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河小
张红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
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答比较简单的应用题,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比例知识解答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分析题中的比例关系,列出方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两种比例?好,下面我们就来回忆一下有关正、反比例的知识。
师:你能准确地判断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吗?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回合的抢答比拼:我会判断。(抢答要求:举手证明你有勇气,你会做,你没有抢答到但是你的手势判断正确,你仍然是最棒的。)
出示: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二、探究新知
(一)用正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探究例5)
1、师:(对于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肯定)看样子同学们掌握的很不错,那么,学习了正反比例到底有什么用呢?(学生交流)来我们一起看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吧!
出示学习目标:
1、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
2、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答比较简单的应用题,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过渡语:学习知识就是为了解决问题,你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看,李大妈和张奶奶在讨论什么问题,想不想去看看!(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读李大妈的话进行体会,主要让学生体会到通过李大妈叙述的两个条件挖出隐含条件每吨水的价格以及水费和用水吨数之间的联系,感受水的单价一定)
师:这幅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你能不能运用学过的方法来帮李奶奶解决这个问题?看谁最先帮李奶奶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
师:除了这种方法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了? 生:比例
3、引入新课:对,像这样的问题也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讨论如何运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这类问题。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
4、师:通过大家的表情,好像老师不用教,大家都敢尝试。大家敢不敢自己试试?(相信学生,鼓励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体现教是为了不教。)呈现自学提示:
(1)题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
(2)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怎么判断的?(3)你能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列出一个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式吗?
5、学生交流自学结果,相互补充,呈现一个完整的解答过程。、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用比例知识来解决问题的?
根据上面三个问题,概括:因为水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引导生说出等量关系:水费∶吨数=水费∶吨数,然后尝试解答。
6、师:这个问题我们用比例的知识解决了,你有什么方法检验自己的解答是正确的呢?(启发学生自主选择检验方法。如:将结果代入原题、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用算术方法或一般方程方法解答来检验等。)
7、师:比较这两种解法,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更好理解?看来,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不光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法,而且还要善于选择最优化的方法。当然,没有要求时,用什么方法都可以,但要求用比例解时必须用比例。8即时练习
过渡语:同学们帮助李奶奶解决问题,李奶奶把大家认真学习,帮助她解决问题的事情告诉了邻居王大爷,李大爷正为上个月交了19.2元的水费但算不出用水都少吨而犯愁,就急匆匆地赶过来向大家请教,大家愿意帮帮他吗? 出示对话情景。
师:观察帮助要王大爷的问题和帮助李奶奶的事对比,你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的交流中逐步认识到这道题与例5相比,条件和问题改变了,但题目中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正比例关系没变。
师:这次还需不需要老师给你一个解决问题的提示?
一名同学在黑板上做,其余在下面做,形成一个竞赛的形式。演板的同学和大家交流自己的做题过程,教师进行鼓励和评价。
9、师:上面两道题就是用正比例解决问题,通过大家亲身实践,你感受到用正比例解决问题需要几个步骤吗?
(出示:表达是我的强项,让学生从学习提示、独立解决问题中逐步提炼归纳出自己做法,交流中逐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师:同学们真是很棒!通过自学能够感受到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这次老师想考考你们是不是真正的掌握了?你们敢应战吗?
那么我们进行下一个环节:对比发现超越自我。
(二)用反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学习P60例6)
师:解决了李奶奶、王大爷家的问题,下面的几个工人也遇到了问题,我们一起看一下吧。1课件出示情境图,了解题目条件与问题
师:关于这个问题,同学们可以参考例5的学习经验来解决,看谁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独立解决,并在小组交流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 师:谁来说说做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指名回答)
学情预设:一般的方法是:有的同学用算术方法,有的同学能用反比例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如30x=20×18,x=12。
师:(教师手指30x=20×18,x=12。)为什么这样列式?根据是什么? 学情预设:估计学生能说出列式根据,因为书的总数一定,所以包数和每包的本数成反比例.也就是说,每包的本数和包数的乘积相等。2.即时练习
(课件出示:)如果要捆15包,每包多少本? 师:会解决吗?
