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庭教育教案
初三家庭教育开课教案
【教学目的】
帮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进入初三以后学习和心理的变化。指导家长明确自己对孩子升学期待目的的弊端和反思自己的做法。
指导家长科学地调整自己的期望,根据孩子实际,掌握帮助孩子实现梦想的方法。【教学重点】
指导家长在了解孩子学习和心理的特点后,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孩子来实现梦想。【教学难点】
指导家长反思自己对孩子升学期待的弊端。【教学方法】
家长、教师谈话法,案例分析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第一个话题:学生进入初三后的学习和心理特点
初三学生,作为一个特殊学生群体,自然倍受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关注,初三是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时期,是一个开始由家庭更多地迈进社会的时期,在这期间,学生开始逐渐地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但是个人对升学的期望值与本身实际能力之间的矛盾,会使他们产生不同的心理状况及行为表现。因此,初三也是一个心理状态极不稳定的时期,极易出现种种心理上的困惑和矛盾,是一个面临多种危机的时期。案例一:
①请几名家长说一说对文中小玉的看法。
②在生活中你的孩子有类似的情况吗?您是怎样做的? 家长自由发言,请其他家长评论并支招。小结:初三学生心理上常见到这些障碍:
1、学习氛围改变引起的心理适应问题
2、目标和水平脱节带来的心理适应问题
3、青春期身心发育带来的心理适应问题
提出问题:面对孩子的压力,我们大多数家长又是怎么做的呢?家长讨论交流。案例二:
家长交流互动环节:
①请几名家长说一说对文中小强和他妈妈的看法。②小强的妈妈哪些地方做得不合适呢? ③在生活中有类似的事情吗?您是怎样做的? 家长自由发言,请其他家长评论并支招。
小结:家长在与孩子的交流中,要多几分技巧、幽默就会达到目的。故事中的小强妈妈见孩子去学习了,要见好就收,别再说什么,要学会忍耐,这样家庭氛围就变和谐了。建议家长注意以下几点:
(1)站在孩子的角度说话,孩子容易接受。
(2)意见不一致时,家长可选择以退为进。
(3)把难题“踢”给孩子,避免矛盾。
三、第二个话题:中考准备的指导。
进入初三年级,对于每一个同学来讲,都面临着人生第一个大的挑战,来自家庭、学校以及自身的压力,愈来愈大。案例三:
提出问题:孩子现在面临中考,面临升学,下面请你们回想一下,面对迫在眉睫的升学考试,我们神经已经绷紧了,孩子是什么表现呢?
家长互动:(1)家长自由讨论,教师倾听并记录。(2)请几名家长说一下自己的反思。小结:引导家长调整期望,用实际有效的方法帮助孩子升学。建议如下: 1.要学会与学生沟通。交流时要特别注意(1)要平等。(2)找准话题。(3)鼓励。2.面对中考,激发学习动力。
(1)家长定位要准确。应该让孩子明了中考的意义。(2)“帮”。
(3)早动手,先下手为强。
(4)家长提醒学生实现中考前四个抓住。3.关心孩子的成长环境。
四、总结本讲内容:
我们家长面对即将升学的孩子,一定要积极了解他们学习和心理变化的情况,要正确对待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才可以及时有效地予以帮助。
五、布置作业:
1.思考自己在期待孩子升学方面有什么不当之处,并加以改正。2.在生活中,与孩子发生过矛盾吗?您是如何做的? 3.孩子面临升学,你有什么建议呢?
六、结束语:
最后,衷心地希望每一个家庭幸福、和谐,希望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谢谢大家。
第二篇:家庭教育教案
家庭教育学生论坛发言稿
------怎样让孩子敢于承认错误观点
三年级一班
发言人:王成 2013、11、29
怎样让孩子敢于承认错误观点
教育好孩子需要学校和家庭的紧密配合,孩子有时犯了错不敢承认,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怎样让孩子敢于承认错误。孩子不敢于承认错误的原因分析
究竟什么原因使孩子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甚至为了遮掩自己的错误到的撒谎的地步。大多数家长也是没有办法,但这样下去,肯定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家长如果发现了孩子犯错误,一定要正确判断孩子犯错的原因和严重程度。
1.孩子也有自尊心。
面对老师、家长的批评,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往往教育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2.成人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孩子有不承认错误的问题,我们不妨从孩子周围的大人们身上找找原因。
3.家长的言传身教尤为重要。
家庭作为一个整体,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成员中的所作所为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而孩子更多的行为问题并不是孩子的个人行为问题,它折射出的是家长的行为问题。怎样对待孩子的错失
1.父母应及时地进行教育。
孩子做错了事应及时进行教育,今天的事今天办完。2.父母应以理服人,教育要掌分寸。我们在进行教育时,必须“晓之以理”,使孩子明白所做的事情为什么不对。
3.父母的批评不应重复。4.父母的教育应前后保持一致。5.父母应注意“家丑不可外扬” 6.家长要以身作则。
当家长的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自己犯错误的时候,就要敢于承认错误,千万不要认为在孩子面前承认错误是丢面子的事情。殊不知,正是这一勇敢的行为起到了榜样的作用。总结
一个三年级的孩子正是从低年级向高年级过度的时期,这个时期,孩子是最容易产生各种问题,家长绝不能轻视。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一定不要简单地处理,应采取适当的方法让孩子勇敢地承认错误,面对错误。一句话,孩子就是一本书,我们要好好研读。
家庭教育学生论坛发言稿
------孩子教育五大“底线”碰不得
三年级二班
发言人:于翠梅 2013、11、29
孩子教育五大“底线”碰不得 否则产生逆反心理
就像成年人都有自己的底线,孩子也有自己的底线。如果父母挑战了他们的底线,就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从而故意和大人对着干。那么,孩子们都有哪些“事”是家长不能触及的底线?
