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钱教案设计
篇一:《钱》教学设计
《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根据“钱”的外在形态,能梳理“经济学的脉络”。2.抓住文章的内容,理解作者写作目的。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探究有效避免“钱灾”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走进作品,认识钱与经济的关系,探究经济学发展的脉络,探究有效避免“钱灾”的方法。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
教学难点: 探究经济学发展的脉络
教学方法:
1、通过默读,让学生读文了解文意。
2、通过提问、思考、讨论、探究突破重点难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钱”是什么?“钱”有什么作用?
2、“钱”在外在形态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二、新课导入:用视频展示了货币的一组图,际入钱的话题。
三、课堂导学:
1、读课文,想想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文章第二段“从钱的角度,探究一下其中经济学脉络。可以让我们在‘亚洲世纪到来’之类的说法面前保持清醒。”
补充:“经济学”这个概念的含义---研究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用其应用的科学的总称。
2、“钱”是什么?
明确:“是一种作用符号,随时可以兑换为等值实物。”
3、“钱”的外在形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读课文后,找出相关句子。
明确:[“最早的“钱”是兽皮,是贝壳,甚至是笨重的铁块,到现在,世界各国无一例外都使用一种特殊印刷的簿纸--纸币。”] 板书:兽皮、贝壳---纸币---铜金银---纸币---电子货币
4、你能根据文章内容梳理一下“经济学的脉络”吗?----学生讨论研究 [明确:(1)区域经济的渗透,比较公平的等价交易。
(2)近1000年内人类为了追求和占有展开的征服和掠夺,使经济活动突破国家和地区界限,进而全球化。
(3)今天“互利双赢“的具有新特点的经济活动。]
四、问题探究:
1、为什么说“钱”变为“纸”,表面上轻了,实际上重了?
概括归纳:
轻:是钱变成纸币后,实际重量轻了。
重:是钱变成纸币后,它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大了,它承载的内容多了、重了。
2、p9第十七自然段写到“对钱和财富的追求固然曾经推动并且继续推动历史的发展”,请问“钱‘是如何推动历史的发展的?
请学生阅读相关段落,找出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点拨引导查找相关文段信息:(1)第7自然段:人们才“钱”的追求,促进了全球的交往。(2)第9自然段:国家、地区之间的贸易,不仅繁殖了各行各业的商人,而且还呼唤着以“钱”为商业经营对象的商人---“钱商”。] 板书:“钱”推动社会发展的体现: *促进全球的交往
*繁殖了各行各业的商人 *催生银行的产生 *带来利益
*推动历史的发展
3、但“钱”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它也会给社会带来负面的影响,请问这些负面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点拨引导查找相关文段信息:见(1)第14自然段:人们以“钱”炒“钱”,.....终于升腾为“泡沫”。(2)第15自然
段:经济泡沫一旦破灭,迄今十年不振。(3)第15自然段:钱啊钱,认为它贵,它就贵; 一旦泡沫破灭,认为它不贵,它就不贵,本来就不贵。] 板书:“钱”带来的负面作用:*制造泡沫经济 *严重打击经济 *使社会倒退
#插播视频文字补充资料:{中心内容:(1)“房地产泡沫重创日本经济,10年后负面影响依然在”(2)东南亚危机(1997年对东南亚各国来说是不堪回首的一年......}
4、讨论问题:在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有哪些?
引导学生明确要点:
(1)重视”知识经济时代和知识要素”
(2)加快“钱”的符号化和电子化
(3)避免“金融危机”与“泡沫经济”
(4)扩大国内经济市场的容量,保证经济发展的后劲
(5)注意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异,以必要的制度规范经济活动。
五、能力培训[即探究问题的能力培训]:
师问:就现今这个社会现实来说,金融投机、泡沫经济依然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潜在威胁,那么,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去有效地避免这种危机呢?
生讨论:
讨论回答后,师归纳结果:
(1)道德抑制:即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我们要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基础上去赚钱。记住“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经济活动中要讲究诚信,不炒作、不欺诈---这是从个人的角度去自律。
(2)法律约束:经济全球化传经将金融灾难全球化的,所以我们还需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共同抑制金融投机活动。加强全球的经济立法---从社会角度加以抑制。
六、表达与交流:请同学们根据我们今天的所学内容和讨论,用一句较为含蓄而简练的话,表达自己对“钱”的态度和看法。
七、总结本节课内容。
1、本文有关内容。
2、老师叮咛:“同学们,生活在21世纪,尤其是生活在广东省这个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今后我们在生活中一定会经常接触到“经济”“钱”“发展”等相关话题的。同时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当我们一旦碰到与“钱”字相关的困惑时,请大家记住:“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句话吧!
钱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梳理“钱”发展演变的历史,认识钱与经济活动之间紧密的关系。
篇二:《正确对待金钱》教学设计
必修1第一单元综合探究
◎教学理念:
本节的设计,我主要秉承新课程理念,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力图引导学生从接受性、知识性、封闭性的学习走向探究性、方法性、开放性的学习,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正确对待金钱》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理解金钱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高一学生对于如何认识对待金钱已经有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初步的认识,但这种体验和认识是欠完整的,甚至是偏颇的,学生中存在着乱花钱的现象,部分人有拜金主义倾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是要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金钱观。学生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对于货币的本质,职能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要以这些基础知识为理论依据。●学习心理:直观性的材料能引起学生的心理共鸣,为使思想教育作到学生的心灵深处,本节课采用大量的直观性材料。学生具有较强的表达个人观点的愿望,教师要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兴趣,采取讨论、合作、辩论等形式的授课,学生乐于接受,能较好的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了解商品价格与价值、与供求之间的相互关系,熟悉各种各样的消费方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从而学会在市场经济中如何理智的花钱、理性的消费,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对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知识的总结、回顾与升华。
二、教学目标: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依据课标、教材和学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来说明应如何正确地对待金钱。
(二)过程与方法:按设计的程序,辅以多媒体教学,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搜集材料、参与探究、讨论等活动,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运用各种材料论证问题以及同他人合作学习、交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在分析、比较、感悟的基础上认同正确的金钱观。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创新精神。为正确的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打下基础。
三、教学重点、难点: 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情我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如下:
重点:如何正确地对待金钱?形成正确的金钱观 难点:对待金钱为什么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1 ◎教法与学法选择
教法:辩论法、典例分析法、情境教学法
学法:收集资料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设计
在分析课标、学情、教材和批阅学生学案的基础上,我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包括以下环节:
一、导入新课——众说纷纭话“金钱”
二、体验探究——由点到面究“金钱”
三、拓展延伸
五、当堂效果检测
六、课后作业
具体设计如下:
(一)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众说纷纭话“金钱”
古人说:“有钱能使鬼推磨。“钱有两戈,伤尽古今人品”。
今人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哲学家说:“金钱是一个债主,借你一刻钟的欢悦,让你付上一世的不幸。“史学家:“道德是永存的,而财富每天都在更换主任。“
——金钱是什么?
