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老王 教案
老王
杨绛
教学目标:
1、把握老王这一人物形象刻画以及人物性格特点;
2、朗读课文,揣摩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3、体会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与关爱,培养学生的同情心。教学重点:
理解如何刻画人物形象,并且体会老王的“苦”与“善”。教学难点:
领会文章语言表现出的平等和人道主义精神。教学导入:
在屏幕上展示小悦悦的图片,解说:大家还记得2011年的小悦悦事件吗?她先后被一辆面包车和汽车两次碾压,18名路人视而不见。展示陈贤妹的图片,解说:大家还记得她吗?陈贤妹,工作是保姆,偶尔出去拾破烂,帮补家用。她,很平凡,生活并不富裕,几近清苦,但却是她救起小悦悦并找到家长。她的善行感动了很多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老王与陈贤妹有很多相似之处,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杨绛的《老王》。
板书:老王 杨绛 教学过程
1、作者介绍,教学目标展示。本文的作者杨绛,同学们了
多少?老师也找了部分资料同学们参考补充一下(读:杨绛是现代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她的作品和翻译著作作简单了解,她是著名学者作家,《围城》的作者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本课的教学目标:
1、把握老王人物形象的刻画;
2、朗读课文,揣摩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
3、体会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与关爱,培养学生的同情心;感受作者在文章中流露的平等意识和人道主义精神。
2、扫清文字障碍,出示生字词,指明同学读,纠正错误读音 显示读音,同学们齐读。
3、认识文中的人物。明确文中包括两个主要人物;老王和作者杨绛。咱们先 来认识一下文中的老王。同学们课下读过这篇文章,请几位同学说一下你眼中的老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同学回答之后,总结:苦(不幸),善(良)。同学们认为老王是一个不幸的人,生活贫苦,文中那几段主要写老王生活之苦?(同学们找出1—4段)然后与同学一起分析,1—4段从哪几个方面写老王生活之苦?第二、三段分别从职业:三轮车夫,生活: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身体:眼睛残疾,生意受影响。居住:荒僻的小胡同,塌败的小屋。与同学一起读课文,从四个方面分析出老王生活之苦。通过课文分析我们知道老王生活的凄苦,同学们在说出自己眼中的老王时还说到老王的善,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的剩下段落,思考:作者主要选取了老王的哪些事情来表现他的“善”?
4、第5段,送冰块,车费减半,老实、厚道。第6段,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重感情,讲仁义。第7段,给改装三轮装护栏,心地善良,为他人着想。第8—16段,临死前送来香油、鸡蛋,知恩必报。
5、让我们精读课文8—16段,请同学们抓住课文中一些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细细地品味,想一想:你觉得哪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1、找出描写老王肖像的部分,分析在本文中的作用 他面如死灰,„„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作用:突出老王病情严重,暗示老王的不幸,关心他的人很少。
2、为什么老王病危之际还要给作者一家送香油和鸡蛋?
老王知恩图报,作者一家照顾、关爱老王较多,在病危之际,亲自答谢。
预设:①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镶嵌采用造句法,改变语境品析)
“直僵僵”表现老王最后一次登门时的身体虚弱,四肢不能灵活活动的样子。“镶嵌”突出老王像是门框上嵌入的一个器物一般瘦弱无力,身体僵直的形态,表明他病已经很严重了,完全失去了力量和活气,行动已经不方便了。②他“唔”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 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采用创设情境法品析)
“直”字用得好,表现老王的行动之苦,然而,行动如此艰难的老王,还要登“我”的门给“我”送物品,表现了老王的人性光芒。
③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采用换词法品析)
示例:“强笑”一词,不但准确,而且含蓄地透露出作者见到老王病成这个样子,还拿东西来谢“我们”,心里说不出的辛酸和感动。
6、还记得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不幸者就是生活困苦,心地善良的老王,接下来我们要认识文中出现的另一个也就是幸运的人杨绛及其家人。这节课的开始咱们简单了解了本文的作者,但真正的认识是读了文章了解老王与作者的故事开始的。杨绛一家为老王做了些什么,迅速找出杨绛一家为老王做的事。说明杨绛及其家人的善良。A、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 B、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C、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D、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E、她的女儿也如她一样善良,送老王大瓶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不幸者老王和幸运的杨绛一家就是这样用善良体察善良,用爱心交换爱心。然而,老王去世以后,作者为什么会感到“愧怍”呢? :作者自己觉得未能给老王真正的平等和尊重,(老王临终前送香油和鸡蛋是时,自己竟执意给老往钱)。这愧怍,其实是一种反省,对自己,对知识分子,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反省。
