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识周长》教学设计2
认识周长
学习内容:冀教版三年级上册66页-68页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实物和图形,理解周长的含义。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描述等活动认识周长,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结合具体情景感知体验周长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1、感知、认识、理解周长的意义,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感受周长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难点: 理解周长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件:(亚运会的标志)
同学们,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朋友,大家看,认识吗? 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召开,使全国上下很多热心的人成了志愿者,我们作为沧州市的一名小学生也应该献出我们的爱心,这是我们为志愿者设计的胸牌。
(课件出示胸牌)
为了让这些胸牌更漂亮,想在胸牌上镶一圈珠链。(展示珠链)
可是,每个志愿牌需要镶多长的珠链呢?老师想请同学们动脑想一想,动手试一试。
二、感受周长
1、操作活动
请同学们在操作之前先看好活动要求(幻灯出示)
活动要求:
(1)(同桌2个人为一小组)组内分工合作,选择合适的工具测量出每个胸牌所需要的珠链长度。将结果记录在图形上。(2)在相同的时间内,比一比哪个组既快又安静的完成任务。
2、汇报测量过程
(一)学生自由汇报。圆形、心形:
1、指一指珠链镶的位置、珠链的长度、选用的工具。
(测量的方法选择用绳或珠链围一围,再用尺子量的上台前展示,说位置的时候启发一下,板书“边”“一圈”)你手中还有没有图形用直尺不太好量的?
(心形一起汇报,方法如果还是围一围,再用尺子量一量就在座位上说一说)指一指珠链镶的位置)
珠链有多长?还有吗?
(可能还会有长方形也用这种围一围的方法,也说一说)
2、像刚才所指的图形一圈的长度还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3、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周长。(板书课题:认识周长)
谁来说说,什么叫周长?
4、请你拿起桌面上的一个图形同学之间互相摸一摸它的周长。
5、圆形还可以怎样测量出它的周长?还有没有简单的方法?(可能会出现对折,成半圆,量它的弯弯的边,在乘2,这时教师抓住这个答案追问讲透,进一步理解周长,)
(孩子们的方法,只要合理就给予肯定。)长方形:
你能指一指它的周长吗?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你们是怎么得到?
(预设几种测量方法:
1、围一围,量一量。
2、软尺直接量它的周长。
3、还会有个别聪明的学生会想到用直尺量它的每条边,相加或量它的两条边,相加再乘2的方法,(上台展示)并追问:“量它的哪两条边?为什么只量长方形的相邻的两条边就可以知道它的周长呢?”
引导学生自评方法的优略。出现没有预设到的情况,及时给予订正。
4、小组内说一说到底什么是周长呢?
(周长是围图形一圈的长度或珠链的长度就是胸牌的周长)(板书学生自己总结的描述性周长定义)
疑问:不板书概念的话就没有板书,太空了。板书概念有没有一个
准确的定义,教材上也没有出现,也不提倡。可以把孩子们自己描述的定义都板书进去吗?比如:
认识周长
周长就是一周的长
围成一个物体的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围成一个图形各条边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三、进一步认识周长
1、指一指课本封面、一元硬币、课桌面的周长
2、说一说:指周长需要注意什么?(指过的边不能重复,从起点出发必须回到起点)
3、量一量:课桌面的周长是多少,核对(小组合作)
四、感受周长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到现在我都有点累了,你们呢?让我们休息一下,一起来欣赏一个短片:(出示课件“生活中的周长”)
看完这个短片你有什么感受?看来,生活中离不开周长,处处都存在着周长
五、练习:
1、我们认识了周长,谁能指一指下列图形的周长?
(还有一片树叶图)
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争议,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了什么是周长。
2、同桌合作量头围、胸围:(不光物体表面或图形有周长,我们的身体也有周长,我们用软尺绕头一圈叫头围,绕腰围一圈叫腰围。)
3、(课件街心公园图片),张奶奶每天早晨都要绕公园边的小路散步。算一算,张奶奶走一圈是多少米?
