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捞铁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捞铁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怀丙为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2.后来,他是怎样捞铁牛的?
(二)动手实验,体会水的浮力的应用
1.实验准备工作。
(1)在一个装上水的玻璃缸里,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是淤泥。
(2)水底下放一小铁块表示铁牛。
(3)用一根木棒(表示木架子)拴住两个大盒(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装满沙子。
(4)用一根细绳,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挂在缸底的小铁块上,让绳子绷紧。
2.学生演示怎样捞牛。
(1)要求:一个学生一边动手演示,一边叙述怎样捞铁牛,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2)学生评议演示和讲解的情况。
(三)总结课文
1.怀丙是宋朝人,宋朝距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当时他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说明了什么?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说明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我们的前人对世界科学文化做出的贡献。我们这一代更应该爱科学,用科学。)
2.谁能说说其他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四)作业
1.动手做捞铁牛的实验。
2.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五)布置作业(课件)
1.读拼音、学词语
2.辨字组词
(六)板书设计(课件)
[教案点评]
以课文题目入手,引导学生质疑。
向学生出示问题:
1、谁捞铁牛;
2、为什么捞铁牛?
3、怎么捞的?结果怎样?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交流中指导学生学习。
自学课文,轻声朗读,理清层次,了解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
通过动手实验,体会浮力的作用,一千多年前怀丙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说明了什么?自己从中受到什么启示。让学生懂得做事要动脑、要运用科学。
[探究活动]
一、动手实验,体会水的浮力的应用
1、实验准备工作
(1)在玻璃缸里装上水,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是淤泥。
(2)水底下放一小铁块表示铁牛。
(3)用一根木棒(表示木架子)拴住两个大盒(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装满沙子。
(4)用一根细绳,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拴在缸底的小铁块上,让绳子绷紧。
2、学生演示怎样捞铁牛
(1)要求:一个学生一边动手演示,一边叙述怎样捞铁牛,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2)学生评议演示和讲解的情况。
二、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水的浮力(网上查询)
第二篇:《捞铁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2、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教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1、玻璃缸和水、装有石子的圆口瓶、木尺、棉线、铁块。
2、捞铁牛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演示
1、导语激趣。(略)
2、操作:将玻璃盆装入大半盆水,盆内盛着有石子的一个圆口瓶,瓶口上架一木尺,木尺的两端系有棉线,线下吊一铁块,教师将圆瓶内石块逐一取出,让学生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盆底铁块不断上升)
3、让学生指出此实验的操作与捞铁牛有什么相似之处?(都是利用水的浮力将水底物体托起)
4、让学生指出操作器具各相当于捞铁牛时的哪些物体?
通过上面的演示,学生初步掌握了捞铁牛的原理和方法。
二、学文
1、自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讲读课文第二段(第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捞铁牛之前和尚指挥大家做了哪四项工作?读有关句子。(师板书:找牛;装沙:搭架;拴牛)
(2)四件事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
(3)课文在叙述时是怎样把这四件事有顺序地告诉我们的呢?(先然后再又)
3、讲读课文第三段(第四自然段第六自然段)
(1)分自然段读课文。问:和尚是怎样把牛捞起来的?他做了哪几步工作?
(2)揭示以下句子,注意带点的词不达意语,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和尚请水手们一起动手,把船上的泥沙铲到黄河里去。船里的泥沙慢慢地减少,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拴住铁牛的绳子越绷越紧。船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
A、齐读句子,思考:句与句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
B、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把前后两句的意思说一说。
(3)铁牛从淤泥里拔出来后,和尚指挥大家怎么做呢?齐读第五自然段中的第二句话。
(4)齐读第六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谁能说说这样的办法是怎样的办法?由学生独立复述捞铁牛的过程。
4、课件展示捞铁牛的过程。
5、讲读课文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用
画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及地点的词语。
(2)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用自已的话说说捞铁牛的原因。谁能说说捞铁牛有什么困难?和尚对这件事怎么看?你对和尚说的这句话有些什么想法?
通过上面课文的学习,你是怎样理解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是叫水把它们送回来这句话的?
6、讲读课文第四段(第七自然段)(1)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问:这段写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2)你从哪些地方觉得怀丙和尚是出色的工程家?
三、悟道
通过学习,不仅激发学生敬慕怀丙和尚的聪明才智和渊博知识,而且还要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有科学的积极性。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怀丙和尚将八只大铁牛捞起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2、捞铁牛利用了水的哪一有利因素?
