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方位角》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方位角》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42页)
广西横县南乡镇第三初级中学
梁少彩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理解方位角的意义,掌握方位角的判别与应用。
2、通过现实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去体会方位角的意义。
3、帮助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
方位角的判别与应用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量角器、三角尺、或直尺。提出问题
同学们,在我校面前美丽的郁江河面上,派出所巡逻艇发现离它500米处停有一艘可疑违规船只,立即赶往检查。现请你确定巡逻艇的航线,并画出示意图。
可疑违规船只
派出所巡逻艇
先分组讨论,再由各组代表上台在黑板上展示并描述本组讨论的路线图。探究新知
1、在航行、测绘等工作及科索沃中,我们经常肢碰到上述类似问题,即如何描述一个物体的方位。
2、让学生回忆学过的描述方法,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3、不断描述可疑违规船的位置,让学生描述巡逻艇的航线,探求解决问题的规律。
4、方位的表示通常用“北偏东多少度”“北偏西多少度”或“南偏东多少度”“南偏西多少度”来表示。“北偏东45度”“北偏西45度”或“南偏东45度”“南偏西45度”分别称为“东北方向”“西北方向”“东南方向”“西南方向”。
5、说明:用量角器画射线时要注意两点:(1)先从正北或正南方向作角的始边;(2)分清东南西北,理解偏东、偏西的意义。应用新知
同学们,我把上面的引入问题改为:在我校面前美丽的郁江河面上,派出所巡逻艇发现它的北偏东60°方向相距500米处停有一艘可疑违规船只,试在图中确定这艘可疑违规船只的位置。(每100米用1厘米长的线段表示)巩固新知
课本142页例2,由学生独立完成。总结归纳
导学生讨论本节课所学知识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布置作业
课本144页第9、12题。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设计以学生熟悉的校园图片为背景创设探究学习的问题情境,学生非常感兴趣,较容易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求知识的思考之中。
2、教学中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选择有现实意义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方位角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以及主动参与合作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和抽象等能力。
3、教学中利用图片可以移动的特点,通过不断改变可疑违规船只的位置,既可以让学生描述不同方向的物体的方位,又可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快乐、轻松地学习,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二篇:7上4.13《方位角》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4.3.3方位角
曲中附中
周慧
本节课教学目标是:通过复习,使学生巩固余角,补角的概念,熟练掌握余角,补角的性质.理解方位角的意义,掌握方位角的判别与应用.学会运用类比联想的思维方法思考,解决几何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算能力.体会观察、归纳、推理对数学知识中获取数学猜想和论证的重要作用,初步数学中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能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中获益.帮助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本节课承接了余角和补角的性质,让学生经历角的和差关系与方位的转变,方位角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是余角和补角的延伸.课堂活动主要有:复习巩固;完成前置学习,交流和理解;进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掌握和深化;提升学习交流,巩固和提高.
本节课的教学中力求,选择有现实意义的,对学生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内容,使学生在自己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本课以数学活动为主线的设计,旨在使学生既要掌握方位角的知识,更要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数学活动经历与体验,同时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以及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进一步提高观察、分析、概括和抽象等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我有以下活动觉得比较好的:
建立知识结构,进行新课的引入和知识的迁移.上课伊始,先帮学生复习有特殊数量关系的角:余角和补角从而引入课题,开始检查前置学习的情况.这样处理,学生对这个知识内容的整体把握就能够高屋建瓴,数学学习的能力意识就能够形成,反映在这一课上,学生的小结就总结了以下内容,有学生说:学习了余角跟补角的定义以及性质,就可以进行角度的计算,尤其是具有特殊数量关系的角之间的角度计算,这说明学生有类比迁移的意识,这为数学学习储备了很好的学习能力.
课前延伸检查的任务明确.数学教学中很为重要的新知识引入在课堂之前的预习完成,为此,新知识的形成过程老师就没有办法把握了,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很好地在课前延伸检查方面动脑筋,课前延伸中的那道练习旨在学生对角的和差关系上的检验,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所以创设了确定船只方位问题情镜.在教学中,利用图片可以活动的特点,通过不断地改变可疑船只的位置,既可让学生描述不同方向的物体的方位,又可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广阔空间,让他们能够快乐、轻松地学习,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设计体现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获得合理解答的学习过程,体现了“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
课堂设问、提问精心研究.在解决船只方位这个实际问题时(问题是循序渐进的,并且加以提示),结合多媒体让学生更形象的找出规律:在航行、测绘等工作以及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上述类似问题,即如何描述一个物体的方位.可让学生回忆学过的描述方法,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移动可疑船的位置,让学生描述缉私艇的航线,探求解决问题的规律,全班学生都处于积极的参与状态.
