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月球之谜》说课稿
《月球之谜》说课稿
尊敬的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龙游阳光小学的语文教师,陈月芬。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六个专题第二课《月球之谜》第一课时,本次说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和资源开发七个方面展开。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共八个专题,分别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而《月球之谜》一课就出自于第六单元神奇的科技世界。
“神奇的科技世界”这个单元,有导读、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太阳》是一篇科普短文,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主要介绍太阳的常识:离地球有多远,它有多大,多热,说明太阳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课文描写了“我”的一次上网经历,让我在领略网络魅力的同时,了解网络的特点和作用,真切感受现代科技带给人们的便利。《果园机器人》是一篇略读课文,它同样体现电脑的神奇,所写的内容极为有趣。文章的叙述方式也很有特色,文中果园机器人各种特性的介绍,是随果园生产需要的变化一步步体现出来的。《月球之谜》是本单元第二篇课文,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全文紧扣“谜”来写,可谓“谜”象丛生。开篇从“遐想”入手,引出一连串的问题,首写“谜”。接着写人们对月球的了解,以及开展的实验,看似在“揭密”,其实,处处生“谜”,再写“谜”。然后用一个自然段的省略号,留下无穷无尽的“谜”,三写“谜”。再看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口语交际、作文、读读背背和宽带网均与本组教材主题非常吻合。这种安排既可以让学生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也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根据教材特点,结合课标要求,本单元的教学目标预定如下:
1、认读19个生字,会写42个生字,正确读写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有自己的体会和疑问;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训练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鼓励学生留心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增强探索和创造的意识,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这三个目标的设定,体现了新《课标》中对第二学段学生的阅读要求:“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2、能
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在本单元教学目标这根指挥棒下,再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努力、登上、任何、一旦、年龄、神秘、探索”。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教学重点:了解月球是个怎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教学难点: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学情分析
说完教材,再看学情,我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进行分析。第一、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早在一年级学生对科技专题文章就有所接触,“一下‘我们身边的科学’、二上‘热爱科学’、二下‘走进科技的世界’”都单列一个单元,我们会发现学生对此类文章的阅读兴趣浓,有主动阅读的欲望,这是本次学习的一个前提,再加上之前学生阅读方法的习得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水平,这是本次学习的一个保障。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已有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础上,在本学年段中还有更高的阅读要求,即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这是本次学习的关键。第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从电视上、网络上和书本中对月亮有浅显的理解。
所以针对本班学生认知特点和本节课文本特点,我在设计阅读教学时,侧重于引导,让孩子多读,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品味词句在文中的作用,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三、教学模式
借鉴兄弟学校的先进理念,研读县教研员赖春梅老师的课题《区域性小学语文课堂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结合我校小班化教育特点,我校语文老师展开深入细致的讨论,认为语文学习模式的构建应以引导学生在文章里“走个来回”为思路,整体的设计要“凸显语用”,利用小班化优势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确立了语文新授课的教学模式为:
1、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2、自学指导、合作交流;
3、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4、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5、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在落实模式的过程中并力图在教学环节中体现 “三真、三实、一及时” 的教学策略。三真即真思考、真合作、真理解;三实是指设计实、反馈实、检测实;一及时是指评价要及时。
四、教学设计
通过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并根据我校语文新授课的模式要求,本节课设计以“谜”为主线,安排了五个教学环节:读文导入,猜“谜”(4分钟);整体感知,找“谜”(7分钟);深度对话,品“谜”(22分钟);言语实践,问“谜”(5分钟);总结延伸,探 “谜”(2分钟)。其中深度对话、品“谜”和言语实践,问“谜”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环节。下面具体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读文导入,猜“谜”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猜谜导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这是语文老师常用的教学手段,但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忽视一点就是为猜而猜,上到雨的课文就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都不见,上到月亮的就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这种为猜而猜活跃气氛是可以的,因为难度不大,学生都会兴奋而大声地说出答案,但静下心来思考总发现缺少了一些语文味。在研读文本时我发现课文中这个语段稍做改变可变谜面,在说出谜底前,学生自由读,指名读,为着猜出谜底思考着读,这样一来既实现学生朗读的训练又让学生初步了解月球的特点,更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这一举三得也体现了我校教学模式中真理解和真思考的教学策略。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月球是一片荒漠的世界。
(二)整体感知,找“谜”(7分钟)
在揭示课题之后,安排了一个课前导学单的检测过程,列举出学生认为最难读的词或最难写的字或最难读的句子进行指导学习。之后,出示读文指导:
1、读准读通课文
2、找找课文中介绍了月球上哪些谜?用序号标一标。学生通过整体感知,找出月球之“谜”,理清整篇课文的脉络。这样做是在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通过抓题眼,从整体了解课文大意,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三)深度对话,品“谜”(22分钟)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所以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力求从学生角度、文本角度、教师角度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展示来解决问题,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教,创设真实有效的高效课堂。
例如,品已解之谜:请学生划出描写谜底的句子,读一读说感受, 这个环节没有烦琐的内容分析,只有简单实在的语言实践,在汇报交流过程中抓住“荒漠”与“奇异”二词的教学,让其成为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的方法教学的平台,也为学生下一环节小组合作中抓住关键词明白表情达意做好方法的指引。再看,品未解之谜中的小组合作,合作前就对学生分组合作提出明确要求和建议,防止合作探究流于形式的有效手段,明确提出要解决的问题,确保学习的有效性。这再一次落实了我校教学模式之三真、三实、一评价。
(四)言语实践,问“谜”(5分钟);
在一篇文本中,一种语言现象反复出现,这就该是引起我们重视的文本语言特色。这一课,课题是“谜”,课文中也展示了许许多多关于月球的疑问。其中,先写关于月球的现象,再写作者用“难道”“或者是”这些词语对谜底进行的推测,这种写法特别有意思。将文章内容用表格梳理,让学生感受这有趣的表达方式,并抓住第三格只写了现象,没有对这一现象的推测这一空白,尝试让学生想一想,写一写。突出言语训练的重点,助杖提出问题这一教学难点。
(五)课堂延伸,探 “谜”
在这一环节中,将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通过总结知识、阅读方法,课堂到这里给学生的不仅是奇异的惊讶,费解的惊奇,更多的是对探索欲望的激发。这样设计不仅可以鼓励学生留心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还能增强探索和创造的意识,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这种情感的习得,是通过深度对话,品谜而展开的,是通过言语实践,问谜而伸展的, 真正体现了“大语文”观。
五、说板书
我的板书设计主要分为主板书和副板书,主板书主要运用!?„„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副板书则提炼写出在学习过程中习得的阅读方法,如抓关键词、关注特列表达方式等,这样的板书设计一方面能直观形象地使学生一看就能回忆起课文内容,另一方面也能体现课文内容与思维的同步,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我所有的说课内容,有不足之处,还恳请给位专家评委予以批评指教,谢谢!
