多好,感受春风,在于走进春风;感受阳光,也在于走进阳光!
生9:我的题目是“激情走进我的青春”。我用激情变化每天的朝阳,让它化成我生命中的动力;我用激情迎接和煦的春风,让它为我的船扬帆远航;我用激情面对蓝天,让我的青春激情飞扬!
师:哦,你看,抒情式的语言,也很好!冰心说:弱小的草啊,骄傲些吧,只有你普遍地装点了世界。
生10:我写的是“微笑走进我的青春”。我知道,微笑在,阳光就在;阳光在,青春就在!
师:因为我们要欣赏别人,别人同样要欣赏我们,一直微笑着就非常重要,要微笑面对生活!
生11:我写的题目是“诗歌走进我的青春”。青春如诗,岁月如诗,生命本就像一首长长的由心灵遣词造句的诗歌,诗歌走进我的青春,让青春拥有了流光溢彩的诗意,那些诗句陪伴我走过的段落,将永远流动着诗歌蕴育的光华,而此时此刻的我也明白了:青春的路上,心怀一份诗意,世界也还我诗歌一般淡然的美意!
(掌声雷动。)
师:她的见解让我们赞叹!
生12:我也想命名为“诗歌走进我的青春”。诗歌渐渐地走进了我的生命,不仅是一种缤纷的点缀,也丰盈了我日趋贫弱的灵魂,我再也不会像戴望舒一样徘徊在悠长悠长的雨巷,也不会和徐志摩一样作别惆怅的康桥,我只会像孩子一样在春天里全部复活,像顾城一样在春天中寻找光明!
(掌声雷动。)
师:人生最宝贵的是青春的诗意!祝大家2007年中考成功,下课!谢谢同学们!
生:谢谢老师!
(本“实录”由湖北公安县向群中学黄发莲老师根据录音整理。)
附余映潮:中考作文复习小议
本课例是中考作文总复习系列之中的一课。
它要解决的作文理念与写作手法方面的问题是:作文,要注意表达自己的感悟,要善于“亮”出自己的感悟。
它里面渗透出来的更深一层的意思是:中考作文总复习训练点的安排与备课,是应该引
/ 9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起我们高度重视的。
不论是从高考作文备考还是从中考作文备考来看,我们在这个方面做得都不够好。
我认为,对于中考作文总复习,应制订比较严密的复习计划。
这个计划,从复习过程的角度,可考虑到如下内容:
①读题训练。②材料训练。③构思训练。④成文训练。⑤修改训练。⑥应变训练。
这个计划,从复习内容的角度,可考虑到对以下六大内容的覆盖:
①个人类。②情感类。③生活类。④吟咏类。⑤畅想类。⑥感悟类。
这个计划,从具体写作指导的角度,应考虑到如下内容的安排: 1.结构精美——中考作文层级训练之一。2.表达细腻——中考作文层级训练之二。3.感悟深刻——中考作文层级训练之三。4.语言优美——中考作文层级训练之四。5.立意新颖——中考作文层级训练之五。
由于有计划,我们就能够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我还认为,对于中考作文总复习,应认真抓好“备课”这个关键的环节。
每一个“点”的复习,都应该有非常详细的教案。
每一个“点”的复习,都应该有资料非常丰富的教案。
每一个“点”的复习,都应该有细节指导落实得非常具体的教案。
由于追求高质量的教案,我们就能够在研究之中发展与提高自己,并同时提高中考作文总复习的课堂教学效率。
下面是笔者《中考想象作文写作指导》教案中的一部分,它做得比较精细,对学生指导比较到位。在写想象作文时,我们要:
1.畅想。如面对由“水”展开联想,写一篇文体不限作文的写作要求,我们可以联想到水的长流不息的毅力,水的永不疲倦地探求的精神,水的想方设法冲破险阻的勇气,水用自己的清洁洗净污浊的善良,水的海纳百川的胸怀,水的滋润万物的爱心;可以联想到水的清纯,水的晶莹,水的柔美,水的宽阔,水的粗犷,水的豪壮„„要让很多角度出现,要让很多线条延展,然后从中获得自己最满意的写作方向。2.精选。
要细细梳理所想到的“点”,精心选取最适合自己写的某一项内容,如写“假如我是 ”时,可从平实的角度去选材,如:假如我是教师、假如我是军人、假如我是记者„„可从虚幻的角度去选材,如:假如我是天边那朵云、假如我是春天里的一缕微风„„可从高远的角度去选材,如:假如我是宇航员、假如我是建筑设计师„„可从雅致的角度去选材,如:假如我是诗人、假如我是画家、假如我是音乐家„„ 3.紧扣。
要紧扣文中的想象点去写,如写“秋风萧瑟中的孔乙己”,就得紧扣人物的性格特点去续编故事。要紧扣文中的动情点去写,如写“我向往这样的环境”,就应自然而又流畅地表现自己的情感态度。要紧扣文中的事理点去写,如写“智叟来到愚公家”,就应该表达出一定的旨意。要紧扣文中的环境点去写,如以“文言诗词”为话题写想象文,假设你由《过故人庄》而写“与诗人同行”,就应该细腻而合情合理地展现当时的自然环境。要紧扣文中的背景点去写,如写“雪天,我想起了„„”就一定要扣住“雪天”来写。4.合理。
有两点要用心斟酌:第一,表现过去的时候,要注意时代背景、生活水平、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的差异,不可以今代“古”;第二,展现未来的时候,要了解当今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水平、科学技术的发展,要科学地描写未来,不要虚幻得不可理解,更不可出现很多
/ 9 育星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
知识方面的谬误。
育星教育网 www.xiexiebang.com
/ 9
第三篇:余映潮老师教我这样上课
余映潮老师教我这样上课
2011年――2014年,笔者在河北师大参加了“余映潮语文工作室”研修,课堂执教能力、教学研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其间,我参加了两次做课,得到了余老师的当面点评,获益良多。
第一次2013年4月15日,我执教了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的《黄陵柏》一课。
当初接到讲课任务的时候,自己还没太在意。等到一查资料,才傻了眼。网上、书上、杂志上,关于《黄陵柏》的参考文献,几乎没有。我想到林岩老师提倡的“裸备课”――于是,我先用纯文本的、纯静默的方式,不借助其他资料,和课文作了最直接的对话。一遍、两遍、三遍„„渐渐地,文中“黄陵柏”的形象在我脑中逐渐清晰起来,文章不仅有生动有趣的介绍,还有含蓄而深刻的人生感悟。作者是将柏树当做人、将柏林当做社会来写的。
――但是,我想,这些学生也会读出来的。语文教师的任务,是要向学生揭示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文本奥秘。语文课不是教“内容”的课,而是教“形式”的课,更准确地说,是教“怎样从内容到达形式”的课。所以,语文教学最关键的,还是品析课文的语言。接下来,我捧着书,像农夫犁地一样,又把文章的字、词、句、段翻了个遍,直到闻到土里的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
光有文本解读是不行的,还要结合学情,进行一次“教学解读”。在课堂的主体部分,我建议同学们从以下角度品析文章语言的美好:1.句式特点,2.修辞方法,3.写作手法。
语文教师欲培养学生丰富敏锐的语言感觉,读写结合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由于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我想到了余映潮老师“课文集美”的教学方法,最后一个环节,不妨让学生运用文章的句子,回答课文结尾的两个问句:我站在这里,也是一棵柏吗?面对着我民族的始祖,我会是一棵什么样的柏呢?