课堂内容的处理详略得当.对于方位角的确定理解和掌握,难度不大,但也需要注意一些小的细节方面,如:有一些学生容易忘记方位角度的确定必须以正北或正南方向为角的始边;新知运用多角度思考,多方位研究,一题多变化,用足力气,所以,安排了例题老师示范、安排了学生上黑板板演、安排了学生在上面点评.本课基本完成了预设的教学任务.
在教学活动中,还有不少遗憾:
学习方法的指导有待更加加强.除了新知识的课前延伸要我们老师不断的指导,在课堂活动的各个环节,老师的调节、组织和指导工作始终要富有成效,本课上学生交流课前延伸的情况、方法和体会,还不能保证学生全员参与;学生进行本课内容的总结交流时,学习小组内的交流也有不能保证“生生协作”的质量,反映在提问本课收获时,有同学一个小小的收获都不能回答;在学生参与对作业情况的点评,表达自己见解的回答问题的质量上除了给学生以信心,还有表达方法上的帮带.
要抓住学生稍纵即逝的教育机会.每一课,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有收获,这就是教学相长.这一课,学生的表现使我回味,真是佩服我们不少同学在小结时能注意到方位角的确定首先要找准观测点,到底是在哪里画十字线.在课的最后,老师没有给出最为精彩的和最为鼓励的总结,使本课更加值得回味,也没有结合黑板上的板书,当堂反思本课内容.
第三篇:教学设计与反思
《怀念母亲》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与教学反思
A.教材解读
《怀念母亲》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祖国在我心中”,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要让学生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要求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我觉得,此文体现语文人文性一面的应该是季老对母亲,对祖国深沉的爱,而语文的工具性一面则是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B.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理解“奔丧、弃养、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抱终天之恨、频来入梦、可见一斑、怅望灰天”8个词语。
2、体会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领悟怀念的背后是作者对母亲的敬与爱。
3、凭借阅读经验找到对表情达意起关键作用的词句,并从中体会文章传递出来的情感——崇高的敬意、真挚的爱慕。
C.教学重难点
从关键词句中体会文章表达出来的情感——崇高的敬意、真挚的爱慕。
D、教学过程:
一、引读课题——走近“怀念”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母亲的文章,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对于这篇文章的作者大家一定不会陌生,他就是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谁为我们来介绍一下。出示课件资料。(季羡林,生于1911年8月,山东省清平县(今临清市)人。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他精通12国语言,他博古通今,被称为“学界泰斗”。作为作家,他的作品主要有《天竺心影》、《朗润集》、《季羡林散文集》、《牛棚杂忆》等。)
3、季羡林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他的许多文章里都说到了故乡、母亲,那是他魂牵梦萦的地方,魂牵梦萦的人!课题中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伴随着季羡林的一生。让我们带着怀念之情再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课文。
出示阅读要求(课件)A自由地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篇课文在形式上和我们以往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B课文中哪些内容给你留下较深的印象?
2、学生交流读后的初步感受。
(1)认读词语,指名读词。这些都是描写什么的词语?让我们想象作者的心情来读读这些词语。
(2)这篇课文在形式上和我们以往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同?知道为什么要插入这些日记和《寻梦》片断吗?
(3)课文中哪些内容给你留下较深的印象?你能用简单的一两句话说一说吗?把你印象深刻的内容说给同桌听一听。
作者就是通过一个个片段,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表达对母亲、对祖国的思念。课文中的哪段概括了这个意思。
齐读第一段。(课件出示)
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板书两个母亲、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
带着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再读句子。
三、品读对生母的怀念
这节课我们先来感受作者对生母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你能从文中哪一段深刻的感受到这一点?(出示第二段)
(一)学习第二段,感受怀念
1、自读第二段,从哪里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理解词语“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为什么我会“食不下咽,寝不安席”?联系上下文说说。
(1)”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抓住词语谈体会。
(2)补充资料:“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赋得永久的悔》片段
再次感受失去母亲的悲痛,读好句子。
(3)在这悲痛的日子里,在作者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的时候,他的脑海里会回想起什么?
