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语文微格教学教案
中学语文微格教学教案
年级:八年级 ﹙上册﹚ 学科:语文 课题:《爱莲说》 主讲人: 时间 :2015年 4月14 日 指导教师:陈霞
【教学目标】
1.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2.了解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及衬托对比的修辞手法; 3.增强古文阅读能力,能翻译并背诵课文;
4.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气节和高尚节操的生活态度并树立自身崇高的道德追求。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及相关辅导资料初读课文;
2.以读促译,反复诵读全文,了解莲的特点及作者爱莲的原因; 3.探究莲的高洁的品格以及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1.莲的高洁品格;
2.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气节和高尚节操的生活态度; 3.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及衬托对比的修辞手法。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诵读法 3.讨论法 4.分析法 5.小结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通过交流自己喜欢的花,及简单说明喜欢的原因,引出莲花。(开放式回答)同学们都有自己喜欢的花并且都有自己爱花的理由,今天我们将学习是周敦颐的《爱莲说》,让我们一起看看他爱莲花的原因又是什么。(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了解文体及熟悉作者
1.“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也称“杂说”,属论说文范畴。它的作用是解释义理,把自己的意思叙述出来。往往用于表现作者独特的见解。《爱莲说》就是对热爱莲花的嗜好所做的解说。
2.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北宋道州营道人,北宋思想家、理学家、哲学家、文学家,学界公认的理学鼻祖,称“周子”,著有《周元公集》、《通书》、《太极图说》等。
三、自读课文,感知文意
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注释阅读课文,找出生僻字并请同学注音。
蕃(fán)、淤(yū)、濯(zhuó)、清涟(lián)、亵(xiè)、隐逸(yì)、鲜(xiǎn)蔓(màn)、噫(yī)
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讲了什么。(开放式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引导)
四、深入感知文意,把握正确的朗读方式
1.听优秀的课文朗读录音,教师进行指导。
①文言文要读出韵味,语调要舒缓,语速要慢;
②要读出抑扬顿挫,“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要一顿一挫,一抑一扬; ③读出节奏和韵味来“出„„不染,濯„„不妖”,“染”和“妖”一扬一抑; ④读排比句的时候语气应逐渐加强,层层推进,读出气势。
2.教师示范性朗读课文。3.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课文。4.教师朗读小结:
①注意听准字音,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
②本文前一段介绍,介绍当用陈述语调读,后一段议论,其中有判断,有感叹,要注意前后语调使用的区别
五、研读课文
(一)难词、句段释义,把握整体文意,请同学翻译句、段
(二)品位语言,领悟语感
带着下列问题品读课文:(全班朗读、讨论)
1.作者如此爱莲,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特点的?赋予了莲花怎样的品格? 2.作者如此深情地为莲花高唱赞歌,文章是不是仅仅写莲花呢? 3.本文主体是写莲,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 4.为什么作者在第一段连用两个“独”字?
5.课文前面按“菊——牡丹——莲”的顺序写,为什么文末却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呢?
结合课文,逐一解答: 1.莲花的可爱之处表现在: ①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出了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洁、质朴; ②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出了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 ③从风度方面写出了莲“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高、自尊自爱。2.作者借莲花来写人。
①在社会大环境中,作者自喻自己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一样高洁质朴; ②作者自喻不与俗人为伍,以莲花的正直芳香的形象比拟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③把莲花人格化,自喻自己刚直、庄重,大有如屈原所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高贵品质。3.对比、衬托(正衬、反衬): 一是对“莲”的衬托,在反复的衬托之中既突出莲的品格,又表达自己的情怀;二是由三种花引出三种评价和比较,名为写花,实际写人,写出人们对生活理想的三种选择,突现自己对胸怀磊落、行为正直、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等高洁品德的崇尚。作者好像是在写花,而实际上是托物寄意,弦外有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意蕴”。这种写作手法就叫做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一般是通过咏物来抒情,借助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4.第一、说明周敦颐和陶渊明一样,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第二、作者赞同陶渊明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但不赞同陶渊明的隐居、逃避现实。连用两个“独”字,非常鲜明地阐述了自己还有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5.前半部分按“菊——牡丹——莲”的顺序,是为了突出作者对莲的喜爱;后 文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写,是从褒贬的角度,说明凡是超凡脱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少,而趋势媚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多。把正面放在前写,最后用反面的反衬一下,更有独到之处;三句分别用陈述句、疑问句和感叹句表述,特别是最后写牡丹时用了感叹号,更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作业布置】
1.熟读并背诵课文,下节课抽查。2.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正之风(比如说“央视”播出的《共同关注》),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该怎么对待这些问题呢?
