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新鞋》教学设计与反思[样例5]

时间:2019-05-13 00:17: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双新鞋》教学设计与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双新鞋》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一篇:《一双新鞋》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双新鞋》教学设计与反思

单位:漆河镇重阳小学

姓名:刘艳红 班级:1

时间:2012年7月10日

教学内容:语文A版第十册《一双新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积累词汇。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体会父子之间含蓄而深挚的情感,理解并回报父母的爱。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体会父子之间含蓄而深挚的情感。

教学难点:

能够理解父母的辛劳,学会关爱父母,孝顺父母,用行动回报父母的爱。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一双新鞋》。2.看到文题,你想到了什么? a.这是一双什么样的新鞋? b.这是谁的新鞋?

c.这双新鞋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学生还可以展开联想,从其他角度谈自己的想法。)

过渡:是啊,这到底是一双怎样的新鞋,围绕它又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就让我们通过读书找到答案。

二、初读感悟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同时看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读课文。3.学生回答主要内容。

三、互动探究

1.浏览课文,想一想文题中的“一双新鞋”指什么? 学生回答:a.我想得到的“路夫便鞋”

b.我为父亲买的“老款式鞋” 2.请持两种观点的同学分别谈谈自己的想法。

(在教师引导下读出各自的理解。教师指出,课题兼有二者,由二者的关联深化理解课题)

3.过渡:我是那么渴望得到一双“路夫便鞋”,“一路上都想象着自己穿上路夫便鞋走路的模样。”可是为什么最终决定为父亲买一双鞋? 4.学生简单回答。

5.对于“我”的改变想法,课文是怎样一步步展开的?再仔细读读课文,边读边动笔画出相关语句,用心去体会。

6.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深入各组倾听、指导。

提示:通过读书,抓住表现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句子去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受。7.学生汇报。

重点体会下面几句话:

a.就在这时,我看到了父亲露在外面的脚,他的鞋又旧又脏,左脚的鞋底已经断裂了。b.“我,我还是想买一双路夫便鞋。”我小声回答,竭力不去看他的鞋。

c.穿上它,我就可以神气地走在校园里,成为时髦的男生了,想着这些,我心中一阵激动。

d.我不由想到爸爸那双旧鞋,想到许多寒冷的夜晚,他双脚冰凉地穿过城镇去给人家修车。他为了全家没日没夜地工作,却从无怨言。一时间,我心乱如麻,眼前那双路夫便鞋也在顷刻间变得暗淡无光了。

e.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两幅画面:一幅是我穿着新鞋在校园里神采飞扬、引人注目的样子,一幅是父亲那双破旧不堪的鞋。8.指导朗读。

结合学生汇报进行指导。想象当时人物心理,读出不同情况下人物不同的感情。如羡慕、犹豫、内疚、矛盾等等。

四、总结全文

1.你觉得父亲和文中的“我”是怎样的人? 2.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3.回读全文,升华情感。

《一双新鞋》教学反思

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并且是教学中用得最多而又很难用精、很难用巧的艺术。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小学教师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容易成功的。”阅读教学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问和巧妙引导学生作答。“事实上,课堂提问是教师整个业务功底,全部教学经验的公开亮相,又是对参差不齐、瞬息万变的学情的驾驭。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才能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自然而然地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精设巧问,才能使得思考不再是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上的欢乐和享受,我认为关键问题在于教师应当注意课堂提问的度和量。

一、课堂提问要难易适中

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过大、过深、过难的问题,全班站起来一大片,谁也回答不了,最后只好教师自己回答,这虽然完成了提问的形式过程,但只是在学生的陪衬下表演了一下教师的高明。过小、过浅、过易的问题,学生不假思索即能对答如流,不仅在表面上看似繁荣的背后,会养成浅辄不止的不良习惯。那么,如何正确地掌握课堂提问的“度”呢?有位教育家说得好:要把知识的果子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着的位置。这个比喻生动而准确地告诉我们: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而应让学生“跳一跳”——开动大脑积极思维后获得正确的结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会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也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一双新鞋》的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跳一跳,但是实践证明,在公开课教学的一个特殊场所,孩子们不但没有了平时的胆量,而且连跳一跳的勇气都没有了。孩子们只是胆怯的尝试回答问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二、课堂提问要以一当十