底线1 隐私的“事”
家长不要公开暴露孩子的隐私,不能当众说宝宝尿床,也不能把宝宝和你说的私密话抖出去,孩子可能说不喜欢某个人,也可能说长大后与某某结婚等。家长不要以为孩子小,说给别人听也无妨。当众暴露孩子的隐私,既伤了其自尊,又会让他缺乏安全感,也不再信任你,融洽的亲子关系被扭曲,不利于以后的家教。
底线2 被愚弄的“事”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遭到成人或大孩子的欺骗,比如,大孩子把洗衣粉用彩纸包好骗小孩子说“好吃”,小孩子真吃了,大孩子哈哈大笑,小孩子方知上当受骗。家长如果在小孩子面前提起这件事,既让孩子感到难堪、后悔,又让他感到人心复杂,不敢与人交往。被愚弄的事,家长不能拿出来嘲笑孩子,否则会让孩子憎恨那个骗他的人,并对家长产生不满。
底线3 被打骂的“事”
以前孩子犯了错,家长打骂了他,如今又在别人面前提起,甚至把打骂的情形逼真地描述出来,无形中造成了对孩子的“二次伤害”。被打被骂,对孩子来说是不堪回首的“屈辱史”。往事再提,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会增加孩子对家长的反感,孩子可能会故意和家长对着干。
底线4 出糗的“事”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肯定有不少出糗的事,比如,穿衣分不清正反面,说话口齿不清,总分不清“灰”和“飞”,登台唱歌忘词,等等。出洋相的事家长不应再提,否则,会让孩子感到尴尬,也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千万不要把孩子的糗事当笑料,家长一笑了之,孩子却可能耿耿于怀。
底线5 干不好的事 有些平常小事,一般孩子都能干好而自家孩子却干不好,比如2岁了还不会走路,3岁不会开童车,5岁不会搭积木,6岁不会吃鱼,等等。这些事孩子没干好,可能是因为自家孩子发育比同龄人慢半拍,这是正常现象。如果过分渲染就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对自己进行消极的暗示,给自己贴上“低能儿”的标签,从而影响今后的成长。
家庭教育学生论坛发言稿
------爸妈奖励孩子效果最佳的7方法
四年级一班
发言人:李力亮 2013、11、29
爸妈奖励孩子效果最佳的7方法
对孩子恰当的行为给予正面的鼓励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维持这一行为,表扬和赏识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并能促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奖励是对一个行为的回报。有时候行为的回报是发自内心的感觉。比如,孩子奔跑跳跃,乐此不疲,是因为他们觉得这样很开心。他们喜欢画画或玩拼图游戏,是因为这些游戏乐趣无穷。有时候行为的回报是外人给予的。这种外界给予的回报或奖励可分为三大类:社会性奖励,如,微笑、注意、表扬、拥抱等。物质奖励,如,食品、礼物、钱等。特权或活动,如,去动物园、允许多看半小时电视、去麦当劳吃饭等。
当家长使用奖励时,最好优先考虑社会性奖励。因为,这种奖励不增加经济负担,不过于正式,而且对孩子有着长久的心理裨益。对具体行为或品质的表扬,能够帮助孩子发现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优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另外,社会性奖励的经常使用能够使得家庭氛围温馨、和睦,充满信任,对孩子内化规则、自觉改进行为最有好处。家长需要弄清楚,孩子最喜欢哪种社会性奖励,有的孩子喜欢被亲吻、拥抱,而有的孩子则喜欢口头表扬。针对孩子的喜好,给予他最在乎的奖励,效果会更好。
当孩子刚建立一种良好的行为时,家长需要在每一次这样的行为出现后,及时给予奖励。等到这种行为习惯已经稳定,家长可以间歇性地给予奖励。
阿哲开始记得把外衣挂到自己房间衣架上时,妈妈每次都表扬他。渐渐地,阿哲养成了习惯,妈妈只有在他一脱下外衣就立刻放回卧室时才表扬他。
表扬
家长在家庭教育使用表扬等社会性奖励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看着孩子的眼睛。直接的注视表示你在郑重其事地夸奖孩子,使孩子感到自己和自己的行为意义很重大。
(2)距离孩子近一些。近距离的表扬影响力更大。(3)微笑。有时候微笑本身就是奖励。当你用语言表扬孩子时面带微笑,可以让他感受到你内心的喜悦。
(4)表扬具体的行为。使用“我”语言。告诉孩子你对他的什么行为感到高兴,如,“我很高兴你自己修好了玩具。”而不是泛泛地说“你真聪明。”当孩子帮了你的忙,哪怕很小的事,也要记得感谢他们。孩子知道你在关注他所做的每一件事,就会加倍努力。
(5)把焦点放在孩子的行为上,而不是孩子本人身上。有研究者将表扬分为三种:a。过程指向的表扬,即肯定孩子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努力,如,“你跟小朋友合作得很好。”“你很用功。”b。结果指向的表扬,即夸奖孩子的成果,如,“你画的画真好看。”“你考了100分!真不简单。”c。个人指向的表扬,即对孩子品质的评价,如,“你真乖。”“看你多聪明!”研究发现过程指向的表扬最有助于孩子恰当评价自己,正确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从而增强能力和信心。
(6)表示对孩子的爱。家长的肢体语言,语气声调能够加强表扬的作用,使孩子感到被珍爱。但注意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调节你表达爱的方式。
(7)及时给予奖励。行为发生后,奖励越及时越有效果。有时,单用表扬不能起到效果。某些情况下,不管家长表扬与否,孩子都拒绝做某件事。比如,小鲁不喜欢数学,家长怎么鼓励,他也不努力学。这时,家长可以结合使用物质奖励和特权与活动奖励。应用代币法或积分法,都能有效刺激孩子的行为改变。
积分法或代币法
这是家长设立的一种奖励机制,孩子因良好行为而得分,比如,打扫房间(每天4分),收拾桌子(每餐2分),按时回家(每天3分)等。积满一定分数可以获得物质奖励或活动奖励,比如,积满20分,可以得到一个新玩具,40分,可以去游乐场。
四五岁的孩子可能更喜欢代币的形式,代币也就是自制的钱币。代币法的其原理与积分法是一样的,但更实物化,更有趣一些。比如,准时吃饭可得到1分代币,收拾玩具可得2分代币,要得到一个冰激凌的奖赏需要攒足6个代币。孩子可以把代币存放在透明的塑料容器里,随时可以看得见自己的进步和即将得到的奖励。
8岁的苏苏经常将衣服、玩具、图书满屋乱扔,她的父母采用了自然结果法,毫无收效。要她做家务时,她也经常磨磨蹭蹭,父母经常唠叨、训斥也没用。后来苏苏的父母试着使用了积分法,两个星期内,苏苏的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使用积分法和代币法时,家长应随着孩子行为的进步调整积分的制度。当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已经建立后,家长可以提高获得奖励的分值或降低每个行为获得的分值。比如,一次外出活动由30分提高到40分或“打扫卫生”由4分降到2分。当孩子的行为问题已经彻底解决后,这种奖励措施也该逐步撤消,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减少对外部约束的依赖,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觉性、自制力和独立行为能力。
