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台阶》公开课教学设计
朱兴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3、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学习父亲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4、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复述课文来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为进一步学习做铺垫。
2、用问题引导学生把握内容,分析人物。
3、采用讨论、质疑等方法使学生动脑动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去关心父母,仔细聆听父母内心的声音,从而化为他们感恩的实际行动。教学重、难点及其突破: 教学重点:
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1、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
2、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教学突破:
通过复述课文和内容框架问题的解决,帮助熟悉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紧扣文本进行问题探究和人物形象分析的学习。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好教学设计和多媒体课件,并布置学生预习。
2、学生课前预习课文,了解生字词和文章大意。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新课学习前播放刘和刚演唱的歌曲《父亲》营造新课氛围。然后由一组台阶图片,引入新课学习。
二、明确学习目标。
利用投影出示本课学习目标。
三、检查预习,完成生字词教学。
四、复述课文,熟悉小说故事情节。
引导学生通过对三个框架性的问题学习,进行课文复述,了解小说故事情节。
五、问题探究,研读课文。
通过对六个问题的探究式学习,把握文章意蕴。
1、安排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仿句练习,粗略感知父亲形象。
2、结合具体文本分析父亲形象。
要求学生通过对文中重要事件的分析,来概括父亲的特点。
3、在此基础上归结父亲形象。
七、欣赏歌颂父亲的歌曲,加深学生情感体验。播放崔京浩的歌曲《父亲》,配合投影图片展示。
八、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写写你的父亲,或者写写你知道的父亲,并试着感受父亲的品格或胸怀。
九、板书设计。(略见投影)
十、教学反思。
第二篇:《台阶》公开课教学设计
台 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体会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
能力目标:让学生从文章中联系实际感悟真情。
情感目标:学会关心父母,仔细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教学重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领会文章意蕴,体味作品所要体现的深层意义。教学方法:朗读法、体验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有这样一位父亲,他的一生可能是清贫的,清贫得不愿意让人在人前提起;他可能是平凡的,平凡得以致于我们无法在人群中将他分辨出来;他也可能是卑微的,他一生的追求在我们看来是那样的不值一提,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父亲却带给我们许多深沉的感动和思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位父亲的世界,去触摸和领略他的梦想台阶。
二、略读,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以“台阶”为线索,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故事情节。
2、父亲建这个高台阶,花了多少年的时间?
三、精读,细评人物
1、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请划出文中的相关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说你的理由。
2、九级台阶建成后,父亲有什么变化呢?
四、品读,探究小说意蕴
过渡:尽管父亲是个勤劳的艰辛的倔强的人,但小小的台阶建成后,他的梦想应该实现了,看来,真正实现了没有?
1、有人说:父亲做了一件不值得的事,他浪费了自己的青春,牺牲了自己的健康,建造了一个没多少用处的九级台阶,这是个悲剧的父亲。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2、作者为何把父亲这样一种颓唐的老境展现在我们眼前,小说以《台阶》为题有何用意?
齐读30、31、32段。
五、作业
以《我与父亲》为题,写一篇短文.