生:独立解决,交流订正。
3.对比正比例、反比例解决问题的相同和不同
师:通过这2个问题的解决,我们又了解到了用反比例意义也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例5和例6,说一说他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生:以合作的方式探讨,然后派代表汇报探讨结果。
比较以上两题的异同点,使学生明确都是用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不同点在于题中两种量的关系不同,计算方法也就不相同。
三、目标检测
师:课本第60做一做,是生活中的另外的问题,同学们能不能帮助解决?(要求用比例知识解)
学生自己独立解决做—做中的问题。
师:请说一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再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思路。
学情预设:第1题,小明买的是同一种圆珠笔,所以圆珠笔的单价不变。那么买的支数和所用的钱数成正比例关系,所以用正比例关系能解决这个问题。第2题,用反比例关系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再次让学生感受用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丰富解决问题的思路。
四、课堂小结
1、根据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用比例解决问题的过程应该怎样想,怎样解答,可以归纳为哪几个步骤?(组内交流)讨论、汇报、师小结:
(1)、分析题意,找到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它们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2)、依据正比例或反比例意义列出方程(3)、解方程(求解后检验),写答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学掌握了运用正比例解决问题,在这组题目中是用反比例解决问题,学生在对比中初步感受到怎样运用反比例解决问题的过程。
2、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要提醒大家要特别注意的?
教学内容:教科书P59~60例
5、例6,练习九3、7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
一、归总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2、提高学生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能力和对正、反比例的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解答应用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归
一、归总应用题。教学难点:正确分析题中的比例关系,列出方程。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课件出示)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2、下面各题中各有哪三种量?那种量一定?哪两种量是变化的?变化的规律怎样?它们成什么比例?你能列出等式吗?
(1)用一批纸装订练习本,每本30页,可装订200本,每本50页,可装订120本。
(2)一列火车从甲地到乙地,2小时行驶6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8小时可行240千米。
(3)读一本书,每天读20页,6天可以读完,如果每天读5页,需要x天读完。
3、课件出示例5情境图,问:你能说出这幅图的意思吗?(指名回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想请我们帮她算一算,你们能帮这个忙吗?(1)学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
(2)引入新课:象这样的问题也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讨论如何运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这类问题。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1)学生再次读题,理解题意。思考和讨论下面的问题: ① 问题中有哪三种量?哪一种量一定?哪两种量是变化的? ② 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③ 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2)根据上面三个问题,概括:因为水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3)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 12.88=χ10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χ元。8χ= 12.8×10 χ=128÷8 χ= 16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6元。(4)将答案代入到比例式中进行检验。
2、修改题目:王大爷上个月的水费是19.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多少吨水?(学生独立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指名板演并交流订正,比较两题的异同点,使学生明确例5的条件和问题改变后,题目中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正比例关系没变,只是未知量变了)
3、教学例6(1)出示例6情境图,你能说出这幅图的意思吗?(指名回答)
(2)学生根据例5的解题思路思考:题中已知两种量?什么是一定的?已知的两个量成什么关系?(3)学生独立解答。
(4)指名板演,全班交流。
三、巩固提高。
做一做:教科书P59“做一做”
1、2题,让学生先判断两个量的关系,再进行解答。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能说给大家听听吗?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五、课堂作业。
教科书P62练习九第3、7题。
第二篇: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比例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用比例解决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P58-59例5.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自主探索,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感受比例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环保教育。教学重难点是: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例关系,并能根据相等关系列等式。【关键词】自主 独立 方法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这是小学阶段最后一节新课,你准备怎样表现自己? 学生交流自己的做法。
师:看样子,同学们都想展现自己的学习风采,老师一定把同学们的精彩表现记在老师的教学日记里。那么我们进行第一回合的风采展示:口算,我最棒。
【设计与思考】课前5分钟的口算是我们学校课题实验中的一个突破口,我的口算设计避免了单纯的为计算而算,是以口算的形式巩固学生已学的计算算理、计算技巧、几何计算公式等等,这学期的主要内容就是“圆柱和圆锥”和“比例”所以我的口算分成四块即圆柱的侧面积、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解比例、简便计算。通过口算的形式经常性地复习巩固梳理知识,为今后的整理复习奠定基础,减轻学生整体复习的压力,我的口算是随新课内容的前进而改变,每个阶段的口算内容和形式不一样。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给自己记下精彩的表现。现在我们第二回合的精彩比拼:我会读,我会想。学习委员引导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设计与思考】这个环节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就是班级的主人,有了自己更精彩,不仅体现学生的合作意识、班级凝聚力,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就能引导同学们去学习自己就是班级学习的领袖。学生朗读教师打开电脑
师:你能准确地判断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吗?那么我们进行第三回合的抢答比拼:我会想,我会表达。(抢答要求:举手证明你有勇气,你会做,你没有抢答到但是你的手势判断正确,你仍然是最棒的。)出示第一张幻灯片:5道正反比例的判断。
【设计与思考】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不能因为抢答成为优生的专利,也不让学生因为没有抢答到而挫伤积极性,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学习激情。
二、探究新知
师:(对于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肯定)看样子同学们掌握的很不错,学习正反比例到底有什么用呢?(学生交流)来我们一起看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吧!
