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光的反射》优秀教案
《光的反射》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 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 过程与方法
按照说明正确进行实验操作 制作简易潜望镜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有关反射的图片或课件、潜望镜模型 分组实验:手电筒、小镜子、制作潜望镜的材料
教学重、难点
认识光的反射及应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
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室的日光灯管,上面为什么要装灯罩呢?
2、照亮目标
书上有三个照亮活动,请仔细阅读操作要求,并在书上画出光的路线 学生反馈实验发现
什么叫光的反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
3、运用光的反射 汽车反光镜(凸镜)医生带的额镜(凹镜)试着画出光的路线图 不锈钢勺的内外两面
4、做一个潜望镜 自学书上的制作要求 每个人利用现有材料进行制作
利用反光镜制作的其他玩具:万花筒、观景箱等
5、反光带给我们的不便 玻璃幕墙光的污染 瞳孔能控制入射光线的强弱
课堂练一练 判断
1、阳光照射在镜面上后,可以改变原来的路线。()
2、平面镜中像的大小与实物的大小相同,但左右相反。()
3、汽车的反光镜不是平面镜,它没有用光的反射原理。()
4、把房间里的墙涂成白色,会使房间更明亮。()
5、利用镜子,我们可以把阳光反射到教室的黑板上。()
讨论:
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或物品运用了光的反射原理?请列举3个实
问答:
1、什么叫反光?
2、反射光是怎样传播的?
思考:
照明灯上为什么要装灯罩? 教室的墙壁为什么要涂成白色?
作业设计 万花筒的制作
板书设计
2.4光的反射
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汽车反光镜:凸镜 医生带的额镜:凹镜 光的路线图 光的路线图 潜望镜的制作
课外补充:
如何自制潜望镜
制作材料:
日光灯的纸皮包装套二个,长方形玻璃镜二块,一条透明胶布。
制作方法:
(1)、先把一个纸皮包装套的一端剪成45º斜角,另一个一端的一面剪掉一个小正方形,然后把这两端套接起来,用透明胶布粘好。
(2)、在套接好的包装套两端相对面的全长1/5处,剪去顶角90º的部分纸皮。(如图1)
(图1)
(3)、把剪好的包装套折成Z字形,用透明胶布把交接处粘牢,在两个直角的外面与内角面延长处各切一条直缝,直缝插进长方形玻璃镜(两端留外),用透明胶布固定好。这样潜望镜就做成了。(如图2)
(图2)
第二篇:探究光反射的规律及实验改进(教学设计)
《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的地位、特点、作用:光的反射现象在日常生活和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学习光的反射定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从本章的知识体系来看,光的反射定律既是全章的重点,又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一节研究了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本节进一步研究光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反射的现象和规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为学习《平面镜成像》这一节铺平道路,同时也为学习光的折射奠定基础。通过这节学习,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研究方法和技能又能迁移到探究光的折射规律上去。
教学重点:光的反射定律是几何光学中最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是分析有关光的反射问题的主要依据,该规律的探究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索精神,所以光的反射定律及其探究过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本章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光路,难以真实、直观的显现出来,让学生观察比较,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二、目标分析
本节课我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教法分析
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实验、老师进行演示实验,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紧密联系实际。
四、实验教学
1、实验目的(甲图):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的位置关系;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实验不足之处:在竖直纸面上描画光线的径迹时,没有依靠,画的线的歪斜,影响到角度的测量,误差会大一些,同时需要多人配合操作,浪费实验时间。
改进方法:将竖直平面的实验操作改成在水平桌面上进行(上图中)。
改进意义:实验操作难度小,学生都可以单独进行;操作方便、快捷、准确、误差小,提高课堂实验的效率,学生能够体会到成功感。
实验器材(改进后):白纸、铅笔、量角器、直尺、激光笔、平面镜、平面镜竖直支架; 实验步骤:①在白纸上用铅笔和直尺画出平面镜、法线的位置(上图中);
②在法线一侧,向入射点画任意三条入射光线,并标为1、2、3;
③用平面镜竖直支架将平面镜支好,放在纸上所画的平面镜的位置;再让激光笔沿所画的1、2、3入射光线照到镜面的入射点上,此时用铅笔在反射光线的径迹上描出一个点1,同理,描出2、3(上图左);
