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9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
9儿童诗两首
——三步四环节有效教学模式教案
城区新华小学 王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2.通过品读领会儿童诗表达上的特点。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电教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如果现在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学生回答。
2.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实现那该多好啊!这不,有一个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写进了诗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9课。(幻1)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昨晚预习了9课,知道是哪两首诗吗?请学生板书。
二、重难点突破
(一)出示教学目标
学习诗歌前,请同学们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幻2),请学生读。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学习目标开展学习。请同学们打开书39页,先看带拼音的字。谁来领读一下圈画的词语?生字词同学们会读了,现在同桌互相读读诗歌,要把句子读正确,读流利。指名分小节读诗。
大家不光读正确了,还读得很流利。现在请同学们默读儿童诗,并思考两个问题,(幻3)出示请学生读,结合练习册(36页3题)来完成。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板书。
(二)合作探究 明白了诗的大意,接下来在小组里再次合作读诗歌(幻4),感受一下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同学们可以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小组长负责。读后交流交流自己的感受。
(三)信息反馈
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读?你们怎么读的?谁来交流你读后的感受?教师随机板书。同学们读出了不同的感受。那请同学们再读这两首诗,思考:这两首儿童诗有什么不同?在小组里读读、想想、议议。(幻5)出示课件。生交流自己的发现:(1)《我想》是押韵的;《童年的水墨画》不押韵。(2)《我想》描写的是“我”的一些美好的愿望,《童年的水墨画》描写的是童年生活、玩耍的情景。(3)《我想》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是一首诗;《童年的水墨画》是一组诗,组诗有小标题,各首诗写的是不同的内容,但都表现了同样的主题。
(四)拓展提升
1、了解了诗歌的特点,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笔和课堂本来(幻6)模仿这两首诗中的其中一首,记录下自己的童年梦想与童年趣事。
2、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
3、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三、总结延伸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的场景,最后老师给大家推荐两首儿童诗(幻7——幻11)。
四、作业安排(幻12):
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诗背下来。
2.将自己仿写的童年诗读给家人听,修改后写在A4纸上,装饰,涂色。3.推荐阅读:圣野《欢迎小雨点》
高洪波《我喜欢你,狐狸》
樊发稼《春雨的悄悄话》
《金波儿童诗选》
丁云 《儿童天生就是诗人》
五、板书设计
安
接
我 想 装
种
儿童诗两首 街头阅读 童年的水墨画 溪边钓鱼 江上戏水
第二篇:《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1学情分析: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要充分注意到课文的体裁特点,读诗要边读边想象,要重视形象感悟、整体把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领会儿童诗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媒体:
教学《儿童诗两首》一课时,配合电教媒体,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想象儿童生活的画面,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深入领会课文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学习《我想》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此时,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2.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实现那该多好啊!这不,有一个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写进了诗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赶紧去读读吧。(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诗歌)
(二)初独诗歌,明白大意
指名分小节读诗(注意“丫”、“汲”的读音)。
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并想一想,孩子的愿望是什么?
交流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师随机板书)
(三)精读诗歌,进入情境
1.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
2.诵读最神往的愿望,品读这一节诗句,想象画面。
3.想象“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愿望?
