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好课教案
《心田上的百合花》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品味语言,感悟百合花的品性精神;
3、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百合花的纯洁、执着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品味语句,感悟百合花纯洁执着精神。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好朗读材料,查阅好有关百合花的图片和知识资料。
五、教学设计:
1、谈话导入:
教师:同学们喜欢花吗?你最喜欢什么花?说出你的理由。(学生谈论回答)
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株花——百合花,出示图片,你见过百合花吗?了解它吗?请说说。(学生谈论回答)
2、教师结合学生的了解介绍百合花的有关知识。下面我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介绍百合花:百合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因百合鳞茎由许多鳞片抱合而成,故名百合。产地及分布:中国、日本、北美和欧洲等温带地区。百合花姿雅致,叶片青翠娟秀,茎干亭亭玉立。百合花种类繁多,花色艳丽丰富,花形典雅大方,姿态娇艳,花朵皎洁晶莹雅致、清香宜人;百合花既宜盆栽和插花,又是常见的庭院花卉。是世界著名的鲜花。
3、录音朗读课文,整体感悟:
现在百合花已走进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温馨的祝福,那么你们知道第一株百合花是怎样来的呢?有关她的来历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林清玄的散文《心田上的百合花》,也许她会给我们新的感悟。
听课文朗读,学生思考:
1、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一株长在断崖上的百合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开出了洁白的花,并形成了一个“百花谷地”,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和敬仰。)
4、研读赏析,品味课文语言感悟百合精神
师:一株长在断崖上的看似野草的百合,又是经过怎样的努力而获成功的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划出自己有触动感悟的语句,并写上自己的评析,然后谈自己的感受。以“我认为这是一株 的百合花因为 ”的句式来谈自己的感受理解。
(教师启发可从她的外形、内在品质等方面来,边赏析边品读语句)
讨论明确:美丽顽强执著、坚韧纯洁、努力、智慧不怕环境的恶劣、不畏困难、不怕别人的讥讽、百折不挠等。
5、探究问题:
师:这株百合以她坚定的信念,以她执著的精神,以她的不断开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是一株执著坚韧智慧的百合花,是一株让人感动,令人敬仰的百合? 1 如果你是野草,你会怎样做?为什么?
2如果你是百合花,又会怎样做?为什么?
(人的价值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证明,或在逆境中要百折不挠)3联系实际,谈谈你在生活中是怎样对待困难和别人的嘲讽呢? 师:一株小小的野百合,演绎出一段美丽而又令人感动的故事,一个小小的“心灵”,为了心中那个美好的愿望,竟是如此的执著和坚韧。她,的确不是一株野草,,而是一个充满灵性,大智大慧的野百合的形象。野百合的遭遇何尝不具有人生奋斗的典型意义: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以花来证明”。6、归纳写作手法:
师:本文既然在写第一株百合的成长经过,那么文章的题目可以换成“百合花的传说” 你认为可不可以?为什么?
(本文通过描写一株百合的成长经过,塑造了一个充满灵性,大智大慧的野百合的形象,同时也告诉我们做人要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面对困境要百折不挠只有这样才会成功)
师:你知道这种叫什么写法吗?除了这种写法还运用了什么手法?(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还运用了拟人、衬托等)7、课外延伸:
师:百合花以她淡淡的清香,秀美的风姿得到了我们的喜爱,以她的药用价值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健康,更以她的纯洁执著真情赢得了我们的赞美,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来尽情地描绘她,赞美她。请欣赏后梁梁宣帝南宋陆游的诗及席慕蓉的诗 如今的百合花们继承了第一株百合花的精神,经过她们一代一代不懈的努力,她们的家族更加繁荣昌盛,百合花的含义也更广。8、简介作者及推荐其作品(出示幻灯片)
林清玄,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台湾高雄人,一九五三年生。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一九七三年开始散文创作。一九七九年起连续七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导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过二十次。
9、布置作业;学习课文托物言志的写法,写一篇300字以上的作文。
10、教师小结:同学们:今天,这一株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的百合花,给予了我们很多很多,我想在以后的生活中,当我们面临困境、遇到挫折时我们一定会乐观豁达,挺胸走过,因为我相信这一株坚韧智慧的百合花,已经长在了我们的心田里。愿我们以心里的百合花来影响他人,使我们人世间成为一片圣洁的“百合谷地”。
第二篇:说好普通话班队课教案
说好普通话主题班队课
五(1)班
贾隽
活动目的:
1、明确普通话的概念和说好普通话的重要性;
2、能进一步读准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和声调;
3、掌握语流音变的一般规律,能熟练的运用普通话进行日常的人际交流。活动过程:
一、介绍普通话的定义、特点及其意义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也是不同方言区及国内不同民族之间的通用语言。
普通话有鲜明的特点:声调变化高低分明,音节响亮,节律感强,语汇丰富精密,句式灵活多变,能适应交际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好普通话是十分重要的。
二、学习普通话的语音
1、声母训练
2、韵母训练
3、声调训练
三、学习普通话的语流音变
1、变调,“一”、“不”练习
2、轻声
3、儿化韵
四、分小队进行绕口令比赛
1、一个半罐是半罐,两个半罐是一罐;三个半罐是一罐半,四个半罐是两罐;五个半罐是两罐半,六个半罐是三满罐;七个、八个、九个半罐,请你算算是多少罐。
2、营房里出来两个排,直奔正北菜园来,一排浇波菜,二排砍白菜。剩下八百八十八棵大白菜没有掰。一排浇完了波菜,又把八百八十八棵大白菜掰下来;二排砍完白菜,把一排掰下来的八百八十八棵大白菜背回来。
3、三月三,小三去登山。上山又下山,下山又上山。登了三次山,跑了三里三。出了一身汗,湿了三件衫。小三山上大声喊:“离天只有三尺三!”
4、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四十和十四。说好四和十得靠舌头和牙齿谁说四十是“细席”,他的舌头没用力;谁说十四是“适时”,他的舌头没伸直。认真学,常练习,十四、四十、四十四。
5、天上七颗星,地上七块冰,台上七盏灯,树上七只莺,墙上七枚钉。吭唷吭唷拔脱七枚钉。喔嘘喔嘘赶走七只莺。乒乒乓乓踏坏七块冰。一阵风来吹来七盏灯。一片乌云遮掉七颗星。
6、公园有四排石狮子,每排是十四只大石狮子,每只大石狮子背上是一只小石狮子,每只大石狮子脚边是四只小石狮子,史老师领四十四个学生去数石狮子,你说共数出多少只大石狮子和多少只小石狮子?
五、评比优秀个人和优秀小队 活动效果
通过这一节班队课,使同学们更进一步了解了说好普通话的重要性,能进一步读准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和声调,掌握语流音变的一般规律。并且,通过绕口令的比赛,也增强了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
第三篇:评好课 新理念 新技术教案
尊敬的各位老师:请你们务必在百忙中抽时间按教案上的内容、时间做好继教培训记录。因期末前教育局要进行校际交流检查,将按质量进行量化考评学校,学校也将按局要求对老师们进行量化考评。
授课内容:专题四 老话新提——掌握观课议课新技术——话题Ⅰ 课堂观察框架 授课人:杨政江
授课时间:2014年3月30日上午10:00——11:40 授课课时:三课时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理念也逐渐为广大教师所熟悉、接纳,并对课堂中的教与学以及与之相关的管理与研究产生着全方位的深刻影响。作为教师教研活动和学校常规管理方式之一的听课评课,也将在新课程理念下发生悄然而有实质的变化。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中小学教师教研活动的主要方式“听课评课”为什么会转变成“观课议课呢?我们应该掌握什么样的“观课议课”新技术呢?