——是魔鬼?是天使?
(二)教学环节二:体验探究——由点到面究“金钱”
注:课前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有的负责收集外国名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我国古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我国当代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周围人对金钱的看法;有的负责收集各种典型事例。各小组各负其责,每个小组将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以便课堂交流之用。
探究问题: 主题一:金钱是什么?
把学生分成古人组、现代人组、名人组、故事组,各小组分工合作搜集材料,分别从各自角度说明什么是金钱。
教师归纳: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在一定意义上看,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主题二:金钱的作用
辩论:(正方)金钱是万能的。(反方)金钱不是万能的。双方准备完毕后由教师组织。准备过程中教师应作适当指导,以保证过程的精彩、激烈。
教师归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金钱能做很多事情,但它不是无所不能的。
主题三:取之有道
材料一:“表哥”杨达才最新消息:记者从省纪委了解到,鉴于陕西省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杨达才在“8.26”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笑脸”的不当行为和佩戴多块名表等问题,陕西省纪委高度关注,及时进行了认真调查。2 调查表明,存在严重违纪问题,依据有关纪律规定,经省纪委常委会研究并报经省委研究决定:撤销杨达才陕西省第十二届纪委委员、省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职务。对调查中发现的杨达才的其他违纪线索,省纪委正在进一步调查。
材料二:莫言简介:(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2011年8月,莫言凭借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奖金折合人民币750万元。
设问一:材料一中杨达才是通过什么手段获取钱财的?后果是什么?
设问二:材料二中莫言是因为什么获得巨额奖金的?结果是什么?
教师归纳: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是光荣的;不义之财终被夺,靠非法手段攫取钱财,绝没有好下场。
主题四:用之有度
活动:假如你(学生)有一百万,你想怎么使用?(学生自行设计,教师找出典型展示,并加以点评)
教师归纳: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教师引导:正确的金钱观,指导我们理性地对待金钱,通过合乎道德和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三)教学环节三:拓展与延伸
师:现在请大家对照正确的金钱观,谈谈在现实生活中你有那些行为不符合正确的金钱观的要求,今后你打算如何规范你的行为。
学生自主回答,教师即时点评(略)
设计意图:人要进步,就必须有反思,通过对于正确金钱观的学习,让学生依据所学知识反思自己的行为,以达提升思想觉悟,矫正日常行为的目的,这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归宿之一。
◆具体做法:师生共同进行课堂小结,生成板书。(具体如下)
(五)教学环节五:当堂效果检测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做适量且有一定思维含量、涉及本节重点知识的选择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完成,使学生巩固和深化理解所学知识,并能对所学知识活学活用。
(六)教学环节六:课后作业
写一篇题为《我谈金钱观》的小论文。(要求:字数不少于300字)3 篇三:钱该怎样花 教学设计
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
《
钱
该
怎
样
花
》
教学设计
重庆市巴南区李家沱小学
魏 静
教案《钱该怎样花》
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
重庆市巴南区李家沱小学 魏 静 教学目标
1.明白实现自己的愿望要结合实际情况,学会有所选择,有所放弃。2.使学生能合理地支出并知道把钱花在合适的地方。
3.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消费观,能够为家长分忧,不向父母提不合理要求。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建议表;学生准备研究本。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同学们,你们平时有零用钱吗?你们都是怎么安排的?是呀,钱在自己手里,我们当然可以自由地安排,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引入:
师:你最想要的是什么?(抽生回答。)接下来,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看一段短片,看看片中这四位同学他们最想要什么?播放视频
(一)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需求,可是我们的钱总是有限的,该怎样来安排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钱该怎样花。(板书:钱该怎样花)
活动一:钱该怎样花
1、师:同学们,你们最想要的东西家长会同意给你们买吗?那你们猜猜短片当中的这几位同学他们的要求家长会同意吗?
学生竞猜之后播放视频
(二),揭晓答案。(有三个同意,一个不同意)
师:看来,我们想要的不一定就是能要的。(板书:想要≠能要)
短片中的家长为什么有的同意,有的又不同意孩子的要求呢?请同学们再看看大屏幕,仔细听听家长们是怎么说的?播放视频
(二)再出示四幅图的定格画面,全班交流:家长为什么不同意他们的要求?
情景1:强强看到同学有一双溜冰鞋,自己也想买一双,可妈妈说太贵了,不同意购买。得出结论:家庭条件是否允许。
情景2:电视机旁,小胖墩在沙发上说:“妈妈,你看电视里的糖多诱人呀,您就给我买一袋儿吧!”妈妈不同意。得出结论:零食吃多了有害健康。
情景3:玲玲的铅笔坏了,去找爸爸给她买一支新的铅笔,爸爸爽快地答应了。得出结论:是否学习必需品。
情景4:同学买了一套名牌运动服,红红看见了,也想要一套,可是妈妈却不给她买。得出结论:不要盲目攀比。
2.分组讨论。师:看了刚才的短片,同学们又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对于钱该怎样花一定有了一些新的启示吧,下面我们分组进行讨论:以后你在自己花钱或是向父母提出花钱要求的时候,应该想到些什么呢?
