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3 01:52: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美丽的大自然 太阳出来了

教学目标:

1、音乐活动唱一唱《太阳出来了》,是让学生用歌声表现太阳出来时壮美秀丽的场景。

2、能学会用明亮、圆润而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太阳出来了》,表现歌曲活泼、热情、生气蓬勃的情绪。

教学重点:用明亮活泼和谐的声音演唱《太阳出来了》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合唱部分

教学过程:

一、太阳出来了。

1、谈话导入,出示课件三声部练习曲。

2、将学生分成三个声部和老师一起完成这个活动《太阳出来了》。

二、歌唱太阳。

1、导入揭示课题:《太阳出来了》。

听录音 回答问题,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速度是怎样的?

师归纳:歌曲情绪:热情活泼;速度:稍快。

2、再听一遍,请同学们一边哼唱旋律,并找出旋律相似或节奏相似的乐句旋律相似:出示课件,教唱 找出难点。

节奏相似:出示课件,教唱,重点教唱二声部。

3、欣赏图片,了解歌曲内容,熟悉音乐旋律。

(1)引导欣赏图片,请学生说说图片有什么。

(2)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内容。师:谁出来了,小鸟在干什么,怎么唱的?我们来 唱 一 唱。

师:谁吹来了,树叶在干什么,怎么唱的?我们来 唱 一 唱。

师:谁涌来了,大海在干什么,怎么唱的?我们来 唱 一 唱。

师:什么响起了,我们在干什么,怎么唱的?我们来唱一唱。

4、学唱歌曲。

(1)师范唱歌曲。

师:老师把你们看到的图画,配上音乐唱一唱。

(2)跟随教师演唱歌曲。

5、练 唱 歌 曲。

(1)学习演唱歌曲每一句的句末象声词时跳跃地演 唱、(2)学习用接唱这一演唱形式演唱歌曲。师:老师唱前半句,你们唱后半句。

也 可 以 请 学 生 分 组 演 唱。

6、学生边看图,边完整地演唱《太阳出来了》。

7、师伴奏合唱这首歌。

8、听录音哼唱一遍。

9、听伴奏带合唱歌曲。

10、用口风琴试着来吹奏旋律。

三、课堂小结。森林与小鸟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让学生认识到热爱地球,热爱动物对我们人类的重要,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教学重难点:

通过欣赏《森林与小鸟》,掌握乐曲的情绪,摸唱乐曲的主题并能区分乐曲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这一部分我通过语言引导)。

1、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森林做客,小鸟们要开森林大会!我们去参加,好不好?

2、(播放第一部分乐曲):师开始语言引导-----“在去的路上,我们听到(小鸟快乐的叫声),森林的早晨是那么(优美、宁静)。(小鸟)醒来了(它们唧唧喳喳像是迎接即将到来的黎明)”。

播放这一段音乐的时候,老师用柔和的声音,轻轻地朗诵,引导学生们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宁静。

3、师:小鸟真高兴,我们呼吸了新鲜空气,感染了它们的喜悦,我们和小鸟一起跳舞迎接黎明。(再播放第一部分乐曲)---------这部分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多听感受大自然的美。

二、新课设计。

1、情景导入:播放课件(一阵狂风,森林被砍伐,河流被污染,垃圾到处都是·······)、鸟在哭诉:谁把我们的家毁了,我没家住,没水喝,我的兄弟姐妹死的伤的,呜呜·····我的家变了一个垃圾场。

(出示录象资料,幻灯片:有关地球环境变换的文字,图片。)

这时候和刚才第一段音乐有截然不同的音乐与视觉效果,破坏的环境冲击着学生们的视线和心灵,起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让学生们知道破坏环境的是人类自己。

2、师:这是怎么回事?(让学生们说一说)

3、师:同学说的都是对的,那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4、师:(边说边放关于地球的图片)地球是我们的妈妈,也是动物的妈妈,我们应该好好爱护她,对吗?现在我们来帮助小鸟也是帮助我们自己重建没好的家园,好吗?这时候让每个学生动手,布置(已准备好的道具)森林,河流,草地,花园,蓝天,白云,太阳等等。

(课前,早已准备好、做好的花、草、树、鸟等各种手工作品,把它一一放在桌上,让学生们从中获得美好的创作灵感),请每一位学生为森林添上一笔,摆上作品-----很快,森林焕然一新。(布置的时候播放乐曲)----------这部分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破坏环境,又怎样爱护环境,美化环境。

三、(开始播放第二部分乐曲):欣赏第二部分乐曲(分四个小舞曲听)让学生听完每一段圆舞曲,分组讨论说一说感受。第二部分分四个小圆舞曲。

a)第一圆舞曲欢快、活泼,一强一弱的力度对比更增添了。俏皮的儿童情趣。

b)第二圆舞曲节奏变得紧凑,铜管乐器的加入,把情绪推向了高潮,好像森林里一片热闹的景象。

c)第三圆舞曲是一首舒展、优美的圆舞曲,同前两个圆舞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玄乐奏出的抒情性旋律,使人联想起小鸟们懂得舞姿。

d)第四圆舞曲稍活泼,带有装饰音的旋律,使音乐显得非常轻快。

这部分主要讲出了主旋律的交替出现变奏,听完一小段分小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感觉。

四、互动部分。

1、让学生听第二圆舞曲,随着乐曲舞动,(老师做一些提示动作,让学生感受圆舞曲的风格特点。)

2、师:同学们,这四段圆舞曲好听吗?现在你们跟着老师的琴声一起来哼唱其中二段圆舞曲。(多哼唱几遍,让学生熟悉并能很快一起哼唱主旋律。)---------出示主旋律的谱子,老师用琴带唱。

(这里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更熟悉旋律,加深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乐曲,能分辨乐曲的变化,四段小圆舞曲中第1、2、4段都比较活泼,节奏欢快,第3段比较优美、抒情。听与唱的结合,加深学生对乐曲有了较深刻的印象,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美丽的黄昏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敢于表现自我,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2、用优美、和谐的声音表现歌曲《美丽的黄昏》意境。

3、通过三部轮唱的学习和实践,让学生感受、体验美妙的和声效果,唤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二部轮唱。

2、音准、音色的控制及音乐情绪的表现。

教具

电子琴、课件、图片、教学光盘等。

一、组织教学

播放本课学习音乐《美丽的黄昏》。注意歌曲节奏的快慢和情绪的变化学生仔细聆听音乐。调动学生注意力,有目的的去听音乐。

二、创设情境

1、老师在黑板上用红色粉笔画出一个太阳,问:这是什么?

再看,老师用绿色粉笔在太阳下面画上山,问:你觉得太阳要下山了呢?还是刚刚升起来呢?让学生说,最后定不下来。

2、那么,就让音乐来告诉我们,老师慢慢弹奏mi、re、do

引导学生得出,太阳慢慢下山了,美丽的黄昏来到了。黄昏的景色真迷人,让我们一起来唱唱太阳下山的音乐。学生回答问题。由问题入新课题,不会让学生感到太突然。

三、教授新课

1、学习二部轮唱《美丽的黄昏》

教师:有一个旅游团到欧洲某国家城市参观旅游,到了傍晚,导游告诉游客,这里的黄昏景色特别美,请他们去欣赏,由于人较多,路面较窄,需要分两组去观看,一组走在前面,另一组走在后面。二声部轮唱练习。

学生分二个小组练习,第一个小组走在前面形成一个外圈大圆,第二个小组走在后面在大圆圈里形成一个内圈圆,学生一边走着欣赏黄昏景色一边演唱歌曲。

2、学习三部轮唱《美丽的黄昏》

教师:第二天又来了一个旅游团,一行10人,到了傍晚,活动安排去欣赏黄昏景色,由于景色太美了,第一天去观赏的人还想再去,因此就分成三组去观赏。

(1)三部轮唱练习。

学习分三个小组练习,第一个小组走在前面形成一个外圈大圆,第二个小组走在后面在外圈大圆内形成一个内圈圆,第三个小组走在最后在第二个圆圈内组成第三个内圈小圆,学生一边走着欣赏黄昏景色一边演唱歌曲。

(2)教师总结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音乐活动,练习了哪两种演唱形式?

教师:通过二部轮唱和三部轮唱的练习,我们用自己的声音感受体验了美妙的和声带来的和谐美。学生们按照老师的指示去进行分组,然后进行演唱。

师的指示去进行分组,然后进行演唱。

学生回答。让学生积极参加音乐实践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良好态度,在歌曲意境中提高审美情趣,丰富审美情感。

四、拓展教学

1、摸一摸,猜一猜:碰钟。

2、玩声音游戏;声音远——你就坐着;声音近——你就站起;声音回旋耳边——你就举手。

3、指名用碰铃X--节奏为同学演唱伴奏。

4、出现铃鼓,进行打击乐合作:先出现碰铃,当轮唱时加入铃鼓节奏X X X。学生按照老师的指示去做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体会声音的变化,更容易让学生牢牢记住。

五、小结 添加:课后试着轮唱《好宝宝睡着了》,想想:这样的歌用轮唱合适么? 森林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看图了解故事情节。

2、用沮丧、无可奈何的心情演唱歌曲《不得了》,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及表现力。欣赏朝景

3、用图画、表演、配乐、朗诵、打击乐、歌舞的开式表同《森林的故事》。

教学过程:

1、导入部分(师生课前查阅关于森林的资料)。

教师:谁能把自己找到的关于森林的图片或其他资料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学生:出示生长茂密的森林图片并给大家介绍。

教师:据一份可告材料报告,在过去的1970年到2002年间,地球上的森林覆盖率下降了12%。;在此生物多样化下降了1/3,淡水资源减少了55%。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图片给大家看。出示荒漠的图片。我们听到了触目惊心的数字,真为人类生存的环境而担忧。是吗?大家还能举出哪些例子来? 学生:森林火灾、滥确滥伐、动物种类的消失等。

教师:生态平衡被打破,终将会威胁到我们人类,多么可怕,作为人类应怎样做呢?

学生:种树造林。

教师:就像歌曲《少先队员植树造林歌》中唱的那样,用我们的力量给祖国的绿化事业,让城市、乡村、田野到处充满生机勃勃的绿色,那该多好呀!

2、出示本单元中的五张图片。

教师:这五张图连在一起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故事的梗概。

教师:没想到森林里的动物们也会遭到失去家园的动难,一会儿我们要将这个故事编成音乐剧,让更多的朋友们知道保护森林的重要性,大家愿意吗?看哪个组同学最成功。

3、学唱歌曲部分。

教师:在演出之前,我们一起先来学唱歌曲《不得了》。

出示歌曲,播放歌曲录音,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及音乐形象。教师:指导学生先从整体上把握歌曲。你们觉得动物们唱这首歌时的心情怎么样?

学生:伤心、着急等。

教师:那我们一起来学习歌曲是怎样表现这种着急的心情的。

教师:歌曲的特点就是2/4、3/4拍交替运用。而且我们发现每拍后面都有八分休止符,让我们感到动物们的语气是那样急切。间奏的引入好像是描写动物们慌乱的脚步声。三个乐句一层一层跌落,表现了动物的伤心、无可奈何的样子。结束句突然出现了一个四拍的长音,并且稳稳的落在了66/50//上,首尾呼应,结束歌曲。

学生:尝试完整地演唱。分组唱熟歌词。尽量做到形象生动。

4、分组设计活动,表现情景剧《森林的故事》。

教师提供素材:各种动物的头饰、打击乐器(沙锤、双响筒、铃鼓、碰钟、响板、小笛子等),音响资料等。

5、各组展示。欣赏《朝景》

教师:请观看的同学评价。生生互评、师生互评。

课堂小结:演音乐剧是对大家表演才能的一次锻炼,关于演情景剧大家有没有想变的?学生自由发言。

注:本课可以用两课时完成,排练的过程很得要,表演要层次清楚,不拖拉。

教学评价:

1、说出故事的情节梗概。

2、形象生动地演唱歌曲《朝景》。

3、用综合表演的形式检验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

教学反思:春天来了,到处都充满了绿色,这一单元的教学主要围绕绿色展开,不妨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第一课时的欣赏难度会很大,要重点教学。

第二单元 可爱的家 可爱的家

教学目标:

1、能用充满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体验温馨幸福。

2、能唱准附点音符、唱好弱起节奏。

3、理解音乐,对音乐中的思想情感,引发共鸣。

教学重难点:

1、发现歌曲中类似乐句的异同,感受音乐符号给歌曲带来的情绪变化。

2、用竖笛吹奏乐曲,并尝试为歌曲配上第二个声部。教学过程:

导入

1、播放一组家庭的图片。

设问:照片上每个人的表情都是怎样的?为什么他们都在笑?你们又想到了什么?板书:家)

设问:家带个你怎样的感觉?(板书:可爱的家)

2、此情此景,如果能有点温馨浪漫的音乐,那该有多好呀!就让我们来当个小小配乐师吧。

学唱歌曲

1、(课件展示)出示没有什么音乐符号的歌曲曲谱。

2、分析旋律设问:观察一下,这四个乐句有没有相似的?最高音在哪?最低音在哪?(学生尝试演唱)

3、变化旋律师:好像有一点单调了?来一点变化吧!(给乐曲加上附点)

4、交流师:附点的加入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动感)

5、视唱带附点的旋律

6、教师请同学再次观察歌曲,特别是歌曲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小节。

引导学生认识弱起小节

7、带弱起小节演唱,看老师指挥手势演唱

8、视唱AB段旋律,教师引导学生充分表现流动感。

简介歌曲

1、欣赏完整歌曲(合唱版本)师:喜欢这段旋律吗?其实不仅你们喜欢,老师也喜欢。自从它诞生180多年以来,就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大家记住这段美妙旋律的同时也记住了英国作曲家毕肖普。

2、教师在音乐声中讲述歌曲创作的故事。

歌曲处理

1、学生跟音乐演唱歌曲。(也可以用竖笛吹奏歌曲)

2、最高音d出现,将歌曲推向了高潮,同学们请你们在演唱的时候将这句唱的强一点,其他的乐句弱一些。

3、有感情的演唱

4、你们的歌声真美,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演唱,可是我更想为你们的歌声配上第二个声部。教师给出D s m r 四个音,每个音四拍。请同学们分成小组尝试为歌曲8—15小节配上合唱(奏)。

5、活动成果展示:小组配合或和老师配合,师生评价选择优秀的方案。

6、合唱完整歌曲。

拓展

1、这段歌词带给我们的是家的幸福和温馨,正视因为家的温暖,让远离故乡的佩恩如此的恋家,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佩恩给哥哥的信吧。“离家在外面的日子越久,我对家的怀恋就越深,我真想听到亲人们的声音,看到那时我们曾在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的老屋。写完信后,他就执笔给诗题名为“可爱的家”。(板书课题)

2、配乐读诗,部分学生朗读歌词,部分学生吹奏歌曲旋律,8—15小节合奏。

小结:再次完整的欣赏歌曲,请同学们在歌曲声中离开教室。

教学反思:这次我选择上《可爱的家》这课一是因为自己爱极了这首歌曲的旋律,二是在一次下班时候看到一个孩子和自己的父母在大街上PK的情景想起的。今天在五一班上完这课,我回过来去看自己先备好的教案,才发现在讲授的过程中自己丢失了很多的教学环节,如在出示歌曲的旋律中找到最高和最低的音;18向学生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故事;配乐朗读歌词;以及教学板书的设计。在上课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没有备好学生,低估了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学生对于歌曲的演唱和吹奏都能很快的完成。但是在给歌曲配二声部的时候(这是我的一次尝试)又没有更好的去引导学生是通过耳朵去感受配上的音让歌曲听起来和谐动听这个方面去思考去小组活动。小船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4/4拍歌曲优美的意境,感受家庭的温暖,深情地喧唱歌曲。指导学生声断气连地歌唱,并准确唱好弱起拍。引导学生认识全音符、了解4/4拍的含义和强弱规律,并能用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4/4拍的强弱规律。

教学过程:

1导人。

听歌曲《小小的船》“弯弯的用儿,小小的船”。学生听辨歌曲名字,并跟着轻声演唱。

导语:《小小的船》里唱的小船是指弯弯的月亮,今天老师再请你们听一首歌曲《小船》,听一听歌中的小船指的什么?歌曲演唱的什么内容?

2、学唱歌曲《小船》。

(1)分别听歌曲《小小的船》和《小船》第一段歌词,熟悉歌曲旋律。

1)提问:请你感受一下这两首歌曲有什么民同(从情绪、节拍、速度等方面)?

2)复习3/4拍号的含义,学生思考或讨论总结出4/4拍号的含义。

3)再次听歌曲感受4/4拍的韵律,身体随之做微小的律动,感受4/4拍的强弱规律。

动作提示:见教材图示或音乐材料分析提供的动作。

(2)学习歌曲《小船》的曲谱。

1)可分两组采用接唱的方式,师生接唱或每组演唱一个乐句的接唱方式学习曲谱。

2)在曲谱中找出你没学过的音符:认识全音符、掌握全音符时值。

3)指导学生演唱好弱起拍,休止符处声断气连,注意倚音的演唱。解决方式:可采用示范对比法,或是教师以动作引导学生演唱准确。

(3)学习歌曲《小船》的歌词。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教师音乐伴奏。

2)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歌曲,学生轻声跟唱。

3)学生轻声演唱歌曲,教师及时纠正错误的演唱。

4)学生演唱歌词。

提问:这首歌曲表现的是小主人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得到父母关爱后对爸爸妈妈的爱的。你的爸爸妈妈是不是也这样的关心爱护你呢?你感觉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对爸爸妈妈的爱呢?

还可以采用哪些方式演唱歌曲?全体演唱、小组演唱、个别演唱、领唱与齐唱齐,互相倾听和进行评价,并再唱。

3、教师提问:你还会唱哪些歌唱爸爸妈妈的歌曲,给大家唱一唱。

4、课后小结。伦敦德里小调

教学目标:

1能够感受、体验〈〈伦敦德里小调〉〉的音乐音乐情绪及风格,分辨小提琴的音色。

2.能为聆听到的音乐画旋律线或图形谱。

3.能够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能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

教学重难点:

能够感受体验《伦敦德里小调》的音乐情绪及风格为重点,难点并总结出乐曲所提示的音乐主题。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电子琴。教学教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聆听播放小提琴曲《新疆之春》并提问,然后导入新课程(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本课学习兴趣)。

师:,刚才同学们听到的是一首什么乐曲?它运用新疆哪个族的音乐风格的音乐语言写成的?这首乐曲表现怎样情绪?它的主奏乐器是什么?

生:是新疆之春,它运用新疆维吾尔族的音乐风格的音乐语言写的,表现新中国成立后新疆人民的幸福生活及欢欣鼓舞的乐观情绪,乐曲的感情乐观豪爽,乐思奔放流畅,是一首小提琴独奏曲。

师:对,说的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欣赏具有欧洲风情中的爱尔兰民歌《伦敦德里小调》(板书)

三.欣赏《伦敦德里小调》

播放《伦敦德里小调》让学初次感受,体验音乐风格。

师:同学们!聆听后能说出〈〈伦敦德里小调〉〉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它的音色如何?乐曲的情绪怎样?

生:学生讨论回答:是用小提琴演奏的;其音色明亮、清脆、音域很宽广;情绪热烈流畅明快旋律扣人心弦。

四.作品及作者简介: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首乐曲是来自什么地方以及作者吗? 生:想。

师:曲名:伦敦德里,又名“德里”是爱尔兰岛北部的一个小城。爱尔兰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伦敦德里小调》又叫《伦敦德里之歌》或《爱尔兰民歌》,它是根据流传在伦敦德里的一首古老民歌《向库库列因告别》改编而成的。改编者为奥地利小提琴家、作曲家克莱斯勒(1875—1962),课后请同学们能否在地图册上找到“伦敦德里”这个地方吗?试试看好吗?

五.再次让学生存细聆听《伦敦德里小调》,请同学们思考如下几个问题: 师:这首乐曲在情绪上有什么变化?是几段体组成的?你们能否按照乐曲的走向描绘出你所想向、感受的旋律线吗?你们认为乐曲高潮在哪里,最富有激情的乐句是哪一句?

生:积极参与讨论,老师检查后小结。

师:这首乐曲是单二部曲式写成,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组成,其旋律纯朴动人,充满了温柔平和气氛。第二乐段也由两个乐句组成,其旋律显得高昂,色彩

较为明亮、带有明显的颂扬性。整个音乐充满了爱尔兰人民热爱生活以及憧憬未来美好的感情,也是最富有激情的乐句(第四乐句)。小提琴将原曲在高低音分别呈现一遍,然后加以变化后重复,最后回到原来的情绪上结束全曲。这首乐曲充分发挥了小提琴歌唱性的优势,让人回味无穷,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和记忆。

六.完整地聆听,复听全曲:{引导学生回答}: 师:这首乐曲重复了几遍?

生:一共完整的重复了两遍,第3、4乐句又重复了一遍,最后是尾声部分。师:每次出现时音乐的表现方式怎样?

生:第一遍在低音区演奏,第二遍在中音区演奏,第三遍在高音区上演奏。师:同学们对这种变化有怎样的感受?

生:感到情绪越来越激动,旋律扣人心弦,情绪也高涨的感觉。

师:你们通过欣赏《伦敦德里小调》,是否想象出伦敦德里那个地方景色怎么样?那里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

可以想象出伦敦德里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城市,城市里充满了温柔平和的气象。那里的人们热爱生活,热爱和平,对未来美好的生活充满了无限憧憬。

七.老师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小提琴曲《伦敦德里小调》,感受了爱尔兰民族的音乐风格,了解他们是那么的热爱生活、热爱家乡,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的思想感情,我们要把这种思想感情投入到自己的学习中去,将来我们长大了为建设自己的家园多做贡献好不好呀!

八.作业:请同学们课后在网上收集一些外国民歌与我国的民歌比较一下有什么区别,下节课我们来一起讨论好吗?

九.最后再次播放《伦敦德里小调》,然后让学生随琴哼唱第一二段,结束课程。内依巴河

教学目标

1.了解拉丁美洲民族特色的歌谣,感受作者对内依巴河旁充满爱的、温暖的小草房的眷恋之情。

2.能够记住歌曲《内依巴河》的旋律特点,能哼唱歌曲。3.初步感受3/4拍与2/4拍的韵律特点。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世上只有妈妈好》进教室。

二、节奏训练 师:孩子们,你们是不是都非常爱自己的妈妈啊? 生:是。

师:那一旦和你们的妈妈走散了,你们是不是很着急呀? 生:是。

师:有两只小鸭子就和它们的妈妈走散了,心里着急呀,它们要来求求小朋友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两只可爱的小鸭子。小鸭子们来到我们面前说:(示意学生举手说)

1.教师出示节奏卡片。

(1)2/4

小朋友们

快来帮助

我—(2)3/4

朋友们呀

呜—

快来帮助

我 呀—

师:这两只小鸭子多着急呀,它们的妈妈也非常着急,小朋友们,快来帮帮它们

2.教师出示拍号卡片。

3.请一名学生到前面来贴拍号。

4.放两段音乐(2/4拍、3/4拍)让学生来说一说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学生总结2/4拍和3/4拍音乐的不同特点。听赏歌曲《内依巴河》

1.导入新课 师:两只鸭妈妈非常感谢小朋友们帮它们找到了孩子,其中一只鸭妈妈还特意为我们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你们想不想听啊?