课堂提问的目的性原则中明确指出了课堂提问的四个基本作用,即评价学生、检查教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形式。为此,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准确的针对性。出发点就是两个方面,其一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其二是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所以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我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

数量和质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如教学《一双新鞋》一课的时,我先提出问题,学生略读全文,了解内容。然后围绕学生读文感受入手,分析“我”和父亲之间的父子之情。在上述的教学中,虽然我所提的核心问题难度适中,但在学生的引导方面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大多数学生是在指导下经过思考问题,才达到了提问的预期目的。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真正的认识到了课堂提问的真谛。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好能充分发挥师生两个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第二篇:爸爸的新鞋教学反思

《爸爸的新鞋》--课外阅读方法指导教学反思

庙上小学

凌霄

五校联研活动于近日举行,感触深刻,更对自己执教的《爸爸的新鞋》--课外阅读方法指导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此做教学反思。

我在设计教案和试讲的时候,觉得教案很好。因为在网上寻找不到更多的关于这篇教案的资料,所以在这篇教案中体现了整个语文教研组智慧的心血,根据李老师的建议进行修改,最终确立了设计理念和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以“我”的思想变化为主线,来体会儿子对父亲的爱。一条主线贯穿整个教学。在教学中多处设计提问,让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中细细的品味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以问题出现来引导学生,最终引领到阅读方法上去。

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并且是教学中用得最多而又很难用精、很难用巧的艺术。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小学教师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容易成功的。”阅读教学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问和巧妙引导学生作答。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才能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自然而然地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在《爸爸的新鞋》的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积极思考提出的问题,积极品味文章的思想,获得最用用的知识。提出问题,学生略读全文,了解内容。然后围绕学生读文感受入手,分析“我”和父亲之间的父子之情。在上述的教学中,虽然我所提的核心问题难度适中,但在学生的引导方面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大多数学生是在指导下经过思考问题,才达到了提问的预期目的。

课外阅读方法指导是自己的一次尝试,更是一次锻炼,通过这次联研明白了许多的道理,一堂好课必须经过精心的准备,准确的定位,积极的心态。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真正的认识到了教学的真谛。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好能充分发挥师生两个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会更加注重学生,“以人为本”的思想要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

第三篇:《一双和一对》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一双和一对》,主要是学习按物体的特征,将相同的物品配对;同时帮助幼儿理解一双和一对的概念,并能流利的说出“一双XX”或“一对XX”的句子。

一、在活动之前,我收集了很多成双成对的物品,如袜子、筷子、手套、耳环、婴儿鞋子、袖套、动物图片(如蝴蝶图片、蜻蜓、)等让孩子能直观的理解“双和对”的含义。

二、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孩子找一找自己身上或同伴身上有什么是成双成对的,孩子们很快的说出“一双小手、一双眼睛、一对耳朵、一对鼻孔等”。有的孩子小眼睛也很灵,发现了同伴头上有一对漂亮的发夹,衣服上有一对小熊等。通过此环节进一步的让孩子理解了活动的意义,也增进了孩子对活动的兴趣。

三、游戏环节“找朋友”。我把准备好的物品分发给每位幼儿,幼儿各自拿着物品或图片念儿歌:“找呀找呀找朋友,谁是我的好朋友。看一看,比一比,找到我的好朋友,找到好朋友的小朋友手拉手站在一起相互观察手中的物品是否一样,然后老师来验证结果。通过游戏发现孩子掌握的还不错,就是个别幼儿找错了朋友,没有理解具体的意义,对于这部分幼儿要在进行个别的指导。

四、幼儿操作。通过以上活动,在进一步的巩固。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发现孩子实地操作和先前的活动还是有差异的,部分孩子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配对混乱,或是粘贴相反,或是大小不一等等。

基于此情况,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又进行了活动《鞋子大比拼》,进一步的巩固“一双和一对”的概念,通过比赛孩子们即对知识有了新的理解,又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分辨能力。

每一个活动总会有得于失,在得中总结经验,在失中找遗憾找总结,致使下次活动更得心应手。

第四篇: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六章

证明

(一)3.为什么它们平行

北镇市中安中学

赵岩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技能基础: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平行线的判定已经比较熟悉,也有了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对简单的证明步骤有较清楚的认识,这为今天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活动经验基础:在以往的几何学习中,学生对动手操作、猜想、说理、讨论等活动形式比较熟悉,本节课主要采取学生分组交流、讨论等学习方式,学生已经具备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分析

在以前的几何学习中,主要是针对几何概念、运算以及几何的初步证明(说理),在学生的头脑中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几何证明体系,本节课安排《为什么它们平行》旨在让学生从简单的几何证明入手,逐步形成一个初步的、比较清晰的证明思路,为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1)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及定理;

(2)能对平行线的判定进行灵活运用,并把它们应用于几何证明中. 数学能力:通过经历探索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逐步掌握规范的推理论证格式.