老师提出讨论要求:四人小组讨论时,一人当主持人,一人负责记录,一人负责最后的汇报,成员们轮流发言。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老师根据学生汇报,相机板书:条件允许的、对身体有利的、不攀比、不浪费、要节约。教师对之前板书和梳理的几条进行小结。所以,我们花钱时还应该学会选择,学会放弃。(板书:学会选择 学会放弃)
活动二:反思自我导行
过渡:看来,花钱的学问可真大,花钱买的东西超过了人们的正常需求是一种什么行为呢?可为了省钱该花的钱不花,你们认为这叫节约吗?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互动游戏,请同学们来当评委,评评这些情况是节约还是浪费?为什么?(出示幻灯)让学生以做手势来判断节约还是浪费。
情景一:新世纪百货的服装正在促销,好多人都抢着去买,我也去买一件。评判结果:浪费。原因:别人买我不一定需要,再说买多了,放在家里其实是一种浪费。
情景二:冰箱里已经有很多蔬菜了,可是遇到超市蔬菜大减价,一位阿姨又买了好大一篮子,此时冰箱里已经放不下了。
评判结果:浪费。原因:蔬菜虽然很便宜,但是家里的冰箱里还有很多,买多了放在冰箱里,不仅吃不完,而且时间长了,吃了不新鲜的蔬菜对身体不利,这样做不但不是一种节约反而是一种浪费。
情景三:爷爷生病了,要到医院去检查身体,家里人让爷爷打车去,爷爷却坚持坐公共汽车。
评判结果:不算浪费,但要符合实际情况。原因:可以打车去,但是如果家里经济情况不允许,根据病情的严重性,可以灵活处理。
活动三:制定花钱计划
师:今天我们对钱该怎样花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在老师要来出道题目考考大家。出示幻灯片:假如每位同学有30元零花钱,你想怎样安排这笔钱?让学生做一个花钱计划,再小组交流,说一说理由,评一评同学的计划是否合理,选择考虑比较全面的花钱计划,在全班作介绍。
师:经过今天这节课的探讨,你对于钱该怎样花有什么新的认识?(生:自由发言。)
师:父母的每一分钱都是辛苦挣来的,这些钱不仅要支付家庭的必要开支,还要支付你们在学习上、生活上的各种费用。因此,我们作为家庭的消费者要学会为家庭减轻负担,在花钱时提醒自己:是否考虑家庭经济条件、是否考虑有利于身体健康、是否在盲目攀比等,把想要的、能要的、该要的这些因素统一起来考虑,有选择,有放弃,只要合理消费,符合实际,(出示幻灯片)就能成为聪明的消费者。
篇四:《钱该怎样花》教学设计
《钱该怎样花》教学设计
【设 计 者】新密市大隗镇孙沟中心小学 尚丽娜
【教 材】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2课第50页
【内容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纷纷进走小康生活,家庭的富裕,也让小学生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小学生从口袋中掏钱,少则5元,多则10元、20元,甚至50元、100元??俨然是一个校园 “大款”。他们初步参与社会经济生活,急切需要拥有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理念,具备一定的消费常识和技巧,以利于他们适应社会的飞速变化。此时,如果我们没有及时引导孩子正确花零用钱,会使还没有正确花钱观的孩子,进入一个乱花钱的怪圈,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所以,我们品德教育必须要与时俱进,为新时代小学生的健康发展铺桥搭路。《钱该怎样花》一文是《品德与社会》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教材通过图片、话题和活动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所有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必须有所放弃,了解花钱应该有计划要合理支出,从而体会家庭责任感,学会为家庭分忧。
【学情分析】
现在小学生普遍比较有钱,一个星期零用钱少则几元,多则几十元。零用钱使用也五花八门: 有的主要用于买文具、书籍等学习用品;有的则主要用于买零食、买玩具,而且目前市场上小孩子常吃的零食进货渠道及不规范,存在严重的卫生安全隐患,而玩具市场更是挖空心思,迎合小学生好奇等心量特点,制造一些整人、恐怖之类的玩具,如??,有的则会用零花钱买游戏充值卡??而这一切正严重影响小学生健康心理的成长。零用钱使用监管松驰不一。有些家长能用心引导孩子正确使用零用钱;有些家长却有放任的态度。学习本课之前,学生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已经了解了家庭收入的来源,体会到父母挣钱的不容易。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生活实际,交流体会,让学生具有家庭责任感,懂得为家长分忧,不向父母提不合理的要求。
2.能力目标:通过开展计划花钱的活动,使学生懂得花钱应该有计划,能合理地支出并知道把钱花在合适的地方。
3.知识目标:通过家庭调查,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但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必须有所放弃。(目标确立意图: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要结合小学生生活实际、教材内容与课前调查,从学生实际出发,解决学生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懂得在消费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和放弃。
2、学会节约,形成合理的消费观。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调查家庭成员所需的调查表。
学生准备:每人一张调查表,填好自己想要的东西和父母想要的东西并和家长一起商量哪些想要得马上能实现,哪些需要过一段时间,哪些近期不能实现。(通过调查,使学生感受到每个人都会有多种需求)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概述】
一、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大家都知道了自己家里的钱都是父母辛辛苦苦挣来的,我们不能肆意挥霍,那究竟怎样花钱才算合理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钱该怎样花”(师板书课题《钱该怎样花》)
二、新授
活动一 交流调查结果
首先情大家看一些小片断。(课件出示课本50页的图画)
刚才咱们看到的这些人都有自己特别想要的东西,你和你的家人有想要的东西吗?(有)快拿出你的调查表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
1、学生小组交流调查结果。
2、谁愿意到台前来和大家一起说一说?
过渡:看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人们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是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呢? 活动二我想要的都能要吗
1、小组交流:结合自己的调查表,在小组中交流,家庭中谁的需求得到了满足,谁的需求没得到满足?为什么?
2、生展示调查表:谁愿意把你的调查结果跟大家说一说。
学生展示自己的调查表,师适时追问:为什么姐姐想要的自行车得到了满足?而你想要的玩具没得到满足?
师适时补充:看来姐姐特别需要这辆自行车,而你想要的玩具并不是急需的。(板书:需要)
3、小结:通过大家的交流与讨论,我们知道:花钱买东西,首先是因为我们需要它,才去买它,不需要它,就不花钱去买,对于家庭中急需的东西还可以先得到满足。
生根据图说:家里很穷,不该买这辆跑车。
师根据生说的适当补充。
5、小结:看来,只有在既需要,家庭条件又允许时(板书:允许时)才可以花钱去买。(板书:花)。[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自调查,并与家人和同学进行交流,可以初步了解家庭经济状况和必要的生活开支,使学生懂得根据自己家的经济状况,对个人的实际需求有所选择和进行必要的放弃。] b、情景再现明理
师:通过上面交流,大家看一看这几个小朋友特别喜欢、特别想要的东西,可爸爸妈妈不给买,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你们来帮助来分析一下。(实物投影出示课本51页3幅图)
1、大家可任选其中的一幅图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并在小组内讨论讨论。
2、谁愿意先来说一说?(根据51页3幅图的内容逐个汇报。图1:条件不允许;图2:对身体不好;图3:规范行为,不能盲目攀比。)
3、师:通过大家刚才的分析,我想这三个小朋友一定会很高兴地接受现实,我代表他们谢谢你,那如果你是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遇到下面的情况你会怎么办呢?(实物投影出示:a、家中有了很多玩具汽车,但是孩子到了超市看见新型玩具汽车还要求妈妈给买,这时妈妈„„b、看见大人都是用手机,作为小学生他也要求爸爸给他买一部手机,这时爸爸„„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直接回答。(a、买:可以继续培养他对汽车的兴趣,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允许。不买:已经有了很多,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太贪玩。b、不买:不适合他的年龄使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用现实生活中身边的角
色做榜样,从而使学生受到教育和感染,实现品德教育与学生生活的有机结合。] c、自我反省,体谅亲情。
师:大家通过交流讨论,知道了花钱买东西要考虑真是需要和家庭条件是否允许,以及所卖的东西是否对我的健康等很多因素。所以当我们的需求不一定都能得到满足时,我们就要有所放弃。以前有的东西我们特别喜欢或特别想要,再向家长提要求的时候,家长没有同意,那时你是怎么想的?现在你又想对爸爸妈妈想说什么呢?