说说与母亲在一起的日子。
(4)“食不下咽,寝不安席”作者仅仅是因为从此以后再也见不到母亲了吗?还想到了什么?
补充材料;“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
谈体会:子欲养而亲不待啊!母亲把所有的一切都给了我,可是还没等我有报答的机会就已经走了。所以这怎能不让作者感到悔恨呢?
(5)对于作者来说,在他的国学理念中尽孝是做人的基本,他觉得自己在母亲生前没有好好地尽孝,这就是不孝!是灵魂不全的人。对他来讲这是一种痛彻心扉的恨,是一种无尽的恨,是终身的恨!让我们带着作者的悔恨来读读课文。
(二)学习日记,感受怀念
是啊,只要一想到母亲,作者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即使几年之后他离开自己的祖国,来到了德国留学,这么远的距离也没有割断他对母亲的思念。从他的那篇日记中我们就能感受到。出示日记
1、读日记,作者看到了什么?
2、房东太太的神情有什么变化,找找心情变化的词语。(高兴的不得了、沮丧)
3、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当他听说自己的儿子今天回家,她高兴的不得了。她高兴成了什么样子?她会为儿子的回来做哪些准备?文中是省略号,你能把省略的内容说出来吗?
4、然而,这个儿子却没有回家,房东太太是那么沮丧。也许他的儿子不知道也看不到母亲的等待,而此时谁看到了?他不但看到了(眼前外**亲的等待,更看到了他以前看不到的自己母亲当年的等待)
出示资料:“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师读)
移情写话:写一段景,再写母亲的思念;写一段景,再写季羡林的思念。
母亲曾经怎样苦苦地等候儿子的归来呢?这边的同学可以拿起笔来写一写。此时,身处异国他乡的季羡林才明白,自己的母亲曾有过多么痛苦地等待,他又有怎样的话要对长眠于故乡地下的母亲说?请这边的同学拿起笔来,写一写季羡林此时最想说的话。
母子俩穿越时空进行对话。
5、朗读体会。
6、理解“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四、回应全文——升华情感
2001年,九十岁的季羡林回故乡给母亲扫墓,来到母亲墓前,百感交集,“扑通”一声跪倒下去,眼泪夺眶而出,泪水滴到了眼前的香烛上,此刻,他在心中暗暗地说:“娘啊!这恐怕是你儿子今生最后一次来给你扫墓了,将来我要睡在你的身边。”(摘自《真情季羡林》)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不管是年幼时,还是年长时,作者只要一想到自己的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整整八十年。在季羡林心中,他认为什么最重?(母亲)母亲,母爱最重!照应开头。
《怀念母亲》教学反思
《怀念母亲》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作者季羡林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和对祖**亲不变的爱意。
一、从整体入手,抓住文章主干
课一开始,我先让学生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然后我紧紧抓住课文第一段,并说说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主要写了作者的两位“母亲”,分别是谁?有怎样的感情?这样既交待了作者的写作背景,又让学生抓住了文章的主干,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两位母亲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
二、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
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我让学生紧密联系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抓关键词句,表情达意。借助问题:“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生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别找到了“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抱终天之恨、频来入梦”等词和句子,并通过交流感受,逐渐感受到季羡林对母亲的愧疚和眷恋。
三、借助资料补充,体会作者情感。