第三篇:《台阶》教学设计
《台阶》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2)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
(3)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复述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
(2)合作、讨论、探究父亲的形象和文章组织材料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父亲的感情,体会作者对土地家园和父老乡亲的深厚感情
(2)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
●教学方法:1.复述法。本文以农民的儿子作为故事叙述者,围绕“台阶”命题立意,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在情节的发展变化中完成的。通过认真阅读,复述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其意蕴。2.研讨探究法。引导学生抓住全文的关键性语句,理清文章的思路,整体把握课文。质疑研讨,理解父亲形象的深层意蕴,感悟文章的主旨。●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引导学生抓关键性语句,理清文章思路,分析父亲形象,领悟主旨。[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背景音乐《愚公移山>透过朱自清先生饱含深意的《背影》,我们分明看到了困顿前行中的父辈的身影,今天学习的李森祥的《台阶》将以小说的视角为我们展现父辈们现实的生活画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
二、诵读感知,整体把握
1.出示投影检查学生的字词预习情况。
(1)注音:凹凼(dàng)
揩(kāi)
黏(nián)
尴尬(gān gà)硌(gâ)
烦躁(zào)
(2)释义:揩:擦、抹。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烦躁:烦闷急躁。微不足道: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大庭广众:人很多的公共场合。
2.学生通感全文,指名学生简要讲述故事情节。教师提示阅读要点:(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2)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学生依据阅读提示,高效搜求相关的重要信息。教师针对学生的感知,补充,整理:
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体壮如牛,吃苦耐劳,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决心,开始漫长的准备。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积铢累寸,终于建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真是无法形容。父亲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3.学生速读全文,就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分析评价和心得体会。
教师启发、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交流中不太准确的理解,一般不予纠正,留待深入理解课文时解决。
学生的感知可能有:1)小说以农民的儿子为故事叙述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2)课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安排材料的详略。“台阶”是全文的焦点,显豁突出。
3)文中着力塑造了父亲这一非常要强又老实厚道的农民形象。4)课文的关键句是“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对高台阶新屋的追求,深层地说是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5)新台阶砌好后放鞭时,父亲喜悦的神情描写是非常个性的,很有特色。
4.合作研讨。学生小组内研讨以下问题,然后把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
(1)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2)“新台阶砌好了”,为什么父亲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了?(3)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4)“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一处描写表现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不作心理描写?(5)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父亲放鞭炮时的神情有什么特色?
(6)为什么“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7)从父亲苦干大半辈子盖起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的生活经历,你受到怎样的启示?你是如何看待父亲这个人物形象的? 教师点拨、明确:
(1)因为台阶是地位的标志。人家高的有十几级,自家台阶只有三级,被人小看,“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想有地位而没有地位,所以总觉得自家的台阶低。
(2)台阶低,意味着经济地位低下,父亲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反而处处感到不习惯,不对劲。(3)这篇小说题为“台阶”,先在老屋的台阶上做文章有多方面作用。
第一,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写造新屋的时候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就形成对比。
第二,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更差。
第三,写“我”在台阶上跳来跳去,表明那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写小孩能连跳三级,可见台阶之低。写父亲在台阶的坐姿,又是写台阶之低。
第四,写父亲的脚板,写出了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也说明家庭的贫困。
(4)这篇小说是用第一人称写的,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形写神。父亲抽烟时专注地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他向往,他在谋画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
(5)文章的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则要详写。
父亲的神情很有特色。他奋斗了大半辈子,高高的台阶就要砌起来,新屋就要完工,他心里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他一辈子老实厚道低眉顺眼,高兴起来也自有他高兴的样子。作者微妙地写他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异乎平日而又与众不同的样子,他手足无措,想挺胸挺不直,笑也是尴尬的笑。这副喜悦的样子是非常个性化的。
(6)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7)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父亲又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九级台阶砌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5.教师引导分析父亲形象的意蕴。
(1)从人类需要层次论的角度:人都有获得社会和他人尊重的需要,提高地位,赢得尊重,是父亲最大的心愿。
造新屋,当然首先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但是,建筑物,无论大小,都具有人文性。“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这篇小说着眼在台阶,写父亲对台阶的要求,就是对地位 的要求,就是对尊重的要求。
人的需要总是在自己视野的范围里,由比较而产生的。父亲看别人家高高的台阶,目光那么专注,他羡慕那个气派,他感叹“我们家的台阶低!”尊重的需要使他产生希望和理想。人的需要是建立在现实可能性的基础上的。父亲以他的力量,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可谓理想远大。他的血管里有民族特质中拼命硬干、坚韧不拔的精神。
(2)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角度:父亲创业之所以如此艰难,根源在于生产力水平低下。这篇小说固然讴歌了父亲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但是更有一种凄楚、辛酸的情感笼罩全篇。
父亲造的新屋,规格并不很高,不过是屋基高些,台阶从三级增至九级。但是他为此付出了大半辈子的辛劳。年轻时,三百来斤的石板一下子能背三趟,也没觉得花了太大的气力。新屋造好了,人也老了,身体也垮了。
小说告诉我们,父亲创业的艰难困苦,根源在于农村经济极端落后。小说深沉地响着时代对先进的生产力的呼唤。
6.变换人称练习。请学生速读全文,试用第三人称说说小说的故事梗概。
教师示例:××家的老屋只有三级台阶,他眼看人家台阶高,受人尊重,决心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可是凭他的经济条件,要造这样的新屋得准备大半辈子。他想聚沙可以成塔,凭自己一身力气,干他十年二十年,总有一天可以造成新屋。他苦干了大半辈子,一砖一瓦地捡,一角钱一角钱地攒,终于盖起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屋造好了,人却老了,身子也垮了。
三、说话延伸:请学生从家居住房变化的角度,谈谈自己对社会发展引发的人们思想观念(如按揭买房)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的独特的体察和感悟。
四、课堂小结:从凄楚、辛酸中走来的父辈,可能他们的愿望、追求,在儿子的眼里,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坚韧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因子,恰是撑托事业辉煌的砥柱。让我们从心底祈愿,造好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的劳苦的父辈们能尽享这份收获和喜悦,感谢父亲!
