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学设计方案(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01:33: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美术教学设计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美术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篇:高中美术教学设计方案

篇一:高中美术教案__人教版_(样本参考)教案样本

《宛自天开──古代园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鉴赏第六课《宛自天开——古代园林》。园林是单体建筑的环境,又包括在广义的建筑范畴之中,可谓建筑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因为园林的创作素材既可以包括山丘、河流、花木甚至动物等自然元素,又可以包括雕塑、碑刻、小桥、石级等建筑小品,并且相对于建筑而言可以较少地受到使用功能的限制,可以自由地发挥创造,因而创作手法极为丰富、灵活,往往营造出独具特色、美轮美奂的艺术气氛和效果。因此,在这里极有必要将古今中外优秀的园林艺术介绍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提高审美品位,感受园林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们能够深切领会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拓宽眼界,兼容并蓄,领略外国造园艺术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并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情怀,增强学生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皇家园林,建立对园林艺术概貌的认识,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通过课文图版提供的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典型实例,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主要特点。难点:对于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但仅凭课堂所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是学生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时应当克服这些困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效果。

四、设计思想:在新课程标准探究性、实践性、体验性等原则的指导下,这节课通过对于园林的图片展 示以及视屏解说,激发学生对古代园林的浓厚兴趣;通过多媒体的播放,让学生对古代园林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通过视频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看教材自学、分组讨论,探究实践等多元学习方式的运用,发展和提升学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图片、录象资料、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播放一段祖国大好河山的风景宣传片,吸引学生兴趣,再引入中国古代园林。

在中国建筑体系中,园林建筑是综合性最强艺术性最高的一个门类,它综合了建筑、园艺、美术、音乐、文学、生态学等学科,兼有欣赏性和实用性。凝结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突出地抒发了中华民族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中国园林艺术在世界园林建筑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它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影响力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1)大家觉得园林是什么样的呢? 2)建造园林的必要因素有哪些呢? 3)我过园林有哪些类型呢?

4)古人造园的目的是什么?又反映出古人怎样的人生观和自然观呢? 5)我国园林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的灵囿(“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它的主要特点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自然山水式园林。由于文人参予园林的建设,中国古代的园林充满了文人气息和诗情画意。“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为达到这一目的。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诗文与造景的结合。

中国古代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及建筑等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皇家园林,面积较大,气派宏伟,如圆明园、颐和园等。二是私家园林,风格因园主的情趣而异,如苏州 的拙政园、网师园等。

三是城郊风景区和山林名胜,如杭州西湖、无锡鼋头渚等。这种园林规模较大,多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景物融为一体。

活动设计:分组进行讨论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不同。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比较

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

占地面积大,纳入了真山真水,追求宏大的气派。

占地面积小,风格素雅,装饰精巧,注重追求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建筑设计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处处显示了皇权至上的思想

受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建筑美、人文美与自然美巧妙结合,处处营造恬静、安详、舒适的自然氛围。

雕梁画柱、金碧辉煌、雍容华贵具有浓厚的宫廷色彩,显示古代帝王的纵情享乐自私心理 因地制宜,仿效自然,移天缩地,有限的的空间里创造出无限的丰富的风景。

园林 特点:

中国的自然山水式园林,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仿自然,以人工的力量创造自然的景色,体现了中国古人尊重自然并与自然相亲近的观念。在园林的布局上强调自由曲折。我们江南面积较小的私家园林中表现得尤其突出。

中国园林布局的另一个特点是划分景区和空间,以及善于“借景”。借景是中国古代园林突破空间局限、丰富园景的一种传统手法。把园林以外的风景巧妙地引“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例如无锡寄畅园“借”锡山的景。

其中,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艺术的主要代表作品之一。接下来播放一段苏州园林的视屏,并提问同学们对于苏州园林的感受。

课堂总结:园林的历史发展;

中国园林的分类;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不同点;

园林特点;

七、教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园林的发展史以及特色。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爱上祖国的传统文化,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感。

课题:《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说课稿

二、教学分析

学生分析:陶器和瓷器在学生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关于陶器和瓷器的性质及其原材料、工具,工艺技法等方面的特点便于理解,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有利条件;但学生对古代的陶器和瓷器是陌生的,因此,教师需要针对这一情况广泛地搜集相关材料,帮助他们加强认识与理解。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量大,知识的专业性强。要在短短的一节课里带领学生了解我国古代陶器与瓷器的艺术成就很困难。教师要抓住不同时期的重点作品展开教学,注重向学生渗透鉴赏的点,使学生学会方法,以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地分析其他相关作品。

三、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了解中国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艺术成就及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2.技能目标:学会从造型与装饰结合的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

《古代陶器与瓷器》是人教版高中美术中国美术鉴赏部分的第三课内容,共一课时,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对本课内容的教学设计说一说: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工艺美术鉴赏课,主要是对陶器与瓷器单元内容作一个全面总结,使学生在巩固工艺美术史上对陶与瓷作全面的了解。陶瓷是门实用性很强的工艺美术,它要求以简洁、朴实、明了的外型及图案,强烈的视觉效果,给每位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课以大量的陶器与瓷器为主线,辅以生动的讲解,结合图片、多媒体、幻灯等教学手段,使学生从陶瓷的应用和审美双重功能中感受到工艺美术的社会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对审美创造的认识。

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让学生在对美的玩味中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对美术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因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①知识与能力:让学生初步了解陶与瓷之间的区别;并培养学生鉴赏陶瓷艺术的能力。②过程与方法:在具体鉴赏陶瓷的教学情境中,通过问题引领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在欣赏陶瓷艺术的过程中,感悟中国陶瓷为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教学重点及难点

