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诵读教案

时间:2019-05-13 01:35: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班诵读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班诵读教案》。

第一篇:大班诵读教案

大班诵读教案:大学

宜兴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幼儿园 朱涵芝

活动目标:

1、能熟练的背诵《大学》第8节内容。

2、通过各种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能熟悉一些文字,对识字感兴趣。活动准备:

《大学》第8节的内容、字卡、字宝宝。活动过程:

1、师朗诵《大学》第5节的内容。(《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蛮黄鸟,止于丘隅。)

提问:刚才我朗诵的是什么?《大学》,那是《大学》第几节呢?(第5节)。提问:你们会朗诵吗?我们一起来朗诵。

2、复习《大学》第8节的内容。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大纸,我们来看上面有什么?(《大学》第8节的内容),请一个孩子来朗诵,朗诵时有一个要求,一边朗诵一边用小棒把朗诵的内容指出来。(请一幼儿上来指读)

(2)请一幼儿上来做小指挥,小朋友集体朗诵。

(3)出示:“故、民、后、所以、学”。小朋友这个字宝宝读什么?(故),请你从《大学》中找出“故”字,找出来后老师在它的下面贴上个五角星,我们把有“故”字的这一句读一读。其它的字宝宝教法同上。

(4)玩接龙游戏:把大学第8节的内容每人念一句,一个一个轮着接下去念。

(5)开火车游戏:每人去桌上取一张字卡,先读一读字卡上的字宝宝,接着玩开火车游戏一个个轮流着上来把字卡举起把上面的字宝宝读给大家听。(6)找朋友游戏:请小朋友从盆里每人取一个字宝宝,看看上面是什么字宝宝,老师念一句话,如果你的字宝宝是这一句话里的请你拿着字宝宝来排队。

(7)桌上的口袋里有许多字宝宝,请你把它们排成一句话,排好后去念给后面的老师听。

大班阅读教案:古诗《小池》《江南》 宜兴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幼儿园 朱涵芝

活动目的:

1、通过欣赏诵读《小池》《江南》,感受古诗所描写的意境,欣赏两首诗的异同。

2、认读有偏旁的汉字,知道相同偏旁的字都有相关的意义。活动准备:

诗文图、字卡、CD碟、教材、古典乐曲。活动过程:

一、朗读表演:《山居秋瞑》

二、导入新课:

1、阅读教材,听录音欣赏《小池》《江南》,跟读、模仿读诗文。

2、看诗文画面欣赏理解诗文内容:

(1)《小池》写了什么?泉水、树荫、小荷、蜻蜓、一幅水上的景致画面。(2)《江南》是怎么写莲花和水中的鲁的?

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塘的东、南、西、北、中,用方位角度的变化生动传神地描摹出

鱼戏莲戏水的动态。

(3)告诉幼儿莲花、荷花是同一种花。两首诗写的都是荷花,让幼儿仔细读一读,在描写上的有什么时候不一样?

(4)请幼儿找到诗文的文字部分,找出教师出示的大字卡的生字,读出来。《小池》:蜻蜓、荷、荫《江南》:采莲 根据偏旁给字归类:蜻蜓、荷、荫、莲

(5)教师小结“蜻蜓”是“虫”字边的字,“虫”字旁字都与昆虫有关,请幼

儿说说还认识哪些“虫”字旁的字。教师将幼儿说出的字写出在黑板上,引导幼儿认读。

(6)“荫”和“荷”是“艹”字头的字,“艹”字头的字都与植物有关,幼儿说说还有哪些字是有“艹”字头。教师将幼儿说出的字写在黑板上,引导幼儿认读。

三、教师带领幼儿在音乐伴奏下,诵读、背诵古诗。

大班语言教案:百家姓

宜兴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幼儿园 朱涵芝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人名字中的姓,感受传统姓氏文化的特点,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30个幼儿(要有同姓的)

2、白板

3、记号笔

4、白纸

5、名人照、书《百家姓》

知识准备:幼儿已会认读自己的姓。活动过程:

一、介绍一下自己的名字

1、师:我是谁?你们都认识我,可我不认识你们,对于我们这样很想认识别人,首先要告诉别人你的什么?

2、引导幼儿介绍自己的姓名,通过写有姓的纸张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姓。师:现在我把我的名字介绍给大家,等会,请你们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介绍自己的姓名。

师:我姓什么?(出示:字卡 李),提问个别幼儿:你姓什么?

二、引导幼儿发现同姓。

师:今天,老师也把你们的姓打印出来了,就放在周围的桌子上,请你去看一看,认一认,把和你一样的那个姓拿上来,贴在黑板上,排成一排。

师:数数看,一共有几个姓?有30个小朋友,怎么才10个姓呢?

三、引导幼儿寻找家里和自己同姓的人以及家里同姓人之间的关系。师:除了在幼儿园和你同姓的小朋友外,在你家里,有谁和你同姓? 师:你的爷爷、爸爸、姑姑、叔叔、你都是同姓的,你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总结:原来,你的爷爷、爸爸、叔叔、姑姑、你都同姓,你们是一家人,是亲人。那幼儿园里和你同姓的人是一家人、是亲人吗?

四、引导幼儿寻找在场与自己同姓的老师。

师:找一找,今天在场的老师,有没和你同姓的,给你1分钟的时间,找得越多越好。并在相应的姓纸张上画上相应数量的圆点。(师:今天在场的老师,姓什么最多?)

五、引导幼儿发现姓的传承。

师:你们有没有想过,家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同姓的人?

总结:远来是你的爷爷把姓传给了你的爸爸,你的爸爸又把他的姓传到了你这里,你们还会往下传吗?传给谁?

六、引导幼儿观看名人图片,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些照片,你们认识他么?

原来他们都是因为做了了不起的事情,全国人名、全世界的人都记住他们了。回家,和你的爸爸妈妈聊一聊,他们都做了哪些了不起的事情?下一节课,和你们的老师说一说。

第二篇:诵读教案

诵读教案十三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诗歌,领会朗读诗歌的方法,提高朗读水平。2.通过朗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古诗的激情。3.欣赏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了解经典诗歌的魅力,感受它对人们精神的陶冶。2.通过朗读,提高学生独立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活动前,学生选择一些好的书籍,学习自己喜爱的古诗,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消化理解,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学习古诗,学生将读书收获做成的手抄报、诗配画展示出来,或介绍根据自己的学习所得将古诗改编的现代诗,用自己喜爱的曲调演唱自己喜爱的古诗……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

由李清照的《一剪梅》歌曲导入,然后让学生谈下听后的感受。同学们说的这些正体现了诗歌的魅力。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的古典诗歌像一条横亘古今的河流,激荡着每个中华儿女的心曲。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诗的海洋,去感受诗的美、诗的情、诗的意。下面我们就进行以“古诗词诵读”为主题的专题读书会。

(二)请同学们拿出我们的《诵读古诗》,从中选出你喜欢的诗歌先在小组内进行试读,然后再推举出代表为大家展示一下。

1、配乐,学生朗诵古诗。教师进行点评。

2、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在屏幕上出示一首古诗,由师生共同完成诗歌的朗读。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从这首诗的停顿、节奏、语调、语气,(声断气不断),重音等方面进行朗读指导。

师范读演示。

学生再独诵,齐诵。(师)过渡:在朗读中我们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怎样才能把这份魅力保存下来,用我们个性化的方式去展示它呢? 学生:我们采用做笔记的方式,我们为它制作了一期手抄报,我们制作了诗配画,我们通过古诗新译的方式展示,我们是演唱古诗,我们是表演„„

教师:同学们的形式非常好,现在就让我们去畅谈一下我们读书的收获,有请读书笔记小组。

(三)畅谈读书收获(学生在古筝乐的伴奏下,畅谈读书学习的收获,诵读自己喜欢的古诗。)

学生代表去畅谈读书收获(带着自己的学生笔记)

(师)过渡:笔记小组的同学说的都很好,让我们感受到了古诗的丰富内涵。有的同学喜欢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有的同学更是多才多艺,把它通过手抄报的形式展示出来,下面就让我们看看手抄报小组的同学会带给我们怎样不同的感受呢?

(四)手抄报小组:

学生去展示自己制作的手抄报,首先说明是那种类型的古诗,比如:以“春天”为主题的诗,或者以“送别”为主题的诗,或者以“爱国”为主题的诗„„其次这些诗反映的是什么内容,你感受到作者什么情感;最后同一主题的诗歌会有哪些不同的表现形式,或者同一首诗歌会有哪些不同的赏析理解„„

(师)过渡:同学们做的古诗词小报,设计美观,内容新颖,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丰富了知识,锻炼了能力,也使我们受益匪浅。有的同学甚至别处心裁为古诗配了画,有请“诗配画”。

(五)“诗配画”:

学生展示,着重在边读边说上,是根据怎样的意境画出来的。如:生:这是我为《游子吟》配的画。

《游子吟》这首诗表现了伟大的母爱。你们看:

慈母穿针引线忙不停,儿子要出远门赶紧把衣缝。

临行之前缝得细密密,只怕孩儿迟迟不能回家。

谁说小小的草儿赤子的心,能报答这春天的阳光母亲的恩。

游子吟

朝代:唐代 作者:孟郊 原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参考翻译

写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注释⑴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诗体名称。⑵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⑶临:将要。⑷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显示全部 译文及注释二 作者:佚名 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谁能说像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注释

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2、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本节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参考赏析 写赏析 创作背景 作者:佚名

《游子吟》写在溧阳。此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参考资料:

1、于海娣 等 .唐诗鉴赏大全集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 :301-302 . 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教师再出示名家——齐白石为古诗“蛙声十里出山泉”配的画和朱中为古诗“踏花归去马蹄香”配的画,让学生欣赏。让学生领略名家的诗配画为何高超,重在领会那种需要借助联想和想象才能了解诗句的内涵的方法,从而明白古诗能把人不自觉的带入到它的优美意境中,让你陶醉其中不能自拔。

(师)过渡:一幅幅优美的画卷,再加上同学们细致的解说,把我们带入到了古诗所营造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了你们对于古诗的独到见解,发挥了你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上这些小组都是善于积累,而下面这个小组却是善于创新,有请“古诗新译”。

(六)“古诗新译”: 学生展示

学生解说自己是站在何种角度立意改写古诗的,是怎样着重体现“新”的。(师)过渡:我都情不自禁的为你们鼓起掌来。你们编的小诗琅琅上口,诠释着你们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你们已经成为小诗人了,祝贺你们!一首首优美的诗歌代表着一首首悦耳动听的歌曲,下面有请“唱诗小组”为我们重新演绎这动听的旋律。

(七)“唱诗小组”: 学生表演

男生演唱《水调歌头》 女生演绎《虞美人》 李煜《虞美人》赏析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学生在演唱时,下面的学生可以一块跟着唱,调动起现场的气氛。

(师)过渡:歌声真美妙,正所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我已经陶醉其中了。一首首优美的古诗总是穿越历史为我们上演着一段段令人难忘的故事,请欣赏“七步诗”。

(八)表演小组: 学生表演

二胡现场伴奏,一个学生解说这首诗的写作背景,然后演员表演这个故事,表演结束后由两名学生上台接着演唱《七步诗》这首歌。在歌声中进一步体会这首诗带给我们的启迪。

(师)过渡:同学们表演的真好,能够借助古诗发生的历史背景把它演绎的惟妙惟肖,仿佛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眼前,让我们不禁在赞叹曹植才华的同时也领悟到了至亲骨肉间的真情。

五、总结读书成果,激发读书兴趣

看了同学们的精彩汇报,老师也不仅竖起了大拇指,赞叹你们的才能。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了不小的收获。谁愿来谈一谈?(学生畅所欲言自己的读书收获)(音乐伴奏)

六、结束语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于古诗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有了很大的收获。中国的古典诗歌浩如烟海,诗海遨游只是红杏一支,要想领略满园春色,就应该积极积累,勤学苦练,相信同学们在古文化的熏陶下,“江山代有才人出”会是你们明天的辉煌。让我们在赵翼的《论诗》中结束本课。请同学们一块来读下赵翼的《论诗》。论诗

赵翼(清)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古筝配乐伴随期间)

七、作业

1.选取本课中自己喜欢的学习古诗的方法,搜集喜爱的古诗进行朗读,展示给同学,家长。

2.尝试改写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

第三篇:诵读教案

草原的早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和背课文。

2、感受草原的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快乐、幸福。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朗读和背诵课文。

2、通过看图理解词语,启发想象,感受春天早晨大草原美丽的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快乐。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去观光美丽的大草原——(草原的早晨)

1、生齐读课题。

2、课件出示第一组词:

打破

铺满

醒来 涌出

蹦跳

追赶 草原

白云

歌声

指名读,点评。齐读。你能用以上词语介绍介绍我们昨天看到的草原吗吗?(鼓励用上整组来说,并引导说流利说完整)学生交流。

3、课件出示第二组词:宁静 热闹

指名读。女生读。引导学生用其中的一个词说一句完整的话。

出示两幅图(一幅为黎明前的草原图、一幅为白天热闹的草原景象图),结合两图,引导学生就以上两词随机选用说一句话。(相机板书:宁静的草原 热闹的草原)

二、精读课文第一段

1、课件黎明前的草原图:(1)你们看到了什么? 指名说。

(2)师引述:夜色在慢慢退去,天空呈现鱼肚白色,太阳这时正在地平线一点一点地向上升。四周显得那么的空旷,一切都静悄悄的。

(3)这时的草原怎样?(很安静)这就是宁静的草原,黎明前的草原。(板书:宁静)⑷师:热闹的草原是怎样的呢?课文有没告诉我们?去课文里找一找并划下来。(板书:热闹)⑸指名交流。

⑹播放鞭子声。师:听!这是什么声音?(鞭子声)响亮的鞭声把本来宁静的草原打破了。出示句子:“啪!啪!”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前的宁静。(指导朗读,相机评价,切实理解“响亮”)

2、出示铺满新绿的草原画面:

(1)师:鞭声打破草原的宁静,唤醒了沉睡的草原。小草们一个个睁开了惺忪的睡眼。

(2)出示句子: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

师述:草原上的草长得怎样?(嫩绿嫩绿的,很多,到处都是)草原上到处都是嫩绿的小草,一大片一大片都是的,这就是铺满新绿的草原。

(3)出示:“铺满新绿”,谁来读好这个词呢?析词:“铺”,你们见过工人叔叔“铺”过什么呢?东西铺开都特别——(平)瞧,这铺满一地新绿草的草原多美呀!谁能把这美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4)谁能读好这句话呢?指名读。(析解:醒)我们只听说过人能够睡觉后醒来!看,把草原都当做人来写啦!这样写多有意思呀!这个就叫拟人句。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3、谁能将这一段美美地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三、精读第二段

过渡:鞭声唤醒了小草,还唤醒了谁呢?(板书:羊儿、牧民)观看视频录像(热闹的草原)指名说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交流,师相机点击课件中的重点词语:一只只、涌出、蹦跳、奔、无边、欢乐)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引导交流——

1、交流看到的—— 交流一:羊儿的欢乐

生:我看见了羊儿们一齐往圏门那儿挤。析解“涌”

观察偏旁,这字跟什么有关?(水)很多很多的水往上冒就是“涌”;人多的时候,就像水(冒)出来一样!

小朋友们,你们什么时候会向教室门口涌去?(老师宣布下课后)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景,配上羊儿叫声品读,体会羊儿的“欢乐”

小朋友们再想一想,如果你们就是那些可爱的羊儿,早晨,你也会往圏门那里“涌”吗?为啥?

