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 第二课时(打印版)

时间:2019-05-13 01:55: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十六年前的回忆 第二课时(打印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十六年前的回忆 第二课时(打印版)》。

第一篇:十六年前的回忆 第二课时(打印版)

青州市“大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鉴于市教研的“有效课堂八条”的原则,本课时设计着力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自主表达读后感、掌握学习方法和文章的表达方法,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与文情文理的共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李大钊在法庭上与敌人斗争时的情形,感受李大钊的革命精神,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并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深深的怀念之情。3.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感染。【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面对敌人,平和面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 2.教师准备:制作ppt课件 多媒体录播设备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回顾导入,理清文脉

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李星华主要回忆了父亲李大钊的哪些事情?指名回答

今天我们就一块一起学习第三部分在法庭上李大钊与敌人作斗争的情形,深入了解李大钊。教师随机板书:在法庭上

【设计意图】简单的导入语,意在唤起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回忆,让学生理清思路,为下文的学习作铺垫。青州市“大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二、研读课文,感受人物品质

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三部分(18-29自然段),出示阅读提示: 用心读课文第三部分,找出描写李大钊先生外貌、神态等方面的句子,体会人物品质,并简单批注,体会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人? 【设计意图】

学贵有法,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不仅使学生得益于当前,而且受益于终生。“在法庭上”这个部分的内容与前一部分“被捕时”结构上类似,学生先根据第一课时所学习的归纳方法,根据阅读提纲自学课文,再同桌交流学习心得,最后集集体智慧共同汇报学习课文,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培养了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的意识和合作精神。2.汇报交流,品读重点句子

A.“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重点体会“没戴眼镜”和“头发乱蓬蓬”,说明了什么?

①引导学生体会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父亲虽受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冷静重点体会“平静”和“慈祥”背后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的大无畏精神;面对亲人选择革命事业的深沉的爱。

②板书:平静慈祥 ③指名朗读,评价。

B.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的 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①重点理解为什么“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中?”板书:慈爱家人

②引导学生理解“安定”(不为私情所动摇)和“沉着”(面对敌人从容镇定,无所畏惧)板书;沉着冷静

③“伟大的力量”指什么?

“伟大的力量”指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念 ④板书: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⑤出示有关李大钊的资料

青州市“大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安定”、“沉着”等一系列关键词加以分析,学会用关键词法阅读文本,领会文章的主旨,适当补充资料,放手让学生谈阅读体验。

3.小组分角色朗读,展示朗读(配音朗读)。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探究对不同角色应有的情感语气,感受课文情景,产生情感共鸣,加深对李大钊精神品质的理解和感悟。

三、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1.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缅怀这位革命烈士。

2.指名答:刚才大家朗读的3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呢?(板书:前后照应)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习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为学生的习作表达服务。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1927年月28日,那是一个春天的下午,李大钊和19名年轻革命者,面对敌人的两台巨大绞架,李大钊只是看了亲人和同志们一眼就第一个走向了绞架英勇就义。正是有无数个像李大钊一样的英雄们,不怕牺牲,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以我们不能忘记那段历史,更不能忘记那些英雄们。作者写这篇课文要表达什么呢?此时此刻,在李星华心中李大钊不仅仅是一位父亲,更是一位英雄!

板书:怀念 崇敬

2.小练笔:此时此刻,你心中一定有很多话想对李大钊或李大钊的家人说,拿起你手中的笔,写下心中的点滴吧!

学生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的学习,学生心中应有千言万语想表达,此举正好符合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做到读写结合的要求。

五、作业布置

1.P65阅读课外书屋,了解《红岩》等革命题材的著作,进一步感受革命先烈的感人故事。

2.正值清明之际,我们也亲自祭扫烈士墓,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进一步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 青州市“大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学生爱国、爱党的思想感情。

六、板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

法庭上 怀念

平静慈祥 安定沉着

首尾呼应

崇敬

革命事业的信心

【设计意图】板书再现课文的主要脉络和重点内容,让学生一看就能把握文章的主旨。

第二篇:《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鉴于崭新的阅读理念,审视阅读教学的过程,本课时设计着力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自主表达读后感、掌握学习方法和文章的表达方法,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与文情文理的共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3、领悟课文运用对比、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感染。【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面对危险,平和面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

