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写写帮整理)
禄 丰 县 腰 站 小 学
《品德与社会》
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
学校:
教师:
2013年3月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我们爱和平
1、不平静的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概况,以及当今世界各地区间的一些冲突,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
2、体验战争的残酷和无情,感受人们对和平的渴望,进一步激发热爱和平的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两次世界大战带给人类的苦难,懂得和平是人类发展的必要前提,激发热爱和平的感情。
教学难点:搜集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开展有效的讨论,提高理解与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教师播放两组图片“世界的和美”“战争的灾难”)学生交流观看两组图片后的感受。
2、师:全世界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人共同生活在一个家园中,可一直以来,战争和冲突时有发生,它们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使得我们生活的世界不再平静。(板书:不平静的世界)
二、探究交流
1、师:我们刚刚度过春节、元宵节,合家团圆,过着安宁、幸福的生活。可是,距今90多年前的1914-1918年,人类遭受了空前的劫难,世界上爆发了重大战争,是什么战争?。时隔21年后的1939-1945年,又发生了什么战争?
2、师:我们先一起来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起因。学生自读教科书第3页。全班交流。
3、师:硝烟弥漫,家破人亡,无数生灵涂炭,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烈情景历历在目。有关两次世界大战,你了解了哪些大致情况?(教师点击“第一、二次世界大战表格”)
4、师: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我们一起来进行一项研究性学习。你打算从卷入国、人员伤亡、经济损失、重大战役中选择哪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研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
2、携手共创和平
教学目标:
1、了解国际红十字会等倡导和平的国际组织的名称和贡献。知道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2、知道诺贝尔和平奖的意义及一些获得者的贡献。
3、感受奥林匹克体育精神在促进世界和平中的伟大力量。教学重点:联合国的为世界和平所作的贡献。教学难点:感受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的伟大魅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教师播放电影“非诚勿扰”片段)学生自由讲述观看后的感受。
2、除了战争对人类的摧残之外,国际恐怖主义、一些国家国内武装冲突的阴影也一直笼罩着全球,它使成千上万的人惨遭毒手,难以计数的财产被摧毁,数以亿计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遭到破坏。如何进一步有效地打击恐怖主义,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课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震惊世界的“9.11”事件。
二、探究交流
1、.师:你知道联合国在打击恐怖主义活动中采取过哪些全球反恐战略计划?取得了哪些成效?
2、师:这是什么组织的标志?(教师出示“国际红十字会标志”)这个标志有什么含义?
3、国际红十字会是谁在哪一年创立的?(1859年,瑞士商人亨利·杜农特创立)
4、国际红十字会的宗旨是什么?(为在所有活动中维护人道性、公正性、中立性、独立性、志愿服务、统一性、普遍性7项红十字基本原则)
三、明理导行
“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奥林匹克运动会现在已经成为了和平与友谊的象征。主张休战、追求和平的精神在奥林匹克运动中赓续绵延,薪火相传。“奥运会无法强迫人们接受和平”,“奥运也许不可能完全消弭战争”,但是奥运的和平梦想正在逐渐实现: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
2、师总结:我们期望,将来的历史长河不再殷红一片,和平白鸽的翅膀上不再沾上鲜血。请大家记住战争的痛,带着和平的心愿放飞手中的洁白,微笑地,看着它融入远方的那一片湛蓝!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为了美好的生存环境
1、科技造福人类
教学目标:
1、了解电能的利用、材料革命、航天事业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巨大改变。知道科学技术跟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2、知道科技造福人类,科技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重要力量。
3、感受科技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科技的无穷力量,体会科技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巨大推进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科技与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关系。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教师出示图片:蜡烛和油灯。
师:你们在什么时候使用过蜡烛或油灯?然而在点灯发明之前,人类一直在使用它们。
2、教师简单介绍电流现象和被发现的过程。
二、探究交流
1、师:生活中,电已经无处不在,大家想一想,自从人类学会钻木取火以来,照明经历了哪些历程?照明工具发展到现在,有哪些变革?(学生自由讲述。)
2.师:电灯把人类从黑夜的限制中彻底解放出来,是人类征服黑夜的一大发明。电灯在工作时离不开电,那么,电是如何被发现并被人们掌握的呢?(教师播放“电”)
(学生自由讲述。)
3、师:电灯把人类从黑夜的限制中彻底解放出来,是人类征服黑夜的一大发明。电灯在工作时离不开电,那么,电是如何被发现并被人们掌握的呢?(教师播放“电”)
三、明理导行
1、作为科技的成果之一,塑料是材料革命的一大杰作。请找一找,你身边有哪些塑料制品?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
2、科技是把双刃剑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常见的科技灾难,懂得科学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可能会造成负面影响,给人类及其自然环境带来极大的灾难。
2、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从垃圾分类处理开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改善生存环境而努力。教学重点:了解一些常见的科技灾难,懂得科学技术在另一方面也可能会造成负面影响,给人类及其自然环境带来极大的灾难。
教学难点:能比较客观地认识科学技术的两重性;理解“科技与环保”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教师出示白色污染图片,解释白色污染的概念。
2、学生交流对白色污染的感受。
3、学生汇报课前调查到的家庭或学校附近的饮食店一个星期用掉的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数据。
4、学生交流用什么方法可以避免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二、探究交流
1、小组讨论,为学校的垃圾处理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2、学生交流化工产品带给人类的益处。
3、小品表演:农药通过食物链危害人健康的过程。
4、全班举例交流,因滥用化工产品(包括农药)而导致的恶性事件。
5、师生共同交流感受。
三、明理导行
1、全班交流全世界在针对“温室效应”中制定了哪些国际公约,中国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改善气候变化问题。
2、学生交流核能在哪些方面造福于人类。
3、教师讲述核试验污染环境的灾难性事例。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
4、学生阅读“萨哈罗夫”的故事,交流为何这位物理天才被授予的却是“诺贝尔和平奖”
四、回归生活
1、利用一些即将被抛弃的垃圾,动手做一件物品,如笔筒或装饰品等。
2、劝导家人分类投放垃圾。
3、围绕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正负面影响设置主题,召开辩论会。师:有人说,既然科学技术还会给人类带来灾难,那么我们就不应该再进行科学研究核发明了。你们持什么态度?课堂辩论。
01112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
四、回归生活
1、根据中国人民在巨大自然灾害面前团结互助的感人故事写一篇日记。
2、班队活动课中组织一次抗灾、救灾的故事会,或出一期学习抗灾、救灾模范的黑板报。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
2、生命的突围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灾害爆发前的预兆知识,能在灾害的前兆阶段产生警觉,防患于未然。
2、学会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护和互助的方法,形成相应的能力,勇敢地面对灾害。
3、在灾害面前树立一切以生命为重的生命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在灾害面前自护与互助的方法,居安思危,提高防范、自救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习在自然灾害眼前自护与合作的方法,形成相应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播放“‘莫拉克’台风报道”
2.师:自然灾害的发生虽然有其不可抗拒的一面,但人类可以认识自然规律,并利用各种工具和手段来预测、预防自然灾害,以减少损失。
二、探究交流
1.教师播放“海滩上的小天使”录音,学生思考并交流:
2.学生自学教科书第57页中灾害预兆的相关常识,体会灾害的爆发前是有一些特殊预兆的。
3、学生讨论:
⑴ 什么是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⑵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主要有哪些?