情感与态度:通过学生画图、讨论、推理等活动,给学生渗透化归思想和分类思想.

教学重点: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公理.

教学难点:

推理过程的规范化表达.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的设计分为四个环节:创设情境,引出新知——师生互动,规范 1

证明——小组合作,突破难点——评价检测,归纳总结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活动内容:

回顾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师:出示生活中的平行现象并质疑:大家来想一想:两条直线在什么情况下互相平行呢?

生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就叫做平行线. 生2: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生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师:很好.这些判定方法都是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经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得到的.

上节课我们谈到了要证实一个命题是真命题.除公理、定义外,其他真命题都需要通过推理的方法证实.

我们知道:“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是定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是公理.那其他的三个真命题如何证实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 活动目的:

回顾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为下一步顺利地引出新课埋下伏笔. 教学效果:

由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知识,教师通过实物观察以及对话的形式,可以使学生很快地回忆起这些知识.

第二环节:师生互动,规范证明 活动内容:

证明: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师:这是一个文字证明题,需要先把命题的文字语言转化成几何图形和符号语言.所以根据题意,可以把这个文字证明题转化为下列形式: 如图,已知,∠1和∠2是直线a、b被直线c截出的同旁内角,且∠1与∠2互补,求证:a∥b.

如何证明这个题呢?我们来分析分析.

2ca1师生分析:要证明直线a与b平行,可以想到应用平行

b3线的判定公理来证明.这时从图中可以知道:∠1与∠3是同位角,所以只需证明∠1=∠3,则a与b即平行.

因为从图中可知∠2与∠3组成一个平角,即∠2+∠3=180°,所以:∠3=180°-∠2.又因为已知条件中有∠2与∠1互补,即:∠2+∠1=180°,所以∠1=180°-∠2,因此由等量代换可以知道:∠1=∠3.

师:好.下面我们来书写推理过程,大家口述,老师来书写.(在书写的同时说明:符号“∵”读作“因为”,“∴”读作“所以”)

证明:∵∠1与∠2互补(已知)∴∠1+∠2=180°(互补定义)

∴∠1=180°-∠2(等式的性质)∵∠3+∠2=180°(平角定义)∴∠3=180°-∠2(等式的性质)∴∠1=∠3(等量代换)

∴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这样我们经过推理的过程证明了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我们把这个真命题称为: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

这一定理可简单地写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注意:(1)已给的公理,定义和已经证明的定理以后都可以作为依据.用来证明新定理.(2)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这些根据,可以是已知条件,也可以是定义、公理,已经学过的定理.在初学证明时,要求把根据写在每一步推理后面的括号内. 第三环节 小组合作,突破难点 证明: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师:小明用下面的方法作出了平行线,你认为他的作法对吗?为什么?小组活动交流并请小组代表展示学习成果。

生:我认为他的作法对.他的作法可用上图来表示:∠CFE=45°,∠BEF=45°.因为∠BEF与∠FEA组成一个平角,所以∠FEA=180°-∠BEF=180°-45°=135°.而∠CFE与∠FEA是同旁内角.且这两个角的和为180°,因此可知:CD∥AB.

师:很好.从图中可知:∠CFE与∠FEB是内错角.因此可知:“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真命题.下面我们来用规范的语言书写这个真命题的证明过程.

师生分析:已知,∠1和∠2是直线a、b被直线c截出的内错角,且∠1=∠2.

求证:a∥b

证明:∵∠1=∠2(已知)∠1+∠3=180°(平角定义)

∴∠2+∠3=180°(等量代换)∴∠2与∠3互补(互补的定义)∴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这样我们就又得到了直线平行的另一个判定定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借助“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一公理,你还能证明哪些熟悉的结论呢? 生1:已知,如图,直线a⊥c,b⊥c.求证:a∥b.

