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质课教案
25《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鹬蚌相争》一课是西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九册 25课。这则寓言通过鹬和蚌相互争吵,互相争斗,最后双方都被渔夫捉住这个小故事,说明双方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课文篇幅不长,语言通俗易懂,题目直接点出了寓言的内容,同时巧设悬念,激发读者的兴趣。五年级的学生已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寓言,也明白这些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一些学生也可能听过《鹬蚌相争》这个故事。根据学生认识事物心理等特点,应该激发学生学习寓言的兴趣、让他们明白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懂得宽容、谦让,与人和谐相处。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体会课文中蕴含的哲理。
3、体会鹬蚌相争的过程、结果,从中受到启发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故事导入新课,让学生了解课文背景、内容。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
3、体会鹬蚌相争的过程、结果,从中受到启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故事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
2、懂得与人相处时应该宽容、谦让。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体会课文中蕴含的哲理。
(2)体会鹬蚌相争的过程、结果,从中受到启发。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体会课文中蕴含的哲理
(2)懂得宽容、谦让,与人和谐相处。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模式:四引模式
六、教学课时:2课时(本节为第二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讲故事背景:
同学们,战国时候,我国分为七个小国:秦、楚、韩、魏、赵、燕、齐。(课件出示战国七雄图)在这七个国家中,秦国的国力最强大,其他六个国家势力较弱,但相互之间实力相当。秦王一直野心勃勃,想消灭其他六国,统一天下。但他心里明白:如果直接与六国为敌,即使自己再强大,也很难如愿以偿。于是,他一直在等待着机会。有一回,赵国和燕国闹了点小矛盾,赵王大怒,决定攻打燕国,出出心里的这口气。秦王大喜,相信统一天下的机会来了。然而,赵国有个叫苏代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急忙求见赵王。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立刻打消了赵王攻打燕国的念头,也使得秦王失掉了一个统一天下的好机会。
这是什么故事呢?具有这么大的魔力?居然能够阻止一场战争?苏代给赵王讲的故事名字就叫《鹬蚌相争》,这节课咱们就继续学习这则寓言故事。请竖起你的小手跟老师一起来书写课题,一个故事,居然就制止了一场战争,这就是寓言故事的巨大力量,寓言故事都是通过一个小故事,让人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
2、认读词语,复述故事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鹬蚌相争这个故事,学习了生字词,那么这些词语你还认识吗? 课件出示课后三题的词语,指生开火车来读,然后全班齐读。你能用上这些词语把故事复述一下吗?指名复述故事,师生评价。
3、回顾故事起因
师: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和暖的阳光、柔柔的微风,是河蚌张开蚌壳,在舒适惬意中进入梦乡的原因。正因为河蚌张开了蚌壳,又睡着了,所以才没发现身边的危险,使得鹬鸟有机可乘,一嘴朝河蚌的肉啄去。师板书:鹬啄蚌,蚌钳鹬。这个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事情发展顺序)指名说,那么,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结果又如何呢?今天,我们继续来品读这个故事。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课件出示后生齐读。
二、细读课文,悟相争。
1、生默读第二部分,出示自学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7---14自然段,交流讨论:(1)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它们争斗的经过的?找出描写鹬和蚌争斗时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当时它们的心情和激烈的场面。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鹬和蚌相争了多长时间?请在文中划出来。(3)鹬和蚌相争的结果怎样?这则寓言是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生自学后交流汇报:
2,了解鹬蚌相争的过程:讲读第7~12段。
(1)过渡:就这样他们一个啄,一个钳,由此发生了鹬蚌相争的故事。此时,它们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是怎样的呢?哪几段进行了描写?指生汇报后课件出示相关内容。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读描写河蚌的语句,一组读描写鹬鸟的语句。读后评议,是否读出了河蚌的生气和鹬鸟的后悔。
(2)它们相争的时间有多久呢?指生汇报后(课件出示):“时间慢慢地溜走了,太阳的唇已经吻住了山峰。”学生读句子,结合课文插图,想象鹬蚌相持的画面,感受相持时间之久。
(3)此时,在你们头脑中产生了什么问题吗?指名说:鹬蚌为什么要一直相持下去?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小组合作找原因,再全班交流。
(4)指名读9~12段,男女生对读,师生分角色读,或两人一组,边读边做动作,把鹬蚌相争的过程表演出来,再指派代表上台表演。课件(小黑板):鹬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肉吃。”河蚌反唇相讥:“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有只死鹬鸟留在沙滩上。”让学生反复对读,感受它们的互不相让。板书:互不相让引导学生从鹬蚌的心理和语言描写中了解相持的直接原因:它们都只想伤害对方,打败对方。
(5)猜一猜:鹬和蚌这样互不相让,最终会有怎样的结果?(估计:两败俱伤;被渔夫捉走)
4是这样吗?齐读第13、14段,学生谈收获。教师相机板书:渔夫得利
5快速默读课文,梳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表达的,怎么判断的?