3.回去在网上搜索莲花的图片,选出3张最喜欢的,并各附上自己原创的描写语句。
【板书设计】
爱莲说(古文体)周敦颐 字茂叔,号濂溪
描写方面 语 句 品 格
蕃()、淤()、噫()濯()、涟()、逸()亵()、蔓()、鲜()
第二篇:微格教学教案
李伟
微格教学
一.微格教学产生的背景及定义: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又称微型教学,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形成于美国60年代的教育改革运动。最早由美国斯坦福大学阿伦及其同行提出,后受到广泛运用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师资培训的方法和课程。是一种运用教育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方法。
什么是教学技能?一般认为教学技能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特别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活动方式。它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教学理论,依据学习理论和教学原则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研究、组织课内外教学活动的一种基本能力。教学技能就是教师如何将学生未知的知识高效准确地展示给学生的过程。此过程中教师可依据教学环境采取适当的方法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教学技能是影响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方面,具有可描述性和可操作性,关于教学技能的研究、培训一直被教育界所关注。一般来说,教学技能包括教学中的语言、板书、变化和强化;导入、讲解、提问、演示、结束等环节,同时每一种技能又具有被分解成不同构成要素的特点。通过这些技能的运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引导学生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智力,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高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创造条件。所以说教学技能是教师传输教学信息、完成教学任务的最基本保证。
作为一种培训教学技能的方法,它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成许多微小的容易掌握的单一技能,分别进行教学活动。首先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开始运用,以后传到英国、澳大利亚以及世界各国。开始的时候比较简单,只是运用教育技术手段把师范生实习讲课时的行为录下来,反馈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和同学来评价分析他的教学行为,从而正确地掌握教学技能。由于不是大班讲课,只是少数几个人的研讨,因而称之为微型教学。微格教学自从提出以后在理论上、实践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微格教学的主要特征是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将复杂的教学活动分解为各种可操作、可控制的教学技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起初是录像机,以后是计算机、多媒体电脑等可以反馈的系统进行教学训练。自从微格教学提出后的几十年以来,它的训练过程已形成了一定的系统模式(如下图): 微格教学兴起后,很快被推广到世界各地,成为师资培训的一种重要手段。我国在80年代初开始引进这种教学方法。广州师院、华南师大等院所较早开始这方面的研究。1987-1990年间,北京地区一些师范院校在与日本合作的“中日教育工程”中进一步开发了这一课程。实践证明,微格教学能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技能,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二.微格教学的基本特征:
1、微型性。微格教学课堂规模小,它由扮演教师的角色、扮演学生的角色、指导教师和摄影师组成(人数5-8人,时间5-10分钟);
2、学习性。受训者通过听课、温习、讨论会、技能辨别学习掌握技能及其理论;
3、矫正性。受训者通过自身反馈、学员评价、导师指点,认识自身的不足,在训练中加以克服;
4、研讨性。微格训练小组全体参与,对“角色”的技能及其运用进行研究、讨论,增加小组成员的经验交流。
三.微格教学应用设计
微格教学的特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训练课题微型化,技能动作规范化,记录过程声像化,观摩评价及时化”。微格课的系统模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训练前的学习和研究,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微格教学的训练方法,各项教学技能和教育理论基础、教学技能的功能和行为模式。
2、提供示范,即在训练前结合理论的学习,向受训人员提供教学技能的音像示范,让受训人员对教学技能有一个正确的感知、理解和认识。
3、确定培训技能和编写教案,即每次培训都有一个小专题,一般只集中培训一至二项教学技能,促使受训人员循序渐进地掌握每一项教学的基本规范,而微格教学法中的教案不同于日常教学活动中的教案,这不仅是教学活动过程的详尽描述,而且更重要地是要求说明所应用教学技能训练的目标,并详尽地说出教学行为的来龙去脉
4、角色扮演。就是让受训人员轮流扮演教师角色、学生角色和评价者角色,并由摄像机进行教学实录。
5、反馈和评价,即重放录像,教师进行自我分析,指导教师使用的教学语言、教学展开的技巧以及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如目光的接触、教师的手势、教室 3 里学生的活动 等进行评说,以帮助教师找到一种符合课堂教学基本规范的教学技能或教学行为,不断使教师形成新的教学经验。
6、案修改后的角色扮演,即在反馈和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按照指导教师或经学员集体讨论的意见修改教案进行重教,以审视受训人员经过反馈评价后其教学行为的改善情况。
正如布朗所指出的:“微格教学将帮助教师加强、改进教学技能和方法,减少失误,并使教师飞快地建立信心。它不能在一个晚上改变教师的个人素质和习惯,它不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它不一定能把一个普通的教师变成一个天才的完美无缺的教师,但它可以把他变成一个好一点的教师。”
根据微格教学的系统模式,在被培训教师的实践应用中,一般包括以下六个步骤:
第一步,组织理论学习:
确定微格教学培训对象,对被确定的培训教师开设有关微格教学理论课程,指导培训教师学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分类、教材分析、教学技能分类、观察课堂方法、教学评价方法等教育教学理论。
第二步,确定培训技能:
微格教学主要是培训教师的教学技能。所以在训练之前必须让培训教师明确训练何种教学技能。每次训练只能集中培训一两个技能,以便容易掌握。再由指导教师分析这一教学技能的功能、构成要素和应用要点,使培训教师明确这一教学技能的概念和学习要求。课堂教学技能按类型分为若干不同单独技能,一般包括:
(一)语言技能
1、基本语言技能要求
语言规范(要有教师语言),使用普通话。
吐字要清楚,听不清楚就使语言失去了交际的功能。
音量适度。呐喊型和悄悄话型的教学语言都是不可取的,呐喊型式与悄悄话型的课堂教学都易使学生产生疲劳,音量的控制一般应在教室安静的情况下,以坐在最后一排学生能听清楚为宜。
