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思品教学设计
《宝岛台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理解台湾称为“宝岛”的原因。
2、了解台湾优美的风景、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对台湾的热爱、向往之情,从而为下一课时《祖国一定要统一》提供深厚的感情基础。
3、使学生知道台湾自古就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我们的祖先)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台湾的美丽与富饶。
2、使学生知道台湾自古就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台湾在哪里
1、谈话:母鸡和三只小鸡漫画。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2、(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大家看这是什么?(中国地图)赶快找一找台湾在哪儿?(点名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指出台湾位置。)3.航拍照片,展示了台湾省的地形特征。活动二 美丽富饶的宝岛
(一)美丽的台湾岛
过渡:台湾四面环海,岛上风光秀美,加上日照充足,四季如春,自古就来就有美丽宝岛的美誉。下面让我们跟随着视频一起去欣赏下美丽的台湾岛。(视频:美丽的台湾岛)
提问:你看到哪些风景?台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是的,我们不仅领略了台湾的“山高、林密、瀑多、岸奇”的特点,还了解了台湾的风景名胜。
(二)优美的传说故事
过渡:关于日月谭的美丽传说你能给大家讲讲吗?学生读故事《日月谭的传说》。
美丽的传说给日月潭增添了神秘的色彩,还有呢?
(三)富饶的台湾岛
1、过渡:现在我们知道了台湾有美丽的风光,还有优美的传说,那仅仅凭这两点我们就称他为宝岛吗?
2、台湾岛物产资源非常丰富,因此,人们也给予她很多的美称,请阅读20页内容。
2、(欣赏结束)提问:台湾岛都有哪些美称?你还知道台湾哪些美称。
3、(课件出示)台湾的美称。
4、小结:这些美称都是人们对台湾的赞美,也正因为有了美丽的风光、优美的传说和丰富的特产,我们才说台湾是名符其实的宝岛。
5、了解台湾的城市和海港
师问:书中都介绍了那些城市和海港?
(学生边说老师边出示相关图片,并介绍学生没有说到的知识。)
6、解疑: 为什么说台湾是祖国的宝岛?
【设计意图:了解台湾优美的风景、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对台湾的热爱、向往之情,从而为下一课时《祖国一定要统一》提供深厚的感情基础。】 活动三 台湾的开发史
1、过渡:台湾这么美丽、富饶,是谁开发和建设了它呢
2、问题:我国历史上有哪些朝代对台湾宝岛进行过开发?是如何开发台湾的?
3、(课件出示图表)提问:从这个表中你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呢?
4、小结:台湾自古就是我国的领土,是我们的祖先用辛苦的劳动开发了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
《宝岛台湾》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未来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宝岛台湾》。
一、说教材分析:
本课的核心内容是台湾与祖国大陆有着地缘、血缘关系,它是祖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本课更凸显的是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它涉及到地理、历史、政治、语文等方面的知识。本课共有两个话题:美丽富饶的宝岛、海峡两岸盼统一。
二、说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查阅资料的能力,所以课前布置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更详细地了解台湾。由于我们所处的地理位置距离台湾比较远,学生对台湾的景色和物产比较陌生,所以上课时可以运用多种手段让学生感受台湾的美丽富饶。聆听诗歌朗诵《乡愁》真切感受台湾同胞思念亲人、盼望统一的情感。
三、说教法、学法
“以学生参与为标志,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口的机会。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和识图分析能力。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相关地理事物,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认识台湾的景色和别称,感受台湾的美丽富饶,从而对台湾产生热爱,体会台湾与祖国的分离之痛、台湾同胞盼望回到祖国怀抱的热切之心。
能力:通过搜集与台湾有关的资料,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知识:学会使用地图,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知道台湾的美丽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知道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五、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让学生了解台湾的美丽与富饶。知道台湾自古就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美丽与富饶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难点:真切感受台湾同胞思念亲人、盼望统一的情感。
六、说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台湾的物产和有关开发台湾的故事。教师准备:
视频资料 《阿里山、日月潭风光》、诗歌朗诵《乡愁》及与本课相关课件。
七、说教学过程
一、台湾的地理位置 首先,用漫画导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展示中国地图,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使用地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台湾的位置,了解台湾省周边环境。再通过对台湾形成的了解,知道台湾与大陆原本是一体的,有着地缘关系。
二、台湾的美丽富饶
(一)欣赏美景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台湾的美丽,我利用形象直观的视频资料、图片等,让学生从感官上认识台湾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而为了体现学
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台湾的富饶部分,我让学生课前查找有关台湾的物产资料,充分感受台湾是个物产丰富的宝岛,进而产生热爱之情。
三、了解史实
1、从书中和课前调查的资料中,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我们的祖先开发台湾的历史故事。知道台湾今天的美丽富饶是我们的祖先辛勤开发、悉心经营的结果。这充分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可是由于历史原因,祖国至今还未能实现统一。为激发情感,一起欣赏余光中的诗朗诵《乡愁》,把整堂课推向高潮,共同期盼“祖国早日实现统一”,从心底里发出深情的呼唤:台湾,快点回家吧!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总结全课,提出希望
让我们共同祝愿台湾早日回归,让这位离家已久的游子早日回到祖**亲的怀抱!
