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滥竽充数的教学反思
《滥竽充数》的教学反思
语文组 安丽娜
这篇课文选自S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寓言两则》。本单元的课文都多小精悍,但却饱含着深刻的寓意,只要认真的体会,一定能够得到许多启示。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就是从短小的文章中得到深刻的寓意。在《滥竽充数》这一课中,要让学生通过对三位主人公的认识,来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寓言的真正含义。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我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来让学生自己找出寓言背后蕴藏的深刻道理。
在开篇时,我带出了这篇寓言的出处是《韩非子外储说》,并且说了寓言是一种文学作品形式,虽然只是简单地带过,有心的孩子还是能了解的,这部分内容只作为了解。在讲解的过程中,我让学生自己研究,这三个人物的特点以及做人做事的态度。在这之中,我反复的强调让学生坐端正,反复的让学生读句子,并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中的词语:装腔作势。装腔作势应该是要学生表演出来的,但是由于我怕没有学生表演,就改为朗读,这里应该让学生大胆地去进行表演。在朗读的时候,自己对课文的不熟悉,读错了,这是不应该犯的错误,在以后一定会去努力的改正。在课文结束时,太过仓促,没有给孩子留时间去思考。以后在时间的安排上要精打细算。
对于今天的课,学生表现得很好,能够积极的举手,回答问题,上课也能认真地听讲,唯有不足的就是,我的指引有些出错了。将自己绕在里面了,也让学生听得有些吃力。这节课,让我知道,要想将好一堂课,你不仅要花费精力去研读,去制作,更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心完全地投入到这节课中,投入到学生的心中。
第二篇:《滥竽充数》教学反思
抓住兴趣,激发活力
---------《滥竽充数》教学反思
曾雪莲
《滥竽充数》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它是中国寓言故事中比较出名的一篇文章,所谓寓言就是运用虚构浅显的小故事来说明某种道理或者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这则寓言,讲的是战国时候,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乐队里充数,后来混不下去了,只好偷偷溜走。它讽刺了乃邪恶没有真才实学,混在行家里充数,蒙混度日的人。告诉人们:做人要老老实实,要有真才实学。
上课前一天,我要求孩子们回家搜集寻找几篇寓言故事看一看,在教学的导入环节,我留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展示交流他们昨天收集的寓言故事。用学生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拓宽了知识面。
初读课文时,我把同桌分配为一个小组,让同桌一起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课文,共同提出没读懂或者是还有疑问的地方。然后鼓励孩子积极发言把自己的疑惑说出来,让其他孩子说说他对其问题的看法,老师试着引导学生深度的理解课文。教授这一环节时,我会顺时把学生的问题进行概括总结,把所有的疑问都归结为三个问题:
1、南郭先生明明不会吹芋为什么还敢欺骗君王,他不怕惹来杀身之祸吗?
2、为什么这么多年为什么了南郭先生都能成功的骗过所有人,一次又一次的蒙混过关从不被人识破?
3、南郭先生在齐王那里享受
如此高的待遇为什么要偷偷地溜走呢?
我把这三个问题定位文章的问题,让孩子们带着着这些问再次默读课文,然后共同商议解决。在孩子回答时提醒他们聚焦重点语句,比方“喜欢讲排场”、“演奏的时候,他就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伍里充数。”为了让孩子自己理解“装腔作势”的意思我利用具象感知带动抽象理解饿原理,让孩子反复读“演奏的时候,他就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伍里充数。”然后找出其中的关键动词,自己也做做这些动作,老师抓住此机会让孩子自己谈谈他的理解,经过引导孩子很容易得出答案。为了让学生深刻感悟到南郭先生的丑陋形态,我计划的是让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边听边想象当时的场景和南郭的心里变化,让学生充分大胆地发挥自己的现象,把自己头脑里的场景描述出来。接着在想象理解的基础上在读课文读出来,这样带着理解和画面感读的效果很好。再理解“滥竽充数”的“滥”字时我选择的方法是字义,这种带有理论性的学习方法,长期运用会对孩子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提升。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利用让学生带动学生和情景创设法引导学生活动、想象来理解课文。整堂课效果较好,学生投入课堂的积极性高。学生能够大胆发挥想象,积极融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非常积极踊跃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但美中不足的地方是我对学生答案的评价,还十分欠缺,我的语言比较干瘪,有时不能很快抓住学生的出现的问题利用语言引导他改正。
第三篇:《滥竽充数》教学反思
《滥竽充数》教学反思
世纪小学 李秀娟
《滥竽充数》是一篇流传久远的寓言故事,讲的是战国时期,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假装会吹,混在齐宣王的乐队里骗取报酬。齐泯王继位后,喜欢一个一个地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混不下去了,只好逃走了。这个寓言语言比较浅显,但是蕴含了深刻的寓意,讽刺了没有真本领,混在行家里充数的人。告诫人们,想要成功,必须勤奋踏实,掌握真本领。
教学本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一些寓言故事来读一读,导入课文时首先让学生对读过的寓言故事进行交流,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拓宽了知识面。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充分地、自由地阅读课文,对自己没有读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并在全班提出,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教学此环节时,我将学生质疑的问题进行归纳小结,最后落脚再三个问题上:南郭先生是怎样在乐队里混的?为什么能混过一次又一次而不被人发现呢?后来他为什么要偷偷地逃走呢?整篇课文的学习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让学生充分、自由地阅读课文,交流时,抓住由这三个问题引出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理解课文。如“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伍里充数。”为了让学生深刻领悟到南郭先生的丑态,我用老师的朗读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大胆地发挥自己的现象,把自己脑海