活动三:我的花钱计划--------赛一赛 秋游购物方案设计比赛
过渡:看来大家都已经知道钱什么时候该花,什么时候不该花,下面给大家一次实践活动的机会,看谁能用学过的知识设计一个花钱方案,作个聪明的消费者。1.说明:小强的学校要组织去秋游,车费、门票钱都已交过,妈妈又给了他20元零花钱,可他不知道该买些什么,你们来为他出谋划策吧。同桌两人一组,商量好后共同填写购物计划,价钱可根据你平时买东西时的价钱来定,看哪个小组设计的方案最合理。2.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并填写购物单。3.学生展示设计方案。
教师适时引导和追问:为什么你们要花钱买这些东西呢?其他同学,你们觉得他们设计的花钱方案怎么样?好在哪?
4.小结:我们要买的东西都是秋游时需要的,而且没有超出20元零花钱,看来大家设计的花钱方案都比较合理。[通过设计“秋游购物方案设计比赛”的活动,设置情景,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方案的设计,引导学生学习全面、合理、节约地用钱,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在这次活动中不仅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还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了。] 活动四:找一找 会花钱与不会花钱的做法
过渡: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和你们一样会花钱呢?
1、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不会花钱的人。
2、谁来说说他们的钱该花吗?(可见出示教材53页的去情景)
(1)冰箱里推满了菜,还不断从市场买便宜的青菜。(条件允许,但不需要这么多的菜,钱不该花。)
(2)坐车看病还是打车去医院„„
师适时说明:如果病情很轻,坐公共汽车去医院也可以;如果病情很重的话,最好还是打车去医院,虽然多花点钱,但能省去路上等车的时间,能快速到达医院看病。
追问:如果去医院看病要花很多的钱,没有那么多钱怎么办?
明确:当涉及到人的生命时,不管家里条件是否允许,也得花钱看病,因为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该花的钱不能省。著名的爱国华侨陈嘉庚曾有一句名言。出示名言,生齐读:
该花的钱,千万百万也不能吝惜,不该花的钱,一分一厘也不能浪费。[这种设计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找出自己或身边的人会花钱与不会花钱的现象,提高认识,内化道德,指导行为。]
三、课堂总结
该花的钱必须花,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能浪费。只要大家把想要的、该要的和能要的这些因素统一起来考虑,你就一定能成为最会花钱的消费者。
【板书设计】
钱该怎样花
需要 条件允许 花
【教学反思】
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中提出要学生了解花钱应该有计划,合理的支出是把钱花在合适的地方。学生通过学习《家庭小帐本》一课已经了解到家里的钱是从哪里来的,体会到了父母挣钱的不容易。于是我结合教材提供的现成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需求的例子,与学生共同探讨了几个问题:哪些钱是必须花的?哪些钱是可花可不花的?学生很积极的参与到讨论中来。有的学生还结合自身的例子,谈到自己为了买玩具与父母发生过不愉快的争执,现在十分后悔,不应该与父母闹别扭。当我提出让学生以20元为花钱的限度,制订一个秋游消费方案时,学生积极的参与,合作制定出既全面、节约、合理的设计方案。在这节课中学生领悟了一些道理,达到了教学目标。我觉得以后在教学中要及时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良好习惯。
篇五:《需要多少钱》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需要多少钱
教学目标:
1、结合“需要多少钱”的现实情境,经历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思考与交流的过程,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逐步使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合理、灵活。
2、了解点子图和表格时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工具,会利用点子图或表格探索乘法的口算方法,理解乘法的算理,体验算法多样化。
3、能用乘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教学关键点: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夏天你们最喜欢的运动是什么?(生答:游泳)游泳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安全,要有大人的陪同??)同学们说的真对!淘气和笑笑也很喜欢游泳,今天他们和小亮一起去游泳,但是他们忘记带泳具,于是来到了一家商店,准备买一些泳具,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你能从图上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举手回答。师引导语言,大家仔细听,你有没有要补充的?
二、互动探究
1、他们的水性都不大好,为了安全,你觉得他们最需要买什么?(泳圈)那3个小朋友就需要买(3)个泳圈,他们需要付多少钱?(板书),你能帮他们算一算吗?请把你的计算过程写下来。
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怎么列式的?
还有没有同学有不同的方法的?
法一:3个12相加;
法二:把12拆成10和2,那12乘3就变成10乘3和2乘3,再把两个结果加起来;
法三:?? 笑笑是这么表示的,(表格)你能看懂吗?
学生解释表格方法。
淘气说他是这样算的,你能看懂吗?(12×3在点子图里可以表示为3行12列,通过把图分成两部分,就把它分成两个我们学过的一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口诀,再把它加起来。)
那除了这种分法,还有没有别的分法,请你在纸上画出一种,要写清楚你是把它分成了什么乘法口诀。
画好后展示
“好的,看来解决这道问题,可以采用连加、点子图、拆分的办法,同学们真厉害,一起找到了三种办法。那你们觉得哪一种方法更好呢,好在哪?谁来说?”
2、三个小伙伴,他们想要划皮艇,于是又来到了商店,售货员阿姨说:一个皮艇的价格是皮球的4倍。
这一下子考倒了他们三个人,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被难倒呢?
真棒!那老师给你们一分钟,请先列算式,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出来。
学生表达计算过程
3、你们对比一下这道算式与上一道算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比较后汇报:上一道个位的数字与一位数相乘积不满十,而这一道个位上的数字与一位数相乘满三十,要在十位上加上3个十。
4、延伸变式(时间原因就算了)
三、巩固练习
1、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和同学讨论自己的方法
2、独立计算,集体汇报
4、填一填“谁更快完成”
3、口算比赛,又对又准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课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基本上能达到要求,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法,体会算法多样化,继而选择更优的办法。大部分学生能掌握的比较好,个别同学计算速度上较慢。主要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展台突然坏了,老师没有具备应有的教学机智,处理好突发事故,造成学生对用点子图来解决问题理解不充分。
第二篇:钱梦龙《岳阳楼记》教案设计
名师课堂实录—— 钱梦龙《岳阳楼记》教案设计
一 积累词语。
实词:(名词)赋、国、景、大观、迁客、骚人、宠辱、(动词)谪、属、把
虚词:夫、斯、其、微、则、然则 n 词组:百废具兴、浩浩汤汤、气象万千、霪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虎啸猿啼、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一碧万顷、郁郁青青、皓月千里、心旷神怡、先忧后乐(先天下之忧百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 理解句意。“得无异乎?”(反问句)
“吾谁与归?”(变序句)new.qimengzhe.com vp1F.w
c
Qk&ke ww “则有……者矣。”(长定语句)“其必曰……乎。”(表
示揣测语气的陈述句)三 了解“对偶”的特点及作用。四 理解本文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作特点。
五 学习我国古代进步知识分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的高尚思想。
教学设想: 一 本文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不仅立意高远,而且文采斐然,句式于整齐中见变化,尤其便于朗读。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吟味,体会文章的特点,并在思想上受到教育。二 倡导学生自读,教师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启发引导。
第一课时:(指导自读)一 导入新课。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历代都作为散文名篇收入各种选本,它究竟有哪些独到之处使它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呢?这是我们在阅读这
篇文章时必须认真思考的。
关于岳阳楼和作者,请先看本文的题注。范仲淹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文学方面也相当有成就。下面是《宋史》里关于范仲淹的简略介绍(节引,字句略有改动),对我们理解《岳阳楼记》的思想内容很有帮助,请同学们先读一读(挂在小黑板):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不改其乐也。既仕(做官),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谗受贬,庆历五年由参知政事(副宰相)谪守邓州。勤政爱民,有政声,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指定语文学习好的学生读讲。
思考:1.范仲淹少年时为什么发愤苦读?2.范仲淹论政事奋不顾身,力主改革,勤政爱民,他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二 指导自学。
1.读懂文句: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教师提示重点词语与句子(见“教学目的”),要求学生自读时注意。
2.思考:(1)范仲淹写本文的缘由是什么?当时他和他的朋友滕子京的处境如何?(2)找出本文中写景的句子,想一想它们所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它们在文章中分别起了怎样的作用?(3)本文的中心句(文眼)在哪里?
