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0:15: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作文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作文教学设计》。

第一篇:作文教学设计

作文教学设计:

巧选角度,推陈出新

建始县民族实验中学曾传华

教学目标:

1、认识写作角度在写作中的特殊意义。

2、学习从“小、新、高”的角度选取、处理写作材料的方法,推陈出新。

3、牢固树立写作时巧选角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从小、新、高的角度选取、处理写作材材的方法。教学难点:角度的“新”与“高”。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大家还记得苏轼的《题西林壁》这首诗吗?大家一起来朗诵。投影: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看山的角度不同,欣赏的风景也就各异。引申为看问题角度不同,所得到的结果也就不同。这与我们今天要学习写作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作文,往往是大家写同一个题目,在规定的时间完成。由于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经历差不多,思想认识水平也大体相当,所以容易造成立意、选材撞车,使得我们作文千人一面,万人一腔,没有多少新意。怎么办呢?——今天,我给大家出一个出奇制胜的点子:巧选角度,推陈出新。

投影课题:巧选角度,推陈出新

二、巧选角度,推陈出新。

(一)认识写作角度在写作中的特殊意义

观赏图片,想想这些图片给你一些什么样的启示。投影图片。学生畅所欲言。

总结:其实,人世间,万事万物都和这些图片一样,总是多方面呈现的:历史的,现实的;时间的,空间的;正面的,侧面的,反面的。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结果自然不同,写成文章效果就更不一样。这样,就有了新旧之别,高下之分,甚至迥然异趣。

为了使大家对“角度”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我们一起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背影》。父亲送儿子上学,过铁道给儿子买几个橘子,这样的事(材料),应该说很平常,但为什么《背影》却写得如此感人呢?

引导回顾《背影》,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并投影: 主题:父爱子,子爱父。歌颂父爱深沉。

材料:①家庭变故——祖母逝世,父亲失业,经济拮据。

②“我”北上读书,父亲出外某事,父子同行。父亲细心照顾儿子。

③父亲爬过铁道为“我”买橘子。

④父亲来信。

选择、处理材料的角度:特定背景下父亲的“背影”。妙处:“背影”是父亲饱经沧桑的印记,是慈爱的缩影,是浸透理解、感激、怀念的雕像,是爱的颂歌。以此为线索,贯穿全文,层层铺垫,着力刻画,感人至深。

总结:选材必须紧紧围绕文章中心。选材的角度,其实就是写作的角度,也就是看待事物的立场、方法,即认识问题的角度。认识的区别、差异、高下,往往也就决定了材料使用的高下、好坏,从而影响文章的优劣、成败。就像一个高明的厨师,普通的食材可以做成美味佳肴,而在糟糕的厨师手里,有可能做出来连狗都不爱吃。好文章,材料可能是普通平常的,但由于写作者选择的角度巧妙,处理的方法独到,因而就能化腐朽为神奇。

(二)选材角度的巧

写作角度要巧,课文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如《背影》,如《蜡烛》(通过一个行动艰难的老妇人冒着炮火不顾生死彻夜守护红军战士遗体,点燃珍藏的结婚喜烛,表达深情厚谊,预示法西斯必败),如《芦花荡》(写一个普通的地下交通员,护送抗日女青年进芦花荡,因意外使得大菱受伤,决议向鬼子兵复仇,痛杀鬼子。从中,我们除了看到中国人民的英勇,更能想到抗战必胜的结局)。角度的巧,就巧在角度的“小”,“新”,角度的“高”。

投影:角度巧——“小”、“新”、“高”

【1】小

所谓“小”,指的是选取材料时尽可能具体到一人一事,一物一景,处理材料尽可能做到细致、透彻,不放过任何一个有用的细节。更重要的是,“小”使我们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把握写作的内容,实现作文的要求。

【2】新

“新”是相对于“旧”而言的。“新”来自于“旧”,是对“旧”的改造、发展或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展变化,“旧”的思想观念被否定、扬弃,新的思想观念诞生、传播、渗透。“新”,就是能够合上时代的节拍,与时俱进。

要实现这一目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我们从正面的角度去写作,角度的“新”就要多在发展前人的思想观念上下功夫。

对于生活中的事物,由于固有的思维惰性使然,我们往往不以为意,或习以为常。其实,我们换一个角度观察、思考,常常会获得别有洞天的喜悦。

投影垂柳、安塞腰鼓图片:

见到一株垂柳,我们往往想到的是垂柳旺盛的生命力,古人折柳的习俗,垂柳风流美丽的形态,轻薄的性格等,但丰子恺却独独从柳枝的下垂,洞见垂柳的感恩,谦逊,十分新颖。

课文中,有许多文章写作角度非常新,值得我们学习揣摩。很多人可能从“安塞腰鼓”中看到雄壮、威武,美,但刘成章却从“安塞腰鼓”中挖掘出陕北人元气和神魂,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并上升到中华民族和黄土高原特有的一种文明、一种文化的高度来认识;丰子恺借孩子们画“竹影”的游戏,表达中国画的艺术体验;冰心观赏印度舞,反映印度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表现中印两国人们的深厚情谊„„由于角度的新颖,表达的美妙,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发展已有的思想观念,可以横向拓宽,可以纵向深入。

比如写老师,主流是歌颂奉献精神。横向拓宽即凡是教个我们知识、技能、品德的,都可以看做老师,不单是人,物亦如此。纵向深入,我们还是以写老师为例,通常是以春蚕、蜡烛为喻颂扬奉献精神,但有人以树根为喻,就是在这一基础上的发展、深入,更具有时代特点。树根源源不断地吸收,才有源源不断地付出,远比用春蚕、蜡烛作比深刻。要表现人民子弟兵爱人民,写他们救灾抢险,为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奋不顾身,固然可以,大多数文章就是这样写的。有一篇散文《在山的那一边》,却另辟蹊径。先极力写小山村的偏僻、闭塞、贫穷、落后,然后笔锋一转,写解放军住进小山村,帮村民盖起了厕所,办起了学校,修通了公路,村民们养成了洗脸的习惯,女孩子破天荒的上学读书,村里人学会了做买卖,有人外出打工,还买来了拖拉机„„解放军用实际行动改变村子面貌,改变了村民的精神观念。人民子弟兵爱人民这一主题,不仅得到了很好地彰显,更主要的是具有鲜活的时代气息和深远的现实意义。这是横向拓宽的典型例子。同样是这一主题,有一篇叫《鞋》的小小说,则写人民子弟兵重信守诺,没了双腿,躺在病床上仍不忘让战友捎去修鞋的一元钱,这是纵向深入的例子。(2)发展已有的思想观念,可以以大视小,也可以以小见大。

邓稼先是一位众所周知、具有世界影响的科学家,被誉为两弹元勋。要在一篇千字小文章中写这样一位万众瞩目的历史人物,难度不可谓不小。这样的人物,一生的辉煌,写一本传记,还难免挂一漏万,未必能写出他的精神品质,人格魅力,何况是一篇小文章。选择怎样的角度入笔,选择怎样的材料来写,要表现人物什么,这都是作者必须解决又难以解决的问题。作为世界顶级科学家又是邓稼先好友的杨振宁先生,具有深厚的文化功力,在处理这样一个大题材时,显得很聪明,很睿智。在题材的处理上,他以大见小,将邓稼先的事迹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把邓稼先的形象放到历史大背景中来展示,这样就举重若轻。

作者首先考虑的是邓稼先为什么能成为邓稼先。这看似是个简单的问题,实则是一个十分棘手的复杂问题,这是人物之所以成为“这一个”的根本原因。解决了这一问题,也就找到了打开人物精神之门的钥匙。

作者认为中国从任人宰割的地位到繁荣富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无数英雄做出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的成果,而邓稼先就是这无数英雄人物的杰出代表。他的成就是中国的骄傲,是国家强大的标志。这样的人物事迹不仅仅是个人的成就与优秀,而是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在写邓稼先身负重任领导其他科学家的工作中,作者将邓稼先忠厚质朴、坚忍不拔、不怕牺牲的高尚品质与悠久的中国文化和民族紧密联系起来。一方面表现了邓稼先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的优秀代表,另一方面也说明祖国孕育了邓稼先、需要邓稼先,而邓稼先也甘愿将自己的一切无私奉献给祖国和人民,有力地突出了他深沉的爱国热情。这种写法将人物植根于更广阔的时空中,使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内涵更丰富,根基更扎实,也更有高度。

《邓稼先》是以大视小的典范。

《最后一课》要表现的是一个大主题:爱国。作者把视点聚焦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上,写小弗朗士的转变,写韩麦尔先生的沉痛、悲愤,写镇子里老老少少对法语的热情,以小见大,把法国人们不甘心做亡国奴的爱国情绪表达得酣畅淋漓,十分动人。这是以小见大的代表。