三、明理导行
1、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得气象预警信息?
2、师:如果地震来了,我们该怎么保全自己,躲过这场灾难,把伤害降到最低呢?大家一起来做一做自救演习。⑴ 教室里。⑵ 楼房内。⑶平房里。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补充汇报遭遇其他自然灾害的逃生方法,全班分享。
四、回归生活
1、学生交流、分享有关利用灾前预兆知识获救的故事。
516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
1、教师播放“少年强”歌曲。
2、给灾区同龄人写一封信,告诉他们:面对灾害,我们共同担当,只要生命在,希望就在;只要我们在,未来就在!信中要求表明:准备如何与同学们一起肩负起社会责任,并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
1、全班朗诵“青春的航行”。
2、作为默默无闻的劳动者,我们的父母或许就是其中的一分子,他们从事着平凡的工作,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想一想,如何向身边的他们表达崇高的敬意。
3、请写一封公开信,倡议大家更加努力的学习,以实际行动来支持祖国的现代化建设。
0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
1、学生自学教科书第81页“广角镜”,进一步加深对“国际理解教育”概念的理解。
2、请想一想,二战后,为什么联合国会倡导“国际理解教育”?学生自由回答。
3、讨论:哪些有利的国际社会背景是我们发展国际理解教育的必然因素。
四、回归生活
1、出一期奥运主题报纸、说一句本班代表国家的文明用语,开展一次小型体育比赛。
2、.课后阅读“燃亮蜡烛而不只是诅咒黑暗”,写一篇随笔。
22324-
第二篇: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走向文明 科技带给我们什么
教学目标:
1.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两个方面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难点: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两个方面的方法。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谈话导入
活动一:走进时光隧道
1、引导学生想象刀耕火种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
师: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年代,那时侯人们生活在没有电灯、电话、电视、汽车、轮船、飞机的时代,他们用什么照明?用什么做交通工具?怎样传
递信息?吃什么东西?(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科技成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2、让学生分小组分别模拟那时候人们的生活情景(进一步体会在缺少科学技术的时期,人们生活上的种种不便)活动二 :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1、师:科技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课件:视频资料)。
2、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开展“科技在我家”采访调查活动,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首先,要对小组交流提出要求,如:小组的每个同学应积极发言;小组长要在大家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大家进行小结,并引导大家选择好方式在全班汇报。其次,教师要加以指导,尽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汇报,教师可提供一些汇报方式供学生参考。如:(1)表格展示式 科技成果 采访对象 大家的感受和认识 对生活的影响程度 有了电话 有了电视
有了洗衣机 有了冰箱 有了电脑 有了空调 有了消毒柜
(2)图文并茂式。与教材第2页呈现的方式一样,将科技成果画成简单的图,在图的旁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
(3)拟人表演式。将某种科技成果拟人化,配上演讲词,进行交流。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指导,尽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汇报,为班级高质量的交流打下基础。
4.在小组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引导学生交流的内容提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如“假如没有这些科技,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我们的社会是什么样?”等。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明白,科技给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社会带来的好处。
5.在班级交流的基础上,请每个人用一句话总结,科技给我们带来了……。
6、师结合资料库中的内容讲讲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师总结谈话。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活动三 科技是把双刃剑
1、师: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是你知道吗?人们在享受科学技术成果的同时,发现它们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新问题。因此有人说,科技是把双刃剑,我们要警惕它对我们的伤害。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举例说说科技这把双刃剑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第4页中提供的信息,启发学生广泛的思考、发现、交流科学技术在给我们生活带来进步的同时,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问题。如:电视机的诞生、手机的出现、飞机的发明、天然气的利用、洗涤剂的使用,除了给我们带来了方便,还带来了什么问题? 4.组织辩论。
(1)学生分小组阅读教材第5页中的克隆技术这一事例,让学生发表意见,谈自己对克隆技术的认识。
(2)思考:通过阅读教材中介绍的克隆技术,你了解到了什么?克隆技术给人类生存发展带来哪些变化和影响?运用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好处?如果滥用这一技术甚至克隆人,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3)全班交流
5、探讨并交流:人们应该怎样利用科学技术为人类造福?
6、实践活动。
指导学生以科技是把双刃剑为内容,写一篇小论文。学生可选择一个或两个自己熟悉的科学技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具体说明科技是把双刃剑的观点,同时提出预防不利因素影响的措施。通过内容丰富的交流,使学
生进一步体会到科技是把双刃剑,树立防范科技不利因素的意识,学会防范的方法。师总结谈话。社会文明大家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社会或自己生活的社区中人们文明素养的现状考察探究,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社会在走向文明的时候,对人的文明素养的要求也在提高,文明社会需要文明人。
2.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文明人对他人、对自己的价值所在,使学生有自觉做有教养的、讲文明人的积极意愿。
3.学生能反省自己的行为,找到自己的差距,从小事做起,努力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文明人对他人、对自己的价值所在,使学生有自觉做有教养的、讲文明人的积极意愿。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难点:学生能反省自己的行为,找到自己的差距,从小事做起,努力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谈话导入
活动一 论谈小事中的文明
1、请生看教材的第8、9页
师:“你从教材提供的这些信息中想到了什么?你最想对哪件事发表自己的评论?
2、学生拟定题目,写出自己的交流要点,如:“从乱扔口香糖想到的……”、“时尚穿着与出口成脏”、“一口痰虽小,影响却大”等。
3、小组交流。
小组交流的要求:在每个人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要选出在班级交流的同学;小组的全体同学要帮助参加班级交流的同学完善发言内容;在班级交流的同学要善于提出问题与大家探讨,如:利用教材中的问题“假如你是清除口香糖的工人……”、“假如你是一个游客……”等,联系生活实际,虚拟情景设计问题。4.全班交流。
师:文明的人、文明的社会需要怎样的文明行为。如果大家都在小事上不注重文明,会是什么样的情景?
