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趣的汉字微课教学设计
人美版小学五年级《有趣的汉字》微课教学设计
每个汉字都有一段故事,它不是僵硬的无生命的符号。
汉字有形象,有色彩,有味道,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汉字,探究它的起源,看看我们平时课堂上学习运用的汉字还蕴藏着那些让我们意外的故事。
根据课前任务单,完成三个闯关任务:
1、网上查找观看中国传统水墨动画片《三十六个汉字》
2、在网上或书籍中查找汉字知识的资料进行整理,课上进行分享汇报。
3、根据课前任务单完成任务,并在班级进行交流收获,填写反馈表。
猜猜看,这是什么字?看看我们的祖先是怎样创造出汉字的,汉字又是怎样演变发展的。原来这是采摘的采字。
这些字你能猜出是什么吗?最初,人们为了记录和交流,都是用这种象形符号表示,后来逐渐演化为今天的汉字,我们可以看出,字和绘画本身是有密切的联系的,它们不断的发展,彼此借鉴,这就是书画同源一说的由来。随着历史的演变,汉字从最古老的象形文字,演变成了今天不同风格的书法艺术,期间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和行书,最后演变成了我们今天常用的简体字楷书,象形文字逐渐简化规范,走向符号化,从笔画较多走向笔画简单,使书写更加的快速和便捷,过去,许多的文人墨客,既是书法家又是画家,他们利用了书法和绘画在表现形式上的共同规律,将书法和绘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幅作品,知道作者为什么给这幅作品起名叫《农家乐》吗?,为什么他用这个名字呢?在画面中,你能认出那些汉字和图形呢?试着找一找。
这是鱼字、这是木,这是羊,这里藏着一只兔子,还有一个人骑在马背上,还有一匹马,因为画面上有羊有鱼有马,还有人骑在马上,这些动物都是家里养的牲畜,而且画面上还运用了红色、黄色、蓝色的色块,代表着农家丰收的景象,所以画家用《农家乐》来命名。
我们再来看看这副图画,都是用文字的形意变形创作的作品,这样的创作有什么特点呢,好不好看呢?
这幅画里有鸟、有太阳、有风、还利用了汉语拼音的字母进行了造型。这幅画呢,利用了黄河的颜色来填充背景。
这幅画呢,采用了墨色的深浅变化和点线的运用,使画面变得非常的活泼可爱。
画面上用到的文字都非常典型,或是点线面结合,线条流畅,线条有粗细对比,还有色采的艳丽,衬托文字,画面构图饱满,文字有大小前后疏密的关系,墨色也有深浅的变化,可谓变化多端、巧妙结合、有趣生动。
下面,我们来看看篆刻作品中又是怎样利用汉字去表现艺术作品的,这是08年奥运会的体育图标,同学们看出是哪种运动项目了吗?
原来,在设计时,充分利用到了我们中国汉字中甲骨文和金文的文字元素,并且融合了现代标志设计风格,抓住了体育项目的特点进行设计,可以说是古典艺术与现代设计的完美结合,使这些图标非常具有运动的美感,易于识别和记忆。
早期的汉字多以形似为主,一个字就像一幅小孩的画,虽然很复杂难写,但是我们现在欣赏来说呢,却非常有趣。
今天,我们就模仿古时候的人们创造文字的方法来进行汉字游戏,把你喜欢的汉字变得有趣,也有图画之美,请你从作业超市中选择完成你感兴趣的任务。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回顾了汉字的发展史,认识了汉字的艺术美,欣赏了不同风格的汉字绘画作品,希望同学们能搜集更多关于中国古老汉字的知识,到课堂上与大家共同分享你的收获,我们还将评选出本次的学习资料王、问题王、和乐于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百事通,我期待大家的精彩表现。
第二篇:微课有趣的汉字品字结构教学设计
微课《有趣的汉字——品字结构》教学设计
南京市慧园街小学
王格
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结构的一种特殊形式——品字结构。
2、了解品字结构的基本构字特点。
3、认识一些常见的品字结构汉字。
教学过程:
一、初识品字结构
1、师生问好。揭示学习内容:有趣的汉字——品字结构。这是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7》的课外延伸学习内容。
