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力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0:26: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常见的力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常见的力教学设计》。

第一篇:常见的力教学设计

常见的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实验方法寻找各种各样的力。2.能用实验方法探究物体下落的原因。3.能够按照制作方法制作重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体会到通过多次试验得出结论的重要性。2.愿意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任务。科学知识目标

1.能够通过实验体验常见的力。2.能通过实验证明地球引力的存在。3.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物体下落的原因。

4.能够通过重锤说明重力的方向是向下的。重点:

自主、合作探究物体下落的原因。难点:

认识地球引力这种间接作用于物体上的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毛巾、记录单、课件等。

学生准备:纸片、曲别针、乒乓球、水杯、皮筋、磁铁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认识常见的力

1.寻力比赛。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推和拉,知道了生活中用到了各种各样的力。今天我们开展一场寻力比赛,寻找生活中常见的力。(板书)比赛规则:

(1)时间为5分钟,每小组找6种以上的力。(2)实验材料:自备。

(3)可参考教材及各种资料。

(4)填好实验记录单,找一个记一个。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2.交流研讨。

学生填写表格并交流。教师用表演的方式逐个展示。3.总结分类。

教师实验展示,一个物体向另一物体施加力有两种方式:一种力是直接作用在物体上的,另一种力与被作用的物体之间有一定的距离。

二、寻找使物体下落的力

1.引发质疑

书落到地上,收到了地球引力,是不是地球上所有的物体都受到了地球的引力呢? 2.实验操作,寻找地球引力。

拿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请看实验提示:(1)两手分别持一样物品,在同一高度松开手,让它们在同一高度自然下落。(2)再换一样物品,比较两两落下的情况。

(3)认真观察,再松手的一刹那,物体时怎样运动的?把观察到的结果填在表内。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我们分别探讨三种物体的下落状态,课件出示: 苹果

1.松手的瞬间苹果是怎样运动的? 2.苹果是怎样下落的?

3.是用力往下推,苹果才下落的吗? 4.为什么苹果总是向下落? 5.是什么力把苹果拉下去的? 乒乓球、纸片(过程同上)

三、拓展延伸

出示课件:神九飞天,航天员舱外漫游视频 板书设计

常见的力

常见的力:扭力,摩擦力、拉力、浮力、弹力。。。使物体下落的力--------地球引力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重锤

上节课我们对常见的力进行了归纳和学习,研究了使物体下落的力是地球引力。今天我们就来自制一个重锤,进一步验证地球引力的科学利用。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1、重锤是做什么用的?

2、重锤有哪几部分组成?

3、重锤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问题。讨论总结。

二、制作重锤

根据实验材料自制重锤。

学生自己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制作滚轮

出示课件,介绍滚轮的制作方法和步骤。提示:

1、圆板要尽量大一些,一般直径是20~30厘米。

2、粘木轴时,将胶涂在圆心的周围,线轴中心一定要置于圆心处。

3、小盘线轴的一端应固定在线轴上,可以粘在细轴上或与木轴一起插入线轴孔内。

4、使用尖刀要注意安全,使用胶时不要随意涂抹,万一不小心涂在了衣服和皮肤上,要立即用酒精清除。

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制作好之后,思考:先往小盘里放入少量的钩码让滚轮动起来,再想办法让滚轮滚得更快。滚轮是在什么力的作用下运动起来的?

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展示各自制作的滚轮并演示效果。

四、小结

通过自己的制作懂得了什么? 板书设计:

常见的力

重锤的组成:线、重物

重锤的作用:垂直线、检测垂直度

第二篇:常见的力教学设计

《常见的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实例体验常见的各种力。

2、能通过实验证明地球引力的存在。

3、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物体下落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自主、合作探究物体下落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认识地球引力这种直接作用物体上的力。

四、教学准备:

生(组:毛巾、皮筋或松紧带、曲别针、塑料梳子、纸船、海棉、乒乓球、磁铁、透明塑料盆、纸片、碎纸屑或泡沫、羽毛、表格、橘子、磁铁)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感受了推和拉,知道推和拉都是力。板书(力),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的力,你们愿不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认识一些周围常见的力?

出示:课件 《常见的力》

(二)探究新知

1、师:前两天老师新学了一个小魔术,你们想不想看? 变魔术,吸铁石吸纸船,“磁力”板书

师:哎呀,老师桌子上有点水,谁来帮忙擦一下?(用湿抹布)擦完学生拧毛巾,引出“扭力”。板书 桌子上还有点水,我就用手擦一擦吧!“摩擦力”板书

2、师:刚才认识的力,你们想不想自己感受一下?今天,同学们从家里带了很多东西,你们想不想自己玩一玩?我们先利用手里的东西把刚才认识的力感受一下,再玩一玩,看还能不能发现别的力,早就想玩了吧!那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寻找力,找的过程要记住,注意,组长组织好,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使每一个同学都有所发现,好不好?我们先来看看你们都带了什么东西,(叫一生)好,大家结合导学卡2的内容完成第一个表格。

同学们玩得真尽兴,哪一组愿意把你们的发现告诉给同学们?(边演示边说)

3、真不错!这么短的时间,同学们找到好几种力,都快成小小科学家了。为我们的成功鼓掌。现在,我们把刚才认识的力作一下回顾,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课件,各种各样的力)

4、我们在刚才的活动中那一组表现得比较好?老师要给你们发奖品,请到前面来。奖品是美丽的鸡毛毽,祝贺你们!这是你们合作成功的果实,老师为这份成果而欢喜!更为你们积极参与的精神叫好!老师允许你们在前面玩一会。

5、刚才同学玩毽子时,用到力了吗!我们在具体研究一下力,(课件出示),以踢毽子为例然后举例说明

6、踢毽子时,毽子与脚之间的力是相互接触的,那毽子往下落,挨着物体了吗 ?课件出示思考题:分别找出那种力是挨着物体的,那种力是不挨着物体的。

7、毽子往下落,挨着物体了吗 ?没有,那是谁给它的力呢?地球,那我们看一下地球引力(课件出示)

8、那把其它物体举到松开手后,他会不会像毽子一样落在地上呢? 请同学们结合导学卡第二个表格的内容 来研究一下,课件出示(寻找使物体下落的力)

(1)猜一猜

(2)检验,最好的验证方法是——实验。我们来作个小实验,每组派一名代表,一只手举起乒乓球、橘子,再松开手,看是不是落在地上。接着换人,举起羽毛、纸片,看是不是落地。

(3)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学生汇报。

9、(为什么物体总是往下落?是什么力把物体拉下去的?)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三、练习,完成导学卡三。

