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讲义(12课时)
新课程
《教师课堂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讲
义
(共12学时)
主讲:李琼学
赫章县安乐溪乡中心小学
主题: 导论——第一章课堂教学能力培养与训练 时间:2014年 4月2日下午4:00——6:00 地点:远教室
参训人员:全体专任教师 学时安排:2个学时 培训内容:
第一学时
课堂教学能力指教师在课堂上按国家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的本领。课堂教学能力首先应界定的是‚在课堂上‛。之所以强调课堂教学,是因为课堂教学具有其特殊的地位和意义;‚按国家要求‛即给课堂教学提出的具体任务和规定的具体标准;‚完成‛是指按照国家要求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实际是指教学的‚到达度‛;‚本领‛就是技能、能力,这里指的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
课堂教学能力属教师外在的能力素质。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有丰富的内涵。它包括许多单项教学能力,比如,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板书版画能力、教师的非权力性影响的能力等等。夸大一点说,课堂上教师的举止言行都可以归纳到教学能力范畴,因为它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作用,对教学结构产生影响。
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是在诸多单项教学能力中确立的:
三、教学设计能力——确定整体教学效果方面的关键性的单项教学能力。
四、开放性教学能力——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方面的关键性的单项教学能力。
五、整合性教学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关键性的单项教学能力。
六、教会学生‚愿学‛、‚会学‛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和生存本领方面的关键性的教学能力。
第二学时
教学能力在教师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
教学能力所表现的环境处于全部教育环境的核心位置上,即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的主要场所,教学能力是教师能力结构中的核心要素。
(一)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的主要场所
1、课堂有最大的世界权重——占学生在校活动时间的比例最大 学校教育对人的心神发展起到主导作用,显然,学校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最重要场所。如果说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话,那么课堂教育则是主导作用的‚中坚‛。
2、课堂有最高的价值效用——育人的素质水平质量最高 课堂教学内容能性自然到社会,从生理到心理,从理论到实践,丰富多彩,是学生知识和只会的源泉,能教会学生系统的生存能力。课堂上完成的教学任务,是其他教学形式取代不了的。
3、课堂有科学的课程设置——各学科搭配组合科学
虽然各学科相对独立,但是课堂教学毕竟是多科并进的,文理两大类学科相互交替进行,从学生综合素质意义上来讲,课堂是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中心,也是各学科教师对学生施教的‚团体赛‛的中心。
4、课堂教学有默契的学段衔接——学生素质发展具有连续性 课堂教学排列有序,它是按照知识体系的逻辑顺序而循序渐进的。各个学科是这样,各个学段也是如此。从这个层面来看,课堂是学生素质连续发展的中心,也是各年级教师对学生施教的‚接力赛‛的中心。
5、课堂有良好的内外条件——营造了专业的教育环境
课堂教学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创设鸡鸡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一种学习意识,知道该如何去学习。
6、课堂有丰富的教学容量——给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 新课程不是‚只是本为‛教学,而是‚人格本位‛教学。新课程要求,每节课的教学容量达到最高水平,使学生得到最大发展。这一要求,只有课堂教学才能做到。
7、课堂有最强大的推进功能——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动力强劲 教育的本质功能在于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大动力。对学生发展推进动力最大的、最有效的,非课堂教学莫属。
(二)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能力结构中的核心要素
教学能力直接体现教师之间的明显差异,在教师能力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教学能力是完成教学任务的直接工具——决定课堂教学质量水平。
2、教学能力是教师各种素质水平的集中表现——决定教师综合素质水平。
3、教学能力是教师的职业能力——反映教师的本质特征。
主题: 第二章 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时间:2014年4 月16日下午4:00——6:00 地点:远教室
参训人员:全体专任教师 学时安排:2个学时 培训内容:
第一学时
所谓‚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指影响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若干因素。