(生自由说,体会羊儿的欢乐)是呀!又是“涌”,又是“奔”还“蹦跳”呢!羊儿们都快乐呀!你能把羊儿的那急样和心里的欢乐读出来吗?(自由练读)指名读。交流二:草原的大

你还看到了什么?(草原很大很大)是呀,所以说,这是一个“无边”的草原!(点击观看视频:“无边的草原”)

看得到草原的边吗?谁能读出这草原的大? 指名读词。相机评价。

师:你还能用怎样的词语来形容这大大的草原?(一望无边、一望无际、宽广)

2、交流听到的——

交流:羊儿的“咩咩”声

“啪啪”的鞭声 “得得”的马蹄声 牧民的歌声 引导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连贯的话。

3、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这歌声,请听——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在情境中感悟“回荡”一词,以及歌词中所流露的牧民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4、此时的草原是多么得欢快、热闹啊!牧民们骑着骏马,赶着羊群,生活幸福自在,他们的心里乐开了花。(板书:欢乐、幸福)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段。

四、精读第三段

1、师范读,学生感受其中的景象。(远处,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出示比喻句。

生读。像这样把眼前的事物比成其它事物的句子我们学过很多了。还记得吗?(出示书中的句子,口头填空)

一群群羊儿像____________。

师:请小朋友们看看下面的事物,你也能这样的句式来介绍一下吗?比如:高大的松树像____________。

大象那大大的耳朵像____________。引导发挥想象,自由说。

2、体会牧民情感。

小朋友们,你们刚才听到的牧民的歌声现在依然回荡在我们耳边—

你们知道牧民为什么那么爱唱歌吗?组内讨论后指名交流(引导学生能说出热爱草原、热爱牧民生活)。

3、小朋友,看了那些骑着骏马,自在快乐的牧民,你想说点什么?自由练说。

4、让我们从文字中与牧民们共享欢乐,齐读。

五、巩固知识

出示草原图。这么美的草原,我们用自己的话来赞赞她吧!(鼓励学生自由抒发赞美之情)

出示全文。自由地有感情地把课文再读一遍!努力记住它们!(播放音乐)擦除部分文字。出示填空式背诵!每组代表比赛背诵。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进行背诵。

2、画出你眼中的草原,再向好朋友介绍一下。

我真希望

【教学目标】

1.认识“希、囱、而”等10个生字,会写“而、囱、扬、洁、彩、芬、芳、晶”8个字以及以下词语:而是、洁白、烟囱、云彩。

2.朗读感悟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周围的环境,使学生具有环保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行动。【课前准备】

1.字卡、词卡。

2.多媒体课件。

3.环境污染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师:小朋友们,你们希望自己能住在什么样的地方?(播放课件)人人都想住在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地方,那里绿树成林,空气清新,多美啊!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真希望》。

2.板书课题,指导有感情读好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知生字

1.师:借拼音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正确,圈出文中的生字,和词语在一块多读几遍。

2.字词教学(课件显示生字)。

①小老师领读(有注音),想领读哪个就读哪个。

②集体读(有注音)。

③开火车读(无注音)。

④抢读(无注音,打乱顺序)。

3.学生自由读课文,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读给同桌听。

(点评:这一板块的教学活动,体现教师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教师创造多种朗读方式,加强汉字的复现和巩固。由于生字教学比较枯燥,课件“读字救小羊”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生字的快乐当中。)

三、朗读感悟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想法?

1.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归类,并找出问题,四人小组带着问题边读边讨论。

2.小组交流并讨论:“我”为什么有这样的希望?该怎么读才能表达出我的心情?屏幕上 4

随机出现相应的画面内容。

3.全班汇报,朗读感悟。

①整体要求每小节以“我真希望”开头,重音应落在“真”上,突出一片真心。后两句“不是……而是……”,语调应由低沉,逐渐转向明快;用轻柔、向往的节奏和语调读好每小节的最后一句话,把无限的希望、美好的憧憬表达出来。

②第一小节屏幕显示:浓浓的黑烟——轻盈洁白的云彩。

引导学生理解“轻盈洁白”,从而指导学生读好这个词。

第二小节屏幕显示:灰灰的粉尘——清澈晶莹的泉水。

引导学生想像泉水清澈见底,晶莹透亮的样子,理解“清澈晶莹”一词,并读好它。

第三小节屏幕显示:浑浊的气体——象征香味的略带彩色的气体。

引导学生体会浑浊气体刺鼻的味道,理解“芬芳”一词,从而指导学生读好“淡淡的芬芳”。

第四小节:美好的环境——树绿、花红、小鸟鸣叫。

引导学生理解“我真希望”反复出现的含义,及最后省略号所代表的意思,从而指导学生读出内心希望的强烈,感受结尾意蕴深远。

(学生先说哪一节,就先出示哪一节,随机指导朗读,感悟。)

4.感情朗读

①学生自由读全诗。

②男女生分读全诗。

③教师引读:我真希望……

不是……

而是……

④看屏幕,学生配乐齐背。

四、联系实际,加深感悟,指导实践

1.播放有关环境污染的录像资料。

师: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我们不希望看到,请看屏幕。

2、师:这些现象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的生活,想想如何才能治理呢?(讨论,交流)

五、总结:

师:学了这一课,让我们大家赶快行动起来,为保护环境,保护地球母亲,做出自己的贡献吧!

我想

教学目标:

1、这首诗通过幻想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指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整体感知诗歌的音韵美。

3、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感受自然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

4、仿照诗歌的第3小节再编一段。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有声有色地朗读,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音韵美。

2、引导学生和文本进行对话,做到熟读能诵。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孩子们,我知道大家都很喜欢听歌、唱歌,今天,我想送给同学们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听好吗?(播放《种太阳》)

2、同学们听得都很认真,很多同学都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了,让我感受到你们也很喜欢这首歌,你能说一说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愿望吗?(学生自由发言)

3、“种太阳”一个多么美妙而大胆的想法呀,我想在我们小小的童心中,也会有这许许多多的梦想,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梦想的天堂,共同走近“我想”。(板书课题)

点评:“种太阳”是一首学生十分喜欢的歌曲,以此引入新课,一是因为这首歌贴近本单元的主题:幻想和想像,二是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气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这首诗,边读边想:我的愿望是什么?(学生自由读文

2、读后反馈,教师板书:

手儿

桃树枝

脚丫

柳树根

眼睛

风筝

自己小草、小花、柳絮、蒲公英

三、细读课文,体味情感

(一)请你从中选出自己自喜欢的一小节,反复地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二)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那就让我们把这份认真延续到下面的学习中,请你把自己喜欢的小节读给组内的小伙伴听,并相互交流各自的感受。(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点评:给学生展示的空间,他会乐于去表现,同时要求其他学生注意倾听,学会从多方面吸取经验,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三)汇报交流。

(过渡)孩子们,你们交流得很热烈,现在就让我们把这份情感上的快乐与大家共享,用我们的情打动在座的每一位,谁最先来汇报。

1、第一小节

①读文,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一小节?

②谁还有不同的感受,读出来。

③教师范读,说一说你听出了什么?

④自己练习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⑤(出示课件)孩子们,当春天的脚步悄悄地走近我们,在和煦的春风中,桃花展开了粉红的笑脸,散发着阵阵清香,我们漫步在桃树林中,不时听到布谷鸟清脆的鸣叫,这时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我们就是那一朵朵盛开的桃花,让我们把这份幸福、愉快读出来。(学生自由读)

⑥女生读。

(过渡)一双普通的小手在我们插上想像的翅膀后,竟然变得如此美妙,如此神奇,这就是想像赋予大自然的活力,那就让我们继续展开想像的翅膀,去追寻美好的梦想吧!谁接着来回报。

2、第二小节

①指名读,听后说一说从他的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②(出示课件)孩子们,你们看:当一场场春雨过后,柳树尽情地伸展着自己的小脚丫,贪婪地吮吸着大地母亲的乳汁,你会发现柳树的叶子更绿了,更繁茂了,在不知不觉中,柳树一点点地长大了,请你边读边想像,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学生练习朗读)

点评:把朗读诗句、体会诗意、展开想像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语言,丰富学生的想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③男生读。

(过渡)春天来了,桃红了,柳绿了,我们的梦想在春风中也更加美妙了,谁还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快乐?

3、第三小节

①指名读,评读。

②长了眼睛的风筝在蓝天上自由地飞翔,它看到了太阳、白云,它还会看到什么?展开想像的翅膀想一想,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

同学们,你们想得太美了,在蓝天上我们看到了这么多、这么美的事物,难怪小作者说“蓝天是我的课堂”。

③孩子们,当我们面对着这春天的美景时,我向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份兴奋、7

有一份冲动,那就让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把心中最真切的想法表达出来吧!

④仿写练习。

⑤全班交流。

点评:让学生自由想像、自由抒写,不必拘于原诗的格式,使学生乐于表达,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过渡)蓝蓝的天空让我们的眼睛变得更加明净,柔软的白云让我们的遐想更加美好。明亮的太阳给予了我们无限的力量,我们是一群浑身散发着太阳气息的孩子,就让我们的心,我们的理想继续飞翔。谁来接着汇报。

4、第四小节

①读,谈自己的感受。

②是啊,我们的梦想飞啊飞,飞到了遥远的地方,这遥远的地方会是哪儿呢?我们飞到那儿去干什么呢?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想一想,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

③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虽然年纪小,但梦想却如此远大,老师为有你们这样的学生感到骄傲,那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美好的梦想,再来读一读这一小节吧!(齐读)

④小朋友带着梦想飞向远方时,还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我们会和爸爸妈妈商量什么呢?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说一说。

点评: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妙处,集思广益的智慧会使他受益匪浅。

⑤全班交流。

四、总结

孩子们,你们的心是火红的,更是奔放的,小花、小草、柳絮、蒲公英是我们的梦想,飞上月球,遨游太空更是我们美好的幻想。我记得爱因斯坦说过这样一句话:“想象力远比知识本身更重要。”那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插上想象的翅膀,用我们的刻苦和勤奋去努力实现我们美好的梦想吧!

初冬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初冬季节自然界的一些景物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指导学生学会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3.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认识12个生字。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一年有几个季节?

师: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人们不知不觉中走来,万物发生了变化,欢笑留在了每个人的脸上。现在正是深秋时节,过些日子冬天即将来临,那冬天刚刚开始的这段时间叫什么呢?

2.教师板书课题《初冬》。冬天刚刚开始的时候,小山村里的景色是怎么样的呢?想不想去看一看?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路。

1、借助汉语拼音认真地读课文,在读课文之前,老师提出三个要求:①画出生字多读两遍。

②不懂的地方,运用学过的符号画出来。③标自然段。

2、检查一下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出示生字课件)

3、质疑。

三、导学雾中的景色

1、先来学第一自然段,谁来读?

“雾”是个生字,你能不能根据这个字的字形来讲一讲雾?

你们想不想看看白茫茫的雾呢(出示大雾课件)

雾大不大?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2、在早上,小山村在白茫茫的大雾中又是什么景象呢?读第2、3自然段。

你怎样读让人感觉到远处的塔、小山怎么望也望不见?

3、远处的塔、小山都望不见了,像近处的田野、树林都隔着一层纱,模模糊糊的,是什么样的,在生活中你见过吗?(出示课件)

理解“望不见”“看不清”,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4、初冬的雾景这么美,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呢?

刚才我们在理解雾中的景色时,是抓住重点词一边读一边想,去体会、想象,同学们读得很有感情。那么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去体会学习6、7小节,你看哪个词应该重点体会就画出来。

四、自学雾散的景色

1、放手让学生自学第二部分,然后填空

有雾时,远处的塔、小山都望不见了。近处的田野、树林像(),()看不清。

雾散后,远处的塔、小山都(望得见)了。近处的田野、树林也(看得清)了。

有雾时,太阳像个(红球),()升起来,发出(淡淡)的光,一点儿也不()。

雾散后,太阳(射出)光芒来。

2瞧,画面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指名读。

“挂”还可以用什么词代替?

看到红灯笼似的大柿子你最想说什么?(出示柿子树课件)

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再读这句话。

3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你想对松树和柏树说些什么?

五、背诵全文

六、拓展练习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用手势做出判断。

①早上,白茫茫的一片大雾。

②农民正在收庄稼。

③人们正在园子里忙着种白菜。

④柿子树上挂着许多大柿子,像一个一个的红灯笼。

⑤森林里落了一层黄叶。

加上“初冬时节”能不能把上面这几句正确的话加上合适的词,把它连起来,说一说。

刚才你们所讲的,就是书中所讲的北方小山村所描写的景色,再过不久要到冬天了,请你做个细心的小朋友,去仔仔细细观察,把你们所观察到的写在日记里好吗?

太阳,你是粉刷匠吗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字,会写8个字。着重指导学生学写带有口字旁的字。

2、帮助学生能初步将感悟到的情感朗读出来,并能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教学准备:识字卡、词卡或课件。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激情入境。

1、教师出示谜语:清晨出东海,傍晚下西山。照亮了大地,送来了温暖。(谜底—太阳)

2、语言表达训练: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眼中的太阳是什么样子的?

让我们一起看看文中的太阳是什么样儿的,好吗?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做到音准句通。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读。(听清字音)

2、学生自读课文,并借助生字表画出生字,并反复认读。

3、请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教师指名认读生字,带读识字、词卡片,开火车读。

5、小组内同学分节读课文,做到正确。

6、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听、评,重点指导读好长句中的停顿)

课文读通了,快让我们看看文中的太阳是什么样的吧!

(三)读文感悟,读句训练,创新想象。

1、创设情境,初步感悟:

教师再次范读课文,(有条件的可听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你喜欢课文中的太阳吗?为什么?

(可以读文中句子进行回答)

教师在听的过程中重点指导学生把句子读通顺,并借助教材的插图,指导学生读出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的语感。

2、表达训练,悟出情感:

(1)我(不)喜欢太阳,因为……所以……(尊重学生合理的、真实的情感体验)

(2)假如你们就是沙滩上的小朋友,你们会对太阳说些什么呢?

3、朗读训练,读出情感:

你最喜欢太阳的哪一幅作品?通过朗读表现出你的喜爱之情。

自由练读—指名反馈。

4、创新想象,训练语言:

你知道太阳还有哪些出色的作品吗?(引导学生想象要合情合理)

教师可出示几幅图画,如田野风光,都市风景,让学生说说太阳还会把哪儿粉刷成什么颜色,学习较好的同学还可以加入想象说“就像……”。

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正像你们所说的那样,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太阳的作品还有很多很多,你们所说的内容都藏在了这个自然段最后的六个小圆点中了。你们的发言让老师感到你们的确很喜欢太阳。你们能把对太阳的喜爱之情通过读表现出来吗?

5、有感情地朗读,(指导读好问句)练习背诵。(1)鼓励学生:将自己感悟到的意思读出来。

(2)再读课题思考:课题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哪个自然段?

(3)引发讨论:课文中回答了吗?为什么?(4)练习背诵:同桌互背。(四)课后延伸,积累运用。

1、请同学们搜集有关太阳的资料,和太阳交朋友吧!