家长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物质奖励变成贿赂。当你因孩子不愿服从要求而不断增加奖励数额时,就成了贿赂。在一段时间内,家长应该坚持一贯的原则和奖励制度。另外家长给孩子的物质奖励不宜过多,也不宜价值过高。把物质奖励当作社会奖励的辅助措施,注重精神鼓励,才不致将孩子培养得“惟利是图”。家长还需记得这样做的宗旨是帮助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而不是给自己省心省事。
家庭教育学生论坛发言稿
------辅导孩子写作业的10点建议
四年级二班
发言人:潘龙庆 2013、11、29
辅导孩子写作业的10点建议
一、经常保持与你的孩子相互沟通,不要光是说教。对孩子所说的话要认真听取,并要作出解答。回答孩子的问题时,不要总是反驳和争吵(反驳使你的孩子情绪更对抗、争论可能使你产生被动的局面);相反,应当用坚定和积极的态度回答孩子的问题。二、一般说来,不要让孩子自由选择做作业的时间。当你向孩子征求什么时候做作业的意见时,要注意说话的方式。例如:“你愿意现在做理科作业吗?”也可以这样说:“该做你的理科作业了,和我一起到书桌旁来吧。”如果你确实想让他自己做出选择,说话也应尽量带有倾向性。例如:“你是现在做理科作业还是晚饭后做,但如果等到晚饭后,你就不能看电视节目了。”
三、与你的孩子一起制定目标(不要包办代替),在一段时间内固定在一个目标上。开始时的目标不能定得太高,使孩子能有把握实现,随后的目标对孩子就有吸引力了,因而能促使孩子一个接一个地达到目标。
四、期待孩子进步。每个人都会对其他人的期待作出反应(这是自我实现预言的症状)。如果你对孩子的期待较低,孩子很可能超过你的要求;如果你的期待较高,也不是坏事,孩子同样也会做出积极的反应。
五、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对孩子取得的成绩应给予奖励。在平时,不要对孩子每次做好了家庭作业都给予物质奖励,或许诺什么。但要进行一些口头鼓励:“你的作业做得很好,我真为你高兴。”“这张图画得真好。”孩子对特别难的作业题能认真思考,并完成得很好,那是值得庆贺的,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六、实事求是地表扬孩子的成绩。对孩子不加选择地表扬达不到好的效果,况且孩子在一般情况下能够识别:你是在说真话还是在说假话。
七、表扬要具体化。例如说:“10个单词中你有8个是正确的,成绩还不错”,这比“你真不错”要具体一些。具体的表扬可以指导孩子将来的行为。
八、当孩子的作业没有达到你的要求时,不要表现出失望的神情。应激发孩子的力量,尽量避免批评。对于成绩不好的孩子不要总是唠唠叨叨,应当鼓励孩子,使他们树立信心。家长应看重孩子的价值,而不要过于看重孩子的成绩。
九、态度要热情,语言要幽默。孩子每天做作业就像进行“星球大战”一样紧张是会走向极端的。你和颜悦色地对孩子说:“我很乐意帮助你完成作业。”这会使孩子感到你对他的关心,用不着老是死板着脸对待孩子的作业。偶尔的笑声、笑话,甚至一两次搔痒都可以放松一下孩子的情绪,减少作业负担的压力。
十、有选择地使用计时器和有益的竞赛活动。对于有些孩子来说,使用计时器做作业能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自觉性。而对于另外一些孩子来说,使用计时器可能产生忧虑不安的感觉。如果你的孩子是属于后者,就把计时器拿开。一些孩子乐意与其他孩子进行学习竞赛,并希望自己的成绩不断提高,如果你的孩子是属于这种情况,就应鼓励他经常参与这种活动,但是要注意,与朋友、同学的学习竞赛可能造成威胁感和负疚感,特别是当你的孩子常常处于落后状态的时候。
第三篇:家庭教育教案
家庭教育教案
(四)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会悦纳学生来源
教育观念的范围非常广,其中有些观念的树立与教师心理健康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比如说教育的价值观。教育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教育有其本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之分。教育的本体功能包括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进程──培养人的功能,人类精神文明的传递与继承──社会遗传的功能,经验和人才的选择──科学筛选的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教育的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人口功能。作为一名教师,要树立这样一个信念:教育的根本价值以及终极目的,是为年轻一代身心健康发展服务,是为年轻一代终身的幸福服务。因而,衡量学校教育是否成功最重要的标志是,能否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都能得到长足的发展;衡量教师工作是否卓有成效的最重要的标准,是能否让学生在你的班里感到幸福、快乐。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就更有可能在与学生共同的学习和生活中得到幸福和快乐。
又比如教育的质量观和人才观。我们许多校长和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感受到的强大的精神压力,源自于学校的办学质量,特别是升学率、重点大学上线率、统考名次、平均分和优秀率等,这些指标常常搞得我们惶惶不可终日,终年处于一种紧张与焦虑当中。假如我们能够树立全面的质量观和人才观,我们面前就会出现一片崭新的天地。
再如学生观。学校里最普遍、最经常、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关系。教师每天面对最多的人是学生,而很多教师感到最苦恼的事是学生难教,特别是淘气学生、违纪学生、学习落后学生等,常常为他们累得心力交瘁,被他们气得七窍生烟。
那么假如我们尝试着改变一下学生观,情况是否会好一点呢? 对学生观的表述五花八门,记得有篇文章题为《把童年还给学生》,文中有三个小标题:一是‚把学生当人‛,二是‚把孩子当孩子‛,三 是‚把学生当学生‛。
第一,把学生当人!学生既然是人,就有人格的尊严,就有尊重和自尊的需要,就要求教师把他们当作一个独立完整的人来对待。既然学生是人,那就有差异,十个指头有长短,世界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因而每一个学生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要承认这种差异,欣然接受这种差异,既允许学生冒尖,也允许学生落后;既鼓励学生的进步,也容忍学生的退步;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是可爱的,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也是可爱的……
第二,把孩子当孩子!学生是人,但这种‚人‛不是‚大人‛,而是‚小人‛,是未成年人,即使是高中学生,长得比教师高大,但他还是‚小人‛。‚小人‛和‚大人‛眼里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我们要‚蹲下来看学生‛,‚蹲下来与学生说话‛,要试着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那么,你就会发现孩子眼里的世界和我们眼里的世界不一样,你就能学会理解孩子,就会知道,孩子们犯的错误,常常是‚美丽的错误‛,是成长中的必然。我们诚然能蹲下来,用学生的眼光去审视很多东西,这样,见了学生流鼻涕,便不会斥之为‚不讲卫生‛;见学生弄脏了只穿了一天的衣服,便不会斥之为‚邋遢‛;见了男孩子把毛毛虫放在女同学的衣领里,把癞蛤蟆放在教师讲台上,就不会斥之为‚顽劣‛;他们到邻居树上偷果子吃,便不会斥之为‚小偷小摸‛,因为他们到底是孩子!
