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发布者: 陈文燕 发布时间: 30/7/2011 AM 1:02:2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鸦片战争的背景。
2、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3、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和影响。
4、通过对鸦片战争相关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学会客观、全面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提高辨证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5、通过指导阅读、理解和分析相关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认识到史料对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史料教学法,分析、概括鸦片战争的原因、《南京条约》的影响,使学生掌握史论结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了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紧跟历史潮流,强化创新意识,与时俱进,并能将中国置于世界历史大背景中去考察,以增强世界意识进而参与国际竞争的自觉性。
2、通过感悟与体验,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尤其是学习同仇敌忾、英勇斗争的爱国精神。
二、教学设想
1、遵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宗旨,围绕“问题探究法”逐步展开,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把学习变成师生互动、自主探索和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
2、指导阅读、理解和分析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领会史料对历史学习重要性、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3、强调以史为鉴,注意与现实联系(改革、开放、创新、禁毒、国防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鸦片战争的背景、影响(重点);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难点)。
四、教学方法
问题讨论法、史料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屏幕展示)投影:“烂苹果的启示”。学生假设情境:如果十九世纪中期的中国就像这个腐烂了的苹果,同学们能想到它衰败的原因有哪些?又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由此引出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前的中英形势,从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观察、思考,导入新课。(板 书)
一、鸦片战争的起因
(提 问)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阅读与思考”材料题,思考:19世纪上半叶,主要的航海工具是帆船,当时,从英国航行到中国必须绕过非洲好望角,至少要四个月,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呢?这场战争是由什么引发的?
(播放视频资料)纪录片《晚清悲歌》有关鸦片战争爆发前中英两国概况的介绍。
(设计意图)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教材没有详尽的介绍,留给学生一定的疑问和不解,为了让学生弄清这一问题,通过播放相关资料片,创设情境,烘托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提 问)鸦片战争是否可以避免?鸦片战争的中英双方的概况如何? 根据课前的布置,请中英两个调查小组的代表发言,介绍搜集的相关资料,着眼于中英双方国情的综合性比较,进一步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深刻背景。
(小组发言讨论)
(小组活动)巧填数字游戏:阅读教材,将下列选项: ①虎门销烟;
②倾销鸦片,烟毒肆虐; ③吏治腐败,军备废弛; ④“驰禁论”与“严禁论”。
按一定的逻辑关系填写至图表内的空格内,填写时宜细心组织整个过程。(设计意图)用有效地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将原本枯燥的历史通过游戏的形式,经过推理、分析、判断,最后得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就是打开中国市场。
(提 问)在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的过程中,中国有位著名的人物,领导了一件功载史册的事,他是谁?领导了什么事?我们怎样评价他?
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历史人物小档案)出示林则徐图片,让学生看书后共同完成其简单的个人档案,要突出民族英雄林则徐在禁烟运动中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建立生活化的“历史人物小档案”,拉近学生与历史人物之间的距离,培养学习的兴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提 问)在禁烟运动中,作为中国人,你最感到扬眉吐气的事情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虎门销烟在当时大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时间允许,可以播放一段虎门销烟的影像,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提 问)英国对于虎门销烟这个正义之举,采取了什么举措?(回 答)发动侵略战争。
(设 疑)有人说,如果没有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也许不会爆发;如果林则徐不被革职,中国或许会取胜这场战争。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设计意图)“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对于这一个问题,学生容易将它与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相混淆,通过影像资料和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设置争议问题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揭示战争爆发的必然性,让学生思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板 书)
二、鸦片战争的进程
(活 动)以下是电影《鸦片战争》的几个片段,你熟悉这些场面吗?你可以将它们按一定的顺序准确排列吗?