(三)明道理。
1发散思维,同桌说一说。课件或小黑板出示:渔夫提走了鹬和蚌,心想:。这时的鹬和蚌垂头丧气,鹬心想:,蚌心想:。
2这则寓言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合作讨论、交流,再全班分享。
3小结:课文在优美的景物描写、生动的语言描写、准确的行为描写、细腻的心理描写中告诉了我们一个哲理:生活中如果像鹬蚌那样互不相让、争执不下,只会落得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
三、拓展延伸
1、师:刚才我们学习的《鹬蚌相争》是根据《战国策》中的一个小故事改编的。大家想不想读读原汁原味的故事? 课件出示阅读链接:蚌方出曝(pù),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qián)其喙(huì)。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齐读,完成课后练习。
2、师:《鹬蚌相争》原文仅59个字,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不仅制止了一场战争,而且穿越二千多年的历史的烟云,流传至今,给我们以无限的思考和启迪。这就是寓言的魅力!
3、“鹬蚌相争”也由此变成了一个成语。像这样出自寓言的成语还很多,如:自相矛盾、掩耳盗铃。你还知道哪些?
四、总结
一个简短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试想赵王听了苏代讲的这个故事,受到了什么启发?
你学了这个故事,受到什么启发?交流。
生活中有许多悲剧都是因为赌一口气,争执不下而发生的。在成功的道路上,我们固然需要坚持不懈的精神,但有时学会宽容,学会谦让,学会放弃,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五、作业超市
选择一项或两项适合你的作业:
1、回家把“鹬蚌相争”这个故事讲给父
母听。
2、续编故事
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 这次,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新的故事呢?(注意环 境、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描写)把自己新编的故事写下来。
3、再搜集一些寓言故事,读一读,体会它蕴含的道理。故事演绎了两千年,到了今天,他们还会继续上演怎样的故事呢?同学们,现在你们来做编剧,给《鹬蚌相争》的故事来个续集,看谁的故事能吸引导演的眼球,说不定,你就因此一鸣惊人了。如果你选择第二项作业老师可以给你一些温情提示:
方案一: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
方案二:老渔翁把鹬和蚌捉回了家,扔在地上,老渔翁的孙子来看见了„„
方案三:老渔翁把鹬和蚌捉回了家,扔在地上,晚上,鹬和蚌开始了对话„„
方案四:老渔翁把鹬和蚌捉住了,放进网里,在路上,鹬和蚌开始了对话„„
六、总结:鹬蚌相争的故事给我们很多的启迪,相信你不再是鹬鸟,你也不再是河蚌。因为你们比他们更聪明,因为你们懂得„„这
第二篇:优质课教案
优质课教案
第四课
画坛巨匠(活动一)
教学目标: 了解画坛巨匠齐白石、毕加索相关生平故事及艺术风格。
能让学生自主地从多角度欣赏、感受其代表作品,并能用语言描述、分析、评价作品。分析、探讨在过程中渗透的相关美术术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视觉感受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齐白石和毕加索的生平及其艺术风格,并能简单评述作品。
教学难点:评述美术作品。
教学准备: 课本、笔、纸等,如果要体验国画,还应准备国画相关绘画材料。
教学过程:
一、出示的作品,学生欣赏。(5分钟)
提问:仔细观察作品,画家画了些什么?请你描述。看了作品你有什么感受?(分组讨论,指定学生说一说。)
二、了解画家及生平。(20分钟)1.教师对齐白石生平作简介。3 2.讲讲有关齐白石的故事。6(1)齐白石画虾。《群虾》
最初,齐白石画的虾,长臂和躯干变化不多,长须也大多画成平摆的6条长线。他自己很不满意。于是,他在家中案头摆了一只大海碗,碗里养着几只活蹦乱跳的小虾。齐白石每天都在碗旁仔细观察小虾的活动。从此,他画的虾就更加神态多变,活灵活现了。河虾与对虾的结合,创造了艺术中的“虾”。
(2)齐白石画花鸟鱼虫的小故事。
一天,齐白石跟师傅出去做活,在顾主家见到了一本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他如获至宝,与顾主好说歹说借了回去。回家后,他跟母亲商量好,从每月工钱里拿出一点钱来买纸和颜料,一笔一画地临摹起来。白天干活晚上画画,常常画得两眼酸痛,连鼻孔也被照明用的松明子熏黑了。半年后,一部《芥子园画谱》全部被他临摹了下来。从此,这本画册成了他的美术教科书他知道自己年纪大了以后画工笔画会很吃力,于是就趁年轻时画了很多张工笔的小虫,但是并不添加其他内容。年纪大了以后,只在每一幅画中添加写意的花草即可完成每日自己规定的绘画量。