第二篇:《月球之谜》说课稿
《月球之谜》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六个专题第二课《月球之谜》,本次说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和资源开发七个方面展开。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共八个专题,分别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而《月球之谜》一课就出自于第六单元神奇的科技世界。
“神奇的科技世界”这个单元,有导读、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太阳》是一篇科普短文,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主要介绍太阳的常识:离地球有多远,它有多大,多热,说明太阳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课文描写了“我”的一次上网经历,让我在领略网络魅力的同时,了解网络的特点和作用,真切感受现代科技带给人们的便利。《果园机器人》是一篇略读课文,它同样体现电脑的神奇,所写的内容极为有趣。文章的叙述方式也很有特色,文中果园机器人各种特性的介绍,是随果园生产需要的变化一步步体现出来的。《月球之谜》是本单元第二篇课文,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全文紧扣“谜”来写,可谓“谜”象丛生。开篇从“遐想”入手,引出一连串的问题,首写“谜”。接着写人们对月球的了解,以及开展的实验,看似在“揭密”,其实,处处生“谜”,再写“谜”。然后用一个自然段的省略号,留下无穷无尽的“谜”,三写“谜”。再看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口语交际、作文、读读背背和宽带网均与本组教材主题非常吻合。这种安排既可以让学生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也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努力、登上、任何、一旦、年龄、神秘、探索”。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教学重点:了解月球是个怎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教学难点: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学情分析
说完教材,再看学情,我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进行分析。
第一、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早在一年级学生对科技专题文章就有所接触,“一下‘我们身边的科学’、二上‘热爱科学’、二下‘走进科技的世界’”都单列一个单元,我们会发现学生对此类文章的阅读兴趣浓,有主动阅读的欲望,这是本次学习的一个前提,再加上之前学生阅读方法的习得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水平,这是本次学习的一个保障。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已有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础上,在本学年段中还有更高的阅读要求,即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这是本次学习的关键。第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从电视上、网络上和书本中对月亮有浅显的理解。
所以针对本班学生认知特点和本节课文本特点,我在设计阅读教学时,侧重于引导,让孩子多读,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品味词句在文中的作用,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三、教学设计
通过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并根据我校语文新授课的模式要求,本节课设计以“谜”为主线,安排了五个教学环节:读文导入,猜“谜”(2分钟);自学展示(10分钟);;整体感知,找“谜”(15分钟);言语实践,问“谜”(10分钟);总结延伸,探 “谜”(3分钟)。其中、找“谜”和言语实践,找“谜”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环节。下面具体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读文导入,猜“谜”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猜谜导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二)自学展示生字词 的学习情况。
(三)整体感知,找“谜”
借助预习提纲,向学生提出宇航员登山月球,看到的月球是怎样的?之后,出示读文指导:
1、读准读通课文
2、找找课文中介绍了月球上哪些谜?在小组内讨论 交流,并完成表格。学生通过整体感知,找出月球之“谜”,理清整篇课文的脉络。这样做是在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通过抓题眼,从整体了解课文大意,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三)深度对话,品“谜”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所以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力求从学生角度、文本角度、教师角度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展示来解决问题,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教,创设真实有效的高效课堂。
例如,品已解之谜:请学生划出描写谜底的句子,读一读说感受, 这个环节没有烦琐的内容分析,只有简单实在的语言实践,在汇报交流过程中抓住“荒漠”与“奇异”二词的教学,让其成为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的方法教学的平台,也为学生下一环节小组合作中抓住关键词明白表情达意做好方法的指引。再看,品未解之谜中的小组合作,合作前就对学生分组合作提出明确要求和建议,防止合作探究流于形式的有效手段,明确提出要解决的问题,确保学习的有效性。这再一次落实了我校教学模式之三真、三实、一评价。
(四)言语实践,问“谜”(5分钟);
在一篇文本中,一种语言现象反复出现,这就该是引起我们重视的文本语言特色。这一课,课题是“谜”,课文中也展示了许许多多关于月球的疑问。其中,先写关于月球的现象,再写作者用“难道”“或者是”这些词语对谜底进行的推测,这种写法特别有意思。将文章内容用表格梳理,让学生感受这有趣的表达方式,并抓住第三格只写了现象,没有对这一现象的推测这一空白,尝试让学生想一想,写一写。突出言语训练的重点,助杖提出问题这一教学难点。
(五)课堂延伸,探 “谜”
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根据3----7自然段进行仿写,写一写生活中的未解之谜。
五、说板书
我的板书设计主要分为主板书和副板书,主板书主要运用!?„„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副板书则提炼写出在学习过程中习得的阅读方法,如抓关键词、关注特列表达方式等,这样的板书设计一方面能直观形象地使学生一看就能回忆起课文内容,另一方面也能体现课文内容与思维的同步,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我所有的说课内容,有不足之处,还恳请给位专家评委予以批评指教,谢谢!
第三篇:月球之谜 说课稿
《月球之谜》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六个专题第二课《月球之谜》第一课时,本次说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和资源开发等方面展开。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共八个专题,分别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而《月球之谜》一课就出自于第六单元神奇的科技世界。《月球之谜》是本单元第二篇课文,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全文紧扣“谜”来写,可谓“谜”象丛生。开篇从“遐想”入手,引出一连串的问题,首写“谜”。接着写人们对月球的了解,以及开展的实验,看似在“揭密”,其实,处处生“谜”,再写“谜”。然后用一个自然段的省略号,留下无穷无尽的“谜”,三写“谜”。
根据教材特点,结合课标要求,再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认识“悬、临”等生字,并会书写。掌握“夜幕降临、洒满、撒在”等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3、激发学生的探索月球的欲望,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了解月球是个怎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教学难点:利用资料交流、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学情分析
说完教材,再看学情,我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进行分析。第一,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早在一年级学生对科技专题文章就有所接触,“一下‘我们身边的科学’、二上‘热爱科学’、二下‘走进科技的世界’”都单列一个单元,我们会发现学生对此类文章的阅读兴趣浓,有主动阅读的欲望,这是本次学习的一个前提,再加上之前学生阅读方法的习得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水平,这是本次学习的一个保障。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已有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础上,在本学年段中还有更高的阅读要求,即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这是本次学习的关键。第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从电视上、网络上和书本中对月亮有浅显的理解。所以针对本班学生认知特点和本节课文本特点,我在设计阅读教学时,侧重于引导,让孩子多读,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品味词句在文中的作用,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三、教学设计
通过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并根据我校语文新授课的模式要求,本节课设计以“谜”为主线,安排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积累写月亮的诗句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古诗导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这是语文老师常用的教学手段。
(二)激趣导入,设“谜”
在揭示课题之后,让学生找找课文中介绍了月球上哪些谜?