5.在班级交流的基础上,可请每个人用一句话总结,引导学生初步懂得社会在走向文明的时候,每个人也应该规范自己的行为,成为现代的文明人。
活动二 文明素养面面观 1.组织班级交流。
师:课前,同学们对自己生活的学校、社区或进出的公共场所做了一次调查,找到了与文明社会不和谐的看上去不起眼的行为,现在请同学们用多种形式汇报自己的调查情况,可以是照片,可以是表格,可以是调查报告。2.师生谈话。
师:“……一点小事能折射一个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3.谈体会。
4、总结:是呀,小事不可忽视,小事也体现公民对社会的责任 师小结本节课所学。
第二课时
师复习导入。
活动三 “一米线”告诉我
1.师:你知道“一米线”吗?有什么作用?
2. 模拟体验。你在银行取款时输密码,旁边有人站着看,你会是什么感觉?
3. 学生表演。
4.讨论交流。“一米线”告诉了我们什么?
5、小结: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应注意保持这种距离,这是尊重他人的表现,也是一个文明人应具有的基本品质。6.探讨反思。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一米线”现象?自己跨越过“一米线”吗?
今后应怎样注意给别人保留一定的空间。
7.活动:“给自己提个醒”。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提醒自己不要跨越生活中的一米线。可以编儿歌,可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可以画图等。学生先自己设计,然后再交流。
活动四 塑造自己的文明形象
1.走进瞭望台。看“公交车上„六少‟折射市民公德水平”,谈感想体会。
2、小结:社会的文明风气,是通过每个公民在每个场所的点滴行为体现出来的。因此,在每个公共场所,我们应该在乎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对社会的影响,学会尊重他人、给社会带来温馨和谐,给自己带来快乐幸福。3.设计自己的文明形象。
请同学们为自己设计一个有教养、讲文明的美好形象。可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采用不同的形式设计。4.交流“形象设计”,请大家提建议。
5.讨论:如何让自己的设计成为行动,成为现实。6.总结。
师引领生小结本节课收获。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
教学目标:
1.知道人们在休闲时间里开展的各种各样活动有的是健康的,有的是不健康的。
2.懂得不健康的休闲活动不仅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文明风尚的建立。
3.用行动抵制不健康活动的侵害,积极参加或开展健康的、有利于我们成长的活动。教学重难点:
懂得不健康的休闲活动不仅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和文明风尚的建立。难点:用行动抵制不健康活动的侵害,积极参加或开展健康的、有利于我们成长的活动。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谈话导入。活动一 我看休闲活动
1、师: 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调查休闲时候大家在做什么?现在清在小组里交流。" 2.交流:多种多样的休闲活动。
(1)每个同学将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在小组交流。
(2)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组汇总,把全小组同学的内容合在一张表上。(注意:相同的进行合并。)
(3)班级交流。各小组将自己了解的情况向全班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与学生一起汇总,从中可以看到生活在我们周围的人们休闲时候开展了哪些活动。
3.讨论:这些休闲活动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健康的?为什么?(1)学生广泛发表自己的意见。看看这些休闲活动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健康的?为什么?
(2)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选出观点不一致的项目作为专题进行深入讨论。如:教材中提到的“麻将是非小辩论”。
(3)讨论小结。在讨论中你知道了什么?师:参加休闲活动应坚持一个原则,把握好一个度,那就是任何活动要有益自己的身心健康,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文明。师总结谈话。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活动二 休闲活动树新风 1.我们社区的新风尚
(1)师:各地人们追求高品质、高品位的休闲生活的信息,看看这些新风尚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2)利用课前调查自己社区的人们有关休闲活动的情况,组织交流:在社
区人们的休闲活动中,哪些是新风尚?这些新风尚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变化?
(3)体验讨论。什么是高品质、高品位的的休闲活动? 2.师:让我们为社区休闲活动提提建议。
(1)交流。在我们的社区休闲活动中,你认为还有哪些是品位不高或不满意的?
(2)小组讨论。选择大家认为好的的办法给社区提建议。用各种形式表达你的建议,可以是唱跳的;也可以是文字的等。
(3)交流建议。一边交流,一边评价,这些建议怎样?可以给大家带来什么?
活动三 走进流行文化
1.师:流行文化是我们休闲活动的一种方式,大家知道什么是流行文化吗?我们经历过哪些流行文化?
2.班级交流。你喜欢流行文化中的哪些形式?有什么感受? 3.读读教材中提供报道,说说我们的看法。
4.师: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不健康的流行文化?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5、讨论。怎样抵制流行文化中的垃圾文化对我们的不利影响?
6、学生寻找多种办法。如:不参加;寻找其他健康的休闲方式;创编健康的内容等。
7、师:阅读,也是一种休闲方式。我们可以选择这健康的休闲方式。你喜欢读的书有哪些?谈谈你的感想?
8、小组活动。用健康的内容抵制垃圾文化。各小组选择编童谣或做游戏等形式进行创编活动。引导学生就近期学生中流行的玩耍形式进行内容创编,不只拘泥于教材中提供的形式。
9、交流创编成果。师总结谈话。学会拒绝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目标:
(1)追求科学、健康、充实的初中生活;(2)鼓起战胜不良诱惑的勇气和信心;
(3)培养学生爱学习、爱劳动、遵纪守法积极要求上进的品德。
2、能力目标:
(1)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逐步形成辨别是非的能力;(2)初步学会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事物的能力。
3、知识目标:
(1)知道身边存在的种种诱惑;
(2)知道诱惑的促进作用和不良诱惑的危害;(3)初步知道网络、毒品等的利与弊。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拒绝毒品、烟酒。
2、难点:网络的诱惑。一难在不易辨别利与害;二难在在生活中如何把握“度”。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谈话导入。
活动一 生活中的陷阱
1、师:同学们,我们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复杂多样的,欲望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人的人生之路都会有许许多多的十字路口,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选择,都会面对人生的种种诱惑,你会识别和判断吗?你能把握好你自己吗?你
懂得怎样拒绝不良诱惑吗?这就是我们将要学习和探讨的内容“学会拒绝”。(出示图片)
2、在生活中都有那些陷阱?许多时候人们明知道它们的危害,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往里跳?