生:想。

师:好,不过你们得仔细听一听,是哪一只鸭妈妈给我们带来的歌曲呢? 2.初听歌曲,听辨节拍。

师:歌曲听完了,是哪一只鸭妈妈给我们带来的歌曲啊? 生:是第二只鸭妈妈。

师:对了,也就是说这首歌曲是三拍子的,你们听没听出来这首歌曲是什么情绪啊?

生:没有。

师:没关系,我们来听一个片段,这一次你们可要听仔细了,听一听这首歌曲是什么情绪的?

3.听歌曲片段,体会情绪。师:歌曲是什么情绪的? 生:欢快的。

师:很好,那么歌曲当中描写了什么呢?让我们结合歌词来听一听。

4.结合歌词再听歌曲。

师:在歌词中为什么说“小草房如同天堂”呢?小组内讨论一下。5.小组讨论。6.汇报讨论结果。

师:你们说得都非常好,这首歌曲描写的是在一条小河边有一座小草房,这个小草房是作者温暖的家。在家里,人们一起劳动,一起休息,其乐融融,充满了温馨与甜蜜,但是现在,作者离开了这个地方,所以对这条河和小草房有一种眷恋之情。歌中的这条河当地人称“内依巴河”,“内依巴河”就是我们今天听赏的歌曲的名字。

7.板书“内依巴河”。

8.了解拉丁美洲歌曲的风格特点。

师:你们猜一猜《内依巴河》这首歌曲是哪一个国家的?生:——

师:是拉丁美洲西北部哥伦比亚的歌曲,让我们来看一看前几句的歌谱,在强拍部分反而用了空拍,再来听so和fa,是不是不太顺耳,对了,这就是当地民间音乐独有的旋律特点,想不想试着唱一唱?生:想。

9.师生随录音磁带轻声哼唱歌曲。

四、音乐拓展

1.启发学生想一想,在中国表现家庭温暖的歌曲有哪些? 2.电脑播放《我爱我家》。

五、下课

师:家包括很多种,自己的家、班级、学校乃至国家,都是我们的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都要爱我们的家

第三单元 音乐中的故事 共产儿童团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小英雄们的故事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感悟到作为一名少先队的光荣感.使命感。

2.准确学唱歌曲中的附点节奏,能用坚定自豪的声音.充满活力的情绪演唱歌曲,表现出 儿童美好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3.学习律动表现儿童团员的精神面貌和坚定信念。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准确学唱歌曲中的附点节奏。教具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设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课前音乐《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二、新歌教学 1.节奏练习图片导入新课

师:大家看这是什么? 生:(红星,五角星)

师: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有关红星的故事。(边播放音乐,边讲述故事)。那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故事使学生了解历史,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及了解历史的兴趣。](初步产生情感体验)

师:故事中哪部分给你的印象最深?你能说出歌曲的名字吗? 生:(答)

师:当你听到这首歌时心里有什么感受? 生:(激动等)师:在那个年代连儿童也自发的组织起来和敌人做斗争。你们想和儿童团员一样和敌人做斗争吗?

师:现在就交给你们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你们愿意接受吗? 生:愿意 师:红军要开会,为了防止有敌人混进来,邀请儿童团员站岗,每位来开会的红军都有一个暗号,只有拍对.唱对暗号的红军才能进去开会。

出示节奏谱:

1. X X·X X X 嘀 嘀嗒 嘀 嗒 2. X·X X X X —

嘀嘀 嗒 嘀 嗒

(学生动作:分成两组,一组扮演红军,一组扮演儿童团员。拍对的红军,儿童团员为他们贴上红星。)

2.练一练.唱一唱 1 5. 1 ∣3.1 ∣5. 1 3 1 ∣5‖ 嘀 嘀 嗒 嘀 嗒 嘀 嗒 嗒 嘀 嗒 嗒 3.学唱歌曲

(1)生聆听歌曲

师:同学们,你们胜利的完成了任务,已经成为一名光荣的儿童团员了,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我们的团歌。

(播放歌曲)

a.学会用听觉尽快地掌握歌曲的旋律,在完整聆听歌曲中学会歌曲。提示:用手击节拍.踏步走等形式感受歌曲,在多次不同方式的感受中记住歌曲的旋律。

(2)说一说,歌曲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唱(3)有感情地读歌词

b.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注意咬字准确.吐字清楚。(4)学唱歌词

c.跟琴小声熟悉歌曲,对准歌词,尤其是一音多字处。

三、律动表现:学做儿童团员

四、拓展升华,聆听《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师:同学们,儿童团是革命战争时期的少年儿童组织,那么这个组织发展到今天是什么组织?

生:(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1.播放《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学生完整地聆听歌曲。提示: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唱出了哪些内容? 2.复听歌曲。

提示:歌曲中对少先队员提出了哪些要求?那么作为今天的少先队员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3.再次复听,学生轻声合着音乐唱一唱,并用手击节拍。

五、结束语

1.师:让我们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做共产主义接班人!2.播放《共产儿童团歌》的伴奏音乐。卖报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卖报歌》使学生了解解放前贫穷儿童的苦难生活,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指导学生用轻快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这首歌。

2.认识降号及一个降号调各音的位置,通过视唱,模唱,初步熟悉一个降号调各音的位置。

3.介绍人民音乐家聂耳,了解男声齐唱的演唱形式,感受劳动歌曲的风格特点和音乐形象。

教学重难点:

1.《卖报歌》旋律色彩是明朗的,但所表现的情绪又与一般欢快,活泼的歌曲不尽相同,教师应启发学生正确认识与表现音乐的速度和力度,完整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

2.一个降号调各音位置。重点介绍聂耳创作思想,以及他创作的歌曲所产生的社会作用,让学生了解什么才是优秀歌曲,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检查坐姿。

二、发声练习

1=F 2/4 5 4 4 | 3 3 2 2 | 1-| 1 0 |

yi ya yi ya yi ya

三、简介聂耳

1、导入

(听国歌):同学们,每当你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高举起右手,向庄严的五星红旗敬礼时,脑海里一定闪现出一个个画面,你仿佛看见什么?

总结:《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聂耳叔叔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主题歌。

2、简介聂耳:欣赏了庄严雄壮的国歌,你们一定想认识这首歌的曲作者聂耳叔叔吧。(出示聂耳画像,边挂边说:这就是聂耳叔叔)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聂耳叔叔的故事,听听,唱唱他写的歌。

板书:聂耳叔叔和他的歌。指读:聂耳

繁体字聂耳的名字是这样写的(板书)。看看有什么特点?哇,他的名字是由四个耳组成的,聂耳早先名字叫聂守信,后来为什么改名为聂耳呢?我们来听个小故事。

(放录音:聂耳的耳朵)

总结:聂耳的耳朵是平时练出来的。

四、学唱《卖报歌》曲谱

1、聂耳叔叔还为我们写了一首至今还在传唱的歌,这首被列入20世纪华人经典作品。你们知道是什么歌吗?(放录音学生回答)

2、简介报童“小毛头”

3、欣赏歌曲录音。

请同学们说出歌曲音乐情绪是怎样的4、出示歌曲名称。

简单介绍:这首歌一直在少年儿童中广为流传。歌曲的朴实、生动的语言,深刻表现了旧社会报童的痛苦生活,但同时它又表现了报童们对明天充满了希望。

5、引导学生分析歌谱中使用了几个音。(do re mi sol la)

6、在学生默唱后,请个别学生分部视唱,再全体学生视唱。

7、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歌曲中可以分成几个乐句。(4+4+4+4)找出相同句与不同句,贴上标记。唱一唱,每乐句的结尾音是否相同。

8、.难点训练:

A、5 3 5 3 2 | 1 3 2 |

B、3 3 2 | 6 1 2 |不能唱成3 3 2· 1 | 6 1 2 |

9、在老师伴奏下完整地视唱歌谱,错处老师及时指导纠正。

五、课堂小结。我是人民的小奇兵

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欣赏乐曲《我是人民小骑兵》,听辨主奏乐器——木琴的音色特点。了解乐曲所表达的内容及情绪,感受乐曲的风格特点,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玩玩音乐游戏《草原之声》,启发学生用不同的声响模拟创作大自然中各种音响。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模仿并创作《草原之声》中的音响,从中感受祖国美丽大草原的盎然生机。

教学过程:

常规训练

学生听音乐律动进教室。(要求:动作整齐、有表情)

师生问好。

(要求:声音自然、统一)

导入

(要求:听辨音由弱至强)

师:“听!这是什么声音?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音乐轻时提问)

(学生回答)

师:“音乐中用< 这个符号表示声音由弱到强。就好象小骑兵从远处骑来了。接着我们就来欣赏乐曲《我是人民小骑兵》”(学生跟读)

完整欣赏乐曲(要求:感受乐曲情绪、听辨主奏乐器)

师:“听听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这首乐曲用哪两种乐器演奏?”

(学生回答)

师:“总的来说这首乐曲情绪是活泼欢快的。乐曲是由木琴主奏,手风琴伴奏。木琴的音色怎样的?”

(学生回答)

师总结:木琴的音色清脆、明亮。(学生跟读)

师:“这首乐曲可以分成三部分,我们分段欣赏。”

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要求:能用动作表现乐曲情绪)

师:“这段乐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师总结:“这段乐曲描绘了小骑兵骑着马,挥着鞭在大草原上巡逻的威武形象。情绪是活泼、欢快的。跟着音乐我们学做小骑兵。”

欣赏乐曲第二部分(要求:感受乐曲前后不同的情绪)

欣赏乐曲前半部分

师:“这部分音乐情绪和第一部分有什么不同?你觉得小骑兵在干什么?”

(学生回答)

欣赏乐曲后半部分

师:“这部分音乐更激烈,请大家边听边想小骑兵遇到了什么事情?”

(学生回答)

师总结:“第二段音乐的情绪从舒展到激烈。乐曲的前半部分表达了小骑兵对大草原的热爱之请而后半部分表现了小骑兵骑着战马和困难作斗争。”

师:“想想用什么形式表演第二段乐曲?”

师总结:“一部分同学摆造型,一部分同学扮演小骑兵,还有的同学可以模仿风声。大家一起表演。”

欣赏第三段

师:“这段乐曲情绪和哪段相似?”

师总结:“第三段的情绪和第一段相似,都是活泼、欢快的。表现出小骑兵们克服困难后的喜悦心情。描绘了战马渐渐远去的情景。

师:“表演第三段时除了造型、舞蹈外还可以加上什么?”

师:“这次表演加上小乐器。我们来试试。”

完整欣赏

师:“我们欣赏了乐曲《我是人民小骑兵》,我们应该学习小骑兵哪些精神?”(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师:“我们要向小骑兵学习不怕困难,敢于同困难作斗争的精神。最后我们一起边听边表演。” 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

教学目标:

1、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

2、通过聆听欣赏与表演,提高对音乐的审美及情感体验的能力。

3、培养学生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在主体参与中展现个性和创造才能。教学重点:

歌曲的情感体验、音乐形象的分析表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入:多媒体播放抗日战争时期小兵张嘎的^电景彡小片段。

师:大家知道这位小英雄是谁?你们知道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有哪些小英雄呢?

生1:是小兵张嘎。

生2:还有闪闪红星中的潘东子„„

师:抗日战争时期还有一位小英雄,他没有上过前线打鬼子,但同样消灭了敌人,大家想知道他是谁吗?

下面我们请多媒体音乐播放器来告诉大家,你们听听这个小英雄究竟是谁?他又是怎样消灭鬼子的?

二、聆听歌曲、感受体验音乐形象 播放全曲,引导学生聆听,体验。

师:下面我们请同学来回答,这首歌是怎样的音乐情绪?它叙述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和他的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1:悲伤的,沉重的音乐情绪„„

生2:讲述了一个名叫王二小的放牛娃,为了保护群众和后方机关,机智地把敌人引进包围圈,自己却英勇地牺牲了„„

生3:颂扬了二小的英勇机智为消灭了敌人保护人民群众的安全牺牲自我的伟大精神,以及大家哀悼小英雄沉痛的心情„„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做适当的引导和总结)

教师介绍歌曲相关创作背景和歌曲体裁,音乐的风格特点等。

师:让我们跟随音乐来哼唱歌曲的旋律,缅怀这位小英雄吧!

三、发挥想象、创造设计

教师展示《王二小放牛遭遇敌人》、《诱敌进入包围圈》、《二小壮烈牺牲》、《人们怀念王二小》四幅情节图片。

师:同学们,这里每张图片描述了故事中的某一个情节,下面由你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来表演这四段故事情节,大家分成四组,每组选定角色演员,设计台词。其他的同学动手做服装头饰道具等。还有一些同学扮做群众演员或者是背景的花草树木等等„„

小音量播放歌曲,学生分组进行分工,教师指导做道具学生用别针、布片等设计角色服装和道具等。

四、综合表演、形成^高朝

师:下面由同学们表演自己创作的剧情,让我们满怀热情放手去表演吧!

生:欢呼鼓掌„„

(教师安排,组织学生调动一切力量,按照不同的角色任务,展示各自的设

计成果,每组表演一段,诠释故事情节,随着最后一个情节----人们深情怀念王二小的进入,歌曲再次响起,把故事以及音乐情绪推向^高朝,在全体同学的哼唱声中结束表演。根据每组的表现分别给予评价和鼓励)

师:王二小有哪些值得大家去学习的地方?

生: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舍己为人„„

小结:王二小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后方的安全牺牲了自己,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所以更加要珍惜美好的时光努力学习,勇攀科学高峰,为中国的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在生活中大家更应该做一个有正义感的好孩子,爱护人民的公共财产和一切不文明的社会风气做斗争!

第四单元 小小音乐剧

蜗牛与黄鹂鸟

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剧的创编与表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歌曲《蜗牛黄鹂鸟》的内容,并更好地表现。

2.通过音乐剧的创编与表演,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1.音乐剧的创编。

2.集体表演如何有效组织,做到活泼而有序。教材分析

小小音乐剧《蜗牛与黄鹂鸟》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小音乐剧的编写设计正是以此为出发点。

课本中的六幅图画和相应的文字,是帮助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创编的参考提示。由六个小场景及相关情节串成一个完整的小故事,从而构成小小的音乐剧。当然,这里说的“音乐剧”与实际的音乐剧是有严格区别的,鉴于现阶段绝大多数学生的实际,他们目前可选择和创编的音乐必然会非常有局限。但重要的是这种简易创编不仅是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它还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有效启蒙手段。它的意义不应忽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歌曲《蜗牛与黄鹂鸟》,我们先来复习歌曲。

2.老师播放《蜗牛与黄鹂鸟》伴奏,学生演唱歌曲。

二、创编音乐剧

过渡语:我们今天要进行音乐剧的表演,先来创编剧本。

(一)创编音乐剧情节。

1.师:书中提供给我们六个场景,请同学们分成六个小组,选择其中一个场景进行创编。完成情节、对话、表演、动作、音乐等内容的设计。

2.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

(二)选择适当的表现形式。讨论结果:

(1)第一幅图。

表现安静的气氛,选择《森林与小鸟》中描写森林的一段音乐。(2)第二幅图。设计对话

猴子说:“再过几天葡萄就要成熟了,到时候我一定爬上去吃个够。” 长颈鹿说:“等到葡萄成熟的时候,我一抬头就能吃到。”(3)第三幅图。

表现蜗牛很慢的爬树,选择速度较慢的音乐。

(4)第四幅图、第五幅图。

表现黄鹂鸟对蜗牛的嘲笑,学生演唱歌曲《蜗牛与黄鹂鸟》。(5)第六幅图。

表现动物们都在嘲笑小蜗牛。选择用打击乐器模仿热闹的场面。

(三)分段练习。

学生可用不同形式分组进行练习。

三、完整表演音乐剧《蜗牛与黄鹂鸟》 播放《森林与小鸟》开头音乐。音乐方案对话设计:

猴子说:“再过几天葡萄就要成熟了,到时候我一定爬上去吃个够。” 长颈鹿说:“太好了,等到葡萄成熟的时候,我一抬头就能吃到葡萄了。” 黄鹂鸟说;“哈哈,你们看,葡萄还没成熟呢,蜗牛这么早就已经往葡萄架上爬了,哈哈,太可笑了!等过几天葡萄成熟了,我一定要飞到藤上吃个够。”

小蜗牛说:“我也很想吃葡萄,但是我爬得很慢,不过没有关系,我早早地就开始往树上爬,相信葡萄成熟的时候我一定能和你们一样吃到甜甜的葡萄。

播放《龟兔赛跑》中乌龟音乐。学生演唱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注:当唱到“葡萄成熟还早得很,现在上去干什么”这一句后,同学们可模仿笑声,打击乐声等。声音结束后唱最后一句“阿黄阿黄鹂你不要笑,等我爬上它就成熟了”。

加打击乐器伴奏,笑声„„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地表演,希望同学们像小蜗牛那样有坚定的信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第五单元 七彩的生活 采山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歌曲《采山》,感受歌曲轻快、活泼的情绪,能正确流畅的演唱歌曲。

2.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学习和掌握XXXX、X.X的节奏,并在实践中运用。

3.能从歌曲中感受劳动的愉快,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用游戏带动十六分节奏地学习。

2.有感情地完整地演唱歌曲,体验歌曲的音乐意境。

3.十六分音符的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想和大家一起去山里郊游,你们想去吗?

生:(好)

师:那么我们就一起乘坐音乐大巴出发吧!

(用已经学习过的歌曲,加上想去“郊游”的心态,通过创设情境——去美丽的大山看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师:(大屏幕播放郊游歌曲,出现大山的景色)同学们快看,美丽的大山到了,它正在欢迎我们呢,排好队,我们下车了。这一路上光顾高兴了,我们在山上都看到了什么呀?

生:蘑菇、木耳、野花、山菜、树木、河流„„

师:是啊,山里树木茂盛、空气新鲜、物产丰富、真是个好地方!(简单介绍山里的事物,为学习新歌做铺垫)

三、节奏学习——节奏模仿游戏

1.采蘑菇比赛(幻灯片出示蘑菇图片)

师:同学们,看老师这也有许多小蘑菇,好新鲜啊,你们想不想采蘑菇呀? 生:想 师:那我们就来个采蘑菇比赛吧。但这些可爱的小蘑菇必须要聪明勤快的小朋友才能采到,蘑菇上面有一条节奏,如果谁能模仿出来谁就能采到可爱的小蘑菇!(出示幻灯片打节奏)

师:这还有一个节奏需要你们自己来完成,有信心吗? 生:有

(出示第二条节奏学生创编节奏语言)师:我还能为这个节奏填上词语呢!

老师边拍节奏边读歌词:采呀采蘑 菇0,,你会吗?会说点别的什么吗?会的同学也可以得到一个小蘑菇。

生:菜呀才木耳,做呀做作业„„

师:你们真是爱劳动的好孩子,好多同学通过劳动都得到了蘑菇,收获真不少啊!瞧,从雨中来了一位小姑娘,高兴地唱着歌朝我们走过来了,她在唱什么呢?让我们来听一听吧!

三、学习歌曲《采山》 1.初听歌曲

师:小姑娘做了些什么?

生:采山、采木耳、采蘑菇„„„ 师:她为什么唱的这么高兴呀?

生:因为她采了很多东西,收获很大。师:那你们知道什么是采山吗?

生:不知道

师:山里的人们把进山采蘑菇、木耳、山菜、野葡萄这种活动叫采山。采山是山里的孩子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方式,这个小女孩唱的歌曲就叫《采山》,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板书题目采山)

2.再次聆听

师:大家听得真仔细,那么你们想不想和小女孩去采山啊? 生:想

师:那让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打着节拍去采山吧。

(播放音乐)

3.节奏复习

师:你们猜的可真起劲,都采到了什么呀?用节奏告诉我!

生:采呀采蘑

菇0,„„

师:大家做的非常好,我们在听这首歌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

生:高兴

师:下面我们就带着这种喜悦、快乐的心情把歌词按节奏读出来。

4.轻声跟唱

师:我们随着小女孩的歌声一起小声的唱起来。

5.老师也很喜欢这首歌曲,咱们大家一起唱出来。

6.刚才咱们大家又唱了一遍,觉得哪句最难唱?我们一起战胜它。(教唱)

7.完整演唱歌曲并进行歌曲处理,分组采用不同形式巩固练习!

a.休止符处理(故意唱成有和没有休止符的请学生指出不同意见,歌曲还轻快吗?)

b.声音处理(小女孩的声音是清脆明亮的,像一只快乐的百灵鸟,我们也要向她那样用一种轻松、快乐喜悦的心情来演唱歌曲)

8.有时间进行舞蹈动作创编!表演!

四、师生共同总结!贝壳之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贝壳之歌》感受并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2、能够发挥想象,用动作、打击乐、画笔等表现音乐。教学重难点:

综合艺术形象,体验,感受海边美丽的贝壳。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让学生齐唱上课歌)

二、导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挂图,说一说都看到了什么?

三、新授课

1、初听前可提示:是否去过海边,见过大海退潮的情景?退潮后海滩上都有什么?你捡过贝壳、小虾吗?让学生明白“赶海”的含义。

2、初听后可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给你怎样的印象?

3、复听歌曲。边听边做动作表演。

4、听录音。让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5、听贝壳之歌音乐。

感受三拍子。(说一说三拍子的意义及节奏规律),并用肢体语言表达出来。

6、哼唱歌曲旋律。

7、学唱歌曲。

8、学会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四、综合表演 欣赏 打字机

教学目的:

1、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

2、通过欣赏乐曲,体验打字员工作中的愉快心情。理解“忙而快乐着”的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加强对主题音乐的记忆,并能听辨出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的变化,区分音乐形象,划分音乐段落。能够掌握乐曲的三段体曲式结构。

教学重点:

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感受与表现不同音乐形象。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教学难点:

掌握乐曲的三段体曲式结构。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情境导入

1、观看视频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神秘的朋友,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

(播放视频)

(1)提问

师:谁认识它? 生:回答。

教师补充

(2)提问

师:打字机都发出了什么声音?(生回答)

师:打字机打字的时候发出了嗒嗒的声音,每当打完一行换行时,机器会自动发出一个铃声“叮”,以提示换行,换行时需将机头倒回左边,再从左到右打字。(教师边演示边讲解)

2、再次欣赏视频

学生用动作模仿

猜猜这首歌曲的名字

3、揭示主题《打字机》出示图片(书)

三、欣赏乐曲《打字机》

1、初听全曲《打字机》

提问:

(1)听了这首乐曲,你觉得你仿佛到了什么地方?