2、复习回忆《识字7》的学习内容。齐读:二人从,三人众,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二木林,三木森,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3、揭示:众、森这两个字就是品字结构。
4、汉字的机构常见的有: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包围结构等。品字结构是比较特殊的一种结构。
5、品字结构非常有趣,在汉语中,“三”常用来表示多的意思,如果一个单字重复了三次组成新字,这个字的含义就会加强,通常表示数量很多、程度很深。所以,品字结构的字很多属于会意字。
6、用众、森来例证上述知识,并清晰了解品字结构的构字特点。
二、认识一些常见的品字结构汉字
1、五行:指金、木、水、火、土,古人认为这五种物质构成世界万物。这五个字都能组成品字结构的汉字。重点讲解“森”以外的新字。(1)三个金,组成鑫(xīn),表示财富兴盛。(2)三个水,组成淼(miǎo),表示水面辽阔。(3)三个火,组成焱(yàn),表示火花火焰。(4)三个土,组成垚(yáo),表示土堆很高。
2、六畜(liùchù):指六种家畜,牛、马、羊、猪、狗、鸡,都是被人驯化的一些动物,所以称为家畜。其中除了猪和鸡没有品字结构,其它都有。(1)三个牛,组成犇(bēn),表示急着去做。(2)三个羊,组成羴(shān),表示羊的气味。(3)三个马,组成骉(biāo),表示众马奔腾。
(4)狗又叫犬,三个犬,组成猋(biāo),表示狗在奔跑。趣味环节:骉(biāo)和猋(biāo)组织一场小比赛。
3、其它的常见字:口、日、石、力。组成的品字结构分别是:(1)品,表示众多。(2)晶,表示特别光亮。(3)磊,表示石头很多。
(4)劦(xié),表示(生说)团结就是力量。
三、复习巩固
1、猜字谜。
师问:
生答:
三个水是什么?
三个水就是淼,烟波浩渺辽无边。三个火是什么?
三个火就是焱,火焰熊熊真耀眼。三个石是什么?
三个石就是磊,光明磊落胸怀宽。三个金是什么?
三个金就是鑫,财富兴旺真开心。三个牛是什么?
三个牛就是犇,急急忙忙向前奔。一齐说:
三个字垒一起,品字结构真有趣。
2、联系生活学习。出示图片(饭店招牌)读一读。犇羴鱻……
3、鼓励:品字结构的汉字还有很多,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再去找找。
4、师生再见。
第三篇:《有趣的汉字》导入课教学设计
《有趣的汉字》导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2.学生能够认真阅读提供的相关阅读材料,从中受到启发,并能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专题,制订活动计划。3.通过了解字谜、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激趣1.对于“汉字”同学们是最熟悉不过了,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学习她,都在跟她打交道。人们是这样评价汉字的:2.出示:▲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
▲汉字是智慧和想象力的宝库。
——日本索尼公司创始人井深大
▲汉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香港语文协会名誉会长安子介
▲汉字是中国文化之根;汉字是国家统一之本;汉字是国人立命之神。
——中文信息研究会的秘书长萧启宏
过渡:一个汉字一幅画,一个汉字就是一段历史,请同学们静静的欣赏(演绎汉字的演变过程)师:从甲骨文、钟鼎文、篆书、隶书一直到现在的简化字,看一看最原始的甲骨文到现在与之相对应的简化字,当两个跨越几千年的汉字同时出现在眼前,你们心里有何感想。相机板书:有趣
神奇师:请同学们翻开文的76页,快速默读,你对汉字又会有新的了解。3.学生默读4.同学们,想去了解更多的汉字吗?让我们在这段时间里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板书题 有趣的汉字)第二步:感受汉字师:首先,请大家一起走进本P78—83页,让我们共同阅读“阅读材料1—4”,真实地感受汉字的神奇吧。(这些都不大像文,但它适合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有着激发兴趣、导入活动的作用)汉字神奇之处在哪里?