因为陶瓷艺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所以确定本课的重点是陶瓷的艺术造型与设计。

同时由于学生起步水平不同,观摩生活的感受不一样,所以确定本课的难点是如何鉴赏名瓷作品。

二、教法设想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课教材的学习内容,结合高一学生的身心

特点,遵循科学性和目标性原则,教师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1、目标教学法: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材料和观赏实物,基本掌握

陶器与瓷器的形成、并对其艺术特点有比较完整的把握。

2、情景教学法:设置不同情景,利用游戏把学生带入教学情

景中。

3、注重个性教学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在教学

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能释放出个性色彩,设置不同的难度,让学生自由选择,给学生留下选择的余地和发展的空间。

4、师生互动教学法: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

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师生共同参与下完成教学任务。

三、学法指导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分组讨论,生生对话,共同完成问题的探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堂课能否成功,导入是一个关键的因素,要想上好一节美术课,除了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外,还要开动脑筋精心设计课堂的导入。我力求在课的一开始就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抓住,运用独特的导入法激起学生的兴趣,我采用了游戏导入法。

1、游戏:教师充分利用实物等教学工具,分组进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制陶瓷的魅力所在,为此课学习内容作铺垫。设计依据:提高娱乐身心,激发兴趣,活跃气氛,增加美的情操;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使学生在答辩中获得成就感和快乐;在师生共同参与下,把学生引入到教学情景中。

(二)新课教学

※ 陶瓷的艺术造型与设计(重点)。

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并在下列问题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生

生对话。

1、设疑:①古代陶器与瓷器有哪些区别?②如何鉴别四大名窑?

设计依据: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并在阅读中了解陶器与瓷

器的异同点。

2、释疑:①生生对话,学生相互间交流学习的成果;②师生对

话,在生生对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疑难问题进行探讨诠释。

3、探究:结合图片、幻灯、多媒体,分组探讨,找出课本中有

代表性的作品,并说说这些作品各自的特点。

设计依据: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开拓学生思维想象力;激发学生

的学习热情,克服个别学生在游戏答辩时害怕的心理;充分发挥组长作用,培养学生自主探讨、自我控制的能力。

4、释疑:师生对话,引导学生学会鉴赏作品和归纳作品的类别。

设计依据:使学生了解陶与瓷的美术特征;学生通过观察、对

比、建立完整的鉴赏理念,培养学生自鉴自赏的能力。以此突出重点。

※名瓷鉴赏的标准(难点)

1、思维拓展:设置不同难度,学生自选练习。

设计依据:①让学生仔细观察名瓷,并认真作好记录,看看能否从中发现什么;②师生对话,共同归纳名瓷鉴赏标准。

a根据各时期陶瓷胎质、釉色的特点来判断; b根据各时期陶瓷纹饰的特点来判断; c根据各时期陶瓷造型的特点来判断; d从历代陶瓷的款识来判断。

2、鉴赏小试:①出示名家陶瓷图片及收藏实物;②学生分组合作观赏,学生代表分别展示对陶瓷的认识、鉴赏。

设计依据:在上一环节对名瓷一一认识的基础上的再认识;通过师生对话互评,让学生懂得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从中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

3、个性表达。

出示问题:

同学们,美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请你们睁开发现的慧眼,说说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优美的瓷器,它美在哪里?

设计依据:课程是生活。这一环节其目的是引领学生观察生活,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培养学生追求美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小结反思:通过学习陶器与瓷器的知识,不仅让学生重新认识了泥土的生命,而且还提高了艺术鉴赏能力。并在师生互动中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通过反思,促进了教学相长。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

一、陶瓷的艺术造型与设计

设问:①古代陶器与瓷器有哪些区别? ②如何鉴别四大名窑?

二、名瓷的鉴赏标准

a根据各时期陶瓷胎质、釉色的特点来判断; b根据各时期陶瓷纹饰的特点来判断; c根据各时期陶瓷造型的特点来判断; d 从历代陶瓷的款识来判断。

(四)板书设计

设计依据:根据授课重点、难点要求,通过醒目、简洁的文字板书让学生易于理解、掌握。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教学设计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鉴赏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艺术》。陶瓷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精髓部分,本课通过对陶器的产生、发展及古代瓷器的介绍,使学生对陶瓷的艺术价值和文化积淀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对陶瓷的赏鉴和陶瓷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国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及艺术成;了解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2.体会从造型与装饰的结合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

3.让学生初步了解祖国传统的陶瓷艺术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环节,进行学习探究,了解陶瓷的发展史,以及不同时期陶瓷的制造工艺和主要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陶瓷装饰纹样、图案的含义。动手制作一个有特色的陶器作品。

四、设计思想:

在新课程标准探究性、实践性、体验性等原则的指导下,这节课通过模拟“陶瓷艺术博览会”实物展示,激发学生对陶瓷品鉴的兴趣;通过多媒体的播放,让学生对古代陶瓷艺术品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通过视频学习,了解陶瓷的制作流程,看教材自学、分组讨论,探究实践等多元学习方式的运用,发展和提升学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一些有关陶瓷的知识,(如果有条件)准备一两件陶瓷工艺品。

准备一些陶土、塑料刮刀或竹片、塑料袋、水粉颜料等。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具有代表性的陶瓷艺术品四件。

六、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流程安排:创设情景,活动导入。——欣赏分析,尝试探索。——表演体验,主动探究。——巩固知识,拓展探究——制作练习,实践探究——展示作品,汇报交流。——课后拓展