3、小组讨论,先请每小组组长代表发言
4、指明回答(举例说明)师小结本节课所学并延伸拓展。
第二课时
师复习导入。
活动二 吸毒一口,落入虎口
1、师:什么是毒品?吸毒的危害有哪些?青少年吸毒的诱因有哪些?我们应如何面对毒品的诱惑?(带领学生阅读教材的插图故事并思考)
2、小组讨论
1)毒品是指鸦片、大麻、吗啡、可卡因、海洛因、以及其它能使人吸食成瘾的,国家规定管制使用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吸毒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带来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一是严重摧残身体;二是使人精神颓废、意志衰退,严重影响生活、学习、生产、工作;三是使人道德沦丧,六亲不认;四是诱发多种刑事犯罪,严重危害社会治安。
3)诱发青少年吸毒的主要因素有:一是觉得吸毒新鲜、好奇、刺激,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染上毒品;二是盲目从众,往往看到同伴吸毒,自己也跟着吸,以此保持与群体的一致;三是为了寻求自己的价值份量,为了在群体中自我炫耀,以获得在群体中同伴的肯定。
4)由于吸毒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带来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因此,我们应该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拒绝毒品。不要因为好奇而吸毒,不要因为“免费”而吸毒,不要因为“快乐”而吸毒,不要因为“刺激”而吸毒,不要因为“朋友吸毒”而吸毒,不要因为毒能“解乏提神”而吸毒,不要因为毒能“治病”而吸毒,不要因为“追求时髦”而吸毒,不要因为毒能“减肥”而吸毒,在吸毒的种种诱惑面前,我们要敢于说“不”。师小结所学。
第三课时
师引领生回顾上两节课所学。活动三 不和烟酒交朋友
1、师:老师布置的“调查本地区人们吸烟、酗酒的情况”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讨论。
2、请小组派代表回答
3、听到这些报道和看到这些现象时自己的说说想法和感受。
4、结合材料,思考:(1)好玩、猎奇会造成什么后果?
(2)如果总想“吸两口没关系”,久而久之会怎样?吸烟是靠什么使人“提神”的?
(3)能吸烟、能喝酒,这种豪爽该不该要?
(4)大人们这样做是不是就应该?吸烟喝酒会给未成年人带来哪些更为严重的后果?
5、让学生在探讨中找答案 活动四 小心网络陷阱
1、师:我们应如何面对游戏机的诱惑?(板书)
2、电子游戏是不是只是有百害而无一益?我们应如何面对它?(教师提问并进行讲解)沉迷于游戏,最终会导致他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从开始借钱,然后可能逐渐发展到抢劫、偷盗、勒索。我们自己周围也有极少数这样的同学。我们应该劝告他,让他人认识到不良诱惑的危害性。电子游戏是一种新型娱乐形式,集多种技术和众多学科知识于一体,它有利于开发人的智力,锻炼眼耳手脑并用能力。但是,由于电子游戏的画面变幻莫测,内容惊险刺激,使人一旦置身其中就得全力以赴地进入“角色”,因而对青少年有一定的诱惑力。当我们休闲时,可以通过玩电子游戏来适
当放松和调节自己,但决不能沉迷于电子游戏,过度、沉迷于玩电子游戏则有害无益。我们要以丰富的学习、健身、交友等活动坚决抵制这一诱惑。
3、长时间上网对青少年有哪些严重的危害?
长时间上网对青少年有严重的危害:一是长时间在网上逗留,会造成身心劳累,眼睛近视,影响学习;二是长时间费用高昂,寄给家庭增加经济负担,又容易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甚至诱发各种违法犯罪,危害社会治安。;三是网上信息良莠不齐,许多信息垃圾对青少年的思
想冲击很大,毒害较深。(可参考教参P129-130页的内容)
小结:同学们,大千世界五光十色,无奇不有,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很多很多的诱惑。有很多美好的诱惑,激励我们去追寻,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干扰我们成功、影响我们幸福生活、甚至严重危害我们身心健康的诱惑。那些不良诱惑有时就像“吸血蝙蝠”,让你舒舒服服的上当,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它的俘虏。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分辨并自觉抵制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良诱惑,才会有健康幸福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则,我们会为之付出沉重的代价。作业设计:
1、根据教材提供的范例,思考自己应该哎哟做宣传。可把自己的初步想法和同学交流。
2、自己选一个专题,选择一种形式,甚至还可以选择宣传的对象以及宣传的时间,设计自己的宣传手册。可以对立做,也可以选择伙伴一起做。
3、展示自己做的宣传资料,然后以评价作小结。
4、推荐一本激励大家好书。
第二单元 不屈的中国人 不能忘记的屈辱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旧中国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一些史实,懂得社会制度的腐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要挨打的道理。
2、憎恨帝国主义侵略者和旧中国的腐败统治者,激发民族自尊心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教学准备:
1、搜集圆明园的烧毁前图片和烧毁后图片,制作多媒体。
2、搜集与圆明园的有关的网址。教学重点:
圆明园被烧对我们的启示。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言导入,揭示课题
师:1840年,英帝国主义用鸦片和大炮轰开了千百年闭关自守的中国大门,并于1842年强迫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签定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以后,大小帝国主义国家强占我国大片领土,攫取大量赔款和特权,烧杀掳掠,无恶不作,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们中华民族的子孙,千万不能忘记那屈辱的过去。
师: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我国的圆明园所遭受的劫难。
二、课件展示历史上圆明园局部景观,感知圆明园的辉煌 课件一:分别展示历史上的圆明园
师:刚才看了历史上的圆明园图片,你能用语言描述辉煌的圆明园吗? 生:(可从“金碧辉煌的宫殿”、“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等去描述。)师:圆明园不仅规模宏大,而且有许许多多的文物呢。
课件二:景泰蓝麒麟、青铜鎏金塔、漆 器、鎏 金 编 钟等图片(配以文字说明)。
师激情小结:难怪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这样说过:即使是把法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
三、师总结谈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引导生交流上网查询的关于辉煌时期的圆明园的资料,感知圆明园规模的宏大
师:圆明园曾被誉为“万园之园”,现在请同学们交流上网了解到的资料,说说为什么圆明园被称为“万园之园”。
师:请同学们用语言描述看到的圆明园,其他同学补充。生:反馈(自由回答)
三、播放电影片段,认识侵略者的贪婪与疯狂。
师:这样一座收藏着无数奇珍异宝、堪称当时世界之最的博物馆、艺术馆现在已经是灰飞湮灭了,只剩几根柱子。她是怎样毁于一旦的呢?请看电影《火烧圆明园》——(第二部分结尾段)。播放电影片段,师生静静观看。
师:(小组合作)同学们,看了电影,你有什么话说?在小组内尽情诉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生:(自由发言)
四、总结全文,激发学生对旧中国腐朽统治者的憎恨。
课件三:展示圆明园的毁灭。
师:圆明园曾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但今天,它成了懦弱的标志,耻辱的象征。做为历史的见证,它教育我们要爱国,要自强。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曾经经历过的屈辱和苦难,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
2、了解林则徐、邓世昌等许多民族英雄和许多反抗外来侵略者的故事。
3、探索并了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基本道理。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历史信息。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曾经经历过的屈辱和苦难,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感。
难点:探索并了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知道落后就要挨打的基本道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林则徐与虎门硝烟
1、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近百年来祖国屡遭劫难、倍受欺辱的历史,谁能来谈一谈自己的心情和想法?