第三,把学生当学生!把学生当人也好,把孩子当孩子也好,但是学生到底是学生,他们是我们的教育对象和服务对象,我们不能放弃教育的责任,我们要对他们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全面负责,不仅要对他们今天的成长负责,而且要为他们明天的幸福负责。
我们认为,这三个观点,既高度概括又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教师应该树立的学生观。假如有了这样理智的、宽容的观念和信念,我们一定可以大大地减少来自学生方面的心理压力,使自己的情绪更平和,身心更健康。
但是在与广大中小学教师交往过程中,他们常常抱怨:尊重学生我们能做到,爱护学生我们也能做得到,可是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社会各界、学生家长都在虎视眈眈地盯着学生的考试卷和成绩单,等着我们拿出成绩来,拿出考试名次来,拿出升学率来,拿出重点大学的上线率来,可是学生有的不好好学,有的拼死拼活也学不好,叫我们怎么办?真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个问题不解决,哪来的幸福和快乐可言?
这个问题确实存在,而且学科教师无一能幸免。
可是要想得很明白,这世界上有的事情是我们能控制的,而有的事情是我们所无法控制的。如果你非要去控制那些无法控制的东西,那只能是自寻烦恼。
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想方设法运用一切手段让学生学好一点,多学一点,这是我们能控制的,在我们这样做了以后,还有学生不爱学,还有学生学不好,那我们也就仁至义尽,无怨无悔了。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东西可以使我们感到欣慰的。
为了使自己能够悦纳学生,心平气和地微笑着面对每一个学生,笔者在长期的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理论与实践工作中,逐步形成了以下三个学生观,也许可以帮助大家进行心理调节。
第一个观点:相信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教好的。
世界人口的IQ(智商)分布表明,95%以上的人IQ是正常的。而智商正常是圆满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条件。只要有良好的环境和教育,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那么我们面前的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成为好学生的,学习困难的学生也是如此。心理学上的罗森塔尔效应以及一些类似的实验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对美国一所小学1至6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预测未来发展测验‛(实为智力测验)。临走前交给校长一份名单,告诉他名单上的80个人是‚未来的花朵‛,有很大的‚学业冲刺‛潜力,并嘱咐要对名单保密。8个月后,罗森塔尔重返该校对全部学生进行一次同样的测验,结果发现,名单上的人(即实验组)果真在智力上比其他学生有更大的提高,有一些简直出类拔萃。校长对心理学家的预测佩服得五体投地,而罗森塔尔未知可否地笑了笑。原来那些所谓‚未来的花朵‛根本不是根据智力测验的结果筛选出来的,而是心理学家信手随机抽取的。当然有部分学生本来智力就不错,但其中大部分学生原本智力平平,并无过人之处。为什么他们会获得比别人大得多的进步呢?研究者认为,校长对心理学家的预言深信不疑,对这些‚未来的花朵‛抱有期望,并且不顾心理学家的保密要求,有意无意地将这种信息传递给教师;教师又通过各种态度、表情、行为等体态语言,将这种暗含的期待微妙地传递给学生,其中包括更多的关心、鼓励、提问、辅导,当这些学生获得期望的信息后,也会产生激励效应,于是更加信赖教师,积极行动起来并给教师以反馈,教师越是见到这种反应,越是会把自己的感情及所期望的特性投射(移情)到学生身上,感到他们更加顺眼可爱,于是激起更大的教育热情。这样,教师教得有信心,学生学得有信心,教和学两方面的智力活动都进入最佳状态,这些‚未来的花朵‛取得进步是理所当然的。
罗森塔尔的实验给我们两个启示:
(1)教师的期望、信心是不可忽视的教育因素,它可以改善师生关系,激活教育对象的学习动机,造成戏剧性的效果;
(2)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教好的,学习暂时后进的学生也是可能教好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做工作。
第二个观点:要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学生。
我们说,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教好的,可是在各种各样的教师培训班上,很多教师异口同声地抱怨,他们班上有不少学生是很难教好的。尤其是初中学生,以前是到了初二就两极分化,现在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学生初一刚进来就是两极分化的。
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将直接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怎么看才有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呢? 我们承认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差异是存在的,但是这种差异除了发展水平(智力高低)的差异外,还有发展早晚的差异和智力结构的差异。如:有的早慧,有的大器晚成;有的心灵,有的手巧;有的形象思维能力很强,有的抽象思维能力惊人;有的文化课成绩优秀,有的音体美天赋突出。有所特长必有所特短,有所特短必有所特长,特长越长,特短越短,反之也一样。
‚平等加个性‛将成为新世纪中国教育的一种追求。我们过去强调共性较多,强调个性较少,对个性突出者往往缺乏宽容。其实,对孩子不能简单地用好和差来评价,只是每个孩子有不同的兴趣和特长而已。教师应该用一颗宽容的心去保护孩子的个性,而不要用统一的模式来评价孩子的发展。这一点不仅对孩子的成长有利,对我们自己的心理平衡和心理健康更有利。
曾经看过两个名人的故事。