3、学习了本文以后,你有什么感想?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真观察自然课中的一次小实验,按照先然后再又这样的顺序练习写一段短文,注意写清实验的过程。
3、回忆自已亲自做过的一次小制作活动,注意想想制作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制作的过程是怎样的,制作后自已有哪些收获,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
冲走
找牛
准备捞牛
装沙
捞
铁牛
搭架
水
拴牛
出色的工程家
捞牛经过
铲沙拔牛
划浆拖牛
送回
第三篇:捞铁牛教案第二课时
1、阅读课文。
(1)浏览课文,看是谁提出要捞铁牛?(怀丙)
(2)他是谁呢?你能根据课文内容向大家介绍一下怀丙吗?谁能用一个最准确的词概括一下怀丙的特点(出色)
2.思考。
(1)为什么捞铁牛?谁能读一读有关内容?
(2)指名读一读有关内容。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铁牛被水冲走)
3.讨论。
(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人们议论纷纷,可以看出人们束手无策,毫无办法,是在大家感到捞铁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提出来的。)
(2)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捞铁牛十分困难?(从“笨重”一词可以看出铁牛很重,又沉在河底,不好打捞。从人们对此事“议论纷纷”可以看出大家对捞铁牛没什么好办法。)
(3)据资料记载,每只铁牛重四五万斤,当时又没有起重机这样的现代化设备,打捞技术又比较落后。
(4)怀丙提出用什么方法打捞铁牛呢?读怀丙所说的话:(叫水送回)
怎么样水把铁牛送回来呢?从这个方法中,是否能看出怀丙是一个出色的工程家呢?
4.阅读段落。
(1)指名读有关段落。
(2)谁知道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①摸清地点;②两只船并排装满泥沙;③并排拴紧搭架;④两头拴牢。
(3)你明白了什么?(这四项工作都是根据铁牛中的“笨重”进行周密考虑的。)
(4)齐读这一段,进一步体会出色的准备。
5.接下来,我们看打捞过程。
(1)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再看怀丙又有哪些地方做得出色呢?4自然段中哪些事物发生了变化?(泥沙 船 绳子 铁牛)
(2)我们来齐读第四自然段,想想:这些事物发生了哪些变化?
泥沙铲到黄河里去,泥沙慢慢减少,我们用一个比较简练的词“沙减”来概括。
《捞铁牛》教案
第二课时
其余的“船慢慢的上浮”“绳子越绷越紧”“铁牛一点一点的向上拔”又可怎样概括呢?(船浮 绳绷 牛拔)
其实这几个变化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因为泥沙铲到黄河里,泥沙慢慢减少,所以船身上浮。
请同学们用“因为……所以……”来说说船浮与牛拔之间的因果关系。
那为什么泥沙减少了船身会上浮?为什么船身上浮,绳子会越绷越紧?绳子绷紧,为什么铁牛向上拔?
我们仍然可以把这几个变化用一个动词“拔牛”来概括。
6.学5自然段。
(1)船上的泥沙铲光了,铁牛离开了河底,牛拔起来了,怀丙又怎么做的?我们来看第五自然段,请一个孩子读第五自然段。请同学们用几个简练的词来概括。(划牛 拖牛 捞牛)
(2)看来,怀丙和尚先拔牛,再划牛,拖牛就捞上来铁牛。让我们再来欣赏怀丙和尚捞铁牛的全过程。(课件:捞铁牛的动画)
7.小结
怀丙和尚不仅借助水的浮力拔牛,还借助水的浮力划牛,拖牛,运用这样的方法把八只笨重的铁牛一只一只捞上岸,我们再来读读怀丙和尚那句了不起的话。(铁牛是让水冲走的,我还让水把它给送回来。)
可见他具有科学的头脑,运用科学的原理解决问题,真值得我们学习,他的确是位出色的工程师啊!
第四篇:捞铁牛教学设计
《捞铁牛》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读懂并会复述怀丙捞铁牛的办法,知道他是一名出色的工程家。
2、懂得生产和生活都需要智慧。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读懂怀丙捞铁牛的办法 难点:会复述怀丙捞铁牛的办法 学习过程及内容:
一、导入:
回顾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1、为什么要捞铁牛?
2、把铁牛捞上来容易吗?