④移开平面镜、激光笔,用直尺和铅笔作出反射光线1、2、3,并用量角器量出各自的反射角和入射角,填入实验表格;、、、、、、2、实验目的(乙图):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
实验不足之处:此实验需要多人配合操作,实验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硬纸板与镜面垂直、激光光束始终沿硬纸面照射都有一定的困难,增加操作难度,影响实验进度与效果。
改进方法:用硬纸盒子以法线轴,在其右边纸面上开一个“小门”,实验时“小门”可以向里或向外推,使之与左边纸面不在同一平面。教学时可将此实验改为演示实验,为了增加演示真实、直观的效果,将硬纸表面进行“粗糙”处理(上图中、右)。
改进意义:能直观、形象的显示“小门”打开后与原来纸面不在同一平面,且在任何位置总是能与镜面垂直,表面的“粗糙”处理为演示实验带来逼真、清楚的效果。同时也给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动手、动脑进行小实验作出示范和榜样。
实验器材(改进后):自制教具(带“小门”硬纸盒、)、平面镜、高亮激光笔; 实验步骤:①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将“小门”关闭的自制教具放在平面镜上;
②将高亮激光笔的光束沿纸面射向入射点,观察“小门”上的反射光线(上图右);
③保持纸面左半部分上的入射光线、入射点位置不动,将右边纸面上的“小门”向里摊,观察“小门”是否还有反射光线;
3、学生用光的反射实验器(上图左)
学生实验器材存在的缺陷:由于卡槽设计太大、平面镜受重力作用,会向没有卡槽的一边下垂,造成镜面与光具盘不垂直(上图左),实验时反射光线不能显示在光具盘上,同时平面镜与光具盘结合处有缝隙,出现漏光,使反射光线亮度变暗变弱。
改进方法:沿平面镜位置线挖一个宽与平面镜厚相同、长与平面镜略长的长方形的孔槽,实验时将平面镜一半插入到孔槽中,可消除平面镜因重力作用造成不垂直的影响,同时也避免了平面镜与光具盘结合不紧密造成的漏光现象(上图中、右)。
改进意义:平面镜插入卡槽,镜面与光具盘紧密结合且相互垂直,避免入射光从缝隙泄漏,同时让入射光全部被反射,反射光线的径迹能在光具盘上清晰、明亮的显示出来。
4、实验室配备的学生用激光笔与专业激光笔(上图左)
实验室配备的学生用激光笔不足:光线暗、光束窄,要让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同时显示在显示板上,操作起来很困难(或者光线暗淡,或者只显示反射光线,或者只显示入射光线),严重影响实验效果及进度。
改进方法:用高亮度的专业激光器替代学生用激光笔,并将激光笔的头部进行改造,让高亮激光束通过一根粗细适当的玻璃柱(上图中),并适当调整距离,就可以得到又亮又宽的光束(上图右)。
改进意义:实验时亮度好,效果极佳,使用方便,极大提高了实验的效率,极大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深受学生喜爱。
5、对于镜面反射与漫反射这一难点的突破,我采取播放多媒体动画课件:画面出现两种不同的反射面,再依次播放出每一条光线的反射过程。播放完毕后,让学生比较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异同点,并回扣上面的实验,让学生解释其中的原因。
五、评价反馈
教学突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体验,发现问题,展开探究,得出规律,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推动课堂教学,通过教师的指导结合自身的积极探索,用实践去亲自体验和感悟。同时用自制教具作示范,启发学生的利用身边的器材,动手动脑制作物理器材进行课外小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精神。
第三篇:优秀教案
课题: 氧气的性质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关系密切;
4.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学习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与描述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学会从中归纳出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 2.能够根据反应物的性质来选择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方法,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 择收集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重要意义,增强环保意识 2.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1.氧气的性质与用途
2.氧气的获得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1.物理性质主要有学生自行归纳总结;
2.化学性质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及回忆已学的实验来归纳
3.对于实验室制法,主要通过探究、对比,从而找出不同点加深印象 4.氧气的用途主要是知识性的介绍
四、探究内容:
1.燃烧的现象及剧烈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2.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的选取所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五、学习内容:
(一)、认识氧气(Oxygen)的性质 1.物理性质:
(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略大于空气;
注:通常情况下,是指20℃,1.01×10Pa;标准状况下,是指0℃,1.01×10Pa;(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