3.教师小结并引导学生再次欣赏作品。3
尝试用一句或几句话对画家或作品做出评价,也可谈一谈自己的感悟或收获。4.齐白石不仅是一位画家,还是一位书法家、篆刻家和诗人。3
他所画花鸟虫鱼虾蟹,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炼质朴,色彩鲜明热烈;阔笔写意花卉与微毫毕现的草虫巧妙结合,神态活现。论画谓“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篆刻布局奇特有力。5.分组研究(欣赏、学生模仿分析)5
(1)书中其他作品的特点(意境、表现方法、画面效果等)(2)选一幅你最喜欢的作品,谈谈它给你的感受。
三、评述过程10
1.帮助学生进行评述归纳。2.对自己喜欢的一幅作品进行评述并用书面的形式写下来。
四、拓展过程5
1.为学生介绍相关网址,推荐相关书籍。2.欣赏齐白石的其他作品。
第三篇:优质课教案
《宝黛初会》教案
王熙凤人物形象分析
【教学目的】
1、鉴赏王熙凤个性鲜明的语言。
2、初步感知王熙凤的人物形象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有评论家这样说,几千年中国文学史,假如我们只有一部《红楼梦》,它的光辉也足以照亮古今中外。红楼梦中共写了975个人物,说起第一男主人公当然是贾宝玉,第一女主人公是林黛玉,可是要论人物形象最鲜活,性格最丰富,最让人爱恨交织的人,就是被人称为“女曹操”的王熙凤。今天我们就通过王熙凤个性鲜明的语言,初步感知凤姐的艺术魅力。
二,细读文本,合作探究
1、赏析电视剧相关情节。
欣赏一段87版《红楼梦》的片段。(1)王熙凤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2)画出王熙凤语言描写的句子。
2、结合视频和文本,分析王熙凤的语言。
(1)“只听后院有人笑声 ”,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众星捧月一般出场的。仿佛武则天出宫、慈禧太后临朝。那么,王熙凤为何如此“放诞无礼”呢?
(2)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一箭三雕,八面玲珑 阿谀奉承
(3)“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机变逢迎
天才表演家
(4)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她并不是真正关心想得到答案,贾母此时全部心思都在黛玉身上,她就在贾母面前向林黛玉大献殷勤。又借这些话炫耀自己当家奶奶的身份。(5)“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 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
体现了她办事圆熟干练,有出色的管理才能。三,个性阅读
分小组读一读这些语言,读出王熙凤的形象特点。四,小结
年纪轻轻就能成为贾府的实际掌权者,与她出众的口才是分不开的,如今的社会,口才在交际中更是越来越受到重视,会说话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左右逢源,如鱼得水,不会说话的人可能处处受限,寸步难行。”甚至有俗语说“好胳膊好腿,不如人家一张好嘴”。当然,她的口才主要是用在贾母和王夫人身上,那其他人眼中的王熙凤是什么样的呢?(出示投影)
王熙凤如此会说话,但合家上下没有一个不恨她的,为什么?做人不善良,不厚道。所以,会说话是交际的重要指导原则,却不是唯一原则。如果说聪明是一种天赋,那么善良就是一种选择,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都能选择做一个善良的人。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通过他高超的语言艺术塑造了数百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同学们,让我们以《宝黛初会》 为起点,利用更多的课余时间,怀着一颗探知与学习的诚心,走进《红楼梦》那博大又精深的大门,走进曹雪芹为我们创造的文化大观园。
板书
宝黛初会
人物:王熙凤
语言
形象:地位尊贵
能言善道
八面玲珑
机变逢迎
精明能干
第四篇:优质课教案
大班语言《我们生活的城市》
黄闽静
活动目标:
1、感知故事中富有童趣的故事情节,能用语言清楚的介绍城市的设施和它的用处。
2、关心周围生活的变化,在交流中感受太仓城市的便捷、美丽。活动准备: ppt材料 活动过程:
(一)结合课件分段欣赏故事
师:有一只野猫从城市来到森林,它向伙伴们介绍城市,可是小伙伴们都不喜欢野猫的城市.咦!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故事里找找答案,仔细听听野猫向伙伴们介绍了城市的什么?动物们为什么会不喜欢野猫的城市?
