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财务会计》教案 第十三章 收入和利润

时间:2019-05-13 00:41: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级财务会计》教案 第十三章 收入和利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级财务会计》教案 第十三章 收入和利润》。

第一篇:《中级财务会计》教案 第十三章 收入和利润

第十三章 收入和利润

基本要求

1.掌握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2.掌握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3.掌握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4.掌握建造合同收入和成本的确认和计量

5.熟悉商业折扣,现金折扣,销售折让和销售退回的处理

第一节 收入

一、收入及其分类

1.含义: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特征:

(1)收入是企业日常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入;(2)收入必然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3)收入不包括所有者向企业投入资本导致的经济利益的流入。3.分类:

(1)按交易性质分类: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2)按经营业务中所占比重分类: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二、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一)销售商品收入只有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才能加以确认: 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注意是主要的风险和报酬。

一般来说,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买方通常表现为商品转移给购买方,与之相关的凭证也已经开出,这种情况下,称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了。如商品流通企业,已开出发票,商品已经交付,这就称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转移了。

◎注意特殊的情况:

(1)转移商品所有权凭证,但还没有交付实物,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已经随着凭证的开出而转移,企业只保留了次要风险和报酬。比如销售商品,发票、提货单已经开出,但实物还没交付,这也作为销售实现。

(2)有时,己交付实物但未转移商品所有权凭证,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未随之转移,如委托代销方式销售商品。这种情况下,不能称为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

(3)有时,销售商品,事物已经给购买方,凭证也给了购买方,但也不一定是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比如销售电梯,销售方负责安装调试,安装调试是合同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梯已经运到购买方,款项已经收到,购货方也已经开出了销售发票,但还未完成安装调试。这种情况下,暂时就不能确认收入,等安装调试完毕后,才能确认收入。

(4)销售的商品,在品种、规格、质量方面又不符合合同要求的,虽然商品已经交付,并已经开出发票账单,但购货方可能会要求一定补偿,补偿数额尚未达成一致。这种情况下,并不确认收入。

(5)企业销售商品,规定在一定期间内,购买方有退货权。但由于销售的是新产品,还不能确定退货数量。在退货期内,就先不确认收入,等退货期满后,没有退货的部分,确认为收入。

但假如销售的商品一直在销售,根据经验知道一般在退货期内,有5%的商品会退货。那就应该确认95%的收入。

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

如果保留的是与所有权相关的继续管理权,不能确认收入;如果管理权不是与所有权相关的,就可以确认收入。

比如,房地产开发商销售房屋后,还继续拥有物业管理权,则不影响收入的确认。但如果已经把房地产转移给购买方,但经协商,购买方出售此房地产时,房地产开发商需要分成。这种情况下,就不能确认收入。

再比如,销售商品中的售后回购,商品销售后,销售方还对商品实施控制,则不能确认收入。

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4.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即收款的可能性超过50%。如果经济利益可能或极小流入企业,则不能确认收入。比如,A企业销售商品给B企业,B企业现在财务状况非常恶化,但由于A和B是老的购销关系,所以A企业还是把商品给了B企业。有确凿证据表明,收回款项的可能性在50%以下,就不能确认收入,只需把库存商品转为发出商品。

5.相关的己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同时满足上述五条的,确认为销售收入实现。

(二)销售商品的一般会计处理:

1.企业应当按照从购货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 但有一点必须注意,这是今年教材新变化的内容:合同或协议价款的收取采用递延方式,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合同或协议价款的现值)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

比如价款100万分5年收取,每年收到20万,则把100万折成现值80万,把这80万确认为商品销售收入的金额。100万协议价和80万现值(公允价值)两者的差额20万,应当在合同或协议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冲减财务费用。

如果合同价款和公允价值相差不大,按重要性原则,就以合同价款确认收入。如果两者相差比较大,但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比较麻烦,而差额又不能忽略,可以适度简化:按平均方法进行摊销。

对于采用递延方式销售,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销售,应当按照协议价款,借记长期应收款(名义金额),按现值贷主营业务收入;两者差额记入未实现融资收益,以后按实际利率法摊销,冲减财务费用。这和前面所讲的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道理一样。

2.商业折扣、现金折扣、销售折让的处理

(1)商业折扣在处理时,是按照扣除折扣以后的价格来确认收入。是企业为促进商品销售而在商品标价上给予的价格扣除,因而不影响商品销售收入的计量。

(2)现金折扣

现金折扣是销售方为了提前收回款项,而鼓励购货方提前付款所规定的折扣条件。比如30付款需要付全额。为了鼓励购货方,规定10天之内付款,给予2%优惠;10-20天付款,给予1%优惠;10-20天付款,付全额。

现金折扣有两种处理办法:总价法和净价法。我国按总价法处理。(3)销售折让

销售折让,是指由于产品质量、规格、品种等方面原因,对方要求在售价上给予的减让。

销售折让应该在确认收入的情况下,冲减销售收入。如果税法允许,还可以冲减增值税(销项税额)。3.销货退回

和销售折让道理一样。

销售退回应分别以下几种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1)销售方还未确认收入的,不用冲减收入。但已记入发出商品的,把发出商品转回。(2)已经确认收入的,一般应在退货时冲减收入,冲减销项税额。要明确退的是什么时候的收入,冲减什么时候的收入。07年2月销售的商品,07年3月退货,则冲减3月的收入;

如果是06年12月销售的商品,07年5月退回,则冲减5月的收入,并转回成本; 如果是06年12月销售的商品,07年1月退回,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处理,要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5月退货: 借: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贷:应收账款

07年1月退回,由于06年报表尚未报出,所以要调整06年会计报表: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贷:应收账款

这个内容要注意和后面要讲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结合起来学习。4.销售商品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会计处理

如前所讲,企业已经发出商品,但还没有安装调试,就不能确认收入。发出的商品,从库存商品转到发出商品。等到满足收入确认条件时,再确认收入,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发出商品

要注意,会计上没有确认收入,但税法如果确认,需要计算销项税额。如果是08年1月退货,还没有超过财务报告日期。则: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主营业务收入 5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8500 贷:银行存款 57500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整财务费用 1000 借:库存商品 26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主营业务成本 26000 ◎小结:以上讲述正常情况下商品销售收入的会计处理。

(1)商品销售收入确认:满足5个标志,尤其是第1、第2和第4个标志要注意。(2)收入确认后如何计量:要特别注意递延方式收款(分期收款方式发出商品销售)下如何处理合同价款与公允价值差额的问题。

(3)商业折扣、现金折扣、销售折让理解一下,但要注意退货的内容,尤其是跨年度退货情况下如何处理,要分日后时期退货和非日后时期退货。

对于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不确认收入;确认收入的,按后面讲的会计差错更正进行处理。

(三)特殊销售商品业务

要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进行处理。1.代销商品

包括视同买断方式和收取手续费方式两种。(1)视同买断方式

如果合同中已经明确,风险已经转移给委托方,无论是否能够卖出、是否获利,均与委托方无关,那么,委托方在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

如果合同中规定,受托方卖多少钱与委托方无关,委托方只向受托方收取合同规定的货款;如果委托方没有将商品售出时可以将商品退回,或者委托方发生亏损时可以获得补偿。这种情况下,风险没有完全转移给对方;受托方将商品销售后,提供给委托方代销清单;委托方收到代销清单时,才能确认收入。

(2)收取手续费方式

委托方也是在收到代销清单时,才能确认收入;受托方不确认商品销售收入,只确认收取手续费的收入。

委托方发出商品时,从库存商品转到发出商品。

受托方收到商品时,作为受托代销商品,同时增加一项受托代销商品款(两种代销方式一样)。

受托方销售商品时,不确认收入: 借:银行存款

贷:应付账款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会计上不确认收入,但税法视同销售,计算销项税额。收到增值税专用发票时,确定进项税额。

受托方将商品销售后,提供给委托方代销清单;委托方收到代销清单,确认收入: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并且同时结转成本。

委托方确认收入的同时,要支付受托方手续费,作为销售费用: 借:销售费用

贷:应收账款

受托方收到手续费时,确认为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小结:

(1)两种形式的代销,发出商品时,都不确认收入

(2)受托方收到商品时,都作为受托代销商品,增加受托代销商品款。

(3)一般情况下,委托方都是在收到代销清单时,才能确认商品销售收入。但如果签订合同时,委托方把风险全部转移给了受托方,则发出商品时就确认收入。

(4)对于受托代销方,在视同买断方式下确认商品销售收入,而收取手续费方式下不确认商品销售收入,只是确认代销手续费的收入。

2.预收款销售商品

预收时形成企业的一项负债(预收账款),发出商品时才能确认销售收入。3.售后回购

一般来说,不确认收入。因为售后回购是在销售商品时,销售方同意日后再把商品购回。实质上这是融资行为。本质上不是销售商品,只是用商品作抵押,占用对方资金。但有确凿证据表明售后回购交易满足销售商品收入确认条件的,应该确认收入。

4.售后回租

售价与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分别不同情况进行会计处理:

比如,甲企业有一项固定资产,成本80万元,售价100万元,差额20万元。甲企业把此项固定资产出售给乙企业,乙企业作为固定资产。甲企业又把该项资产租回,入账价值为100万元。(1)如果是融资租赁,甲企业租回后计提折旧时,按100万元计提。如果不把设备卖出,每年折旧额应为80÷n。这样就多提折旧了。

因此,这种情况下,差额就应递延处理:每期期末按折旧的进度进行分摊。

(2)如果售后租回是经营租赁,两者的差额,应按支付租金的进度进行分摊,作为租金费用的调整。

5.房地产销售

房地产销售应该按照一般商品销售收入确认条件确认收入。如果事先签订了不可撤销合同,就要按建造合同的规定确认收入。

6.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商品销售

在前面讲确认收入标志时已经讲过:有退货条件,如果知道退货的比例,在确认收入时,实际是扣除退货的部分;如果不知道退货比例,在可以退货的期间内,不能确认收入,到退货期满,再按没有退的部分确认收入。

7.商品需要安装和检验的销售 8.订货销售

订货情况下,在企业发出商品时,确认收入。9.以旧换新销售

比如销售电冰箱,每台4000元,旧电冰箱每台折价200元。确认收入时还确认4000元,另外200元不准冲减收入,而是作为存货采购。

借:银行存款 3800 库存商品 2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4000 ◎本节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计量。1.要注意确认的几个标志:第1、第2、第4。2.计量要特别注意递延方式收款销售的问题。3.特殊销售要注意售后回购以及附退货条件的内容。

三、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一)提供劳务交易结果能够可靠估计

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应当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1.提供劳务的交易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条件:(1)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2)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3)交易的完工进度能够可靠地确定。

企业确定提供劳务交易的完成进度,有三种不同的方法:已完工作的测量;已经提供的劳务占应提供劳务总量的比例,这种方法主要以劳务量为标准确定劳务交易的完工程度。已经发生的成本占估计总成本的比例。

2.完工百分比法的具体应用

在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时,收入和相关成本应按以下公式计算:

本期确认的收入=提供劳务收入总额×完工进度-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提供劳务收入

本期确认的成本=提供劳务预计成本总额×完工进度-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提供劳务成本

(二)提供劳务交易结果不能可靠估计

在资产负债表日提供劳务交易结果不能够可靠计量的,即不能满足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时,企业不能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

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提供劳务交易结果不能够可靠估计的,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1.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能够得到补偿的

假如某企业在07年12月31日,已经发生10万元成本支出。估计到08年完工时,收入要超过10万元。那就以10万元确认收入,并按10万元结转劳务成本。

2.已经发生的10万元劳务成本预计不能得到补偿的,就不确认收入,已经发生的10万元劳务成本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借:主营业务成本

100000 贷:劳务成本

100000 3.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只能部分得到补偿的,能够得到补偿的部分确认收入,结转成本;不能得到补偿的部分,直接转到成本中,不确认收入。

(三)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混合业务

关键是看其能不能把商品销售和提供劳务区分开,并能够单独计量。如果能够区分且能够单独计量的,应当分别确认,将销售商品的部分确认为商品销售收入,满足商品销售收入确认标志,按商品销售收入计量的要求进行计量;劳务的部分,按劳务收入确认的标志,确认劳务收入并进行计量。

如果销售商品部分和提供劳务部分不能够区分,或虽能区分但不能够单独计量的,应当全部按照商品销售收入的要求进行确认计量。

(四)特殊劳务交易

1.安装费,在资产负债表日根据安装的完工进度确认收入。安装工作是商品销售附带条件的,安装费在确认商品销售实现时确认收入。

2.宣传媒介的收费,在相关的广告或商业行为开始出现于公众面前时确认收入。广告的制作费,按照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

3.为特定客户开发软件的收费,按照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

4.包括在商品售价内可区分的服务费,在提供服务的期间内分期确认收入。◎本节小结:

确认劳务收入时,一定要区分资产负债表日能不能可靠估计;能可靠估计的要重点注意完工百分比法,而完工百分比法中重点学习的是完工进度如何确定的问题。

四、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主要了解利息收入和使用费收入。

(一)利息收入

主要针对金融企业,放贷款项所获得的利息收入。

这实际上是前面讲金融资产时已经涉及的内容,即贷款。金融企业放贷款项,其利息收入按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应收利息按贷款数额乘以名义利率。

(二)使用费收入

使用费收入应当按照有关合同或协议约定的收费时间和方法计算确定。

如果使用费是一次收取,且不提供后续服务的,应当在收到使用费时一次性确认收入;但如果有后续支出的,应当分期确认收入

如果是分次收取使用费的,要分次确认收入。

五、建造合同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一)建造合同的类型

建造合同分为两类:固定造价合同、成本加成合同。

(二)建造合同收入和成本的内容 1.建造合同收入

合同收入包括合同规定的初始收入以及因合同变更、索赔、奖励等形成的收入两部分。要注意:因合同变更、索赔、奖励等形成的收入不构成合同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已在合同中商定的合同总金额(即初始收入)。

2.建造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和第二节所讲劳务收入的确认和计量有共同之处。3.建造合同成本

建造合同成本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直接费用,是指为完成合同所发生的、可以直接计入合同成本核算对象的各项费用支出。直接费用包括四项费用:人工费用、材料费用、机械使用费和其他直接费用。

间接费用是企业下属的施工单位或生产单位为组织生产和管理施工生产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包括临时设施摊销费用和施工、生产单位管理人员薪酬费用等。

直接费用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合同成本;间接费用按一定的方法、一定的比例分摊计入合同成本。

4.在处理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确认、计量时,一定要与前面的劳务收入结合在一起。资产负债表日,能够可靠估计的,按完工百分比法。关键是确定完工进度,三种方法:专家测量、按总成本比例、按工作量比例等。

5.建造合同收入确认的总思路:

(1)按完工百分比法、测量法等确定合同完工进度;

(2)总收入乘以进度确定当期收入(前期确认有收入的,减前期已经确认的收入);(3)合同总收入减合同总成本得出总毛利,总毛利乘以进度计算出当期毛利;(4).当期收入-当期毛利=当期费用 6.建造合同的核算

(1)建造企业的特殊账户:

“工程施工”:有两个二级科目:成本和毛利 “工程结算”(2)账务处理: ①发生合同成本: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

贷: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银行存款、累计折旧等 ②登记已经结算价款: 借:应收账款

贷:工程结算 ③确认合同收入: 借:工程施工—毛利(当期毛利)

主营业务成本(当期费用)贷:主营业务收入(当期收入)④工程完工,工程施工和工程结算对冲: 借:工程结算

贷:工程施工—成本

—毛利

这样,工程施工—成本、工程施工—毛利和工程结算账户结平。本节总结:

1.本章重点掌握商品销售收入:确认标志,递延方式销售商品的问题; 2.特殊销售中的售后回购问题;

3.特殊销售中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商品销售问题

4.劳务收入注意在资产负债表日能够可靠估计完工结果情况下,采用完工百分比法。其中要注意完工进度的确定。

第二节 利润

一、利润及其构成

1.含义: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2.构成:

(1)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投资净损益;

(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3)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3.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1)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取得的与日常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罚没利得、政府补助利得、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捐赠利得、盘盈利得等。

(2)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日常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盘盈损失等。

二、利润的结转与分配

(一)利润分配的一般程序

企业当期实现的净利润,加上年初未分配利润(或减去年初未弥补亏损)和其他转入后的余额,为可供分配的利润。可供分配的利润,按下列顺序分配:

1.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按照净利润的10%提取的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累计金额超过企业注册资本的50%以上时,可以不再提取。

2.提取法定公益金,是指企业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按照净利润的5—10%提取的公益金,主要用于职工集体福利设施的购建。

可供分配的利润减去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后,为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按下列顺序分配:

1.应付优先股股利,是指企业按照利润分配方案分配给优先股股东的现金股利。

2.提取任意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规定提取的任意盈余公积。

3.应付普通股股利,是指企业按照利润分配方案分配给普通股股东的现金股利,也包括非股份有限公司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

4.转作资本(或股本)的普通股股利,是指企业按照利润分配方案以分派股票股利的形式转作资本(或股本)的普通股股利,也包括非股份有限公司以利润转增的资本。

(二)利润分配的会计处理 1.提取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提取法定公益金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法定公益金

——任意盈余公积

2.分配现金股利

借:利润分配——应付普通股股利 贷:应付股利

3.分配股票股利

借:利润分配——转作股本的普通股股利 贷:股本

4.结转“利润分配”其他明细科目余额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提取法定公益金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应付普通股股利 ——转作股本的普通股股利

第三节 所得税

基本要求

1.掌握资产计税基础的确定 2.掌握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

3.掌握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确定 4.掌握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 5.掌握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所得税基本思路:

一、所得税会计概述

(一)什么是所得税会计?