三 课外作业。
1.把小黑板上关于范仲淹的资料抄在练习本上。2.反复朗读,加
深理解。第二课时:(教读第1—4段)
一 检查学生自读情况。(根据上一课布置的思考题提问。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在答得完整,目的只在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以便有的放矢地教学。)
二 研习新课。教读第1段。先指定学生读、讲课文,结合进行正音、释词。
1.要重点理解的词句。
越明年—课本注解为“到了第二年”(即庆历五年),而据《岳州府志》载《宗谅求记书》,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在庆历六年,所以这句中的“越”还是按它的本来意义作“过”讲为妥,“越明年”就是“过了第二年”,即进入了第三年讲(庆历六年)。谪——封建社会官吏的降职或远调,也指把有罪的人遣戍远方,如“发闾左適(同
“谪”)戍渔阳九百人”。
属——同“嘱”,通假字,“属予作文以记之”点明写作本文的缘由。new.qimengzhe.com 2.思考与讨论。
首句中“谪”字点明了滕
引导要点:从这个“谪”字看,滕子京正是一位如下文所说的“迁客骚人”,作者一开头就点明滕的处境,其实暗暗包含对老朋友的劝勉:你虽然身处逆境,但希望不要像一般的迁客骚人那样为个人的遭遇而悲叹,应该像“古仁人”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同时,作者自己在庆历五年也遭贬谪,这样写也暗寓与老朋友同处逆境、自勉勉人之意。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用意是很深的。《岳阳楼记》所以传诵千古,主要原因就在于它不是泛泛的记事写景之作,百是一篇有所寄托,立意高远的好文章。教读第2段。先指定学生读、讲课文,结合进行正音、释词。
1.要着重理解的词句。
夫——本文中几个“夫”都念(观夫、若夫、嗟夫)前两个“夫”有指示作用,相当于“那”;“嗟夫”,感叹声,亦作“嗟乎”。
然则——顺接连词。注意不要跟转折连词“然而”搞混。“然则”在这句中有承上连下的作用:(既然)洞庭湖是这样(气象万千),它北通巫峡,南到潇湘,降职外调的官吏和忧然失志的诗人大多会合在这里,那么他们看到这景色后产生的感情,能不因景色的变化而不同吗?《教学参考书》把这句中的“然则”译为“然而”,不符合上下句间因果相承的关系,值得商榷。
骚人——课本注解: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世也称诗人为骚人。但在某种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两者不能对换,如本文“迁客骚人”若换成“迁客诗人”就不恰当。因为《离骚》的作者屈原是一个遭到贬逐的诗人,所以“骚人”比“诗人”有时还多一层“恍然失志”的意思,本文中“骚人”与“迁客”相配比较合适。得无异乎——“得无”本是一个表示测度的语气副词(如“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但本句中“得”“无”是两个词,相当于现在说的“能不”。以诘问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
2.思考与讨论。
(1)这一段写“岳阳楼之大观”,虽然概括,却写得富于形象,气魄宏大。仔细体味,作者是用了哪些词语取得这样的效果的? 引导要点:作者善于选取形象化的词语绘声绘形。如:衔远山——洞庭湖中有许多小山,用一“衔”字形象地写出湖与山的关系。吞长江——长江流经洞庭湖,用一“吞”字,不仅形象地写出湖与江的关系,而且“吞”字声音宽舒洪亮,读来有气势磅礴之感。“衔”“吞”字连用,更使静景富于动态和活力。
浩浩汤汤——字音响亮,叠字又加强了气势,而且四字都是水旁,形容水大流急,既绘声、又绘形。
气象万千——连用两个数词写洞庭湖上景象变化之多之快,极有声势。此外如“横无际涯”的“横”,与“广”近义,但作者用“横”而不用“广”,因“横”字显得境界开阔而有气魄; “朝晖夕阴”的“晖”换成“晴”字,义通顺,但作者用“晖”而不用“晴”字,因为“晖”字具体,容易使读者联想到洞庭湖上“春和景明”的景象。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作者炼字的功力。(2)本节中有些句子有前后照应的关系,有些句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它们找出来说明它们的关系或作用。引导要点:“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为下两段分别写洞庭湖上“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的景象伏线。“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既承接上文写景的句子,又引出下面两段文字,其中“情”“异”,是关键词,是全篇抒情、议论的基础。行文
前顾后盼,文理绵密。教读第3、4段,指定学生读、讲课文,结合进行正音、释词。
&j 1.要重点理解的句子。
“则有……者矣”是一长定语句。“者”指代“览物之情”。以第3段末句为例,从“去国怀乡”到“感极而悲”都是“者”的定语。第4段末句的结构相同。这两句可分别译为“登上岳阳楼,就会产生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忧虑谗言,惧怕讥讽,满眼凄凉,感伤到极点而悲痛的心情了。”“……就会产生一种心胸开朗,精神愉快,荣誉和屈辱一齐忘记,端着酒杯面对和风,充满了喜悦的心情
了。”
景——形声字,“日”形“京”声。“景”的本是“日光”。锦鳞——鳞,指鱼,是借代(部分代整体),加上“锦”字的修饰,令人想见碧波清浅之中日光下彻、彩鳞闪烁的美丽景象。浮光跃金——这句写月夜有风时湖面上的景色。“浮”和“跃”两个动词分别作名词“光”和“金”的定语,构成两个偏正短语。把湖面上“浮动的月光”比喻成“跃动着的碎金”,造成了一种动态
美。
静影沉璧——这句写月夜无风时湖面上的景色。语法结构、修辞方法跟上句相同,不过它写的是静态美:静静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璧。跟上句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把——动词,持,握。“把”作介词是后起的用法(把门关上),或用在比较接近口语的诗词中(欲把西湖比西子)。其喜洋洋——洋洋,众多或盛大貌,这里形容喜的样子。朗读时“喜”字后要稍顿一下。这句可译为:那喜悦真是达到了极点。
2.思考与讨论。
(1)本文写景的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愁苦之景则悲情毕现,写欢乐之景是喜气洋洋。写景取得这样的效果,“奥秘”在哪里呢?主要在于选择景物和渲染气氛。细读这两段写景的部分,说说作者为表现“悲”“喜”两种不同的感,分别选取了哪些有特征的景物?又是怎样渲染气氛的?