2、反向思考,是写作角度出新的一种重要方法。

反向是与正向比较而言的,正向是指常规的、常识的、公认的或习惯的想法与做法。反向思维则恰恰相反,是对传统、惯例、常识的正向思维反叛,是对常规的挑战。它能够克服思维定势,破除由经验和习惯造成的僵化的认识模式。比如我们经常说人多力量大,反向思考,如果人多,不能一条心,不能抱成团,人再多也只不过是一盘散沙,毫无益处。反弹琵琶,往往能够推陈出新。如《阿长与<山海经>》。

3、转换视角,往往能推陈出新。

视角分为平视、仰视、俯视和环顾,这不仅是观察事物的角度,也关联到叙述的人称。就以写自己为例,我们既可以以自己写自己,自己写别人,当然也可以以别人写自己,以别人写别人。用这种方法去处理材料,容易推陈出新,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总结:投影

1、发展前人思想观念

横向开拓 纵向挖掘

2、反响思考

3、转换视角

【3】高

角度不仅要小,要新,还要追求高。

所谓高,是指思想的高度。斯科特一行南极探险失败,全军覆灭,这是一个悲剧,但是作家茨威格却从这个悲剧中看出了伟大。斯科特一行所表现的人类的优秀品质,使作者深深地认识到: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变得无比高尚。挑战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这正是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之所在。由于作者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来审视斯科特一行的探险,因此,我们说这一写作角度的巧妙就巧妙在思想具有高度、深度。《台阶》叙述的是一位父亲用一生的艰苦卓绝的努力修造了一栋具有九级台阶的新屋,房子修好了,父亲也老了。作者是要通过父亲这个形象,表达对如父亲一样的农民艰难的生存状态的思考,呼唤社会尽快地解放生产力。看问题的角度就高。

投影:高,是指思想的高度。

(三)运用选择材料的巧方法处理老材料,推陈出新

对于公交车上“让座”这个司空见惯的材料,想想,从怎样的角度去选择、去处理才可能有新意? 投影:公交车上“让座” 学生讨论,发言。(学生可能涉及到的:①指责年轻女孩不给老人让做,下车后才发现女孩是个残疾人。②从不让座,让座是另有所图。③小孩抢座,令人侧目,结果是为了给邻居家有病的大爷。④一位奇装异服的年轻人,给老人让座,老人反把他当做坏人。⑤一个年轻人给老大娘让座,一个小孩要妈妈抱,目的是将座位让给年轻人。⑥指责孩子不给老人让座,反遭斥骂,原来孩子是站着的老人的孙子。⑦阿姨给孕妇让座,原来孕妇怀里抱的是一只小狗,阿姨一怒之下,设计骗回了座位。„„)

投影:实践出真知

小结:由于我们多角度的去处理老材料,角度不同,意味也大相庭径,可谓妙趣横生。只要角度选得准,我们就能弥补我们写作的新天不足,推陈出新。

三、总结

本节课的目的是希望给同学们在写作上开一扇窗,作文中高度重视写作的角度,多角度思考,用以选材,处理材料,也用以审题、立意、构思、表达,实现作文的突破。这个点子好不好,管不管用,还靠同学们在实践中去应证,去发展。希望这节课能给同学们的作文有所帮助。

四、作业

以“拾金不昧”为题,试着用巧妙的角度去处理这一老题材,使之推陈出新。

第二篇:作文教学设计

漫画作文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习作要求。

漫画是一种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或幽默性的图画。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和事。看看著名漫画家华君武画的这幅《假文盲》,你能不能体会到画家的用意呢?把你的看法和想法写下来,题目自己定。如果你有更喜欢的漫画,也可以写自己选的那一幅。

2.教材分析。

写什么:①看漫画作文;②写出漫画的图意;③写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怎么写:①要写清图意;②要写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③如果有更喜欢的漫画,也可以写自己选的那一幅;④题目自己定。

在写图意的时候,需要仔细观察漫画上的内容,并理解画家的用意,从而写清图意;在表达自己的看法时,要做到观点明确。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来谈,这样会使自己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设计理念】

1.本次习作,重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欣赏、评价的能力,鼓励学生说真话、心里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通过这次作文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让学生感觉作文很简单,从而愿意写作文。

