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5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00:41: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望海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望海潮》。

第一篇:望海潮

《望海潮》教学设计方案 江西省安远县第一中学 程琼

(本节课选用的是人教版语文必修四柳永词两首中的《望海潮》这首词。)

教学设计思想

教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最终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高一的学生在赏析诗词上尚未形成系统,部分同学甚至不知道如何下手,所以,在遵循新课标要求的基础上,我加重了对学生引导的力度,意在引导学生走进来,掌握赏析诗词的基本方法。诗词往往是以意境、情感触动灵魂,所以这堂课我设计以感受意境、体会情感为主线,带动艺术手法的赏析;以想象和联想为依托,让学生在意境和情感中体会美、提升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词的内容、把握词中蕴含的情感以及享受它给人带来的美感。

2、鉴赏本词的艺术特点。

3、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

1、本词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2、作者在全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拓展迁移。教法和学法

1、教法:多媒体演示法、诵读法、引导点拨法、练笔拓展法。

2、学法:诵读法、练笔拓展法。教学程序

一、导入

以杭州特色景致图片导入。(幻灯片展示图片)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素来被称为“人间天堂”,著名的西湖十景令人神往,八月的钱塘江潮震撼人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北宋词人柳永的《望海潮》,去领略北宋初期杭州的天堂之美。

二、文本涵咏过程

  引导学生解决课前思考题: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生初读全词,把握字词和节奏。(诵读之后,教师提示:节奏给人音乐和谐之美,所以在诵读时不仅要注意外在的音乐节奏,更要注意内在的情感节奏。)教师配乐诵读全词。(配乐:琵琶语)引导学生分析本词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由学生分析的思想情感引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对全词自然风光和都市生活的分析。  

1、自然风光分析:学生找出描写词中描写自然风光的句子;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是如何体现杭州自然风光的美丽的,着重从写作手法上引导。

2、都市生活分析:学生找出词中描写都市生活的句子;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是如何体现杭州都市生活的繁华的,着重从写作手法上引导。

3、由全文最后两句词(结合写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词中夸张手法的运用。

4、引导学生分析全词的另一大手法——铺叙。

5、小结这一块的学习的同时,引出全文的开篇之句。

(六)引导学生带着与词人同样的惊叹、赞美和艳羡之情再次诵读全词。

(七)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这首词,引入“化境为文巧妙想象”,让学生调动所有的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千古名句“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中的美景。

1、学生间相互讨论后形成文字;

2、学生展示。(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做适当点评和引导)

(八)学生在深刻理解全词的基础上再次诵读全词,更深刻地体会古代杭州城的美丽和繁华。张敬辉 河北巨鹿中学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柳永词两首》。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学习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谈本课教学。

一、教材分析

《柳永词两首》是必修四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主要涉及宋词,而柳永在宋代词人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他是宋代第一位专力写词的文人,他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的词人,他是婉约词派的创始人。所以教材把他安排在本单元的第一课,也是高中课本宋词的第一课,凸显了其重要性。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的能力。《望海潮》和《雨霖铃》是柳永的代表作品,建议在教授时把《雨霖铃》放在第一课时,因为学生有先入为主的思维,而这首词更能体现词人的婉约风格,还有,《雨霖铃》这首词感情细腻,可分析的内容较多,理解了这首词,对于《望海潮》的分析就变得简单而且水到渠成了。今天我就重点说说《雨霖铃》这首词。

二、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对宋词的接触较少,通过对初中阶段诗歌的学习,已经能感受其中的语言美、意境美,但鉴赏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

准备用诵读、讲解、合作探究等方法相结合。

四、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柳永其人及其词作风格;

2、在诵读中体会《雨霖铃》的凄清意境和思想情感;

3、深刻体会《雨霖铃》的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

1、合作学习,词画结合,把握词的内容和写作思路;

2点拨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深入探究,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古人离别时幽怨伤感之情,伤离别,重真情。

五、教学重难点:

1、在朗读中品味意境;

2、引导学生体会情景交融与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播放来自网络的一段视频《雨铃霖》。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的语言是所有语言的最高境界。古人用诗词抒写出各种人间真情:亲情、友情、爱情等等。现在大家就一起来和柳永感受恋人之间难舍难分的别离。

(二)作者简介:

幻灯片展示: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仁宗景祐元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他通晓乐律,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是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对北宋词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和影响,对后来的说唱文学和戏曲也有很大影响。清代纪昀纪晓岚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有“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的高度赞誉。柳词在宋元时期流传最广,相传当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反映都市的繁华面貌,体现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描写爱情生活的甜蜜,抒发离怀别感的痛苦,表现不幸妇女的遭遇和失意文人的感受,是他作品的主要内容。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跟歌妓们一起过着依红偎翠、浅酌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这些歌妓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所传诵的一首,被称为“宋金十大曲之一”。本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三)整体感知

1、学生听范读,要求正字音,把握节奏。指出容易误读的音:竟无语凝噎。

2、学生自由诵读一遍,体会感情基调。

3、指名学生诵读(约二名),教师根据出现的问题指导诵读。

(1)韵脚的音要稍长,以体现凄凉、伤感之情:切、歇、噎、节、月。

(2)需要重读的字如:念字等

4、学生进行齐读

这样学生有目的的进行了四遍诵读之后,对内容也就有了大致的了解,也体现诗词诵读的重要性。

(四)探究课文

(刚才是通过诵读来意会全词,那么下面我就要求学生以讨论的形式来言传自己独到的理解和真切的体悟了)

1、提问:大家一起说说,本词最主要的艺术手法是什么?