同学们不论何时,不论何地,请记住,让善良之心永存,让善良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你将是一个最幸运的人。
结语:
同学们不论何时,不论何地,请记住,让善良之心永存,让善良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你将是一个最幸运的人。作业:
将伴你学中的自主学习、问题探究部分做完,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将拓展提高做完。
第二篇:老王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如何刻画人物的形象。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品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课文中的人物身上,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教学重点:
1、把握老王的人物形象刻画;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文章主旨,并让学生领悟到在与人交往中首先要付出爱。
教学难点:
1、体会老王与作者夫妇之间的相互关爱,体察作者的爱心,理解本文的主旨;
2、让学生领悟到在与人交往中首先要付出爱。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背景音乐:《让世界充满爱》)
同学们,正如歌曲中所呼唤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以真纯的情感善待、关爱同在一片蓝天下的他人,那么人世间真的会多一份阳光,少一些冷漠,多一份文明,少一些残酷。爱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美德。如果我们能够去关注平凡的人,那么我们才能真正领悟生活的真谛,今天就有这样一个机会来关注一个名叫“老王”的不幸的人,看看从他的身上我们能学到些什么呢?
二、知识积累
1、作者简介
杨绛,生于1911年,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译有《堂吉诃德》,著名作品有《我们仨》,《澡堂》。
2、背景介绍
《老王》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是作者在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下写的。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被下放到干校劳动锻炼去了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3、基础知识
伛(yǔ)荒僻(pì)攥(zuàn)塌败(tā)取缔(dì)
骷髅(kū lóu)滞笨(zhì)愧怍(zuò)惶恐(huáng)
三、整体感知课文
快速阅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勾画出与老王有关的信息,并思考问题。
(1)老王的生活过得如何?
(2)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走近老王
指名朗读读1—4段,思考:作者给我们介绍了什么情况?从这些信息你读到了什么?(从职业、家人、外貌、居住条件等方面来看)
职业:蹬三轮车 :谋生手段艰苦
生活艰苦 身体:半瞎子 :生理缺陷
老王是一个苦人 居所:塌败小屋 :居住条件恶劣
姓名:老王(没名):地位低微
精神凄苦 老光棍:孤独终老 单干户
受恶意攻击 被人瞧不起
思考:“我常坐老王的三轮车。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提示: 体现了“我”与老王之间的关系较融洽
“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只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为什么说“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提示: 两个“也许”是不确定的意思,表明是作者的猜测,从可看出老王身世无人知晓,他从来就不受人重视。“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从侧面再现了老王生活的艰辛,有病没钱治,只能承受眼瞎的痛苦。
五、品味老王
阅读5—22段,作者回忆了老王一生中的哪几个生活片段?从这些片段中体现出了老王怎么样的性格特征?这些片段又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
带送冰快,车费减半 忠厚老实,不贪钱
载病人看病,坚决不要钱,拿钱后还不大放心低声问我 善良淳朴
给改装三轮装护栏,为客着想 心地善良,一心为人着想
临死给我送来香油、大鸡蛋 懂得感恩
老王性格特征:忠厚老实 心地善良 知恩图报
思考:
1、文中“他哑着嗓子悄悄地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为什么要“哑着嗓子悄悄问”?
提示:表现了老王憨厚的神态,让作者心中格外感动。善良淳朴
2、文章写了老王很多事情,哪件事情写得最详细最感人?
明确:临死前送鸡蛋、香油还人情。
指名朗读8——16段,讨论:
① 作者刻画人物时主要运用了两种描写手法(肖像、行动)?找出具体的语句加以体会。
②你怎么看待老王送鸡蛋香油的行为?为什么重病还坚持亲自送礼?(提示:感激“我”家平时对他的关心照顾 知恩图报)
③为什么老王说不收钱但又把钱收下?(提示:老王怕“我”真的托人给他送钱,平白给“我”添麻烦。体现了老王的朴实、善良。理解“我”不愿意白接受礼物的想法)
④“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 “攥”“滞笨”“直着脚”说明了什么?
