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范亮德 独山高级中学 (民中)细胞膜教学设计的一些看法
参考:
通过刚才的资料分析探究和实验探究,我们感受到了细胞膜的存在,也了解了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每种物质的存在都有它一定的作用,那么细胞膜由这些物质组成决定了它 有什么样的功能呢?
刚才了解到细胞膜是动物细胞最外面一层物质,50%是脂质,而我们在讲脂质的时候,讲到了脂质的一个特点,鸡、鸭、鹅、鸟的最外层羽毛可以防水,是因为脂质具有疏水的特点,可以把水隔开;细胞又生在水环境里面。关于细胞膜的功能,由此你会有什么猜想呢?
1、模型制作,视频动画—体验膜的分隔作用
用保鲜膜或者白色透明的塑料袋,制作细胞简单模型:
向保鲜膜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放入核桃代表细胞核,核桃外贴一些橡皮泥代表内质网,两小个棒状橡皮泥垂直结合代表中心体,石榴粒代表溶酶体,高尔基体也可以用橡皮泥做,花生代表线粒体,注意他们的大小比例以及独特的形状。最后加入几滴红墨水,然后将做好的这个细胞放入装有水的玻璃缸中。请学生观察,与此同时播放一个视频: 闪电雷鸣、浪花击石,环境很恶劣(几秒钟),接着放草履虫或变形虫在水中生活的视频。提问:(1)、细胞里面的物质出来没有?红墨水出来没有? 没有出来是什么原因?
(2)、外界环境如此恶劣,草履虫(变形虫)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没有? 它细胞内的物质是否与外界的水环境融为一体,为什么?由此说明细胞膜具有什么作用?
------------------因为有膜把里面的物质与外界隔开了,说明膜具有分隔的作用,将细胞与外界分割开来。
还可以:打鸡蛋于玻璃上,蛋黄不溢出-----分隔作用
2、资料分析,实验操作—推测膜的选择作用
出示资料于PPT上:①1859年,欧文顿选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膜的通思考、分析,在透性进行了上万次的研究。发现凡是易溶于脂质的物质,容易穿过膜,反之,不易溶于脂质的物质,也不易穿过膜。
与此同时,让学生观察之前让他们分别将两瓣玫瑰花瓣 放于冷水和开水中的现象,补充: 花瓣之所以有红色,是因为细胞里有这种色素。结合资料分析,试着解释烧杯中的现象,由此可以说明细胞膜的什么作用?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表达。
这个实验也可以换为: 蓝墨水鉴定种子活性的实验。向煮熟的玉米种子和未煮过的玉米种子加入一定量的蓝墨水,一段时间后。切开种子,观察胚乳颜色变化。煮熟的百年蓝,未煮的未变颜色。
这两个都可以设计为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小组间讨论,分析原因,代表发言。其他组的成员补充说明,教师完善。最后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结论。
(这一环节考察了教师的课堂管理,教学组织能力,并且现象的出现需要时间,因此在课前就让他们操作,有开水,注意安全。总之,这里你要用你的语言体现出你的课堂管理,教学组织能力)(一个烧杯中的水变红,一个不变。冷水中(正常情况下)不变色,说明细胞里面的色素没有出来,是受细胞膜的控制的,开水中(异常情况)出现红色,细胞中的色素出来了。开水破坏了细胞膜,细胞膜的控制作用丧失。资料分析说明,膜对物质进出细胞具有选择性)
所有的物质细胞膜都可以控制进出细胞吗?------相对性
这点你可以用你的设计,,3、模拟膜上信息传递,理解膜的信息功能
在糖类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人的血糖是稳定的,不能高也不能低,糖类是细胞的能源物质,被细胞消耗,多余的糖以多糖的形式也储存在细胞中,也就是说当血糖浓度过低时,细胞可以通过分解储存的糖类来升高血糖,当血糖浓度过高时,细胞通过加快消耗血液中的糖类来降低血糖。但是,全身各处那么多细胞,谁知道什么时候血糖高,什么时候血糖低呢? 谁告诉它?-------------胰岛细胞
出示资料分析:PPT 血糖浓度恒定在一定范围,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引发相应的症状。血液中血糖含量升高后就会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一种叫做胰岛素的激素,胰岛素就携带了血糖升高的信息,通过血液循环将胰岛素传递给其他部位的细胞,其他部位的细胞通过细胞膜上的受体就会收到血糖含量升高的信息,并通过降低血糖来源、增加血糖消耗,从而降低血糖。
由此你可以得出说明结论?