因为是借班上课,我想,教师的示范作用也许会给学生带来一些感触。于是,我深入文本,又一次和贾平凹先生进行了一次心灵的对话:
爷爷务农,爸爸教书,小的时候,感觉自己像是一棵山下柏。腰身弓弓的,奋命地向上长着;在生活的这棵大树上,每一条枝,每一根节,都表现着十分的努力。
求学之路是艰难的。小学、初中、高中,同桌、同窗、同学,他们存心是来拥挤的,狭窄的面积,似乎永远没有安全感。自己就像是一株挤柏,目标就在天空。
大学没考上,步入了社会。才知道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如弓一样俯在地上,别人却把你的身子当做椅,男者,女者,全骑上去,一压一摇,作晃板的快乐。屈柏,就是我。
似乎是与生命开了个玩笑。打了两年工,我又做起了代课教师。教了两年学,我考入廊坊教育学院。就像是雨后发芽的芽柏,以短暂的生存证明了其无比的力。
2000年毕业,回乡镇教书。2002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县教育局,成为一名教研员。新岗位,新要求,研究、指导、管理、服务„„就像风头柏,经营着学问,建筑着力量。在四面来风之中,执着八方盾牌,步步为营地向空间进军„„
人生终有谢幕的时刻。山下柏、山顶柏、柏中柏,最后都会成为朽柏。但愿,我们宣布自己死亡的时候,安详得能如天上停驻的云。
余老师在点评我的课时,首先肯定我做出的努力,《黄陵柏》一课属于难文的教学,没有参考资料。认为我设计的三个学习任务:初读课文,明结构;细读课文,品语言;悟读课文,探主题,三个板块,层层推进,越上越精致。每个板块都有感叹句领起,三个感叹句相互照应,(注:文章的思路多么清晰啊!文章的?Z言多么美好啊!文章的感悟多么深刻啊!)给学生带来无形的感染。而且,老师的语言很简洁,课堂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朗读课文,品词论句,独立思考,动笔写作。最后一个环节有一定的创意,是执教者精心构思的结果。总体而言,这是一节很稳当的课。但是,整节课还存在“直”的弱点。这是一篇咏物的文章,抒情方法是含而不露,意在言外,韵味悠长。执教者把自己说成各种柏,这样不好。文本的意味是任你揣摩的。细部弱点:一是老师情感的氛围没有调控好。老师的情感要有微妙的变化;二是没有进行很好的朗读训练。
最后,余老师提出了新的教学创意:
第一步,寻找文章的结构之美。
1.文章最后一段和前面隔开。请同学们思考,说一说空白段的作用;
2.默读全文,圈点勾画,说说文章哪一个句子,哪一个短语笼罩全文?(柏的好多妙事;众生相)
第二步,朗读课文的1、2段,请同学们证明课文的1、2段的结构是一样的。(概写一笔,细写几笔)
第三步,任选片段,赏析这个片段的结构之美韵韵味。
结尾,每个人选背自己喜爱的片段,下课。
我反思这次教学,存在很多的问题。课堂结构比较“散”,没有一个贯穿的点,一条清晰的线。课中活动比较“淡”,对学生语言品析的训练力度还不够。文本解读比较“浅”,还达不到与作者深层次的对话,对贾平凹作品的语言涵泳不够。教学语言比较“硬”,多年不上讲台,师生的对话味没了。余老师的点评让我明白了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必须要做到优化教材处理,强化能力训练,简化教学思路,细化课中活动,美化教学手段,诗化教学语言。
第二次是2013年11月26日,我执教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老王》一课。
我拟定的教学创意是利用课文训练文学欣赏能力。
活动一:说一说“不幸的人”。给学生两个话题,话题1:老王是怎样的不幸?细细品读2―3段,结合具体句子,分析老王的不幸。话题2:杨绛先生是不是幸运者?比较阅读第1段和第6段,第5段和第7段,思考人物命运有没有变化?
活动二:品一品“对答的话”。请同学们速读全文,找出“老王和我对答的话”,并仔细体会其言外之意。进而归纳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有以下特点:答非所问,转移话题,难以明言。
活动三:写一写“愧怍之情”。话题:体会作者写这篇文章前的心绪、写这篇文章时的心境、写完这篇文章后的心态,想一想,杨绛为什么写《老王》?关键词:时代,组织,善良,愧怍,悲悯,尊严
在学生作文交流后,教师出示自己的创作,与学生分享。
相遇
――读杨绛的《老王》
相遇,是一个美好的词。
世界多么大,宇宙多么浩渺。
在生命的某一个时间,我们彼此相遇。
或交叉,或折叠,或平行,或先后。
杨绛,老王,一个大学者,一个蹬三轮的苦力。
偏偏,相遇在那个“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的动弹不得的时代;
偏偏,相遇在那个“把自己降格为‘货’”的非人的时代。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在那个疯狂的年代,谁明白尊严已沦为何物?
在那个疯狂的年代,谁明白生命已变为何物?
看不清、不要钱、大鸡蛋„„
孤独的人带给别人以温暖,无助的人带给别人以力量,老王的存在,给文革的黑夜带来一束人性的光芒。
常坐车、说闲话、鱼肝油„„
处困境而常怀悲悯之心,经苦难而不忘愧怍之情,杨绛的文章,在岁月的荒野开出柔软清净的智慧之莲。
当善良和善良相遇,当苦难与正义同行,世界便是一片温暖,花开自在,宇宙庄严。
余老??在点评我的课时,认为我安排的三个环节,活动形式有变化,从说、品、写等角度训练学生能力,整体上具有抓住关键,设计话题;品析对话,赏析细节的优点。在修改点上,余老师建议我还要增加铺垫的内容,把文本讲清楚,增加课文教学中的积累,凸显作者写人叙事最重要的部分的品质。在教学技能方面,余老师建议我少用碎问推进教学,要通过设置话题,设计活动,利用课文训练学生能力。
最后,余老师提出了新的教学创意:
第一步,教学铺垫(厚重铺垫)。
第二步,文意把握。据文阐释:“三轮”二字,非常重要。活动形式:说。
第三步,故事精读。细节欣赏:“愧怍”之意,全在文中。活动形式:写。
这次的工作室活动,余老师也讲了《老王》一课。余老师在进行了厚重的教学铺垫后,设计了三个教学活动。
活动一:“一段话”分析,课文第一段的作用分析。从而引出:“三轮”二字,笼罩全篇。
活动二:“一段话”品味,品味课文第四段的表达技巧。从而引出侧面描写、首尾呼应的手法以及用两个“生活瞬间”表现人物生活状况的写法。
活动三:“一个部分”欣赏,品析、欣赏第8段到课文结尾。让学生深深体会这一部分字、词的表现力。
古诗云:“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余老师的课令我眼界大开,豁然开朗。感谢余老师,把我引领到一个辽阔、纯美的语文世界,那里,碧桃满树,流莺比邻,水草鲜美,落英缤纷;感谢余老师,让我在偏安一隅中惊觉,在盲人摸象后顿悟,他让我走出谬误和表象的跋涉,走进深度的专业修炼,最终完成一次绚烂的涅磐。
杨高旺,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中学语文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河北省学科名师,河北省特级教师。
第四篇:余映潮(定稿)
余映潮-人物简介
余映潮
余映潮,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荆州市教科院原中学语文教研员,多家国家级中学语文专业杂志的封面人物。曾被张定远先生誉为“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学艺术研究的领军人物”。(余映潮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荆州市教科院原中学语文教研员,多家国家级中学语文专业杂志的封面人物。曾被张定远先生誉为“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学艺术研究的领军人物”。著述丰富,已发表各类教学文章1300余篇,出版了《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篇》、《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听余映潮老师讲课》、《余映潮讲语文》等七本专著。创建了全新的“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阅读教学艺术体系,总结出了“思路明晰单纯,提问精粹实在,品读细腻深入,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的教学设计30字诀。精彩的课堂教学受到各地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普遍欢迎。
本文来源于 语文资源网()
[1]
余映潮-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
1.定位准确。
映潮所进行的课堂教学艺术研究,是着眼于服务广大基层教师的。他说过:“多年来,我所面对的、所接触的,是大面积的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有个性的教学风格、教学经验、教法设计不能解决大多数语文教师的‘温饱’,所以我更注重研究大众化的语文教学艺术,力图找到一些具有共性的、一般的语文教师都能接受的教学经验,力图为提高大面积的语文教学水平做一些教学艺术的普及工作。”他还说过:“我认为,让艺术的教学设计走进千万个普通语文教师的课堂,是语文教学改革所要达到的一个基本境界。这个境界的实现,主要靠语文教师自己的努力和语文教学科研的导向。”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像他这样服务方向明确的研究工作,还真不多。2.提炼精细。