【设计与思考】学习目标不仅教师自己了然一胸,学生也应该十分清楚,在学生读学习目标,体会目标的时候,学生就能够初步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当时何鑫的体会交流让我体会到这个环节设计的意义得以发挥。
过渡语:学习知识就是为了解决问题,你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看,李大妈和张奶奶在讨论什么问题,想不想去看看!(出示情境图)
(让学生读李大妈的话进行体会,主要让学生体会到通过李大妈叙述的两个条件挖出隐含条件每吨水的价格以及水费和用水吨数之间的联系,感受水的单价一定)
师:你能不能运用学过的算术方法来李奶奶解决这个问题?看谁最先帮李奶奶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交流教师出示
师:除了算术方法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了? 生:比例
师:通过大家的表情,好像老师不用教,大家都敢尝试。大家敢不敢自己试试?(相信学生,鼓励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体现教是为了不教。)呈现自学提示:
(1)题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2)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3)根据你判断的比例关系列出一个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式吗? 学生交流自学结果,相互补充,教师呈现一个完整的解答过程。过渡语:同学们帮助李奶奶解决问题,李奶奶把大家认真学习,帮助她解决问题的事情告诉了邻居王大爷,李大爷正为上个月交了19.2元的水费但算不出用水都少吨而犯愁,就急匆匆地赶过来向大家请教,大家愿意帮帮他吗? 出示对话情景。
师:观察帮助要王大爷的问题和帮助李奶奶的事对比,你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的交流中逐步认识到水费:用水吨数=每吨水的价钱(一定),在两道题中是一个相同的条件,不同的是一个已知用水吨数求水费;另一个已知水费求用水吨数。
师:这次还需不需要老师给你一个解决问题的提示?