一、课堂观察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
二、“4568”,即4维度5视角68个观察点 1、4维度是指: ① 学生学习② 教师教学 ③ 课程性质 ④ 课堂文化
2、观察量表的基本构成: ① 自变量控制观察 ② 因变量变化观察 ③ 数据分析归因、描述
3、课堂观察量表列举 ① 学生活动等级量表 ② 教师行为等级量表 ③ 师生互动等级量表 ④ 资源应用量表 ⑤ 学生活动记录表
授课内容:专题四 话题Ⅱ 如何做好观课记录 授课人:杨政江
授课时间:2014年5月10日9:00——11:40 授课课时:三课时
观课是一门艺术,如何记好观课记录是我们观课老师的困惑,在课堂上有很多东西我们来不及记录,这没关系,关键是记录好授课教授的课堂层序,记录他值得我们学习的方法和技艺,不一定要把老师授课的全过程都记录下了才算认真观课。
一、观课记录的方法及利弊
观课者和授课者一样都应有自己的个性特色,要有自己独特的观察能力、欣赏能力、鉴别能力、领悟能力、和判断能力,观课时所听、所看都要变成所感、所悟,而这些都需要记录下来,记录的目的是备忘,是为以后的议课、反思、领悟作准备。
二、观课记录内容:一是教学记录,二是教学评点。
1、教学记录
① 观课时间、学科、班级、执教者、课题、第几课时等 ② 教学过程
③ 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 ④ 教师、学生活动情况 ⑤ 教学效果
2、教学评点
① 教材处理与教学思路、目标 ②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③ 课堂结构设计 ④ 教学方法的选择 ⑤ 教学手段的运用 ⑥ 教学基本功 ⑦ 教学思想 ⑧ 其他
三、观课记录的方式
1、实录式
2、叙述式
3、描述评注式
4、分类系统式
5、图示记录
6、音像记录
四、做观课记录时应注意的问题
1、以听、看为主,记录次之
2、记录应详略结合,突出重点,文字精炼
3、教师观课后应进行归纳、总结或写一篇观课心得
授课内容:专题四 话题Ⅲ 分析课堂教学的一般方法
授课人:杨政江
授课时间:2014年6月20日9:00——11:40 授课课时:三课时
一、抓住课堂要素进行分析
分析一堂课的教学时,应把握教学的三大本质: ① 活动——学生学习向光只是的活动过程
② 互动——“教”和“学”,“沟通”与“合作”的互动活动 ③ 发展——促进教师的自身发展
1、抓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体系是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组成的,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追求。
2、抓学习内容分析
3、抓教学事件分析
4、抓教学思路分析
5、抓学习方式分析
6、抓教学效果分析
7、抓“教师”要素分析
好的课堂效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 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
② 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
③ 有效利用40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抓教师要素分析主要看以下几个要素:
① 看板书 ② 看教态 ③ 看语言 ④ 看操作 ⑤ 看教学机智
二、运用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分析
1、围绕一个核心
2、抓“两个标准”
① 学生活动说,即a、学生动起来了没有 b、是不是自主动起来 c、是内心还是表面动起来
② 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应说,即a、教学资源优质利用 b、教学潜能有效开发 c、实践过程顺畅展开 d、有用信息动态生成 e、发展需要竭力满足
3、四个注意点
① 先大后小,先分析主要目标的完成情况,再看细节处理 ② 先学后教,先分析学生的学习质量,再看教师的课堂教学
③ 先过程后结果,先看过程展开的充分性、合理性,再看结果的实效性
④ 先近效后远效,先显性的、现实性的教学效果,后看预见性的、长久发展的远期效果
4、八个关注点
① 关注教育个体的评价与反思 ② 关注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 ③ 关注学习环境的和谐宽松度 ④ 关注学生参与的情感与广度 ⑤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与感受 ⑥ 关注动态生成的资源处理 ⑦ 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⑧ 关注教学手段的运用与额度
5、专题四作业 P182 1、2、3
话题五:课堂观察的有效分析
培训教师:杨爱华
培训时间:2014年4月12日上午9:00-9:40 分
析
课堂观察在具体的实验或实践中,如何达到实施过程的有效,甚至于高效,如何实现实施的理想目标,即形成成果,改进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是值得深思和探索的。
本话题,就是联系我们在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及思考,从课堂观察有效实施的角度,对课堂观察分析、重构、表达,进行陈述。问题诊断
一、分析呈现套式