一、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1、现代教学理论是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1)在教学方面,传统教学认为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双基‛似乎就能满足社会需求。然而,教学的真正目的已经转移到应试教育。培养出缺乏技能和想品德修养的高分或者低分的‚低能‛人。现在教学主张,要培养出文明幸福的人。总之一句话:必须把一切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通过课堂教学要为学生配制一把打开心扉和知识宝库的万能钥匙。
(2)在教学任务方面,传统教学认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记忆、理解、应用系统知识,强调传授知识的科学性、逻辑性,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品质,坚持教学的教育性。现代教学理论主张教学任务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品德,而且要使学生获得能力,发展智力,培养学生非智力心理品质,形成良好健康的品格,教会学生学习。
(3)在教学原则方面,传统教学原则都是型教师的角度提出来的,其指导思想偏重于‚教与学‛中的‚教‛和‚师与生‛中的‚师‛。现代教学原则则注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内因,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是教学效果的体现者,同时又从教师教的角度提出教学原则并使两者紧密结合。
(4)在教学内容方面,传统教学主张分学科教学;现代教学强调各学科之间的内部联系。
(5)在教学过程方面,传统教学过程有明确而固定的模式要求,现代教学理论主张,教学过程是根据教学内容、目的以及教学对象而改变的。
(6)在教学方法方面,传统教学采用‚注入式‛和‚填鸭式‛。现代教学理论主张要为‚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使用终生学习的工具‛而服务。
(7)在教师作用方面,传统教学论以教师为中心,现代教学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8)在教学形式方面,现代教学论以课堂为主,辅之个别教学等形式,因材施教,兼顾所有学生。
2、教学要一句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
3、课题教学必须依据新课程标准进行。
二、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能力基础。
1、分析掌握教材、标准的能力。
2、选择最佳教学方式的能力。
3、确定高层次教学目标的能力。
4、创新能力。
三、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价值观基础。
一、借鉴中感悟
借鉴他人经验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借鉴不是临摹、效仿、照抄,而是从经验中悟出道理。借鉴不是借‚标‛,而是悟‚本‛。学习他人经验必须从根本上学,即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景象中感悟教学真谛。
二、实践中探索
借鉴是‚他山之石‛,探索是‚自我发现‛。每一位老师都有构建自己的‚战略进攻系统‛,充满自信,敢于探索和创新,不怕失败,肯定自我,超越自我。只要敢于探索、发现、创新,就一定会成为社会的佼佼者。
三、学习中升华
学习包括教学实际经验学习和教学理论学习。教师普遍有一种认识,认为学习理论太难,得不偿失,不如学习‚现成的‛经验,学一点用一点,日积月累就会成功。而这样的学习因为不成体系二支离破碎,很难再现和可持续发展。
四、反思中前进
1、反思教学能力形成于提高的取得是否顺畅——‚开源助流‛。
2、反思各种教学能力强弱——‚扬长补短‛。
3、反思各种教学能力的效用——‚高低兼顾‛。
第二学时
(一)教学设计能力的概念
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根据教学目的要求,预先设计教学程序,确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内容等事项的创造性本领。
(二)目前教学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偏重知识传授设计,忽视能力、智力、非智力和思品教育设计。
2、偏重教学内容设计,忽视教学目的的设计。
3、偏重课内知识设计,忽视课外知识设计。
(三)教学设计的标准
1、达到教学结构合理。
(1)教学设计要突出学生活动时间。
(2)教学设计要突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内容。(3)教学设计要减少教师讲授时间。
2、达到教学容量饱满。
一是设计时,素质元的广度适中、深度适中和素质发展水平的定位适中。
二是设计时,教师有效把握知识的框架结构,有效突出智能因素发展,有效激发非智能因素,有效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3、达到学生负担较轻。
无心理施压内容,作业精二不多,节假日、双休日少留作业。培训内容:教师课堂设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教师课堂设计能力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课堂教学设计前准备能力,二是课堂教学设计能力,三是设计课后评析能力。
(一)课堂教学设计前准备能力
课前学生准备设计格外重要,下发《学生自学指导提纲》是最有效的途径。
(二)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1、课堂教学设计的第一步骤:研究、‚吃透‛教材,明确、理解《课标》要求。
2、课堂教学设计的第二步骤:设计完成知识和技能教学任务的途径。
3、课堂教学设计的第三步骤:借助教材拓宽知识和技能领域。
4、课堂教学设计的第四步骤: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对学生进行智能、非智能因素的培养。