五、课堂练习
六、布置作业
第四篇:台阶教学设计
《台阶》教学设计
课时安排 :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能力目标
1.把握课文的叙述角度,体悟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感情色彩。
2.学习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3.理解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安排详略的写法。
德育目标
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教学重点
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
教学方法
1.讨论法。
2.研讨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打印好的讲义资料、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一、导语
说起台阶,都很熟悉:每天,踏着台阶,走进教室,走向更高的殿堂。今天,作者李森祥就带我们去一户农家的台阶上走一走!
二、容及步骤
(一)自主学习
师:这节课,让我们师生一起走进语文学习的乐园。老师为大家设计了四方面的学习内容:
1、读台阶——朗读小组;
2、说台阶——人物评论组;
3、品台阶——语言赏析组;
4、画台阶——板书设计组。同学们同意吗,(同意)!好!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喜好,自主选择其中一方面的学习内容,然后组成学习小组,读台阶同学坐第一组,说台阶同学坐第二组,品台阶同学坐第三组,画台阶同学坐第四组。稍微考虑一下。1、2、3、开始
师:现在,大家都有自己的选择,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学习。
(二)交流学习
师:看得出来,大家研讨很热烈,接下来我们四个小组互相交流一下学习成绩,这期间,大家可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第一组,朗读小组
生:这篇文章是一篇小说,父亲家的老屋只有三级台阶,在当地有一种说法,台阶高,主人的地位就高,于是父亲决心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他辛苦地劳动了大半辈子,终于盖起了新屋子,台阶高了,父亲却老了,身体也累垮了。这篇文章较长我们在这选读其中的一部分,10~~~16自然段,不是文章的高潮,但我们认为小说的主题在这里得到了体现。
朗读10~~~16自然段(学生齐读10自然段,分读11、12、13、14、15、齐读16自然段)
师:同学们认为他们读得怎么样啊?
生:我认为陈星同学读得好,有感情特别是13自然段。
师:可以说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听的同学更认真,点评的同学也很专业。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通过研究,提出了人类需要的层次论,认为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共有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的需要。那么父亲花去半辈子的精力去建造的高台阶是哪一种需要呢?当然是尊重的需要!
师:(出示投影)抓住了(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就等于拿到了走进这篇文章的钥匙,文章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第二小组汇报成果!生:(1)他是一个不服老的人,从文章28自然段“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动吗!”可以看出来。
(2)父亲是一个老实厚道的人,从文章9自然段可以看出来。
(3)父亲又是一个有毅力的人。文章10自然段有表现。
生:可是我们在预习文章时感到这篇文章内容特别的辛酸,文章笼罩在一种悲凉的气氛中。
生: 我也有同感,我们在设计板书时,作者为什么写的这么悲。
生:农村的现实情况就是这样,只是我们没有深刻的体会罢了,不是他一个人苦,其实其它的农民都和作者父亲一样的生活,很辛苦。
师:三位同学目光敏锐,善于发现问题,父亲悲苦的根源在哪里呢?在于农村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作者以崇敬的心情讴歌了父亲艰苦奋斗品质,而且以怜悯的心情展现了农民艰难困苦的生活状态,从而发出了时代的呼唤,我们要时刻关注农村发展,时刻关心农民生活。
生:老师我也有问题,我们一直在说父亲,讲父亲,可文章的题目为什么不叫父亲呢?这样的题目是不是太平淡了?