2、师: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是什么态度,有没有反抗呢?又做了些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课 《起来,不做奴隶的人们》 让我们从1800年开始来回顾历史。(出示林则徐虎门硝烟的影片资料)
3、师:(出示1800-1840年的鸦片输入中国数量图)请同学们通过这张数量图,思考思考急剧增长的鸦片数量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4、小组交流:
图文并茂式:通过在鸦片馆吸鸦片的图,证明鸦片极大的摧残着中国人的身心健康。
表格展示:通过对鸦片输入中国数量图下小字说明外国列强利用鸦片每年大量地掠夺的钱财,致使白银大量外流 ……
在小组的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指导,鼓励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资料来进行汇报,为班级高质量的交流打下基础。
5、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
6、让学生阅读39页的故事,让学生大胆的想象,如果中国的国民吸食鸦片成风,会是什么情景?
7、谈一谈你多林则徐的看法? 活动二 英雄故事会
1、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看看三元里抗英和黄海海战的故事。现在谁能来讲一讲这两的故事。
2、师:听了同学们的讲述,我们知道三元里人民抗英的意义,值得后人纪念,激励后人铭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黄海海战体现了邓世昌为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将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斗争精神。
3、分小组讨论:你从邓世昌的话和歌颂他的诗文中你读懂了什么?
开展想象当邓世昌指挥军舰冲向敌人,要与敌人同归于尽时他想到的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4、全班交流
5、爱国故事交流会,请同学们把你们课前收集到的英雄故事给家讲一讲。通过倾听不同的英雄的故事,使学生进一步的了解中国人民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的英雄事迹。
第二课时
活动三 寻找抗日的足迹
1、师: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了解到了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抗争精神,也体会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这些都是我们在书中学习到的,那你们还通过什么方式了解中国有那些有名的抗日英雄?(学生汇报)
2、同学们都花了心思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到了许多的抗日资料。老师这也收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的故事。(课件出示)
如:有关纲纪日本侵略者的人和事、抗日战争的一些遗址和反映抗日战争的图片和故事。
3、中国受到外国侵略者侵略的一幕幕到还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中国人民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的英雄事迹还在我们的脑海中,我们应该追寻着抗日英雄的足迹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活动四 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
1、师:请同学们自由阅读书中42-43页的抗日故事。
2、思考:当祖国面临危亡的时候,中国人民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学生汇报)
3、结合教材内容讲述的故事,假如自己生活在那个时代,听到胜利的捷报和抗日官兵不屈不饶、奋勇作战的英雄事迹是什么心情?(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
5、观看抗日影片,了解国歌的来历,理解体会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心,体验当时人民的心情。练习设计
请同学们回家后观看或是阅读一篇抗日影视作品或是文学作品,并写一篇观后感或读后感。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为了人民的解放和祖国的富强,许多革命先辈不断探索拯救中国的革命道路,体会中国的爱国志士为了拯救中国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付出的代价。
2、让学生知道一些影响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激发对英雄的敬佩之情。
3、让学生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胜利,培养热爱共产党的情感。
4、培养学生为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奋斗的民族责任感。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中国的爱国志士为了拯救中国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付出的代价。难点:培养学生为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奋斗的民族责任感。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救国之路
1、结合前两课的学习,分析思考,为什么近代以来,我们的祖国总是被践踏和侵略?
2、分小组研讨:假如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会提出什么样的救国方案?并说明理由。
3、结合45页和资料库中的相关内容,了解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归纳改革方案和措施,并与自己“方案”相比较异同。
4、这些改革措施对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起到哪些积极作用?但威慑么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活动二 革命先驱故事会
1、用讲故事、表演、图片介绍等多种形式了解孙中山和辛亥革命,再现当年历史。
2、读一读,议一议秋瑾等革命先烈的诗文,感受与祖国共存亡的革命气概。
3、把感受写在日记中。活动三 五四青年节的来历
1、知道5月4日是什么节日吗?
2、读47页的介绍和资料库中相关资料,了解五四爱国运动。
3、五四爱国运动发生在哪年,为什么要游行,提出了什么口号,都有哪些人参加?
4、比较三元里抗英、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在参加人员上有什么不同? 活动四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听歌曲。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歌曲,边听边想:歌词的内容说明了什么?
2、说说我所知道的有关共产党的知识。如果家人有党员,向同学介绍他们是哪年入党的?
3、读48页和资料库中的资料,进一步了解共产党诞生的过程。
4、用多种方法再现史实。如,把资料整理成小故事在班上演讲。
第二课时
活动五 战斗在井冈山
1、师生一起找反映当年红军在井冈山斗争的歌曲。
2、组织观看反映井冈山斗争的电影。
3、想象当年革命者的生活情况,并演唱当年红军唱的歌曲。
4、以故事会的形式讲讲当年朱德、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井冈山的生活和斗争情况。
活动六 寻找红军长征足迹
1、收集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图片等。
2、看图片,讲故事,听长征组歌,了解和感受红军在长征中的故事及革命精神。
3、观看红军长征的有关影片。
4、查看中央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数数红军经历了哪些省,并标出来?
5、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为什么能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斗争?
5、编写歌颂红军的诗歌和顺口溜,编排小型的歌舞剧。活动七 革命英烈故事会
1、放开国大典的录像或录音,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读碑文,思考:为什么要在天安门修建人民英雄纪念碑?你知道哪些牺牲的英雄?