与过去的区别:过去是应付税款法下的所得税会计,企业应交所得税按税法计算,应交多少,所得说费用计为多少。理论基础有问题。新准则废弃掉这种方法。过去是因为方法简单,所以原来一直在用。随着会计准则的变化,观念的变化,现在主要是考虑提供的信息是否满足报表使用者的需要,使用债务法。但不同于过去使用债务法、递延法。现在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而过去是利润表债务法。

现在所得税会计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即:所得税费用是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账面价值、负债账面价值与其对应的计税基础进行比较形成暂时性差异,这个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影响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它对利润表的所得税费用的影响额或确认所得税费用。

(二)所得税会计核算的一般程序:

1.按照相关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资产负债表中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的其他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

2.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于资产和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方法,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确定资产负债表中有关资产、负债项目的计税基础。(特别需要注意)

3.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形成的暂时性差异,按其不同种类,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应该纳税而未纳税,形成企业的一项负债,称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可抵扣企业的所得税费用,形成企业的一项资产,称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4.有了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又知道当期的所得税的数额(税法规定的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用的所得税税率相乘计算出的结果),然后用当期的所得税的数额与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加减计算就得出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总结:确定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 →确定资产和负债计税基础→确定两者之间的暂时性差异→确定所得税费用。

核心问题:计税基础

二、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

所得税会计核算的关键在于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的确定,与税收法规的规定密切关联。企业在取得资产、负债时,应当确定其计税基础。

(一)资产的计税基础(特别关键)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是从未来经济利益中扣除的,在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时。

假如,企业有一项固定资产,要在未来10年内进行使用,在这10年内要收回账面价值,而在这10年内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把这一部分从应税经济利益中扣除,即:按税法规定这一部分可以不纳税,这一部分金额即为资产的计税基础。特别注意:资产的计税基础为某一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而不是从本期考虑。例如:企业的存货,买的时候是100万元,现在跌价,计提了20万的存货跌价准备,现在存货的账面价值为80万,但存货在未来收回过程中可以从应税经济利益中扣除,以后有多少不纳税?那么存货卖了的话,应该按100万扣除,即这100万的部分不用纳税。因此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得从经济利益中把这100万扣除,这100万即为资产的计税基础。资产的计税基础为100万,其账面价值为80万,两者之间的差额即引出了后边要讲的内容,这是一种暂时性差异。

实际上,在讲资产计税基础时会涉及到很多项资产,如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等,每一项资产都要进行确定。在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税法确定可以从应税经济利益中扣除的部分,这一部分金额即为资产的计税基础。简单地说,就是按税法计算资产的计价金额为多少,这就是资产的计税基础。书中用大量篇幅介绍各种资产的计税基础,这里先不展开讲了,我们先讲大家脑子里已有的一些熟悉的东西。

例如:企业买了一台固定资产,买时价值15万,即入账价值为15万。这台固定资产在未来使用过程中,假如可以使用5年。在这5年,企业收回固定资产账面价值15万。而在这5年中,每年都要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按税法规定,可以从应税经济利益中扣除这15万元的部分。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都为15万元,无差额。但会计中按加速折旧中的年数总和法5年计提折旧,税法规定按平均年限法5年计提折旧。

那么,第一年末资产账面价值是多少? 计算:固定资产计提折旧:15*5/15=5(万元)账面价值:15-5=10(万元)

税法规定在以后收回过程中多少还可以从应税经济利益中扣除? 计算:每年计提折旧:15/5=3(万元)第一年计提折旧3万元

第一年计税基础:15-3=12(万元)这12万元在未来收回账面价值中从经济利益中扣除。

税法未来扣除12万元,但资产账面计值为10万元,产生差额。

需要明确: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按税法规定可以从经济利益中扣除的部分,即为资产的计税基础。

(二)负债的计税基础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特别注意:或有事项确认预计负债。

因为,一般来说,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负债的计税基础一样。

如:企业向银行借了一笔钱,则企业短期借款账面价值为30万,那么以后企业的这项负债的计税基础也应该是30万。因为,企业现在借了30万,形成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允许抵扣的金额,现在借了,现在就应该反映,但以后就不能进行抵扣了。则这项负债的计税基础为30-0=30万。

负债的计税基础与负债的账面价值一般来说是相吻合的。只有预计负债的问题比较特殊。

如:企业销售商品,可能以后要提供三包费用,按权责发生制原则,销售时确认销售费用,借:销售费用 贷:预计负债 那么,如果负债的数额确定了,假如三包费用为10万元,确定了一项预计负债,也就确认一项销售费用,在本期计算利润时10万元的销售费用已经从销售收入中扣减,已经进行抵扣,这一部分已经不纳税了,以后就不能在抵扣了。

计提销售商品保修费用时确认为预计负债,同时确认为费用,费用增加,则企业利润减少,但税法规定本期要纳税,那么企业本期纳税,以后就可以不纳,就形成以后可抵扣金额。那么,现在负债的计税基础=负债账面价值(销售费用10万)-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10万)=0 负债的账面价值为10万

两者的差额为10万,即:暂时性差异 换角度理解:

会计上,在销售时计算三包费用时应该确认预计负债10万元 税法上,负债的金额为0,即计税基础为0 两者的差额即:暂时性差异

三、暂时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一)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例:A企业向B企业投资,占B企业有表决权资本的20%,对B有重大影响,A对B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假如B有净利润10万元,A确认长期股权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 20000 贷:投资收益 20000 假如:受资企业B的税率为0 投资企业A的税率为33% 则,股利分配给A时,A要补交33%的税金

在未来收回这一笔资金时将产生的应税金额为20000*33% 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通常表现为: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资产计税基础 另外一种(较少见):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负债的计税基础(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如前例中,存货的账面价值为80万元(账面余额100万-减值准备20万)但资产的计税基础仍为100万元

现在形成的暂时性差异,以后会导致可抵扣的金额。

本期计提20万跌价准备,计入资产减值损失,则会计利润会减少。而税法规定现在要正常纳税。

企业现在纳税,以后在收回资产过程中或偿还债务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就可以抵扣20万。

这种暂时性差异称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四、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

现在纳税以后可抵扣→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递延所得税资产 现在未纳以后要纳税→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递延所得税负债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一般分两类 1.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如:资产的账面价值为80万,资产得计税基础为100万 2.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如:销售产品的保修费用问题

销售时计入了销售费用和预计负债,负债的账面价值为10万,而负债的计税基础为0,这就形成了差异。即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五、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所得税费用的计算:

当期所得税(税法规定)=应纳税所得额*使用税率 所得税费用(会计上)=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账务处理: 借: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递延所得税负债(减少)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

◎总结思路:

第二篇:中级财务会计总结-利润

一、利润构成

(一)营业利润

=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投资净收益(二)利润总额

=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三)净利润

=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二、利得、损失——计入当期损益的部分

(一)资产减值损失(二)营业外收入

1、债务重组利得

借:某债务

应交税费若视同销售,则存在销项税

营业外收入源自债权人的让步

主营业务收入源自处置存货账面versus公允价值的差额(视同销售)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源自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账面versus公允价值的差额

投资收益长期股权投资用于抵债时账面versus公允的差额 贷:用于抵债的资产

2、非货币型资产交换

收入(主营、其他、营业外)源自我方用来交换的资产(账面+税费)versus公允价值的差额

3、政府补助——税收返还、财政贴息

1)与资产相关—政府希望你做买固定资产,每期计收入与固定资产折旧配比

不能直接确认为当期损益 A.取得补助 借:银行存款

贷:营业外收入补偿以前成本费用 递延收益 用于购建设备,之后于设备折旧费用配比 B.各月结转递延收益

借:递延收益与资产使用年限有关 贷:营业外收入 C.补助退回 借:营业外收入 贷:银行存款

D.相关资产提前处理

借:递延收益剩余未结转全额 贷:营业外收入

2)与收益相关——政府希望你干某件事,每期收入与这件事的费用成本配比

A.取得补助

借:银行存款 贷:营业外收入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损失 递延收益用于补偿企业以后的相关费用损失

(三)营业外支出

1、债务重组损失

1)借:获得资产

应交税费

坏账准备已计提

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源于己方对债务人的让步

贷:应收账款

2、非货币型资产交换损失

1)支出(主营、其他、营业外)源于己方用来交换的资产账面versus公允价值的差额 2)借:无形资产

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处置的损失 贷:固定资产清理 银行存款差价

三、所得税

(一)资产负债表法

1、确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

2、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3、暂时性差异=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4、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末余额

5、根据递延所得税资产、费用增减变动确定递延所得税费用

6、确定本期的应交所得税

7、所得税费用计算公式=本期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二)永久性差异

1、会计与税法认定不同,导致在本期产生差异,对以后不影响

2、Eg.(三)暂时性差异

1、会计与税法认定不同,导致在以后各期产生差异

(四)资产计税

1、资产计税基础

1)资产到最终处置过程中(形成的费用)税法允许的抵扣量 2)税法资产=成本—以前已经在税前列支的金额(折旧、摊销)3)无形资产计税

A.寿命不确定

a)账面价值=资产成本—减值(不摊销)

b)计税基础=成本—已在税前列支的摊销金额(税法所认可的)B.内部研发 a)账面价值=成本

b)计税基础=成本*150% c)暂时性差异=差额

解释1 ——这个不大好但是,此项不列示,因为以后,比如每年会计摊销100万

然而,应纳税所得额=收入—100万*150%

此处已经形成了50%的差异,也就不用再弄递延了 解释2

暂时性差异:最终处理是一致的,只是时间上不同

此处实质更符合永久性差异,但因为计税基础的概念,还是被定义为暂时性;之后摊销也一样,会计上根本不知道这加计的事; 然而,因此补充了一个定义:初始确认不影响利润及应纳税所得额,不确认递延 解释3

如果确认,则变相增加了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不符合历史成本原则

2、账面价值

1)会计资产=资产账面余额—折旧—减值

3、差异事项

1)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不同

2)自行研发无形资产(税法150%抵扣)3)无形资产摊销

4)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同下)5)资产减值损失(税法不认可持有型资产利得及损失)6)长期股权权益法

4、详细解析

1)资产计税价值:资产会在未来形成的可以在税法利润抵扣的费用额 2)资产账面价值:资产会在未来形成的可以在会计利润抵扣的费用额 3)计税基础versus账面价值

A.计税价值〉账面价值

未来在税法利润中可以抵扣的费用多

会计核算层面上,所得税费用[会计认为的应交所得税]以后可以少交些(以后多扣,利润自然就少了)

尽管在税法层面上,税务机关没认为你以后可以少交

(五)负债计税

1、负债计税依据

1)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于税前扣除的金额

=未来企业清偿负债流出经济利益时不允许在税前扣除的金额

2、当期税法已允许在税前列支(抵扣),未来支付时不能再列支

1)无暂时性差异,也无需在应纳税所得额上调整 2)Eg.合理薪酬 3)

3、当期不能税前列支(抵扣),以后也不能列支

1)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永久性差异

2)无暂时性差异,直接在应纳税所得额调整

3)Eg.为关联方贷款提供担保,预计损失形成的预计负债

4、当期不能税前列支(抵扣),以后支付时可以列支抵扣

1)存在暂时性差异

2)此项列支在账面价值(会计)中,但本期不列于计税基础(税法)中,要等到下期才会列到计税基础(税法)中

3)本期已在会计利润抵扣,但税法不认可;税法只认可你未来实际发生时抵扣

4)Eg.预计保修费用形成的预计负债 5)需在应纳税所得额上调整

5、详细解析

1)首先,此处的负债一定是已经与会计上的费用一起形成了,那么会计利润已经认定可以抵扣了

2)问题在于税法是否认同——这个负债额未来不能扣除

3)账面价值versus计税基础

负债计税基础:未来经济利益流出时,不可以在税法利润中扣除的费用额 负债账面价值:未来经济利益才会流出,因为本期已允许抵扣,所以未来不能在会计利润中抵扣的费用额

A.计税基础>账面价值

未来在税法利润中不能抵扣的费用多(即能抵扣的少)

会计核算层面上,所得税费用[会计认为的应交所得税]以后可以少交 B.计税基础<账面价值

未来在税法利润中不能抵扣的费用少(即能抵扣的多)

会计核算层面上,所得税费用[会计认为的应交所得税]今年多交了,以后可以少交

(六)特殊可抵扣项目——暂时性差异

1、不产生会计资产流入(即无会计事项发生)

2、Eg.(可抵扣)亏损、税收优惠

3、实质:资产账面价值=0 资产计税价值=X(七)不确认递延的特殊项目

1、合并商誉的初始确认

1)商誉账面价值=X 计税基础=0

→暂时性差异→但不确认相关递延负债

不然,商誉和递延价值不断循环,会形成商誉增值

2、某些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非合并)。不影响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

3、权益法的长期股权投资 ??

(八)递延所得税资产计量

1、税率变化

1)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确认递延同时,仍调整所有者权益(其他综合收益?)???

2)其他确认(调整)为所得税费用

2、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

1)经营太差,未来连税都不用交了,还扣啥

(九)所得税费用计量

1、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递延不调整所得税费用,而是调整所有者权益

2、调整商誉??

??

四、每股收益

(一)基本每股收益

1、只考虑当期实际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份

2、公式=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3、剔除报告期内股份数量的变动影响→普通股以时间进行加权平均

4、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当期新发行普通股股数*已发行时间/报告期时间—当期回购普通股股数*已回购时间/报告期时间

(二)稀释每股收益

1、为了体现公司可能存在的最小每股收益

2、基本假设:以前发行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视为期初转换、当期发行的视为发行日转换

3、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

1)分子=净资产—当期转换所节省的利息费用的税后影响 2)分母=转换后新的加权平均数

4、发行认股权证、股份期权

1)前提:行权价格<市场价格

五、利润分配

(一)利润分配账务处理

1、终了,结转净利润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或相反分录

2、提取盈余公积等利润分配——略

3、利润分配其他明细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第三篇:财务会计教案:第十一章收入、费用及利润!