语速适宜。一般以200-250字/分钟为宜,比中央电视台播音员的每分钟350个字稍慢些。节奏和谐。它与语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一般指每个字音的长短变化,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和谐的节奏,可加强教学语言表达的生动性。汇丰富,具有感染力。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所编写的一些“顺口溜”就是一种语言技巧。它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由厌学到乐学。此技能要注意教师本身不能有太多的表演。否则就失去了学生的主体性。
2、特殊语言技能
特殊语言技能是在课堂特殊的环境下形成的。如:
(1)引入。比方说,我们在向一个陌生人介绍一种产品或说明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是在一定的环境和背景下发生的,同样道理,上课也不例外,教师在应用不同的方式,使学生对学习作好心理准备同时,更应明确所学新内容的目的和要求。比如说有的老师一上课便明确,这节课很重要,本节我们重点要学会哪些内容等等,应该说中考是一个强烈的刺激,在这种刺激下学生的注意力会马上集中起来。实质上“引入”应是一种适当的刺激,虽然这种刺激无长效性但它具有适时性。
(2)介入。其实是教师的一个参与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用不同方式鼓励、诱导、提示学生作出正确答案。往往还会涉及到一些教师的体态语言,如眼神,手势,点头,摇头,行走等等。(3)评核。指教师要以不同方式处理学生的回答。通常教师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对学
生的回答加以分析、论证、肯定或否定等,即评价;二是对学生不正确的回答予以分析,并给出正确答案,即更正。同时,可以在给出答案的基础上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扩展和延伸。
(二)提问技能:要求通过提出问题来检查和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复习、巩固、运用所学到的科学知识。
1、回忆性提问
目的是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容易限制学生的思考,不宜多用。其类型大致可分如下几种:(1)选择型提问:即回答“是”或“不是”。而且也易使教师将问题拓展开来,进而引出物质的构成、组成,分子、原子等概念性的描述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找到知识的生长点而且 要找到知识的延伸点,也就是说“这个知识”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问题。(2)温故型提问:即指要求学生背书上的公式、定理或概念,虽然这是一种低层次的提问,但对督促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不可少的。(3)开放型提问:此类提问是让学生凭自己的感觉来回答。因此往往不会因答案的不同而引起争论。
2、理解性提问
(1)一般理解性提问。其实是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把某一个问题描述出来的过程。(2)深入理解提问。要求学生对问题深入理解,抓住问题的实质。(3)对比理解提问:要求学生对事实进行对比区别进而达到更深的理解,抓住要点。
3、应用性提问
这是高层次的提问,需要学生运用新知识和回忆过去的旧知识来回答,能激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种提问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深入理解并对所提问题作出恰当的评价。
提问方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需要。
(三)板书技能:板书可以体现教学意图,概括教学内容,引导和控制学生思路,可弥补口头语言的不足。板书的基本类型有四种:
1、提纲式:
2、图标式:图标式就是利用线条、箭头、符号、数字及关系图等组成图形的方式来展示教学内容的一种板书形式。其优点是能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思维,便于记忆和联想。、综合式:
综合式板书是上述几种板书类型结合在一起使用,以达到全面、系统地传递教学信息的目的。其可以将散乱的知识系统化、简约化,因此,不仅便于理解和记忆,而且便于知识迁移,在教学过程中,更多时候是使用这类板书。导课技能:
1、设问导课:“故意设置障碍,激起疑问
2、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导课:
3、实验导课:实验导课是生物学科导课的一个基本特征,学生的好奇心是
4、故事性导课:可以通过生物发现导入如:维生素的发现
(五)讲解技能
其实质就是如何通过语言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剖析和揭示。讲解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一是知识在主客体传输的过程中,语言是唯一的媒体;二是知识的传输过程具有单向性。在这一过程中又体现出来了语言技能的重要性。
(六)变化技能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利用表情、动作等身态语言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进行处理或作出反应。这是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
教态变化:如:
(1)声音的变化,语速的快慢音量的高低可以调整学生的注意力和突出重点的作用。尤其是停顿的变化会使学生感到教学节奏欢快而不呆板
(2)眼光接触的变化,要使学生真正的感觉到眼睛确实是“心灵的窗口”教师的眼睛要起到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的功能。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双眼睛,她给了我无穷的力量,让我的灵感一下子全都迸发出来了。”在课堂上教师的眼光与学生的眼光都不应是散漫式的,而应是一种有心灵感应式的交流。(3)头部的变化,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中,学生可以从教师点头动作中获得回答问题或调整回答的鼓励,这种气氛,使得学生愿意说出自己的意见,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当教师不满意学生的回答而摇头、皱眉时,这就委婉地表达了教师的看法,这比用语言直接表达更易于为学生接受。其它的变化技能还有诸如手势的变化、身体位置的变化等等。如:教师可经常在上课“溜号”学生座位旁来回走动以引起该生的注意。
2、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的变化,经科学测验得知单纯听,获得信息的效果是30%;而听看结合,可获得50%;若是听、看加动手实践可获得90%。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变换教学媒体,有条件的学校最好能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在课堂和实验室还不能比较理想地完成的有关教学内容。
3、师生相互作用的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变换与学生相互作用的方式,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个别学习、小组讲座或全班辩论,或利用游戏的形式,寓教于乐,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七)强化技能