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周长,回家之后,运用你学到知识制作一个镶着珠链的志愿者胸牌,下节课我们来选出最漂亮的寄给亚运会组委会。
第二篇:《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能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周长。
3、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数学思考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新知
问题解决
明白学习周长的必要性,能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周长。
情感态度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周长的含义,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建立周长的概念
教具:
课件、树叶、碟片、扑克牌、直尺、彩线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孩子们,大家好,老师有一个消息要告诉大家,蚂蚁家族要举办一场运动会,邀请小朋友们去观看,你们想去吗?不过想去的话是需要入场券的,看大屏幕,答出这些题你就有入场券了。(出示口算题找同学回答)
孩子们,你们很棒,取得了观看运动会的入场券,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看这只小蚂蚁把一片漂亮的树叶当做了运动场,请注意观察它在树叶上做了什么?是怎样做的?(课件出示小蚂蚁围绕树叶爬了一周的情景)
你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观察后看出: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跑了一圈。
小蚂蚁从哪里出发又回到了哪里。
孩子们,你们观察的真仔细,小蚂蚁有一句话要告诉我们:我爬过树叶一周的长度叫做树叶的周长。
师拿出一片树叶,根据小蚂蚁的话谁能指一指这片树叶的周长?(根据学生指的情况强调从一点出发再回到这点)
像这样,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周长。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周长
(1)、刚才我们对周长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了,看这幅图你能指出出它的周长吗?
(学生指,教师展示并进一步明确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孩子们做的很棒!看看下面这幅图你能指出它的周长吗?(出示正方形,找学生指出周长)
师总结:是啊,无论从哪一点开始,只要绕图形一周又回到这个起点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2)、师:孩子们,我们最亲密的伙伴------数学书,它的封面是什么形状的?你能边指边说出它的周长吗?同桌相互说一说。孩子们说得可认真了,谁愿意站起来给全班的同学们演示一下。(声音真响亮,说得很准确)对,数学书封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课件显示)孩子们,举起数学书,咱们一起来一边说一边指出它的周长。(老师领着说)
(3)、(举起手中的三角形)这是什么形状?你能说出它的周长吗?学生描、说。
2、描周长。
大家做得很好,下面老师这里有几幅图片,孩子们请看,这些平面图形,老师描出了它们的周长,老师描的对吗?
(进一步明确描周长时的注意事项。)
刚才孩子们已经找到了不同图形的周长,那你能一笔描出不同图形的周长吗?请孩子们上台试一试。我们看看他们描得对吗?
小结:原来必须要一周的长度才是它的周长。
3、理解封闭。
孩子们真棒,那老师要考考你们了,下面这个图形你能找出它的周长吗?为什么没有?和之前图形有什么不一样?
生:有个缺口、不能从起点饶一周又回到这个起点。
师:不能从起点绕一周又回到这个起点,就是没有封闭,所以这个图形没有周长。前面的这些图形都是封闭的,因此它们才有周长,为了让周长的概念更完整更清楚,我们在这前面加两个字------封闭。(板书)只有封闭的图形才有周长。孩子们读得真响亮,现在请孩子们来找找,下面的图形是什么图形?
4、师:其实图形的周长指的就是它一周的长度,也就是它所有边长度的总和。所以,量周长要用什么单位?(长度单位)
三、探究求周长的方法。
孩子们已经能找出一个封闭图形的周长,那你能量一量、算一算封闭图形的周长吗?
现在每个小组坐好,课前老师发给小组长的学具拿出来,每个小组都有两个物体,碟片和扑克牌,请你们先找出他们的周长,然后用手里的工具去量一量、算一算。
汇报,你们测量碟片用的是什么方法。
生1:用绳子围出它的周长,再量出绳子的长度。
测量扑克牌用的什么方法。
生1:用直尺量出每边的长度再加起来。
生2、量出两条边的长度,就知道对边了,然后再加起来。
小结:通过刚才的结论我们发现:如果物体的边是直的,我们可以直接用直尺来量,如果物体的边是弯曲的,我们就用绳子围出它的周长,再量出绳子的长度就可以了。
五、拓展运用。
孩子们,刚才小蚂蚁又传来了一个消息,由于参观的人太多,前排的座位只能留给聪明的人,我们一起去智慧小屋看看吧!(课件出示智慧小屋的练习题)
六: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孩子们,周长在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我们买裤子,要知道腰围,也就是腰的周长。我们操场上的围栏的长度就是操场的周长,孩子们,课后去我们的身边找一找,看那些地方还用到了周长的知识。
七、课下小实践
老师留了这样一个小实践的题,大家一定要认真去做呦!
第三篇: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双滦区双塔山镇中心小学
邹海波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它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这是学习习近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对后面的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所以,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了解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孩子通过美术课也理解了“边线”“轮廓”这些词的含义,因此教材让学生在“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想一想”“算一算”的基础上来理解周长的含义,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4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周长、理解周长概念,培养其操作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2、鼓励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不同方法测量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他们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会测量规则物体和不规则物体的周长。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一周”和什么是“封闭图形”,建立周长的概念。【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个人,他种了非常多的蔬菜,每天勤奋的浇水、施肥,就等成熟之后留到过冬的时候吃。可有一天他却遇到了大麻烦……
师:怎么做才能保护自己的蔬菜不被动物吃掉呢?生:…… 师:这个方法听起来不错,可围栅栏应该怎么围?你有没有什么要提醒他的?