有感情地朗读。
(四)赏析诗歌,领悟写法
1.生自由朗读全诗,体会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
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4.全体齐读。
二、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一)自由读诗
生自由朗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二)理解大意
1.指名生读诗,其余生边听边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
2.生个别回答,教师随机板书:“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
3.分组读诗,生概括全诗大意。
4.学生质疑,释疑。
(三)赏析诗句
1.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
2.欣赏交流佳句。如:“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3.感情朗读。
(四)鉴赏写法
1.默读两首诗,比较这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2.交流感悟。
3.小结:
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
第二首,主要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4.模仿这两首诗中的其中一首,记录下自己的童年梦想与童年趣事。
5.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
6.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三、总结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或者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
《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会读生字“丫”,读读写写“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诗歌的趣、乐。
3.感受“安、悠、爬、染”等动词的精妙,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4.通过想象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情趣,初步培养鉴赏儿童诗的能力,激发读、写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1.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首诗,诗里有我们的梦想和憧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儿童诗两首》。
2.齐读课题。
3.这两首儿童诗是——(“我想”“童年的水墨画”),从这两首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情预估:学生预习过课文,大部分能基于所知的内容作个简要的表述,如:“我想”是“我”所展开的想象,童年像水墨画一样美等。少部分学生此时才会关注到题目与内容的联系。)
4.简介背景。
《我想》是我国著名作家——(高洪波)在初春时,带着自己四岁的女儿到公园里和女儿尽情地享受阳光,欣赏春天,欢快游乐后写下的。《童年的水墨画》则是作家——(张继楼)在80岁高龄时,根据自己的所见及童年生活的回忆写成的一组诗,分别是由“街头、溪边、江上”这三首小诗组成的。
1.自读诗歌,运用“借助注释”“同桌交流”的方式解决初步的疑问,思考诗歌主要讲了什么。
2.个别读,师生共同参与正音、断句。感知诗歌主要内容。
(学情预估:学生能借助拼音读好生字“丫”,较流畅地读好“我想”,“童年的水墨画”则有可能出现断句等困难。“我想”从儿童的视角书写,浅显易懂,但概括仍存在一定的困难。“童年的水墨画”能大致知道所描写的几个场景。)
点拨策略:“我想”提示每小节“我”想像了什么,“童年的水墨画”提醒在“街头”等地方分别做了什么。
3.课文为什么要把《我想》《童年的水墨画》放在一起呢?这两首诗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学情预估:“一语惊醒梦中人”,一部分学生会意识到这两首诗歌富有童真,都是写童年美好幸福生活的。可能少部分学生则比较茫然,会讲到两首诗的具体内容上。还可能会有学生指出两首诗的不同点。)
4.小结。
这两首儿童诗都是富有童真、童趣,都是与童年有关,而且,主要还是写给你们——儿童看的呢!
《我想》
1.读了《我想》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学情预估:“我想”能从自己的读中体会到诗歌的趣,作者的“奇思妙想”,也可能会认为作者是在异想天开。)
点拨策略:尊重学生个性的感受,点出童年是个爱想象的年龄,看到世间万物都可能会展开自己的奇思妙想。
2.指导想象,朗读体会。
点拨策略:以“作者分别看到了春天的什么景物展开自己的想象?”引导学生体会是盎然的春意启发了作者的想象,以第一小节为例,想象画面,指导朗读,通过“悠啊,悠——”破折号中声音的延长,读出诗歌的趣。
3.方法迁移,品读诗歌。
点拨策略:指导学生运用第一节诗的想象画面的方法,交流自己的感受,并通过朗读调动情感,体味诗境。
5.在这首诗中,你觉得哪些词用得特别好呢?
点拨策略:引导学生发现诗中“安、接、装、种”及“悠、长、望”等动词,通过换词等方法体会动词的准确、精妙。
《童年的水墨画》
1.在“童年的水墨画”中是否也有一些动词用得特别好呢?请大家细细读读,想象一下画面。
点拨策略:根据学生感悟的情况,进行适当点拨。《街头》引导感受诗中闹市静读的画面,让生简介“黑旋风”在水中大战“浪里白条”的情节来帮助想象,进而品味“漾”“爬”动词的精妙、诗中“乐”的情感。《溪头》则引导学生从动词“”染“立”中体味画面的静、美,而“碎”则是画面从静到动,垂钓之乐通过这几个动词的品味,则不难体会了。《江上》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补充以小故事:作者小时候和小伙伴如鸭群般在江里自由自在地嬉戏,为了争夺一撑船用的篆杆,一不小心打在了门牙上,至今对那“一阵浪花,两对虎牙”忘记犹新。童年就如同一幅幅淡淡色彩的水墨画,留存在作者心中。
1.读了这两首儿童诗,你有什么感受?联系自己的生活,你又有什么感受?
(学情预估:大部分学生会从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快乐的来谈。可能个别学生会发出“自己都没经历过这么好玩的事”的感叹,还可能有个别学生会提出自己的童年生活不美好,整天参加培训班等。)
点拨策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享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同时点出课改正在努力地为学生减轻负担,及教师也会努力让学生有个快乐的童年。)
2.童年是多梦的,是美丽的,是难忘的。回家后,可以找《童年的水墨画》的另外三首小诗《花前》《树下》《林中》,或其它的儿童诗来读读,还可以模仿这两首儿童诗其中的一首来写一写,作作小诗人。
《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3课文分析:
《儿童诗两首》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第10 册的一篇略读课文。第一首《我想》,作家高洪波以儿童的视角,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表达了儿童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更反映了童年是多么的幸福美好。第二首《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快乐场面,表达了儿童世界处处皆美景。教学时,我充分借助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让他们读个够,读个透,结合想象和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文本,体会诗歌情感,并且鉴赏诗歌写法,用诗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完成《我想》的读、赏、创,《童年的水墨画》则放到课外,实现迁移学习。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喜欢的儿童诗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出示童年图,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9 儿童诗两首(板书)分享童年的快乐
1.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
2.找喜欢的伙伴读诗、互评、互相正音。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三)再读儿童诗,交流学习
1.再读诗,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来
2.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诗
你最喜欢哪首诗?为什么?