课前印发材料,要给学生补充相关的知识,便于学生思考和讨论。

(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

2、先来探究情景交融,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哪些景物(意象),它们在表现词的内容和词人的情感上有什么作用?

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究讨论,学生不但明确了词的内容,更对作者的浓浓的离愁别绪有较深刻的体会。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

(1)教师可以先做示范

例如: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描绘了“ 寒蝉凄凉悲切的鸣叫着,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的时候,一阵急雨刚刚停歇”这样的景象。

分析: 此句既点明了天气和季节(清秋),又交代了送别的地点。起笔用融情入景、以景衬情的手法写出诗人心境的凄寒,渲染了凄凉伤感的气氛。

(2)在探讨二三两句时,学生有可能提出一些疑问:

第二句中“都门帐饮无绪”,既然有长亭,为什么还要设帐?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鉴赏诗歌时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可能是之前的雨太急了,风太大了。也可以体现恋人对词人的用心和不忍分别之情,精心设帐。

第三句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人的离别,照我们当下的情形,一般采取怎样的方式?为什么作者在这里用“执手”?为什么不用“吻别”“拥抱”“话别”或是“挥手告别”甚至是“挥着手绢”等方式。

学生可能只会注意到作者当时没有现在开放,不可能“吻别”“拥抱”。但这种理解是浅层次的,教师要引导从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角度去理解,“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牵手”,此处“执手”一方面写出其“不舍”,另一方面,“执手”这一动作大胆直接,充分体现了柳词“俗”与“直”的一面。

(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是这首词中千古传诵的名句。跟“寒蝉凄切”一样,是融情入景的写法。

第一,它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古诗中这些意象也较多使用。比如《诗经》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因为“柳”与“留”谐音,所以常抒写离别的伤感与不舍。曹植也曾写过“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苏轼有“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这样的凄清画面使离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再次的团聚,言有尽而意无穷。

第二、这样的画面又是出现在一个特定时刻里:“酒醒”之后!离人饮酒,“醉不成欢惨将别”,为的是消愁,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更何况是酒醒之后!李清照有词“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其实正是愁滋味。试想此时的柳永不过是离开心爱人的第二天早晨,面对眼前的凄凉景象,却还要继续前行,离自己心爱的人更远,怎能不心酸啊!

3、再来探究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点拨提示文中一过渡句,表现由眼前的实景转入到想象的情景: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学生分组讨论: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的运用有什么作用?

(五)、小结

人生总是充满离别,充满伤感。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但积极的面对才是应有的心态。既然八九不如意,注定人要拼搏、奋斗,唯其如此,才能实现心中美好的梦想。

(六)、布置作业

将此词改写成优美的现代诗,进一步体味词的意境。板书设计

望海潮

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

1、从地理位置上看

2、从历史传统上看

3、从自然景观上看

惊叹赞美艳羡

4、从市井面貌上看

5、从百姓生活上看

6、钱塘长官生活看

教学反思:

《望海潮》是人教版必修四中宋词单元的作品,是柳永歌颂城市繁华富庶的代表作。这首词意象多,情感充沛,共一百零七字,属于长调慢词,难于理解的词句较多,对于学生来讲,鉴赏有一定难度。

在讲这节课之前,我做了精心的准备,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参考了很多老师的教学设计,但感觉这些资料教学内容千篇一律,问题设置极为平常,不能调动学生兴趣,探究的问题既没有广度也没有深度,就开始自己设计起来。

首先是导入,我从柳永入手,精要地讲他名字的由来、作者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本词的社会影响及本词诞生的背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再加上我制作的精美课件和当堂现场朗诵,更是让这种学习气氛更加浓郁。在讲课期间,我还让学生不断读课文,走进文本,小组合作探究。先从大局入手,宏观把握全篇文章,用原文词语概括杭州的富庶繁华,再结合我们的印象中的杭州,对之有一个总的把握,再分析概括上下片的内容,做到了整体上的心中有数。

在探究环节,我设置了三个问题,一个是内容上,作者从哪些方面写杭州的美丽繁华富庶,选取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感;一个是语言上,分小组起立讨论鉴赏其中的一句或几句,散文化并说出手法、效果;一个是在写景上,还是分小组起立探讨鉴赏其写景的方法。通过这三个探究题的设置,充分让学生享受课堂,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有充分的思考和大胆的表达。小组合作了,不再迷茫了,大家回答的时候也有的说了,学生更加自信了,思维能力也越来越强了。

在探究环节,我也引进了小组竞争机制。课前,把学生分好小组,每个小组都给自己组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如“北冥鱼”、“怀瑾”等。我在课前就把这些小组的名字在黑板上写好,到探究的时候,学生开始回答问题,回答对一个加2分,起初是几个人举手,到后来就变成抢答了,场面极为火爆,也让讲台上的我和在场的老师感到震撼。原来,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这样调动。

整个探究环节用时近30分钟,主要是学生的尽情表达和老师的适时点拨引导,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受到了意象不到的成果。