一名同学在电子白板上做,其余在下面做,形成一个竞赛的形式。演板的同学和大家交流自己的做题过程,教师进行鼓励和评价。【设计与思考】鼓励学生逐步从自学交流中转入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争做自己学习的领袖,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养成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通过对比练习让学生逐步明晰用比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师:通过大家亲身实践,你感受到用比例解决问题需要几个步骤? 出示:表达是我的强项,让学生从学习提示、独立解决问题中逐步提炼归纳出自己做法,交流中逐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师:同学们真是很棒!通过自学能够感受到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这次老师想考考你们是不是真正的掌握了?你们敢应战吗?(教师拉出缩小对话框:“食堂买3桶油用150元,照这样计算,买8桶油要用多少元?” 【设计与反思】学生通过自学了解怎样运用比例解决问题,在学生对比练习的过程中学生总结出,运用比例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这是可以说真正明白的学生的比例并不大,急需一个针对性的练习,这道题出示在四个步骤的对话框下面,就是模仿针对性的练习,逐步使学生那种模糊的表象通过实际的实践形成一个清晰的表象,掌握运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
师:同学们掌握很不错!那么我们进行下一个环节:对比发现超越自我。
幻灯片出示两种比例形式让学生进行判断并写出比例。
【设计与思考】学生通过自学掌握了运用正比例解决问题,在这组题目中是一道用正比例解决问题,另一道是用反比例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对比中初步感受到怎样运用反比例解决问题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有力的铺垫。
师:同学们,掌握的的确很棒,接下来老师考考同学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出示题目让学生从下面的6组算式中去选择正确的比例式,不正确的说明错的原因。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后教师出示:我的作业最漂亮。教学反思:
构建以课题思想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学习性课堂教学,培养班级学习领袖。“学习性”的主要特征是学生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学习欲望,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具有良好的学风和学习集体。这节课的教学整个教学设想口算(整理复习,新课铺垫)→学习委员引导复习(学生主持课堂,进一步加强新旧知识链接)→出示学习目标(复习中感知新知目标,找准新知切入点)→创情境激趣提纲自学(抓基点、出示自学提示激发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后创景独立思考(自学提示是扶的过程,独立思考完全放手的过程)→总结步骤提炼思想(学生通过自学、独立思考基本掌握运用比例解决问题步骤,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对比练习超越自我(正反比例的对比,学生初步感受到自己也会运用反比例解决问题,感受成功喜悦)→我的作业最漂亮(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答题习惯)。学习性最大的特点就是自主学习,有强烈的学习欲望,能够自学中逐步总结学习方法,学会独立学习。平常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我结合这节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
1、采用多样有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会学习。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是为了用不着教。”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的职责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传统教学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方式以听老师讲授为主,通过其它方式自己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较少。但我们在孙老师的课上却欣喜的看到了这样的一些学习方式。(1)学生互学:课前由学习委员引导全体学生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但会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就是班级的主人,自己就能引导同学们去学习,自己就是班级学习的领袖,同时培养了学生集体合作的意识。这样的方式,更让他们感到轻松,更易于他们接受,我认为效果好过由教师来引导复习。
(2)学生自学:“自学”这个词对于我们来说已不陌生,但在数学自学的过程中,如果只布置给学生自学的内容,没有相应的指导,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的。在新知教学环节,就给学生创造了很好的自学环境,他没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分析解答,而是给出一份自学提纲,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让学生有目的、有方法的尝试自学。这样做很好的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终生受益,学会学习。
2、清晰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方向。
每节课之前,作为教师心中要明确“教”的目标,那么学生是否也应该明确学的目标呢?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在教学《用比例解决问题》一课时,引导学生复习旧知之后,教师问道“学习正反比例到底有什么用呢?”从而引发学生对学习目的的思考,接着教师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读一读学习目标,体会体会目标,发表自己的想法。这样处理不仅可以使学生通过阅读教学目标对本节课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更使每个学生明晰了本课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帮助学生树立达成目标的信心。
3、循序渐进的知识建构,让学生有方法。
教学中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过程的重要手段,但其目的远不只是掌握知识和解题那么简单。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解决问题之后安排了“表达是我的强项”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回忆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步骤,鼓励学生总结归纳解题方法,学生在回忆整理、概括组织语言的过程中,对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了一个明晰的认识,同时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所以数学教学中不在乎解决问题数量的多少,而在于解题前的分析、探索和解题后的反思。正是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才能建构一个清晰的数学模型, 从中吸取解题的方法、思想,最终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能。
第三篇: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2.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3.发展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帮助其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
【教学重点】:
1.判断题中相对应的两个量和它们的比例关系。2.利用正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运用比例知识正确解决问题。【教学难点】:
1.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
2.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结构特点,从而构建知识结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回忆旧知