第八章 流动负债 第一节 流动负债概述

教学内容:

1、流动负债的概念和内容。

2、流动负债的特点。

3、流动负债的初始计量。教学目标:

1、明确流动负债包括的基本内容和有关的基本概念。

2、了解流动负债特点和初始计量。教学重点:

1、流动负债的概念。

2、流动负债的特点。教学难点:

无 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理论联系实际,间以课堂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课时安排:

2课时。

讲稿: 第一节 流动负债概述

一、流动负债的概念和内容:

(一)负债的概念

根据《企业财务会计准则》,负债的定义为:“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定义包括三层含义:第一,负债产生的原因:过去的交易、事项;第二,负债的表现形式:现时应承担的义务;第三,负债解除的结果:未来的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负债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负债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是指已经完成的经济业务,负债只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相关,而与尚未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无关。

2、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它意味着负债是企业必须履行的经济责任。

3、负债的清偿会导致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负债的清偿就是企业履行其经济责任,一般是以向债权人支付资产或提供劳务方式,解除企业对债权人的经济责任。不论是哪种方式都表明负债的偿还是以牺牲企业的经济利益为代价。

负债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通常以1年为限,但不是必须。负债还可按其偿还方式的不同分为货币性负债和非货币性负债。

(二)流动负债的概念和内容

流动负债是指将在1年(含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帐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应交税费、应付股利、应付职工薪酬、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以及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或有负债包括:已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形成的或有负债、产品质量保证形成的或有负债、未决讼诉和未决仲裁形成的或有负债、为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形成的或有负债。

二、流动负债的特点

(一)偿还期短。这是与长期负债最主要的区别。

(二)未来主要以流动资产、提供劳务或举借新流动负债偿还。

三、流动负债的初始计量

各项流动负债应当按实际发生数额记账,其余额应当在会计报表中分项列示。在确定入账金额时,有三种不同的情况:一是按合同、协议上规定的金额入账,例如应付账款;二是期末按经营情况确定的金额入账,例如应交税费;三是需运用职业判断估计的金额入账,例如预计负债。教学后记:

概念讲解比较枯燥,结合实例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第二节

短期借款和应付款项

教学内容:

1、短期借款。

2、应付账款。

3、预收账款。

4、应付票据。

5、其他应付款。教学目标:

1、明确短期借款和应付款项包括的基本内容和有关的基本概念。

2、了解短期借款和应付款项在管理与核算过程中应遵循的各项规定。

3、掌握短期借款和应付款项的核算方法。教学重点及难点:

1、短期借款和应付款项的核算。

2、短期借款和应付款项贴现。

3、典型分录的分析。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理论联系实际,间以课堂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课时安排: 2课时。

讲稿: 第二节

短期借款和应付款项

一、短期借款

(一)短期借款的内容

短期借款,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偿还期限在1年以内的各种借款。短期借款的核算包括本金和利息。

(二)短期借款的核算

本金通过“短期借款”科目核算,利息通过“财务费用”科目核算。资产负债表日,尚未支付的利息,应按确定的短期借款利息数额,借记“财务费用”,贷记“应付利息”。

1、取得借款 典型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贷:短期借款 【例8-1】讲解

2、计付利息(1)按月付息 典型分录: 借:财务费用

贷:银行存款(2)按季付息 典型分录: 借:财务费用

贷:应付利息 借:应付利息

财务费用

贷:银行存款(3)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预提利息同按季付息方式。

3、偿还借款 典型分录: 借:短期借款

贷:财务费用

银行存款

二、应付账款

(一)应付账款概述

企业在购买材料、商品或接受劳务时,由于未及时付款而产生的负债。

应付账款的入账金额按发票价格确定。但是如果购货条件包括在规定的期限内付款可以享受一定的现金折扣,会计上入账金额的确定有两种方法,即总价法和净价法。我国采用总价法。

(二)应付账款的核算

应付账款应设置“应付账款”账户核算。“应付账款”是用来核算应付账款的发生、偿还以及期末尚未偿还金额,同时需按债权人的不同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典型分录1:

借:在途物资(或材料采购)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 典型分录2: 借:管理费用

贷:应付账款

三、预付账款

(一)预收账款概述

预收账款是指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收的款项。

(二)预收账款的核算

设置“预收账款”账户核算。收到预收的款项时记该账户的贷方;提供商品或劳务,实现销售或退回多收的款项时记借方;期末贷方余额表明企业预收的款项;期末借方余额表明企业应补收的款项。

典型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贷:预收账款 借:预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银行存款 借:银行存款

贷:预收账款

四、应付票据

(一)应付票据概述

应付票据是指企业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

(二)应付票据核算

应付票据按面值入账。应设置“应付票据”账户核算。“应付票据”是用来核算应付票据的签发、到期偿还以及期末尚未到期金额,同时需按债权人的不同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除此之外,还需设置“应付票据登记簿”详细记录应付票据的内容。

1、开出、承兑商业汇票 典型分录1:

借:在途物资(或材料采购)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票据 典型分录2: 借:管理费用

贷:应付账款

2、商业汇票到期付款 典型分录: 借:应付票据

贷:银行存款

3、商业汇票到期无力支付 典型分录1: 借:应付票据

贷:短期借款 典型分录2: 借:应付票据

贷:应付账款 教学后记:

短期借款和应付款项的核算和贴现核算还要通过实训加强之。布置作业:

1、思考应收款项核算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

2、复习本节内容,并预习下节课内容。

第三节 应付职工薪酬

(一)教学内容:

1、职工薪酬的组成内容。

2、职工薪酬确认和计量。教学目标:

1、理解相关概念。

2、确认和计量。教学重点和难点:

确认和计量。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理论联系实际,间以课堂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课时安排:2课时。

讲稿:

第三节 应付职工薪酬

(一)一、职工薪酬的组成内容

应付职工薪酬是指企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应付职工薪酬是企业暂时被供货单位占用的资金。企业预付货款后,有权要求对方按照购货合同规定发货。应付职工薪酬必须以购销双方签订的购货合同为条件,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核算。

二、职工薪酬确认和计量

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包括预付款项和收回货物两个方面。

(一)预付款项的会计处理。根据购货合同的规定向供应单位预付款项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二)收回货物的会计处理。企业收到所购货物时,根据有关发票账单金额,借记“原材料”、“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等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当预付货款小于采购货物所需支付的款项时,应将不足部分补付,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当预付货款大于采购货物所

需支付的款项时,对收回的多余款项应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企业的应付职工薪酬,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应付职工薪酬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将原计入应付职工薪酬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企业应按预计不能收到所购货物的应付职工薪酬账面余额,借记“其他应收款——应付职工薪酬转入”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除转入“其他应收款”科目的应付职工薪酬外,其他应付职工薪酬不得计提坏账准备。教学后记:

由于受学生所学知识和“财务会计”课程理论性的限制,财务会计的一些实践性内容无法让学生深透的理解。授课中应力求简明易懂、深入浅出。

第三节 应付职工薪酬

(二)教学内容:

3、工资的核算。

4、职工福利费的核算。

5、非货币福利的核算。

教学目标:

1、理解相关科目和概念。

2、科目核算。教学重点和难点:

核算。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理论联系实际,间以课堂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课时安排:2课时。

讲稿:

第三节 应付职工薪酬

(二)三、工资的核算

应付职工薪酬是指企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应付职工薪酬是企业暂时被供货单位占用的资金。企业预付货款后,有权要求对方按照购货合同规定发货。应付职工薪酬必须以购销双方签订的购货合同为条件,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核算。

四、职工福利费的核算

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包括预付款项和收回货物两个方面。

(一)预付款项的会计处理。根据购货合同的规定向供应单位预付款项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二)收回货物的会计处理。企业收到所购货物时,根据有关发票账单金额,借记“原材料”、“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等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当预付货款小于采购货物所需支付的款项时,应将不足部分补付,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当预付货款大于采购货物所

需支付的款项时,对收回的多余款项应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企业的应付职工薪酬,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应付职工薪酬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将原计入应付职工薪酬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企业应按预计不能收到所购货物的应付职工薪酬账面余额,借记“其他应收款——应付职工薪酬转入”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除转入“其他应收款”科目的应付职工薪酬外,其他应付职工薪酬不得计提坏账准备。

五、非货币福利的核算

企业的应付职工薪酬,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应付职工薪酬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将原计入应付职工薪酬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企业应按预计不能收到所购货物的应付职工薪酬账面余额,借记“其他应收款——应付职工薪酬转入”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除转入“其他应收款”科目的应付职工薪酬外,其他应付职工薪酬不得计提坏账准备。

教学后记:

由于受学生所学知识和“财务会计”课程理论性的限制,财务会计的一些实践性内容无法让学生深透的理解。授课中应力求简明易懂、深入浅出。

第三节 应付职工薪酬

(三)教学内容:

6、社会保险费的核算。

7、住房公积金的核算。

8、工会经费的核算。教学目标:

1、理解相关科目和概念。

2、科目核算。教学重点和难点:

核算。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理论联系实际,间以课堂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课时安排:2课时。

讲稿:

第三节 应付职工薪酬

(三)六、应付职工薪酬概述

应付职工薪酬是指企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应付职工薪酬是企业暂时被供货单位占用的资金。企业预付货款后,有权要求对方按照购货合同规定发货。应付职工薪酬必须以购销双方签订的购货合同为条件,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核算。

七、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

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包括预付款项和收回货物两个方面。

(一)预付款项的会计处理。根据购货合同的规定向供应单位预付款项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二)收回货物的会计处理。企业收到所购货物时,根据有关发票账单金额,借记“原材料”、“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等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当预付货款小于采购货物所需支付的款项时,应将不足部分补付,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当预付货款大于采购货物所

需支付的款项时,对收回的多余款项应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企业的应付职工薪酬,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应付职工薪酬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将原计入应付职工薪酬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企业应按预计不能收到所购货物的应付职工薪酬账面余额,借记“其他应收款——应付 8 职工薪酬转入”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除转入“其他应收款”科目的应付职工薪酬外,其他应付职工薪酬不得计提坏账准备。

八、工会经费的核算

企业的应付职工薪酬,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应付职工薪酬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将原计入应付职工薪酬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企业应按预计不能收到所购货物的应付职工薪酬账面余额,借记“其他应收款——应付职工薪酬转入”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除转入“其他应收款”科目的应付职工薪酬外,其他应付职工薪酬不得计提坏账准备。教学后记:

由于受学生所学知识和“财务会计”课程理论性的限制,财务会计的一些实践性内容无法让学生深透的理解。授课中应力求简明易懂、深入浅出。

第三节 应交税费

(一)教学内容:

1、应交税费的内容及核算账户。

2、应交增值税。教学目标:

1、理解相关概念。

2、确认和计量。教学重点和难点:

确认和计量。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理论联系实际,间以课堂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课时安排:2课时。

讲稿:

第三节 应交税费

(一)一、应交税费的内容及核算账户。

应交税费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根据税法的规定应向税务局缴纳的税金。

应交税费应设置“应交税费”账户核算。“应交税费”是用来核算应交税费的应交、实交以及期末未交的金额,同时需按税种的不同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只有印花税不通过“应交税费”账户核算。

二、应交增值税

增值税是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业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取得的货物或应税劳务销售额,以及进口货物金额计算税款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应纳增值税的计算采用税款抵扣制,即根据本期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销售额,按规定的税率计算应纳税款(销项税额),扣除本期购入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已纳增值税款(进项税 9 额),余额即为纳税人实际应缴纳的增值税款。增值税的纳税人按其经营规模及会计核算是否健全划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一)一般纳税人

1、应纳增值税的计算

应纳增值税=本期销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 本期销项税额的确定:

本期销项税额=本期销售额×增值税税率

本期销售额为不含增值税的销售额,在增值税发票上销售额和增值税以价和税分别反映。如果销售额为含税销售额,在计算本期销项税额时,必须将含税销售额换算成不含税销售额。

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本期进项税额的确定:

①增值税专用发票:购入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时,需取得销货单位或提供应税劳务单位开具的增值税发票,按发票上已注明的增值税额作为进项税额。

②完税凭证:企业进口应税货物时,需取得海关的完税凭证,按完税凭证上注明的增值税额作为进项税额。

③收购凭证:购入免税农产品或收购废旧物资时,按收购凭证上注明的收购金额和10%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

④运费单据:外购货物所支付的运杂费,按运费单据所列运费金额和7%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

2、账户设置

在“应交税费”账户下设置“应交增值税”和“未交增值税”两个明细账户。“应交增值税”明细账户的格式和内容:其格式采用多栏式,在借方按“进项税额”、“已交税金”、“转出未交增值税”等分设专栏,在贷方按“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转出多交增值税”等分设专栏。

“进项税额”记录企业购入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已支付的增值税额。退回所购货物,用红字冲销已入账的进项税额。

“已交税金”记录企业已经向税务局交纳的增值税,退回多交的增值税用红字冲销。“转出未交增值税”记录企业月末转出的应交未交的增值税。

“销项税额”记录企业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应支付的增值税额。退回已销货物,用红字冲销已入账的销项税额。

“进项税额转出”记录企业的购进货物、在产品、产成品等发生非正常损失以及其他原因而不应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按规定转出的进项税额。

“转出多交增值税”记录企业月末转出的多交增值税。

“未交增值税”明细账户用来登记月末从“应交增值税”明细账中转入的本月未交或多交的增值税。

3、账务处理 ③不予以抵扣项目

纳税企业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已支付的增值税并不是全部都可以抵扣。下列情况按税法规定则不允许抵扣:购进固定资产;用于非应税项目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用于免税项目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用于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库存商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④上缴增值税

【例】华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8月末计算本月欠交增值税为5000元。9月上旬缴纳上月欠交税款5000元。

8月末: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5000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5000 9月缴纳上月欠交税款时: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5000 贷:银行存款

5000

(二)小规模纳税人

1、小规模纳税人的条件

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以及以从事货物生产或提供应税劳务为主,并兼营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下的;从事货物批发或零售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180万元以下的;以及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但会计核算不健全或者不能提供准确税务资料的;或虽符合一般纳税人条件但不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的均应视同小规模纳税人。

2、应纳增值税额的计算

应纳增值税=不含税销售额×征收率3% 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3%)进项税额不得抵扣。

3、账户设置及账务处理

在“应交税费”账户下仍需设置“应交增值税”明细账,但格式采用三栏式。【例】华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假设为小规模纳税人,从一般纳税人企业购进材料,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为10000,增值税额为170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货款用银行存款支付。

借:原材料

11700 11 贷:银行存款

11700 【例】华联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假设为小规模纳税人,销售产品一批,货款为10600元尚未收到。

首先,计算不含税销售额:10600÷(1+3%)=10000 其次,计算应纳增值税额:10000×3%=300 借:银行存款

103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300 教学后记:

由于受学生所学知识和“财务会计”课程理论性的限制,财务会计的一些实践性内容无法让学生深透的理解。授课中应力求简明易懂、深入浅出。

第三节 应交税费

(二)教学内容:

3、应交消费税。

4、应交营业税。

5、城市维护建设税。教学目标:

1、理解相关科目和概念。

2、科目核算。教学重点和难点:

核算。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理论联系实际,间以课堂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课时安排:2课时。

讲稿:

第三节 应交税费

(二)三、应交消费税

(一)概述

1、概念

消费税是对在我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2、纳税人

在我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

3、计算方法

消费税的计算采取从价定率、从量定额和复合计税法三种方法。

12(1)实行从价定率征收的应税消费品: 应纳税额=销售额×适用税率 销售额为不含增值税的销售额。

不同的应税消费品适用不同的税率(3%至45%)。(2)实行从价定率征收的应税消费品: 应纳税额=单位税额×销售量

不同的应税消费品其税法规定的单位税额不同。(3)实行复合计税法的应税消费品:

应纳税额=销售额×适用税率+单位税额×销售量

(二)核算

1、账户设置及账务处理:

在“应交税费”账户下设置“应交消费税”明细账户,用来核算消费税的应交、已交和期末未交数。具体账务处理如下:

(1)销售应税消费品:销售应税消费品时,按应交消费税额借记“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账户,货记“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账户。

2、三类典型实例

四、应交营业税

营业税是对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或个人,就其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应税劳务是指交通运输、建筑、金融保险、邮电通信、文化体育、娱乐、服务等劳务。

营业税按营业额和规定的税率计算应纳税额。应纳营业税=营业额×营业税税率

营业额指企业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向对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价外费用包括向对方收取的手续费、代收款项、代垫款项、集资费及其他各种性质的价外费用。营业税税率按税法规定来确定。

五、城市维护建设税

城市维护建设税是国家为了加强城市的维护建设税,扩大和稳定城市维护建设资金的来源而开征的一种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的计税依据是企业实际交纳的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的税额,规定税率因纳税人所在地区不同而异,市区为7%,县城和镇为5%,其他地点为1%.其计算公式为:

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实际交纳的增值税+实际交纳的消费税+实际交纳的营业税)×适用税率

企业按规定计算应交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借记“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等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科目。

例:甲公司九月份实际交纳增值税220000元,交纳消费税89000元,交纳营业税342000元(其中,其他业务的营业税3000元)。城市维护建设税适用税率为7%,则:

属主营业务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220000+89000+339000)×7%=45360(元)

属其他业务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3000×7%=210(元)

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45360

其他业务支出

210

贷:应交税金——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45570

企业以银行存款实际交纳城市维护建设税时,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如上例,实际交纳时:

借:应交税金——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45570

贷:银行存款

45570 教学后记:

由于受学生所学知识和“财务会计”课程理论性的限制,财务会计的一些实践性内容无法让学生深透的理解。授课中应力求简明易懂、深入浅出。

第三节 应交税费

(三)教学内容:

6、应交教育费附加。

7、应交房产税、土地使用谁、车船使用税。

8、应交个人所得税。教学目标:

1、理解相关科目和概念。

2、科目核算。教学重点和难点:

核算。教学方法:

以讲授法为主,理论联系实际,间以课堂练习,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课时安排:2课时。

讲稿:

第三节 应交税费

(三)六、应交教育费附加

应交教育费附加是对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附加费。作用:发展地方性教育事业,扩大地方教育经费的资金来源。

教育费附加的征收率为3%。教育费附加征收率:根据国务院《关于教育费附加征收问题的紧急通知》的精神,教育费附加征收率为“三税”税额的3%。

应纳教育费附加=(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三税税额)×3% 【例8-46】、【例8-47】讲解

七、应交房产税、土地使用谁、车船使用税

房产税是国家对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征收的由产权所有人缴纳的一种税。房产税依照房产原值一次减除10%至30%后的余额计算征收。没有房产原值作为依据的,由房产所在地税务机关参考同类房产核定,房产出租的,以房产租金收入为房产税的计税依据。

土地使用税是国家为了合理利用城镇土地,调节土地级差收入,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加强土地管理而开征的一种税。土地使用税以纳税人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依照规定税额计算征收。

车船使用税是由拥有并且使用车船的单位和个人交纳的一种税。车船使用税按照适用税额计算交纳。

企业按规定计算结转应交的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税时,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房产税(及应交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科目;实际交纳时,借记“应交税金——应交房产税(及应交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例8-48】讲解

八、应交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虽无住所但在境内居住满一年,以及无住所又不居住或居住不满一年但有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包括中国公民、个体工商户、外籍个人等。

工资、薪金所得按以下步骤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每月取得工资收入后,先减去个人承担的基本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以及按省级政府规定标准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再减去费用扣除额1600元/月(来源于境外的所得以及外籍人员、华侨和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在中国境内的所得每月还可附加减除费用3200元),为应纳税所得额,按5%至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计算公式是: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例8-49】讲解 教学后记:

由于受学生所学知识和“财务会计”课程理论性的限制,财务会计的一些实践性内容无法让学生深透的理解。授课中应力求简明易懂、深入浅出。

思考与训练课

教学内容:

1、通过提问和练习强化学生对本章内容的掌握。

2、融汇本章知识点。

3、解疑答惑。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本章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并掌握本章内容。教学方法:

以提问和课堂练习为主,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课时安排:

4课时。教学过程:

随堂练习,及时解决问题。

教学后记:

由于第一章属概念理解内容,学生听课认真,练习掌握情况较好。

第四篇:2012中级财务会计教案

中级财务会计教案

一、财务会计的目标与特征

一般来讲,财务会计的目标是提供企业内部和外部使用者能够共享的会计信息。但对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来说,财务会计的具体目标有所不同。如对有限责任的投资者来说,财务会计的目标主要是提供经营者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及履行结果的信息;对股份有限公司的投资者来说,财务会计的目标主要是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是一个集团,包括企业管理当局、政府部门、出资者、债权人和企业内部职工。

二、财务会计的特征

与管理会计相比,财务会计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以企业外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为直接的服务对象;同时会计信息也被企业内部的管理者使用。二是有一套约定俗成的会计程序和方法;即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会计的专门方法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地、系统和综合地反映和监督。三是有一套系统的规范体系,即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构成会计规范的主要内容。

三、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

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分为会计确认的原则、会计计量的原则、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三个部分。这里应掌握各部分包括的具体会计原则的内容。

(一)会计确认原则。会计确认是会计计量和报告的前提,就某一会计事项的确认而言,必须同时符合以下四条基本确认标准:一是 必须符合某个会计要素的定义,比如,所发生的某一事项要作为资产确认,它首先必须符合资产的定义;二是可计量性,即应予确认的项目是能够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进行计量的;三是相关性,即项目必须与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有关;四是可靠性,即通过确认纳入会计系统的信息是真实可靠的、可核实的。会计确认原则包括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和谨慎性原则。

1、权责发生制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记账基础,其具体要求是:凡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已经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不属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与收付实现制相比,权责发生制能够更加合理地反映企业的盈亏。

收付实现制。亦称“现收现付制”。“权责发生制”的对称。在会计核算中,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计算标准,来确定本期的收益和费用的一种方法。凡在本期实际收到款项的收益和付出款项的费用,不论其应否属于本期,均作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处理。采用收付实现制,在期末不须对收益和费用进行调整,其核算手续比较简单,但各期的收益、费用和利润或亏损的计算往往不能准确。我国工业企业一般不采用收付实现制。

2、配比原则。配比原则是指会计核算中应将营业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相互配合,从而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3、谨慎性原则。其含义是,在会计核算中应当对企业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作出合理预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风险,比如,企业应收账款由于债务人破产、死亡等原因,不能收回,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提前报废等情况,为了避免企业在损失发生时对企业正常经营的严重影响,必须对面临的风险和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支出作出合理的预计。

(二)会计计量原则。会计计量是对已确认的会计事项以货币为单位加以计量。实务中通常将实际成本原则作为会计计量的原则,它按资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量,也称历史成本原则。

(三)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反映的是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对于信息的使用者来说,首先会计信息应具备可理解性,其次会计信息还应具备一致性和可比性。会计信息的一致性和可比性是会计信息有用性的延伸和扩展,具备一致性和可比性的会计信息,其使用价值会大大提高。

四、中级财务会计的内容

中级财务会计主要以四项基本假设为前提,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内容包括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费用、利润六个要素以及每一要素下的具体项目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提供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

第二章 货币资金

货币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三项内容。因其流动性最强,在经营活动中是最活跃的交换媒体,又最容易发生意外和损失,会计核算上应随时提供收、支、余的动态信息。由于货币资金的核算非常简单,这里的重点应是管理。

一、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

由于货币资金流动性强,是经营活动中最活跃的交换媒体,也最容易发生意外和损失,因此每个单位都必须建立健全有效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内容包括:

1、货币资金的授权批准控制,即货币资金的收付及使用是否经过授权,是否有合理的审批程序。

2、职务分离控制,即在内部分工基础上,不相容职务应予以明确的分离,以达到相互牵制的目的。

3、凭证稽核控制,即对涉及货币资金收付的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的审查与核对上,收付款人员与记账人员要分开。

4、货币资金定期盘点与核对控制,通过对库存现金的实物盘点与现金日记账核对;通过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对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核对(例:P25)。

二、库存现金

库存现金的管理应从宏观、微观两方面进行。宏观上,国务院颁布的《现金管理条例》和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现金管理实施办法》制定了现金管理的五项措施:

(1)规定现金使用范围;

(2)制定库存现金限额与送存银行期限;

(3)不准坐支现金;

(4)不准携带现金到外地采购;

(5)其他规定,如实行“钱账分管”、不准“白条顶库”等。

微观上,企业应建立、健全现金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收、付授权批准的手续制度,职务分离控制,凭证稽核控制,定期盘点与核对等。

现金的会计核算有两个重点:一是备用金的核算,二是现金盘点与清查的核算。备用金的核算内容包括预借、报销、核销,具体按定额管理、一次报销制分别掌握其会计处理。(例:P17-18)。对库存现金的清查盘点应掌握清查时间、清查方法、清查内容及对清查结果的处理。(例:P18-19)。

三、银行存款

银行存款的核算涉及以下内容:

(1)银行存款账户的开设和使用。按照《银行账户管理办法》的规定,企业可开设使用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这里还应掌握每个账户的用途及可存取的资金。

(2)银行的转账结算方式。目前我国采用的银行转账结算方式主要有支票、银行本票、银行汇票、商业汇票、汇兑、委托银行收款和异地托收承付。这里应掌握上述结算方式中,哪些可用于同城、哪些可用于异地;掌握每种结算方式的主要规定。

四、其他货币资金

其他货币资金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本票存款、银行汇票存款、信

用证存款、信用卡存款、在途货币资金和存出投资款等。其核算主要与存货的购进相关,应掌握主要业务的会计处理。

第三章 应收及预付款项

一、应收账款

(一)应收账款的性质与范围。应收账款属于流动资产性质的债权,且因赊销业务而产生。内容上,它是因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应向客户收取的款项,包括货款(售价、增值税等)及代垫付的包装费、运杂费等。不包括企业应收职工欠款、应收债务人利息等其他应收款,也不包括企业付出的各类存出保证金。

(二)应收账款发生与收回的核算

1、应收账款的确认与计价。应收账款的确认是在商品的所有权已经转给应收账款通常按成交时的实际发生额入账,附销售折扣销售商品时还需考虑商业折扣、现金折扣等因素。由于买卖双方的成交价以扣除商业折扣后的实际价格为准,故对应收账款的入账金额产生实质影响的是现金折扣。这里应掌握现金折扣条件下,用总价法、净价法如何计算应收账款的入账金额。

2、会计处理。重点掌握现金折扣条件下应收账款采用总价法核算的会计处理:发生时按发票金额记账;收款时,对方如在规定的折扣期内付款,少收的金额作为财务费用处理,超过折扣期应按原发票金额全额收取。(例:P35-36)。

(三)坏账的核算。首先应明确坏账的确认条件,其次熟悉坏账损失的会计处理。直接转销法下,坏账的核算包括确认坏账损失、收 回以前已注销的坏账两项内容。备抵法除了上述两项内容外,还需要定期估计坏账损失,作为坏账准备处理。这里应理解直接转销法、备抵法的优缺点,重点掌握备抵法下各期连续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

1、坏账的确认。我国现行制度规定,将应收账款确认为坏账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债务人破产,依照破产清算程序进行清偿后,确实无法收回的部分;

(2)债务人死亡,既无财产可供清偿,又无债务承担人,确实无法收回的部分;

(3)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偿债义务超过3年,确实不能收回的账款。

2、坏账核算。企业发生的坏账,在会计上有两种处理方法,即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

(1)直接转销法。指是在实际发生坏账时确认坏账损失并计入当期损益的方法。(例:P37)。

(2)备抵法。是按期估计坏账并作为坏账损失计入当期管理费用,形成坏账准备,当某一应收账款全部或部分被确认为坏账时,将其金额冲减坏账准备并相应转销应收账款的方法。

采用备抵法时,首先应按期估计坏账。估计坏账的方法一般有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和赊销百分比法。

①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是按照应收账款余额的一定百分比来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4个要点:(P38-39)。②账龄分析法。是根据应收账款账龄的长短来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应收账款的估计可变现净值。

③赊销百分比法。是根据企业赊销总额的一定百分比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采用赊销百分比时,一般不需要调整坏账准备余额。

二、应收票据

在明确应收票据种类的基础上,熟悉应收票据的会计处理。这里的重点有两个:一是带息应收票据的会计处理,包括取得票据、持有期内预提票据利息、票据到期等内容;二是应收票据贴现的会计处理。上述内容的核算离不开相应的计算,如票据到期日、带息票据的应收利息及到期值、贴现息及贴现净额等,都应掌握。

(一)应收票据取得和票据到期的核算

1、应收票据的计价。有两种方法,一是现值法,指以应收票据到期值的现值作为应收票据的入账价值,其面值与现值之间的差额在票据持有期内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摊销并计入当期损益。二是面值法,指应收票据以其面值作为入账价值。

2、应收票据到期日的确定。应收票据的期限一般有两种表示,即按月表示和按日表示。票据期限按月表示时,应以到其月份的对应日(与出票日相同)为到期日;如:4月3日签发的期限为3个月的票据,其到期日为7月3日,如果是带息票据,其利息应按票面金额、票据期限(月数)和月利率计算。票据按日表示时,应从出票日起按实际日历天数计算,通常出票日和到期日只算其中一天,即“算头不算尾”。如:4月3日签发期限为80天的票据,其到期日为 6月21 日(4月份28天、5月份31天、6月份21天),如果是带息票据,其利息应按票面金额、票据期限(天数)和日利率计算。

带息票据的票面利率一般都是以年利率即×%表示,如果要换成月利率则将年利率除以12,要换成日利率则将年利率除以360。

3、应收票据取得和到期的核算。(P42-44)。

4、应收票据贴现的核算。

应收票据贴现是指企业将持有的未到期的票据转让给银行,由银行按票据的到期值扣除贴现日至到期日的利息后,将余额付给企业的融资行为,是企业与贴现银行之间就票据权利所作的一种转让。其计算涉及贴现期、贴现利息和贴现净额的计算。

(1)贴现期的计算。贴现期是指贴现日至到期日的天数。贴现期的计算与票据到期日的计算方法一致,即按贴现日至票据到期日所实际经历的天数计算,但票据贴现日和到期日这两天只算其中一天。

(2)贴现利息的计算。涉及带息和不带息两种票据。带息票据的到期值为票面金额与应计利息之和,不带息票据的到期值即为票据的面值。计算公式为:

贴现息=票据到期值×贴现率×贴现期

贴现率即贴现中所使用的利率。由于贴现率通常以年率(%)表示,而贴现期通常以日表示,因此在计算时须将以年率表示的贴现率除以360换算为日利率,或将以日表示的贴现期除以360换算为年。

(3)贴现净额的计算。贴现银行将票据到期值扣除贴现息后支付给企业的金额称为贴现净额。计算公式为: 贴现净额=票据到期值-贴现息。

(4)应收票据贴现的账务处理。应收票据贴现根据票据的风险是否转移分为带追索权和不带追索权两种情况。不带追索权的票据贴现是指企业向银行贴现时,将应收票据上的风险和未来经济利益全部转让给银行,票据到期银行无法收回票款时,无权向背书人追索。不带追索权的票据贴现时,无论是带息票据还是不带息票据,企业均应按实际收到的贴现净额借记“银行存款”账户,按其账面价值贷记“应收票据”账户,贴现净额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借记或贷记“财务费用”账户。带追索权的应收票据贴现指企业向银行贴现时,因背书而在法律上负有连带偿还责任,即当票据到期贴现银行收不到票款时,有权向申请贴现的企业追索,由企业承担债务责任。这种责任在会计上称为或有负债,会计处理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设立“应收票据贴现”账户进行核算。“应收票据贴现”账户是“应收票据”账户的备抵账户,发生贴现业务时记入该账户的贷方,票据到期贴现银行如数收回票款从而使企业解除或有负债责任,或因付款人无款支付而由企业承担付款责任时,记入该账户的借方,并同时转销“应收票据”账户。

另一种是不通过“应收票据贴现”账户核算。应收票据贴现时直接冲销“应收票据“账户,期末在资产负债表附注中说明企业因票据贴现而产生的或有负债金额。这种处理方法比较简单,但会计账面上不能直接反映企业贴现时所承担的连带付款责任。

5、进行债务重组时,收回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的核算。原则是:债务人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金额清偿某项债务的,债权人应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与收到现金的差额,作为当期营业外支出处理;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某项债务的,债权人应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作为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债务人以债务转为资本清偿某项债务的,债权人应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作为受让股权 的入账价值;以修改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的,如果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大于将来应收金额,债权人应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将来应收金额,差额计入企业当期损益;如果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等于或小于将来的应收金额,债权人不作账务处理。

三、预付账款与其他应收款

(一)预付账款的核算。指企业因购进货物、接受劳务供应按合同规定预先付给供应方的货款。预付货款的会计处理可结合存货的购进掌握。其重点是账户的设臵,有两种方法:预付货款业务经常发生的企业,单设“预付账款”账户进行核算,它是资产类账户,其结构与一般资产类账户相同;预付货款不多的企业,对发生的预付货款合并在“应付账款”账户中核算。采用后一种做法,期末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必须根据“应付账款”所属明细账户的余额计算确定纯应付账款(所属明细账户的期末贷方余额之和)、预付账款(所属明细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之和),并分别填列负债与资产项目。

(二)其他应收款的核算。其他应收款是企业在购销活动之外产生的短期债权,重点掌握其核算内容。即企业应设臵“其他应收款“账 户核算各种应收、暂付给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款项,包括应收的各种赔款、罚款、存出保证金、利息以及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该账户是资产类账户,借方登记各种其他应收款项的发生,贷方登记其他应收款项的收回,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已经发生尚未收回的其他应收款。该账户应按不同的债务人设臵明细账。

(三)待摊费用的核算。待摊费用是企业的一项流动资产,企业已经支付但应由以后各期或本期和以后各期(不超过一年)负担的各种费用,包括低值易耗品摊销、出租出借包装物摊销、预付保险费、预付仓库租金、固定资产修理费以及一次交纳数额较大需分摊的印花税等。发生预付费用时,记入该账户的借方,分期摊销时,记入该账户的贷方。

第四章 存货

存货的内容很多,主要掌握:

1、存货的性质及内容。存货是企业的流动资产。判断一项资产是否属于存货,关键要看其目的和用途。存货是企业对外销售或生产经营过程中耗用而持有的各种货物,具体内容应结合企业的经营性质确定。存货范围的确认标准是企业对其是否有法定所有权。

2、存货的计价。存货的确认、计量直接影响企业期末资产价值及损益的确认与计算,故很重要。可从两个方面掌握:一是收入存货的计价。收入存货按实际成本计价,这里应掌握不同来源的存货的实际成本的构成内容,尤其应注意工业企业、流通企业外购存货实际成本的差别,以及通过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方式取得存货的入账价 值;(实验手册P25-26)。二是发出存货的计价。发出存货的计价往往与期末结存存货的计价相关,故将两者一起考虑。教材对以历史成本基础的发出存货计价介绍了七种方法,应掌握分别用这七种方法如何计算本期发出存货的金额、期末结存金额;理解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教P53-57)。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是非历史成本基础的一种期末存货计价方法,是谨慎性原则在存货计价中的运用,应掌握其具体操作(教P58)。

3、工业企业存货的核算。工业企业存货的核算方法有按实际成本核算、按计划成本核算两种,应掌握这两种方法下收入、发出存货的核算特点及相应的会计处理。收入存货主要掌握外购存货的核算,并按单货同到、单先到货后到、货先到单后到三种情况分别进行账务处理;发出存货主要是企业生产经营使用,故要将存货的实际成本计入有关成本、费用。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核算方法的差别在于:前者对存货的收、发、存一律按计划成本核算,入库存货的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额单设相应的成本差异账户核算;期末通过分摊成本差异,将平时按计划成本核算的发出存货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教材以原材料为例,详细介绍了上述两种方法的具体应用,尽管工业企业存货内容很多,其核算方法都可比照原材料进行。(教P59-70)

4、流通企业存货的核算。流通企业的存货绝大部分是转售的商品,批发、零售两类企业的经营性质及特点不同,决定了其商品的核算方法有差别。这里应重点掌握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售价金额核算法的会计处理。(教71-76)

5、其他存货的核算。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1)委托加工存货。掌握其实际成本的内容,尤其要注意加工环节税金的处理;熟悉有关会计处理。(教P78-80)。