在这节课的后8分钟,我做了一个知识迁移拓展,在给我自己班学生讲课的时候,我布置了一个作业,每个学习小组完成一篇仿作,题目为《望海潮秦皇岛》,高一2班侯雨奇同学的作品写得最好,我就把它拿到这节课请大家赏析,一个16岁少年的作品,能写出这么有内容的诗词实属不易。全体19班学生对此进行了小组合作赏析,从内容、手法到语言、结构,学生们赏析得很好,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在探究环节,我设置了三个问题,一个是内容上,作者从哪些方面写杭州的美丽繁华富庶,选取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感;一个是语言上,分小组起立讨论鉴赏其中的一句或几句,散文化并说出手法、效果;一个是在写景上,还是分小组起立探讨鉴赏其写景的方法。通过这三个探究题的设置,充分让学生享受课堂,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有充分的思考和大胆的表达。小组合作了,不再迷茫了,大家回答的时候也有的说了,学生更加自信了,思维能力也越来越强了。

在探究环节,我设置了三个问题,一个是内容上,作者从哪些方面写杭州的美丽繁华富庶,选取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感;一个是语言上,分小组起立讨论鉴赏其中的一句或几句,散文化并说出手法、效果;一个是在写景上,还是分小组起立探讨鉴赏其写景的方法。通过这三个探究题的设置,充分让学生享受课堂,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有充分的思考和大胆的表达。小组合作了,不再迷茫了,大家回答的时候也有的说了,学生更加自信了,思维能力也越来越强了。

望海潮

柳永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感受词的声韵之美; 2.品味语言,学习意象鉴赏之法。教学重点:学习诗词意象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品词识人,通过意象分析把握此词的内涵。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法、分组讨论法、探究法。教学用具:多媒体、粉笔、黑板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和诗歌比较导入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附上竹子图片)

色侵书帙晚,隐过酒罅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

——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

问题:请问诗中之竹与图片中的竹子有何别?

明确:诗中之竹乃意象,溶入了作者的情感,不再是单独的客体。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事物)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问题:请找出《望海潮》中的意象。

明确: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怒涛,珠玑,罗绮

桂子,荷花,烟霞等。

二、作品鉴赏

1.读文入情,评词识人

“三分鉴赏七分读”,注意读音,把握节奏,体悟情感 都会(dū)参差(cī)堤沙(dī)

天堑(qiàn)珠玑(jī)豪奢(shē)

重湖(chóng)菱歌(líng)罗绮(qǐ)

叠巘(yǎn)羌管(qiāng)钓叟(sǒu)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字耆卿,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2.内容归纳

结合注释,抓住意象,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词的基本内容。作者笔下的杭州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明确:上阕写杭州美丽的环境和繁荣的经济,下阕写杭州人民祥和安定的生活。

全篇描绘出一幅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

3.合作探究

诵读之后,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是哪一句?试尝试分析。据说金主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

4.情感把握

通过意象的解读,你觉得这首词中表达了柳永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此词乃柳永前期投赠之作,对杭州繁华景象的描绘实际上是对孙何政绩的肯定。5.迁移训练

请从意象的角度入手来分析下面这首词。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6.小结概括

此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

三、板书设计

地理位置:形胜

历史传统:繁华

市场面貌:富庶 “铺叙”“点染”

自然景观:优美

百姓生活:安定

四、课后作业

思考:1.为什么柳词风格在后来发生了变化?比如后文的《雨霖铃》。(提示:结合柳永的生平经历思考。)

2.试总结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如“月亮”,“柳”。

《望海潮》教学反思

阮晋豹

这是一节公开课,一直以来的观点就是公开课不需要特殊,将日常课堂里的“说教”去掉,那就是公开课。由于课前的高度重视,压力颇大,一时惴惴不安。此课准备将近一个月,中间不时有老师给予专业指导,提出宝贵意见,在此表示感谢!

课程结束了,有不足,有收获,在此记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课前准备

刚刚选择这首词的时候很多老师给予宝贵的意见,说这首词不容易上,因为是柳永前期之作,不能充分反映柳词的特点,建议我另选一首。《望海潮》确实是柳永年轻的作品,在这首词里能够发现他的抱负与理想,而不是我们所了解的那个“整日出入于青楼歌馆”的柳七。是什么原因使得柳永后来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我觉得这个应该跟学生说清楚,选择《望海潮》的目的就是想通过前后的对比让学生明确柳永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学会分析。备课时,通过上网查看柳永的生平经历,阅读资深人士对柳词的评价从而获取柳永的相关信息,以便在课堂上给学生做出分析,加深对柳永的了解。

二、课堂教学

导入课堂的时候运用了图文比较法,即展示一幅图片和一首诗,让学生从中进行比较,从而引入意象的概念,提出鉴赏诗词的方法。接着就进入《望海潮》,找出此词中的意象,概括出其内容。情感可以渗透到内容中间,通过意象的分析使得学生能够自己去慢慢体会其中意味。对于难以理解,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稍作提示。如赏析句子的时候,可以明确要求,写景好的或者抒情好的,使学生明确要求,能够对症下药。课后作业的布置方面进行巩固意象的练习,加深意象概念,掌握意象鉴赏的方法。

三、课后体会 由于是公开课,学生配合很默契,这是课前没有想得的。鉴于教学目标的要求及授课时的感受,发觉自己在理论方面有所欠缺。此次公开课全称为“新课程背景下的展示课”,强调的是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课堂教学应该是生成的,而不是预想的,所以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给学生一次机会,学生会还你一个惊喜。

第二篇:望海潮

《望海潮》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柳永的生平简介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学习诗词中铺陈的表现手法。