近年来,映潮不仅对数百节课进行了研究与评析,而且还对所提炼出来的基本规律进行了教学实践,所以,他的研究就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他提出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诵读、品析、运用、积累”的四要素,他总结的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目标明确、课型新颖、思路清晰、提
问精粹、品读细腻、活动充分、评点精美、积累丰富”的32字口诀,他推介的“一词经纬式、一线串珠式、选点突破式、多角反复式、板块并列式、美文助读式、读写结合式、一次多篇式”等八种教学设计思路,他提出的教材处理“简化、优化、美化”的三种基本手法,他主张的“课堂教学的高层次境界是学生活动充分”等等。总体风格是线条简单、明晰生动,是大众化的带有一定艺术性的先进的教学设计理念,能够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和运用。3.积淀丰厚。
与其他名师相比,映潮同志精美生动的课堂教学被人们发现得较晚,也没有多少媒体对其进行有力度的宣传,这恰恰给映潮以充分的思考与时间,让他能够锲而不舍地有条有理地进行自己的探索,因而理论的丰富、资料的积累与教学经验的积淀都非常厚实。除了前面所介绍的种种教学设计的理念,他这种厚实的积淀还表现在:他连续12年带领弟子进行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共作了近150场关于课程、教材、教法与教学设计的报告,在他的九百余篇各类教学论文中,有近二百篇是关于课堂教学艺术的。他还有大量的教学设计方案,仅2000年以来,就有《故乡》、《马说》、《回忆我的母亲》、《曹刿论战》、《满井游记》等几十篇的创新教学设计发表。4.勇于创新。
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与推进上,映潮同志是一个孜孜不倦的创新者。首先,他有明确的课型创新意识,有在进入新时期之后深入探索的自觉性。他提出了“课型创新”的新理念并以朗读教学为主要内容进行了教读课、品读课、辨读课、说读课、演读课、联读课等新课型的探究。其次,他创造了“板块式教学思路”,他的学术报告《板块式阅读教学设计的六种思路》在第三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上受到欢迎。在这样一种教学创意下,教学结构呈“板块”状而又灵活多姿,组合丰富,可以充分地表现教师设计教学时的技艺、创新意识与审美意识。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板块式思路,可以使教学结构更加清晰,使教学程式更加有序,使教学内容更加优化,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对于传统的教学结构而言,板块式教学设计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创新,是很有力的挑战。再次,他多角度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中活动,在他的课堂上,语言积累活动、有表情诵读活动、分层评说活动、反复品读活动、智能练习活动、课文集美活动、读写结合活动、妙点揣摩活动、探求感悟活动、思绪放飞活动等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语文实践活动都能有机地得到安排,真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余映潮-科研成果
从事课堂教学艺术研究、专题研究、教学论文写作研究、试题研究、中学生文学社团活动研究5个方面研究20余年,培养了一大批课堂教学能手、写作能手、试题研究专家、文学社团优秀辅导教师。勤奋地展示着自己高超的论文写作艺术,著述丰富。到目前为止,已发表大小各类教学文章1200余篇,出版《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篇》、《中考作文技法》、《怎样学语文》、《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听余映潮老师讲课》共5本专著。
余映潮-主持课题
“板块式教学思路”
“板块式思路”也可叫做“分步组合式思路”,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板块”,即教学的过程、教学的内容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这是一种大众化的实用的而且具有一定艺术性的教学设计思路。
板块式教学结构呈“板块”状而又组合丰富,灵活多姿,可以充分地表现教师设计教学的技艺、创新意识与审美意识。它主要用于一节课的教学,使这节课布局完美、内容厚实;它也可以用到一个教学步骤之中,使这个教学步骤显得丰满细腻;还可以用到单元的综合学习活动之中,使这种活动的教学层次清楚而内含丰富。总之,对于传统的教学结构而言,板块式教学设计是一种创新与突破。
这种教学设计具有如下明显的特点: 1.教学过程中的“板块”显现得比较鲜明。2.每个教学“板块”各自合理地占有一定的时间。3.每个教学“板块”集中力量重点解决一个教学问题。
4.各个教学“板块”之间大致上呈现出一种由浅入深、由感知到品评、创造的逻辑顺序。5.“板块”的“任务”表现在两个方面。有时它们明确地表现出教学活动的目的,有时它们明确地表现出教学活动的内容。
6.一节课或一篇课文,如果用“板块式思路”来安排教学,一般由三至六个“板块”进行结构;超过六个“板块”则会显得力不从心,匆匆带过。
另外,就教学的有序性而言,“板块式思路”还表现出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课堂教学清晰的教学层次表现为“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即由浅入深地、由易到难地、由知识到能力地向前推进。第二,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构成完整的教学板块,即“一块一块地来落实”,将全课的教学板块连缀起来看,呈现出一种层进式的教学造型。此类教学设计,不管是三步、四层,还是五块、六点,都显现出鲜明的“分层推进”的特点,都显得步履扎实,思路清晰。
余映潮-教育名言
强化课型创新,优化教材处理,简化教学思路,细化课中活动,诗化教学语言,美化教学手段。
第五篇:余映潮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语文教师钻研教材,应运用如下一些方法,力求有自己独特的发现:挖掘以求深,辨误以求真,考查以求准,发散以求活,变角以求新,对比以求博,类联以求趣,系统以求全,探幽以求奇,创新以求异。
蒙田的短文《热爱生命》不是很好教学,但笔者在课文中整理出一个精美的“哲言”板块,将它与教学设计联系起来,课堂教学就有了一个学生互赠“哲言”的活动——①热爱生命。②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③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而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④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⑤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⑥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⑦坏日子,要飞快去“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
品读要求一个“深”字,解决“深入课文”的问题,解决课文“如何好”“为什么美”的问题。
品读,就是精读、深读,就是对课文的赏析、体味,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或选点,或铺面,对文章进行品评赏析,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与用心,看出文中的美点妙要,品出力透纸背的意蕴。
“品读”是一种“铺展”的艺术,是一种对语言文字的再表达的艺术。
品读,由于含有一个“品”字而变得深刻而又优美,它要求我们在研究教材时力求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发现。这“独特的发现”正是具备功力和思维灵活的表现。实施课堂教学之前如果能有“品读”这一步,教师便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觉。
品读是应该分层次进行的。首先是“析读”,再就是“研读”,再就是“鉴赏。