1、应该要关注细节,才会有深入的分析
2、置身于情境中,才会有真正的感受
二、分析零碎肤浅
1、课堂描述不是课堂记载
2、研究观察资料会冒出新问题
三、分析态度粗暴
课堂观察后针对别人课堂行为的分析,要理性地、深入地探讨,但不能简单粗暴地、蛮不讲理地职责,甚至进行人身攻击的责难,尤其是对于新教师,更要保护他们的自尊,维护他们的自信,避免对他们的教学激情造成打击。在集体分析时,分析者的态度会影响到教师之间的关系。新知导航
一、课堂观察后进行的分析要抓住“三个要点”
1、展现情境
2、描述细节
3、阐释原理
二、分析的原则
1、尊重
2、合作
3、激励
三、分析的形式
1、个别分析
2、合作分析
四、分析的方法
1、诊断室式
2、微格式
话题五:课堂观察的有效分析
培训教师:杨爱华
培训时间:2014年5月18日上午9:00-11:40 重
构
问题诊断
1、无重构意识
课堂观察提倡“把经历的事情说出来,把讨论的东西记下来,把想到的办法做出来,”,“说出来”是一种交流,“记下来”是一种叙事,而“做出来”才是真正的行动研究。因此,课堂观察经历了确定主题、设计量表、准备工具、进入现场、描述分析、对话交流这一系列的程序之后,结果的呈现并不标志着课堂观察活动已经宣告结束。课堂观察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认识课堂,不是为了评判某堂课的优劣,而是为了改进课堂,改进教师教学行为,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所作的一切最后应转化为未来课堂教学的行为指南。
2、乏实用价值
通过课堂观察,认识到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但是如果这种发现没有实用价值,参与观察的教师和其他教师都不能从中获得认识上的提高,不能产生行为上的变化,不能改进课堂教学行为,那么课堂观察也就失去了研究意义。
3、少改进提高
课堂观察是以研究的视角认识课堂、改进课堂、重构课堂,因此观察一堂课之后并不能立即纳入一个完整的系统之中,后续跟进措施也应同时配备,即继续关注上课教师在今后课堂中的教学行为以及学生学习情况,了解课堂观察效应在教师和学生身上的实施情况。课堂变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可能天翻地覆,有时不是那么显性,但如果能发生点滴进步也是课堂观察的成效所在。新知导航
一、重构的价值
1、以师生成长为根本
2、以改进行为为目的
3、以发展学科为宗旨
二、重构的策略
1、正确价值观导引
2、最近可能区建议策略
三、重构的方式
1、伙伴建议
2、自我反思
3、二度设计 话题五:课堂观察的有效分析
培训教师:杨爱华
培训时间:2014年6月21日上午9:00-11:40
表
达
成果的形成,是课堂观察有效性的一个鲜明的标志,可以说没有成果的课堂观察还只是停留在形式之上,没有走向课堂观察的终极目标,如果说一次课堂观察是一个耕耘的过程,那么最后总是希望有花和果的收获,所以课堂观察的有效实施中,势必要追求成果的。
问题诊断
1、八股式
2、烦琐式
3、蜻蜓式 新知导航
1.课堂观察成果的呈现形态。
一般来讲课堂观察成果从呈现形态上大致可以分为显性成果和隐性成果两大类。这样分类的目的在于强调不能只重视显性成果而忽视隐性成果。
(1)显性成果主要有:观察原始记录材料,观察日志,观察沙龙,观察报告,观察案例,观察叙事,观察随笔,观察总结,观察论文等等。
(2)隐性成果。这里特地说一下隐性成果,主要是我们在课堂观察实施中,常常忽视其存在而言的,其实隐性成果,更能体现出课堂观察研究的追求,因为课堂观察作为一种头脑风暴,有助于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助于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实践告诉我们,其隐性成果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课堂观察,提升了教研活动“研”的含量。2)课堂观察,提纯了有效的教学课堂。3)课堂观察,提速了有效教师的成长。
4)课堂观察,促进了教师个人理论的自觉转变。5)课堂观察,提高了学校精致管理教学的力度。2.课堂观察成果的表达方式。
(1)观察手记,即课堂观察的原始记录材料。(2)观察沙龙。(3)观察案例。(4)观察叙事。(5)观察论文。(6)观察报告。3.课堂观察成果与表达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课堂观察有效实施中,成果与表达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做实做强此环节,有助于把课堂观察行动推向深入,走上健康的轨道。在成果与表达中应该注意下列问题。
(1)要把观察成果的形成过程看作是课堂观察有效实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观察者以及被观察者再研究的过程。
(2)课堂观察的成果表达形式应该是多样化的。
(3)作为课堂观察的成果,应该体现4个共同的特点:一是主题。二是情境。三是分析。四是建议。
第四篇:如何说好课。。
《如何说好课》知识讲座讲稿
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如何说课”的问题。在此,我首先要感谢领导给了我这么一个锻炼的机会。因为自从接到这次讲座的任务后,我就积极地上网查阅资料,翻阅书籍,此时我才深深地意识到“说课天地”确实是一片广袤的森林。我的认识还很肤浅,难免有不足、不到之处。因此,今天所讲的内容只供选择性吸收与批判性借鉴!
