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片段与设计意图

时间:2019-05-13 01:38: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片段与设计意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片段与设计意图》。

第一篇:“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片段与设计意图

一、初步认识面积

师:同学们,刚才老师走进我们的校园,发现我们的运动场好大啊(板书:大)。我一迈进教室就觉得教室的地面比运动场小多了(板书:小)。生活中,我们经常提到大小,那生活中都什么东西有大小呢?你能不能用“谁比谁大”或者“谁比谁小”的方式说一说?

生1:大象比老鼠大。

生2:黑板比电脑屏幕大。

生3:西瓜比苹果大。

生4:我们家客厅比教室小。

生5:数学书封面比课桌面小。

生6:我们家新房子比原来的房子大。

师:同学们真是细心观察生活的孩子。你刚才提到的这些“大小”中,哪些与老师提到的“运动场比教室大”是一个意思?同桌同学可以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后交流。

师:正如大家所说的,像运动场的大小、教室地面的大小、黑板面的大小、课桌面的大小,以及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的大小,都是一个意思。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种意义上的“大小”叫做面积。(边说边对应出示课件并板书:面积)。现在,请你用“面积”这个词说说生活中的大和小。

生1:黑板面的面积比电脑屏幕的面积大。

生2:我们家客厅的面积比教室面积小。

生3: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比课桌面面积小。

设计意图:面积是对客观世界某种意义上的大小的刻画。因此,教学一开始即从“大小”说起,通过对生活中的“大小”的分类比较,初步揭示面积的意义。郑毓信先在《民俗数学与数学教育》一文中,引用巴西学者的话说:“在上学以前和学校以外,世界上几乎所有儿童都发展了一定的应用数和量的能力,以及一定的推理能力,然而,所有这些‘自发的数学能力’在进入学校以后都被‘所学到的数学能力’完全取代了。”“尽管儿童所面临的是同样的事物和需要,他们却被要求使用一种全新的方法,从而,这事实上就在这些儿童的心中造成了一种心理障碍,后者直接阻碍了他们对于学校数学的学习。更有甚者,这种早期的数学学习很容易使学生丧失自信心,会对其一生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这不能不说成一种真正的失败。”若考虑到这样的因素,在数学教学中,与其颠覆学生原有的朴素的数学观念,不如从学生这种朴素的数学观念开始,不断完善之,使之转化为学校数学。从“大小”的日常生活意义开始讨论面积的意义,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

二、初步揭示面积基本属性

师:很多时候面积的大小我们很容易判断。比如黑板面的面积比电脑屏幕的面积大。这一眼就能看出来,但有些就不那么容易啦。(出示红绿两种颜色的长方形卡片,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现在你还能直接看出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吗?

生4:红色长方形的面积大。

生5:绿色长方形的面积大。

生6:我猜是一样大。

师:现在答案不统一了,有没有好办法帮帮老师呢?

生7:把它们放在一起,叠起来。

师(演示重叠过程):你有什么发现?

生:一样大。

师:两个完全重合的图形的面积一样大或者相等。

教师用剪刀在红色长方形上剪掉一块,得到图形如图1所示,提问:这下谁的面积大?

生8:很显然绿色长方形的面积大一些。

师:为什么说显然?

生8:这一块只是原来图形的一部分。

师:说得没错,图形的一部分的面积显然比原来整个图形的面积小。那我还是补上吧。

教师将剪下来的一小块补在别的位置上,如图2所示。

师:你认为这个图形的面积和绿色长方形面积相比,谁大?

生9:肯定是一样大。

师:谁理解他说的“肯定”?

生10:其实还是原来那个长方形。师:那如果这样拼(如图3)呢?

生11:还是一样大。

师:大家觉得呢?

生:是一样大的。

师:原来,把一个图形进行割补,并不改变它的面积。

设计意图:张奠宙先生认为,小学教材中大都这样表述面积:“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面积”,只是对面积的描述,不是严格的定义。因为总是先有面积、体积的定义,才能谈大小。在严格的定义里不能出现“大小”的词汇。面积的严格定义是“一些集合类上定义的有限可加、运动不变、单位正方形面积为1的集合函数”。这是大学里研究的问题。但是在小学课堂上,要让小学生体会面积的一些特征:例如可以演示,不相交的两图形合并后的面积是两图形面积之和;图形搬来搬去,其面积不变,进而可以用单位正方形的割补、拼接去度量复杂图形的面积,等等。因此,与其反复强调“物体表面或封闭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面积”,不如想办法让学生理解面积的基本属性。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一个图形的面积比它的一部分的面积大,将一个图形进行割补,面积不变(实质是面积可加),这些都是面积的基本属性,以上教学片段就是揭示这种属性。

三、面积的测量与面积单位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积累了那么多种比较面积大小的经验,我们看看下面的三个图形(课件出示下面的三个图形)。

师:你能说说它们的面积大小吗?