如对《木兰诗》中“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这两个诗句的品赏:
①唤女声与流水声、嘶叫声,一面是亲情,一面是战情。②唤女声与流水声、嘶叫声,一面是思家之情,一面是卫国之情。木兰毅然服从了后者,勇敢地奔赴前方。
③爷娘唤女的亲切、关怀、熟悉的声音与黄河水声、胡骑鸣叫声的陌生、凄厉、可怕形成鲜明的对比,深刻反映了木兰复杂、矛盾的心情。④“黄河流水鸣溅溅”写自然环境的严酷,“燕山胡骑鸣啾啾”写战争环境的严峻。
⑤“不闻”与“闻”对照鲜明,深刻表现了木兰忠贞报国的精神。⑥两次“不闻”表现了木兰从军的坚定,两次“闻”表现了木兰所经受的历练。
⑦两个诗句,写出了木兰离开家乡,走上征途——远征,再远征。⑧两个诗句句式相同,音节相对,反复咏叹,渲染出悲壮的气氛。
巧读——对课文进行多角度的巧妙创造。
如对课文《卓越的科学家竺可帧》中的内容,可进行如下方面的创造式的“再表达”。
①写一句人物素描:
•竺可桢,孜孜不倦地在气象研究的领域里跋涉的卓越科学家。②写竺可帧墓志铭:
•到他光辉的一生结束时,才同他心爱的科学研究分手。③写竺可帧纪念词:
•细心地观察,翔实地记录,深入地研究,科学地著述,情系物候研究,将毕生精力奉献给气象科学。他的研究成果在今天以至今后,都会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长久地放出光彩。
④找出课文中能作竺可桢“照片”简介的句子:
•这位面容清瘦、精神矍铄的老人,就是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在野外细心地观察物候。
•竺可桢和他的随身四宝。
•1964年2月6日下午1点半钟,竺可桢应邀来到中南海毛主席的住处,向毛主席汇报了自己研究的经过和结果。
•1973年5月27日下午5时,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会见美国科学家代表团,竺可桢也参加了。
•70多岁的竺可桢,从我国古代大量的史书、方志以及古人的日记、游记、诗词中寻觅古代气候的线索,写成了《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这部著作。
•1974年2月6日,是竺可桢临终的前一天,在病危时,他还不忘作科学研究的记录,用颤动的手执笔,在床上写下这天的天气情况。
⑤整理议论文的论据:
•23年如一日,到北海公园观察物候。(持之以恒,才能成功)•钢笔式的温度表磨坏了多少外衣口袋的盖面。(滴水能穿石,铁作能磨针)
•70多岁还到野外考察;临终前一天,还作气候记录。(执著的追求是成功的保证)
•83岁高龄,取得科学上的新的成就。(科学探索无止境)•不是亲自观察所得,他还注明“局报”二字。(尊重事实,科学严谨)
与其说这是“巧读”,还不如说这是一份别出心裁的教学方案,巧读就是这样与教学设计、与教学艺术紧密相连!
巧读——对课文的特点巧作概括。
如我们可以对很多课文的写法进行“一句话概括”。①《白杨礼赞》——主题句反复。②《核舟记》——写左必写右。③《狼》——写人必写狼。④《口技》——写正面必写侧面。⑤《醉翁亭记》——镜头剪辑构思法。⑥《春》——画面展现构思法。⑦《听潮》——乐章承接构思法。⑧《驿路梨花》——场景变换构思法。⑨《我的叔叔于勒》——悬念层叠构思法。⑩《爱莲说》——音美,形美,意美。⑾《死海不死》——悬一笔,插一笔,补一笔。
⑿《捕蛇者说》一一60年的存与亡,逼租时的安与危,平居时的忧与乐。
这种“巧读”有时真有“一语中的”的妙处,然而得来却要下很大的功夫。
所以,如果再让我们说一说“巧读”的话,那就是作为一个教师,要想方设法将课文中最有训练价值的内容提炼出来,还要想方设法将提炼出来的这些内容用最有效的方法让学生进行习得。
让学生在短短的时间中学到丰富的语言内容,这就是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
《语文教学与研究》 《中学语文教学》
助读:做课文赏析笔记
做课文教例笔记
做课文资料目录卡片(从部分刊物中精选)
春的教学案例 设计一:(于漪)
①理解课文层次:盼春—绘春—颂春。②读析“盼春”部分中作者的心情。③读析“春草图”四个句子的描写内容。
④“春花图”五个描写句各用了什么艺术手法,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⑤作者借助哪些事物把春风的特点具体而形象地表现出来。⑥“春雨图”中的正面、侧面描写。⑦写春天里的人,抓住了哪几个方面的特点。⑧“颂春”部分歌颂了春天的哪几个特点。设计二:(王曼筠)
①学生自读课文。归纳课文提纲。②表情朗读。
③讨论:作者用了哪些优美、贴切的词、句、比喻来描写不同的景物,你最喜欢哪些?
④讨论:你认为草、花、风、雨这四段哪段最难写?(风最难写)⑤重点分析“春风”段:
a.特有的性格;b.特有的气味;c.特有的音响;d.大自然特有的和煦。
⑥借鉴此法,集体口头创作小作文《春风》。设计三:(王松泉)
①读析第一自然段:春回大地——(这是写时)②读析二至六段:春色明丽——(这是写景)春草:特征、范围、情态(教师详讲)春雨:本身特征、雨景特征(教师详讲)春花:多、美、甜、闹、广(学生分析练习)春风:情态、气味、声音(学生分析练习)③读析第七自然段:春早人勤——(这是写人)④读析第八至十段:春意催人——(这是写意)设计四:(王聚元)①诵读,理清结构。领会感情。
②用“同义替换”法指导学生品味、咀嚼课文的语言。a.掉换词语。如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改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钻出来”。
b.增删词语。如将“舒活舒活筋骨”句改为“舒活筋骨,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事去”。
c.改变语序。如将“野花遍地是”句改为“遍地的各种各样的有名字没名字的野花,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
d.改用平实说法。如将“不错的”句改为“不错的,春风是十分柔和的”。
③诵读。领会文中语言文字的精妙。[评析]以上四例设计,大多出自名家笔下。
从对教材的处理角度看,设计一与设计二相近,都是抓“五幅图”的讲析。设计三从写时、写景、写人、写意的角度讲析课文。设计四则专从语言分析方面着手。
从教法设计来看,设计一是语文讲析课中的“工笔描绘法”,析得精,讲得细,品得深。设计二线条较粗,使用了“选点突破法”,重在讲析一个精段。设计三的线条也比较细腻,使用了“讲析法”和“点拨法”。设计四则设置一条教学线索来带动教学内容,主要用了“比较法”。
每一个教学设计都注意突出了朗诵、背诵。
从教师作用看,设计一突出精美的讲析,设计二突出课堂调控与组织,设计三突出讲读示范,设计四则突出练习设计与引导。
从学生的活动看,设计一重在听、品、感受;设计二重在品、想、说;设计三重在听、品、析;设计四重在比、品、练。
诵读穿插于其中。
美文《春》,引出了多少精美实用的教学设计!(摘自武汉出版社《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篇》)
除此以外,还有“课文背景资料”“课文释疑资料”“课文评析资料”“课文练习资料”等等,都应该做些笔记。严格地说,优秀的教师都应该像这样积累助读资料,对每一篇课文,都应该建立课文资料的目录索引卡片。
请看,这样的课文助读资料该有多大的威力。人家的聪明、人家的殚精竭虑,都在为你理解课文出力,都在为你的教学设计出谋划策,都在为你撰写教学论文提供借鉴。有人说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事,但类似于“课文资料目录卡片”这样的资料,是做一次便可以永远重复使用的,这正如一句歌词所说:“你走进我的视野,从此不再陌生。”
教材处理的艺术
教材处理是语文教师的基础功力。一般来讲,我们在这方面应该有这样一些基本素养:第一,能根据教材的篇章特色,确定对教材的处理;第二,能根据教材的文体特色,确定对教材的处理;第三,能根据教材的内容特色,确定对教材的处理;第四,能根据教材在全册或单元中的“地位”,确定对教材的处理。
教材处理的基本原则就是要简化教学头绪,优化教学内容。这一点,试用修订本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作了明确的要求:“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新的课程标准(试验本)在这方面又升华了一步,直接对教材编写提出了要求;“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本章将从课文整体阅读教学的角度例说如下教材处理的艺术:
一、整体处理;
二、长文短教;
三、难文浅教;
四、短文细教;
五、浅文趣教;
六、美文美教;
七、一课多篇;
八、提炼组合。
如《羚羊木雕》的语言学用课——千姿百态表示“说”: 教学步骤一:朗读课文。教学步骤二:整体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三:利用课文特点,教给一点似乎看不起眼而又实实在在的知识——怎样把对话描写中的“说”这个“内容”写好。师生进行了如下内容的品读。
1.“说”这个词是常常有的。如: 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