(2)包装物。会计上作为包装物核算的只有四种情况的包装物。这里除掌握包装物的核算范围外,还应熟悉包装物发出及摊销的会计处理。(教P80-83)。

(3)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与固定资产同属企业的劳动资料,两者有许多相同的性质,如可多次使用而不改变原有的实物形态,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维修,报废时有残值等。也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如低值易耗品属于价值较低或使用年限较短、易损易耗的工具、设备;价值补偿上,低值易耗品损耗的价值以摊销的形式计入成本、费用中,摊销期限短,有的甚至是一次性地摊销;固定资产则相反。正因为如此,低值易耗品被视同存货,作为流动资产核算和管理。这里应掌握低值易耗品的摊销方法及其账务处理。(教P84-85)。

6、存货盘盈、盘亏的核算。重点掌握盘盈收益、盘亏或毁损损失的列支。(教P85-87)。应该指出,企业发生的各种待处理财产损溢,期末必须按规定处理完毕,也即“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期末应无余额。

第五章 对外投资

对外投资的内容不多,但核算难度较大。在明确投资分类的基础上,重点掌握:

1、短期投资。一是会计算确定其购入成本。短期投资成本包括有价证券的买价及支付的交易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不包括支付价款中所含的已宣告但未发放的现金股利,不包括支付价款中所含的分期付息债券尚未到期的应计利息;购入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含有的应计利息,一般计入短期投资成本,以简化核算。(教P90-91)。二是掌握购入、持有期内取得收益、出售的会计处理,尤其是对持有期内收入的现金股利或债券利息,在购入有价证券时已作为应收款处理的,上述收款无疑应作为原应收款的减少处理,否则应冲减该种短期投资的账面成本。(教P92)。三是掌握期末计价方法,尤其是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应理解这种方法的好处及其具体应用。(教P93-94)。

2、长期股权投资。如果说,长期债权投资是企业以债权人身份对外投资,而长期股权投资发生后,企业成了被投资方的股东(所有者)。两种投资的性质不同,会计核算方法各异。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有成本法、权益法两种,企业应视与被投资方的关系不同从中选择使用。这里,应先理解投资方与被投资方的四种关系类型及其确认,(实验手册P43)。在此基础上,熟悉成本法与权益法的会计处理,包括适用范围、投资发生时及投资期内的账务处理、两种方法的差别比较。(教P98-102)。

3、长期债券投资。一是掌握债券投资成本的内容;二是分别按面值、溢价、折价购入债券时,掌握自购入到收回投资全部业务的会计处理。按面值购入的核算非常简单,溢、折价购入的核算比较复杂,因为涉及溢、折价的分摊。首先应明确溢价、折价的性质:债券溢价是企业为了以后取得比较高的利息收入而事先付出的代价,债券折价是企业对以后各期少得利息收入的事先补偿,因此,溢价或折价应在债券存续期内分摊,作为各期实际投资收益调整。在此基础上,掌握溢价或折价的摊销的直线法,(教P108)。实际利率法可作一般了解;熟练债券持有期内预提利息、分摊溢价或折价的会计处理。

4、长期投资减值的核算。长期投资的期末计价不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是因为期末市价的变化对长期投资影响不大,但这并不意味着长期投资不存在风险。某些情况发生时,长期投资应计提减值准备。这里应掌握减值准备的计提条件及相关的账务处理。(P113-114)

第六章 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的核算涉及以下重点内容:

1、固定资产的确认。它与低值易耗品的区别已在上面说明,这里应掌握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规定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资产,均应列为固定资产;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期限超过2年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不符合上述条件的,作为低值易耗品管理和核算。

2、固定资产的计价。由于固定资产价值的双重存在,其计价标准通常有原始价值和净值,特殊情况下还使用重臵价值。这里应掌握不同来源增加的固定资产的原价的具体构成,掌握重臵价值的使用范围。(教P118)。

3、固定资产增加的核算。为了反映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应设臵“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工程物资”、“在建工程”、“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固定资产清理”等账户。重点是外购及自行建造两种情况。外购包括需要安装、不需要安装两种情况,这里要注意增值税、安装费的处理:计入固定资产原价。其他来源增加的固定资产,可结合其他章节内容学习。(教P121-125)。

4、固定资产折旧。这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主要掌握影响折旧的因素、折旧的计算方法、折旧范围及折旧费的列支。折旧的计算方法分直线法和快速法,因前者简单,故应将快速法作为重点掌握。折旧费应按固定资产的用途分别计入有关费用:工业企业车间用固定资产,折旧费计入制造费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用固定资产,折旧费计入管理费用;企业销售部门用固定资产,折旧费计入营业费用;经营出租固定资产出租期内由出租方计提的折旧费,计入其他业务支出等。(教P126-131)。

5、固定资产减少的核算。一是固定资产清理的核算。包括出售清理、正常报废清理、提前报废清理三种情况,其核算均通过“固定资产清理”账户。固定资产清理的核算内容包括结转净值、反映清理过程中的收入(出售价款、残值变价收入、保险赔款等)、清理费用、出售不动产按规定交的营业税金、结转清理净损益。这里应熟悉上述清理业务的全部会计处理。二是盘亏固定资产的核算。(实验手册P63)。

6.固定资产减值的核算。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日新月异,加速了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为了提供固定资产真实的价值信息,同时保证固定资产更新有足够的资产来源,对固定资产的价值补偿采用折旧、计提减值损失两种方式。这里的重点,一是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条件,二是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以后如何计提折旧,原则是按其账面价值(固定资产净值-减值准备余额)进行折旧。(教P140)。

第七章 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1、无形资产的特征。一是没有实物形态,这是它区别于其他资产的显著标志;二是属于非货币性长期资产;三是收益具有不确定性。四是有偿取得,只有花费了支出的无形资产,才能作为无形资产入账。

2、无形资产的内容及计价。包括专利权、商标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商誉等。其计价应注意:一是非专利技术,如果是企业自己开发研究,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为了稳健和简化核算,会计上一般将研究过程中发生的有关费用全部作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不作为无形资产核算。二是自创专利权,资本化的金额仅指申请专利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基于谨慎性原则,专利研制过程中发生的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三是由于历史原因,国有企业过去取得土地使用权时可能没有花费任何代价,故未入账。如果企业拥有未入账的土地使用权,现在不能作为无形资产入账。取得土地使用权花费了支出,则应将其资本化,作为无形资产。这有两种情况,请看教材P146。四是商誉,它有与企业整体相关,不能单独存在,也不能与企业可辨认的 18 各种资产分开出售;商誉可以自创,也可以外购,只有外购的才能作为无形资产入账。

2、无形资产摊销的核算。应理解它与固定资产折旧的区别。其摊销采用直线法,这里的关键是掌握摊销期限。无形资产各期摊销的金额计入管理费用。(教P150)。

4、无形资产转让的核算。包括转让使用权(即出租)、转让所有权(即出售),出租无形资产的收入,应作为企业的其他业务收入核算;出售无形资产的净损益作为企业的营业外收支处理。

5、无形资产减值的核算。由于新技术的出现,使作为无形资产的原有技术丧失了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会计上应根据谨慎性原则,对该种无形资产计提减值损失。这里的重点,一是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条件,(教P152)。二是计提减值准备的无形资产以后如何摊销其价值,原则是按其账面价值(无形资产摊余价值 -减值准备余额)进行折旧。

6、长期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或待摊费用都是企业已经开支、会计上需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在以后的受益期内分摊的费用,因分摊期限不同,待摊费用作为流动资产核算,长期待摊费用则列作长期资产。这里,一应掌握长期待摊费用的性质、内容及会计处理;二要掌握开办费的内容及会计核算方法:发生时通过“长期待摊费用”账户归集,在企业开始营业的当月一次计入当期损益。

第八章 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的内容很多,其中应付账款、应付票据与前述应收账款、应收票据是同一项业务的两个不同方面,可结合前面的要求学习。

1、应付工资与应付福利费。一是掌握工资总额的内容,明确工资结算单中金额哪些属于工资总额,哪些不是;二是掌握工资费用的列支:按职工的工作岗位分别计入有关的成本或费用;三是熟悉工资的会计处理。(教P166-168)。应付福利费是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提、专门用于职工个人方面的福利支出。其提取的会计处理与工资的核算基本相同,使用时注意审批制度,做到专款专用。(教P169)。

2、应交增值税与应交营业税。主要掌握税金的计算及会计处理。其中,增值税是一个大的流转税,涉及的纳税人很多,应分别掌握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的税收征管及会计核算特点,熟悉其会计处理。(教P170-180)。

3、短期借款的核算。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取得借款,二是结算利息,三是归还借款。第二个方面结算利息是重点。在其核算上应注意三点:

(1)利息的支付时间,(2)利息的入账时间,(3)应付利息的核算账户。(教P181)

4、预收账款。重点是账户设臵,有两种方法:预收货款业务经常发生的企业,单设“预收账款”账户进行核算,它是负债类账户,其结构与一般负债类账户相同;预收货款不多的企业,对发生的预付货款合并在“应收账款”账户中核算。采用后一种做法,期末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必须根据“应收账款”所属明细账户的余额计算确定纯 应收账款(所属明细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之和)、预收账款(所属明细账户的期末贷方余额之和),并分别填列资产与负债项目。

5、或有负债与预计负债。两种均由或有事项产生,但或有负债包括两种情况:一种属于潜在义务,其潜在性主要是指负债结果的不确定性,该种负债最终能否发生,取决于事实未来的发展,如未决诉讼;一种属于现时义务,但承担偿债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或现时义务的金额很难预计。预计负债属于现时义务,且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具体请看教材。对预计负债,会计上应专设“预计负债”账户进行核算;至于或有负债,会计上主要是如何进行披露。(教P187)。5、债务重组。这是指债权人按照与其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其意义主要在于给债务人重整旗鼓的机会,避免破产清算;同时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债权人的损失。债务重组的主要方式:一是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二是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务人通常用于偿债的非现金资产主要有存货、短期投资、固定资产、长期投资、无形资产等。三是债务转为资本。这实质上是增加债务人资本,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四是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如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并加收利息、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并减少债务本金或债务利息等。五是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方式的组合。至于会计处理,应以债务人作为重点。不管何种债务重组方式,债务人发生的损失,作为企业的营业外支出处理;收益则确认为资本公积。

第九章 长期负债 1.长期借款费用的核算。借款费用是指企业为借入资金而付出的代价,具体内容包括借款利息、应付债券溢价或折价的摊销、辅助费用以及外币借款的汇兑差额。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包括两种方法,一是“费用化”,即将本期发生的借款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二是“资本化”,即将本期发生的借款费用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及借款费用的具体会计准则均规定,因购建固定资产发生的专门借款,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借款费用,予以“资本化”;之后发生的借款费用,则应“费用化”。其他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一律“费用化”处理。这里应掌握我国“资本化”的借款费用的条件及金额的计算;借款费用的资本化金额,除辅助费用按实际发生数确定外,利息等应严格与资产支出挂钩,根据资产累计支出的加权平均数及资本化率计算确定,(教P198-199),熟练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一是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借款费用,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予以资本化,计入所购建的固定资产价值;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发生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二是不用于购建固定资产的借款费用,属于筹建期间发生的,计入开办费;属于正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计入当期损益(增加财务费用)。

2.长期借款。重点是利息的核算,包括利息的计算,应付利息的核算账户:同本金一起在“长期借款”账户中核算。利息是长期借款费用的主要内容,一是利息的计算。分单利、复利两种,单利只就未偿付的本金计算利息,复利按未偿付的本息之和计算利息。我国会 计实务中,企业的长期借款利息一般用单利计算。若从境外取得长期外币借款,需用复利计算利息。二是利息的列支原则。利息是长期借款费用的主要内容,其列支方法涉及借款费用的处理,按长期借款费用的方法进行处理。三是利息的入账时间。对应计入购建资产成本的利息,一般在会计中期、年末和资产交付使用时计提入账;如果年内分期支付利息,也可按付息期进行账务处理。除此之外的借款利息,应按月预提,计入当期损益。四是应付利息的核算账户。长期借款利息同本金一起支付的,应付利息通过“长期借款”账户核算;长期借款利息分次支付的,应付利息通过“应付利息”账户核算。

3、应付债券。理解它与股票、与长期借款的区别,(教P202-203),熟悉公司债券发行至偿还全部业务的会计处理。

(1)公司债券的发行。公司债券的实际发行价高于面值的称溢价发行债券;实际发行价低于面值的称折价发行债券;实际发行价等于面值的称平价发行债券。债券实际发行价的计算公式:债券的实际发行价=到期偿还面值的现值+各期应付利息的现值

(2)公司债券溢价或折价的摊销。公司债券溢价是债券的实际发行价高于面值的差额,性质上是发行企业对未来多付利息的一种事前补偿。公司债券折价是债券的实际发行价低于面值的差额,性质上是发行企业对债券投资者未来少收利息的一种事前补偿。债券溢价、折价的性质决定了应将它们在债券的存续期内分摊,作为各期实际利息费用的调整。各期应付债券利息和各期实际利息费用的计算公式:各期应付债券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各期实际利息费用= 各期应付利息-当期分摊的溢价或=各期应付利息+当期分摊的折价 同债券投资一样,应付债券溢价、折价的摊销方法有直线法和实际利率法两种,重点掌握采用直线法分摊溢、折价的核算,实际利率法可作一般了解。具体做法已经在第五章讲过,不再重复。

(3)公司债券的偿还。分为到期直接偿还和提前偿还两种情况。到期一次还本的,不管债券当初以何种价格发行,存续期内债券溢价、折价已分摊完毕,债券到期按面值清偿。提前偿付的,一方面应将未摊销的债券溢价、折价同面值一起注销;另一方面,将偿付金额与债券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提前偿付债券损益。至于应付债券利息,既可分期支付,也可到期同本金一起支付。分期支付债券利息时,债券到期偿付的仅是最后一期的利息;到期一次付息的,债券到期偿付的是该债券自发行起至期满止的全部利息。

①平价发行债券时: 发行债券: 借: 银行存款

贷: 应付债券—债券面值

存续期内资本化的债券利息: 借: 在建工程

贷: 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存续期内费用化的债券利息: 借: 财务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

贷: 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到期偿付本息: 借:应付债券—债券面值

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贷:银行存款 ②溢价发行债券时:

溢价发行债券:借: 银行存款

贷: 应付债券—债券面值

应付债券—债券溢价 存续期内预提债券利息(同时分摊溢价金额):

借: 在建工程(财务费用)

应付债券—债券溢价 贷: 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到期偿付本息: 借: 应付债券—债券面值

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贷:银行存款

③折价发行债券时:

折价发行债券:借: 银行存款

应付债券—债券折价 贷: 应付债券—债券面值

存续期内预提债券利息并分摊折价:

借: 财务费用(在建工程)

贷:应付债券—债券折价 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到期偿付本息: 借: 应付债券—债券面值

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贷:银行存款

4、长期应付款的核算。重点掌握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固定资产租赁分为经营租赁与融资租赁两种。经营租赁一般是为了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临时需要而租入固定资产,核算上,承租企业主要涉及租金的支付,所付租金作为收益性支出处理。按照规定,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企业应在租赁开始日,按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账面价值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孰低的金额作为固定资产入账价值。

第十章 所有者权益

1、理解所有者权益的性质、特点。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拥有权。与负债相比,它有五个特点:

(1)数量上等于企业资产总额减去负债总额后的净额。

(2)产生于权益性投资行为。

(3)臵后于债权人权益。

(4)没有固定的偿还期限和偿还金额。

(5)具有比债权人权益更大的风险。

2、不同企业组织形式所有者权益的构成及其特征。(实验手册P100)

3、公司制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内容。包括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4、熟悉公司制企业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公司制企业所有者权益的核算政策性很强,不仅要遵循国家相关法律尤其是公司法的规定,而且涉及企业的筹资、利润分配等重大决策。所有者权益会计核 算的前提是熟悉上述有关规定。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涉及企业当年净利润的分配,应结合第十一章的内容学习。

(1)投入资本的核算。

①有限责任公司实收资本的核算,投入资本通过“实收资本”账户进行核算。这里要掌握投资的入账价值。有三种情况,一是收到投资者投入的现金,应当以实际收到或者存入企业开户银行的金额作为实收资本入账。实际收到或者存入企业开户银行的金额超过其在该企业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二是收到投资者投入的非现金资产,应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实收资本入账。为首次发行股票而接受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应按该项无形资产在投资方的账面价值入账。三是收到投资者投入的外币,合伙没有约定汇率的,按收到出资额当日的汇率折合;合同有约定汇率的,按合同约定的汇率折合,因汇率不同产生的折合差额,作为资本公积处理。

有限责任公司收到投入资本的会计处理是: 借:银行存款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贷:实收资本—××公司

资本公积

②股份有限公司投入资本的核算。股份有限公司投入资本通过“股本”账户进行核算。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股票发行的核算。公司发行的股票,应按其面值作为股本,超过面值发行取得的收入,其超 过面值的部分,作为股本溢价,计入资本公积。这里要注意股票发行费用的处理。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支付的手续费或佣金、股票印制成本等,减去发行股票冻结期间所产生的利息收入,溢价发行的,从溢价中抵销;无溢价的,或溢价不足以支付的部分,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在不超过2年的期限内平均摊销,计入管理费用。