四、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同学们,科学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但愿通过我们科学课能点燃大家学习科学知识的火种,相信明日科学之星一定会在我们这里诞生。

第三篇:高一物理常见的力教学设计

篇一:高一物理:第四讲:几种常见的力

第四讲:几种常见的力

[要点导学]

一、重力

1、力的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力的性质:①物质性:

②相互性:

③同时性:

④矢量性:

2、力的作用效果

①静力效果:

②动力效果:

3、力的三要素:大小(力的单位:牛顿符号n)、作用点、方向

力的三要素对作用效果的影响:

4、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有时只需要画出力的示意图,即只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表示这个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既要要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又要用标尺表示出力的大小的作图叫力的图示。

5、力的分类:①按力的性质(产生原因)分: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

②按作用效果分:压力、拉力、动力、向心力、回复力。

效果不同的力性质可以相同、性质不同的力效果可以相同

6、重力的产生: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

(2)在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作用,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是否受到其他力等情况无关。

7、重力的大小

重力的大小可以根据公式g=mg计算,其中g是我们以前所学的自由落体加速度,它的大小与物体所处的高度和纬度有关,当高度增加时g的值减小,当纬度增加时,g值增大。

8、测量

重力仍可以用弹簧秤测量,但在操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弹簧秤要保持竖直、静止状态时读数。

9、方向

竖直向下(不能说是垂直向下也不能说是指向地心)

10、作用点

(1)重心: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于一点(即重心)。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2)重心位置的确定

a.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也称匀质物体),且形状规则,重心就是其几何中心。

如:均匀细直棒的重心在棒的中点,均匀球体的重心在球心,均匀圆柱的重心在轴线的中心。b.非匀质物体和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不仅与形状有关还与物体内的质量分布有关。悬挂法找重心(适用于薄板)

原理:拉力与重力是对平衡力,绳的反向延长线必过重心

二、弹力

1.形变:物体形状和体积的改变 2.弹性形变:发生形变的物体如果在撤去外力后能够恢复原状,这样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3.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叫做弹力。产生弹力的条件是:①两物体接触②两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4.在物体的弹性限度内,物体的形变量越大,弹力越大。5.几种弹力

a.压力和支持力都是弹力,它们的方向都垂直于物体的接触面。b.绳子的拉力

当用外力拉绳子时,绳子将伸长,由于要恢复原状,因而对施加外力的物体产生一个力的作用,这个力沿着绳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6.胡克定律

弹簧发生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即f=kx。说明:1.式中的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是n/m。

2.式中的x是弹簧的形变量而不是弹簧的长度。

3.上式的适用条件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7.弹力几种常见情况的方向:

①:面与面接触时弹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

②:点与面接触时弹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

③:球面与平面接触时弹力的方向在接触点与球面球心的连线上指向受力物体

④:球面与球面接触时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点的公切面

注:比较特殊的情况可以根据物体的平衡来判断弹力的方向。8.弹力有无的判断:①从弹力的产生条件判断

②用假设法判断:假设没有弹力,看物体是否能平衡。

三、摩擦力

1.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2.静摩擦力的概念

(1).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

(2).摩擦力的产生条件:粗糙,有弹力,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3).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外力有关

(4).方向:总是跟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的趋势的方向相反

(5).最大静摩擦力就是物体刚开始运动时所需的最小推力。

静摩擦力随着推力的增大而增大,它的极限值就是最大静摩擦力。可见,静摩擦力的大小在一个范围内:0<f静≤fmax(6).关于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

方法一:根据初中学过的二力平衡条件

方法二:假设法

(7).静摩擦力的作用

拿在手中的东西不会滑落

把线织成布,用布缝衣服,也是靠纱线之间的静摩擦力的作用。3.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1).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的时候,会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2).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粗糙,有弹力,有相对运动

(3).实验证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相互之间的正压力fn成正比,还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材料有关。

(4).大量实验表明,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成正比。

数学表达式: f=μfn f为摩擦力,fn为压力(对物体表面垂直的作用力),μ为动摩擦因数.其数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没有单位。

(5).方向:总是跟接触面相切,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4.摩擦力的应用

1、摩擦力的重要性

(1)走路须靠脚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才能行走。

(2)摩擦力使运动物体能停止下来。

(3)悬吊物品须靠钉子与墙的摩擦力。

(4)由于摩擦力,平面上的物体不致因为倾斜而摔坏。

(5)轮胎及运动鞋底部的纹路设计可增加摩擦力。

2、摩擦力的坏处

(1)耗费能量。

(2)造成机件耗损。5.几个问题

(1).静止的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不一定是静摩擦力,运动的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不一定是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不一定阻碍物体运动。

摩擦力只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基础训练] 1.重心是物体所受______ _____,物体的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_______ __,重心在物体几何中心的条件是。

2.产生弹力的条件是_________ _____.3.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________另一个物体______时,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__________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研究滑动摩擦力时我们选择的参考系是相互滑动的两物体中我们认为________的那个物体,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_________方向相反.4.产生静摩擦力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反,静摩擦力的大小可以在____________范围内变化.5.如图3-3-3所示,用力f将质量为1kg的物体压在竖直墙上,f=50n.方向垂直于墙,若物体匀速下滑,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n,动摩擦因数是______,若物体静止不动,它受到的静摩擦力是______n,方向______.若撤去力

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g=10n/kg)[能力训练] 1.请你判断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b.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物体竖直上升,是因为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升力。c.物体只有相互接触才会产生力的作用。

d.同一个物体既可以是施力物体也可以是受力物体。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力可能有两个施力物体

b.力的三要素相同,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其运动状态未必改变 d.物体发生形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3.关于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地球上方的物体都要受到重力作用,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运动状态无关,也不管是 否存在其他力的作用

b. 在地球各处的重力方向都是相同的

c.向上运动的物体所受重力可能小于向下运动的同一物体所受重力

d.对某一物体而言,其重力的大小总是一个恒量,不因物体从赤道移到南极而变化 4.关于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就是它对水平面的压力 b.压力、支持力、绳中的张力都属于弹力

c.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形变程度越大,弹力越大 d.弹力的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相同 5.画出图中a物体所受弹力的示意图

6.将g=50n的物体悬挂在轻质弹簧上,弹簧伸长了2.0cm, 静止时弹簧的弹力是多大?弹簧的劲度系数多大(如图甲)将弹簧从挂钩处摘下,在0点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50n的拉力(图乙),物体仍然静止,那么弹簧的伸长量又是多少? 7.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摩擦力作用时,一定受到弹力作用b.只有运动的物体才能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 c.具有相对运动的两物体间一定存在滑动摩擦力作用 d.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8.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b摩擦力的大小与相应的正压力成正比

c.运动着的物体不可能受静摩擦力作用,只能受滑动摩擦力作用 d.静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物体相对运动的趋势方向相反 9.关于动摩擦因数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物体间没有摩擦力产生说明两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 b.增大两物体的接触面积,则两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增大 c.增大两物体间的正压力,则两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增大

d.两物体的材料一定,两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决定于两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0.物体与支持面间有滑动摩擦力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与支持面间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

b.物体与支持面间的压力不变,动摩擦因数一定,速度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 c.物体与支持面间的压力不变,动摩擦因数一定,接触面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 d.物体与支持面的压力一定,材料越粗糙,滑动摩擦力就越大.