四、最后说说板书设计,本课板书是课文内容的精华,我力求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使人一目了然。
板书设计:
宝岛台湾
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对照地图,阅读导言填空。台湾位于我国()的海面上。它东临()洋,西隔()与()省相望。
台湾省,面积约()平方千米。它包括()及()、()、等80多个岛屿,其中的()是我国的最大岛屿。
第二篇:五年级思品教学设计
第一课 祖国各地不同的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从中国地形图上了解和熟悉我国地形的特点,一些典型的自然环境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内容,初步理解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2.掌握基本的地形地图知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社会事物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阅读地图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为什么会有“祖国各地不同的生活”,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思考万物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祖国的不同地形、不同的自然景观和人们的生活与生产,使学生初步知道人与自然环境的依存关系,培养关爱自然和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人们活动的变化来理解区域间自然环境的差异。养成教育训练点:
1.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交流习惯; 3.培养学生看图、识图的良好习惯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阅读中国地形地貌的知识;收集有趣的中国气候特点的资料;准备中国地形图。
2.教师准备:ppt、地图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主题,进入情境
1.这单元题目——锦绣中华在我心
2.锦绣是美好美丽的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我们祖国的美丽呢? 3.学生自己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师加以指导、分类。
(壮丽的高山、秀美的江南水乡、精美的哈尔滨冰雕、美丽的海南岛。)
(二)学习新知
1.地理学家将祖国的高山、热情的沙漠,美丽的海岛,称之为地形。2.我国的地形有几种?分别是什么?(在祖国的地形是什么样子呢?)观看课件。
3.了解祖国五种不同的地形以及面积比例 a.出示文字灯片、学看地形图
黄高蓝水绿平原,沙漠黑色一片片,棕色本是最高处,白色终年积雪寒。
b.了解中国地形的地势特点
山地:百分之三十三
高原:百分之二十六
盆地:百分之十九
平原:百分之十二
丘陵:百分之十
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有高耸入云的山脉,雄伟壮丽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起伏不平的丘陵,群山环抱的盆地,各种地形齐全,为我国农、林、牧、副渔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山地面积大,对发展林业、旅游业、采矿业有利,不利于大型的机械操作,交通不便,耕地面积少。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西南部以高原为主,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大约是3000米以上)
中部和北部以高原盆地为主,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1000-3000米)
东部以丘陵为主,海拔在500米以下 c.查找地形
小组合作,找出我国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和最大的沙漠。
(三)综合实践
1.说说家乡的地形。
2.不同的地形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祖国知识抢答赛
1.中国的哪座城市被称为东方威尼斯?(苏州市)2.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什么?(珠穆朗玛峰)3.冰雕艺术节在哪个城市举行?(哈尔滨)4.我国的哪座城市是文明中外的春城?(昆明)5.教师简单小结评价。
(二)情境导入
1.出示祖国各地风景图片,师生共同欣赏。2.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三)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1.学生小组交流祖国风格各异的美丽风光。2.北国风光,千里冰霜的美丽——哈尔滨
南国热带风光,多彩绚丽——海南岛
美丽的热带森林——西双版纳
壮丽圣洁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各具特色的自然风光,让祖国的锦绣山河更加美丽多彩。3.师补充不同地域人们的生产生活故事。
4.放录音:东北虎、梅花鹿、棕熊在诉说着自己家乡的变化。5.出示书中诗歌,了解诗歌中东北地区的美丽。
6.读完诗歌,你了解到哪里知识?(师出示图片使学生对东北美丽的风景有所认识)
7.听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让学生谈对这首歌曲的了解,使学生懂得要保护动物。
(四)游戏
有关地形的知识真不少,现在我们做小游戏。名字叫做《它和生活有联系》。游戏规则:小组以唱歌,或者编快板,来表达这节课所学地形、气候知识。表演完后,要陈述出所讲地区的气候、地形,以及可能带给当地人生活的影响。
(五)实践活动
1.写赞美家乡的小诗 .