生:要挨着菜地围、要围成一周不能留缺口。
师:像这个栅栏一样每条边的首尾都连在一起,没有缺口的图形,在数学中叫做封闭图形。
二、自主探究
1、举封闭图形的例子
师:你还知道有哪些图形是封闭图形吗? 生:长方形、正方形……
师:(为什么长方形是封闭图形?指一指)看来只要沿着图形一周的边线是连在一起的就是封闭图形,有时候我们可能看不到这条线,但你能想象出来吗?我们身边物体的表面有没有封闭图形?
生:数学书封面……
师:同学们真善于观察,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这些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板书课题、概念】
2、找找身边的周长
师:周长朋友一直就藏在你的身边,现在就跟同桌相互指一指、说一说身边的物体表面的周长。
3、叶子的周长
三、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
师:我们认识了周长,怎样才能知道某个图形周长是多少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里的学具,利用手中的工具任选两种图形或实物并测量它们的周长。(1)、先一起讨论测量方法,再动手测量。(2)、合作时要分工明确,互相配合。
(3)、边操作边说说你是怎么做的,把语言组织好。
2、全班交流
师提问:哪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一下: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1)量出四条边的长,再相加;(2)量出名片的长和宽,再计算;
(3)用一根细线沿名片的边线围一周,再量细线的长;(4)把名片沿直尺的边翻动一周。
比较:大家用不同的方法得出了名片的周长,在这些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提问:你是怎样测量1元硬币和树叶的周长的?(学生可能会用围或滚的方法测量1元硬币的周长)
追问:为什么不能直接量出1元硬币和树叶的周长,而要用围或滚的方法呢? 3.小结。
提问:你学到了哪些测量周长的好方法?在测量周长的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
谈话:看来测量周长要根据物体形状的不同,灵活地选用合适的方法,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四、课堂练习
第四篇: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认识周长”是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1页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熟悉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学习习近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才能对周长的测量、计算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认识。
新教材用一整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感知什么是周长,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亲身体验、充分感受,从而理解周长的含义。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常见图形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周长,为以后学习各种图形周长的计算铺路搭桥。本节课通过描、找、说等活动让学生感知和理解“一周”;再通过“比一比、摸一摸、量一量、算一算”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地设想、推测、表达、交流,逐步探究“周长”的含义。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指出各种图形的周长。
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加深对周长的理解,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根据对周长的理解,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活动,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测量方法。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小组合作与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动手操作感知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周长。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新龟兔赛跑
(1)谈话:孩子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乌龟和兔子第一次赛跑,是谁得了第一?
乌龟输了比赛之后很不服气,它决定找兔子再比一次,请同学们做裁判,看看这次比赛谁赢了? 作为裁判,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比赛规则:绕着操场跑一圈。(2)播放ppt动图。(兔子跑了半圈,乌龟跑了一圈)
生做裁判并说理由。[学情预设,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回答。有同学可能回答虽然兔子跑的快,但是跑了半圈,乌龟跑了一圈,所以乌龟赢了。] 像乌龟这样沿着操场边边,从起点跑到终点,就叫做跑了一圈。
2、小蚂蚁绕树叶
(1)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只喜欢运动的小蚂蚁。瞧,它已经整装待发,开始锻炼了。(课件:蚂蚁绕树叶跑)同学们要认真看小蚂蚁是怎么运动的。(2)小蚂蚁告诉了我们什么?
说说你对一周的理解。
[学情预设: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理解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圈,也就是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周。](设计意图: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动态演示,通过龟兔赛跑和小蚂蚁爬行的路线,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树叶的“一周”。)
板书:一周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初步感知,理解周长。(描一描)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物品和平面图形,你们认识吗?(逐一出示ppt中的相关图形)
师:每个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张卡片,拿出你手中的卡片,用笔描一描图形的一周。(学生独立描,然后小组交流,最后让学生上台指出每一个图形的一周。)
师:我们理解了一周的含义,哪个同学想帮大家总结一下什么是周长?
[学情预设,通过上面的环节,学生可能对一周有比较深刻的理解,有同学能总结出周长是指一周的长度。]
2、观察比较,深化概念。(理解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师: 找一找:下面哪些图形能找出它们的周长,哪些不能,为什么? 生:有开口的图形,没有周长。生:有周长的图形必须是闭合的
师:总结,像这种没有开口,完全封闭的图形叫做封闭图形。3 练一练。
师:请用彩色笔描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师:你能在教室里指出一个实物的周长吗?