提示:简单的几个字,描绘出了老王离开时的情形。叫人怎能不为他的身体、生活所担忧,也为第二天老王去世埋下伏笔。
小结:老王是不幸的,他在生活的贫困线上挣扎,穷苦卑微,他的艰苦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对这样不幸的人,我们应当给予同情和关心。但是老王又是可敬的,他善良淳朴、关心人、讲仁义、重感情,这是值得我们敬重的。
六、写作训练。
爱是人间的春风,是生命的源泉,缺乏爱心的社会将会是一片沙漠,一片荒原。通过与街头墙角那些摆小摊、扫大街、捡破烂的沟通、交流,对你一定很有触动,请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投影显示以下文题,请学生任选其中一题说出自己的写作构想。
(1)他(她)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人(如:勤奋好学、助人为乐、热爱生活、乐观、充满爱心……)
(2)我逐渐了解了他(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让学生简述叙事内容。
课文中老王穷苦卑微但纯朴善良,他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他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烂烂的,他的眼睛又不好,一生凄凉艰难,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不幸者。但是老王心眼好,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人。他需要钱,可是做生意从不多收一分钱,而且非常讲感情,讲仁义,常愿意尽义务,或者少收钱,是一个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的极其纯朴的好人。
二、善待老王
思考:
1、面对老王的遭遇,那作者一家对老王又是怎么样的呢?写到了哪些事情?
2、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为什么要“强笑”?
提示:一个“强”字,写出了作者当时复杂的心理,既可怜老王,又感激老王,又不得不打趣,可以调解气氛。
3、老王去了,在他生前经常关照他的杨绛有什么样的感受?(“愧怍”。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
坐他的车,照顾他的生意 富有同情心
我女儿知道他有夜盲证,便送他大瓶鱼肝油 “我”女儿关心他
老王再客气也给他应得的报酬
询问老王能否维持生计 “我”关心老王
老王送来香油、大鸡蛋,不能让他白给,也给了他钱
。。。。。
作者性格特征:富有爱心,具有同情心,尊重别人
4、还有人关爱老王吗?
三、关注“老王”
研究探讨:
1、为什么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能那么关心、爱护;社会地位、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要有什么精神才能像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引导:换另一个角度来想想看,作者跟老王的交往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是因为老王有财有势作者才跟他交往的吗?不是,老王善良!作者是一个作家,是一个知识分子,而老王是一个社会底层的人,是地位低微的人,作者却并没有瞧不起他,并不认为他低人一等,这体现了作者怎么样的一种观念?平等!再看看,作者非常同情和关心老王,这说明作者非常有爱心,这体现出一种人道主义精神)
平等 极富爱心 善良 互爱(人道主义)
(主要是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个人由于境遇不同,就有幸运与不幸的差别,甚至差别很大。一个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现在,社会要求我们每个人有人道主义精神,要关心别人、尊重别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作者一家都是对不幸者老王怀有一颗爱心,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人。)
从文章看,最主要的是平等观念。在作者那里,人是生而平等的,各人境遇不同,甚至差别很大,不过是幸运与不幸造成的差别。所谓幸与不幸,包括天赋条件、成长条件、生理条件,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
再是人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要求社会关心个人、同情个人,尊重个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尊重人格,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并促进全体劳动者的全面发展。作者一家对老王是怀有这种精神的。
2、怎样理解“这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与老王一生的辛劳相比,作者夫妇在文革中所受的折磨不算什么,算得上是幸运的人,因而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作者回想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她感到愧怍。
3、社会上还有许多不幸的人,许多弱者,而我们生活在幸福之中,生活在爱的光环里,让我们学习杨绛女士,把爱之光分一些给身边的人!
四、总结与扩展
1、这篇课文叙述的事情较多,作者是怎样组织的?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编排。开头四段写老王的基本情况,按逻辑顺序编排,一是职业,老王的谋生手段;二是生理缺陷,老王谋生的困难;三是居住条件,这是前两点的结果,收入少,生活就苦。下面的内容按时间顺序安排,回忆与老王的交往。
2、在社会生活中,应愧怍的仅是作者吗?这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呼声?
