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亲的伟大和无私。
2、通过对课文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品悟、感受、体验、表达,体会母子间的深情。
能力目标
学生能通过写出对母亲想说的话来歌颂母亲。
情感目标
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重难点:
通过文字朗读感悟,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听配乐朗诵《最爱是你》
最爱是你
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你愿意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 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地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
这个人,叫母亲; 这种爱,叫母爱。
是啊,歌颂母亲是永恒的话题,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一次抱母亲》。
2、我第一次抱母亲,竟然抱出了三次没想到。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三次每想到。
(课件一:呈现三次没想到的句子)
A、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吃惊,对母亲不了解,关心不够)B、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难过)
C、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愧疚)
二、品读三个重字。
1、过渡:母亲的身体竟然如此般轻,可是在我的眼里,母亲是怎样的?(力大无穷)哪里感受到母亲的力大无穷?
(课件二:课文插图)
生: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板书:重)
2、指名读:母亲是怎样翻山越岭的?你能想象母亲是怎样翻过重重山,越过层层岭的吗?
3、而这样的拉,这样的背,这样挑着重担的翻山越岭,只是一次吗?(这样年复一年)
创设情景读同学们,你们看见了吗?
(课件三:四季图、我的第一句话、《我的父亲母亲》音乐)
在漫山遍野的春光中,读:
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一百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是啊,母亲坚实的脚步,踏得一路花香四溢。
在烈日炎炎的夏日里,读:
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一百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是啊,母亲汗流浃背、挥汗如雨、无怨无悔。
在满山枫叶浸染的秋色中,读:
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一百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是啊,母亲挑着一担丰收的果实,满脸喜悦。
寒冬腊月,雪花纷飞,呼呼的北风无情地刮着,读:
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一百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
是啊,母亲鼻尖冻得红红的,雪花落满了她的肩头。
4、还有哪里让你感受到母亲的力大无穷?
生:(朗读)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板书:重)
是啊,压在孩子身上,疼在母亲心里呀!
5、还有哪里感受到母亲的力大无穷?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母亲挑起的仅仅是100多斤重的担子吗?不!在你看来,母亲的担子里还挑着什么呢?
师:是啊,母亲挑起的不仅仅是舍不得让我们挑的重担,她挑起的还有家庭、生活的重担,她挑起的是自己肩上的一份责任,挑起的是对我们悉心的呵护与爱啊!
6、让我们把这一镜头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脑海吧!
感情朗读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7、感情朗读:年复一年、岁月流转,一轻一重就这样搁在母亲的身上,更搁在母亲的心中。当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之后,作为儿子的我,怎能不感慨?又怎能不愧疚呢?
三、品读抱字。
1、在母亲的眼里,她对这一切是怎样看的?请读课文第三、四节。
生: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的?这里看出母亲觉得这些是她应该做的,没什么值得一提。
师:同学们透过母亲的笑,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仿佛看见昏暗的灯光下,母亲正在给我辅导功课。
仿佛看见家里,母亲正在冰凉的水中洗衣。
仿佛看见大雨中,母亲正在校门口等着我。
仿佛看见家中,母亲正忙着伺候爷爷奶奶。
是啊,这一切的一切在母亲看来呢?
生:母亲笑了笑看出母亲觉得这些事不足挂齿。
生:我们看出母亲做这些事情她觉得是理所应当的,这是她的责任,没什么可说的。
2、母亲淡淡的一笑、不经意的回答中我们分明感受到了母爱的无私、伟大。我的千言万语,千愁万忧,都化作了这样一个字眼抱
(感情朗读文章的最后一段。)
回想我们的小时候,母亲曾经无数次抱过我们,我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却流下了两行泪水,告诉老师,这是怎样的泪水?(欣慰,激动,幸福)。我们对母亲的关心太少了!
此时此刻,我想把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以此来歌颂世界上最无私的爱母爱。以此来歌颂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母亲!