胰岛素携带血糖升高的信息,可是只有胰岛(是胰脏细胞团,位于肝脏下面)的细胞知道这个消息呀,其他:头部细胞不知道,肌肉细胞不知道,臀部细胞不知道、、、、、怎么办?细胞不能移动,如何才能将血糖升高的信息传递出去呢?此时就需要邮递员了,那么谁最合适呢?血液!
血液不断地流动就将胰岛素传递给远方的靶细胞,靶细胞通过细胞膜上的受体就会收到血糖含量升高的信息,并通过降低血糖来源、增加血糖消耗,从而降低血糖。
模拟化学信号交流:
第4组第一桌第一位同学A,在卡片上写着: 唱首歌。
通过第2为同学B(信使:选A的同桌一个同学作为信使)
把卡片送到第一组第一位同学C那里,组与组间的过道相当于血管,从第4与第3组间 的过道走到第2组与第1组间的过道后,再走到第一组第一位同学那里
然后C同学就唱歌。
出示资料分析:PPT-----奇闻异事,激发兴趣 网上爆料,贵州一母猪产下八名男婴。
试从生物学得角度分析,这个新闻的真实性。这种情况的真实性。
(体验生物知识在生活中判断是非的运用)
人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而受精卵是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人的卵子与任何精子都可以结合吗?教师补充为什么不可以。------膜上蛋白
同样的道理猪的卵子与任何精子都能结合吗?
猪不可能产下男婴,是假的新闻。由此说明细胞膜的什么作用?----识别,信息交流。
出示资料分析:PPT-----------胞间连丝图
最后小结:
喜剧扮演 穿插3个功能
运用编排小品的形式,将这3个功能融进小品内容里面去。
如果是喜剧小品,那最好不过了。
这个小品的内容,我没有想好。只有这样一个构想而已。
剧情:电影院看电影需要门票
分隔作用:
让几个同学在教师外学哑剧,在外面捣乱,但不发出声音,里面的同学没有收到他们的影响,教室的墙壁相当于细胞膜。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因为没有钱,进不去电影院看电影,所以在外面捣乱,但没有影响到里面的人)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在教室两个门口分别让两个同学把关,随机允许或不允许同学进出教室。或者有票的才能进出。
(电影院看电影需要门票)
信息交流:
门口不能进去的同学A就是一个细胞,写上一张纸条交给B , B把纸条给C,C出来接A进去。
你可以发挥想象,把这个小品骗得更加有剧情,有逻辑,又能体现细胞膜的这几种作用,又幽默那就更好了。
剧情可以大胆的想,其他的也可以。这个环节的时候,你可以找几个同学帮你的忙充当学生,扮演。
最后,你朗诵那首诗做总结。最后强调4个字:
控制
兴(信)
奋(分)
你也可以自己总结。总之越简单越好,越顺口越好,越好记越好。
今天我和王老师讨论了一下,她的建议是: 把各个细胞器打彩印出来,每组发3个,每组将三个细胞器图片贴在一张大的白纸上,小组合作,归纳所贴细胞器的 形态结构特点
功能
分布。然后贴在黑板上展示,并让小组代表介绍所贴细胞器的特点。其他组的同学补充,教师最后补充。
也可以和我们今天讨论的那个游戏结合起来:
小组代表展示,介绍时,先不贴图,先介绍形态结构特点,让其他组的同学猜是什么细胞器,然后再将图片贴上去,最后接着介绍功能和分布。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说明。
这样的设计的话,学生做的多,说的多,老师说的少,相对较符合学校的要求。就是不知道可不可行?