1.师: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已经学过的知识吧!(课件出示:)我会判断:判断下列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购买课本的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2)差一定,减数与被减数。(不成比例)(3)总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4)零件总数一定,生产的天数和每天生产的件数。(成反比例)
2.师: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哪个式子来表示?(板书:(一定))
3.师: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哪个式子来表示?(板书: x×y=k(一定))4.师:看来同学们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学得都很不错,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今天的新知识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比例解决问题。(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
二、揭示课题、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5(课件出示:情境图)1.回顾旧知
师:从这幅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指名回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想请我们帮她算一算,你们能帮这个忙吗?(1)学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
(学生可以先求出单价,再求总价或先求出用水量的倍数关系再求总价。)【设计意图:用以往学过的方法解决例题,有助于从旧知跳跃到新知的学习,同时有利于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检验,帮助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构建知识结构。】
(2)师:像这样的问题也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
【设计意图:点明主题,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新课的学习。】 2.探究解法
(1)梳理两种相关联的量
师:用比例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思考(课件出示)①问题中有哪两种量?它们对应的数据分别是多少? ②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③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一定,所以()和()成()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和()的()相等。3.用比例解答。
如果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请根据表中相对应的数据和判断列出比例式,然后解答。
知道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量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量的比值相等。
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列出比例是:(12.8:8=x:10),比例的解是x=16。(板书解法1)
师:你是怎么想的?(根据上面的数据,概括:因为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12.8︰8=x︰10
板书: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χ元。
12.8 :8 =χ:10
或
12.8x
=
810
8χ=12.8×10
8χ= 12.8×10
χ=
χ=
χ=16
χ=16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6元。
师:12.8︰8和x︰10 分别表示什么?(水费单价)
让学生再思考,看看有没有出现其它比例的解法,如果有,教师也要进行评析。(学生可能通过复习题3的复习,想出不同的解法。)如果列出的比例是8︰12.8=10︰x 可以吗?为什么?(可以,因为8︰12.8 和10︰x 都表示1元可以用水多少吨,是一定的,板书解法2)
师:这个问题我们用比例的知识解决了,你有什么方法检验自己的解答是 正确的呢?(启发学生自主选择检验方法。如:将结果代入原题、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用算术方法或一般方程方法解答来检验等。)
【设计意图: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从而解决问题,能使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能给他们自信。在交流中,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4.即时练习
师:同学们很了不起,帮李奶奶解决完了问题,能再帮王大爷解决一个问题吗? 课件出示:“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9.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让学生进行变式练习。)5.提炼方法
师:解决了两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反思一下刚才的学习过程,归纳出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好吗?
得出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五步曲”(板书): 一梳(梳理相关联的两种量)
二判(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三列(设未知x,根据判断列出比例)四解(解比例)
五检(用自己熟练的方法来检验)。【设计意图:“检验反思”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正确率。归纳解题的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提高。
1.教材60页的做一做:1题。2.教材练习九的第3、5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的巩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与生活实践,从中体会所学知识的生活价值。】
四、全课总结。
1.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的巩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篇: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通用)
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通用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通用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59—60页 例5、例6。
教学目的:
1、让学生掌握用正、反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
2、使学生体验由算术解法向比例解法的思维转化过程。
3、形成解题多样化技能。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正反比例方法解决问题。
难点:在具体情境中区别用何种比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学习有关正、反比例的知识。下面,请看复习题。
(出示题目)
1、a×b=c(a、b、c均不等于0)
当a一定时,b和c成什么比例?
当b一定时,a和c成什么比例?
当c一定时,a和b成什么比例?
2、速度×()=路程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数量=总价
总本数÷()=每包本数
每袋重量×()=总重量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用解决问题。
1、出示例5
① 学生第一反映怎么解。小结,这是用的我们以前学的归一的办法。
② 教师引导由加油站汽车加油付款比较,找出单价不变,建立关系式。
水费:吨数=单价
③ 学生述说,教师板演用正比例解法的书写过程。
④ 出示书上第二问,学生回答列式。
巩固练习:
(1)、小明买了4枝圆珠笔用6元。小刚想买3枝同样的圆珠笔,要用多少钱?
(2)、我国发射的科学实验人造地球卫星,在空中绕地球运行6周需要10.6小时,运行14周需要用多少小时?
(3)、师徒合作加工600个零件,8天加工了10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剩下的零件还需要多少天才能加工完?