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反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和增强学生某一行为变化的教学行为方式。强化分为积极强化(如:教师给出刺激能使学生心情愉快而乐于学习)和消极强化(如:教师让学生站着听课,甚至逐出课堂)。实际上,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无兴趣,甚至厌恶学习,多半是教师采取消极强化造成的。那么强化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语言强化,如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而并不完全正确的情况下,教师可说:“你刚才紧张了,有的地方没说清楚,但可能你心里明白,只是表达上还存在问题。希望你今后能在语言表达上多下些功夫”这样可以使学生觉得自己的努力是有成效的,有价值的。回答问题有一种轻松感,下次回答不仅会“踊跃”而且还会动脑。
2、体态语强化,如教师可以在上课不认真听课的学生的座位附近走动,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如用点头或摇头来表示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肯定或否定,侧耳倾听以给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竖起拇指表示赞许,摆摆手表示不同意。
3、标志强化,指教师运用一些醒目的符号、线条,彩色对比等各种标志进行强化教学的行为方式。如作业的批改可加上一些必要的评语,用红粉笔板书重点或划线等。
4、活动强化,教师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参与讨论请学生帮助教师进行实验,组织竞赛等,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而达到强化的目的。
(八)演示技能
实质是直观教具使用的一种能力。如:
1、实物标本、模型教具、挂图的演示。
2、具有生物学科特点的实验演示。
3、多媒体课件演示。可向学生展示丰富生动真实的感性材料,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在选择影视片进行演示时要注意影视片内容与教学内容的联系是否密切;哪些内容是要求学生特别注意的需要教师特别强调的,是否需要教师的补充,影视片的长度是否合适等。
(九)结束技能:
指在完成一段教学内容或活动时,教师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所学知识形成系统,进而结束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结束应与导入相呼应,它是导入的延续和补充。其类型如下: 1.归纳式:目的是使本课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2、比较式:可以列表进行比较。如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3、实验式:教师演示实验后,让学生观察思考,也可以将实验内容布置为作业继续探究。
4、练习式,通过组织练习,结束一节课教学。
5、问答式,以回答问题的形式结束一节课。
文科教学课堂主要教学技能
1.导入技能。要求运用建立情境的教学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学习动机和建立知识间联系。2.讲解技能。要求利用语言及各种直观教具来创设情境,呈现出新语言知识,使学生初步理解新语言的语音、语调及语意。
3.操练技能。要求根据课堂上所介绍的新语言知识,组织学生用多种方法,对新语言结构进行机械性的练习,通过这些练习,使学生能够初步准确地掌握新语言的语音、语调及其结构。
4.练习技能。要求根据课堂上所教的新语言,设计不同的意义练习,组织学生在有实际意义的情境中,学习运用新语言。
5.提问技能。要求通过提出问题来检查和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复习、巩固、运用所学到的科学知识。
6.变化技能。是教学技能中信息传递,师生相互作用和各种教学媒体、资料的转换方式。所谓变化是变化对学生的刺激,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是把无意注意过渡到有意注意的有效方式。要求使教学充满生气,唤起热情,丰富学习环境,在不同的认知水平上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利用各种感官信息传输通道传递信息。其方式有:教态的变化、师生相互作用的变化等。7.设计、组织课堂活动技能。要求根据教学内容,设置语言交际场合及情境,设计课堂活动,组织并引导学生参加语言交流。在活动中学会使用课堂上所教的语言,并会用英语进行交流。
8.板书板画技能。板书和板画都属于直观教具的形式,合理有效的利用它们是教师应该具备和掌握的重要教学技能。它要求讲究艺术性,还要注意启发性、条理性、简洁性。
9.强化技能。教师在教学中为鼓励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某种行为而作出的积极反应,即奖励性、鼓励性的反应。
10.结束技能。是教师结束教学任务的方式,是通过归纳总结、实践活动、转化升华等教学活动,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及时的系统化、巩固和运用,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结束技能不仅广泛地应用于一节新课讲完、一单元学习完、一节课结束时,也经常应用于讲授新的语法、功能等的结尾。
第三步,提供示范辅导
在正式训练前,为了使被培训者明确培训的目标和要求,利用录像对所要训练的技能进行示范。示范的内容有时是一节课的全过程,有时是课堂教学的片段。所放录像有时是正面的典型,有时用反面典型,二者往往对照使用。所放录像片须在事前编辑好,做好文字说明,并在放像时,随着示范的进行做指导说明。
第四步,组织微格实践
确定培训何种教学技能后,培训教师就要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并编写出较为详细的微格教案。微格教学的教案(如下表以提问教学技能培训为例)具有不同于一般教案的特点,它要求详细说明教师的教学行为(即所应用的技能)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包括预想的反应)。同时,培训教师根据这一教学技能的要求,以及某一教学片段的教学目标、学习任务和学生的特点,设计一段运用这一教学技能的微型课的教学过程(5—10分钟),撰写这一片段的教学教案。然而,向微型班级(3—10人,可以由参加培训的教师扮演“学生”这一角色)进行教学。其他培训教师和指导教师随堂听课,进行录音或录像。此外,在学习和研究各项教学技能过程中,被培训的教师还需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深入探讨各项教学技能的评价标准,而评价标准的建立,就意味着各项教学技能的培训目标的确立,从而使评价和培训都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
第五步,进行反馈评价
1.重放录像。目的是使受培训的教师在角色扮演完成后,能够及时地获得反馈信息。观看录像须教师角色、学生角色、评价人员及指导教师一起观看,以进一步观察被培训教师达到培训目标的程度。
2.自我分析。看过录像后,教师角色要进行自我分析,检查实践过程是否达到了自己所设定的目标,所培训的教学技能是否掌握。
3.讨论评价。作为学生角色、评价人员和指导教师,通过有重点的重放录像,观察到教师角色的教学行为,再从各自的立场帮助其找出不足,指出努力的方向,最后,根据评价标准给其打分,使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给合。第六步,修改微格教学教案
