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数乘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小数乘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16页例9。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分段计费问题的相关信息。
2、会分析分段计费问题的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思考、讨论及动手操作,使学生学会解决分段计费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
理解分段计费问题的收费方法,能够正确解答分段计费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平时乘坐过出租车吗?你乘坐出租车时,是怎样付费的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常识汇报)
2、师:这节课我们来探究有关小数乘法的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收费标准:3km以内7元;超过3km,每千米1.5元(不足1km按1km计算。)
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说说这个标签是什么意思。学生汇报。师总结:
(1)出租车3km以内(含3km)收费7元。(2)行驶3km以上部分每千米1.5元。(3)不足1km按1km计算。
2、师:由于各地情况不同,出租车的计费标准也不同。王叔叔乘坐出租车去看展览时,遇到了一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帮他解决遇到的问题。(课件出示例9)师:通过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学生汇报)
师:王叔叔坐了6.3km的路程,你们能帮助王叔叔算算共需要多少钱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解决方法,师提示并指导)学生根据提示列出算式并得出结果。教师引导:
(1)由于路程总共只有6.3km,但不足1km按1km计算,那共需付7km的费用。
(2)收费标准不一样,我们要分段计费,以3km为界限分为两个收
费标准。
(3)前面3km应付7元,后面4km按每千米1.5元计算。指名学生汇报,教师板书:7+1.5×4=13(元)师:还有没有其他的解决方法?
(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先可以全部按照每千米1.5元来计算,这样的话前面的3km就只算了1.5×3=4.5(元),而收费标准中是前3km以内7元,这样,少算了7-4.5=2.5(元)。所以,如果每千米都按1.5元算,就会少算2.5元,应该加上这2.5元,才是应该付的出租车费。)
学生根据引导列出算式,师板书: 1.5×7=10.5(元)前3km少算:7-1.5×3=2.5(元)
应付:10.5+2.5=13(元)
3、师总结:两种方法中
方法1:前面3km应收的7元,加上后面4km按每千米1.5元计算的费用。
方法2:先把7km都按照每千米1.5元计算,再加上前3km少算的。
三、巩固练习(智慧闯关)
1、蓝叔叔选择的上网收费标准是:每月交30元可以上网50小时,超过50小时每小时收1.5元。蓝叔叔这个月上网78小时,需要交多少网费?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2、某市自来水公司为鼓励节约用水,采取按月分段计费的方法收取水费。12吨以内的每吨2.5元;超过12吨的部分,每吨3.8元。(1)小云家上个月的用水量为11吨,应缴纳水费多少元?(2)小可家上个月的用水量为17吨,应缴纳水费多少元?(指名学生朗读题目,归纳所给信息,交流解题方法)
3、某地打固定电话每次前3分钟内收费0.22元,超过3分钟每分钟收费0.11元(不足1分钟按1分钟计算)。妈妈一次通话时间是8分29秒,她这一次通话的费用是多少?
(组织学生读题,并指明学生进行板演,其余学生练习)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板书设计:
方法1:7+1.5×4=13(元)方法2: 1.5×7=10.5(元)前3km少算:7-1.5×3=2.5(元)
应付:10.5+2.5=13(元)
第二篇:小数乘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5~16页例9 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生活中出租车费计费特点理解“分段计费”的含义,学会用“分段计算”和“先假设再调整”的方法解决“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
2.通过回顾与反思引导学生建立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分段计费”的含义;掌握解决“分段计费”问题的两种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运用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解决实际问题。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坐过出租车吧?你有没有注意到出租车是怎样计费的呢?(让学生说一说)
师:看来,同学们虽有坐过出租车的体验,但对出租车的计费方法了解得并不清楚。下面我们就一起探究解决出租车计费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出示教材第16页例9情境图,理解题意。师:这一情境中让我们解决的实际问题是什么? 生:行驶6.3千米要付多少钱?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什么信息呢?明确有哪些条件。(学生说一说)
师:也就是要知道出租车的收费标准。
出示收费标准:3 km以内7元;超过3 km,每千米1.5元(不足1 km按1 km计算)。
师:不足1km按1km计算是什么意思(学生思考回答。)师:题目中的乘客坐了6.3 km的路程,又该按多少千米来付费呢?(学生思考回答)
师:真棒!不足1 km按1 km计算,也就是说我们要采用“进一法”取“整千米”数。
师:同学们已经理解了题意,你能用自己的方法来解答乘客的问题吗?