(配乐讲述)
年轻的母亲正在温馨的家里一边织着毛衣,一边用脚轻轻拨动着摇篮里年幼的孩子。突然间地震发生了,母子一同坠入了废墟和黑暗中。万幸的是,母子俩都没有受伤。母亲把孩子紧紧抱在怀中,等待援救。一天过去,两天过去了 孩子吃尽母亲双乳里最后两滴奶,哭声渐渐衰弱,再不获救,孩子将被渴死,饿死,先于母亲而去。绝望中的母亲两手乱扒,企图从钢筋水泥中获取食物。她的手触到了织衣针,心中一阵狂喜:孩子有救了。一周之后,母子俩终于重见天日。孩子安然无恙,母亲却永远闭上了眼睛。人们惊奇地发现,母亲每个手指上方都扎了一个小孔孩子正是靠吸吮母亲的血存活下来的。这是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当年唐山大地震中。
是啊,这就是母爱,人世间最伟大最崇高的爱,这就是母亲,她无私地付出一切,却从未想过回报。
也许,我们平时都疏忽了对母亲的问候和关心。现在,就请你把想说的话写在老师为你们准备好的心意卡上,孩子们,让我们永远记住母亲对我们的爱。(学生动手书写,教师播放《烛光里的妈妈》)
四、课外作业:
1.把心意卡轻轻放在妈妈的床头。2.请同学们去抱一抱自己的母亲,说一说自己的心里话。
第二篇:第一次抱母亲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
教材分析
《第一次抱母亲》是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的一篇课文。课文重点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发现母亲的身体很轻,不由得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侯母亲抱自己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课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时的情景,表达了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6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理解文章内容,感悟母爱的伟大与无私,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并用实际行动表达。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体味浓浓的母爱,并联系实际生活,学会用实际行动表达对母亲的崇敬与爱戴。2.自主探究文章大意,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感悟母爱的伟大。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生字新词,自主探究文章大意,感悟母爱。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小时候妈妈抱着你们时,你们有什么感觉吗?(提问学生)
师:母亲的怀抱是温暖的,亲切的。躺在母亲的怀里,我们会感到无比的安心。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自己去回抱母亲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章,来感受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经历。板书:标题:第一次抱母亲 师:“‘第一次’抱母亲,大家想想第一次抱母亲会有哪些感受呢?那么文中的‘我’第一次抱母亲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
(二)认识生字新词
(教师领读,再请学生单独读或分组读,看看哪组读得好)
仰面 瘦小 责怪 翻山越岭
愧疚 闭上 轮流 突发奇想
(三)初读文章、了解文章
1.请同学分朗读课文,老师简单点评。(检查一下预习作业)2.划分段落,概括大意。(板书)
先请学生回答,之后老师再总结。1)换床单,“我”抱母亲,发现母亲很轻。2-3)“我”心里感到难过和愧疚。4-5)“我”抱母亲入睡,回报母恩。
3.再次朗读(分角色朗读),感受文中流露的情感。
(四)课后作业
1.读写生字新词,重点关注几个难写的字。
2.反复朗读课文,做到对课文有初步的感悟。
3.思考“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和文章的主旨,感悟母爱的伟大。
二、教学难点、重点
深入探究文章,感悟文章表达的情感,并付诸于实践。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题:第一次抱母亲(板书)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学了这篇文章,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今天就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精读感悟 深入理解
第一段:
1.请单个同学朗读第一段(老师简要点评,不足处加以示范)2.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我”抱母亲的感受的句子:“没想到母亲轻轻地” 3.“我”本以为母亲会很重,所以用了很大的力气,结果差点儿仰面摔倒,护士责怪了“我”,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我”为什么会觉得母亲会重呢?让我们来看下一段内容
第二段(2-3)
1.男女生分开读课文比赛,(男生读第二小节,女生读第三小节)读后老师加以点评
2.师:读完这两段,同学们来思考一下,为什么我原本会觉得母亲重?(因为“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所以“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师: 同学们,你们爬过山吗?爬山时感觉如何?(气喘吁吁,累,腿酸)
师: 想想文中“我”的母亲只有80多斤,却能一手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挑重担爬山,如此辛苦,那是什么支撑着她呢(伟大无私的母爱)
板书:轻
重
(母爱的力量)师:
在“我们”长大后,但逢有重担,母亲让我们放下,依旧是她来挑。这里也体现出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师: 想想为什么知道母亲竟然这么轻时“我”心里感到难过,愧疚?(检查上节课作业)
(母亲重病;瘦小的脸;母亲默默承受着生活重担;母亲含辛茹苦把我们抚养长大,我回报母亲的却很少)师:
正因为“我”感到愧疚,所以才引出下文“我”抱母亲入睡。下面我们来看看最后一部分。
第三段(4-5)
1.大家一齐朗读。
2.师: “我”突发奇想说要抱母亲入睡,其实是“我”想要回报母亲的恩情,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板书:无数次抱“我”
第一次抱母亲
(感恩之情)
联系实际,同学们,文中“我”用抱母亲入睡这一举动来感谢母亲的恩情,我们也应该要懂得去感激母亲的恩情,想想你们的母亲经常为你们做很多事,那么你们有没有做过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去感谢母亲呢?你们可以为母亲做些什么呢?