2、教师准备:制作ppt演示课件,相关教具。【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理清思路 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除开头外,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板书: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同时我们还了解到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抱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即使在局势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他仍然坚决留京工作,那么接下来将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8至17自然段,了解情况。

【设计意图】

简单的导入语意在唤起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回忆,让学生理清思路,为下文的学习作铺垫。

二、新授课文,渗透学法

1、这个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2、敌人是怎样逮捕李大钊的?找出相关的语句划上波浪线,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3、面对敌人的抓捕,李大钊的表现如何?找出相关的语句划上直线,读一读,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不慌不忙 保持严峻)

4、“我”的表现呢? 【设计意图】

让学生找出敌人、李大钊、“我”不同的表现,为下面学习对比写法打下基础。

5、现在我们把敌人、李大钊、“我”不同的表现联系起来读一读,你体会到什么?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对比,感受李大钊同志在被捕时那种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大无畏精神。

6、过渡性语言:这样的写法叫对比,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之前我们学过的课文有哪篇也运用过这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回忆《匆匆》一文第一自然段的写法。)

7、(拿出课前准备的两个不一样的布娃娃)你能运用对比的写法,表达出你更喜欢其中一个吗?(提示学生抓住样子、色彩、用料等方面进行比较。)【设计意图】

先让学生明确了解到对比写法大量应用于写作中后,再让学生充分掌握对比写法的好处,然后尝试运用在自己的习作当中,这样层层深入,让学生习得写作方法。

三、迁移学法,自学自悟 过渡性语言:李大钊被捕后被关在牢房里,十多天过去了,我们始终没有看见父亲,有一天,警察叫我们过去,说是提审,李大钊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1、小结学法(读—画—议),出示自学提示。(1)自由读文,了解片段大意。(2)圈画句子,体会人物思想。(3)小组商议,掌握文本信息。

自学提示:在法庭上,李大钊的表现如何?(找出相关语句)母亲、妹妹表现如何?“我”的表现又如何?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变化?(按自学提示阅读18—29自然段。)

【设计意图】

自学提示里的问题有效引导学生体会李大钊在法庭上表现出来的那种平静慈祥、安定沉着,也正因为李大钊的这种表现深深地感染了家人,让家人学会化悲痛为力量,变得坚强。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汇报自学成果。(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平静慈祥 安定沉着。)【设计意图】

学贵有法,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不仅使学生得益于当前,而且受益于终生。“在法庭上”这个部分的内容与前一部分“被捕时”结构上类似,师生合作归纳学习方法后,学生先根据自学提纲自学课文,再同桌交流学习心得,最后集集体智慧共同汇报学习课文,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培养了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的意识和合作精神。

四、体悟中心,升华文本

过渡性语言:可怕的一天无奈地发生了,当“我们”收拾行李出拘留所后,4月2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这是多么令人伤心欲绝呀!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朗读最后3个自然段,缅怀这位革命烈士。

1、刚才大家朗读的3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呢?(首尾呼应)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课文中也有几处运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你能从文中找出跟以下句子相照应的句子吗?(1)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2)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3)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去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3、拓展练习,掌握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老师这里提供一篇报道的开头,同学们能用首尾呼应的写法写出结尾吗?

开头: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大地震,夺去了数以万计人民的生命,许多人痛失家园,这突如其来的灾害,震惊了世界各地。【设计意图】

教学中结合当前社会上发生的大事,令学生拓宽视野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由易至难、循序渐进地掌握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最后安排尝试练写,使学生习得方法。

4、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英勇牺牲了,此时此刻,你心中一定有很多话想对李大钊或李大钊的家人说,拿起你手中的笔,写下心中的点滴吧!