呼吁我们:对不幸者、卑微者要持一颗爱心,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同情他们,关心他们,多给他们以善心,这样一来社会就更加发展和文明了。
(平平淡淡中孕育着真情,平平凡凡中折射出人性的真、善、美。一个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让我们为老王喝采!为老王那颗金子般真挚而诚恳的心喝采!)
3、拓展延伸
你周围有老王这样不幸的人吗?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
五、布置作业:生活中的“老王”的不同原形
以老王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送鸡蛋、香油部分。指导:要描写老王的心理活动,在领会老王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
第三篇:老王优秀教案
老王优秀教案范文
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王优秀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老王教案1一、教学设想
本课预计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完成文学作品第一个层面的解读,即对文本的内容、思想情感作一整体梳理;第二课时完成文学作品第二个层面的解读,即对文本的语言、结构以及组织材料等方面的写作特色进行品味学习。
两课时各有侧重又相互融合。前者是后者的铺垫,侧重于文,把握内容的同时应重视人文思想的熏陶;后者是前者的深入,侧重于语,品味习作特色的同时应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如果学生程度不够,第一层面的解读可考虑分为两课时进行。)
二、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及思想情感,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2、体会作者的善良,引导学生以善良对待善良,关爱弱者。
(二)教学侧重
体会人物特点与琐碎叙事之间的相互关系。叙事表达出人物特点,叙事服务于人物特点。
(三)课堂预设
1、新课导入
说说自己身边最苦的人。(职业、生活条件、身体状况)
2、研读老王之苦
(1)随机朗读(14)自然段;
(2)讨论老王之苦:生活艰苦
精神凄苦
[设计说明]
先结合导入
讨论老王生活之苦:职业蹬三轮
身体残疾
生活塌败小屋
再追问老王精神之苦:孤独、无亲
受恶意攻击、被人瞧不起
3、研读老王之善
(1)默读(522)自然段;
(2)讨论老王的品质:善良、朴实
[设计说明]
体现教学侧重,引导学生概括老王品质,寻找文本依据,通过对老王送冰,送人,送香油、鸡蛋等叙事的深入研究,理解老王的善良、朴实,应随机结合学生回答品味本文细节的传神之处。可设计感性题目如老王所做的哪一件事最使你感动?之类。
4、梳理我一家之善,领悟文本思想感情
(1)讨论:我一家的善良都表现在何处?
(2)讨论:老王死后,作者认为自己对老王这样关爱够了没有?
(3)结论:呼唤周围的人对苦人、弱者更多一份关爱。
[设计说明]
老王的善良都是通过我和老王的交往展开的,所以,在前一环节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应当很快梳理出:我与老王闲聊;女儿送鱼肝油;坐车照顾老王生意;关心老王生活;不白吃老王送的东西等事例。重点应当讨论(2),从而推敲末段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为何愧怍?),当不难得出结论,把握文本思想情感。
5、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关爱身边的弱者、苦人:每一个时代,每一个社会都会有穷苦人、弱者,他们需要社会更多的同情关爱。同学们,学了本文之后,你准备怎样对待刚才(课前导入)介绍的身边的苦人呢?