下面,我想从以下4方面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什么是说课?
说课就是授课教师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学研究人员系统地讲述自己对某一章或某一课的教学方案设计及指导思想、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说者答辩,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目的的一种校研活动。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什么是说课,明确说课的概念,特与备课进行对比,我们来看:
与备课对比:备课教学活动是面对学生 搞好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益,教师个体进行的静态教学活动。说课教研活动,是知识结构如何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实施方案,面对其他老师或者教研员,帮助教师认识备课规律,提高备课能力,集体进行的动态的教学备课活动。
说课中应该说出哪些理论依据?
1.教学大纲是教学的主要依据。
2.学生的实际应成为教师教学的主要考虑对象。
3.教材和学科特点也是重要的理论根据之一。
4.教育理论和名家名言也可作为强有力的理论根据。不管运用哪一种理论,都要说得具体、令人信服。
二、为什么要进行说课?
说课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教研活动,作为后起之秀,它早已盖过以往占据半壁江山的老套的“听课、评课”模式的声势,散发出独有的魅力,成为教研活动这个大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或者与听课、评课、课例研讨携起手来,构建出教研活动的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那么,为什么“说课”能有这么蓬勃的生机,这样旺盛的生命力呢?这与说课带来的好处是分不开的。
——说课促进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掌握。
在说课中除了要求说清教学设计常规项目外,还要求教师说出进行教学设计所依据的教学理论,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文化专业知识,还必须掌握教育科学知识,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促使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认真学习和钻研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法和学法等教育教学理论,促进教师的业务素质从单一的学科文化知识过渡为既有学科文化知识又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多元的素质结构。
——说课促使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现代的教学,一时一刻也离不开现代化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特别在说课中,不仅在说“教什么”、“怎样教”中需要理论指导,在说明“为什么教”中更需要从教育教学理论中寻找理论依据。如在说教学程序设计时,需要以《教学论》中的理论为指导,而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就要依据《教育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论,这就极大地促进了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上课,即课堂教学,至今它仍然是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同过说课,我们可以更好地、更有效地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面对全体学生全面落实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使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说课说什么?
说课的意义是如此重大,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更好的修炼自己的说课基本功。那么,说课主要说些什么呢?
说课的内容一般包括“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方面。
(一)说教材
说教材就是说课者在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选定课题的教学内容,本节内容在教学单元乃至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它单元或课题的联系等。围绕课程标准对课题内容的要求,将三维目标化解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中,确定重难点。在说教材时,我们可以围绕以下几方面来说:
1、说讲稿内容的科目、册数、所在单元和课题。
2、简介教学内容以及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前后联系。
3、说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什么。
4、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教学关键的确定。
教学目标一定要根据学科特点、文本内容、大纲要求、课程标准、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教学目标是课前备课中所规定的课时结束时要实现的教学结果。课时目标越明确,越具体,反映教者的备课理解越充分,教法设计越合理。分析教学目标一般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加以说明,有时候我们也可以将隐性的“过程与方法”目标融合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当中,不再单独提及。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怎样运用教材,引导学生搞好学习,这是教法问题。教法得法,往往事半功倍。说教法实际上就是解决“教师教如何为学生学服务的问题”。说教法,要说清选择了何种教学方法、手段及理论依据。教学的方法丰富、多样:目标教学法、导读法、欣赏教学法、愉快教学法、阅读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教学法、比较教学法、暗示教学法、语感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成功教学法、反馈教学法、点拨教学法、情感教学法、竞赛教学法、点面教学法、创新教学法、发现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2、说学法
学法包括“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方法的指导”“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拟定时应突出地说明:学法指导的重点及依据;学法指导的具体安排及实施途径;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哪些能力,如何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
(三)说教学程序——介绍教学过程设计
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因为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教学安排,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和风格。也只有通过对教学过程的阐述才能看到其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科学、艺术。
通常教学过程要说清出如下几个问题:
1、说清教学思路和教学环节安排
2、说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及调控反馈措施。
3、说明是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4、说明采用了哪些教学辅助手段以及教法、学法的落实。、扼要说明板书设计。
四、说课有哪些注意事项?