生1:课桌表面的周长就是桌面一周的长度。(学生边指边说)
生2:黑板的周围长就是四周四条边的总长度。生:我文具盒上面这个面的周长就是这一周的长度。„„
3、小结周长的含义。我们把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
(设计意图:结合开课的事例,先让学生说一说对周长的理解,感知周长,然后在结合实例,让学生通过指一指,描一描,说一说等一第列活动,使学生经历丰富的感知过程,从理性上认识周长。)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
(三)、量算结合,理解“周长”
1、开动脑筋,寻找工具。
谈话: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图形,现在先请同学们来猜一猜,哪个图形的周长更长? 生:我觉得三角形周长更长,因为它有三条边 生:我觉得圆形周长更长,因为他看起来更胖一些。···
师引导: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猜测,到底谁的更准确呢?你有没有办法知道他们的周长。生回答:量一量
师:三角形的周长,我们可以去量,那么圆形的周长,我们应该怎样测量呢? 小组讨论测量图形周长的工具: Ppt总结,出示测量图形周长的工具。2.动手测量,理解周长
师:每个小组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来测量一下这两幅图形的周长。学生测量,记录,计算
小组1:我们用尺子先量了一下每个边的长度,再加起来,就知道了它的长度。小组2:我们是用绳子直接沿着图形的边绕了一圈,在用尺子量出它们的长度。
生:有的可以用尺子量,有的不行。
师引导:圆形我们可以用尺子量吗? 生思考并陈述
Ppt动图出示用直尺测量圆形的周长,向学生渗透开动脑筋,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3.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在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之后,引导学生探究不同图形的周长,鼓励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思考并得出测量周长的不同方法。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交流、实践、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体会有些图形周长计算的特殊性。]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出示图片
量体裁衣,利用了周长的知识。
(五)、课堂小结,体验成功。
今天,我们熟悉了周长,并且用周长的知识解决了一些问题。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学生总结,老师出示思维导图,帮助同学们构建知识体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是对本课知识的梳理和加深,从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板书设计
认识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叫做它的周长。(贴各种图形)
六、教学反思
(一)对概念的内涵进行了分层次教学。
对于一个刚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关于“周长”,他会有哪些属于他们认知层面的解读?周长离他们生活最近的一个点在哪里?我反复琢磨,周长周长,应该先有周再有长度。对于长度,学生已经有比较丰富的学习经验和感知;而“周”相较于“长”来说,学生更难理解。
于是,我决定把周长分为两层次来教学,先理解把握“一周”的本质,在此基础上,再认识“一周的长度”;而且确定把认识“一周”作为重点。后来想到,“周”在生活中的语言叫做“圈”,于是,我从学生最最熟悉的绕着操场跑一圈引入。学生对于“周”是比较朦胧的,但对于“一圈”,他们人人都有发言权,因为体育课上经常会用到。我没有简单借用体育课上的“一圈”,而是通过小蚂蚁跑“一圈”的三个情境图,形象地表达出一圈的两个重要因素:1.沿着边线,2.从哪里出发还要回到哪里。接着通过一系列丰富的体验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实物表面和平面图形的“一周”指的是哪儿到哪儿。这时,水到渠成,一周的长度自然而然就产生了。
(二)本节课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体现数学。
数学知识的学习有时是枯燥的,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本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与生活有关,就为学习周长提供了一个亲切熟悉的环境。周长的概念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机械地学习只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课的开始就吸引学生的眼球,抓住每一个学生的心,往往对整节课的成功与否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节课从龟兔赛跑,小蚂蚁爬了树叶的一周这一情境引入,生动有趣。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也为周长概念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后面的寻找身边事物的周长,也都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知识。这里体现了数学回归到生活的思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在一系列基本练习中深化概念。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过程对具体形象存在着依赖性。在师生共同得出周长的概念之后,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指一指、找一找、摸一摸、描一描等一系列基本练习,拓宽了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对知识进行内化。
第五篇: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认识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第39—40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测量及计算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能正确测量和计算一些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
2.使学生在认识周长的过程中,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拓展学生想象的思维。
3.在获取知识的同时,组织有效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会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4.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数学思维,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体会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周长
(一)认识边线
1.谈话:秋高气爽,秋天是个落叶缤纷的季节,美丽的树叶是小甲虫们的比赛场,小甲虫们准备进行一场跑步比赛呢?