2、读读词语库中的词语。学生自由练读—指名带读。

3、引导学生归类积累:

请学生说说表示颜色的词语。

ABAB式:金黄金黄 碧蓝碧蓝 黝黑黝黑……

洁白 乌黑 雪亮……

鸟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2个生字:“拾”、“部”。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青海湖鸟岛的特点,培养学生喜爱鸟类、喜爱鸟岛的感情,进而自觉地爱鸟、护鸟。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感悟鸟岛景象。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爱鸟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课件、蛋、生字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在我国青海省的青海湖西部,有一个叫“海西皮”的小岛,它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名叫“鸟岛”。(板书课题、读题)

2、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到鸟岛上走一走,看一看,好吗?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轻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自读效果。

(1)读生字词。(开火车读、去拼音读)(2)读课文。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随机正音。其他小朋友听好有没有读准。(3)你觉得鸟岛是个怎样的地方呢?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鸟岛在什么地方呢?有哪位小朋友来做小导游介绍一下?

2、你是从哪一自然段知道的?(指名读)(出示地图,点击放大)

3、海西皮这个小岛非常有名,不仅中国人知道,有很多外国人也听说了它的名字。文中哪个词告诉我们它名气很大?(出示卡片:闻名中外)(先读准,再理解“中”“外”,最后指导读词)

你能给它换一个词吗?(学生交流后出示卡片:举世闻名、驰名中外)

4、齐读第一段。

四、学习第二段。

1、(配乐)每年春天,烟波浩淼的青海湖上,就不断地出现了各种鸟儿飞翔的身影,它们飞呀,飞呀,一群飞来了,又是一群飞来了。大家看,鸟儿向我们飞来了。(课件出示)

2、多美的景色呀!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就给我们描写了春天美丽的鸟岛。(男女生分读)

3、鸟儿多吗?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出示“一群一群”,读出鸟儿之多)

那么多鸟儿是一起飞过来的吗?从哪里看出来的?(出示“陆续”)

放到句子里,想象小鸟是怎样飞的,请你们做做小鸟来表演一下。(指名学生表演,再“陆续”飞回去)

4、齐读第一句。读出鸟的多。(出示)

5、现在,这一座小岛成了小鸟们的家,小鸟们来到这样气候温暖,水草丰美的地方多开心呀!小鸟们把家建在这儿,小鸟的家就叫“巢”,还可以叫“窝”。(看图片)小鸟们还在忙什么吗?(出示读词:筑巢安家,养育后代)

6、朗读第二段。

五、学习第三段。

1、春天的鸟岛是一幅美丽而充满生趣的画卷,那么夏天的鸟岛又是怎样一种热闹的景象呢?(点击)

2、请小朋友自己轻声读读课文第三段,看看你能不能发现,鸟岛上有哪三多?

3、交流后板书。(1)鸟多。

①你从哪一句话读出鸟多的?(出示句1)

②小朋友再读读,看看从哪些词最能看出鸟多?(指导读词:“最热闹”、“各种各样”、“聚在一起”、“鸟的世界”可以换成什么别的说法?如鸟的天地、鸟的天堂等)

(穿插介绍鸟的种类:候鸟:班头雁、赤麻鸭、鱼鸥、棕头鸥、鸬鹚,还有天鹅、风头潜鸭、云雀、黑颈鹤……足有100多种)

③有同样感受的小朋友一起读,读出鸟的多。(2)窝多。

①你又是从哪句话读出来的?(出示句2)

②指名读,请小评委评价或自己说说为什么这么读。(结合指导读词:“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

③想读的小朋友一起读。(3)蛋多。

①指名读描写蛋多的句子。(出示句子3)

②自己练一练,体会一下怎样才能读出蛋多的感觉。③指名读,评议,抓住“到处”指导读出蛋的多。

4、(点击配乐)小结:是啊,鸟岛上鸟多,窝多,蛋也多,真不愧是名副其实的“鸟岛”啊!成千上万只鸟在这里繁殖生息,让鸟岛充满了勃勃生机,更充满了诗情画意。看,飞翔的鸟,如遮天盖日的朵朵云霞(出示图片);浮游的鸟,似裸露在水上的片片沙滩(出示图片)。小朋友,当你们眼中看着鸟影,耳边听着鸟鸣,你想说些什么呢?(出示句式:鸟岛!这里真是啊!)

5、自由练读,指名两人读。

这么美的画面,我们应该牢牢地把它记在心中。老师给你们一点帮助。(出示填空引导背诵)

6、你们愿意做一只快乐的小鸟吗?(配乐)就让我们在音乐声中插上想象的翅膀,一起来做一只鸟岛上快乐生活的小鸟吧!(跟着音乐起舞,教师随机采访)

(1)小鸟,小鸟,你喜欢这儿吗?为什么呀?(2)小鸟,小鸟,你在这儿生活得快乐吗?为什么呀?(3)小鸟,小鸟,你在忙些什么呀?

(4)小鸟,小鸟,这儿的游客那么多,有没有人伤害你们的幼鸟和鸟蛋呢?那你知道为什么吗?

7、是呀,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都应该爱鸟、护鸟。让我们付出我们的真心,付出我们的行动,一起来做一个爱鸟的人吧!(板书:爱鸟。画心形)

春晓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学会课文2个生字,拓展学习部分新字,进一步巩固对形声字造字律的认识。

2、自主、探究学习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进一步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珍惜时光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感受《春晓》的诗意,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教学准备:《春晓》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说春导入

1.古人云: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的确,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万物复苏,春雨细细地下、草绿了、花开了、各种各样的鸟儿在欢叫,自由自在多欢快。春天的早晨多么美丽呀!

2.宣布课题:唐代诗人孟浩然在一个春雨过后的早晨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今天我就来学习他的一首古诗《春晓》板书:春晓 3.学习“晓”(指“晓”)这个字读什么?分析字型,老师范写“晓”字,学生书空描红。

4.齐读“春晓”。“春晓”的意思就是——?(春天的早晨)出示课件

二、初读感知

1、提出要求:打开书本,自己读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连贯。注意读准多音字“觉”,在诗中读jué。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老师及时评价。

4、提出新的要求:

古诗要读得有节奏,让我们看着停顿符号,再把古诗读几遍,要求顿而不断最好和古人一样读得摇头晃脑的。(出示课件)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5、学生再读

6、指名读,师评价。

三、精读、理解、感悟

1、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再大声的读几遍《春晓》,边读边想诗人在一个春雨过后的早晨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读懂了哪些字词的意思,同座位小朋友可以交流交流。

2、学生自读、交流互动。

3、检查:理解诗意:

(1)指名读第一、二两行诗。

(2)讨论:读懂了哪些字词?能连起来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吗?(春天气候暖和了,夜里睡得香,不知不觉已经天亮了。醒来时只听到外边一片清脆的鸟叫声)师:春天的早晨多么美好,这是诗人早晨的所见所闻。(3)齐读一、二两行诗。(4)指名读三、四两行。(5)这两句写什么时候的事? 昨天夜里听到什么?想到什么?

师:花儿落了,春天即将离去,这春光多么可贵,多么值得珍惜呀!(6)齐读这两句诗我们来体会诗人的所想所感:

师:这首诗描写了春天一个雨后早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爱春、惜春的真挚感情。(7)让我们带着作者爱春、惜春之情一起来背背这首古诗吧!(指名背诵、齐背)

四、复习巩固

师:背得真好,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

1、出示课件复习诗意。

2、拓展春天的古诗、介绍诗人。

静夜思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生字“目、耳、头、米”,认识新偏旁“攵”。

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正确、有感情地诵读、背诵这首诗文。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2、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课前准备:

收集并阅读了解有关李白的事迹、其它诗作等。教学流程:

一、猜谜语导入

1.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则: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谜底:月亮)

小朋友,你们喜欢月亮吗?从古至今,许多诗人、作家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月亮,望着月亮,诗人、作家会想起许多令他们思念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月亮的古诗《静夜思》。

2.板书课题,(教师板书,学生齐书空)认读生字“静”“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主练读课文,并用“——”划出不认识的字。

2.四人小组内学习:说一说有哪几个字是自己认识的,不认识的的字借助拼音自学,并读读自制生字卡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互教互学。

3.指名学生一行一行读课文。注意正音,指导读好 “静、床、光、望、乡”的后鼻音。4.同桌互相读一读,争取人人把课文读准、读顺。

三、创设情境,复现生字

1.现在月亮姐姐要考考小朋友,把生字藏在星星里,你还认识它们吗?

2.游戏巩固:看到小朋友学得这么认真,月亮姐姐带着星星妹妹也赶来凑热闹了,月亮姐姐说:“星星妹妹后面藏着一个字,我来考考你们,谁能认识,我们就和她交朋友。”(课件出示月亮星星图,指名一位学生上来点击鼠标,大家一齐认读),看到你们玩得这么开心,老师也想参加,行吗?我来指,你来认,认时还可以站起来加上动作演一演这个字的意思。

3.出示:“静、床、光、望、乡 ” 5张生字卡片,开火车同桌齐读后鼻音的字,读正确后互相说:“合作愉快!”

4.教学新偏旁“攵”,出示生字卡片“故”,引导学生观察:“攵”象你认识的哪个字?它和“文”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怎么记住这个偏旁?

5.这些字都会读了,古诗是不是也能读正确呢?(1)指名读古诗,其他学生认真听,准备给同学正音。(2)读后正音。

四、感受诗意,再读古诗。

1.(课件出示插图,配上古筝乐曲)谈话:小朋友,现在请你们静静地欣赏这幅图,看看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夜晚,李白站在窗前难以入睡。他看到月光穿过窗又洒落在窗前,那月光明亮如霜。仰望那天上的明月,又低下头看看地上的月光,一股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在他的心里油然而生,于是他写下了这千百年来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著名诗篇《静夜思》

2.离开家乡,离开亲人,李白的心里一定非常(生说:难过、伤心、悲哀„„)3.教师范读,学生看着画面,想着教师刚才的讲解感受诗中之情。4.小朋友,此时的你们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么?(播放乐曲)(预设)生: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上海赚钱的爸爸。”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北京赚钱的妈妈、姐姐。“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好朋友。”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爸爸、妈妈,我很想他们回来,每天可以看到他们。” 师:诗人看着挂在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他想到了故乡的什么呢?” 生:“他想到了故乡的那座小山。”

“他想起了家门口的那条小溪。”

“他想起了故乡的亲人。”

„„

师:是啊,在这样的夜晚,我们是多么思念亲人啊。下面我们就带着自己及李白的思念读这首古诗

5.模仿练读,想象意境。

6.角色表演:小朋友,现在请你们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圆月„„(生双手合拢放在背后,深情吟诵)7.指名最佳表演者上台表演,配以乐曲。8.通过多种方式背诵积累这首古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字。

2、朗诵古诗,熟读成诵。

3、通过看图读诗,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学过程:

一、图画激趣,孕伏导入

1、出示课件:以书上图画为基本,加上“古道”“荒城”和远行的人,再配以春风吹拂草地的动感,在学生眼前展现一幅生机盎然的草原美景图。

2、在出示课件的同时,响起悠扬、凄婉的古筝曲,渲染草原的空旷和离别的愁绪。

3、孩子们,用你们的心去静静地听,用你们的眼睛仔细地看,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4、给孩子们一分钟时间欣赏音乐和动画,放手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画之中,像诗人一样,尽情地去感受、去体验。

5、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6、学生自由表达,谈谈自己此时的感受。在孩子回答过中,相机引导孩子们赞叹草原的一碧千里、生机盎然;引导孩子观察图中主要人物的面部表情,感受送朋友时的离别愁绪

7、大家的耳朵会听,眼睛会看,小嘴会说。刚才你们这么多精彩的发言,老师可以用短短的40个字全说出来。课件上出示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想读这首诗吗?先要认识5个字宝宝。

二、整体通读,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卡片外形像小草,指名认读。

2、请自信、声音响亮、读音正确的孩子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生字。

3、调皮的字宝宝把头上的拼音帽子摘掉了,你们还认得它们吗?开火车认读不带拼音的生字。

4、字宝宝夸大家真能干,把它们的音读得真准。字宝宝还想和大家玩捉迷藏的游戏,有兴趣吗?赶快拿出铅笔,打开课本第122页,在这首诗中找出字宝宝,画上圈,再大声地读几遍。

5、大家的本领真大,都把字宝宝找到了。快速看看这首诗,一共有几句话?(4句)

你能把每一句话都读正确吗?孩子们自由练读,教师巡回辅导。

你觉得自己哪句话读得最棒,想读给大家听?孩子们自信地读自己读得最好的一句话

6、哪位小朋友能把第1、第2句话连起来读?哪位小朋友能把第3、第4句话连起来读? 这两位小朋友真能干,如果两位小朋友能合作,把这首诗连起来读就更棒了。同座之间相互合作,试着读读吧。哪两位小朋友想合作读给大家昕?还有想读的吗? 20

谁能勇敢地站起来,一个人读整首诗?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准备准备。

三、读品结合,渐入诗境

1、你从这位小朋友的朗读中,感受到什么?

2、这首诗中还有你不明白的地方吗? 根据学生质疑,相机引导孩子们结合图文感悟。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4句诗班上部分学生曾经学 过,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教学资源,让学生之间相互解决质疑。

(2)“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两句诗可利用草原图像来帮助学生想象、感悟草原的辽阔和美丽。

(3)“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引导学生在读中通过“满”字感受不忍分离的离别之

3、不懂的地方弄明白了,再读读诗,你最喜欢哪句诗?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请读给大家听。

分别指多名学生诵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使学生渐惭进入诗境。

四、整体诵读,体悟诗蕴

1、瞧!你们都是小诗人了。诗人们,一起美美地读读这首诗吧!齐读全诗。

2、音乐响起,老师有感情地诵读,请学生们闭上眼睛听。你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与开课初步感知相照应,引导学生体悟诗蕴。

3、这么美的诗,你能把它背下来,记在脑子里吗?

自由背、指名配乐背、配乐齐背。

五、小结全诗,课外延伸

这短短的几句话,40个字,把我们的所看、所想、所感全写出来了。不过。这可不是王老师的杰作,这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16岁时所作的一首诗。他一生写了三干八百多首诗,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诗人。回家后,大家找找白居易的其他诗读一读,感受其中的诗情画意,激发大家读古诗的兴趣。

宿建德江

教学目的:

1、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2、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教学重点:

1、理解词句,明确内容。

2、体会作者表达的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充满忧愁的思想感情。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介绍作者及建德江。

二、教授新课:

1、出示学习要求:(出示图片)

1)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2)背诵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2、出示古诗内容:(出示图片)

1)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边欣赏边理解诗意。

2)个体感知:

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可小组内交流。

3)说一说:你认为你理解了哪句,说出来让同学们欣赏一下。(如果有不理解的诗句,教师相机点拨)

4)比一比: 谁来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一首诗的意思。(小组比赛)

5)问一问:客人的“愁绪”有哪些?