1、把握时间要求
由于说课的类型不同,说课的目的也截然不同,那么对时间的要求也各有规定。一般来说,研究型的说课,专题型的说课,示范型的说课,都没有非常严格的时间规定。只有评比型的说课,其说课时间作为评选的条件之一。因此,说课者应该把握好时间的安排,既不超时,也不应富裕许多时间。
2、注意详略得当。
在评比课时由于时间作为一项评比的条件,因此说课教师应该把握好说课的结构和内容。注意详略得当,共性的问题要简略说明,个性的问题要详细地说,因为同行都比较清楚。切忌面面俱到,重点部分一定要说透。鉴别教师说课的优劣,就要看是否做到了结构完整、层次清楚、详略得当、言简意赅。
3、突出说课特点。
说课要体现“说”字。说课不是备课,备课可以默默无闻,说课则要侃侃而谈,避免一肚子的学问说不出来或是不知从何说起。说课不是上课,不能把说课变成“试讲”或“压缩式上课”,把同行当作了学生,把教学过程像上课一样展演一遍。
4、展示语言魅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通过说课,可以检验教师的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说课前教师的准备工作大多是运用书面语言,说课时则要将书面语言口语化。教师说课要运用标准的普通话,语气要流畅自然,语调要抑扬顿挫,语速要快慢适中。语速太快了影响听着的思考,语速太慢又会影响传递信息的容量。在说课前可以做一下测量,一般一分钟说120个左右的字为宜。
为了表达的需要,说课教师有时还要配合肢体语言,肢体语言要避免矫揉造作,避免肢体语言过多或老是重复同一个动作,要运用得潇洒大方、自然得体。
5、说课要脱稿。不能念稿,影响你的感情发挥,也降低评委对你欣赏度。而且要熟练使用多媒体课件,要说和做配合自如。
6、凸显个人综合素质。说课虽然只是安排一节课的内容,却能反映和展示教师的综合素质。比如,教师学习和掌握教育理论的情况,教师运用教育理论分析教育对象和指导教学实践的能力,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和驾驭课堂的能力等教学经验。教师应该总体把握说课内容,融会贯通,有理有据地说明是什么,为什么,特别是在重点说明为什么时,既要有理论的支撑,又要有教学对象实际情况的佐证,避免只讲做法不讲理论依据或教育理论和学生实际相脱离的现象。
总之,说课有基本的要求,但没有统一的格式。教师为了体现个人的教育能力和个性风格,就要不断地在运用教育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研究和分析教育对象,在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基础上驾轻就熟地搞好说课。
第五篇:一堂好课[模版]
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
叶澜教授在他的“新基础教育”中,针对“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这一问题,概括了以下的五个方面:
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在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而且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就面而言,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有效率,其包括了好的、中的、有困难的具有不同的效率;其次,是效率的高低,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这都不能算是一堂好课。
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这样的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尤其思维是相当活跃的,在整个过程中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的生成。
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由于长期受公开课的影响,一遇到有人听课,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这样教师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上变成把准备好的东西背一遍,表演一下。当然课前的准备对于师生的能力提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课堂有其自身的价值,这一价值在于它是一个公共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要有相互的讨论、思维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的构成,并生成出许多新的东西。因此,我是反对借班上课的,而且要淡化公开课的意识,在我们“新基础教育”研究共同体中,大家不提“公开课”这个词,现在又强调,上研究课时,不管听课者的身份有多高,教师尽量要做到旁若无人,因为,你是在为学生上课,不是上给听课的人听的。
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任何课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如果是,那么假课的可能性就比较大,这种课是真实的、不粉饰的,因此是值得反思的,需要去重建的。在我们“新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上好了课,总是要反思和重建。我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只要是真实的,总是有缺憾的。但很多的公开课,往往追求要上成一点也没有问题的课,这种预设的目标首先是错误的。