初读课文,觉得课文感情平平,同时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也很难体会到作者对已逝母亲的愧疚和对祖**亲的热爱。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作者的情感,因此在教学“怀念生身母亲”这部分内容时,我适时地补充了季羡林怀念母亲所写的《永久的悔》中的片段,结合重点句“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来展开教学。一开始,在介绍季羡林后,我出示了这样一段话:当我从北京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不该,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我深情地朗读之后,让学生说说感受,很快就把学生带入了当时作者失去母亲的痛楚之中;而后理解作者痛苦的另一层意思,在学生粗粗交流之后,再出示补充相关资料: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再通过朗读重点句时,我发现学生的情感已经与作者产生了共鸣,作者为不能尽孝而愧疚。
不足之处:
1、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时,让学生说说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交流面不够广,应该让学生广泛的说一说,而不是局限于
一、两个人,也可以同桌互相交流来达到这个效果。
2、说话练习,房东太太为儿子准备什么?学生说的角度应该换一下,还是从小孩的角度去说更贴近实际。
3、写话练习,形式是好的但由于学生的体验无法达到作者的深度,所以造成写话的厚度不能与作者相比,还不如就不断的读,达到以读促悟的效果。
第四篇:教学设计与反思
《月亮的心愿》教学设计
授课人荆菁
知识与技能:
1、熟识生字表中的生字;
2、通过朗读课文,了解月亮的心愿到底是什么。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景设计,学生了解课文;同时,教师引导,小组合作,学生熟识生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孝敬父母的优秀品德。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上课之前,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图形,仔细观察,这是什么?(心形),看到这个心形你想到了什么?——心愿,(板书心愿),老师小时候的心愿是成为一名教师,结果我的心愿实现了,你有什么心愿吗?(…)看来每个同学都有心愿,老师希望通过你们的努力,你的心愿中有一天一定能实现。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不仅咱们人类啊有心愿,就连我们的好朋友,月亮姐姐也有心愿,今天、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学习第八课,月亮的心愿。(板书课题)拿出你的小手,跟着老师一起书写。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要问老师呢?(1、月亮会有什么心愿那?
2、他的心愿实现了么?),带着你的两个问题,翻开书30页,自己读课文,标记段落,并在拼音宝宝的帮助下,把每个字读准确,每句话读通顺,读完之后,用你优美的坐姿告诉我,你已经完成了阅读。
(二)认识生字。
1、带拼音初部识字。同学们读的可真认真呀,刚才有一群可爱的生字宝宝,过来告诉老师,看到大家认真读书的样子,很想和大家成为朋友呢,你们愿意和他们交朋友吗?现在老师就找小老师们开火车教大家来认识这些生字宝宝吧。(开火车读生字)
2、去拼音识字。这些生字宝宝可真调皮啊,他们想考考大家,在去掉了头衔、对调了位置之后,你们还能认识他们么,你们敢不敢接受挑战啊?(敢),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做摘水果的游戏吧。(全班齐读生字)
3、按识字方法识字,并应用。同学们,认识了他们还不行那,你们能不能记住他们的身形呢?同桌之间互相思考,交换你们的识字方法。汇报识字方法并组词。
4、生字拓展到词语。同学们,这些生字宝宝,非常开心能和大家成为好朋友,于是,带着自己的老朋友组成了词语宝宝,急切的想和大家见面呢,咱们一起去认识他们吧。(同桌赛读、男女生赛读)
(三)再读课文,解决课前问题。
1、再次齐读课文。同学们,认识了这么多的生字,词语宝宝之后,咱读课文是不是就容易了很多呢,现在齐读课文,思考课前问题。
2、解决问题。同学们,咱们分角色朗读课文,老师也想扮演一个角色,你们同意不?现在先部告诉你,待会你就知道了。教师扮演青峰姐姐,提问月亮姐姐:月亮姐姐,为什么你想要一个大晴天啊?月亮姐姐,你刚不是说想要大晴天吗?怎么又变成下雨天了啊?
