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 姜堰区南苑学校钱文彬
一、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第80-90页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画图的需求,学会用画图的方法整理条件与问题,进而发现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画图的优势,形成依托图形灵活、有效地解决不同问题的能力,增强策略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形成初步的策略意识和选择意识,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 体验策略的价值,会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并解决问题。
四、教学难点: 借助画图的策略解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一课堂复习引入策略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回设计师,看看哪位同学能又快又好的做出来下面两道题目。
(1、梅山小学环保小组想开辟一个长8米,宽6米的长方形花圃,你能计算花圃的面积吗?(2一个宽40米的长方形操场,面积是2000平方米,你能计算出操场的长为多少米? 找学生读题目,并找同学起来回答问题。(18×6=48(平方米 答:花圃的面积是48平方米。(22000÷40=50(米答:操场的长为50米。
同学们,我们平时做有关面积计算的题目是总是非常的困难,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简单的计算方法,通过画图解决问题。好的,那现在就一起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板书课题
(二激发需求感受策略
1.梅山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花圃,原来长8米,在修建校园时,把花圃的长增加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课件出示
2.师:那么多文字,我们在读题的时候会存在一些麻烦,下面呢,我们就用画图的方法来理解本道题。(课件展示图形
师:根据图形,有谁能说一说这道题你是怎样做的? 找同学回答,并板书展示。
(课件出示:18÷3=6米6×8=48平方米答:原来花圃的面积是48平方米追问:18÷3求的是什么?
3.小结:真不错,借助画图解决问题真方便呀!(三灵活运用体验策略 1.完成试一试 师:下面一题你会吗? 出示试一试:小营村原来有一个宽20米的长方形鱼池。后来因扩建公路,鱼池的宽减少了5米,这样鱼池的面积就减少了150平方米。现在鱼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师:“鱼池的宽减少了5米”,谁来说说该怎样画呢?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画图的过程。(课件出示
师:画得一样吗?请同学们看图列式,并同桌相互说一说,你先求什么? 师:你是怎样做的,谁愿意说一说? 生1(展示做法:先求原来的长,150÷5=30(米;再求现在的宽,20-5=15(米最后求出面积。30×15=450(平方米课件出示 师:谁还有不同做法? 生2(展示做法:我也是先求原来的长150÷5=30(米;再求原来的面积,30×20=600(平方米;最后求出面积,600-150=450(平方米课件出示
2.小结: 师:通过画图,我们又顺利地解决了一道问题。下面的问题可有些难度,想挑战吗?(四拓展训练提升策略 1.智力闯关1.出示:下图是李镇小学的有一块长方形试验田。如果这块试验田的长增加6米,或者宽增加4米,面积都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你知道原来试验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吗? 学生独立画图,解答。
师:你觉得这道题画图时需要注意什么? 师:“长增加6米,面积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或者宽增加4米,面积也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是什么意思? 师:长增加或者宽增加该怎样理解呢? 师:你们画对了吗?现在要求试验田的面积怎么办? 学生回答,教师追问:48÷6求的是什么?48÷4呢? 师:真不错,让我们再来看第二题。2.智力闯关2.出示:张庄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0米,宽40米。扩建校园时,操场的长增加了10米,宽增加了8米。操场的面积就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师:经过了上面几题的学习,我们对画图解题的方法都已经掌握,下面这一题,就要同学们自己独立完成,看看那大家可以得出几种方法。课件展示答案。
课件展示我们班同学真棒!(五课堂总结提升策略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但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因此,本节课我将通过不同教学手段,尤其是采用多媒体的动画,形象生动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容易掌握。这样做,能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课一开始时运用两个题目复习面积公式,并通过例题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策略,在通过一道例题让学生产生画图整理信息的需要,初步体验画图整理信息的简单、明了,在解决题中问题的过程中,通过画图分析数量关系,再次让给学生体验画图不仅具有上述特点,而且还易于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再次感受画图策略的价值。学生基于解题的经历和形成的相应经验、技巧、方法进行反思、提炼,真正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生在三年级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在四年级上学期学习了用列表的策略收集和整理信息,用从条件或问题想起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这节课学习数量关系比较隐蔽或稍复杂的面积计算问题。
由于学生对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已忘记,所以课一开始多媒体呈现两个长方形,求面积的复习题,为学生解决面积计算的问题想到了用画图的方法来帮助理解埋下了伏笔。第一个例题出示后,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画图,再结合学生无从下手的现状,启发学生想到画图,再带领学生一步步画出示意图。通过对照比较,逐步完善完整此图。继而引领学生一步步分析题意,明确解答方法。
画图的好处是什么?这种策略对学生来说,体会还不深,通过试一试,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并体会了画图的策略的确简单方便。通过画图,使隐蔽的数量关系明朗化,找到中间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创新使用教材,既体现“以本为本”的教学思想,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活用例题。在强调合作、交流的同时,始终把独立思考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既重视知识技能训练,又注重发展数学思考。
画图作为策略,首次提出,可学生并非对它一无所知,在数学学习中早已用到,只不过没有提升。通过再次展现大家所熟悉的“应用”,学生对“画图”这一策略的认识又提高了一个层次。
每一次的教学,每一次的发现。在这一次活动中,让我注意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把握细节,这样才堪称完美!
