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上数学《节约用水》教学设计
浙江省诸暨市新世纪小学 黄天飞(初稿)
浙江省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陈菊娣(修改)
浙江省诸暨市教育局教研室 汤 骥(统稿)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05~106页节约用水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调查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数据测量、收集、整理,计算水龙头单位时间的漏水体积,让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在经历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加强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
3.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重要性,强化节约用水的意识和行为,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水龙头单位时间漏水量的测算,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联系生活实际的计算。
教学难点:运用所测量的数据联系实际生活进行应用。
教学准备:
1.调查目前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查找有关宣传节约用水的资料。
2.学生分组测量一个水龙头单位时间的滴水量。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出课题
1.视频,创设情境。
课前:课件播放优美的水声。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什么声音?(预设:水)
教师:老师昨天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有关水的报道,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宝贵的水资源)
2.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教师:看完这篇报道,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吗?或是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1: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
预设2: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很少,我们应该节约用水。
教师:是啊,同学们,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而水是生命之源,人一刻也离不开它。但在实际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随处可见。
教师:课前我请同学们调查了周围浪费水资源的现象,下面我们一起来晒一晒吧!(预设:洗车,水龙头没关等)
教师:刚才同学们举的一些例子,都是我们生活中很习以为常的小事,因为有些人意识不到水的珍贵。但在同一片蓝天下,还有许多人在备受干旱的煎熬。现在,让我们走近他们,去感受一下干旱之苦。(课件播放我国西南地区干旱图片)
3.观看图片,思考讨论揭示活动主题。
教师追问:看完这些图片,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水资源是一种有限的而且非常宝贵的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在生产和生活中,我们要节约用水。(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水声引入本课内容,并在课堂上连续呈现干旱地区缺水的生活场景图,使学生体会到,生活在水资源匮乏地区的人们的艰辛,从而使学生心灵深处发出要节约用水的呼喊。有了这种感情积淀,下面的数学活动也就有了鲜活的生命力。
二、组织活动,交流体验
1.活动一:确定研究课题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碰到这样情况:水龙头坏了或没有关紧,水一滴一滴往外流。(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教师过渡:别小看水龙头流下的这一滴滴小水珠,时间长了可不是一个小数字。昨天同学们已经调查过了,我们新世纪小学有多少个水龙头?(100个)如果每个龙头都漏水的话,大家猜一猜这样一天下来要浪费多少升水?(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大家猜的都不一样,这样漏一天,究竟会浪费多少升水呢?我们可以从1个水龙头一分钟的漏水量开始研究。
2.确定研究方案。
教师:同学们之前已经做了调查,请说说你所调查的漏水的水龙头情况?
教师:大家调查的地点不一样,看来水龙头的漏水情况也不一样。大家认为我们可以用学过的哪个数据来代表学校的水龙头漏水量?(预设: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教师:那我们选一个统计量来进行计算。
教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一个水龙头一分钟的平均漏水量约为0.05升,那么,一个水龙头一天又将漏水多少升呢?100个水龙头呢?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的要求,完成1号学习卡的任务。
3.建立直观印象。
教师:一个水龙头一天的漏水量为72升,你知道72升水有多少吗?我们的矿泉水桶的容积为18升,一天漏水的体积相当于多少桶矿泉水的体积?
教师:我们把同学们的统计表制成了折线统计表,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预设:漏水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确定研究课题──得出结论 实验研究的全过程。在具体情境中感受一所学校的水龙头一天的漏水量。使学生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三、联系实际,体验生活
教师:同学们,单单我们一个学校的一个水龙头一天漏水72升,一年就是26吨水啊!按照这个比率计算,全国大约有30万所学校使用自来水,这么多学校全年大约要浪费多少吨水?
教师:老师这里收集了一些关于水的信息(如果1个人1年用30 t水,这些水可供多少人用1年?如果制造1吨纸需用450吨水,这些水可以造多少吨纸?如果水电厂平均每20吨水可发1度电,这些水可以发多少度电?一吨水的水价按2.5元计算,一年要浪费多少水费?如果建一所希望小学所需资金约30万元,这些费用能建多少所希望小学?(同学们自己选一个问题计算,各小组汇报结果。)
教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填写答案。)
教师:谈谈你看到计算结果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经历观察、计算、统计等学习活动中,通过合作、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通过对计算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使学生受到强烈的冲击,进一步激发学生重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四、联系实际,提出建议
教师:同学们,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老师相信大家也会节约用水的!接下来,对于节约用水,同学们有什么好的建议或方法要和大家分享的?(学生自由发言)
在学生讨论后,教师出示几个日常生活节约用水的例子,供学生参考。
【设计意图】结合计算结果,联系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进行讨论,探讨有效的节约用水方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从自身做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水资源。
五、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发言)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节约每一滴水,让我们的生命之水源远流长,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
第二篇:六上数学:《分数除以分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第58页例4,练习十一第9~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除以分数的式题。
2、使学生在探索分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培养学生迁移,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与讨论归纳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承前启后
1、量杯里有 12 升果汁,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多少升?