3、汇报问题结果。同学们,回到起初提到的两个问题,月亮姐姐的心愿到底是什么那?运用句型,月亮希望…….因为………(第一个心愿是………,第二个心愿是………..。)月亮的心愿实现了没有?(实现了,他希望每个孩子都一个不少的参加郊游,并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快乐。)
4、揭示主题。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个小女孩啊?为什么(珍珍,因为她宁愿牺牲自己郊游的时间也要在家照顾生病的妈妈,他是一个懂事而且孝顺的孩子)
三、拓展
同学们,不仅我们的人类是这样做的,就连不会说话的动物也懂得如何去关心他人,出示小乌龟爱妈妈的视频,并提问学生小乌龟是怎么做的,他是怎样的孩子。(懂事、孝顺)。
四、作业
同学们,我们拥有一群伟大的父母,他们每天起早贪黑,辛勤工作位的就是能让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那作为懂事的你们每天看着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你会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学生交流并汇报),请同学们将你所想到的、所说的、所听到的都付诸于实际行动吧,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懂事的孩子。
课堂反思:
1、本科通过情景设置,让学生能够融入到学习的氛围中,并抓住“月亮的心愿是什么”这个中心问题,让学生根据课文惊醒理解,月亮的心愿是什么?为什么要改变心愿呢?通过这样的思考,唤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
2、识字教学采用猜字谜,图形结合,识字记忆法等方法,能让学生在短短的时间内,掌握不同的生字,希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继续延用。
3、通过教学实践,如果将学生第一遍朗读课文改为教师泛读,效果会更佳。
4、课堂时间的把握应更加精准一些,同时,也不能因为下课草草结束,而忽视了教师总结起到的画龙点睛作用。
《月亮的心愿》说课稿
知识与技能:
1、熟识生字表中的生字;
2、通过朗读课文,了解月亮的心愿到底是什么。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景设计,学生了解课文;同时,教师引导,小组合作,学生熟识生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孝敬父母的优秀品德。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上课之前,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图形,仔细观察,这是什么?(心形),看到这个心形你想到了什么?——心愿,(板书心愿),老师小时候的心愿是成为一名教师,结果我的心愿实现了,你有什么心愿吗?(…)看来每个同学都有心愿,老师希望通过你们的努力,你的心愿中有一天一定能实现。通过让学生观察心形引出主题,并谈论自己的心愿是什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对于学生的心愿给与肯定,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不仅咱们人类啊有心愿,就连我们的好朋友,月亮姐姐也有心愿,今天、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学习第八课,月亮的心愿。(板书课题)拿出你的小手,跟着老师一起书写。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要问老师呢?(1、月亮会有什么心愿那?
2、他的心愿实现了么?),带着你的两个问题,翻开书30页,自己读课文,标记段落,并在拼音宝宝的帮助下,把每个字读准确,每句话读通顺,读完之后,用你优美的坐姿告诉我,你已经完成了阅读。带着问题读课文,培养学生做事有条理、有目的性。
(二)认识生字。
1、带拼音初部识字。同学们读的可真认真呀,刚才有一群可爱的生字宝宝,过来告诉老师,看到大家认真读书的样子,很想和大家成为朋友呢,你们愿意和他们交朋友吗?现在老师就找小老师们开火车教大家来认识这些生字宝宝吧。(开火车读生字)
2、去拼音识字。这些生字宝宝可真调皮啊,他们想考考大家,在去掉了头衔、对调了位置之后,你们还能认识他们么,你们敢不敢接受挑战啊?(敢),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做摘水果的游戏吧。(全班齐读生字)
3、按识字方法识字,并应用。同学们,认识了他们还不行那,你们能不能记住他们的身形呢?同桌之间互相思考,交换你们的识字方法。汇报识字方法并组词。
4、生字拓展到词语。同学们,这些生字宝宝,非常开心能和大家成为好朋友,于是,带着自己的老朋友组成了词语宝宝,急切的想和大家见面呢,咱们一起去认识他们吧。(同桌赛读、男女生赛读)由带拼音生字----去掉拼音识字-------词语,这种循序渐进的识字教学方法,能到起到由字到词到句的效果,具有一定的条理性,同时通过学生自己总结识字方法,猜字谜,图形结合等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再读课文,解决课前问题。
1、再次齐读课文。同学们,认识了这么多的生字,词语宝宝之后,咱读课文是不是就容易了很多呢,现在齐读课文,思考课前问题。
2、解决问题。同学们,咱们分角色朗读课文,老师也想扮演一个角色,你们同意不?现在先部告诉你,待会你就知道了。教师扮演青峰姐姐,提问月亮姐姐:月亮姐姐,为什么你想要一个大晴天啊?月亮姐姐,你刚不是说想要大晴天吗?怎么又变成下雨天了啊?将课文里面的对话进行表演,培养了学生的表演才能,这样的设计,更能让学生快速并且深刻的理解课文。
3、汇报问题结果。同学们,回到起初提到的两个问题,月亮姐姐的心愿到底是什么那?运用句型,月亮希望…….因为………(第一个心愿是………,第二个心愿是………..。)月亮的心愿实现了没有?(实现了,他希望每个孩子都一个不少的参加郊游,并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快乐。)