培训教师根据分析的结果和建议,加上自己上课后的体会,修改的教学教案,进行第二次微格教学实践,训练同一教学技能,但要更换另一批学生,课后再进行分析评价,直至掌握这一教学技能。
四.微格教学的优点
1、目标明确。微格教学把优秀教师的教学行为格化为单一的技能,使之形象鲜明,易于学习与掌握,有利于教师提高教学技能。课堂教学中,各种教学技能是以教学能力综合地表现出来的,微格教学把复杂的教学行为简化、格化为单一的教学技能,使之形象鲜明、目标明确,可以细致地、反复地观察,易于操作和掌握。
2、微型课堂的设计是真实的教学情境,受培训的教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容易进入角色。特别是微格教学的反馈控制系统,更能使培训者站在“旁观者”的位置上,直接地、清晰地观察自己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瑕疵”一目了然。这种带有针对性的形象的反馈评价,其教育意义远比简单地批评指教效果好得多,它消除了人们对抗别人意见的“自我辩解”的心理定势,轻松愉快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并能积极分析弊端,找出改进教学的方案,从而提高教学技能,学会“教学”,愿意教学。
3、微格教学的动机因素体现创造性。动机是激起人们去行动或抑制这个行动的愿望和意图,是一种推动人的行为活动的内在原因。学习动机乃是直接推动人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是一种学习需要或愿望。微格教学中,典型的教学示范、观摩,既使受培训教师产生强烈的好奇性,渴望进行教学行为尝试,又起到“潜在意义”的教育作用。从而使他们感知到新学到的内容和自己的认知结构之间存在着距离,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并强化了学习动机,使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技能培训活动,并期望自己的教学能力尽快地提高。特别是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受培训的教师先是模仿教学,同时又有所更新和创造。因为教学有法而无定法,任何一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不可能用事先准备好的程式化教案或什么方式去解决可能出现的一切,这就需要教师不墨守成规,不断创新教法,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当然,教学风格、教学的创造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在职教师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并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4、把微格教学引入教研活动提高教学研究的效果。在教研活动中,一般都是就整节课的观摩来分析、研究某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且听课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记录和记忆来分析、研究这节课,因此,很难深入地研究各项技能和准确地进行评价。而把微格教学引入教研活动中,就可以克服上述缺点。另外,通过开展微格教学竞赛,还能使教师按照竞赛标准(即各项教学技能的评价标准)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技能、改善教学质量的目的。
5、微格教学比较好地解决了教师培训中教学能力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困难,使培训教师可以从反馈系统中像一位观众那样来评价自己在教学中的行为,反复训练、纠正自己的行为,使之熟练地掌握教学活动中的各种技能。但是,由于微格教学产生的历史还不长,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关于教学技能的研究还涉及到行为心理学、教育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总结教学经验等多方面的内容。因此,对于教学技能的研究还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完善。
五、运用微格教学法的意义
1.视听并用,能获得较大的信息量 无论是通过实践动作或电视进行演示,都非常明确地说明某件事是如何进行的,以便让被培训者了解如何去做,使他们获得直观感受和认识,有模仿的样板。
2.理论联系实际,针对性强
教育心理学与教学理论为微格教学及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微格教学中的示范、备课、写教案、角色扮演、反馈和讨论等一系列活动,使教育理论得到具体地贯彻和体现,提高了教学效果。
3.目的明确,重点突出
因微格教学每次只训练
一、两个教学技能,所以,可把训练目的制订得更加明确、具体,突出了重点。有利于判断被训练者是否达到了培训目的,同时易于控制练习教学环境。
4.反馈及时
微格教学为被培训者提供了指导教师和“学生”,并以讲座的形式迅速给他们反馈,这就为被培训者对照目标,客观地分析和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提供了有利条件。
5.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客观准确
微格教学在评价被培训者教学行为方面,遵循了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的评价理论,它把教学技能目标分类制订标准,被培训者选择技能进行训练,然后对形成技能的一系列行为进行分析评价,可明确指出改进方向。定量分析与指导教师的定性分析相结合,既提高了准确度,又不致因为分析过细而忽略教学的整体性和艺术性。
6.充分发挥被培训教师的主体性
运用微格教学法能充分地发挥被培训教师的主体性,以及被培训着在教学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创造性和独立人格。调动了被培训教师的学练积极性,给被培训教师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亲自体验,从而培养了被培训教师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促进其主动性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被培训教师主体性的发挥。
六.微格教学示范(见录象带)
第三篇:微格教学教案
第八课我的眼镜坏了
一、课程名称: 初级综合课
二、教学对象:
初级班留学生,成人,来自各个国家。
三、教学内容: 1.第八课课文(2)2.7个生词
眼镜掉地上事故拥挤别提了倒霉 3.语法: 差
(一)点儿
四、教学重点:
1.掌握课文的读音,理解课文内容。2.掌握本课生词的含义及基本用法。
五、教学难点:
差
(一)点儿的用法,表示事情发生/没发生。
六、教学目标:
1.通过与同学问答,锻炼口语交际能力。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锻炼口语表达能力。3.掌握课文中的生词的含义及用法,并能运用到交际中。
七、教学方法:
定向问答,利用语素释义,利用词组释义,借助旧词学习新词,利用情景释义。
八、课时分配: 课时(12分钟)课堂引入:1分钟 课文填空并朗读:2分钟 朗读生词:1分钟 生词讲解:5分钟 再读生词:1分钟习题:1分钟 布置作业:1分钟
九、教学过程:
(一)抛出问题,与课文内容相关,并且让每个学生轮流回答。(1分钟)
今天天气怎么样?——下雪了没有? 你今天几点钟从宿舍出来的? 你今天几点到的学校? 你今天怎么来的学校? 今天早上骑车的人多不多?