(三)深度对话,品“谜”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所以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力求从学生角度、文本角度、教师角度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展示来解决问题,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教,创设真实有效的高效课堂。
例如,品已解之谜:请学生划出描写谜底的句子,读一读说感受, 这个环节没有烦琐的内容分析,只有简单实在的语言实践,在汇报交流过程中抓住“荒漠”与“奇异”二词的教学,让其成为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的方法教学的平台,也为学生下一环节小组合作中抓住关键词明白表情达意做好方法的指引。再看,品未解之谜中的小组合作,合作前就对学生分组合作提出明确要求和建议,防止合作探究流于形式的有效手段,明确提出要解决的问题,确保学习的有效性。这再一次落实了我校教学模式之三真、三实、一评价。
(四)课堂延伸,探 “谜” 在这一环节中,将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通过总结知识、阅读方法,课堂到这里给学生的不仅是奇异的惊讶,费解的惊奇,更多的是对探索欲望的激发。这样设计不仅可以鼓励学生留心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还能增强探索和创造的意识,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这种情感的习得,是通过深度对话,品谜而展开的,是通过言语实践,问谜而伸展的, 真正体现了“大语文”观。
以上是我所有的说课内容,有不足之处,还恳请各位老师予以批评指教,谢谢!
第四篇:《月球之谜》说课稿
《月球之谜》说课稿 8篇
《月球之谜》说课稿 1
一、讲教材
1、教材简析:
《月球之谜》是新课程标准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科普性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全文紧扣“谜”来写,可谓“谜”象丛生。开篇从“遐想”入手,引出一连串的问题,首写“谜”。接着写人们对月球的了解,以及开展的实验,看似在“揭密”,其实,处处生“谜”,用一个自然段的省略号,留下无穷无尽的“谜”。正因为如此,课文为读者留下了无限的空间,让读者去遐想,去探索。因此,这是一篇激发学生探索热情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认识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有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
教学难点: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与奥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讲教法:
1、创设情景法;
2、合作探究法:在探究中通过有效的小组活动的开展,展现一个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培养了学生质疑的能力。
三、讲学法:
1、情景激趣法;
2、朗读感悟法;
3、发散训练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它到底藏着多少秘密啊?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1969年7月20日,美国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很多的——《月球之迷》。
2、揭示课题,板书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这两名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号宇宙飞船向月球出发,准备好了吗?
(由课文第一段导入,既使学生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回顾,同时也为新课起到了连接的作用。如此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与想象都被调动起来。)
(二)自主探究,读文感悟
1、学习第二自然段和资料袋
(1)(出示课件演示)看,这就是月球,当我们首次来到月球,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色?
(2)请大家找一找在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
(3)哪位宇航员来给我们汇报汇报你第一眼看到的景色?能不能用一个词概括这是什么样的景色呢?
(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将学生带入神秘的太空中,以小宇航员的形式为学生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学文的兴趣。)
(4)月球上的景色奇异在哪儿呢?
你能把这奇异的景色读一读吗?(个别)
让我们把这奇异的景色告诉地球上的人们吧。(齐读)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整体感知课文,交流收获,培养自主读书的能力,在正确、流利的读书的同时,获得初步的理解和体验,体验读书的快乐。)
(5)我们原本以为月球上有美丽的嫦娥,洁白的玉兔,然而月球上的景色与我们的想象简直太不一样了,你们想看看
宇航员从月球上拍回的照片吗?(出示课件)
你们看,宇航员在月球上行走,咦,他们是怎么走的呢?怎么会这样呢?
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学习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
2、学习月球的未解之谜
宇航员们把月球上的尘土和岩石带回了地球作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
(1)请同学们小声读一读3、4、5、6段,边读边想科学家做了哪些实验?(全班交流)
(2)在这三个实验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实验呢?
(3)在小组内选择一个你们共同感兴趣的实验,仔细读一读。说一说假如你们就是参与实验的科学家,在做这个实验过程中,发现了很多的现象,你们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呢?
(4)汇报交流。
(这一环节着眼于学生加强对课文的体验和领悟,开阔视野,培养综合素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培养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5)课文的第七段出现了一个省略号,它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6)除了这些实验给我们提出的没有解开的谜,结合你们读的月球的资料,你还想提出哪些谜呢?
(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该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在教学中以“知谜”、“探谜”为主线,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探究科学、不断质疑的兴趣。在探究中通过有效的小组活动的开展,展现一个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培养了学生质疑的能力。使得每个学生的头脑细胞活跃,富有创新意识,其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不断自主参与、自主学习,培养了浓厚的学习语文的兴趣。)
3、发散思维,拓展练习
(1)假如后你登上了月球,你准备去做什么?(学生说)
(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为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张扬个性、激扬灵性的服。)
(2)师生共同交流描写月亮的古诗句(课件展示)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夏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
(丰富自己的积累)
(3)课后收集一些感兴趣的月球资料与大家交流。
(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
4、总结全文
同学们和科学家们一样都对月球有很大的兴趣,有志气有决心!我想不用多久月球肯定会被人类开发和利用。
用课文最后一句话来结束我们这节课: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齐读)
五、讲板书设计
尘土是否能杀菌?
22、月球之谜水藻为何鲜嫩青绿?
(十分奇异)
年龄是否比地球大?