11.如图3-3-4所示,木块质量为m,跟水平桌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受水平向右的力f的作用匀速运动,从物体到边缘开始,到物体下落为止,在此过程中物体保持匀速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推力f因物体悬空部分越来越大而变小 b.推力f在物体下落前会变为原来的1/2 c.推力f始终是μmg d.因接触面变小,动摩擦因数μ会变大

12.如图3-3-5所示,在μ=0.1的水平面上向右运动的物体,质量为20kg,在运动过程中,还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大小为10n的拉力作用,则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g=10n/kg)()

a.10n,向右 b.10n,向左 c.20n,向右 d.20n,向左

13.水平地面上放一个重为200n的铁块,铁块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

63n,铁块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0.3,一个人用水平方向的力推静止的铁块,试求下列各种情况下铁块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

⑴物体静止时,用f=50n的向右推力;

⑵物体静止时,用f=80n的向右推力;

⑶物体以10m/s的初速度向左,用f=62n的推力向右

篇二:高一物理-三种常见的力

常见的三种力学案

知识精解

一.力

1、定义:力是

2、力的性质

(1)性:(2)性:(3)性:

3、力的分类:

①按 分类

②按 分类

说明:性质不同的力可能有相同的效果,效果不同的力也可能是性质相同的。

4、力的作用效果:是使或改变.

5、力的三要素是:、6、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

7、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n 二.重力

1、产生:重力是由于地球的

(1)重力的大小:重力大小等于mg,g是常数,通常等于9.8n/kg.(说明:物体的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所处的状态都无关)

(2)重力的方向: .(说明:不可理解为跟支承面垂直)

(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总是作用在物体的各个点上,但为了研究问题简单,我们认为一个物体的重力集中作用在物体的一点上,这一点称为物体的重心.

①质量分布均匀的规则物体的重心在.

②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用 求出重心位置.

说明:(l)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都有关系。重心是一个等效的概念。

(2)有规则几何形状、质量均匀的物体,其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其重心随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的不同而不同。

(3)薄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求得.

三、弹力

弹力:发生 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1)形变: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形变

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课本中提到的形变,一般都是指弹性形变。

(1)弹力产生的条件:

① ;

② .

(2)弹力的方向:跟物体 方向相同.

①一般情况:凡是支持物对物体的支持力,都是支持物因发生形变而对物体产生的弹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并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②一般情况:凡是一根线(或绳)对物体的拉力,都是这根线(或绳)因为发生形变而对物体产生的弹力;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线(或绳)的方向. ③杆一端受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④弹力方向的特点:由于弹力的方向跟接触面垂直,面面结触、点面结触时弹力的方向都是垂直于接触面的.

(3)弹力的大小:

①与形变大小有关,同一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②对有明显形变的弹簧、橡皮条等物体,弹力的大小可以由胡克定律计算。

胡克定律可表示为(在弹性限度内):,还可以表示成δf=kδx,即弹簧弹力的改变量和弹簧形变量的改变量成正比。

③一根张紧的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④可由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求得

四、摩擦力

1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1)产生条件:

① ;

② ;

③ .

(2)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的 相反.

(3)大小—滑动摩擦定律

滑动摩擦力跟正压力成正比,也就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即f??fn其中的fn表示正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g。?为动摩擦因数,取决于两个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

2、静摩擦力:力,叫做静摩擦力.

(1)产生条件:①;② ;③ .

(2)方向:沿着接触面的方向相反.

(3)大小: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即0≤f≤fm,具体大小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动力学规律求解。

必须明确,静摩擦力大小不能用滑动摩擦定律f=μfn计算,只有当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时,其最大值一般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既fm=μfn

3、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①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的方向相反。而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如:课本上的皮带传动图。物体向上运动,但物体相对于皮带有向下滑动的趋势,故摩擦力向上。②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的。而不一定是阻碍物体的运动的。

如上例,摩擦力阻碍了物体相对于皮带向下滑,但恰恰是摩擦力使物体向上运动。

注意:以上两种情况中,“相对”两个字一定不能少。

这牵涉到参照物的选择。一般情况下,我们说物体运动或静止,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而牵涉到“相对运动”,实际上是规定了参照物。如“a相对于b”,则必须以b为参照物,而不能以地面或其它物体为参照 物。

③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摩擦力不一定使物体减速,也可能使物体加速。

④受静摩擦力的物体不一定静止,但一定保持相对静止。

⑤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 经典例题

【例1】甲、乙两拳击动员竞技,甲一拳击中乙肩部,观众可认为甲运动员(的拳头)是施力物体,乙运动员(的肩部)是受力物体,似但在甲一拳打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是一种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的特殊情况b.此时的受力物体是空气 c.甲的拳头、胳膊与自身躯干构成相互作用的物体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例2】关于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b.物体受到力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c.施力物体一定受力的作用

d.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物体竖直上升,是因为竖直方向受到升力的作用

重力实际上是物体与地球间的万有引力的一部分(另一部分为物体绕地球旋转所需要的向心力)重力是非接触力。非特别说明,凡地球上的物体均受到重力。

重力的大小:g?mg,g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n/kg,且随纬度和离地面的高度而变。(赤道上最小,两极最大;离地面越高,g越小。在地球表面近似有:g 【例3】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当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重力大,当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小。b.重力的方向跟支承面垂直 c.重力的作用点是物体的重心 d.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

【例4】下面关于重力、重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风筝升空后,越升越高,其重心也升高

b.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c.舞蹈演员在做各种优美动作的时,其重心位置不断变化 d.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地面

【例5】下面关于物体重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上的货物卸下后,汽车的重心位置降低了

b.物体在斜面上上滑时,物体的重心相对物体的位置降低了 c.对于有规则几何形状的物体,重心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d.对于重力一定的物体,无论其形状如何变化,其重心位置不变

【例6】如图所示,有一等边三角形abc,在b、c两点各放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在a处放一个质m1m2?mg)2r 量为2m的小球,求这三个球所组成的系统的重心在何处.