第二篇: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第89-90页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画图的需求,学会用画图的方法整理条件与问题,进而发现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画图的优势,形成依托图形灵活、有效地解决不同问题的能力,增强策略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形成初步的策略意识和选择意识,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体验策略的价值,会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并解决问题。难点:借助画图的策略解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
五、教学过程:
(一)课堂复习引入策略
同学们,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回设计师,看看哪位同学能又快又好的做出来下面两道题目。(1)、梅山小学环保小组想开辟一个长8米,宽6米的长方形花圃,你能计算花圃的面积吗?
(2)、一个宽40米的长方形操场,面积是2000平方米,你能计算出操场的长为多少米? 找学生读题目,并找同学起来回答问题。
(1)、8×6=48(平方米)答:花圃的面积是48平方米。(2)、2000÷40=50(米)答:操场的长为50米。
同学们,我们平时做有关面积计算的题目时总是非常的困难,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简单的计算方法,通过画图解决问题。好的,那现在就一起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板书课题)
(二)激发需求 感受策略
梅山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花圃,原来长8米,在修建校园时,把花圃的长增加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 18平方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课件出示)
1、题目讲的是一件什么事?你觉得刚才这样介绍题目后,别人能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弄清楚吗?你在题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下面呢,我们就用画图的方法来理解本道题。
注意:画图时看清楚条件和问题,边画图边标数据,画图应注意长,宽比例。学生自主画图。
2、根据图形,有谁能说一说这道题你是怎样做的?
找同学回答(注意隐含条件:增加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原来长方形的宽),并板书展示。(课件出示:18÷3=6米 6×8=48平方米 答:原来花圃的面积是48平方米)追问:18÷3求的是什么?
回顾解题步骤:读题---画图---分析---解答---检验
3、小结:真不错,借助画图解决问题真方便呀!
(三)灵活运用 体验策略
1、完成试一试
师:下面一题你会吗?
出示试一试:小营村原来有一个宽20米的长方形鱼池。后来因扩建公路,鱼池的宽减少了5米,这样鱼池的面积就减少了150平方米。现在鱼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你在这一题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鱼池的宽减少了5米”,谁来说说该怎样画呢?马上动手来画一画。
画得一样吗?请同学们看图列式,并同桌相互说一说,你先求什么?
你是怎样做的,谁愿意说一说?
方法一:先求原来的长,150÷5=30(米);再求现在的宽,20-5=15(米): 最后求出面积。30×15=450(平方米)课件出示
谁还有不同做法?
方法二:先求原来的长150÷5=30(米);再求原来的面积,30×20=600(平方米); 最后求出面积,600-150=450(平方米)课件出示
2、小结:
师:通过画图,我们又顺利地解决了一道问题。下面的问题可有些难度,想挑战吗?
(四)拓展训练 提升策略
1、完成想想做做1.出示:下图是李镇小学的有一块长方形试验田。如果这块试验田的长增加6米,或者宽增加4米,面积都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你知道原来试验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吗?
学生独立画图,解答。
你觉得这道题画图时需要注意什么?
“长增加6米,面积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或者宽增加4米,面积也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是什么意思?
长增加或者宽增加该怎样理解呢?