引导要点:作者选择的景物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以第3段为例:雨是“霪雨”,风是“阴风”,浪是“浊浪”,时间是“薄暮”,所闻是“虎啸”和“猿啼”,无不是带有愁苦的色彩,再加以“霏霏”“怒号”“排空”“冥冥”等词语的渲染,一幅天昏地暗、浪黑风高、恐怖凄惨的画面就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了。有些景物本来没有特殊的感情色彩,如“日星”“山岳”“商旅”“樯”“楫”等,但配以“隐耀”“潜行”“不行”“倾”“摧”等词语,就带上了浓重的愁苦色彩。
(第4段的特点与第3段相同,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分析、体会。)
(2)第3、4段除了选择景物和渲染气氛都带有浓重的感情色彩相同点外,两段在结构上也是完全相同的;都是先写景,后抒情,为情设景,缘景抒情;甚至连前后两个抒情句的表达方式也完全相同。试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把两个抒情句都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引导要点:这两个抒情句是文章思路发展的中心环节:前句迁客骚人登楼而悲,后句写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喜,联系上文看,是为了落实“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联系下文看,是以迁客骚人随物而变的心情,衬托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从而引发出“先忧后乐”一段正论。如果把两个抒情句删去,文章思路中断,也破坏了文章的内在联系。
三 布置作业。n 完成“朗读〃背诵”
一、二。第三课时:(教读第5段,总结)
一 检查作业。二 研习新课。
教读第5段。先指定学生读、讲课文,结合进行正音、释词。"
1.要重点理解的词句。
“先天下……乎”——这是一个略带测度语气的肯定句。注意:“其”在这里是代词,不是表示推测的副词。这一句是作者代古仁人回答。“然则何时而乐耶?”用“……乎”这样测度的语
气,显得委婉而得体。
2.思考与讨论。
这一段是学习的难点所在,教读应着重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
路。可层层启发,设问:
(1)本文前四段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概况,记了登楼所见的不同的“景”以及由景而生的不同的“情”。作为一篇“记”,写了这些也够了,但作者的本意却不在写景抒情,而在于由此引出一番振聋发聩的讨论来。本段以“嗟夫”提起下文,笔锋突转,提出了一个“古仁人之心”来,并且指出“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从这里开始看作者是怎样逐步深入地阐发他的思想的。请想一想: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提出: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触化而发生变化;古仁人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这样看来,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
他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是忧“民”,便是忧“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来;他们“进亦忧,退亦忧”,可见他们的“忧”跟个人的进退、荣辱都没有关系。他们是为民生疾苦而忧心忡忡。(3)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 在天下人感到快乐后古仁人才会快乐。可见他们的或忧或乐完全是随天下人的或忧或乐而转移的。这就是作者所认为的“古仁人之
心”。
(4)这种“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实际也许并不存在。联系第一课时介绍的有关作者的资料,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这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
提示: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常说“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这种“先忧后乐”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理想,从他力主革除弊政、做官勤政爱民的行为看,确实不是徒托空言。他借滕子京嘱写《岳阳楼记》的机会,提出这种理想化的人物来,正是为了“假托古人,自写怀抱”,表明自己本来就不为个人的进退、荣辱而悲喜,虽遭贬谪,但忧国忧民之心决不改变,同时也包含着对滕子京的勉慰。最后一句自明志向,以问句的形式表达,自励励人,委婉
含蓄。
三 朗读全文。要求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领会本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以及具有音乐感的语言特色。
四 总结性练习。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阴风怒号()薄()暮冥冥浩浩汤汤()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宠辱偕()忘new.qimengzhe.comZ:Vx:f嗟夫()属()予作文以记之 2.下面译文中有几处译得不正确,找出来并加以改正。(古仁人)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退处民间又为君主担忧,真是进朝做官也担忧,退处民间也担忧。然而他们什么时候才乐呢?他们必定会说“忧在天下人之先,乐在天下人之乐吧”。
3.第3段的写景、抒情与第4段的写景、抒情是什么样的关系?这两段对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起了什么作用? 4.本文有两种对偶句,一种是两句相对,如“北通巫峡”对“南极潇湘”;一种是本句自对,如“迁客”对“骚人”。试从文章中各找出几组对偶句来,并说明它们是怎样构成对偶的。
五 布置作业。背诵全文。附:“总结性练习”参考答案
2.有两处译得不正确:
(1)“是进亦忧”把“是”译成“真是”不对。“是”是代词,相当于“这”,可译为“这(真是)……”。
(2)“然则”误译为“然而”,应译为“(既然)这样,那么”。
3.第3、4段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略)。
衔远山——吞长江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政通—人和 朝晖—夕阴 迁客—骚人 樯倾—楫摧
虎啸—猿啼 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 春和—景明 心旷—神怡 岸芷—汀兰
第三篇:教案(钱)文档
《秋姑娘的信》教学设
任课教师:钱发连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体会课文内容,认识秋去冬来时的一些特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在理解字、词、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语言表达、创新等能力。3.情感目标:懂得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理解字词句及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懂得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是谁?(电脑出示秋姑娘图)
2、你还知道了秋姑姑做了什么事吗?
3、上节课小朋友学得可真认真,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礼物,不过我要考考同学们,看大家能否学会三样本领。爱学习的小朋友才能得到礼物。怎么样?小朋友有信心吗? 4.看—第一个本领是“我会读”。
(1)出示生字“好、友、心、生、村、全”认读.(2)词语“朋友、好心、小心、好心、生病、山村、”指名领读。选词造句。5.大家真不错!还记得秋姑娘给谁写了信吗?我们一起听课文录音。板书:大雁、青蛙、松鼠和山村孩子
过渡:信上写了些什么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咱们一起读读课文就知道了,请打开书89面.二、新课
1.自由朗读课文2至5自然段,看看秋姑娘信上写了什么?(1)出示:一封写给南去的大雁,让它们路上多加小心。(2)为什么秋姑娘要让大雁在路上多加小心?
(冬天要到到了,大雁要从北方飞到南方去过冬,长途跋涉,飞行要注意安全,不掉队,不被猎人射中等等)
(3)如果你是大雁,你接到信了,会怎么想?(4)指导朗读,读出秋姑娘关心的语气。
师:大雁收到了信,带着秋姑娘的关心向南方飞去,等到来年春天再飞回来,像大雁这样过冬方式的还有小燕子和天鹅。
刚才小朋友特别认真,我想第二个本领——我会学,大家一定没问题。2自学第三到第五自然段。
(1)出示:一封写给冬眠的青蛙,盖好被子别着凉生病。板书:别着凉生病
(2)秋姑娘为什么要青蛙盖好被子?(冬天到了,青蛙躺在洞里不吃也不喝,要睡上整整一个冬天呢!这种过冬方式叫冬眠,还有哪些动物也和青蛙一样过冬的?(刺猬、蛇、癞蛤蟆、蚯蚓……)
(3)青蛙接到售会对秋姑娘说些什么呢?