1、读懂并会复述怀丙捞铁牛的办法,知道他是一名出色的工程家。
2、懂得生产和生活都需要智慧。
二、出示自学任务
1、为了捞铁牛,怀丙做了四项准备工作,是哪四项呢?请在课文里找出来,作上记号。
2、用先……再……然后……最后…… 说明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3、给下列词语排序,说明打捞铁牛的经过。
(浮
绷
离开
拔
拖
铲
划)
学生根据学习提示自学并小组讨论。
三、汇报展示
1、学生回答(师用多媒体分步演示四项准备工作)
2、师:这几项准备工作能挑换顺序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因为怀丙按准备工作的先后顺序。
师:你能用 “先……然后……再……最后……”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把这几项准备工作说一下吗?(学生回答)
3、师:准备工作做好了,要捞铁牛了,同学们先齐读打捞工作这一段,根据学生的朗读,教师指导(渐渐的……慢慢的……一点一点……地语速要慢,铲 浮 绷 离开 划 拖要重读,学生练习朗读。)师用多媒体分步演示打捞工作
4、现在一只铁牛被怀丙捞了出来,谁也想做怀丙捞第二只铁牛……第三只……第四只……(学生复述捞铁牛的经过)
5、师:怀丙和尚捞一只铁牛需要两船泥沙,捞八只就需要十六船。那么多的泥沙都铲到黄河里去,多不好呀!这样做会阻塞航道,还会污染河水。如果老师给你四只大木船,你能不能只用两船泥沙把铁牛捞回来小组讨论讨论。
生:(分组讨论,气氛热烈)纷纷举手。
生:我先把两只装满泥沙的大船划到沉铁牛的地方,架好架子,拴住铁牛。然后让另外两只空船分别靠在前面那两只船的两边,让水手们不要把泥沙铲到黄河里去,而是铲到空舱里。这样装泥沙的船慢慢浮起,铁牛也被拔离河底,再把铁牛拖到岸边。接着,用装满泥沙的后两只船挂铁牛,等前两只船把铁牛运到岸边划回来,再分别靠在这两只船的边上,把泥沙铲到那两只船上。用这样的办法来回七次就可以把八只铁牛全捞上来。……(其他同学频频点头,表示赞同。)
四、讨论探究
1、听见怀丙说:“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时,人们怎么想?说了些什么?
2、八只大铁牛都被拖回来后,人们又会怎么想?说了些什么?
学生通过讨论知道了怀丙是一个出色的工程家。
五、拓展
你有没有更高明的办法?请模仿第三、四自然段有条理的说明自己想的办法。
六、小结
同学们,在将近一千年前,在没有任何现代工具的情况下,古人就知道运用自己的智慧、利用自然的力量解决遇到的困难。这个故事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怀丙出色的才华,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我们为我们的民族感到骄傲和自豪!板书设计:
捞铁牛
怀丙水的浮力
水把铁牛冲走———— 水把铁牛送回
出色
回去给家长讲怀丙捞铁牛的故事。
第五篇:捞铁牛教学设计
《捞铁牛》教学设计
衡阳市雁峰区环城南路小学 唐志玲
一、教材分析
《捞铁牛》是语文S版教材第六册的第10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捞上来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课文记叙层次清楚,行文简明有序,适宜训练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来理解课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2)能给课文分段并学习给课文归纳段落大意。
(3)理解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道理。从而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教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字词典来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2)学会理解重点句子的方法。
(3)训练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弄清怀丙和尚在捞铁牛时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又怎样把捞铁牛捞上来的。
2、教学难点:捞铁牛所凭借的水的浮力的知识。
四、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偏重于字、词和课文大概内容、脉络的把握,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第二课时:深入分析打捞铁牛的全过程,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懂捞铁牛所凭借的水的浮力的知识。
五、教学策略选择
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问题探究法、朗读感悟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六、教具准备;视频、自制课件
七、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如果我们现在想打捞沉在海底中的重物,有什么方法呢,(学生纷纷提出各种解决方法)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没有专门的打捞船,没有先进的机械设备,是如何把陷在河底淤泥中的八只笨重的大铁牛打捞上来的呢,学习了今天的课文大家就会知道。(出示课题:捞铁牛)(二)齐读课题,大胆质疑