课文分析准确深入; 教师讲解清晰、有条理; 师生互动活跃; 学生积极回答、踊跃表现; 课中的启发点多; 课堂秩序活跃而不凌乱;等等
一、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的课就是好课--高效。我们经常可以在报刊上看到“有效学习”的提法,我觉得这个提法不够确切,因为任何一项学习活动都可以称得上是“有效学习”。既然称得上学习,怎么会无效呢?关键是学习效率的高低之别。也就是说,我们追求的是课堂教学的高效。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效率就可以称为高效;只要一堂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就可以做到高效。目标明确是指:这节课需要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学会哪些技能,通过哪些活动可以让学生获得课堂上的情感体验等;重点突出是指:这节课哪个知识点最重要,每节课只能有一到两个重点,其他知识可用“讲授式”或“学生阅读式”快速地完成,如果一节课的重点有三个以上,那就无所谓重点可言了。一些老师总认为,什么都要老师讲,讲了就心安理得,没有讲就不踏实。实际上,有些知识的巩固可以通过学生自学、练习、测试等形式来实现。如果一堂课什么都要讲得那么细,那么“清楚”,那学生就“不清楚”了。因为,老师所能占用的课堂时间是很有限的,更多的课堂时间应当还给学生去学习、去讨论、去思考。
二、课堂指令清晰气氛活跃的课就是好课--默契。一堂好课应当是课堂教学节奏明快、师生配合积极默契的课,而这样的课一定是有经验的老师上的。如果一位老师无法发出明晰的课堂指令,那么师生默契的配合无从谈起。如果一堂课老师不断地发出模糊不清的众多指令,那么久而久之这位老师的“课堂指令”就慢慢变成“课堂纸令”--无人遵从的一纸空文了。如果一位老师的课堂指令“要求明确、时限清楚、落实到位”,那么这种老师所主持的课堂(主持课而不是上课,上课有上讲台居高临下的感觉)就一定是师生配合默契的课堂。在这种课堂上,师生的思维活动一定是活跃的,因此就可以算是真正活跃的课堂。
三、能够充分利用课堂资源的课就是好课--智慧。一位充满智慧的老师,一定具有我所提倡的“把希望寄托于课堂,把希望寄托于学生”的思维。也就是说,他一定会把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的希望寄托于课堂之内,寄托于学生身上。夸美纽斯建立班级授课制时就强调,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势就是集体性。这也正是课堂授课制取代私塾的主要原因。如果我们把班级课制与因材施教对立起来,那就缺乏教育智慧了。课堂的第一资源就是学生的差异性。如果一位教师至今还不能认识到学生差异性所蕴藏的巨大作用,那他还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利用这一课堂第一资源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学科小先生、建立灵活的学习小组(不要长期固化)、让学习小组长帮助教师进行学习管理,让学科小先生协助教师进行因材施教。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下,教师活得“很轻松、很潇洒、很有成就感”。因为,当你看到“学科小先生们”娴熟的讲课技巧时,你会为所培养的学生中有人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而沾沾自喜。
四、能让学生感到终身受益的课就是好课--难忘。2500多年前,孔子带着一群学生在凉亭歇息,看到一个老人拿着涂有树脂的竹竿在捉蝉,他的技巧非常好,百发百中,简直是出神入化。孩子禁不住问老人:“您捉蝉的本领真高明,有没有什么秘诀?”老人微笑说:“蝉是很机警的昆虫,一有动静就会飞走。因此要先练习拿竹竿时能闻风不动,甚至在竹竿上放两粒弹珠也不会掉下来,就可以开始捉蝉了。如果练到放五粒弹珠而不掉下来,捉蝉就象伸手拿东西一样容易。所以我捉蝉的时候,专心一意,天地万物都不能扰乱我的注意力,眼睛看的只有蝉的翅膀,能够练到这个地步,还怕捉不到蝉吗?”孔子听了频频点头,转身对学生说:“听明白了吗?只有锲而不舍,专心一意,才能把本领练到出神入化。” 对于孔子的学生来说,孔子的“这节课”只用了几秒钟,但这是一节让他的学生终身难忘的课。真可谓世界最短的“名课”。对于安南来说,黑人老师用“白纸与黑点”来让学生懂得做人道理的课让他终身受益。因此,每位教师都要争取上“让学生终身难忘的课”。这是众多教育家追求的最高的境界。如果一位教师能够在他的教学生涯中上一堂让学生终身难忘的课,那是多么令人激动的事啊。
五、思维量信息量延伸量大的课就是好课--欲望。记得多年以前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说的话:一堂课可以用四个量来衡量--信息量、思维量、媒体使用量和延伸量。这四个量显然是越多越好。我至今回想起来仍觉得很有道理。虽然那位教师没有给我解释这四个量的含义,我的理解是: 信息量--是指学生在课堂中获得的所有信息的总和。它包括文本信息、师生的口语信息、老师的肢体信息等,内容不限于课本与练习,还应当是教材之外、校园之外的大自然与社会生活信息;思维量--是指导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维的时间与深度,是大脑的活动总量。思维量决定于教师或同学所提出的问题的质量。过难的问题与太浅的问题都会让学生的思维量减少,教师有意无意的替代,无疑也会减少学生的思维量。只要坚持我所倡导的两句话就可保证思维量的增加:一是凡是学生能够办到的事教师决不替代;二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去“自由地”学习;延伸量--是指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的量。通过课堂教学,当学生走出课堂时带着多少问题,带着什么问题,还有多少继续学习这门学科的欲望。如果能够有足够的、学生能够承受的延伸量,就能实现新课程所提出的“保持学生学习欲望”的目标