3.让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加强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4.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写作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体现作文的育人功能,让学生从作文中领会怎样做人、做事。

【教学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欣赏漫画的能力,能透过画面内容体会画家的用意。

2.引导学生在了解漫画内容的基础上,大胆展开想象,激发创新精神。

3.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激发个性化思考。

4.教给学生一些看漫画作文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漫画。

2.老师准备范文、病文、投影仪、小黑板。

【时间安排】

评议指导课:31分钟鉴赏总结课:24分钟

【过程设计】

“小学‘五段式’作文教学体系”把一次作文的教学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即“准备酝酿”阶段、“试写初稿”阶段、“评议指导”阶段、“自行修改”阶段和“鉴赏总结”阶段。

本次作文教学主要向大家展示的是其中“评议指导”和“鉴赏总结”两个阶段的教学过程。其他阶段以镜头形式出式。

1.准备酝酿阶段(字幕)。

旁白:在准备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搜集漫画,准备写作素材。

镜头1.学生上网搜集漫画的资料,积累写作素材。

镜头2.学生查阅书报。

镜头3.特写:学生自己画漫画

镜头4.同桌或小组相互交流漫画。

(看漫画、说漫画、互相交流的场面)

2.试写初稿阶段(字幕)。

旁白:学生把领会到的内容写下来,老师放权给学生,不定调子,不画框子;当出现面上的问题时老师进行指导。

镜头1.学生看自己搜集的漫画,伏案写作。

镜头2.特写:一位学生写作的情景。

镜头3.老师指导学生写作。

3.评议指导阶段(字幕)。

第三篇:作文教学设计

“传递感动”作文评改课教学设计

教育理念 怎样评改作文?评改作文从哪里入手?这是学生最为困惑的问题。每次学生作文打完草稿后,我都要求他们先自己评改,然后同桌评改,最后抄写交上来。可到我批改时,仍然有许多错别字、病句,最为明显的是篇幅短,内容不具体,而且语句罗嗦,前后重复,几句话来回转着说。每次判作文,都是我最头疼的事。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觉得除了必要的指导之外,还应重视作文的评改,使学生在互评互改的过程中,掌握写作方法,提高习作水平。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会从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评改作文。

2、学会欣赏作文的诸多亮点。

3、通过评改,教给学生修改字、词、句及标点的方法,培养学生自觉修改作文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会从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评改作文。教给学生修改字、词、句及标点的方法

教学思路:

作文评改课比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所以我为学生创设了感动树摘果子,同学为其治病这样一个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

第一步,童话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并相应贴出保健医生啄木鸟和生了病的作文树,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任务就是评改作文。

第二步,出示“优秀范文”(文后附有“优秀范文”),明确评改目标。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读文、讨论、交流,归纳出这篇文章的优点。此环节侧重到评作文

第三步,引导学生修改病文,激活学生思维。(文后附有“病文”)三大病症:(1)字、词、句、标点有错误;(2)内容不够具体;中心不够明确(3)语言平实。老师相应把写有三个“病症”的卡片,逐条贴在树干、树根、树梢上,确定为本次的修改目标。老师仍以故事过渡,激发学生修改的欲望,然后小组讨论本组想要修改的方面,再推荐代表接受任务,最后集体进行修改。改完之后在全班交流评议,并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改,同时渗透修改方法。教师根据评议结果,相应撕去贴在大树上的三条病症。

第四步,汇报收获,总结修改方法。这一步主要是汇报学习体会,交流修改方法,使学生在以后修改作文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修改能力。

第五步,感受成功的喜悦,布置作业。通过学生朗读修改后的作文,师生共同感受成功的喜悦。最后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布置作业,修改自己的

作文,并提出修改要求:文章要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没有错别字,首尾呼应。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歌曲《感动》)

一、导入新课

这首感人肺腑的歌曲就是《感动中国》的主题曲,其中有两句至今令人回味:这世界有爱才转动,这世界有爱才永恒。是啊!如果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就会有很多人、事、情、景触动我们的心弦!上一周,我们就用手中那灵动的笔,收藏起了那份感动。就像我们辛勤的播下了感动这粒种子一样,这节课就让我们来采摘感动树上一枚枚果实吧。

二、师生品读一篇作文

“我们先来采摘树上那颗最甜美最丰硕的果实,会是谁的呢?拿出试卷,我们先来品尝王朔的果实为什么这枚果实这么甜美丰硕呢?”(教师出示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学生自主探究并反馈)