1、关于谜语(●谜语的丰富性:1-4是文字谜,-6是图画谜,第7题是动作谜语;●字谜是一个音、形、义的结合体。)2.关于谐音:●谐音性歇后语(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相机渗透歇后语的特点: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形象而俏皮的口头用语。它浅显易懂,语言幽默,深受人们的喜爱。歇后语两部分之间有间歇,说的时候往往只说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真意所在)隐去,让听的人去猜测,所以叫歇后语。明确歇后语小结:歇后语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好好继承和发扬。●谐音笑话汉语同音字多,不能随意乱用,否则会成为笑话。3.汉字的来历:●《仓颉造字》重点渗透没有汉字之前,曾经用“结绳记事”和“物语”等方法帮助记忆和表达的;仓颉是从模仿鸟的足迹开始的,进而根据事物的形状创造了汉字。4“册、典、删”的来历明白: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4.补充材料:材料中提供的内容有趣吗?还有更有趣的呢?你们知道汉字有哪些之最吗?(1)汉字中()字最多(2)汉字中使用率最高的字是()(3)汉字中读音最多的是“那”字(4)汉字中同音字最多的是“yì老师整理板书,归纳形成学习内容。如
有趣的汉字有关字谜谐音性歇后语汉字的来历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
第三步:计划讨论1.看了这些材料,同学们是否跃跃欲试了。那我们应该有一个计划才行,怎么才能定好我们实践的计划呢,我们赶快去阅读77页的文字,明确要求。(学生自学).了解了那么多的材料,你想去探究什么问题?还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还想查阅汉字哪些方面的资料?(学生交流,并把研究的主题写到黑板)
有趣的汉字收集有关字
谜搜集字谜、编字谜、猜字谜谐音汉字的妙用识记汉字的好办法谐音性歇后语汉字的来历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矮”和“射”的含义发展变化汉字历史大揭秘2.为了你们的活动能顺利的进行,老师这里有一个计划表和活动建议卡发给你们,仅供参考。小组分工,设计活动表格与计划,教师发放活动建议卡。附一:《有趣的汉字》的活动安排: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时间安排学习汇报的地点有趣的汉字第一阶段:制定计划,开展研究1时教室第二阶段:活动过程2-3时教室、自主第三阶段:活动展示1时教室
小组活动计划(横线上小组自己命名,要有特色)主题
时间
地点
成员分工:小组组长:
材料人员:
编辑人员:
设计人员:
活动内容:成果展示形式:附二:活动计划表附三:活动建议卡可供研究的题1.汉字是这样产生的(搜集汉字来历故事、起源分类知识)2.“福”、“寿”字形变化研究3.“矮”和“射”的含义发展变化4.有趣的字谜(搜集字谜文字的、图片的).编写字谜6.汉字谐音及其妙用(古诗歇后语对联笑话)收集资料方式1.上网(家中;联系电脑老师安排时间)2.阅读(自己的藏书、学校图书馆、新华书店、图书馆、向老师或其他人借──推荐:《咬文嚼字》、《古代汉语》、《现代汉语》……)3.采访、请教(家人、老师、学长)4.拍摄活动过程.录制配音……结果呈现方式1).制作字谜卡片,组织猜字谜活动,2).剪贴资料收藏成册3).编写报纸并办展览(电脑、手抄)4).拍摄活动过程录象、照片展览).记录活动过程表格(资料抄摘、采访记录
3、讨论交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2).师生共同评议。(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第四篇:汉字的演变 微课教学设计
汉字的演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
记住商朝使用的文字和秦朝的标准字体,理解甲骨文在中国文字发展史和文化史上的地位。2.能力与方法
通过汉字的演变过程及其规律的学习,培养学生探索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和区分事物的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通过对各种汉字的比较,学习和运用比较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其价值,初步认识汉字文化,加深对悠久丰富的中华文明的情感。通过对汉字的欣赏,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甲骨文。2.难点:小篆。【教学用具】 PPT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类型】 新授课
【学生活动设计】
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敢于质疑,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2.针对课文内容,指导学生阅读,归纳汉字的演变及其过发展过程。3.学生讨论汉字演变与历史发展的联系。【板书设计】
一、甲骨文
(二)、古老的密码---战国文字:
1.汉字的演变
三、小篆和隶书
(1)、汉字的起源
(一)小篆---汉字的统一
(2)、汉字的最初模样
(二)监狱里造出的汉字:隶书
2.甲骨文
四、草书、楷书和行书
二、金文
(一)汉字字体的楷模:楷书
(一).金文(又叫钟鼎文或铭文)
(二)快速书写的字体--草书与行书
【教学设计】
想一想
我们天天书写汉字,天天阅读汉字排印的书报,但你知道汉字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吗?知道汉字有哪几种字体吗?知道商朝的国家“档案”用什么文字书写、秦始皇用什么文字批阅奏章公文吗?
师:我国的汉字从她的出现到成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在这个演变过程中,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显示出了神奇的智慧。同学们你们对汉字的演变过程知道多少呢?