(做一些家务活,帮母亲洗脚、捶背等等)
3.师:
文章最后写道“我”看到有两行泪从母亲的眼角下来,大家想想母亲当时心里的感受,肯定是很欣慰的,幸福的。当你们为父母做
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时,相信你们的父母感受也会是如此。
小结:
人间的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母亲可以无怨无悔地为我们付出很多,而儿女一点点的关爱都会让她们感到欣慰幸福。所以学完这课后我们应该要学会尊重和感激母亲的爱。
(三)课后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感受伟大的母爱。
2.抄写生字词并听写,请家长监督检查。
3.回家后至少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感激母亲的付出。
第三篇: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识写“脖”、“摔”、“翻”、“越”、“瘦”这几个字,识读绿线中的“疚”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愧疚”、“担子”、“翻山越岭”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3.品味体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贴近发现“我”的情感,感悟母亲博大的心灵和无私奉献,引导学生用语文的方式(朗读、写作、想象等)将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设疑,激发兴趣
1.同学们,长这么大还记得妈妈抱我们的情景吗?把你印象最深的那次说给大家听听,尤其要说出自己的感受。
2.今天我们又要学一篇和母亲有关的文章,看老师写课题:第一次抱母亲。(指导:“第”是竹字头的“第”,“抱”上面的横折钩短一些。)3.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一般情况下都是母亲抱儿女,而这里却是儿子抱母亲。)在学生谈了自己的感受后,进而引导质疑(并用电脑显示以下这些问题):谁抱母亲?为什么要抱母亲?抱母亲的时候,“我”有怎样的感受?母亲的感受又是怎样的?等等。
师:前两个问题,谁通过预习已经知道了?好的,你来朗读。(1-2位学生说完,请学生读读课文有关句子)出示:
母亲病了,住在医院里。我们兄弟姐妹轮流去守护。轮到我的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让母亲起来。母亲病得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点评:你每个字音都读得非常准;声音响亮,了不起;这个词你读得真好。
过渡:哦,原来作者是因为这个抱母亲的。那么作者是怎么抱的?抱母亲的时候,“我”的心情怎样?母亲的感受又是怎样的?现在就请你带着这些问题,像刚才的同学那样将课文好好读读。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通课文。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大声地朗读,借助拼音,联系正确朗读课文。
师:刚才有的同学捧着课本,专心致志,有的同学声音响亮,表情变化丰富,有的同学时而朗读,时而沉默无语,总之,你们都是非常投入,真令老师欣赏。2.反馈朗读情况。
(1)师问:课文读完了,你们解决了什么问题?
交流,小结,过渡到朗读的任务上来:问题的答案你们找的真准,课文中的生词你能够读准吗?