里浮现出的南郭先生描述出来,然后读出来,这样将文本语言转化为形象画面,课堂效果不错。再理解“讲排场”一词时,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找出“排场”在这里是指三百人吹竽的大场面;再理解“滥”字时我又用了选择字义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这些不同形式地理解词语的方法都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具有学习的能力。整节课我觉得用创设情景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想象感悟寓言非常好,学生能够大胆发挥想象,积极融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非常积极踊跃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积极性很高。但是,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时,我觉得还不够理想,老师的语言显得比较贫乏,缺乏对学生指导性的评价,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目标。
第四篇:《滥竽充数》教学反思
《滥竽充数》教学反思
《滥竽充数》这则寓言讲的是战国时候,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假装会吹竽,混在齐宣王的乐队里骗取报酬,齐宣王的儿子继位后他怕败露,只好逃走的一件事。这个故事讽刺没有真正本领、混在行家里充数的人。
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训练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教学《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时,我鼓励学生进行自由表达。设计续编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续编故事时不仅保持原意,讽刺没有真才实学的南郭先生混在行家里面充数,而且讽刺了一位“滥竽充数”的国王,这是学生在深入理解寓言的含义之后发出来的想象,体现了个性化的阅读风格。
新课程标准十分注重语文学科人文性特点,强调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重要作用,本课“装腔作势”一词形象地揭露了南郭先生不学无术、混饭吃的丑陋嘴脸,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在模仿动作中展现南郭先生做贼心虚的心情,这一段的交流与品读对于进一步理解寓意起到了较好的铺垫作用。
课堂上利用教材展开的语文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使学生乐于学、乐于尝试。如表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最大积极性,反复朗读使学生体会到了文章中包含的道理,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联系到生活实际加以运用,加深对寓言道理的理解,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从中学到寓言学习的方法。
本节课中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学生讨论交流时,个别学生积极性不高,参与意识不强。由于授课时学生比较紧张,学生思维受到了局限,不是很活跃,学生没有很好的发表自己独创的见解。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
这节课使我进一步明确了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的重要性,今后将使这种方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多为学生创造一些展示自我的机会。
第五篇:《滥竽充数》教学反思
寓言是一种短小简炼但又寓意深刻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篇幅短小,语言通俗,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滥竽充数》就是一则寓言故事,告诉大家:没有真才实学,靠欺骗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在教学设计上我注重课堂练笔,以想象为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伊始我以《滥竽充数》的动画资料入手,为学生创设了学习的情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大胆的对这则寓言故事进行质疑问难,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学习,解决疑难问题,并寻找文中创新点,让学生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不失时机地进行课堂练笔,从而加深对寓意的理解。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创造性练笔,训练他们的想象力。
(一)以想象为点,进行课堂练笔
本文内容虽短,但如能仔细去推敲,就能发现文中有许多处细节余味无穷,留给学生极大的想象空间。我根据教材设计了四个环节让学生去想象,让他们的思维自由驰骋,舒展个性。
想象一:南郭先生是如何在吹竽队里充数的?
学生根据书中的描写想象南郭先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吹竽的样子,并进行表演。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主要使学生身临其境,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和主人公的深入了解。
想象二:当南郭先生知道齐湣王听竽的特点后,他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这一环节的想象主要是针对人物心理活动和动作的描述,让学生通过文中的内容,从不同角度来揣摩南郭先生当时的心理,引导学生对寓言寓意的理解。没有真才实学,靠蒙混欺骗是不行的。
(二)从故事的结局入手,进行课外延伸
依据原文,进行创造性的续写,对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合理性思维,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学完这篇文章,学生们的心中对南郭先生这种不学无术、招摇撞骗深感厌恶。南郭先生是韩非子创造的一个艺术形象,当南郭先生逃离皇宫后,他以后的生活会怎样呢?他的命运又会是如何呢?我请同学们以《南郭先生下岗后》为题,写一篇短文。这是最后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对全文的一个延续,也是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所说或所写的素材非常广泛,留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和创作的欲望。
现在语文教学中课堂练笔日益受重视,这也是阅读教学改革的必然,它所强调的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等正代表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我们教师如能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把握好课堂练笔时机,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渴望用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超常规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意愿,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一定能开辟课堂练笔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