1、讲述第一段,提问:
(1)为什么斑马说“城市是一个很疼的地方”?(2)到底该怎样向动物们介绍城市的斑马线呢?
(3)如果让你用语言来介绍,除了说出斑马线的样子,还可以介绍点什么,让动物们喜欢城市的斑马线?
师小结:城市是道路交通发达的地方,马路上有斑马线,斑马线可以让行人过马路更安全。
2、讲述第二段,提问:(1)为什么花奶牛说“城市是个很痒的地方”?(2)该怎样向动物们介绍城市地图呢?
(3)你可以用怎样的语言来介绍地图,让动物们喜欢我们的城市?小结:城市里都有地图,有了地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找到不同的地方,方便我们去不同的地方。
3、讲述第三段,提问:
(1)为什么小鼯鼠说“城市是个没羞的地方”?(2)没羞是什么意思?
(二)运用幼儿已有经验,引导幼儿了解城市的设施、作用。师:野猫没有用正确方法来介绍它们的样子,也没有介绍它们的好处和作用,所以动物们都不喜欢野猫的城市。不如我们用正确的方法向小动物介绍介绍,城市里其他特别好的地方,让小动物们也喜欢我们的城市。现在请小朋友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吧!
1、幼儿结合已有经验介绍城市的设施,它们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师:谁来向小动物介绍城市里特别好的地方,它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好处呢?
2、教师小结城市的特点,提升幼儿经验。
师:除了野猫介绍的以外,原来城市里还有这么多好地方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1)这些都是可以买吃买穿的商店,很多商店集中在一起的地方,是商业区。
(2)这些楼房是给我们居住的,很多供人居住的住宅、小区集中在一起的地方,是住宅区。
(3)这些工厂是生产各种东西的,很多工厂集中在一起的地方,是工业区。
(4)这些供人们放松心情,欣赏风景的地方时,是风景区。
(三)欣赏课件《我们的城市——温州》,感受温州城市的美。
师:介绍了那么多,不如让我们到实地去欣赏温州的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
1、播放课件,感受温州的美丽。
2、欣赏后提问:你欣赏了我们温州这座城市以后,心里有什么感受?
3、小结:是个美丽繁华的城市。商业区有各种各样的商店、来来往往的人群;在住宅区有漂亮的楼房、小花园、和各种运动健身器;在工业区有许多整齐的厂房和大片大片的草坪、树木。城市就像花园一样漂亮整洁,我们作为温州人都感到很自豪!
第五篇:优质课教案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
2.感知内容,画出精辟的语句; 3.反复诵读本文,领会文意。【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2.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激情。
3.概括文中典型事例,快速把握文意;边读边画出精辟语句,养成精读、细读的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敢说敢做、说做合一的人格,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
2.体会文中关键字词、语句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关键字词、语句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介绍我国著名科学家的文章
——邓稼先,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另外一篇介绍人物的文章——《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2、简介闻一多。
闻一多(1899-1946),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家庭。五四运动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即参加了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6年7 月15日被特务暗杀。闻一多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三重人格”于一生。
3、简介作者臧克家。
臧克家(1905~2004)他是对我国新诗做出了卓越贡献的著名诗人,创作长达80年之久。成果之丰、影响之大,被认为是“一部足以现身说法的活生生 的中国新诗史”人们比较熟悉的是他为纪念鲁迅先生而写的《有的人》 :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如今,这句诗已经成为送给诗人自己最好的挽歌。
二、讲授新课
1、听课文朗读,找出文中的生字词。
地壳
校补
赫然
函寄
漂白
仰之弥高
锲而不舍 潜心贯注
炯炯目光
目不窥园
警报迭起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群蚁排衙
迥乎不同
气冲斗牛
慷慨淋漓
2、读一读,写一写。
3、指出文中的过渡段,据此将文章分成两部分。
第七段承上,总结上文。第八段启下,开启下文。
4、文章结构划分。
第一部分(1——7)记叙闻一多作为学者“做了再说”的特点。
第二部分)(8——20)记叙闻一多作为革命者说了就做的特点。
5、找出第三段中表现闻一多刻苦钻研精神四字词语:
锲而不舍
目不窥园
足不下接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头发凌乱
无暇及此
6、闻一多有哪些学术研究成果
《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三、小结
这篇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表现了闻一多作为学者的特点,突出了他的钻研精神及研究成果。
四、作业
背诵第3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