(1)如果这块试验田的长增加6米,面积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2)如果这块试验田的宽增加4米,面积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
要求: 第一组同学画第一种情况,第二组同学画第二种情况,第三组同学将两种情况都画出来。
现在要求试验田的面积怎么办?
学生回答,教师追问:48÷6求的是什么?48÷4呢?
真不错,让我们再来看第二题。
2、完成想想做做2.出示:张庄小学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0米,宽40米。扩建校园时,操场的长增加了10米,宽增加了8米。操场的面积就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师:经过了上面几题的学习,我们对画图解题的方法都已经掌握,下面这一题,就要同学们自己独立完成,看看那大家可以得出几种方法。课件展示答案。
(五)课堂总结 提升策略 提问:这节课我们解决的是哪一类的实际问题?解答这类实际问题最常用的解题策略是什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六、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策略----画图
复习: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方形的长=面积÷宽
长方形的宽=面积÷长 例1:
18÷3=6米 6×8=48平方米
答:原来花圃的面积是48平方米 试一试
方法一:150÷5=30(米)
20-5=15(米)
30×15=450(平方米)
答:现在鱼池的面积是450平方米。
方法二:150÷5=30(米)
30×20=600(平方米)600-150=450(平方米)
答:现在鱼池的面积是450平方米。
第三篇:《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教学设计
天长市城南 王玉蓉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48、49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的线段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2.使学生经历画线段图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整理信息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体会到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感受到数形结合的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3.帮助学生积累操作交流的活动经验和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借助所画的线段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难点:学会画线段图整理相关信息。【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作业纸等。【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初步感受策略的价值
有一天,有一个哑巴走进商店,想买一把锤子,可是他比划了半天,店主还是不明白他要买什么,怎么办呢?情急之下,他夺过店主的笔......店主这才明白了他的意思。一会,店里又来了一个盲人,他也想买一把锤子,你们猜他会怎么做?为什么?对,会说话当然用嘴巴说了。可见,同样买一把锤子,哑巴和盲人选择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哑巴画图盲人直接说。方法,我们也可以称作策略,策略的选择会因人因事而各不相同。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数学中的策略。有信心把它学好吗?
一、以旧引新,启发思维
出示二年级“同样多”的问题。(小棒图过渡到线段图)
1.解释线段图的图意,口头解答。(把三个问题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2.认识线段图的组成。
二、自主操作,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例题。
强调:根据题目意思,你能把线段图补充完整吗?
2.依据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预设:
(1)总数-12=小宁邮票数的2倍(2)总数+12=小春邮票数的2倍(3)小春邮票数-12的一半=总数的一半 想一想可以先算什么。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教师巡视,适时请学生板书。)预设:
(1)(72-12)÷ 2=30(枚)30+12=42(枚)(2)(72+12)÷2=42(枚)42-12=30(枚)(3)72÷2-12÷2=30(枚)30+12=42(枚)4.检验。
既要检验总数是不是72枚,还要检验小春的邮票数是不是比小宁的多12枚。
师板书:30+42=72(枚)42-30=12(枚)答:小宁有30枚邮票,小春有42枚邮票。
三、回顾交流,体验策略 课件出示:
1.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2.在过去的学习,哪些地方运用了画图的策略?(1)一年级学习的分与合(2)20以内的退位减法(3)二年级学习的同样多(4)认识方向
(5)三年级学习的平移与旋转(6)年、月、日
(7)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四、拓展运用,巩固策略
1.分析题意解决问题。(练习八第二题)
预设:(1)(90-10)÷4=20(cm)20+10=30(cm)(2)(90+10×3)÷4=30(cm)30-10=20(cm)答:每条短花边长20厘米,每条长花边长30厘米。
2、补充线段图,分析、解决问题。(练习八第一题)
预设:(1)(34-4)÷2=15(棵)15+4=19(棵)
(2)(34+4)÷2=19(棵)19-4=15(棵)
(3)34÷2-4÷2=15(棵)15+4=19(棵)
答:第一小队植树15棵,第二小队植树19棵。
3、独立画图分析解答。(练习八第四题)
五、反思提升,完善策略 同学们,这节课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通过学习,你有什么体会?