《月球之谜》说课稿 2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六个专题第二课《月球之谜》第一课时,本次说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几个方面展开。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共八个专题,分别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环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可贵的亲情、友情,神奇的科技世界,国际理解和友好,神话故事、传说。而《月球之谜》一课就出自于第六单元神奇的科技世界。
“神奇的科技世界”这个单元,有导读、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太阳》是一篇科普短文,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主要介绍太阳的常识:离地球有多远,它有多大,多热,说明太阳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课文描写了“我”的一次上网经历,让我在领略网络魅力的同时,了解网络的特点和作用,真切感受现代科技带给人们的便利。《果园机器人》是一篇略读课文,它同样体现电脑的神奇,所写的内容极为有趣。文章的叙述方式也很有特色,文中果园机器人各种特性的介绍,是随果园生产需要的变化一步步体现出来的。《月球之谜》是本单元第二篇课文,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全文紧扣“谜”来写,可谓“谜”象丛生。开篇从“遐想”入手,引出一连串的问题,首写“谜”。接着写人们对月球的了解,以及开展的实验,看似在“揭密”,其实,处处生“谜”,再写“谜”。然后用一个自然段的省略号,留下无穷无尽的“谜”,三写“谜”。再看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口语交际、作文、读读背背和宽带网均与本组教材主题非常吻合。这种安排既可以让学生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也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根据教材特点,结合课标要求,本单元的教学目标预定如下:
1、认读19个生字,会写42个生字,正确读写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有自己的体会和疑问;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训练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鼓励学生留心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增强探索和创造的意识,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这三个目标的设定,体现了新《课标》中对第二学段学生的阅读要求:“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2、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在本单元教学目标这根指挥棒下,再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努力、登上、任何、一旦、年龄、神秘、探索”。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3、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教学重点:了解月球是个怎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教学难点: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学情分析
说完教材,再看学情,我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进行分析。
第一、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早在一年级学生对科技专题文章就有所接触,“一下‘我们身边的科学’、二上‘热爱科学’、二下‘走进科技的世界’”都单列一个单元,我们会发现学生对此类文章的阅读兴趣浓,有主动阅读的欲望,这是本次学习的一个前提,再加上之前学生阅读方法的习得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水平,这是本次学习的一个保障。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已有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础上,在本学年段中还有更高的阅读要求,即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这是本次学习的关键。
第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从电视上、网络上和书本中对月亮有浅显的理解。
所以针对本班学生认知特点和本节课文本特点,我在设计阅读教学时,侧重于引导,让孩子多读,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品味词句在文中的作用,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三、教学模式
为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确立了语文新授课的教学模式为:1、单元导入、明确目标;2、自学指导、合作交流;3、大组汇报、教师点拨;4、巩固练习、拓展提高;5、课堂小结、当堂达标。在落实模式的过程中并力图在教学环节中体现“三真、三实、一及时”的教学策略。三真即真思考、真合作、真理解;三实是指设计实、反馈实、检测实;一及时是指评价要及时。
四、教学设计
通过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并根据我校语文新授课的模式要求,本节课设计以“谜”为主线,安排了五个教学环节:读文导入,猜“谜”;整体感知,找“谜”;深度对话,品“谜”;言语实践,问“谜”;总结延伸,探“谜” 。其中深度对话、品“谜”和言语实践,问“谜”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环节。下面具体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读文导入
气氛渲染,引发兴趣。
(二)整体感知
在揭示课题之后,安排了一个课前导学单的检测过程,列举出学生认为最难读的词或最难写的字或最难读的句子进行指导学习。之后,出示读文指导:读准读通课文;找找课文中介绍了月球上哪些谜?用序号标一标。学生通过整体感知,找出月球之“谜”,理清整篇课文的脉络。这样做是在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通过抓题眼,从整体了解课文大意,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三)深度对话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所以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力求从学生角度、文本角度、教师角度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展示来解决问题,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教,创设真实有效的高效课堂。
例如,品已解之谜:请学生划出描写谜底的句子,读一读说感受,这个环节没有烦琐的内容分析,只有简单实在的语言实践,在汇报交流过程中抓住“荒漠”与“奇异”二词的教学,让其成为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的方法教学的平台,也为学生下一环节小组合作中抓住关键词明白表情达意做好方法的指引。
再看,品未解之谜中的小组合作,合作前就对学生分组合作提出明确要求和建议,防止合作探究流于形式的有效手段,明确提出要解决的问题,确保学习的有效性。这再一次落实了我校教学模式之三真、三实、一评价。
(四)言语实践
在一篇文本中,一种语言现象反复出现,这就该是引起我们重视的文本语言特色。这一课,课题是“谜”,课文中也展示了许许多多关于月球的疑问。其中,先写关于月球的现象,再写作者用“难道”“或者是”这些词语对谜底进行的推测,这种写法特别有意思。将文章内容用表格梳理,让学生感受这有趣的表达方式,并抓住第三格只写了现象,没有对这一现象的推测这一空白,尝试让学生想一想,写一写。突出言语训练的重点,助杖提出问题这一教学难点。
(五)课堂延伸
在这一环节中,将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通过总结知识、阅读方法,课堂到这里给学生的不仅是奇异的惊讶,费解的惊奇,更多的是对探索欲望的激发。这样设计不仅可以鼓励学生留心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还能增强探索和创造的意识,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这种情感的习得,是通过深度对话,品谜而展开的,是通过言语实践,问谜而伸展的,真正体现了“大语文”观。
《月球之谜》说课稿 3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月球之谜》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六册第6组的第2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
这篇课文在写法上很有特色:第一段用优美的文字,渲染月光给人们留下的美好印象,不但突出了月亮本身的魅力,而且也和第二段中月面的荒凉形成对比;文章主体是介绍与月球相关的几种难解之谜,其间巧妙地运用疑问句和感叹句,强化了月球的神秘;结尾是开放式的,以“神秘”来概括上面列举的几种谜,与文题相呼应,同时激起读者探索的愿望。
编选本文的意图是,了解与月球相关的知识,展示月球神秘的魅力,激发学生探索月球和宇宙奥秘的兴趣;同时积累一些描写月亮的古诗句。