2.列式计算。(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并算出结果。教师巡视辅导,指名学生汇报,汇报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解法一:分段计算
3千米以内的费用: 7元
超出3千米的费用: 1.5×(7-3)=6(元)
总共要付的费用:
7+(7-3)×1.5
=7+4×1.5 =7+6 =13(元)
答:这位乘客应付车费13元。(着重让学生说说每步算式的意义)
师总结:所付的费用=前段的费用+后段的费用。我们把这种算法称作“分段计算”(板书)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
师:我们能不能全程都按1.5元算呢?(学生思考,预设学生回答可能行,可能不行。)
师:假设全程都按1.5元/km来算,7千米就收10.5元,比原来少了2.5元。请同学们用敏锐的目光观察,到底哪个地方出现问题了?(学生通过对比两个找到问题根源:收费标准3千米以内收7元,如果按1.5元/km来算,前3千米只收4.5元,少收了2.5元)师:少收了怎么办?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假设:1.5×7=10.5(元)少算:7-1.5×3=2.5(元)调整:10.5+2.5=13(元)答:这位乘客应付车费13元。
师: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先假设再调整’.(板书 解法二:先假设,再调整)同学们能理解这个解题方法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师:同学们,如果收费的标准不发生变化,行驶的里程数改成8.6千米,你会用刚才的方法解答吗?(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汇报计算结果。
学生的作业展示并让学生说算理,全班交流,分享思路。师:除了出租车费是分段计费的,生活中还有没有类似的问题呢?
2.运用拓展,完善认知。
(1)出示练习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解答。(2)汇报解答结果,全班交流,分享思路。
四、课堂总结,梳理内化。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了“分段计费”问题蕴含的规律,找到了解决“分段计费”问题的两种一般方法,一种是“分段计算”,另一种是“先假设再调整”。同学们学得很好。
五年级上册数学《小数乘法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刘安娜 伯阳中心学校
第三篇:小数乘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小数乘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16页例9。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分段计费问题的相关信息。
2、会分析分段计费问题的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思考、讨论及动手操作,使学生学会解决分段计费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
理解分段计费问题的收费方法,能够正确解答分段计费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平时乘坐过出租车吗?你乘坐出租车时,是怎样付费的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常识汇报)
2、师:这节课我们来探究有关小数乘法的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收费标准:3km以内7元;超过3km,每千米1.5元(不足1km按1km计算。)
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说说这个标签是什么意思。学生汇报。师总结:
(1)出租车3km以内(含3km)收费7元。(2)行驶3km以上部分每千米1.5元。(3)不足1km按1km计算。
2、师:由于各地情况不同,出租车的计费标准也不同。王叔叔乘坐出租车去看展览时,遇到了一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帮他解决遇到的问题。(课件出示例9)师:通过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学生汇报)
师:王叔叔坐了6.3km的路程,你们能帮助王叔叔算算共需要多少钱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解决方法,师提示并指导)学生根据提示列出算式并得出结果。教师引导:
(1)由于路程总共只有6.3km,但不足1km按1km计算,那共需付7km的费用。
(2)收费标准不一样,我们要分段计费,以3km为界限分为两个收
费标准。
(3)前面3km应付7元,后面4km按每千米1.5元计算。指名学生汇报,教师板书:7+1.5×4=13(元)师:还有没有其他的解决方法?