假设法。将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逐一移走,如果研究对象的状态发生

变化,表示它们之间有弹力;如果状态无变化表示它们之间无弹力。

【例7】在图中,a、b(a、b均处于静止状态)间一定有弹力的是()abaab a bcd(1)根据物体的形变方向判断:弹力方向与物体形变方向相反,作用在迫使这个物体形变的那个物体上。①弹簧两端的弹力方向是与弹簧中心轴线相重合,指向弹簧恢复原状方向;

②轻绳的弹力方向沿绳收缩的方向,离开受力物体;

③面与面,点与面接触时,弹力方向垂直于面(若是曲面则垂直于切面),且指向受力物体. ④球面与球面的弹力沿半径方向,且指向受力物体.

⑤轻杆的弹力可沿杆的方向,也可不沿杆的方向。

(2)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利用平衡条件或动力学规律判断. b 【例8】如上图所示中的球和棒均光滑,试分析它们受到的弹力。

【例9】如上图所示,光滑但质量分布不均的小球的球心在o,重心在p,静止在竖直墙和桌边之间。试画出小球所受弹力。

【例10】如上图所示,重力不可忽略的均匀杆被细绳拉住而静止,试画出杆所受的弹力。

【例11】如图所示,一根弹性杆的一端固定在倾角为300的斜面上,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重力为2n的小球,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时,弹性杆对小球的弹力()

a.大小为2n,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 b.大小为1n,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 c.大小为2n,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 d.大小为2n,方向竖直向上

(1)由产生条件确定①接触面间有弹力;②接触面粗糙;③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

动的趋势。

这种方法就是看产生摩擦力的三个条件是否满足。有一个条件不满足,就没有摩擦力。

【例题12】物体与竖直墙壁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的质量为m。当物体沿着墙壁自由下落时,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________。

【例13】如图所示,长5m的水平传送带以2m/s的速度匀速运动,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现将物体轻轻地放到传送带的a 端,那么,物体从a端到b端的过程中,摩擦力存在的时间有多长?方向如何? 2.根据运动状态确定

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物体受其它外力的情况来进行判断。

即:① 假设没有摩擦力,看物体能否处于平衡,如不能处于平衡状态,则必

有摩擦力;如能处于平衡状态,则必无摩擦力。② 如果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且有摩

擦力,则摩擦力必与其它的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例14】如图,力f拉着a、b共同作匀速运动,a是否受到摩擦力?

练习题:如图所示,物体b的上表面水平,b上面载着物体a,当它们

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时,a物体受到的力:()a.只有重力;b.只有重力和支持力;

c.只有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d.有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斜面对它的弹力

1、由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确定,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相对”二字决定了参照物的选取。一般情况下是选地面或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做参照物,而在判断摩擦力的方向时,参照物不能任意选取。判断两物体间的摩擦力时,必须以且中之一做参照物。

【例15】人在自行车上蹬车前进时,车的前后两轮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的方向()a.都向前;b.都向后;c.前轮向前,后轮向后;d.前轮向后,后轮向前。

2、由牛顿定律确定。

【例16】如图,a、b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在水平力f作用下共同运动,a是否受摩擦力?如有,摩擦力的方向如何?

3、由牛顿第三定律确定 物体与物体间的摩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必然满足牛顿第三定律。所以在分析物体间的摩擦力时,借助牛顿第三定律,往往能起到化难为易的效果。

4、用整体法来确定

【例17】如图所示,三角形劈块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劈块上放一个质量为m的物块,物块和劈块均处于静止状态,则粗糙水平面对三角形劈块:()a.有摩擦力作用,方向向左; b.有摩擦力作用,方向向右; c.没有摩擦力作用; d.条件不足,无法判定.

在确定摩擦力的大小时,要特别注意物体间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因为二者的大小变化情况是不同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 n有关,成正比,与引起滑动摩擦力的外力的大小无关;而静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 n无关,由引起这个摩擦力的外力决定,但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 n有关。因此,在确定摩擦力的大小时,静摩擦力的大小应由引起静摩擦力的外力的大小来确定,不能用f=μn计算。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常用公式f=μn求得,而静摩擦力的大小常根据平衡条件确定。

1、由平衡条件确定。

【例18】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置于桌面上的木板上滑行,木板静止,它的质量m=3m。已知木板与木板间、木板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则木板

所受桌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a.μmg; b.2μmg; c.3μmg;d.4μmg。

篇三:高一物理-三种常见的力(重力

常见的三种力学案 知识精解 一.力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性质

(1)物质性:由于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力概念是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的,任意一个力必然与两个物体密切相关,一个是其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其受力物体。把握住力的物质性特征,就可以通过对形象的物体的研究而达到了解抽象的力的概念之目的。

(2)矢量性:作为量化力的概念的物理量,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在相关的运算中所遵从的是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就是说,力是矢量。把握住力的矢量性特征,就应该在定量研究力时特别注意到力的方向所产生的影响,就能够自觉地运用相应的处理矢量的“几何方法”。

(3)瞬时性:力作用于物体必将产生一定的效果,物理学之所以十分注重对力的概念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由于物理学十分关注力的作用效果。而所谓的力的瞬时性特征,指的是力与其作用效果是在同一瞬间产生的。把握住力的瞬时性特性,应可以在对力概念的研究中,把力与其作用效果建立起联系,在通常情况下,了解表现强烈的“力的作用效果”往往要比直接了解抽象的力更为容易。

(4)独立性:力的作用效果是表现在受力物体上的,“形状变化”或“速度变化”。而对于某一个确定的受力物体而言,它除了受到某个力的作用外,可能还会受到其它力的作用,力的独立性特征指的是某个力的作

用效果与其它力是否存在毫无关系,只由该力的三要素来决定。把握住力的独立性特征,就可以采用分解的手段,把产生不同效果的不同分力分解开分别进行研究。

(5)相互性: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物体a施力于物体b的同时,物体b也必将施力于物体a。而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总是满足大小相等,方向相互,作用线共线,分别作用于两个物体上,同时产生,同种性质等关系。把握住力的相互性特征,就可以灵活地从施力物出发去了解受力物的受力情况。

3、力的分类:

①按性质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安培力等(按现代物理学理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分四类:长程相互作用有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短程相互作用有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宏观物体间只存在前两种相互作用。)②按效果分类: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浮力、回复力等 ③按研究对象分类:内力和外力。

④按作用方式分类: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为场力,即非接触力,弹力、摩擦力为接触力。说明:性质不同的力可能有相同的效果,效果不同的力也可能是性质相同的。

4、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5、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作用点.