(一)创设情景,活动导入。

设置环境:教师在黑板上板书“陶瓷艺术博览会”,并在教室一角布置一个小展区,在展区中布置好师生带来的陶瓷艺术品。

1.教师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搞一个“陶瓷艺术博览会”活动,首先请大家来鉴赏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陶瓷艺术品。谈一谈,你最喜欢或者最为关注的一件陶瓷艺术品,同时说出你喜欢、关注的理由。如果在鉴赏时有什么疑惑不解的地方,可以在小组交流时一并提出来。2.学生分小组鉴赏、讨论,交流自己喜欢、关注的陶瓷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同时提出不懂的问题。

3.每一小组组长代表本组交流鉴赏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

学生汇报归纳:喜欢陶器的古朴、喜欢陶器上面粗狂、简洁的花纹。喜欢造型独特的陶器。篇二:高中美术学科美术鉴赏模块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陕西省汉阴中学兰宗意单元教学设计 1 高中美术学科美术鉴赏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兰宗意

陕西省汉阴中学

陕西省汉阴中学兰宗意单元教学设计 2 高中美术学科美术鉴赏模块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陕西省汉阴中学兰宗意

一、教材分析

1、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的分析

美术鉴赏第一单元为美术鉴赏基础知识部分,所以主要内容为前8课,可划分为7个学时进行教学,其中第7课和第8课可作为一课时内容讲解,具体情况如下:

(1)第一课:《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2)第二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3)第三课:《走进具象艺术》

(4)第四课:《走进意象艺术》

(5)第五课:《走进抽象艺术》

(6)第六课:《艺术美和形式美》

(7)第七课、第八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美术

作品的意义与价值的判断》

2、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模块内容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内容为美术欣赏的基础知识部分,理解后可以为欣赏美术作品做好铺垫。

3、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总体教学目标

了解艺术的语言、艺术的表现形式、创作方法、形式法则以及价值判断,使学生建立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能够主 陕西省汉阴中学兰宗意单元教学设计 3 动参与到美术鉴赏当中。

4、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的分析

重点:了解美术鉴赏课的意义,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能够

分辨出具象、意象、抽象三种不同语言类型的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法则。

难点:学会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能够正确的评价意见美术

作品,体会到美术鉴赏的重要性,最后能做到主动参与美

术鉴赏,从中得到乐趣。

二、与本单元相适应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概述

教学方式:教师引导的方式

教学方法:讨论法 举例法 对比法 分析法 观察法

三、本单元教学内容所需教学资源概述

本单元教学可以教材中所列作品为主进行分析,可针对需要制作成课件,也可利用网上资源,适当增加内容。

四、本单元教学内容所需学时建议

本单元教学教材为8课,基础知识内容较多,有的专业性过强,学生应以欣赏为主,在欣赏的过程中增长其专业知识,边欣赏边总结,循序渐进,建议用7 课时。其中第七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第八课《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的判断》可以合并一课进行,三、四、五课作为美术作品的三种艺术语言,分别具体讲解更加直观,通过互相比较可以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

篇三:高中美术教学设计精选

高中美术 教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2分钟)

介绍自己,同时打出幻灯片播放优秀的艺术作品,让学生进入状态。

二、导入新课:(3分钟)

作为一个生活在21世纪的青年,不仅需要有丰富的物质生活。更需要有高品质的精神生活。美术作为艺术的一个种类,已经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为了让我们的生活品味更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更好。我们就有必要了解一些美术作品,并且学会欣赏,学会品味。

三、认定目标:

出示课题:《充分领悟视觉艺术语言之美——美术欣赏导言》

四、导学达标:

引入

提问:大家都已经是高中的学生了,应该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化底蕴和生活阅历,那么关于美术作品你知道多少呢?举例说出你所知道的优秀的中外美术作品。(最好可以介绍作品相关的背景)

学生:(回答)

师:这节课我们将通过欣赏几幅优秀的国内外优秀美术作品,初步了解艺术语言,体会艺术作品的内涵。

展示『韩熙载夜宴图』顾中

展示『最后的晚餐』达芬奇(意大利)

规格:4.2×9.1米

收藏:意大利米兰圣马利亚修道院

从1482年起,达·芬奇在米兰生活了17年。这时他在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上进入了一个最成熟也是最繁荣的时期。这幅《最后的晚餐》是他接受米兰圣马利亚·德烈·格拉契修道院的订件时作的。约从1495年画起,画了3年,这是一个传统的圣经题材。两个世纪来,许多著名画家在这一题材上尝试过,但都存在某种不足,首先是人物缺乏心理冲突,故事的戏剧性展开不生动。而达·芬奇这幅画,已扬弃了过去所有这一题材的表现缺点,从人物的活动、性格、情感和心理反应等特征上,深化了故事的寓意性,通过耶稣与犹大的冲突反映出人类的正义与邪恶之间的对立。实际上它所展现的,正是当时意大利社会上凡是正直的人们,都能看到的光明与黑暗的斗争的缩影。《最后的晚餐》取材自基督教《新约全书·马太福音》第二十六章《设立圣餐》的一节,在逾越节的一个晚上,耶稣预知他的死期将临,和他的十二个门徒在一起进晚餐。正在进餐时,耶稣对众