生12:小正方形面积最小,长方形面积最大。

生13:大正方形面积最大。

师:小正方形面积最小,这个没有任何问题。长方形和大正方形,哪个面积大呢?

生14:重叠一下看看。

师拿出纸片,重叠,还是不能得到正确答案。

师:看来还是没有什么好办法。这样吧,大家从老师发的信封里面拿出这三个图形,同桌一起想办法研究一下,长方形和大正方形的面积大小关系到底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

师:想到了好办法吗?

生15:我们是用小正方形量的。

师:还有哪些同学也是用小正方形量的?

很多同学表示也是用的这个方法。

师:量出的结果如何?

生16:长方形有15个小正方形那么大,大正方形有16个小正方形那么大。所以,大正方形面积大。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的确,16比15大嘛!想一想,我们开始没法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后来又很方便地比较出来了。谁帮了我们的忙?

生17:小正方形。

师:谁具体说说?

生18:我们用小正方形去量这两个图形,可以量出它们的面积。

师:其实,就跟我们学习长度时有度量长度的单位厘米、分米、米,学习重量(质量)时有单位克、千克一样,面积也有单位。用单位去量,就可以量出具体的面积。刚才大家使用的小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一个单位。那面积到底有哪些单位呢?请大家打开书,自学。

设计意图:面积是可度量的,度量面积要使用面积单位。本段教学充分利用学生关于长度度量等方面的经验,把学生对面积的研究从定性引向定量。在这里,需要用到单位来度量面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至于到底用什么样的单位度量,相比之下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如果说前者是战略问题的话,后者就是战术问题了。因此,具体面积单位的教学采用学生自学的形式。

第二篇: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与意图(最终版)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青岛安国路小学

吴爽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41—P43信息窗1及相关“自主练习”。【教材简析】

信息窗呈现的是一家人看新房的情况。画面上提供的是新房的平面图,以妈妈、爸爸提出的问题引入对面积意义和面积单位的学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此基础上,应使学生正确地认识面积的意义和形成面积单位的概念。这部分内容是学习习近平面图形面积知识的开始,为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面积的计算作准备。【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面积的意义及常用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2.经历观察﹑比较和实际操作等探索物体表面和图形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能自选面积单位来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概念。【教学难点】

形成正确的“面积单位”的概念,会选用合适的面积单位估计和测量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面积。【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1.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房间图片 学生欣赏房间实物图片。2.提供书中素材

课件出示放大的房屋平面图

引导学生观察房屋平面图,提出问题“客厅和卫生间哪个大呢?” 预设回答:客厅大。

追问:客厅大指的是客厅的什么大呢? 预设回答:客厅的面积大。

谈话:客厅地面的大小就是面积。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与面积有关的知识。

【设计意图:从看丁丁家新房子的情境入手,让学生欣赏各个房间的图片后提供平面图,由生活中的素材引入数学知识的学习,了解了学生的认知基础,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理解面积概念奠定基础。】

二、借助素材,理解总结概念

(一)面积 1.物体表面的面积

谈话:在我们周围,任何物体都有它的面。请你张开小手,我们一起来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

学生摸自己数学书的封面。感觉数学书封面是平平的,滑滑的。谈话: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师:还有哪些物体有面积呢?

预设回答:多媒体地面的面积、黑板面的面积„„ 小结:物体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眼看、手摸、口述、用脑思考等多种感官参与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中,丰富学生的表象。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拉近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与学生的认知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平面图形的面积

课件呈现:数学书、三角形锦旗、开关、钟表、树叶。然后把这些物体的其中一个面画下来,得到了一些平面图形。

谈话:请你用水彩笔涂出你最喜欢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学生用彩笔涂出自己喜欢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展示学生涂的结果。课件展示。引导学生小结面积。

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什么是面积。出示自主练习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组织交流反馈。