(设计意图)教材并未详细介绍鸦片战争的经过,但它又是揭示中国战败原因的铺垫,利用同学熟悉的看电影的形式,让学生在排列电影场景顺序中回忆初中学过的内容,既节省了时间,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 动)展示《鸦片战争形势图》,请同学指出图中A、B、C、D、E、F、G分别代表什么地点?在这里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
(设计意图)演示动态地图,巩固刚才学过的知识,尤其是鸦片战争两个阶段英军进攻路线和几个主要战场位置,强化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师总结)鸦片战争的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板 书)
三、鸦片战争的结果及中国战败的原因
(提 问)有人说:鸦片战争的惨败,使昔日的“天朝上国”被打回了原形,在西方人的眼中,中国已经变成弱不禁风的纸老虎了。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合作探究)展示漫画,下图是19世纪中叶英国报章上刊登的一幅漫画,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从人物的服饰、发型、手中所持的武器等方面,分析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及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学生自由发言,突破重点)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漫画材料为载体,可以更形象直观地感受到清政府的腐朽和列强的残暴,体会“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借助动态图示小结)鸦片战争引发了近代中国的生存危机,使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思想观念、清朝政局等方面开始发生全方位的变化。为下一节《鸦片战争的影响》埋设伏笔,承上启下。
作业设计
在鸦片战争中,与清政府动摇不定、屈辱求和不同,一些爱国将领奋起抵抗、壮烈捐躯,如关天培、陈化成等(参见课后列表)。假如现在政府准备为这些民族英雄建立一座纪念碑,你将会撰写怎样的碑文呢?碑文字数:100--150字 内容:纪念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清朝爱国将领。
教学反思
1、本课导入,结尾部分注意到了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衔接,体现了教师“学以致用”的思想。
2、讲课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学科意识,加强了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法指导。
3、本课教学中,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实现的,这应该说是教学中的一个亮点。
困
惑:本课的内容学生非常熟悉,旧内容如何讲出新意,这是教学中应该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再就是教学知识点多,如何在有效的时间中提高课堂效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篇: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知识要点归纳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知识要点归纳
第1鸦片战争
标规定的程内容:
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一、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
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掠夺殖民地。
2当时英国向中国输入的商品严重滞销,而中国向英国输出的商品则销路旺盛。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二、鸦片的危害:
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许多官员、士兵吸食鸦片,不但严重摧残他们的体质,更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三、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经过:
11838年底,道光皇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到广州后,派人明察暗访,缉拿烟贩。英、美等国商贩被迫陆续缴出鸦片110多万千克。
2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四、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意义: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五、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原因:
1直接原因: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走私,发动侵华战争。
2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倾销工业品,掠夺原料。
六、鸦片战争开始的时间:
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七、鸦片战争的经过:
英军封锁珠江口后,北上攻陷浙江定海,随后直趋天津,威胁清政府。道光帝惊慌失措,以“办理不善”为名,将林则徐革职查办,改派琦善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和英军谈判。在双方谈判过程中,英国于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消息传到北京,道光帝下诏对英作战。
2英军进攻虎门炮台,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战死。接着,英军又占领广州城北的四方炮台。
31841年秋,英军再次北上,先后攻占厦门、定海、宁波。
41842年,英军进犯长江门户吴淞。江南提督陈化成率众抵抗,力竭牺牲。英军攻占镇江。
1842年8月初,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向侵略者屈服。
八、列举鸦片战争中的重大事:
1841年英军强占香港岛。
2虎门——关天培殉国。
3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4吴淞——陈化成殉国。
九、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清朝大多数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
2中国经济落后,旧式的刀、矛、弓箭、抬枪等武器抵挡不住英军新式的步枪和大炮,战争终以中国的失败结束。
十、中英《南京条约》:
签订时间:1842年8月。
2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3主要内容: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十一、中英《虎门条约》:
签订时间:1843年。
2主要内容:英国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十二、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时间:1844年。
2清政府被迫与美国、法国分别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通过条约,美国和法国除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侵略权益。
十三、鸦片战争的影响:
1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2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十四、鸦片战争给我们的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
第三篇: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鸦片战争》复习学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鸦片战争》复习
学案
一、学习目标:
、学习本,准确说出:
(1)虎门销烟的时间、领导人、意义。
(2)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侵略国、结果、影响。
(3)《南京条约》签订时间、内容。
2、学会用历史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
3、吸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增强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重点与难点:
重点: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和中英《南京条约》。
难点:怎样正确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快速浏览本标题及正文,准确写出本主要讲述的什么战争?两个主要问题是什么?认识了哪位民族英雄?
战争:()
问题:(1)
(2)
民族英雄:()
2、仔细阅读文正文部分,能在本上标注掌握下列知识要点,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虎门销烟:时间:
领导人:
意义:
(2)英国通过什么条约割占香港岛?这个条约签订时间及内容是什么?
条约:《
》
签订时间:()年
内容:①
②
③
④
(3)阅读文指出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爆发原因及影响。
鸦片战争:起止时间()年
原因:
影响:
(二)小组合作探究、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和危害。
2、林则徐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虎门销烟的意义如何?
3、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三)拓展延伸
结合内外有关知识,讨论: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你有何感想?