3、理解这首词蕴含的思想感情,运用联想、想像的方法领略词的意境美。【教学重难点】

领悟作者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感受词的意境、情韵;学习词中铺陈的表现手法。

【学法教法】

自主探究、诵读法、讲授法 【课 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美,最美在西湖,宋代苏轼曾在《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中这样描写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首诗将西湖与西子相比可谓推陈出新,愈发显出西湖全方位的柔美姿态而南宋还有一位著名词人柳永也对杭州和西湖情有独钟,写下了著名的词作《望海潮》。传说金主完颜亮读到这首词后,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举进攻南宋,虽未成功,但柳永也差点成了千古罪人当然,这只是前人牵强附会的说法,但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柳永这首词影响非常大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该词,再度领略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吧。

二、作者简介

柳永,初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他出身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前途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伎们相处密切,靠为他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遭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的词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柳永是词史上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长调)的 词人他的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形成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据说,柳永因生活窘迫,死之日,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于襄阳南门外作品有《乐章集》。

三、词的基本常识

词,本来是配乐的歌词,所以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又称长短句。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有词牌,又称词调。词牌,是原来乐谱也即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

词的发展:词始于南朝,定形于中晚唐,盛行于宋代。宋代词的创作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北宋初年,词人不多,所作限于小令和中调;到柳永、苏轼,词才发展到全盛时期。柳永被认为是婉约派的创新者;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开宋代豪放词的先河。南宋初年,词人目睹中原沦陷,欲图收复而不能,词中常含愤激之情,代表作家是辛弃疾。待到局势稍定,一部分词人又把精力放到音律和辞藻上来,代表作家是姜夔。

宋词分为两种风格: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主要词人有柳永、周邦彦、李清照、姜夔等,他们认为“词为艳科”“诗庄而词媚”,多写情愁别绪、个人遭遇,特别讲究音律格律,风格清丽婉媚。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主张“以诗为词”“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不肯损害意思以迁就音律,“故为豪放不羁之语”,格调高昂,取材广泛。

四、整体感知 反复诵读

1、请学生听朗读录音

2、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感知大意(交流以什么样的语调带着什么样的情感来读)3、再读课文 朗读指导:

①感情饱满,适度夸张。

②上片首句在“繁华”处读升调且顿,为下文蓄势;写钱塘江潮壮观的词句、如“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的而有气势的词语,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

③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优美,词曲变长,节奏要平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结尾祝愿之辞要读的恳切。

4、概括词上下片的内容。

五、赏析课文

(1)“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杭州的地理位置优越,处在东南沿海,风光美好,曾经是历史上三吴的大都会,自古以来都是繁华之地,有着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由此可以想见水陆交通十分便利,不像金国地处内陆,资源贫乏,交通不便。——完颜亮贪慕这里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2)“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垂柳含烟,薄雾如纱,彩桥似画,人烟阜盛,千门万户门帘轻摆,怡然安详。这是对杭州城的一个全景描绘,表现了杭州城街巷河道的富丽。作者以一游客的身份陶醉其中,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城市景观美丽无比。(3)“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高耸入云的树木围绕江堤呈现蜿蜒迤逦之态,声势浩大的钱塘江潮波涛汹涌展示排山倒海之势。我们分明感受到面对此情此景时涌动在作者内心的积极向上的澎湃激情。这是对钱塘江雄阔景象的特写。“绕”“卷”两字要重点赏析其妙处,形象、逼真。

(4)“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珠宝玉石遍陈于市,家家户户绫罗盈柜,市民生活富庶,街市经济繁荣。作者看到此景惊喜,艳羡,更何况本身就有入侵大宋野心的完颜亮呢!——杭州这里的物质生活的富裕勾起他强大的侵略欲望。(5)“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何花。”

西湖的山水清秀美丽,有“天香飘万里”的三秋桂花,也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十里荷花。青山绿水,鸟语花香,色彩艳丽,引人入胜。作者从时间和空间上在读者面前铺展开了一幅杭州西湖的迷人画卷,流露出作者无比的喜爱之情。——看来杭州这里真的是人间天堂,不仅物质生活富裕,而且精神生活也令人陶醉,难怪,金主完颜亮如此动心。(6)“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此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夜泛菱舟阵阵歌声在湖面荡漾。老叟悠然垂钓,幼童嘻嘻采莲,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安居乐业的盛世景象。——杭州官民同乐之景,体现社会和谐,这是封建社会士大夫或者政治家们追求的大治年景,也是完颜亮心驰神往的理想社会。(7)“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写的是地方官的的游乐,闲暇时品酒吟诗,欣赏音乐,赏玩山水美景,多么风流潇洒。也暗示他治理有方,有卓越政绩。——完颜亮非常羡慕这位地方官,希望自己也能象他一样坐拥杭州享受生活。这是任何一位有志向的男人都希望拥有的成功和排场。

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8)“异日图将好景,归去风池夸。”

诗言志,言为心声,其实这又何尝不是落拓文人柳永心中对仕途的向往呢。(9)小结:

一首《望海潮》,从空间上全景式地反映了宋初杭州的盛况——杭州城的繁华富庶,钱塘江的壮阔浩大,西子湖的清嘉秀美,老百姓的安逸闲适,地方官的风流潇洒,官民同乐的和谐景象。当这些画面一一立体地铺展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的确得到了强烈的艺术享受。它不仅打动了孙何,打动了完颜亮,更是打动了千年之后的我们。

六、合作探究

1.提问:哪些词语最能概括体现出杭州的特征?