(二)PPT展示生词在课文中的位置,让学生按照课文内容填空。(2分钟)(同学们看PPT,请大家按照课文完成上面的对话)小白:哎呀,差点儿迟到。小黄:是开车来的吗?
小白:是,一下雪就堵车,又碰上一起交通事故。我的车在路上堵了整整二十分钟。
小黄:你的眼镜怎么了?
小白:别提了,今天倒霉得很。我刚出门就摔了一跤,眼镜也掉在地上摔坏了。小黄:几点从家里出来的?
小白:六点钟就从家里出来了,你看,快八点了才到。
小黄:所以,我还是愿意骑车上班。骑车能保证时间,还可以锻炼身体。
(三)朗读生词,老师领读,学生跟读。(1分钟)
(让我们熟悉一下今天要学习的生词)眼镜差
(一)点儿掉事故拥挤别提了倒霉
(四)讲解生词的意义及其用法。(5分钟)1.眼镜:n.(老师戴没戴眼镜?——老师没戴眼镜。同学们看看班里谁戴了眼镜?)
2.掉:v.动作演示(粉笔掉到桌子上)
3.拥挤:adj.情景演示同学们喜欢在周末逛街吗?周末你去逛街,但是街上的人很多,这时候你可以说“街上很——拥挤” 例句:
商店里太拥挤了,到处都是买东西的人。
4.事故:n.(不好的)事情。
一起事故
交通事故意外事故(没想到会发生的事)例句:
今天早上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报纸上写了一起意外事故。5.倒霉:adj.如果一个人运气不好,出门的时候摔了一跤,上班的时候又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我们就说他很——倒霉。例句:
真倒霉!今天眼镜掉在地上摔坏了。我们队的比赛输了,真_____。这次考试没考好,真_____。
6.别提了提:说,提起(某件事)/别说了。发生了不好的事情,不愿意说。
例句:
A:你的听力考试考得怎么样? B:别提了。(考得不好)A:昨天的比赛怎么样? B:别提了。(比赛输了)
7.差
(一)点儿
例句1:
我差一点儿摔倒。(摔没摔倒?——没摔倒。)我差一点儿没摔倒。(摔没摔倒?——?)
差
(一)点儿+ v(不好的事情),v肯定式/否定式都表示没发生。(展示例句帮助学生理解)
昨天太冷了,我差一点儿(没)生病。我忘记给他带课本,她差点儿生气。我差点儿把眼镜摔到地上。我差点儿没把杯子摔坏。
例句2:
我差一点儿赶上火车。(赶上火车了没有?——?)我差一点没赶上火车。(赶上火车了没有?——?)
差
(一)点儿+V(好的事情),V肯定式表示事情没发生,V否定式表示事情发生了。相关例句:
这次考试我没有复习好,差点儿不及格。她考试差一点儿及格。他们俩差点儿就结婚了。
判断事情是否发生: 我差点儿没考上大学。()
马路上太拥挤了,他差点儿没迟到。()他差点儿把书包掉到地上。()
(五)学生一齐朗读生词。(再次展示幻灯片,顺序。)(1分钟)
(同学们再跟老师读一遍)
眼镜差
(一)点儿掉事故拥挤别提了倒霉
(六)做练习题选词填空,巩固所学生词。(每个同学说出一道题的答案)(1分钟)
(同学们学会了没有,让我们做几道题试一试)
造成多就摔差点儿
1.买汽车的人一年比一年_____。2.我的眼镜都______破了。3.我_________摔倒。
4.一到下班时间路上____堵车。
5.自行车太多是______交通拥挤的主要原因。
(七)布置作业(1分钟)
(很好,看来同学们都学会了,那么老师要布置明天的作业了,同学们认真听)1.完成课本上面的练习题。2.预习下一课的课文和生词。(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十、执教记录
第四篇:微格教学教案汇总
2017届
微格教学教案
院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类别:微格教学 课程名称:服装设计基础课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服装的整体设计,一次设计,二次设计,系列设计。掌握服装系列设计的方法。
2、正确运用系列设计的方法;提升学生对服装的设计水平、使学生积累对系列服装的设计知识的认识,为现代服装设计服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对教材深入的分析、结合学生对服装设计系列方法的片面含糊的理解,我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系列服装设计的方法。整体设计是这节课的难点。
教学手段:PPT演示与讲授结合
授课方式:直观法、启发式教学、分析讲解教学、任务驱动教学 教学内容:
导入:
上个学期我们认识了什么是时装画、时装画的分类、时装画画具的
第一节 服装整体造型表现
应用以及人体的动态结构比例。关于服装款式的表现也有了初步的接触。那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对时装画,服装的表现及绘制将进行进一步深入了解。首先我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章第一小节,服装的整体造型的具体表现。
提问(那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服装的廓型吗?)