师:你认为用什么方法解答?
生:除法。
师:怎样列式?
生:12 ÷4
师:为什么?
生:因为是平均分,所以用除法。
2、量杯里有9升果汁,茶杯的容量是 310 升。这个量杯里的果汁能倒满几个茶杯?
师:你认为用什么方法解答?
生:除法。
师:怎样列式?
生:9÷310
师:为什么?
生:因为是包含分,所以用除法。3、12 ÷4 9÷310
师:说一说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生:分数除以整数等于乘整数的倒数。
生:整数除以分数等于乘分数的倒数。
师 :这两种除法的计算方法好象有一种共同点,大家看出来了吗?
生:都是化除为乘,用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
4、揭示课题:
师:如果是分数除以分数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一问题。(板书:分数除以分数)
二、创设情境 自主探究
1、出示例4:量杯里有910 升果汁,茶杯的容量是310 升。这个量杯里的果汁能倒满几个茶杯?(投影或挂图出示)
师:请同学们估计一下,能倒满几个茶杯?
生:估计3个。
师:你是根据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来推算的吧,但我们还不知道这种方法是否适用于分数除以分数。
2、学生小组讨论:
师:请大家根据讨论题进行讨论。
生:开始讨论:
(1)、这道题其实是求(),用()法计算。
(2)、分数除以分数也可以用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来算吗?试一试。
(3)、再在图中分一分,看看结果相同吗?
3、师生逐题点评:
生:这道题其实是求910 里面有几个310,用 除法法计算。
生:可以,列式:(910 ÷310 =910 ×103 =3)(板书)
生: 可以把图上平均分分成3份,也就是3瓶。
4、深化方法 加强理解。
生:现在我们已经学会了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和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请大家看一看,这三种计算方法是否有一定联系呢?
生:分数除以分数等于分数乘分数的倒数。
生:三种类型的共同计算方法: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三、练习巩固 掌握算法
1、反馈练习:完成第58页练一练第1题
第1题:先在长方形中涂色表示3/5,看看3/5里有几个1/5,有几个3/10?再计算。
师:你发现了什么?如果没有图形,我相信我们都能独立计算的,是不是?
第2题:巩固计算方法,全班一起练,点评时请学生到黑板上板演。集体点评总结方法。
师:怎样才能做得又对又快?
生:要掌握计算方法,计算时注意变和不变。
师:哪些变与不变?
生:被除数不变,乘号和成除号,除数变成它的倒数。
师:能约分的一定要约分。
2、补充练习:连线题。
3、完成练习十一第12题。在○里填上><=。
4、综合练习。
(1)、一堆煤有 56 吨,每天用去 512 吨,几天用完?
(2)、一堆煤有 56 吨,第一天用去 512 吨,还剩几吨?
学生解答后点评
师:为什么两道题看似差不多,列式为啥不一样?
生:第(1)题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另一个数,用除法。
生:第(2)题是求剩余的数,用减法。
生:我们要注意审题。
四、质疑总结(略)
第三篇:2017苏教版数学六上《方程》教学设计4.doc
方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探索与实践,使学生加深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解,促进相关技能的形成,发展数学思考与实践能力,激发进一步学习方程、应用方程的兴趣。2.能力目标:
形成列方程解决问题的相关技能。3.情感目标:
通过评价与反思,使学生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出客观的评价。
教学重点:
加深理解,熟练解答。
教学难点:
形成列方程解决问题的相关技能。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探索与实践 1.谈话引入。
今天我们继续应用方程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整理与练习。2.完成探索与实践第11题。(1)理解题意。
你准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先列方程求出这个三角形的底)(2)演示画法。(3)集体评价。
每个同学画的三角形需要一样吗?
3.完成第12题。(1)理解题意。
(2)讨论分割的方法,汇报交流。(3)尝试操作,汇报自己是怎样分割的?