(4)三态变化: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问题:有什么事实可以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
55答:水中的生物就是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生存的。2.化学性质:(实验探究)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黑色固体)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
文字表达式:碳(C)+ 氧气(O2)——→二氧化碳(CO2)
在空气中的燃烧情况:木炭红热,无烟、无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介绍铝箔在氧气中可以燃烧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铁丝熔成小球,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点燃文字表达式:铁(Fe)+ 氧气(O2)——→四氧化三铁(Fe3O4)
点燃注意事项: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
在空气中加热情况:持续加热发红,离火后变冷。(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白色固体)
实验现象:比空气中燃烧剧烈,发出白光,集气瓶内壁出现水珠,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
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点燃文字表达式:石蜡+ 氧气(O2)——→二氧化碳(CO2)+ 水(H2O)
空气中燃烧情况: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稍有黑烟。
(4)其他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某些物质在一些条件下,与氧气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成为缓慢氧化。如:动植物新陈代谢,金属的锈蚀,食物的腐烂等等。
结论:
(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在这些反应中,氧气提供氧,称为氧化反应。氧气便是常见的氧化剂;
(2)物质在纯氧气中燃烧程度比空气中燃烧要剧烈。说明物质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浓度
大小成正比;
(3)物质燃烧时有的有火焰,有的会发光,有的会冒烟。一般来说,气体燃烧会有火
焰产生,固体直接燃烧,产生光或者火星。生成物有固体,一般都会产生烟,即 固体小颗粒;
(4)物质与氧气反应不一定是燃烧现象,如缓慢氧化。
(二)、氧气的用途
1.供给呼吸:医疗上急救病人,登山、潜水、航空、宇航提供呼吸; 2.支持燃烧:炼钢、气焊与气接、液氧炸弹、火箭助燃剂 介绍:
(1)一般情况下,我们呼吸使用空气就可以了。正常的人呼吸用纯氧气对人体有害,吸
入纯氧气会损害肺的上皮层。吸入100%的扬弃,只需几天就会发生肺氧气中毒。一般医院中的氧气只是大于40%;
(2)用氦气代替氮气与氧气混合,可得到“人造空气”。人造空气用于代替空气供深海
潜水员呼吸。因为用空气供潜水员呼吸时,在压强较大的深海里,会有较多的氮气 溶解在潜水员的血液里,当潜水员从深海上升,血液里的氮气将成为气泡释放出来,大量气泡会阻塞微血管,引起病变。
六、板书设计
氧气的性质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的气体。
(2)不易溶于水。
(3)密度比空气大(同一条件下)。
(4)液态(沸点—183°C)、固态均为淡蓝色。
(5)熔点-218°C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碳 + 氧气 → 二氧化碳
C +
O2
→
CO2
2、铁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的黑色固体。
铁 + 氧气 → 四氧化三铁
Fe +
O2
→
Fe3O4
注意:装氧气的集气瓶要预先装少量的水或瓶底铺上一层细沙,是为了防止生成的灼热的四氧化三铁跌落炸裂瓶底。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火焰十分明亮,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有水珠生成,水珠生成,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生成。石蜡 + 氧气 → 二氧化碳 + 水
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点燃或加热条件下能与许多单质或化合物发生反应
三、氧气的用途
1.供给呼吸:医疗上急救病人,登山、潜水、航空、宇航提供呼吸; 2.支持燃烧:炼钢、气焊与气接、液氧炸弹、火箭助燃剂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氧气不易溶于水
B、液态氧是无色的
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D、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
2、下列关于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氧气可以做燃料
B、氧气可以使木条复燃
C、铁丝可以在氧气中燃烧
D、氧气极易溶于水
3、[再试身手]欲除去密闭容器里空气中的氧气,且不产生其他气体,应选用的物质是()
A、红磷
B、蜡烛
C、铁丝
D、木炭 课后作业
就今天所做的三个实验,根据自己的实践体会,写出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或提出改进的建议。
第四篇:优秀教案
2013—2014学第一学期枣庄入选教案汇总