学生自由回答

(2)你看到了什么画面?

学生自由回答

(3)他是怎么打字的小结:情绪

速度

(4)反复出现的旋律是什么呢?

2、分段欣赏

(1)欣赏第一乐段

提问:师:打字员打了几行字?打的字都一样长么?

师:再聆听一次,看看第四行到底长了几拍?

师生一起数拍子。

师:前面三次铃声都是在第几拍出现的?最后一次呢?

生回答

(2)再次欣赏第一乐段

告诉学生方法

(3)第三次欣赏第一乐段

(听找出答案)

提问这四个乐句的长度一样吗?

(4)欣赏第一乐段

小结:长了四拍

(4)欣赏第一乐段

学生跟着做动作

提问主题旋律出现了几次

3、完整欣赏《打字机》

教师随音乐画出旋律线

提问:提问主题旋律出现了几次?

师:请你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用快速熟练的动作模仿打字和铃声,我来表现倒机声。师生互换动作表现。

分析音乐

按:力度、速度、旋律分析

四、音乐编创

1、你最想听那一段

创编:问答

教师:出示创编的学生模仿

2、你还喜欢听那段

听音乐换行提示叮的时候拍手

五、教师小结

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安德森就是从打字机富有节奏的音响中获得灵感,创作了一首世界闻明的管弦乐曲《打字机》。稍息 立正 站好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模唱,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激发学生表现音乐的兴趣。

2.在音乐的伴奏下,学跳一段韵律操,培养学生运动的协调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欣赏、模唱,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2.在音乐的伴奏下,学跳一段韵律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聆听《稍息 立正 站好》,导入新课教学。

提问:这是哪部动画片中的插曲?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

学生回答:这首歌是日本动画片《樱桃小丸子》中的插曲,名字叫《稍息 立正 站好》。

师:这首歌曲随动画片流传到台湾后由台湾著名词人、素有音乐界鬼才之称的许常德填词,著名歌星范晓萱演唱后广泛流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首深受同学们喜爱的歌曲。

二、歌曲欣赏

1.初听歌曲《稍息 立正 站好》:提问:这首歌曲是什么情绪?你从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

师:这首歌曲活泼欢快,表现了当今孩子们盼望长大却又无法克制自己缺点的矛盾心理。

教学要求:学生初步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和强烈的节奏感。

2.复听:学生小声哼唱旋律,体会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3.跟着录音学唱歌曲第二段。

老师指导学生唱好第二段中的切分节奏和歌词中的“噼哩啪啦”和“呼噜哗啦”等词。

三、音乐活动

1.欣赏《稍息 立正 站好》的动画。

2.跟着老师学习韵律操的动作。

(1)全体同学立正站好,老师提出学习韵律操的要求。

(2)跟着老师学习韵律操的分解动作。老师动作要优美,富有表情和节奏感,采用分句教授的形式进行教学。

(3)完整做韵律操《稍息 立正 站好》。

3.分组展示。

(1)跟着音乐分小组进行表演。

(2)分组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四、课堂小结

《稍息 立正 站好》这首歌曲活泼欢快,表现了当今孩子们盼望长大却又无法克制自己缺点的矛盾心理。通过本节活动课的学习,同学们不仅学会了韵律操,而且还感受到了舞蹈带给我们的许多快乐。优美的舞蹈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小松树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培养学生正确聆听音乐的习惯

2.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模唱乐曲的主题,并通过此聆听准确判别无此变奏。

重点难点:

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模唱乐曲的主题,并通过此聆听准确判别无此变奏。

课前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 各种打击乐器(沙槌、三角铁、碰铃等)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大自然中的朋友,你们来听他是谁?

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认真聆听。

学生听完后,回答这首歌曲表述的什么?教师导入课题

二、欣赏

1、初听音乐

教师提示: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是什么?

2、再次聆听

师:这首歌曲是用哪种乐器演奏的?

3、介绍乐器:木琴

教师出示木琴的图片,播放用木琴演奏的乐曲片断。

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木琴的相关知识及音色。

4、分段欣赏

(1)欣赏引子

教师提示:这段音乐表述了怎样的情景?引导学生用色彩将其表现出来。

(2)欣赏主题

教师出示主题旋律的谱例引导学生跟着老师弹奏的来进行演唱

提示:主题一共出现了几次,每一次出现的速度都是一样的吗?

引导学生用线条来表示表示变奏的速度

5、完整聆听全曲,注意乐曲速度、情绪的把握。

三、学唱歌曲

与学生一起学习这首歌曲,并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来为歌曲伴奏。

走进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学生能声情并茂的演唱《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2、运用不同形式,让学生多听、多看京剧,使学生了解京剧的基础知识,并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

3、激发学生对京剧艺术的自豪之情和热爱之情,并大力宏扬中国传统艺术!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京剧,培养学生对京剧艺术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

京剧中拖腔唱法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激趣导入

学生随京调《俏花旦》走圆场步进入教室;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营造轻松、快乐的课堂气氛;)

二、实践体验、了解京剧

1、用京腔同学生对话,学生与教师配合,用京腔进行师生问好(突出“新”意,让学生“乐”学;)

2、教师提问:你们了解京剧吗?京剧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各抒己见,回答问题

(课前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扩展知识面,增加对京剧的了解;)

3、你们知道京剧被誉为中国的什么?

国 粹

4、你想了解京剧吗?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京剧!》(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观看《京剧》打斗场面,并给予喝彩及掌握。

(通过欣赏,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京剧;教师潇洒的板书课题,也进一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兴趣;)

5、请你用一个字形容刚才这段京剧给你的感受: 生:(绝、妙、好)

6、你知道外国人是怎样评价“中国京剧”的吗? 请学生观看FLASH课件《说唱脸谱》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使教学“新”意盎然,让课堂“鲜活”起来;)

7、请用一名话来表达外国人对京剧的称赞: 生:美极了、妙极了,简直OK顶呱呱!

8、连外国人都这样赞不绝口,证明我们的京剧真的是一个字“好”!那好在哪里?妙在哪里?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京剧,一同了解一下京剧的奥秘吧!

三、京剧大考验

(1)、京剧分为几个行当,各是什么? 生、旦、净、丑

(2)、京剧的四大功夫是什么? 唱、念、做、打

(3)、连线题(把各行当和相对应的行当头像连在一起)

(4)、下面请听这段京剧是哪一行当演唱的?学生初听《都有一颗红亮的

心》)演唱行当:花旦

(问题设置环环相扣,使学生完全沉浸于京剧魅力之中。通过知道抢答环节,让学生对京剧艺术的了解更加深入、系统、全面;也大促进了师生互动,使学生能够全面、积极的参与教学活动。)

四、学唱京剧

1、(老师也很喜欢京剧,也学了一段,下面给你们露一手好不好?)教师有板有眼的范唱;(老师只不过是个戏迷,和那些名角相比差的还很远呢,下面就让我们欣赏一下原汁原味的京剧,这才是真正的“角”!)

学生认真倾听歌曲原唱,品味京剧的独特韵味(本课环节设置主要以“兴趣”为出发点,用教师的“激情”燃烧学生的“热情”,使课堂氛围始终处于高温状态。)

2、欣赏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现场演唱录像;

学生再次欣赏京剧,加深印象;请学生闭上眼、摇着头,想像自己坐在了大戏院里,细细品尝一下当票友的快乐;

(遵循“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一理念,让学生多听、多感受、多体验,以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3、请学生谈一谈感受;

4、再次欣赏京剧;

5、你知道《都有一颗红亮的心》选自哪部京剧吗?你能讲一讲《红灯记》的故事情节吗?

6、学生欣赏京剧样板戏《红灯记》精彩片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红灯记》故事情节;

(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7、学唱京剧

★学声音请学生注意托腔唱法及有板有眼、依字行腔; ★学表情表情应生动、到位;

★学身段一招一式要体现京剧的韵味;

8、请学生演唱京剧:

(通过师生互评、自评做有针对性的评价,提高学生演唱水平;)

五、创设舞台,展示自我

《京剧大舞台》:给各小组分发剧本,经过小组排练后进行无实物表演,其它学生做票友观赏京剧演出。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把京剧的“唱念做打”表现的淋漓尽致,使他们乐在其中!此为本节课的高潮环节,学生的歌声、喝彩声充分体现了本课的“四动”——语言动、思维动、肢体动、情感动!)

六、小结

学生畅谈本节课所听、所感、所想与所获!教师总结升华:振兴民族文化 宏扬京剧艺术

(意在激发学生对中国京剧艺术的自豪之情和热爱之情,并大力弘扬中国传统艺术!)

第六单元 五十六朵花 幸福花儿开心上

教学目标:

通过对部分少数民族歌曲、音乐的欣赏等方式,来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歌舞,感受民族音乐特点。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教师的指导能够正确地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唱好歌曲的二声的合唱部分。

2.感受柯尔克孜族民歌欢快、热烈的情绪。

课前准备:

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播放柯尔克孜族民歌的一段音乐画面,与学生一起来欣赏

师: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音乐吗?你们了解这个民族吗?这个民族有什么特点?学生根据自己所了解的来回答问题。

教师介绍:柯尔克孜民族以从事畜牧业为主,兼营狩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新中国成立以前还保留着氏族部落的组织形式,每个部落下有若干个家庭及基层组织,生产生活低下。新中国的柯尔克孜草原出现了兴旺景象。《幸福花儿开心上》就描述了牧民们过上幸福生活的喜悦心情。

二、学习歌曲

①播放歌曲录音,请同学们仔细聆听并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

②引导学生有节奏地读歌词,注意歌曲中的节奏难点。

③引导学生在教师的伴奏下有节奏地读歌词。④加上旋律演唱歌曲。

⑤分声部练习合唱部分,进行和声训练。

⑥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注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演唱及歌曲中的重音记号的演唱)

⑦完整演唱歌曲第二段。

⑧小组间展开竞赛,进行演唱。

三、歌表演

分小组进行动作创编,进行歌表演,并通过侗族舞蹈来准确地表达歌曲欢快的音乐情绪。

打秋千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打秋千》,指导学生听辨歌曲的情绪,引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这充满朝气,欢乐的童心世界。

2、初步感知二声部,为学唱二声部做准备!发展学生的合唱能力,在合唱中学会与人合作。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品质。

教学难点:

两声部的音准。

教学过程:

师生音乐问好。

师:同学们上新课之前老师有个问题问大家,有哪些歌曲是在游戏时唱的?

生:略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略)

师:同学们唱的非常好,那么这些歌曲都是我们汉族小朋友在做游戏时唱的,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首其他民族游戏时唱的歌曲。老师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我国共有多少个民族?

生:略

师: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走进仡佬族,我们先一起了解一下仡佬族的风土人情,仡佬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当地人以重水稻玉米为主。仡佬族最隆重的节日要数三年一次的节日,每逢重大的节日,青年男女就会载歌载舞。咦,小朋友在做什么?原来仡佬族的小朋友特别喜欢打秋千。

(板书)《打秋千》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遍歌曲,听完后要回答老师歌曲是几几拍。(初听歌曲。)

生:略

师生回忆4/4拍子的含义和强弱规律。

师:同学们看一下这首歌有几段歌词呀?

生:略。

师:下面我们一起熟悉一下歌词,朗读一遍。问题:通过读歌词,你能不能说说仡佬族小朋友打秋千的形象?可以用歌词当中的词语来说。(美丽、可爱、蹦蹦跳跳、像风一样、淘气)

(五)师:我们再来听一遍歌曲,注意看歌词,听歌中的小朋友是如何打秋千的?(听完学生答,如在秋千上晃来晃去,忽高忽低,像春燕飞上天„„)。师小结:歌曲共三段,最后一段唱完有个结束句。歌中把兄弟、姐妹和伙伴们都邀请来打秋千,旋律充满了跳跃感,起伏也较大,我们再来听一听歌曲的演唱情绪是怎样的及找一找谱例中有什么特殊的音乐记号。(二次欣赏。)

生:略

师讲解特殊记号的作用。(下滑音)这里的运用增加了歌曲的民族色彩,更具有趣味性。

学习二声部旋律。引导学生聆听二声部旋律及学唱二声部。分组练习一声部和二声部。听录音小声跟唱。交换声部练习。

师:同学们唱的非常好。(强调音准。)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合唱歌曲《打秋千》,聆听着同学们的歌声,使我也仿佛回到了童年,回忆起自己小时侯打秋千时的快乐情景。《打秋千》是一首仡佬族民歌,仡佬族是我国云贵高原中部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大部分散居在贵州省的西北、西南和北部。仡佬族民间流传着许多民歌,他们的生活也几乎时时刻刻伴随着音乐。如果大家对这个民族感兴趣,想了解它更多的情况,可以从网上查一查有关这个少数民族的资料。

月光下的凤尾竹

教学目标:

1、欣赏《月光下的凤尾竹》,感受乐曲情绪并能跟着音乐哼唱主要旋律。

2、了解葫芦丝的构造,感受葫芦丝特有的音色。

3、学习简单的傣族舞蹈动作,能跟着《月光下的凤尾竹》音乐跳一跳。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欣赏葫芦丝名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2、难点: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绪,学习简单的傣族舞蹈动作,能跟着音乐跳一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问:生活中有哪些竹制品?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竹制品?

生:略

师:同学们还知不知道,在音乐中有哪些乐器是竹制的? 生:竹笛、箫„

2、师吹葫芦丝曲《甜蜜蜜》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竹管乐器:葫芦丝.下面老师为大家表演一小段。

生:点评

师:刚才老师吹奏的曲子叫什么?你还知道葫芦丝吹奏的有哪些名曲?

生:《月光下的凤尾竹》、《竹林深处》、《情深意长》、《多情的巴乌》„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著名的乐曲,葫芦丝独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

(二)欣赏

1、欣赏傣族民俗风情

师:《月光下的凤尾竹》是哪个民族的乐曲?

生:傣族

师:说到傣族,同学们会立刻想到什么呢?

生:孔雀舞、葫芦丝、泼水节等等。

师:很好,大家知道的真多,让我们一起去傣族看一看吧。师:傣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是五十六个民族当中的一员。

傣族人民主要居住在瑞丽、西双版纳等地区,他们长期生活在群山环抱的河谷平坝区,在炎热的亚热带气候中劳动生活,所以他们更喜欢一种平稳、安详的节奏,无论是挑担、走路,都是轻盈起舞,悠悠自得。傣族人民崇拜孔雀和大象,常将孔雀和大象的图案编织在衣物上。

2.完整欣赏

师:这么美丽的地方不仅有让人心旷神怡的景色,更有着优美动听的音乐。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完整的欣赏这首《月光下的凤尾竹》

(1)听赏《月光下的凤尾竹》

提问: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师:现在请你闭上眼睛静静聆听,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副画面?说说你的感受。结合刚才欣赏的美丽景色和动听的音乐,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表述自己的感受。

(2)乐曲简介

师:《月光下的凤尾竹》原是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所作的一首节奏舒缓、富有傣族风情的歌曲,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画卷。本曲当初的创作背景是为了在傣族地区能顺利宣传“婚姻法”而创作的。我们一起看看这幅优美的画面是如何表现的?

朗诵:当乐曲清幽飘起的时候,我把自己带到了瑞丽江边翠绿欲滴的凤尾竹林,穿起心仪已久的筒裙,在碧波莹莹的丽江边漫步起舞,等待心上人的到来。你听,竹林中传来了阵阵葫芦丝声,淡淡悠扬。美丽的姑娘轻倚在凤尾竹旁,清澈的双眸中流露出期待的目光。月光斜洒在她的衣裙上,把她曼妙的身影一直拖到金色的水面上。竹楼里美丽的阿妹正深情的凝望窗外,竹楼外痴情的阿哥爱慕的葫芦丝声,在静谧的夜晚愈加缠绵,彼此正倾诉着心中的爱恋„

师:结合刚才的画面,我们再次听赏这首美妙的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师:我们都知道这首乐曲的演奏乐是葫芦丝,你熟悉吗? 生:不熟悉。

(3)出示葫芦丝实物并简单介绍。(出示葫芦丝实物)

师:葫芦丝又称葫芦箫,它由一个完整的天然葫芦、三根竹管和三枚金属簧片做成,整个葫芦做气箱,葫芦低部插进三根粗细不同的竹管,每根插入葫芦中的竹管部分,镶有一枚铜质或银质簧片,中间的竹管最粗,上面开着七个音孔,把它成为主管,两旁是附管。

(4)师生共同总结葫芦丝的音色特点

师:谁来说说葫芦丝的音色有什么特点?师再次演奏片段乐曲。

师:葫芦丝是傣族最具民族特色的吹管乐器,发音优美、亲切,略带鼻音。音色优美、柔和、圆润、婉转。

3、学唱主要旋律。

①师:让我们一起试着唱一唱这优美、动听的旋律(播放音乐)

生:用“啦”哼唱旋律片段。②小组比赛

4、欣赏舞蹈《月光下的凤尾竹》

师:优美的旋律让我们感到非常的陶醉,这首《月光下的凤尾竹》不仅能用乐器演奏出来,人们还能用舞蹈表现出来,同学们想不想看呀?

生:想。

(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舞蹈)

师:傣族舞蹈美不美?同学们想不想学?全体师生共学傣族舞。

师:傣族的舞蹈形象生动,感情细腻,许多动作多为动物的模拟与美化,头、肩膀、腰身、胯、所形成的弧线,俗称“三道弯”。

生:学习傣族舞蹈简单动作。

(三)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大家认识了用竹子制作的乐器葫芦丝,还聆听到了优美婉转、富有傣族风情的葫芦丝曲和舞蹈——《月光下的凤尾竹》。最后,就让我们一起在这美妙的乐曲声中,结束今天的课吧!

第二篇:三年级音乐下册 不得了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不得了

教学目标:

1.看图了解故事情景。

2.用沮丧、无可奈何的心情演唱歌曲《不得了》,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

如何来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表现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Flash画面、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平时我们都喜欢唱欢快、活泼的歌曲,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学一首用沮丧、无可奈何的心情来演唱的歌曲《不得了》。(直接导入)

二、歌曲教学

1.我们来听一遍歌曲,大家注意听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2.请大家打开书,谁能朗读一下歌词?大家感觉一下歌词中的哪些字表现了歌曲的情绪?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字叫衬字,在这首歌中用地方性的语言作衬字,更好地表现了歌曲情绪。

3.我们已经熟悉了歌曲的音调,大家再来听一遍歌曲,并且在心里默唱歌词。

4.请同学们随老师的琴声来小声地演唱一遍歌曲。

5.老师范唱歌曲。(学生评价)

6.学生分组演唱。(师生互评)

7.师:大家齐唱歌曲,并且感受一下歌曲的风格?

8.师:好!我们再来完整地演唱一遍歌曲,这次我们要用沮丧、无可奈何的心情来演唱歌曲。

9.师:出示歌曲前两行曲谱,学生随琴演唱。

三、创编:森林遭破坏的图画

1.大家准备好图纸、彩笔。

2.对上节课的内容我们做一想象,每位同学绘一幅森林遭破坏的图画。

3.总结森林破坏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第三篇: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春天》

教学目标:

1、表演《嘀哩嘀哩》,聆听《春到沂河》,感受歌、乐曲所表现的春天的美,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听辨《春到沂河》中柳琴的音色特点及各段落的不同速度,并能随音乐即兴用动作表现乐曲速度的变化。

3、听辨并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

教学重点:感受音乐的美,感受春天的美。

教学难点:模仿并表现十六分音符。

课前准备:音响设备、课本、笔。

教 学 过 程

一、感受并表现歌曲《嘀哩嘀哩》。

1、聆听歌曲《春晓》进教室。

2、启发谈话:

[师]:小朋友,还记得这首歌吗?(记得,是《春晓》)记性真好。喜欢这首歌吗?这首歌曲一下把我们带入了春的世界。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它又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节,树叶儿变绿了、小花儿开放了、小鸟儿也从南方飞回来了!咦,你们知道有哪些小鸟从南方飞回来了呀?(小燕子、布谷鸟、小黄鹂……)哦,这么多!那谁能模仿小黄鹂的鸣叫声?(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哩……)真好,让我们一起有节奏地叫一次!

<板书:嘀哩哩 嘀哩 | 嘀哩 哩| >(学生划拍齐读)

3、揭示课题,并初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悦耳的旋律和充满童趣的歌词。

[师]:让我们听听歌曲中小黄鹂唱歌的声音。

4、认识、了解十六分音符,并通过练习听辨和模仿十六分音符。

①以分饼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十六分音符名称的来历和它所占的时值。

②师生一起练习读读,教师随机提醒四个音符的时值应一样、平均。

③比较读读节奏:╳╳╳ ╳╳ | ╳╳ ╳ |

╳╳╳ ╳╳ | ╳╳ ╳ | 感受前十六和后十六不同的感觉。

④完成课本第7页上的练习。

5、巩固练习节奏╳╳╳ ╳╳| ╳╳ ╳ |→加上后半句节奏 ╳╳╳ ╳╳| ╳ —— |→反复进行两边→加上词练习→随琴声慢速跟唱歌曲17至24小节。

6、复听,也可无声地对口型,再次感受歌曲的情绪。

7、再听歌曲,尝试轻声地跟唱。

8、师生一起学唱有困难的乐句。

9、尝试用欢乐的声音演唱歌曲,以表达对大自然的爱。

10、学唱歌曲的曲调。(聆听→模唱→视唱)

(这一练习可集体、分组相结合进行)

二、聆听、感受并表现乐曲《春到沂河》

1、导语。

[师]:春风把春景、春意吹到这里,吹到那里,瞧,这会又吹到了山东的沂河两岸。你们听!

2、初听乐曲第一段,说说曲调带给你什么感受?

3、初听乐曲第二段,感觉有什么不一样?有什么变化?

4、了解柳琴的形状和音色特点。

5、复听乐曲,尝试用动作表示乐曲速度的变化。

6、讨论说说乐曲共有几段?每段的速度是怎样的?(随机书写在书上)

三、结束:

1、引导:看,我们的校园里一片生机勃勃、春意盎然,让我们和小黄鹂

一起,再次唱起《嘀哩嘀哩》吧!