证明:∵a⊥c,b⊥c(已知)

∴∠1=90°∠2=90°(垂直的定义)∴∠1=∠2(等量代换)

∴b∥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生2:由此可以得到:“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的结论.

师:同学们讨论得真棒.下面我们通过练习来熟练掌握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 活动目的:

通过对学生熟悉的平行线判定的证明,使学生掌握平行线判定公理推导出的另两个判定定理,并逐步掌握规范的推理格式. 教学效果:

由于学生有了以前学习过的相关知识,对几何证明题的格式有所了解,今天的学习只不过是将原来的零散的知识点以及学生片面的认识进行归纳,学生的认识更提高一步.

第四环节:评价检测,归纳总结

1、课本第231页的随堂练习第一题

2、小组竞赛、比一比等。

① 这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的证明.同学们来归纳一下完成下表:

② 由角的大小关系来证两直线平行的方法,再一次体现了“数”与“形”的 5

关系;而应用这些公理、定理时,必须能在图形中准确地识别出有关的角. ③ 注意:证明语言的规范化.推理过程要有依据. 活动目的:

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让教师能对学生的状况进行分析,以便调整前进. 通过对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的归纳,使学生的认识有进一步的升华,再一次体会证明格式的严谨,体会到数学的严密性. 教学效果:

学生充分认识到证明步骤的严密性,对平行线判定的三个定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课后作业:课本第232页习题6.4第1,2,3题

思考题:课本第233页习题6.4第4题(给学有余力的同学做)

四、教学反思

平行线是众多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它主要借助角来研究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即通过两条直线与第三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与否,在教学中,要紧紧围绕这些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与平行线之间的关系展开。

学生初学证明时,对于证明中的每一步的因果关系很茫然,有的学生尽管头脑中对每一步的前因后果都比较清楚,但写出来的证明过程前后没有因果关系,这需要教师在学生刚接触证明题时,再三强调这一点。对于初学者而言,为了更好地掌握推理方法,要保证推理有根有据,上一步的因与下一步的果的因果关系明确,保证证明过程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第五篇:《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教学设计、反思(精选)

《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教学设计

杨岗镇中心学校

徐生

教学目标:

1.体会眼睛在自己和他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学习正确的用眼常识,了解不良的用眼习惯对眼睛可能造成的损坏,养成爱护眼睛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体会眼睛在自己和他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学习正确的用眼常识。

教学难点:

了解不良的用眼习惯对眼睛的损坏,养成爱护眼睛的良好习惯。课前准备:学生准备笔和纸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屏示谜语:上面毛,下面毛,中间有颗黑葡萄,有它可以看书报,有它可以看世界。(出示谜底:眼睛)

师:对,我们每个同学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么眼睛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呢?

生答:1.眼睛可以看书

2.眼睛可以看风景

3.眼睛可以看路

看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很重要,它能让我们看到一个美丽又漂亮的世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学习目标:1.体会眼睛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养成爱眼护眼的良好习惯。

3.了解不良的用眼习惯对眼睛造成的损伤。

二、新授

活动

一、游戏体验:

(让学生把眼睛蒙上,走一走,写写字,体验一下有什么不方便。)师:可是如果蒙上眼睛,在黑暗中生活是什么感觉呢?下面,我们来做两个游戏试一试。

1、蒙眼走:请一名学生上台,蒙上他的眼睛,要他走回自己的原来位置。看一看能不能走回自己的位置,这是为什么?

2、闭眼写字:要求:拿出笔,在纸上写 “眼睛”,然后在闭上眼睛再写一遍,对比一下看看那次写得好,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活动

二、预防近视

1.播放视频:《预防近视》

师:通过观察视频中每位小朋友的做法,眼睛会舒服吗?想一想,长期这样下去会怎样?

生:1.眼睛会近视。

2.学习会下降。

3.上课会睡觉。

2.播放动画:《眼睛保健小窍门》

通话看这段动画,眼睛很重要,保护视力也同样重要,那同学们指导应该如何预防近视吗?填写下面的内容:

播放视频:《护眼良方》

预防近视小窍门:1.认真做眼保健操;

2.多吃一些绿色的蔬菜和瓜果。

3.不要在强光下看书、写字。

4.要有正确的坐姿。活动

三、防止眼睛受伤

眼睛是我们身体宝贵的器官,一不小心就会受到伤害。视频欣赏:《防止眼睛受伤害》

讨论交流:请大家当当小裁判,看看这几位小朋友做得对不对?这样会对眼睛造成哪些伤害?