六、拓展延伸,铺垫新知
出示例2。(很难用线段图表示图意)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
-----画图
总数-12=小宁邮票数的2倍 总数+12=小春邮票数的2倍
第四篇:《借助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
《借助画图策略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上段时间,我在四年1班实行了一段时间的通过画图来解决问题的教学尝试。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的画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上升。鉴于往后还需要在另一个班进行推广这个能力练习,故反思如下:
1.教会学生画图的基本策略
开始时,我准备了一节以画图解决问题的主题课,通过一步计算、两步计算、三步计算的题目,结合如何画图进行教学,重点解决学生的数据的提炼、画图步骤、需要解决问题的标示等简单画图技巧。如“商店买回140个杯子,装了5箱后还剩20个,每箱装多少个?”,首先让学生读题,简单快速的找到题意“140个杯子,装了5箱后,剩20个,每箱?个”,接着画线段图或者用其它图形来表达,要让学生明确,把140个杯子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已经装箱了,一部分是剩下来的;装箱的那部分要分成5个箱。最后在图形上,把各个数据标在合适的位置,并用问号将所求部分标示出来。
2.通过典型例题来提升画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次测验反馈中,学生在有关“倍”的问题上,经常出错,学生习惯用乘法来解决问题,但没有具体分析什么是什么的几倍,没有分析等量关系式。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让学生在运用线段图解决这类问题时,首先找标准量,用一个格表示标准量,在用另一条线段表示什么是标准量的几倍,最后是标数据和问号,在观察线段图的基础上,分析1个格与几个格的关系,从而分析它们的数量关系,进而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3.一天一练,培养学生运用画图解决问题的习惯
为了培养学生通过画图解决问题的习惯,我让学生一天进行一题练习,然后第二天进行批改和讲解,在学生养成习惯的同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第五篇: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
本设计荣获泰州市“解决问题策略”专题研讨教学设计海选二等奖
泰州鼓楼路小学 肖网兰
【教学内容】教材第89页的例题、“试一试”和第90页的“想想做做”。【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直观图的方法整理有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实际问题的正确思路。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体会到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验策略的价值,会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
难点:借助画图的策略解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理念】
通过尝试画图、指导画法、借助示意图理解题意、体会画图的优点、借助画图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等活动,帮助学生切实感受画图策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引导 学生结合示意图探索并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突出解决问题的“中间问题”。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创新使用教材,既体现“以本为本”的教学思想,又根据学 生的实际情况活用例题。在强调合作、交流的同时,始终把独立思考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既重视知识技能训练,又注重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学习画图
1、基本练习。
指名口答长方形的面积和宽。
长(米)宽(米)面积(平方米)9 8 ? 8 ? 48 ? 5 30(学生口答后直接追问:你是怎么算的?)【设计意图:简要的练习,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下面运用旧知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支撑。】
2、引新。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个长方形,仔细观察它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件演示长增加,让学生分别求出增加的面积、原来的宽和原来的面积。【设计意图:从改变长方形入手,一方面让学生直观看出把边增加的画图的过程和基本方法,另一方面分散例题的难点,引导学生有序地思考,体会思考方法。】
指出:把长方形微微改变一下,就牵引出一系列问题。象这样把一个长方形的长或宽增加,你会画出图形吗?
出示长方形纸片贴在黑板上,如果长增加了,宽不变,你能比划变化后的图形吗?
学生比划,后贴在黑板上。如果长减少,宽不变呢?
3、练习画图。(发练习纸)
(1)画增加图形。(长 12 米,宽 5 米 的长方形,长增加3米)
问题:什么没有变?(宽不变)什么变了?怎样变的?(长增加 3 米)
问题:还有什么也增加了?面积增加了多少?(面积就增加了 15平方米)。怎样算的?增加的面积怎么只要一步就求出来了?
(2)画减少图形。(长 60 厘米,宽 50 厘米 的长方形,宽减少 5 厘米)
问题:什么没有变?什么变了?怎样变的?长不变,宽减少 5 厘米,面积减少了多少?(面积就减少了 300平方厘米)。怎么减少的面积也只要一步就求出来了? 【设计意图:“画图”对学生而言是个难点,学生从未接触过这样的画法。因此让学生练习画“增加”或“减少”的基本图形是有必要的,也是为新知的学习作好铺垫。并注意在交流、对比、说理中让学生体会到画图也要考虑到合理性,从细微处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二、图文比较,体验策略
听录音:第一遍让学生复述题目
第二遍(提要求)请用自己的方法将条件和问题整理清楚 展示学生记录的数学信息。学生可能:列表,摘要,画图
比较几种方法:(画图)这位同学不但动作快,能将题意表达得更清楚。
谈话: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画图,也是一种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那么,你能画出这道题的示意图吗?
