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一去二三里 教学设计 教案
人教版第一册识字
(一)共 享
修改时间:2009年9月10日
1、一去二三里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3个字;认识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字。难点:体会小山村的景色美。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教学时间:2课 板书设计:
第 一 课 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
一、”字;认识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小朋友,平时我们积累了很多儿歌,有一首古诗,里面有表示数字的你知道吗?(指名背诵)对,就是我们小朋友比较熟悉的《一去二三里》(课件展示:学生欣赏古诗),多美的景色啊!
2、请小朋友打开课文,自己拼拼音,读读这首诗,也可读给你的同桌听,或者同桌一起读读。
二、借助拼音,初读感知
1、指名读,及时纠正读音。
2、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交流)
三、图文对照,趣味诵读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们能读着诗看到画,能不能看着画读出诗呢?请再读课文,然后在图上找一找 “烟村、亭台、花朵”,指给同桌看一看,读给同桌听一听。
2、看图,在这美丽的画里藏着我们刚刚读过的诗句,你能把他们找到读出来吗?(生边指边读,师指生读)
3、情趣练读,读出节奏感。(师生对读,生生对读,拍手读,男女对读等)
四、学习生字,趣味巩固
1、这首诗中藏有哪些生字?谁能把它读出来。齐读生字卡片。
2、做对号游戏:师板写1、2、3„„指名上台摆汉字一、二、三„„
3、数字可以用来计算,也可以用来写诗,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在哪儿见过它们呢?请说说 1 人教版第一册识字
(一)共 享
修改时间:2009年9月10日
今天所学的数字。(姓名、物品、课程表,日历,门牌,班级牌等等。)
4、老师说节日,生说时间。
5、数字还藏在成语里。(课件出示)
五、课间操演唱《拍手歌》
六、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一”
1、认识田字格:
(1)我们已经知道了四线格是拼音宝宝的家,那我们的字宝宝住哪呢?(出示田字格)(2)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3)引导了解田字格的作用。
2、指导书写“一”。介绍笔画“—”,范写,同时提醒“起笔重,收笔顿,稍上斜。”
第 二 课 时
课时目标:
1、会写“
二、三”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积累儿歌。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生字
昨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字宝宝,还记得它们吗?可是它们被一个大坏蛋抓走了,关在了深山里,你们要去营救它们吗??那个坏蛋说了,要想救它们,就要过“我会认”这座桥,“我会记”这个林,还要爬“我会用”这座山,你们有勇气吗?!(板书图)
1、我会认:抽读卡片,开火车读,全班读。
找朋友:一个学生阿拉伯数字找相应的汉字。一生上台“我的朋友在哪里?”,其余学生举出生字卡片如“
一、一、你的朋友在这里!” 过关后,画红旗表示胜利!
2、我会记:四人小组合作,给生字找朋友,讨论你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 交流:鼓励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重点分辨“几、九”“云、去”“入、八”。
3、会用:
(1)摘果子游戏:在苹果后面写上字,摘下的小朋友当小老师领读,同时把这个字所在的诗句也读一次。
(2)选字填空:板画六朵花、三条鱼、两个苹果、九支笔等,让学生填字。
二、自主背诵课文
2、全班齐读课文。
3、限时五分钟,学生自由背。
4、交流:加上动作个别背,全班齐背。
三、学当小诗人
1、出示儿歌
(1)一头牛,两匹马,三条鱼,四只鸭,五本书,六支笔,七棵果树八朵花,九架飞机十辆车,用错量词出笑话。
(2)出示《咏雪》
人教版第一册识字
(一)共 享
修改时间:2009年9月10日
咏雪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
2、学习韵文创作诗句,看图自由说,说给同桌听。
3、指名说。(提示:可以说树叶、雨点、车辆、树林、小鸟等)
四、指导书写“
二、三”
五、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你发现了什么?(长短、位置)
六、范写,讲述要领。
七、学生描、写。
五、作业
1、在我们周围找找本课的生字。
2、向爸爸妈妈介绍自己的文具或家里的用具用上1--10的汉字。
教后随感:
第二篇:《1、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
1、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原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笔画“一”。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2、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是认字、写字。(2)难点是辨认
八、入;
九、几。
《
1、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改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笔画“一”。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认识生字。
(2)观察图画,展开想象,训练表达,感受意境。(3)交流方法,识记生字,讲解示范,练习书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识字的乐趣,感受乡村景色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农村的热爱。