一、服装轮廓的分类(图片展示)
1、字母型
2、几何形
其他图形
提问(认识了服装这么多有趣的服装廓型,那么我们在设计这些廓型的服装时有什么可以运用的特点呢?)服装廓型的特点(图片展示)服装廓型的概念
所谓服装廓型线是指服装外部形态的轮廓线 服装廓型种类
A—款式上使肩部适体,视觉“A”字形,给人以稳重、优雅、浪漫活泼的效果。
H—整体造型如筒形,这类廓型简洁修长,具有中性色彩。
Y—型此类服装上宽下窄,通过夸张肩部,收紧下摆,具有较强的中性化色彩。
X—这是一种具有女性化色彩的廓型,整体造型优雅不失活泼感。S—较X型而言,这类廓型女性味更为浓厚,它通过结构设计,面料特性等手段达到体现女性“S”型曲线美目的,体现出女性特有的浪漫、柔和、典雅的魅力。
O—使整体呈现出圆润的“O”型观感,多用于创意设计,充满幽默的气息。
提问(学习了服装的廓型分类及特点后,我们是如何对服装款式加以运用设计的呢?)
三、服装造型设计(图片展示)
五、课堂实践与练习(作品图片欣赏,临摹练习)
六、课堂小结
我们学习了服装的整体造型表现后,我们绘制服装造型时,大家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重点练习:(1)服装的整体造型(2)服装的制作工艺表现
七、课后作业
请各位同学临摹一幅作品,收集服装局部设计的资料。
第二节 服装局部造型设计
服装局部造型,又称服装部件造型,是指衣领、衣袖、衣袋、下摆(衣摆、裙摆、裤摆)门襟、衣衩甚至包括服饰配件(如领带、腰带、纽扣、鞋帽等)等服装各组成部分形象的塑造。
一、衣领设计
衣领在服装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服装局部造型设计的第一点,在服装整体造型中,也处于醒目的位置。
衣领的构成因素主要有领圈(又称领线或领口)的形状、另作的高度、翻折线的形态、领面轮廓行的形象以及领尖的装饰等。由于衣领的形状、大小、高低、翻折等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服装款式。
(1)衣领的基本分类
按照结构分类有 1)无领,将领口塑造成为领型的一种领型,又称领口领,即只有领圈没有领面。基本形态主要有:一字领、圆领、V型领鸡心领、方形领、梯形领和花形领等等。(附有图片展示)插入图片 2)立领,将领片竖立在领圈上的一种领型,又称竖领。我国传统旗袍、中式便服、现代学生装的领式都属于此类。(附有图片展示)插入图片3)翻领,将领面向外翻折的一种领型。由于翻领的形状不同,有波领、皱翻领、铜盘领、马蹄领、燕子领、蝴蝶领、花边领。(附有图片展示)插入图片
3)4)驳领,是衣领和驳头相连,前门襟敞开呈V字型,两侧向外翻折的一种领型。驳领有领座、翻领和驳头三部分组成,西装领是驳领的典型代表。(附有图片展示)插入图片
二、衣领的设计要点
(1)衣领设计要适应着装人的头部、脸部、颈部、肩部、背部、胸部乃至体型的不同形态,复合整体效果需要。
(2)领型与脸型:我国早有“国、由、风、田、用、申、目、甲”八格之说,就实际而论,可归纳为长、菱、方、圆、蛋形五种基本脸型。(3)领型与颈部:颈的基本造型是后宽前窄,后高前低,后平前弯,上口小、低口大的形状。
3、衣领设计要符合流行趋势
4、衣领设计要适应服装风格
二、衣袖设计
衣袖是衣服套在手臂上的部件
1、衣袖的基本类型
按袖长分类:长袖、中袖、半袖、短袖、盖袖、无袖。按袖肥分类:合身袖、宽松袖。按袖口分类:大袖口、中袖口、小袖口。按袖型分类:灯笼袖、喇叭袖、花蕾袖、马蹄袖、鸡腿袖。按袖片分类:一片袖、二片袖、三片袖、多片袖。按结构分类:圆袖、平袖、肩袖、插肩袖、连身袖、连肩袖、泡泡袖等。(都附有图片展示讲解)
衣袖与上肢相适应
1)袖窿与肩部的适应
2)袖山与肩部的适应
3)袖身与手臂适应
4)袖口与手臂适应(附有图片展示辅助讲解)衣袖与服装相适应 1)衣袖与衣领相配套 2)衣袖与衣身相配套
3)衣袖与衣料相适应
4)衣袖与装饰相适应 衣袖造型的变化
衣袖的造型、随袖箭、袖身、袖口及装饰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有: 袖窿位置、形状、宽窄的变化 2)袖山高低、形状变化 3)袖身长短、肥瘦、横向分节、竖向分节、抽褶的变化。4)袖口大小、宽窄、口形、底边的曲直斜、开门方式、开门位置、开门长短、边缘装饰及卷袖的变化。衣袋的设计
1、衣袋是服装配件之一,又称口袋或“兜”。它在服装上,既有使用价值,又有装饰作用。
1)贴袋:将布料裁剪成一定的形状,直接贴缝在服装上的一种袋型。2)挖袋:将衣料开成袋口。内装袋布的一种袋型,又称开袋、暗挖袋。3)插袋:是缝制在衣缝内的一种袋型。
4)假袋:是省略了袋里布的一种袋型。(依次附有图片展示讲解)插入图片
2、衣袋的设计要点 1)衣袋与人手相适应 2)衣袋与衣种相适应 3)衣袋与整装相协调 4)衣袋与装饰相适应
四、其他设计
1)对称式门襟:服装以门襟线为中心轴,造型上左右完全对称。2)非对称式门襟:门襟线离开中心线而偏向一侧,造成不对称效果的门襟,又称偏门襟。(依次附有图片展示讲解)
3)拉链是代替纽扣起到装饰作用的服饰配件,大致可分为三类:开尾型拉链;封尾型拉链;隐形拉链。
4)袢带是服装的重要配件,其功能实际上是扣的一种。服装造型中,一般在上衣,风衣或大衣的肩、腰、袖口、下摆、袋边等处设计袢带。5)下摆设计:又称底边,它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服装的轮廓的变化。而下摆线是服装造型布局的重要横分割线。可呈水平线形、斜线形、圆弧形、角型、长短、或不规则形状的变化。(附有图片展示)插入图片
图片欣赏及实践练习
现场操作:请按下面要求完成作业
以四人为一组,请将已准备好的直筒裙纸样以裁剪线为手法,分割成新的款式造型,并在面料架上选择你需要的面料小样,并请组员代表上台阐述构思与理念,设计的人群等 总时间:10分钟
要求:
1、提交至少三份设计
2、须提供设计稿图、面料小样贴在准备好的4开纸上
3、要有系列感,并具有创意 4、5分内完成操作
总结: 经过对本次课程的理解与认识,我们认识到了服装造型表现、服装局部设计以及线在服装种的表现,最后我们进步图片欣赏然后进行设计练习。
作业: 进行衣袖 门襟 口袋 局部设计各20款,临摹人物整体造型一幅。
第五篇:微格教学教案
8.2 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优质课教案整理