【设计意图:把物体表面的一个面画下来得到一些平面图形,体现“面从体中“来,学生涂出自己喜欢的平面图形的面积,理解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利于学生充分理解面积的意义。给学生抽象概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3.理解面积概念

(1)观察法比较“大卧室和小卧室”的面积 引导学生比较“大卧室和小卧室”的面积。学生说出比较的结果和理由。

小结:大卧室和小卧室差距挺大,我们用眼睛观察就能比较出来。(2)多种方法比较“餐厅和厨房哪个面积大呢?” 谈话:餐厅和厨房哪个面积大呢? 学生自己比较,可能出现意见不统一。引导学生借助平面图比较。

学生尝试用重叠和剪拼的方法进行比较,体验这两种方法的局限性。引导学生两人合作,用摆一摆或数一数的方法比较。

学生在小组内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比较餐厅和厨房面积的大小,交流比较的方法和结果。小结:通过操作比较,我们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大。也就是厨房的面积大。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法、重叠法、剪拼法、摆一摆、数格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意义,也揭示了面积单位产生的意义。】

(二)面积单位

1.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引出面积单位 引导学生讨论:餐厅面积到底有多大?

学生交流发现:测量的标准不同,测量结果也就不同。应该统一标准测量面积。谈话:面积单位就是我们测量面积的尺子。出示面积单位。【设计意图:学生在操作和交流的过程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明确产生面积单位的意义。】

2.认识面积单位(1)认识1平方厘米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学具中的一个最小的正方形,用尺子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 生用尺子测量这个小正方形得出边长是1厘米。出示1平方厘米定义。

引导学生摸一摸,闭眼想象,睁眼对比,寻找生活中的1平方厘米。

预设回答:指甲盖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田字格的一个小方格的大小大约是1平方厘米„„

出示一个面大约有4平方厘米的橡皮。引导学生估测,并用1平方厘米测量。学生估测,并观察老师是如何测量的。

谈话:请你再估一估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学生估测,并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测量。组织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课件出示学生比较的方法。

谈话:同学们不仅学到了新知识,还能思考操作测量的方法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可以使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理解数学的过程也变得简单、生动、有趣。学生通过量一量,摸一摸,联系生活中的事物进行体验,初步建模,加深印象,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用学过的平方厘米测量长方形面积的大小,渗透测量面积的大小的方法。】

(2)认识1平方分米

引导学生回顾认识1平方厘米的研究过程。板书:找、量、说、摸、找、测。

引导学生用研究1平方厘米的方法小组合作认识1平方分米。引导学生估测并测量课桌的面积。

学生估测后小组合作用1平方分米测量课桌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测量课桌的面积,学生体会用1平方厘米测量桌面不方便,体验产生平方分米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进而充分放手,引导学生用研究1平方厘米的方法自己研究1平方分米。】

(3)认识1平方米 谈话:用1平方分米的面积单位测量教室地面的面积怎么样?

预设回答:有些麻烦。平方分米这个面积单位太小了。应该选用更大的面积单位1平方米。

引导学生总结1平方米。学生用自己的话说1平方米。

谈话:在教室中我们用1平方米来测量谁的面积比较合适? 学生观察教室中的面,找出适合用1平方米来测量的物体的面。

小结:刚刚我们学习的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就是常用的面积单位。它们是测量面积的尺子。

【设计意图:“用1平方分米测量地面的面积怎么样“,教师再次让学生尝试,学生再次遇到困惑,进而引出平方米的相关学习。整个认识面积单位的环节,学生动手动脑相结合,动手”然后知不足“,不断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

三、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1.估一估,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粒纽扣的面积约为2。(2)成人一个手掌面的面积约是1。(3)一张餐桌桌面的面积约是1。(4)一个教室地面的面积约是48。2.摆一摆

(1)请你用手中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更大的长方形或正方形。(2)请你用12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一个长方形。

【设计意图:习题的设计体现层次性原则。逐步引领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与吸收,使学生及时与前面所学知识进行联系和建构,培养学生思维的正确性和深刻性。】

四、回顾整理,总结提升

引导学生从“你学会了什么知识?获得了什么数学方法?学习过程中有什么感受?”谈收获。

学生畅谈收获。教师适时指导。

预设回答:物体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我们通过观察操作的进行比较,通过交流学习这些知识的。感觉很开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感受三方面回顾梳理课堂上的收获。通过反思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知识的能力,提升学生学生的数学素养。】

第三篇: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设计及意图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执教教师:城厢区第二实验小学 王彩娇 指导教师:城厢区教师进修学校 林国忠