韦老师你看看这种设计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你那里还要什么意见吗?
爱到细胞深处
穿过纷繁复杂的生物圈 你来到我的面前 是否
有—条无形的碳链 冥冥中把你我相连
你的目光如水
浸润了我的每—个细胞 你的声音如糖
让我拥有了无尽的能量
每—刻
都在想念你苏丹IV般的容颜 我的思念已进入每—个核苷酸
我的DNA充斥着你的信息 你己经控制了我所有的蛋白质 我无法逃避 也无法控制 对你的 思念 念、、、、、、
第二篇:范亮德《细胞膜》透法制教育教学设计
第三章
第1节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教学设计
独山高级中学
高一年级
范亮德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1节的内容,在学习了四大有机物大分子之后来学习细胞膜,在编排上,前面的知识为本节的学习起来一个铺垫作用。同时本章节的学习又为后面细胞膜的具体结构和功能起了一个铺垫作用。学情分析:
通过初中的学习同学们对细胞膜并不陌生,讲解起来学生也较容易接受。重要的是如何培养学生去探究发现细胞膜的功能,并理解细胞膜的物质与其功能的关系。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习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体验科学家研究细胞膜的历程。2.能力目标:
(1)用人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
(1)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2)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中蕴含的科学道理,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素养。
(3)初步了解《边界管理条列》,培养学生的相关法律意识。教学重点:
1.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
1.用人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教授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PPT、教具(气球)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在导入中渗透法制教育
在黑板上写出“38”数字然后问同学们这个数字很熟悉吧,那写成“38线”再问同学们熟悉吗?讲解“38线”是韩国和朝鲜以北纬38°为军事分界线,也就是朝鲜和韩国的边界线,将其两个国家分隔开来。那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妈妈的大陆板块像一只什么动物啊?雄鸡!同学们都知道我国的地图像一只雄鸡,这只雄鸡是靠什么来圈定的呢?那就是我国和其他国家的边界线和海岸线。我国的边界线上有边防人员,日夜保卫着祖国的稳定和安宁,使外国的坏人和一些恐怖分子不得入侵我国。
渗透法制教育----《边界管理条例》
边界是国家领土主权的标志,具有重要的法律地位,需要予以严格的保护与管理。
1.边界标志的保护。边界标志是边界的代表,具有神圣的法律地位,必须得到严格的保护。因此,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应当保护边界标志,不得损坏、拆除或者擅自移动、设立边界标志。损坏、拆除或者擅自移动、设立边界标志的,一般由公安机关视情节轻重责令其具结悔过,或者以罚款和拘留;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任。
边界对于一个系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细胞作为一个生命系统,它有没有边界呢?40页第一段的最后一句告诉我们:细胞也是有边界的,它的边界就是这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细胞膜。
二、细胞壁
三、细胞膜的提取
三、细胞膜的分子组成
【学生分两组讨论】:材料一: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脂溶性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并且细胞膜能够被溶解脂类物质的溶剂溶解。
材料二:人的消化液中含有许多能够水解蛋白质的物质,称为蛋白酶。用蛋白酶处理细胞膜,会使细胞膜分解。
四、细胞膜的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创设情景]:如果我们把细胞膜比喻成我们学校的围墙,那么学校就被分隔为校内环境和校外环境。学校围墙保证了我们有一个安静有序,不被外界因素所干扰的学习环境。学校围墙使我们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更好的学习;细胞膜的作用也是如此,它将细胞内外环境分隔开来,有利于细胞生命的生存。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创设情景]:如果我们把细胞比喻成我们的教室,细胞膜控制着物质的出入,那么教室的门就控制着老师、学生和经允许的相关人员的出入。但是这种控制作用是相对的,如水汽和空气则可以自由出入我们的教室。病毒、病菌和有害物质侵入细胞,危害生物体,就相当于坏人、小偷通过非法途径进入我们教室,他们通过撬门砸碎玻璃,弄坏锁进教室行窃,搞破坏。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创设情景]:这种方式好像是录取学校和高考考生通过录取通知书来传递信息。在录取通知书通过快递公司传递过程中,为了保证传递的准确无误,考生要有一个准确详细的姓名和地址。同样,在间接交流中,激素通过靶细胞膜上的受体来识别靶细胞,这样可以保证激素准确无误地作用于靶细胞。