预设:《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童年美好幸福。表示动作的词既准确又形象,如“安、接、装、种、悠、长、望、飞”
《童年的水墨画》使我感受到童年快乐
3.小组内读诗,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五)感情朗读,背诵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六)拓展延伸
1.交流课前搜集的儿童诗。
2.学写儿童诗
3.办儿童诗主题手抄报
《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4【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如果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学习重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学习《我想》
1、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指名读导读部分的前三句。
师导:
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儿童诗。刚才同学们读的这几句话实际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首赞美童年的诗。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读,看看它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2、诵读诗歌,感悟想象:
⑴ 生自由读诗。想想每个小节作者所表达的愿望。
⑵ 指名分小节读诗,想一想,每节写什么?
⑶ 指名说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
⑷ 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小节,为什么?
⑸ 学生自由品读诗句:
① “我”为什么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② “我”为什么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如,平日里看见阳光的感受、脚踩土地的感觉以及结合天空、白云的样子和土地上草木葱翠的情景,谈感受。
⑹ 生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在读的过程中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⑺ 比较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3、回归全诗,感受意境:
⑴ 师:让我们把整首诗串起来完整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这首诗在表达上有哪些值得我借鉴的地方?
⑵ 生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每一小结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每一小结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
⑶ 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⑷ 全体齐读。
二、学习《童年水墨画》
1、自读自悟,理解大意:
⑴ 自读全诗,要求基本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并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概括主要内容。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等。
⑵ 指名读诗,交流预习所得,概括全诗大意。
⑶ 学生质疑,释疑。尤其是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语句教师有必要加以解释。如:“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让学生体会“笑声”怎么会蹦跳?这说明什么?
2、赏读诗句,学习借鉴:
⑴ 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
⑵ 欣赏交流佳句,如: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瑰丽多彩。
3、比较鉴赏,模仿习作:
⑴ 默读两首诗,想一想,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⑵ 生探究、发现。
⑶ 交流感悟。
⑷ 师小结:
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第二首主要是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⑸ 想一想自己童年生活是否也曾经有过无数的梦想或者也曾经有过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模仿这两首诗中其中的一首,记录下你的童年梦想与童年往事。
⑹ 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
⑺ 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4、总结谈话,结束教学:
师:童年的生活是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我们以往阅读了许多描写童年生活的文学作品,今天又学习了两首儿童诗,再一次打开了通往儿童世界的大门,请大家课外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
第三篇: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
《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
肖庆华
按住ctrl键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五年级资源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喜欢的儿童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童年图,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9 儿童诗两首(板书)分享童年的快乐
二、初读儿童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
2.找喜欢的伙伴读诗、互评、互相正音。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三)再读儿童诗,交流学习
1.再读诗,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来
2.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诗
你最喜欢哪首诗?为什么?