2、再唱歌曲,随机离开音乐教室。把春意带回教室。

第二课 《可爱的动物》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学唱《顽皮的杜鹃》,学生能感受、想象、表演、塑造小杜鹃的音乐形象,并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认识低音“5 6 7”,掌握“5 — 5”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听辨“

5、7”的音高。

教学重点:

1、学生能感受、想象、表演、塑造小杜鹃的音乐形象。

2、掌握“5 — 5”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

教学难点:用模唱、表演来表现小杜鹃的动态形象。

教学准备:钢琴、音响设备,“杜鹃手偶”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狮子进行曲》自由律动进教室。

二、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

1、初听乐曲,当你听到杜鹃鸣叫声时用肢体语言表示。

2、学学“杜鹃”鸟的叫声,评评“口技大王”。

3、再听乐曲,师生讨论:

(1)描绘乐曲里想象中的森林景色。

(2)这是一只怎样的杜鹃鸟。

4、复听乐曲:请学生用喜爱的表情、动作,简笔画来表现自己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三、视唱与听辨。

1、出示“音乐高楼”的卡片,认识三个新朋友“5 6 7”,并聆听、练唱。

2、“音乐高楼”之旅:随琴练唱“5 — 5”。

3、听辨并填写音符“

5、7”。

4、跟琴唱准全曲的同时进行校对。

四、学唱《顽皮的杜鹃》

1、初听歌曲录音,练唱杜鹃的叫声“5 3”

2、视唱比赛:出示歌曲前4小节的曲谱,比一比谁唱得最准确。

3、完整地随琴轻声视唱全曲。

4、学唱歌曲。

5、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即兴表演唱。

第三课 《童趣》

教学内容:

1、学唱并表演《一只短笛轻轻吹》。

2、音乐知识:反复跳跃记号

教学目标:

1、学会唱并即兴表演《一只短笛轻轻吹》。

2、掌握反复跳跃记号。

3、通过学唱歌曲、即兴表演体验其童趣。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并表演。

教学难点:歌曲中笛子的模拟声的演唱。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等

一、组织教学

1、随《一只短笛轻轻吹》伴奏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学唱歌曲

1、师:课外,你最喜欢玩哪些有趣的活动?

2、学生自由说。

3、出示课件图片(傍晚,小男孩背着书包吹着笛子在山坡上赶着羊儿的画面)请学生说说小男孩喜欢在做什么。

4、引出新歌

5、课件出示歌谱歌词,学生边听赏边打出节拍。

6、再次感受,根据歌词自由创编动作。

7、那位小男孩吹出的笛声好听吗?引出难句(带衬词的那两句)

8、跟琴学唱这一句,并指导学生唱得短促、轻快。

9、老师与学生合作演唱第一段,学生唱所有带衬词的乐句,其余的老师唱。

10、即时纠正错误。

11、学生跟琴演唱第二段。

12、认识反复跳跃记号,在演唱中讲解实践。

13、图色快表示曲调顺序巩固

14、各种形式巩固练唱

三、创编表演

1、分组讨论,自选道具,设计表演唱。

(笛子、羊头饰、书包、鞭子等)

2、各小组展示、评议。

四、结束部分

随《一只短笛轻轻吹》出教室。

第四课 《音乐会》

教学内容: 聆听《苗岭的早晨》、《游击队歌》、《那不勒斯舞曲》、《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教学目标:

1、聆听《苗岭的早晨》等四首不同风格的乐曲,犹如参加一切音乐会活动,感受不同的音乐作品情绪,给我们一次美的享受,并在这场音乐会中,能听辨各种独奏乐器的音色。

2、听辨乐器,选择曲名与画面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 熟悉乐器的音色及种类

课件准备: 课件图片等

一、导入

1、播放《游击队歌》和《苗岭的早晨》的第一名音响。

2、设问:你能听辨出两首作品的片段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3、揭示作品的名称及演奏器乐的名称。

二、听《游击队击歌》

1、简介作品的背景及作曲家贺绿汀。

2、聆听歌曲,出示歌谱。

3、复听歌曲。

三、听《苗岭的早晨》

1、出示《苗岭的早晨》的图片。

2、课件播放乐曲。

3、介绍乐器、口笛。

四、欣赏《匈牙利舞曲》

1、出示图片。

2、初听乐曲。

3、听师介绍三角琴。

4、复听乐曲。

五、欣赏《那不勒斯舞曲》

1、讲述有关《天鹅湖》的故事。

2、初听乐曲,想想:主奏乐器是什么?“吹、拉、弹”属于哪一种。

3、课件展示。

六、听辨练习

1、浏览播放四首乐曲。

3、师小结。

第五课 《牧童之歌》

教学内容:

1、聆听《牧童短笛》

2、表演《剪羊毛》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牧童短笛》和表演《剪羊毛》,感知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2、初步了解作曲家贺绿汀。

3、能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教学用具:钢琴、打击乐器、投影片、风光碟片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1、师生边唱《一支短笛轻轻吹》边做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一、欣赏《牧童短笛》

1、师引言:同学们,刚才我们边吹笛子边进教室,你的心情如何?

2、生反馈(开心的、悠闲的……)

3、师言:你们看(出示《牧童短笛》的投影片),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这是一幅多么淡雅的水墨画。这一情景你能想像吗?作曲家贺绿汀把这一幕用音乐来表现,请听音乐,听后说说你的想象与感受(播放《牧童短笛》第一部分)

4、师生讨论对第一乐段的感受。

5、揭题;《牧童短笛》,对照图形谱哼唱[1]

6、师言:刚才我们聆听和哼唱了第一乐段,乐曲还有第二乐段,这段音乐描绘牧童在干什么?在速度上、节奏上与第一乐段相比有什么变化?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聆听第二乐段)

7、师生讨论第二乐段提出的两个问题。

8、完整地听全曲。设问:全曲分几段?为什么?有没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乐段?

9、师生讨论完成问题。

10、完成课本上的涂色块及线条连接的作业。

11、简单介绍作曲家贺绿汀。

二、学唱《剪羊毛》

1、师引言:水乡牧童悠闲的在牛背上吹着短笛,同学们,你们知道在地球令一半上有一个国家——澳大利亚,那里的小伙伴们会干些什么呢?

2、边看澳大利亚的风光碟片边听歌曲,提问:歌曲中唱些什么内容?

3、反馈,再次欣赏歌曲

4、为歌曲取名(揭示课题《剪羊毛》)

5、听教师弹唱,学生可跟唱曲谱

6、解决难点:符点和休止符。

7、再次聆听范唱,感悟歌曲的情绪。

8、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全歌。拓展情境

1、师: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为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由四个方整的乐句组成,第二乐段前两个乐句音调高昂,旋律起伏较大,节奏明快,为了突出这一部分,我们能不能试着加上些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2、学生分组讨论,为第二乐段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编配伴奏。

3、各组展示表演并进行点评。(随机)

4、(下课)师生再见。

第六课 《爱祖国》(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一个妈妈的女儿》。

2、在音乐作品和历史影片的感染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唱好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

难点:把握高音区的正确演唱方法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设备、投影片、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激情

1、谈话导入: 太阳和月亮有个妈妈,它叫——光明

长江和黄河有个妈妈,它叫——海洋

藏族和汉族有个妈妈,它叫——中国

2、请同学说说你所了解的中国

3、欣赏中国风光,教师作一定的介绍,音乐《一个妈妈的女儿》伴奏

桂林山水——黄山迎客松——草原——海南——沙漠——天坛——兵马俑——长城——上海等

一、学唱《一个妈妈的女儿》

1、聆听、教师跳藏族舞

2、再次聆听,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旋律、速度等

3、边听边律动

4、跟录音哼唱,指出难点

5、学习1——12小节曲调 A、跟琴唱唱歌谱 B、按节奏朗读歌词 C、演唱歌词

6、学唱13—尾曲调

A、教师范唱“啊”(要求喉头放松、不要压)学生试唱。

B、学唱结束句 C、演唱歌词

7、整体演唱

8、再次聆听——感受录音机唱的情感、表情

9、学生跟伴奏演唱

第七课 《老师的歌》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时学习,体现与表达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2、掌握比较常用的单纯音符、休止符的时值,及听辨曲调,为学习音乐基本知识打下基础。

3、采访自己的老师并互相交流,感受老师的辛苦,表达自己对老师的一片热情。

教材组合:

第一课时:

1、学唱《每当我过走过老师窗前》。

2、音乐知识——单纯音符。

3、布置课外采访任务。

第二课时:

1、学唱《甜甜的秘密》。

2、聆听《飞来的花瓣》。

3、听辨练习。

第三课时:

1、采访交流。

2、聆听《我爱米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感受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2、通过复习、比较,系统地掌握已学过的单纯音符和休止符。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教学难点:

1、一字四音的“啊”的演唱。

2、倒数第八小节的正确演唱。(敬

爱的)

教学准备:电子琴、磁带、放音机、一张纸、剪刀。教 学 过 程

一、组织教学

1、在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伴奏音乐中,学生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1、导入与衔接。

2、看歌词,聆听歌曲的录音范唱。

3、按学生的喜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词,有感情地朗读。

4复听歌曲,找一找最能体现歌曲情感的一句话:“啊,每当想起您……”并学唱这一部分歌曲:

(1)学唱这一部分歌谱。

(2)用“啊”进行歌曲模唱。

(3)难点的练习与纠正。

5、跟琴模唱歌曲。1—16小节用“呣”,后一部分用“啊”来模唱。

6、听老师范唱歌曲,同时用笔圈出一字多音的地方。

7、跟琴轻轻填词。

8、选出领唱同学,按教材要求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音乐游戏:分蛋糕

1、导入。

2、游戏过程:

(1)复习已学过的单纯音符:

5、5-、5、5---、5

(2)把单纯音符的时值和蛋糕的大小挂上钩,(全音符=一个完整的蛋糕)。

(3)用白纸代替蛋糕,四人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进行讨论与比较。

(4)归纳得出:5---= 5-+ 5-5-= 5 + 5 5 = 5 + 5 5 = 5 + 5(5)全班抢答:

一个全音符等于几个四分音符?

一个全音符等于几个十六分音符?

四个八分音符等于一个几分音符?

……

3、探究延伸:

(1)、通过这个游戏,你发现单纯音符有怎样的规律?

(2)、想一想,休止符的规律是不是相同的?

四、结束部分

1、课堂小结。

2、课外作业:采访自己的老师,并把采访体会写下来。

3、在《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歌声中,学生出教室。

第八课 《爱和平》

教学内容:

1、聆听歌曲《小小白鸽》

2、学唱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教学目标:

1、能用坚决的声音演唱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通过练习让学生自由编排轮唱的演唱形式,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2、通过聆听《小小白鸽》了解小白鸽的象征意义,并能使学生通过随音乐律动感受世界和平的美满与幸福。

3、通过音乐活动了解世上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人们,激发学生帮助他人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用真挚的感情演唱《每人伸出一只手》,体现出愿意帮助他人的坚决性,用轮唱的演唱形式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鸽子的画,灾难性事件的影音、文字等资料,教学过程

导入

1、欣赏美术作品毕加索的《鸽子》

2、说说鸽子的作用?

3、师讲述鸽子象征和平的故事。(播放音乐《小小白鸽》)聆听《小小白鸽》

1、完整聆听《小小白鸽》

问:小白鸽在歌唱什么?

2、观看课前收集的资料(有关当今世界发生的灾难性事件)

3、再听音乐《小小白鸽》

(1)、跟师随音乐律动

(2)、生自由发挥想象进行表演

让自己变成小白鸽,张开友谊的翅膀去帮助和关心需要帮助的人们。学唱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一、导入:有句名言,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

中国有多少小朋友?全世界有多少小朋友?据统计中国有二亿中、小学生,如果中国的人口占世界1/2的话,那么全世界有多少小朋友呢?如果每人都伸出一只手,那这股力量有多大呢?

让我们慷慨伸出自己的手,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二、学唱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1、完整聆听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1)、说说歌曲中唱到了几种不同颜色的手?

(2)、各种腹色又代表那些国家和地区的人?

2、再听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1)歌曲分几部分?(2)速度又什么变化?

3、听教师范唱全曲

问:为什么每人伸出一只手,能推着地球朝前走?

4、分角色学唱歌曲第一部分

5、学唱歌曲第二部分(掌握节奏 ×.× ××︱ ×× ×︱)

6、对歌曲第一部分进行轮唱练习

(1)、复习《两只老虎》(2)、学生分组练习

鼓励学生可以拖延不同拍数进行演唱,注意先唱声部最后重复结束与第二声部的结束要重合。

7、分组表演歌曲第一部分

8、分组为歌曲第二部分设计动作,并在最后创编造型

学生对其他组的动作编排与造型设计进行评价

9、全体同学完整表演歌曲 结束部分

听唱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出教室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友谊花开万里香》,并对歌曲进行表演。

教学目标:

1、会用热情洋溢的声音演唱歌曲《友谊花开万里香》,能用形式多样的自制乐器,自编动作等表演歌曲。

2、通过学唱歌曲了解小小银球对世界人民友谊所作出的贡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和平友谊的活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用热情洋溢的声音演唱歌曲,创编表演歌曲。

教学准备:自制乐器、头饰

教学过程 导入

复习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1、听音乐入室

2、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学唱歌曲《友谊花开万里香》 导入:

(1)、同学们如果我们都能伸出一只手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那样我们的友谊将遍及全世界。

(2)、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聆听歌曲《友谊花开万里香》把我们的爱心带到世界各地。

1、完整聆听歌曲 《友谊花开万里香》

边听歌曲边跟老师律动(鼓励学生用自己编配的动作)

2、再听歌曲《友谊花开万里香》

(1)、说说歌曲描写的是一种什么场合?

(2)、小银球指的是什么?

3、跟琴轻声慢唱歌曲

4、分组分句唱全曲

5、用稍快的速度唱全曲(注意咬字的清晰)

6、分组用欢快活泼声音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7、学生对其他各组的表情进行评价

第九课 《家乡美》

单元教学目标:

1、“黄土高坡”、“洞庭鱼米”、“山”、“水”、“阳光”、“全都认识我”,因为我们爱家爱乡爱祖国。让我们以火热的激情体验歌颂家乡美,并自豪地唱唱、画画、说说自己的家乡,赞美自己的家乡。

2、认识高音“

2、3 ”。用已掌握的从低音到高音十三个音列及各单纯音符时值的组合,自由创作4至8小节自己的歌。教材分析:

1、歌曲《黄土高坡》 “黄土高坡”,泛指包括陕西、山西、宁夏、甘肃等省在内的荒凉的黄土高原地带。在那里少见青山绿水,少有高楼大厦,放眼望去但见漫漫黄土,低矮的窑洞。大风骤起,裹挟着沙尘漫天飞舞。但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依然爱着他们的家乡,爱着这片土地。他们怀着这份永不磨灭的爱,顽强地和恶劣的自然条件斗争,用滴单位滴汗水浇灌土地,用勤劳的双手建设家园。歌曲《黄土高坡》就是表现了黄土地上的儿女们对家乡所怀的执著的爱。

歌曲的歌词通俗、质朴、非常口语化。旋律具有歌唱和叙事的特点,由于吸取了陕北民歌的音乐素材,故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歌曲为徵调式。

歌曲分为三个部分。

2、歌曲《洞庭鱼米乡》

洞庭湖区,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那里,千里平原,土地肥沃。广袤的田野上金灿灿的谷穗随风摆动;水天一色的湖面上百舸扬帆,张网捕鱼。好一幅水乡美景!农民们喜上眉梢,乐在心中,怎让人不放声歌唱?

歌曲作者曾在湖区工作,凭借亲身的感受,运用渔歌的音乐素材,历经3年才完成这首歌曲。歌曲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歌唱者运用民间的高腔唱法,以声表情,以情带声,感情并茂。这一切都使歌曲充满了浓烈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表现了深远的意境。

全曲分三段。

第一段是速度较慢的山歌,音调高亢,跌宕起伏,开阔优美,好像是远眺湖区百里全貌,富于诗意。

第二段是速度稍快的号子,仿佛置身于船队、田园的劳动场面,朝气蓬勃,热气腾腾。

第三段回到第一段山歌,歌声渐渐隐去,白帆远影的湖光景色,湖区人民的纯朴乡情,尽在歌声之中

3、歌曲《乡下的阳光》

每一个人都爱自己的家乡,把家乡看作为最美的地方。家乡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家父老乡

亲,都会令人刻骨铭心,永难忘怀。听,孩子们不正在夸耀自己家乡的阳光吗?在那充满稚气的歌声里,散发着浓浓的乡情。

歌曲由引子和三个乐段组成。

4、歌曲《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这是一首赞美家乡的儿童抒情歌曲,它表达了山里的孩子热爱家乡真挚的情感。

歌曲的曲调较多地运用了切分节奏和旋律的三、四度跳进,使得曲调欢快流畅,具有浓郁的民歌风。歌词的质朴的语言,不仅使人闻到了泥土的芬香,也让人感受到山里孩子对家乡日新月异的景象所表达的喜悦和热爱之情。歌曲的第9、10两小节节奏略紧凑,使得曲调更为欢快跳跃,富于动感,与前面舒展流畅的旋律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它既保持了旋律的流畅,又是欢乐情绪的真实表现。紧接着音乐的情绪又转为热情而舒展,第12、13小节间的四度跳进把曲调推向高音区并形成高潮。眼望家乡一片蒸蒸日上的景象,把山里的孩子爱家乡的欢乐喜悦的情感得以充分的抒发。

5、歌曲《全都认识我》

这是一首曲调明快具有浓郁的民歌风特点的创作歌曲。歌曲采用了第一人称的手法,表达了农村的孩子们热爱家乡纯朴真挚的情感。歌曲为3/4拍、羽调式、一段体结构。开始的二个乐句每句由5小节构成。以清新流畅的旋律,通过对“青山坡、小草、茶林、小黄牛”等描绘,融咏物、写景、抒情于一体。特别在“认识我”处运用了两个四分休止符,唱出了孩子们对家乡的山山水水赞美之情。紧接着第三乐句的五度大跳使情绪推向高潮,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区,使这一情绪得以进一步地抒发。最后乐句在曲调上运用了模进的方法,并多次重复“全都认识我”这一主题歌词,酣畅地表达了农村孩子对家乡眷恋的情感和深切的情意。

第四篇: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店子镇中心小学

杜超

第一课 《可爱的动物》(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学唱《顽皮的杜鹃》,学生能感受、想象、表演、塑造小杜鹃的音乐形象,并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认识低音“5 6 7”,掌握“5 — 5”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听辨“

5、7”的音高。

教学重点:

1、学生能感受、想象、表演、塑造小杜鹃的音乐形象。

2、掌握“5 — 5”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

教学难点:用模唱、表演来表现小杜鹃的动态形象。

教学准备:钢琴、音响设备,“杜鹃手偶”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狮子进行曲》自由律动进教室。

二、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

1、初听乐曲,当你听到杜鹃鸣叫声时用肢体语言表示。

2、学学“杜鹃”鸟的叫声,评评“口技大王”。

3、再听乐曲,师生讨论:

(1)描绘乐曲里想象中的森林景色。

(2)这是一只怎样的杜鹃鸟。

4、复听乐曲:请学生用喜爱的表情、动作,简笔画来表现自己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三、视唱与听辨。

1、出示“音乐高楼”的卡片,认识三个新朋友“5 6 7”,并聆听、练唱。

2、“音乐高楼”之旅:随琴练唱“5 — 5”。

3、听辨并填写音符“

5、7”。

4、跟琴唱准全曲的同时进行校对。

四、学唱《顽皮的杜鹃》

1、初听歌曲录音,练唱杜鹃的叫声“5 3”

2、视唱比赛:出示歌曲前4小节的曲谱,比一比谁唱得最准确。

3、完整地随琴轻声视唱全曲。

4、学唱歌曲。

5、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即兴表演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花喜鹊和小乌鸦》,感受歌曲的情绪与内容,并用自己制作的打击乐选择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欣赏乐曲《赛马》,观察探究其不同演奏方式而产生的不同音乐形象与音响效果,从而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乐器、民族音乐的热爱。

3、试用“5 — 5”八个音即兴创作4小节曲调。

教学重点:

1、感受、表现歌乐曲的不同音乐形象。

2、即兴创作简短的曲调。

教学难点:

创造性地编写曲调;创造性地设计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钢琴、音响设备、二胡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顽皮的杜鹃》,自由律动进教室。

二、认识民族乐器——“二胡”

1、以猜猜民族拉弦乐器的形式导课并认识二胡。

2、探索“二胡”。

探索二胡的演奏方法与用二胡模仿其他声音。

3、感受“二胡”。

老师(或擅长演奏二胡的学生)来演奏最形象的“拨奏”片断,请学生说说模仿的是哪一种动物奔跑的声音?

三、欣赏《赛马》

1、用“马”和“赛马”的相关问题导入。

2、欣赏全曲。

(1)乐曲开始,想象草原上是一派怎样的景象。

(2)乐曲结尾,骏马们好像在干什么?

(3)请学生创造性地选择音色相近的物品表现。

四、学唱《花喜鹊和小乌鸦》

1、以谜语导入:“小鸟俩同穿黑黑衣,一个报喜不报忧,一个说话不惨假。”

2、听录音范唱,教师表演。

3、教师范唱,学生表演。

4、唱唱。

5、探究活动:讨论该选择哪些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6、综合表演

学生用舞蹈、演唱和为歌曲伴奏的多种形式表观歌曲。

五、创编曲调。

1、随琴模唱“5 — 5”的音阶。

2、出示节奏卡片:“×、××、×××、×—”并念一念,拍一拍。

3、老师宣布创编要求,学生开始自主创编并记录。

4、唱一唱自己创作的歌。

5、把学生的优秀作品收集起来,装订成“我们的歌”精品曲集。

第三课 《童趣》(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并表演《一只短笛轻轻吹》。

2、音乐知识:反复跳跃记号

教学目标:

1、学会唱并即兴表演《一只短笛轻轻吹》。

2、掌握反复跳跃记号。

3、通过学唱歌曲、即兴表演体验其童趣。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并表演。

教学难点:歌曲中笛子的模拟声的演唱。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等

一、组织教学

1、随《一只短笛轻轻吹》伴奏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学唱歌曲

1、师:课外,你最喜欢玩哪些有趣的活动?