[创设情景]:这种方式就好象是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直接、准确并迅速。[创设情景]:这种方式就好象是人与人之间通过打有线电话来传递信息。
第三篇:范亮德“生物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交流讨论资料1
生物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交流讨论材料
独山高级中学
高一年级
范亮德
主题:统一思想 认识意义 把握原则 狠抓落实 主持人:韦荣建 时间:
地点:
生物组办公室
参会人员:韦荣建、罗惠才、田应萍、柏礼明、杨泽燕、宋培焕、内容:
根据组内成员发言,归纳、整理讨论内容如下:
一、政策背景
1.中小学法制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的法定责任。
2.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的明确要求。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基础工作。
3.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要把德育融入学校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全过程,创新德育观念、目标、内容、方法,充分体现时代性,准确把握规律性,大力增强实效性”。
4.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印发的《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把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作为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的主要途径,要求“将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学科教学中”。
5.从“一五”普法到今年启动的“六五”普法,都把中小学生作为普法工作的重点之一。
二、现实背景
1.2008年,我省发生瓮安“6.28”事件,部分在校学生参与,涉嫌违法犯罪,引起省委、省政府及教育部对中小学法制教育问题的高度重视。
2.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事件时有发生,而且呈上升趋势及低龄化、团伙化、危害程度严重化趋势,形势比较严峻。贵阳某中学“9.27”案件、贵定某中学“9.16”案件、榕江某中学“4.01”案件便是其中的典型案件。青少年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内因或主观原因,就是由于法治观念淡薄,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
3.由于受不良思想的侵袭,一些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没有正确的是非观、荣辱观,缺乏分辨是非和守法用法的能力。
4.加强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具有现实的必要性、紧迫性,是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引导其健康成长、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重要举措。
三、对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1、是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必然要求。
2、是落实《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的具体要求。
3、是教学体现教育性的客观要求。
4、学科中客观存在法制教育内容、法制教育契机和法制教育便利。
5、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具有人力、时间、载体上的优势。学科教师是学校最大的群体,学科教学占据着最多的时间,学科有教学内容作为依托。这是其他途径难以比拟的。
6、符合学生的心理活动,方法上具有优势。由于需要渗透的内容和学科知识紧密关联,借助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内容上比较贴切,形式上比较自然,学生更加认同,更乐于接受。
7、有利于丰富法制教育的内容。学科知识的丰富性为拓展法制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由于受时空限制,学校不可能开展太多的法制教育专题活动和课外活动,只能择“重要的”进行,范围受到制约。而学科凭借自身优势,完全可以把一些平时不好讲或讲不到、学生又应该知道的法制内容,顺势介绍给学生。
四、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内涵是什么?