一、甲骨文(板书)
1、汉字的演变(扳书)
汉字的形体,即字体,指汉字的书写体态。汉字从产生到现在,虽没有跳出表意文字的圈子,但文字的形体一直按从繁到简的规律发展演变。主要出现了八种字体: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说文解字》说,“黄帝的史官仓颉(j¡é)看见鸟兽的脚印,明白可以用形来区分事理,开始创造文字。”由“图画”经过一个简化过程,取事物的主要特征,开始了“文字”的进化过程。
投影: 从“鱼”字的演变可以推断汉字演变的过程。(1)、汉字的起源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它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最旱的成体系的相当成熟的汉字材料。
(2)、汉字的最初模样
投影:甲骨文骨片和“众人协田”牛骨刻辞
师: 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它的字形有大有小,笔道很细,每个字都像是一幅小孩子画的画。看一看有没有你认识的字?
2、甲骨文: 投影:“甲骨文字举例”和“甲骨文与现汉字对照” 试一试“给“甲骨文十二生肖”填上现代汉字。” 鼠
牛
虎
鸡
狗
猪
兔
羊
猴
龙
蛇
马
二、金文(板书)
(一).金文(又叫钟鼎文或铭文)(板书)(投影:图为有铭文的西周青铜器“散氏盘”)
讲: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所谓青铜器是铜和锡合金制造的器皿。这种合金更坚固,因其颜色发青,故称青铜器。主要有乐器“钟”,食器“彝,尊,爵”,洗器“盘”,兵器“戈,戟”等。金文的内容,最初只是铸刻一些代表族名,国名的符号。后来基本上记功绩,受封赏,刻铸以传后代,来显其荣。因古代人用钟鼎作为铜器的总称。前人曾称这种文字为“钟鼎文”,又因为言辞多是为了“铭刻不忘,永作记念”,又称“铭文”。这些称呼都不能概括其特点。因此,后人便改称金文,使文字摆脱了图画性。这是汉字发展的第一块里程碑。金文,金文产生于西周,也叫钟鼎文,铜器铭文。它与甲骨文差不多同样古老,它的特点:笔形比甲骨文丰满粗肥,外形比甲骨文方正、匀称。
(二)、古老的密码---战国文字(板书):
在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中国被划分为七个诸侯国。各国的文字差异很大,就像古老的密码,很难破译。
投影材料:“刻有楚国文字的铜节 ”和“刻有秦国文字——大篆(zhuàn)的石鼓 ” 大篆是对后来的小篆而言的。广义的大篆包括小篆,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和六国文字。这里的大篆指通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由于周平王东迁洛阳,秦占据了西周的故地,同时也继承了西周的文字,即是继承金文发展而来的。因其带有地域性,有的难以识别。
大篆,也称籀(zhòu)文。因其着录于字书《史籀篇》而得名。石鼓文是唐代在陕西凤翔发现的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称“石刻之祖”。因为文字是刻在十个鼓形的石头上,故称“石鼓文”。今中国考古界一般认为是战国时代秦国的遗物。石鼓文是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在书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由大篆向小篆衍变而又尚未定型的过渡性字体。“籀文”也叫大篆,通行于春秋战国,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三.小篆和隶书(板书)
(一)小篆---汉字的统一(板书)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汉字也进行了统一。
投影:图为秦丞相李斯书写的《峄山刻石》。
教师讲:小篆是汉字第一次规范化的字体。春秋战国时的“文字异形”,秦始皇统一后,采纳了丞相李斯的意见,推行“书同文字”的改革,统一了文字。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的文字改革。小篆,小篆又名秦篆,政权式推广于秦朝。投影:铸有小篆文字的秦虎符。
秦代的统一文字:小篆,使汉字的笔画和结构得到定型,奠定了汉字方块形的基础,标志着汉字的统一。
议一议:秦始皇统一文字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什么作用?(从此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统一的基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二)隶书---监狱里造出的汉字:
隶书,是小篆的简便写法,最早流行于秦代下层人物中间,相传为程邈(miăo)在监狱中将其整理成一种新字体。
秦代有两次文字改革,一是统一文字,由大篆改为小篆;二是使用了较小篆方便些的隶书。这是第二块里程碑——文字发展摆脱像形性。
隶书在汉代(公元前206-220年)得到了很大发展,变无规则的线条为有规则的笔画,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
四、草书、楷书和行书(板书)
(一)汉字字体的楷模:楷书
中国东汉(25--220)末年,一种新的汉字字体:楷书出现了。投影:“楷书的创始人钟繇”和“钟繇作品《宣示表》”