(2)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检查认读情况。脖子
摔倒 瘦小
翻山越岭 责怪
担子 愧疚
突发奇想 A指名认读,相机正音。齐读。B理解词语,学写生字。学习“脖”、“摔”、“瘦”、“翻”字的写法: 理解“责怪”的意思: 第一步,创设情景: 第二步:近义词理解
第三步:读课文,结合具体语句来理解。理解“担子”的意思: 第一步:插图理解担子
第二步:查词典理解担子的其它意思。第三步:理解书中担子的意思。理解“翻山越岭”的意思:
第一步:理解结构——一对近义词组成的四次词语。第二步:翻越是什么?山岭是什么? 第三步:说说词语意思是什么?】
第四步:想想还有哪些这样结构的词语。如:披荆斩棘、跋山涉水、降龙伏虎、挑肥拣瘦、捕风捉影、斩钉截铁、丢盔弃甲、左顾右盼、戴月披星、思前想后 理解“愧疚”的意思: 拆分法理解词语。
理解“突发奇想”的意思:
根据提供的多项意思选择“发”与“奇”的意思。发
(1)交付,送出;(2)放,射;(3)表达,阐述;(4)散开,分散;(5)产生,出现;(6)公布,宣布。奇
(1)特殊的,稀罕,不常见的:~闻。~迹。~志。~观。~妙。~巧。(2)出人意料的,令人不测的:~兵。~计。~袭。出~制胜。(3)怪异,惊异,引以为奇:~怪。人皆~之。惊~。不足为~。(2)现在,老师请同学来分小节读读课文。(指名分小节读)【适时指导、提示一些语句注意点】:
“赶紧”读说的话速度快一些,表达我对母亲的一种体贴,一种关爱之情。“妈”喊响一点,“妈,你别动”表达一种急切。
“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读出无力的语气,要体会,要想到她是个病人才能读好。有一句话大家要注意:“背(bèi)上背(bēi)着妹妹”。(此时的多音字要让学生积累在书上。)
在护士的劝说下,母亲终于同意。谁来读后一段。
三、指名读课文,解疑并分段。
刚才同学们又一次读了课文,结合课文内容,好好想一想: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你能解决吗?
(1)为什么要抱母亲?(2)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
护士批评我,可在我的印象中母亲一直是力大无比的。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子,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我非常愧疚。课文的哪些段落写了这个内容?(2、3节)(3)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呢?(4)根据我们刚才的归纳,再次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该怎么分段?
四、理读课文 示范:
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指名一生读。
讲解:为什么我把这些句子放在一起朗读,因为里面都含有“没想到”这个个词。放手:
选择下面任何一个在课文中找一找相关句子,认真地练习朗读。1.读描写抱的动作的句子。2.读描写抱的感受的句子。3.读描写作者回忆的部分。4.读描写护士的句子。„„
交流朗读。总结:你们读得很好,如果在朗读这些具有某种特点的句子时,能够问问自己有怎样的感受,那么你一定会有很大收获的。
附板书: 换床单(1)
第一次抱母亲
忆母亲(2—3)报母恩(4—5)
第四篇: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
第二课时
高台小学 刘敏
教学目标:
1、抓住文中重点语句,反复朗读感悟,引导学生体会蕴含其中的情感,体会作者的内心活动。
2、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教学重点:抓住文中重点语句,反复朗读感悟,引导学生体会蕴含其中的情感,体会作者的内心活动。
教学难点:写一段话,表达你们对母亲的感恩之情。教学准备:课件 配乐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1、同学们,听着熟悉的歌曲,我们知道歌颂母亲是永恒的话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一次抱母亲》。(师相机指导朗读,并在评价过程中强调“第一次”)
过渡:那么文中哪些句子就是在具体描写“我”抱母亲的情形呢?(学生读文,并划划相关的语句)
二、感悟“抱”中之情,走进“我”的心灵
(一)学生自读课文,划下相关的语句 交流:(相机点击课件出示相关的语段)
A “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B “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一样。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摇动。” 指导学生的朗读,引导圈出“我”的动作。指导朗读。
(二)关注“第一处”,感受“我”的心情
让我们再来品一品文中第一处写“我”抱母亲的句子。想一想,这一抱,让我抱出了怎样的感受?
品读关键句:“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思考:“竟然”是什么意思?
过渡:我为什么“很难过”?生读第二小节。
(三)品读“我”的叙述,感受母亲的形象。
师:母亲这么轻,我完全“没想到”。那么在我的印象中,母亲是怎么样的啊?
思考:“我”为什么会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 1.交流:
A、“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翻山越岭”是什么意思?山路好走吗?可是母亲,却总是„„ “我”和妹妹越来越大,越来越重,母亲还是年复一年,总是„„ 母亲“肩挑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走过这弯弯曲曲的山路,都是为了什么啊? 指导朗读。在小时候的我的眼里,母亲是怎样的形象啊?