6、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

7、力的单位:是牛顿,使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产生1米/秒2加速度力的大小为 1牛顿. 二.重力

1、产生: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说明: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但它并不就等于地球时物体的引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旋转所需的向心力。由于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向心力很小,所以计算时一般可近似地认为物体重力的大小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

(1)重力的大小:重力大小等于mg,g是常数,通常等于9.8n/kg.(说明:物体的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所处的状态都无关)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的.(说明:不可理解为跟支承面垂直)

(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总是作用在物体的各个点上,但为了研究问题简单,我们认为一个物体的重力集中作用在物体的一点上,这一点称为物体的重心. ①质量分布均匀的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②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用悬线法求出重心位置.

说明:(l)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都有关系。重心是一个等效的概念。(2)有规则几何形状、质量均匀的物体,其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其重心随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的不同而不同。

(3)薄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求得.

三、弹力

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1)形变: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形变

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课本中提到的形变,一般都是指弹性形变。(1)弹力产生的条件: ①物体直接相互接触; ②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的方向:跟物体恢复形状的方向相同.

①一般情况:凡是支持物对物体的支持力,都是支持物因发生形变而对物体产生的弹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并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②一般情况:凡是一根线(或绳)对物体的拉力,都是这根线(或绳)因为发生形变而对物体产生的弹力;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线(或绳)的方向.

③杆一端受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④弹力方向的特点:由于弹力的方向跟接触面垂直,面面结触、点面结触时弹力的方向都是垂直于接触面的.(3)弹力的大小:

①与形变大小有关,同一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②对有明显形变的弹簧、橡皮条等物体,弹力的大小可以由胡克定律计算。

胡克定律可表示为(在弹性限度内):f=kx,还可以表示成δf=kδx,即弹簧弹力的改变量和弹簧形变量的改变量成正比。

③一根张紧的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④可由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求得

四、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存在相对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们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1)产生条件: ①接触面是粗糙; ②两物体接触面上有压力; ③两物体间有相对滑动.

(2)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的切线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3)大小—滑动摩擦定律

滑动摩擦力跟正压力成正比,也就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即f??fn其中的fn表示正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g。?为动摩擦因数,取决于两个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接触面的面积无 关。

2、静摩擦力: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所受到的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叫做静摩擦力.

(1)产生条件:①接触面是粗糙的;②两物体有相对运动的趋势;③两物体接触面上有压力.(2)方向:沿着接触面的切线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3)大小: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即0≤f≤fm,具体大小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动力学规律求解。

必须明确,静摩擦力大小不能用滑动摩擦定律f=μfn计算,只有当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时,其最大值一般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既fm=μfn

3、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①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的方向相反。而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如:课本上的皮带传动图。物体向上运动,但物体相对于皮带有向下滑动的趋势,故摩擦力向上。②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的。而不一定是阻碍物体的运动的。

如上例,摩擦力阻碍了物体相对于皮带向下滑,但恰恰是摩擦力使物体向上运动。注意:以上两种情况中,“相对”两个字一定不能少。

这牵涉到参照物的选择。一般情况下,我们说物体运动或静止,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而牵涉到“相对运动”,实际上是规定了参照物。如“a相对于b”,则必须以b为参照物,而不能以地面或其它物体为参照物。③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摩擦力不一定使物体减速,也可能使物体加速。④受静摩擦力的物体不一定静止,但一定保持相对静止。⑤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

经典例题

【例1】甲、乙两拳击动员竞技,甲一拳击中乙肩部,观众可认为甲运动员(的拳头)是施力物体,乙运动员(的肩部)是受力物体,似但在甲一拳打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这是一种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的特殊情况 b.此时的受力物体是空气 c.甲的拳头、胳膊与自身躯干构成相互作用的物体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解析:力的作用是相互,同时存在着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只要有力产生必然存在着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甲运动员击空了,但在其击拳过程中,其拳头、胳膊与躯干的相互作用系统内由于相互作用而产生力,故选c. 【例2】关于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a.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b.物体受到力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c.施力物体一定受力的作用

d.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物体竖直上升,是因为竖直方向受到升力的作用

重力实际上是物体与地球间的万有引力的一部分(另一部分为物体绕地球旋转所需要的向心力)重力是非接触力。非特别说明,凡地球上的物体均受到重力。

重力的大小:g?mg,g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n/kg,且随纬度和离地面的高度而变。(赤道上最小,两极最大;离地面越高,g越小。在地球表面近似有:g【例3】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c)a.物体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当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重力大,当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小。

b.重力的方向跟支承面垂直 c.重力的作用点是物体的重心 d.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

★解析:物体无论是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其重力不变,只是视重发生了变化,物体的重力随在地球上的纬度变化而变化,所以 a错.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不可说为垂直向下,垂直往往给人们一种暗示,与支承面垂直,重力的方向不一定很支承面垂直,如斜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就不跟支承面垂直.所以db错.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所以c对.

【例4】下面关于重力、重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风筝升空后,越升越高,其重心也升高 b.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c.舞蹈演员在做各种优美动作的时,其重心位置不断变化 d.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地面

★解析:实际上,一个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到重力,重心的说法是从宏观上研究重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时而引入的一个概念,重心是指一个点(重力的作用点)。由此可知,重心的具体位置应该由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情况决定,也就是说只要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情况不变,重心与物体的空间位置关系就保持不变。重心可能在物体外,也可能在物体内,对具有规则集合形状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物体位置升高,其重心也跟着升高,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判断选项a、c是正确的,选项b是错误的。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要注意“竖直向下”与“垂直于地面”并不完全相同,所以选项d的说法是错误的。

【例5】下面关于物体重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a.汽车上的货物卸下后,汽车的重心位置降低了

b.物体在斜面上上滑时,物体的重心相对物体的位置降低了 c.对于有规则几何形状的物体,重心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d.对于重力一定的物体,无论其形状如何变化,其重心位置不变

【例6】如图所示,有一等边三角形abc,在b、c两点各放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在a处放一个质量为2m的小球,求这三个球所组成的系统的重心在何处. m1m2 ?mg)r2 ★解析:根据题意,可先求出b、c两球的重心,由于b、c两球质量相等,故它们的重心在b、c连线的中点d处,质量等效为2m。接着再将这个2m的等效球与a一起求重心,显然它们在a、d连线的中点e处(图略)。