门徒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出卖我。门徒们听后,顿时引起闪电般的反应,他们个个感到突兀,有的转身、有的站起,向主发问:主,是我么?耶稣回答:同我蘸手在盘子里的,就是他要卖我。犹大就问他:拉比,是我么?耶稣回答:你说的是。在这幅画上,达·芬奇是这样来构思这一题材的,他对称地设计了两边各六个门徒的形体动作: 左边一组由面向耶稣的巴多罗米奥、安德烈、小雅各三人组成。巴多罗米奥好象怀疑自己的耳朵听错了,从座位上跳起来,手按在桌上,面向耶稣,情绪激动;安德烈双手张开,手指向上。夹在中间的小雅各紧张地由背后伸手到第四个人的肩上,形成两组间的联系。右边一组由马太、达太和西门组成。三人听了这骇人听闻的消息后,自发地谈论起什么来,三人的手都伸向画面的中心。中右一组是多马、老雅各、腓力。多马伸出一个指头,好象在问老师:有一个人要出卖你?和他并坐的老雅各张开两手,作惊奇的表示:这是多么可怕呀!年轻的腓力则用双手掩着胸部,似乎说:难道在怀疑我对老师有背叛行为吗? 中左一组的彼得、约翰和犹大三人最富有表情,也是画上的主要角色。坐在耶稣旁边的约翰歪着身子眼睛向下,两手手指交叉,有气无力地放在桌上,作出忧愁状。性急的彼得,则情绪激昂,他从座上跳起,似乎在问约翰,叛徒是谁?他手中已握着一把刚切了面包的刀,无意地靠近了犹大的肋部。而对犹大,达·芬奇采取了特别的表现手法:听了耶稣的话后,犹大情绪紧张,身子稍向后仰,右臂支在桌上,手中油然地去握紧钱袋,露出一种抑制不住的惊恐。这十三个人中,只有犹大的脸色是灰暗的。坐在正中央的耶稣推开双手,把头垂向一边,作无可奈何的淡漠表情,这就加强了两边四组人物的变化节奏感,使场面显得更富有戏剧效果。而这十二个人,由于各自的年龄、性格和身份不同,他们的惊讶与疑虑表情也得到各自贴切的表现。人物之间互相呼应,彼此联系,他们的感情不是孤立的,这是大画家达·芬奇最重要的、也是最成功的心理描写因素。古代所谓多样统一的美学原则,至达·芬奇的这幅画上才获得了空前有效的体现,其艺术成就也即在此。在背景与空间处理上,达·芬奇利用食堂壁画的有限空间,用透视法画出画面的深远感,好象晚餐的场面就发生在这间食堂里。他正确地计算离地透视的距离,使水平线恰好与画中的人物与桌子构成一致,给观众造成心理的错觉,仿佛人们亲眼看到了这一幕圣经故事的场面。在这幅画的背景上有成排的间壁、窗子、天顶和背后墙上的各种装饰,它那向心力的构图是为取得平衡的庄严感的一般法则,运用得不好,很容易形成呆板感。明暗表现是利用了左上壁的窗子投射进来的光线,所有人物都被画在阳光中,显得十分清晰,唯独犹大的脸和一部分身体仍处在黑暗的阴影里。这种象征性的暗示,在绘画上正是由达·芬奇开始的。达·芬奇为这幅画所搜集的资料也是惊人的,三年间,他苦苦追索着各个人物的模型。教堂的主持人嫌他画得太慢,向教皇告状。一次,达·芬奇不得不对教皇说:犹大这个形象实在难找。不然,就把教堂主持者的头像用上去算上了。吓得主持再也不敢去催促他。他作了许多人物速写,最后,他在下层的无赖人物中找到了一个可以充作犹大的头像。我们从他的许多草稿中,可以测知他全局构思时的思想发展过程。他在确立每一个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及其经历等特征时,总是一边画,一边记录一些文字?一个人饮过酒,把杯子放下,头即转向说话者;另一个人合拢双手,紧蹙双眉看着自己的同伴;另一个人伸出两手的手掌,把肩耸到了耳边,嘴上又显出惊奇的状态„„这些形象资料,只有深

入地对生活进行观察,才能积累起来,而艺术家的创新和意图的实现,也必须依靠这些可贵的资料。画家如此费尽心机地创作,不是仅仅为要画好一节圣经故事,它要通过犹大的叛变与正义人们的精神反应来隐喻人间的善恶斗争。作为一位伟大的人文主义艺术家,达·芬奇的民主主义立场在意大利资产阶级上升时期是坚定的。事实上也证明,他的这幅《最后的晚餐》一直在鼓舞着世界人民为反对邪恶的势力而斗争。壁画《最后的晚餐》由于采用油胶混合画法,容易剥落,加上米兰气候潮湿,二氧化硫与湿空气接触,变成硫酸,逐渐腐蚀壁画。这座建筑物在拿破仑一世时曾遭军队的破坏,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被英美军队炮击,致使这幅壁画已破损不堪。为了抢救这幅名画,国际上许多修复专家正在进行修复之中。

展示『梦』毕加索(西班牙)

《梦》,毕加索,1997年,4840万美元。全球十大最昂贵名画之一

排名第一的是毕加索的油画《拿烟斗的男孩》以1亿416万美元的天价售出,一举刷新绘画作品拍卖的世界记录,成为目前世界上最昂贵的画。

1927年,47岁的毕加索与长着一头金发,体态丰美的17岁少女初次相遇,从此,这位少女便一直成为毕加索绘画和雕刻的模特儿。又过17年,64岁的毕加索给她的生日贺信中说:对我来说,今天是你17岁生日,虽然你已度过了两倍的岁月。在这个世界上,与你相遇才是我生命的开始。《梦》这幅画作于1932年,可以说是毕加索对精神与肉体的爱的最完美的体现。

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刘开渠(中国)在北京市天安门广场中心。1949年 9月30日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为纪念在人 民革命战争、民族解放战争和民主运动中牺牲的人民英 雄建立纪念碑。当天下午毛泽东主席和全体出席政协会 议的代表参加了奠基典礼。1952年 8月动土兴建,1958 年 4月落成,5月1日揭幕。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 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 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 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 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 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碑身两侧用五星、松柏和 旗帜组成浮雕花环图案。碑首为庑殿顶式。整座纪念碑 雄伟壮观,庄严肃穆。