1优秀教案评选枣庄入选(第3周)
洪绪中学七年级刘 勇《雪地贺卡》 北辛中学九年级李 毅《项链》滕南中学九年级孔 艺《诗两首》
木石中学
望重中学
滕东中学
卓楼中学
至善中学
墨子中学
洪绪中学
滕南中学
木石中学
滕东中学
至善中学
至善中学
墨子中学
墨子中学
至善中学
滕南中学
滕南中学
龙阳中学2优秀教案评选枣庄入选(第4周)七年级李强《捡麦穗》 八年级马兆琪《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云海》 八年级徐学良《天上的街市》 九年级郑国英《想象与虚构》 九年级刘军《珠宝》 3优秀教案评选枣庄入选(第6周)七年级鲁凤《【越调】天净沙 秋思》 七年级刘勇《山行》 九年级周亚男《留学巴黎》 4优秀教案评选枣庄入选(第7周)七年级李强《登高》 八年级顾栋《列宁格勒的树》 九年级吴海燕《心血凝成的作品》 九年级刘军《李凭箜篌引》 5优秀教案评选枣庄入选(第8周)七年级颜雯《背影》 八年级刘金星《小石潭记》 九年级吴海燕《岳阳楼记》 6优秀教案评选枣庄入选(第9周)九年级孔艺《醉翁亭记》 七年级王静雯《慈母情深》 7优秀教案评选枣庄入选(第10周)七年级司文海《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的》
木石中学七年级李强《感悟亲情》
东沙河中学八年级胡永萍《水之歌》《水之思》
界河中学八年级杨鹏《平易之美》
育才中学九年级陈恒梅《体验•颖悟》
8优秀教案评选枣庄入选(第11周)
东沙河中学八年级胡永萍第二单元《理解句子的表达技巧》
9优秀教案评选枣庄入选(第12周)
北辛中学九年级范莲《古诗文复习》优秀教案评选枣庄入选(第13周)
北辛中学七年级王昌晶《渔夫的故事》
A优秀教案评选枣庄入选(第14周)
洪绪中学七年级刘勇《东郭先生与狼》 A
东沙河中学七年级高燕《盗草》B优秀教案评选枣庄入选(第15周)
北辛中学九年级姚春华《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B 滕南中学七年级赵岩《猫的故事》A 至善中学七年级吴海燕《最后一片叶子》A 北辛中学八年级马青《窃读记》B优秀教案评选枣庄入选(第16周)
姜屯中学九年级黄彦波《敏锐 信实》A 至善中学九年级刘军《漫谈斯大林格勒之战》A 官桥中学八年级张广君《静默草原》B 滕南中学七年级王静雯《天鹅的故事》A优秀教案评选枣庄入选(第17周)
柴里矿区学校七年级孔德敬《我若为王》B 北辛中学七年级张方娟《皇帝的新装》B 墨子中学七年级吴瑞云《关注动物朋友》A
姜屯中学八年级黄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B 滕南中学九年级孙殿平《山地回忆》B优秀教案评选枣庄入选(第18周)
卓楼中学七年级田传兰《狼》B 东沙河中学七年级高燕《童区寄传》B 滕南中学八年级孔艺《下雨天,真好》A
墨子中学
滕南中学
东郭中学
木石中学
滕南中学
界河中学优秀教案评选枣庄入选(第20周)七年级鲁凤《说虎》B 八年级丁梦《听听那冷雨》B 九年级张永《文言文复习》B 17 优秀教案评选枣庄入选(第21周)七年级李强第五单元复习《礼赞生命,升华自我》B 九年级孙殿平《陈小手》B 九年级杨鹏《孔乙己》A
第五篇:优秀教案
《第2节 人体的组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通过观察自己、同学的身体,说出从外形上看,人体分头、颈、躯干、四肢;
⑵通过观察人体模型,识别组成人体的各种器官。
2.能力目标
⑴初步具备一定的观察动物体结构的能力;
⑵通过拆装人体模型器官,运用新知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通过拆装人体模型器官,体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成功与乐趣; ⑵通过学习讨论,树立正确的人体审美观。
三、【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⑴探究人体内部结构器官;
⑵探究人体的多层次结构,形成人体是统一整体的观点。教学难点:
⑴探究人体内部结构的各种器官名称和位置。
四、【教学流程】
一、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
【情景导入】你体型完美吗?
小资料:0.618被古希腊美学家誉为“黄金分割律”,在人体的结构上,头顶至脐与脐至脚底之比,上肢长度与下肢长度之比等,均近似于
0.618,【问题导学】
1、请你仔细观察一下你或者对面的同学,从外形上看,人体可分为哪四部分?
2、小组比一比对照同学的身体,你能说出身体各部分的名称吗?
3、黄金分割成为经典审美标准。单眼皮同学,有时感到自卑,你觉得有必要吗?你认为审美的标准是什么?
二、自主合作与重点探究
【拆装比赛】
比赛要求:
1、通过小组集体拆装模型;
2、通过小组选派代表拆装人体内部结构模型。
【探究讨论】
1、人体有哪两大腔?
2、颅腔和体腔分别由头部、躯干部的哪些结构围成的?
3、体腔被膈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三、自主交流与难点突破
【解答生活】
1、我们人体的头部有哪些器官,青少年应该如何保护视力?
2、有的同学怕打针,回顾一下,打针其实不疼,为什么不是很疼呢?臀部为什么常常被选作肌肉注射的部位?
四、自主解答与巩固归纳
【拓展探究】
展现自我的时候到了,你还等什么呢?
作为生物学社团邀请者,你荣幸的参观市里的人体演变的博物馆,你能通过我们学习的相关人体知识介绍给其他同学听吗?
【检测反馈】
你们是最棒的!
1、人体的头部和躯干部由皮肤、肌肉和骨骼分别围成腔和腔,前者里面有,后者由分为腔和腔两部分。
2、人体大腿上方与腰部相连的部分称为。它的外部没有大的神经和血管通过,所以常常选作的部位。
3、从外形上看,人体分为()
A、头、躯干、四肢B、头、颈、躯干、四肢
C、头、颈、上肢、下肢D、头、胸、腹、四肢
4、小腿和足的相连部位称为()
A、膝B、肘C、踝D、臀
5、位于胸腔内的器官是()
A、心脏和胃 B、心脏和肝脏C、胆囊和肺D、心脏和肺
6、肝脏位于人体的()
A、胸腔B、腹腔C、盆腔D、颅腔
7、体腔被_______分为胸腔和腹腔。()
A、膈B、肩 C、肝脏D、胃
【课后学习】
1、请说说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2、做好练习册上相应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