5、展示交流。【设计意图】 通过以上的学习,学生心中应有千言万语想表达,此举正好符合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做到读写结合的要求。

五、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课后找有关李大钊同志的书籍读一读,也可听听爷爷奶奶讲革命故事。

六、板书设计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 局势严重 坚持工作 被捕时 不慌不忙 保持严峻 法庭上平静慈祥 安定沉着 被害后 无比悲痛 铭记日子 【设计意图】

板书再现了课文的脉络,让学生一看就能把握文章的主旨。

第三篇:《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语言,并学会前后照应、对比写法。

2、领悟理想信念对英雄人物的作用。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积累语言,并学会前后照应、对比写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齐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李星华一起回忆了她的父亲李大钊被捕前后的经过。课文为我们展示了一位怎样的李大钊呢?是什么力量使它成为这样的人呢?

出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齐读。

在这种力量的鼓舞下,他的那些言行给你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呢?上节课老师请大家围绕这句话,划出李大钊同志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言行,并联系上下文,看看作者作者使用什么样的表达方法写出了李大钊的高尚品质。大家做好批注了吗?好,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看一下自己做的批注,准备交流。

二、品读,理解写法,迁移运用。

(一):指导交流被捕前。

1、被捕前,品味重点句,体会李大钊同志对待工作认真和高度负责的精神。

A、(1)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B、(1)抓住含糊的回答,理解什么是含糊的回答,为什么要含糊的回答?

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同孩子谈心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的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进而体会到父亲对待工作的认真严肃。(2)用对比的手法写出父亲对工作的负责,对亲人的爱。

(3)谁愿意再读读这段话?(评价,要读出作者当时的疑惑)

C、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抓住语言描写表现李大钊对工作的负责,不怕危险。引:为什么不能离开?(2)如果让你来读李大钊的话,你会用怎样的语气去读呢?(坚决)你从哪品味出来的这份坚决?(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3)给句子“我哪能离开呢?”换个说法:“我不能离开。”两个句子比较,体会父亲的坚决。试着读出父亲的坚定。

(4)、有感情朗读第7自然段父亲说的话。(设计情境读)父亲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父亲说:——(男生读)母亲劝他离开北京,父亲说:——(女生读)

母亲和朋友多次劝他离开北京,父亲坚决地说:——(齐读)

教师小结:是啊,正因为——引读: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所以——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这就是信念的力量。

(二)以法引导学生自读“被捕时”、“法庭上”段落,自主交流品味父亲的处变不惊、临危不惧。

四、引导朗读,情感升华。

1、指导有感情朗读。

2、学生根据提示完成句子练习

正是因为李大钊对革命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被捕前,他 ;被捕时,他 ;在狱中,他 ;法庭上,他 ;刑场上,他。板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

爱家人

动作 语言 神态 对比

忠于革命

对比

坚贞不屈 前后照应

回忆录 尊重事实

第四篇: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集体备课教案

龙王李镇中心校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六年级

学科

语文

备课时间

2020.4

主备教师

郑明月

课题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抓住描写李大钊的神态、语言、动作和外貌的句子,从中体会人物的品质。

(2)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链接背景,拓展延伸,了解更多革命者的故事,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抓住描写李大钊的神态、语言、动作和外貌的句子,从中体会人物的品质。

(2)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链接背景,拓展延伸,了解更多革命者的故事,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授课时间

授课教师

教学过程

复备记录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2.请按文章的顺序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课文主要通过回忆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以及被害后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深切的怀念之情。)3.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李大钊面对敌人的凶残暴行时,临危不惧、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以及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下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深入了解,细致体会李大钊的伟大精神和高贵品质,学习文章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

二、体会重点句子,学习人物品质。

1.“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引导学生体会,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父亲虽受尽敌人的折磨,但依旧沉着、慈祥。(“平静”说明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慈祥”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2.“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李大钊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仍能够坦然自若,说明他有着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的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三、交流探讨,学习前后照应。