4、揭示主题。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个小女孩啊?为什么(珍珍,因为她宁愿牺牲自己郊游的时间也要在家照顾生病的妈妈,他是一个懂事而且孝顺的孩子)
三、拓展
同学们,不仅我们的人类是这样做的,就连不会说话的动物也懂得如何去关心他人,出示小乌龟爱妈妈的视频,并提问学生小乌龟是怎么做的,他是怎样的孩子。(懂事、孝顺)。御用多媒体视频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观看视频中的故事,学生自己总结本课的主题。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四、作业
同学们,我们拥有一群伟大的父母,他们每天起早贪黑,辛勤工作位的就是能让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那作为懂事的你们每天看着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你会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学生交流并汇报),请同学们将你所想到的、所说的、所听到的都付诸于实际行动吧,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懂事的孩子。作业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意义,让孩子体会作为父母的辛苦,并将自己对父母的爱付诸于实践,培养学生懂事孝顺的优秀品质。
第五篇:教学设计与反思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教学设计与反思
高三复习课(第一课时)
一、考纲说明:
了解电解池工作原理,能写出点解得电极反应和总反应。
二、课标要求:
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了解电解池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总反应。
三、重、难点:
1、重点:①电解原理及形成条件②电极反应及总反应
2、难点:电解池与原电池的区别
四、主要知识点:
1、电解原理
2、电解池的形成条件
3、电极反应及总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4、电解类型
五、教学方法:
根据课标及考纲的要求,应用对比、归纳总结等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讲练结合,指导学生从练习中总结出规律。
六、教学设计:
1、电解原理: ⑴电极判断: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
惰性电极:只导电,不参与氧化还原反应(C/Pt/Au)活性电极:既导电又参与氧化还原反应(Cu/Ag)⑵电子流向:电源负极→阴极,阳极→电源正极 ⑶离子的放电顺序
A、阴极:阳离子移向阴极并在阴极上放电
阳离子的放电顺序(得e-)
Ag+>Hg2+>Fe3+>Cu2+>H+(指酸电离的)>Pb2+>Sn2+>Fe2+>Zn2+>Al3+>Mg2+>Na+>Ca2+
B、阳极:阴离子移向阳极并在阳极上放电
阳极若为活性电极时,则电极本身溶解放电;阳极若为惰性电极,则阴离子放电。
阴离子在阳极上的放电顺序(失e-)
S2->I->Br->Cl->OH->NO3->SO42-(等含氧酸根离子)>F-(SO32-/MnO4->OH-)
⑷电极方程式书写:(以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铜为例)阴极: Cu2++2e-=Cu(还原反应)
阳极: 2Cl--2e-=Cl2↑(氧化反应)
总电极方程:CuCl2=Cl2↑+Cu
2、学生练习
请写出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电解质溶液时的电极方程及总方程:
1、电解盐酸溶液
2、电解硫酸溶液
3、电解氯化钠溶液
4、电解硫酸铜溶液(师生总结)
1、电解水型
阴极:4H+ + 4e- === 2H2↑
阳极:4OH- - 4e- === O2↑+ 2H2O 总反应:2H2O 2H2↑ + O2↑
2、电解电解质型
阴极:2H+ + 2e- === H2↑ 阳极:2Cl- - 2e- === Cl2↑ 总反应:HCl= H2↑ + Cl2↑(3)放氢生碱型
阴极:2H+ + 2e- === H2↑ 阳极:2Cl- - 2e- === Cl2↑
总反应:2NaCl + 2H2O = 2NaOH + H2↑ + Cl2↑(4)放氧生酸型
阴极:2Cu2+ + 4e- === 2Cu 阳极:4OH- - 4e- === O2↑ + 2H2O 总反应:2CuSO4 + 2H2O 2Cu + O2↑+ 2H2SO4(小结)
一、电解原理
1、电解:将_______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态物质,在阴极和阳极上引起________反应的过程.2、阳极:与电源_____极相连,发生_________反应。
阴极:与电源_____极相连,发生_________反应。
3、电解池:在外加电源的作用下,将_________转变成___________的装置。
4、电解池组成
5、电解池中的电子移动方向
6、电解池中的离子移动方向
7、电解类型(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高三复习课,主要以提问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以例题总结规律,并应用对比的方法与原电池进行简单对比,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需要改进的地方:能给学生多留点思考的时间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