2、讲江姐、董存瑞、狼牙山五壮士等革命英雄的故事,他们共有什么样的信念,具备什么样的精神/
3、看反映革命英雄的电影或电视剧,就近参观革命遗迹,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曾经出现了哪些英雄或英雄的故事。
4、开展革命英雄故事读后感征文评比活动。活动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出示五星红旗,问:为什么每个星期一的早晨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为什么每天早上天安门国旗班的战士都要将国旗同太阳一起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由谁升起的?学生带着问题了解调查。
2、观看开国大典的影片,当听到毛主席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时候,人们为什么会欢呼雀跃?此时此刻他们想到了什么?
3、总结:回顾本单元,谈感受。活动九 缅怀共和国的缔造者
1、哪些人是共和国的缔造者?
2、选择其中一位领袖,调查了解他的事迹,并整理成笔记。
3、办一个“我们心中的领袖”图片展或一份墙报,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
第三篇: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我们去环球旅行——地球有多大》—
—陆地与海洋教学设计
己 略
邓 霞
教学目标
1、感受地球之大,地球面貌的多姿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地球的情感。
2、知道地球是个球体,它的表面是陆地和海洋,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位置分布。
教学重难点
知道地球是个球体,它的表面是陆地和海洋,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位置分布。教学准备
地球仪一个,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体验 初步感悟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1、教师导言:你想领略世界各地美丽的风光吗?你想品尝世界各地的美味吗?你想欣赏世界各地精彩的表演吗?
2、教师播放多张反映不同民族特色或各地风光的图片及影像资料:气势磅礴的吴哥窟,神秘莫测的祖鲁人村落,尽情舞的西班牙女郎……
3、让我们一起去环球旅行吧!
二、课中体验 深化感悟
一、大比拼:找找七大洲,四大洋
1、在地图上迅速地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
2、怎样才能快速地记住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位置呢?
三、提问:为什么称我们的地球为水球?
1、每个学生认真观察地球仪,初步认识地球上的海陆分布。
2、教师出示地球外观的图片资料,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教材P83的知识——我们居住
的地球,约71%被海洋覆盖。从太空看,就象一个美丽的蔚蓝色的星球。
四、由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1、教师简单介绍世界分为五大版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大洋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2、教师讲述小故事,向学生简单介绍地球“从前”的样子,引出——“我们看得到的亚洲和欧洲是连在一起的,称为亚欧大陆。亚洲和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原来也是分别相连的,后来人们开挖运河,把它们人为地分开了。”
3、全班针对“各大陆板快是连在一起”的说法查询资料。
五、认识地球仪
1、教师介绍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探究关于地球表面的知识。
地球实在太大了,我们无法直接全面地观察到它的全貌,为了方便学习,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制作了认识地球最直观最形象的工具——地球仪。下面我们就可以通过观地球仪来全面地了解一下地球
3、提问:在地球仪上你能发现海陆分布的特点吗?
a、大比拼
b、生分小组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交流、汇报;
c、生自由记七大洲、四大洋,然后通过交流每个人不同的记忆方法来很快记住七大洲、四大洋;
小游戏:全班以小组为单位,按顺序给七大洲、四大洋排序。
通过学生的记忆交流,既可以识记这部分知识,又可以让学生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直观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地球是一个水球”的概念,明确:我们居住的地球,约71%的面积被海洋覆盖。
3、不动手拼接而是用在脑中拼接,锻炼了学生空间想像力。
4、通过生自己查找资料获得这些知识,可以锻炼生自主学习方法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课中体验 深化感悟
3、引出教材P84的知识——陆地大部分都集中在北半球,可北极附近是海洋;海洋大
都在南半球,可南极附近都是一片陆地。
七、地球有多大
教师介绍有关赤道的知识: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它的实际周长为40075.24千米,是地球上最长的一条纬线圈。如果我们手拉手沿着赤道站成一圈,大约需要4000万名同学。
八、环球旅行家
1、提问:人们采用过哪些方式进行环球旅行?
2、教师讲述“麦哲伦航行”、“郑和下西洋”等历史故事。
3、活动:我的旅行
4、每个组推荐5个本组最想推荐的国
第四篇: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工作总结1
在这一学期中本人承担了四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本学期四年级的思品教学总结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投入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目标达成
1、初步形成了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2、学习了利用规则调整关系。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3、初步了解了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了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4、了解了一些社会规则,初步懂得了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5、珍爱生命,有良好的生命意识,热爱生活,乐观向上、有责任心、自尊心、自信心的品质。
6、能够初步认识自我,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7、了解了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知道邪教的危害。
8、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态度,热爱大自然,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9、学会了看交通图;学会了乘坐一般性的交通工具;能发现交通中的问题并有不同解决问题方法。
三、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
2、重视了常规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活跃了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扩大了教学资源。
3、注意创设情景,把课上“活”;开发教学资源,把课上“实”;组织学生活动,把课上“乐”。
4、比较重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
四、存在问题
1、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差,不会整理搜集的资料。
2、生活中的应用能力有待于提高。
3、教学以传统方法为主缺少创新意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不够成功。培优扶差工作做得不够扎实,培优目标不明确。
4、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
5、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以为品德与生活不是主要科目,学习积极性较差,虽然所学内容浅湿易懂,却不能很好地掌握。
五、改进措施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索学习方法。
2、多读,多说,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际中掌握知识。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一帮一,一对红”的方法,促进全班均衡发展。
4、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品德与生活实践活动,引导他们有实践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工作总结2
品德与社会教学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落实课程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开学初,在学校德育工作思想的指导下,细心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领会其教育思想,认真撰写教学计划,做到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把握教材特点,联系学生实际,适时拓展资源,注重人文关怀,做到有的放矢,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凸显以人为本,营造和谐课堂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要让其活力都得到充分的展示,就要让课堂完全成为他们自我发展和自我展示的舞台。在课堂上,我积极倡导学生的自由表达,自主思考,他们不是“配角”,不是在老师的指挥下沿固定轨道前进去捕获某个答案,而是实际的参与者,教育教学中的主角。学生才能只有得到充分的尊重,才能让他们的生命的活力得以充分的.发挥。
三、实施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在教学中,为了真正发挥评价的作用,我不再采用以往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评价,而是一种多方参与的评价,通过评价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同时,在评价上我还做到不仅要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而且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这样,更好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达到了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四、开展拓展训练,指导学生行为
课堂上在认真学习教科书的知识之外,精心设计课外阅读资料:如国家大事,身边模范等,用品德与社会的眼光给予学生拓展训练,打开他们的思路,使课本知识得以有效的补充。让它们进一步了解我们这个社会,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与辉煌,感受社会,感受历史,让它们对社会中的是与非,善与恶有一个更加感性的认识。这样潜移默化地指导着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收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工作总结3
《品德与社会》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设置反映了加强和改革德育课程的时代要求,也顺应了课程综合化的时代潮流。这门新课从内容到方法都不同于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或《社会》课。为了上好这门课,我认真学习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并遵照课标的指引切切实实把每个目标落到实处。现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如下总结。
一、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二、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如《生命多么可贵》这一课,我在教学时充分地让学生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体会政府、家庭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爱护;又如:《规矩与方圆》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哪些规则,以及这些规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方便。在学生列举社会生活事实的基础上,我们又适当帮助学生归类,以使学生对生活中的规则有一个总体认识,并自觉遵守这些规则,不耍赖皮。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如换位观、双赢观、依存观、分享观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工作总结4