城厢区第二实验小学 陈秀云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的第一课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学情与教材分析:

几何知识的初步认识贯穿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是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呈现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且,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运用会为学生学习后面的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本节课是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渗透转化、等积变形等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环节。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教学思路:

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本节课将充分运用转化迁移思想,重视学生动手操作与实践,引导学生用已学的旧知去获取新知,构建新的认知结构。设计时,我力求做到以下三点:

1、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出发,体现教学的有效性。

在复习长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本课一开始教师让学生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从而暴露出学生的原认知,根据学生展示出的几种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产生思维的碰撞,逐步得到正确的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整节课围绕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探讨,有较强的实效性。

2、体现“教师是教材的创造者,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理念。新课程强调“动手操作、主动交流、自主探讨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建构主义理论也认为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不是靠教师的灌输。本节课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让学生在做中建构、内化、提升。教师也能深挖教材,另辟蹊径,整合知识,优化结构,实现“用教材教”。充分体现了“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理念。

3、有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能力

我们知道一位成功的数学教师,课堂上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或者教会学生什么,而是让学生会学,即“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方法,习得思想,这才是对学生终身有益的。本节课重在引导学生明白求平行四边形面积可以把它转化为长方形,根据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来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另外,通过教具演示、学生动手剪拼、电脑演示操作过程,还通过让学生想一想、画一画等活动,进一步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长方形面积计算知识迁移,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2、能力目标:在割补图形中发展空间观念;初步感知等积转化的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应用等一系列的教学,培养学生学习、交流、评价的意识。

4.情感目标: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的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切实理解由平行四边形割补成长方形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关系。

教学难点:

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通过找关系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框架。

2、学具:平行四边形卡片、方格纸、三角板、剪刀。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长方形

学生口算出面积并说出计算公式。

2、平行四边形

学生说出平行四边形的有关知识 3揭示课题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你们会求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设计意图:复习长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有关知识,利用旧知为新知作铺垫。再开门见山地抛出问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你们会求吗?这样过渡衔接自然。

二、探索求知

1、学生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提供学具,学生动手测量数据,列出算式,试算面积,教师巡视。

2、学生板演

3、分析方法:

预设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⑴、第一种方法:(15+10)×2 师引导学生分析,(15+10)×2求的是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从而淘汰了第一种方法。

⑵、第二种方法:15×10 引导学生利用平行四边形易变形这一特性,把它拉成一长方形,通过比较,发现这第二种方法也是错误的。

⑶、第三种方法:15×7 学生从分析第二种方法时,发现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也想到了利用割补的方法来把它转化长方形,教师适时提出要求,利用探究操作的方法来观察发现转化后的长方形与原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暴露出学生的原认知,学生展示出几种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然后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判断三种方法的对错,产生思维的碰撞,并发现可把旧知转化成新知,从而淘汰了两种错误的方法,为下一个环节建立联系,推导公式起到了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

4、实验操作。

⑴、学生动手操作,填写表格;教师巡视。⑵、学生展示,汇报发现。⑶、课件回放,加深理解。

⑷、推导公式,判断对错。(第三种方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让学生在操作中观察、发现、比较、归纳,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破了难点,解决了关键,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四、巩固应用。

1、基本练习题(例1)出示,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

2、变式练习题(近似平行四边形的菜地)⑴求出菜地的面积(没有提供条件)⑵选择合适的条件计算

⑶求出另一条高所对应的底的长度

3、实践操作题

某厂想生产一批规格是底4cm,高3 cm的平行四边形纽扣,你能帮忙设计吗? 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想像中的纽扣(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并口算出面积。课件演示底4cm,高3 cm的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发现,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相等。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由易到难,题量虽然不多,但涵盖了今天所有的知识点,具有一定的弹性,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从而进一步内化了新知。

五、总结收获。

师:回顾一下,本学课共同研究了什么?