英国历史小说创始人司各特成名后到母校去访问,受到师生隆重的欢迎。临走他要求见一见全校最淘气、最顽皮、成绩最差的学生。经过各班‚筛选‛,那位全校公认最淘气最顽皮成绩最差的学生低着头,站在大文豪面前,羞愧得无地自容。司各特抚摸着孩子的头,感慨万千:‚孩子,今天你所处的地位就是30年前我所处的地位‛。然后他从口袋里摸出几个金币,送给孩子留作纪念:‚谢谢你这几年来坚守着我的岗位!‛
诗人普希金,艺术想像力异常丰富,逻辑思维能力严重匮乏,学数学怎么也入不了门。他发现因式分解解来解去最后正负相抵往往等于0,往后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凡遇因式分解统统等于0。一次普希金外出打猎,路遇暴风雨,跑到一家旅馆去避雨,老板感到很荣幸,请他签名留念。老板的儿子正在做作业,忙乱中将数学本子递给他签名,诗人一看,因式分解,特简单,二话没说在等号后边画了个‚0‛。第二天当教师在这道题后面打了个大大的红叉时,孩子大惑不解:‚这是普希金本人做的题,怎么可能错呢?‛事情闹到校长室,校长说:‚正如我不懂教育却当学校的名誉校长,普希金不懂数学,这个‘0’ 就作为这道题的名誉答案吧!‛从此文学史上又多了一则佳话。
其实类似的现象屡见不鲜。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当年考北大,国文考了100分,数学得了0分。著名作家钱钟书,沈从文也差不了多少。毛泽东念书时,语文很好,数学勉强及格,可在长征途中,从来没上过军事院校的他,军事指挥艺术登峰造极、炉火纯青,硬是把个科班出身的蒋介石搞得晕头转向。凡此种种告诉我们一个简单又深奥的道理,对那些令人头痛的小淘气,千万不要用僵死的、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要用辩证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去看待他们。也许他们今天学不好,明天却出其不意地来个突飞猛进,后来居上,令人刮目相看。尤其是那些顽童,也许他们这门功课学不好,但在音体美方面却有着超乎寻常的天赋,或许会成为某一方面的奇才怪才。比如那个门门功课挂‚红灯‛甚至连语文也挂红灯,但获新概念作文全国一等奖、出版了一本本专著的中学生韩寒,还有那些虽读不好书,却能让五星红旗一次次在奥林匹克运动场上空冉冉升起的世界冠军得主们。
因此我们做教师的千万要记住陶行知先生的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如果你能这样想,体罚与变相体罚就不会发生,这不仅对学生身心健康而且对教师身心健康有利。
第三个观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
我们强调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教好的,有的学生今天学不好,明天却可以学得很好,有的学生这方面学不好,那方面可以学得很好。可是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由于我国特殊教育的缺乏,有少数部分本应进特殊学校的孩子如今也在普通学校里就读,因而有个别学生昨天、今天、明天都很难学好,可以断言,要期望他们在求学的道路上成才是不大可能的。可是他们尽管成不了‚才‛,却也要做‚人‛,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也要走上社会,直面人生。作为一个社会人,知识多点少点,能力强点弱点,都能找到各自的坐标点。但是有一条却是不可缺少的,那就是必须具有健全的人格。因此教师不能因为他 们不够聪明而歧视他们,使得他们不敢抬头正眼看别人。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在家里、在学校里、在社会上都抬起头来走路,挺起胸膛做人!
况且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丰富多彩的社会,我们很难断言今天面对的学生将来谁会有出息,谁会没出息。今天的后进生,以后很可能走出一条光辉大道。
一次出差回来,中巴车司机一直与笔者交谈,他说:‚我小时候学习成绩不好,我们老师经常把我拖到办公室里骂:‘你这个蛀米虫啊蛀米虫,现在父母健在,有一袋袋白米让你蛀,以后父母老了死了,你可怎么生活啊!’可是你看现在,我开中巴车,一天两三百元不成问题,可是我们那个老师,民办老师还没有转正呢!‛浙江省在全国率先解决民办教师的问题,那个教师早该转正了,可司机的话至今萦绕在笔者耳边。这些事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它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头上都有一方天空,每个人的脚下都有一条道路,我们不需要杞人忧天。如果我们能用这样的态度去看待那些学习后进的学生,我们就会坦然、释然,就不会因为‚恨铁不成钢‛而捶首顿足、大发雷霆,也不会因所谓的‚朽木不可雕‛而体罚学生,对师生双方造成心灵伤害了。
第四篇:家庭教育教案
探讨家庭教育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树立重视家庭教育的思想,在此基础上掌握教育规律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和艺术。
教学方法:家长教师谈话法,案例法
一、导入新课
1、各位家长,早上好。很高兴我们又见面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家庭教育。
2、教育,实在是件大事情。竖着看,无论哪个朝代,教育兴则国家兴;横着看,无论哪国哪族,兴衰无不密切关乎教育,所以,古人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之说,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金粟”之说。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以尊师重教的传统闻名于世。
古代孟母择邻的故事家喻户晓。而我们今天的父母为教育后代作出的贡献与牺牲尤为可歌可泣。许多家长用他们牙缝里省出来的钱为孩子购买新潮的电脑,为他们选择最好的学校。
是的,在这个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的时代,对家长们来说,教育的失败将是无可弥补遗憾终生的失败,谁愿意承受这样的打击?那么,怎样避开传统教育的缺陷,绕过现代教育的误区,为孩子拓出一片新视野,使他们能抓住机遇,让新世纪的太阳在中国升腾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内容。
二、各抒己见
1.联系实际谈谈正确的教育观。
(1)各位家长互相交流,畅所欲言。(讨论 为什么说“教孩子做人”是家庭教育的核心。)