明确:(1)形胜→→→见注释③:地理形势优越。

(2)繁华。→→→小结:从词的构思上看,“形胜”和“繁华”是词眼。“形胜”是自然环境的美;“繁华”是经济的繁荣发达。“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表现的都是杭州优美的自然景观。“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参差十万人家”表现的是杭州经济的繁荣。赏析表现繁华的句子

繁华是全词的总纲,词的上片哪些句子写了杭州的繁华?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珠玑(珠玉宝石)、罗绮(绫罗绸缎)是财富的象征,这里并不是少数人拥有,而是市列,户盈,家家户户都有,市上到处陈列着珠宝, 家家穿戴都是绫罗绸缎,而且人们竞相夸耀奢侈豪华,可看出词人所表现的重点是突出物质的丰厚。——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垂柳含烟,薄雾如纱,彩桥似画,人烟阜盛,千门万户门帘轻摆,怡然安详。这是对杭州城的一个全景描绘,表现了杭州城街巷河道的富丽。“烟柳画桥”就是如烟的杨柳,雕画的桥梁。而一个“烟”字描写出朦胧之美。“内帘翠幕”描写居民的住宅的雅致。“翠”是绿颜色的意思。“翠幕”与“烟柳”所描绘的境界和谐,表明了城市的生气与活力。“参差十万人家。”“参差”为大约、差不多之义。这一句表明人家很多,数以万计,从而表明城市人气很旺,十分繁庶。——“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尽显雅致之气,最能体现柳永的婉约词风。

赏析表现形胜的句子

江南山温水暖,风景秀丽,有着独特的柔美,与北方刚健雄浑之气有不同。但钱塘虽是江南城市,却并不缺少阳刚之气,请看: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读)点评:要有气势 本句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征? 树、堤、涛、浪、江

云树------“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怒涛------汹涌的钱塘潮水,可见其澎湃与浩荡。“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

“卷”字,又状波涛汹涌之势。

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

提示:“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可见柳永也能用豪气。此句的气势不下于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也不下于苏轼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读)

这些描写主要抓住了景物,这又体现了钱塘的什么特点? ——形胜

2.提问: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钱塘)的繁华与美丽的?(学生讨论完成此题)

明确:

(1)居民区繁华;(2)钱塘湖雄伟壮丽;(3)人民富有;(4)总括湖山之美(5)民众悠闲的生活;(6)钱塘长官休闲生活;(7)歌颂地方官政绩。(8)教师延伸归纳讲解:用一个词来概括杭州的特征,那便是“人间天堂”。3.提问:这首词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即主题概括)

明确:描写钱塘的繁华,展现国泰民安风貌,借以歌颂地方长官政绩显著,借以寻找自身晋升的途径。

4.思考:探讨最后一句,寄托了词人怎样的祝愿?(帮助加深理解全词感情)(多媒体板书)

提示:请结合我们上面对于背景的分析,就很容易得出答案来。

明确:“好景”值得夸耀----祝愿早日回到京城升官(见注释21对“凤池”的解释:代指朝廷),照应投赠之作。(深化主题)

5.提问:作为一首投献之作,这首词是否表现出低三下四的奴颜婢膝? 明确:没有,在歌咏太平盛世、湖光胜景的作品中,此词的气格高华(其婉约派的词风体现得不够明显)。

七、艺术手法

思考: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工于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东南形胜 自然风光之美 三吴都会 都市繁华之美 钱塘自古繁华 民生安乐之美

铺陈: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

八、拓展延伸:

请学生回忆描写杭州、西湖的诗句。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白居易《忆江南》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九、再读课文:

人说美景如画,然而这般美景恐怕用尽天下丹青也描绘不尽,让我们再一次走进《 望海潮》,走进杭州,去体验那湖光山色,去游览那充满魅力的人间天堂。

十、小结全词

1.词的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词的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2.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十一、课后作业 背诵默写全词。

第三篇:望海潮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年级: 高一 学科: 语文 设计时间: 2011 年 5 月 1 日 设计人: 李笑 课题: 望海潮 课时:第 1 课时

课型: 新授课(指:新授课、复习课、作文课等)

课程分析: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带给人们的美感也是多样的,或壮美,或柔美,词人面对不同的美景,也会写出不同风格的作品。以婉约词风著称的李清照面对壮阔的大海,写下了那首以豪放著称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被称为婉约派正宗的柳永在钱塘观潮、西湖览胜的时候,自创新曲,谱写了这首风格豪放的《望海潮》。钱塘江畔的杭州自古就是著名的大都市,风景秀丽,经济繁荣,人文荟萃,有许多诗人、词人曾经歌咏过这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留下了许多广为流传的作品,柳永的《望海潮》堪称是歌咏这座城市的代表性作品,他以豪放的笔墨给我们形象地展示了宋初杭州城的富庶与秀丽。

学情分析:

理科班的学生对于写景类的词不感兴趣,应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反复诵读,感受画面美,体会作者的情感。设计思路:

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对作者和作品有大致的认识;;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对诗歌有大体认识;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此时学生对诗歌已经有着较深的认识,可以总结诗歌写景的手法;最后,让学生描绘景物,学以致用。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3、学习诗词中铺陈的表现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美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

教学流程 :

一、反复诵读 整体感知

(一)积累文学常识

1、词的相关知识

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2、词牌及相关背景

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径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在这首词里,柳永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写景多于投赠之意。

3、柳 永:

原名柳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字耆卿,早年屡试不第,一生仕途很不得意,生活穷困潦倒,处世方面抱着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他在城市生活的时间很长,经常出入倡馆酒楼间,与教坊乐工歌伎们交往,因而熟悉市民、歌伎的生活,并通晓乐律。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由于他生活环境及其他各方面的条件,使他成为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约派的代表词人。

柳永大约在公元1 0 1 7 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5 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

由《鹤冲天》导入

(二)请初读《望海潮》全诗,并结合注释读准下列字音。

(三)再读全诗,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交换意见。

(四)熟读全诗,想一想《望海潮》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图景。

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

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

二、品味语言

体会情感

(一)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请先独立思考,然后自由发言。

1、从地理位置上看

2、从历史传统上看

3、从自然景观上看

4、从市井面貌上看

5、从百姓生活上看

6、钱塘长官生活看

(二)你最欣赏词中的哪些句子?你能不能运用联想和想象用文字或图画将它描绘出来?