《童年的水墨画》使我感受到童年快乐
3.小组内读诗,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五)感情朗读,背诵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六)拓展延伸
1.交流课前搜集的儿童诗。
2.学写儿童诗
3.办儿童诗主题手抄报
按住ctrl键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五年级资源
第四篇:《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
尊孝道,靠身教
西把栅中心校 云清清
家,是我们生活中最舒适温馨的港湾,一天中的疲累,只有回到家中才能得以释然。这里让我愉快,让我能放下一切,就像回归“室内桃源一般”。我爱我的家,爱这里的一窗一门,爱小窗户里透进来的屡屡光,爱这里平凡的不奢华的陈设,爱这里的人,每一个人。
我爱我的老公,敬爱我的父母、公婆,自古以来百善孝为先,好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为重要的、无以替代的精神财富,它影响的每一个家庭成员,惠泽于家庭成员,支撑着家庭的进步与发展。就从孝顺谈起吧,在父母的眼里,我是个孝顺孩子,当然,刚刚参加工作的我,对父母的孝心还是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但是,我的心意没有减少半分,我在努力地做好一个女儿力所能及的事,做好一个儿媳应尽的义务。
其实,我做这些事习惯,源于我母亲的身教。母亲没什么文化,她不会和我讲太多出彩的道理,她给予我的是身教。
从我有记忆以来,我的姥姥就患有精神疾病,最愁人的一件事是姥姥总尿裤子。我从小看在眼里的,就是母亲为姥姥洗尿脏的裤子,从里到外,无论冬夏,只要看到姥姥和妈妈在一起,人们看到的场面多数是妈妈弯腰搓洗着一大盆裤子,姥姥坐在炕沿上赤裸着下身围着被子摇摇晃晃地坐着,嘴里说着谁也不懂的话„„母亲的这种身教影响着我们家中的每一个孩子,我从初一会洗衣服时,第一次给姥姥洗了裤子,裤子上的味道很浓,冬天里秋裤、棉裤又厚又大,我端了一大盆水,准备好了搓衣板和洗衣膏,可能是由于手上力度不够大吧,一时不能征服这堆尿裤子,再加上裤子上的味道呛鼻子,原本的一大盆温水也冰凉了,我不想洗了,在心里埋怨姥姥,心里有很多不好的想法和怨气。可是我又想:我现在半途放在这里算什么,再让我母亲来接着?她洗了这么多年,我心疼她,况且,如果以后我亲爱的母亲也需要我呢,我难道不能向妈妈伺候姥姥那样照顾我的父母吗?我坚持下去洗完了,就这样,我逐渐接替了妈妈的工作,我长大了„„
有一回正在洗,突然上小学的妹妹看到了,她不可思议的悄悄舅妈说:“姐姐给奶奶洗尿湿的裤头呢!”我舅妈和她微微一笑,我也和她微微一笑,我们什 1 么都没有说。相信这个小小的姑娘此刻心里一定有自己的心事了吧!这样若干年后,就在前几天,听到姥姥念叨:“我身上很干净呢,毛毛给我洗澡了。”此时,我笑了,妈妈和舅妈也笑了,这是欣慰的一笑,这是我们家族中爱的力量,这力量在生根,在传承呢!
我深刻体会到了身教神奇魅力。
虽然我还没有孕育孩子,但是,我丝毫不担心我以后的孩子在孝顺父母上会打折,因为在我们的大家庭里,有最好的家风,家里每一个成员的身教都是后辈儿孙最好的财富。
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家有家风,好家风就是一种正能量,我们要从每个家庭做起,让家家有个好家风,家家培育文明人。我们应该遵守这些家风,做一个守规矩的人。如此坚持下去,社会的正风正气就会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就会进一步提高。我们做教师的要以身作则,我们所培育的学生们才会受到真正的教育。
第五篇:《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
9* 《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的意境。2.感悟诗的内容。3.背诵喜欢的诗歌,4.掌握一些诗歌的写法,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重难点.关键
1、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像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
2、学习初步创作诗歌。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喜欢的儿童诗,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导想像,导入新课
1、师: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能我们一起走进童年的诗歌-----我想
2、请读自读提示,说一说学习这首儿童时的方法。
3、明确学法:读、悟、背、写
二、初读,感知诗歌
1、出示诗歌
2、自由读诗,读的时候不但要读通、读顺边读边想象画面,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了什么内容。
4、全班齐读课文。三,理解文中字新词
1,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词语。2,出示文中重要的词语。理解字义。
四、再读课文,体验情趣。
1在美好的春天里,“我”把自己想象成什么?
3、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味。老师引读课文,用语言描述调动学生的情感,把学生引入想象世界。
四认真读一读,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1、1.结构一致,我想--干什么?--怎么样?
读起来琅琅上口。
2、每小节都有一个叠音词组成的句子
3、用词也非常讲究,“安、接、装、种”说明了“我”想怎么做,“悠、长、望、飞”是对“我”变化做什么的想象,动词用的准确又形象。
4、师: 只要找到窍门,我们也可以当小诗人。作者的小窍门是什么?大家看看每一节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想象,自己身体哪个部位?有什么变化?
五、学习创编,合作交流
1、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事物作为想象的凭借,然后展开想象,并把它写成一首小诗。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想象,是学习创编的难点。
2、这是老师写的两节诗,请同学们评一评,诗以什么为凭借,抓住了事物的什么特点,描述了怎样的情境?
3、学生独立思考、模仿创编,然后小组交流,最后班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