2、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努力、登上、任何、一旦、估计、年龄、神秘、探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2)教学难点: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要使学生能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理解月球世界的奇异和月球上的不解之谜,充分开展朗读才是前提。这节课,教师以读为本,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在朗读中,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使学生的朗读具有层次性。如月球上奇异景色的朗读指导,几个月球之谜的朗读指导,使学生在具体的语境里感悟文本内容,拓展自如,打开宇宙这个奥妙无穷的宝库。
三、说教学过程
《月球之谜》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了解课文中所写的月球之谜,是本文的重点。我设计了一下环节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创设情境,感悟月亮的文化内涵,积累诗句,体会古诗词的韵味。采用展
示图片、设疑激趣的方法导入新课,通过质疑,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检查自学。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使学生在自由读的过
程中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同时也激发学生想进一步探索月球奥秘的欲望。
3、自主探究,读文感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资源,引导学生观看录象,整体感知。采用学生喜欢的小宇航员的形式为学生创设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培养自主读书的能力,在正确、流利的读书的同时,获得初步的理解和体验,感受读书的快乐。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学习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培养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针对这一理念,这一环节我采用“读→找→议→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3———6自然段。重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初步探究月球之谜。
教学反思:
课堂亮点:
一、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语文文本的巧妙整合。
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课文需要制作了非常有实效性的幻灯片,内容丰富,页面漂亮,如月亮诗句的收集,幽静的月色图配着舒缓的《春江花月夜》的音乐片断和1969年美国宇航员登月的片断录像。我在课堂里针对课文的需要进行合理的整合,让信息技术有效的为文本服务,推进文本的发展。
二、正确把握了语文教育的特点,符合了语文学习的规律。
要把信息技术与文本进行巧妙的整合,使学生能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理解月球世界的奇异和月球上的不解之谜,充分开展朗读才是前提。这节课,教师以读为本,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在朗读中,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使学生的朗读具有层次性。如月球上奇异景色的朗读指导,几个月球之谜的朗读指导,使学生在具体的语境里感悟文本内容,拓展自如。
课堂缺憾:
当然本课也有不少不足之处,《月球之谜》这篇课文内容浅显,可欣赏的优美句段不多,因此学生在读文时显得感情较单调,难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略显沉闷,学生对自己搜集的资料整理分类的能力不强,导致在课堂交流里,老师要加强引导,从而使课堂教学时间不够。最能体现语文的工具性的一个环节——把掌握的知识通过宇航员的登月介绍或科学家的实验介绍来练习说话,使课本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并能灵活运用。就因时间的不足而忍痛去除,使本课留下了遗憾。
《月球之谜》说课稿 4
一、说教材
《月球之谜》是新课程标准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科普性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全文紧扣“谜”来写,可谓“谜”象丛生。开篇从“遐想”入手,引出一连串的问题,首写“谜”。接着写人们对月球的了解,以及开展的实验,看似在“揭密”,其实,处处生“谜”,再写“谜”。然后用一个自然段的省略号,留下无穷无尽的“谜”,三写“谜”。正因为如此,课文为读者留下了无限的空间,让读者去遐想,去探索。因此,这是一篇激发学生探索热情的好教材。编者在文尾提供了一个“资料袋”,不但介绍了月球上的引力,还介绍了月球上环形山的命名,以及有哪四位中国科学家的名字给这些山命了名,意在激发学生长大了去探索宇宙的奥秘。与此同时,课后第三题收录了一些写月亮的诗句,赋予了教材诗意的想象空间和丰富的人文内涵。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认识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有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
教学难点: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与奥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说设计理念
探索奥秘是人类的天性,因为每个正常的人都有求知欲。从某种意义上说,“谜”是推动人不断探索、不断前进、不断发展的动力。让孩子们从小就心中有“谜”,试图去解开这些“谜”,这本身就是一个孕育发展和创造的过程。因此,本教学设计力图通过语言文字的阅读,把“谜”播种在孩子们的心田,使之成为持续学习和进步的动力。怎样才能把“谜”播种在孩子们的心田里呢?语文课有语文的方式,那就是:引导孩子在与文本、文化和客观世界的对话中,去敞亮,去点染。
三、说教学流程
一、遐想:从诗意的世界中走来
开课,让学生“进入”宏大而有韵韵味的时空背景,是读好课文的基础。因此,可以制作一个关于月亮的短片,音乐与画面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观。在这样的环境里来阅读课文,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出示月亮的课件。导语:夜幕降临,或圆或缺的月亮高高地悬挂在夜空,面对那皎洁的月光,不知有多少人遐想过。此时此刻,面对这样一轮月亮,你想到了什么?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启发学生多维度地去遐想,如:联想到写月亮的诗句;联想到登月的情景;联想到“嫦娥奔月”登神话故事;联想到月球上的自然景观……
2、总结学生对月亮的遐想,引出课题:月球之谜
3、释题:“谜”是什么意思?与“迷”和“秘”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这个“谜”是课文的眼睛,阅读时,我们抓住了它,就能很好地理解课文。
二、读文:在品味语言中激活心灵
人类对于自身以外的知识的感知都浸润在语言中。语言是我们存在的家,就像世界是我们居住的家一样。在语文课上,要让“谜”在孩子心田生根、发芽,就离不开对文本语言的品味。但这种品味是“儿童视觉”的品味,是儿童和文本和世界的对话。因此,本环节根据儿童的特点设计了如下步骤:
1、自由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读生字、新词。
(2)说说读了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估计学生会初步知道课文写了月球上的景色和月球之谜。在教学时可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导学生朗读:
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月球是一篇荒漠。
3、顺学而导,突出重点。
紧紧扣住“谜”,指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展开想象:
(1)课文写了哪些月球之谜?请学生阅读课文,勾画出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这一连串实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一句,“令人费解”是什么意思?这些实验,哪些地方令人费解?
(4)月球之谜仅仅只有这些吗?(不只这些)可从文章中的哪些地方看出?(倒数第2自然段的省略号看出)请再读课文,并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说说还有哪些月球之谜需要去解开,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这里,学生可以从教材提供的文本和图片提出问题,如,根据课文对月球表面的描写(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月球是一篇荒漠。)来提出问题,也可以根据过去对月球的了解提出问题,还可以根据所查的资料提出问题,甚至可以根据所阅读的故事、古诗来提出问题。总之,尽可能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甚至幻想。因为每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之谜都将激励学生不断地去探索。
三、探索:再追寻人类脚步中播种
任何一个人都是历史中的人,历史是人们的根。面对这么多月球之谜,人类是怎么做的呢?需要让孩子们追寻人类的脚步,在追寻中播种希望和梦想。而课文中恰好有这样一些语句,给予了明确的提示,如:“古往今来,为了探索月球的奥秘,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对神秘的月球,人类将继续探索下去。”因此,教学时,可安排如下环节:
1、面对这么多月球之谜,人类是怎么做的呢?请读读课文和课文后的资料,以及自己查找的资料,说一说。
2、出示月亮的课件,教师启导:“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灿烂的阳光。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月球是一片荒漠。”面对这轮明月,面对人类探索月球的种种努力,你又什么话想说吗?