境外上市公司以及在境内发行外资股的公司,按确定的人民币股票面值和核定的股份总额的乘积计算的金额,作为股本入账,按收到股款当日的汇率折合的人民币金额与按人民币计算的股票面值总额的差额,作为资本公积处理。

溢价发行股票的会计处理是: 借:银行存款

贷:股本—普通股

股本—优先股 资本公积

二是可转换债券转为股本的核算。会计处理上,在注销债券全部账面价值(包括债券面值、债券溢价、应计利息、债券折价)的同时,按股票面值登记“股本”账户,两者的差额作为“资本公积”处理。

A.溢价债券转化为普通股票的会计处理: 借:应付债券—债券面值

应付债券—债券溢价 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贷:股本—普通股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B.折价债券转化为普通股股票的会计处理: 借:应付债券—债券面值

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贷:股本—普通股

应付债券—债券折价

三是股本减少的核算。公司采用收购本公司股票方式减资时,按注销股票的面值总额减少股本,股票收购价超过股本的部分,依次减少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收购价小于股本的部分,增加资本公积。

A.收购价大于面值的会计处理:

借: 股本—普通股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盈余公积 贷:银行存款

B.收购价小于股票面值或核定的股份额的会计处理:

借: 股本—普通股

贷:银行存款

资本公积

(2)资本公积的核算。资本公积包括资本(或股本)溢价、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接受现金捐赠、股权投资准备、拨款转入、外币资本折算差额、补充流动资金和其他资本公积。企业可以按规定将资本公积转赠股本(资本),但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和股权投资准备不能转作股本(资本)。应待处臵接受的非现金资产和股权投资时,将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和股权投资准备转入其他资本公积后,才能转为股本(资本)。资本公积的会计处理:

①资本溢价:借:银行存款

贷:实收资本—××公司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②股本溢价: 借:银行存款

贷:股本—普通股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③外币资本折算差额: 借:银行存款

贷:实收资本—外商投资

资本公积—外币资本折算差额 ④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准备:

借:固定资产

贷:资本公积—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准备 ⑤接受现金捐赠: 借:银行存款

贷: 资本公积—接受现金捐赠 ⑥股权投资准备: 借: 长期股权投资

贷: 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 ⑦拨款转入: 借: 专项应付款

贷: 资本公积—拨款转入 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所有者权益的核算可作一般了解。

第十一章 收入、费用和利润

收入的发生表现为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费用的发生则表现为负债的增加或资产的减少。可见,收入、费用的核算与前述资产、负债的核算紧密联系,应结合前面有关章节内容学习。在此基础上,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1、营业收入与营业费用的确认。(1)营业收入确认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产生营业收入的交易已经完成,且伴随营业收入而来的新增资产已经取得或原有债务已经消失。二是营业收入可以计量。这两个基本条件必须同时成立,营业收入才能确认。(2)营业收入确认的具体条件。第一是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条件,这是个重点,它要求四项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即:①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②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

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③与商品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④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第二是企业在提供劳务时确认营业收入的具体条件,有3点,即①合同总收入和总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②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③劳务的完成程度能够可靠地确定。(3)企业提供本企业的资产给他人使用时确认营业收入的具体条件,有2点,即①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②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4)营业费用的确认。确认费用应考虑两个问题,一是费用与收入的关系;二是费用的归属期。具体来讲,确认费用的标准有以下3种,即①按其与收入的联系直接确认;②按一定的分配方式确认费用;③在耗费发生时直接确认为费用。

2.合理确认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的范围及其具体内容。相应地,合理确认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支出、三项期间费用的范围及内容。这是正确进行收入、费用核算的前提。(1)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的核算。有2种情况,一是现销与赊销(教P259-260)。二是分期收款销售(教P261)。(2)其他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支出的核算(教P262)。(3)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的核算。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和各项支出。营业外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处臵固定资产净收益、处臵无形资产净收益、罚款净收入等。企业的营业外收入采用收付实现制原则确认,发生时通过“营业外收入”账户核算。营业外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处臵固定资产净损失、处臵无形

资产净损失、债务重组损失、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企业的营业外支出采用收付实现制原则确认,发生时通过“营业外支出”账户核算。(4)营业费用的核算(教P263)。(5)管理费用的核算(教P264)。(6)财务费用的核算(教P265)。

3.掌握利润总额的构成。分为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会计算各层次的利润指标。利润总额减所得税就是企业的净利润(教P256)。

4.所得税的核算。所得税是指企业取得利润后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应向国家交纳的税金。这是一个难点,首先应会计算纳税所得额。由于会计核算的收支与所得税法规定的收支不尽一致,计算应交所得税应以税法为依据,需要将会计利润调整为纳税所得额的问题,从而产生了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额的差额,包括永久性差额、时间性差额两种。这里应理解两种差额,掌握其主要内容,并根据会计利润、永久性差额或时间性差额计算纳税所得额。会计税前利润与纳税所得额(教P265-268)。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会计税前利润-弥补以前亏损+或-永久性差异+或-时间性差异。其次,熟悉所得税的会计处理。纳税所得额乘以所得税税率就是企业本期应交的所得税,本期应交的所得税是否全部作为本期的所得税费用处理?核算方法有两种: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前者核算简单,后者重点掌握递延法(教P269-271)。

5.税后利润。是指企业的税前利润扣除所得税费用后的余额。税后利润一般通过“本年利润”账户进行核算。税后利润的核算可以分为账结法和表结法两种方式(教P277-278)。

6、利润分配。利润分配是指企业将实现的净利润(包括本年的净利润和以前年底积累的未分配利润)按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投资人的决议,对各方利益人进行分配的过程。掌握净利润的分配顺序(教 P279)。

企业税后利润分配的内容主要包括弥补以前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等。为了反映利润分配的数额,应设臵“利润分配”账户,并设臵“提取盈余公积”、“应付利润”和“盈余公积补亏”等二级账户。“利润分配”账户是“本年利润”账户的抵减账户。“利润分配”的会计处理是:

①用盈余公积金弥补亏损:借:盈余公积

贷: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

②提取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

③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借:利润分配—应付利润 贷:应付利润

7.熟悉年终“利润分配”各明细账户的结转,最终计算出企业当年末的未分配利润。为了反映本年税后利润的形成及分配情况,还需在“利润分配”账户下设臵“未分配利润”二级账户进行核算。年末,应将“本年利润”账户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34 并将“利润分配”账户所属的其他二级账户的余额转入“未分配利润”二级账户。账务处理是:

①年终结转全年累计实现净利润: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②年终结转全年盈余公积补亏额:借: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③年终结转全年已分配利润: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应付利润

年终结转后,“本年利润”账户无余额;“利润分配”账户所属的二级账户,除了“未分配利润”二级账户以外,其他二级账户也应无余额。“未分配利润”二级账户的贷方余额表示年末未分配利润;借方余额表示年末未弥补亏损。

第十二章 会计调整

1.会计政策及其变更。应理解会计政策的含义及内容,即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包括合并政策、外币政策、收入确认的原则和方法、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存货计价方法、长期投资核算方法、坏账损失核算方法、借款费用处理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短期投资计价等10种典型的会计政策。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和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种会计政策的行为,也就是说在不同的会计期间实行不同的会计政策。

2、会计政策变更的条件。一是法律和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要求变更;二是变更会计政策后,能够使所提供的企业财务状况、会计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更为可靠、更为相关。如果因本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与以前比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或对初次发生的和不重要的交易和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3、会计政策变更的处理方法。包括追溯调整法和未来适用法。前者比较复杂,它要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计影响数,并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也应以并调整,只是毋需重编以前的会计报表。未来适用法比较简单,它无需进行追溯调整法下的上述处理,本期只需按新的会计政策进行核算,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

4、会计估计。理解会计估计的含义及内容,掌握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和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通常需要估计的项目有:坏账、存货毁损、固定资产耐用年限和净残值、无形资产受益期限、递延资产摊销期限等。会计估计变更就是这种判断的改变。

5、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采用未来适用法。

6、会计差错及其更正。理解发生会计差错的主要原因,掌握本期发现的与前期相关的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会计差错是指在会计核算时,由于确认、计量、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发生会计差错的主要原因有9点,即采用法律法规不允许的会计政策、会计确认错误、会计估计错误、会计核算中计算错误、在期末应计项目与递延项

目未予调整、漏记已完成的交易、对事实的忽视和误用、提前确认尚未实现的收入或不确认已实现的收入、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划分差错。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分为3种,即①发现当今相关的会计差错,调整当期的相关项目。②发现以前期间非重大的会计差错,要调整发现当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③发现与以前期间相关的重大会计差错,要调整发现当期期初留存收益和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

7、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包括两类,即调整事项和非调整事项(教P298-299)。

第十三章 财务会计报表

在理解会计报表种类及编制要求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三张主表的编制方法。

1、资产负债表。其结构原理已在“基础会计学”课中阐述,这里应先掌握各项目的填列方法。就“期末数” 栏金额而言,各项目金额一是直接根据相应账户的期末余额填列,二是对有关账户余额分析、调整和重新计算后填列。这里应注意第二种填列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填列的项目主要有:货币资金、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待摊费用、长期债权投资、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券投资、应付账、预收账款、预提费用、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等。其次,理解资产负债表的作用(教P309)。

2、利润表。该表的结构原理已在“基础会计学”课中阐述,这里的重点,一是理解利润表编制的两种观点:本期损益观、损益满计观(教P305);二是掌握我国现行利润表的编制方法。其中,“本

月数”栏主要项目金额根据相应损益类账户的本月净发生额填列,各层次的利润指标根据表内项目的关系计算填列。“本年累计数”栏反映各项目自年初起至本期止的累计发生额,按月编制利润表时,该栏各项目金额等于本月利润表“本月数”栏金额与上月利润表中“本年累计数”栏金额之和;平时采用表结法的企业,“本年累计数”栏各项目的金额就是相应损益类账户的本期期末余额。

3、现金流量表。一是掌握该表的结构。我国的现金流量表将企业的现金流量分为三类,其中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列示方法不同,该表有直接法、间接法两种格式。二是掌握该表的编制方法,尤其是正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及补充资料中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的编制。现金流量表是一张年报,各项目金额无直接的资料来源,必须根据有关账户记录分析填列。正确编制该表的前提是正确理解各项目的含义,实务中企业一般采用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这里的关键是正确编制抵消分录。三是理解现金流量表的作用(教P320)。

第五篇:中级财务会计

中级财务会计.txt真正的好朋友并不是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题,而是在一起就算不说话也不会觉得尴尬。你在看别人的同时,你也是别人眼中的风景。要走好明天的路,必须记住昨天走过的路,思索今天正在走着的路。2010秋会计本科补修课中级财务会计综合练习题及部分答案 第一套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5小题)1.企业对于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换出库存商品且其公允价值不含增值税的情况下,下列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是(B.按库存商品的公允价值确认主营业务收入)。

2.2007年1月2日,甲公司以货币资金取得乙公司30%的股权,初始投资成本为2 000万元,投资时乙公司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相同,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及账面价值的总额均为7 000万元。甲公司取得投资后即派人参与乙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但无法对乙公司实施控制。乙公司2007年实现净利润500万元。假定不考虑所得税因素,该项投资对甲公司2007损益的影响金额为(D.250)万元。3.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 增值税税率为17%。2007年1月甲公司董事会决定将本公司生产的500件产品作为福利发放给公司管理人员。该批产品的单件成本为1.2万元,市场销售价格为每件2万元(不含增值税)。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甲公司在2007年因该项业务应计入管理费用的金额为(D.1 170)万元。4.企业对境外经营的子公司外币资产负债表折算时,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下列各项中,应采用交易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的是(C.实收资本)。

5.2007年1月1日,甲企业取得专门借款2 000万元直接用于当日开工建造的厂房,2007年累计发生建造支出1 800万元。2008年1月1日,该企业又取得一般借款500万元,年利率为6%,当天发生建造支出300万元,以借入款项支付(甲企业无其他一般借款)。不考虑其他因素,甲企业按季计算利息费用资本化金额。2008年第一季度该企业应予资本化的一般借款利息费用为(A.1.5)万元。6.2007年1月1日,甲公司采用分期收款方式向乙公司销售大型商品一套,合同规定不含增值税的销售价格为900万元,分三次于每年12月31日等额收取。假定在现销方式下,该商品不含增值税的销售价格为81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2007年应确认的销售收入为(C.810)万元。

7.甲公司2007年实现的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5 600万元。该公司2007年1月1日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为10 000万股,6月30日定向增发1 200万股普通股,9月30日自公开市场回购240万股拟用于高层管理人员股权激励。该公司2007年基本每股收益为(C.0.53)元。8.2007年3月31日,甲公司应付某金融机构一笔贷款100万元到期,因发生财务困难,短期内无法支付。当日,甲公司与金融机构签订债务重组协议,约定减免甲公司债务的20%,其余部分延期两年支付,年利率为5%(相当于实际利率),利息按年支付。金融机构已为该项贷款计提了10万元呆账准备。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在该项债务重组业务中确认的债务重组利得为(D.20)万元。

9.2007年1月2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不可撤销的租赁合同,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乙公司一台机器设备,专门用于生产M产品,租赁期为5年,年租金为120万元。因M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甲公司自2009年1月1日起停止生产该产品,当日M产品库存为零。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该事项对甲公司2009利润总额的影响为(D.360)万元。10.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A.收到的税费返还款)。11.甲单位为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自2006年起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2006年,财政部门批准的预算为3 000万元,其中:财政直接支付预算为2 000万元,财政授权支付预算为1 000万元。2006年,甲单位累计预算支出为2 700万元,其中,1 950万元已由财政直接支付,750万元已由财政授权支付。2006年12月31日,甲单位结转预算结余资金后,“财政应返还额度”项目的余额为(D.300)万元。

12.甲企业发出实际成本为140万元的原材料,委托乙企业加工成半成品,收回后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甲企业和乙企业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甲企业根据乙企业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向其支付加工费4万元和增值税0.68万元,另支付消费税16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甲企业收回该批半成品的入账价值为(A.144)万元。

13.甲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N设备,该设备的公允价值为100万元,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为93万元。甲企业在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手续费,律师费等合计为2万元。甲企业该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为(B.95)万元。14.2007年2月2日,甲公司支付830万元取得一项股权投资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支付价款中包括已宣告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20万元,另支付交易费用5万元。甲公司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入账价值为(A.810)万元。

15.下列关于投资性房地产核算的表述中,正确的是(D.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符合条件时可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二、多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0小题)

16.下列各项中,能够据以判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的有(ABCD)。17.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估计变更的有(ACD)。18.下列各项中,应纳入职工薪酬核算的有(ABCD)。19.下列有关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D)。20.下列各项中,构成H公司关联方的有(ABCD)。

21.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事业单位事业基金的有(AC)。22.下列各项中,应作为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列报的有(ABC)。23.下列各项中,属于投资性房地产的有(BD)。

24.下列关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D)。

25.下列发生于报告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的各事项中,应调整报告财务报表相关项目金额的有(BCD)。

三、判断题(本类题10小题)

26.企业在初始确认时将某项金融资产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后,视情况变化可以将其重分类为其他类金融资产。(×)

27.在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内,建造资产的累计支出金额未超过专门借款金额的,发生的专门借款利息扣除该期间与专门借款相关的收益后的金额,应当计入所建造资产成本。(√)28.企业应当以对外提供的财务报表为基础披露分部信息。对外提供合并财务报表的企业,应当以合并财务报表为基础披露分部信息。(√)

29.企业无论是否发生关联方交易,均应在附注中披露与其存在直接控制关系的母公司和子公司有关的信息。(√)

30.企业为购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取得专门借款支付的辅助费用,应在支付当期全部予以资本化。(×)

31.实行财政直接支付方式的事业单位,应于收到“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时,一方面增加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另一方面确认财政补助收入。(×)

32.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应当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也可以先进行归集,期末再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

33.企业固定资产的预计报废清理费用,可作为弃置费用,按其现值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并确认为预计负债。(×)

34.企业对于无法合理确定使用寿命的无形资产,应将其成本在不超过10年的期限内摊销。(×)

35.企业为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的交易费用应计入当期损益,不应计入其初始确认金额。(×)

四、计算分析题(本类题共2小题,凡要求编制会计分录的,除题中有特殊要求外,只需写出一级科目)

1.甲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券为建造专用生产线筹集资金。有关资料如下:(1)2007年12月31日,委托证券公司以7 755万元的价格发行3年期分期付息公司债券。该债券面值为8 00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4.5%,实际年利率为5.64%,每年付息一次,到期后按面值偿还。支付的发行费用与发行期间冻结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相等。

(2)生产线建造工程采用出包方式,于2008年1月1日开始动工,发行债券所得款项当日全部支付给建造承包商,2009年12月31日所建造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3)假定各利息的实际支付日期均为下的1月10日;2011年1月10日支付2010利息,一并偿付面值。

(4)所有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收付。要求:

(1)计算甲公司该债券在各年末的摊余成本、应付利息金额、当年应予资本化或费用化的利息金额、利息调整的本年摊销额和年末余额,结果填入答题纸第1页所附表格(不需列出计算过程)。