[设计说明]
联系文本主题及生活实际,根据课堂时间,作适当的讨论,肯定学生的爱心。
6、课后作业
仔细观察身边的苦人、弱者,以最简洁又最感人的语言描写出他们的生存状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品味本文语言以及组织材料方面的特色。
2、局部对比学生与杨绛的描述,学习体会作家精彩的写法。
(二)教学侧重
体会杨绛运用朴素简洁的语言以及琐碎平淡的叙事还人物以真实,并且产生震撼效果的写作技巧。
(三)课堂预设
1、回顾上节所学
简述叙事内容及主题,为语言、组材特色分析作铺垫。
2、讨论语言特点
(1)联系课后第二题,举例说明本课语言特色;
(2)归纳语言特点:简洁、朴素
3、讨论组材特点
(1)举例说明叙事特点;
(2)归纳叙事特点:琐碎、平淡
4、小结杨绛作品特点
运用朴素简洁的语言以及琐碎平淡的叙事还人物以真实,这种看似冷漠,仿佛他者的叙述,却产生惊人的震撼效果。读者合上作品,才发现一种冷冷的悲凉自心底弥漫而来,感人至深却在不经意间,这是杨绛给我们带来的文学。
5、讨论学生习作得失
(1)典型习作(上节课后作业)投影阅读;
(2)对比杨绛讨论得失;
(3)修改各自上节课后作业。
6、选择作业
课后练习三改写或者我读杨绛选一。
附板书:
苦:
生活艰苦
精神凄苦
1、老王以善良对待善良杨绛
善:善良朴实语言简洁朴素
2、杨绛作品
真实震撼叙事琐碎平淡
老王教案2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如何刻画人物的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课文中的人物身上,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课文重点:
理解课文如何细致刻画人物形象;学会善待他人。
课前准备:
1、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语句,提出问题。
2、画出你对课文感悟最深的地方,并写上评语。
3、利用网络,查找有关极“左”思潮在中国泛滥的资料,了解课文背景。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文章以“我”和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展开的,主要反映了人物“善良”的性格特征。
1、导入:请同学们注意看文中的这副脸部特写,你从这张脸上读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饱经沧桑、吃尽人间疾苦、凄凉、痛苦等。
(过渡)同学们的回答是多种多样的,联想是丰富的,那么作者写的是这些内容吗?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课文。
2、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学生识读。
伛 攥 惶恐 滞笨 塌败 荒僻 骷髅
(2)学生交流查找到的资料,交流对极“左”思潮的了解。
3、整体感知课文。
提出问题:学生阅读课文,谈谈文章中哪些方面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这里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充分感受语言,感悟课文的情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线索、事件、文章的剪裁、语言风格、人物个性这些方面去感悟。
接着,在充分阅读思考之后,学生分小组交流探讨。
最后,让学生代表发言。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用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以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课文。
a、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b、文中写了“我”与老王交往的几件事?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
c、哪件事详写,哪件事略写?为什么?
d、文中人物哪个方面最使你感动?
教师小结:文章以“我”和老王之间的交往为线索,记叙了“我”与老王之间的四件事,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我”和老王都是普通的人,但是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尤其老王,在卑微的身份下,却隐藏着一颗金子般的心。文中详写了老王给“我”送鸡蛋和油这件事。从这件事中,更见老王的善良,和他身上的知恩图报的高尚品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体会课文如何细致的刻画人物形象,从老王至善的本性中,去学会善待他人。
1、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从整体上去把握了文章,知道了文章记叙的是两个善良的人之间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断。也知道课文详写的是第四件事:老王在临死前送鸡蛋和油给“我”。这节课我们主要就是学习这一部分。
(过渡)我们首先分析老王的'生活境况。
2、精读课文
一、学生精读课文。
思考:老王的生活境况怎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老王是生活中的不幸者。生活窘迫,孤苦伶仃,居住条件很差,眼睛又不好。当时的社会对他不够关心。
(过渡)但就是这样一个不幸者,需要别人关心的人,却在自己最艰难的时候,心里想的却是去帮助别人。我们下面就去学习第四件事,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二、研读第四件事。
学生齐读:从“有一天,我在家听到大门”直到“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思考: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人物的性格、描写的方法、细节的描写等方面去思考。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阅读、思考和讨论。
教师小结:老王在死前,还给我送鸡蛋和油,可见他的善良。文章从动作、语言、神态等几个方面去描写老王,通过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刻画老王。通过我的眼睛和心理活动,从侧面烘托出老王行动的艰难。
三、质疑探讨。
学生研读这一部分有疑问的可以提出,共同探讨。
学生发问举例:
a、老王这么对待我的原因是什么?
b、怎么理解文中80页的这段话?(“他赶忙止住我说”直到“站着等我”)
c、怎么理解“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这句话?
d、怎么理解“强笑”这一词?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体会人物的善良,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就可以了。
教师小结: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帮助他们。我们要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以善良对待善良。
3、拓展延伸
问题:那么,我们周围是否有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应该怎样去帮助他们?