1、谁捞铁牛,2、为什么捞铁牛,3、结果怎样,(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的是宋朝怀丙和尚把陷在河底淤泥中的八只大铁牛捞上来的事)
2、在文中找出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时间是宋朝,地点是河中府城外)(四)学习课文,探讨原因
1、全班齐读课文第1、2自然段,说一说捞铁牛的原因。
2(1)黄河发大水,拴浮桥用的八只大铁牛陷在河底淤泥里。(2)洪水退了,浮桥得重修。(出示“浮桥” “铁牛” 的图片)介绍:据资料记载,每只铁牛重四,五万斤,当时又没有起重机这样的现代化设备,打捞技术又比较落后。
2、捞铁牛有什么困难?(1)铁牛笨重又陷在在河底的淤泥里,不好打捞。
(2当时又没有起重机这样的现代化设备,打捞技术比较落后。(3)不清楚铁牛在河底的具体位置。
3、“议论纷纷”说明了什么 ? “议论纷纷” 说明人们还没想到捞铁牛的方法
4、谁提出来能把铁牛捞回来? 用什么办法捞, 把怀丙说的话找出来读一读。“试试”、“送回来”说明什么? 试试:说明和尚的谦虚。
送回来:说明和尚已经想到了捞铁牛的办法。(五)、品读感悟,了解准备工作
1、读第3自然段,想想和尚叫人做了哪些准备工作,边读边划出相关的词语。
2、划出相关的词语后,全班进行交流讨论,用概括的语言说说所做的准备工作包括哪些,最后老师在黑板上板书: 潜水摸牛-船装泥沙-并船搭架-粗绳拴牛
3、利用课件展示和尚叫人做的准备工作,使学生得到更直观的感受。
4、讨论:这几步准备工作能前后颠倒吗,为什么? 3 练习用“先„„然后„„再„„最后„„”这些词说说准备工作的过程。(这段话前后承接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不能颠倒)
5、小结过渡:同学们,和尚做了这么细致的准备工作有什么用呢,现在我们来学习第4—6自然段。
(六)、小组合作,学习打捞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第4—6自然段。
1、利用课件展示打捞铁牛的过程,使学生得到直观的感受。
2、怀丙把铁牛从河里捞出来,做了那几步工作, 怀丙为从河里捞出铁牛做了三步工作: 第一步,把船上的泥沙铲到河里,靠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拔出来。第二步,水手们划桨,把铁牛拖到岸边,然后一齐把铁牛拖上岸。第三步, 用同样的方法,把其余的铁牛一只只拖上岸。
3、请各小组代表汇报自学成果,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
4、回过头来探究做准备工作的作用,感受和尚的聪慧 潜水摸牛:摸清位置,便于打捞
船装泥沙:知水深,缩短船与牛的距离;卸沙后,船才能在上浮的同时绷紧绳子,从而拔出铁牛。
并船搭架:保持平衡,浮力大且一致 粗绳拴牛:保证牢固
5、指导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要把反映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的那些词语突现出来。
6、全班齐读课文第5、6自然段,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铁牛离开河底后,能不能立刻把它捞上船呢,为什么?(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教师适时指导)4 其他的铁牛是怎样捞上来的,“这样的办法”是指什么样的办法? 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特点。课文把捞一只铁牛的经过写得详细具体,而捞其余七只铁牛的过程只用“同样的办法”一笔带过。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避免了重复。
(七)、深入理解,总结全文
1、再读课文,让学生完整地说出打捞铁牛的全过程。(可指导学生想想每部分所写的内容,再把这些内容连起来,并告诉他们这是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常用方法)
3、教师总结:在一千多年前,怀丙和尚就能发现水的浮力并把它利用到生活、生产中去解决实际的问题,真是了不起!他不愧是当时出色的工程方面的专家!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科学知识,以后就能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八)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1、出示有关怀丙和尚的资料,再次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2、说说你还有什么办法打捞铁牛。
3、布置作业:动手实验,加深理解。A、实验准备工作:(1)找一个装上水的玻璃缸,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是淤泥。(2)水底下放一小铁块表示铁牛。
(3)用一根木棒(表示木架子)拴住两个大盒(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装满沙子。
(4)用一根细绳,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拴在缸底的小铁块上,让绳子绷紧。B、演示怎样捞牛。
(1)要求:一边动手演示,一边叙述怎样捞铁牛,并认真观察、体会水的浮力。
5(九)板书设计:
10.捞铁牛
被水冲走
叫水送回
|
准备——怀丙——打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