母亲如此坚强,如此能吃苦耐劳,在我的眼里,她是高大的,她是力大无穷的。
B、“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母亲为什么总是自己来挑重担啊?是因为她的力气大一些吗?(指名读句子)
C、“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交流:母亲肩上的挑的担子有多重啊?母亲承受的重担,仅仅只有那100多斤的东西吗?
是什么力量,使母亲她那80多斤的身体,竟能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母亲真是——(赞扬母亲)
连护士也动情地对母亲说:“大妈,你真了不起!” 面对赞扬,母亲的表现是怎样的?
D、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交流:母亲说这番话的意思是什么?(每个母亲都是这样过来的)
E、其实,母亲的艰辛,又岂是这简简单单的话语能概括的!引导想象:在狂风暴雨中,母亲„„
在烈日炙烤下,母亲„„
在寒冬腊月里,母亲„„
(学生说话,交流)2.再次强调,理解“难过”
师:是啊!每个母亲都是为了孩子,为了家庭,为了生存,都用那柔弱的身躯,承受了那么多的重担,让我们一天天长大,而母亲却一天天老去!而文中的我竟然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却不知道:——(生答)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的感受怎样?(难过,愧疚)交流:我的心里为什么难过、愧疚啊?(再次轻声齐读句子)
3.挖掘文本内涵,联系自己的母亲
孩子们,也许我们的母亲不必背着我们翻山越岭,不用肩挑重担,但在的你记忆里,还存有这些画面吗?(课件出示一组画面:平凡的母爱)
这一幅幅平凡得近乎被我们忽略的画面,不都蕴含着深深的母爱吗?
(四)定格动人画面,体味其中深情
1.师:文中的“我”,也终于从这个让他“差点仰面摔倒”的一抱中,顿悟出母亲的爱,和母亲的坚忍,更感到母亲这一辈子生活的艰辛!
引读:于是,他突发奇想:――(生跟读,指导朗读)
其实,此时的“我”是想用这一抱,来?(以“抱”母亲来“报”母亲)2.一个儿子抱着自己母亲的动人画面就在此刻出现了: 师配乐朗诵“我坐在„„”课件出示,配乐。
此时无声胜有声,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对互相依偎的母子吧!(生读,配乐)
3.再引读最后一句“„„我突然看见,有两行泪水„„”这是两行什么样的泪水啊?
4.这样的画面,不论谁看了,都会为之动容。此刻,无声胜有声。而在这安详的寂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小结升华
1.“第一次”对比“无数次”
从小到大,母亲抱过儿子多少次,而儿子长这么大,却是—— 儿子对母亲的爱,与母亲对儿子的爱相比,实在是—— 一个孩子,怎能报答得了母亲的恩情啊!老师不禁想到了唐代诗人孟郊的名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延伸:母亲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回报母亲恩情的方式也很多。作者用“抱母亲”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母之情,你们想用什么方式表达你们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呢?(播放《烛光里的妈妈》)
3、今天,正好有许多母亲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中,希望同学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母亲的恩情,深情地拥抱一次我们的母亲,课后用一段话写下自己的感受。板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 母爱 无私
博大
课后反思:
《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内容真切感人,字里行间饱含着一股浓浓的亲情,是一篇引导感悟母爱、学会孝敬的好文章。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是否能真切地体会到母爱的无私、博大,对我来说真是一个挑战。
于是,在设计这一课时,我选择抓住文中重点语句,反复朗读感悟,引导学生体会蕴含其中的情感,先让学生围绕“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是怎样的?”这一问题读课文,并找出相关的句子,学生很快找到了“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我出示这个句子后引导“竟然”是什么意思?学生理解为“出乎意料,没想到”。为什么母亲这么瘦弱,几十年来做儿子的却没有发现呢?学生找到相关句子“在我的记忆中,„„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段文字,这是本节课花时较多的一个环节,我引导学生反复的诵读,想象母亲肩上所承受的分量,理解“重担”一词包含的意蕴,使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又更深了一层,体会“母亲挑起的是家庭的全部担子”,因此,“母亲在孩子心中才会那么重。”还有“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这些重点词语的感悟,充分感受母亲一直以来无私的付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练习说话“在狂风暴雨中,母亲„„;在烈日炙烤下,母亲„„;在寒冬腊月里,母亲„„”,再补充一组关于母爱的图片,引导学生想到母亲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关心和爱护,更进一步体会母爱的伟大。