一转眼,本学期的工作又结束了,通过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学习,孩子们学会了诚信、帮助,树立了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感受到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对我们居住的地球有了初步的、整体的认识,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 。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措施:
本学期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等直观教具和挂图,使学生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二、目标达成
1、初步形成了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2、学习了利用规则调整关系。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3、初步了解了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了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4、了解了一些社会规则,初步懂得了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5、珍爱生命,有良好的生命意识,热爱生活,乐观向上、有责任心、自尊心、自信心的品质。
6、能够初步认识自我,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7、了解了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知道邪教的危害。
8、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态度,热爱大自然,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9、学会了看交通图;学会了乘坐一般性的交通工具;能发现交通中的问题并有不同解决问题方法
10、了解了交通发展变化,交通种类,现代交通作用,外出乘坐交通工具的基本常识,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等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四、评价方法
1、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工作总结5
这一学期时间短教学显得特别紧张,有步骤、有计划地完成了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教学任务。现对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完成教学情况:
1、学生完成了六年级上册共四个单元的学习。
第一单元 《科学技术与人类》 第二单元 《我们热爱和平》 第三单元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四单元 《走进生活的舞台》 在学习完以后并对这几单元进行了系统的复习。在此基础上对20xx年级品德与社会知识进行了系统地复习。
1、学生了解外国列强的侵略和两次世界大战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
2、知道我们的前辈为反对战争、保卫家园而 进行的奋斗,深刻体会和平对于全体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重要意义
3、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所带来的。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4、受传统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认识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5、体会“人民代表为人民”的深刻含义,增强主人翁意识,增强爱你给社会责任感。
6、认识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学生逐步不建立正确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7、学会了用法律保护自己,学会感恩,学会铭记,学会汲取。
8、学生了解祖国新时代的新面貌,树立为祖国自豪、为祖国骄傲的情感。
二、取得成功的经验
1、激活教学新观念。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2、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3、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总之,通过一学期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存在的不足:
教学方式不够多样化,学生课前查阅资料的条件有限,不够主动,
学习上显得有些被动。部分学生学习不够扎实,成绩不够理想。
四、改进教学的措施:
1、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脚色,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社会生活能力,发展个性品质,体验道德准则并规范自身的行为。让学生通过合作、动手、对比实验体会集体的涵义、集体的作用。
2、教学中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多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让学生在学习所任科目积极主动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同时提高教学成绩。
3、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4、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5、在课堂上,继续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学生错误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优良品德的形成与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各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与时俱进,教学相长,提高教学与教育科研能力,提高教学实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工作总结6
品德与社会课程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在教学中,我依据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
学习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我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归纳,让学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意识,而情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中产生的,因而在学生学文明理过程中,形成道德认识前后,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道德情感。精心设计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并借助假设、联想、想象、对色、角色互换,心理移位等心理体验,把学文与明理,知识上的接受与情感上的认同有机结合起来。
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识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知为,“辨析导行”十分重要。我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辨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注重实效情感的评价标准。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对道德评价标准难免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导行阶段的教学首先借助教材,从理性的角度向学生阐明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和是非标准,但仅有这些理性的标准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学生的情感世界里树立起情感的评价标准。通过介绍一些英雄或老一辈革命家等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和事,让学生真切感悟到什么叫高尚,什么是自己应该学习的榜样。在指导学生学习英雄人物时,不仅让学生了解英雄人物具备什么样的高尚品质,而且让学生记住英雄人物的主要事迹和一些感人的细节。让学生从活生生的、真实可信的事例中感受英雄的伟大,从而产生热爱英雄人物之情。
动情用理,辨析导行。我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动情用理导行,让学生心服口服,入耳入脑。
良好的思想品德体现于具体的道德实践,在导行训练和实践中,让学生不仅巩固道德的认识,培养道德行为和能力,而且萌生崇高的道德情感。我热情鼓励,积极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产生成功的欢乐情感体验,从而顺利地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工作总结7
小学思品课是一门教学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性、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因此,思想品德课更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心情状态中学习、掌握、深化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
在教学中,我依据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
学习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我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归纳,让学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意识,而情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中产生的,“知之深,受之初”,因而在学生学文明理过程中,形成道德认识前后,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道德情感。例如精心设计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并借助假设、联想、想象、对色、角色互换,心理移位等心理体验,把学文与明理,知识上的接受与情感上的认同有机结合起来。
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识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知为,“辩析导行”十分重要。我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辩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注重实效情感的评价标准。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对道德评价标准难免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导行阶段的教学首先借助教材,从理性的角度向学生阐明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和是非标准,但仅有这些理性的标准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学生的情感世界里树立起情感的评价标准。通过介绍一些英雄或老一辈革命家等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和事,让学生真切感悟到什么叫高尚,什么是自己应该学习的榜样。在指导学生学习英雄人物时,不仅让学生了解英雄人物具备什么样的高尚品质,而且让学生记住英雄人物的主要事迹和一些感人的细节。让学生从活生生的`、真实可信的事例中感受英雄的伟大,从而产生热爱英雄人物之情。
动情用理,辩析导行。我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动情用理导行,让学生心服口服,入耳入脑。例如,有道辩析题:“国产的东西都不如进口的东西好”。学生争论很激烈,最后教师从国产名优产品为国争光,假冒伪劣产品败坏名声,外国的东西并非样样都好,这三个方面激发学生爱国产物品的情感,引导学生澄清思想,统一看法,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良好的思想品德体现于具体的道德实践,在导行训练和实践中,让学生不仅巩固道德的认识,培养道德行为和能力,而且萌生崇高的道德情感。我热情鼓励,积极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产生成功的欢乐情感体验,从而顺利地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工作总结8