小结:首先找相关联的量,判断成什么比例;接着列方程;最后解方程并检验。
2、出示例6(学生自己解答)
① 抓住不变的东西----总的本数判断成反比例关系
② 建立关系式:每包本数×包数=总数
③ 学生述说,教师板演用反比例解法的书写过程。
④ 出示书上第二问,学生回答列式。
巩固练习:
(1)学校小商店有两种圆珠笔。小明带的钱刚好可以买4枝单价是1.5元的。如果他想都买单价是2元的,可以买多少枝?
(2)车队向灾区运送一批救灾物资,去时每小时行60km,6.5小时到达灾区。回来时每小时行78km,多长时间能够返回出发地点?
(3)生产一批水泥,原计划每天生产150吨,可按时完成任务。实际每天增产30吨,结果只用25天就完成了任务。原计划完成生产任务需要多少天?
3、深化练习: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计划每小时行60km,9小时到达。但实际上2.5小时只行了125km,照这样的速度,汽车要几小时才能到达乙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一、归总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2、提高学生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能力和对正、反比例的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解答应用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归一、归总应用题。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题中的比例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课件出示)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
(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2、下面各题中各有哪三种量?那种量一定?哪两种量是变化的?变化的规律怎样?它们成什么比例?你能列出等式吗?
(1)用一批纸装订练习本,每本30页,可装订200本,每本50页,可装订120本。
(2)一列火车从甲地到乙地,2小时行驶6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8小时可行240千米。
(3)读一本书,每天读20页,6天可以读完,如果每天读5页,需要x天读完。
3、课件出示例5情境图,问:你能说出这幅图的意思吗?(指名回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想请我们帮她算一算,你们能帮这个忙吗?
(1)学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
(2)引入新课:象这样的问题也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讨论如何运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这类问题。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1)学生再次读题,理解题意。思考和讨论下面的问题:
①问题中有哪三种量?哪一种量一定?哪两种量是变化的?
②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③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2)根据上面三个问题,概括:因为水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3)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
12.88=χ10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χ元。
8χ=12.8×10
χ=128÷8
χ=16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6元。
(4)将答案代入到比例式中进行检验。
2、修改题目:王大爷上个月的水费是19.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多少吨水?(学生独立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指名板演并交流订正,比较两题的异同点,使学生明确例5的条件和问题改变后,题目中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正比例关系没变,只是未知量变了)
3、教学例6
(1)出示例6情境图,你能说出这幅图的意思吗?(指名回答)
(2)学生根据例5的解题思路思考:题中已知两种量?什么是一定的?已知的两个量成什么关系?
(3)学生独立解答。
(4)指名板演,全班交流。
三、巩固提高。
做一做:教科书P59“做一做”1、2题,让学生先判断两个量的关系,再进行解答。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能说给大家听听吗?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五、课堂作业。
教科书P62练习九第3、7题。
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3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9页例5以及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题中涉及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2、进一步巩固正比例的意义,掌握用正比例方法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能正确地用正比例的方法来解答应用题。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精神。
4、在成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利用已学的`正比例的意义,通过自己探索掌握解答正比例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找出相等关系并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激发兴趣。
1、填空并说明理由。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比例。
(2)单价一定,总价与数量成()比例。
(3)每块地砖的大小一定,砖的块数和所铺的总面积成()比例。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为学习下面的内容铺垫。】
3、提出问题:老师请你用一把米尺去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你能行吗?
生1:把旗杆放下量。
生2:爬上去量。
生3:利用影子的长度量。(如果没有学生说教师可做适当引导。)
师:相信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一定会找到解决的方法的。
【设计意图:激起学生学习这习欲望,欲望是产生动机的催化剂。】
二、揭示课题、探索新知。
1、小黑板出示例5
张大妈:我们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12.8元。
李奶奶:我们家用了10吨水,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
思考: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师:你能利用数学知识帮李奶奶算出上个月的水费吗?