可以引导学生从关注班级入手,进而关注社会。
4、总结全文
一、让学生再谈谈学习课文后的收获。
二、小结:我们生活在幸福中的时候,不要忘了还有许多人需要帮助。遇到不幸时,我们要相信自己不是孤独的。
第四篇:初中语文优秀教案《老王》
初中语文优秀教案《老王》
教学设计是试讲环节所必需的,有助于考生梳理整篇课文的框架。《老王》这篇课文是一篇散文,散文是中学阶段学习的主要文体。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的课文,讲述的都是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本文主要写了作者与一位普通的三轮车夫交往的故事,文中的主要人物老王的突出特点就是命苦心善。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惶恐、荒僻、滞笨、愧作”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老王的“苦”与“善”,把握他的性格特点。【过程与方法】
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老王这个人物身上,理解他的爱心、善心、同情心,品味作者的仁爱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2.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教学难点】
领会从文章语言及人物刻画中渗透出的爱的博大。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让你难忘的人吗?嗯,有同学说他们的爸爸妈妈,还有同学说他们的邻居。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知道你们遇到过让你难忘的人。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写作者对她的邻居的怀念,让我们一起走进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2.学生通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3.了解作者简介。(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1)作者一家对老王怎样?具体表现在哪些事上?又表现出他们具有怎样的品质? 明确:送水,车费减半;送钱先生去医院,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临终前还给“我”家送香油和鸡蛋。作者一家尽力帮助老王,给他钱救济生活;女儿给他买鱼肝油治好了夜盲症。这些事情表现了杨绛一家人与人为善、厚道仁慈、知恩必报的美德。
(2)这篇课文叙述的事情较多,作者是怎样组织的?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编排。开头三段写老王的基本情况,按逻辑顺序编排,一是职业,老王的谋生手段;二是生理缺陷,老王谋生的困难;三是居住条件,这是前两点的结果,收入少,生活就苦。下面的内容按时间顺序安排,回忆与“我”老王的交往。
(3)作者夫妇已经很关心老王了,为什么还在结尾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明确:作者愧怍自己作为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的、应有所同情、有所宽容的人,却没有理解他们的高贵品性,甚至连感觉也没有,就那一点感动也是在他死之后才有的;作者的愧怍还因为人家在生命最后时刻来关顾自己的时候,却没有感觉,没有感动她的惭愧、她的内疚集中在当时自己只对人家病态的外貌描写有感觉,而对人家崇高的内心没有感觉。从这个意义上说,才可以理解杨绛为什么全文都没有什么描写,偏偏到了老王最后送鸡蛋来的时候,大大的描写一番,而所写的相貌又是那么的丑陋,令人毛骨悚然。政事他的丑反映出了他的病情十分严重,同时又反映出他对别人的无条件的,丝毫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健康状况。(4)老王是怎样的形象? 明确:老王是一个车夫,是一个穷苦的劳动者,他孤苦伶仃,却朴实善良。“我经常坐老王的三轮”中以看出老王是个车夫。他生活艰难,居住在“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几间塌败的小屋”里。虽然老王的日子过得很艰苦,但他依然惦记着我们,在他在病危之际,亲自来谢谢好心人。(四)拓展延伸,理解难点
在社会生活中,应愧怍的仅是作者吗?这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呼声? 对不幸者、卑微者要持一颗爱心,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同情他们,关心他们,多给他们以善心,这样一来社会就更加发展和文明了。(平平淡淡中孕育着真情,平平凡凡中折射出人性的真、善、美。一个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让我们为老王喝彩!为老王那颗金子般真挚而诚恳的心喝彩!)(五)小结作业
试以老王为第一人称,改写文中老王给“我”送香油、鸡蛋这一部分。
五、板书设计
第五篇:《老王》优秀教案-word文档
《老王》优秀教案
今天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是《老王》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如何刻画人物的形象。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品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课文中的人物身上,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教学重点:
1、把握老王的人物形象刻画;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文章主旨,并让学生领悟到在与人交往中首先要付出爱。
教学难点:
1、体会老王与作者夫妇之间的相互关爱,体察作者的爱心,理解本文的主旨;
2、让学生领悟到在与人交往中首先要付出爱。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1 页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背景音乐:《让世界充满爱》)同学们,正如歌曲中所呼唤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以真纯的情感善待、关爱同在一片蓝天下的他人,那么人世间真的会多一份阳光,少一些冷漠,多一份文明,少一些残酷。爱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美德。如果我们能够去关注平凡的人,那么我们才能真正领悟生活的真谛,今天就有这样一个机会来关注一个名叫“老王”的不幸的人,看看从他的身上我们能学到些什么呢?