生:我认为本文以<<台阶>>为题一方面表现了本文的感情线索,另一主面也在表现了中心,父亲的优秀品质和农村的贫困落后都是利用台阶来表现出来的。可以说台阶是全文的文眼,像《背影》一样描写父爱,题目却是背影一样的道理。师:是的,这篇文章和《背影》的写作手法相似。背影是整篇文章的线索,那么《台阶》也是这篇文章的线索。联系过去所学的,融会贯通,这样好的学习方法很好!语言赏析组又有哪些收获呢?
生:文章语言精心之处有好多,我们选择了几处地方来赏析。
(1)13段:“专注的目光”这个神态描写,写出了父亲对别人家台阶的羡慕,“摇来摇去的树枝就好像绵长的思绪”,他下定决心:也要建高台阶!
(2)7段:可以看出父亲不甘心低人一等,想实现多年的愿望。
(3)10段;可以看出来父亲马拉松式的准备,一砖一瓦的捡,一角一分的捡。体现了父亲的辛苦。
生:我们在分析人物描写方法时,可以采用老师平时经常使用的方法,就是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以第一人称说人物的心里话。
师:大家可以多尝试一下多种学习方法,收集好的学习方法,相互进行交流。
生:老师我们组朗读课文时,我觉得第24段写的很精彩,一系列表示时间的词语、一系列的动词、一系列的神态描写,生动而真实地再现了台阶要建成时父亲的高兴心情。
师:那你读给大家听听吧!
生:读第24段。
师:你读的非常有感染力,那种心情仿佛就在眼前!同学们对父亲的理解非常深刻,台阶是父亲的……来谈谈(出示投影)
生:台阶是父亲的生命。
生:台阶是父亲的尊严。
生:台阶是父亲的理想。
生:台阶是父亲的心灵沉重负担。
师:父亲为了台阶费尽心血,付出了辛劳请同学们以”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说一句话(出示投影)。
我们分析过后一起来关注一下板书组的设计,说一说设计意图。
生:这个板书一方面根据小说的情节发展,让大家明确本文的结构及部分内容;另一方面力求突出本文的线索。(两名同学上黑板板书九级台阶)
生:板书好后解说
师:画父亲像总结板书
三、拓展学习
师:同学们学的很认真,你们的聪明才智让老师佩服。(出示投影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岁月的沧桑在父亲脸上刻满深深的褶痕。面前的父亲端着用他亲手种的粮食熬出的稀汤,目光凄迷、呆滞,微张的嘴巴露出仅剩的一颗老牙……在这里老师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感受。
“我想对父亲说……………..”
生:记得又一次我的脚烫伤了,父亲一边满我一边送我去医院,我当时很不理解他,我都这样了父亲还骂我,可是一天母亲让我去叫父亲吃饭,我很不乐意,心想机子不知道吃饭吗,当我走房门时,看到了父亲黝黑的皮肤,和那岁月的痕迹我的眼泪流了下来,我明白了父亲的骂也是一种爱.生:……………..同学们已经长大,懂事了,让我们深深的说一声谢谢您父亲。(放音乐崔金浩的《父亲》)
四结束语
走进父亲我们有太多想说的话,就让我们在心里默默的说一声:“父亲您辛苦了”,希望同学们以后有所建树,我想这是对父亲最好的报答。
六、布置作业
课外寻找关于“父亲”的文章、诗歌进行自主阅读。
推荐书目:苏童《父爱》、梁实秋《代沟》、周国平《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板书设计
台阶
李森祥
(三级台阶)老屋要强、老实厚道的农民
地位尊重父亲:
(九级台阶)新屋执著、坚忍不拔的毅力
台阶教学反思
本文在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二单元,在单元提示中有这样的内容:这个单元是以爱为主题,诉说对普通人特别是对弱者的关爱,从课文中感悟“爱”的博大,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由此看来,我们应报有对父亲博爱的情感去学习这篇小说,挖掘父亲内心深处可爱的可贵的品质。台阶是一篇关于父亲的文章,文中的父亲是一个农民,一辈子和土地打交道。他家的台阶很低,所以感觉地位也低人一等,是一个卑微的角色,但卑微者未必脆弱,父亲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坚强。一节课上完我感到心里轻松了很多,但回想起课堂的教学过程还是有很多的不足:
其一: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力求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施展空间。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在四方面的内容中自由选择其中的一项内容来学习,而在“交流学习”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求学生按小组顺序进行交流,学生的自主性就没有正真体现出来,现在想来,这一环节也可以完全开放,让学生自主决定交流的先后顺序。这样,就能够更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整个课堂能更有气氛更有自主性了。