后两句诗更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读一读:有感情朗读。

7)背一背:比比谁背得快。

三、复习巩固:

对照图片,发挥联想,用第一人称来描述古诗内容。(先写后说)

四、古诗欣赏:《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鹿柴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品味并体会古诗的语言美,想象诗中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初步培养学生掌握理解古诗的方法。

3、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古诗,用自己的语言清楚表述诗意。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教学过程:

一、观看画面,激发兴趣。

1、同学们,这节课老师想领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去吗?(课件演示鹿柴的风光)

2、大家想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这里是陕西省的一个著名的鹿柴风景区。(板书:鹿柴)在这里“柴”的读音“zhài”是山寨的意思。刚才大家看了鹿柴的风景了,那你觉得鹿柴这个地方怎么样?(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唐代大诗人王维游览到这里的时候,也跟大家一样,颇有感触,于是就写下了一首诗,这首诗的题目就是(老师指“鹿柴”,学生齐读课题。)

二、合作学习,质疑解疑。

1、师配乐范读古诗,学生注意老师读时的语气、停顿和生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读诗,做到读准每字每句,读得正确流利。

3、同桌或小组间互读互检,然后指名读进一步检验学生读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正。

4、再读古诗,想想你都读懂了什么,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借助注释、查字典或请教别人帮助。

5、学生汇报交流。(交流的内容可以是个别字的识记方法,对词的理解或在哪里见过这些字词,都是怎样用的。还可以是质疑,或针对同学的质疑谈自己的看法。)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境。

1、结合自己的经历想象,空山之中能有什么声音?(风声、鸟声、水声等)那为什么作者在诗中却没有写这些,单单写了“人语响”?(板书:“人语响”)你能猜出作者的用意吗?(作者用这种反衬的手法是想突出鹿柴的“静”)

如果你置身于这鹿柴之中,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幽静、悠闲、安逸、平和)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学生试读。

师指导朗读:“但闻人语响”用轻重两种方式对比读,让学生体会,因为听得不够清楚,有回声,声音要轻一些。

学生练读。(自由读,指名读,配乐美读)

(引导学生体会到人在山中,山静,人心更静,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意境美。)

2、如果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是一种幽静之美,那么夕阳西下时的鹿柴又会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呢?诗人用“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两句来描写的,现在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应该是什么样的景色。(师随机板书“返景”“深林”“青苔上”)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一抹阳光照进深林,为这幽静的深林增添一份独特的美。请大家看老师搜集到的一段影片。(观看鹿柴夕照影片。)

师指导朗读:“返景入深林”用快、慢两种方式对比读,使学生理解,因为有一抹阳光为幽静的深林增添了一份生机,读的稍快一些、有生气;“复照青苔上”读时要充分表现对这种悠闲、安逸环境的喜爱。

学生练读。

谁想做一回大诗人王维,给同学们朗诵这两行诗句?(同学朗诵时,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想象当时画面。)

3、让我们共同再来领略一下鹿柴的美景吧!(学生再次看课件)

4、试着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这首诗。

5、采用同桌互背、指名背、配乐齐背等形式检验背诵情况。

四、动笔勾画,深化诗情。

这首诗意境清幽,诗中有画,画中有情。(板书:诗中有画 意境清幽)请同学们也想象一下诗人当时看到的鹿柴是什么样,并且画出来,然后边吟诵边将这首诗题写在画中恰当的位置上。

五、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1、其实,描写山林的诗还有很多,请大家先欣赏配乐师朗诵《山居秋瞑》大家体味一下诗中的意境。(师真情朗诵,学生感悟诗中所描写的意境。)

2、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希望同学们常走近它、欣赏它、品味它,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相关材料,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并且能在课下去学习更多的古诗。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教学目标:

1、会写会认“宿、贫、柴、闻、犬、归”,会认“宿、暮、犬”。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重点)

3、想象诗句的画面,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主人风雪夜归的辛劳。(难点)教学准备:

搜集描写一年四季的古诗,小黑板,挂图,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国古代有许多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们创作了一篇又一篇的古诗作品,现在,来交流一下我们学过的有关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古诗。

2、集体背诵:春天的《春晓》《绝句》,夏天的《小池》,秋天的《山行》,冬天的《梅花》《江雪》。(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

3、今天我们再来学生一首古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说说这是描写哪个季节的古诗?说说题目意思。

二、自读古诗,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诗,圈出生字,多拼读几遍。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说说你怎样记住这些字。

三、品读诗句,体会意境。

1、同桌互读互听,把诗读流利。

2、指名读,开火车读古诗。

3、前后位同学自由结合读诗,试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大意,把不明白的地方画下来,提出来。

4、汇报:检查理解情况。(1)指名说说每行诗的意思。(2)指名把每行诗意连起来说说。

5、指导观看挂图、插图,说说图上画有什么?

6、默读,说说哪一句诗点明了时间?想象当时的情境。哪一句诗写出了天气?你感觉如何?

7、过渡:在这寒冷的大雪之夜,山村里一片寂静,人们都躲在温暖的被窝中做着美梦,突然从柴门边传来了什么声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8、出示多媒体课件:观看风雪夜归图,聆听寒风呼啸的声音,看着主人直到深夜才冒雪回到家中的情景,想象主人为何如此奔波?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家?

9、讨论交流:你从“风雪夜归人”中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主人为了生活所迫而辛苦奔波,同时还体会到诗人对贫苦劳动人民的同情。)

10、快速小声读诗,然后说说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落日、青山、茅屋、柴门、狗、风、25

雪、旅人)

11、齐读古诗,再指名说说哪些诗句是诗人的所见?哪是诗人的所闻?哪是诗人的所感?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2、熟读成诵。(自己试着背,同桌互相背,男女生比赛背,指名背,齐背。)

四、出示小黑板:

完成“补充诗句”练习,并抄在练习本上。

五、拓展延伸:

学了这首诗,你想对风雪夜归人说些什么呢?你又想对诗人说些什么呢?

独坐敬亭山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亭”,理解诗中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

2、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古诗意思。

3、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课前准备:

1、事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李白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3、古筝音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揭题。

1、在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学会了请教,知道请教可以增长自己知识和才干,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勤学好问的品质。今天,老师想向同学们请教一个问题:有谁知道李白是怎样的一个人吗?谁来告诉大家?你又是怎样了解的?

2、揭题:是啊,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3、解题:“独坐”是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齐读课题)

(二)初读,识字,引入意境。

1、学习生字。播放课件:(字理识字)“亭字”的读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样的(顶尖,角飞翘下面有柱子。)怎样记“亭”字?(简笔画画亭的样子)“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

1、听音朗读,初识古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1)把诗读通读顺。

(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同桌读。

(三)再读,感悟诗意。

1、同学们再读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看注释或者查字典解决,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理解。

2、集体交流词的意思。(“众鸟”许多鸟;“高飞尽”都高高的飞走了;“孤云”孤单的云;“独”独自;“闲”悠闲;“相看”互相看;“不厌”不满足;)

3、小组讨论交流诗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5、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凄凉)诗人的心情怎样?(孤单寂寞)结合版书:

鸟飞尽

云独闲

孤单寂寞

山相对

课件介绍背景:李白少年时就博览群书,以才闻名天下,很有文采。他写这首诗时正被权贵迫害,长期流落他乡,饱尝了人间辛酸,世态的炎凉。

6、如果你是李白,遇到这样的处境,你会怎么想?

(四)朗读,背诵。

1、诗人如此心情读的时候该怎样去读?请你把自己当做李白来诵读古诗。(课件出示图,看图朗读)

2、配乐朗读朗读。

3、指名读。

4、学生齐读。

5、背诵。

(五)扩展。

1、闭上眼睛听配乐诵读,边听边想象诗的画面。

2、把自己想象到的画于课本上这首诗的空白处,可画前一句的情景,也可画后两句的情景,也可全画,小池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感受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到了,细心的你发现了什么?

2、过渡:春天多美啊,老师想带着你们一起去郊游,想去吗?让我们一起唱着《春天在哪里》出发吧。

3、好了,我们来到了一片青草地。(贴小朋友的图)

小朋友,快看,你们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认真看黑板上的图,说清图意。

二、学习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

(1)过渡: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清清的小池塘显得格外可爱。小朋友,让我们轻轻地打开课本,一起来感受小池塘的美吧!

(2)自由读课文。

(3)指名分段读课文。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小池塘中水波闪动,池塘边的芦苇随风飘动,多美啊!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是描写的这个美丽画面,请小朋友们读读第一自然段,你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说说自己的理由,然后通过朗读,把小池塘的美读出来吗?

(2)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并进行评议。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池塘里的水波一闪一闪的,就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那在这只明亮的“大眼睛”里,我们能看到些什么呢?请你接着读读第二自然段。(2)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3)谁来说说看?

(4)指名读课文。并把相对应的图片贴到黑板上去。

(5)美丽的小池塘倒映出了白云、太阳、月牙、星星,还会映出些什么呢?昨天刘老师让小朋友来动手画一画,谁想来展示展示?

(6)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画图,贴在黑板上,并用“倒映在池塘里,像”的句子说话

4、学习第三自然段

你觉得现在的小池塘美吗?对呀,引读“美丽的小池塘,明亮的大眼睛,映出一 29

个”——五彩的世界。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五彩的世界倒映在小池塘里,把小池塘装点得格外漂亮。让我们拿起书,把小池塘的美景看个够吧!(2)齐读课文。

6、时间不早了,我们就要离开小池塘了,此时此刻,你想对小池塘说些什么呢?

7、在我们伟大祖国广阔的土地上,美丽的景色还有很多很多,这需要小朋友用眼去观察,用心去体会,这样你会发现更多更多的美!

第四篇:诵读教案

诵读教案

第一课时

一、课程说明

经典诵读课是德慧智国学教育的核心课程,旨在通过诵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塑造道德心灵,传承中华文化,启迪慧智头脑。在国学经典课上,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通过气氛导入、身心准备等环节引导学生逐步调整到放松、安静、自然的状态。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快乐韵诵经典。最后辅以感恩结束环节,从小培养学生的仁德感恩心和回报心,从而使学生拥有更快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平衡健康的心理状态,在内心种下一颗德善的种子。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诵读经典的恭敬心,使其产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民族文化自信心。

2.在经典诵读过程中学习良好的行为规范,逐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进而 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与道德品质。3.熟读或者能够背诵所学章节的内容。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身心准备环节能够按要求做到位,学会逆腹式呼吸的方法。2.恭敬的进行经典诵读。

四、教学流程大纲 恭敬礼 导入

身心调整:身体调节、呼吸调节、心理调节 诵读 静心

感恩结束:感恩词、行礼致谢、整理结束、师生互谢

五、教学设计

(一)恭敬礼 师:“上课!”

班长:“起立!”(全体学生起立)

师:“请同学们双手抱拳,男生右手在外,女生左手在外,让我们一起面向 四位圣贤恭敬行礼!”(注意让学生端正身姿,整理衣冠)(注:未进行环境建设的班级使用课件)“礼!”(教师和学生一起向四圣像恭敬行礼)同学们面向老师,老师好!(学生向教师行拱手礼)!” 师:“同学们好,请坐(同时回礼)!”

(二)导入

徒手操导入,大家一起做徒手操,带动情绪。

(三)身心准备 1.身体调节

“请同学们调整身姿,坐在椅子的前半部分,双手放在大腿上,坐姿端正,双脚平放、与肩同宽、脚尖朝前,坐臀坠腰,含胸拔背,竖颈悬顶,请同学们活动颈椎,做三次仙鹤引项,1、2、3,下颌微收,保持脊柱的中正,全身放松。男生请垂帘(双眼微闭),女生闭合双眼,舒眉展目,面带微笑。” 2.呼吸调节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三次逆腹式呼吸,双手叠放在肚脐上,男生左手在 内,女生右手在内。请同学们用鼻子呼吸,吸气时小腹内收,闭气时屏住呼吸,保持不动,呼气时小腹放松。将呼吸调整到细、匀、深、长的状态。吸气(4秒)„„闭气(4秒)„„呼气(3秒)„„ 吸气(4秒)„„闭气(4秒)„„呼气(3秒)„„ 吸气(4秒)„„闭气(4秒)„„呼气(3秒)„„” 3.心理调节

“同学们,让我们保持心情平静专注、轻松快乐,想象内心有一轮清晨初升 的太阳,太阳光越来越亮,越来越亮,逐渐变为中午的太阳,阳光照亮并温暖着我们的胸腔,照亮整个身体,心不外想,意不外驰。(稍停一下)请同学们轻轻地睁开双眼。”

(四)经典诵读

1.诵读《复兴道德心愿词》和双一章(必读内容)

请同学们保持好这种的状态,以恭敬感恩之心诵读《复兴道德心愿词》和双 一章(第一章、第四十五章)各一遍。请同学们双手抱拳诵读《复兴道德心愿词》„„(诵读结束后)请同学们将双手放下,共同诵读第一章《论德》„„ 第四十五章《观眇》„„ 2.新课学习

先采取带诵、齐诵的方式将新第四章《反复》诵读七遍以上,熟悉所学内容、感悟经典。再利用灵活多样的诵读形式进行巩固,在轻松愉悦中达到熟读会背。此环节可在把握好诵读原则的前提下,根据课堂情况灵活开展。诵读形式:齐诵、跟诵、配乐诵、接龙诵、回声诵、拍手诵等。【要点】

经典诵读的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以“齐诵”的形式效果最佳。德慧智经 典诵读的基本原理之一是“上善治水”,通过开口诵读的音频振荡对人体中70% 左右的水进行德化、净化、善化治理,提升身心的健康水平。集体齐诵,由于按照同一个频率进行诵读,音声相和、同步振荡的作用量级就非常高,而且每个人在五德、五音上各有长短优劣,在集体齐诵中得以互补调试。因此,“齐诵”是治水效果最佳的一种方式。诵读的各种形式都是为诵读本身服务的,是引起学生诵读兴趣的方法,但如果学生的注意力不涣散,能够自然达到持续性诵读时,教师要对“齐诵”这种方式充分利用,而不可舍本逐末,反而用动态花样诵读的形式破坏学生的良好静态诵读状态。花样诵读的选用也要遵循动而有序,动而不乱的原则。【课例】

(1)教师范读一遍;

(2)教师领读一遍,学生领读两遍;(3)齐诵一遍,齐诵三遍;(4)回声诵读一遍;(5)齐诵三遍;(6)花样诵两遍;(7)齐诵一遍。3.诵读展示

教师鼓励学生尝试背诵,此环节可根据课堂情况灵活把握。

(例如:请学生齐背一遍、会背的同学们上讲台展示背诵、台上台下接龙 背诵等。)

最后,再请全班同学齐诵一遍(会背的同学可以背诵),加深记忆。4.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下课后将本节课所学章节诵读七遍。

(五)静心

“请同学们端正身姿,保持脊柱中正,全身放松。男生请垂帘(双眼微闭),女生闭合双眼,请同学们自己进行逆腹式呼吸。(稍停一会)心脑放松,想象内心像阳光一样温暖明亮。(稍停一会)现在,让我们什么也不想。”

如此静心半分钟到三分钟,之后请同学们轻轻睁开双眼。静心的时间可根据 学生实际情况灵活把握。

(六)感恩结束: 1.诵读感恩词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沐浴着经典的滋养,感受着圣贤的教诲,我们 是不是要对圣贤和经典心怀感恩呢?