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普通中小学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通知》(黔教法发〔2011〕152号文件)指出: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以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为依托,充分利用学科中固有的法制内容、教育契机和教学便利,在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有机适度地渗透相关法制知识和法治理念的教育,以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激发学生法制情感,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和能力。
依托:依靠;凭借
(1)没有学科教学,法制教育便失去基础。(2)法制内容与学科内容有密切联系。
(3)学科教学为主,法制内容渗透为辅(不能本末倒置、喧宾夺主)固有的:
(1)教材本身包含有(2)可以引申、联系
(3)可以借用、“借题发挥”(抄袭作业-《著作权法》)(4)可以创设 教学活动中:
上课、辅导、作业、实验、实际操作、考试……
渗透:(平均每19课时有一个渗透点,要求体现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1)有“机”可乘,才能渗透(2)有机结合(3)有主次之分
(4)有分量、程度上的控制
五、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应当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应当遵循的原则是:尊重教学、科学导入,分量适中、目标恰当,有机统一、一箭双雕。简述如下:
1、尊重教学:即尊重《课标》,尊重教材,尊重教学活动,不破坏教材原意、教材内容,不破坏教学结构和教学程序,不打乱学科教学秩序,不占用过多教学时间(不超过5分钟)。
2、科学导入:即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科学、巧妙地导入法制内容,使法制内容在教学中顺势而出、合情合理、贴切自然。
3、分量适中:即法制教育内容的分量恰到好处,既满足法制教育的需要,又不形成教和学两方面的负担,冲淡教学主题。
4、目标恰当: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尊重学生的生活、社会经验,既满足学生成长和走入社会的基本需要,又不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
5、有机统一: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实验、练习、活动、作业、辅导等教学环节中,法制内容和学科内容都要相互融合,有机地统一起来。
六、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对教师有什么要求?
第一,教师要提高思想认识。法制教育是教师的法定责任,是素质教育、德育为先的具体要求,是教学教育性原则的具体贯彻,它使“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有了更具体的依托。
第二,教师要增强紧迫感。第三,教师要形成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习惯。要增强责任心,增强主动性,把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变成自觉的教学行动和自然的教学习惯。
第四,要提高自身的法制素养。要多学习法制知识,解决好“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要为人师表,做遵纪守法的楷模,不但用知识,更要用行动感化学生。
第五,要精心备教。要舍得花时间、精力,精心准备拟渗透的法制内容,认真研究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时间利用率,增强教学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有效教学真正实现学生学科素养和法制素养的双提升。
第六,要主动探索创新。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是一项新要求、新任务,还有许多需要探讨的问题,教师要在遵循教育教学客观规律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创新。
四、在教学的哪些环节可以渗透法制教育?
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练习、课外辅导、考试考查、实践活动等环节,都蕴藏着法制教育契机,都可以渗透法制教育。至少,《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要求的任务,应当完成。
第四篇:生活中的负数说课稿、教学设计-范丽娜
《生活中的负数》说课稿
双阳区奢岭中心小学:范丽娜
我说课的课题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以及新的课程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将负数的认识安排在第二学段“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具体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量。从《课标》中可以发现,本课的学习,意在让学生感受负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知识层次比较浅。我认为,如何充分地展现负数的魅力,激起学生的兴趣,是我在设计本课时很关注的问题。
通过对教材的反复阅读,我萌发了一个大胆地设想,那就是:整合学习内容。教材的第一课时仅仅是利用“温度”这一情境来初步地认识负数,第二课时才进一步揭示正数和负数的意义,扩展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于是,我将这两部分有机融合,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活用教材”,为学生营造出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
二、说教学目标
通过认真的推敲与把握,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得体验,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的读写负数。会比较几个零下温度的高低,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游戏情境,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的认识的兴趣,感受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并结合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通过三维目标的制定,我力求抓住本课教学的核心,让学生学有所乐;力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学有所得。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悟正、负数的意义,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教学难点:比较温度情景下两个负数的大小,以此来0的再认识。
四、学情分析
在学习“生活中的负数”之前,学生已经系统认识了整数和小数,并且对“分数”也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这些已学过的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可能在某些地方已经知道了负数的存在。基于这样的学习起点,本节课的设计在学生暄认知冲突产生矛盾的前提下,让学生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也对学生可能不用正负数表示做了预设。
四、说教法和学法
依据课程目标的要求:“通过学习,学生能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耂,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法
教学中我采用游戏法、比较法、以及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注重情境、直观教学。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全面参与学习过程。
(二)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启发下,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积
极探索。在游戏中体验,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创新。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说教学流程
我把本课的教学大致分成了四个部分。
(一)游戏情境,引出新知
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课始,我采用游戏,使学生获得知识体验。并感受符号化的思想,体会到数学的简洁性。
(二)插入历史,渗透德育。
(三)回归生活,深化感悟。
我用天气预报来深化对负数的认识,让学主动的获取信息,也使学生明确感悟到:温度中,0℃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并通过指一指,比较温度背景下两个负数的大小。有序思考,言之有据。
(四)分层练习,拓展延伸
通过分析实际情景中的问题,了解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悟正、负数的价值。
(五)说板书
本课的板书设计简洁明快,直观准确的体现正数、0、负数间的关系,及正、负数在生活应用中的相反性。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本课的教学中,力求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点燃智慧的火花。
《生活中的负数》教学设计
双阳区奢岭中心小学:范丽娜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生活素材初步认识负数,体会负数的意义。
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技能目标:以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完善对数的认识,提高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认识数的兴趣,感受正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并结合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体会负数的意义,运用正负数的关系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游戏情境,引出新知
今天课上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玩“剪刀石头布”游戏,你们想玩吗?