1.请大家朗读课文第五部分(第31~33自然段),并思考这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李大钊被害后,全家无比悲痛。)2.小组交流,并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的关系。(呼应)3.文章除了开头和结尾做到了首尾呼应,还有很多前后照应的句子,请大家用波浪线画出和下列句子相照应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首尾呼应:①首: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②尾: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文中照应:①前文: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②后文: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文中照应:①前文: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②后文: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这些句子相互照应,使人读了会对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得更加清楚,印象和感受也会更深。)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除了李大钊,你还了解哪些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呢?(叶挺、董存瑞、刘胡兰、赵一曼……)2.教师小结: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认识了一个对亲人充满慈爱,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与敌人顽强斗争的李大钊。让我们继往开来,牢记革命先烈的遗志,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五、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李大钊的故事或者他写的文章,并和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五篇:《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教学教案

佚名

课前准备:阅读革命故事(看录象《烈火中永生》)

读熟课文

教具准备:课文重点语句打印列出示屏展示仪

教学要求:

1、感受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情感。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直接描写主要人物的语言、神态等和对比描写不同人物的方法来表现主要人物的精神。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小练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确定目标

(1)速读课文,回忆本文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情?

板书:坚持工作不幸被捕沉着斗争英勇就义

(2)这节课我们将细细品读课文,你想学些什么?

二、学习第一段

(1)本文所写的故事发生在1927年,这一年的4月28日,对于我们一家来说是个沉痛的日子,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因为„„

(2)学生齐读,师说明:文章开头就点题,使读者印象深刻。

三、学习第二段

(2)李大钊坚持工作,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

(3)引读2—6节

(4)出示:“他不论多忙„„含糊地回答我。”

a 自读,概括这两句话分别写什么?

b 联系上文思考:父亲的态度为什么不同?

c 小结:同是对“我”提出的问题,父亲的态度截然不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板书:对比)

d 自读,联系上文体会李大钊对待亲人和革命工作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慈爱和善认真严肃)

(5)有感情地朗读2—6节,思考:从这一段你可以体会到李大钊具有怎样的精神?(板书:忠于革命)

(6)指读课文第二节,李大钊为什么烧掉书和有字的纸片?并说说你是怎样知道的。

小结:这种前面说到了,后面有作必要交代的方法叫“照应”(板书)

(7)引读第七节

(8)有感情朗读第二段

四、学习第三段

(1)默读,然后简要说一下李大钊被捕的经过。

(2)找出本段中描写敌人的一个比喻句“魔鬼似的”体现在那里?

(3)文章是怎样写李大钊当时的表现的?从他的表现中你能体会到李大钊具有怎样的精神?(板书:英勇无畏)

(4)这一段除了写父亲、“我”和敌人以外,还写了谁?

你根据书上的描写介绍一下当时的阎振三吗?

通过外表,你能想象他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前文和处也提到了阎振三(找出来)这里有没有交代清楚他到哪里去干什么?现在学了第三段,你知道原因了吗?这种写法我们称它叫什么?(照应)

(5)感情练读第三段,再质疑。

(6)小结

四、小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想象阎振三被捕以后的情形,尽量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人物形象,注意想象合理。

下载十六年前的回忆 第二课时(打印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十六年前的回忆 第二课时(打印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六年前的回忆》的说课稿(精选合集)

    【说教材】《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作者回忆父亲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被审,被害的经过,从而表达了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

    《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

    《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看到了革命先烈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使我深知:爱国是崇高的思想境......

    《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堂实录

    《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堂实录 第一课时 教师板书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 检查预习(昨天孩子们已经读过课文了): 读词语──书籍 抽屉 严峻 散步 勉强 披散 待了一会儿 再读课题,你们......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1 一、说教材分析《十六年前的回忆》是六年级下册小学语文部编教材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理想和信念”为主题,编排......

    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堂实录及评析(模版)

    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堂实录及评析 教学流程 一、以情激趣,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开国大典的图或视频。) 师: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

    第十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出“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技能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书籍、含糊、尖锐、抽屉、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乱蓬蓬”等词语。 2.正确、流......

    《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范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 《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李星华,他是李大钊的女儿。李大钊同志于1927年4月28日被害。作者写这篇文章正直父亲逝世十六周年,所以作者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