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有时省略表示“说”的字词。如: “您已经给我了。”
“是的,这是爸爸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 3.对话中有时用其他的“说”。如: “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4.在“说”字之前加上“态度”的修饰。如: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我要把裤子换过来。她却满不在乎地说:“算了吧,反正我已经站了一个钟头,要是再换过来,你还得站两个钟头„„”
5.用“神情”表示“说”或在“说”字之前加上“神情”。如: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爸爸不是给我了么?”我小声地说。6.带动作地“说”或以动作表示“说”。如:
妈妈站起来,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你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
“送给谁了?告诉我。”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教学步骤四:浓缩课文内容,进行怎样把“说”写好的深入理解式的练习——根据下面的对话,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内容:
“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爸爸不是说给我了么?”我小声地说。
“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
“我把它收起来了。”
“放在哪儿了?拿来我看看。”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撒谎。“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没有卖„„我送人了。”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送给谁了?告诉我。”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送给万芳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教学步骤五:运用所说的“千姿百态表示‘说”’的知识,就下面的“场景”进行说话片段练习:
下午放学了,我很晚才回家,妈妈在村口等着我„„
这种教学是艺术的,然而又是朴实的,从深处看,这也是一种研究性学习,教师教给学生的,固然是一种知识,一种语言表达的模式,但同时也是一把钥匙,教师所开启的不仅仅只是“千姿百态表示‘说’”这把锁,他还会让学生想到千姿百态表示“喜”,千姿百态表示“怒”,千姿百态表示“哀”,千姿百态表示“乐”„„
心,刚刚放下一半。那口憋在胸腔里许久的叹息,未及发出,便兀自燃烧成一股热浪。人似一团发酵的面粉,外烘内烤成一枚圆鼓鼓的面包,喷涌而出的汗珠,就是这面团蒸发的水汽。偶有一丝轻风擦过,必是裹挟着沸腾,让你冲动得沉默,沉默得疯狂,疯狂得无聊,无聊得死不瞑目。一天又一天,太阳不肯回家去,而你在阳光下渺小,在汗水中绝望,在绝望中超脱。——《夏天也是好天气》
对短课文的教材处理,应该在“细”字上下功夫。这个“细”字指的是:
怎样教得细一点,怎样教得深一点,怎样教得多一点,怎样教得实一点,教学层次怎样精细一点,教学的角度怎样丰美一点。由此,我们可见探索短文细教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它让我们关注如何充分有效地高质量地利用课文,让我们研究如何合理而科学地利用教学45分钟,让我们注重教师多角度品味课文的能力,让我们设想如何巧妙地安排课堂教学的层次,让我们考虑如何尽可能地创造出学生活动充分的学习局面,让我们探究如何形成细腻优美的课堂教学结构„„所以,一般来说,在短文细教上进行过艰苦探求的人,在教学效果上一定比较好,在教学设计的艺术上一定是高人一筹的。
这是《秋魂》的教学片断。(1)先请同学们朗读下面的片断:
①如果你种下的是莠子,秋天收获的定是一片杂草;如果你种下的是秕子,秋天收获的定是一把糟糠;如果你什么也不种,秋天收获的则是一片空白。
②如果你种下的是葵花,秋天收获的是一片金黄;如果你种下的是甘蔗,秋天收获的定是蜜糖。
对美文的教材处理,手法丰富,角度细腻,在精心思考之中,时时都会有美丽的光辉闪现。如:
1.美教,就是从朗读的角度处理课文,将课文视为一篇不可多得的朗读材料,让学生在朗读之中体会到文章的铿锵之声,音乐之美;体会到文章的起承转合、急迫舒缓;体会到文章的气势、神韵、风格„„
2.美教,就是从积累的角度处理课文,将课文视为一个小小的语言文字的聚宝盆,让学生在美的欣赏、美的陶醉之中阅读课文,背诵课文。
3.美教,就是从语言的角度处理课文,带领学生在美的语言中徜徉,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进行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的教育。
4.美教,就是从模式学用的角度处理,将课文视为表达形式优美、表达技巧娴熟、表达模式精细的写作范式,让学生进行品味,进行欣赏,进行学用。
5.美教,就是从发现的角度处理课文,用审美的眼光去教学优美的文学作品,指导学生对课文的人物形象塑造、表达方式运用、表现手法应用、谋篇布局技巧等等内容进行“美点寻踪”,进行“妙要列举”,进行“妙点揣摩”。
6.美教,就是从思维训练的角度处理课文,将课文视为内涵丰富的思维训练材料,借此组织多姿多彩的课堂创造活动。
7.美教,就是从阅读技能的角度处理课文,将课文视为内容丰满、表达精湛的阅读训练材料,让学生习得阅读理解、分析鉴赏的技能技巧。
8.美教,就是从情感的角度处理课文,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赏读之中,领略文中的美好情韵,发展美好情感,培养健美心态,完善健全人格。
上面所列各种角度有着不同的层次,有着不同的操作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单项进行,也可以综合进行。但不论怎么处理,不论怎么设计,在一课之中或一节课之中,课堂上不可能始终洋溢着“美”——美教,应是一两个占有时间较长的、学生活动比较丰富的、内容与手法都比较美的“教学板块”。
《七根火柴》
第一个教学板块——学读课文,理解内容。(18分钟)1.导入
2.学生各自圈读字词
霎时
栗子
寒颤
粘粘
吝惜
一瘸一拐
倚着
挪动
脸颊
腭下
呆滞
翕动积攒
腋窝
小心翼翼
偎依
贮满
蓦地
擎着
3.老师点出需要认读的10个词语
挪动
脸颊
腭下
呆滞
翕动
积攒
腋窝
偎依
贮满
蓦地
4.反复落实
5.朗读课文——有如下四个方面的朗读要求:
(1)茫茫的草地,恶劣的气候,可怕的黑夜,无路的征途,难耐的饥饿——一个动人心魄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阴冷的环境里。我们朗读课文,就要注意叙述中低沉的语调,这就叫做:朗读,要把握基调。
同学们读“草地的天气就是这样奇怪„„半个晚上”这一部分。(2)一声低微的“同志”,让我们看到无名战士。濒临死亡的他出现了,他是在雨中淋着的,是倚着树杈半躺着的。奄奄一息的他,与其说是熬过了风、雨、雷交加袭击的夜晚,不如说是为了要把这七根火柴献给战友们才坚韧地活下来的。我们朗读课文,就要读清楚对无名战士的外形的描写,这就叫做:朗读,要读清层次。
同学们读“卢进勇蹒跚„„同志——”这一部分。
(3)无名战士的声音,他的语言,表现了他处境的艰难,生命的垂危,但同时又表现了他的眷念,表现了他的情感。他数火柴的声音虽然微小,却让人感到无比深沉;牺牲前的反复嘱托,真可谓语重心长,最后一句话虽是断断续续,没有说完,但极其深刻地表明了他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和对战友的深情厚谊。我们此时的读,就要读出人物此情此境下的言行,要注意的是:朗读,要控制语速。
同学们朗读“那同志„„在火旁„„”这一部分。
(4)无名战士终于把生的希望留给了部队,留给了战友,他的形象成了一支路标,成了一座丰碑。此时的读,就要做到:朗读,要渗透情感。
同学们朗读“就在这一瞬间„„方向„„”这一部分。6.进行学法指导:阅读小小说,第一步是用“概括”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任选角度,用“这是一个____________的故事”这个句式说话,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
同学们说出来的内容可能有:
一个中国红军战士的故事。一个无名战士的动人的故事。一个发生在茫茫草原的故事。一个发生在风雨侵袭饥寒交迫的行军途中的故事。一个七根火柴的故事。一个用最后的生命之火保存火种的故事。一个最需要火柴的人不用火柴的故事。一个是将生的希望留给战友的故事。一个关于牺牲的故事。一个通过卢进勇的眼睛写出来的故事。一个与草地化为一体的牺牲者的故事。一个表现我们的军队能够经受住严峻的考验的故事。一个表现我们的军队能够战无不胜的故事。这是一个悲壮的在读者心中引起极大的情感震撼的故事。一个用生命保护生命的故事。„„ 第二个教学板块——速读课文,分析人物(10分钟)