楷书笔画平直,字形方正,书写简便。直至今天,楷书仍是汉字的标准字体。楷书,产生于南北朝,也叫真书、正书。
(二)快速书写的字体--草书与行书:
古代的中国人还创造出了两种可以快速书写的字体:草书和行书。
草书主要有章草、今草和狂草3种。投影:用章草书写的汉木简。
今草是东汉(25--220)人张芝所创。投影:张芝写的草书。
狂草是唐代(618-907)人张旭所创。狂草极难辨认,但却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投影:《张旭狂草图》
第五篇:有趣的汉字教学设计
《有趣的汉字》教学设计二 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小学部 沈红霞
一、活动目标
1.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2.通过了解字谜、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3.认识10个生字。
二、课时安排
“有趣的汉字”整个综合实践活动安排五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制定和交流小组活动计划。
第二、三课时:分组活动。根据制定的计划,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调查、整理学习的资料。
第四、五课时:展示、交流活动成果。
三、活动过程
制定和交流小组活动计划(一课时)
1.激趣:汉字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让我们在这段时间里,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
2.介绍活动内容: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体会汉字的有趣;查找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或笑话,和同学交流;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汉字的有趣。
3.分组:自由组合成合作小组。每组7-8人,选出小组负责人。4.制定计划:
例
“有趣的汉字”活动计划
活动时间: x月x日 活动地点: x x家
活动内容: 1.搜集或自编字谜
2.查找谐音笑话、谐音歇后语
3.了解汉字的起源
成果展示: 把搜集到的资料编成小报,贴在教室里。分 工:
组长:xx 搜集资料:xx 编辑:xx 抄写:xx 插图:xx 日期:x月x日
5.交流:各小组交流计划,并张贴在教室里。搜集和调查资料(两课时)
通过上网查询,阅读书籍、采访、看电视等多种途径进行探究,感受汉字的神奇、有趣。相关资源介绍。网站:
http://www.xiexiebang.com/experience/hanzi 交流活动成果(两课时)
一、猜字谜
1.激趣:现在请大家张开想象的翅膀,一起领略汉字的魅力。请以小组为单位猜字谜,看哪组猜得又快又多。
2.猜教材中列出的字谜。
(1)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2)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下照,人人都说味道好。(3)一点一横长,两点一横长。你若猜不出,站着想一想。(4)有心走不快,见水装不完,长草难收拾,遇食就可餐。(5)这里是两幅画:一个人靠在树旁休息,钟指向了十二点
(6)一些运动员在运动场接受记者采访。当记者问及他们的姓氏时,他们笑而不答,各自做了一个动作,让记者自己猜。
篮球运动员指了指前面的两棵树;跳高运动员顺手捡起一根木棍,放在一个土堆旁;武术运动员信不过教练的书,放在剑的旁边;围棋运动员捡了一颗棋子放在瓷盆上。猜一猜,这几位运动员分别姓什么?
3.小组同学间相互猜字谜。
4.公布答案:(1)日(2)香(3)立(4)曼(5)休(6)林 杜 刘 孟
5.刚才猜的字谜都是书本上的,1-4是文字谜,5-6是图画谜,第7题是动作谜语。大家肯定也搜集或编制了许多字谜,哪一组给大家猜?
二、有趣的谐音 1.说谐音性歇后语
(1)引言: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形象而俏皮的口头用语。它浅显易懂,语言幽默,深受人们的喜爱。
(2)读歇后语。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小葱拌豆腐──清(青)二白 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3)介绍:歇后语两部分之间有间歇,说的时候往往只说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真意所在)隐去,让听的人去猜测,所以叫歇后语。以上六组是谐音性歇后语,借助同音或音近的联系,产生俏皮风趣的表达效果。
(4)猜一猜:以下四组都是谐音性歇后语,看哪一小组猜得又对又快?
A 一连三座庙──
B 石头蛋腌咸菜──
C 隔着窗户吹喇叭──
D 关公打喷嚏──
(5)宣布答案:A 妙(庙)妙(庙)妙(庙);B 一言(盐)难尽(进);C 名(鸣)声在外; D 自我吹嘘(须)
(6)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每个小组都搜集了不少谐音性歇后语,哪一组先来出题?(7)小结:歇后语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好好继承和发扬。2.谐音笑话(1)读一读。
(2)交流:看了笑话,你有什么感想?