“教育孩子学会做人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即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一个健全人格的人,一个健康文明的人。” 教育孩子会做人的具体内容有:
1、教育孩子做一个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人。
2、教育孩子做一个忠厚诚实的人,品德高尚的人。
3、教育孩子做一个勤劳的人。
4、教育孩子做一个文明的人。
5、教育孩子做一个有良好个性的人。(2)请几位口才较好的家长当众谈谈。2.让孩子从小就养成好的习惯(1)谈谈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
人越年轻,习惯就越容易形成。所以,父母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文明言行习惯、劳动习惯和学习习惯等。做到这些并不困难,应注意从点滴小时教起:孩子玩过的玩具要让他们自己摆放整齐,勤剪指甲勤洗手,注意使用礼貌用语,帮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做完作业后自己整理书包。这对于他们良好性格的形成,事业的成就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好习惯一生受益,坏习惯贻害终身。
三、善于利用奖惩的方法教育孩子
家庭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各位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又那么强烈,如何在平时的教育中合理的利用奖惩的方法尤为重要。1.奖惩在学习上的效果 2.识教育的积极作用
(1)举例说明并讨论在平时的教育中怎么运用 3.惩罚
(1)举例说明
(2)惩罚孩子应注意的问题
(3)惩罚孩子的基本原则
(4)有本名为《父亲手册》的书中列出了七条惩罚的准则,家长不防一试。A、犯错就要处罚。如果孩子生气时把一片玻璃打碎,他要负赔偿之责。B、要把你的要求对孩子讲清楚。C、在惩罚之前,先对孩子警告。
D、惩罚的开始与结果要明确,不要让家中一整天充满了怨愤气氛。E、犯错之后,立即惩罚。不要说:“爸爸回来后就有你瞧的了!” F、在惩罚前,一定要先解释惩罚的原因 G、要言出必行。
四.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五、总结讨论
(1)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家长?
(2)请您从教育子女的角度谈谈怎样提高自身的素质?
第五篇:家庭教育教案
认识自己 认识孩子 培育孩子
——二年级《家庭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家长认识自己,认识孩子,帮助孩子学会学习,引导孩子正确做事,以及培育孩子的交往技能和夯实孩子做人的根基。
2、把握二年级孩子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走近孩子、了解孩子,让家长走出育子误区,正确引导孩子做人、做事,培养孩子养成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教学过程:
导入:感谢家长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前来学习。前不久,我在一个发廊做头发。无意间听到了一男一女两个低年级学生家长的一段对话,让我感到很无语。女的说:“现在的老师动不动就爱找家长谈话,谈什么谈呀?还不就是通过找你孩子的不是,让你给上点什么。”“可不是吗,他们不仅如此,更可恨的是:让我给孩子听写生字,还得我亲笔签名,我天天给孩子听写生字要你老师干嘛?我干脆在家自己教得了。整得我跟国家主席似的,天天签字,我现在最讨厌老师了。”另一个男的愤愤不平地说。我听了非常生气,真想站起来跟他们理论一番,但想了想,我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因为我觉得与他们没什么理可讲的。各位家长不知你听了作何感想?有的家长认为“我把孩子送到学校,那就是你学校的事了!”于是对孩子就不闻不问,放任自由,一旦孩子成绩差就兴师问罪。更有甚者当着孩子的面责问老师,这无疑使老师的形象在孩子心中一落千丈,甚至使孩子不再尊敬教师!这是多么不利孩子的教育啊!其实,我既是一名老师,同时也是一个家长。我认为成功的教育是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面协调一致的结果。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儿童成长的摇篮,而父母则是儿童不可选择的第一任教师,也是不可替代的。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而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在孩子的人生成长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们所有家长要正确认识自己,知道自己所肩负的职责,而不应该把所有责任都推给别人。
有这么两个例子:(幻灯出示)在美国,有两个家族都已繁衍了八代子孙。一个家族的始祖是200年前康乃狄克州德高望重的著名哲学家嘉纳塞•爱德华。由于他重视子女的教育,并代代相传,在他的八代子孙中共出了1位副总统、1位外交官、13位大学院长、103位大学教授、60位医生、20多个议员„„。在长达两个世纪中,竞没有一人被关、被捕、被判刑的。另一个家族的始祖是200年纽约州的马克斯•菜克,他是个臭名昭著的赌棍加酒鬼,开设赌馆,对子女教育不闻不问。在他们八代子孙中有7个杀人犯、65个盗窃犯、324个乞丐,因狂饮夭亡或成为残废者的多达400多人。
这两个家族的八代发家史,告诉我们家庭是子女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及影响,将会直接关系到子女的道德品质、法纪观念、人生观等的形成。我们特别要探讨的是:成功的家庭教育给予人们的启示。
互动测试:先填一个表:望大家如实填写(本表一式两份,您的孩子也答了一份,看看您和孩子在心灵上有没有默契)
(一)★我与孩子的关系是:
★孩子和你的关系:A、非常好,无话不谈 B、一般 C、很少交流。
★我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是什么样的?我是用什么方式要求孩子的?我自己率先做到了吗?
(二)★孩子有时会犯错,你采取什么方式教育他的?