消元——解二元一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并能灵活运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探索,经历解方程组的过程,体会解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消元”,化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一元一次方程;通过代入消元法,使学生体会把“未知”转化为“已知”和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数学化归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整个过程,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与探究精神。
2、重点难点
重点: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选择将哪个方程适当变形,使所选择的方程变形后系数较简单,使得代入后化简较容易并最终使方程组的运算较为简单。
(一)阅读静心:(读一读)
阅读提示:阅读、理解并记忆以下相关概念。
1. 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方程组中有两个未知数,含有每个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并且一共有两个方程,像这样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3. 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4.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学生活动:学生提前候课,课代表组织进行理解性阅读。
设计意图:一是课前静心,使学生快速进入上课状态;二是通过课前阅读加深对前节课相关概念的理解。
(二)旧知检测(抢答游戏)(比一比)
看谁掌握最好,看谁反应最快。
1.判断题:
下列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吗?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1)(不是,因为方程有三个未知数)
(2)(不是,因为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2)
(3)(不是,因为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2)
2.选择题:下列哪一对值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的解?()
3.已知方程,(1)请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2)再用含y的代数式表示x。并比较哪一种形式更简单。
学生活动:注意力高度集中,快速抢答,如果前面学生答错,后面学生可立即起来补充。
设计意图:此环节将对旧知的检测设计成题目的形式,并且以抢答的方式进行,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对前面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测。前两题主要是检测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两个概念的理解,第3题涉及的知识是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最关键的一步,所以放在这里练习也是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活动2【讲授】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想一想)
用身边的实例,引出问题:成都市盐道街中学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在七年级举行了“数学高斯争霸赛”,赛制规定:每班胜一场得5分,负一场扣2分,我班为了挺进决赛,想在全部10场比赛中得到36分,那么应胜多少场?负多少场?
问题导思:
1.题中有几个未知量?
2.题中包含有几个等量关系?你能勾出题目中体现等量关系的句子吗?并写出等量关系。
3.你能设适当的未知数,列出方程(组)解决此问题吗?(只列方程(组),不求解)
学生活动: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并尝试着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学生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的方法:
(1)解法一:设胜x场,则负(10-x)场。
(2)解法二:设胜x场,负y场。
列一元一次方程得:
列二元一次方程组得:
设计意图: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引入,比较能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对比学生的两种不同解法,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学过,会求解,二元一次方程没有学过,所以绝大部分同学都不会求解,怎么办?引出学生求知欲。
【第三环节】师生合作,探究新知(议一议)
问题:对比二元一次方程组 和一元一次方程,你有什么发现?你能通过什么数学方法将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成我们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吗?试试看。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派代表讲解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