1.同学们表情朗读课文中写无名战士献火柴到牺牲的这一部分。2.请同学们用“无名战士是一个„„的人”这个句子说一句话。3.教师示范,同学们发言。其内容可能有:
他是一个无名战士。是一个用生命保护了火柴的无名战士。是一个牺牲时好似一尊塑像的人。是一个牺牲时手指着长征部队前进方向的人。是一位红军战士。是一个牺牲在草地上的无名战士。是一个变成了一座“路标”的人。是一个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现了无私无畏关心他人的人。是一个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现了我军能够经受住严峻的考验的人。
第三个教学板块——选读课文,揣摩妙点。(15分钟)1.同学们速读课文。
2.教师:预习时要求同学们“从任何角度,用一句话说一说对课文的理解”。这句话应该这样说:“妙在„„写(用)得好,它表现了„„”;或“它写出了”“它说明了„„”“它点出了„„”。
3.教师举例示范。4.同学们发言。
同学们发言的内容可能有:
妙在阴冷自然环境的描写。妙在那凄风冷雨的一夜是不知如何度过的。妙在竟然是奄奄一息的无名战士先发现了卢进勇。妙在无名战士的出现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妙在透过卢进勇的眼睛写出无名战士“依着树杈半躺在那里”的形貌。妙在对无名战士脸色的描写非常细腻。妙在对无名战士说话时“嘴唇翕动”和“挤出了几个字”的描写。妙在“红红的火柴头聚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的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的生动而有深意的描写。妙在无名战士话语中省略号的运用。妙在通过卢进勇的感受写出了无名战士的牺牲。妙在“路标”这个比喻的运用。妙在故事突出了一个微小却非常感人的场面和一个动人心魄的瞬间。妙在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妙在对卢进勇的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为表现无名战士服务的。妙在一个“火”字贯穿全文。妙在开头的暗示。妙在结尾的烘托„„
老师指出,最为重要的是:
①妙在饥寒交迫这个严酷环境的设置。②妙在“火”字贯穿全文。
③妙在一个无名战士用自己的生命之火为大家保护了火种。④妙在在一个惊心动魄的瞬间表现了一个悲壮的故事。⑤妙在一个无名战士的“路标”意义。
于是,美美地读,美美地说,美美地品,就成为这一节课“美教”的支点。
课型设计的艺术
《故乡》
教学板块之一:理解内容。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这来的便是闰土„„可以听他自己去拣择”这一部分。
2.请同学们准备就课文内容谈自己的理解。
教师点拨:理解课文内容或者理解课文片断的内容,要注意运用“多角度品析”的方法,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如情节、人物、环境、人物活动、表达方式、描写角度、结构层次、修辞手法、段落大意、表达目的、情感表达等各个方面去进行理解,力求自己有独到的发现,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3.同学们发言,进行合作的学习。
如对“这来的便是闰土”这一段,同学们说:
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个描写段,它给我们一种苍凉之感。从人物看,少年闰土的活泼能干、勃勃英气已经荡然无存,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生活在痛苦中的中年闰土的画像。
从描写顺序看,由远而近,依次描写身材、脸色、眼睛、头上、身上、手,符合观察习惯,先远望身材,再注视脸面,而后打量全身。
从情感表达看,记忆中的闺土变成了这般模样,“我”的心里是多么难过,沉重的语气表达出深深的悲哀与同情。
从表达目的看,这段肖像描写,着重写变化,反映当时农民的苦难。
„„
教学板块之二:揣摩妙点。1.教师点拨:“妙点揣摩”,是品读文学作品的一种方法,从老师来说,运用这种读法可以备课,可以写文章;从同学们来说,运用这种读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能够锻炼并增强自己的阅读欣赏能力。进行“妙点揣摩”,同学们可运用“多侧面发现”的方法,可从词语运用、句子内容、形象塑造、情节结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达技巧、构思特点以及同学们可以发现的其他方面体会课文中写得好的地方、写得精妙的地方,以使自己透彻地理解、品味课文。
2.同学们读课文,圈点勾画,准备自己的发言,教师组织同学们互相交流、讨论。
3.教师进行妙点揣摩示范。
4.同学们进行课堂发言,教师与同学们的对话穿插其中。如对“我这时很兴奋——我也说不出话”这几段的妙点揣摩,师生在讨论中这样说:
妙在“阿!闰土哥,——你来了?„„”这句话中用了5种标点,充分表现出“我”见到久别之友的欣喜、激动之情以及因闰土的变化而产生的惊异与悲凉。
妙在“想要连珠一般涌出”用得好,它表现“我”沉浸在儿时的回忆中,与一声“老爷”形成很大的反差。
妙在“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表现出闺土的神情和心态。他为重逢而欢喜,又为彼此的差异、自身的不幸而感到凄凉。
妙在“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的细腻描画,它写出了闰土在称呼上的迟疑,表现了他难以言状的心理活动。妙在“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的“终于”用得好,表现他心里有一个选择的过程,而最后终于压抑了自己的情感。
妙在一声“老爷!„„”隔绝了所有的嘘寒问暖,隔绝了所有的往事谈论,以后便没有了闰土的“问”,而只有他的“沉默”,只有他的“答”,于是所有的文字都用来表现闰土的苦。
„„
教学板块之三:评说人物。1.同学们再读课文。
2.教师组织同学们准备评议中年闰土。
教师点拨:所谓评说人物,就是对人物形象进行概括,进行评议,通过这种概括与评议来认识小说中人物的典型意义。同学们在对小说中的人物进行评说时,要注意综合全文内容,运用“多层次表达”的方法,由浅入深地表达自己对人物的理解。这里所说的“多层次”“由浅入深”,是说先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的角度来评说,再从人物经历、命运的角度来评说,再从小说塑造人物目的的角度来评说。也就是要先从人物的形态外貌说起,说到他(她)的身份、生活、性格、命运及其代表意义。
3.教师进行人物评说示范。
教师再点拨:同学们可用一个或长或短的句子,来说出你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与理解,说这个句子时,可用平实性的语言,也可用文艺性的语言。4.同学们评说的主要内容有:
中年闰土:是一个身材增加了一倍的人,是一个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的人,是一个脸上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的人,是一个眼睛周围都肿得通红的人,是一个头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的人,是一个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的人,是一个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一样的人,是一个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神情的人,是一个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伸石像一般的人,是一个拿起烟管来默默吸烟的人„„
中年闰土:是“我”少年时代的朋友,是一个中年时与我产生隔膜的人,是一个满脸愁苦、麻木迟钝、善良忠厚、勤劳朴实的人,是一个饥寒交迫、在磨难中挣扎、在痛苦中煎熬的中年农民,是一个外形穷苦、心情愁苦、语言悲苦、精神困苦、生活劳苦的人,是一个像一尊“木偶”的人,是一个行将被旧中国吞噬的饱经忧患的中年农民。
教师归纳:
中年闰土是一个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忠厚老实的贫苦农民形象,是旧社会千万个“闰土”的代表,是旧中国农民日趋贫困的一个缩影,是一个从农民的角度反映了旧中国农民痛苦生活的形象,是一个反映出旧中国农民不仅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而且在精神上也套上了沉重的枷锁的形象,是一个表现了农民的悲剧根源在于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的人„„
教学板块之四:回扣课文主题,课文学习小结。1.提问:作品写了闰土的巨大变化,写了他的痛苦和麻木,作者想通过这告诉人们什么?