请先独立思考,写出后,小组交流,然后在班内展示。

“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几句被称为千古名句

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写秀色山水重重叠叠,陆上是”三秋桂子“,水里是”十里荷花“,本非一时之木,但写来则色香一片,如见如嗅,使人忘记了桂子荷花本不同时,它们呈现在同一幅画面上,使词打破了时序的界限,让人陶醉在美丽的花丛中。

相传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对杭州垂涎三尺,因而更加膨胀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宋谢驿有一首诗写道:“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岂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这虽然是传说,但杭州的优美迷人和柳永的深厚功力由此可见一斑。

(三)《望海潮》的写景有什么特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请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选代表回答。总 结:

这首词上阙极力赞美杭州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阙极力描写杭州黎民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景象,歌颂了杭州山水的美丽风光,赞美了杭州人民安定欢乐的生活,反映了北宋结束五代分裂割据局面以后,所显现的繁荣太平景象,杭州的湖光山色令人神往,读了柳永的这首词,领略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美丽的西湖更加令人心旷神怡,相信你一定会有机会领略那里美好的风光的。

三、拓展延伸、片段写作

运用《望海潮》所学到的写景手法,写一段不少于200字的描写景物的文字。

第四篇:望海潮(模版)

《望海潮》导学案

一、课堂教学目标

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几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了解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

2、在反复吟咏中,感受词的音律美和语言美,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感受词的意境美,整体把握词作的内容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课堂预习:

1、词的有关知识

(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3)词的分类:

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4)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岳飞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5)风格比较:

A、婉约派: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

阴柔之美:如升初日、如云如霞、如烟如清风、如幽林曲涧、如珠玉之辉、秀雅恬静、安适柔媚,给人心旷神怡、轻松愉悦之感 婉约派四大旗帜: “闺语”:李清照 “别恨”:晏殊 “情长”:柳永 “愁宗”:李煜

B、豪放派: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岳飞等;

阳刚之美:如霆如电,如重山峻崖,如长风出谷,如决大河,如奔骐骥,粗犷豪迈、雄伟刚劲,给人惊心动魄之感。

2、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 —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

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有《乐章集》,词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柳永的词集《乐章集》流传于世,存词二百余首。这些词作大致分为三类:

一类写羁旅行役内容的词。在柳永之前,并不是没有写羁旅行役内容的词,但柳永是第一个大量创作羁旅行役的词作家。他入仕之前,曾长期漫游;为官之后,又到过很多地方,他到过的地方有汴京,杭州、洛阳、长安等。他的词常借用登临水的所见所闻,淋漓尽致地表现一个落魄、不得志的文人的悲哀和感叹。如《八声甘州》相对于五代时期闺阁闺风的词风,这种表达怀才不遇,失意痛苦的作品可谓境界大开,将传统诗歌言志、缘情的功能移植到了词的领域,这种词作也蕴含了更广阔的社会生活,打破了五代词狭小的表现空间。

一类写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生活风尚。宋仁宗统治时期,号称太平盛世,城市经济更是空前繁荣,汴京、杭州、苏州等都是很繁荣的大都市。柳永是个颇具“市民意识”的作家,他热爱这繁华富庶的都市生活,《乐章集》中有不少描写都市繁华的词。《望海潮》(东南形胜)写杭州。这是一首最早出现的,由文人创作的长调慢词,它形象地描绘出钱塘江的秀美景色和繁华富庶。

一类描写男女情爱。柳永写了不少反映秦楼楚馆生活和男女之情的词作。其中有放纵的欢娱、俗艳的调笑,也有离别的惆怅、真切的思念。这类作品鱼龙混杂,给他的声誉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尽管柳永的这类词作多为文坛上流所不齿,但其中的佳作如《凤栖梧》(伫倚高楼风细细)、《雨霖铃》(寒蝉凄切)得到他们的高度评价。柳永一生都在烟花柳巷里亲热唱和,大部分的词诞生在笙歌艳舞、锦榻绣被之中,当时歌妓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们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

三、课堂探究:

1、诵读全词,整体感知,适当进行朗读指导。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①感情饱满,适度夸张。

②上片首句朗读在“繁华”处升调且顿为下文蓄势,写钱塘江潮的壮观,词句短小、如“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的而有气势的词语,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

③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优美,词曲变长,节奏要平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结尾祝愿之辞要读的恳切 注意以下生字的读音。都会(dū)参差(cēn cī)堤沙(dī)天堑(qiàn)珠玑(jī)罗绮(qǐ)豪奢(shē)叠巘(yǎn)羌管(qiāng)菱歌(líng)嬉嬉(xī)钓叟(sǒu)千骑(jì)乘醉(chéng)箫鼓(xiāo)