用一句话说说自己今天最大的收获。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概括小结,这样会给学生一个系统、完整的印象,不但使本节课有一个精彩的结尾,而且进一步深化了新知。

第四篇: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面积与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

2.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表象。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过探究、讨论,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纸片各一张。

学具:每组一张粉红色纸(长18厘米、宽6厘米),一张绿色纸(长12厘米、宽9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学具若干;每生面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操作感受,认识面积

师:同学们,前段时间侯老师刚买了一套住房(出示课件),你们想了解点什么?(学生回答。)师:同学们想知道的事情可真多,这是新房的平面设计图,仔细观察这个图,你知道了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房间是有大有小的。)师:刚才,同学们发现有的房间大,有的房间小,房间的大小指的是面积的大小,客厅大也就是说客厅的面积大,卫生间小是指卫生间的面积小,那你能说一说,客厅的面积指的是什么吗?引导学生说出是指地面的大小。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房间地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比如,餐厅地面的大小是餐厅的面积,厨房地面的大小是厨房的面积。

师:再比如说,你看,这里是我手掌的面,那么这个手掌面的大小,就是我手掌的面积。那你们的手掌面呢?谁愿跟我比比,谁的面积大。

师:你来,同学们看,谁的面积大? 师:同位互相比一下。

师:其实,周围物体的面也有大有小。现在大家可以任意找一找,比一比。然后互相说一说,看看哪些面的面积大,哪些面的面积小。开始吧。(学生小组自由探究。)师:谁来说一下,你们比较的哪些面的面积大,哪些面的面积小? 师:刚才通过观察,同学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你们看,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课件出示),这些图形的周围都是封闭的,我们叫它封闭图形。这些图形也有大小吗? 师:你能看出正方形和长方形哪一个大吗?圆形和三角形呢? 师: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我们可以说正方形比长方形的面积大,圆形比长方形的面积大,你能说出在这四个图形中哪一个的面积最大吗? 生: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二、比较面积大小,探索面积单位

师:刚才有的面的面积我们一眼就能看出大小,那你觉得餐厅和厨房哪一间的面积大呢?现在我们就想办法来研究一下,好不好?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学具,在信封里装着,可以利用这些学具摆一摆,数一数,看它们的面积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好吗?看哪个小组能最先得出结论。学生小组活动并汇报。(师巡视观察学生摆的有几种情况)展示摆的好的小组,正确的摆法有以下情况: 红纸 绿纸

正方形 12 12 圆形 12 12 长方形 18 18 师:刚才,老师发现有一个小组是这样摆的,(出示错误的一组)你能说说你们比较的是哪张纸的面积大吗?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答)师:那你认为这样合适吗? 师:找同一小组同学说:那你认为怎样就合适了? 引导学生说:要用一样的。

师:也就是说,我们在测量面积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师:也就是说,我们在测量面积的时候,要用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叫面积单位。

刚才,我们用到的正方形、长方形都可以看作一个面积单位,为了方便,人们规定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想不想知道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几个?是怎样规定的?请带着这两个问题看数学课本73、74页,从这里边找到答案。

师:谁来告诉同学们,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几个?(学生回答。)师:你知道1平方厘米有多大吗? 师: 你能从你的学具里面找出1平方厘米吗?(师贴1平方厘米)师:量一量,看它的边长是不是1厘米?在你的脑海里想象一下1平方厘米有多大?看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也可以跟你的同位说一说。(学生汇报。)师:现在我们知道1平方厘米有多大了。现在你估计一下,这块橡皮的面积大约有几个1平方厘米呢? 生:5个。

师:5个1平方厘米也就是几平方厘米(5平方厘米),你认为橡皮这个面的面积是5平方厘米,还有谁想说? 是: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里的1平方厘米摆一摆,看你们的估计是否正确? 学生小组合作验证。

师:刚才,咱们用1平方厘米的学具很快测量出了橡皮的面的面积。请你想一下,如果用它来测量这张桌子的面积,你觉得怎样呢?(学生答。)师:对呀,太小了怎么办?你觉得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师:你能从你的学具里面找出1平方分米吗?(如果学生举起1平方分米就说,你知道这是多少吗?)师:祝贺你们,找对了。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学生量。)师:我们周围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呢?(学生找。)师:想一下,用1平方分米可以测量哪些面的面积呢?(学生答。)师:如果用它来测量操场的面积,你感觉怎样? 师:你觉得用哪个单位来测量操场的面积比较合适呢? 生:平方米。

师:你知道1平方米有多大吗? 师给学生展示1平方米。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找一找1平方米,好吗?(学生交流。)师:估计一下,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几平方米?(师演示。)师:看一下,1平方米的面积上能站多少个人,好吗?

三、巩固练习

师: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邮票和课桌面的面积。

四、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的收获不小,不仅知道了什么是面积,而且还了解了面积单位,并且也学会了用测量的方法知道一些表面的面积,下节课,我们将学习用计算的方法来知道物体表面的面积,老师希望你们能好好学习,学到更多的知识,好吗?