(4)你觉得秋姑娘怎么样?(秋姑娘很关心小青蛙)那你能读出秋姑娘的关心吗?(指名读)(学生自由读书准备——指名师生表演——喜欢这封信的同学一起表演读)3.第四段是写给谁的信呢?
出示:一封写给贪玩的松鼠,快准备好充足的食品。
请喜欢这封信的小朋友读一读。秋姑娘又为什么要劝松鼠准备好充足的食物呢?板书:准备食物(小松鼠喜欢玩,可能还没有意识到秋去冬来,过冬的食物还没有准备好,不预备好,到时可要饿死的。)如果你是小松鼠,看到信后想说些什么?想想小松鼠会准备哪些食物呢?(松子、松果、花生……)这些食物够小松鼠吃整整一个冬天了。齐读:充足。(指导朗读)
4出示:再写一封给山村孩子,别忘了给小树裹上“冬衣”。自由读。秋姑娘又为什么给山村的孩子写信呢?板书:裹上“冬衣”秋姑娘没忘记在冬天穿着单衣的小树苗,提醒山村孩子给他裹上冬衣。知道为什么吗?(怕小树冻坏了)是啊,多细心的秋姑娘啊,能读好吗?(指名读——喜欢这一句的同学一起读)。
师:小树裹上了厚厚的冬装,不冷了,让我们一起来谢谢山村孩子吧!同时也要感谢秋姑娘的提醒。
小结: 秋姑娘多善良啊!她关心动物朋友,关心植物朋友。动物和植物同样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也应该关心它们。让我们一起来读好第二段到第五段(请同学起立,带上动作表演)
三、学习第六至第七自然段。
1、出示: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哈,全被秋姑娘写了信!自己试试,读好语气词“咦”“哈”。
(指名两位学生分别读一段,一问一答。同桌一问一答,各练习一次。老师问,学生答。要求:读出对秋姑娘的赞美之情)
四、拓展课文内容,学生练习说话。
师;树上的枫叶全被秋姑娘写了信。如果你是秋姑娘,你还会给谁写信?会写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四人小组讨论讨论,等会儿来向大家交流。(1)学生汇报
(2)秋姑娘还给我们一(3)班的小朋友们写信了,想听吗?(课件出示信的内容)师:小朋友说得多好呀,你们和秋姑娘一样会关心人。
五、指导背诵课文。
过渡:第三个本领——我会背。
1、引读:秋姑娘摘下枫叶给她的好朋友们写信(出示课文内容)
2、指名背诵。师生共同表演课文内容,边背边加入动作。
六、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秋天的一些特征:秋天到了,树叶黄了,天气渐渐变凉,大雁等候鸟要去南方温暖的地方过冬,青蛙躺在洞里冬眠,松鼠要准备充足的粮食以防冬天挨饿,小树也要穿上冬衣防止冬天冻坏,你们看秋姑娘多么关心大家啊!你喜欢她吧!那我们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团结友爱,因为我们都是好朋友。老师这里有一首歌送给同学们(放音乐)
七、作业
1、把《秋姑娘的信》这篇课文背给爸爸妈妈听。
1、采集几种落叶,说说它们的形状和颜色。
2、观察秋天大地有什么变化
7秋姑娘的信 大雁(贴图)多加小心 青蛙(贴图)盖好被子 松鼠(贴图)准备食物 孩子(贴图)裹上“冬衣”
2013年上学期一年级上册 第7课<秋姑娘的信》说课稿
任课教师:钱发连
一、教材分析
我上的是国标本第一册的第七课《秋姑娘的信》。这是一篇科普童话故事,它用秋姑娘写信的形式介绍了大雁南飞、青蛙冬眠、松鼠储备食物、树木裹上稻草准备安全越冬的知识。文章语言生动活泼,在阅读的同时使人感到秋姑娘对大雁、青蛙、松鼠、小树的关怀和体贴。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读背课文和识字写字。
二、教法说明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设计时我把以读悟情的情感价值为一目标,让孩子在读中感受秋姑娘对朋友细腻真切的关爱,在反复诵读中让学生与秋姑娘美好的心灵交汇,从而让孩子们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的道理。同时,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拓展内容,开发课程资源,为孩子展示潜质潜能和语言实践打开广阔的空间,使课堂教学更为自主、更为开放。
三、教学设计
(一)走进文本,感受人文内涵
文本是语言的载体,是孩子情感体验的途径,研读文本是课堂教学的本质任务。在朗读、理解文质兼美的文本的时候,才能体会人物情感,感受文本所要表达的人文内涵。根据这个理念,我对第二课时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1、归谬激疑,探究学文
让孩子们带着“秋姑娘给她的好朋友都写了什么?”这个问题去读书,实实在在的给足时间,让他们读准、读通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去寻找答案。接着让孩子挑自己喜欢的一封信互相交流,并且我要求学生用“我喜欢读秋姑娘写给-----的信”的句式来交流,旨在培养学生说完整通顺的话。
2、读信说信,语言实践
根据学生交流的内容,我利用媒体依次出示秋姑娘给大雁的信,让孩子自读,不仅再次感受秋姑娘至诚至爱的美好心灵,而且跃出文本,让孩子初步感受书信的基本格式,有机地拓宽知识面。接着,我又要求孩子照样子说一说秋姑娘在信中会跟青蛙、松鼠、山村孩子说些什么,为孩子搭建一个语言实践的舞台,给孩子创设一个发挥潜在智能的机会。
3、挖掘资源,丰富积累
在课文中有几处知识点,我也一一挖掘。在品读语言文字时,我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冬眠,哪些动物要冬眠?松鼠喜欢吃什么?(旨在感悟“充足的食品”一词)小树裹上“冬衣”中“冬衣”是什么?为什么要裹?(让学生明白简单的科学道理),这些知识点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究自然科学的欲望。
4、感情朗读,整体回归
在学生了解信的内容后,我设计“换位朗读”,告诉孩子:“你现在就是秋姑娘,你该如何通过朗读表现出对朋友的关切之情,关爱之心呢?”孩子在品读“多加小心”“盖好被子”“别着凉生病”“充足的食品”“别忘了”“裹上冬衣”等词句的过程中,把秋姑娘的内心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感情朗读了2——5小节后,我引读:枫叶都到哪儿去了吧?借这个问题引读文章的第七小节,让孩子的感悟与文章的内涵更吻合,让孩子的体验与文中人物的情感更接近。然后我利用多媒体指导孩子背诵全文,再次感受课文的语言文字美和秋姑娘的心灵美。
(二)、拓展延伸,升华情感体验
文本给我们提供的信息是有限的,作为语文课程的实践者和操作者,我们不仅要“重文本”,而且要“超文本”。
1、内容延伸,探求知识
读完全文,我让学生思考秋姑娘还会对其他朋友说,这样操作旨在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秋尽冬来之际动物的生活习性,是对他们课外知识的一种补充,也是为了满足孩子无限的求知欲,更好地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
2、作业拓展,实践体验
最后我也是以秋姑娘信的形式给学生留了一个作业,作业如下:(多媒体出示作业内容。)
让学生采集落叶观察,并动手做一做树叶标本,也是让学生走出书本,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在开放的富有创新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一年级心理健康(2013年)上册 《我又交了新朋友》教案 钱发莲
教学目标:学会与人交往,愿意与别人交流,朋友间互相了解。教学准备:录音机、卡纸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第一节
一、唱一唱。
1、学生齐唱《找朋友》,边唱边与前后左右的小朋友一起表演。(多唱几次,多找几个好朋友。)
2、说说你交到了几个好朋友,分别是谁?