游戏规则:让同桌两人玩一玩,记住自己输赢的次数。“赢3次记作3,如果输3次还能只用3来表示吗?”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表示输3次,再集体评议选择最简便又能一眼就看得懂的方法。即用-3表示。引出课题生活中的负数。
(二)插入历史,渗透德育。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运用负数国家,早在2000千年的《九章算数中,就有正数和负数的记载。在古代人民生活中,以收入钱为正,以支出钱为负;在粮食生产中,以产量增加为正,以产量减少为负。古代的人们会区别正负数,常用红色的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的算筹表示负数。而西方国家认识正负数要比咱们中国晚了数百年。
(三)回归生活,深化感悟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课件显示)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你们想帮它们分分类吗?
2、学生交流、讨论。
3、指出:因为+8844.43米也可以写成8844.43米,所以有正号和没正号都可以归于一类。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3、讨论正数、负数和0的关系
师:那同学们想一想看,所有的正数要和零比的话,有什么关系? 引导得出:正数都比0大,负数都比0小 讨论“0”的关系:“0”算正数,还是负数?
4、小结:(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就象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我们把象+4、4、+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象-
4、-155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这节课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正数和负数。(板书:生活中的负数)
(四)分层练习,拓展延伸
1、师:看来大家学得都不错,那就让我们用所学的知识一起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练一练。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正数和负数。在我们的生活中,零摄式度以上和零摄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得分与失分等都具有相反的意义,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六)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负数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第五篇:第六课_财富中的法与德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财富中“法”与“义”的关系,税收的含义、特征和作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归纳整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明确“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财富观、价值观;明确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合法致富的重大意义;财富中“法”与“义”的关系。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合法致富,依法纳税
『讲述新课』
教师: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生活中我们获取金钱的途径非常多,但是像任晓峰等那样获取财富可不对。这种抢劫的行为会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是违法的。像这种非法获得财富的行为日常生活中也有不少,大家能列举出一些吗? 学生:偷盗、抢劫、诈骗、虚假广告骗钱、卖假货、偷税漏税、贪污受贿等。教师:那么这些非法获取金钱的行为会有什么样的危害呢?