想一想,这个花圃的示意图应该怎样画?同桌可以互相讨论讨论,然后尝试在本子上画出示意图。(请拿出每人手中画有长方形的白纸)
反馈:你是怎样画图整理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的? 有选择地展示学生画出的示意图,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画的。(先画原来长方形花圃长8米,画一条线段表示8米,没说宽,我们就大约画出宽(宽一般比长稍短些)出示第一个长方形,并标出长8米。然后画什么?长增加3米,出示增加的长,并标出3米,宽呢?宽变了没有?连接宽,面积怎么样了?就增加18平方米,是哪部分?出示增加的面积18平方米。)
提问:你觉得自己的示意图画得怎么样?需要修改吗?请需要修改的同学将自己画的图改一改。
师:好,仔细观察这个示意图,想一想,要求原来这个花圃的面积,首先要求出什么?(宽)你打算怎样求?
现在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学生独立解答)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并指名板演。师:你是怎样想的呢?能不能结合示意图说一说? 师:做对了同学向老师挥挥手。其他同学赶紧订正一下。
【设计意图:对学生而言,例题中呈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而画示意图可以把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直观地展示出来,凸现了画图的优点。教学时,首先 出现纯文字的问题,在大多数学生感到有困难时,引导学生自主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比较使画图的策略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觉需要。】
2、活用例题。
(1)变“原来”为“现在”。
提问:假如不是求“原来”花圃的面积而是求“现在”花圃的面积,你会算吗?(指名口答)
(2)提问:还有其他的算法吗?(3)小结、比较。
指出:从图上,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出:求现在花圃的面积有两种方法解答,可以看成两个长方形,用原来的面积加上增加的面积;也可以合起来看成一个大长方形,用总长度乘宽来计算。你有没有发现,无论是哪种方法,哪一个条件必须求出?
强调:增加的是长方形的长,宽没有变过,把这个不变的数求出来是有必要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灵活使用了教材,根据教材安排的这节课所有习题的特点,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的知识水平,在求出“原来面积”的基础上让学生计算“现在的面 积”,给了学生一个思考的阶梯,既分散了解题难度,为学生独立练习“试一试”打下基础,又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中条件不变、问题多变的特点。在交流中,比较得 出:不同的解题思路有同样的解题步骤,突出解决问题的“中间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解题的要领。】
(4)揭题。
提问:刚才解决的这道题我们是借助什么来理解题意的?(板书:画示意图)(简单解释什么是“示意图”。)
指出:画示意图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这题和面积有关,用画图的策略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理解题意。
【设计意图:在学生经历了例题的画图、解答过程之后,在回顾、小结的基础上很自然地揭示出课题,并简要解释什么叫“示意图”,帮助学生构建严谨的数学概念。】
3、强化练习。你能根据长方形的几个条件求出什么问题呢?(1)长增加2米,宽不变,面积增加10平方米。(2)宽增加4米,长不变,面积增加36平方米。(3)长减少5米,宽不变,面积减少30平方米。(4)宽减少3米,长不变,面积减少24平方米。(你能用画图的策略解答下一题吗?)
三、举一反三,巩固策略
1、练习“试一试”。
(1)出示题目,学生读题,了解从题目中了解的信息。
题目:小营村原来有一个宽20米的长方形鱼池。后来因扩建公路,鱼池的宽减少了5米,这样鱼池的面积就减少了150平方米。现在鱼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师提问:从题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你打算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3)师:20米表示什么?5米表示什么?面积就减少了150平方米,应该画在哪里?拿出练习纸四人小组讨论一下,讨论好后完成示意图,在相应的位置标上数据。(学生各自在练习纸上画图)
(4)集体交流画的图,相互评议。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画的?(5)师引导:要求现在鱼池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你能独立的解答出来了吗?试一试。
(6)集体交流解法,并要求结合所列算式说说解决问题的思路。
师提问:完成了吗?谁来介绍一下你的思路?怎样列式?说说每步求的是什么?(师板书:150÷5=30 20-5=15 30×15=450)有没有不同的方法?你是怎么想的?(师板书:150÷5=30 30×20-150=450)师说明:两种方法都可以。
(7)比较反思:刚才两道题相比,有什么不同?它们在解题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用了什么策略来解决的?你觉得画示意图怎样?