小结:今天通过几幅世界优秀的艺术作品,有绘画作品,也有建筑作品,有国外的作品,也有中国的作品。我们了解了作品的背景和一些它的一些其他故事。当然优秀的艺术作品数不胜数,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审美观点来进行选择理解感受艺术作品的内涵;体会艺术家独特的创意和艺术成就。

布置作业:下节课我们将一起去了解中国的文化宝藏“敦煌”,给大家一个小任务。大家课后一起去搜集关于 敦煌的作品和历史,或者是一些关于作品背后的故事。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搜集这方面的材料。

第二篇: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美术

题:《手形的联想》

案例背景

信息化小学美术教学是时代的需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知识经济的来临,呼唤着教育必须创新和深刻的变革。现在教学是以学为中心的课堂。在美术教学应用中,将信息化应用到美术教学中去。使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去学,在实践中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在上《手形的联想》一课中,我在处理教材时运用信息化教育理念,利用学生的视觉冲击和故事的情感熏陶和审美情趣有机统一。使学生在情感上得以升华,并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在这节课上尝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有兴趣的自主性学习,改变过去美术教学中注重技能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自主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课前准备 为了能上好《手形的联想》一课,我在网上搜集了一些关于手影游戏的视频,准备了几张自己画的范画和课件,让同学们准备了油画棒,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导入 通过手影,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手影游戏(这一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把学生带入一个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尝试与交流

1、组织学生体验,展开联想: 一起动动手指,看看你的手形像什么?鼓励学业生相互启发,找出手形中的有趣形象。播放一段手形游戏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手形可以创造很多形象。

2、请学生上台做手形。(在展示台上学生进行描绘手形,让台下的同学直观的看他进行的每一步。)

3、老师示范描画手形。(教师进行示范时,一步一步的讲清每一个动作要点。)提示:线条要流畅,运笔不要过快,尽量不要把记号笔描画到自己的手上。

4、学生练习描画手形,交流感受。

三、联想与创作

1、分析、讨论手形的组合。小结:手形的变化和组合都能创造出很美的画面。

2、课件展示一些手形和其他画面组合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画面,自己创意新的东西到自己的绘画中去。)

3.色彩的表现:运用接色法产生渐变,形成丰富的效果。

4、讨论作画步骤,相互启发完成画面。

四、展示与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并进行交流评价(展示台上进行)自评:说说自己的作品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互评:找找同学作品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2、评价内容:、手形的联想独特,添加有创意 画面饱满,有变化 色彩鲜艳

3、教师小结:肯定学生作业的创意性思维,和独特的表现力。

课后反思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一切直观的东西,都会让学生更加了解其中美的奥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播放视频、图片等多种手段,让学生感受,以启发学生创造。使美术课与其他学科得以交融,延伸。素材选择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让学生轻松参与。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形式的表现自我的机会。

通过玩手、画手,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艺术的天地中翱翔。在绘画与创作中,享受造型的乐趣,在表现中学习最基本的美术技巧,在乐中学,在学中乐。

第三篇:高中美术教学初探

高中美术教学初探

忻城县高级中学罗斌

摘要:高中美术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创造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把美术教育的作用发挥出来主要是体现在课堂的美术教学上。怎样上好高中的美术课是美术执教同仁所关心的问题。首先是要转变教学观念,采取一些开放型美术课堂教学;其次是挖掘本土文化,形成教材内容与本土资源相结合的美术教学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是在美术教学评价活动,形成鼓励性多样化的评价机制的评价机制。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开放型;本土文化;鼓励性、多样化、评价机制

在高中课程中美术教育是一门必修课程,仍然是以教育为主要取向的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一堂优质美术课是可以把这些作用发挥出来的,但是,很多美术老师认识不到这一点,总以为自己所教的美术科知识并不为高考所用,因此,常常把自己本人和自己所上的美术课给边缘化了,换言之就是不重视。因为不重视上课才缺乏激情,才没有心去认真钻研教材,才导致课堂教学乏味。甚至有的教师甩开刚刚取用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说白了就是不想用、不懂用教材。有的教师干脆把教材内容统统换成了简笔画、漫画,课堂上教师随便讲讲,然后学生模仿画一张简笔画交上来就行了。这种敷衍了事不负责任的美术教学严重违背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初衷。那么,如何把高中美术教育教学搞好?借此,谈谈本人在美术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采取一些开放型美术课堂教学

美术教育受传统观念的禁锢,教学意识落后,很多美术教师依然坚持传统的美术教学理念:只是知识与技能传授,教学活动仅限在教室里,教学内容也仅限在课本上,教学中只重视教师示范,学生机械化的模仿,轻视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了新课程改革步伐。我们知道美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它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必须及时地转变美术教学观念,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精神,陶冶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意志,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注意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等当作主轴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要使美术教学活动从封闭走向开放,用生活去解读课本,在生活中学美术,在美术中感受生活,使美术教育和生活实践相结合。比如,在一堂美术欣赏课上,当欣赏到米勒的《晚钟》、《拾穗者》、《倚锄男子》等绘画作品时,我除了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作品的构图、色彩以外,最大的教学亮点是还从作品中联系到现实农民的劳动情景,让农村来的学生介绍田间劳动情景,甚至让学生们走入田间地头亲身体验农民的劳动生活,再组织学生谈论自己的感受。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农民劳动的甜美以及农民的善良与品质的高贵,从中感受到劳动生活的真谛,培养学生对农民对土地的热爱。这就是学习欣赏米勒的绘画作品时,课堂教学内容向实际生活作了延伸。因此,美术老师要注重开放型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善于打破美术课堂时间和空间的极限性,采取可行的开放型美术课堂教学。

二、挖掘本土文化,形成教材内容与本土资源相结合的美术教学课程

我们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而言,很多老师总认为这套教材难。其实,认真研究这套教材就不难发现其兼容生活性、社会性、科学性、趣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给师生留有创造性发挥的空间。新课改