学生1: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比如如果允许抢劫和偷盗,那我们每天上街就不敢带钱了,社会变得混乱无序。
学生2:虚假广告和卖假货会让我们受到伤害,也会影响社会的公平竞争。学生3:如果允许非法获得财富,那么我们每个人的财富都得不到保障。„„ 教师:非法获得财富不仅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更影响市场的公平竞争,使社会秩序混乱,公民自身的合法权益难以受到保护。既然非法获取财富会有这么多危害那么大家觉得通过哪些途径获取的财富才是正当的呢? „„„„„„„„„„„活动一„„„„„„„„„„„
用多媒体呈现一些合法致富的事例,如工人在工作、农民在种田的照片
教师:那么大家还知道哪些获得财富的途径呢? 学生1:我爸爸妈妈靠上班来获得财富。
学生2:我家开建材商店获得财富。
学生3:我爸爸除了上班之外还搞一些专利技术研究,获得一定的报酬。学生4:我妈妈业余时间写文章挣一些稿费。
学生5:我妈妈业余时间买股票和基金也有一定的收入。„„
教师:合法的财富的获得有多种办法和途径。有人靠辛勤的劳动,用体力获取财富;有人靠科学技术,用知识获取财富;有人靠丰厚的资金,让钱生财;也有人用管理科学,让先进的思想为自己生财。但是,他们不论通过什么途径获取财富,有一点确是相同的,是什么呢? 学生:合法经营。
教师:要想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获取正当财富,必须做到遵纪守法。板书1.合法致富——法,外在制约
教师:那么获得财富,保护财富,仅仅靠法律规范够吗?
„„„„„„„„„„„„„活动二„„„„„„„„„„„„„„„ 展示材料,分组讨论。
材料一:北京“同仁堂”在“非典”流行、“非典方”中药材价格猛涨之际承诺不涨价,并不惜代价,不计成本地保证中药供应。同时,为了尽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仁堂”还将两条销量很好的“国公酒”的生产线停下来,用于煎制“非典药水”,满足顾客需要。
材料二:非典时期口罩价格翻了几番,熏醋卖到上百元;艾草熏香由2元一包涨至18元,西安 “金银花”从每千克20元卖到了130元,一些地方的大蒜、白醋价格暴涨几倍。
问题: 1.你怎么看待这两种做法?
(学生讨论略)学生1:我认为非典商家涨价挣钱是不对的,他们是在发国难财。学生2:我认为涨价没什么错,因为人们愿意买,没有人强迫。学生3:我赞同“同仁堂”的做法,因为有些钱能挣,有些钱不能挣。学生4:我赞同“同仁堂”的做法,因为虽然在非典时候没有涨价挣钱,但他却因此而赢得好的名声,大家都信任他,他的生意就越来越好,我们家就经常去“同仁堂”买药。
2.当法律无法规范的时候,财富若遇到道德,我们该如何取舍呢?
学生1:我觉得在财富面前我们首先应该讲道德。如果大家都不讲道德去获得财富,那么社会就会混乱。
学生2:有个词语叫“见利思义”,就是看见利要想到义,不义之财不可得。前面老师介绍的材料中出租车司机把别人落在车上的东西还给人家,我觉得这就是见利思义。
学生3:我觉得财富和道德有时候也不是完全矛盾的,可以双赢呀。教师:非常好,请你举一个例子。
学生3:比如“同仁堂”,虽然在非典时期没有涨价挣钱,但是他所赢得的声誉为以后创造了更大的财富。
教师:其实,我们所讨论的问题就是一个“义”和“利”的关系问题。我们知道,法律不可能规范生活中的每一个方面,而且有些人还设法逃脱法律的监督。我们所讲的合法致富的“法”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含义是“义”。“义”是我们心中的法。“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之财不可得。“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利缘义取”。见利忘义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取的,希望同学们做一个见利思义的人。
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在获得财富的过程中,我们既要符合法律规定,也要符合我们心中的法,也就是“义”。那么根据刚才我们的结论,我们来分析一个案例。
„„„„„„„„„„„„„活动三„„„„„„„„„„„„„ 多媒体展示个案展,分析“义”“利”。谁的500万
一天,某彩票点销售员尹某给外出打工的彩民李某打电话称,李某委托其购买的一张彩票中了500万元巨奖。第二天一大早,尹某突然又打电话告诉李某说,自己忘记给他买彩票了。然而,李某得知该彩票点当天一注彩票中了500万元大奖,且中奖号码与他一直买的号码一致。4月17日,李某向当地警方报案。警方调查获悉,该大奖已被人领走,领奖是尹某的父亲和弟弟,为此,李某将尹某告上法庭。法院做出一审判决,判令尹父返还原告李某400万元(税后)奖金。一审宣判后,被告不服,上诉到省高级人民法院。省高级人民法院做出终审判决,维持原判。