4、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认字、写字
5、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辨认
八、入;
九、几。
第三篇:1、《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教学重点
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插图
(一)的课件,梨树贴图,与本课数字有关的图片若干。
第一 课时
一、复习导入
⑴复习六个复韵母(ai、iu、an、un、ing、er)、五个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i、yi、wu)和三个三拼音节(jia、zuo、hua)。
⑵激趣导入: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出发吧!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⑴看图说话。(大屏幕出示文中插图一)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他们在说什么
⑵揭示课题: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画。出示课题“一去二三里”。⑶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⑷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三、图文结合,初读课文 ⑴教师范读课文。
⑵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⑶教师放慢语速读,学生轻声跟读(两遍)。
四、字读课文,学习生字
⑴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⑵用不同符号分别标出会读的字和不会的字,同桌互帮互学。⑶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认识了哪些字?怎么认识的? ⑷教学生字。a、读一读。
出示12个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重点引导读准“四、十、三”。
变序抽取12张生字卡片,开火车读、小组读、全班读。b、摆一摆。
人人动手,把12张生字卡片分成两类摆一摆。小组交流:说说为什么这么摆。
全班交流。出示四行五列的方格,请小朋友把12个“生字朋友”送回自己的“座位”。
五、朗读感悟
⑴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个人自由读,同桌互相读,指名朗读,全班齐读。⑵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
a、小山村的景色多美呀!谁来当当图中的小朋友,读读课文,告诉大家自己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你最喜欢图中的什么景物?
b、找好朋友互相读读听听,互相正音。c、男女生分别齐读。
课间活动:全班表演唱《数鸭子》。
六、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一” ⑴认识田字格。
a、谈话激趣:小朋友,我们已经指导了四线三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的家在哪儿呢?(出示田字格)这就是生字的家。
b、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c、拍手读儿歌。⑵指导书写“一”。
a、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范写“一”,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重,向右行笔要果断,稍上斜,收笔稍顿。
b、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讲述后,学生继续练写。
七、布置作业
⑴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⑵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用上了本课的生字。比一比谁找得多。
小结:本课配有两幅图,图一描绘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现了童谣的意思,图二用十个运动员和十个球帮助学生衰亡十个表示数字的汉字,教学中请学生当当图中的小朋友,读课文,告诉大家自己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并说说最喜欢图中的什么景物,学生的说话能力得到了提高。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 ⑴我会认。
a、变序抽取字卡,学生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b、做找朋友游戏。大屏幕出示课文插图二(图上的汉字数字暂时隐去)。游戏说明:鼠标每点击一个“队员”,课件都发出“我的朋友在哪里”的声音,此时学生要迅速举起手中相应的字卡,并回答,如“你的朋友在这里,二、二号球”。学生回答正确后,教师将鼠标点击这位“队员”手中的球,球上即出现相应的汉字数字。
⑵我会记。
a、小组讨论: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b、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辨析“几、九”“云、去”“入、八”来记住“九”“去”“八”。
⑶我会用。
a、摘果子说词语或句子。
出示梨树图(上面挂着12个梨子,每个梨子背后有一个生字)。指名摘果子。摘到果子后,领大家正确地把生字读两遍,并把这个字所在的诗句读一遍。b、选生字卡填空。
黑板上出示六朵花、三条雨鱼、一块田、九本书等图片,图片下为相应的词语填空题。指名选卡片填空,并带大家齐读。
c、交流: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地方用上了这一课的生字?