二、知识积累
1、杨绛,生于1911年,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译有《堂吉诃德》,著名作品有《我们仨》,《澡堂》。
2、背景介绍
《老王》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是作者在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下写的。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被下放到干校劳动锻炼去了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
第 2 页 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3、基础知识
伛(yǔ)荒僻(pì)攥(zuàn)塌败(tā)取缔(dì)骷髅(kū lóu)滞笨(zhì)愧怍(zuò)惶恐(huáng)
三、整体感知课文
快速阅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勾画出与老王有关的信息,并思考问题。
(1)老王的生活过得如何?(2)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走近老王
指名朗读读1—4段,思考:作者给我们介绍了什么情况?从这些信息你读到了什么?(从职业、家人、外貌、居住条件等方面来看)职业:蹬三轮车 :谋生手段艰苦
生活艰苦 身体:半瞎子 :生理缺陷
老王是一个苦人 居所:塌败小屋 :居住条件恶劣
姓名:老王(没名):地位低微
精神凄苦 老光棍:孤独终老 单干户
受恶意攻击 被人瞧不起
第 3 页 思考:“我常坐老王的三轮车。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提示: 体现了“我”与老王之间的关系较融洽
“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只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为什么说“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提示: 两个“也许”是不确定的意思,表明是作者的猜测,从可看出老王身世无人知晓,他从来就不受人重视。“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从侧面再现了老王生活的艰辛,有病没钱治,只能承受眼瞎的痛苦。
五、品味老王
阅读5—22段,作者回忆了老王一生中的哪几个生活片段?从这些片段中体现出了老王怎么样的性格特征?这些片段又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顺序)带送冰快,车费减半 忠厚老实,不贪钱
载病人看病,坚决不要钱,拿钱后还不大放心低声问我 善良淳朴
给改装三轮装护栏,为客着想 心地善良,一心为人着想
临死给我送来香油、大鸡蛋 懂得感恩
老王性格特征:忠厚老实 心地善良 知恩图报
思考:
1、文中“他哑着嗓子悄悄地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
第 4 页 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为什么要“哑着嗓子悄悄问”?
提示:表现了老王憨厚的神态,让作者心中格外感动。善良淳朴
2、文章写了老王很多事情,哪件事情写得最详细最感人? 明确:临死前送鸡蛋、香油还人情。
指名朗读8——16段,讨论:
① 作者刻画人物时主要运用了两种描写手法(肖像、行动)?找出具体的语句加以体会。
②你怎么看待老王送鸡蛋香油的行为?为什么重病还坚持亲自送礼?(提示:感激“我”家平时对他的关心照顾 知恩图报)③为什么老王说不收钱但又把钱收下?(提示:老王怕“我”真的托人给他送钱,平白给“我”添麻烦。体现了老王的朴实、善良。理解“我”不愿意白接受礼物的想法)④“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 “攥”“滞笨”“直着脚”说明了什么? 提示:简单的几个字,描绘出了老王离开时的情形。叫人怎能不为他的身体、生活所担忧,也为第二天老王去世埋下伏笔。
第 5 页 小结:老王是不幸的,他在生活的贫困线上挣扎,穷苦卑微,他的艰苦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对这样不幸的人,我们应当给予同情和关心。但是老王又是可敬的,他善良淳朴、关心人、讲仁义、重感情,这是值得我们敬重的。
六、写作训练。
爱是人间的春风,是生命的源泉,缺乏爱心的社会将会是一片沙漠,一片荒原。通过与街头墙角那些摆小摊、扫大街、捡破烂的沟通、交流,对你一定很有触动,请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投影显示以下文题,请学生任选其中一题说出自己的写作构想。
(1)他(她)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人(如:勤奋好学、助人为乐、热爱生活、乐观、充满爱心……)
(2)我逐渐了解了他(她)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让学生简述叙事内容。
课文中老王穷苦卑微但纯朴善良,他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他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住在荒僻的小胡同里,小屋破破烂烂的,他的眼睛又不好,一生凄凉艰难,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不幸者。但是老王
第 6 页 心眼好,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人。他需要钱,可是做生意从不多收一分钱,而且非常讲感情,讲仁义,常愿意尽义务,或者少收钱,是一个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的极其纯朴的好人。
二、善待老王
思考:
1、面对老王的遭遇,那作者一家对老王又是怎么样的呢?写到了哪些事情?