(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先可以全部按照每千米1.5元来计算,这样的话前面的3km就只算了1.5×3=4.5(元),而收费标准中是前3km以内7元,这样,少算了7-4.5=2.5(元)。所以,如果每千米都按1.5元算,就会少算2.5元,应该加上这2.5元,才是应该付的出租车费。)
学生根据引导列出算式,师板书: 1.5×7=10.5(元)前3km少算:7-1.5×3=2.5(元)
应付:10.5+2.5=13(元)
3、师总结:两种方法中
方法1:前面3km应收的7元,加上后面4km按每千米1.5元计算的费用。
方法2:先把7km都按照每千米1.5元计算,再加上前3km少算的。
三、巩固练习(智慧闯关)
1、蓝叔叔选择的上网收费标准是:每月交30元可以上网50小时,超过50小时每小时收1.5元。蓝叔叔这个月上网78小时,需要交多少网费?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2、某市自来水公司为鼓励节约用水,采取按月分段计费的方法收取水费。12吨以内的每吨2.5元;超过12吨的部分,每吨3.8元。(1)小云家上个月的用水量为11吨,应缴纳水费多少元?(2)小可家上个月的用水量为17吨,应缴纳水费多少元?(指名学生朗读题目,归纳所给信息,交流解题方法)
3、某地打固定电话每次前3分钟内收费0.22元,超过3分钟每分钟收费0.11元(不足1分钟按1分钟计算)。妈妈一次通话时间是8分29秒,她这一次通话的费用是多少?
(组织学生读题,并指明学生进行板演,其余学生练习)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板书设计:
方法1:7+1.5×4=13(元)方法2: 1.5×7=10.5(元)前3km少算:7-1.5×3=2.5(元)
应付:10.5+2.5=13(元)
大家都来到荷塘,挖莲藕抓鱼虾,捉泥鳅捡螃蟹,人声鼎沸,笑语欢声,相互谈说着要如何弄出一顿顿可口的美味。光是莲藕的吃法就有很多:熬汤炖肉八宝酿、清炒生吃蜜饯糖,还可以磨成藕粉,加入砂糖或蜂蜜,在温水里一泡,就是一杯清凉清甜的解暑饮料。用鲜莲叶来熬粥,蒸饭蒸鸡,或蒸其它肉类味道都是极鲜美的,做出来的食物均带着一股淡淡的莲叶清香。人们那么喜欢荷花,不单单是因为它的芳香美丽洁净高雅,更因为它全身是宝,每一处都可食可药可用。我最喜欢的是生鲜莲子羹。把剥好的莲子对半打开去芯,莲子芯很苦,可以药用,没有芯的莲子是甜的,正好用它熬糖水。把足量的生莲子洗净,和着一小片生姜一片鲜莲叶,放进清水锅里,盖着盖子大火烧滚,转小火熬二十分钟,捞起莲叶,加入冰糖,小火慢熬,边熬边搅拌,十五分钟后,一款既清香甘美又消暑解渴的莲子羹就做成了。这样的汤水,在炎热的夏季里,只要喝过一次都不会忘记。
第四篇:小数乘法小数除法解决问题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解决问题 1.一个长方形花圃,长26.3m,宽为15.4m,现把这个长方形花圃的四周围上篱笆,需要篱笆多少米?
这块长方形花圃占地多少平方米?(得数保留整数)
2.一个乒乓球售价0.8元,一筒乒乓球有12个,买5筒乒乓球要多少元?
3.一只梅花鹿高1.46m。一只长颈鹿的高度是梅花鹿的3.5倍,这只长颈鹿高多少米?梅花鹿比长颈鹿矮多少米?
4.一个房间长8.1m,宽5.2m。现在要铺上边长为0.6m的正方形地砖,100快够么?
5.王老师从家骑车到学校要用0.25小时,家离学校有多远?如果他改为步行,每小时走5km,用0.8小时能到学校么?