2.诵读文中最后一部分。
3.教师小结之一——作者真切地抒发了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表达了希望有新生活的炽热感情。
4.教师小结之二——小说阅读三步法: 理解内容——多角度品析 揣摩妙点——多侧面发现 评说人物——多层次表达
所以.自读课型的设计,有效的“活动”是放在第一位的。在自读课学习活动的设汁与策划时,可根据教学要求有选择地考虑如下角度的学习活动:
快速阅读活动,精细阅读活动,略读浏览活动,概括提炼活动,诗文背读活动,句段品析活动,美点寻踪活动,语言积累活动,内容复述活动,忆读联系活动,表情朗读活动,角色演读活动,专题讨论活动,自读笔记活动,资料整理活动,创编写作活动,质疑求解活动,交流感受活动,迁移扩展活动,小结规律活动,资料助读活动,争议辩驳活动,比较辨析活动,智能练习活动,讲解说明活动,制作演示活动,独立欣赏活动,趣味竞赛活动,智力游戏活动,听读赏析活动,联想想象活动,评说鉴赏活动,创意设计活动,师生对话活动,学法实践活动,技法实践活动,情感体验活动,探讨发现活动„„
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
所以,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就成了我们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话题。在这一章中,主要介绍如下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板块式思路;线索式思路;选点式思路;反复式思路;穿插式思路;迁移式思路;整体式思路。
“板块式思路”也可叫做“分步组合式思路”,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板块”,即教学的过程、教学的内容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这是一种大众化的实用的而且具有一定艺术性的教学设计思路。
设计“线索式思路”的基本要领是:通过对课文的认真分析,找到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把讨论、解决这个问题作为中心目标,使语言、篇章等方面的学习都成为达到中心目标的过程或手段,并在围绕这个中心问题的讨论中,让学生思维的触角深入到课文的每一处。很明显,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就是教学设计所要抓住、所要突现的“线索”。它一方面能带动对全篇文章的阅读理解,另一方面又能牵动课堂阅读活动生动有序地进行。
所谓“选点突破”,就是教学设计中的“选点式思路”,就是针对课文的不同特点,选取课文的关键处、精美处、深刻处、疑难处、知识内容丰厚处、手法巧妙处、意义隐涵处等等“有嚼头”的地方进行细腻深入的品读教学,以达到对课文特点、对课文重点内容的深透理解。换言之,所谓“选点突破”,就是对课文进行“点式处理”,积聚一两个闪亮的阅读品析的“点”,进行有的放矢的突破或者说对课文内容进行专项的响鼓重棰式的敲打。这种“专项”,可以是课文的一个精段或者一个精彩的部分,可以是课文某种内容的集合,可以是课文语言表达最为突出的特点,也可以是课文文体特色最浓郁的地方„„
“反复式思路”也叫“整体反复式思路”“多角度反复思路”。这是一种多向式、多角度的教学思路。这种思路的特点是,着眼于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引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地深入地学习、品读课文。
上面所谓“整体”,就是将一篇课文或课文的核心内容作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板块”来处理,在每一次的阅读品析之中都是以“全文”或“整个部分”的面貌出现;所谓“反复”,就是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由浅入深地多次地组织阅读品析教学。“反复式思路的设计对象主要是一些精美的短诗、短文及课文中的重点片断,强调于反复的阅读品析之中传达出课文的丰富内蕴。
这种用“穿插”手法设计的教学思路,就是“穿插式思路”。“穿插式思路”也叫“穿插引入式思路”,这种思路的特点是,或在课始、课末阶段插入、加进与课文相关的其他内容;或暂时中断教学主线;或靠近教学主线有机地“切”进一些学习内容及活动片断。所谓“引入”,就是配合教学内容有机地“牵引”进一些知识内容。总的来讲,一并称为“穿插引入”。
“迁移式思路”也称“迁移创造”式思路。它表现出阅读教学中从读到写、说、听、编、演或变读为写、说、听、编、演的教学设计艺术。这种艺术设计的特点是,从课文出发,淡化提问设计,不将提问作为阅读、讲析课文的抓手;注重“问题”的设置,将“解决问题”作为学生进行历练的过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迁移创造”式教学设计也往往是一种“无提问式”的学生活动充分的课堂教学设计。
所谓“整体式思路”,就是从整体而不是从肢解的角度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思路。它着眼于在教学中用各种方法与手段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整体感悟课文,整体理解课文,整体研读课文,整体赏析课文;着眼于克服目前语文阅读教学中肢解课文、死记硬背、一讲到底、零敲碎打等种种弊端,能非常有效地达到“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的教学要求。因此具有很大的教改意义。
我们如何在教学中运用“整体式思路”呢?