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最后一期,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的兴趣浓厚,回顾自己这一个学期的社会教学,总结如下:
一、品德与社会科目的外延非常丰富。
教师备课的时候需要找许多课外知识进行补充,学生特别喜欢听一些与课本中联系密切的小故事,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备课。如教学“合作”和“双赢”这个道理时,教师用 “龟兔四次赛跑”的小故事形象生动地让学生明白“合作”与“双赢”的道理。这样,在此基础之上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自己的理解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采用多种方式来学习。
如小组讨论交流活动,小组汇报活动,团队心理游戏活动等,学生上课能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尤其喜爱团队心理游戏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理解深刻的道理。
三、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探索更加广阔的世界。
本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祖国,我为你自豪》、第三单元《放飞和平鸽》以及第四单元《只有一个地球》的内容网络上有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收集和课堂上能够展示的都还只是极小的.一部分。在课前我会布置学生搜集资料,在课堂上来交流,课后再做拓展的要求,每个学生选择其中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作为自己本期研究的对象,形成一个专题,期末的时候再将同一专题的同学集合起来召开发布交流会。
四、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
品德与社会科目涉及历史、地理、人文、科技、心理等诸多领域,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当高,尤其是教授新教材,许多资源都需要自己多方收集,在找寻与教授的过程中,教师也受益匪浅。
品德与社会教学,力求给学生展现更大的更丰富的世界,同时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指导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心理调适,要教好这一门课程,任重而又道远。
第五篇: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工作总结1
小学思品课是一门教学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性、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因此,思想品德课更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心情状态中学习、掌握、深化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
在教学中,我依据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
学习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我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归纳,让学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意识,而情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中产生的,“知之深,受之初”,因而在学生学文明理过程中,形成道德认识前后,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道德情感。例如精心设计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并借助假设、联想、想象、对色、角色互换,心理移位等心理体验,把学文与明理,知识上的接受与情感上的认同有机结合起来。
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识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知为,“辩析导行”十分重要。我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辩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注重实效情感的评价标准。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对道德评价标准难免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导行阶段的教学首先借助教材,从理性的角度向学生阐明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和是非标准,但仅有这些理性的标准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学生的情感世界里树立起情感的评价标准。通过介绍一些英雄或老一辈革命家等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和事,让学生真切感悟到什么叫高尚,什么是自己应该学习的榜样。在指导学生学习英雄人物时,不仅让学生了解英雄人物具备什么样的高尚品质,而且让学生记住英雄人物的主要事迹和一些感人的细节。让学生从活生生的、真实可信的事例中感受英雄的伟大,从而产生热爱英雄人物之情。
动情用理,辩析导行。我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动情用理导行,让学生心服口服,入耳入脑。例如,有道辩析题:“国产的东西都不如进口的东西好”。学生争论很激烈,最后教师从国产名优产品为国争光,假冒伪劣产品败坏名声,外国的东西并非样样都好,这三个方面激发学生爱国产物品的情感,引导学生澄清思想,统一看法,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良好的思想品德体现于具体的道德实践,在导行训练和实践中,让学生不仅巩固道德的认识,培养道德行为和能力,而且萌生崇高的道德情感。我热情鼓励,积极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产生成功的欢乐情感体验,从而顺利地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工作总结2
这一学期时间短教学显得特别紧张,有步骤、有计划地完成了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教学任务。现对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完成教学情况:
1、学生完成了六年级上册共四个单元的学习。
第一单元 《科学技术与人类》 第二单元 《我们热爱和平》 第三单元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四单元 《走进生活的舞台》 在学习完以后并对这几单元进行了系统的复习。在此基础上对20xx年级品德与社会知识进行了系统地复习。
1、学生了解外国列强的侵略和两次世界大战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
2、知道我们的前辈为反对战争、保卫家园而 进行的奋斗,深刻体会和平对于全体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重要意义
3、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所带来的。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4、受传统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认识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5、体会“人民代表为人民”的深刻含义,增强主人翁意识,增强爱你给社会责任感。
6、认识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学生逐步不建立正确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7、学会了用法律保护自己,学会感恩,学会铭记,学会汲取。
8、学生了解祖国新时代的新面貌,树立为祖国自豪、为祖国骄傲的情感。
二、取得成功的经验
1、激活教学新观念。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2、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3、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总之,通过一学期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存在的不足:
教学方式不够多样化,学生课前查阅资料的条件有限,不够主动,
学习上显得有些被动。部分学生学习不够扎实,成绩不够理想。
四、改进教学的措施:
1、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各种活动,承担一定的脚色,在做中不断领悟、感知,在做中培养社会生活能力,发展个性品质,体验道德准则并规范自身的行为。让学生通过合作、动手、对比实验体会集体的涵义、集体的作用。
2、教学中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多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让学生在学习所任科目积极主动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同时提高教学成绩。
3、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4、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5、在课堂上,继续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学生错误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优良品德的形成与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各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与时俱进,教学相长,提高教学与教育科研能力,提高教学实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工作总结3
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最后一期,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的兴趣浓厚,回顾自己这一个学期的社会教学,总结如下:
一、品德与社会科目的外延非常丰富。
教师备课的时候需要找许多课外知识进行补充,学生特别喜欢听一些与课本中联系密切的小故事,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备课。如教学“合作”和“双赢”这个道理时,教师用 “龟兔四次赛跑”的小故事形象生动地让学生明白“合作”与“双赢”的道理。这样,在此基础之上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自己的理解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采用多种方式来学习。
如小组讨论交流活动,小组汇报活动,团队心理游戏活动等,学生上课能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尤其喜爱团队心理游戏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理解深刻的道理。
三、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探索更加广阔的世界。
本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祖国,我为你自豪》、第三单元《放飞和平鸽》以及第四单元《只有一个地球》的内容网络上有丰富的课程资源,教师收集和课堂上能够展示的都还只是极小的一部分。在课前我会布置学生搜集资料,在课堂上来交流,课后再做拓展的'要求,每个学生选择其中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作为自己本期研究的对象,形成一个专题,期末的时候再将同一专题的同学集合起来召开发布交流会。
四、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
品德与社会科目涉及历史、地理、人文、科技、心理等诸多领域,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当高,尤其是教授新教材,许多资源都需要自己多方收集,在找寻与教授的过程中,教师也受益匪浅。
品德与社会教学,力求给学生展现更大的更丰富的世界,同时又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指导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心理调适,要教好这一门课程,任重而又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