5、课堂教学设计的第五步骤:借助教材实施‚人格本为‛教学。
6、课堂教学设计的第六步骤:书写设计方案。介绍‚双向对称‛设计及其书写方式。
(三)设计后评析
1、教学目标清晰;
2、整体结构严谨,内容丰富,衔接紧密;
3、涉猎知识面广;
4、注重激发学生兴趣;
5、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6、注重教会学生学习。
主题: 第三章 整合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时间:2012年5月14日下午4:00——6:00 地点:远教室
参训人员:全体专任教师 学时安排:2个学时 培训内容:
第一学时
一、教材分析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是本课的重点,本科学习主要让学生明白和掌握科学研究的流程,而不是记住这段历史。
第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植物向光性原因,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过程与方法:提出问题—证明问题—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真理,培养怀疑和创新精神。
三、重点、难点
通过实验设计,使学生掌握科研方法与过程。
四、教学方法 模拟探究 实验探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重难点突破
(三)结课
本案例教学的成功点在于:
(一)将探究科学史引入课堂探究教学。
(二)将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
(三)讲坛记性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
(四)将人类一般的认知过程作为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培训内容:反思与自我评价
反思的目的,在于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设计水平。
(一)反思设计中的教学内容‚宽度‛——自我评价教学方案的全面性。
1、能不能消除‚知识本位‛教学的阴影。
2、能不能让教学容量最大。
3、能不能‚人为‛地扩大素质元。
(二)反思设计中的教学内容‚高度‛——自我评价教学方案的目标定位。
1、是否‚授人以渔‛,让学生得到学习工具。
2、是否通过创设情境,开发学生潜能。
3、是否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取向。
(三)反思设计中的学生学习‚动力强度‛——自我评价教师激发学生活力的能力。
1、能不能设计出‚活‛的方案。
2、能不能设计出强度适宜的刺激。
(四)反思设计中的学生‚差异程度‛——自我评价教学方案中的个性教育。
1、教学设计是否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佳发展。
2、是否设计出最好的方式解决个性发展问题。
(五)反思设计中的教学‚速度‛——自我评价教学方案的推进作用。
1、能不能设计出加速学生全面发展的方案。
2、设计的加速方案是否合理。
3、加速方案途径是否可行。
(六)反思设计中的对学生‚开放程度‛——自我评价教学方案中的学生地位。
1、教学设计中是否还有传统教师观的痕迹。
2、在设计中到底把学生放在什么位置上?创设了何等情境?在诸多问题上如何对待学生?
3、设计中是否有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方案?
(七)反思设计中的教师‚调控程度‛——自我评价教学方案中的教师作用。
1、设计中是否还有传统教师观的痕迹。
2、教学设计中激发学生活力的程度如何。
3、教学设计中掌握对学生能‚放‛能‚收‛,‚收‛‚放‛结合的尺度如何?
第二学时
(一)整合性教学概说
1、整合性教学涵义:是指教师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以教材提供的知识或由教材引发的相关内容与教材本身相融合的教学方式。
整合性教学的意义:人生意义,社会意义,教学意义。
2、整合性教学能力的涵义:指教师把教材相关知识、技能或由教材引发的多种‚衍生物‛与教材本身相融合的本领。
(二)整合的内容
1、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讲,教学要进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
2、从社会化的角度讲,教学要进行‚注重学科知识、学生经验和社会发展三个方面的整合‛。
(三)整合性教学目标要求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他的意义在于让每个学生都要成为人格高尚的人,成为能够适应社会、创造社会的人。
整合性教学目标定位在通过现代教育,更多、更快、更好地培养国际性人才——‚现代人‛。这个高水平的人才能不能实现,最关键、最主导的因素就是教育。
主题: 第四章 开放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时间:2014年10月8日下午4:00——6:00 地点:远教室
参训人员:全体专任教师 学时安排:2个学时 培训内容:
第一学时
教师也必须具备多种整合性教学设计能力
一、教学与脑科学整合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教学与脑科学整合性教学是指课堂教学以发展学生思维为核心的智能因素以及与发展学生非智能因素融为一体的教学。
1、训练过程:第一步:根据教学内容寻找与智力、能力、非智力因素的结合点;第二部:通过教学过程设计扩大与脑科学整合的领域;第三部:根据学生状态把握整合设计的程度。
2、具体方法:知识扩散法和知识迁移法。
3、与脑科学整合的类别及课例:教学与智力开发整合;与开发学生潜能整合;与非智力因素整合。
(二)教学与广义的社会科学整合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教学与广义的社会科学整合性教学是指课堂教学与影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熟的教学内容融为一体的教学。、1、训练过程:第一步:根据教材内容寻找教材的社会性与思想性,并通过教学将社会性、思想性加以引申和强化;第二部:通过教学过程扩大与社会性、思想性整合的领域;第三部:通过教师的表率扩大与社会性、思想性的整合。