引导:比赛的规则是沿树叶的边线跑一周,最先跑完的获奖。(板书:边线一周)这里的一周是什么意思?边线又是指什么?
师:同学们,仔细看,比赛开始了!(动态播放)
(比赛规则:每只小甲虫沿着树叶的边线跑一周,最先跑完的获奖)
提问:看清楚了吗?哪只小甲虫能得奖呢?为什么? 指出:第三只小甲虫能得奖。第一只跑的慢,第二只跑的路线不符合规则,而第三只从这一点出发,沿着边线跑,又回到了这一点,这才是沿边线跑了一周。它跑过的路线,就是树叶一周的边线。(板书成:一周边线)让学生集体说一说:一周边线。[设计意图:由学生喜欢的动画引入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生动形象地让学生建立对“周长”这一定义的表象。]
2.丰富感知
让学生了解“想想做做”第一题题意
要求同桌相互指一指数学书封面的一周边线,并说说要怎样指。交流:指名学生指一指数学书封面的一周边线。(注意指导学生指正确,说明白)
说明:(比划演示)指数学书封面的一周边线,要从边线上一点开始,沿着封面的边线绕一圈再回到这一点,经过的路线就是数学书封面的一周边线。
让学生依次指一指课桌面和三角尺的一周边线。交流:指名学生分别指一指课桌面、三角尺的一周边线。
(二)认识周长 1.描述概念 出示三张书签
引导:你能指一指每张书签的一周边线吗? 让同桌之间互相指一指,说一说一周边线。指名学生(演示)指一指书签的一周边线。追问:刚才大家指的都是书签的什么?(一周边线)
指出:一周边线有长有短,这里书签一周边线的长,就是书签的周长
(板书:一周边线的长=周长)2.深化认识
让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描出一周边线。
交流:展示学生描的一周边线,检查一周边线描得是否正确。追问:这里每个图形一周边线的长是它的什么? 强调:围成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平面图形的周长。(板书补充:围成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周长)
互动:请你在题里任意选一个图形,把它的周长指给同桌看一看。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去感知、体验。在多次的体验交流中,让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逐步升华为理性认识,从而建立周长的概念,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多次的操作活动中,学生进一步体验、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并为以后“周长的计算”积累丰富的经验。]
二、测量计算,加深认识
1.出示例2的三角形和四边形,你能知道它们的周长各是多少吗?请你想办法解决,算出周长写在图形下面。
学生测量、计算。
交流: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你是怎样知道的? 你又是怎样知道四边形的周长的,是多少?
提问:算图形的周长,为什么要先测量每条边的长,再相加? 小结:周长是围成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所以把一个平面图形每边的长相加所得的长,就是这个平面图形的周长。
2.完成“试一试” 让学生拿出树叶。
引导:同学们,有什么办法能知道树叶的周长是多少呢?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看看哪位同学最先想到办法。
交流:你想到了什么方法?(围一围,量一量)
师:请同学们用围一围,量一量的方法,测量出你们手中树叶的周长,并把周长写下来。(学 生操作)
师:你们树叶的周长是多少?为什么这样测量的长就是树叶的周长?
你认为测量时要注意什么?(紧沿边线围号,正好一周,拉直再量)
师:我们围一围,量一量得到的长度,就是围成树叶一周边线的长,是树叶的周长。
3.小结:学到现在,你知道周长指的是什么了吗?要知道一个平面图形或者物体面的周长,你有哪些办法?
指出:通过指一指、量一量、算一算。我们知道了周长是指围成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要知道周长,可以把围成图形每条边的长相加,也可以用线围一围、量一量。
[设计意图:在理解了周长的含义以后,先让学生求出告诉边长的图形的周长,再安排求没有数据的图形周长,这样有层次的设计,可以增强学生探索的欲望,打开思维,拓宽思路。再通过小组的合作与交流不但掌握了求周长的方法和技能,而且能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练习巩固,深化理解 “想想做做”第3题
师:你能算出它们的周长吗?计算时想想可以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
学生独立计算周长。
交流:每个图形的周长是怎样算的,周长是多少? 注:板书算式,注意比较不同的算法,说说各是怎样想的。指出:计算周长,就是求围成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度。计算时,可以根据每条边长度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方法灵活地计算。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练习,能进一步完善周长的表象,巩固对周长的认识,又能深化对周长的理解,进一步掌握求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周长的方法,提高观察、思维的能力。]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收获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惑?
板书设计:
认识周长 边线
一周:封闭的 围起来
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它们的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