第五篇: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设计(范文)

哈尔滨市“苗苗杯”、“进取杯”教学设计、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

哈尔滨市方正县大罗密镇中心小学校 刘传红

【教材分析】

1. 教材地位及作用

面积这一单元的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的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本节课作为这个单元的第一节课,是今后学习有关知识的基础。由于刚开始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及感知面积单位的大小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在理解面积的含义时,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物,让学生感受面积的定义,又通过让学生拼一拼、摆一摆、估一估来感知单位面积的大小,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2. 教学目标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的实际大小观念。

经历面积单位统一的过程,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通过估一估、猜一猜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3.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三个常见的面积单位,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感性思维强于逻辑思维。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在做中学,在玩中学。通过估一估,猜一猜,摆一摆等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的现实起点高于逻辑起点。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学生对面积并不陌生,只是在对面积单位统一的理解上有些困难,所以在教学中我由浅入深利用不同的学具让学生探究。

【教学策略】

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设疑、观察、猜测、实验等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本课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获得成功的体验,进而达到了“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发挥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扬长避短。如认识面积单位,与其使用多媒体,不如使用常规教具,让学生真实感受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习需要。师:同学们,老师这有两张纸(出示大小不同的两张纸),如果我们要在这两张纸的面上进行涂色比赛,看看谁先涂完谁就是冠军,那么你想选择哪一张纸?

(学生选择纸张并说出理由。)

师: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面,有的物体的面大一些,有的物体的面小一些。现在请你摸一下数学书的面在哪里,从一端摸到另一端,再摸一下文具盒的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摸后回答。)

(再比较本面、课桌面和黑板面的大小。)

师:刚才通过我们摸和看,我们知道了物体的面有大有小,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举例说明

(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学生观察后说出谁大谁小。(补充板书)

师:这两张长方形纸的面积(出示两张长方形纸,粉色:长10厘米,宽6厘 绿色:长16厘米,宽4厘米),谁大谁小?

(学生无法直接看出,就会想办法比较。)

〖设计意图〗“问题”往往被视为学习数学的核心。学生探究体验的兴趣来自于疑问,来自于问题情境中。通过比较两个长方形面积大小,引出要探究的问题――不折不剪,怎样比出哪个长方形的面积大呢?

二、动手操作探究,学习面积单位。

1、体会面积单位统一的必要性

师:四个同学一组,用1号学具袋中的学具在长方形上摆摆,看能摆几个小图形?能不能比较出这两个长方形的大小?

(学生活动后汇报)

2、体验选用什么样的图形为标准 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统一的图形,打开2号学具袋,看看都有些什么?(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师:小组一起摆摆看,看哪个组能很快比出两个长方形纸面积的大小?(学生活动)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图形比出了绿色长方形的面大,选择哪个图形更方便呢?(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想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究体验获得知识,并在参与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尤其是通过拼摆不同图形来比较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让学生经历实验、交流、反思的过程,深刻认识面积单位统一的必要性。

3、初步感知面积单位

师:你知道哪些面积单位?(学生回答)

师: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三个常见的面积单位。(1)认识1平方厘米

师:请同学们打开3号学具袋,拿出最小的正方形,这就是1平方厘米。(请同学们拿出直尺量一量它的边长。)(学生动手量)

师:谁能试着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师:用手摸一摸它的面。谁能边比划边把自己看到的说一说?

师:找找看,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拿1平方厘米的学具在你的指甲盖上比比,看哪一个指甲最接近1平方厘米?

师:请拿出学具袋中的邮票,先估计一下,这枚邮票的面积大约是几平方厘米?

(学生估计邮票的面积)

师:估得怎么样呢?我们利用手中的学具来量一量。(稍等一会)停下来,哪个小组量出了结果?在邮票的表面上大约摆了几个1平方厘米,这张邮票的面积就是几平方厘米。

(2)认识1平方分米

师:刚才拿1平方厘米测量了邮票的面积,再拿这个1平方厘米测量一下课桌的面积吧(学生会提出意见)

师:找一找,学具中还有哪个面积单位?