苹果:38.2元/箱,梨子:9.6元/箱,香蕉:
22.8元/箱。学校食堂准备购买下面这些水果,100元够么?
学校电脑室的地面是长方形的,长为9.2m,宽为7.9m,用边长为0.8m的正方形地砖铺地,100块够么?(不考虑损耗)
小明家的客厅长7.1m,宽4.2m,现在用边长为0.5m的正方形地砖铺地,100块这样的地砖够用么?(不考虑损耗)
足球:98.8元/个,羽毛球39.9元/个,中国象棋9.5元/
第五篇:“小数乘法估算解决问题”教学案例
“小数乘法估算解决问题”
教学案例
一、学生的估算现实分析:
在数学估算的教学过程中,你也许口沫与粉笔齐飞,习题与教鞭共舞,竭尽全力教授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解决一道又一道现实问题,然而学生用估算解决问题的方法却总是如昙花一现。每当这个学习内容翻篇之后,学生依然是“我行我素”,仍然使用更具普遍性的精确计算解决所有问题,这样总会让教师感受到深深的挫败感。因此我对本校177名六上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估算”的测查(测查题目及结果如下)。
题目1:一只蚂蚁从起点出发,沿着一个长方形边框爬行(如下图),它以6.3米/分的速度爬了9.5分钟。你觉得它能再次经过起点吗?——选自《人教版五上数学作业本》
题目2:学校食堂准备购买下面这些水果,100元够吗?苹果:38.2元/箱,梨:9.6元/箱,香蕉22.8元/箱(共2箱)。——选自《人教版五上数学书本》
题目3:汽车的邮箱里有28kg汽油,每千克汽油可供汽车行驶5.8km。司机前往200km远的农场中途要加油吗?——选自《人教版五上数学作业本》
测查结果表明,面对在五上已经学习并解决过的问题,学生用估算解决的比例仍然不大。尤其面对的是非现实问题,孩子仍然不喜欢用估算去解决,大部分学生习惯于直接采用精算的方法算出6.3×9.5的值与长方形的周长比较。面对真实可感的现实问题,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学生所占比例有所上升,但从整体来看,自主运用估算个性分析问题的学生依旧占少数,这说明学生解决问题时自觉估算的意识处于较弱水平。同样的题目2和3,我将问题改为“大约需要多少元?”和“估一估需要多少千克汽油?”,这样选择估算解决问题的学生人数占比就有了明显上升。这也反映了学生将估算视作一种要求而没有将估算形成一种自觉意识。
二、微项目学习推进估算教学: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学生在学习《小数乘法估算解决问题》时只简单地通过1—2课时的学习很难有效形成自觉的估算意识,也无法熟练地运用估算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而微项目学习恰恰可以很好地弥补这方面的缺陷,它可以在一个周期内以相对较小的学习内容开展有科学设计和系统组织的学习活动。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用估算解决问题这块学习内容进行拆分或增减,而每一次的学习内容就可以围绕一个特定的目标,将学生估算意识培养的大目标转变成许多个较小的学习模块来落实。
(一)改编教材,对估算进行直观优化
谈估算一般绕不开精算。史宁中教授曾明确指出:精算的本质是数的运算,估算的本质是数量的运算。我们日常估算的教学中,一般未能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认识其功能与价值,往往就估算而教估算,过于重视估算的数学功能,甚至是估算技巧的传授。从长远来看,一个数学能力仅限于精确计算的个体,日后都将会被计算器、电子计算机取代。而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估算被人们更广泛应用。不难发现,解决实际背景中现实问题中估算的选择、判断、分析与实施,无论是对学生的直观感知能力、判断能力、选择能力、分析能力,还是自觉的优化意识、应用意识以及数感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重新建立和认识估算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因此我觉得教材在例题的编写中缺少一个用估算与精算解决问题的比较环节。把估算与精算进行一个比较,可以在问题情境中对估算进行直观优化,更能体现出估算的意义和价值。改编后教学片段设计如下:
1.出示例题,整理信息
2.合作交流,分析解决。
(1)讨论: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剩下的钱还够不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呢?同桌之间互相说说你的想法。
(2)全班交流,分享思路。
学生的解决思路可能有几种:
方法一:笔算:30.6×2=61.2(元)
26.5×0.8=21.2(元)
100-61.2-21.2=17.6(元)
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
方法二:用计算器计算。
方法三:估算:一袋大米不超过31元,两袋大米不超过62元;0.8千克肉不超过27元;一盒鸡蛋10元。合计62+27+10=99元不超过100元。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
(3)赏析评价,重点研讨。
引导全班同学注意分析上述不同的方法,在肯定前面两种方法后,着重引导学生分析估算方法。
① 提问:这些方法有什么不同,你更欣赏哪一种?