请同学们起立,双手抱拳,男生右手在外,女生左手在外,诵读三遍感恩 词:我以仁德感恩心,至诚感恩《德道经》(或XX 经典),感谢赐营养,滋养 我心身,回报国与民。” 2.感恩致谢

“请同学们面向四位圣贤,向四位圣贤恭敬行礼致谢!”教师和学生一起向四位圣贤行一个拱手礼。3.结束动作

掌心相对,搓热双手(注意将双手劳宫穴贴住),捂双眼,使眼睛更明亮; 从下向上,由内而外干洗面部;揉搓双耳;按摩风池穴、大椎穴;手握空拳,手背揉搓双肾;揉捏耳垂;双手相叠捂脐,男生左手在内,女生右手在内,全身放松。4.师生互谢 师:“下课!” 生:“老师辛苦啦!” 师:“同学们休息。”

六、注意事项 1.身心准备的重要性

心情平静,心静意定是充分发挥经典诵读作用的前提。身心调整的引导词是 依据生理学和中医学原理而设定,请老师们严格按照教学规范执行,用心引导,语言轻柔舒缓,有意境感。引导词不可随意更改或省略。对于刚接触经典诵读的学生,还不熟悉身心准备如何做,老师可在前几节课着重进行练习,以便于帮助学生的动作规范到位。

2.经典诵读时需注意发声要点:第一,自然发声,不扯着嗓子喊;第二,语速均匀,不拖音;第三,静心素读,诵读时不加入感情色彩。

3.根据音波谐振原理和音药对心身的调整作用,以及松、静、自然是经典 诵读的基础这一前提,诵读时应以齐诵为主,原则上齐诵要保证七遍以上,花样诵为辅。花样性诵读要把握好度与数,应尽量避免孩子心意(情绪)的过度波动(过喜、过紧张等)。

4.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恭敬感恩之心,恭敬心是打开经 典大门的金钥匙。例如引导学生真正以感恩的心态来诵读感恩词、引导学生用心爱护经典书籍、给学生讲圣贤经典的故事,培养学生对圣贤的敬仰之情等。5.经典诵读课程六步骤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具有它的意义,但需要根据学 生的状态而进行灵活运用。初期阶段,教师需要严格依照步骤认真地去完成,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与学生都能够规范性地进行经典诵读,打下一个坚实良好的诵读基础。待师生都能够纯熟地掌握每一个环节,并且教师能够准确自如地把握学生状态而将学生带到经典中之后,可以灵活变通地进行运用。6.在教学过程中,原则是熟读成诵,切忌以背诵为目的的诵读,这样会给学 生造成心理压力,背离松、静、自然的诵读前提。

7.根据“经”、“典”、“书”的内容层级和学习方法的不同,教师无需给学 生解释《德道经》《周易》等“经”类经典的意思。当学生问到时,教师可以启 发学生进行自悟性解读,教师在肯定的基础上加以适当拓展、启发,可以列举一些故事供学生参阅,从而启迪悟性。

8.在经典诵读过程中,应避免让学生一字一字的指读。

第二课时

一、课程说明

经典诵读课是德慧智国学教育的核心课程,旨在通过诵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塑造道德心灵,传承中华文化,启迪慧智头脑。在国学经典课上,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通过气氛导入、身心准备等环节引导学生逐步调整到放松、安静、自然的状态。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快乐韵诵经典。最后辅以感恩结束环节,从小培养学生的仁德感恩心和回报心,从而使学生拥有更快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平衡健康的心理状态,在内心种下一颗德善的种子。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诵读经典的恭敬心,使其产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民族文化自信心。

2.在经典诵读过程中学习良好的行为规范,逐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进而 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与道德品质。3.熟读或者能够背诵所学章节的内容。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身心准备环节能够按要求做到位,学会逆腹式呼吸的方法。2.恭敬的进行经典诵读。

四、教学流程大纲 恭敬礼 导入

身心调整:身体调节、呼吸调节、心理调节 诵读 静心

感恩结束:感恩词、行礼致谢、整理结束、师生互谢

五、教学设计

(一)恭敬礼 师:“上课!”

班长:“起立!”(全体学生起立)

师:“请同学们双手抱拳,男生右手在外,女生左手在外,让我们一起面向 四位圣贤恭敬行礼!”(注意让学生端正身姿,整理衣冠)(注:未进行环境建设的班级使用课件)“礼!”(教师和学生一起向四圣像恭敬行礼)同学们面向老师,老师好!(学生向教师行拱手礼)!” 师:“同学们好,请坐(同时回礼)!”

(二)导入

以两只仙鹤的故事导入,引出《中和》

(三)身心准备 1.身体调节

“请同学们调整身姿,坐在椅子的前半部分,双手放在大腿上,坐姿端正,双脚平放、与肩同宽、脚尖朝前,坐臀坠腰,含胸拔背,竖颈悬顶,请同学们活动颈椎,做三次仙鹤引项,1、2、3,下颌微收,保持脊柱的中正,全身放松。男生请垂帘(双眼微闭),女生闭合双眼,舒眉展目,面带微笑。” 2.呼吸调节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三次逆腹式呼吸,双手叠放在肚脐上,男生左手在 内,女生右手在内。请同学们用鼻子呼吸,吸气时小腹内收,闭气时屏住呼吸,保持不动,呼气时小腹放松。将呼吸调整到细、匀、深、长的状态。吸气(4秒)„„闭气(4秒)„„呼气(3秒)„„ 吸气(4秒)„„闭气(4秒)„„呼气(3秒)„„ 吸气(4秒)„„闭气(4秒)„„呼气(3秒)„„” 3.心理调节

“同学们,让我们保持心情平静专注、轻松快乐,想象内心有一轮清晨初升 的太阳,太阳光越来越亮,越来越亮,逐渐变为中午的太阳,阳光照亮并温暖着我们的胸腔,照亮整个身体,心不外想,意不外驰。(稍停一下)请同学们轻轻地睁开双眼。”

(四)经典诵读

1.诵读《复兴道德心愿词》和双一章(必读内容)

请同学们保持好这种的状态,以恭敬感恩之心诵读《复兴道德心愿词》和双 一章(第一章、第四十五章)各一遍。请同学们双手抱拳诵读《复兴道德心愿词》„„(诵读结束后)请同学们将双手放下,共同诵读第一章《论德》„„ 第四十五章《观眇》„„ 2.新课学习

先采取带诵、齐诵的方式将新第五章《中和》诵读七遍以上,熟悉所学内容、感悟经典。再利用灵活多样的诵读形式进行巩固,在轻松愉悦中达到熟读会背。此环节可在把握好诵读原则的前提下,根据课堂情况灵活开展。诵读形式:齐诵、跟诵、配乐诵、接龙诵、回声诵、拍手诵等。【要点】

经典诵读的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以“齐诵”的形式效果最佳。德慧智经 典诵读的基本原理之一是“上善治水”,通过开口诵读的音频振荡对人体中70% 左右的水进行德化、净化、善化治理,提升身心的健康水平。集体齐诵,由于按照同一个频率进行诵读,音声相和、同步振荡的作用量级就非常高,而且每个人在五德、五音上各有长短优劣,在集体齐诵中得以互补调试。因此,“齐诵”是治水效果最佳的一种方式。诵读的各种形式都是为诵读本身服务的,是引起学生诵读兴趣的方法,但如果学生的注意力不涣散,能够自然达到持续性诵读时,教师要对“齐诵”这种方式充分利用,而不可舍本逐末,反而用动态花样诵读的形式破坏学生的良好静态诵读状态。花样诵读的选用也要遵循动而有序,动而不乱的原则。【课例】

(1)教师范读一遍;

(2)教师领读一遍,学生领读两遍;(3)齐诵一遍,齐诵三遍;(4)回声诵读一遍;(5)齐诵三遍;(6)花样诵两遍;(7)齐诵一遍。3.诵读展示

教师鼓励学生尝试背诵,此环节可根据课堂情况灵活把握。

(例如:请学生齐背一遍、会背的同学们上讲台展示背诵、台上台下接龙 背诵等。)

最后,再请全班同学齐诵一遍(会背的同学可以背诵),加深记忆。4.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下课后将本节课所学章节诵读七遍。

(五)静心

“请同学们端正身姿,保持脊柱中正,全身放松。男生请垂帘(双眼微闭),女生闭合双眼,请同学们自己进行逆腹式呼吸。(稍停一会)心脑放松,想象内心像阳光一样温暖明亮。(稍停一会)现在,让我们什么也不想。”

如此静心半分钟到三分钟,之后请同学们轻轻睁开双眼。静心的时间可根据 学生实际情况灵活把握。

(六)感恩结束: 1.诵读感恩词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沐浴着经典的滋养,感受着圣贤的教诲,我们 是不是要对圣贤和经典心怀感恩呢?

请同学们起立,双手抱拳,男生右手在外,女生左手在外,诵读三遍感恩 词:我以仁德感恩心,至诚感恩《德道经》(或XX 经典),感谢赐营养,滋养 我心身,回报国与民。” 2.感恩致谢

“请同学们面向四位圣贤,向四位圣贤恭敬行礼致谢!”教师和学生一起向四位圣贤行一个拱手礼。3.结束动作

掌心相对,搓热双手(注意将双手劳宫穴贴住),捂双眼,使眼睛更明亮; 从下向上,由内而外干洗面部;揉搓双耳;按摩风池穴、大椎穴;手握空拳,手背揉搓双肾;揉捏耳垂;双手相叠捂脐,男生左手在内,女生右手在内,全身放松。4.师生互谢 师:“下课!” 生:“老师辛苦啦!” 师:“同学们休息。”

六、注意事项 1.身心准备的重要性

心情平静,心静意定是充分发挥经典诵读作用的前提。身心调整的引导词是 依据生理学和中医学原理而设定,请老师们严格按照教学规范执行,用心引导,语言轻柔舒缓,有意境感。引导词不可随意更改或省略。对于刚接触经典诵读的学生,还不熟悉身心准备如何做,老师可在前几节课着重进行练习,以便于帮助学生的动作规范到位。

2.经典诵读时需注意发声要点:第一,自然发声,不扯着嗓子喊;第二,语速均匀,不拖音;第三,静心素读,诵读时不加入感情色彩。

3.根据音波谐振原理和音药对心身的调整作用,以及松、静、自然是经典 诵读的基础这一前提,诵读时应以齐诵为主,原则上齐诵要保证七遍以上,花样诵为辅。花样性诵读要把握好度与数,应尽量避免孩子心意(情绪)的过度波动(过喜、过紧张等)。

4.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恭敬感恩之心,恭敬心是打开经 典大门的金钥匙。例如引导学生真正以感恩的心态来诵读感恩词、引导学生用心爱护经典书籍、给学生讲圣贤经典的故事,培养学生对圣贤的敬仰之情等。5.经典诵读课程六步骤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具有它的意义,但需要根据学 生的状态而进行灵活运用。初期阶段,教师需要严格依照步骤认真地去完成,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与学生都能够规范性地进行经典诵读,打下一个坚实良好的诵读基础。待师生都能够纯熟地掌握每一个环节,并且教师能够准确自如地把握学生状态而将学生带到经典中之后,可以灵活变通地进行运用。6.在教学过程中,原则是熟读成诵,切忌以背诵为目的的诵读,这样会给学 生造成心理压力,背离松、静、自然的诵读前提。

7.根据“经”、“典”、“书”的内容层级和学习方法的不同,教师无需给学 生解释《德道经》《周易》等“经”类经典的意思。当学生问到时,教师可以启 发学生进行自悟性解读,教师在肯定的基础上加以适当拓展、启发,可以列举一些故事供学生参阅,从而启迪悟性。

8.在经典诵读过程中,应避免让学生一字一字的指读。

第三课时

一、课程说明

经典诵读课是德慧智国学教育的核心课程,旨在通过诵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塑造道德心灵,传承中华文化,启迪慧智头脑。在国学经典课上,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通过气氛导入、身心准备等环节引导学生逐步调整到放松、安静、自然的状态。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快乐韵诵经典。最后辅以感恩结束环节,从小培养学生的仁德感恩心和回报心,从而使学生拥有更快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平衡健康的心理状态,在内心种下一颗德善的种子。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诵读经典的恭敬心,使其产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民族文化自信心。

2.在经典诵读过程中学习良好的行为规范,逐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进而 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与道德品质。3.熟读或者能够背诵所学章节的内容。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身心准备环节能够按要求做到位,学会逆腹式呼吸的方法。2.恭敬的进行经典诵读。

四、教学流程大纲 恭敬礼 导入

身心调整:身体调节、呼吸调节、心理调节 诵读 静心

感恩结束:感恩词、行礼致谢、整理结束、师生互谢

五、教学设计

(一)恭敬礼 师:“上课!”

班长:“起立!”(全体学生起立)

师:“请同学们双手抱拳,男生右手在外,女生左手在外,让我们一起面向 四位圣贤恭敬行礼!”(注意让学生端正身姿,整理衣冠)(注:未进行环境建设的班级使用课件)“礼!”(教师和学生一起向四圣像恭敬行礼)同学们面向老师,老师好!(学生向教师行拱手礼)!” 师:“同学们好,请坐(同时回礼)!”

(二)导入 情景导入《至柔》

(三)身心准备 1.身体调节

“请同学们调整身姿,坐在椅子的前半部分,双手放在大腿上,坐姿端正,双脚平放、与肩同宽、脚尖朝前,坐臀坠腰,含胸拔背,竖颈悬顶,请同学们活动颈椎,做三次仙鹤引项,1、2、3,下颌微收,保持脊柱的中正,全身放松。男生请垂帘(双眼微闭),女生闭合双眼,舒眉展目,面带微笑。” 2.呼吸调节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三次逆腹式呼吸,双手叠放在肚脐上,男生左手在 内,女生右手在内。请同学们用鼻子呼吸,吸气时小腹内收,闭气时屏住呼吸,保持不动,呼气时小腹放松。将呼吸调整到细、匀、深、长的状态。吸气(4秒)„„闭气(4秒)„„呼气(3秒)„„ 吸气(4秒)„„闭气(4秒)„„呼气(3秒)„„ 吸气(4秒)„„闭气(4秒)„„呼气(3秒)„„” 3.心理调节

“同学们,让我们保持心情平静专注、轻松快乐,想象内心有一轮清晨初升 的太阳,太阳光越来越亮,越来越亮,逐渐变为中午的太阳,阳光照亮并温暖着我们的胸腔,照亮整个身体,心不外想,意不外驰。(稍停一下)请同学们轻轻地睁开双眼。”

(四)经典诵读

1.诵读《复兴道德心愿词》和双一章(必读内容)

请同学们保持好这种的状态,以恭敬感恩之心诵读《复兴道德心愿词》和双 一章(第一章、第四十五章)各一遍。请同学们双手抱拳诵读《复兴道德心愿词》„„(诵读结束后)请同学们将双手放下,共同诵读第一章《论德》„„ 第四十五章《观眇》„„ 2.新课学习

先采取带诵、齐诵的方式将新第六章《至柔》诵读七遍以上,熟悉所学内容、感悟经典。再利用灵活多样的诵读形式进行巩固,在轻松愉悦中达到熟读会背。此环节可在把握好诵读原则的前提下,根据课堂情况灵活开展。诵读形式:齐诵、跟诵、配乐诵、接龙诵、回声诵、拍手诵等。【要点】

经典诵读的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以“齐诵”的形式效果最佳。德慧智经 典诵读的基本原理之一是“上善治水”,通过开口诵读的音频振荡对人体中70% 左右的水进行德化、净化、善化治理,提升身心的健康水平。集体齐诵,由于按照同一个频率进行诵读,音声相和、同步振荡的作用量级就非常高,而且每个人在五德、五音上各有长短优劣,在集体齐诵中得以互补调试。因此,“齐诵”是治水效果最佳的一种方式。诵读的各种形式都是为诵读本身服务的,是引起学生诵读兴趣的方法,但如果学生的注意力不涣散,能够自然达到持续性诵读时,教师要对“齐诵”这种方式充分利用,而不可舍本逐末,反而用动态花样诵读的形式破坏学生的良好静态诵读状态。花样诵读的选用也要遵循动而有序,动而不乱的原则。【课例】

(1)教师范读一遍;

(2)教师领读一遍,学生领读两遍;(3)齐诵一遍,齐诵三遍;(4)回声诵读一遍;(5)齐诵三遍;(6)花样诵两遍;(7)齐诵一遍。3.诵读展示

教师鼓励学生尝试背诵,此环节可根据课堂情况灵活把握。

(例如:请学生齐背一遍、会背的同学们上讲台展示背诵、台上台下接龙 背诵等。)

最后,再请全班同学齐诵一遍(会背的同学可以背诵),加深记忆。4.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下课后将本节课所学章节诵读七遍。

(五)静心

“请同学们端正身姿,保持脊柱中正,全身放松。男生请垂帘(双眼微闭),女生闭合双眼,请同学们自己进行逆腹式呼吸。(稍停一会)心脑放松,想象内心像阳光一样温暖明亮。(稍停一会)现在,让我们什么也不想。”

如此静心半分钟到三分钟,之后请同学们轻轻睁开双眼。静心的时间可根据 学生实际情况灵活把握。

(六)感恩结束: 1.诵读感恩词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沐浴着经典的滋养,感受着圣贤的教诲,我们 是不是要对圣贤和经典心怀感恩呢?