六、提供学生个体表现体验成功的课就是好课--满足。我认为,判断一堂课是否好课,主要看学生的课堂表现而非老师的课堂表演。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把“听课”改为“看课”。在新课程所强调的“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需要得到老师有意识的落实。实现课堂学生情感培养的最佳途径有两个:一是个体表现,二是成功体验。教师在设计一堂课时,要有意识地多安排部分学生个体表现的机会,尽量多地给不同程度的学生创造成功体验的机会。要知道对于学习成绩一般的孩子来说,一次课堂上个体表现的机会也许就会有助于树立孩子的学习信心;一次成功的课堂体验经历,就可能帮助孩子获得学习信心。如果一堂课上,能有一两位学生得到个性张扬的机会,并得到老师、同学发自内心的掌声与赞叹声,你能说比老师多讲一道题目效果差吗?让孩子的望得到满足的课就是好课。
七、多种媒体创设学习情景问题情境的课就是好课--直观。这里所提到的多种媒体并非指“多媒体”,而是教学中老师所使用的多种媒体。包括电脑多媒体、黑板、影音资料、文字资料、教具、挂图、图表、图片、实验器材、小黑板;还有教师的表情、姿态、服饰、手势;学生的大脑、手、口、耳等多种感官。凡是可以影响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东西都可称为媒体。如果老师能够充分恰当地利用多种媒体,哪怕是女老师得体的淡妆与漂亮的服饰,都可以影响课堂学习情景的创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应当成为教师的教学目标;虽然这只是过渡性目标,不是最终目标,却显而易见地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环境。同样,为学生创造提出问题的欲望,创设解决问题的较为直观的问题情境,也是有经验教师的主要课堂追求之一。
八、提供当堂训练当堂反馈的课就是好课--轻松。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方式必须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我认为,这种改变主要应当表现在课堂结构的改变上。没有课堂结构的根本改变,就谈不上教学方式的改变。一节课如果还是老师从头讲到尾,这样的课只会把理解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希望寄托在课外练习上。这是最令学生讨厌的经典老课的普遍情形。改变的办法很简单:尽量压缩课堂授课时间,挤出时间让学生有当堂训练、当堂反馈的机会。不久前我提出了“三分课堂论”--每堂课教师持续讲课时间不超过15分钟,学生合作学习质疑释疑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学生当堂训练的时间保证15分钟。这并非机械的划分,而是一种课堂结构的大框架。只有保证课堂时间的大部分是学生学习用的,学生的课外学习时间才会减少,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愉快。这样的课你能说不是好课吗?
九、能解决学生个性化问题的课就是好课--自信。我曾多次强调过,学校德育的最佳途径之一是: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产生的困难,及时解决他们不会做的题目。在公开课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在课堂中巡课,但是“真巡”的份量有多重呢?如果在巡课过程中没有发现任何一位学生的任何问题,这种巡课很有“假巡”之嫌。在课堂训练中,教师要设法利用“学科小先生”的力量和教师个人的力量,来化解学生个性化的问题。也可以把学生的个体问题通过学习小组解决,通过教师的个别指导解决。如果教师能够做到这一点,这样的课就可以算是一堂好课。
十、能响起笑声掌声欢呼声的课就是好课--快乐。一位有经验的教师会不放弃任何一个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调整学生学习注意力的机会。哪怕是课前一句“请同学们看看老师今天的穿着与往常有什么不同”的无聊话语,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可以起到调整课堂气氛的作用。如果在一节课上能够响起哪怕是一次的笑声、掌声都可以算是好课,要是有欢呼声那就更可以算是好课了。因为,你的这节课至少给予学生一次体验快乐的机会。课堂是青少年成长的地方,是他们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在无法摆脱学习压力的今天,能够产生课堂“三声”的课是难能可贵的。
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
整理 2016.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