下教师不能“死”教课本上的内容,要因地制宜,挖掘当地文化,就会发现各地有各地的优势。比如,拿我们忻城来说吧,忻城地处桂中虽然偏僻落后,但是我们忻城有壮、汉、瑶、仫佬、苗、回、满等15个民族,具有几百年的灿烂文化。忻城有红水河风光、有全国乃至亚洲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被誉为“壮乡故宫”的土司建筑群、有忻城闻名的民间工艺壮锦等都具有重要的美术教育价值。在美术课中我就好好地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例如,当学习到美术鉴赏《中国民居建筑》这一课时,我把学生拉到“壮乡故宫”里零距离观赏园林式的建筑格局,感受其气势宏大、格调典雅、古色古香的艺术之美,鼓励学生用手中的笔去描绘那精制的屋脊翘角、花窗图案等,这样的教学活动给学生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深刻体验;当学习到《民间工艺》这一课时,我导入忻城壮锦,挖掘忻城各民族的民间工艺,激发学生兴趣;当学习到《绘画中的色彩》这一课时,我打开自己的资料库,把几年来用相机拍照下红水河畔一年四季的美景图片展示给学生欣赏,然后让学生用色彩去表现自己心中的家乡,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教学目的。课本的资源溶量是非常有限的,美术教学是不能仅限在课本上的,必须要拓展到课本以外,但是也不可随意取材,教师必须经过仔细研究,选择最适合于教学的资源,才可以有效地为美术教学服务。

三、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课程标准也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有一位教育家曾就针对儿童教育精辟地说过这样一句话:“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这句话强调了儿童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其实,不光是儿童,高中生更加重视培养学习兴趣。因为在高中像美术这类不作为高考考察对象的科目往往会被学生“冷”视,所以要把课上好,首先是怎么做到让学生对美术课感兴趣。我的做法是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灵活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资源的运用、情境的创设、游戏活动贯穿过程、材质的变化使用等等,使学生的多种器官都参与到美术学习活动中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高中美术篆刻模块第六课《印款合璧,相得益彰》这一课中,我遇到的问题是学生因准备材料而苦恼,这时候怎么办?没把这问题解决是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的。我并没有放弃这个重要的教学环节,而是想到了变化材质的办法,让学生用易于买到的橡皮块代替难找的石材,用小刀代替各种刻刀,这么一来学生们就可以动手完成一个个漂亮的印章作品了。这堂课下来既解除了学生找材料难的烦恼,又大大增加了学生对参与动手活动的兴趣。

四、重视美术教学评价活动,形成鼓励性多样化的评价机制

评价活动是美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其它科目一样,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是最有影响力的,评价得当会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直接关系到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学生自身人格的健康成长等诸多问题。对学生自由创作的作品,切忌仅以教师的眼光去判断它的好与坏,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他们对生活的领悟程度,多肯定学生独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学生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欲望。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对学生美术作业应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可以采用互评或座谈等方式,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比如,高中设计模块的第二课《取“材”有道》,当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再利用废弃物作品设计之后,我采用教师评与小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做法是先肯定和表扬学生们的团结合作精神,肯定学生的设计成果,接着是让小组代表介绍说明本组作品的设计理念,接着是其他小组提出建议帮助完善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这样的评价活动我认为留给学

生探讨问题的空间更大,收获更多。

马克思曾引用黑格尔设想的一个比喻,来说明人类创造活动中实现其本质力量时产生的愉悦,这比喻之意是说“一个孩子,将一块石子投入水中,他看到水的涟漪不断扩大,他欣赏自己的创造,从中得到无比的欢快……”。从我们的美术教学角度去理解这句话,学生的学习成果就类似于那水中的涟漪,总希望得到教师的鼓励与表扬为快。如此说来,评阶活动中的一些鼓励性与表扬性的评价语言不正是教师给学生最好的学习“礼物”吗!学生受到教师称赞,他们的心情是无比兴奋的,也许将成为巨大的推动力促使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下一次的学习活动中去。

结语:尽管我们高中美术教学活动并不是美术院校那样把学生培养成为美术专业人才,但是我们高中的美术教育对所有的学生都会产生积极影响。作为美术教师,我们要为那点“影响”而不断地去钻研、探讨,大胆开展具有特色化的美术教育教学。这既符合时代的要求,也促进高中美术新课程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1]杨明《大胆探索美术教改夯实学生审美素养》 [2]《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165 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3]孙美兰《艺术概论》第173页

第四篇:浅谈高中美术教学

浅谈高中美术教学

近代,中国美的教育提倡者蔡元培先生提出:“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是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有待于陶养。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做美育。” 我们目前在高中段实行的《美术鉴赏》教学就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不单纯是高考的部分内容。美术鉴赏的教学内容很多,但“美学观念是以具体者济之”,想来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心得。结合近几年的工笔国画教学实践,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提高自身修养重于提高绘画技巧

中国画是一门全方面的高品位的艺术,仅有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傅雷在《家书》中这样对儿子说:“凡是一天到晚闹技巧的,是艺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一个人跳不出这一关,一辈子也休想梦见艺术!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他的目的。”因此,在学习初期,就要求学生平日加强修养,博览群书,浸淫中国的其他艺术,如古典文学、音乐等。傅雷曾经给儿子讲过这么一个故事,着名指挥家弗里茨·布希又一次问约翰·普理查德,“你上次看文艺复兴时代的绘画有多久了?”普理查德很惊异地反问:“为什么问我?”布希答道:“因为看了伟大作品,可以使你指挥时得到进步------而不致眼光短浅。”东方艺术向来有文学、美术、音乐、戏剧相通之说,一切艺术,到了最高层次,都是相通的。教育学生不仅仅为了提高技巧而画,而是为了提高整个的全面的涵养。应该看到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仅仅是一个入门的过程,是学会学习方法的过程。孟德斯鸠告诫我们:“树人如树木,若非善加栽培,必难欣欣向荣。”我觉得这句名言实在是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去深思。如何使学生在走出校门离开老师后仍然能够不断进步,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因此教师就要教育他们在学生时代注意提高自身修养。古人常说:取法乎上,得乎其下;取法乎中,得乎其下。教师对学生一定要严格要求,有一个较高起点,不仅是学识,尤其是品德。中国画艺术向有“人品”、“书品”、“画品”之说,人品高画品才会高。寓德育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是每一位教师必须熟谙的教学原则。