(3)小结:汉语同音字多,不能随意乱用,否则会成为笑话。
(4)讲述:前一阶段搜集到的谐音笑话。
三、汉字的起源
1.指名讲述:《仓颉造字》的故事。
2.介绍:“仓颉造字”是一个传说。其实,汉字不可能是由仓颉一个人创造的,也不可能是在一个时期创造的。很多人都参与了这项伟大的创造活动。
3.交流:关于汉字的起源,还有许多传说呢。哪一组给大家讲一讲?
4.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默读《“册”“典”“删”的来历》。你还知道其它汉字的来历吗?
5.以小组为单位介绍。6.认读课后的十个生字。
四、畅谈收获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你有哪些收获呢?
《有趣的汉字》教学设计一 高新区森林小学
活动目标
1.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2.通过了解字谜、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3.认识10个生字。课时安排
“有趣的汉字”整个综合实践活动安排五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制定和交流小组活动计划。
第二、三课时:分组活动。根据制定的计划,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调查、整理学习的资料。第四、五课时:展示、交流活动成果。活动过程
制定和交流小组活动计划(一课时)
1.激趣:汉字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让我们在这段时间里,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
2.介绍活动内容: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体会汉字的有趣;查找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或笑话,和同学交流;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汉字的有趣。
3.分组:自由组合成合作小组。每组7-8人,选出小组负责人。4.制定计划: 例: “有趣的汉字”活动计划 活动时间: x月x日 活动地点: x x家 活动内容:
(1)搜集或自编字谜
(2)查找谐音笑话、谐音歇后语(3)了解汉字的起源
成果展示:把搜集到的资料编成小报,贴在教室里。分工:
组长:xx 搜集资料:xx 编辑:xx 抄写:xx 插图:xx 日期:x月x日
5.交流:各小组交流计划,并张贴在教室里。搜集和调查资料(两课时)
通过上网查询,阅读书籍、采访、看电视等多种途径进行探究,感受汉字的神奇、有趣。相关资源介绍。网站:
http://www.xiexiebang.com/experience/hanzi
交流活动成果(两课时)
一、猜字谜
1.激趣:现在请大家张开想象的翅膀,一起领略汉字的魅力。请以小组为单位猜字谜,看哪组猜得又快又多。2.猜教材中列出的字谜。
(1)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2)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下照,人人都说味道好。(3)一点一横长,两点一横长。你若猜不出,站着想一想。(4)有心走不快,见水装不完,长草难收拾,遇食就可餐。(5)这里是两幅画:一个人靠在树旁休息,钟指向了十二点
(6)一些运动员在运动场接受记者采访。当记者问及他们的姓氏时,他们笑而不答,各自做了一个动作,让记者自己猜。
篮球运动员指了指前面的两棵树;跳高运动员顺手捡起一根木棍,放在一个土堆旁;武术运动员信不过教练的书,放在剑的旁边;围棋运动员捡了一颗棋子放在瓷盆上。猜一猜,这几位运动员分别姓什么?
3.小组同学间相互猜字谜。
4.公布答案:(1)日(2)香(3)立(4)曼(5)休(6)林 杜 刘 孟
5.刚才猜的字谜都是书本上的,1-4是文字谜,5-6是图画谜,第7题是动作谜语。大家肯定也搜集或编制了许多字谜,哪一组给大家猜?
二、有趣的谐音 1.说谐音性歇后语
(1)引言: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形象而俏皮的口头用语。它浅显易懂,语言幽默,深受人们的喜爱。
(2)读歇后语。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小葱拌豆腐──清(青)二白 上鞋不用锥子──真(针)好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3)介绍:歇后语两部分之间有间歇,说的时候往往只说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真意所在)隐去,让听的人去猜测,所以叫歇后语。以上六组是谐音性歇后语,借助同音或音近的联系,产生俏皮风趣的表达效果。
(4)猜一猜:以下四组都是谐音性歇后语,看哪一小组猜得又对又快?
A 一连三座庙──
B 石头蛋腌咸菜──
C 隔着窗户吹喇叭──
D 关公打喷嚏──
(5)宣布答案:A 妙(庙)妙(庙)妙(庙);B 一言(盐)难尽(进);C 名(鸣)声在外; D 自我吹嘘(须)
(6)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每个小组都搜集了不少谐音性歇后语,哪一组先来出题?(7)小结:歇后语是中国文化不可
上一篇古诗:谐音对联和古诗
下一篇古诗:汉字谐音的笑话:初恋味道
百度中查看“《有趣的汉字》教学设计二”相关文章 谷歌中查看“《有趣的汉字》教学设计二”相关文章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准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特别注意:本站所有文章来自网络搜集,如需使用,请与原作者联系,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