在舒缓悠扬的音乐声中,教师配乐朗读“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多么温馨的一幕,“第一次”?“无数次”?两个数字的反差对比,我们对母亲的关心太少了,而母亲对我们却无私地奉献着„„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当我们一次次被这种爱所震撼,一次次享受母爱所创造的奇迹时,不要忘了感恩母爱。
有幸上本节课的时候是家长开放日,有许多家长就在教室里听课,于是在整堂课结束之时,我让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去抱一抱自己父母亲,说出此事最想说出的话,有些孩子在父母亲前都留下了泪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课后学生所写的送给母亲的一段话也精彩纷呈。
整堂课上,我觉得上得还是比较满意,孩子们也用情在学。大家都被文本所感动,被情所感染,这是情感充盈的课堂,是情感净化的课堂,是人性之真之美的课堂。语文课需要感动,需要震撼,需要心灵独白。我欣慰我曾经与学生一起营造着爱的氛围,一种和谐的人性氛围。
第五篇:《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
课外阅读方法指导《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设计
一.课前两分钟。齐背语文园地一的《日积月累》
二.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师问:读书要做到三到:------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课外阅读短文,把读书的三到运用到学习中
三.课外阅读常见考点简介。
1.短文的主要内容。
2.找出文章中的描写(记叙文包括语言,动作,神态,心里等描写)并体会其作用。
3.找出能让你感动的句子,谈谈体会。
4.学习短文后,我们想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启发等。
四.学习短文。
1.自主学习。整体感知文章,回答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A。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看到导学案)
请同学们先说出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是什么?
出示归纳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a.六要素法
时间:母亲生病后。地点:在医院里。
事情起因:护士换床单,“我”把母亲抱下床,错认为母亲很重。经过:“我”体会出母亲对儿女的爱,想抱母亲入睡。
结果:母亲也被感动了。
b.用简练的语言说说文章讲述的事件。
通过写母亲生病后,住进医院里,“我”错认为母亲很重,从而体会出母亲对儿女的爱,我想抱母亲入睡,母亲也被感动了。
2.小组合作。阅读后面的练习,结合练习分小组再读短文。
3.交流展示,老师点拨。针对问题,分内容读重点句子。
回答题后问题:
B.“我”为什么难过?
(重点读第二自然段,重点体会“翻山越岭”,“重担”,“力大无穷”这几个词语。找出答案。)
(一).我和母亲在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一直以为母亲有一百多斤,竟然不知道她的身体只有80多斤,我太粗心,太不关心母亲了,我心里难过。
(二)我长大了,但是仍然没有为母亲分担重担。
(三).母亲病了,是为了家,为了我们才累垮的,我心里难过。
C.母亲的话是什么意思?你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读第三自然段,回顾全篇短文来回答)引导感受:母亲说话时的表情是怎样的?透过“笑了笑”,你又体会到什么? “哪个母亲不是这样做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母亲的话写出了天下所有的母亲都是这样子的,从中可以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D.学习第三题,用~~~画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并作以批注。
第一句和最后一句
E.回答第四个问题。(整体浏览文章,想想文章歌颂的主题,联系生活实际)想到孟郊的《游子吟》,请同学们齐背这首古诗。
F.此时同学们又可以联想到那首歌曲呢,谁能唱出一句。
五.总结方法:
四读,即一读,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二读,针对问题,分篇朗读。
三读,根据问题,朗读词句。
四读,全篇浏览,体会感受。
(要求:读书要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
六.拓展延伸
母亲是爱与关怀的化身,母亲给我们太多的关爱,但是,她又何尝不需要儿女的爱?爱需要表达!如果说是忙碌和粗心,我们忽略了平时对母亲的问候和关心,那么今天请你拿起你手中的笔,用你最朴素的方式,写下你最真挚的祝福。七.学以致用,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