师:那什么是1平方分米?两个同学互相说说。

师:能用手势比划一下吗?两人一组,一个同学比划,另一个同学检查对方比划的准不准确。

师:找一找,我们的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学生举例)

师:老师这有一块手帕,请你估计一下,这个手帕的面积大约是几平方分米?(学生先估计,再进行小组合作测量)(3)认识1平方米

师:下面,我们来认识1平方米。通过刚才的学习,知道什么是1平方米吗? 师:(出示)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米,谁能一边指一边说说。(一生到黑板前摸1平方米)

师:摸完后什么感觉?

师:有再估一估,教室这扇门表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吗?(学生估计,然后一起测量)

师:1平方米的地方能站多少个同学呢?我们一起来站一站。(教师找学生到1平方米的纸上站一站。)

师:闭上眼睛想象,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

(学生闭眼想象)

〖设计意图〗课堂上让学生先通过多种活动,感知面积单位,采用观察、测量、手势、估测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认识面积单位、感受面积单位的大小,初步形成表象,为学生的估测提供支架。之后学生在估测活动中,一次次修正、深化三个面积单位,逐步建立正确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三、多样递进练习,深化概念认识。

1、根据给出物体,判断单位面积。

橡皮表面、笔记本表面、黑板的表面

2、根据给出的单位,判断可能是什么物体。

厘米、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米、平方米

教室地面、铅笔、旗杆、纽扣表面、手帕的面积

〖设计意图〗两个练习不仅是对本节课新知巩固深化的过程,更是将新知应用于实践、消化理解的过程。练习由浅入深,逐步开放,使 学生在学会运用恰当面积单位测量的同时,将学生空间观念进一步提升,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整体落实。

四、总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不仅体验到了选用面积单位要有统一的标准,还认识了三个面积单位。那么除了在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上拼摆面积单位,可以得出它们面积的大小以外,还有没有其他更简单方法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附: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 1平方厘米 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1平方分米

1平方米

【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这节课,从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原有谁知结构出发,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实践操作中,经历了面积单位统一的过程,认识了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形成了正确的表象。我这节课突出的特点就是: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产生学习“面积单位”的需求。

学生探究体验的兴趣来自于疑问,来自于问题情境中。课上,我把学生带入与面积单位相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通过涂色比赛选择纸张这一问题,开始了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直接运用观察法,就选择出了纸张。接着,问题进一步深入。我又给出两张不一样的长方形纸,要求比较面积的大小。学生用观察法重叠得不到统一、标准的答案,便尝试用重叠法解决,重叠后发现并不能直接解决问题。于是,学生想出了可以剪下来再比,这样引出要探究的问题——“如果不剪,有没有办法比出哪个长方形的面积大呢?”

二、学生在观察、猜测、实验等数学活动中,建立面积单位实际意义,发展空间观念。

本课我通过两次体验活动,利用直观操作的方法,展现了面积单位统一的必要性及常用单位表象的形成过程。我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他们创设自我思考、自由探究活动的空间,使学生通过自身体验来逐渐形成谁知结构和科学素养。

三、多种教学策略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教师要以热情的鼓励、积极的引导、耐心的期待、客观的评价,把学生推向自主学习的舞台上,让学生在感受、猜测、思考、操作、交流与反思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完善人格。我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中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 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人。

这一课的教学,整体实施效果是好的,但还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认真研究。如怎样更好地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展开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潜能,利用课堂资源,关注学习生成,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有效的发展。【评析】

“问题”往往被视为学习数学的核心。本节课老师设计了环环相扣的问题,调动了学生探究体验的兴趣。又通过两次体验活动,利用直观操作的方法,展现了面积单位统一的必要性及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过程。课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结合教学的需要,教师采取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方正县教师进修学校 刘小艳)

下载“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片段与设计意图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片段与设计意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面积与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 祥云县下庄镇赵营小学 张春理 教材第61页例1、例2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该单元的第一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初步掌握......

    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面积与面积单位 新华区体育路小学孙喜玲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与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想......

    面积单位教学设计(范文)

    一、情境引入1、物体的表面 、这是一本数学书,这一面我们平时都叫它什么?(书皮、封面、正面……) 、其实,不管是封面还是书皮、正面等等,我们都叫它书的表面. 、这......

    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面积单位 教学内容:P35—37页例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 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法金甸学校:杨菲 一、教学目的: 1、通过直观形象的感知材料,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和认识面积单位; 2、培养学生会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出面积大小的能力;......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肥西县金牛学区中心学校许成兵 一、教学内容 面积的含义,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一、教学内容: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70至74页的内容。 二、教材简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