(2)分别编制甲公司与债券发行、2008年12月31日和2010年12月31日确认债券利息、2011年1月10日支付利息和面值业务相关的会计分录。(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应付债券”科目应列出明细科目)参考答案:(1)

2007年末 2008年末 2009年末 2010年末 摊余成本 面值 8000 8000 8000 8000 利息调整 245 167.62 85.87 0 合计 7755 7832.38 7914.13 8000 资本化或费用化的利息金额

437.38 441.75 445.87 利息调整的本年摊销额

77.38 81.75 85.87 应付利息

360 360 360(2)债券发行:

借:银行存款 7755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245 贷:应付债券-面值 8000 2008年12月31日:

借:在建工程 437.38 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77.38 应付利息 360 2010年12月31日: 借:财务费用 445.87 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85.87 应付利息 360 2011年1月10日:

借:应付利息 360 应付债券-面值 8000 贷:银行存款 8360 2.甲上市公司于2007年1月设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费用,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该公司2007年利润总额为6 000万元,当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中,会计规定与税法规定存在差异的项目如下:

(1)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5 000万元,对该应收账款计提了500万元坏账准备。税法规定,企业按照应收账款期末余额的5‰计提的坏账准备允许税前扣除,除已税前扣除的坏账准备外,应收款项发生实质性损失时允许税前扣除。

(2)按照销售合同规定,甲公司承诺对销售的X产品提供3年免费售后服务。甲公司2007年销售的X产品预计在售后服务期间将发生的费用为400万元,已计入当期损益。税法规定,与产品售后服务相关的支出在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甲公司2007年没有发生售后服务支出。

(3)甲公司2007年以4 000万元取得一项到期还本付息的国债投资,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该投资实际利率与票面利率相差较小,甲公司采用票面利率计算确认利息收入,当年确认国债利息收入200万元,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该国债投资在持有期间未发生减值。税法规定,国债利息收入免征所得税。

(4)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Y产品在账面余额为2 600万元,根据市场情况对Y产品计提跌价准备400万元,计入当期损益,税法规定,该类资产在发生实质性损失时允许税前扣除。(5)2007年4月,甲公司自公开市场购入基金,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取得成本为2 000万元;2007年12月31日该基金的公允价值为4 100万元,公允价值相对账面价值的变动已计入当期损益,持有期间基金未进行分配。税法规定,该类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待处置时一并计算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金额。其他相关资料:

(1)假定预期未来期间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不发生变化。

(2)甲公司预计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要求:

(1)确定甲公司上述交易或事项中资产、负债在2007年12月31日的计税基础,同时比较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计算所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金额。(2)计算甲公司2007年应纳税所得额、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3)编制甲公司2007年确认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分录。(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参考答案:(1)

①应收账款税法上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5000×5‰=25(万元)

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5000-500=4500(万元)

应收账款的计税基础=5000-25=4975(万元)

资产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金额=4975-4500=475(万元)②预计负债2007年末的账面价值=400(万元)计税基础=0(万元)

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金额=400(万元)③国债利息收入免征所得税,是永久性差异,不产生暂时性差异。④存货的账面价值=2600-400=2200(万元)

存货的计税基础=2600(万元)

资产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金额=2600-2200=400(万元)⑤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4100(万元)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计税基础=2000(万元)

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金额2100万元

(2)2007年应纳税所得额=6000+475+400-200+400-2100=4975(万元)2007年应交所得税=4975×33%=1641.75(万元)

2007年递延所得税资产=(475+400+400)×33%=420.75(万元)2007年递延所得税负债=2100×33%=693(万元)

2007年所得税费用=1641.75+693-420.75=1914(万元)(3)借:所得税 1914 递延所得税资产 420.7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693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641.75 试题点评:本题属于熟悉的内容,同学在考试的时候只要能回忆相关CK网辅导课件,静心分析应该也会顺利拿到分。www.xiexiebang.com 本知识点在财考网模拟二计算题第2题、在线练习第十五章计算题第1题出现过;

五、综合题(本类题共2小题,凡要求编制会计的,除题中有特殊要求外,只需写现一级科目)

1.甲上市公司由专利权X、设备Y以及设备Z组成的生产线,专门用于生产产品W。该生产线于2001年1月投产,至2007年12月31日已连续生产7年。甲公司按照不同的生产线进行管理,产品W存在活跃市场。生产线生产的产品W,经包装机H进行外包装后对外出售。(1)产品W生产线及包装机H的有关资料如下:

①专利权X于2001年1月以400万元取得,专门用于生产产品W。甲公司预计该专利权的使用年限为10年,采用直线法摊销,预计净残值为0。

该专利权除用于生产产品W外,无其他用途。

②专用设备Y和Z是为生产产品W专门订制的,除生产产品W外,无其他用途。

专用设备Y系甲公司于2000年12月10日购入,原价1 400万元,购入后即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设备Y的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0,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专用设备Z系甲公司于2000年12月16日购入,原价200万元,购入后即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设备Z的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0,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③包装机H系甲公司于2000年12月18日购入,原价180万元,用于对公司生产的部分产品(包括产品W)进行外包装。该包装机由独立核算的包装车间使用。公司生产的产品进行包装时需按市场价格向包装车间内部结算包装费。除用于本公司产品的包装外,甲公司还用该机器承接其他企业产品包包装,收取包装费。该机器的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0,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2)2007年,市场上出现了产品W的替代产品,产品W市价下跌,销量下降,出现减值迹象。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对有关资产进行减值测试。

①2007年12月31,专利权X的公允价值为118万元,如将其处置,预计将发生相关费用8万元,无法独立确定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设备Y和设备Z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以及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均无法确定;包装机H的公允价值为62万元,如处置预计将发生的费用为2万元,根据其预计提供包装服务的收费情况来计算,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63万元。

②甲公司管理层2007年年末批准的财务预算中与产品W生产线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有关的资料如下表所示(有关现金流量均发生于年末,各年末不存在与产品W相关的存货,收入、支出均不含增值税)单位:万元

项目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产品W销售收入 1 200 1 100 720 上年销售产品W产生应收账款将于本年收回 0 20 100 本年销售产品W产生应收账款将于下年收回 20 100 0 购买生产产品W的材料支付现金 600 550 460 以现金支付职工薪酬 180 160 140 其他现金支出(包括支付的包装费)100 160 120 ③甲公司的增量借款年利率为5%(税前),公司认为5%是产品W生产线的最低必要报酬率。复利现值系数如下: 1年 2年 3年

5%的复利现值系数 0.9524 0.907 0.8638(3)其他有关资料:

①甲公司与生产产品W相关的资产在2007年以前未发生减值。②甲公司不存在可分摊至产品W生产线的总部资产和商誉价值。③本题中有关事项均具有重要性。

④本题中不考虑中期报告及所得税影响。要求:

(1)判断甲公司与生产产品W相关的各项资产中,哪些资产构成资产组,并说明理由。(2)计算确定甲公司与生产产品W相关的资产组未来每一期间的现金净流量及2007年12月31日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3)计算包装机H在2007年12月31日的可收回金额。

(4)填列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与生产产品W相关的资产组减值测试表(表格见答题纸第9页,不需列出计算过程),表中所列资产不属于资产组的,不予填列。(5)编制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答案中的金额单位以万元表示)参考答案:

(1)专利权X、专用设备Y和Z都是用于生产产品W的,无其他用途,无法单独产生现金流量,但整条生产线购成一个产销单位,属于一个资产组。

(2)2008年现金净流量=1200-20-600-180-100=300(万元)2009年现金净流量=1100+20-100-550-160-160=150(万元)2010年现金净流量=720+100-460-140-120=100(万元)

现金净流量的现值=300×0.9524+150×0.907+100×0.8638=508.15(万元)(3)包装机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62-2=60(万元),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63万元,所以包装机2007年12月31日的可收回金额为63万元。(4)

专利权X 设备Y 设备Z 包装机H 资产组 账面价值 120 420 60 600 可收回金额

508.15 减值损失

91.85 减值损失分摊比例 20% 70% 10%

分摊减值损失 10 64.3 9.19 83.49 分摊后账面价值 110 355.7 50.81

尚未分摊的减值损失

8.36 二次分摊损失比例

87.5% 12.5%

二次分摊减值损失

7.32 1.04 8.36 二次分摊后应确认减值损失总额 10 71.62 10.23 91.85(5)借:资产减值损失-专利权X 10 -设备Y 71.62 -设备Z 10.23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专利权X 1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设备Y 71.62 -设备Z 10.23 2.甲上市公司为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实现生产经营的互补,2007年1月合并了乙公司。甲公司与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除特别注明外,产品销售价格均为不含增值税的公允价值。有关情况如下:(1)2007年1月1日,甲公司通过发行2 000万股普通股(每股面值1元,市价为4.2元)取得了乙公司80%的股权,并于当日开始对乙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实施控制。①合并前,甲、乙公司之间不存在任何关联方关系。

②2007年1月1日,乙公司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相同,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及账面价值的总额均为9 000万元(见乙公司所有者权益简表)。③乙公司2007年实现净利润900万元,除实现净利润外,未发生其他影响所有者权益变动的交易或事项,当也未向投资者分配利润。2007年12月31日所有者权益总额为9 900万元(见乙公司所有者权益简表)。乙公司所有者权益简表

项目 金额(2007年1月1日)金额(2007年12月31日)实收资本 4 000 4 000 资本公积 2 000 2 000 盈余公积 1 000 1 090 未分配利润 2 000 2 810 合计 9 000 9 900(2)2007年甲、乙公司发生的内部交易或事项如下:

①2月15日,甲公司以每件4万元的价格自乙公司购入200件A商品,款项于6月30日支付。乙公司A商品的成本为每件2.8万元。至2007年12月31日,该批商品已售出80%,销售价格为每件4.3万元。

②4月26日,乙公司以面值公开发行一次还本付息的企业债券,甲公司购入600万元,取得后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假定甲公司及乙公司均未发生与该债券相关的交易费用)。因实际利率与票面利率相差较小,甲公司采用票面利率计算确认2007年利息收入23万元,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乙公司将与该债券相关的利息支出计入财务费用,其中与甲公司所持有部分相对应的金额为23万元。

③6月29日,甲公司出售一件产品给乙公司作为管理用固定资产使用。该产品在甲公司的成本为600万元,销售给乙公司的售价为720万元。乙公司取得该固定资产后,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0。假定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及净残值与会计规定相同。至2007年12月31日,乙公司尚未支付该购入设备款。甲公司对该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36万元。

④1月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协议,自当日起有偿使用乙公司的某块场地,使用期1年,使用费为60万元,款项于当日支付,乙公司不提供任何后续服务。

甲公司将该使用费作为管理费用核算。乙公司将该使用费收入全部作为其他业务收入。⑤甲公司于2007年12月26日与乙公司签订商品购销合同,并于当日支付合同预付款180万元,至2007年12月31日,乙公司尚未供货。(3)其他有关资料:

①不考虑甲公司发行股票过程中的交易费用。

②甲、乙公司均按照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③本题中涉及的有关资产均未出现减值迹象。

④本题中甲公司及乙公司均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费用,编制合并财物报表时,对于与抵消的内部交易相关的递延所得税,不要求进行调整。要求:

(1)判断上述企业合并的类型(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或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并说明原因。(2)确定甲公司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并编制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分录。

(3)确定甲公司对乙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在2007年12月31日的账面价值。

(4)编制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合并乙公司财务报表时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调整分录。(5)编制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合并乙公司财务报表的抵销分录。(不要求编制与合并现金流量表相关的抵销分录)。(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参考答案:

(1)上述合并应该属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因为合并前,甲、乙公司之间不存在任何关联方关系,所以应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2)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2000×4.2=8400(万元)借:长期股权投资 8400 贷:股本 2000 资本公积 6400(3)甲公司取得乙公司80%的股权,属于控制,因此采用成本法核算。乙公司实现净利润等不影响甲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所以2007年末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8400万元。(4)借:长期股权投资 720 贷:投资收益 720(5)①长期股权投资项目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抵销 借:实收资本 4000 资本公积 2000 盈余公积 1090 未分配利润-年末 2810 商誉 12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9120 少数股东权益 1980 借:投资收益 720 少数股东损益 180 未分配利润-年初 2000 贷:本年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90 未分配利润-年末 2810 ②内部债权与债务项目的抵销

借:应付账款 720 贷:应收账款 720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36 贷:资产减值损失 36 借:预收账款 180 贷:预付账款 180 借:应付债券 623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623 借:投资收益 23 贷:财务费用 23 ③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的抵销 借:营业收入 800 贷:营业成本 800 借:营业成本 48 贷:存货 48 ④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的抵销

借:营业收入 720 贷:营业成本 600 固定资产-原价 120 借:固定资产 6 贷:管理费用 6 ⑤内部无形资产使用费的抵销

借:营业收入 60 贷:管理费用 60

第二套

一、单选题

1.某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的日常核算。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为80万元,成本差异为超支20万元。当月购入材料一批,实际成本为110万元,计划成本为120万元。当月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0万元,当月领用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为(A.超支5)万元。2.记账凭证财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和科目汇总表财务处理程序的主要不同点是(C.登记总分类账的依据不同)。

3.某企业20×7年3月31日,乙存货的实际成本为100万元,加工该存货至完工产成品估计还将发生成本为20万元,估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为2万元,估计用该存货生产的产成品售价万110元。假定乙存货月初“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余额为0,20×7年3月31日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D.12)万元。

4.某企业于20×6年12月31日购入一项目固定资产,其原价为2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0.8万元,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20×7该项目固定资产应计提的年折旧额为(D.80)万元。

5.某企业20×7利润总额为315万元,其中国债利息收入为15万元。当年按税法核定的全年计税工资为250万元,实际分配并发放工资为230万元。假定该企业无其他纳税调整项目,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该企业20×7年所得税费用为(B.99)万元。

6.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入材料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标明的价款为25万元,增值税为4.25万元,另支付材料的保险费2万元、包装物押金2万元。该批材料的采购成本为(A.27 7.企业取得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用于补偿已发生相关费用的,直接计入补偿当期的(B.营业外收入)。

8.某企业年初未分配利润为100万元,本年净利润为1000万元,按1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按5%计提任意盈余公积,宣告发放现金股利为80万元,该企业期末未分配利润为(C.870)万元。9.某企业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计算发出原材料的成本。20×7年2月1日,甲材料结存2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100元;2月10日购入甲材料3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110元;2月25日发出甲材料400公斤。2月末,甲材料的库存余额为(C.10600)元。

10.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7年应交各种税金为:增值税350万元,消费税150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35万元,房产税10万元,车船使用税5万元,所得税250万元。上述各项税金应计入管理费用的金额为(B.15)万元。

11.某企业20×7年2月主营业务收入为100万元,主营业务成本为80万元,管理费用为5万元,资产减值损失为2万元,投资收益为10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该企业当月的营业利润为(D.23)万元。

12.下列会计凭证,属于外来原始凭证的是(D.职工出差的火车票)。

13.企业对于已经发出但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商品,其成本应借记的科目是(B.发出商品)。

14.某企业销售商品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标明的价款为60万元,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为购买方代垫运杂费为2万元,款项尚未收回。该企业确认的应收账款为(D.72.2)万元。

15.下列交易或事项,不应确认为营业外支出的是(D.固定资产减值损失)。

16.某上市公司发行普通股1000万股,每股面值1元,每股发行价格5元,支付手续费20万元,支付咨询费60万元。该公司发行普通股计入股本的金额为(A.1000)万元。

17.某企业购入W上市公司股票180万股,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共支付款项2830万元,其中包括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126万元。另外,支付相关交易费用4万元。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入账价值为(B.2704)万元。

二、多选题

1.下列各项,构成企业留存收益的有(BCD)

2.下列各项交易或事项,应通过“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的有(AC)3.下列各项费用,应通过“管理费用”科目核算的有(ABCD)4.下列各项,影响当期利润表中利润总额的有(ACD)

5.下列对长期借款利息费用的会计处理,正确的有(ACD)

6.下列各项,不会引起所有者权益总额发生增减变动的有(ABC)7.下列各项,属于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有(ABCD)8.下列各项,构成企业委托加工物资成本的有(ABC)

9.企业销售商品交纳的下列各项税费,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的有(ACD)

10.企业对使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进行摊销时,其摊销额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计入(ABD)11.下列各项固定资产,应当计提折旧的有(AC)

12.下列各种方法,适用于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有(BCD)13.企业缴纳的下列税金,应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核算的有(CD)14.下列各项,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有(ABCD)。

15.下列各项现金流出,属于企业现金流量表中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有(BCD)。

三、判断题

16.企业发生毁损的固定资产的净损失,应计入营业外支出。(对)

17.企业已完成销售手续但购买方在月末尚未提取的商品,应作为企业的库存商品核算。(错)

18.企业出售原材料取得的款项扣除其成本及相关费用后的净额,应当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错)

19.企业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遗失且无法取得证明的,应由当事人写明详细情况,由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和单位负责人批准后,方可代作原始凭证。(对)

20.企业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发生减值的,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即使以后期间价值得以回升,也不得转回。(对)