2、具体过程:直接法、拓展法和添加法。
3、与社会科学整合的类别及课例:与社会价值观整合;与人生价值观整合;与社会经验整合;与学科知识整合;与历史经验整合。
(三)教学与广义的自然学科整合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1、训练过程
第一步:分析教材,通过尽可能地扩大和延伸自然科学范畴。第二部:通过教学过程设计扩大与自然科学整合的领域。
2、具体方法
(1)‚一举多得‛法:是指教师的一个教学内容或一个教学环节能达到多种效果的教学方法。
(2)‚借题发挥‛法:是指教师借助某一问题引发更多问题的教学方法。
(3)‚无限延长‛法:是指教师把一个问题合理拓宽时间、空间领域的教学方法。
3、几种与脑科学整合的类别与课例:与社会价值观整合;与人生价值观整合;与生活经验整合。
(四)教学与‚三大科学‛的全面整合
教学与‚三大科学‛的全面整合是指一节课能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脑科学的一些内容相融合的教学。
学习课例:小学一年级数学‚9的乘法口诀‛
第一步,导入:学生做‚找朋友‛游戏。第二部,学生自学。第三部,得出结论。第四部,复习巩固。第五步,升华训练。第六步,趣味总结。
反思与自我评价
(一)反思整合性教学对学生素质拓展的程度,自我评价本节课学生全面发展价值。
思整合性教学对学生素质拓展的程度是指反思本节课教学中得到发展的各种素质元的总和。或者说是指本节课的设计能融合本学科知识、其我科知识、智能素质开发、非智能素质培养、良好品质形成的程度。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反思是否因为素质元拓展范围太小影响了整合程度;反思是否因为遗漏了某一教学内容与其他素质融合影响了整合程度;反思是否因为某一教学内容与其他素质融合不到位影响了整合程度;反思是否因为教学过程设计缺少整合内容环节影响了整合程度。
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能让学生获得多少知识、技能;能开发学生多少智力、能力;能发展学生多少非智能品质;能提高学生多少道德水准。
(二)反思整合性教学对学生素质水平提高程度,自我评价本节课学生发展的质量价值。
反思整合性教学对学生素质水平提高程度是指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中涉及的各种素质元的质量水平高度,或者说,反思在整个教学中,‚为学生终身打基础的素质‛有多少,发展程度有多高。具体反思:能否突出培养‚为学生终身打基础的素质‛并有较大提高;能否注重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并有较大提高。
第二学时
(一)开放性教学概说
开放性教学是指在教师主导作用下控制下,赋予学生最充分的民主,学生以多种形式全面发展自我的教学方式。它具有开放性、随机性、偶发性的特点。
(二)开放性教学的基本原则
‚学生以活动为主‛原则;‚学习行为开放‛原则;‚收‛、‚放‛结合原则。
(三)教师开放性教学能力的诠释
教师开放性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创设‚开放性‛的教学环境并能按计划进行有序教学的本领,或者说是能让教学‚开放‛的能力。其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
1、‚释放天性,能让学生在‘无意识’中学习‛的能力。
2、‚娱乐游戏,能让学生在‘玩’中学习‛的能力。
3、‚创设情境,能让学生在‘愤悱’中学习‛的能力。
4、‚赏识激励,能让学生在‘成功’中学习‛的能力。
(四)教师开放性教学能力形成、发展、施展的条件。
1、教师营造教学民主氛围的能力。
2、教师创设‚开放‛情景的能力。
3、教师的课堂语言能力。
4、教师的课堂设疑能力。
5、教师课堂随机应变能力。主题: 开放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时间:2014年10月22日下午4:00——6:00 地点:远教室
参训人员:全体专任教师 学时安排:2个学时 培训内容:
第一学时
(一)教师创设‚开放‛情景的培养与训练
教师创设‚开放‛情景是指教师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开放教学的种种条件。
1、教师创设‚愤悱‛情境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学生的‚愤悱‛状态设计就是学生的‚跃跃欲试‛心态。教师提 出的问题要对学生形成一种刺激,让学生产生相应的反应。
2、教师创设‚娱乐游戏‛情境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娱乐‛是使人愉悦、快乐、又有趣的活动。‚娱乐‛能使学生有愉悦的心态、旺盛的激情、积极的行动。因此,创设‚娱乐游戏‛情境对教学,特别是对小学非常实用。
3、创设‚探究—研讨‛情景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创设‚探究—研讨‛情境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他们的探索与创新精神。
4、创设‚合作‛情境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创设‚合作‛情境就是给学生提供合作机会,从小就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5、创设‚直观‛情境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直观‛情境应用广泛,效果颇好,教学生动,体会颇深。
6、创设‚语言直观‛情境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不仅学到知识,还能开发潜能,提高实践能力。
(二)教师语言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1、教师讲解的诱发艺术的培养与训练。
教师讲解的初衷就是激发诱导学生的内部动因。内部动因不足,学习能力就很难形成。