一言以蔽之,就是想方设法在课文某个方面的阅读教学中牵动对全篇文章的理解。
本章介绍了七种教学设计思路,其实教学实践中远远不止这些,所以,我们应该深入探索,追求那些有“原创性”的发现。我们应注意到,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都表现出对过多的分析和操作性技术性训练的淡化,要求我们“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的机械训练”,课标还要求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我们对教学思路的研究,既是对“教学程序”这种教学策略的研究,也是对“教学手法”这种教学策略的研究。当这种研究与实践进行到一定的程度,我们的教学就会在“有序、灵活、丰富”方面向前跨进一大步,就会闪现出斑斓可人的色彩。
重要教学细节的设计艺术
教学细节的设计与研究,可涵盖很多很多的内容。如:一节课的教学步骤如何规划,一节课怎样起始,一节课怎样收束,教学之中如何过渡,朗读教学如何具体地有层次有步骤地进行,语言学习活动如何生动地有序地一步一步展开,提问设计如何做到既有铺垫又突出主要内容,媒体手段如何有效有序地发挥其辅助功能,在某个教学片段中运用什么样的手段与策略等等。本章研究的是“重要教学细节的设计艺术”,它包括:
一、朗读教学的设计艺术;
二、提问设计的艺术;
三、语言教学的艺术;
四、课中活动的设计艺术;
五、教学手段的运用与创新。
现代文阅读练习的设计
以我们必须对阅读题的训练点或者说考点进行科学的提炼,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胸中有数,头脑清晰,有的放矢,知道应该怎么设计练习,知道该从哪些角度去设计练习。
这种提炼应从已有的大量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练习题中立体地、多维地、有层次地进行。
第一,从基本的、通用的、管全局的角度提炼阅读训练点。这些通用的训练点是:1.辨识表达方式;2.理清文章思路;3.概括文章要点;4.解说有关内容;5.品味关键字词;6.品析重要句段;7.探究文章难点;8.自由欣赏美点;9.进行迁移想象;10.表达阅读感受。
也可以将它们表述为如下10个方面的能力:
1.文体辨读能力;2.整体把握能力;3.思路分析能力;4.提炼概括能力;5.词语品味能力;6.句子品析能力;7.文段品读能力;8.手法理解能力;9.自由赏析能力;10.迁移创新能力。
第二,从文体阅读的角度,提炼每种文体特有的阅读训练点。以说明文为例——其常见的训练点主要有:
1.抓住、找出全文的中心句;2.看出或分析全文的结构特点;3.抓住、把握文段的中心句、关键句;4.熟练地给不同结构的段落划分层次;5.快速地判断文中的说明方法;6.简洁地对词语的限制、修饰作用进行评析;7.对文段的内容、对事物的特点能够进行准确的概括;8.根据文章内容对某个知识点进行诠释。
其高层次考点的训练点有:
1.能对陌生的科技内容进行阐释;2.能对文中的语言材料进行“再表达”;3.能对答题的理由进行解说;4.阅读图形,辨识表格,解说表格,或者根据文章某些内容设计表格;5.能对文章的某种表达技巧、某种表达特点进行品味,或者要求对文中的语言进行品味;6.能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或以学生的生活积淀为背景答题。
又如中考记叙文阅读的“考点透视”——在整体上:
明确记叙的中心,理解记叙的要素、记叙的顺序,分析记叙的详略,理清记叙的线索,概括全文内容或概括事件内容或概括人物思想品质,评析人物性格,划分文章层次或指出文章结构模式,领会全文主旨,感受人物形象,理解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对表情达意的作用,从课文内容中体会出作者的态度、观点和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局部或细节上:
理解中心和材料的关系,理解并品析重要文段,品味人物语言,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对词句的含义进行感受与品味,品味语词、句子、文段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辨析文中疑难之处,分析表达技巧或者手法,对文章艺术特色进行自由赏析,叙述自己的感受等等。
在更小的细节上: 如:1.对词语、句子的品析。包括词语的选用;联系语境揣摩词语或句子的特定含义;理解词语或句子的浅表含义和深层含义;体会词语或句子的表达效果与表达作用。2.对段的内容与表达方式的把握。包括找出关键句或中心句,明确段的中心意思;揣摩句与句之间的联系,理解段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文章内容与文中人物对话等等。
第三,从某个考点的角度,提炼这个考点所内含的阅读训练点。如中考现代文阅读“品析型考点”的“内涵”:
品析型考点所考查的是品味与分析的能力,这是中考阅读题包容众多、覆盖宽泛且层次较高的考点。它所考查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1.词语品析;2.句子品味;3.段落理解;4.全文探究。常见的出题角度,从词语的角度看主要有: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的准确运用、词语的表达顺序、词语的归位、词语的深层含义、词语的表达效果等等。从句子的角度看主要有:理解句子的大意,理解句子的比喻义、委婉义,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理解句子的表现形式、表现方法和表现对象,理解句子的顺序并将句子归位,理解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等等。从段落的角度看主要有:把握文段的中心内容,分析文段的表达方式与结构顺序,指出文段的表达作用,品味文段的情感抒发,以及用选择题要求对段的各方面的内容如语言特点、思想内容、表现手法进行综合的理解,等等。从全文的角度看主要有:品析文章标题的含义,文章的思想内容与结构顺序,文章的表现手法,某些段落的相同或相近的写法,文章的情感体现,文章某个方面的特点等等。
文言文阅读练习的设计艺术
文言文的书面练习主要包含基础知识、诗词赏析、阅读三个方面的内容,重点是阅读。除诗词赏析外,文言文中几乎所有的练习都可以在“阅读”中解决,如:1.实词的理解;2.虚词的理解;3.有关文学文化知识的了解;4.佳词美句的积累;5.特殊语言现象的理解;6.句读及朗读;7.句意理解与翻译;8.词、句表达作用、表达效果的分析;9.段落的分析及段意的理解;10.精段的文学赏析;11.段、篇写作方法的理解;12.文章的主旨意趣、人物形象的分析等等。
我们的教学方案的设计,从指导思想上讲,需要贯彻如下四个方面的重要理念:
1.要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2.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3.要突出全新的教学与学习的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要表现语文课程的开放性:注重跨学科的学习,注重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我们的教学方案的设计,从突出教改特色上讲,需要渗透如下十个方面的理念:
1.要讲求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阅读教学。2.要注意简化教学头绪,强凋内容综合。3.要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
4.应进行“平等对话”式教学;应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探索。
5.要注重学生基本阅读技能的训练,注重对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
6.注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7.要关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
8.要注重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与审美情趣”。
9.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尝试进行“跨学科教学”。10.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教案设计,其直接结果就是使我们的教案能够“立意高远”。
教学方案的立意,要研究“教什么”和“怎么教”;更重要的,是研究为什么要“这样教”。课标理念就是我们决定“这样教”的“依据”。在这样有力的“依据”指导下,教案设计就能表现出教案的理性色彩,将教案用于实际教学之中,就能表现出面貌一新的教学特色。
基本要求之二:要在比较深刻的理性思考下进行教案设计。所谓“比较深刻的理性思考”,就是要进行深思熟虑,要对教案设计进行多方位的立体的思考,要从优质高效的角度来考虑自己的备课。
所谓“比较深刻的理性思考”,指的是从“设计”本身表现出来的思考深度。理性思考深刻的课,其课型是创新的,其教学思路是严密而又灵巧的,其教学内容经过有角度的选取、提炼且用得恰到好处,其教学活动经过精心的安排已比较充分地表现出各自的表达作用,其教学细节优美得当已经过认真的琢磨,甚至连教师的课堂语言也经过筛选。
因此可以说,一节阅读课的优劣高下之分,首先决定于设计者的有质量的理性思考。比较优秀的课从其教学理念上看,能成功地组织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从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来看,其教学层次科学而又严谨,生动而又自然;从其外在的形态来看,表现出一种建筑之美;从其内在的结构来看,表现出一种或彼此承接、或起承转合、或拾级而上、或渐入佳境的层次之美;从其活动的细节来看,则表现出一种圆润、自然、细腻和富有文气之美。
概括地说,如果某篇课文或某一节课的教学设计表达出如下方面的特点:
1、课型新颖,2、思路明晰,3、层次细腻,4、手法生动,5、活动充分,6、积累丰富;我们就可以说,这个教学设计表现出了比较鲜明的理性思考的特征。
这就是笔者提炼出来的教学艺术设计的“24字口诀”。在这24个字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活动充分,积累丰富”这8个字。课堂的民主和谐与优质高效,教师的设计艺术与教材研读,教学的生动活泼与扎实训练,学生的有效活动与知识落实,都在这看似平常而实难做到的8个字之中了。
“一课多案”的教学设计,就某篇课文的教学,可以有如下思考角度:
l、不同教学思路的“一课多案”。
2、不同教材处理的“一课多案”。
3、不同 活动方式的“一课多案”。
4、不同教学手段的“一课多案”。
5、不同执行对象的“一课多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