四、问题再探究

1、整体把握全词内容。《望海潮》一词作者上下两阕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和美丽的?(请仿照例句,分析下阕的内容,把解析写在横线上,先个人阅读思考获得认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确定学习成果,组长指定展示成员。)【例】上阕,“东南形胜”从地理角度,“三吴都会”从都市角度,“钱塘自古繁华”从历史角度概括杭州的繁华与美丽。(概括)后面“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写“都会”,“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侧重刻画“形胜”,“市列珠玑,户盈罗绮”侧重突出了杭州的富庶繁华,这几句具体描写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分析)

明确:下阕,首先从湖山胜状、四时风物、昼夜笙歌和湖中人物四个方面穷其美好风貌;极写杭州百姓之安居乐业。(概括)“重湖叠巘清嘉”写出杭州湖山胜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出西湖四季皆美,人早到晚都有游兴颇浓的人群,他们或“羌管弄晴”或“菱歌泛夜”,无不洋溢着祥和欢乐的气氛。最后盛赞郡守孙何的声势和雅望,“烟霞”照应前边“云树”等自然景色,使对孙何的称颂与全词自然融为一体。(分析)

2、体会词的语言美。找出这首词里你所喜欢的优美词句,并用

自己的话进行赏析。(请仿照例句,找出你喜欢的一句优美词句,并把解析写在横线上,先个人阅读思考获得认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确定学习成果,组长指定展示成员。不得重复发言,争取每个同学都有展示机会。)【例】“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垂柳含烟,薄雾如纱,彩桥似画,人烟阜盛,千门万户门帘轻摆,怡然安详。这是对杭州城的一个全景描绘,表现了杭州繁华与美丽。(概括)“烟”,水雾,细雨迷蒙之中,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柳丝细嫩,稠密,飘渺,如梦如幻,观之胜美。“参差十万人家”点出城市人气旺,人们都乐意在此安家,以此说明百姓安居乐业。(分析)作者以一游客的身份陶醉其中,喜爱之情溢于言表。(情感)明确:(1)“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高耸入云的树木围绕江堤呈现蜿蜒迤逦之态,声势浩大的钱塘江潮波涛汹涌展示排山倒海之势。这是对钱塘江的特写。(概括)“绕”“卷”两字要重点赏析其妙处,形象、逼真。一“绕”字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霜雪”比喻浪花。一“卷”字又状狂涛汹涌,波浪滔滔之势。写出浪涛力度与气势,对浪花飞溅的情态写的更形象逼真。大有滔天浊浪排空来,排山倒海山可摧的气势。城外,烟云绿树环绕着江堤平沙,江水涌起的波涛如霜如雪,钱塘天险无边无涯。钱塘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写杭州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分析)我们分明感受到面对此情此景时涌动在作者内心的积极向上的澎湃激情。(情感)(2)“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珠宝玉石遍陈于市,家家户户绫罗满柜,好一副繁华景象。(概括)“列、盈、竞”说明市民生活富庶,街市经济繁荣。(分析)(3)“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出清秀美丽的西湖山水。(概括)有“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的三秋桂花,也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十里荷花。青山绿水,鸟语花香,色彩艳丽,引人入胜。作者从时间和空间上在读者面前铺展开了一幅杭州西湖的迷人画卷。(分析)(4)“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此句极富生活情趣。(概括)“弄”写出吹笛人悠然自得的心情,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泛”写出歌声荡漾,菱舟泛夜阵阵歌声在湖面荡漾、回响的景象。老叟悠然垂钓,幼童嘻嘻采莲,互文见义,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安居乐业的盛世景象。(分析)

3、该词运用点染的表现手法,分析《望海潮》中哪些是“点”,哪些是“染” ?

(请根据提示,朗读诗词,把解析写在横线上,先个人阅读思考获得认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确定学习成果,组长指定展示成员。)【提示】点染手法:“点染”是诗词的一种艺术手法。“点”:抽象的评点(总写)“染”:具体的描述(分述)二者紧密相连,表达共同意境。明确:(1)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总)——点; 居住环境华美,钱塘景观壮阔,百姓生活富有(分)——染。(2)重湖叠巘清嘉(总)——点;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分)—— 染。

4、除了点染,善于铺陈也是此词的特色之一,请谈谈你的理解。(请根据提示,再次朗读诗词,把解析写在横线上,先个人阅读思考获得认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确定学习成果,组长指定展示成员。)

【提示】铺陈,又叫铺叙、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

明确:本词善于铺陈,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

五、易错提示:

这首词,抒发了柳永怎样的感情?(先个人阅读思考获得认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确定学习成果,组长指定展示成员。)

明确:作者仅用了寥寥数笔就将杭州城的繁华富庶,钱塘江的壮阔浩荡,西子湖的清嘉秀美,表达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艳羡。老百姓的安逸闲适,地方官的风流潇洒,表达作者对两浙转运使孙河的奉承。由此可看出,少年柳永对入世的殷切,对生活的热爱。

六、课堂练习:

请大家切身感受一下家乡的美丽、家乡的特点。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富顺的一处风景,要求:写出景物的特点,语言优美,运用联想和想像,恰当运用修辞方法。字数不少于100字。

七、课堂要点清单:

1.《望海潮》的相关常识; 2.结合注释理解词的内容;

3.结合作者生平经历,把握作者情感态度。

八、课后作业:

书读并背诵《望海潮》

第五篇:望海潮

《望海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3、学习诗词中铺陈、点染的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感悟词的意境美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感受词的意境、情韵;学习诗中铺陈、点染的手法。学习方法

反复诵读,感悟体会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公元1158年的一天,当金代第四代皇帝完颜亮读完一首赞美杭州的词作后,“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一统天下的愿望更加迫切,他即兴题诗称“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隔年,便以60万大军提兵攻宋。

熟悉汉文化的完颜亮读到的词便是在那100多年前的柳永所写的《望海潮》。柳永所写的《望海潮》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柳永的《望海潮》,一起去欣赏柳永笔下杭州的繁华与美丽。二、三、一读词。作者简介。

柳永笔下的钱塘就是现在的杭州,杭州自古就是著名的大城市,此地风景秀丽,经济繁荣,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柳永就是其中一个。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至54岁时方才考进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柳七。他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最终客死襄阳,由群伎合葬。

其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他“长于纤艳之词”,但其《望海潮》一反他惯常的婉约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生机。

四、五、再次读词。赏词。

(一)、本词写的是杭州,文中哪两个词语最能体现杭州的特征?

形胜、繁华

(二)、女生读上片,试思考,上片从哪些方面表现了杭州的形胜与繁华?

1、前三句总写,以鸟瞰的镜头抓住了“形胜”和“繁华”两个特点,从地理和历史这两个角度对杭州作了高度的概括。

东南形胜——地理位置重要

三吴都会——社会条件优越

钱塘自古繁华——有长期繁荣的历史

2、开篇总写以后,作者开始进行细笔描摹。

(1)“形胜”之地:钱塘江

江堤:“云树”、绕;

江面:“怒涛”(江水澎湃浩荡)、“无崖”。

(2)“繁华”之地

居民区繁华:街巷河桥美丽,居民住宅雅致,都市人口众多。

(三)词的上片以写城市之豪奢作结,而下片则以写西湖的秀丽之景开始。找出写景的句子并说说写了哪些秀丽之景。

重湖:白堤两侧的里湖和外湖。

叠巘:重叠的山峰。(清嘉:清秀。)

三秋桂子:意指桂花花期长,香郁芬芳,长久不散。

十里荷花:杨万里写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四)杭州如此雄伟美丽,那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境况如何呢?

百姓生活愉悦 长官生活休闲

(五)如果说这一句是用来赞美孙何治理有方的,那最后一句则是祝愿他升官的。文章前面一直在写杭州的美丽与富庶。这后两句是否是多余?背景介绍。《望海潮》这首写景名篇作于景德初年(1004年左右),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是柳永投赠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当时,柳永不得志,到处飘泊流浪,寻找晋升的途径,希望有人能提拔他。柳永到杭州后,他的老朋友孙何正在当杭州太守,但孙何的门禁甚严,柳永是一介布衣,没办法见到孙何。柳永没有法子,只好写了这首词,请了当地的一位着名的歌女,吩咐她说,如果孙何在宴会上请她唱歌,她不要唱别的,就唱这首《望海潮》。后来,这位歌女在孙何的宴会上,反复地唱着首词,孙何就问这首词的作者,歌女说是你的老朋友柳三变写的,那时柳永还没有改名。孙何就请柳永吃了一顿饭,把他打发走了,后来也没有怎么提拔他。由这个故事来看,这首词是一首干谒词,目的是请求对方为自己举荐。

(写作动机与目的:赞美,祝愿,应酬之意不着痕迹。)

六、总结

本词通过描写壮美的杭州大都会及其悠闲的富足生活,赞美了孙何治理有方并祝愿他升官,也借此展示了自己的文采才华,暗示求荐之志。

七、诵读课文:

人说美景如画,然而这般美景恐怕用尽天下丹青描绘不尽,让我们再一次走进《 望海潮》,走进杭州,去体验那湖光山色,去游览那充满魅力的人间天堂。

八、布置作业(任选其一)

1、用散文句描述你所喜欢的词句。

2、试着以诗词形式描写自己熟悉的胜地胜景。

下载望海潮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望海潮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望海潮

    望海潮。 教学流程: 第一教学板块——了解作者,知晓背景。 据说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

    望海潮

    《望海潮》教案 【教学目标 】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词的音律美,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炼字的艺术,感受词人热爱祖国河山秀丽风光的情怀。欣赏词中铺陈描述的表现手法,运用......

    望海潮2017

    《望海潮》教案 总序第 教案 教学目标: 1、深入《望海潮》描绘的情景,体察作者情感及作者的情感状态。2、从文本情景的描绘中,体察作者的情感状态。3、感悟作者的情感美。 教......

    望海潮 学案

    《柳永词两首》学案 班级:姓名:编号02-01 在美国,有一部小说酿成了一场大战,就是斯陀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林肯总统接见斯陀夫人,说她是“写了一本书,酿成了一场大战的小妇......

    望海潮教案(定稿)

    一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本词的景物描写方法。 2、了解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 3、掌握词的一些基本常识。 二 教学重点: 1、柳永对慢词长调的开创意义。 2......

    望海潮 教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望海潮》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知识2.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次词的声韵之美。 3.学习铺陈手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词的有关知识......

    望海潮(精选5篇)

    望海潮 篇一:望海潮公开课教学设计(陈春丽)修订版 《望海潮》教学设计陈春丽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

    《望海潮》教案

    《望海潮》教案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江南胜景自古令人魂牵梦绕,富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有天赐美景,钱塘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涛卷霜雪,西湖美景则是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