② 设问:除了上述的估算方法之外,你还可以怎样估算?
③ 追问:那剩下的钱还够买一盒20元的鸡蛋吗?你也能用估算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思考后交流)
3.回顾与反思
(二)整编练习,发展学生估算思维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擅于精算,在平时教师也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口算与笔算能力,导致了学生缺乏估算的意识。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学生遇到问题,如果教师或题目没有明确指出要使用估算,那么学生第一时间会想到用精算来解决问题而极少数的学生会想到用估算这种方法解决问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巧妙的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出便于理解并能充分体现估算价值的练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就能体会到估算的重要性。”这样,学生的估算意识也会逐渐增强。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用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知识的学习是一个接受的过程,更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所以运用生活化的素材来整编练习,不但能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发展学生的估算思维。
下面介绍两个微项目练习的学习要求:
1.火眼金睛:请你试着估一估咱们的教室旁的长廊面积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测的?请写下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先分别估计整条长廊长和宽的长度,然后两个数据相乘,所得的积即为长廊的面积;也可以先估计每个小正方形砖的面积,再估计一共有几块砖,然后两个数据相乘,所得的积即为长廊的面积。这个活动并非单纯地让孩子们估计这条长廊有几个正方形,而是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尝试估计长廊的面积,后者比前者难度加大了一点点。若是活动太易于操作就很难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太难则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因此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契合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尝到些许甜头。
2.花丛锦簇
(1)请你用自己的方法估一估学校长方形花坛的一周有多长?
(2)若让我们班的同学肩并肩坐上花坛,一圈大约能坐几人?
【设计意图】第一个问题,学生可以直接估计长、宽是多少,再计算;也可以拿一条绳子绕花坛一周,再拉直,然后估计绳子的长度。第二个问题学生可以估计身材匀称的同学肩宽作为参照,用上一题估计的数据除以肩宽,从而得到结果;也可以拿一条绳子绕圆形花坛一周,再拉直,然后请同学们并列站着,看看大约能站几个?这样的数学活动不仅关注到学生解决问题的多样性,还能避免学生用生搬硬套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学生可以调取数学课堂上习得的种种巧法,运用各种的工具去解决问题。
(三)创编活动,关注学生长远发展
以往常规的估算解决问题学习,学生只会采取模仿性进行估算,并不能融入自己的想法。同时学生并不明白能用精确计算的问题为什么要用估算、用估算有什么作用,此时会让学生认为已经学会精算再学估算是完全没必要的,完全没有意识到估算的价值以及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以至于学生对估算的学习兴趣较低,无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而孩子的天性是喜欢游戏和活动,如果我们教师能在教学估算的过程中创设一个便于学生联想和理解的活动情境,避免纯数字算式问题,这样就便于学生认识精算和估算的区别,同时也让学生对学习估算产生一定的兴趣,更能让学生意识到估算在生活中实用性和便捷性。
基于此我创编了一个“谁是估价王”的微项目学习活动:
谁是估价王
一、活动目标:
以“逛超市”的活动方式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喜爱估算的热情,培养他们的估算意识和估算水平,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数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活动对象:
五、六年级全体学生
三、活动内容:
1.班级初选:x月x日前每个班级通过班级海选决出20个选手参加年级组决赛,并将名单发送至xxx老师处,逾期作放弃处理。
2.年级组决赛:年级组决赛产生“估价王”。
3.超市实践总决选。
四、活动决赛形式:
1.每个年级分成20组,每组6名选手,同时进入场地,时间1分钟后走出场地;
2.每个选手将选择的商品序号填写在便签纸上交予门口工作人员;
3.获胜条件:估价越接近于100元(且不大于100元)者获胜,每个年级取前5名,如成绩相同则加赛一轮,加赛的商品会更换。
4.注意事项:每位选手可携带一只笔进场,不得携带任何计算工具(如计算器等)和纸张,填写商品序号的便签纸在比赛开始前门口领取,如出现选手笔算等违规情况则取消其比赛资格。
5.比赛最终解释权在数学组。
五、活动决赛时间:
五年级组:x月x日中午11:50
六年级组:x月x日中午11:50
超市总决赛:x月x日
六、活动地点:
学校、超市
七、活动奖品
1.每个年级组第一名荣获“估价王”称号,前5名获得相应奖状;
2.每个年级组前5名共10名选手参加超市实践总决选,第一名获得价值100元的超市物品,2—10名获得价值20元的超市物品。
八、活动准备
便签纸若干,工作人员若干,制作好价目表和序号,照片拍摄。
(四)采编视频,促进学生估算意识的养成基于学科的微项目学习有时会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不能在学校完成所有项目的学习。所以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经常会根据估算学习的内容采集、编制相关的学习视频,通过学习的平台提供给学生估算素材,这样学生学习的资源和素材就会进一步地丰富,更利于它们估算能力的提高及估算意识的养成。
例如:和前面的“题目3”同种的估算情境下,我就会将自己的自驾出游计划以学习视频的方式编制成估算素材,让学生更近距离地去解决这一类的问题。“老师一家准备自驾车到距离536km的合肥游玩,出发前再加油站加满了50L的一箱油。老师的汽车每百公里油耗是5升,请你帮我判断一下到合肥这一箱油够用吗?”学生一般的估算方法就是先把536千米看成600千米,600÷100×8.3=49.8(升)<50(升),这里实际上是做出一个“假设
”,即把
536千米假设为
600
千米,原来计算油量的算式536÷100×8.3
现在优化为600÷100×8.3。接下来要进行“对比”,原本是
536
千米,现在按
600
千米算,一箱油都够了,那么536千米肯定够。学生在用估算解决上面这个现实问题中应用了假设、对比和检验的策略。这样的估算视频采编可以帮助学生在理解运算的同时,形成解决问题的一种个性分析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的多角度思维路径,发展数学思考、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关注学生数学关键能力的获得。
同时对于估算视频的采编可以不只是局限于教师,同样可以适用于数学能力较强的学生。恰好根据区说题比赛这一契机,我就要求学生能够将这样的形式融入到用估算解决问题中去,然后将估算说题视频发送给我,教师适当地给予奖励,提升孩子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说题视频积累许多估算素材,从而可以用这些估算视频让学生教会学生。由于视频的内容大都来源于学生,非常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生兴趣浓厚,更利于他们自主学习的开展。这样的微项目学习本身就是一种课程资源形式,具有较强的学科适应性,也有较强的生命力。
下面是学生制作的几个微视频内容:
三、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对基于微项目学习的估算教学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微项目学习的形式给估算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更好地分解了估算教学中的难点——估算意识的培养,突破了课堂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制约,实现了学生获取知识方式的转变,提升了学生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数乘法估算解决问题》这一个微项目的学习极大地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让教师教学更加简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当然了,利用微项目学习方式能不能对小数数学其他类型的课是否有同样的效果,需要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找到学生需求和微项目学习的结合点。