2、学生自由说。

3、出示课件图片(傍晚,小男孩背着书包吹着笛子在山坡上赶着羊儿的画面)请学生说说小男孩喜欢在做什么。

4、引出新歌

5、课件出示歌谱歌词,学生边听赏边打出节拍。

6、再次感受,根据歌词自由创编动作。

7、那位小男孩吹出的笛声好听吗?引出难句(带衬词的那两句)

8、跟琴学唱这一句,并指导学生唱得短促、轻快。

9、老师与学生合作演唱第一段,学生唱所有带衬词的乐句,其余的老师唱。

10、即时纠正错误。

11、学生跟琴演唱第二段。

12、认识反复跳跃记号,在演唱中讲解实践。

13、图色快表示曲调顺序巩固

14、各种形式巩固练唱

三、创编表演

1、分组讨论,自选道具,设计表演唱。

(笛子、羊头饰、书包、鞭子等)

2、各小组展示、评议。

四、结束部分

随《一只短笛轻轻吹》出教室。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猜调》和《木偶的步态舞》。

2、节奏问答并创编。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猜调》和《木偶的步态舞》体验其童趣。

2、通过节奏问答活动,培养学生节奏创编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中速度的变化带来不同的情感

教学难点:创编表演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等

一、组织教学

1、师弹奏不同的速度《春天在哪里》的音乐,让学生随音乐表现不同的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聆听表演《木偶的步态舞》

1、课件放一段木偶戏

2、学生模仿木偶的动作及走路。

3、说说木偶的形象

4、揭题——《木偶的步态舞》

5、课件播放第一部分音乐(学生在座位上边听音乐边无声地做脸部表情和动作)

6、再次聆听第一部分(学生离开位置,互不交流,听音乐走合拍的步子)

7、教师评价。

8、聆听第二部分的音乐(学生还是听音乐合着拍走)

9、说说两部分音乐速度的变化,表达的木偶的形象。

10、完整地聆听乐曲(学生随音乐发展变化模拟木偶动作)

三、节奏创编

1、师:同学们刚才把木偶形象表演得栩栩如生,老师想问问大家 木 偶/ 怎样 的/,请你回答的节奏与老师问的节奏一样长。

2、学生答。

3、继续问:你是 怎么/ 表演 的/

4、学生继续答。

5、学生问老师答。

6、同学之间相互问答。

四、聆听《猜调》

1、老师问:什么长长上天?哪样长长海中间?什么长长街上卖?哪样长长在你跟前?想知道谜底就请仔细听。

2、欣赏《猜调》并出示歌词。

3、学生间说说刚才的谜底。

4、分析歌曲演唱形式及速度变化。

5、布置课外收集谜语。

五、结束部分。随《猜调》出教室。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摇船调》。

2、猜谜活动交流。

教学目标:

1、学唱并表演《摇船调》,感悟谜语的乐趣。

2、通过收集谜语,把谜语修改创编成《摇船调》的歌词。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把谜语改编歌词

教学准备:课件、收集谜语、白纸、笔等

一、组织教学

1、随《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音乐做摇船动作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学唱新歌

1、我们一起摇到了外婆桥,外婆请小朋友猜谜语。(老师打扮成外婆的形象)

2、课件出示:什么圆圆在半天?什么圆圆街上卖?什么圆圆在河边?什么圆圆在眼前?

3、学生猜。

4、出示课件第二段歌词,并且老师弹琴范唱。回答刚才的谜语。

5、这首《摇船调》跟我们上节课欣赏的哪首曲子一样的形式?是怎么样的?

6、学生说。(一问一答对歌的形式)

7、课件播放,再次感受歌曲,随音乐做摇船动作。

8、学生随琴学唱,即时纠正错误。

9、男女生相互对唱。

三、创编歌词

1、我们唱完了外婆给我们出的谜语,一起来猜猜我们自己的谜语吧!

2、交流收集的谜语。

3、小组合作为《摇船调》编创新的歌词。

4、教师巡回指导。

5、演唱创作新的歌词的《摇船调》,并进行表演。

6、评议。

四、结束部分

唱着新编的《摇船调》出教室。

第四课 《音乐会》(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苗岭的早晨》、《游击队歌》、《那不勒斯舞曲》、《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教学目标:

1、聆听《苗岭的早晨》等四首不同风格的乐曲,犹如参加一切音乐会活动,感受不同的音乐作品情绪,给我们一次美的享受,并在这场音乐会中,能听辨各种独奏乐器的音色。

2、听辨乐器,选择曲名与画面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 熟悉乐器的音色及种类

课件准备: 课件图片等

一、导入

1、播放《游击队歌》和《苗岭的早晨》的第一名音响。

2、设问:你能听辨出两首作品的片段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3、揭示作品的名称及演奏器乐的名称。

二、听《游击队击歌》

1、简介作品的背景及作曲家贺绿汀。

2、聆听歌曲,出示歌谱。

3、复听歌曲。

三、听《苗岭的早晨》

1、出示《苗岭的早晨》的图片。

2、课件播放乐曲。

3、介绍乐器、口笛。

四、欣赏《匈牙利舞曲》

1、出示图片。

2、初听乐曲。

3、听师介绍三角琴。

4、复听乐曲。

五、欣赏《那不勒斯舞曲》

1、讲述有关《天鹅湖》的故事。

2、初听乐曲,想想:主奏乐器是什么?“吹、拉、弹”属于哪一种。

3、课件展示。

六、听辨练习

1、浏览播放四首乐曲。

3、师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嘹亮歌声》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嘹亮歌声》。

2.在演唱的过程中,实践轮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情绪。

3.完成活动与练习

(一)。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轮唱的基本演唱形式。

课前准备:课件、节奏卡片等

一、新歌

1、导入:我们去山上的山谷中玩说话有什么声音(回声)。

2、模拟回声练习:

师: 你 — 好 — |吗O O O| O O O O‖

生: O O O O |你 — 好— |吗O O O O‖

3、演唱形式轮唱的说明。

4、播放《嘹亮歌声》。

5、分别范唱一声部和二声部。

6、播放歌曲《嘹亮歌声》,范唱歌曲二声部。

7、再次播放歌曲的一声部。

8、教唱二声部的最后一句歌词。

11、听师范唱“歌从远山——啊歌声哟”

13、师生合作唱唱歌曲,师唱一声部。

15、一学生分别分成A组、B组唱歌曲(一声部、二声部)。

16、师指挥。

17、教师评价。

二、活动与练习

1、师范唱一一一民歌(第五册第二段《草原上》)。

3、设问:这首歌可以轮唱吗?

4、师小结:常见的可以有这样两种:

⑴隔两小结进入

⑵隔一小节进入

7、点评:表扬有创新的小组。师生再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表演《我是小小音乐家》、八分休止符;活动与练习(二)教学目标:

1、学唱歌表演《我是小小音乐家》,完成活动与练习(二)。

2、在演唱过程中,进行编创活动,体验做小音乐家的情趣。

3、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并能在读谱实践中运用。

教学重点:学习演唱《我是小小音乐家》

教学难点: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

课前准备:图片课件等

一、新课教学

1、你有自己的理想吗?

2、我们来听一听美国的孩子是干什么。

3、设问:在歌曲中唱些什么内容?是哪几个国家?哪几个城市?他们各演奏什么乐器?怎样演奏。

4、边听音乐边出示各组图片。

5、教授奖励的礼物,节奏舞。

6、再次播放音乐,并作点谱唱。

7、用动作暗示弱起处。

8、讲解音乐知识:八分休止符。

⑴ 出示 × ○

⑵ 出示 ×

⑶ 出示 ○

11、提出创作要求。

13、评价。

二、活动与练习(二)

2、在四分音符上标上 ×○ ×○

在四分音符上标上 ○× ○×

4.小结

第五课 《牧童之歌》(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牧童短笛》

2、表演《剪羊毛》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牧童短笛》和表演《剪羊毛》,感知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2、初步了解作曲家贺绿汀。

3、能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教学用具:钢琴、打击乐器、投影片、风光碟片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1、师生边唱《一支短笛轻轻吹》边做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一、欣赏《牧童短笛》

1、师引言:同学们,刚才我们边吹笛子边进教室,你的心情如何?

2、生反馈(开心的、悠闲的……)

3、师言:你们看(出示《牧童短笛》的投影片),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这是一幅多么淡雅的水墨画。这一情景你能想像吗?作曲家贺绿汀把这一幕用音乐来表现,请听音乐,听后说说你的想象与感受(播放《牧童短笛》第一部分)

4、师生讨论对第一乐段的感受。

5、揭题;《牧童短笛》,对照图形谱哼唱[1]

6、师言:刚才我们聆听和哼唱了第一乐段,乐曲还有第二乐段,这段音乐描绘牧童在干什么?在速度上、节奏上与第一乐段相比有什么变化?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聆听第二乐段)

7、师生讨论第二乐段提出的两个问题。

8、完整地听全曲。设问:全曲分几段?为什么?有没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乐段?

9、师生讨论完成问题。

10、完成课本上的涂色块及线条连接的作业。

11、简单介绍作曲家贺绿汀。

二、学唱《剪羊毛》

1、师引言:水乡牧童悠闲的在牛背上吹着短笛,同学们,你们知道在地球令一半上有一个国家——澳大利亚,那里的小伙伴们会干些什么呢?

2、边看澳大利亚的风光碟片边听歌曲,提问:歌曲中唱些什么内容?

3、反馈,再次欣赏歌曲

4、为歌曲取名(揭示课题《剪羊毛》)

5、听教师弹唱,学生可跟唱曲谱

6、解决难点:符点和休止符。

7、再次聆听范唱,感悟歌曲的情绪。

8、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全歌。拓展情境

1、师: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为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由四个方整的乐句组成,第二乐段前两个乐句音调高昂,旋律起伏较大,节奏明快,为了突出这一部分,我们能不能试着加上些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2、学生分组讨论,为第二乐段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编配伴奏。

3、各组展示表演并进行点评。(随机)

4、(下课)师生再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表演《小小羊儿要回家》

2、表演《剪羊毛》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表演《小小羊儿要回家》和《剪羊毛》,进一步感知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2、在学唱《小小羊儿要回家》中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

教学重、难点: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

教学用具:钢琴、打击乐器、投影片

创设情境

1、师生边唱《剪羊毛》边做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入境激情

1、师引言

2、学生跟音乐演唱歌曲

3、将歌中的“X.X”节奏改为“XX”唱一唱,比较感觉如何?

4、学生自主感受改变后的节奏,反馈各自的感觉

5、再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可配有律动。

二、学唱《小小羊儿要回家》

1、师引言:我们剪完羊毛后,还会怎么样呢?(引到羊儿要回家)

2、出示课题,提问:小小羊儿为什么要回家?它们的家是怎样的家?

3、聆听歌曲,感知歌曲的内容、速度和情绪

4、学唱曲调:

(1)听一遍教师范唱。要求:边听边看谱,是否发现歌谱上出现一个新的音符。

(2)简单复习已学过的音符“X;X;X—;”。

(3)新授全音符X———。

(4)学生再听一遍曲调范唱,找出X———出现几次?

(5)跟着钢琴弹奏的曲调轻轻哼唱。教师纠正曲调中的音准及节奏错误。

(6)完整地唱全曲。

5、学唱歌曲与处理:

(1)跟着钢琴轻声地把歌词唱准。纠正错误处。

(2)师生讨论《剪羊毛》和《小小羊儿要回家》两首歌曲演唱的相同点与不同处。(相同点:题材相同,描述牧场——牧羊的内容。不同处:地区风格不同;中国山区与澳大利亚牧场。情景不同:黄昏赶羊群回家与剪羊毛劳动场面。速度、情绪不同;中速、抒情与稍快、活泼。)(3)从对比分析中唱好《小小羊儿要回家》

(4)讲解延长记号。结合歌曲的意境,让学生想像最后的“嘿”和延长是怎样的情景。

(5)分组讨论创作歌曲伴奏的节奏型及选择打击乐器。拓展情境

1、师言

2、表演实践。

以小组为单位,可以选择《小小羊儿要回家》,也可选择《剪羊毛》。曲目、队伍确定后,进行适当的排练活动,然后展示表演成果。

4、(下课)师生再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孤独的牧羊人》

2、曲调接龙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孤独的牧羊人》,再一次感受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让我们懂得音乐能成功地塑造多姿多彩的各种形象,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

2、在曲调接龙活动中,以即兴创作相连接,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曲调接龙活动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

教学用具:钢琴、打击乐器、投影片、《音乐之声》影片 创设情境

1、师生边聆听歌曲《雪绒花》,边做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入境激情

一、游戏:曲谱接龙

1、出示曲谱,讲解游戏规则

2、开始游戏。按组接龙。

3、师小结

二、欣赏《孤独的牧羊人》

1、师引言:刚才我们进教室时所听到的歌曲,谁知道叫什么歌名?

2、学生回答

3、教师讲解影片《音乐之声》的剧情

4、播放影片《音乐之声》中《孤独的牧羊人》的片段(聆听英语版《孤独的牧羊人》)

5、教师介绍这一插曲是女教师与孩子们在玩木偶戏时的一首歌曲。提问:这首歌曲中每隔两小节就出现“来咿噢嘟”这是谁的歌声?再听时,请在“来咿噢嘟”处轻轻地合着拍子拍手。

6、再次欣赏(中文版《孤独的牧羊人》)

7、教师介绍这一插曲的风格:影片的故事发生在奥地利,但这是一部美国的音乐剧,所以这首插曲是美国乡村音乐的风格,尤其是“来咿噢嘟”是用假声唱法,这是地道的美国乡村歌曲的演唱特点。

8、复听歌曲。可边听边表演。结束

1、师小结

2、(下课)师生再见。

第六课 《爱祖国》(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一个妈妈的女儿》。

2、在音乐作品和历史影片的感染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唱好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

难点:把握高音区的正确演唱方法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设备、投影片、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激情

1、谈话导入: 太阳和月亮有个妈妈,它叫——光明

长江和黄河有个妈妈,它叫——海洋

藏族和汉族有个妈妈,它叫——中国

2、请同学说说你所了解的中国

3、欣赏中国风光,教师作一定的介绍,音乐《一个妈妈的女儿》伴奏

桂林山水——黄山迎客松——草原——海南——沙漠——天坛——兵马俑——长城——上海等

一、学唱《一个妈妈的女儿》

1、聆听、教师跳藏族舞

2、再次聆听,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旋律、速度等

3、边听边律动

4、跟录音哼唱,指出难点

5、学习1——12小节曲调 A、跟琴唱唱歌谱 B、按节奏朗读歌词 C、演唱歌词

6、学唱13—尾曲调

A、教师范唱“啊”(要求喉头放松、不要压)学生试唱。

B、学唱结束句 C、演唱歌词

7、整体演唱

8、再次聆听——感受录音机唱的情感、表情

9、学生跟伴奏演唱

三、结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聆听《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感受不同速度,情绪所表现的情绪,并能创编出适合的动作。

2、聆听《红旗颂》,感受相同的曲调由于不同的表现而产生不同的情绪。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都是感受和体验作品所表现的音乐情绪 教具准备

影片《开国大典》、VCD、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欣赏《红旗颂》

1、看影片《开国大典》升国旗片段,让学生说说看后的感受。

2、谈话:红旗是团结的象征、力量的象征、胜利的象征。它火红炽热,燃烧着无数先烈血染的风采。今天,我们来欣赏一歌《红旗颂》

3、哼唱“红旗”主旋律

教师在小黑板中写出歌谱,学生哼唱。

4、整体聆听,说说乐曲分为几个部分,情绪怎样?

5、分段欣赏

A、引子(问:乐曲一开始的音调熟悉吗?)

B、第一部分(问:从标题出发,你想到什么?)

C、第二部分(问:音调是什么曲调?与第一部分的主题音调相比较,相同在哪里,不同在何处?)

D、唱唱主题的两种不同情绪

第一部分抒情性;第二部分进行曲风格

6、完整地聆听,学生可以用颜色、用线条、用动作来表现对歌曲的感受。

二、欣赏《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

1、欣赏《开国大典》片段,感受十月的和喣阳光。

2、谈话:因为有了1949的10月,才让我们有了幸福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十月的阳光

3、聆听《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感受不同的情绪、速度。

4、有感情的朗读歌词,体会歌曲的爱国热情。

5、再次聆听,小组讨论

①画出第三部分的图形谱

②根据三段音乐,设计三种动作

6、各组汇报、各人表演

三、拓展

1、课后收集一些歌颂祖国的歌曲,听一听,学一学。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演唱《只怕不抵抗》,聆听《救国军歌》中,感受队列行进的音乐特征并进行表演。

2、认识人民音乐家冼海星,感受音乐家的爱国热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演唱歌曲

难点:感受队列进行的音乐特征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西安事变资料、磁事、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欣赏《救国军歌》

1、实物投影,看抗日战争时的图片(游行时被日本鬼子枪杀,人们生活水深火热等)

2、师:这时,有很多有识之士起来各起反抗,像张学良将军(教师讲“西安事变”的故事)

3、师:除了张学良,还有很多音乐作曲家,也创作了许多歌曲,也创作了许多歌曲激起人们的反抗意识——《救国军歌》

4、聆听《救国军歌》,请说说音乐上的特点。

5、自由朗读歌词,说说要用怎样的语气。并且理解为什么说“枪口对外”?

6、再次聆听,学生作进行步伐操练。

7、再听,学生做队列方整队伍行进。

8、实物投影介绍冼星海。

二、学唱《只怕不抵抗》

1、师:冼星海也为我们少年儿童创作了一些歌曲,我们来听一听。

2、聆听歌曲,说说歌词和歌曲情绪。

3、教师范唱,学生按歌词想动作。

4、边听边律动

5、请一些同学上台表演

6、学生学唱歌谱

7、完整演唱歌曲

8、再次聆听,进一步体验歌曲情绪,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三、综合表演

1、小组活动:组织本单元的歌曲进行唱、演、动的表演。

2、评选最佳小组

四、小结

爱祖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应以什么行动表现我们对祖国的爱? 第七课 《老师的歌》(三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时学习,体现与表达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2、掌握比较常用的单纯音符、休止符的时值,及听辨曲调,为学习音乐基本知识打下基础。

3、采访自己的老师并互相交流,感受老师的辛苦,表达自己对老师的一片热情。

教材组合:

第一课时:

1、学唱《每当我过走过老师窗前》。

2、音乐知识——单纯音符。

3、布置课外采访任务。

第二课时:

1、学唱《甜甜的秘密》。

2、聆听《飞来的花瓣》。

3、听辨练习。

第三课时:

1、采访交流。

2、聆听《我爱米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感受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2、通过复习、比较,系统地掌握已学过的单纯音符和休止符。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教学难点:

1、一字四音的“啊”的演唱。

2、倒数第八小节的正确演唱。(敬

爱的)

教学准备:电子琴、磁带、放音机、一张纸、剪刀。教 学 过 程

一、组织教学

1、在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伴奏音乐中,学生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1、导入与衔接。

2、看歌词,聆听歌曲的录音范唱。

3、按学生的喜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词,有感情地朗读。

4复听歌曲,找一找最能体现歌曲情感的一句话:“啊,每当想起您……”并学唱这一部分歌曲:

(1)学唱这一部分歌谱。

(2)用“啊”进行歌曲模唱。

(3)难点的练习与纠正。

5、跟琴模唱歌曲。1—16小节用“呣”,后一部分用“啊”来模唱。

6、听老师范唱歌曲,同时用笔圈出一字多音的地方。

7、跟琴轻轻填词。

8、选出领唱同学,按教材要求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音乐游戏:分蛋糕

1、导入。

2、游戏过程:

(1)复习已学过的单纯音符:

5、5-、5、5---、5

(2)把单纯音符的时值和蛋糕的大小挂上钩,(全音符=一个完整的蛋糕)。

(3)用白纸代替蛋糕,四人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进行讨论与比较。

(4)归纳得出:5---= 5-+ 5-5-= 5 + 5 5 = 5 + 5 5 = 5 + 5(5)全班抢答:

一个全音符等于几个四分音符?

一个全音符等于几个十六分音符?

四个八分音符等于一个几分音符?

……

3、探究延伸:

(1)、通过这个游戏,你发现单纯音符有怎样的规律?

(2)、想一想,休止符的规律是不是相同的?

四、结束部分

1、课堂小结。

2、课外作业:采访自己的老师,并把采访体会写下来。

3、在《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歌声中,学生出教室。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演唱《甜甜的秘密》。

2、聆听歌曲《飞来的花瓣》,感受全社会对老师的爱戴。

3、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甜甜的秘密》。

教学难点:歌曲中八分附点的正确演唱。

教学准备:电子琴、磁带、放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在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伴奏音乐中,学生轻唱歌曲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聆听《飞来的花瓣》

1、从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说起,导入歌曲的聆听。

2、初听歌曲《飞来的花瓣》

(1)谈谈对歌曲最基本的印象(旋律、曲调特点、情绪、速度……)

(2)用自己的话说说歌曲名字的含义。

3、复听歌曲。提问:

(1)你是怎样理解这首歌曲的?

(2)长大以后,你会用怎样的方式来怀念自己最喜欢的老师?

4、再一次听歌曲,请学生跟着录音轻轻唱。

三、演唱歌曲《甜甜的秘密》

1、导入:请学生说说与老师之间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

2、初听歌曲,说说歌曲说了一件什么事?

3、学唱歌曲曲谱:

(1)提示:观察一下,在歌谱的学习中,我们应当注意什么?(休止符号)

(2)教师完整地范唱歌谱。

(3)指导学唱1——4小节。比一比谁能唱好5——8小节?

(4)完整地演唱歌曲第一乐段的歌谱。

4、学唱歌词。

(1)跟老师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用笔圈出一字多音的地方。

(3)听歌曲录音,找一找自己认为唱不好的地方,让大家帮帮忙。并练一练。

(4)教师范唱歌曲。

(5)完整、正确在演唱歌曲。

5、分小小组讨论歌曲的演唱处理(包括律动),并比一比哪个组唱得最好,最有感情。

四、听辨练习

1、学生看谱,听老师弹奏各条旋律1——2遍,心里记住每一条旋律的不同点。

2、合上课本,老师弹奏其中的一条,学生用手势来回答。

3、看谱视唱各条旋律

五、结束部分

1、课堂小结。

2、师生道别。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歌曲《每当我走过我师窗前》。

2、聆听《我爱米兰》。进一步感受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3、交流采访结果,从身边的老师身上体会师生的深厚情谊。

教学重点:聆听《我爱米兰》。

教学准备:电子琴、磁带、放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在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伴奏音乐中,学生轻唱歌曲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聆听《我爱米兰》

1、导入:如果把老师比喻成一种植物,你想到了哪一种,为什么?。。

2、初听歌曲,谈谈歌曲中为什么把老师比喻成米兰?请见过米兰的同学介绍一下这种植物。

3、复听歌曲,说说你从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对老师的爱)你认为歌中哪几句特别能表达这种情感?并把那几句话唱一唱。

4、再听歌曲,老师范唱第二声部,体会与录音带中第一声部的区别,理解“二重唱”的含义。

5、再一次完整复听,学生跟录音轻唱。

三、采访交流

1、承上衔接。

2、各小小组自行交流,把本组成员的采访内容进行整理和完善。

3、小组交流,由小组长汇报本组的采访内容。

4、谈谈交流感想,体会老师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

四、复习歌曲

1、有感情地朗诵《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歌词。

2、选出领唱同学,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老师也加入演唱)

五、结束

1、单元小结。

2、师生告别。

第八课 《爱和平》(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歌曲《小小白鸽》

2、学唱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教学目标:

1、能用坚决的声音演唱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通过练习让学生自由编排轮唱的演唱形式,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2、通过聆听《小小白鸽》了解小白鸽的象征意义,并能使学生通过随音乐律动感受世界和平的美满与幸福。

3、通过音乐活动了解世上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人们,激发学生帮助他人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用真挚的感情演唱《每人伸出一只手》,体现出愿意帮助他人的坚决性,用轮唱的演唱形式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鸽子的画,灾难性事件的影音、文字等资料,教学过程

导入

1、欣赏美术作品毕加索的《鸽子》

2、说说鸽子的作用?