(1)学生自己解答。
(2)交流解答方法,并说说自己想法。
算式是:12.8÷8×10
=1.6×10
=16(元)。(先算出每吨水的价钱,再算出10吨水需要多少钱。)
(也可以先求出用水量的倍数关系再求总价。)
10÷8×12.8
=1.25×12.8
=16(元)
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4一、教学目标:
1、加深对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掌握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能用反比例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2、提高学生对应用问题数量关系的分析能力和对正、反比例的判断能力。
二、教学重点: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正确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的判断。
2、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
一:找到题中不变的量;
二:根据不变的量写出关系式;
三:判断成什么比例;
四:列出比例式;
五:解比例。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5:一批书如果每包20本,要捆20包,如果每包30本,要捆多少包?
A.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① 问题中有哪两种量?
② 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③ 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B.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并解方程。
根据比例的意义,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中交流。
学生汇报:
解:设要捆元。
30=2018
= 36030
=12
答:要捆12包。
五.应用反馈 课件出示:
1.教材60页做一做第2题。(单价乘数量等于总价,总价一定)
2.课件上的练习题。
指名扮演,独立练习,集体订正。巩固新知,训练解题能力。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5【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熟练掌握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让学生画线段图来分析题意,这部分内容是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也就是不同的解题思路来分析。从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种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为下一步学习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熟练掌握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例2分析一个数量的两个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确定把什么看作单位1学生不难理解,教学时,要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学生就不会感到有太大的困难了。例3分析的是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与例1相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解答稍复杂的求一个数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思路,并能正确解答。
2、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培养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分析和掌握把什么量看作单位1及谁是谁的几分之几。
【教学难点】分析和理解两个数量的比校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些。
【教学过程】备注
活动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题意。
1、教师出示例2的情境图。
2、让学生结合图叙述题意。
活动二:动手画图,分析题意。
1、你能不能用上节课我们讲过的学习方法,借助于其它的方法来分析一下这道的意思呢?
学生动手画线段图,分析。小组交流。
与教师共同再一次感受如何画线段图。(教师板书)
重点让学生明确谁是单位1。
2、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确定解题的思路。
3、可能会有两种不同的思路。教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4、全班交流,订正。
5、问:这两种解法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
活动三:教学例3.教师出示例3。
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根据这句话应当把什么看单位1?
3、学生试画出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4、学生自己解答。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分析的?与全班交流。
活动四:巩固练习。
1、完成21页中的做一做。
教师要求学生画线段图。
2、完成练习五中部分练习题。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分析的思路。
活动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6学习目标:
使学生掌握运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正确运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运用正、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正确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学习方法:
尝试教学法、引导发现法等。
学习过程:
1、下面各题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1)一辆汽车行驶速度一定,所行的路程和所用时间。
(2)从甲地到乙地,行驶的速度和时间。
(3)每块地砖的面积一定,所需地砖的块数和所铺面积。
(4)书的总本数一定,每包的本数和包装的包数。
过程要求:
①说一说两种量的变化情况。
②判断成什么比例。
③写出关系式。
如:
2、根据题意用等式表示。
(1)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速度,3小时行驶210千米。
(2)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到达。如果每小时行56千米,要5小时到达。
70×4=56×5
1、教学例5
(1)出示课文情境图,描述例题内容。
板书:8吨水10吨水
水费12.8元水费?元
(2)你想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
过程要求:
①学生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
②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解答情况,并引导学生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①汇报解决问题的结果。
引导提问:
A、题中哪两种量是变化的量?说说变化情况。
B、题中哪一种量一定?哪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c、用关系式表示应该怎样写?
②板书: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
8X=12.8×10
X=
X=16答:略
(3)与算术解比较。
①检验答案是否一样。
②比较算理。算述解答时,关键看什么不变?
板书:先算第吨水多少元?
12、8÷8=1.6(元)
每吨水价不变,再算10吨多少元。
1、6×10=16(元)
(4)即时练习。
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9.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
过程要求:
①用比例来解决。
②学生独立尝试列式解答。
③汇报思维过程与结果。
想:因为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水费和用水吨数的比值相等。
解:设王大爷家上个月用了X吨水。
12.8X=19.2×8
X=
X=12
或者:
16X=19.2×10
X=
X=12
1.教学例6。
(1)出示课文情境图,了解题目条件和问题。
(2)说一说题中哪一种量一定,哪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3)用等式表示两种量的关系。
每包本数×包数=每包本数×包数
(4)设末知数为X,并求解。
(5)如果要捆15包,每包多少本?