教师导学:2008年5月12日,阴霾笼罩了整个国家,悲痛填满了亿万人的心田。在这期间也发生了许多感天动地的故事,它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值得每一个人去品味珍藏,王朔就选取了其中最典型的材料,(板书材料)起到了震撼人心的作用。这些材料塑造了一大批英雄形象,使得文章有了灵魂,这就是平常总说的中心明确,(板书中心)仅仅有了材料和中心还是不够的,我们再结合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可以把这篇作文评为什么等级呢?我们品尝了这枚甜美丰硕的果实,知道了选材、中心、结构、语言、形式等这些都是这枚果实所需要的最基本的养分。在它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从根部给它注入其它最基本的养分来促使植物茁壮成长,这些最基本的养分会是什么呢?(板书:格式、卷面、字、句、标点)只有这样养分充足了才能促使植物茁壮成长,才能结出甜美丰硕的果实!

三、小组合作探究——修改习作

下面我们再来品尝另一枚果实,它好像有点酸酸的涩涩的,好像没长熟的青苹果,下面我们这枚青苹果再注入些营养,比如在字词句等方面加以修改,或者在语言结构等方面加以修改。这枚苹果能长熟吗?那就要靠大家的本事了,下面发挥集体的智慧,小组合作探究评改田继鹏的作文(学生反馈)

四、小组合作探究互评互改并写出评语

引用鲁迅的话“我把文章写完后至少看两遍,尽力将可有可无的字词句段删去,毫不吝惜” 世界文学家海明威说:“我把《永别了武器》的最后一页修改了三十几遍才满意;我把《老人与海》的手稿读了将近二百遍才出

版”两位作家虽然不在一个国度,但对文章修改的重视程度却是一样的,可见文章的修改是多么的重要啊!

五、学生自评自改

“文章不厌百回改”赶快打开你的作文,根据同学们给你的评语,运用你所学的修改方法修改自己的文章。相信你的这枚果实加入了更多的养分一定也是甜美的令人回味的!

六、教师小结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相信我们的习作水平也会在修改中得到提高,让我们用勤劳的双手,播下一颗颗文学的种子,让它发芽长大,在它成长的过程中,在不断给予这些植物写作的养分,相信每一个人都会收到丰硕甜美的果实!

附病文

感动中国

“感动”一个熟悉的字眼。2008年是一个充满泪水的一年,也是幸福的一年。

2008年,我国的南方发生雪灾,中国的几亿人民分分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

唐山的13位农民兄弟在得知我国南方遭遇雪灾自发地租了一辆中巴赶到了南方受灾地区。他们与电力人员一起运送电力设施。19天里他们帮助修建了九座电塔。其中有一个62岁的大爷不顾自己的年龄与他们奋斗。在他们13位农民工中,还有一位今年刚刚19岁的孩子也与他们一起奋斗。他们的这些事件使我们深深的感动了。

几个月后,汶川又发生了8.0级地震。地震的危害我们人人深知。唐山的13位农民工又出现在了抗震救灾的现场。他们在那里奋斗。回来时还带回了因地震而失去校园的学生。让他们在唐山好好学习。而这13位农民兄弟也常常去学校看望这些因地震而失去校园的学生。这些事情都使我们深深的感动了。虽然我们不能去现场去救助,但是我们可以好好的学习,帮助他们从建一个更加美好的和谐的家园。

感动的人很多,感动的事也很多,让我们人人充满爱,让世间充满感动!

附优秀范文:

情系英雄 传递感动

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摘一片最灿的;漫漫人生,我采撷人间最重的——感动

——题记 5.12四川大地震牵动着亿万人的心,这场8.0的大地震给四川人民带来

了沉重的心灵创伤。阴霾笼罩了整个国家;悲痛填满了亿万人的心田。此时的我,心在不断的滴血,眼泪止不住的一次又一次在眼眶盘旋。

忘不了第一时间抵达灾区的66岁高龄的总理在雨中穿行的身影;忘不了献血车前逶迤的长龙在子时还绵延不绝;忘不了年轻的战士为了挽救他人的生命匍匐在颤动的预制板下……他们传递着一份份感动,他们不愧是我们心目中英雄!

灾难使一切的一切化为灰烬,但惟有爱是燃不尽熄不灭的!它情系着万千英雄儿女,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赞歌!