汇报:1.拿小棍子打斗,不小心会扎伤眼睛。

2.放鞭炮时不小心会炸伤眼睛。

3.眼睛被沙尘所迷,请不要碰触,要到有医院或是老师的地方清理。

活动

四、诵读护眼歌

我的眼睛是件宝,生活学习离不了。看书写字三个一,一寸一拳一尺远。坐车走路不看书,阳光底下书不看。连续用眼需休息,消除疲劳眼保操。手不揉眼讲卫生,保护眼睛我记牢。

三、结束语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让我们从现在起养成爱护眼睛的好习惯,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好好保护自己的眼睛。最后,老师祝愿在座的小朋友们人人都能永远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教学反思

《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健康生活每一天》中的一个主题。本课我力图通过三个活动实现教学目标,引发学生了解近视的原因和视力不好带来的不便,树立保护眼睛的意识。通过活动保护眼睛小窍门,使学生学习正确的保护眼睛的方法,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

生活是儿童学习技能、成长发展的基础。毫无疑问,孩子们在生活、成长的过程中会自然地习得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和技能。因此,我预设所面对的学生自我保护眼睛的意识、习惯、方法等相对薄弱一些,即使有一些,那也可能是片面的、不科学的。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与训练,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学会正确的用眼常识,养成爱护眼睛的良好习惯。

从本校学生实际出发,尝试对教材进行了一定的阅读理解,简便、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尽可能具有可操作性。坚持“还课堂于学生”的教学理念,走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道路。揭示近视的原因,预设时考虑到班上课能会有视力低下的学生,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和鼓励的观念。

课堂上师生交流必不可少,考虑到学生和我比较陌生,有没有提前见学生的可能,师生配合上会有障碍,于是我预设课前的聊天,了解孩子们已有知识,生活情况,亲近学生;同时,课前游戏活动是孩子们喜欢参与的活动,活动的设计既拉近师生的距离,也给孩子们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自我感觉效果不错的。但是课堂交流中,情感把握,恰到好处。通过交流眼睛的作用,我想让孩子们结合自己生活的世界,领悟、感受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的幸福感和自豪感。交流没有达到老师预设的效果。

尊重学生在开放的课堂活动中的感 受、体验、领悟,努力创建自主、互动、和谐的品德与生活课堂,是课堂教学所追求 的一种境界。

下载《一双新鞋》教学设计与反思[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双新鞋》教学设计与反思[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设计与反思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与教学反思 A.教材解读 《怀念母亲》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祖国在我心中”,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要让学生......

    教学设计与反思

    《月亮的心愿》教学设计 授课人荆菁 知识与技能: 1、熟识生字表中的生字;2、通过朗读课文,了解月亮的心愿到底是什么。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景设计,学生了解课文;同时,教师引导,小组......

    教学设计与反思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教学设计与反思 高三复习课(第一课时) 一、考纲说明: 了解电解池工作原理,能写出点解得电极反应和总反应。 二、课标要求: 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

    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与反思1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掌握并学会使用句子“Excuse me,where’s ……?”进行问路,并且懂得用这些句子向别人指路“Go straight on. Turn right.......

    教学设计与反思

    上好一节课是我们老师的心愿,让教学过程之旅常新,让教学理论之树常绿,是我们当老师的追求。那么在英语课上如何激活学生的思维?如何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如何使创新的火花不时被点......

    教学设计与反思(大全)

    中学化学研修日志张江镇中学:刘阳网上学习已经有几个月了。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感想。 众所周知,备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教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掌握知识的目的......

    教学设计与反思

    外研版(三年级起)小学英语第二册 Module9 Unit 2 She goes to school by bike.教学设计与反思 肖文荣 教材分析: 本课是外研版英语(三年级起始)第二册第九模块第二单元,本单元的......

    教学设计与反思

    《商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与反思 李国玲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P93页~P95页。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商的变化规律:在除法中被除数不变除数逐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