假设法。将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逐一移走,如果研究对象的状态发生变化,表示它们之间有弹力;如果状态无变化表示它们之间无弹力。m m 【例7】在图中,a、b(a、b均处于静止状态)间一定有弹力的是(b)aab aab a bcd(1)根据物体的形变方向判断:弹力方向与物体形变方向相反,作用在迫使这个物体形变的那个物体上。①弹簧两端的弹力方向是与弹簧中心轴线相重合,指向弹簧恢复原状方向; ②轻绳的弹力方向沿绳收缩的方向,离开受力物体;

③面与面,点与面接触时,弹力方向垂直于面(若是曲面则垂直于切面),且指向受力物体. ④球面与球面的弹力沿半径方向,且指向受力物体. ⑤轻杆的弹力可沿杆的方向,也可不沿杆的方向。

(2)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利用平衡条件或动力学规律判断. 【例8】如图所示中的球和棒均光滑,试分析它们受到的弹力。

【例9】如图所示,光滑但质量分布不均的小球的球心在o,重心在p,静止在竖直墙和桌边之间。试画出小球所受弹力。b 【例10】如图所示,重力不可忽略的均匀杆被细绳拉住而静止,试画出杆所受的弹力。

第四篇:《常见的力》教学设计与反思

《常见的力》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围绕着“运动和变化”这一概念展开的,本课属于“力与运动”这一单元的第2课时,是既学生认识了位置和运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运动有关的内容,本单元主要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是整册书的重点,认识各种常见的力则是学生下一步研究的基础,通过本课的学习,能让学生对力学有一个初步整体的认识。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会接触到各种力的现象,但不一定明确是什么力的作用。地球引力和大气压力对学生而言有点抽象,需要一定的推想能力。四年级学生具备了初步的实验、观察、分析能力,使他们能顺利完成本课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分析实验现象找出身边常见的力

2、能设计简单实验或通过身边的事例证明地球有引力 情感态度:

1、能与同学分工合作完成实验、记录

2、体会人类在科学探索道路上的曲折性

科学知识:

1、知道生活中很多常见的现象是由力引起的2、了解各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重点

1、能分析实验现象找出身边常见的力

2、能设计简单实验或举出实例证明地球有引力

五、教学策略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六、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

A 水槽、水、乒乓球;塑料吸盘;弹簧;实验记录表

B 磁铁、别针;四轮小车;橡皮筋;塑料梳子;实验记录表

2、演示材料:杯子、水、胶片;相关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水杯倒转。同时提问:有什么想法或问题? 为什么会这样?学生进行观察并进行回答

讲述:我们身边存在着许多和力有关的现象。让学生双手摩擦,体会感觉,汇报。

板书:常见的力

(通过演示实验及学生亲身体验激发学生对“身边的力”这个研究主题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

1教师提问:你知道的力有哪些?能利用材料把它们找出来?

出示实验记录表,说明要求,补充讲解。让学生分组实验:找出物体所受的力,并进行记录。之后小组汇报:演示实验记录表,并进行相互评价

(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发现各种物体所受的力,证明自己的想法,培养科学思维及实验、观察、记录的能力。培养善于倾听、合理评价的能力。)

2师提问:有同学提到地球引力,你知道什么是地球引力?能不能举出身边的事实来证明呢?引导学生可用反证法

学生思考、回答

演示课件:地球引力(学生观看)。

教师质疑或说出自己的思考演示录象:人们模仿鸟飞行失败,然后提问:有什么想法或问题?

然后学生讨论:如何证明地球有引力?小组内进行交流,并汇报。板书:浮力、磁力、弹力、静电引力、推力、拉力、地球引力

(培养实证意识,加深对地球引力的认识。体会科学探索的不易。培养问题意识及继续研究的兴趣。)

(三)、拓展应用

教师提问:在生活中我们有没有利用到这些力,你能举出例子吗? 演示课件:各种力的应用

作业:课后收集“力的应用”相关资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各种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利用。

教学反思:

本课我选择了现在学生最感兴趣的“地球引力”作为专项探究课题供学生进行探究,这样安排我有几个用意,一、是这种活动编排结构体现了探究内容由表面向深入、从整体向专题发展的设计思路,这可能也是今后科学课教材改革的一个代表性的发展方向;

二是探究主题内容具有探究完整性,代表性,能够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形成合理的探究方法链,并渗透出了让学生学会探究用以指导自己其他研究的设计目的;

三、活动具有很强的拓展性,溶入了利用其他方式来继续探究,对“动手做”进行补充的特点,这一点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学生探究方法的多样性,而且这种整合多种学习方式是学生今后科学探究的理想方式。

第五篇:力教学设计

《力》的教学设计 重庆一中 张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形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的认识。(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2.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2)通过学生亲自实验,体验并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所产生的效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之间的实验,能够进行合作与交流。

(2)在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分析和归纳能力。

(3)体会透过众多的物理现象分析和归纳出本质的认识论的观点。(4)体会物理就在身边。【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力的概念

难点: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教具】

演示:两个蹄形磁铁和两个小车、一个蹄形磁铁、大头针、两根弹簧、篮球、小钢球、微小形变演示仪

学生:30把刻度尺 【教材分析】

1.学生在生活中对力有肤浅的认识,但是往往是不确切甚至是不科学的。要使学生初步建立起力的概念,最好是从学生熟悉的大量的生活、生产的实例中抽象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举例、分析、讨论,概括出以下三个有关力的实质性的内容:(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3.本节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力的概念,比较抽象,教学要求不宜过高、过急,力的概念在今后的教学中还会逐步深化。

4.通过多媒体,可以向学生提供大量的、直观的感性材料,从而比较容易突破难点。5.教学过程自始至终贯穿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投影“神州五号”发射时的照片,提出问题:“神州五号”火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升上天空,实现我国的飞天梦?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提到“力”这个字。如一个人推了别人一下,就有了推力;同学们上课要集中注意力;要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等。请学生说出在哪些地方常常提到力?

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与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有很大的区别。那么,究竟什么是力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一、力是什么

1.展示并罗列现象 用课件上的图展示日常生活中、体育活动中以及工农业生产中与力有关的现象:

(1)日常生活中:手拍打桌子,左手拍右手(学生实验:左手拍右手、手拍打桌子)。人推车„„(学生举例)

(2)体育运动中:足球运动员踢球,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排球运动员托球„„(学生举例)上面这些有力出现的实例中都与人有关,都伴随有肌肉紧张,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如果没有人是不是就没有力的作用呢?

(3)工农业生产中:汽车拉拖车,起重机吊起货物„„(学生举例)以上的例子都存在力的作用,并且物体是直接接触的。没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有没有力的作用呢?