干部风采显国魂

总理第一时间抵达灾区冒着余震的危险,毅然地走在满是废墟的小路上,甚至跌倒在废墟上,尽管手臂出血,总理还毫不在乎的说:没事,没事的.”人民的好总理呀!您那疲倦的身影,您那沙哑的声音,还有那动情的泪水,不都显示着国家干部的风采吗?在您的感召下,涌现出了一批批抗震救灾的好干部,赵忠兴就是其中的一个。从地震发生至16日,他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他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因劳累过度竟然昏倒了两次。当他醒来时记者问他:“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他毫不犹豫地坚定的说:“继续搞,继续搞!”正是这些干部的的风采,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精神灵魂!

军人——震不垮的脊梁

抢救灾难,刻不容缓。地震过后,十万官兵随着救灾的洪流奔向了四川大地。第一批4500名直属空降兵第一梯队是写好遗书去的。那天英勇的子弟兵们冒着浓浓的白雾,义无反顾的全死一跳。他们不畏狂风暴雨的袭击,不畏天黑夜色的考验,始终坚守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他们不正是人民的脊梁吗?

大爱无声铸师魂

他弓着身子,伴着雷鸣般的响声,冰雹般的砖瓦,他紧紧的护着四位同学,如同护卫小鸡的母鸡,他张开双臂的身躯已经定格为永恒。他永远的离开了他亲爱的工作,挚爱的学生们,他就是谭千秋。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着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他被誉为“英雄不死精神千秋”我的心再次被深深的震撼了,两行温热的泪竟悄然滚落,这泪是甜的。

让我们牵着英雄们的手,用一种不屈的精神,用一种伟岸的气魄,用一种不垮的信念,去构筑爱的长城!

第四篇:教学设计作文教学

让笔下的内容更感人,文中的道理更含蓄

——人教版六下《习作一》教学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抓事件的人物的语言、神态、外貌、环境、心理等描写方法,试着具体、条理

地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2、选择自己最难忘的一件能够给人启示的事件,向人们展示自己从中悟出的道理。

3、学会互相评改,在评改中感悟写作方法。

4、学会用排比、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使自己的文章具体、形象。

教学重点:

运用神态、语言、外貌、环境、心理等描写并合理、恰当的运用排比、拟人、比喻、反问修辞手法,细致地向我们吧事件写具体,并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

能恰当的选择描写事件,凸现道理的方法。

教学准备:

1、人学生感受所学的课文,回想所经历的物和事。

2、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趣谈话,感情酝酿。

(一)抓住人物事件,描绘情景中,表达主题。

(1)课件出示:让学生用简短的话概括。

成语故事:《狐假虎威》 《掩耳盗铃》

(2)学生说出故事内容,教师及时点评,引导学生准确的描述。

(二)猜成语,并说出你时怎样才出来的。

1、课件出示: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1)有一个庄稼人在做农活(2)偶遇一只撞死的兔子。(3)他从此不再做农活专等有兔子来撞死。这个故事是《》。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1)比喻不遵偱事物生长规律。(2)强行使其快速生长反而把事情弄糟这个故事是《》。

3交流反馈

师:小结:作者抓住了人物事件生动有趣的刻画了一个个精彩的人物,从而告诉我们深刻的道理。

(板书:抓住人物,事件的特点)

二、指导审题,明确要求。

(一)出示要求,思考:(课件出示)

人生中,我们经历很多的第一次,(如: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走夜路;第一次样小动物;第一次去野营;第一次上台表演;第一次得奖…)他们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偶尔回想起来,那件事的一举一动都在心中荡漾,挥之不去,这次习作,我们就是要来写一写自己难忘的第一次,当然还有另外两个题目,一个是仿造《手指》一文写一个事物,一个是写一幅漫画《假文盲》。我们这里重点讲一讲第一个要求,试着用第一组课文的表达方法,写清楚自己难忘的第一次,把印象最深的部分重点写一写,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并把自己的感

悟、感受也写出来,写完以后同学互相评一评,改一改,让难忘的第一次更加深刻。

第五篇:作文教学设计

作文教学设计:小草你疼吗

一、特色提示:个性真性灵性

二、设计依据:儿童有相当多的时间是在学校生活的,那种僵化的校园生活固然可能磨出学生所谓的“集体主义思想”。但是,这是建立在扼杀儿童天性之上的。千遍一律的程式化的学习过程是不可能培养富有个性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当然不可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并具有灵性的个性化的习作。因此,要让学生过上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应该留给儿童自由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应该带领孩子们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到广阔的大自然中去“呼吸新鲜的空气”,有了亲自的观察体验,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富有灵性的语丝就会潺潺而出。总之,要使小朋友写话富有个性,表现真性,闪现灵性,就要为学生创造个性化的生活。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每个儿童都是一个活的生命,每个儿童的内心世界都是一幅生动的画,每段话也都应该具有个性和蕴含无限创意。