2、教师讲解的形象艺术的培养与训练。
教师要对讲解对象的刻画达到淋漓尽致的程度,要对外部形态进行全方位的描述。教师的讲解要生动、感人,对学生有强大的吸引力。
3、教师讲解的穿透艺术的培养与训练。
讲解形象艺术,重在外部形态刻画。而穿透艺术则是要对讲解的对象进行本质的陈述、规律的探讨。它能透过表象看本质。如果能‚揭穿内幕‛,就会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并能有效迁移。
4、教师讲解的‚谐振‛艺术的培养与训练。
只要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思维过程同步、一致,教学中的‚谐振‛就会奏效。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心理,找出症结所在,排除心理障碍,把自己的信息输入调整到学生的信息输入上。
5、教师讲解的节奏艺术的培养与训练。
节奏艺术能调解学生心理状态,使学生的学习有张有弛,有快有慢,有重有轻。讲课的节奏主要包括:内容节奏和时间节奏。它的内涵一是速度的快慢,而是语调的高低,三是‚旋律悠扬‛,四是结构清新。信息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教师质疑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1、质疑能力是教师开放性教学必备的一种能力。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迪学生智慧,激励学生获得成功。
第一,明确问题的目的和类别(诱发、巩固、诊断、训练); 第二,明确问题难度(难度系数控制在0.3—0.8之间,难度系数:1减去回答率);
第三,质疑要程序清晰;
第四,提问时要给学生留出‚两个时间‛; 第五,提问时要注意‚延迟评价效应‛。
2、教师质疑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第一,设计出‚于无疑处生疑‛的方案; 第二,‚于有疑处扩展‛的方案; 第三,设计出‚学生辩论生疑‛的方案。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1、教师随机应变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遇事不慌、转嫁他人、反问质问者。
2、处理偶发事件:‚就事论事‛法、‚顺水推舟‛法、‚借题发挥‛法)。
教会学生‚愿学‛、‚会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第二学时
(一)愿学概述 ‚愿学‛是学生的本性。人生来就愿意学习。‚人之初,性本‘学’,性相近、习相远‛。
(二)‚愿学‛的动因来自非智力因素
1、非智力因素的理性认识:
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需要、求知欲、情感、意志、性格、气质、自信心、责任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
2、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作用:
学习动机与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有,密切关系,受制于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是统一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分离的现象也寻在。
(三)‚愿学‛的启动来自教师的激活
1、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第一,采取培养‚直接动机‛与‚间接动机‛兼容的策略。第二,采取培养‚高尚学习动机‛的策略。第三,采取满足或增强学习需要的策略。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第一,采用兴趣转化的策略。
第二,采用兴趣与理想相结合的策略。
第三,采用教会学生‚好学‛、‚深思‛的策略。
培训内容:教会学生‚愿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一)课的‚导入‛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新课的导入是否新颖有趣,是否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注意力,直接关系到这节课教学的成功与否。
1、‚导入‛的类型
(1)以提出新奇、有趣的问题导入:提问时教师最广泛、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提问必须科学、有趣味、有意义。
(2)以生动形象的叙述导入
在生动形象的叙述中设计出科学的、合理的、恰如其分的、带 有情趣细节的描述,那么语言效果会更突出。
(3)以引人入胜的电化教学导入:电化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相当重要。
(4)以新颖的实验导入:先演示操作,再得出结论。
(5)以学生的实际操作导入:精心设计的操作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6)以发散思维训练导入:采用求异思维调动学习积极性。(7)以学生热烈讨论导入: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8)以音乐艺术作品的欣赏导入:使学生得到快感和享受。
2、‚导入‛的设计
第一,根据课的内涵设计;第二,根据课的外延设计;第三,根据课的中心内容设计;第四,根据课的知识衔接设计。
(二)课的‚终结‛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结尾处理得好坏,不仅直接影响本课教学任务的完成水平,而且影响到下一节的教学。
1、设计概括性终结
结尾时,对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通过多种形式加以高度概括,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框架和只能结构有清晰、完整的印象。
2、设计悬念性终结