A、训斥、打骂 B、和别人家的孩子对比,取消他的享有的正当权利。C、正面引导。
(三)★我的孩子最喜欢:
★孩子的兴趣、爱好是: A、我决定的 B、我帮他参考决定的 C、他自己根据兴趣、爱好自己决定的。
★我和孩子一起写作业:A、经常 B、有时 C、偶尔 ★每天我都给孩子检查作业,辅导他作业中不会的题。A、经常 B、有时 C、偶尔 ★我希望我的孩子将来是:
我想上面这三个方面与家长们谈谈教育孩子的事情:
一、要正确把握二年级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人知己,共建和谐;知己知人,交流畅通;知己知人,达成共赢。由此可以看出,在以人为本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人性之本成了左右一切的重要因素,那么我们家长,也需要在自己的家庭教育系统中认识自己,这样才能更好地获取家庭教育的最佳效果。二年级孩子虽然大了,但他们的一些学习、家庭作业,还需要家长指导和帮助下完成。(幻灯片出示)(因为如果你能多关注一下他们:像听听写了,签签字呀,检查检查作业呀,陪孩子读读课文、读读书呀,不仅能拉近您和孩子的距离,还能能激起孩子的自信心,激起孩子学习的兴趣。试想,当孩子有您这样的家长,有您这么热切的关注,他的好习惯会在潜移默化中不觉养成,他的学习想不进步都难。而相反,孩子渴望您的尊重、理解帮助。如果孩子没有您的关心、关注,您对他们置之不理,不闻不问,他们会感到寂寞、孤独,会感觉自己和留守儿童差不多。此时的孩子叛逆、厌学、成绩退步、不良习惯逐步养成,他们会不求上进,破罐子破摔,)一个好好的孩子,让人看了实在感到惋惜。我想这也是我们家长不愿意看到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对孩子的普遍心态,在这种心态之下的家庭教育,往往很容易走入误区。家长应走出育子误区,应该注意:身教重于言传、做人做事比学习更重要、理性教育孩子以及进行有效的亲子沟通。
二、做好榜样,要正确引导孩子学会学习,正确做事。
幻灯片出示两个例子: xx看到妈妈在厨房里忙碌,便过去帮妈妈择菜。结果,她把菜叶弄得满地都是。【互动四:当你面对这种情形时,你会怎样处理,听后评价】可是有这样一位妈妈,她见孩子这样帮“倒忙”,气不打一处来,便明褒暗贬地对孩子说:“你可真能干,我们家都快成菜市场了。”因为妈妈这句冷嘲热讽的话,打击了孩子“尝试”的积极性。玲玲从此不再帮妈妈择菜。也有这样的妈妈,在发现女儿淘气地将自己刚洗完的衣服又放回水池里以后,只是惊喜地对女儿说:“宝贝,你真的长大了,能帮妈妈干活了。让妈妈教你洗衣服好吗?”结果,女儿兴致勃勃地学会了洗手帕,后来又学会了洗衣服。
很多时候,我们家长多数会采用奖励、引导、惩罚等形式以规范儿童的行为。其中,对于父母是否应当对儿童进行惩罚,理论界还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看法,而在实际生活中,父母或多或少都会采用体罚,训斥,剥夺权利(如不许看电视,不让出去玩)或爱的收回(如疏远,冷漠)等形式,对儿童的错误行为进行惩罚。家庭是儿童社会化和个性发展的重要场所,由于父母处于家庭生活中的权威角色,他们的惩罚对儿童早期行为的塑造和今后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父母在做这些时,一定要反思自己做得怎么样。教育建议:
尽量使你的教养方式趋近民主、平等、开放、和谐、友好、温暖,充满爱。
心理点评: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应善于发现孩子哪怕是微小的优点,及时给予认可、肯定,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我们不妨把这种效应称为“放大效应”。假如孩子习惯撒谎,我们不妨在孩子说实话时表扬他,用表扬强化诚实,使孩子克服撒谎的缺点;假如孩子学习不够认真,我们也不必劈头一顿数落,不妨在孩子认真学习时,用表扬去巩固孩子的认真。只要我们擦亮善于发现优点的眼睛,孩子就会因为我们的发现而很快进入健康成长的轨道。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两个故事: 故事一:受惩罚的爸爸
有位美国家庭里的爸爸教育自己上幼儿园的孩子不说谎话,说谎话将受到打屁股的惩罚。有一次这个孩子的妈妈出差不在家,爸爸负责送孩子上幼儿园,结果早晨起床晚了,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时迟到了,幼儿园老师问迟到的原因,爸爸不好意思说起床晚了,便搪塞说路上堵车,结果孩子不乐意了,连忙告诉老师:说爸爸撒谎了,该受到打屁股的惩罚。可由谁来打呢?爸爸很尴尬,不知如何是好。老师便征询孩子意见,孩子说应该有妈妈来大,可妈妈不在家,谁来打呢?最后决定由老师代替,当着孩子的面惩罚了撒谎的爸爸。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在美国人观念中,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家长与孩子之间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在维护这个共同的法则,教育惩罚也不例外。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说明了什么?家长把家庭教育放在了哪里?不单单是这个家长,有好多家长都会这样说,自己管不了孩子,让老师多费心„„孩子这么小,家长管不了,可见您与孩子的沟通在哪里?
故事二:“四块糖”的故事陶先生任育才小学校长时,有一天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的同学,他当即制止了王友,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放学后陶先生来到校长室,见王友已等在门口。陶先生立即掏出了一块糖果送给他:“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我却迟到了。”当王友怀疑地接过糖果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进王友手里:“我调查过了,你砸他们,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学生。这说明你很正直,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王友哭了:“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我的同学呀„„”陶先生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的糖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陶行知凭着赏识唤醒学生的良知,让他们从心灵深处产生改变自己的愿望。可见,对于有过错的学生,困难的不是找缺点,而是发现优点。逆向思维是教师的一种能力。面对一丛玫瑰,你看到的是花下的刺,还是刺上的花?角度不同,人生迥异。面对一个学生,你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他,还是摘下眼镜看他,这对他将来的人生有着重大意义。所以我要向陶行知先生学习,睿智的用“四块糖果”来解决问题。
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选择,正确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案例(幻灯出示):有两个这样的家长,一个是经济实力许可,孩子还没出生就买下了钢琴,等待高雅的钢琴艺术走进孩子的生活;另一个朋友(经济条件有些困难)因为拥有钢琴是她的梦想,所以当时结婚除了买了一台彩电,再就是借钱购置的钢琴。结果第一个朋友的孩子现在上初三,从未学过钢琴课,也不会弹钢琴,因为孩子压根不喜欢。当然我这位朋友是一个很好的家长,发现自己的期望不被孩子认可后,立刻改变自己的主张,尊重了孩子的选择,而孩子从小的爱好——拉丁舞,到现在依然利用业余时间在练。另一个朋友的孩子从5岁开始拜师学琴,到上完小学,坚持了6年,考到8级,现在孩子上初中二年级,对钢琴没有任何感情,很少再听她提及,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家长的期望往往不能如愿,明智的家长会顺从孩子,而过于严厉过于要强的家长就不能容忍孩子的不配合,最终孩子家长两败俱伤。我举此例的目的,就是想与家长探讨自己对孩子的期望,是自己要实现的理想?还是孩子的兴趣所在?是强加的还是自选的,期望度是否合适?