三、设计目标:

1、通过观察、体验能说自己想说的话,并能把这些话写成一段完整的话。

2、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写话的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四、基本内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小草说说小草的外形、颜色并通过摸一摸小草、在草坪睡一睡,说说你想对小草说些什么?通过与小草对话,从而让小朋友觉得小草的可亲可爱就像自己的小伙伴。教师随机引导:“小朋友小草多么美呀!我们对小草说的话又是多么的动人、美妙你愿意写吗?如果愿意,那么,让我们写一写再来比一比那几位小朋友写得最好。最后,每个小朋友还可读给爸爸、妈妈听听,看看自己有多棒。”

五、时间:二课时

六、任教的年级:二年级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都认识小草是吗?今天,谁来说说小草是怎么样的?

生:小草是绿的。

生:小草是小的。

生:小草是尖的。……

(虽然没有说错,但是,总跳不出这几个词汇)

师:小草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学校外面的草坪上去瞧一瞧,看看谁还有新的发现?等一会儿可要看得仔细哦

(二)自由观察,交流说话

1、提出观察要求:

师:小草的形状是怎样的?颜色是怎样的?风吹时是怎样的?

(来到草坪,他们就兴高采烈地、细心地一边观察一边抚摸起来。)

2、学生观察交流:

生:小草的头尖尖的,股粗粗的。

生:小草身子直直的,像一把剑。

生:风一吹,小草晃来晃去,像在向我招手。

生:风一吹,小草在向我鞠躬。

生:风一吹,小草就开始跳迪斯科。……

(与草儿面对面,孩子的语言竟如此生动。)

3、学生与小草对话:

师:小草在向你招手,你怎么办

生:小草,你好

生:小草,你好吗?我来看你了。

生:小草你的舞跳得真好看。

生:小草你的绿裙子真漂亮。……

(与草儿面对面,孩子们已把它当成了亲爱的伙伴。)

(三)亲身体验,真情表白

1、学生在草地上玩玩:

师:看到这可爱的草儿,你想干什么

生:(一个大胆的声音传来)我想躺在上面。

师:那你就躺上去吧。

(“呼啦”一声,孩子们跳着、笑着、欢呼着,纷纷躺在了草儿上面。坐在草坪边的我笑看着一个个快乐的孩子,一种珍爱之情从心底升腾,在胸中弥漫。)

师:你们还想干什么?

生:我想打个滚。

生:我想翻个跟头……

(几个顽皮的孩子翻了个跟头,就地打了个滚。其余的孩子们仍然静静地躺在草儿上,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脸的幸福。)

2、学生说说感觉:

师:告诉我躺在上面的感觉好吗

生:我像躺在床上。

生:我觉得好像躺在我家的地毯上。

生:我觉得小草在跟我闹着玩呢,扎得我又疼又痒。……

(孩子们的感觉竟如此细腻,联想竟如此丰富。)

3、学生与草儿对话

师:孩子们,看看你身下的小草,你想对它说什么

生:对不起,小草,我把你的腰给压弯了。

生:小草,我把你压疼了吗

生:对不起,请原谅我一次,以后我再也不压你了。

(说完这话的孩子第一个走出了草坪,其他孩子一会儿便也出了草坪)

(四)自由表达,连成一段

1、师:小朋友们刚才看到的小草的形状、颜色,大家还说了自己的感受并对小草说了许多动人话,让老师感动、惊讶,佩服。如果我们能把这些话连起来有条理地说一段,那一定会更美。

2、学生自由结合分组交流说话。(分别围坐在草坪边)

3、师逐组指导:细心呵护学生美丽的语丝和富有个性的语言。

(在这个充满阳光的“世界”里孩子们想说、敢说、要说,真正做到畅所欲言。)