下课前,提出有趣、有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结束本节课。
3、设计引申性终结
引申性终结是指在一节课结尾时。把本节课内容拓宽引申。
4、设计质疑性终结
在结尾时,让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回答。
5、设计提问性终结
在结尾时,提出画龙点睛的问题,把学生引到本课中心上来。
6、设计游戏性结尾
在结尾时,安排一些与本课有关的游戏,让学生加深印象。
7、设计前置性结尾
把下一节内容和要求提前告诉学生。
8、设计激励性结尾
教师满怀激情,用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爱国情怀。
主题: 教会学生‚会学‛能力的研究
时间:2014年11月5日下午4:00——6:00 地点:远教室
参训人员:全体专任教师 学时安排:2个学时 培训内容:
第一学时
教会学生‚会学‛的意义
1、教会学生学习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当今社会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必须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上,必须在较好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掌握好‚会学习‛的本领。
2、教会学生学习是今后学习的基础工具 要学习,教育会学习,不会学习,等于没学习。
3、教会学生学习是面前学生完成学业的前提和保证
学生一旦掌握了‚会学习‛的本领,就会达到愿学、会学、乐学、快学的理想境地。
1、教会学生‚会学‛的内容
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两种基本形式:接受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
1、教会接受式学习
学生如何掌握接受式学习:(1)教会学生听课;(2)教会学生掌握辐合型、辐射型、创造型三类学习方法。
1、教会学生发现式学习发现式学习的优越性:
第一,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智能结构; 第二,使学生获得学科的基本结构; 第三,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飞智能结构;
第四,使学生从小就学会‚发现式学习‛的方法。
第二学时
(一)教会学生接受式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1、教会学生听课要做到‚有信心‛、‚能专心‛、‚会用心‛。
2、教会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辐合型学习‛方法、‚辐射型学习‛方法、‚创造型学习‛方法。
3、教会学生记忆(‚脑内形象化‛记忆)
一:脑内形象化识字认知教学的静态过程——图像形成过程。二:脑内形象化识字认知教学的动态过程——图像连接过程。三:脑内形象化识字认知教学的价值过程——图像网络过程。
4、教会学生思维:材料发散、功能发散、结构发散、形态发散、组合发散、方法发散、因果发散、关系发散、变态发散。
5、教会学生自学
(1)教会自学的意义:第一,获取终身受益的工具;第二,自学的知识扎实;第三,自学能开发潜能;第四,自学能培养意志品质。
(2)教会自学的内容:第一,教会学生自己寻求有效的学习方法;第二,教会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第三,教会学生多向思维。
(3)教会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第一,教师给学生提供自学的机会;第二,发给学生自学提纲;第三,激励学生自学。(4)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案例。
‚走在教学前面的学生超前自学‛实验成功的关键:一是《提纲》编写,二是教师的激励、训练和检测。
(二)教会学生发现式学习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发现式教学是指学生不是通过接受教师传授的现成结论,而是依靠自己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智慧力量,去获取新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探究性思维的一种学习方式。
步骤一:提出问题
由教师提出一个或者一些有水平的问题,创设研究问题的情境,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使学生产生兴趣,再由学生研究讨论,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步骤二:分解问题
教师帮助学生把问题分解为若干需要回答的疑点,激活学生探究的动力,明确发现的目标,使学生达到既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又能经过研究、思考解决问题。
步骤三:合理假设
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教师提供的材料,针对所提出的问题,提出各种可能假设,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和办法。
步骤四:检查假设
组织学生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自己的假设进行实验、检查、补充或修正,如有不同观点,可展开争论。
步骤五:做出结论
在比较、分析、推理基础上,在探索过程中得出结论,提取原理。
(一)教师反思营造学生积极学习氛围的程度,自我评价学生学习动力系统的状态
教师营造学生积极学习氛围能将学生置于无忧无虑无压力的愉快情境中,能使学生不知疲倦地投身到学习中去。因此,课后教师认真反思这种氛围的‚到达度‛是十分必要的。
1、反思:(1)从课的开始到终结是否都能使学生保持高度的学习激情?(2)全班学生是否都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3)教师在营造学生积极学习氛围的过程中,是否有失误?是否不到位?