《月球之谜》说课稿 5
说教材分析
《月球之谜》这是一篇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从晧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
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阅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结合课后练习的第二题我设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本课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难点是了解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
说教学法
“高效课堂基本范式”旨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所以在施教的过程中,本人遵循其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通过学生自学、合作学习,教师引导相结合的学习的方式完成本次教学。
说教学过程
本课采用的“高效课堂基本范式”的教学模式施教。“高效课堂基本范式”的目标旨在改变老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还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激趣导入定标
我以两句关于月亮的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让学生通过读后说出这两句诗说了哪一种事物,引出课题。之后根据课题质疑﹕月球到底是什么样的,你们想知道吗?这无形中帮助学生积累诗句,又为激发学生读课文做好引子,可谓一举两得。
二、自学互动,适当点拨
“高效课堂基本范式”是把学生的自学互动和教师的适当点拨分两个阶段进行,我觉得这样施教不利于教师点拨,因此我把两者结合在一起实施。
有了问题的引领,学生自由地把课文朗读了一遍,接着我出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又要求学生根据目标再自由读或与同学合作读课文,目的是通过多读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有了读的铺垫,对学生学习生字词有了很大的帮助.所以接下来学习的生字词对学生来说容易了一些。
学习生字词我采用抢答的方式来学习,这样做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学习词语时,我还引导学生理解词义,造句,同时要求画出词语所在的位置,然后再要求学生把课文齐读一遍,这样不仅巩固了学生学习生字词,而且也为我检测学生是否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个目标。
学生有了读就会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为接下来的把握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所以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时,我结合课后练习设计两个问题﹕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月球还有哪些没有解开的谜?要求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句子并通过合作完成,教师则巡视指导。
当学生汇报达到预定的教学效果后,我结合板书对课文进行总结,巩固所学内容。
三、测评训练
测评是检测学生是否掌握本课的内容,我根据所授的内容设计以下教学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说yes,错的说no.)
1、月球的表面全是水。
2、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
3、人类已经登上过月球。()
4、研究结果表明,月球上可能出现过火山活动。()
《月球之谜》说课稿 6
【教材分析】
《月球之谜》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本文旨在让学生了解月球相关的知识,展示月球神秘的魅力,激发学生探索月球和宇宙奥秘的兴趣;同时积累一些描写月亮的古诗句。
【教学目标分析】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探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
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哪些不解之谜。
难点:
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法学法设计】
1、教法:针对教学内容,我打算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形象思维训练。从图中理解体会,教师通过“教、扶、放”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以情景教学法、美读感悟法、质疑问难法等方法激发兴趣,使其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学法:读读、划划、议议、说说自读自悟、美读交流、入景体验,升华情感。
【教具使用】
1、课文插图,月球表面及能表现出月色皎洁、清幽的图片,乐曲《春江花月夜》、《弯弯的月亮》。
2、有关月球奥秘的图文资料。
3、学生收集的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
4、媒体资源:教学演示课件《月球之谜》。
【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导语:茫茫太空,有着不可计数的星球。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太阳,今天,我们要走近地球的近邻──月球。
2、(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同学们,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激起无穷的疑问。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就曾问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今天,我们面对着这散发着冷冷清辉的明月,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她吗?(及时肯定鼓励,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3、嫦娥奔月、吴刚伐桂都是民间传说。人们多想登上月球,去解开心中的疑问。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板书课题)。
4、点击课件主页中的登月图片,观看人类登上月球相关视频。
听范读,整体感知,再自读课文。
1、听课文范读。
2、提出自读要求:
画出生字新词,练习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画出课文中列举的月球上有哪些难解之谜。
就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不解之谜,结合上节课搜集的资料和小练笔,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猜想。
组内交流
1、小组长设计形式,检查组内同学的生字、生词认读情况和课文朗读情况。
2、组内同学交流所画出的月球之谜。
3、讨论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关于月球之谜的猜想。
全班交流
1、各组选派代表或组员接读的方式,向大家展示朗读的正确、熟练程度,其他小组注意对生字词的正音。
读一读:
悬挂遐想奥秘
努力细菌水藻
一项估计土壤
2、学生汇报
你在阅读中发现了哪些月球之谜?
月球是从哪儿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跟地球一样吗?月球上的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为什么不同植物种进月球尘土里生长得不一样?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吗?等等。
3、学生质疑
鼓励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月球上为什么会有那样奇异的景色?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没有任何生命吗?宇航员在月球上怎么行走?
合作学习,探究问题
1、对某一未解之谜感兴趣的同学结为一组,大家共同猜想谜底。
2、据老师提供的“资料袋”展开讨论,组内成员分工,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教师提供的资料,供参考)
a、课后“资料袋”
(1)月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所以地球上6公斤重的东西,到月球上只有1公斤了。在月球上,人只要稍微用力一蹬,就能蹿起很高,如果在那儿跳远或跳高,可以取得比在地球上好得多的成绩。
(2)月球表面布满了无数大大小小的环形山,一些杰出的科学家的名字被用来命名大的环形山,其中有四位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他们是石申、张衡、祖冲之、郭守敬。
b、月球起源之谜:
目前,人类关于月球的起源,一共提出了三种假说:月球被捕获说,地月同源说和地球分裂说。到目前为止,三种假说都没有取得强有力的证据,因此产生了第四种假说──“月球──宇宙飞船”说。
c、月球年龄之谜:根据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可以测定月球的年龄。经分析发现,与地球上90%年龄最大的岩石相比,月球岩石99%年龄更长。1973年,世界月球研讨会上曾测定一块月球岩石年龄为53亿岁,而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亿岁。有些科学家提出,在地球形成之前,月球早已在星际空间形成了。
d、21~22世纪,人类将移民月球,建立月球村。月球村将利用太阳能取暖,利用月球上发现的水生产蔬菜、粮食,建立各种生活设施。月球村的重要任务是开采氮-3,并运回地球,利用这一热能源发电,供应全球所需电能。人类还将开发地球人拜访月球村的旅游业。
3、举行月球奥秘发布会。
a、各小组选派代表有感情朗读本小组感兴趣的月球之谜,力争通过朗读激起同学们强烈的好奇心。
b、派中心发言人有条理地说清本组对月球之谜的猜想。
c、听了其他小组的发言,你们对月球又产生了哪些疑问?
4、想一想,说一说.