教师:同学们,如果你是法官,你如何判这个案子,理由是什么? 学生1:我会判李某胜。
学生2:虽然我国的体育彩票是不记名、不挂失的,说持有彩票都可以兑奖。但是事实证明这张彩票却是是李某的。
教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到位,法院最后判决的结果就是李某胜诉。大家知道,我国的体育彩票是不记名、不挂失的,也就是说谁持有彩票谁就可以兑奖。所以,马某持彩票兑得大奖。但是我国法律是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的。本案中,李某的证据显然胜过马某和尹某的证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规定:没有合法依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所以,法院最后判李某胜诉。当然,法律对人的约束是外在的,有的人可以钻法律的空子或者设法逃脱法律的监督,比如本案中的尹某。那么在法律制约不到的空白点,如果没有证据来证明,那么财富的获得只有靠心中的法来约束,500万彩票巨奖之争,这实际是一场道德与金钱的较量,法律与金钱的碰撞。
教师:通过分析我们知道:获得财富要通过合法的方式和手段,法与义同源共生,法律的约束是外在的,道德的约束是内在的。板书2.合法致富——义,内在约束
教师:那么,我们应该持有什么样的财富观呢?
学生1:古人言:生财有道,以义为利,不以利为利。国且如此,况身家乎? 学生2:视不义富贵若浮云。学生3:财自道生,利缘义取。
学生4: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教师:用同学们的财富观分析一下,如果兑奖人拿彩票去兑奖,能不能得到完整的500万?
学生:不能,还要纳税。板书3.依法纳税
教师:他能不能不缴税呀? 学生:不能,税收具有强制性。教师:能不能少交点呀?
学生:不能,税收具有固定性。
教师:交了很多的税,能不能得到报酬呢? 学生:不能,因为税收具有无偿性。教师:这些钱交给谁? 学生:国家。
教师:国家用这些钱干什么呢?
„„„„„„„„„„„„„„活动四„„„„„„„„„„„„„„„ 播放公益广告《我们都依法纳税》。
教师:看了广告之后,同学们说一下税收有作用。学生:铺铁路、架桥梁、建机场、科技、教育„„ 板书4.税收的作用 教师:国以税为本。国家只有依靠税收才能实现他的职能,所以税收对国家建设十分重要。但值得一提的是,在税收如此重要的情况下,从2006年开始,我国免除了几千年来的农业税,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板书5.税收含义
教师:国家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基本形式。
板书6.依法纳税是义务
教师:正因为税收如此重要,所以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活动五:(落实行动)„„„„„„„„„„„„ 教师:有的同学说我们青少年没有收入,我们也不是纳税人,没有纳税的义务。这种说法对吗?(学生发表看法)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纳税人,每天都在纳税。早上起床你要用水、用牙膏、买东西,这些都是在纳税。大家有索取发票的经历吗?在生活中我经常会遇见消费不要发票可打折的情况。问题:这时候我们是选择打折还是选择索要发票?
学生:应该向他们索要发票。因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接受服务支付费用时主动索取发票,既是消费者对自身权益的维护,也是监督纳税人合法经营、依法纳税而应尽的义务。
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税收具有强制性、固定性、无偿性,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所以偷税漏税损害了国家利益,就要受到法律的严惩。我们要依法纳税。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学生1: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学生2:获得财富既要符合法律规定也要符合道德要求。学生3:消费时候要索取发票,这是依法纳税的表现。学生4:纳税是我们的义务,我们要自觉纳税。学生5:护税光荣、偷税漏税可耻。„„
教师:同学们的收获真是不少。光学习知识是不够的,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实践。树立正确获得财富的观念,做一个合格的纳税人,需要我们用一生去实践,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做得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