其二,课堂上学生是在思考,但是没带多少感情,只是为了问题而在思考,没把自己放在文章里。原因在于,我没有很好的投入感情,我的激情欠缺,必然导致学生的激情欠缺。是整个课堂不活跃,老师教的死板,学生学的死板,学习热情没有真正调动起来,没有成为课堂的主人。事实上,我现在分析来看,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老师对他们的确良不信任,害怕他们在课堂上出错,影响教学效果。而这种做法无形中极大地扼杀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他对自己的学习更没信心,从而造成恶性循环。既然是课堂,就要呈现学生学习的过程,出现点差错又何妨?应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爱这个课堂,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五篇:2009《台阶》教学设计
《台阶》教学设计
八年级王凤艳
一、教学目的1.培养阅读小说的能力——抓住关键语句,理解内容和人物情感
2.理解作品围绕台阶选材、安排详略等写法
3.谈谈父亲形象的含义,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人生
二、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课内自读课,引导学生根据“自读要点”展开讨论,教师帮助归纳、总结。这篇文章字面并不难懂,但作者流露于笔端的感情不易把握。教学中要抓住关键词、句的分析,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
四、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
五、课堂类型:讲读课
六、教学方法
教法:读法;情境设置法;研讨法。
学法: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们曾透过饱含作者对父亲困顿前行中的父辈的身影,体会到父亲对儿女那深沉而厚实的爱;今天学习的李森祥的小说《台阶》,体会作者通过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展现父辈们现实的生活画卷,去感受父辈那深沉的精神世界。
(二)组织教学
1.检查预习
2.作者简介:
(三)新课讲授
1.让学生诵读感知,整体把握
教师提示阅读要点:
2.学生复述文章内容,给文章分段。教师启发、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结合老师给的的阅读提示来概括、复述本文。段:建造台阶的愿望——建造台阶的准备——建成后
3.问题研讨——父亲形象分析
通过复述,再次熟悉课文,同时也对文中的主人公父亲形象有了初步的感知,接下来的问题研讨环节中,促使同学们能从中让父亲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
课文哪些情节最能表现父亲的形象?父亲的形象有什么特点?立下造屋目标,并为之付出长期艰辛的劳动——勤劳、顽强
建成新屋后的喜悦、局促、不自在——淳朴、善良、谦卑
建成新屋累垮身体,不服老——倔强
小结归纳(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他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有志气,不甘人后,希望受到别人尊重。他是一个有着长远生活目标的人,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他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
他是一个谦卑的人,有着中国农民所共有的谦卑的特点,当九级台阶造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这篇小说固然讴歌了父亲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但是更有一种凄楚、辛酸的情感笼罩全篇。
父亲造的新屋,规格并不很高,不过是屋基高些,台阶从三级增至九级。但是他为此付出了大半辈子的辛劳。年轻时,三百来斤的石板一下子能背三趟,也没觉得花了太大的气力。新屋造好了,人也老了,身体也垮了。
小说告诉我们,父亲创业的艰难困苦,根源在于农村经济极端落后。小说深沉地响着时代对先进的生产力的呼唤。
(四)课堂小结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着长远的生活目标,有着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父亲老实厚道,吃苦耐劳,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也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
八、课后作业:
1.把课后词语加意思、造句写一遍。
2.课外寻找关于“父亲”的文章、诗歌进行自主阅读
九、板书设计
台阶的意义:“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对高”
三级台阶 老屋九级台阶 新屋 要求:地位 尊重父亲形象:要强 老实厚道 愚公移山的精神 坚忍不拔的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