假如30年后你登上了月球,你准备去做什么?
积累古诗句,感悟文化内涵
古往今来,人们赋予月亮各种各样的情感,有数不清的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诗词歌赋、音乐绘画。下面,就让我们在《春江花月夜》这首名曲中,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关于月亮的名句写在黑板上。(学生书写诗句)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结束语:
人类虽然登上了月球,但并没全部揭开她神秘的面纱,月球上的无穷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感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和上网查资料,去进一步了解月球。
【板书设计】
【教学时间设计】
l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5分钟
l听范读,整体感知,再自读课文。5分钟
l组内交流。9分钟
l全班交流。9分钟
l合作学习,探究问题。8分钟
l积累古诗句,感悟文化内涵。3分钟
l结束语1分钟
《月球之谜》说课稿 7
教材说明
《月球之谜》是新课程标准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科普性的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学生通过对这个主题活动的探究,进一步了解有关月球的知识,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以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教学目标
1、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认识月球,了解月球,讨论月球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设计思路
体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改变,体现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融合的教育理念。目前,传统的教学设计中,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受到一定束缚,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总体设计思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分组卡片、主题网站、月光奏鸣曲、春江花月夜
学生准备:概念图作品、站、幻想画、神话传说
教学时间:5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月亮自古以来,就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尤其受诗人们的钟爱。那皎洁的月光,富有变化的月形,激起了诗人们多少怀念与感慨,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歌?(师生背诵有关月亮的诗词)
月亮在诗人们的描绘下是如此的美好,课前大家针对自己不同的特长和兴趣分小组展开的对月球的探索,现在就来看看我们的成果。(分别展示概念图、站、幻想画和神话传说)我真为大家的聪明智慧所叹服!
二、学习课文,解疑问答
1、自读课文
现在就让我们登上月球,去看看那是个怎样的世界!打开课本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
4、小组活动:写出人类探索月球未解之谜。教师准备红、黄、绿、蓝、紫、橙六色卡片四套,分别写有1、2、3、4、5、6。由学生随机抽取,按照数字相同的规律做在一组,每组发给1张白纸,然后按照顺时针依次传给其他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尽量多的问题,最后一名同学汇报,比赛哪个小组获胜。
4、总结表达,读懂了什么,讲述疑惑,
三、网络探究,自主学习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人类选择走出地球,那么第一站就自然而然的`选择了离我们最近的“未知”土地——月球。可能许多年后回首人类登月的历史,我们会觉得我们现在所取得的成绩很微薄,但是对人类进步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一位踏上月球的人所讲:“虽然这只是我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让我们一起登入主题网站,看看月球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请特别关注人们探索月球之谜的历程。
四、高智慧学习,小组讨论
结合实例,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孜孜不倦的探索着宇宙星空的奥秘,不仅仅是月球,还有火星,银河系等等,为什么会出现哥伦比亚事件?为什么今年美国对于火星的探索遇到困难的新闻牵动了全世界的关注?我们知道就是因为这样一种探索的精神使得今天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那么科学进步的含义仅此而已吗?提出不完整的等式,科学进步=探索+…+…+…+…启发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填写不等式。说出相应的理由
小组活动:按照形状相同的规律划分小组,小组讨论填写等式,然后按照颜色分组到别的小组讨论,了解别人的想法,最后回到自己的小组,修改本组的观点,红色留下负责解释本组的想法,全班汇报交流。
五、课堂小结
假如xx年后你登上了月球,你准备去做什么?
六、教后反思
每次上过类似今天这种情况的网络课,总是引发很多的思考和争议,许多人关心的总是他与语文课的关系,把脱离语文教学目标和听说读写能力作为强有力的驳斥论据,以前我也曾懵懂的认为我是不是脱离了目标,在走俏啊?在确定了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之后,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要体现课程与技术的整合,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体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体现多元智能学习,最终实现融合性学习,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信息素养的形成为最有力的说明!
反思课堂教学设计,我认为教学策略的设计最为重要,同样,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设计中应加强对教学策略的研究和探讨,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一、问题策略的设计
这个主题活动,我始终贯穿着这样几个问题的设计,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种思维的框架,那么将来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都能受到这种思维的启发,相信这就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继而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你知道什么?关于月球的知识你了解多少,是对以前知识的一个积累和概括。
2、你想知道什么?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
3、你怎样知道的?对于学习的方法和途径的认识。
4、你学到了什么?总结学生经验。
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层次性,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关键要设计好基本问题,基本问题的设计要体现高级思维的训练,比如教师在设计“科学进步=探索+…+…”就是要培养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和具体事例从不同角度和层次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
二、活动策略的设计
有效的小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集体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通过两次小组活动的开展,一次问题接龙,展现一个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比赛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多而且精彩有价值,使得每个学生的头脑细胞活跃,富有创新意识,“月球上有传染病毒吗?”“月球和地球哪个的年寿高?”“月球的尘土具有杀菌的作用吗?”另一个活动是小组讨论填写等式,然后到别的小组吸取经验,回来补充自己的观点,这个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表达、倾听、再思维的能力,可以说选择一种好的组织形式,对于提高课堂效率也是相当的重要。
三、评价策略的设计
这堂课中我认为比较失败的就是没有很好的体现评价的过程,无论是对于学生精彩的展示还是小组活动,教师的引导,教师的语言显得有些干瘪,吝啬,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是上好课重要标准,另外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了教学的过程和效果。
《月球之谜》说课稿 8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月球之谜》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科普性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蕴涵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学生通过对本课的探究,进一步了解有关月球的知识,展示月球神秘的魅力,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以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2、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及课文内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表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有关的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3)、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3、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以及介绍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是本文的教学重点。难点是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与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依据课改理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1)、激发兴趣
《月球之谜》一课描写了月球奇异的景色。对于月球上面的神秘之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材虽配有插图,但却是静止的,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我精心制作了一套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创设了形象、直观的和谐情境。
(2)、突破重点
《月球之迷》一课,教学重点之一是让学生抓住“谜”字,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此外还有以读代讲法,读中感悟法等。
2、说学法
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为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用比较法、发现法与探究法的学习方式来学习,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思考、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与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一堂新课的导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俗话说的“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驾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
《月球之谜》这一课的导言我是这样设计的:
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它到底藏着多少秘密啊?在1969年7月20日,美国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很多的月球之迷。
如此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与想象及学习的情绪都被调动起来,同时,由课文第一段导入,既使学生重温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也为新课起到了连接的作用。
(揭示题目,板书)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这两名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号宇宙飞船向月球出发,好吗?