2、自我评价:(1)通过营造学生积极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哪些非智力因素得到发展,发展的程度如何?(2)营造学生积极学习氛围对学生学习动力提高的作用如何?
(二)教师反思在教学中是否注意了‚授人以渔‛,自我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水平
教会学生学习并非一日之功,每一节课却都能让学生在学习能力提高方面有所收获,因为学习能力既能解决当前的学习问题,又是今后人生的生存工具。所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是教学价值观重要体现。
1、反思:(1)本节课教学是否注意了交给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2)本节课是否注意了因人施教?
2、自我评价:(1)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思路上有哪些提高?(2)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方法上有哪些提高?
第二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学习心得二班落冲小学钱思宁 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的基本素养是教师能力结构中的核心要素即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最重要场所课堂教学的排列是有序的。它是按照知识体系的逻辑顺序而循序渐进的。通过教师的程序设计、师生的积极互动让学生在学习本课教学内容过程中逐渐形成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自觉养成“愿学”、能 “会学”、“乐学”、“快学”。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使学生 “愿学”即首先激活学习内驱力教师务必教会学生会听课让他们在听课时做到 “有信心”、“能专心”、“会用心”。其次学习方法是通向学习成功的桥梁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就没有好的学习效果。学习有法学无定法学要得法。每个学生因个性的差异和学习环境的不同必须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自学方法。因此教师要因人而异地教会他们各自的自学方法。根据我们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联系到具体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应当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会学生预习。因为他们大多没有预习的习惯所以先讲述预习的意义和好处。学生们认识到重要性后趁热打铁传授具体的方法。结合练习册把每课的生字、多音字、形似字、词语解释全部摘抄到笔记本上并熟读课文三遍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预习要素在上新课之前检查没有完成的将受到小小的惩的训练他们基本上能够做到自觉完成。第二教会学生听课。一节课45分钟好多不能全堂集中所以我采用讲授35分钟学生练习10分钟。每堂课先用3分钟提问抽答借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首先教会他们做到“有信心”、“能专心”、“会用心”。听课要注意力高度集中一丝不苟留神每一个问题甚至是一句话。学生切不可 “身在曹营心在汉”不能 “左耳进右耳出”不能 “傻听”不能只听 “热闹”不能只顾“欣赏”教师的语言、动作、表情而忽视了教学内容。并且学会圈点勾画快速有效地做好笔记避免走神。在学生练习的十分钟我就巡视辅导顺便检查他们的听讲情况。第三教会学生复习。通过做练习册课后思考题小测验课前抽问的方式都能够掌握他们的课后复习情况。教师营造学生积极学习氛围能将学生置于无忧无虑无压力的愉悦情境中能使学生不知疲倦地投身到学习中那么教师的课堂教学就能够顺利的进行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也就能提高自身课堂教学能力在学习中进步在学习中提高罚。经过三周
第三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心得体会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织金县第六中学
金祥付
2013年12月我校在学校会议室组织了一次中继教培训学习。由我校教师王文波老师主讲,经过培训学习。我获益匪浅。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这本书的理解,我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虽然这次培训结束了,但令我记忆深刻,以下就是我对这次培训的体会和总结
王老师指出:课堂教学能力是指导教师在课堂上按国家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的本领。课堂教学能力首先应办公室的是“在课堂上“。之所以强调课堂教学,是因为课堂教学有其特殊的地位和意义;“按国家要求”即给课堂教学提出的具体任务和规定的具体标准;“完成”是指导按照国家要求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实际是指导教学的“到达度”;“本领”就是技能、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标志,它的大小决定了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学能力是教师职业特有的一种能力,它更是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本质标志。而教学能力的高低,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提高的。
课堂教学能力首先体现在教学设计能力方面。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根据教学目的要求,预先设计教学程序,确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内容等事项的创造性本领。教师的教学设计过程是教师的创造过程,是教材重组的过程,是教材内容的填充过程,是教师知识系统升华的过程等。
其次是整合性教学,“整合性教学”是指教师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以教材提供的知识或由教材引发的相关内容与教材本身相融合的教学方式。它是按照知识体系的逻辑顺序而循序渐进的。通过教师的程序设计、师生的积极互动,让学生在学习本课教学内容过程中逐渐形成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自觉养成“愿学”、能 “会学”、“乐学”、“快学”。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使学生 “愿学”,即首先激活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务必要教会学生会听课,让他们在听课时做到 “有信心”、“能专心”、“会用心”。
再次是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通向学习成功的桥梁。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就没有好的学习效果。我们常说: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那么每个个体都是独立的,必须让学生能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自学方法。因此,教师要因
人而异地教会他们各自的自学方式。