孩子从进幼儿园开始,家长就在幼儿园建议下为孩子报各种培训班,女孩子偏向于音乐修养——舞蹈、乐器,男孩子偏向于武术、绘画等,这些都是成长的基本素质,但了小学,家长的选择就转向了学习培训班,珠心算、作文、小记者、奥数等等,让孩子身心疲惫,厌烦之极。说实话,你们的孩子有几个是自愿参加,是兴高采烈参加的,会对他的学习兴趣又有多大的帮助?现在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考高分,上北大、清华,实在不行也要上大学,这个心态是很普遍的,其实这无形中给素质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给孩子们心理带来巨大压力。
四、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
①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要要求太高,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揠苗助长,不仅无益,反而害之。②因材施教和全面发展相结合。既要重视孩子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又要重视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③态度一致,教育统一。家长的教育态度要一致,要一以贯之,而且要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和统一。④说服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⑤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相结合。⑥感情与理智相结合。⑦及时教育与持恒相结合„„
五、父母应怎样引导孩子学习。
1、布置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如果希望孩子喜欢读书,那么,家中应该有书、杂志、报纸。孩子在书香环境中成长,自然会喜欢接近书,喜欢看书。但是,这个环境还必须是简化了的,不能太嘈杂或是一下子提供太多的学习刺激,以免孩子无法专心地学习。【案例出示】“孟母三迁”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孟母三迁,择邻而居”,一个传颂了数千年的历史典故反映了国人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我们信服环境能影响人。“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的古训如同“孟母三迁”一样告诉着人们:拥有一个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将是多么重要!我们虽然没有条件总是搬家,但给孩子尽可能地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
2、用正面的语言和亲自示范的方式来教导他。
如果您希望孩子学习一种好的行为,那么您最好使用正面的语言,明确地告诉他所要做的行为,例如告诉他“我们应该„„做”,而不只是批评他、责备他做得不对。然后再亲自示范正确的动作来教导他。如果孩子说会,那么就让他做给你看,再指导他正确的方式。
3、不要打扰他的专心。
孩子专心在做某一件事时,不要去打扰他。第一件事还没完成之前,不要叫他做第二件,也不要让他做太多或做一些超乎他能力的事,否则,孩子在匆忙、心急的情况下,很容易就会养成放弃的习惯,怎会有始有终呢?
4、孩子一起游戏。从游戏中可以训练他的一些基本能力。有时也可以将复杂的学习活动分成几个简单的步骤,引导孩子一步一步去完成。
5、多鼓励他。
只要孩子有好的行为,有一丁点的进步,哪怕他的表现不如我们的理想,我们也要鼓励、赞赏他,使他保有学习的原动力。
六、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为了能帮助孩子很好的学习,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
1、关注孩子上课听讲的习惯。
孩子是否专心听讲,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联系老师,从老师那里直接了解情况。我经常问孩子,今天上课学了什么?最有意思的是什么?回答了几个问题?如果孩子什么也回答不出来,那孩子肯定是有问题了。
2、关注孩子思考的习惯。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我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果我们的孩子很少举手回答问题或从来都不问问题的话,那说明他在学习上有一种懒于思考,依赖老师、同学,或者是单纯死记、模仿等习惯。这样的话,孩子则是处在一种被动学习状态。我们应该引导孩子去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提问的习惯,让孩子不仅喜欢去问问题,而且也愿意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这对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及将来进一步学习都很重要。
3、关注孩子读书的习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再阅读”。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注意培养他的阅读习惯,从漂亮的幼儿画报,到少儿科普读物。孩子阅读得兴致就更高了。因为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习变得轻松了,这也为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关注孩子作业的习惯。
我们不仅要关注孩子作业完成的质量,而且要关注孩子作业完成的时间。有不少的家长,包括我自己都有个这样一个感觉,只要看见孩子坐在书桌前,就感到高兴,而不管他在干什么。
实际上,由于孩子年龄不同、个性不一,每次能够集中精力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做家长的要从实际出发根据作业内容规定作业时间。不要让孩子形成磨磨蹭蹭、不讲效率的习惯。
我建议各位家长:多花些时间陪孩子,多做一些沟通和交流。有的家长会说,我的工作忙得不得了,哪有时间去问孩子的学习,哪里顾得上孩子的教育。其实有些都是借口,只要自己用心去做,一切都会有。心理学家对几千例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与父母在一起时间多的孩子,在学业成绩、能力素质和品德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明显优于与父母在一起时间少的孩子。我们及时了解孩子学习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指导孩子想办法去解决这些问题。不要以工作忙为理由,任其发展,对孩子漠不关心。然而,现在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训练是“抽风式”的,一阵一阵的,今天来劲了,要求很严格,过几天有一点都不管了,这是形不成好习惯根源。现在的孩子并非过着许多人眼中的“幸福生活”,而是真的很辛苦,课程多、课业负担重,考试频繁、竞争激烈。他们遇到的学习困难,不仅导致学习的失败,也会挫败全家人的希望。家长需心平气和、理智地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不要简单地拿孩子跟别人比。您拿别人的优点比自己孩子的缺点,那是没有全面看待自己的孩子。这样,孩子会觉得您在贬低他,甚至觉得您看不起他。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接受贬低自己的教育。家长们应该改变总爱横比的思维定势。经常把孩子的情况作纵向比较,发现点滴进步,及时肯定。结束语:
“每一个成功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位成功的家长”。教育好孩子是我们共同的责任,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和目标——一切为了孩子。孩子有什么样的未来,取决于家长的教育和引导。家长朋友们!我们应该密切把握和关注教育的黄金期,为孩子提供正确的教育。让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如果您在家庭教育中遇到困惑可以随时来咨询,感谢家长朋友的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