请同学们起立,双手抱拳,男生右手在外,女生左手在外,诵读三遍感恩 词:我以仁德感恩心,至诚感恩《德道经》(或XX 经典),感谢赐营养,滋养 我心身,回报国与民。” 2.感恩致谢

“请同学们面向四位圣贤,向四位圣贤恭敬行礼致谢!”教师和学生一起向四位圣贤行一个拱手礼。3.结束动作

掌心相对,搓热双手(注意将双手劳宫穴贴住),捂双眼,使眼睛更明亮; 从下向上,由内而外干洗面部;揉搓双耳;按摩风池穴、大椎穴;手握空拳,手背揉搓双肾;揉捏耳垂;双手相叠捂脐,男生左手在内,女生右手在内,全身放松。4.师生互谢 师:“下课!” 生:“老师辛苦啦!” 师:“同学们休息。”

六、注意事项 1.身心准备的重要性

心情平静,心静意定是充分发挥经典诵读作用的前提。身心调整的引导词是 依据生理学和中医学原理而设定,请老师们严格按照教学规范执行,用心引导,语言轻柔舒缓,有意境感。引导词不可随意更改或省略。对于刚接触经典诵读的学生,还不熟悉身心准备如何做,老师可在前几节课着重进行练习,以便于帮助学生的动作规范到位。

2.经典诵读时需注意发声要点:第一,自然发声,不扯着嗓子喊;第二,语速均匀,不拖音;第三,静心素读,诵读时不加入感情色彩。

3.根据音波谐振原理和音药对心身的调整作用,以及松、静、自然是经典 诵读的基础这一前提,诵读时应以齐诵为主,原则上齐诵要保证七遍以上,花样诵为辅。花样性诵读要把握好度与数,应尽量避免孩子心意(情绪)的过度波动(过喜、过紧张等)。

4.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恭敬感恩之心,恭敬心是打开经 典大门的金钥匙。例如引导学生真正以感恩的心态来诵读感恩词、引导学生用心爱护经典书籍、给学生讲圣贤经典的故事,培养学生对圣贤的敬仰之情等。5.经典诵读课程六步骤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具有它的意义,但需要根据学 生的状态而进行灵活运用。初期阶段,教师需要严格依照步骤认真地去完成,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与学生都能够规范性地进行经典诵读,打下一个坚实良好的诵读基础。待师生都能够纯熟地掌握每一个环节,并且教师能够准确自如地把握学生状态而将学生带到经典中之后,可以灵活变通地进行运用。6.在教学过程中,原则是熟读成诵,切忌以背诵为目的的诵读,这样会给学 生造成心理压力,背离松、静、自然的诵读前提。

7.根据“经”、“典”、“书”的内容层级和学习方法的不同,教师无需给学 生解释《德道经》《周易》等“经”类经典的意思。当学生问到时,教师可以启 发学生进行自悟性解读,教师在肯定的基础上加以适当拓展、启发,可以列举一些故事供学生参阅,从而启迪悟性。

8.在经典诵读过程中,应避免让学生一字一字的指读。

第四课时

一、课程说明

经典诵读课是德慧智国学教育的核心课程,旨在通过诵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塑造道德心灵,传承中华文化,启迪慧智头脑。在国学经典课上,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通过气氛导入、身心准备等环节引导学生逐步调整到放松、安静、自然的状态。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快乐韵诵经典。最后辅以感恩结束环节,从小培养学生的仁德感恩心和回报心,从而使学生拥有更快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平衡健康的心理状态,在内心种下一颗德善的种子。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诵读经典的恭敬心,使其产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民族文化自信心。

2.在经典诵读过程中学习良好的行为规范,逐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进而 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与道德品质。3.熟读或者能够背诵所学章节的内容。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身心准备环节能够按要求做到位,学会逆腹式呼吸的方法。2.恭敬的进行经典诵读。

四、教学流程大纲 恭敬礼 导入

身心调整:身体调节、呼吸调节、心理调节 诵读 静心

感恩结束:感恩词、行礼致谢、整理结束、师生互谢

五、教学设计

(一)恭敬礼 师:“上课!”

班长:“起立!”(全体学生起立)

师:“请同学们双手抱拳,男生右手在外,女生左手在外,让我们一起面向 四位圣贤恭敬行礼!”(注意让学生端正身姿,整理衣冠)(注:未进行环境建设的班级使用课件)“礼!”(教师和学生一起向四圣像恭敬行礼)同学们面向老师,老师好!(学生向教师行拱手礼)!” 师:“同学们好,请坐(同时回礼)!”

(二)导入

徒手操导入,大家一起做徒手操,带动情绪。

(三)身心准备 1.身体调节

“请同学们调整身姿,坐在椅子的前半部分,双手放在大腿上,坐姿端正,双脚平放、与肩同宽、脚尖朝前,坐臀坠腰,含胸拔背,竖颈悬顶,请同学们活动颈椎,做三次仙鹤引项,1、2、3,下颌微收,保持脊柱的中正,全身放松。男生请垂帘(双眼微闭),女生闭合双眼,舒眉展目,面带微笑。” 2.呼吸调节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三次逆腹式呼吸,双手叠放在肚脐上,男生左手在 内,女生右手在内。请同学们用鼻子呼吸,吸气时小腹内收,闭气时屏住呼吸,保持不动,呼气时小腹放松。将呼吸调整到细、匀、深、长的状态。吸气(4秒)„„闭气(4秒)„„呼气(3秒)„„ 吸气(4秒)„„闭气(4秒)„„呼气(3秒)„„ 吸气(4秒)„„闭气(4秒)„„呼气(3秒)„„” 3.心理调节

“同学们,让我们保持心情平静专注、轻松快乐,想象内心有一轮清晨初升 的太阳,太阳光越来越亮,越来越亮,逐渐变为中午的太阳,阳光照亮并温暖着我们的胸腔,照亮整个身体,心不外想,意不外驰。(稍停一下)请同学们轻轻地睁开双眼。”

(四)经典诵读

1.诵读《复兴道德心愿词》和双一章(必读内容)

请同学们保持好这种的状态,以恭敬感恩之心诵读《复兴道德心愿词》和双 一章(第一章、第四十五章)各一遍。请同学们双手抱拳诵读《复兴道德心愿词》„„(诵读结束后)请同学们将双手放下,共同诵读第一章《论德》„„ 第四十五章《观眇》„„ 2.新课学习

先采取带诵、齐诵的方式将新第七章《立戒》诵读七遍以上,熟悉所学内容、感悟经典。再利用灵活多样的诵读形式进行巩固,在轻松愉悦中达到熟读会背。此环节可在把握好诵读原则的前提下,根据课堂情况灵活开展。诵读形式:齐诵、跟诵、配乐诵、接龙诵、回声诵、拍手诵等。【要点】

经典诵读的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以“齐诵”的形式效果最佳。德慧智经 典诵读的基本原理之一是“上善治水”,通过开口诵读的音频振荡对人体中70% 左右的水进行德化、净化、善化治理,提升身心的健康水平。集体齐诵,由于按照同一个频率进行诵读,音声相和、同步振荡的作用量级就非常高,而且每个人在五德、五音上各有长短优劣,在集体齐诵中得以互补调试。因此,“齐诵”是治水效果最佳的一种方式。诵读的各种形式都是为诵读本身服务的,是引起学生诵读兴趣的方法,但如果学生的注意力不涣散,能够自然达到持续性诵读时,教师要对“齐诵”这种方式充分利用,而不可舍本逐末,反而用动态花样诵读的形式破坏学生的良好静态诵读状态。花样诵读的选用也要遵循动而有序,动而不乱的原则。【课例】

(1)教师范读一遍;

(2)教师领读一遍,学生领读两遍;(3)齐诵一遍,齐诵三遍;(4)回声诵读一遍;(5)齐诵三遍;(6)花样诵两遍;(7)齐诵一遍。3.诵读展示

教师鼓励学生尝试背诵,此环节可根据课堂情况灵活把握。

(例如:请学生齐背一遍、会背的同学们上讲台展示背诵、台上台下接龙 背诵等。)

最后,再请全班同学齐诵一遍(会背的同学可以背诵),加深记忆。4.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下课后将本节课所学章节诵读七遍。

(五)静心

“请同学们端正身姿,保持脊柱中正,全身放松。男生请垂帘(双眼微闭),女生闭合双眼,请同学们自己进行逆腹式呼吸。(稍停一会)心脑放松,想象内心像阳光一样温暖明亮。(稍停一会)现在,让我们什么也不想。”

如此静心半分钟到三分钟,之后请同学们轻轻睁开双眼。静心的时间可根据 学生实际情况灵活把握。

(六)感恩结束: 1.诵读感恩词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沐浴着经典的滋养,感受着圣贤的教诲,我们 是不是要对圣贤和经典心怀感恩呢?

请同学们起立,双手抱拳,男生右手在外,女生左手在外,诵读三遍感恩 词:我以仁德感恩心,至诚感恩《德道经》(或XX 经典),感谢赐营养,滋养 我心身,回报国与民。” 2.感恩致谢

“请同学们面向四位圣贤,向四位圣贤恭敬行礼致谢!”教师和学生一起向四位圣贤行一个拱手礼。3.结束动作

掌心相对,搓热双手(注意将双手劳宫穴贴住),捂双眼,使眼睛更明亮; 从下向上,由内而外干洗面部;揉搓双耳;按摩风池穴、大椎穴;手握空拳,手背揉搓双肾;揉捏耳垂;双手相叠捂脐,男生左手在内,女生右手在内,全身放松。4.师生互谢 师:“下课!” 生:“老师辛苦啦!” 师:“同学们休息。”

六、注意事项 1.身心准备的重要性

心情平静,心静意定是充分发挥经典诵读作用的前提。身心调整的引导词是 依据生理学和中医学原理而设定,请老师们严格按照教学规范执行,用心引导,语言轻柔舒缓,有意境感。引导词不可随意更改或省略。对于刚接触经典诵读的学生,还不熟悉身心准备如何做,老师可在前几节课着重进行练习,以便于帮助学生的动作规范到位。

2.经典诵读时需注意发声要点:第一,自然发声,不扯着嗓子喊;第二,语速均匀,不拖音;第三,静心素读,诵读时不加入感情色彩。

3.根据音波谐振原理和音药对心身的调整作用,以及松、静、自然是经典 诵读的基础这一前提,诵读时应以齐诵为主,原则上齐诵要保证七遍以上,花样诵为辅。花样性诵读要把握好度与数,应尽量避免孩子心意(情绪)的过度波动(过喜、过紧张等)。

4.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恭敬感恩之心,恭敬心是打开经 典大门的金钥匙。例如引导学生真正以感恩的心态来诵读感恩词、引导学生用心爱护经典书籍、给学生讲圣贤经典的故事,培养学生对圣贤的敬仰之情等。5.经典诵读课程六步骤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具有它的意义,但需要根据学 生的状态而进行灵活运用。初期阶段,教师需要严格依照步骤认真地去完成,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与学生都能够规范性地进行经典诵读,打下一个坚实良好的诵读基础。待师生都能够纯熟地掌握每一个环节,并且教师能够准确自如地把握学生状态而将学生带到经典中之后,可以灵活变通地进行运用。6.在教学过程中,原则是熟读成诵,切忌以背诵为目的的诵读,这样会给学 生造成心理压力,背离松、静、自然的诵读前提。

7.根据“经”、“典”、“书”的内容层级和学习方法的不同,教师无需给学 生解释《德道经》《周易》等“经”类经典的意思。当学生问到时,教师可以启 发学生进行自悟性解读,教师在肯定的基础上加以适当拓展、启发,可以列举一些故事供学生参阅,从而启迪悟性。

8.在经典诵读过程中,应避免让学生一字一字的指读。

第五课时

一、课程说明

经典诵读课是德慧智国学教育的核心课程,旨在通过诵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塑造道德心灵,传承中华文化,启迪慧智头脑。在国学经典课上,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通过气氛导入、身心准备等环节引导学生逐步调整到放松、安静、自然的状态。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快乐韵诵经典。最后辅以感恩结束环节,从小培养学生的仁德感恩心和回报心,从而使学生拥有更快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平衡健康的心理状态,在内心种下一颗德善的种子。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诵读经典的恭敬心,使其产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民族文化自信心。

2.在经典诵读过程中学习良好的行为规范,逐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进而 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与道德品质。3.熟读或者能够背诵所学章节的内容。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身心准备环节能够按要求做到位,学会逆腹式呼吸的方法。2.恭敬的进行经典诵读。

四、教学流程大纲 恭敬礼 导入

身心调整:身体调节、呼吸调节、心理调节 诵读 静心

感恩结束:感恩词、行礼致谢、整理结束、师生互谢

五、教学设计

(一)恭敬礼 师:“上课!”

班长:“起立!”(全体学生起立)

师:“请同学们双手抱拳,男生右手在外,女生左手在外,让我们一起面向 四位圣贤恭敬行礼!”(注意让学生端正身姿,整理衣冠)(注:未进行环境建设的班级使用课件)“礼!”(教师和学生一起向四圣像恭敬行礼)同学们面向老师,老师好!(学生向教师行拱手礼)!” 师:“同学们好,请坐(同时回礼)!”