指出:看来,把不变的条件求出来真的很关键,这也是解题时的小窍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有别于例题。例题的教学采用的是“小步子”的探究步骤:画图、交流→独立列式计算→交流算法,而“试一试”则放手让学生独立画图并计算。并注意在交流中比较得出:不同的解题思路还是有同样的解题步骤,进一步突出解决问题的“中间问题”,提升解题要领。】
过渡:刚才的题目,有的是长已知,宽不知,要求出宽;有的是宽已知,长不知,要求出长。看看下面这题已知什么呢?
2、练习“想想做做”第1题。
师出示题目:下图是李镇小学的一块长方形试验田。如果这块试验田的长增加6米,或者宽增加4米,面积都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你知道原来试验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吗?(先在图上画一画,再解答)(1)指名读题。
师:你从题中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如果这块试验田的长增加6米,或者宽增加4米,面积都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
你们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那么,我们四人小组一起来讨论一下:
1、长、宽是怎样变化的?
2、怎样画示意图?讨论后自己画一画。师:谁来说说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学生相互交流、补充)指出:这话实际就是“如果长增加6米,面积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如果宽增加4米,面积也比原来增加48平方米。”
师:你能把这句话的意思表示在一个图上吗?试试看。(2)各自在练习纸上作图并解答。
师:好了吗?说说示意图怎么画?先„„再„„(3)集体交流,共同评议,老师板书。
师追问:根据哪些条件可以求原来长方形的长?根据哪些条件可以求原来长方形的宽?应该怎样列式?说说每步求出的是什么?(师相机板书:48÷4=12 48÷6=8 12×8=96)
(4)师:刚才我们连续解决了三个实际问题,你觉得哪题最有挑战?这么难的题为什么你们能很快就解决呢?谁帮的忙?你对示意图有什么想说的?喜欢画示意图来解决问题吗?
师:刚才的解决问题中,我们又感受到了示意图的美妙作用。(5)小结:这题要求原来的面积,必须分别找出长和宽才能计算。假如只画长增加,只能求出宽;假如只画宽增加,只能求出长;必须把长和宽都画出来,才能求出原来的面积。
3、练习“想想做做”第2题。学习画图:
(1)出示题目,读题。
(2)提问:这里的长和宽是怎样增加的?
(3)你打算怎样画图,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再把图画出来。(4)交流学生所画的图。(估计大部分学生的画法同上)
不管增加了长还是宽或是都增加,最后得到的还应该是一个完整的长方形。(5)演示正确的画图过程。
(6)比较两题的不同,体会“或者”和“同时”的区别。
(7)指出:数学上其实很多时候考验的是语文水平,同样是增加,画法却不相同。所以,在画图时一定要看清题目,仔细分析。
【设计意图:这两题的作图对学生而言是难点,也是极其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所以在教学时着重引导画图,淡化了计算过程。通过展示学生的作业,让学生自己感悟、分析、评价、说理。并把两题加以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或者”和“同时”的不同,从而加深理解题意,掌握画法。】 讨论解法:
(1)提问:增加的部分不是一个规则图形,不能直接计算。能不能想办法把它分成几个长方形来计算呢?
你能解答吗?四人小组合作完成,比比哪个小组最快,想得方法最多?(2)集体交流。
(交流时,让不同解法的小组说说解题思路,师演示示意图。对于这题有四种不同的解法,让学生感受解法的多样化。)
四、全课总结、拓展运用。
1、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涉及到的习题都和长方形的面积有关,在理解题意时采用了什么策略?画图的策略有什么优点?画图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提出疑问,进行反思,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画图的策略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作用,进一步强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进一步明确画图要领。】 指出:在示意上更直观、更清晰地看出条件与条件的关系,能帮助我们更有序的思考。在解题时要注意的是: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一般情况下要分别找出长和宽才能计算。
2、自我评价。
提问: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如何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