演示实验:磁铁吸引大头针;地球吸引篮球。举例地球吸引月球、太阳吸引地球„„ 2.分析罗列的现象

可以从语文的主语、谓语、宾语的角度来分析。

3.归纳总结归纳

以上现象存在的共同地方:物体-作用-物体。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推、拉、挤、打击、吸引、举、排斥等等都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绘。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4.提出施力物和受力物的概念

一个力必然联系着两个物体,对一个力来说,一定有施力物也一定有受力物。学生举例:并指出施力物和受力物,巩固对“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的理解。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从生活中的经验可知道,用手提一桶水时,会感到水桶也同时向下拉手;用脚踢球时,脚也会感到疼。为什么我们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的同时,自己也会有受力的感觉呢? 1.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

(1)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用投影仪演示)把两块蹄形磁铁固定在小车上,让它们的同名磁极相对,将两个小车在水平桌面上靠拢。要求学生注意观察以下三种情况下的现象。①按住磁铁A,释放磁铁B; ②按住磁铁B,释放磁铁A; ③同时释放两个磁铁。

现象表明了,磁铁A对磁铁B施加排斥力的同时,磁铁B也对磁铁A施加排斥力。

(2)两只弹簧互相拉伸让两个弹簧对拉,有什么现象发生。这表明一个弹簧对另一个弹簧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弹簧的力。学生实验:

(1)用手拍桌子。

(2)学生两只手互相拍打。问问学生的感受,分析原因。2.归纳总结

一个物体在对别的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要受到别的物体对它施加的力,因此,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总是成对出现的,我们把其中的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叫做反作用力。学生举例分析:投影“用手拍桌子”的图片,指出施力物和受力物,说明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互为受力物。

三、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实验探究演示实验篮球由静止变为运动;竖直上抛的篮球向上运动得越来越慢,向下运动得越来越快;用投影仪演示运动的小钢珠在磁铁的作用下,改变了运动方向。让学生说明其原因。

(2)用图片进一步说明用图片展示,学生描绘:足球静止在地面上,运动员A用脚踢它时给它一个力,足球受到这个力由静止变为运动;运动员B用头冲顶足球,足球受到这个力而改变运动方向;运动员C伸手抱住足球,足球受到这个力之后由运动变为静止。

(3)归纳总结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被认为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上面的例子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4)学生举例(各种球类运动)力还有别的作用效果吗?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1)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用手将弹簧拉长;用手压皮球。学生实验:学生用手使刻度尺变弯曲。(2)投影图片,举例说明 ①跳水运动员站在跳板上。②射箭。

(3)归纳总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学生举例(4)进一步理解

通过学生实验说明,用较大的力和用较小的力使刻度尺发生弯曲,弯曲的程度相同吗? 明确物体受到的力越大,形变就越大。

进一步明确,用很小很小的力,物体也会发生形变,只不过形变很小,用眼睛看不出来。【小结】

【思考与练习】

1.“注意力”、“战斗力”、“凝聚力”是不是物理学中的力?为什么?

2.“神州5号”载人飞船和火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升上天空,实现我国的飞天梦? 3.分析一个例子──“顽皮的大象向下压跷跷板,跷跷板向上弹起小孩”。

《弹 力》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形变与弹力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现象之一,学习弹力对学生理解自然有现实意义。《弹力》一节有如下特点:

1、它是继力、重力概念教学之后的又一具体形式的相互作用。因此,弹力概念教学应该让学生理解弹力的产生、弹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等基本内容;

2、该节涉及的基础知识较多,有形变、弹性形变、非弹性形变、弹性限度、劲度系数等等,这些知识都虹理解弹力概念必不可少的知识;

3、微小形变很难观察,弹力方向比较抽象,因此这些内容的教学应该尽可能采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分析,让学生体验;

4、胡克定律可以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经历一次探究过程;掌握科学探究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形变、弹性形变概念、理解弹力产生的条件;理解弹力概念;(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子的拉力都是弹力,会确定它们的方向;(3)知道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之间的关系,掌握胡克定律。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弹力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演绎法研究某个具体力的基本思路;(2)经历用实验探究弹力与形变量关系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物理实验、数学方法对物理学研究的意义与价值;(2)在师生的互动交流过程中,体验教学民主的氛围,培养师生良好的情感。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学习过“力”的一般概念和重力概念,基本上知道(或者通过启发可以知道)应该从力的三要素角度去研究一个力的方法;

2、弹力现象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这可以为学生学习弹力提供大量感性材料,但微小形变不易引起学生日常生活的注意,需要通过实验提示这种现象的普遍性,3、弹力的方向抽象、复杂,学生不易理解,是教学难点,需要通过形象化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是:弹力概念的形成;胡克定律;

2、教学难点是:形变的普遍性;弹力方向的确定;

五、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验演示法、实验探究法等综合性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六、教学设计流程图

1、教学设计流程为具体的教学设计给出基本框架;给出教学过程几个大的环节;

2、教学设计流程应该包括重要的知识点和教给学生的基本方法;

3、教学设计流程应该思路清楚,重点突出。

4、教学设计流程具有个性化特点。

七、具体教学过程:

1、直接导入课题: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力和重力的概念,这节课我们学习另一种具体的力——弹力;

2、什么是弹力?先看几个实验(教师演示),3、教师演示:①弹簧的压缩形变;②弹簧的拉伸形变③视频播放:竹竿形变、钢丝形变。

4、学生观察、分析得出形变、弹性形变、弹性限度等概念;明确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就会发生形变;

5、教师:是不是所有的物体受到力时都会发生形变?

6、教师演示微小形变;再次强调任何物体受到外力作用都要发生形变;

7、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弹性形变的物体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弹力;

8、学生总结弹力产生的条件;

9、教师:弹力是一种力,我们研究它不仅要知道它是怎样产生,还应该研究它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我们先研究它的方向;

10、教师引导学生分别分析支持力、压力、绳子拉力的方向特点;学生自己也可以举例分析以巩固理解(弹力的作用点可以在这里带过);

11、教师:前面着重研究了弹力的方向,下面研究弹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由于一般的弹性形变产生的弹力的大小比较复杂,所以我们只研究弹簧在弹性限度内的弹力大小问题。同学们可以猜想一下弹簧的弹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2、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八、板书设计:

弹 力

(一)形变

(二)弹力

第二节 重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3.知道重心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了解重垂线及重心的应用,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课堂上的观察分析活动,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2.通过了解生活实际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 教学难点:重力的方向.

教学用具:钩码、弹簧测力计、重垂线、粗细均匀的木棒、方形薄板、木球、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演示:

(1)将一只木球举到一定的高度让其自由落下.

(2)把一只木球斜向上抛出,观察其运动路线.

(3)让一只木球在讲台上沿直线运动,滚到讲台边后落向地面,观察其运动路线.