三、堂小结:
、本知识结构:
原
因
经
过
结
果
影
响
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842《南京条约》
8406爆发
查办林则徐
841占香港岛
林则徐禁烟
英国打开
中国市场
2、方法归类:学习“战争”一类的内容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教师点拨:从战争的双方力量对比,社会经济,战争的正义性等入手)
四、达标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林则徐下令中止中英贸易
B、虎门销烟激怒了侵略者、为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原料
D、为占香港为侵略据点
2、XX年6月1日,我国首部《禁毒法》开始施行。历史上,哪一次禁毒斗争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A、虎门销烟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义和团运动
D、抗日战争 3、1840年,鸦片战争期间,清朝在位的皇帝是()
A、乾隆
B、嘉庆、道光
D、咸丰
4、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陪了夫人,又折兵”不算,还搭上了许多银子,最主要的是让人家割走了中国近代第一块地()
A、九龙司
B、澳门、台湾
D、香港岛
、有人说,“近代史开始于南京,结束于南京”,其中“开始于南京”指的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太平天国定都于此
、中华民国的建立
D、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6、《南京条约》中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的条款是()
A、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B、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D、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随着英国侵略的深入,18世纪,英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
材料二:1840年爆发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系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约06~07万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其结果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
——摘自《中国历史》华东师大版
材料三:鸦片战争的结果是“邪恶战胜了正义,公理遭到了践踏,自卫者受到镇压,使邪者笑,善者哭!”
请回答:
(1)从上述材料可以判断,鸦片战争是哪国发动的?
(2)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该国签订了什么条约?它给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
(3)上述材料显示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五、拓展升华:
学习了本,我的收获是:
①知识方面:
②学习方法:
③情感认识:
六、后交流:
林则徐是鸦片战争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但书上叙述的内容不多,请同学们下查阅一些资料,各自写一篇对他介绍和评价的短文。(约10字)
第四篇: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2
八年级上册说课教案
李碧秋
教学目标
1.能归纳得出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
2.通过红军长征过程的学习,说出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
3.在地图上说出红军长征经过的省和经过的重要地点,并能说出在红军长征中发生的重要事件。
4.在影视作品的宏大场面感染下,真切地体验长征精神的伟大,革命的艰辛,从而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教学重点
中央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和遵义会议。
教学难点
长征这一历史事件的人物多,时间长,经历艰辛复杂,在一节课内学生很难理清其线索。
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播放歌曲、投影图片、地图、表格等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落实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长征》并设疑导入。提出问题:这首歌描写的是中国革命史上哪一重要历史事件?你们想详细地了解红军长征的经过吗?让我们来学习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学习新课
出示问题:
1、红军为什么要历尽艰难进行长征呢?
(学生自学课文后,出示中央工农红军粉碎国民党军队五次“围剿”情况表和答案)
2、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播放遵议会议视频)
指导学生了解遵议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投影图片: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雪山、通过草地
3、说一说红军长征经过多少省?(投影红军长征地图)
4、长征的胜利具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课堂练习(投影练习题)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对长征的感悟和启示,然后问到:大家都提到一个词语,那就是红军在长征中的精神,那么长征精神包括哪些内容呢?(请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总结:长征精神就是: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
红军的长征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弘扬长征精神?(投影参考答案)
第五篇: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一般学习目的不明确,有偏科现象,缺乏分析归纳能力,学习主动性有待加强发挥。由这些年的情况得知,科目多,特别是语数外占据时间较多,学生在课外基本没有花时间在历史科目上;识记量太大,要学好不太容易。况且如今的学生学习心里疲劳,相当多的学生厌学、不学,像历史这样的边缘学科、需要大量记忆学习,很难保证大部分学生及格。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近代史部分。教科书由主题和课组成.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8个单元,共27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学习与探究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五、教学措施
(一)做好教育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教参、教纲;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细致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吸取历史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深入学习教学理论,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
3.优化课堂教学,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严抓纪律,采用多种教法,如讨论、评论、阅读、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和学会学习。(二)基础知识教学:
1.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具体描述,讲清线索.每课突出重点、基础点让学生掌握巩固好。
2.经济、文化、政治方面让学生知道,并了解发展情况,追溯本源,充实内容,联系当代与环保相关知识,及时教育。
3.对课文知识进行归纳、综合,让学生系统掌握,教会学生学法、记法,充分利用课本的思考提示、“想一想”等,增强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
1.进行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教育,充分利用教材史实,增强学生爱国认知,学革命先烈及仁人志士的爱国事迹,为实现人类理想而奋斗.通过战争的破坏作用,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2.初步用历史辩证唯物主义观教育,使学生学会科学分析评,革命时期的史实及人物,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3.进行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教育。我国历史发展,是统一巩固发展,即使是革命时期同样是统一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民族发展,树立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的观念。
4.进行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我国古代有无数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能工巧匠,都反映出高尚情操和优秀品德,值得发扬光大。5.进行国情教育,增强时代责任感,让学生了解认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内外对比,更要为国争光,树立民族自尊、自豪、自信。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在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