二、指导背诵课文 ⑴全班齐读课文两遍。
⑵限时背诵课文:给5分钟时间,学生各自试着把课文背诵下来。
⑶借助插图背诵课文:能背诵的看大屏幕上的课文插图一,还不能背的可以看课文,全班把课文齐背(读)两遍。
⑷自由陪上动作背诵课文:指名背诵,小组齐背,全班齐背。
三、指导书写“二”“三” ⑴观察课文中田字格里的范字。
⑵说一说: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⑶教师范写“二”“三”,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
⑷学生分别描一个、写一个,写完后与范字对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⑸讲评:讲评后,学生继续练写。
四、扩展活动
⑴把课文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⑵跟好朋友一起读绕口令,比比谁读得又准又快。绕口令
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四十和十四。说好四和十,得靠舌头和牙齿。谁说四十是“细席”,他的舌头没有用力;谁说十四是“适时”,他的舌头没伸直。认真学,常练习,十四、四十、四十四。
板书设计: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四篇:《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1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重点
1、认字和写字。
2、分辨“八”和“入”。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生字卡片、数字卡片、音乐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课。
1、谈话前面我们学了汉语拼音。今天开始我们就要乘着汉语拼音的快车到汉字王国去找汉字做朋友,有了汉字朋友,我们就能看书、读报、学到更多的知识。
2、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
3、学生读课题,解释“里”。(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相当于绕着我们学校的围墙走大约一圈。)
4、《一去二三里》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书本,听老师读课文。
二、讲授新课。
1、初读课文: ⑴师范读课文。
⑵你们想不想也把课文读一遍呢?生练读,师正音。(重点强调“一”和“亭”的读音。)(“一”的本音读“yī”,但在词语或句子中会变音,有时读二声,如“一块地”、“一片海”;有时读四声,如“一棵树”、“一朵花”。本课读二声。)
⑶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指名读。
2、看图说话:
⑴谈话我们不仅要会读儿歌,而且还要读懂它,知道它讲了什么意思。
⑵(出示挂图)图上画着谁?(两个小朋友)这两个小朋友在路上看到了什么?(指导
学生从远处往近处看)。(这幅图上画的内容比较多,我们一部分一部分地看。先看最远处。)
⑶最远处有几座亭子。什么是“亭子”呢? ⑷出示挂图亭台:
这就是“亭台”,也叫亭子。你在哪儿看到过亭子吗?它有什么用?(亭子是盖在路边或山上让人们休息用的,面积比较小,只有顶,没有墙。)
⑸书上哪一句诗是描写这些亭子的呢?──生齐读“亭台六七座。” ⑹再往近一点画着什么呢?(一树盛开的花。)
⑺几树红花点缀着村庄,使村庄变得更美了,哪句诗是描写图中的花的?──(生齐读)“八九十枝花。”
⑻你从近处看到了什么?(几座房子)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一个小村庄)那你知道现在大概是什么时候?(吃饭的时间)为什么呢?(因为家家房顶上都飘着做饭时冒出的烟。)
⑼是呀,煮饭的炊烟绕着整个村子,所以诗人就把村子称为“烟村”。
⑽这个村子离两个小朋友远不远呢?(不远)所以诗人说──(生齐读)“一去二三里。” ⑾一路走去,在不远处有个小村庄,四五户人家升起了袅袅炊烟,这就是书上说的──(生齐读)“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⑿多美的山村呀!村民居住的房子被炊烟缭绕着,简直就象在神话中,那六七座亭台又为村庄增添了几分秀丽。远处还有粉红的桃花。粉红的桃花点缀在村庄中,使小村庄变得更美了!
3、生练读:
⑴你觉得这样的景色怎么样?(美)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你自己亲眼看到了这幅美景。看到这样的美景,你有什么感觉?你心里会怎么想?你的心情怎么样?(轻松、喜悦)下面,就请大家带着这样的心情美美的读一读这首诗。
⑵师范读,学生感悟读法。⑶学生自己练读。⑷指名读,集体评价。
⑸教师与学生赛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
4、自学生字:
⑴谈话同学们读得都不错。下面老师请同学们看一幅画。
⑵出示课文插。图上画的谁?他们在干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每一位小队员衣服上的号码都对应我们今天学的一个生字。)下面请同学们拿起铅笔把课文再读一遍,一边读,一边用铅笔把生字画出来。(对照板书)
⑶自己读生字,读准确后,再把它读给同桌听。
5、检查自学情况:
⑴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⑵谈话我们自己学了生字,也知道了我们今天的十个生字是表示数字的汉字。下面,老师要让同学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看看同学们是不是真的记住了他们。
⑶做游戏找朋友。
三、扩展活动。
1、谈话清代画家郑板桥有一首《咏雪诗》也用上了我们今天学的十个汉字,请大家试着读一读。
2、教读生字芦、总。(强调“不”的读音)
3、出示小黑板《咏雪诗》
四、作业设计。
1、今天我们学了10个表示数字的汉字。请大家课后找一找,说说看我们周围有哪些地方用上了这课的生字,比如教室里的课程表、座次表、教室门上的班级标牌,家里的日历、报纸„„比比看,看谁找得多。
2、读一读。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出示生字卡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里、去。小组抽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出示“八”和“入”,比较。
二、指导写字。
1、出示田字格,讲解。
2、出示一、二、三。师示范写,学生观察老师写字的笔顺怎样?