(五)课外延伸,展示成果

师:在这美丽的草坪上,在这灿烂的阳光下,小朋友们说了那么一段一段动人的话,连老师都被感动了。如果把这些话写下来,读给爸爸、妈妈听听那该多好啊!谁愿意写下来,请把手高高地举起来,好吗?(一只只小手高高地举起来,惟恐老师看不见。)

师生和小草“再见”后,一路唱着、笑着、迎着灿烂的阳光回学校。

第二天,每人交上一篇写小草的话,每一段都有鲜活的感受和语言。我想:这是体验使然。

例文:1 小 草

今天,我去学校外面看小草。小草绿绿的,风一吹,它就摇头晃脑,好像在跟我招手问好。我便说:“小草,你也好啊!”我躺在小草上面,风儿吹来,那感觉好舒服。小草尖尖的,扎得我的脖子痒痒的,就像在给我打针。我悄悄地跟小草说:“我没有病,你不要给我打针。”我躺在上面,把小草压弯了腰。我马上爬起来,走出草坪,对小草说:“对不起,我把你压疼了吧!”我见牌子上写着:小草需要你的呵护!我知道了:我要爱护小草

例文:2

小 草

今天,我们去看小草,小草又绿又好。它尖尖的头,宽宽的脚,像剑一样。风一吹,它们就弯了腰,好像在跟我们打招呼:“小朋友,你们好!”我刚刚躺下,感觉小草在给我挠痒痒,又感觉像躺在绿色的地毯上,很是凉爽。看到身下的小草被我压平了,我连忙爬起来走出了草地,心里默默地说:“小草,我不是故意的。”小草摇摇头,好像在说:“没关系。”我微微地笑了。

例文:

小 草

今天,我看见小草绿绿的,叶子又嫩又尖好可爱,小草,我抚摸你的时候,你一定在笑,我想你早上挂上露珠的时候一定像小公主一样美,当我睡在你的上面时,我有说不出的快乐。因为,我看到的天特别蓝,特别大,我好像躺在白云上轻轻的飘。不过小草,你疼吗?不知道,我有没有压伤你?那几个顽皮的孩子在打滚的时候,你有没有在流泪。

八、总结

儿童的生活丰富多彩,学生的内心世界千姿百态,如果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写出他们多彩的生活和独特的思想情感,他们的习作该有多么真实!多么富有灵性和个性!这样的儿童习作才是有价值的。从这样的写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的欢笑、嬉闹、撒娇,欣赏到他们的童心、童真、童趣,感受到儿童稚嫩而可贵的思考,聆听到童心欢快的跳动。只有引导每个学生用只属于他们自己独有的语言去写出真情实感,才能形成儿童说话、写话,生动活泼的局面。

下载作文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作文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作文教学设计

    作文教学设计 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素材 ——九年级(上)记叙文写作训练 学习目标: 1.学习范文,明确有价值素材的基本标准、范围及选材技巧; 2.仿照范文,围绕中心选择有价值的素材,展......

    作文教学设计(定稿)

    教学目标: 1、通过观赏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搜集资料,加大对花的了解的力度,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习惯。 3、围绕有关花的内容写一段话,把这段话写清楚,写具......

    作文教学设计

    《细节描写出神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能够掌握基本的人物细节描写技巧; 2.能够将人物细节描写运用到写作中去。 教学重难点 :能在作文中灵活使用细节描写以反应人物的精神......

    作文教学设计

    “把内容写具体”作文教学设计 广州市越秀区沙涌南小学沈杠云 设计理念: 学生作文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缺乏写作素材,觉得无事可写;二是叙述不够具体,往往把文章记成流水账。本堂......

    作文教学设计

    作文教学设计——妙用修辞 佛靠金装,人靠衣装。文章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思想的花朵,考场作文在追求立意新颖的同时,也必须追求语言的新鲜。如果能借助各种修辞手法来装点,那么文......

    作文教学设计

    作文教学设计——感悟生活中的点滴快乐 主备人李志文 设计理念 话题作文是中学生经常遇到的作文形式,它广阔的写作范围,自由的写作空间,更有利于学生感受生活、张扬个性、抒发......

    作文教学设计

    作文教学设计《哑剧表演对对碰》 学习目标: 1、仔细观察同学哑剧表演时的动作神态,说一小段通顺的话。 2、根据表演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写成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教学准......

    作文教学设计

    作文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说明 面对这些基础并不好的学生,如果只是简单地告诉他们这次作文的要求,读几篇范文,然后叫他们写作,这样效果肯定不好,因此在设计时必须抓住学生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