(4)互相检验。测量两段的长度,检验是否正确。4.完成第13题。
(1)提前指导学生在跑道上步行一段距离,记录好时间,反复2~3次,算出平均每分钟大约步行多少米。(2)可以列出怎样的方程?(3)在小组中完成计算。5.完成第14题。
小组活动:在小组中,一人想出数后告诉大家。每一个人都想办法解决:他想的数是几?
运用倒推的方法也可以,也要会运用方程解决这个问题。根据题意,设想的数为x,则可列方程为3x-2=16
二、评价与反思
1.理解每一条评价指标的意思。2.逐条自我评价。3.交流汇报。
说说自己在这方面做得怎么样?有哪些成功的经验,还有哪些不足?
第四篇:2017苏教版数学六上《方程》教学设计6.doc
方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回顾与整理,使学生逐步掌握一些整理知识的方法,养成对所学知识分阶段进行整理的习惯。2.能力目标:
通过练习与应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关方程的解法,加深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解。3.情感目标:
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梳理本单元知识要点。
教学难点:
提高应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
第五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1.本单元所学方程主要是哪两种类型的?(板书课题:整理与练习)(1)像3.4x+1.8=8.6,5x-x=24这样的方程各应怎样解? 先各自解出方程,再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的?要将方程进行怎样的变形? 汇报交流结果,说说自己的想法。
(2)本单元学习了用方程解决哪些实际问题,举例说明? 汇报交流。
板书:ax±b=c和ax±bx=c。
2.这两类方程,分别设哪个量为x,怎样找数量关系?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第1题。独立完成计算。
这些方程可分为几类?分别有什么特征? 每种类型的解题思路是怎样的? 展示作业,指导解题方法。2.完成第2题。读题,理解题意。
你是怎样找到与“铁路桥长度”有关的数量关系的? 怎样找与“公路桥长度”有关的数量关系的? 有两个问题,应怎样表示未知数? 完成解答。如何检验? 3.完成第3题。从图中,你看出什么?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怎样列方程解答呢? 完成解答。4.完成第4题。
你是怎样理解题目意思的?
印制画册的1740元包括几个部分的费用? 能找出数量关系吗? 分别怎样表示?
在小组中交流所列方程是否正确及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三、课堂小结
通过整理与练习,你对本单元所学知识又有了哪些收获? 你认为正确解方程的关键是什么? 板书设计:
整理与练习
ax±b=c ax±bx=c
第五篇:2017苏教版数学六上《分数除法》教学设计
分数除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能力目标:
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探索有关图形问题的学习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3.情感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会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模型。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前两节课我们探索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长方体有几个面?这几个面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可分为哪几组?正方体呢?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4。
(1)如果告诉我们这个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你能想办法算出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吗?
(2)做这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与这个长方体的各个面有什么关系?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小组讨论。
求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只要算出这个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借助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想办法算出所求问题,并在小组中交流一下自己的方法。(3)独立完成计算,并汇报方法。
板书:6×4×2+5×4×2+6×5×2(6×4+5×4+6×5)×2 =48+40+60 =74×2 =148(平方厘米)=148(平方厘米)你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怎么想的? 你知道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吗?
这两种方法都反映了长方体的什么特征?
(4)在计算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和时,关键是知道什么? 指出: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喜欢用哪一种就用哪一种。2.教学试一试。
(1)根据长方体的特征我们解决了长方体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硬纸板的问题。如果纸盒是正方体的,你能解决吗?
(2)独立完成解答。(3)汇报方法。板书:3×3×6 =9×6 =54(平方厘米)你是怎么想的?大家同意吗? 3.揭示表面积的含义。
刚才我们在解决做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至少分别要用多少硬纸板的问题时,都算出了它们6个面的面积之和,我们把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互相说说表面积的含义。
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一练。独立完成计算。
结合自己的列式和题中的图说说思考的过程。2.完成练习四第1题。(1)学生独立完成填空。(2)互相交流。
说说每个面的长和宽,核对相应的面积计算是否正确。3.完成第2题。理解题意,口答第1题。
说说怎样思考第2个问题。说说用这样的方法求表面积的根据。4.完成第3、4题。独立完成,集体评价。
你是怎么想的?每一步列式求的是什么? 5.完成第5题。
根据表中的数据对物体进行判断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说明判断的理由。独立完成计算。集体评价。
比较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说说各要注意什么?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应该怎样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与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