3、教学笔画“一”(横)。
4、指导学生先描红,发现字的特点。
5、学生在生字本上练习。
三、背诵课文。
1、同学们,我们来到了郊外,看到了什么?请你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说一说。(我们来到郊外,一眼望去,二三里远的地方有一座小村庄,只有四五户人家,树林里有几座亭台,路边开满了粉红色的桃花,真美呀!)
2、发挥想象说说看到的画面,为背诵做铺垫。
3、练习边背诵古诗边想象山村的画面。
4、指名背诵。
5、集体背诵。
四、试编儿歌。
1、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诗里一共有十个数字。你能用数字编一首儿歌吗?
2、小组合作编儿歌。
3、小组汇报。
五、作业设计。
1、练习写字。
2、找一找,哪些儿歌或古诗里有数字?
第五篇:教案-一去二三里1
一、教材简说
本课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难点是了解诗意。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时,可以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并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本课11个生字中,“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近、春、人”是前鼻音,“听、声、惊”是后鼻音,“远、无”是整体认读音节,要指导学生读准。可让学生互相认读生字、正音。
(2)在学会新偏旁“辶、忄”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识记字形,并交流识记的方法。以下方法供参考。
①偏旁归类。如,“远、近、还”都有“辶”。
②换一换。用给熟字换笔画或偏旁的方法来记,如,“天”变成“无”,“入”变成“人”,“听”变成“近”。
③编字谜。如,“春”:“三人日下去春游”,“来”:“米上加横竖出头”。
2.写字。
指导写字,除继续巩固“撇、捺”的写法外,重点是练写“点”。要区分短“撇”和“点”。这四个字笔画不多,要注意笔画的位置,把字写匀称。教师可在田字格中范写,作具体指导。
人: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偏左一点起笔。
火:要指导学生掌握它的笔顺,第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六: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二)朗读感悟
1.让学生根据记忆,说说他们看到的春天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再次感受大自然的美。
2.读读课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质疑。如,为什么人走近了听,还是听不到水声?春天开的花,为什么春天已经过去了,花还没谢?
3.表演想象,感悟诗意。在学生反复朗读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根据个人的感悟配上动作进行朗读表演。如,读到“近听水无声”时,做出侧耳听的动作;读到“人来鸟不惊”时,做出摆手的样子。明白这首诗写的是一幅山水画。
4.诗中有几对意思相反的词,要指导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它们的意思。如,“远”和“近”意思相反,是比较而言的。可以举例说明,如,“教室里,第一排座位离黑板近,最后一排座位离黑板远。”“来”和“去”可让学生通过做动作来理解。
5.指导背诵。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之后,基本能背诵。可让学生介绍自己记忆、背诵课文的方法,如,抓住“山、水、花、鸟”四个字来背诵,抓住“远”和“近”、“去”和“来”两组意思相反的词来背诵。
(三)课后练习
把“我会说”中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在头上,在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
(四)实践活动
1.从自己认识的字中找一找意思相反的,看谁找得多,记得多。
2.课外收集谜语,开展猜谜活动。
(五)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引发记忆,谈话导入
春天有哪些景物让你们觉得很美?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引导质疑
(四)朗读感悟,揭示课题
1.通过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教师引读等多种形式来朗读,让学生图文对照感悟诗意,弄清诗句说的是画中的山、水、花、鸟,明白这是一首描写山水画的谜语诗,谜底是“画”。
2.创设情境,配上动作边表演边朗读。如,远远地看画中的山,念第一句;贴近画侧耳听,念第二句;想象春天过去了,夏天、秋天也过去了,冬天来了,但这画中的花儿还是开着的,念第三句;到画前驱赶鸟儿,念第四句。指导背诵。
(五)巩固识字
先分组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再用开火车读、指名读、做游戏的形式复习要认的生字。
(六)认识反义词
先找出课文中意思相反的词,再通过做“找朋友”的游戏,完成“我会说”的练习。
(七)指导写字
(八)布置课外实践
课外收集谜语,读读背背,看谁记得多;举行猜谜竞赛活动。
五、资料袋
古诗谜
风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歌谣谜
头戴小红帽,身穿大白袍。
走路摇摇摆,游泳稳又快。
(鹅)
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