3、师讲述鸽子象征和平的故事。(播放音乐《小小白鸽》)聆听《小小白鸽》

1、完整聆听《小小白鸽》

问:小白鸽在歌唱什么?

2、观看课前收集的资料(有关当今世界发生的灾难性事件)

3、再听音乐《小小白鸽》

(1)、跟师随音乐律动

(2)、生自由发挥想象进行表演

让自己变成小白鸽,张开友谊的翅膀去帮助和关心需要帮助的人们。学唱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一、导入:有句名言,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

中国有多少小朋友?全世界有多少小朋友?据统计中国有二亿中、小学生,如果中国的人口占世界1/2的话,那么全世界有多少小朋友呢?如果每人都伸出一只手,那这股力量有多大呢?

让我们慷慨伸出自己的手,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二、学唱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1、完整聆听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1)、说说歌曲中唱到了几种不同颜色的手?

(2)、各种腹色又代表那些国家和地区的人?

2、再听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1)歌曲分几部分?(2)速度又什么变化?

3、听教师范唱全曲

问:为什么每人伸出一只手,能推着地球朝前走?

4、分角色学唱歌曲第一部分

5、学唱歌曲第二部分(掌握节奏 ×.× ××︱ ×× ×︱)

6、对歌曲第一部分进行轮唱练习

(1)、复习《两只老虎》(2)、学生分组练习 鼓励学生可以拖延不同拍数进行演唱,注意先唱声部最后重复结束与第二声部的结束要重合。

7、分组表演歌曲第一部分

8、分组为歌曲第二部分设计动作,并在最后创编造型

学生对其他组的动作编排与造型设计进行评价

9、全体同学完整表演歌曲 结束部分

听唱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出教室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友谊花开万里香》,并对歌曲进行表演。

教学目标:

1、会用热情洋溢的声音演唱歌曲《友谊花开万里香》,能用形式多样的自制乐器,自编动作等表演歌曲。

2、通过学唱歌曲了解小小银球对世界人民友谊所作出的贡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和平友谊的活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用热情洋溢的声音演唱歌曲,创编表演歌曲。

教学准备:自制乐器、头饰

教学过程 导入

复习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1、听音乐入室

2、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学唱歌曲《友谊花开万里香》 导入:(1)、同学们如果我们都能伸出一只手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那样我们的友谊将遍及全世界。

(2)、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聆听歌曲《友谊花开万里香》把我们的爱心带到世界各地。

1、完整聆听歌曲 《友谊花开万里香》

边听歌曲边跟老师律动(鼓励学生用自己编配的动作)

2、再听歌曲《友谊花开万里香》

(1)、说说歌曲描写的是一种什么场合?

(2)、小银球指的是什么?

3、跟琴轻声慢唱歌曲

4、分组分句唱全曲

5、用稍快的速度唱全曲(注意咬字的清晰)

6、分组用欢快活泼声音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7、学生对其他各组的表情进行评价 创编与表演歌曲 导入:

歌曲《友谊花开万里香》表现的是世界各国乒乓健儿欢聚一堂,通过体育活动加深各国人民友谊的场景。我们是否也应该以我们自己的方式体现各国人民心连心的美好气氛呢?

1、分组用自制乐器为歌曲配伴奏

强调乐器的节奏尽量配合歌曲的速度与节拍,节奏型可以自由创编。

2、分组为歌曲编排舞蹈动作

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头饰进行表演

3、全班用载歌载舞加乐队伴奏的形式进行表演 结束部分

1、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评价

2、随音乐《友谊花开万里香》出教室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歌曲《欢乐颂》,知道人声的分类。

2、自编歌词与旋律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欢乐颂》与音乐活动知道在歌唱中人声可分童声、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等。

2、了解《欢乐颂》是一首歌颂团结和平的歌曲,熟悉《欢乐颂》的旋律。

3、学会根据主题进行简单的写词与谱曲。

教学重点、难点:听辨音色,感受音乐对心灵的震撼,写词与谱曲

教学准备:口风琴、不同版本《欢乐颂》音乐

导入

分辨人声的类型

1、讨论人声的种类

2、对不同声音进行模仿 聆听《欢乐颂》

1、听童声版的《欢乐颂》

说说儿童声音的特点

2、再听混声合唱版的《欢乐颂》

说说音乐中有几种不同类型的声音

3、播放各声部的音色片段

(1)、师分别简单介绍各声部

(2)、|对各音色进行模仿

4、复听混声合唱版的《欢乐颂》

联系歌词说说音乐带给你的感受。

5、师简要介绍作品《欢乐颂》及创作背景

6、生用口风琴吹奏旋律

7、大屏幕投影回顾非典、海啸、伊战

8、用自己的声音哼唱歌曲《欢乐颂》 创编活动

导入:歌曲《欢乐颂》激发着人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品行,鼓舞着我们团结一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接下来让我们用简单的一句话来表达我们祝愿世界和平,朋友间团结友谊的话。

1、创编歌词

如:“友谊花开万里香”

2、用“1、2、3、4、5、6、7”等音名为歌词谱上旋律。

3、对创编进行师生评价 结束部分

1、师小结

2、唱《每人伸出一只手》出室、第九课 《家乡美》(三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1、“黄土高坡”、“洞庭鱼米”、“山”、“水”、“阳光”、“全都认识我”,因为我们爱家爱乡爱祖国。让我们以火热的激情体验歌颂家乡美,并自豪地唱唱、画画、说说自己的家乡,赞美自己的家乡。

2、认识高音“

2、3 ”。用已掌握的从低音到高音十三个音列及各单纯音符时值的组合,自由创作4至8小节自己的歌。 教材分析:

1、歌曲《黄土高坡》

“黄土高坡”,泛指包括陕西、山西、宁夏、甘肃等省在内的荒凉的黄土高原地带。在那里少见青山绿水,少有高楼大厦,放眼望去但见漫漫黄土,低矮的窑洞。大风骤起,裹挟着沙尘漫天飞舞。但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依然爱着他们的家乡,爱着这片土地。他们怀着这份永不磨灭的爱,顽强地和恶劣的自然条件斗争,用滴单位滴汗水浇灌土地,用勤劳的双手建设家园。歌曲《黄土高坡》就是表现了黄土地上的儿女们对家乡所怀的执著的爱。

歌曲的歌词通俗、质朴、非常口语化。旋律具有歌唱和叙事的特点,由于吸取了陕北民歌的音乐素材,故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歌曲为徵调式。

歌曲分为三个部分。

2、歌曲《洞庭鱼米乡》

 洞庭湖区,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那里,千里平原,土地肥沃。广袤的田野上金灿灿的谷穗随风摆动;水天一色的湖面上百舸扬帆,张网捕鱼。好一幅水乡美景!农民们喜上眉梢,乐在心中,怎让人不放声歌唱?

 歌曲作者曾在湖区工作,凭借亲身的感受,运用渔歌的音乐素材,历经3年才完成这首歌曲。歌曲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歌唱者运用民间的高腔唱法,以声表情,以情带声,感情并茂。这一切都使歌曲充满了浓烈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表现了深远的意境。  全曲分三段。

 第一段是速度较慢的山歌,音调高亢,跌宕起伏,开阔优美,好像是远眺湖区百里全貌,富于诗意。

第二段是速度稍快的号子,仿佛置身于船队、田园的劳动场面,朝气蓬勃,热气腾腾。

 第三段回到第一段山歌,歌声渐渐隐去,白帆远影的湖光景色,湖区人民的纯朴乡情,尽在歌声之中

3、歌曲《乡下的阳光》

每一个人都爱自己的家乡,把家乡看作为最美的地方。家乡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家父老乡

亲,都会令人刻骨铭心,永难忘怀。听,孩子们不正在夸耀自己家乡的阳光吗?在那充满稚气的歌声里,散发着浓浓的乡情。

歌曲由引子和三个乐段组成。

4、歌曲《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 这是一首赞美家乡的儿童抒情歌曲,它表达了山里的孩子热爱家乡真挚的情感。

歌曲的曲调较多地运用了切分节奏和旋律的三、四度跳进,使得曲调欢快流畅,具有浓郁的民歌风。歌词的质朴的语言,不仅使人闻到了泥土的芬香,也让人感受到山里孩子对家乡日新月异的景象所表达的喜悦和热爱之情。歌曲的第9、10两小节节奏略紧凑,使得曲调更为欢快跳跃,富于动感,与前面舒展流畅的旋律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它既保持了旋律的流畅,又是欢乐情绪的真实表现。紧接着音乐的情绪又转为热情而舒展,第12、13小节间的四度跳进把曲调推向高音区并形成高潮。眼望家乡一片蒸蒸日上的景象,把山里的孩子爱家乡的欢乐喜悦的情感得以充分的抒发。

5、歌曲《全都认识我》

这是一首曲调明快具有浓郁的民歌风特点的创作歌曲。歌曲采用了第一人称的手法,表达了农村的孩子们热爱家乡纯朴真挚的情感。歌曲为3/4拍、羽调式、一段体结构。开始的二个乐句每句由5小节构成。以清新流畅的旋律,通过对“青山坡、小草、茶林、小黄牛”等描绘,融咏物、写景、抒情于一体。特别在“认识我”处运用了两个四分休止符,唱出了孩子们对家乡的山山水水赞美之情。紧接着第三乐句的五度大跳使情绪推向高潮,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区,使这一情绪得以进一步地抒发。最后乐句在曲调上运用了模进的方法,并多次重复“全都认识我”这一主题歌词,酣畅地表达了农村孩子对家乡眷恋的情感和深切的情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表演《全都认识我》。感受歌曲明快的曲调和浓郁的民歌风特点,体验孩子对家乡眷恋之情。

2.、聆听《乡下的阳乐》,从充满稚气的歌声里感受歌曲散发的浓浓的乡情。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歌曲体验对家乡情感的表达。

教学重难点:感受《全都认识我》的三拍子韵律。教学过程:

(一)学生随《全都认识我》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聆听《乡下的阳光》

1、你的家住哪儿?师:我们大部分同学住在乡村,你能说一说你住的乡村吗?(生回答后揭题)今天我们一起听一首歌曲《乡下的阳光》)

2、初听歌曲《乡下的阳光》。思考:歌曲表达了什么感情?

3、出示歌词,让学生看着词再听一遍。讨论问题:(1)“乡下的阳光好”好在哪里?(2)它的演唱形式你能说说吗?

(三)表演《全都认识我》

1、由于从小在家乡长大,所以有特殊的亲切感,因此草、树、牛、水全都认识我。好像你家养的猫、狗认识主人一样。

2、聆听教师范唱,感受歌曲的内容与情调。

3、学唱曲调:

(1)教师范唱一次曲调。

(2)分组分句学唱曲调。全曲分成四大句:第1—5小节;第6—10

小节;第11—16小节;第17—20小节;第11—16小节;第17—20小节。其中第二句最难。以学生自认为主,教师分配为辅。 分组后教师巡视,重点指导第二、四句的学生组。

(3)分组接唱曲调。相互纠正错误之处,教师要指导、要学生唱出每小节的强拍,标●。表扬唱得好的小组。

(4)分组交换学唱乐句,直至全班学生都能唱全曲。

4、学唱歌曲:

(1)填上歌词(注意三拍子的强拍要唱好)。

(2)讨论用什么情感来演唱这首歌曲?

发表意见的学生不仅要讲而且要唱几句来表达。

(3)教师归纳学生的意见:用亲切地自豪地情绪来演唱。

5、推荐与自荐相结合,请个别学生独唱。(每人一段,或二人唱一段)评出最佳独唱奖。

6、分组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7、完整地表演歌曲。领唱、齐唱用打击乐伴奏。

(四)教学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收集唱唱、画画、说说自己家乡的资料,在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表演《山里的孩子心爱山》,感受歌曲孩子热爱家乡真挚的情感。

2、认识高音“

2、3 ”。用“5—3”十三个音及各单纯音符的组合,自由创作4至6小节自己的歌。

教学重点:表演《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教学难点:

1、学习自己创编简短乐曲。

2、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随《全都认识我》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表演《山里的孩子山爱山》

1、人们对自己的家乡有说不尽的眷恋之情,因为这里有养育自己的土地。我们来学一学另一首爱家乡的歌《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2、听教师范唱。设问:为什么山里的孩子心爱山?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3、学唱第一乐段。

(1)朗读歌词。设问:可分为几句?(四句)

(2)分句跟唱歌词(2小节一句),严格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试着跟琴唱连起来唱第一乐段,及时纠正存在不足。跟琴默唱曲调,找一找有没有不认识的音,(引出“2 3”的认识)

师讲解:高音的音符“do”用“ 1”来表示,同样方法,高音的“re、mi”也是在音符上面加上高音点即可:“ 2 3”。它的手势也是“re、mi”的高一层的位置(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出示“5—3”的音阶图,边做手势边跟琴唱一唱。

4、学唱第二乐段:(1)听唱曲调,分句学唱。(2)填入歌词。

5、完整地唱好全歌。

6、分组讨论演唱形式:齐唱、领唱、对唱、分组唱、分男女声部唱……

7、分组表演,评出最佳方案,给予表扬。

8、创作活动:用“5--3”十三个音及各单纯音符时植的组合,自由创作4至6小节自己的歌。

题后,分组活动,学生们相互可交流,创作的曲调可以 唱,也可以奏,相互试唱试奏、修改。

每组选送作品,唱唱、奏奏,集体评议,以鼓励为主。

(三)教学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聆听《黄土高坡》、《洞庭鱼米》,感受同是赞美家乡的两首歌曲不同的风格。

2、综合艺术活动。唱唱.画画.说说自己的家乡,赞美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重点:感受同是赞美家乡的两首歌曲不同的风格。

教学准备:CAL课件,地图

教学过程:

(一)学生随《乡下的阳光》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聆听《黄土高坡》、《洞庭鱼米乡》。

1、引入:我们生活在江南,你有没有在电影或电视中看到我国黄土高原?出示地图,找一找黄土高坡的位置(在我国西北)

2、在《黄土高坡》背景音乐下,展示CAL课件中的黄土高原的风土人情的图片:

(1)漫漫黄土,低矮的窑洞。(2)沙尘漫漫飞舞。(3)人们在劳动。

3、师:是啊,虽然黄土高原自然条件恶劣,但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依然热爱他们的家乡,热爱他们的这一片土地,让我们听听他们的歌《黄土高坡》 设问: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受?

4、刚才我们到了黄土高坡,现在我们一起去有“鱼米之乡”的洞庭湖吧。一起在地图上找一找洞庭湖的位置。(在我国中南)(课件播放洞庭湖区秀丽风景和人们张网捕鱼的图片。(同时播放《洞庭鱼米乡》背景音乐。)

5、师:好一首水乡美景,人们怎能不喜上眉梢,放声歌唱呢?让我们一起欣赏《洞庭鱼米乡》。设问: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受?

6、两首歌曲比较听赏,讨论两首歌曲风格有什么不同。

(西北—粗犷,豪放;

中南—抒情,细腻。)

7、找一找课本上的图形谱,唱一唱歌曲第一句。

(三)综合艺术活动:唱唱,画画,说说自己的家乡。

1、师:人人都爱自己的家乡,我们小朋友也一样,上节课让大家寻找与家乡有关的资料,现在,让我们来赞美自己的家乡。

2、可个人准备,也可分组合作,个人按特长能唱则唱,能演则演,能画则画,能说则说。

3、展示,集体评一评哪个节目好。

(四)教学小节。

第五篇: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春天》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表演《嘀哩嘀哩》,聆听《春到沂河》,感受歌、乐曲所表现的春天的美,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听辨《春到沂河》中柳琴的音色特点及各段落的不同速度,并能随音乐即兴用动作表现乐曲速度的变化。

3、听辨并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

教学重点:感受音乐的美,感受春天的美。

教学难点:模仿并表现十六分音符。

课前准备:音响设备、课本、笔。

教 学 过 程

一、感受并表现歌曲《嘀哩嘀哩》。

1、聆听歌曲《春晓》进教室。

2、启发谈话:

[师]:小朋友,还记得这首歌吗?(记得,是《春晓》)记性真好。喜欢这首歌吗?这首歌曲一下把我们带入了春的世界。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它又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节,树叶儿变绿了、小花儿开放了、小鸟儿也从南方飞回来了!咦,你们知道有哪些小鸟从南方飞回来了呀?(小燕子、布谷鸟、小黄鹂……)哦,这么多!那谁能模仿小黄鹂的鸣叫声?(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哩……)真好,让我们一起有节奏地叫一次!

<板书:嘀哩哩 嘀哩 | 嘀哩 哩| >(学生划拍齐读)

3、揭示课题,并初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悦耳的旋律和充满童趣的歌词。

[师]:让我们听听歌曲中小黄鹂唱歌的声音。

4、认识、了解十六分音符,并通过练习听辨和模仿十六分音符。

①以分饼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十六分音符名称的来历和它所占的时值。

②师生一起练习读读,教师随机提醒四个音符的时值应一样、平均。③比较读读节奏:╳╳╳ ╳╳ | ╳╳ ╳ |

╳╳╳ ╳╳ | ╳╳ ╳ | 感受前十六和后十六不同的感觉。

④完成课本第7页上的练习。

5、巩固练习节奏╳╳╳ ╳╳| ╳╳ ╳ |→加上后半句节奏 ╳╳╳ ╳╳| ╳ —— |→反复进行两边→加上词练习→随琴声慢速跟唱歌曲17至24小节。

6、复听,也可无声地对口型,再次感受歌曲的情绪。

7、再听歌曲,尝试轻声地跟唱。

8、师生一起学唱有困难的乐句。

9、尝试用欢乐的声音演唱歌曲,以表达对大自然的爱。

10、学唱歌曲的曲调。(聆听→模唱→视唱)

(这一练习可集体、分组相结合进行)

二、聆听、感受并表现乐曲《春到沂河》

1、导语。

[师]:春风把春景、春意吹到这里,吹到那里,瞧,这会又吹到了山东的沂河两岸。你们听!

2、初听乐曲第一段,说说曲调带给你什么感受?

3、初听乐曲第二段,感觉有什么不一样?有什么变化?

4、了解柳琴的形状和音色特点。

5、复听乐曲,尝试用动作表示乐曲速度的变化。

6、讨论说说乐曲共有几段?每段的速度是怎样的?(随机书写在书上)

三、结束:

1、引导:看,我们的校园里一片生机勃勃、春意盎然,让我们和小黄鹂

一起,再次唱起《嘀哩嘀哩》吧!

2、再唱歌曲,随机离开音乐教室。把春意带回教室。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聆听小提琴协奏曲《春》,充分感受春的意境,尝试用色块表现感受到的音乐所描绘的情景。

2、聆听、表演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并选择打击乐器参与伴奏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美的赞颂。

教学重点:感受、表现描绘春天的歌曲和乐曲。

教学难点:模仿表现节奏型╳╳ 0╳ | ╳ 0 | 课前准备:音响设备、课本、彩笔、钢琴、打击乐器等。教 学 过 程

一、组织教学

聆听歌曲《嘀哩嘀哩》进教室。

二、聆听、感受并表现乐曲《春》

1、由歌曲《嘀哩嘀哩》导入,设问:歌曲《嘀哩嘀哩》讲的是什么主题?

2、聆听乐曲《春》的主题音乐,说说你能从这段主题音乐声中感受到哪个季节?音乐一会儿强一会儿弱,你仿佛又感受到什么?

3、分别聆听插段音乐,讨论感受每个插段表现的内容。

4、完整聆听全曲,边听边看课本上的图形谱和插图,尝试用彩色笔涂色块,表现音乐的情绪变化与发展。聆听、感受并表现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

1、谈话导入:大自然里有各种美妙的声音。有春雷的声音?春水的声音?春雨的声?春风的声音?(教师随机暗示学生用人声模仿)。这些声音组成了春天的音乐会——课题揭示《春天举行音乐会》。

2、听录音范唱,说说这场音乐会的指挥是谁?

3、尝试有感情、有节奏地自由吟读歌词,感受极富想象力的歌词和节

奏型╳╳ 0╳ | ╳ 0 |。

4、一起读读、唱唱带有╳╳ 0╳ | ╳ 0 |节奏的歌词,提前解决难

点。

5、复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动听的旋律和╳╳ 0╳ | ╳ 0 |节奏。

6、再听歌曲,尝试跟唱,教师随机提醒╳╳ 0╳ | ╳ 0 |节奏处 的演唱。

7、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和节奏为歌曲伴奏。

① 指名选择。你觉得用什么乐器为歌曲伴奏比较合适?为什么?

②各自选择,分批伴奏,教师、学生随机评价。(乐器是否合适、节奏是否合适、表演得怎样等等)

8、随着美妙的歌曲声,学生离开教室。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聆听、表演本课的四首音乐作品及其它展现“春”的歌曲,再次感受春的意境、春的美丽。

2、展开想象、联想,与同伴合作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教学重、难点: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课前准备:音响设备、课本、钢琴、创作所需的物品。

教 学 过 程

一、再次聆听、感受《春》和《春到沂河》。

1、聆听乐曲《春》进教室,随机跟着音乐即兴表演,(表演小朋友们在一起嬉戏、玩耍,或表演春姑娘热情报春的情景),再次感受春天脚步声的来临。

2、复习听听《春到沂河》,能随音乐画图谱、哼唱主题旋律、即兴表现乐曲速度的变化。

二、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1、启发引导谈话。

[师]:本课所欣赏的、学唱的音乐作品,都集中表现大自然的春天。表

现春天的音乐作品有成千上万,这些都是作者对春天的有感而发。我们

小朋友也度过了九个、十个春天,你们是否也尝试一下创作呢?课本上

有四幅表现春天的图画,我们的小画家可以用彩笔画出更多美的图画;

欣赏的作品是用柳琴和钢琴表现,我们的小演奏家可以用打击乐器或自

制的乐器表现;当然,热爱表演的孩子还可以用你的舞蹈动作表现春 天……。创作活动你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和同伴一起,加油吧,充分

发挥你的想象去参与创作吧!