2.查找保护动植物的感人故事一到两个,与同学交流. 3.建立资料库.
板书设计:
祖国各地不同的生活
地形种类: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丘陵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看图识图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形特点。课前,学生进行了很好的预习,并积极准备了中国地形图,所以,这节课总体感觉上得很顺畅,同学们兴趣浓厚,在老师的点拔和指导下,认真看图读图,准确的概括出了中国地形的特点,结合特点很快地找到了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的具体位置,教学效果很好。有点不尽人意的就是,少数控制力差的学生,课堂上光顾摆弄自己手中的地形图了,不能恰当地处理好听讲、看图、发言的关系,顾此失彼,学习收获不多。这类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仍然需要纠正和加强。
第三篇:小学五年级思品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思品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生活离不开工农业的7课:《我们的衣食哪里来》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是未来教育出版社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生活离不开工农业”中的第一个主题《我们的衣食哪里来》。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物质生产部门,也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它不仅是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而且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由此可见,农业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出发,激发学生了解农业与生活的关系,是本单元教学的教育目标。本课教材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农业所涵盖的内容,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懂得农业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对学生进行尊重农业劳动者的教育。根据这一主题,教材分成了两个部分:
(一)、日常生活中看农业;
(二)、农业和各行各业。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了解农业对我们生命及对生活的重要作用,懂得尊重劳动者。
知识目标:知道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与农业的关系,了解其他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农业。
技能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观察生活和初步的分析能力。教学难点分析:
“衣食住行与农业”和“各行各业与农业”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
一、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老师这里有一段录像请同学们看一看。(放一段农业生产活动的录象片。)
教师活动:录像中的人们在干什么?
学生活动:(生回答:在参加农业生产,在干农活„„
教师活动:对,他们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板书:农业)
活动
二、了解农业
教师活动:那么,你们还了解哪些农业生产活动呢?
学生活动:(生:种麦子、种花生、、种菜、养鸡„„)
教师活动:其实,除了同学们说的这些还有一些劳动也是农业生产。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屏幕出示:栽培农作物,如棉花、水稻、小麦、玉米、蔬菜等:种植果树和林木;饲养家畜和家禽,如牛、羊、猪、鸡、鸭等;养殖或捕捞鱼虾及其它水产品,都是农业生产劳动。)
学生活动:请一名同学读一读。
学生活动:画出自己喜欢的农产品。(学生动手画)
学生活动:交流作品,说说自己的想法。
活动
三、探究农业
教师活动:
1、出示课件(一桌食物)猜猜这些食物都是什么农产品制成的?
教师活动::看来我们吃的这些食物都是由农产品制成的。(板书:食)
教师活动:
2、出示课件(衣服、被子等)说说这些又都是什么农产品制成的呢?
教师活动:我们穿的衣服和盖的被子等都是由棉、麻、毛、丝等农产品制成的。(板书:衣)
学生活动:
3、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概括农业。
教师活动:看来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板书: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
教师活动:出示课件(教材41页,日常生活中看农业)你能将表中的的原材料与物品联系起来吗?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说说。
教师活动:
4、通过刚才的探究活动,对农业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吧。然后组内交流,每组选一名最好的全班交流。
教师活动:看来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农业。(板书:住 行)
教师活动:出示课件:“不仅日常生活与农业密切相关,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农业”(指名读)
5、教师活动:农作物可以制成农产品,这些农产品为很多行业提供了原料,你能将下面的农产品为其他行业提供的原材料和制成的产品联系起来吗?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说说。
教师活动:出示课件:(教材42页,各行各业离不开农业)
教师活动:通过刚才的探究使我们了解到,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农业。(板书:各行 各业)
6、总结升华
(1)、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对农业和农业劳动者一定有了更新的了解和认识。把你这节课的收获和感受化作一句话告诉大家吧!
(2)、出示课件,教师总结:“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让我们尊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感谢他们用艰辛的劳动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
8、课堂练习:
(1)、让学生烁烁可以直接吃的食品有哪些?
(2)、让学生说说经过加工制成的食品有哪些?