二、自主探究,读文感悟
(一)学习第二段和资料袋
1、(出示课件演示)看,这就是月球,当我们来到月球,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资源,引导学生观看录象,整体感知。
2、请大家找一找在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把它划下来,并读一读。以读代讲,让学生划出描绘月球景色的句子,想象月球上神秘的景象。
3、哪位宇航员来给我们汇报你第一眼看到的景色?能不能用一个词概括这是什么样的景色?
采用学生喜欢的形式,以小宇航员的形式为学生创设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4、月球上的景色奇异在哪儿呢?
你能把这奇异的景色读一读吗?(个别)
让我们把这十分奇异的景色告诉地球上的人们吧(齐读)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培养自主读书的能力,在正确、流利的读书的同时,获得初步的理解和体验,体验读书的快乐。
5、我们原本以为月球上有美丽的嫦娥,洁白的玉兔,然而月球上的景色与我们想象的简直太不一样了,那么就让我们看看宇航员们从月球上拍回的照片。(出示课件)
你们看,宇航员在月球上是怎样行走的呢?怎么会这样呢?
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学习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
(二)学习月球的未解之谜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培养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针对这一理念,这一环节我采用“读→找→议→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3———6自然段。重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月球之谜。
宇航员把月球上的尘土和岩石带回了地球做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科学家做了哪些实验,发现了哪些未解之谜?
1、自己小声读一读3、4、5、6段,边读边想科学家做了哪些实验?(全班交流)
2、在这三个实验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实验?仔细读一读,假如你们就是参与实验的科学家,发现了很多现象,你们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呢?这一环节让孩子懂得自主、探究式地去解决问题及遇到的困难。
3、汇报交流
4、课文的第7自然段出现了一个省略号,它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5、除了这些实验给我们提出了没有揭开的谜,结合你们读的资料,你还想提出哪些谜呢?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新和进取的精神。
三、发散思维,拓展练习
1、假如20年后你登上了月球,你准备去做什么?
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为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张扬个性、激扬灵性服务。同时也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决心。
2、师生共同交流描写月亮的诗句。
丰富自己的积累,感受诗句的优美
3、课后搜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月球资料。
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
四、总结全文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课文总结,在课堂教学中地位不可低估。通过总结,能促进学生对一堂课的教学进行梳理,提纲挈领,抓住重点,储存信息,巩固记忆知识。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同学们和科学家们一样都对月球有很大的兴趣,有志气有决心!我想不用多久月球肯定会被人类开发和利用。
用课文最后一句话来结束我们这节课: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齐读)
五、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是精华的体现,好的板书更应具有深刻的启发性。我的板书力求显示这些。
尘土是否能杀菌
22、月球之谜水藻为何鲜嫩青绿?
(十分奇异)
年龄是否比地球大?
第五篇:《月球之谜》说课稿2
《月球之谜》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第22课《月球之谜》。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这6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首先是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科普性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全文紧扣“谜”来写,可谓“谜”象丛生。开篇从“遐想”入手,引出一连串的问题,首写“谜”。接着写人们对月球的了解,以及开展的实验,看似在“揭密”,其实,处处生“谜”,用一个自然段的省略号,留下无穷无尽的“谜”。正因为如此,课文为读者留下了无限的空间,让读者去遐想,去探索。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科技专题的文章已经接触和学习过,也具备了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对月球的了解仅仅停留在日常所见和从电视、网络及书本中,非常浅显。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有关的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3)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依据教学目标制定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
教学难点: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与奥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五、教法学法
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依据课改理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确立相应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
1、创设情景法
2、以读代讲法
3、发散训练法 学法:
1、情景激趣法;
2、朗读感悟法;
3、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流程
在对教学目标反复研究、以及新课标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本节课设计了以下环节: 环节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语文来源于生活,开课时向学生提出:你想去太空旅行吗?为什么想去?的问题,并通过与学生交流太空旅行的话题,引出课题——《月球之谜》,导入新课。这样的谈话导入,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又符合了三年级学生对科普知识迷恋好奇的年龄特点。环节二 遥望月球 引发遐想
1.出示月景图,让学生通过看图感受月色的美丽。默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用横线勾画出描写月色的句子,采用朗读感悟法,抽生读、齐读、配音读,以读代讲,以读促学,通过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读中 “体会月光的美丽皎洁”,在读中“引导学生对月亮展开无限的遐想”,在读中“感受月亮的魅力”。同时,为了增添学生对月球之旅的兴趣,丰富积累,引导学生拓展有关描写月亮的诗句和月亮的美称。环节三 登录月球 感受奇异
(一)这个环节是结合资料袋学习月球奇异的景色。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以小宇航员的形式为学生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神秘的月球上,感受月球的奇异。
先让学生说说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色。
接着让学生以宇航员的身份向我们汇报第一眼看到的景色,并试着用一个词来概括。
然后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月球的景色奇异?抽生回答,并启发学生将月球的景色与地球的景色作对比,并适时出示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月球的奇异。再引导学生通过课后资料袋了解什么是“环形山”,最后齐读句子告诉地球上的人们月球的奇异。
(二)为了加强学生对月球奇异的体验和领悟,开阔视野,出示一段视频,将宇航员在月球上行走的画面活生生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月球行走的奇异并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通过资料袋解决问题。环节四 合作探究 寻找奥秘
通过观看宇航员在月球行走的的视频并结合资料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在环节四,学习月球的未解之谜时,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先让学生自由的朗读3——6自然段,再出示学习要求,分小组自主合作探究,从科学家所做试验中你能发现什么问题?提出什么问题?并用“神秘的月球,请你告诉我,为什么
?难道 ?”的形式进行汇报。通过有效的小组活动的开展,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对学生提出的这些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进行总结,理解“令人费解”的意思,并学习省略号在本文中所起的作用。环节五 总结全文 追寻脚步
最后,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现人类探索月球的脚步从未停止的图片,给学生插上理想的翅膀,发散思维,假如20年后你登上了月球,你准备去做什么?并寄予希望 “在未来的探月之旅中,希望看到你们的身影。”
七、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精华的体现,好的板书更应具有深刻的启发性。我的板书力求显示这些。
22、月球之谜
尘土是否能杀菌?
美丽皎洁
十分奇异
水藻为何鲜嫩青绿? 年龄是否比地球大?
省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