21.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法核算库存商品时,期末结存商品的实际成本为本期商品销售收入乘以品进销差价率。(错)

22.企业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于不同的会计期间,且在资产负债表日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应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劳务收入。(对)

23.企业银行存款的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因未达账项存在差额时,应按照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整银行存款日记账。(错)

24.对于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若实际成本与原暂估价值存在差异的,应调整已计提折旧。(错)

25.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金、补充养老保险费,以及为职工购买的商业养老保险,均属于企业提供的职工薪酬。(对)

四、计算题

1.甲上市公司发生下列长期股权投资业务:

(1)20×7年1月3日,购入乙公司股票580万股,占乙公司有表决权股份的25%,对乙公司的财务和经营决策具有重大影响,甲公司将其用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每股收入价8元。每股价格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0.25元,另外支付相关税费7万元。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每日,乙公司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不存在差异)为18000万元。

(2)20×7年3月16日,收到乙公司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3)20×7,乙公司实现净利润3000万元。

(4)20×8年2月16日,乙公司宣告分派20×7股利,每股分派现金股利0.20元。(5)20×8年3月12日,甲上市公司收到乙公司分派的20×7的现金股利。

(6)20×9年1月4日,甲上市公司出售所持有的全部乙公司的股票,共取得价款5200万元(不考虑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及相关税费)。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编制甲上市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分录。(“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要求写出明细科目,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参考答案:

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 4502

应收股利

145

贷:银行存款

4647(580*8+7)

答案解析:因为企业享有的份额为4500,但付出的成本要大于应享有的份额,所以不调整投资成本。

借:银行存款145

贷:应收股利145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3000*25%=750

贷:投资收益

750 借:应收股利

116(0.2*580)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116 借:银行存款

52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4502

――损益调整(750-116)=634

投资收益

64

2.甲上市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库存商品采用实际成本核算,商品售价不含增值税,商品销售成本随销售同时结转。20×7年3月1日,W商品账面余额为230万元。20×7年3月发生的有关采购与销售业务如下:

(1)3月3日,从A公司采购W商品一批,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货款为80万元,增值税为13.6万元。W商品已验收入库,款项尚未支付。(2)3月8日,向B公司销售W商品一批,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售价为150万元,增值税为25.5万元,该批W商品实际成本为120万元,款项尚未收到。

(3)销售给B公司的部分W商品由于存在质量问题,3月20日B公司要求退回3月8日所购W商品的50%,经过协商,甲上市公司同意了B公司的退货要求,并按规定向B公司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红字),发生的销售退回允许扣减当期的增值税销项税额,该批退回的W商品已验收入库。

(4)3月31日,经过减值测试,W商品的可变现净值为230万元。要求:

(1)编制甲上市公司上述(1)、(2)、(3)项业务的会计分录。(2)计算甲上市公司20×7年3月31日W商品的账面余额。

(3)计算甲上市公司20×7年3月31日W商品应确认的存货跌价准备并编制会计分录。(“应交税费”科目要求写出明细科目和专栏名称,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参考答案:(1)借:库存商品等

8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3.6

贷:应付账款

93.6(2)借:应收账款

175.5 贷:主营业务收入

15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5.5 借:主营业务成本 120 贷:库存商品

120(3)借:主营业务收入

7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2.75

贷:应收账款

87.75 借:库存商品

60 贷:主营业务成本 60

(4)W商品的实际成本=期初230+80-120+60=250万元,可变现净值为230万元,计提跌价准备2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20 贷:存货跌价准备

20

3.甲上市公司自行研究开发一项专利技术,与该项专利技术有关的资料如下:

(1)20×7年1月,该项研发活动进入开发阶段,以银行存款支付的开发费用280万元,其中满足资本化条件的为150万元。20×7年7月1日,开发活动结束,并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专利权,供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使用。

(2)该项专利权法律规定有效期为5年,采用直线法摊销。

(3)20×7年12月1日,将该项专利权转让,实际取得价款为160万元,应交营业税8万元,款项已存入银行。要求:

(1)编制甲上市公司发生开发支出的会计分录。

(2)编制甲上市公司转销费用化开发支出的会计分录。(3)编制甲上市公司形成专利权的会计分录。

(4)计算甲上市公司20×7年7月专利权摊销金额并编制会计分录。(5)编制甲上市公司转让专利权的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涉及的科目要求写出明细科目,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参考答案:

(1)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130

――资本化支出

150

贷:银行存款280(2)借:管理费用130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130(3)借:无形资产

150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150

(4)借:管理费用

150/5*1/12=2.5 贷:累计摊销

2.5(5)借:银行存款160

累计摊销

2.5*5=12.5(无形资产是当月减少当月不再摊销了。)

贷:无形资产150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8

营业外收入

14.5 第三套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会计核算应以()为基础。A.永续盘存制 B.实地盘存制 C.收付实现制 D.权责发生制

2.商业汇票一经银行承兑,付款人(或承兑申请人)承担的责任是()。A.债务责任立即消失 B.不确定

C.依然承担最终付款责任 D.视具体情况而定

3.一面额为2000元,年利率为7%,3个月到期的带息票据,企业已持有30天,如按6%的年贴现率进行贴现,则实得金额为()。A.2020.56 元 B.2017.78元 C.2014.65元 D.4500元

4.企业赊销一批货物,发票价2000元,现金折扣条件为2/20,5%货物因质量不符被退回,如果购货在折扣期内付款,则实收金额为()。A.2000元 B.1962元 C.980元 D.960元

5.存货的归属以()为划分标准。A.存放地点 B.所有权 C.经济用途 D.到达时间

6.企业对生产用材料因收发计量错误而产生的盘盈,在经批准后,应当()。A.冲减库存原材料价值

B.冲减生产成本 C、冲减产成品成本

D.冲减管理费用 7.溢价购入的长期债券,应将溢价部分计入()。A.“其他应付款”科目 B.“长期债权投资”科目 C.“投资收益”科目 D.“其他应收款”科目

8.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后发生的损益,应记入()。A.管理费用 B.营业外收支 C.资本公积 D.其他业务收支 9.非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的重要物质资料,如果使用年限在两年以上,单位价值在()以上,也应视同固定资产进行核算.A.500元 B.1000元 C.1500元 D.2000元

10.无形资产在使用期终结时()。A.有残值 B.无残值

C.有残值也有清理费用 D.有的有残值,有的无残值 二 多项选择题

1.会计制度规定,应收票据包括()。A.银行本票 B.银行汇票 C.银行承兑汇票 D.商业承兑汇票

2.商业汇票可以是以下几种形式()。A.商业承兑汇票 B.银行汇票 C.银行本票 D.银行承兑汇票 E.结算支票

3.存货按经济内容分类,包括()。A.商品存货 B.包装物存货 C.在途存货 D.库存存货 E.委托加工存货

4.下列符合长期投资计价原则的有()。A.以无形资产投资,应按评估或合同协议价值计价 B.以固定资产投资,应按固定资产原值计价

C.购买债券投资,应扣除应计利息后的差额计价

D.购买股票投资,无论何时都应按实际支付的款项计价。5.固定资产增加入账的渠道有()。A.投资转入 B.外购 C.自行建造 D.盘盈 E.接受捐赠 F.经营性租入

6.企业无形资产转让方式有()A、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

B、转让无形资产所有权 C、转让无形资产成本

D、转让无形资产摊余价值 E、无形资产残值价值转让

7.下列事项中()不得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或将已抵扣的进项税额转出。A.外购货物用于修建本企业职工宿舍 B.外购货物销售给批发商店 C.外购货物被洪水冲走

D.外购货物不合格退给供应商 E.外购货物盘亏

8.下列各项中属于长期负债的有()。A.应付债券 B.长期借款 C.长期应付款 D.应付股利 E.长期投资

9.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金中不能记入“实收资本”科目的有()。A.资本溢价 B.股票溢价

C.接受捐赠的资产价值 D.法定财产重估增值

10.企业营业利润的构成因素包括()。A.经营业务利润 B.其他业务利润 C.财务费用 D.管理费用 E.营业费用 F.营业外收入

三、判断题

1.企业不用等到出现经营成果时再编制会计报表是基于持续经营假设。()

2.某企业1月15日销售产品一批,应收账款为11万元,规定对方付款条件为2/10,1/20、N/30。购货单位已于1月26日付款,该企业实际收到的金额应为10.78万元。()3.企业提取的用于集体福利的公益金,不应包括在“应付福利费”科目下。()4.公司债如果折价发行,则其存续期间内债券的利息总额就是定期用现金支付的利息总额加上折价金额;公司债如溢价发行,则其存续期间内的利息总额为定期支付的利息现金减去溢价金额。()

5.所得税会计处理的两种基本方法,应付税款法将所得税视为一项企业必须负担的费用,而纳税影响会计法将所得税视为企业利润分配一种形式。()6.在商品交易和劳务供应中,都可签发商业汇票。()

7.当企业选定一种存货计价方法后就永远不能变更,这才符合一贯性原则。()8.所有债券投资的溢价或折价都应按期进行摊销。()9.因季节性停用的固定资产,在停用期间不应提折旧。()10.企业提取盈余公积前可以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四、单项业务题

1.一张为期4个月、面值60000元、利率5%的带息应收票据到已到期,对方无力偿付。

2.某企业经营的商品实行售价核算,年末进行库存盘点,盘盈甲商品10件,原因待查。该商品单位进价450,单位售价为500元,请编制分录。

3.某企业一辆销售用运输卡车,价值10万元,使用寿命五年,预计净残值5000元。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第一年的折旧费。并编制计提折旧费用的分录。

4.某公司购入设备一台,9月10日开出一张面值200000元,年利率8%,6个月到期的商业承兑汇票一张。请编制月末计息的分录。

5.A企业于2001年1月1日发行一批3年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债券总面值1000000元,年利率10%,发行价格为1180000元,发行款项已存入银行。要求:编制发行债券时的分录

6.某公司动用公益金8万元购买职工浴室设备,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设备已交付使用。

7.甲公司销售本公司生产的香烟一批,价款48000元(不含增值税),适用的消费税税率为45%,要求编制计提消费税的会计分录。

8.某企业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本年5月份收回上年已核销的坏账损失18000元存入银行。

9.某零售企业为一般纳税人,8月6日从某工厂购进一批服装,增值税专用发票中注明价款为25000元,增值税税率17%。该批服装的售价为32000元(不含税),款项以支票付讫,商品已由服装组验收入库。请编制购入相关分录。

10.A公司99年3月20日购入B公司面值10元的普通股票2000股,作为短期投资,市价为每股9.6元,另付佣金等各项费用共计120元。该股票已宣告发放但尚未支付的股利为每股0.80元。

要求:为A公司编制购入时分录。

五、综合题

1.某企业2006的有关资料如下:

全年实现税前利润600万元;本发生的收支中,有购买国债本年确认利息收入20万元;税款滞纳金支出10万元;去年底投入使用的一台设备原价40万元,有效使用年限4年(期满无残值),税法规定用直线法计提折旧,而公司采用年数总和法。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0%,经查,年内已预交所得税120万元。年末董事会决定按10%的比例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并将当年净利润的50%向投资者分配现金利润、下年2月初支付。要求:

(1)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计算该企业2006年末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本的纳税所得 额、应交所得税与所得税费用(列示计算过程)。(2)编制本年末列支所得税费用、提取盈余公积、向投资者分配利润以及结转利润分配账户的会计分录。(“利润分配”账户要求列示明细账户)

2.D公司有关资料如下:

(1)“主营业务收入”的本期发生额300万元,“应收账款”期末比期初增加80万元,“应收票据”期末比期初减少30万元。

(2)“主营业务成本”的本期发生额250万元,“应付账款”期末比期初减少40万元,“存货”期末比期初减少30万元。

(3)本期发生与销售业务有关的费用8万元,均以存款支付。

(4)本期出售固定资产一项,收入现款38万元。该项固定资产原价50万元,已提折旧20万元。

要求:逐笔分析上述业务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并编制调整分录。

3.某企业1997年1月1日发行5年期面值为 110万元的债券,发行价格为120万元,票面利率 10%,债券到期还本付息;企业将筹资用于购建厂房,厂房于1999年年末竣工投入使用。该企业按年计提债券利息和溢价摊销金额。(直线法摊销)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编制债券业务全部相关会计分录。

第三套题部分参考答案 分录题10.答:

借:可供交易金融资产(或短期投资)—公司股票(成本)32000 应收股利 1600 投资收益 120 贷:银行存款 33720 2000股×16=32000+120=32120 2000股×0、8=1600

五、综合题 1.参考答案:

(1)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固定资产(账面价值24万元-税基30万元)X30%=18,000元 纳税所得额;600-20+10+6=596万元 应交所得税;596×30%=178.8万元 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178.8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18 000元=177万元(2)年末应作的有关会计分录如下:

(3)第一,因年内已预交120万元,年末只需补交差额57万元。列支当年未交所得税57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 570 00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18 000 贷:应交税费一应交所得税 580 000 第二,提取盈余公积并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本年净利润=600-177=423万元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423万元×10%=423 000元 向投资者分配利润:423万元×50%=2 115 000元 1借:利润分配一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423 000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423 000 2借:“利润分配——应付利润 2 115 000 贷:应付利润 2 115 000 第三,年末结转利润分配账户余额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 538 000 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423 000 ——应付利润 2 115 000(注:本题并不要求编制结转所得税费用、结转本年净利润的会计分录。)2题.参考答案:

(1)应收账款期末比期初增加80万元,应减少销售商品的现金流入80万元;应收票据期末比期初减少30万元,应增加销售商品的现金流入30万元,本笔业务表明C公司在销售商品的活动中收到现金250(即300–80+30)万元。调整分录为:

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收到现金500 000 应收账款

800 000 贷:主管业务收入

000 000 应收票据

300 000(2)应付账款期末比期初减少40万元,应增加购进商品的现金流出40万元;存货期末比期初减少30万元,表明本期销售了上期购入的存货30万元,这并不涉及本期的现金流出,应减少本期的现金流出30万元。本笔业务中,C公司因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为260(即250+40–30)万元。调整分录为:

借:主营业务成本500 000 应付账款

400 000 贷: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购买商品支付现金

600 000 存货

300 000(3)本笔业务中,发生现金支出8万元。调整分录为:

借:营业费用

000 贷:经营活动现金流理––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80 000(4)本笔业务因出售固定资产收到现金38万元,属于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调整分录为: 借: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处置固定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 380 000 累计折旧

200 000 贷:固定资产

500 000 营业外收入

000 3题参考答案

(1)97年1月1日

借:银行存款 1200 000 贷:应付债券—债券面值 1 100 000 贷:应付债券—债券溢价 100 000(2)97年12月31日

借:在建工程 90 000 应付债券—债券溢价 20 000 贷:应付利息 110 000(3)98年末、99年末分录同上

(4)2000年末、2001年末分录

借:财务费用 90 000 应付债券—债券溢价 20 000 贷:应付利息 110 000(5)2002年1月1日还本付息时

借:应付债券—债券面值 1 100 000 应付利息 550 000 贷:银行存款 1 660 000

下载《中级财务会计》教案 第十三章 收入和利润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级财务会计》教案 第十三章 收入和利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级财务会计

    第 一 章 总 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符合资产会计要素定义的是( )。 A.计划购买的原材料 B.待处理财产损失 C.委托加工物资 D.预收款项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

    中级财务会计

    1、会计分期:是指在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中,认为地划分一个个间距相等、首尾相接的会计期间,以便确定每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和盈亏,确定该会计期间期初、期末的资产、负......

    中级财务会计、(合集)

    本次考试结果 第1题(回答正确) 以下不属于会计要素的是( ) A 费用 B 资产 √ C 损失 D 利润 第2题(回答正确) √ A 预收账款 B 货币资金 C 预付账款 以下不属于会计意义......

    中级财务会计收入与利得的区分

    收入与利得的区分 ——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将法律纠纷收入包装为广告收入案例: 1992年,一家名为MovieFone的网上售票公司拟与英国的一家大型娱乐公司Wembley公司的子公司合作建立......

    《中级财务会计教案》第四章 金融资产

    第四章 金融资产 基本要求: 1.掌握金融资产的分类 2.掌握金融资产初始计量的核算 3.掌握采用实际利率确定金融资产摊余成本的方法 4.掌握各类金融资产后续计量的核算 5.掌握......

    《中级财务会计教案》第七章 无形资产

    第七章 无形资产 基本要求: 1.掌握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 2.掌握研究与开发支出的确认条件 3.掌握无形资产初始计量的核算 4.掌握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确定原则 5.掌握无形资产摊......

    《中级财务会计教案》第三章 存货

    第三章 存货 主要内容: (一)掌握存货的确认条件 (二)掌握存货初始计量的核算 (三)掌握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认方法 (四)掌握存货期末计量的核算 (五)熟悉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 ※在学习中要......

    中级财务会计-2016-4

    中级财务会计(第2版)_在线作业_4 交卷时间:2016-03-21 16:23:45 一、单选题 1. (5分) 某企业发给职工的计时工资为3万元,计件8万元,奖金2万元,各种津贴0.2万元,退休金0.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