二、学习传统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韩美林在《装饰助我》中强调:艺术家的生活,基本上都是“三部曲”,打基础,搞创作,建风格。首要的就是基本功。他告诫学生们,千万不能丢弃基本功。初学者对国画的基础课程----线描,往往容易心急手快,不知“慢即是快”的道理,殊不知根基不打好,如高楼筑于沙砾之上,后果不堪设想。中国画艺术实质上是线的艺术,把握住了线,就把握住了传统的灵魂。但就学生目前的认识水平来看往往把“线”这种富于独特表现力与形式美的表现手段退化为单纯的技术性操作,使“线”只具备画“形”的意义,“线”的审美价值与形式意味丧失殆尽。所以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线条观很重要。西风东渐以来,传统国画受到的冲击很大,一不小心把好东西也冲掉了一些,现在想捡回来还真不容易。目前绘画界的一些“现代派”,线的功力很差,或是不讲究用线,而用颜色覆盖住,或是采用各种特殊技法,掩盖其缺陷,自以为有特色有风格,实则是跌倒了没爬起来,索性打个滚儿的把戏。工笔画是中国绘画的原生态,这种以线勾勒、用色渲染的基本形式乃是中国一切绘画的基本描绘方法。从两千年前的帛画到六朝时期的绘画,可以看到“勾线、渲染”这一形式由定型到发展成熟的轨迹。这一形式到唐五代更发展到了一个高峰。直到今日,我们仍能穿越时空,时时感受到那个时代绘画的辉煌。

三、天人合一是画者永恒的追求

“天人合一”论,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谈了两千多年。季羡林先生对此有自己的看法:我不把“天”理解为“天命”,也不把“人”理解为“人生”;我认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我们人类,天人关系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画者而言,写生就是沿着“天人合一”的道路在走。中国画一贯坚持“临摹、写生、创作三位一体”的教学原则,要求学生坚持写生,生活才是艺术的第一源泉。好多同学经常抱怨自己创造能力差,正是忽略了写生。庄子云:“栩栩然之蝶,蝶之为蚁,继而化蛹,终而成蛾飞去。”凡学习三时期。宾虹翁对此强调说:“学画者师今人不若师古人,师古人不若师造化;师今人者,食叶之时代,师古人者,化蛹之时代,师造化者,由三眠三起成蛾飞去之时代也。”师今人师古人都是重要的,但更要师造化,即向大自然直接写生。现在的学生们往往借助相机等现代技术来搜集素材,虽然有其必要性,带来一定方便,但也造成学生依赖心理强,写生能力差的弊病。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多临摹优秀古人作品,更要加强写生练习,并作定期讲评展览,激发学生兴趣和上进心。经过长期训练,使学生养成写生的好习惯,做到手不离笔。另外,在加强学生基本功训练和写生训练的同时,教师不应该以教条主义的方法去框定学生,应懂得维护学生个性,懂得因材施教,启发学生找“食”,正像万物各有特点,学生也有各自不同的个性与素质。教出千篇一律的学生来,这样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艺术教育尤其如此。

第五篇:高中体育教学设计方案

篇一: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方针,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寓德育于体育与健康教学之中为指导思想,激励学生主动探索,激发学生内在动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在兴趣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掌握动作,在掌握动作中提高运动能力和发展身体素质。结合高一年级的特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发展技能的同时,并在欢快的气氛中娱乐身心、增强体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发展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逐步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教材内容:

高一年级篮球教学是建立在初中篮球教学基础上的,所以,高一年级教学要与初中教学内容自然衔接,教学时,一方面要注重了解学生初中阶段篮球教学的情况和掌握程度,另一方面,要注意复习初中已学的基本动作和基本配合,以达到高、初中的自然过渡。因此确定为:《碰篮板练习、三人行进间传接球、半场擂台赛》

三、教材分析:

本课主教材是篮球行进间的传接球,它是篮球运动中最主要的基本技术,是高中篮球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更好地学习其它技战术的基础,传接球技术好坏直接影响到集体力量的发挥和战术配合的质量,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和掌握这一技术。这一内容在小学和初中的《体育与健康》中就已经介绍学习,所以学生对此教学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和掌握。传接球技术的基本方法并不复杂,但要做到准确、熟练、隐蔽、快速,同时要迅速转换衔接其它技术动作就比较困难。因此,本课着重解决在各种情况下学生控制、支配球的能力,巩固提高传接球技术同时加强准确性、熟练性,为以后的教学竞赛和学生篮球兴趣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体验篮球运动乐趣,理解技战术在篮球比赛中的运用。

2、技能目标:学生能自主运用各种传球的方式,巩固、提高传接球技术,在比赛中能有意识的加以运用。

3、情感目标:学生在练习中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乐意表达个人见解。培养学生善学善思、合作的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技术的规范性