(二)导入

徒手操导入,大家一起做徒手操,带动情绪。

(三)身心准备 1.身体调节

“请同学们调整身姿,坐在椅子的前半部分,双手放在大腿上,坐姿端正,双脚平放、与肩同宽、脚尖朝前,坐臀坠腰,含胸拔背,竖颈悬顶,请同学们活动颈椎,做三次仙鹤引项,1、2、3,下颌微收,保持脊柱的中正,全身放松。男生请垂帘(双眼微闭),女生闭合双眼,舒眉展目,面带微笑。” 2.呼吸调节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三次逆腹式呼吸,双手叠放在肚脐上,男生左手在 内,女生右手在内。请同学们用鼻子呼吸,吸气时小腹内收,闭气时屏住呼吸,保持不动,呼气时小腹放松。将呼吸调整到细、匀、深、长的状态。吸气(4秒)„„闭气(4秒)„„呼气(3秒)„„ 吸气(4秒)„„闭气(4秒)„„呼气(3秒)„„ 吸气(4秒)„„闭气(4秒)„„呼气(3秒)„„” 3.心理调节

“同学们,让我们保持心情平静专注、轻松快乐,想象内心有一轮清晨初升 的太阳,太阳光越来越亮,越来越亮,逐渐变为中午的太阳,阳光照亮并温暖着我们的胸腔,照亮整个身体,心不外想,意不外驰。(稍停一下)请同学们轻轻地睁开双眼。”

(四)经典诵读

1.诵读《复兴道德心愿词》和双一章(必读内容)

请同学们保持好这种的状态,以恭敬感恩之心诵读《复兴道德心愿词》和双 一章(第一章、第四十五章)各一遍。请同学们双手抱拳诵读《复兴道德心愿词》„„(诵读结束后)请同学们将双手放下,共同诵读第一章《论德》„„ 第四十五章《观眇》„„ 2.新课学习

先采取带诵、齐诵的方式将新第八章《请靓》诵读七遍以上,熟悉所学内容、感悟经典。再利用灵活多样的诵读形式进行巩固,在轻松愉悦中达到熟读会背。此环节可在把握好诵读原则的前提下,根据课堂情况灵活开展。诵读形式:齐诵、跟诵、配乐诵、接龙诵、回声诵、拍手诵等。【要点】

经典诵读的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以“齐诵”的形式效果最佳。德慧智经 典诵读的基本原理之一是“上善治水”,通过开口诵读的音频振荡对人体中70% 左右的水进行德化、净化、善化治理,提升身心的健康水平。集体齐诵,由于按照同一个频率进行诵读,音声相和、同步振荡的作用量级就非常高,而且每个人在五德、五音上各有长短优劣,在集体齐诵中得以互补调试。因此,“齐诵”是治水效果最佳的一种方式。诵读的各种形式都是为诵读本身服务的,是引起学生诵读兴趣的方法,但如果学生的注意力不涣散,能够自然达到持续性诵读时,教师要对“齐诵”这种方式充分利用,而不可舍本逐末,反而用动态花样诵读的形式破坏学生的良好静态诵读状态。花样诵读的选用也要遵循动而有序,动而不乱的原则。【课例】

(1)教师范读一遍;

(2)教师领读一遍,学生领读两遍;(3)齐诵一遍,齐诵三遍;(4)回声诵读一遍;(5)齐诵三遍;(6)花样诵两遍;(7)齐诵一遍。3.诵读展示

教师鼓励学生尝试背诵,此环节可根据课堂情况灵活把握。

(例如:请学生齐背一遍、会背的同学们上讲台展示背诵、台上台下接龙 背诵等。)

最后,再请全班同学齐诵一遍(会背的同学可以背诵),加深记忆。4.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下课后将本节课所学章节诵读七遍。

(五)静心

“请同学们端正身姿,保持脊柱中正,全身放松。男生请垂帘(双眼微闭),女生闭合双眼,请同学们自己进行逆腹式呼吸。(稍停一会)心脑放松,想象内心像阳光一样温暖明亮。(稍停一会)现在,让我们什么也不想。”

如此静心半分钟到三分钟,之后请同学们轻轻睁开双眼。静心的时间可根据 学生实际情况灵活把握。

(六)感恩结束: 1.诵读感恩词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沐浴着经典的滋养,感受着圣贤的教诲,我们 是不是要对圣贤和经典心怀感恩呢?

请同学们起立,双手抱拳,男生右手在外,女生左手在外,诵读三遍感恩 词:我以仁德感恩心,至诚感恩《德道经》(或XX 经典),感谢赐营养,滋养 我心身,回报国与民。” 2.感恩致谢

“请同学们面向四位圣贤,向四位圣贤恭敬行礼致谢!”教师和学生一起向四位圣贤行一个拱手礼。3.结束动作

掌心相对,搓热双手(注意将双手劳宫穴贴住),捂双眼,使眼睛更明亮; 从下向上,由内而外干洗面部;揉搓双耳;按摩风池穴、大椎穴;手握空拳,手背揉搓双肾;揉捏耳垂;双手相叠捂脐,男生左手在内,女生右手在内,全身放松。4.师生互谢 师:“下课!” 生:“老师辛苦啦!” 师:“同学们休息。”

六、注意事项 1.身心准备的重要性

心情平静,心静意定是充分发挥经典诵读作用的前提。身心调整的引导词是 依据生理学和中医学原理而设定,请老师们严格按照教学规范执行,用心引导,语言轻柔舒缓,有意境感。引导词不可随意更改或省略。对于刚接触经典诵读的学生,还不熟悉身心准备如何做,老师可在前几节课着重进行练习,以便于帮助学生的动作规范到位。

2.经典诵读时需注意发声要点:第一,自然发声,不扯着嗓子喊;第二,语速均匀,不拖音;第三,静心素读,诵读时不加入感情色彩。

3.根据音波谐振原理和音药对心身的调整作用,以及松、静、自然是经典 诵读的基础这一前提,诵读时应以齐诵为主,原则上齐诵要保证七遍以上,花样诵为辅。花样性诵读要把握好度与数,应尽量避免孩子心意(情绪)的过度波动(过喜、过紧张等)。

4.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恭敬感恩之心,恭敬心是打开经 典大门的金钥匙。例如引导学生真正以感恩的心态来诵读感恩词、引导学生用心爱护经典书籍、给学生讲圣贤经典的故事,培养学生对圣贤的敬仰之情等。5.经典诵读课程六步骤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具有它的意义,但需要根据学 生的状态而进行灵活运用。初期阶段,教师需要严格依照步骤认真地去完成,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与学生都能够规范性地进行经典诵读,打下一个坚实良好的诵读基础。待师生都能够纯熟地掌握每一个环节,并且教师能够准确自如地把握学生状态而将学生带到经典中之后,可以灵活变通地进行运用。6.在教学过程中,原则是熟读成诵,切忌以背诵为目的的诵读,这样会给学 生造成心理压力,背离松、静、自然的诵读前提。

7.根据“经”、“典”、“书”的内容层级和学习方法的不同,教师无需给学 生解释《德道经》《周易》等“经”类经典的意思。当学生问到时,教师可以启 发学生进行自悟性解读,教师在肯定的基础上加以适当拓展、启发,可以列举一些故事供学生参阅,从而启迪悟性。

8.在经典诵读过程中,应避免让学生一字一字的指读。

第六课时

一、课程说明

经典诵读课是德慧智国学教育的核心课程,旨在通过诵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塑造道德心灵,传承中华文化,启迪慧智头脑。在国学经典课上,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通过气氛导入、身心准备等环节引导学生逐步调整到放松、安静、自然的状态。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快乐韵诵经典。最后辅以感恩结束环节,从小培养学生的仁德感恩心和回报心,从而使学生拥有更快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平衡健康的心理状态,在内心种下一颗德善的种子。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诵读经典的恭敬心,使其产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民族文化自信心。

2.在经典诵读过程中学习良好的行为规范,逐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进而 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与道德品质。3.熟读或者能够背诵所学章节的内容。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身心准备环节能够按要求做到位,学会逆腹式呼吸的方法。2.恭敬的进行经典诵读。

四、教学流程大纲 恭敬礼 导入

身心调整:身体调节、呼吸调节、心理调节 诵读 静心

感恩结束:感恩词、行礼致谢、整理结束、师生互谢

五、教学设计

(一)恭敬礼 师:“上课!”

班长:“起立!”(全体学生起立)

师:“请同学们双手抱拳,男生右手在外,女生左手在外,让我们一起面向 四位圣贤恭敬行礼!”(注意让学生端正身姿,整理衣冠)(注:未进行环境建设的班级使用课件)“礼!”(教师和学生一起向四圣像恭敬行礼)同学们面向老师,老师好!(学生向教师行拱手礼)!” 师:“同学们好,请坐(同时回礼)!”

(二)导入

情景导入,引出《知足》

(三)身心准备 1.身体调节

“请同学们调整身姿,坐在椅子的前半部分,双手放在大腿上,坐姿端正,双脚平放、与肩同宽、脚尖朝前,坐臀坠腰,含胸拔背,竖颈悬顶,请同学们活动颈椎,做三次仙鹤引项,1、2、3,下颌微收,保持脊柱的中正,全身放松。男生请垂帘(双眼微闭),女生闭合双眼,舒眉展目,面带微笑。” 2.呼吸调节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三次逆腹式呼吸,双手叠放在肚脐上,男生左手在 内,女生右手在内。请同学们用鼻子呼吸,吸气时小腹内收,闭气时屏住呼吸,保持不动,呼气时小腹放松。将呼吸调整到细、匀、深、长的状态。吸气(4秒)„„闭气(4秒)„„呼气(3秒)„„ 吸气(4秒)„„闭气(4秒)„„呼气(3秒)„„ 吸气(4秒)„„闭气(4秒)„„呼气(3秒)„„” 3.心理调节

“同学们,让我们保持心情平静专注、轻松快乐,想象内心有一轮清晨初升 的太阳,太阳光越来越亮,越来越亮,逐渐变为中午的太阳,阳光照亮并温暖着我们的胸腔,照亮整个身体,心不外想,意不外驰。(稍停一下)请同学们轻轻地睁开双眼。”

(四)经典诵读

1.诵读《复兴道德心愿词》和双一章(必读内容)

请同学们保持好这种的状态,以恭敬感恩之心诵读《复兴道德心愿词》和双 一章(第一章、第四十五章)各一遍。请同学们双手抱拳诵读《复兴道德心愿词》„„(诵读结束后)请同学们将双手放下,共同诵读第一章《论德》„„ 第四十五章《观眇》„„ 2.新课学习

先采取带诵、齐诵的方式将新第九章《知足》诵读七遍以上,熟悉所学内容、感悟经典。再利用灵活多样的诵读形式进行巩固,在轻松愉悦中达到熟读会背。此环节可在把握好诵读原则的前提下,根据课堂情况灵活开展。诵读形式:齐诵、跟诵、配乐诵、接龙诵、回声诵、拍手诵等。【要点】

经典诵读的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以“齐诵”的形式效果最佳。德慧智经 典诵读的基本原理之一是“上善治水”,通过开口诵读的音频振荡对人体中70% 左右的水进行德化、净化、善化治理,提升身心的健康水平。集体齐诵,由于按照同一个频率进行诵读,音声相和、同步振荡的作用量级就非常高,而且每个人在五德、五音上各有长短优劣,在集体齐诵中得以互补调试。因此,“齐诵”是治水效果最佳的一种方式。诵读的各种形式都是为诵读本身服务的,是引起学生诵读兴趣的方法,但如果学生的注意力不涣散,能够自然达到持续性诵读时,教师要对“齐诵”这种方式充分利用,而不可舍本逐末,反而用动态花样诵读的形式破坏学生的良好静态诵读状态。花样诵读的选用也要遵循动而有序,动而不乱的原则。【课例】

(1)教师范读一遍;

(2)教师领读一遍,学生领读两遍;(3)齐诵一遍,齐诵三遍;(4)回声诵读一遍;(5)齐诵三遍;(6)花样诵两遍;(7)齐诵一遍。3.诵读展示

教师鼓励学生尝试背诵,此环节可根据课堂情况灵活把握。

(例如:请学生齐背一遍、会背的同学们上讲台展示背诵、台上台下接龙 背诵等。)

最后,再请全班同学齐诵一遍(会背的同学可以背诵),加深记忆。4.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下课后将本节课所学章节诵读七遍。

(五)静心

“请同学们端正身姿,保持脊柱中正,全身放松。男生请垂帘(双眼微闭),女生闭合双眼,请同学们自己进行逆腹式呼吸。(稍停一会)心脑放松,想象内心像阳光一样温暖明亮。(稍停一会)现在,让我们什么也不想。”

如此静心半分钟到三分钟,之后请同学们轻轻睁开双眼。静心的时间可根据 学生实际情况灵活把握。

(六)感恩结束: 1.诵读感恩词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沐浴着经典的滋养,感受着圣贤的教诲,我们 是不是要对圣贤和经典心怀感恩呢?

请同学们起立,双手抱拳,男生右手在外,女生左手在外,诵读三遍感恩 词:我以仁德感恩心,至诚感恩《德道经》(或XX 经典),感谢赐营养,滋养 我心身,回报国与民。” 2.感恩致谢

“请同学们面向四位圣贤,向四位圣贤恭敬行礼致谢!”教师和学生一起向四位圣贤行一个拱手礼。3.结束动作

掌心相对,搓热双手(注意将双手劳宫穴贴住),捂双眼,使眼睛更明亮; 从下向上,由内而外干洗面部;揉搓双耳;按摩风池穴、大椎穴;手握空拳,手背揉搓双肾;揉捏耳垂;双手相叠捂脐,男生左手在内,女生右手在内,全身放松。4.师生互谢 师:“下课!” 生:“老师辛苦啦!” 师:“同学们休息。”

六、注意事项 1.身心准备的重要性

心情平静,心静意定是充分发挥经典诵读作用的前提。身心调整的引导词是 依据生理学和中医学原理而设定,请老师们严格按照教学规范执行,用心引导,语言轻柔舒缓,有意境感。引导词不可随意更改或省略。对于刚接触经典诵读的学生,还不熟悉身心准备如何做,老师可在前几节课着重进行练习,以便于帮助学生的动作规范到位。

2.经典诵读时需注意发声要点:第一,自然发声,不扯着嗓子喊;第二,语速均匀,不拖音;第三,静心素读,诵读时不加入感情色彩。

3.根据音波谐振原理和音药对心身的调整作用,以及松、静、自然是经典 诵读的基础这一前提,诵读时应以齐诵为主,原则上齐诵要保证七遍以上,花样诵为辅。花样性诵读要把握好度与数,应尽量避免孩子心意(情绪)的过度波动(过喜、过紧张等)。

4.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恭敬感恩之心,恭敬心是打开经 典大门的金钥匙。例如引导学生真正以感恩的心态来诵读感恩词、引导学生用心爱护经典书籍、给学生讲圣贤经典的故事,培养学生对圣贤的敬仰之情等。5.经典诵读课程六步骤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具有它的意义,但需要根据学 生的状态而进行灵活运用。初期阶段,教师需要严格依照步骤认真地去完成,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与学生都能够规范性地进行经典诵读,打下一个坚实良好的诵读基础。待师生都能够纯熟地掌握每一个环节,并且教师能够准确自如地把握学生状态而将学生带到经典中之后,可以灵活变通地进行运用。6.在教学过程中,原则是熟读成诵,切忌以背诵为目的的诵读,这样会给学 生造成心理压力,背离松、静、自然的诵读前提。

7.根据“经”、“典”、“书”的内容层级和学习方法的不同,教师无需给学 生解释《德道经》《周易》等“经”类经典的意思。当学生问到时,教师可以启 发学生进行自悟性解读,教师在肯定的基础上加以适当拓展、启发,可以列举一些故事供学生参阅,从而启迪悟性。

8.在经典诵读过程中,应避免让学生一字一字的指读。

第五篇:诵读教案

诵读技巧:两课时

1、美文诵读技巧

朗读是一项再创造活动,除了理解作品,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做到读音准确、吐字清晰这些基本要求之外,成功的朗读还应该善于运用一些朗读技巧,即能掌握运用声音表情达意的规律,注意音色、音量、音强和音高的配合与变化,通过适当的停顿、读音的轻重、合适的速度、语调的变化,使朗读产生最佳效果。

(1). 停顿。在表情达意的朗读中,正确的停顿起很大的作用,它是语言结构上的一种表现,也是朗读的基本要求。朗读中适当的停顿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作品的内容、语言的结构和作者的感情,它有助于听者更清楚地理解作品,在停顿的间隙进行及时的思考、消化、回味,同时也让朗读者有换气的机会。