2、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为什么要“强笑”?
提示:一个“强”字,写出了作者当时复杂的心理,既可怜老王,又感激老王,又不得不打趣,可以调解气氛。
3、老王去了,在他生前经常关照他的杨绛有什么样的感受?(“愧怍”。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坐他的车,照顾他的生意 富有同情心
我女儿知道他有夜盲证,便送他大瓶鱼肝油 “我”女儿关心他
老王再客气也给他应得的报酬
询问老王能否维持生计 “我”关心老王
老王送来香油、大鸡蛋,不能让他白给,也给了他钱
作者性格特征:富有爱心,具有同情心,尊重别人
4、还有人关爱老王吗?
第 7 页
三、关注“老王”
研究探讨:
1、为什么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能那么关心、爱护;社会地位、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要有什么精神才能像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引导:换另一个角度来想想看,作者跟老王的交往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是因为老王有财有势作者才跟他交往的吗?不是,老王善良!作者是一个作家,是一个知识分子,而老王是一个社会底层的人,是地位低微的人,作者却并没有瞧不起他,并不认为他低人一等,这体现了作者怎么样的一种观念?平等!再看看,作者非常同情和关心老王,这说明作者非常有爱心,这体现出一种人道主义精神)平等 极富爱心 善良 互爱(人道主义)(主要是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个人由于境遇不同,就有幸运与不幸的差别,甚至差别很大。一个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现在,社会要求我们每个人有人道主义精神,要关心别人、尊重别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作者一家都是对不幸者老王怀有一颗爱心,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人。)从文章看,最主要的是平等观念。在作者那里,人是生而平等的,各人境遇不同,甚至差别很大,不过是幸运与不幸造成的差别。所谓幸与不幸,包括天赋条件、成长条件、生
第 8 页 理条件,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
再是人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要求社会关心个人、同情个人,尊重个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尊重人格,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并促进全体劳动者的全面发展。作者一家对老王是怀有这种精神的。
2、怎样理解“这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与老王一生的辛劳相比,作者夫妇在文革中所受的折磨不算什么,算得上是幸运的人,因而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作者回想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她感到愧怍。
3、社会上还有许多不幸的人,许多弱者,而我们生活在幸福之中,生活在爱的光环里,让我们学习杨绛女士,把爱之光分一些给身边的人!
四、总结与扩展
1、这篇课文叙述的事情较多,作者是怎样组织的?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编排。开头四段写老王的基本情况,按逻辑顺序编排,一是职业,老王的谋生手段;二是生理缺陷,老王谋生的困难;三是居住条件,这是前两点的结果,收入少,生活就苦。下
第 9 页 面的内容按时间顺序安排,回忆与老王的交往。
2、在社会生活中,应愧怍的仅是作者吗?这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呼声? 呼吁我们:对不幸者、卑微者要持一颗爱心,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同情他们,关心他们,多给他们以善心,这样一来社会就更加发展和文明了。
(平平淡淡中孕育着真情,平平凡凡中折射出人性的真、善、美。一个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让我们为老王喝采!为老王那颗金子般真挚而诚恳的心喝采!)
3、拓展延伸
你周围有老王这样不幸的人吗?你是怎样对待他们的?
五、布置作业:生活中的“老王”的不同原形
以老王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送鸡蛋、香油部分。指导:要描写老王的心理活动,在领会老王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
教师赠言:
我们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特雷莎修女(南斯拉夫印度)用善良体察善良,用爱心浇灌世界。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第 10 页 心存善良仁厚之意,胸怀平等博爱之心。
以上就是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分享的是《老王》优秀教案的全部内容。
>>>更多内容请点击:老王课文、教案设计、知识扩展
第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