难点:传接球时机与整体配合意识

六、教学策略: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主要采用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灵活多变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达到教学目标。全课的组织结构不拘泥于过分的统一规整,而以服务练习与教学为目标,力求合理、紧凑、流畅、新颖。全课教学的内容及手段,用循序渐进、分解和组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创设情景教育、特色教育,既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又陶冶了学生情操。

七、场地器材: 篮球场二块、篮球8只、录单机一台。

八、安全知识:练习时有安全保护意识,自我保护。

九、预计“运动负荷”:本次课练习密度约40%左右,平均心率为125±5次/分。

体育公开课教案

篇二: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方针,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寓德育于体育与健康教学之中为指导思想,激励学生主动探索,激发学生内在动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在兴趣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掌握动作,在掌握动作中提高运动能力和发展身体素质。结合高一年级的特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发展技能的同时,并在欢快的气氛中娱乐身心、增强体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发展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逐步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教材内容:

高一年级篮球教学是建立在初中篮球教学基础上的,所以,高一年级教学要与初中教学内容自然衔接,教学时,一方面要注重了解学生初中阶段篮球教学的情况和掌握程度,另一方面,要注意复习初中已学的基本动作和基本配合,以达到高、初中的自然过渡。因此确定为:《碰篮板练习、三人行进间传接球、半场擂台赛》

三、教材分析:

本课主教材是篮球行进间的传接球,它是篮球运动中最主要的基本技术,是高中篮球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更好地学习其它技战术的基础,传接球技术好坏直接影响到集体力量的发挥和战术配合的质量,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和掌握这一技术。这一内容在小学和初中的《体育与健康》中就已经介绍学习,所以学生对此教学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和掌握。传接球技术的基本方法并不复杂,但要做到准确、熟练、隐蔽、快速,同时要迅速转换衔接其它技术动作就比较困难。因此,本课着重解决在各种情况下学生控制、支配球的能力,巩固提高传接球技术同时加强准确性、熟练性,为以后的教学竞赛和学生篮球兴趣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体验篮球运动乐趣,理解技战术在篮球比赛中的运用。

2、技能目标:学生能自主运用各种传球的方式,巩固、提高传接球技术,在比赛中能有意识的加以运用。1

3、情感目标:学生在练习中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乐意表达个人见解。培养学生善学善思、合作的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技术的规范性

难点:传接球时机与整体配合意识

六、教学策略: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主要采用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灵活多变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达到教学目标。全课的组织结构不拘泥于过分的统一规整,而以服务练习与教学为目标,力求合理、紧凑、流畅、新颖。全课教学的内容及手段,用循序渐进、分解和组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创设情景教育、特色教育,既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又陶冶了学生情操。

七、场地器材: 篮球场二块、篮球8只、录单机一台。

八、安全知识:练习时有安全保护意识,自我保护。

九、预计“运动负荷”:本次课练习密度约40%左右,平均心率为125±5次/分。

体育公开课教案 2 3 4 5 篇三:教学设计方案-高中体育篮球简单战术—传切配合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设计

班级:高一(4)人数:48人地点:体育馆 时间:2006-11-9 教师:柯叶鹏 指导老师:季湘民

一、指导思想: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的目标,以人为本,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练习的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和锻炼方法,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集体关念。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觉性和主动性。

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同学们基本上能顺利完成跑位和掌握行进间四角传球的技术,少数的同学能较好完成传接球的动作。

高中的学生正处在具有很高的求知欲望的阶段,篮球运动对他们来说具有很浓的兴趣,他们渴望了解与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但是还处在一个很初级的阶段。四角传球对于他们来说我相信是有一定难度的,无论对于我还是对于学生来讲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内容的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欲望和热情,在老师和学生双方的互教互学之下,能够更好加强学生之间的人际交流和交往能力。

四、教学策略:

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忽略的问题。所以我们通过让学生看老师画板的讲解,动作的示范和讲解,观察动作使之有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并通过尝试练习,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再通过老师的质疑、启发、引导使学生不断的吸取经验和教训。接下来让学生再次尝试并且通过增加难度使学生不断改进技术动作,加强理解来提高学生练习过程中的成功率,促使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最后通过《感恩的心》的歌曲片段以手语的形式让学生在放松、愉悦的音乐心境下放松心情结束本课。

下载高中美术教学设计方案(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美术教学设计方案(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班美术教学活动设计方案(精选合集)

    绘画活动具有强烈的直观性和感染力,很容易为幼儿所接收,他们把自己对生活的认识与理解,描绘在平面纸上。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中班美术教学活动,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

    美术_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 一、概述 ·《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是人美版美术教科书初中第十六册欣赏课 ·本课以敦煌莫高窟为重点,了解......

    初级中学美术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初级中学美术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教学资料、行业资料、范文模板、应用文书、考试学习和社会经济等word文档年级九年级日期 2010.2 课题构图课时 2......

    高中班会设计方案

    扬起理想风帆,到达成功彼岸 ——高中励志主题班会设计方案 一、班会背景: 高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确立理想、立志成才,对以后的人生走向有重要的作用。我设计了这次主题班会,......

    高中阅读课设计方案

    武安十中(高中)阅读指导课 设计方案 一、 活动目的: 以“大语文”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大量阅读为主要途径,以建设有品位、有特色的“书香校园”为落脚点,广泛阅读、培厚底蕴、兼收并......

    高中美术教学心得体会(推荐)

    高中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美术教学心得体会一:高中美术教学心得 高中美术教学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总是会碰到一些问题和困惑。其中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的有......

    高中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篇一:高中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美术教学心得体会一:高中美术教学心得 高中美术教学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总是会碰到一些问题和困惑......

    高中美术教学工作总结

    高中美术教学工作总结 宁县二中宏梅 本学期的各项工作已近尾声,一个学期的时光中,我在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关怀帮助下,较为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学校交付自己的各项工作。回顾这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