(2). 重音。读好重音的目的在于加深听者的印象。重音的确定要以中心意思为主导,根据词语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确定。具有对比作用的词以及用作比喻的词都应该重读。能使听者对一些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词语要重读。例如,《水调歌头·游泳》中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朗读时要把“飞”读重音,才能体现出大桥凌空架设的雄伟气势,而且表现了建设速度之快。(3). 速度。朗读速度的快慢是根据所表达的作品的具体内容来决定的,要与语意感情相协调。内容决定速度,一般地说,诗词特别是古典诗词要读得慢些,给人以体味的余地,景物描写也应读得慢些,给人清晰的印象。与此相反,快速的动作、紧张的场面、引人入胜的情节,都应该读得快些。在表达欢乐、兴奋、惊惧、激动情绪时语速较快,在表达忧郁、悲伤、痛苦、失望、迟疑情绪或心情沉痛及回忆往事时,语速比较缓慢。

(4). 语调。语调的抑扬变化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感受和效果。依据感情内容的不同,采用升降平曲四种曲调,可形成朗读中的声音变化,表现各种感情态度。一般地说,表达高昂激动的感情或疑问、命令的语句,用升调;表达低沉平缓的感情或感叹、祈使的语句,用降调;表达内容分量较重的文句或仅是叙述、解释的话,用平调;表达复杂的情绪或隐晦的感情等,用曲调。

语调和语速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调的抑扬升降和语速的快慢缓急往往连为一体:语速缓慢的,语调往往下降而平抑;语速急切的,语调往往随之上升而高扬。反之,语调低沉平抑的,语速就较慢;语调激昂高扬的,语速就较快。

古诗文诵读技巧(两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诵读技巧。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趣。

二、传授新知。

诵读古诗,主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一)诵读技巧的把握、处理好语言的声音表达

古诗文的诵读节奏的划分,通常有两种依据。或按音节划分,或按语意划分。也就是说在朗读时停顿的单位可以是一个相对完整的音节或意义。例如:“城阙辅三秦”一句,依音节可划分为“城阙/辅/三秦”;依意义可划分为“城阙/辅三秦”。“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依音节可划分为“劝君/更尽/一杯酒”;按意义可划分为“劝君更尽/一杯酒”。

一般来说,诗歌中按表音节奏划分多,按表意节奏划分少。四言为“二二”节奏,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五言有“二二一”节奏,也有“二一二”节奏,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晨兴/理/荒秽,带有/荷锄/归”。七言有“二二三”也有“二二二一”节奏,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人生/自古/谁无死”。另外还有“二二一二”节奏,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时,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歌的韵味。

古诗文诵读要有极强的感染力,还要处理好诵读的停顿、语速、重音及语气。

诗歌的诵读,节奏的停顿尤其重要,节奏停顿要注意连而不断,并且要注意为加强语气、阐明观点、表达感情作逻辑的停顿。语速的快慢安排要依情节发展与感情的表达灵活处理。一般情节紧张、情绪欢快昂扬时快,情节舒缓、情绪忧郁悲伤时慢。重音的处理,要结合句子找出规律,以更好地表情达意。如谓语动词、表性状程度的状语、表性状强调的定语、表结果或程度的补语、疑问代指示代词等要重读。至于语气语调,只要理解作品中祈使、陈述、疑问和感叹句的作用,灵活处理,一定会为诵读添彩。

(二)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

要使诵读具有感染力,传达出自己的感受,传达出作品的神,关键的一点,是要把握好作品的感情基调。就像你如果不了解白居易《琵琶行》中感伤的情感基调,就无法把离别之愁,琵琶声之悲,身世之悲,同病相怜之悲,触动自身坎坷之痛之悲,一层一层传达出来。如果你不了解李白《将进酒》那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于是满腔不合事宜借酒兴诗情,来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就不能表现那既豪放又感伤的复杂情怀。

(三)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了解古诗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揣摩人物的语言口吻,可以细致入微地传神地再现作品,达到更为动人的效果。如把握《示儿》中陆游的性格:陆游从小受到父亲强烈爱国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养成了忧国忧民、渴望国家重建的品格。才能将老诗人在人生的弥留之际强烈的爱国之心。读出来。

(四)注意作品的风格特征

古诗文作品因时代不同、人物不同,或同一人物的时期不同,其作品都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或豪放,或婉约;或浪漫,或现实;或轻快明丽,或沉郁悲壮„„诵读时注意对作品的风格加以仔细地体会,可更好地演绎作品,传达出作品的神韵。

古诗文诵读教学是一门艺术。对于曾经哺育出了既具有丰富的文化修养,又具有传统美德的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古诗文,如何通过古诗文诵读教学,让这棵滋养我们先人的大树开出新的奇葩,在继承中发展,在传统中融入现代意识,更好地培养语感还须不断实践与探索。

三、练习诵读古诗《竹枝词》。

四、评议提高。

古诗赏析:两课时

芙蓉楼送辛渐

一、背诵比赛,创设氛围

同学们我们已经读过不少送别古诗,例如李白的《《赠王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诗歌,谁愿意来背背这些古诗呢?

二、揭示课题,简要介绍

(一)板书课题 芙蓉楼送辛渐

三、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诗擅长七绝,被称“七绝圣手”.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其边塞诗很著名.有《王昌龄集》.他因数次被贬,在荒僻的岭南和湘西生活过,也曾来往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原和东南地区,并曾远赴西北边地,甚至可能去过碎叶(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一带。因他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交游,对他的诗歌创作大有好处。

四、简介诗歌内容

这是一首送别诗。(是作者在芙蓉楼送辛渐。)本诗写于唐开元二十九年之后,诗中提的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江雨苍茫中,诗人送别了即将回到洛阳的友人,虽然正处于众口毁谤的恶劣处境之中,但他看到的是水天相接的吴江楚山,心中明朗,并无一丝凄风冷雨,他托友人告知洛阳的亲朋们:他有的仍然是一颗纯洁的玉壶冰心。首句从昨夜秋雨写起,为送别设置了凄清的气氛。二句中的“平明”点明送客的时间;“楚山孤”,既写出了友人的去向,又暗寓了自己送客时的心情。

三、四句,写的是自己,仍与送别之意相吻合。

五、合作探究,悟解诗歌 1.题目解析

“芙蓉楼”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送”是送别的意思。“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2.初读解疑

吴:今江苏南部,古属吴地。平明:天刚亮。

楚山:古时吴、楚两地相接,镇江一带也称楚地,故其附近的山也可叫楚山。

3.再读解意

(一)品读一、二两句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

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了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连”字和“入”字写出雨势的平稳连绵,江雨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分明地感知,则诗人因离情萦怀而一夜未眠的情景也自可想见。

但是,这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不也展现了一种极其高远壮阔的境界吗?中晚唐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梧桐、屋前白马、池中荷花等等琐物上,而王昌龄却并不实写如何感知秋雨来临的细节,他只是将听觉视觉和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雨势,以大片淡墨染出满纸烟雨,这就用浩大的气魄烘托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开阔意境。

(二)品读三、四两句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一片冰心在玉壶”是诗眼,但历来人们都认为“玉壶”与“冰心”一样,都指人的品德美好,这不符合实际。“玉壶”具有多义性,它可以指酒壶、月亮、灯、滴漏等。把“玉壶”解释为酒壶,既是推杯换盏时的谐谑,也极符合王昌龄当时的心态。全诗音调谐美,诗风沉郁,又采用问答形式,别开生面。

4.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诗人在这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5.诵读全诗。

美文诵读:两课时

1、《燕子》诵读

教学目标:运用所学的朗读技巧,有感情地诵读《燕子》。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趣,导入新课。

二、回忆所学的诵读技巧。

三、以2、3自然段为例,讨论如何运用朗读技巧。

1、找出所写景物,抓住“微风——吹拂”“细柳——洒落”“柔柳——展开——嫩叶”“草、芽、花——赶集似的聚拢来”等词语,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所写景物的情态,感受春光烂漫无比及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当。

2、读第3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要求学生边读边想,燕子是怎样为春光增添生趣的。学习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议一议燕子的动作“斜着身子”“掠过”“横掠”“沾”等,领悟燕子飞行时的轻快、灵活。这一自然段是个长句子,由两个分句组成,第一分句突出“快”,第二分句突出“轻”。引导学生想象燕子在春天的湖光山色中活动的情形,有感情地朗读欣赏。

四、以组为单位开展朗读比赛。

五、选出优胜者全班表演配乐朗诵

2、诵 读 欣 赏《乡愁》

学习目标:以诵读为基础,介绍几种赏析,重在学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重难点:对诗歌的理解 教学方法;诵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乡愁》朗读录音

二、作者介绍:

余光中:中国台湾诗人。福建永春人。先后在金陵大学(现南京大学)和厦门大学外文系学习。历任《蓝星》、《现代文学》等杂志的主编,著有长诗《天狼星》、诗集《蓝色的羽毛》、《天国夜市》等。此外尚有散文集、评论集多种。

三、整体感知

(1)阅读《乡愁》,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

第一小节: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 第二小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 第三小节: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第四小节: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

同时,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浓郁而又强烈的感情,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阅读此诗,使我们感到回味无穷。本诗集单纯美与丰富美于一体,物象集中明朗,如邮票、船票、坟墓等,不枝不蔓,意境幽远深邃,内容丰富含蓄,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2、诗的结构:以时间为顺序(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以感情为线索,以大体相同的诗句和格式,反复咏叹,使情感逐层加深,由思乡、思亲升华达到思念祖国。诗歌的结构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既有各小节的均衡、匀称,又有小节内长短句的变化,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诗歌有回环往复,一唱一叹的旋律。在同一位置上,有重复,即我在这头„„,有叠词:小小、窄窄、矮矮、浅浅;有变换的量词:枚、张、方、湾。作者采用这些艺术手段加强了此诗的音韵之美。总之,本诗以朴素、简明、隽永的语言,高超的艺术技巧,表达了台湾人民盼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抒发了作者浓郁的乡思之情。

四、赏析:《乡愁》是一篇怀念祖国、渴望回归大陆的爱国诗章,它以民谣的歌调深沉而忧郁地倾诉了诗人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短诗巧妙地运用了民歌中部分隔离反复的形式,叙述抒情主人公人生主要历程中的几段乡愁,最后一节轻轻一点:

“而现在„„” 诗人善于使用传统民歌的层递层进、互衬对比的手法。前三节诗逐层描绘了他幼年、成年、成年之后的三段生活经历,母子分离的乡愁,情侣难见的乡愁,皆由生活拮据造成。生离死别的乡愁,是由生命规律使然。三段乡愁写个人,却为写中华民族乡愁打好铺垫。最后一节,抒写的国愁才是全诗的主旨之所在。它唱出了几千万台湾同胞的赤子之心。短诗在语言、节奏韵律的运用上也有独到之处。以“小小”、“窄窄”等分别形容邮票、船票,用得明了、形象、新鲜,加重了乡愁的浓重意味。总而言之,《乡愁》整首诗含蓄蕴藉,余韵绵绵,满纸是思念大陆的亲情,落叶归根的宿愿,已成为人们传诵的佳作。

五、朗读比赛

六、布置作业:背诵诗歌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趣。

二、传授新知。

诵读古诗,主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一)、诵读技巧的把握、处理好语言的声音表达

古诗文的诵读节奏的划分,通常有两种依据。或按音节划分,或按语意划分。也就是说在朗读时停顿的单位可以是一个相对完整的音节或意义。例如:“城阙辅三秦”一句,依音节可划分为“城阙/辅/三秦”;依意义可划分为“城阙/辅三秦”。“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依音节可划分为“劝君/更尽/一杯酒”;按意义可划分为“劝君更尽/一杯酒”。

一般来说,诗歌中按表音节奏划分多,按表意节奏划分少。四言为“二二”节奏,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五言有“二二一”节奏,也有“二一二”节奏,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晨兴/理/荒秽,带有/荷锄/归”。七言有“二二三”也有“二二二一”节奏,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人生/自古/谁无死”。另外还有“二二一二”节奏,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时,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歌的韵味。

古诗文诵读要有极强的感染力,还要处理好诵读的停顿、语速、重音及语气。

诗歌的诵读,节奏的停顿尤其重要,节奏停顿要注意连而不断,并且要注意为加强语气、阐明观点、表达感情作逻辑的停顿。语速的快慢安排要依情节发展与感情的表达灵活处理。一般情节紧张、情绪欢快昂扬时快,情节舒缓、情绪忧郁悲伤时慢。重音的处理,要结合句子找出规律,以更好地表情达意。如谓语动词、表性状程度的状语、表性状强调的定语、表结果或程度的补语、疑问代指示代词等要重读。至于语气语调,只要理解作品中祈使、陈述、疑问和感叹句的作用,灵活处理,一定会为诵读添彩。二)、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

要使诵读具有感染力,传达出自己的感受,传达出作品的神,关键的一点,是要把握好作品的感情基调。就像你如果不了解白居易《琵琶行》中感伤的情感基调,就无法把离别之愁,琵琶声之悲,身世之悲,同病相怜之悲,触动自身坎坷之痛之悲,一层一层传达出来。如果你不了解李白《将进酒》那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于是满腔不合事宜借酒兴诗情,来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就不能表现那既豪放又感伤的复杂情怀。

(三)、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了解古诗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揣摩人物的语言口吻,可以细致入微地传神地再现作品,达到更为动人的效果。如把握《示儿》中陆游的性格:陆游从小受到父亲强烈爱国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养成了忧国忧民、渴望国家重建的品格。才能将老诗人在人生的弥留之际强烈的爱国之心。读出来。

(四)、注意作品的风格特征

古诗文作品因时代不同、人物不同,或同一人物的时期不同,其作品都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或豪放,或婉约;或浪漫,或现实;或轻快明丽,或沉郁悲壮„„诵读时注意对作品的风格加以仔细地体会,可更好地演绎作品,传达出作品的神韵。

文化修养,又具有传统美德的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古诗文,如何通过古诗文诵读教学,让这棵滋养我们先人的大树开出新的奇葩,在继承中发展,在传统中融入现代意识,更好地培养语感还须不断实践与探索。

三、练习诵读古诗《竹枝词》。

四、四、评议提高。

下载大班诵读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班诵读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诵读教案

    诵读教案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教学目的: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心境和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介......

    诵读教案

    诵读赏析:革命烈士诗二首 晋城九中 张艳玲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诗歌创作背景,有感情的朗读两首诗歌。 2、能力目标:能说出两首诗不同的艺术风格。 3、情感目标:感受革命先......

    诵读教案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诵读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诵读·品析·积累”,是诗歌学习的要诀。本课教学可以创设情境,以“读”为线,在读中品析,在读中背诵课文新鲜活泼、意义隽永的......

    经典诵读教案

    经典诵读活动教案 《三字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诵读,读出节奏感。 2.初步了解三字经。 教学内容: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经典诵读教案

    采莲词 教学内容;1、熟读会背《采莲词》;2、对照译文初步理解诗文的大概意思;一、教学王昌龄的《采莲曲》;1、师示范读;2、指名读、齐读;3、简介作者;4、再读诗文;5、指名说诗的意思......

    经典诵读教案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

    经典诵读教案(大全)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望天门山》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望天门山》,了解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

    经典诵读教案

    《经典诵读》教案 活动一: 童真童趣 活动三:秋意浓浓 活动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2、感受诗中秋天的景色。 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