1、完成课文“做一做”。
2、课堂小结。
完成练习九第3~5题。
第五篇: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比例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
横道河子乡中心校 陈立强
教学目标:
1.掌握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3.发展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帮助其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教学重点:
1.判断题中相对应的两个量和它们的比例关系。2.利用正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运用比例知识正确解决问题。教学难点:
1.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2.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结构特点,从而构建知识结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回忆旧知
1.师:本节课是我们这个单元最后的一个内容,今天我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希望大家用精彩的表现完成这节课!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已经学过的知识吧!(课件出示:)判断下列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1)购买的课本的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2.师:看来同学们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学得都很不错,下面我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比例解决问题。(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为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做准备。)
二、揭示课题、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5(课件出示:情境图)1.回顾旧知
师:从这幅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选择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是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同学们探讨自己提出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例5中的已知条件是:
张大妈家:用了()吨水,水费是()。李奶奶家:用了()吨水。所求的问题是:(选择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师:要解决水费的问题,就要知道水的单价和用水量。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水的单价虽然不知道,但它是一定的。(2)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想请我们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帮她算一算,你们能帮这个忙吗?(3)学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
(学生可以先求出单价,再求总价或先求出用水量的倍数关系再求总价。)
(4)师:像这样的问题也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
2、探究解法
师:用比例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思考:(1)这道题中涉及哪两种量?(2)哪种量是一定?(3)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讨论分析:从信息可以知道(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量)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量)的(比值)相等。(4)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量关系式吗? 张大妈家水费:用水吨数 = 李奶奶家水费 :用水吨数(5)如果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请根据表中相对应的数据和判断列出比例式,然后解答。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钱。(板书)28 :8= x :10 8 x=28×10
x=35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35元钱。
3、探究用比例解题的方法 师:你是怎么想的?(根据上面的数据,概括:因为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师:28:8和x:10 分别表示什么?(水费单价)同学们再思考,看看有没有出现其它比例的解法,如果有,教师也要进行评析。
4、检验
师:这个问题我们用比例的知识解决了,你有什么方法检验自己的解答是正确的呢?(启发学生自主选择检验方法。如:将结果代入原题、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用算术方法或一般方程方法解答来检验等。)
(设计意图:强调解题过程的完整性。)
三、变式练习
师:同学们很了不起,帮李奶奶解决完了问题,能再帮王大爷解决一个问题吗?
课件出示:“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4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让学生进行变式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小结解题步骤: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反思一下刚才的学习过程,归纳出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好吗?(学生自己用语言叙述)
(1)找题目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找)
(2)设未知量为x;(设)(3)根据题意列出比例式;(列)(4)解比例;(解)(5)验算,(验)(6)作答。(答)
五、巩固练习:
1、小明买4支圆珠笔用了6元,小刚想买3支同样的圆珠笔,要用多少钱? 提示:你知道哪种量不变吗?你能试着用比例解决吗? 2.只列式不计算:
(1)一个小组3天加工零件189个,照这样计算,9天可加工零件x个。
(2)小红8分钟走了500米,照这样的速度,他从家到学校用了14分钟,小红家离学校大约多少米?
3、小兰的身高1.5m,她的影长是2.4m,如果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得一棵树的影子长4m,这棵树有多高? 提示:你知道吗?影长与身高的比是一个定值!试着用比例解决吧!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用比例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认识到只有努力学习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才能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六、课堂总结
解决了以上几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反思一下刚才的学习过程,归纳出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好吗?(学生自己用语言叙述)
(1)找题目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找)
(2)设未知量为x,注意写明计量单位;(设)(3)根据题意列出比例式;(列)(4)解比例;(解)(5)验算,(验)(6)作答。(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这一节学习的知识点,梳理归纳,总结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体验和感受收获。)
附板书设计: 用比例解决问题
张大妈家水费:用水吨数 = 李奶奶家水费: 用水吨数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
28:8=X:10
8X=12.8×10 X=35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3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