2、尝试创作,教师巡视、帮助。

3、分组展示,集体评议。

三、听听、唱唱,再次感受并在心里留住 “春”的美

1、各种形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嘀哩嘀哩》和《春天举行音乐会》。

2、教师引导:小朋友,我们除了这一课接触到的四首歌曲以外,你们还知道哪些“春”的歌曲。

3、学生一起回忆、说说。

4、用钢琴伴奏,一起唱唱,演演。

5、每一位学生对春天说一句心中的话。(背景音乐《春晓》)

6、随机结束音乐活动。

第二课 《可爱的动物》(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学唱《顽皮的杜鹃》,学生能感受、想象、表演、塑造小杜鹃的音乐形象,并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2、认识低音“5 6 7”,掌握“5 — 5”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听辨“

5、7”的音高。

教学重点:

1、学生能感受、想象、表演、塑造小杜鹃的音乐形象。

2、掌握“5 — 5”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

教学难点:用模唱、表演来表现小杜鹃的动态形象。

教学准备:钢琴、音响设备,“杜鹃手偶”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狮子进行曲》自由律动进教室。

二、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

1、初听乐曲,当你听到杜鹃鸣叫声时用肢体语言表示。

2、学学“杜鹃”鸟的叫声,评评“口技大王”。

3、再听乐曲,师生讨论:

(1)描绘乐曲里想象中的森林景色。

(2)这是一只怎样的杜鹃鸟。

4、复听乐曲:请学生用喜爱的表情、动作,简笔画来表现自己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三、视唱与听辨。

1、出示“音乐高楼”的卡片,认识三个新朋友“5 6 7”,并聆听、练唱。

2、“音乐高楼”之旅:随琴练唱“5 — 5”。

3、听辨并填写音符“

5、7”。

4、跟琴唱准全曲的同时进行校对。

四、学唱《顽皮的杜鹃》

1、初听歌曲录音,练唱杜鹃的叫声“5 3”

2、视唱比赛:出示歌曲前4小节的曲谱,比一比谁唱得最准确。

3、完整地随琴轻声视唱全曲。

4、学唱歌曲。

5、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即兴表演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花喜鹊和小乌鸦》,感受歌曲的情绪与内容,并用自己制作的打击乐选择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欣赏乐曲《赛马》,观察探究其不同演奏方式而产生的不同音乐形象与音响效果,从而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乐器、民族音乐的热爱。

3、试用“5 — 5”八个音即兴创作4小节曲调。

教学重点:

1、感受、表现歌乐曲的不同音乐形象。

2、即兴创作简短的曲调。

教学难点:

创造性地编写曲调;创造性地设计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钢琴、音响设备、二胡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顽皮的杜鹃》,自由律动进教室。

二、认识民族乐器——“二胡”

1、以猜猜民族拉弦乐器的形式导课并认识二胡。

2、探索“二胡”。

探索二胡的演奏方法与用二胡模仿其他声音。

3、感受“二胡”。

老师(或擅长演奏二胡的学生)来演奏最形象的“拨奏”片断,请学生说说模仿的是哪一种动物奔跑的声音?

三、欣赏《赛马》

1、用“马”和“赛马”的相关问题导入。

2、欣赏全曲。

(1)乐曲开始,想象草原上是一派怎样的景象。

(2)乐曲结尾,骏马们好像在干什么?

(3)请学生创造性地选择音色相近的物品表现。

四、学唱《花喜鹊和小乌鸦》

1、以谜语导入:“小鸟俩同穿黑黑衣,一个报喜不报忧,一个说话不惨假。”

2、听录音范唱,教师表演。

3、教师范唱,学生表演。

4、唱唱。

5、探究活动:讨论该选择哪些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6、综合表演

学生用舞蹈、演唱和为歌曲伴奏的多种形式表观歌曲。

五、创编曲调。

1、随琴模唱“5 — 5”的音阶。

2、出示节奏卡片:“×、××、×××、×—”并念一念,拍一拍。

3、老师宣布创编要求,学生开始自主创编并记录。

4、唱一唱自己创作的歌。

5、把学生的优秀作品收集起来,装订成“我们的歌”精品曲集。

第三课 《童趣》(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并表演《一只短笛轻轻吹》。

2、音乐知识:反复跳跃记号 教学目标:

1、学会唱并即兴表演《一只短笛轻轻吹》。

2、掌握反复跳跃记号。

3、通过学唱歌曲、即兴表演体验其童趣。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并表演。

教学难点:歌曲中笛子的模拟声的演唱。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等

一、组织教学

1、随《一只短笛轻轻吹》伴奏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学唱歌曲

1、师:课外,你最喜欢玩哪些有趣的活动?

2、学生自由说。

3、出示课件图片(傍晚,小男孩背着书包吹着笛子在山坡上赶着羊儿的画面)请学生说说小男孩喜欢在做什么。

4、引出新歌

5、课件出示歌谱歌词,学生边听赏边打出节拍。

6、再次感受,根据歌词自由创编动作。

7、那位小男孩吹出的笛声好听吗?引出难句(带衬词的那两句)

8、跟琴学唱这一句,并指导学生唱得短促、轻快。

9、老师与学生合作演唱第一段,学生唱所有带衬词的乐句,其余的老师唱。

10、即时纠正错误。

11、学生跟琴演唱第二段。

12、认识反复跳跃记号,在演唱中讲解实践。

13、图色快表示曲调顺序巩固

14、各种形式巩固练唱

三、创编表演

1、分组讨论,自选道具,设计表演唱。

(笛子、羊头饰、书包、鞭子等)

2、各小组展示、评议。

四、结束部分

随《一只短笛轻轻吹》出教室。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猜调》和《木偶的步态舞》。

2、节奏问答并创编。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猜调》和《木偶的步态舞》体验其童趣。

2、通过节奏问答活动,培养学生节奏创编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中速度的变化带来不同的情感

教学难点:创编表演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等

一、组织教学

1、师弹奏不同的速度《春天在哪里》的音乐,让学生随音乐表现不同的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聆听表演《木偶的步态舞》

1、课件放一段木偶戏

2、学生模仿木偶的动作及走路。

3、说说木偶的形象

4、揭题——《木偶的步态舞》

5、课件播放第一部分音乐(学生在座位上边听音乐边无声地做脸部表情和动作)

6、再次聆听第一部分(学生离开位置,互不交流,听音乐走合拍的步子)

7、教师评价。

8、聆听第二部分的音乐(学生还是听音乐合着拍走)

9、说说两部分音乐速度的变化,表达的木偶的形象。

10、完整地聆听乐曲(学生随音乐发展变化模拟木偶动作)

三、节奏创编

1、师:同学们刚才把木偶形象表演得栩栩如生,老师想问问大家 木 偶/ 怎样 的/,请你回答的节奏与老师问的节奏一样长。

2、学生答。

3、继续问:你是 怎么/ 表演 的/

4、学生继续答。

5、学生问老师答。

6、同学之间相互问答。

四、聆听《猜调》

1、老师问:什么长长上天?哪样长长海中间?什么长长街上卖?哪样长长在你跟前?想知道谜底就请仔细听。

2、欣赏《猜调》并出示歌词。

3、学生间说说刚才的谜底。

4、分析歌曲演唱形式及速度变化。

5、布置课外收集谜语。

五、结束部分。随《猜调》出教室。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摇船调》。

2、猜谜活动交流。教学目标:

1、学唱并表演《摇船调》,感悟谜语的乐趣。

2、通过收集谜语,把谜语修改创编成《摇船调》的歌词。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把谜语改编歌词

教学准备:课件、收集谜语、白纸、笔等

一、组织教学

1、随《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音乐做摇船动作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学唱新歌

1、我们一起摇到了外婆桥,外婆请小朋友猜谜语。(老师打扮成外婆的形象)

2、课件出示:什么圆圆在半天?什么圆圆街上卖?什么圆圆在河边?什么圆圆在眼前?

3、学生猜。

4、出示课件第二段歌词,并且老师弹琴范唱。回答刚才的谜语。

5、这首《摇船调》跟我们上节课欣赏的哪首曲子一样的形式?是怎么样的?

6、学生说。(一问一答对歌的形式)

7、课件播放,再次感受歌曲,随音乐做摇船动作。

8、学生随琴学唱,即时纠正错误。

9、男女生相互对唱。

三、创编歌词

1、我们唱完了外婆给我们出的谜语,一起来猜猜我们自己的谜语吧!

2、交流收集的谜语。

3、小组合作为《摇船调》编创新的歌词。

4、教师巡回指导。

5、演唱创作新的歌词的《摇船调》,并进行表演。

6、评议。

四、结束部分

唱着新编的《摇船调》出教室。

第四课 《音乐会》(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苗岭的早晨》、《游击队歌》、《那不勒斯舞曲》、舞曲》(第五号)

教学目标:

《匈牙利

1、聆听《苗岭的早晨》等四首不同风格的乐曲,犹如参加一切音乐会活动,感受不同的音乐作品情绪,给我们一次美的享受,并在这场音乐会中,能听辨各种独奏乐器的音色。

2、听辨乐器,选择曲名与画面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 熟悉乐器的音色及种类

课件准备: 课件图片等

一、导入

1、播放《游击队歌》和《苗岭的早晨》的第一名音响。

2、设问:你能听辨出两首作品的片段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3、揭示作品的名称及演奏器乐的名称。

二、听《游击队击歌》

1、简介作品的背景及作曲家贺绿汀。

2、聆听歌曲,出示歌谱。

3、复听歌曲。

三、听《苗岭的早晨》

1、出示《苗岭的早晨》的图片。

2、课件播放乐曲。

3、介绍乐器、口笛。

四、欣赏《匈牙利舞曲》

1、出示图片。

2、初听乐曲。

3、听师介绍三角琴。

4、复听乐曲。

五、欣赏《那不勒斯舞曲》

1、讲述有关《天鹅湖》的故事。

2、初听乐曲,想想:主奏乐器是什么?“吹、拉、弹”属于哪一种。

3、课件展示。

六、听辨练习

1、浏览播放四首乐曲。

3、师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嘹亮歌声》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嘹亮歌声》。

2.在演唱的过程中,实践轮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情绪。

3.完成活动与练习

(一)。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轮唱的基本演唱形式。

课前准备:课件、节奏卡片等

一、新歌

1、导入:我们去山上的山谷中玩说话有什么声音(回声)。

2、模拟回声练习:

师: 你 — 好 — |吗O O O| O O O O‖ 生: O O O O |你 — 好— |吗O O O O‖

3、演唱形式轮唱的说明。

4、播放《嘹亮歌声》。

5、分别范唱一声部和二声部。

6、播放歌曲《嘹亮歌声》,范唱歌曲二声部。

7、再次播放歌曲的一声部。

8、教唱二声部的最后一句歌词。

11、听师范唱“歌从远山——啊歌声哟”

13、师生合作唱唱歌曲,师唱一声部。

15、一学生分别分成A组、B组唱歌曲(一声部、二声部)。

16、师指挥。

17、教师评价。

二、活动与练习

1、师范唱一一一民歌(第五册第二段《草原上》)。

3、设问:这首歌可以轮唱吗?

4、师小结:常见的可以有这样两种:

⑴隔两小结进入

⑵隔一小节进入

7、点评:表扬有创新的小组。师生再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表演《我是小小音乐家》、八分休止符;活动与练习(二)教学目标:

1、学唱歌表演《我是小小音乐家》,完成活动与练习(二)。

2、在演唱过程中,进行编创活动,体验做小音乐家的情趣。

3、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并能在读谱实践中运用。

教学重点:学习演唱《我是小小音乐家》

教学难点: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

课前准备:图片课件等

一、新课教学

1、你有自己的理想吗?

2、我们来听一听美国的孩子是干什么。

3、设问:在歌曲中唱些什么内容?是哪几个国家?哪几个城市?他们各演奏什么乐器?怎样演奏。

4、边听音乐边出示各组图片。

5、教授奖励的礼物,节奏舞。

6、再次播放音乐,并作点谱唱。

7、用动作暗示弱起处。

8、讲解音乐知识:八分休止符。

⑴ 出示 × ○ ⑵ 出示 ×

⑶ 出示 ○

11、提出创作要求。

13、评价。

二、活动与练习(二)

2、在四分音符上标上 ×○ ×○ 在四分音符上标上 ○× ○× 4.小结

第五课 《牧童之歌》(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1、聆听《牧童短笛》

2、表演《剪羊毛》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牧童短笛》和表演《剪羊毛》,感知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2、初步了解作曲家贺绿汀。

3、能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教学用具:钢琴、打击乐器、投影片、风光碟片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1、师生边唱《一支短笛轻轻吹》边做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一、欣赏《牧童短笛》

1、师引言:同学们,刚才我们边吹笛子边进教室,你的心情如何?

2、生反馈(开心的、悠闲的……)

3、师言:你们看(出示《牧童短笛》的投影片),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这是一幅多么淡雅的水墨画。这一情景你能想像吗?作曲家贺绿汀把这一幕用音乐来表现,请听音乐,听后说说你的想象与感受(播放《牧童短笛》第一部分)

4、师生讨论对第一乐段的感受。

5、揭题;《牧童短笛》,对照图形谱哼唱[1]

6、师言:刚才我们聆听和哼唱了第一乐段,乐曲还有第二乐段,这段音乐描绘牧童在干什么?在速度上、节奏上与第一乐段相比有什么变化?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聆听第二乐段)

7、师生讨论第二乐段提出的两个问题。

8、完整地听全曲。设问:全曲分几段?为什么?有没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乐段?

9、师生讨论完成问题。

10、完成课本上的涂色块及线条连接的作业。

11、简单介绍作曲家贺绿汀。

二、学唱《剪羊毛》

1、师引言:水乡牧童悠闲的在牛背上吹着短笛,同学们,你们知道在地球令一半上有一个国家——澳大利亚,那里的小伙伴们会干些什么呢?

2、边看澳大利亚的风光碟片边听歌曲,提问:歌曲中唱些什么内容?

3、反馈,再次欣赏歌曲

4、为歌曲取名(揭示课题《剪羊毛》)

5、听教师弹唱,学生可跟唱曲谱

6、解决难点:符点和休止符。

7、再次聆听范唱,感悟歌曲的情绪。

8、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全歌。拓展情境

1、师: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为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由四个方整的乐句组成,第二乐段前两个乐句音调高昂,旋律起伏较大,节奏明快,为了突出这一部分,我们能不能试着加上些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2、学生分组讨论,为第二乐段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编配伴奏。

3、各组展示表演并进行点评。(随机)

4、(下课)师生再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表演《小小羊儿要回家》

2、表演《剪羊毛》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表演《小小羊儿要回家》和《剪羊毛》,进一步感知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2、在学唱《小小羊儿要回家》中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教学重、难点: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教学用具:钢琴、打击乐器、投影片

创设情境

1、师生边唱《剪羊毛》边做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入境激情

1、师引言

2、学生跟音乐演唱歌曲

3、将歌中的“X.X”节奏改为“XX”唱一唱,比较感觉如何?

4、学生自主感受改变后的节奏,反馈各自的感觉

5、再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可配有律动。

二、学唱《小小羊儿要回家》

1、师引言:我们剪完羊毛后,还会怎么样呢?(引到羊儿要回家)

2、出示课题,提问:小小羊儿为什么要回家?它们的家是怎样的家?

3、聆听歌曲,感知歌曲的内容、速度和情绪

4、学唱曲调:

(1)听一遍教师范唱。要求:边听边看谱,是否发现歌谱上出现一个新的音符。

(2)简单复习已学过的音符“X;X;X—;”。

(3)新授全音符X———。

(4)学生再听一遍曲调范唱,找出X———出现几次?

(5)跟着钢琴弹奏的曲调轻轻哼唱。教师纠正曲调中的音准及节奏错误。

(6)完整地唱全曲。

5、学唱歌曲与处理:

(1)跟着钢琴轻声地把歌词唱准。纠正错误处。

(2)师生讨论《剪羊毛》和《小小羊儿要回家》两首歌曲演唱的相同点与不同处。(相同点:题材相同,描述牧场——牧羊的内容。不同处:地区风格不同;中国山区与澳大利亚牧场。情景不同:黄昏赶羊群回家与剪羊毛劳动场面。速度、情绪不同;中速、抒情与稍快、活泼。)(3)从对比分析中唱好《小小羊儿要回家》

(4)讲解延长记号。结合歌曲的意境,让学生想像最后的“嘿”和延长是怎样的情景。

(5)分组讨论创作歌曲伴奏的节奏型及选择打击乐器。拓展情境

1、师言

2、表演实践。

以小组为单位,可以选择《小小羊儿要回家》,也可选择《剪羊毛》。曲目、队伍确定后,进行适当的排练活动,然后展示表演成果。

4、(下课)师生再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孤独的牧羊人》

2、曲调接龙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孤独的牧羊人》,再一次感受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让我们懂得音乐能成功地塑造多姿多彩的各种形象,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

2、在曲调接龙活动中,以即兴创作相连接,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教学重、难点:通过曲调接龙活动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

教学用具:钢琴、打击乐器、投影片、《音乐之声》影片 创设情境

1、师生边聆听歌曲《雪绒花》,边做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入境激情

一、游戏:曲谱接龙

1、出示曲谱,讲解游戏规则

2、开始游戏。按组接龙。

3、师小结

二、欣赏《孤独的牧羊人》

1、师引言:刚才我们进教室时所听到的歌曲,谁知道叫什么歌名?

2、学生回答

3、教师讲解影片《音乐之声》的剧情

4、播放影片《音乐之声》中《孤独的牧羊人》的片段(聆听英语版《孤独的牧羊人》)

5、教师介绍这一插曲是女教师与孩子们在玩木偶戏时的一首歌曲。提问:这首歌曲中每隔两小节就出现“来咿噢嘟”这是谁的歌声?再听时,请在“来咿噢嘟”处轻轻地合着拍子拍手。

6、再次欣赏(中文版《孤独的牧羊人》)

7、教师介绍这一插曲的风格:影片的故事发生在奥地利,但这是一部美国的音乐剧,所以这首插曲是美国乡村音乐的风格,尤其是“来咿噢嘟”是用假声唱法,这是地道的美国乡村歌曲的演唱特点。

8、复听歌曲。可边听边表演。结束

1、师小结

2、(下课)师生再见。第六课 《爱祖国》(三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一个妈妈的女儿》。

2、在音乐作品和历史影片的感染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唱好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

难点:把握高音区的正确演唱方法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设备、投影片、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激情

1、谈话导入: 太阳和月亮有个妈妈,它叫——光明

长江和黄河有个妈妈,它叫——海洋

藏族和汉族有个妈妈,它叫——中国

2、请同学说说你所了解的中国

3、欣赏中国风光,教师作一定的介绍,音乐《一个妈妈的女儿》伴奏

桂林山水——黄山迎客松——草原——海南——沙漠——天坛——兵马俑——长城——上海等

三、学唱《一个妈妈的女儿》

1、聆听、教师跳藏族舞

2、再次聆听,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旋律、速度等

3、边听边律动

4、跟录音哼唱,指出难点

5、学习1——12小节曲调 A、跟琴唱唱歌谱 B、按节奏朗读歌词 C、演唱歌词

6、学唱13—尾曲调

A、教师范唱“啊”(要求喉头放松、不要压)学生试唱。

B、学唱结束句 C、演唱歌词

7、整体演唱

8、再次聆听——感受录音机唱的情感、表情

9、学生跟伴奏演唱

三、结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聆听《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感受不同速度,情绪所表现的情绪,并能创编出适合的动作。

2、聆听《红旗颂》,感受相同的曲调由于不同的表现而产生不同的情绪。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都是感受和体验作品所表现的音乐情绪 教具准备

影片《开国大典》、VCD、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欣赏《红旗颂》

1、看影片《开国大典》升国旗片段,让学生说说看后的感受。

2、谈话:红旗是团结的象征、力量的象征、胜利的象征。它火红炽热,燃烧着无数先烈血染的风采。今天,我们来欣赏一歌《红旗颂》

3、哼唱“红旗”主旋律

教师在小黑板中写出歌谱,学生哼唱。

4、整体聆听,说说乐曲分为几个部分,情绪怎样?

5、分段欣赏

A、引子(问:乐曲一开始的音调熟悉吗?)

B、第一部分(问:从标题出发,你想到什么?)

C、第二部分(问:音调是什么曲调?与第一部分的主题音调相比较,相同在哪里,不同在何处?)

D、唱唱主题的两种不同情绪

第一部分抒情性;第二部分进行曲风格

6、完整地聆听,学生可以用颜色、用线条、用动作来表现对歌曲的感受。

二、欣赏《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

1、欣赏《开国大典》片段,感受十月的和喣阳光。

2、谈话:因为有了1949的10月,才让我们有了幸福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十月的阳光

3、聆听《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感受不同的情绪、速度。

4、有感情的朗读歌词,体会歌曲的爱国热情。

5、再次聆听,小组讨论

①画出第三部分的图形谱

②根据三段音乐,设计三种动作

6、各组汇报、各人表演

三、拓展

1、课后收集一些歌颂祖国的歌曲,听一听,学一学。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演唱《只怕不抵抗》,聆听《救国军歌》中,感受队列行进的音乐特征并进行表演。

2、认识人民音乐家冼海星,感受音乐家的爱国热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演唱歌曲

难点:感受队列进行的音乐特征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西安事变资料、磁事、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欣赏《救国军歌》

1、实物投影,看抗日战争时的图片(游行时被日本鬼子枪杀,人们生活水深火热等)

2、师:这时,有很多有识之士起来各起反抗,像张学良将军(教师讲“西安事变”的故事)

3、师:除了张学良,还有很多音乐作曲家,也创作了许多歌曲,也创作了许多歌曲激起人们的反抗意识——《救国军歌》

4、聆听《救国军歌》,请说说音乐上的特点。

5、自由朗读歌词,说说要用怎样的语气。并且理解为什么说“枪口对外”?