二、填一填。
1、先说自己的好朋友是谁,你们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你们最喜欢一起做什么事?
2、为好朋友填写档案。如果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可以互相问一问。
3、展示自己为好朋友填写的档案。
4、说说你还知道关于好朋友的什么事,说完后可以补充在后面。
三、读一读。
1、先读一读,再说一说你最近交了几个好朋友?你打算把他们介绍给你的老朋友吗?
2、请新同学说说自己已经认识了几个同学,或者和谁成了好朋友?
四、做一做。
1、几个人讨论一下,要怎么制作“友谊卡”。
2、讨论之后,一起合作完成这张“友谊卡”,然后评一评谁做得好,最后再把它送给你的新朋友。小结:小朋友,你们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相同兴趣的人在一起会有更多的话,玩的更开心,相互了解也更深,希望你们一起互相理解、互相团结、互相帮助。
格言: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朋友是生活中的阳光。)教师读书心得体会2013年上学期
钱发莲
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一言堂”已全盘否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专家和名师。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知识创新日趋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才,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文化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作为教师,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与本学科相关的人文知识,如社会、心理、信息技术等,力求知识全面。只有自己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提高了,对教育教学工作才更加热心,态度才更加积极向上。
一、时刻警醒自我 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不可须臾成缺的,只有以挚爱奠基,教师才会倾尽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热情,甚至生命献给他所热爱的事业和学生。有效教师们都有一颗不泯的童心,他们总是保持着真诚、热情、乐观和积极,他们十分乐意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游戏,一同欢笑,一同烦恼,钱梦龙老师说:教师只有始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才能以自己的心去发现学生的心。“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是魏书生老师总结的涵养性情的一条法则。这给予我的启示便是教师要以平稳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善于营造亲切、和谐的愉快的教育气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与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名师们为榜样,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新课程标准非常明确地把“合作交流”作为营造新课堂氛围和培养不宪政的重要目标。作为教师更重要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意义。开敞胸襟,乐于交流句通,不孤芳自赏、不自我封闭。与学生亲密交往、平等对话、真诚交流,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埋诚相对,相互扶持。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身边的长者、名师的指名和帮助,团结的力量大,集体的智慧永远大于个体。
豁然大度,宽以待人,不斤斤计较,不“同行相轻”也同样是一名有效教师应具备的条件。不断的自我反思,不断提升,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三、立足本职,做好工作
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由于教师的职业,是育人、塑造心灵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为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为他们今后美满人生铸造坚实的基石。
用心育人,建立平等关系。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关爱和关心。教师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给予关怀。因此,教师要学会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谅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难处与烦恼;要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沟通情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无怨无悔!对教学过程负责。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要坚持经常学习时事政治、专业理论等;要多听课,虚心请教,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教学艺术;每上一节课,都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对学生未来负责。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就会影响其它环节,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因此,教师要立足当今,放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充当人梯,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社会负责,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千秋大业负责。对学困生负责。帮助学困生是教学工作的重任,因为一个班级里面总存在学困生。对于学困生,教师在教学上、情感上应给予特殊的关顾,如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勇于摈弃旧事物、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主动地、迫切地学习新知识,开拓进取,更新观念,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第四篇:钱是什么议论文
钱是什么
古时候,人们发明了一种东西——钱,人们用钱来衡量各种东西的价值。可以说,钱是一种交易的衡量工具,人们以物易钱又以钱易物,钱是人们心中长久以来的标准。钱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东西,但钱也是生外之物,可以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可钱却也是这世间的万恶之源,钱多可以诗人富裕,钱少的人就相对贫穷。钱能使人便懒惰、贪婪,甚至为了钱有的人还去犯罪,很多犯罪案都是因为没有钱而发生的,小到小偷小摸,大到杀人、抢银行。
问世间钱为何物?
其实,“钱乃生外之物”这句话说得一点也没有错,就算赚再多的钱,也会随着人的死亡而变得没有用处。而把这些钱留给儿女,只会使他们变得好吃懒做,但钱最终还是会花完的,当没钱时,他们就会去犯罪,想不劳而获。
钱是一面镜子,它可以反映出人性最丑恶的一面,有的人为了钱而出卖兄弟,有的人为了钱而杀死朋友,还有的人为了钱杀死亲人。
钱究竟是什么,可是人变得如此疯狂,失去人性。其实,说白了,钱就是一种金属贺劲,主要还是看你用什么心态去看待它!
第五篇:读后感--钱乾
《走向海洋》读后感
学士中心小学六(2)班钱乾 指导老师:徐海燕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文化历史的根源,是苍茫蔚蓝的蓝色宝库《走向海洋》这本书主要讲的就是中国的海洋史,一个个故事让人无不自豪。我不知道我应该如何来描述我此刻的感触。其实,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从未如此认真地思考过我们与海洋之间的关系。只记得语文老师曾告诉过我们——大海,是无边无际的,她包罗万象,与地平齐,连接着天地;音乐老师曾教我们唱过一首歌——“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是我故乡„„”这一切的一切都在说明了海洋是我们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海洋与我们,密不可分;我未曾见过大海,但读了这本书,我却那么深刻的爱上了它。
我记得在书里我看到了这样几个标题:“崇拜,诞生海洋神话”“探索,引发海洋历险”“财富,引发海洋争夺”这些都是由于: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也是人类最大的淡水库,特别是海洋分布着富饶的油气田,其中潜诱着形形色色的发财梦。
但是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保护海洋的意识逐渐加强。随着科技进步,国际社会对海洋的认识和利用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航运、捕捞等活动,而是把海洋作为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最后空间。中华民族传统的海洋意识和海洋价值观在经历了一次次变化后,产生出质的飞跃,蓝色家园也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情景。
在这里,我希望大家多多爱护海洋,珍惜海洋,那也是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国土不仅仅是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领土,还有300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海洋。
在这里,我要高声唱一首歌:亲近你——大海,领悟你——海,体会到你,海的心声,我与大海共鸣。无须刻意强求,也无须费力搜寻。大海,才是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