教师营造学生积极学习氛围能将学生置于无忧无虑无压力的愉悦情境中,能使学生不知疲倦地投身到学习中。教师在课堂上,不但要让学生乐学而且还要让学生善思,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教师的课堂教学就能够顺利的进行并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次培训对应于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我充分地利用这个平台在基本功、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在自身学习训练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水平,明确了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利用教材。教师必须熟悉教材,研究教材,具备对教材的解析能力。全面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把握教材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根本上提高运用教材的能力。教师吃透教材之后,还可以利用教材,整合教材,补充教材和更新教材。在这些方面,我做的还不够,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从认识首先转变观念,明确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好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把教材当作实施课程标准的一个例子,当做教学的素材进行补充、延伸、扩展、重组,使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的经验相联系,相融合。
第四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心得体会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学习心得体会
七星关区田坝中学
钱勇
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的基本素养,是教师能力结构中的核心要素,即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最重要场所,课堂教学的排列是有序的。
在我们以前的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式都比较单一,虽然效果有,但总感觉效果没有达到最好,通过本次培训,我学会了更多的思维理念和教学方式,我想对我今后的教学生涯会有很大的帮助。
课堂教学是按照知识体系的逻辑顺序而循序渐进的。通过教师的程序设计、师生的积极互动,让学生在学习本课教学内容过程中逐渐形成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自觉养成“愿学”、能 “会学”、“乐学”、“快学”。
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使学生 “愿学”,即首先激活学习内驱力,教师务必教会学生会听课,让他们在听课时做到 “有信心”、“能专心”、“会用心”。
其次学习方法是通向学习成功的桥梁,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就没有好的学习效果。学习有法,学无定法,学要得法。每个学生因个性的差异和学习环境的不同,必须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自学方法。
因此,教师要因人而异地教会他们各自的自学方法。教师营造学生积极学习氛围能将学生置于无忧无虑无压力的愉悦情境中,能使学生不知疲倦地投身到学习中,那么教师的课堂教学就能够顺利的进行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也就能提高自身课堂教学能力,在学习中进步在学习中提高。
第五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心得体会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心得体
会
今年暑假有幸参加了鬃岭镇中心校组织的《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的培训学习,经过八天的学习,我获益匪浅。通过李江老师对《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这本书的精彩讲解,我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虽然这次培训结束了,但令我记忆深刻,以下就是我对这次培训的体会和总结: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培养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全书分为课堂教学能力研究、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整合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开放性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教会学生“愿学”、“会学”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五个专题,每个专题都包括了理论探讨、实际案例和反思与自我评价。本课程的目的就是精选几种教学能力加以研究探讨,通过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质的飞跃,最终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使新课程改革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很好的贯彻落实。
二、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的一头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课的时候,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课 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幼教开学准备小学教师教案小学教师工作计...初 中教师教案初中教师工作计...堂的掌握,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三、要做到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为“预设”打好基础。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
其次,要改变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离开了“学”,再精心的“设计”也没有意 义,教师要充分考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种有准备、有意识的预设。
再次,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 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 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培养出来。
第四、“设计科学合理的练习” 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习。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新课程下的数 学练习应成为一种生活,一种活动,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好的练习能主动地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熏陶,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得以培养,思维方法得以训练,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最后,我觉得撇开教师这头,学生的配合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保证。我这几年一直教低中年级,有一个深切的感受就是,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影响教学进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计算能力相对低,或者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太大。都将影响上课的效率。课堂要有效,老师一般都想在短时间内进行必要的练习。而低中年级的数学课,计算是贯穿全过程的。如果计算能力差,要想加大练习的密度和深度,都是空谈了。有时候,还只能放慢上课速度来照顾全体。所以,我觉得在低年级,抓好口算教学,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