6、再次聆听,学生作进行步伐操练。

7、再听,学生做队列方整队伍行进。

8、实物投影介绍冼星海。

二、学唱《只怕不抵抗》

1、师:冼星海也为我们少年儿童创作了一些歌曲,我们来听一听。

2、聆听歌曲,说说歌词和歌曲情绪。

3、教师范唱,学生按歌词想动作。

4、边听边律动

5、请一些同学上台表演

6、学生学唱歌谱

7、完整演唱歌曲

8、再次聆听,进一步体验歌曲情绪,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三、综合表演

1、小组活动:组织本单元的歌曲进行唱、演、动的表演。

2、评选最佳小组

四、小结

爱祖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应以什么行动表现我们对祖国的爱? 第七课 《老师的歌》(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时学习,体现与表达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2、掌握比较常用的单纯音符、休止符的时值,及听辨曲调,为学习音乐基本知识打下基础。

3、采访自己的老师并互相交流,感受老师的辛苦,表达自己对老师的一片热情。

教材组合:

第一课时:

1、学唱《每当我过走过老师窗前》。

2、音乐知识——单纯音符。

3、布置课外采访任务。

第二课时:

1、学唱《甜甜的秘密》。

2、聆听《飞来的花瓣》。

3、听辨练习。

第三课时:

1、采访交流。

2、聆听《我爱米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感受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2、通过复习、比较,系统地掌握已学过的单纯音符和休止符。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教学难点:

1、一字四音的“啊”的演唱。

2、倒数第八小节的正确演唱。(敬 爱的)教学准备:电子琴、磁带、放音机、一张纸、剪刀。教 学 过 程

一、组织教学

1、在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伴奏音乐中,学生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学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1、导入与衔接。

2、看歌词,聆听歌曲的录音范唱。

3、按学生的喜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词,有感情地朗读。

4复听歌曲,找一找最能体现歌曲情感的一句话:“啊,每当想起您……”并学唱这一部分歌曲:

(1)学唱这一部分歌谱。

(2)用“啊”进行歌曲模唱。

(3)难点的练习与纠正。

5、跟琴模唱歌曲。1—16小节用“呣”,后一部分用“啊”来模唱。

6、听老师范唱歌曲,同时用笔圈出一字多音的地方。

7、跟琴轻轻填词。

8、选出领唱同学,按教材要求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音乐游戏:分蛋糕

1、导入。

2、游戏过程:

(1)复习已学过的单纯音符:

5、5-、5、5---、5

(2)把单纯音符的时值和蛋糕的大小挂上钩,(全音符=一个完整的蛋糕)。

(3)用白纸代替蛋糕,四人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进行讨论与比较。

(4)归纳得出:5---= 5-+ 5-5-= 5 + 5 5 = 5 + 5 5 = 5 + 5(5)全班抢答:

一个全音符等于几个四分音符?

一个全音符等于几个十六分音符?

四个八分音符等于一个几分音符?

……

3、探究延伸:

(1)、通过这个游戏,你发现单纯音符有怎样的规律?

(2)、想一想,休止符的规律是不是相同的?

四、结束部分

1、课堂小结。

2、课外作业:采访自己的老师,并把采访体会写下来。

3、在《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歌声中,学生出教室。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演唱《甜甜的秘密》。

2、聆听歌曲《飞来的花瓣》,感受全社会对老师的爱戴。

3、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教学重点:学唱歌曲《甜甜的秘密》。

教学难点:歌曲中八分附点的正确演唱。

教学准备:电子琴、磁带、放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在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伴奏音乐中,学生轻唱歌曲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聆听《飞来的花瓣》

1、从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说起,导入歌曲的聆听。

2、初听歌曲《飞来的花瓣》

(1)谈谈对歌曲最基本的印象(旋律、曲调特点、情绪、速度……)

(2)用自己的话说说歌曲名字的含义。

3、复听歌曲。

提问:

(1)你是怎样理解这首歌曲的?

(2)长大以后,你会用怎样的方式来怀念自己最喜欢的老师?

4、再一次听歌曲,请学生跟着录音轻轻唱。

三、演唱歌曲《甜甜的秘密》

1、导入:请学生说说与老师之间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

2、初听歌曲,说说歌曲说了一件什么事?

3、学唱歌曲曲谱:

(1)提示:观察一下,在歌谱的学习中,我们应当注意什么?(休止符号)

(2)教师完整地范唱歌谱。

(3)指导学唱1——4小节。比一比谁能唱好5——8小节?

(4)完整地演唱歌曲第一乐段的歌谱。

4、学唱歌词。(1)跟老师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用笔圈出一字多音的地方。

(3)听歌曲录音,找一找自己认为唱不好的地方,让大家帮帮忙。并练一练。

(4)教师范唱歌曲。

(5)完整、正确在演唱歌曲。

5、分小小组讨论歌曲的演唱处理(包括律动),并比一比哪个组唱得最好,最有感情。

四、听辨练习

1、学生看谱,听老师弹奏各条旋律1——2遍,心里记住每一条旋律的不同点。

2、合上课本,老师弹奏其中的一条,学生用手势来回答。

3、看谱视唱各条旋律

五、结束部分

1、课堂小结。

2、师生道别。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歌曲《每当我走过我师窗前》。

2、聆听《我爱米兰》。进一步感受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3、交流采访结果,从身边的老师身上体会师生的深厚情谊。

教学重点:聆听《我爱米兰》。

教学准备:电子琴、磁带、放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在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伴奏音乐中,学生轻唱歌曲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聆听《我爱米兰》

1、导入:如果把老师比喻成一种植物,你想到了哪一种,为什么?。。

2、初听歌曲,谈谈歌曲中为什么把老师比喻成米兰?请见过米兰的同学介绍一下这种植物。

3、复听歌曲,说说你从歌曲中感受到了什么?(对老师的爱)你认为歌中哪几句特别能表达这种情感?并把那几句话唱一唱。

4、再听歌曲,老师范唱第二声部,体会与录音带中第一声部的区别,理解“二重唱”的含义。

5、再一次完整复听,学生跟录音轻唱。

三、采访交流

1、承上衔接。

2、各小小组自行交流,把本组成员的采访内容进行整理和完善。

3、小组交流,由小组长汇报本组的采访内容。

4、谈谈交流感想,体会老师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

四、复习歌曲

1、有感情地朗诵《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歌词。

2、选出领唱同学,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老师也加入演唱)

五、结束

1、单元小结。

2、师生告别。

第八课 《爱和平》(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歌曲《小小白鸽》

2、学唱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教学目标:

1、能用坚决的声音演唱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通过练习让学生自由编排轮唱的演唱形式,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2、通过聆听《小小白鸽》了解小白鸽的象征意义,并能使学生通过随音乐律动感受世界和平的美满与幸福。

3、通过音乐活动了解世上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人们,激发学生帮助他人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用真挚的感情演唱《每人伸出一只手》,体现出愿意帮助他人的坚决性,用轮唱的演唱形式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鸽子的画,灾难性事件的影音、文字等资料,教学过程

导入

1、欣赏美术作品毕加索的《鸽子》

2、说说鸽子的作用?

3、师讲述鸽子象征和平的故事。(播放音乐《小小白鸽》)聆听《小小白鸽》

1、完整聆听《小小白鸽》

问:小白鸽在歌唱什么?

2、观看课前收集的资料(有关当今世界发生的灾难性事件)

3、再听音乐《小小白鸽》

(1)、跟师随音乐律动

(2)、生自由发挥想象进行表演

让自己变成小白鸽,张开友谊的翅膀去帮助和关心需要帮助的人们。学唱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一、导入:有句名言,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中国有多少小朋友?全世界有多少小朋友?据统计中国有二亿中、小学生,如果中国的人口占世界1/2的话,那么全世界有多少小朋友呢?如果每人都伸出一只手,那这股力量有多大呢?

让我们慷慨伸出自己的手,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二、学唱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1、完整聆听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1)、说说歌曲中唱到了几种不同颜色的手?

(2)、各种腹色又代表那些国家和地区的人?

2、再听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1)歌曲分几部分?(2)速度又什么变化?

3、听教师范唱全曲

问:为什么每人伸出一只手,能推着地球朝前走?

4、分角色学唱歌曲第一部分

5、学唱歌曲第二部分(掌握节奏 ×.× ××︱ ×× ×︱)

6、对歌曲第一部分进行轮唱练习

(1)、复习《两只老虎》(2)、学生分组练习

鼓励学生可以拖延不同拍数进行演唱,注意先唱声部最后重复结束与第二声部的结束要重合。

7、分组表演歌曲第一部分

8、分组为歌曲第二部分设计动作,并在最后创编造型

学生对其他组的动作编排与造型设计进行评价

9、全体同学完整表演歌曲 结束部分

听唱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出教室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友谊花开万里香》,并对歌曲进行表演。

教学目标:

1、会用热情洋溢的声音演唱歌曲《友谊花开万里香》,能用形式多样的自制乐器,自编动作等表演歌曲。

2、通过学唱歌曲了解小小银球对世界人民友谊所作出的贡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和平友谊的活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用热情洋溢的声音演唱歌曲,创编表演歌曲。

教学准备:自制乐器、头饰

教学过程 导入

复习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1、听音乐入室

2、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学唱歌曲《友谊花开万里香》 导入:

(1)、同学们如果我们都能伸出一只手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那样我们的友谊将遍及全世界。

(2)、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聆听歌曲《友谊花开万里香》把我们的爱心带到世界各地。

1、完整聆听歌曲 《友谊花开万里香》

边听歌曲边跟老师律动(鼓励学生用自己编配的动作)

2、再听歌曲《友谊花开万里香》

(1)、说说歌曲描写的是一种什么场合?

(2)、小银球指的是什么?

3、跟琴轻声慢唱歌曲

4、分组分句唱全曲

5、用稍快的速度唱全曲(注意咬字的清晰)

6、分组用欢快活泼声音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7、学生对其他各组的表情进行评价 创编与表演歌曲 导入:

歌曲《友谊花开万里香》表现的是世界各国乒乓健儿欢聚一堂,通过体育活动加深各国人民友谊的场景。我们是否也应该以我们自己的方式体现各国人民心连心的美好气氛呢?

1、分组用自制乐器为歌曲配伴奏

强调乐器的节奏尽量配合歌曲的速度与节拍,节奏型可以自由创编。

2、分组为歌曲编排舞蹈动作

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头饰进行表演

3、全班用载歌载舞加乐队伴奏的形式进行表演 结束部分

1、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评价

2、随音乐《友谊花开万里香》出教室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歌曲《欢乐颂》,知道人声的分类。

2、自编歌词与旋律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欢乐颂》与音乐活动知道在歌唱中人声可分童声、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等。

2、了解《欢乐颂》是一首歌颂团结和平的歌曲,熟悉《欢乐颂》的旋律。

3、学会根据主题进行简单的写词与谱曲。

教学重点、难点:听辨音色,感受音乐对心灵的震撼,写词与谱曲

教学准备:口风琴、不同版本《欢乐颂》音乐

导入

分辨人声的类型

1、讨论人声的种类

2、对不同声音进行模仿 聆听《欢乐颂》

1、听童声版的《欢乐颂》

说说儿童声音的特点

2、再听混声合唱版的《欢乐颂》

说说音乐中有几种不同类型的声音

3、播放各声部的音色片段

(1)、师分别简单介绍各声部

(2)、|对各音色进行模仿

4、复听混声合唱版的《欢乐颂》

联系歌词说说音乐带给你的感受。

5、师简要介绍作品《欢乐颂》及创作背景

6、生用口风琴吹奏旋律

7、大屏幕投影回顾非典、海啸、伊战

8、用自己的声音哼唱歌曲《欢乐颂》 创编活动

导入:歌曲《欢乐颂》激发着人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品行,鼓舞着我们团结一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接下来让我们用简单的一句话来表达我们祝愿世界和平,朋友间团结友谊的话。

1、创编歌词

如:“友谊花开万里香”

2、用“1、2、3、4、5、6、7”等音名为歌词谱上旋律。

3、对创编进行师生评价 结束部分

1、师小结

2、唱《每人伸出一只手》出室、第九课 《家乡美》(三课时)单元教学目标:

1、“黄土高坡”、“洞庭鱼米”、“山”、“水”、“阳光”、“全都认识我”,因为我们爱家爱乡爱祖国。让我们以火热的激情体验歌颂家乡美,并自豪地唱唱、画画、说说自己的家乡,赞美自己的家乡。

2、认识高音“

2、3 ”。用已掌握的从低音到高音十三个音列及各单纯音符时值的组合,自由创作4至8小节自己的歌。 教材分析:

1、歌曲《黄土高坡》

“黄土高坡”,泛指包括陕西、山西、宁夏、甘肃等省在内的荒凉的黄土高原地带。在那里少见青山绿水,少有高楼大厦,放眼望去但见漫漫黄土,低矮的窑洞。大风骤起,裹挟着沙尘漫天飞舞。但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依然爱着他们的家乡,爱着这片土地。他们怀着这份永不磨灭的爱,顽强地和恶劣的自然条件斗争,用滴单位滴汗水浇灌土地,用勤劳的双手建设家园。歌曲《黄土高坡》就是表现了黄土地上的儿女们对家乡所怀的执著的爱。

歌曲的歌词通俗、质朴、非常口语化。旋律具有歌唱和叙事的特点,由于吸取了陕北民歌的音乐素材,故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歌曲为徵调式。

歌曲分为三个部分。

2、歌曲《洞庭鱼米乡》

 洞庭湖区,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那里,千里平原,土地肥沃。广袤的田野上金灿灿的谷穗随风摆动;水天一色的湖面上百舸扬帆,张网捕鱼。好一幅水乡美景!农民们喜上眉梢,乐在心中,怎让人不放声歌唱?

 歌曲作者曾在湖区工作,凭借亲身的感受,运用渔歌的音乐素材,历经3年才完成这首歌曲。歌曲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歌唱者运用民间的高腔唱法,以声表情,以情带声,感情并茂。这一切都使歌曲充满了浓烈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表现了深远的意境。  全曲分三段。

 第一段是速度较慢的山歌,音调高亢,跌宕起伏,开阔优美,好像是远眺湖区百里全貌,富于诗意。

第二段是速度稍快的号子,仿佛置身于船队、田园的劳动场面,朝气蓬勃,热气腾腾。

 第三段回到第一段山歌,歌声渐渐隐去,白帆远影的湖光景色,湖区人民的纯朴乡情,尽在歌声之中

3、歌曲《乡下的阳光》

每一个人都爱自己的家乡,把家乡看作为最美的地方。家乡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家父老乡

亲,都会令人刻骨铭心,永难忘怀。听,孩子们不正在夸耀自己家乡的阳光吗?在那充满稚气的歌声里,散发着浓浓的乡情。 歌曲由引子和三个乐段组成。

4、歌曲《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 这是一首赞美家乡的儿童抒情歌曲,它表达了山里的孩子热爱家乡真挚的情感。

歌曲的曲调较多地运用了切分节奏和旋律的三、四度跳进,使得曲调欢快流畅,具有浓郁的民歌风。歌词的质朴的语言,不仅使人闻到了泥土的芬香,也让人感受到山里孩子对家乡日新月异的景象所表达的喜悦和热爱之情。歌曲的第9、10两小节节奏略紧凑,使得曲调更为欢快跳跃,富于动感,与前面舒展流畅的旋律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它既保持了旋律的流畅,又是欢乐情绪的真实表现。紧接着音乐的情绪又转为热情而舒展,第12、13小节间的四度跳进把曲调推向高音区并形成高潮。眼望家乡一片蒸蒸日上的景象,把山里的孩子爱家乡的欢乐喜悦的情感得以充分的抒发。

5、歌曲《全都认识我》

这是一首曲调明快具有浓郁的民歌风特点的创作歌曲。歌曲采用了第一人称的手法,表达了农村的孩子们热爱家乡纯朴真挚的情感。歌曲为3/4拍、羽调式、一段体结构。开始的二个乐句每句由5小节构成。以清新流畅的旋律,通过对“青山坡、小草、茶林、小黄牛”等描绘,融咏物、写景、抒情于一体。特别在“认识我”处运用了两个四分休止符,唱出了孩子们对家乡的山山水水赞美之情。紧接着第三乐句的五度大跳使情绪推向高潮,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区,使这一情绪得以进一步地抒发。最后乐句在曲调上运用了模进的方法,并多次重复“全都认识我”这一主题歌词,酣畅地表达了农村孩子对家乡眷恋的情感和深切的情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表演《全都认识我》。感受歌曲明快的曲调和浓郁的民歌风特点,体验孩子对家乡眷恋之情。

2.、聆听《乡下的阳乐》,从充满稚气的歌声里感受歌曲散发的浓浓的乡情。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歌曲体验对家乡情感的表达。

教学重难点:感受《全都认识我》的三拍子韵律。教学过程:

(一)学生随《全都认识我》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聆听《乡下的阳光》

1、你的家住哪儿?师:我们大部分同学住在乡村,你能说一说你住的乡村吗?(生回答后揭题)今天我们一起听一首歌曲《乡下的阳光》)

2、初听歌曲《乡下的阳光》。思考:歌曲表达了什么感情?

3、出示歌词,让学生看着词再听一遍。讨论问题:(1)“乡下的阳光好”好在哪里?(2)它的演唱形式你能说说吗?

(三)表演《全都认识我》

1、由于从小在家乡长大,所以有特殊的亲切感,因此草、树、牛、水全都认识我。好像你家养的猫、狗认识主人一样。

2、聆听教师范唱,感受歌曲的内容与情调。

3、学唱曲调:(1)教师范唱一次曲调。

(2)分组分句学唱曲调。全曲分成四大句:第1—5小节;第6—10

小节;第11—16小节;第17—20小节;第11—16小节;第17—20小节。其中第二句最难。以学生自认为主,教师分配为辅。 分组后教师巡视,重点指导第二、四句的学生组。

(3)分组接唱曲调。相互纠正错误之处,教师要指导、要学生唱出每小节的强拍,标●。表扬唱得好的小组。

(4)分组交换学唱乐句,直至全班学生都能唱全曲。

4、学唱歌曲:

(1)填上歌词(注意三拍子的强拍要唱好)。

(2)讨论用什么情感来演唱这首歌曲?

发表意见的学生不仅要讲而且要唱几句来表达。

(3)教师归纳学生的意见:用亲切地自豪地情绪来演唱。

5、推荐与自荐相结合,请个别学生独唱。(每人一段,或二人唱一段)评出最佳独唱奖。

6、分组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7、完整地表演歌曲。领唱、齐唱用打击乐伴奏。

(四)教学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收集唱唱、画画、说说自己家乡的资料,在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表演《山里的孩子心爱山》,感受歌曲孩子热爱家乡真挚的情感。

2、认识高音“

2、3 ”。用“5—3”十三个音及各单纯音符的组合,自由创作4至6小节自己的歌。

教学重点:表演《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教学难点:

1、学习自己创编简短乐曲。

2、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随《全都认识我》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表演《山里的孩子山爱山》

1、人们对自己的家乡有说不尽的眷恋之情,因为这里有养育自己的土地。我们来学一学另一首爱家乡的歌《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2、听教师范唱。设问:为什么山里的孩子心爱山?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3、学唱第一乐段。

(1)朗读歌词。设问:可分为几句?(四句)

(2)分句跟唱歌词(2小节一句),严格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试着跟琴唱连起来唱第一乐段,及时纠正存在不足。

跟琴默唱曲调,找一找有没有不认识的音,(引出“2 3”的认识)

师讲解:高音的音符“do”用“ 1”来表示,同样方法,高音的“re、mi”也是在音符上面加上高音点即可:“ 2 3”。它的手势也是“re、mi”的高一层的位置(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出示“5—3”的音阶图,边做手势边跟琴唱一唱。

4、学唱第二乐段:(1)听唱曲调,分句学唱。(2)填入歌词。

5、完整地唱好全歌。

6、分组讨论演唱形式:齐唱、领唱、对唱、分组唱、分男女声部唱……

7、分组表演,评出最佳方案,给予表扬。

8、创作活动:用“5--3”十三个音及各单纯音符时植的组合,自由创作4至6小节自己的歌。

题后,分组活动,学生们相互可交流,创作的曲调可以 唱,也可以奏,相互试唱试奏、修改。

每组选送作品,唱唱、奏奏,集体评议,以鼓励为主。

(三)教学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聆听《黄土高坡》、《洞庭鱼米》,感受同是赞美家乡的两首歌曲不同的风格。

2、综合艺术活动。唱唱.画画.说说自己的家乡,赞美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重点:感受同是赞美家乡的两首歌曲不同的风格。

教学准备:CAL课件,地图

教学过程:

(一)学生随《乡下的阳光》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聆听《黄土高坡》、《洞庭鱼米乡》。

1、引入:我们生活在江南,你有没有在电影或电视中看到我国黄土高原?出示地图,找一找黄土高坡的位置(在我国西北)

2、在《黄土高坡》背景音乐下,展示CAL课件中的黄土高原的风土人情的图片:

(1)漫漫黄土,低矮的窑洞。(2)沙尘漫漫飞舞。(3)人们在劳动。

3、师:是啊,虽然黄土高原自然条件恶劣,但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依然热爱他们的家乡,热爱他们的这一片土地,让我们听听他们的歌《黄土高坡》 设问: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受?

4、刚才我们到了黄土高坡,现在我们一起去有“鱼米之乡”的洞庭湖吧。一起在地图上找一找洞庭湖的位置。(在我国中南)(课件播放洞庭湖区秀丽风景和人们张网捕鱼的图片。(同时播放《洞庭鱼米乡》背景音乐。)

5、师:好一首水乡美景,人们怎能不喜上眉梢,放声歌唱呢?让我们一起欣赏《洞庭鱼米乡》。设问: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受?

6、两首歌曲比较听赏,讨论两首歌曲风格有什么不同。

(西北—粗犷,豪放;

中南—抒情,细腻。)

7、找一找课本上的图形谱,唱一唱歌曲第一句。

(三)综合艺术活动:唱唱,画画,说说自己的家乡。

1、师:人人都爱自己的家乡,我们小朋友也一样,上节课让大家寻找与家乡有关的资料,现在,让我们来赞美自己的家乡。

2、可个人准备,也可分组合作,个人按特长能唱则唱,能演则演,能画则画,能说则说。

3、展示,集体评一评哪个节目好。

(四)教学小节。

下载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鄂教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大全]

    第一单元 奇妙的声音 第一课课题:美妙的琴声 教学目的: 1、学习即可斯洛伐克的歌曲《美妙的琴声》 ,通过了解音乐家德沃夏克的生平,加强学生在 歌曲表现中的感性体验。 2、引导......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音 乐教案 三年级(下)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指导思想 以《音乐课程标准》的理念来指导教学,以音乐素质的培养为目标,使学生掌握一些音乐知识和音乐的技能技巧,并通过这一阶段的......

    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一课 祖国妈妈 教学目标 一、能独立自信的演唱歌曲《祖国妈妈》,并用朴实、真挚的情绪表现我国各族儿童亲如一家、情同手足的深厚感情。能够用固定节奏为歌曲演唱伴奏。......

    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1课 春天来了 教学内容:歌曲《春天来了》 歌曲《春天在哪里》 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春》第一乐章 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 教学目标: 一,能用优美......

    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童趣 第一课时课题:快乐宝贝 教学目标: 1、这是一节以声乐为主、律动为辅的综合课。学生通过自学和教师指导的学习方式, 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 2、为歌曲创编......

    音乐教案三年级下册

    第一课 春天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从聆听《春到沂河》中外音乐作品中感受“春”的意境,并尽可能展开想像、联想,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2.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祖国、妈妈 一、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和祖国在一起,和妈妈在一起》。 2、能认真听赏童声合唱《我们把祖国爱在心窝里》,并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三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第二课可爱的动物教学内容:歌曲《顽皮的杜鹃》《花喜鹊和小乌鸦》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 教学目标: 1.天上飞的杜鹃,地上跑的马,都是可爱的动物,都是人类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