在演示的几种情况中,球的运动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分析:不论小球的运动状态如何.它最终都落回了地面. 问: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分析:球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的改变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球都落回了地面一定是受到了指向地面的力的作用.

(二)新课教学 1.重力

实验:请同学们用一根细线拴住自己的橡皮甩起来,使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感受:橡皮做圆周运动时需要用力拉着。

问:无云的夜晚我们总能看到月亮,我们知道那是月亮在不停地绕着地球旋转.是不是地球上有力在牵着月球呢? 投影:苹果落地和万有引力.

地球和月亮之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地面附近的物体也会受到地球的吸引,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通常还把重力的大小叫做重量. 回顾:木球无论怎样运动都最终落到地面,就是受到了重力的作用.

问:地球附近的物体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你知道重力能为我们做什么吗? 学生可能的回答:

(1)盖大楼打地基时,就是把夯举高释放,夯由于受到重力而向下运动就能将地基夯实.(2)跳水运动员走到高高的跳台上向下跳时也是由于受到重力作用才能在完成各种动作后入水.

(3)人和各种动物是由于受到了重力的作用才能安然地在地球上生存,如果没有重力,可能就只能像在飞船中的宇航员一样到处漂了. 2.重力的大小

前面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了解了力的三要素,它们是……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追问:重力的大小怎样确定,它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首先让我们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知识进行猜想. 学生可能的回答:

(1)一般看上去越大的物体越重,所以我认为重力和体积有关.

(2)我认为是和密度有关,一小块铁比一大团棉花要重很多,密度大的重力大.

(3)密度相同的物质,体积大时质量就大,体积相同的物体,密度大时,它的质量就大.所以我认为是质量大的物体重力大. 问:重力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 学生可能的回答:

(1)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重力.

(2)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先观察量程和分度值,如果指针没有指零还要先进行调零,然后将被测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方,物体静止时,根据指针的位置读出指示的值即为被测物体的重力.

下面按教材设计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然后交流实验的情况.(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学生的活动)汇报实验情况和分析结果(教师做补充):

(1)根据测量数据作出的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2)每一次测出的重力与其对应质量的比值基本上是一个不变的值,这个比值大约是9.8.(3)实验结果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讲解:我们用G表示重力,g表示重力和质量的比值,同学们实验的结论就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G=mg g的单位可根据重力G(N)和质量m(kg)的单位得出:g=9.8 N/kg.在使用公式G=mg计算时,质量(m)的单位必须用kg.重力(G)的单位必须用N.粗略计算时,g的值可取10 N/kg. 投影:

练习1.一块钢锭的质量是4 t,计算它所受到的重力. 练习2.质量是50 g的鸡蛋,重是多少牛(取g=10 N/kg)? 练习3.根据自己的体重,估算受到的重力的大小.(学生练习,两名同学板演,最后教师讲评)指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将质量称为重量.同学们应注意区别. 3.重力的方向 演示:

(1)观察拿在手中的小球自由下落的方向.

(2)用一根线把物体悬挂起来,观察静止时线的方向.

分析:小球受重力自由下落时的方向及悬挂的物体受重力作用使悬线下垂的方向便是重力的方向,这一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演示:

(1)两条重垂线的方向.它们方向是否相同?(2)重垂线与水平桌面的方向是否垂直?(3)重垂线与斜面的方向是否垂直? 现象:两条重垂线的方向平行,重垂线的方向与水平面垂直,与斜面不垂直. 结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不能说垂直向下.

应用:建筑工人之所以用重垂线来检查所砌的墙是否竖直,就是因为重垂线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现在请同学们利用重垂线检查我们教室的墙壁是否竖直,窗台及课桌面是否水平.说说你们检查的结果和根据. 想想议议:

问:我们所说的“竖直向下”的“下”指的是什么方向? 地球上不同地方的人或物受到的重力的方向对于他们所处的位置来说都是竖直向下的.因为地球是圆形,所以地球上不同位置上的“下”实际都指向了地球的中心,因此我们所说的竖直向下的“下”指的是指向“地心”. 4.重心

(出示一根粉笔)问:这根粉笔受不受重力的作用? 地球附近的物体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粉笔也受重力. 追问:将一根粉笔分成几段后.各段粉笔受不受重力? 将粉笔分成几段后,每一小段粉笔仍然受重力作用,物体的每一部分都会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

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部分,但是,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成是集中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所以重心就是重力的作用点。

重力的作用线一定通过重心,所以可以用类似重垂线的悬挂法确定物体的重心.

先用细绳系住木板的一点悬挂起来,沿着细绳的方向在木板上画出一条线;再用细绳系住木板的另一个点悬挂起来.按刚才的方法在木板上画出另一条线,两条线的交点就是这个木板的重心.

物体的重心位置和物体的形状、材料是否均匀有关,用悬挂法可以确定各种物体的重心.一般材料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就是这一物体的几何中心.例如,粗细均匀的木棒的重心在木棒的中点,均匀圆木球的重心在它的球心. 想想议议:

走钢丝的演员的重心位置必须落在钢丝上时才不会倾倒.

人走路,脚下不稳时会自然地伸开双臂保持平衡,因此走钢丝的演员手握一根长杆是为了借助加长了的手臂调整重心,保持平衡.

不倒翁身体的下部有一个很重的物体,上部几乎是空的,因此它的重心很低.将不倒翁扳倒后,重力的作用就会使它回到原来的位置,所以扳不倒. 小结:

1.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是一种常见的力,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用G=mg来计算大小,g=9.8 N/kg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航天的知识,阅读书后的“科学世界”“万有引力与航天”.

2、P59 1、2.

下载常见的力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常见的力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力教学设计

    7.1力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力的单位和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示意图。 3.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4.让学生经历从日常......

    力教学设计

    《力 》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引起物体产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 教学设计

    力的教学设计(2017年11月网上进修作业) 河北省冀州区北漳淮学校 师建浩 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课标分析 力是一个十分抽象的物理概念,物体间的力是看不见的。但力的概念跟学生......

    力教学设计

    《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N)。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什么是力》教学设计

    《什么是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能确定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举例说......

    浮 力 教学设计

    浮 力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 通过实验引发讨论,培养学生探索事物现象的能力。 2. 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能力。 3.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教学设计(专注力)[推荐]

    专注力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复习课型) 泰安迎春学校 陈健 第一环节:手脑体操(约两分钟) 第二环节:专注励志语(约两分钟) 第三环节:导课环节 打开复习思路,畅所欲言......

    运动和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活动,使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有系统的认识。2、通过比较区分,进一步加深对“力”的认识。3、明白“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4、初步学习单元知识整理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