(3)、感受父母的疼爱,感受农业生产给我们带来的好处,9、作业安排:把今天学道德知识将给父母听。
10、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多媒体课件
11、自我问答
第四篇:思品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快乐》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快乐
教学目标:
1、通过呈现快乐场景,带动学生去细心观察、发现快乐;知道快乐并不难找,并在寻找快乐的过程中感受快乐。
2、知道快乐有很多种,付出努力换来的快乐更持续长久。教学建议:
1、最好让每个学生都倾诉自己快乐感受的机会。班容量大的可以采取小组代表发言。
2、关注缺少快乐的学生,用同学快乐的感受感染启发他们对生活的乐观情绪。教学过程:
一、图画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几幅美丽的图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展示表现快乐场景的图片)
2、生活中到处是快乐,让我们一起走向生活,感受生活中的快乐吧。(出示课题:生活中的快乐)
二、收集已知,感受快乐。
1、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自己的快乐,让我们彼此分享,说说自己的快乐吧!
(1)、交流自己的快乐与感受。
(2)、小结:快乐并不难找,只要你用心去发现,就会发现快乐有很多种,平凡的事也可以让人感到快乐。(课件展示)
三、深入体会,找寻快乐。活动一:汗水换来的快乐
1、播放录象(运动员夺冠、科技人员实验成功等)
2、思考:这些人为什么这么激动?他们的快乐从何而来?(讨论交流)
3、小结:快乐有很多,有的快乐是轻而易举就得到的,有的快乐需要付出努力和汗水。
4、启发: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想大家谈谈付出努力后得到的快乐感受。(自由发言)活动二:给予的快乐
1、当我们做了对他人有益的事情时,我们就给了他人一种爱心,同时自己也获得了快乐,这就是给予的快乐。(出示教材6页图片)
2、你感受过这些快乐吗?
(1)、完成下面的问卷:你作过对他人有益的事吗?如果有,是什么事?你感受如何?(2)、统计结果。
(3)、做了这些事你为什么感到快乐?
四、升华感情,理解快乐。
1、你心目中的快乐是什么?
2、在生活中要用心观察、发现快乐。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你会永远快乐。板书设计:
汗水换来的快乐
生活中的快乐(珍惜)
……
帮助他人的快乐
设计说明:通过简明扼要的板书,加深学生对本课学习目标的认识,让学生明白应该珍惜生活,懂得“快乐他人也快乐了自己”的快乐真谛。因为快乐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快乐地过好每一天。
第五篇:思品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小学
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 《春天来了》教学设计
乌市第十六小学 王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感受发现春天的主要特征。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欣赏大自然的能力。
3、懂得赏春活动中应有的文明行为,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欣赏大自然的能力,发现春天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1)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身边的变化,记录春天的特征。
(2)搜集反映春天特征的图片或照片。
(3)搜集反映春天的歌曲、儿歌、成语或古诗。
教师准备: 搜集反映春天特征的音像、图片资料、剪贴画。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
1、春姑娘来敲门,跟随春姑娘到春王国去看看那里的景色。
2、学生带着问题欣赏教学视频《春天来了》
3、引出课题《春天来了》
(本环节由观察春天的视频和老师生动形象的启发语导入新课,这样很自然的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转移到本课的教学上来,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环节: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教师提问:你都看到春王国里的什么了?
2、学生根据平时的观察和视频欣赏,回答春天的特征。
3、师生互动:用剪贴画的形式让春天的主要特征在学生眼前重现。
4、师引导:由春天天气渐渐暖和了与冬天对比,引出春天同学们的户外活动丰富多彩。
(本环节通过让学生用剪贴画的形式将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关于春天的一些信息展现在课堂上,强化了对春天美的感受,这样很自然的培养了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感受力,并帮助学生找到了春天的主要特征。)第三环节:拓展延伸
1、出示幻灯片:踩草坪、摘花图
2、请同学们对这些坏习惯进行辨析。
3、让同学感受你的朋友受伤了,你该怎么办?
4、引出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本环节通过让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辨析,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给学生的行为习惯给与良好的指导,从而顺利的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第四环节:交流感悟,夸春天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环节的设置从一年级学生爱活动、喜欢唱歌的特点出发,通过让学生唱一唱、跳一跳、读儿歌等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春天,赞美春天,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由景生情,让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夸一夸春天。
2、老师进行点评。
3、乘着歌声的翅膀,老师与同学一同去感受春天的快乐。(本环节通过唱一唱、跳一跳、说一说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且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第五环节:情感升华,留住春天
1、提出问题:这么美丽的春天,我们怎样留住她呢?
2、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予以肯定。
3、请同学们用画画的方法,留住自己所观察到的春天的景象。
4、学生作品展示。
(本环节通过让学生画一幅画的方式,来了解同学们所观察到的春天的美景,然后让有意愿的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还锻炼了全体学生的动手能力,让欢快的课堂慢慢安静下来,让学生享受春天的美好。)
品德与生活教学设计
年
级:一年级
课
题:春天来了
执 教 者:王
瑶
联系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